中学英语教学法试题(推荐7篇)
B
《中学英语教学法》试题
(开卷)
答案(供参考)
2005年7月
(教材: 《中学英语教学法》主编杭宝桐)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 “F”表示”。(20%)
1.T2.T3.F4.F5.F
6.F7.T8.F9.F10.T
二:名词解释: 20%
1.能力倾向测试
能力倾向测试的目的不是检查应试者的现有英语水平,而是判断应试者学习语言的禀赋或潜在能力,因而又称为“语言禀赋测试”。测试的内容不应是应试者所学的知识,而是应试者的智能,如学习英语所需要的敏感性、模仿力、记忆力、观察力以及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2.模拟交际性操练
模拟交际性操练是有意义操练的发展和提高。在操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更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它与有意义操练的显著差别在于:第一,不仅语言形式要正确,而且内容要符号真实情景;第二,学生叙述的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可因交际的需要围绕新句进行。例如在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模拟交际性操练活动中,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问年龄,比大小和互问身高,互比高矮等。
3.综合训练
从英语教学整个过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必须综合训
练,不可偏废。
4.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应试者的英语熟练程度是否达到
进行某种活动应有的要求,如出国留学、专业培训等。美
国的TOEFL考试就属于这一类型。
5. 整体教学:
整体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它注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它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利用课文进行技能训练这两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即它利用技能训练的各种方式增加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同时,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技能训练的熟练程度和水平,从而做到教词不离句,教句不离篇,保证课文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整体教学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教师采用从视听说入手的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文教学的质量。
三:简答题 30%
1、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教材72页)
1)加强目的性教育。2)教学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实
际水平。3)总结要点。4)鼓励为主。5)适当开展
竞赛活动。6)讲授或训练内容要有启发性。7)从已
知到未知。8)练习和作业要适中,不要过难或过易。
9)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地使
用英语表达思想。10)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
景知识。、授课中,英语教师一般从哪几方面保证学生的安全
感?(教材219页)
1)注意教态。2)课堂操练不为成绩检查。3)谨慎对待纠
正错误。
1.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是什么?(教
材161页)
1)使学生学到一定数量的单词和习语。现行《大纲》
要求学会的词汇,学生应会读会拼,能听懂,知道
基本的词义,并能正确运用于口头表达中。
2)使学生掌握学习词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能力。
四:根据以下课文,结合所学的教学理论,写一篇教案。
要求步骤清晰,每一步骤先简述理论,然后写出具体操作
内容。至少写出5个步骤。(30%)
每一步骤6分,其中理论 3分,实际操作内容 3分。(教
师阅卷视具体情况评定分数)
The Way Americans Greet
Americans often greet each other simply with “Hello” or “Hi”.They believe such an informal greeting often implies a close and friendly relationship.Similarly, Americans do not have a formal “farewell”.They will just wave “good-bye” to the whole group.Or perhaps, they will simply say “Bye”, “So long” or “Speaking of time, I’ve got to run” and then leave.To Americans, a friendly and informal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Yes, a proper introduction will leav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upon
一、试题结构
2011年高考英语甘肃卷依然围绕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英语知识运用占33.3%,读、写占66.7%。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二、试题分析
1. 语音知识。
试题评析:该题选取了一个元音u及三个元音字母组合ou, ow, ea、一个辅音字母组合ch的考查。基本上能涵盖元、辅音及字母组合发音的考查。答案选项均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及其组合之间最基本的和最常见的、一般的并非特殊的读音规律。所选的单词全部是大纲中要求的基础词和高频词。总之,该题难易适中,科学完善,有选拔梯度。
教学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一些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规律和特殊读音,如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a, o, e, i, u, y, ea, ee, ou, au, our, ough, owe, igh, iou等及辅音字母c, x, h, ch, tch, sc, ks, ng, gh, wh, kn, mn等的读音规则。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常见词汇及常用前缀、后缀的读音规则,滴水穿石,时间久了,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自然会提高。
2. 语法与词汇知识。
单选题同2010年相比,共同点是:重视能力的培养,考查要点都是通过“语境”及上下文来体现的,考查项目涉及:1)语法知识,;2)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3)习惯用法的搭配等。具体比较见下表:
试题评析: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这15道小题涵盖的语言点有情景交际、特殊句式、副词的辨析、形容词比较级、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用法和情态动词用法等,同去年相比加大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2道题)。缺少虚拟语气、语态等的考查。具体突出以下特点:
(1)考点分布比较均匀,覆盖面较广,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结合的语言点较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有利于选拔学生。
(2)突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如第15, 18小题对非谓语动词基本语法知识及运用其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3)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15小题,The island, to the mainland by a bridge, is easy to go to.A.joining B.to join C.joined D.having joined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在高考中考查较少见,解此题考生需要很好地掌握解题步骤。
(4)设置句子的结构逐渐复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如:19.It was a nice meal, ______a little expensive.A.though B.whether C.as D.since题干中状语从句是省略句,其意思是“这顿饭不错,尽管有点贵”,从句前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5)考点变化。同2010年相比考查内容增加了动词辨析、冠词和介词搭配的考查,分布在10题、14题和16题。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句或文中,让学生通过理解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另外,在平时练习时,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完形填空。
试题评析:该题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以及语篇领悟、逻辑思维和语言感悟等能力。文章体裁选用的是记叙文,材料选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现实性。2011年甘肃卷的完形填空材料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如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回家车上睡觉,课上打盹睡觉等因疲倦而睡觉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但像其中的开车睡觉是很危险的,自然暗示人们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题型难度适中,文章描写细致逼真,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考点选项设计全面,以实词为主,主要考查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考点分布均匀。
教学建议:建议训练学生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另外,在平时教授课文时挖去一些词进行短文填空训练,可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 阅读理解。
试题评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书面语篇整体理解的四种能力(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命题角度和考查要点主要涉及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主要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其中主旨大意题和主要信息题所占比例较大。主旨大意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区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型可分为主体型、标题型和目的型。主要信息题对理解全文的内容很重要,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解答这类题,有时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作答,有时需要归纳、概括和推断才能作答。其它题型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也要掌握其题型特点,总结、归纳解题技巧。2011年的阅读理解,体裁多样化,材料真实新颖,语言地道,贴近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点,信息量大。五篇阅读文中A篇、B篇和D篇均为说明文,其中B篇为科普说明文,C篇为广告,E篇为叙议结合的文章。选材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的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上还是以细节题为主,题目的设置上有陷阱,稍有不慎,就会做错。
教学建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提供不同体裁的文章,问题设置也要全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对有图表或广告、生词较多的应用文体裁的文章,方法是先看文章后面的问题,然后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对于说明文和论文,方法是细看文章首尾句,快速阅读中间句,不必平均使用时间;对于记叙文,方法是依照时空发展的顺序弄清文中的5个“W” (Who, when, where, what, why)和1个“H” (how),文章读完了,脉络也清楚了。另外,如果文章中遇到难读难记的人名或地名时,可采取代名解决,如Shakespeare可用SH代替,New York可用NY代替等,这样查找有关人、地信息时好找,既醒目又省时。
5. 补全对话。
试题评析:该题重点考查对话上、下句之间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口语交流的功能项目。上句问什么,下句就要回答什么。所选材料通常是一段情景丰富的对话,长度在二十句以内;内容接近学生日常生活,信息量大,能体现时代气息,语言交际真实可信,学生容易理解;形式是在一段对话中留出若干空白,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把握内容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与综合,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句子,使补全后的对话完整、通顺、意义正确。考查项目主要涉及到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交际功能项目,如打电话,谈论天气,度假,看病,购物等。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情景识别,得体交际能力、词汇记忆,语法运用能力、逻辑思维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尤其是对整体语义的理解能力。2011年该题话题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闲聊,语言交际真实可信,逻辑关系明了清晰,共十七句话,学生容易理解。
