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通用9篇)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 篇1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1、乡镇统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在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县所有乡镇均没有设置独立的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因为无编制、无岗位,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都并入到其他办公室,如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目前乡镇统计站已经名存实亡。

2、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全县23个乡镇共配备专(兼)职统计员23人,每个乡镇1人。按配备的形式分,专职统计人员0名,兼职统计人员23名,占100%。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以上18人,高中及中专5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20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大多数统计员都身兼数职,有的高达4、5项之多。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如驻村组、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治、防汛抗旱、移民扶贫、农村医保等中心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的管理体制情况

我县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发放权都在乡镇,县级统计部门只是管事不管人,因而乡镇可以随意调配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三到五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县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39%;事业编制的占61%。

4、乡镇统计的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极为落后。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员说换就换,变动较为频繁,工作总结《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工作是管事不管人,按《统计法》规定,在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给统计局打招呼,年年都有新面孔,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县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的。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差旅费的,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4、统计资料不完整,数据来源不实。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是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二是定期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起报资料收集不齐全,存在编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未能及时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6、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资料难以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很大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农业报表要从村一级逐级上报,村统计员大多由村会计兼任,受文化程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报表种类繁多,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仍然存在,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较难。

三、对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和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是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统计范围广,起报单位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乡镇统计站所,并将村级统计纳入统计网络体系,实行统计垂直管理体制。这是统计体制发展的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乡镇要设立独立的综合型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实行县统计局垂直管理,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及各种普查调查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按时报送县统计局,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报送渠道畅通。

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千方百计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快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四是狠抓统计工作站所的硬件建设,给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盛市统计局关于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各乡镇政府要想法设法从统计办公用房、牌子、制度、档案柜、办公桌、微机等方面加以解决和补充,做到办公设施齐备,制度、网络健全,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 篇2

1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统计工作是枯燥的数字工作, 其前提是确保有一个好的统计管理体质。但是乡镇经济的管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利益分配在乡镇基层统计和县以上统计部门之间失衡

不少乡镇领导只重视统计的数据, 他们对统计的认识在于只要每月的汇总上报以及数据的统计搜集的任务完成了, 上报的数据以及数字能够符合上级的要求了, 就算完成乡镇基层统计了。但是因为乡镇财政的问题, 统计设备配备不到位, 给覆盖面广乡镇基层的统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乡镇基层统计中, 现行的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使统计呈现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1.2 在乡镇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 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他们对统计岗位的业务不是非常熟悉, 因此, 对有关统计报表数据方面的核算上报等实际工作认识得并不是非常到位。一些基层统计的工作人员虽然也参加了市县级部门组织的基层统计培训, 但是在培训的时候, 很少对实际操作业务能力进行培训, 常见的培训往往是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以及最基本的统计人员基本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 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目前的业务技能已经严重影响到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效率。

1.3 浮夸瞒报现象蔓延

统计