教学建议:课堂训练应通读对话全文,摸清对话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身份、对话的内容、理清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使你填入的话和整篇对话文理通顺,融为一体,符合说英语国家人的习惯;还要注意空白处的标点符号,是问号,应填问句;是句号,应填陈述句。此外,强调学生选择的选项内容不能偏离对话的主题,对话补全之后,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链,不可有遗漏、残缺或多余的现象发生。
6. 单词拼写。
试题评析:该题是一种集理解、语法、结构、词性、词形于一体的综合性题型,通过句子的语境主要考查考生“读、写、译”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011年所考查的10个词全是考纲要求的基础词汇,是平时课程中讲解的词,涉及5个名词,4个动词和1个副词。对考生来说,68题的“卡住”(stuck)稍微难一点。单词的平均长度是7.5个字母,最短的为5个字母,最长的为10个字母,难度和长度适合拼写考试的特点。
教学建议: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单词拼写基本功的训练,注意要把拼写训练同语法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建立起句子概念,选用合适的单词,使用恰当的词形。做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缺单词的句子成分,正确判断其词性,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等。其次要确定单词的正确形式。最后要正确、工整、清楚地拼写出所缺单词,并认真检查,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如字母r写成v, u写成v, a写成o的现象等。
7. 短文改错。
试题评析:该题内容浅显,浓缩了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对书面语篇的阅读能力。许多学生做此题时,要么读过文章后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凭感觉草草确定几处错误,敷衍了事。其实该题也是有规律可寻的,错误分布主要集中在冠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或者它们的原级和比较级的误用、非谓语动词的误用、代词的误用、介词或副词搭配错误以及上下文的逻辑错误等。错误设置形式大致分为四类:错一词、对一词、多一词或少一词,所占比例通常是7:1:1:1。要求考生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修改。2011年该题全文130个单词,共13行,纠错占7行、正确占1行、多词1行和少词1行,多词为形容词,少词为不定冠词,重点考查了连词、代词、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冠词、名词、介词等。从篇章来看运用的都是简单词汇和常见句型,突出了语言基础知识和书面语交际基本技能的考查。
教学建议:首先要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考查目的和内容,了解错误的设计形式。其次要探讨答题方法,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方法得当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最后要在写作练习中通过学生相互纠错的活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平时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
8. 书面表达。
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甘肃卷(全国II卷)该题考查均为书信格式,属于常规文体,实用性强,是关于“介绍”方面的主题,难度相当,内容不同。2011年题目要求考生在Global Mirror周报创刊五周年之际征集读者意见中,给该报的主编写封信,对Global Mirror周报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语言涉及学生比较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采用的是书信体,增加了考题的实用价值。多数学生能正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建议:首先要审题,弄清范围要求。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材多样,有文字背景材料提供要点的、有看图或图表材料的、还有两者相结合的,各种提示材料都要仔细阅读,审题必须到位。
其次要立题。明确主题,突出要点的主体地位,做好内容上的必要删减。
再次要丰题。根据所提供信息组织语言并作适当的补充,使写出来的文章意思连贯,语言流畅,逻辑严密,血肉相连。语言加工过程要做到:上下句主谓一致;动词时态、语态正确;连接词在复合句中使用得当;递进、并列、转折等副词或其短语运用自如,使语言连贯清楚;适当地运用新课标中的高级词汇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合理地发挥联想能充实文章的内容;正确规范的拼写、书写能使文章美观大方。
最后要查题。查信息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查语法是否正确,词法方面主要检查拼写、冠词、名词单复数和词语搭配是否正确。句法方面主要检查时态、语态、主谓一致、连接词,过渡词等使用是否得当。
此外,平时要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行文和规范的书写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2011高考英语甘肃卷的命题思路坚持了稳中有变的原则,题型未作变动,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总体难度适中,选材广泛,设题科学,体现课标理念,立足语境语用,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每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对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会有新的突破。
摘要:探究2011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和思路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高考复习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2011年全国高考英语甘肃卷 (全国II卷) 的命题特点是梯度性、情境性等, 教学应注重平时练习, 注重语境创设。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评析,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Z].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梁文霞.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1, (1) .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考修辞;修辞教学
修辞是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四大分支(读写、语法、修辞、文学)之一,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修辞?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这部论著里,把纷繁的修辞现象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他说,消极修辞就是“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积极修辞则是“注意在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同一切艺术手法相仿,不止在概念上明白地表达”。换言之,消极修辞要求的是语言通顺、平匀、准确,而积极修辞要求的则是语言的形象、生动、鲜明。简而言之,“修辞是教人如何把话说得更好。”(《叶圣陶语文教学论文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显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修辞教学更加强调修辞手段在语境中的动态表现,强调体会修辞手法在言语表达中的效果,注重修辞方法对文本意义理解和情感体验的作用,注重对修辞言语形式的品味和鉴赏,注重修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2007年《考试大纲》又有新的表述:(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2)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这一考点隶属于“表达应用”。就是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检验考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要求是2007年高考变化最大的知识点。所谓“准确”,是指表达的内容要符合要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鲜明”,是指表达的主题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所谓“生动”,是指语言表达要具体或富有文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所谓“简明”,是指语文没有赘余的语句,语文没有歧义;所谓“连贯”,指的是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所谓“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准确、鲜明、生动”是更高一级的能力要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考语文试题对修辞的考查已从修辞概念的机械记忆转变为注重学生对修辞概念的理解,对常见修辞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1.在语言表达中考查。如仿写句式、拟写对联、根据具体语境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或一段话、拓写句子、根据图画或图形展开联想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等等。
【试题再现】(2007年全国Ⅰ卷第20题)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对偶修辞运用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考题解析:本题是开放题,根据要求写句子,语言要通顺,比拟、对偶修辞运用要恰当。
参考答案: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试题再现】(2007年浙江卷第22题)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语言连贯、得体的能力。
参考答案: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2.在诗歌鉴赏中考查对修辞概念的理解。诗歌鉴赏中,一般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辨析及其作用的理解。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对诗歌运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鉴赏,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涵, 然后重点关注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它的表达效果。
【试题再现】(2007年重庆卷第13题第1问)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轮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试题再现】(2007年浙江卷第16题第2问)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勿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现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3.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对修辞的理解及运用。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行文结构等,其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方式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这种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用。
【试题再现】(2007年陕西卷)阅读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然后回答问题。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考题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试题再现】(2007年辽宁卷)阅读臧克家的散文《炉火》,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考题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试题再现】(2007年湖南卷)读《忆刘半农君》,完成21题。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1)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文章既表现了他“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落后与保守;既表现他的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的优良品质,也表现了他的“浅”、草率、无谋等不足。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他的活泼、勇敢、忠厚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鐄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退潮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他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2)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①比喻;②衬托;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
(3)①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③文中前后呼应,末段与开头呼应。
4.在写作中考查对修辞的运用。修辞手法渗透在写作中进行考查的方式常常为人们所重视。
2007年江西地区高考作文题为:“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选择“心中的一泓秋水”比较好写。因为“一泓秋水”涉及到比喻义,比喻心灵的纯洁、平静、淡泊、从容。一个人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光怪陆离的诱惑,都可以从切身的体会中,寻求到内心一块纯洁、平静的地方。于是,凡是接触不恰当的东西,都可以以自己的抵制和个人的感悟成文。
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为:季节
“季节”是一个有双重涵义的词语。这个题目既实又虚。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中学生处在生命的春天,是木欣欣以向荣的。在这个季节是会发生很多很多事,你的观察力如何?你的理解力如何?你做了怎样的思考?两道题都涉及到比喻义,而江苏卷的“怀想天空”则更为明显。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这个题目表面上考的是对一个常见物象的认识,其实考的却是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如果考生进行简单的写实性操作,其意义与价值显然不大。考生必须先弄清“天空”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在写作中借助思维的渗透性、延展性和深刻性,将“天空”的含义作多元和立体的发掘,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天空”,既指自然界具体的、实有的天空,也可以比喻、象征许多抽象的东西:生活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心灵的天空、阅读的天空、爱的天空、心态、理想、追求、环境等。
写作本文可以多方面立意。天空有晴空,也有雨天。生活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变化当中,我们应该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变化。天空代表着梦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梦想,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的天空代表着心中不同的梦。每个人的梦都是由情感支撑起来的,比如父爱、母爱、友爱等。每个人都有一片心中的天空。那是一片明净的天空。那些著名的大思想家如陶渊明、庄子等,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片明净的天空,所以他们才能为人民做很多事情。过去曾经蓝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但是这种明净的天空渐渐离我们远去,也从环保的角度,呼吁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从以上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是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由此可见:
A.单一性的选择题型已经被淘汰;
B.相对集中地借助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考查;
C.与语言表达间的联系愈趋紧密;
D.60分甚至分值更高的作文园地是考查修辞理解与运用最重要的领域。
显然,高考对修辞这一考点的考查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综合的总趋势。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我们的修辞教学思路,优化修辞教学的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体会揣摩修辞的作用,注重修辞的实际运用。少讲宽泛纯粹的辞格知识,多讲运用辞格传情达意的妙处。目前中学修辞教学中辞格知识讲得太多太细,而运用修辞的巧妙恰当及其对增强作品可读性的影响讲得相对较少,训练更少。
2.多运用修辞进行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和造句等练习,提高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述的能力。修辞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能力,也就是在特定语境中说写恰当的话语能力。
3.结合或设置生活情境训练学生将修辞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口头表达要恰当、得体、自然,能吸引人、说服人、感染人,其中就有许多修辞问题;而书面写作则更与修辞有关,“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鲁迅《致李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语和写作能力差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我们的修辞教学应结合这一状况,联系实际,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对学生的修辞技巧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一些融知识性、情趣性和适用性为一体的说写练习,代替现在的简单化、模式化的练习,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修辞训练,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说写技能。
A、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B、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C、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活动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2.(单选题)教学评价要基于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3.(单选题)以下哪种媒体形式是以传递视觉信号为主的传统媒体?()(本题2.0分)
A、实物
B、卡片
C、录像带
D、模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4.(单选题)课程分级目标是总目标的级别表现。(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单选题)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本题2.0分)
A、评价
B、应用 C、领会 D、综合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6.(单选题)教学目标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7.(单选题)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要涉及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8.(单选题)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时间段,教学评价分为______、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本题2.0分)
A、课前评价
B、准备性评价 C、课后评价 D、课中评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9.(单选题)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要依据的基本原则有:()(本题2.0分)
A、思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现形成性评价原则、可行性原则
C、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现形成性评价原则、可行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0.(单选题)教师进行学情分析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避免学情分析泛化、形式化,二是避免 教学内容。()(本题2.0分)
A、脱离
B、照搬
C、违背
D、忽略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1.(单选题)分析教材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知识分析法、和方法论分析法。()(本题2.0分)
A、结构分析法
B、心理分析法
C、整体分析法
D、逻辑分析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2.(单选题)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3.(单选题)在全身反应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用 对教师的课堂指令做出回答。()(本题2.0分)
A、non-verbal language B、non-verbal activities C、TPR
D、verbal language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4.(单选题)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因此,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必须做到________。()(本题2.0分)
A、帮学生准备好参加活动必须用到的英语材料
B、不使活动与所学的英语材料脱节 C、设计好活动的各个步骤
D、以活跃气氛为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料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5.(单选题)学生起点水平是指学生学习年龄起点和已有、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本题2.0分)
A、知识 B、要素 C、特点 D、性格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6.(单选题)教学评价是以______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学要素、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评判的过程。()(本题2.0分)
A、教学过程
B、教学目标
C、教学结果
D、教学方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7.(单选题)教学理论要研究教学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8.(单选题)学生观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9.(单选题)分析学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统计学分析法、教学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本题2.0分)
A、心理测量法
B、考试评估法
C、方法论分析法
D、访谈法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20.(单选题)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规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各种学说。对教学设计有较大影响的学习理论主要有。()(本题2.0分)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儿童学习理论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1.(单选题)情境导入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2.(单选题)教材分析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研读标准, ,分析内容。()(本题2.0分)
A、分析课文
B、通读教材 C、分析知识点 D、分析知识结构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23.(单选题)制定计划型任务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4.(单选题)使用游戏或竞赛进行课堂总结一定要注意给出相应的评价。(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5.(单选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而开发的课件是()(本题2.0分)
A、课堂演示型
B、教师备课型 C、个别化学习型 D、协作学习型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6.(单选题)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最好不要超过4条。(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27.(单选题)下面关于板书设计要求的陈述中,哪项陈述不合适?()(本题2.0分)
A、板书设计要合理
B、板书字体要规范 C、板书内容要详细 D、板面设计要美观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28.(单选题)根据《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的游戏不包括。()(本题2.0分)
A、简单游戏
B、角色表演
C、简单交际
D、创造性表演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29.(单选题)分析学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统计学分析法、教学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本题2.0分)
A、心理测量法
B、考试评估法 C、方法论分析法 D、访谈法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0.(单选题)当不同形式媒体提供的信息相互补充时,学习会增长。(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31.(单选题)分类记忆单词的方法大体相同,应重点传授给学生其中的方法。(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32.(单选题)“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在这个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是。()(本题2.0分)
A、学生 B、教师 C、识别
D、文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33.(单选题)课堂教学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34.(单选题)全身反应教学法只能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35.(单选题)在寻读中千万不要纠缠文章中的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大意。(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36.(单选题)“教师必须注意拓展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以课本内容为主,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拓展”是指拓展运用活动应具有。()(本题2.0分)
A、针对性
B、生活性
C、相关性
D、适用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7.(单选题)2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对教师______的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本题2.0分)
A、教学态度
B、教学动机
C、教学目的D、教学效果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8.(单选题)情境导入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39.(单选题)情境创设中的问题指的其实就是情境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0.(单选题)流畅读者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 监控其阅读过程、理解阅读材料。()(本题2.0分)
A、阅读策略
B、阅读方法
C、默读能力
D、朗读能力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1.(单选题)在学生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等待学生完成任务。(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2.(单选题)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 是语言的输入形式, 是语言的输出形式。()(本题2.0分)
A、听和说 读和写 B、听和读 说和写 C、读和写 听和说 D、说和读 听和写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3.(单选题)根据评价的规范程度,教学评价分为______和非正式评价(本题2.0分)
A、正式评价
B、课堂评价
C、课前评价
D、课后评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4.(单选题)语言点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对理解原文形成障碍的 ,包括语音、词汇、句型和语篇等。()(本题2.0分)
A、语言现象 B、语言知识 C、语言技能
D、语言功能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45.(单选题)语言学习是先天禀赋的作用,是人类天生具有的。(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6.(单选题)教学评价对象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和课堂管理能力。(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47.(单选题)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的目的是 ?()(本题2.0分)
A、明确学习者现有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处在什么样的水平;B、更好地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C、确定他们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D、以上三条都是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48.(单选题)朗读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记忆。(本题2.0分)
A、正确
B、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9.(单选题)在默读教学方面,教师强调学生做到“三不三到”。其中“三不”不包含以下。()(本题2.0分)
A、不出声
B、不动唇 C、不指划 D、不跳读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50.(单选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具有。()(本题2.0分)
A、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B、工具性
C、人文性
D、应用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一、填空题
()和()。答: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
1、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
2、语文教学原则包括()、()、()和()。
答案:全息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
答案: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是()、()。
答案:言语、语言
5、语言学中的言语的三要素包括()、()和()。答: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
6、语感的特征是()、()。
答案:心理特征、言语特征
7、语文课程的目的包括()、()、()。
答案:单一型目的观、复合型目的观、中心型目的观
8、学生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包括()、()、()、()和()。
答案: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错失同化、孤立同化
9、在听读教学中,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三对关系是()、()和()。
答案:文内与文外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10、关于说写教学,需要特别重谨慎对待的三对关系是()、()和()。
答案:“根本”和“枝叶”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创造和规范的关系
11、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和指点朗读法。
答案: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
12、语文试题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口试。
答案:标准化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
13、关于语感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
第 1 页 答:迁移、图式
14、早在1836年,德国语言学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答:冯·洪堡特、言语
15、一般认为,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和()。答:语音、语汇、语法
16、同化论主张,所谓语感就是()。答: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基础上的言语意义创造
17、一般地说,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四种。
答: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18、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和()。答:规定性、预期性、可行性
19、在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浅表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和()。答:疏漏同化、错失同化
20、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读”的方法有()()、抄读和()四类。
答:朗读、默读、背诵
21、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主要的联想类型包括()()和()。
答: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22、目前,语文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要点有()、()、“实践”的观点与()。
答:“课程”的视角、“言语”的范畴、“对话”的精神
23、在语文教学上从苏联引进了其五环节教学法后,就建立起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它具体是指(),从而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答: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24、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以下三种特性:()()和()。
答: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5、远程教育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第 2 页 对话空间观念的变革、多媒体组合教学应用得到广泛实现、()与()。
答:对话方式的变革、教师职能的转变、方便有效地实现终身教育
26、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和()。
答:审美化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27、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识记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和()等等。答:提纲记忆、概括记忆、形象记忆
28、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上,其总体的趋向是由()到复合目的型再到()。
答:单一目的型、中心目的型
29、语文是由()和()构成的。答:语言
言语
30、语言的三要素是()、()和()。答:语音
词汇
语法
31、()是语文素质的核心。答:语感
32、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和()两个方面。答: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
33、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特征有()、()、()。答:规定性
预期性
可行性
34、语文教材的特征有()、()、()。答:文选的形式
模糊的序列
丰富的内容
35、()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永恒的中心。答:创造
36、语文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全息性原则、()、()。答:实践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37、传统的语文试题总是由()和()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答:基础知识
作文题
38、所谓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言语知识和()。
第 3 页 答:语文文化知识
39、当今国际教育总的评价趋势是()、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答: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诊断性、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
40、()是()的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学说,它是人们在认知客观对象时用已经形成的心理图式来解释和说明对象的过程。答:同化论、皮亚杰
二、名词解释题
1、语文生活
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为之人的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是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
2、语文技能
答案: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较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方式。关键有两个,一是它是自动化的,二是它是巩固的。
3、审美化原则
答案:语文教学对话的审美化原则,即主体(包括类和个体)在对话过程中,运用强有力的语言材料,直接对人或人类的生命存在本身进行塑造、规范和引导,以促进人的审美化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
4、教学方法
答案: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特征是:首先,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即方法服务于目的。其次,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师生合作是教学概念的核心。再次,教学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5、语文测评
第 4 页
答案:语文测评是指语文教师或其有关部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效果所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它属于整个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的以环。语文测评的范围很大,按测评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校内进行的各类测评活动和校外进行的水平考试两大类。
6、语文素质
它是借用“素质”的原始意义创造出来的语文学概念,具体是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修养。换句话说,一个人语文修养方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讲的语文素质。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智慧品格和境界。
7、语文教学重的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全力营造一种支持学生言语创造的环境,运用创造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培养言语创造的能力。在教学中,它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变“被组织”为“自组织”;变“模仿”为“创造”;从而提高创造思维品质。
8、言语环境
所谓言语环境,就是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一般情况根据各种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得远近不同,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两大类。情境语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际场合;而背景语境包括了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
9、朗读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言语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朗读是一种生命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物理、生理现象,朗读其实是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创造。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味的捷径。
10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从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表象和言语是想象的两个重要条件,而
第 5 页 且两者密不可分。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11、人文说
人文说是在工具说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在对工具说的反拨中崛起。人文说立足言语教育,强调“语言教育”的质变,并把对话理论引入课程教学,从而使人文说得到长足发展。人文说已经成为指导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理念。
12、语文教学中的全息性原则
全息就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个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语文教学中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揭示的就是全息关系:部分组成整体,整体“照亮”部分。因此,任何言语活动都是与言语主体的心理、思想、感情、个性以及时空背景等信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学必然而且必须覆盖言语及其活动的全部关系及其所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从而促进以语感为核心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13、孤立同化
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某一部分具有完全不同于它独立于这个有机整体之外的价值,尽管这一部分本身秋毫无损。阅读和理解中不能将部分从其整体中孤立出来,而必须立足于整体来看待部分,否则就会谬以千里。
14、语文课程“工具说”
所谓工具说,就是认定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理论学说。它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它是一种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最重要的一种理论学说。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所倡导的通过语文教学,一是学语言,二是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本体构成的缺失,使语文课程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无由达成,还使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误入歧途。
15、对话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作为对话,它是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的多重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课文、学生和他的听者或读者之间、学生和教材编
第 6 页 写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课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这种对话型教学,重学生的感悟,重学生的实践,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它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16、语文技能:
答: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叫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方式。
17、语感:
答语感是一种综合语文修养,属于主体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在语言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3、联想:
答: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18、朗读:
答: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音言语的创造性对话活动。
19、语文思维:
答:语文思维是指具体在读写听说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与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
20、水平考试与升学考试
根据预定的考试大纲,通过考试达到标准准予毕业,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依据,这一般被称为水平考试或学能考试/升学考试。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的目的并不一样,前者考查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后者考查学生的潜在能力,但两者作为校外考试,具有权威性,有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判断题
第 7 页
1、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答:对
2、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答:对
3、从语文课程来看,语言的习得并没有“自然”的一面,更没有“教育”得一面。()答:错
4、“语文”即语言的运用,但并不是“语文学科”研究的对象。()
答:错
5、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认定为“人文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其教学内容。()答:对
6、所谓“人文”,在语文课程论中的意义就是指语言的人文性。()答:对
7、所谓教学观念,指的主要就是对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答:对
8、语文主要由主体的言语实践转化而来,语文素质主要在主体的言语实践中积淀而成。()答:对
9、语文教育活动主要是学生与他者的对话。()答:对
10、在说写教学中,教师若要成为成功的对话者,没有必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答: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答:(1)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体性的。(2)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3)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
2、简述语文教育特点的三个方面。
第 8 页 答:一是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是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三是指出要充分考虑汉语文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简述课程教学目的研究的走向。
答:(1)单一型目的观(2)复合型目的观(3)中心型目的观
4、简述语文教学原则。
答:(1)全息性原则(2)审美化原则(3)实践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5、简述有利于识记的方法。
答:(1)理解记忆(2)规类记忆(3)提纲记忆(4)概括记忆(5)联想记忆(6)形象记忆
6、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答:
所谓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所谓言语,则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1、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人性的。
2、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
3、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
它们的联系主工要是:
1、言语是语言的历史前提,语言是言语的逻辑前提
2、言语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推动了言语的发展
3、语言潜存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
7、怎样理解语文生活的本质内涵?P22-29 答:
一、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1)语文是人的符号本质的对象化;2)语文是人性的积淀性遗传方式;3)语文是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二、语文生活是一种“对话”实践。1)语文生活具有对话语文学解释的意义;2)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伦理品格;3)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认识价值;4)语文生活具有对话的本体论意义。
8、如何选择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P379-380
第 9 页 答:
选择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一般根据是:教学媒体对促进语文素质发展目标或教学目的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这个潜在能就是指教学媒体本身的特性和在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选取择依据,如媒体的特征和功能、教学目标类型和学生特点、各种媒体的优化和实现程度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功能,因而也就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没有一种万能媒体,各种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同时要注意,新媒体的产生并不能完全代替旧媒体。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使用可以结合、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让学习者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但是,要避免多种媒估的拼凑。另外还要考虑使用媒体可能得到的效益以及制作和使用媒体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比值。
9、如何提高默读的速度? 答:
针对中学生默读中影响速度的主要原因,提高默读速度的主要途径有:
1)克服唇动喉诵。实践表明大多数的学生的习惯是照词宣读。这样默读的习惯越差,读物的难度越大,潜语也就越强。有意识地控制唇动喉诵,可以使潜语大大缩减,只有压缩潜语才有可能把握读物,提高默读速度。2)减少无效重复。默读时的重复有两种,一种是在出现新思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必要的重复;另一种是无意义的重复,这种重复意味着目光在回头寻找未弄懂的单词和句子时做了无效劳动。3)扩“距”求“整”。扩距就是扩大视野,根据视野大小和眼停次数,默读可分为合成认识和整体认读。整体认读即一次眼停认读一个意群,整体地理解它的意思,善于整句整句地看,不仅是一个视觉问题,还是一个方法问题,一般采取闪示法或遮幅法进行求整练习,可以提高整体认读能力。
10、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答案:①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人性的。②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③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
11、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答案:①语感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主要途径。②语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智慧。③语文素质的其他要素是从属于语感素质的。
第 10 页
12、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①激发学生的兴趣。②培养良好的对话态度和习惯。③指点听说读写的门径。
13、语文教学过程中激疑的基本要求
答案:①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②激发主体意识。③适时合度。④因材施教。⑤注意评价。
14、语文试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①保证试题与教学目标一致。②试题的构造要保证能考出所要考核的目标,必须重视整体性。③试题题型的选择和使用要恰当。④选用何种类型的试题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
1、谈谈对语文教学的对话性理解
⑴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①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学生的接受,对话型重学生的感悟。②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教学重的是实践。③相对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④相对于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型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⑵对话关系: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教学是教学和学生的协同活动,双方缺一不可,教学观念也必然涉及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分割。
在对话关系中,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强调师生互爱。
2、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P43-47 答:
1)语感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主要途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先有语言,然后才有语言学;而不是相反。如果理解句子、生成句子都要从理性的语言知识出发,每听、说一句话要亦步亦趋地根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范畴以及有关的句法规则,别说中小学生,就是语言学家也决无可能。语感是一人联系世界的主要通道。语言本
第 11 页 身就产生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感,而不是人们对语言所指称的对象的研究。语文首先是一门艺术,它的规律是感觉的规律,这种感觉的规律就是语感。因而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
2)语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语文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文智慧。这种语文智慧集中体现在语感上。可以说语文智慧就是语感智慧。语感的智慧特征可以从语感心理机制来加以说明。语感的心理特征是直觉。直觉有三个特点:一是知情合一;二是身心合一;三是理解和观照的合一。直觉不是感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外部属性的反映;直觉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外部属性的反映,也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从智慧理论的角度来看,语感也是一种理解。理解有两种,一种是知性的理解;一种是完形的理解,它靠直觉、顿悟和灵感达于事物的本质。其实对言语作品的理解,真正可能达于其本质内涵的还是这种直觉的感知,即我们所说的语感。
3)语文素质的其他要素也是从属于语感素质的。语文素质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处于一个层面上,它们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它们处在不同的层面上。其中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本身并没有终极性目的意义,语文教育的终极性目的并不在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为语感的形成服务的,为语感形成打基础、提供前提条件或手段条件的。语文思维相对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又处在更高些的层次,因此它的目的性意义比之其他两项又要更大一些。但比之语感又不能相提并论。
3、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P160-190 答:
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最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如果没有兴趣而凭靠强制手段,不但不能奏效只会适得其反。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让语文回到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到生活。首先是让师生关系成为生活中你我之间的对话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那点知识、才能从而暂时的尊重自己。而是要通过对话让课本内外的万紫千红,课堂内外的奇山异水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生发出与之对话的强烈愿望,让他们感到语文对话其乐无穷。关于阅读教学,教师应使阅读活动迈入真实生活的门槛,成为他们自由自觉的生活。阅读毕竟不是和作者面对面的对话,学生面对文本这样特殊的对话者,往往有话不知从哪里说起的困惑,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深刻体察
第 12 页 学生作为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状态,准确估计文本的哪一点、线、面最有可能介入学生装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找到对话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与之对话的热切愿望。关于说写教学,同样必须首先回到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兴趣。说写教学回到生活,首先是指写作动机应当来自于生活,写作不是作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对话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有兴趣。只有自己喜欢语文,才有可能让学生喜欢语文。
2)培养良好的对话态度和习惯。首先,语文教学的对话观念告别重视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培养,而且和过去一味强调认真、刻苦有所不同,更加关注参与对话原主动性、积极性和进行对话的真诚性、平等性、创新性。对话之所以能使人变得更美好,首先是由于对话双方总是平等的,当然这指的是人格上平等。第二、对话总是真诚的。第三,对话双方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追求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并不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热情鼓励学生自己去和文本对话。在说写教学中,学生作为对话者正确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比说写的技巧重要得多,也比在阅读中重要得多。在说写教学中,教师若要成为成功的对话者,必须格外尊重、信任爱护学生。
3)指点听说读写的门径。听说读写的门径,和听说读写的目的、内容、对象、情境等密切相关。听说读写,最根本的一条是感知存在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张力,从而消除这一张力达到相对的平衡。在听读教学中,如下三对关系需要引起特别重视,首先是文内与文外的关系;第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第三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关于说写教学,许多方面是和听读教学相通相似的需要特别谨慎对待的是如下三对关系。首先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其次是“我”与“你”的关系;第三是创造与规范的关系。
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理解”?P294-300 答:
1)在生活世界中理解。我们提出的与生活同构,实际上就是要冲破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的限制,把工具理性、对象性思维方式以及逻辑等暂时“悬置”起来,进入逻辑的生活世界,达到对这个世界的“直观”。世界之所以向人显现意义,生活之所以能实现意义,正是因为人与世界建立了生活性关系。言语世界不是分析的、实证的、数理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它是本源的、直观的。人的生活本身就是对世界意义的领悟和建构,也就是说,意义是从生活,从世界中“体会”理解出来的,理解表达的是
第 13 页 我们与世界观交互作用的关系。
2)在对话中理解。理解就是一种对话的形式。语文学科思维则具有“双主体性”,它探讨的文本,是主体的一种表达,它进入交流,面向另一个主体,另一个主体也面向作为主体的它。进入对话的语境,它需要的是“理解”理解是人与人的对话,主体与主体、意识与意识的交锋,“我”与“你”的相互讨论与了解。在对话与交锋中,两个主体,互揭短长,去芜存精,共同发现,揭示真理因素。
3)在争鸣中理解。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把一种意识视为永恒真理,并要强制他人接受,顶礼膜拜,这实际上必然导致漠视他人意识,排斥他人的独立意识与思想的存在,而把自己的意识当成一种超人思想,转而变为独白、单语世界。意识实际上是多样的,它们相互交织,各自独立,又具充分权利,自有价值,相互平等,在交往与对话中互为存在。意识能在交往、对话的关系中,互相启发,并为补充。
4)在理解中“构建”理解图式。理解的过程就是接受心理图式的应用和建构过程。所以我们在理解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主体心理图式的建构。理解是把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而产生的,它是原有“结构”的应用,也是新的“结构”的建立。所谓理解就是在各部分之间、在文本与个人的经验之间积极构造意义的过程。在言语活动中接受图式的“建构”其实就是语感图式的建构,这种建构永远是语文理解能力的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构造中的一项主体工程。
5、试论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激疑”有哪些基本要求?P277-281 答:
语文教学过程中激疑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激疑同时也是激趣。否则,主体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一切都是空谈。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索语言奥秘的兴趣。当探索语言表达的张力产生后,此时你想不让他们思考,不让他们探索都不可能。激疑的关键是要有疑。但在教学过程中扼杀兴趣的“激发”也随时可见。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兴趣,反倒成了十足的折磨。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语文教学,而且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都将一蹶不振。
2)激发主体意识。激疑的起始和归宿都在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第一、强调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状态,只有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教师的“启”和“发”才能起作用。第二、强调教师的激发作用,当教师处于“愤”、“排”之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第 14 页 适当刺激,以收“时雨化之”的效果。第三、强调教师立足于“激”,所谓“启”是“开其意”,也就是打开思路,不是替学生表达,而是提示学生表达的途径。
3)适时合度。一是时机要适当,在最佳的时候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智慧的火花。二是刺激的强度、广度、数量要适中。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性。
4)因材施教。由于遗传、环境、实践机会、主观努力等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智慧探索的水平、习惯等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激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阶段特点和个体差异。
5)注意评价。评价一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对学生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他们的探索态度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其内容,更要评价其言语表达。二要民主。民主就是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对学生的各种积极的探索作出积极的肯定。
6、论述对话型教学观念之新的主要体现。
答:(1)是相对于传统观念重视学生的接受,对话型重学生的感悟。(2)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重的是实践。(3)相对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
7、论述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答:(1)想象可以直接激发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思维。首先,想象能提供创新思维赖以产生的热情。其次,有些想象的成分还可以转化为创新思维的内容。
(2)想象有助于创新品格的培养。创新品格是创新思维方式、思维状态、思维水平、思维风格等等的总和,是一种极具个人特色高级思维品质。想象不但可以增加形象思维的可感受性,还可以开拓思维领域,增大其表现广度;想象不仅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思维,而且有时其本身就是人的灵魂的重要来源。借助于想象,人们记可以创造出并为直接感知过的或已经消失了的事物的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或尚未出现过的形象。
六、实践题
根据所学的教学理论写一篇简短教案,要求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切实可用。
春晓
第 15 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评分标准①逻辑谨严、思路清晰。
②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
③逻辑谨严、思路清晰、教法新颖、切实可用。
在教学环节中, 教学与测试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 测试服务于教学, 学生需要通过测试来了解学习现状, 查漏补缺;教师通过测试来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期末考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结了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 对下阶段的教学起到了导向及反拨的作用。近年来, 为了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大部分高校进行了试题库的建设, 即由命题组来建设和管理一套规范的试题库, 任课老师不接触试题, 这种“教考分离”的做法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武汉东湖学院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的优秀代表也正在积极建设与完善大学英语试题库。在题库首次使用后, 检测试题的效果和研究试题的反拨作用, 即对下阶段教学的影响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1 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 (Backwash effect) 指的是教育领域中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或反作用, 这是近年来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大量研究证明测试影响着教和学。20世纪90年代, 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和模型来解释反拨效应的工作机制。Alderson和Wall (1993) 是该领域的先驱, 他们的反拨效应假设和Hughes (1993) 的“PP”反拨效应模式, 以及Wall的假设 (2000) 是比较有影响力的。Alderson和Wall (1993) 提出的反拨效应假设理论包含15个假设, 其中两个基本假设是:测试影响教学, 及测试影响学习。
反拨作用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 另一种是消极的。积极的反拨作用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而消极的反拨作用可能冲击, 甚至误导教学 (Hughes, 1989) 。
2《大学英语I》题库试题
2.1 命题原则和题型特点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既要围绕日常教学进行, 与课本的内容相结合, 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技能的情况, 又要作为后继教学的导向, 引导教师和学生调整下阶段的教学, 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相结合, 并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I》试题库一个子试题库, 它的考核对象是我校修完《大学英语I》课程的大一学生 (英语专业、艺术类学生除外) 。
本题库的命题原则是: (1) 题型设计要科学合理, 互相补充, 要兼顾听、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考查。 (2) 部分题型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部分题型要脱离课本, 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对学生的课余学习形成积极导向。 (3) 联系本校大部分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需要, 设置部分四、六级题型, 帮助他们熟悉四、六级考试。
基于以上考虑, 《大学英语I》试题库题型包括听力理解 (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复合式听写) 、阅读 (快速阅读、深度阅读、15选10) 、词汇与结构 (单选题、词形变换) 、翻译 (单句翻译、段落翻译) 、写作 (图片作文、实用性作文、议论文) 等题型。其中词汇与结构部分是考查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 其余部分均按比例含课内及课外部分。选择课内考查点时, 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试题主要取点于教材中核心知识点;而课外内容则要求贴近学生, 紧跟时代, 如选择网络、影视作品中生动、新颖的素材等。比如, 听力部分中含有一部分VOA Special English、少量经典英文动画片对话等;段落翻译中含有一些简化的中文材料, 要求学生翻译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现状等;阅读中含有一些英文网站上最新热门文章;写作部分除了常见的关于社会现象的议论文外, 还有一些实用性作文、图片作文等。这些题型虽然只占整套合成试卷的一小部分, 且不一定每次随机抽题都能抽到, 但仍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性作用。
2.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由2013-2014-1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I》230份试卷的抽样情况来看, 考生的分数基本呈正态分布, 表明试题有明显的区分度, 难中易的分布较合理。这证明了本试题库的有效性和积极作用。
3《大学英语I》题库的反拨效应调查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改背景下大学英语新建试题库中试题类型设置对大英教学的反拨作用。我们主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形式, 调查《大学英语I》试题对学生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影响, 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途径和选择学习资料的影响, 及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侧重点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武汉东湖学院2013级各专业随机抽样的230名学生及部分大英任课老师, 这些学生均参加了本试题库中《大学英语I》的期末测试。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三种方法, 1) 问卷调查法。考试后下一学期, 我们向随机抽选的这23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考察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情况。2) 访谈法:做完问卷后, 我们选了三名教师和五名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3) 课堂观察法:考试后的一个学期, 我们通过半个月的课堂观察, 记录教师的授课情况, 总结教师的教学导向, 还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等。
3.3 研究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 82%的学生认为这次考试对新学期的学习具有反拨作用, 75%的学生认为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 大部分人认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会增长信心, 受到鼓舞并为之做出更大的努力;而成绩较差的学生, 一种会开始努力地向前追赶, 还有一种可能会厌倦考试从而自暴自弃。这种后效作用还体现在授课教师身上, 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中对学习资料的选择并不灵活多样, 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从听力上看, 无论是考前还是考后, 大部分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歌曲、影视、广播等收听英语听力”, 但访谈中, 部分学生表示, 他们喜欢通过这些渠道去接触英文, 但仅限于看英文影片的字幕, 听英文歌曲却不解其意;而对于那些“考试才听听力、基本不听听力”的学生来说, 听力本身就是枯燥乏味又让人有挫败感的。授课教师也反映学生在听力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最低的, 即使期末考试中听力部分占较大比例, 学生仍旧在被动、消极地应对听力问题。这也反映出期末考试对听力的反拨作用并不明显,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要致力于寻找合适的听力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兴趣。
从口语上看, 期末考试对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也不明显,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期末考试不考口语。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能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英语口语在增强个人综合能力与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 也十分希望能有有效的途径来训练口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但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往往很难达到提升口语的目的。部分学生表示希望将口语测试列入期末考查的范围。这表示学生对口语训练有一定的热情和动力, 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强。教师在后期教学中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 将学生的这种动力转化为行动力。
从阅读上看, 本次考试对阅读有较明显的反拨作用, 尤其是在“阅读英语报刊书籍等材料”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 我们了解到, 期末考试中纳入网络文章对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大部分大英课堂上, 我们都能看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文章,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浏览一些英文网站, 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有的教师会分享一些英文网站并建议学生有计划地浏览, 绝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授课内容感到更有兴趣。
从写作上看, 大一的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并不算高, 但经过本次考试, 学生们意识到“用英语写日记、写信”和“用英语写其他材料”的重要性。当然这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写作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输出性技能, 无论是对应试, 还是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从翻译上看, 大一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学习热情, 这也比较符合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认知。本次考试对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翻译训练的指导。
4 小结
大学英语试题库的使用对大英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 加强试题库的建设与完善, 对大学英语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试题库的有效性, 课题组还需要继续对试题库进行更新与完善, 保证其活力, 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Alderson&D.Wall.Does Washback Exis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Hughes.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什么是试题“补偿单”
所谓试题“补偿单”,是针对试题评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原有知识点中学生掌握较差的问题实施补救训练,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单.它是原有“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拓展和后续.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应用“补偿单”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的提升、规范答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同时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和彼此之间的信任都起到促进作用.
2试题“补偿单”的类型试题“补偿单”的类型大致分两种:课堂练习“补偿单”和试卷评讲“补偿单”.
2.1课堂练习“补偿单”
结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新授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自己不理解或经过小组讨论之后仍有疑问的练习要创设课堂练习“补偿单”,让他们达到当堂课消化的效果以便实现高效课堂.考虑到学生不会做的某一道题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这个题目学生一点都不会做,而是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被卡住,导致整个题目不会做.那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事先设计好课堂练习“补偿单”.当教师将该题讲评完后,就针对这个知识点展示设计的相关习题作为补偿,让学生重复练习,达到理解巩固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游标卡尺读数的时候,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读数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准备好容易影响游标卡尺读数出现错误的相关题目,当教师教给学生游标卡尺的相关结构和读数方法之后,让学生开始对导学案上的练习题进行读数.发现错误后,让小组讨论,更改自己错误的习题并总结自己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准备好的练习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使记忆深刻.投影片段如图1所示.
游标卡尺
(1)结构
(2)读数方法
第一步:看游标尺明确精确度(如10分度、20分度、50分度的精确度).
第二步: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左侧的主尺
整毫米数(X);如图2所示,例题中为X=41 mm.
第三步:找出游标尺与主尺刻度线“正对”的位置,并在游标尺上读出对齐线到零刻度线的小格数(n)(不要估读);如图2例题中为10个小格, 即n=10.
第四步:按读数公式读出测量值.
读数公式:
测量值(L)=主尺读数(X)+游标尺读数(n×精确度)
如:以下例题的测量值=41 mm+10×0.02 mm=41.20 mm,单位换算后其读数为4.120 cm
例1有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cm.
答案:4.120(漏掉末位有效数字“0”不给分)
读数经验之谈
(1)主尺上的读数,应以游标的0刻度线左端上主尺的读数为准;
(2)看清游标的精确度;
(3)游标卡尺都是根据游标的刻线对齐来读数的,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补偿练习(图3和图4)
运用课堂上的“补偿单”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或者一体机拍照上传等方式展现,快捷、方便.所以“补偿单”并非一定有“单”,它主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的过程.
2.2试卷“补偿单”
在讲评试卷之前,老师首先要将试卷认真批阅,对试卷整体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错误的知识点,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原因,做好讲解点评.根据整张试卷的结构和班级的整体错误情况,教师查找收集相关知识点的习题,通过筛选提取针对性的习题,组成试卷“补偿单”,经备课组讨论后定稿,印刷后发给学生.
例如,在考完徐州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卷之后,通过阅卷对试卷的整体分析,发现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有:第3题:关于飞行器变轨问题;第7题:物体受力动态平衡问题;第9题:速度时间图象问题;第12题:验证机械能守衡问题;第15题:多过程结合图像问题;第16题:有关传送带的相关问题.针对这几种类型的问题,备课组专门选择相关题目作为补偿,印制了一张补偿单,当教师评讲完之后,让学生现场测试,效果较好.
在讲评试卷时,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错误率较低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更正.然后让学生针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通过小组讨论逐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学生的解释进行点评或总结,接着让学生快速处理“补偿单”上的专项习题,达到补偿的作用.
3试题“补偿单”的特点
试题“补偿单”的特点:目标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强、交互性强等.
3.1目标性强
试题“补偿单”主要补偿整套试卷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如何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讲评的过程能否让学生快速接受,是学生追求高效课堂有所收获的关键,更是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自我完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3.2针对性强
试卷讲评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每个题目都细讲,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对于试卷中错误较少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主改正,要选择讲评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所以,问题的设计就要围绕几个知识点展开.试卷“补偿单”主要是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中的知识点的考查.比如可以是针对较难理解的相关概念、公式模糊还是运动状态、多过程分析不完整,亦或者是高中生较难掌握的问题.设计相关习题作为补偿,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3.3灵活性强
试题“补偿单”可以是一个题目的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也可以是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基本是涉及到学生知识欠缺、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拓展方法受限等问题,可以通过各个专项练习克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增加学生的成就感.3.4交互性强
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先讲评试卷的题目,然后通过“补偿单”起到巩固的作用;有时候试卷上的题目难度大、问题设置少、过程多、空间大,讲评的时候难度也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考点变成一个个低起点,低台阶的问题出现在“补偿单”上,让学生易于解决,找到自信后,再解决试卷的难题或听教师讲评的时候更显得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4实施试题“补偿单”的反思
每位中学物理教师都会经常评讲试卷,特别是高三年级后期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更是频繁地进行综合试卷讲评.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试卷讲评难的感触.在高三后半学期,学生分化严重,对教师的讲评试题要求更是参差不齐.精细讲评,好学生烦;粗糙讲评,后进生烦.综合考虑,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熟悉试卷的每一道题和学生每一道题的错误率以及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错误率的多少和错误点的难度,针对班级的情况设计试卷“补偿单”.对于错误率较少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行解决或者老师针对个别学生点拨;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结合“补偿单”有针对性的评讲,这样就可以解决试卷评讲的冲突,让每个同学各有所得,打造高效課堂,更体现了以人文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试卷分析、收集习题、设计思路、排版印刷.由于学校的班级一般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那么“补偿单”的制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制作,也可以一个备课组做一个“补偿单”,普通班的老师可以对相关试题“补偿单”的习题进行删减.高三物理备课组根据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补偿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学英语教学法试题】推荐阅读: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06-15
中学英语教学法实习大纲10-25
高三英语如何复习(中学英语教学论文)07-12
中学英语教学论重点10-21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亮点11-13
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10-26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06-21
英语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中学教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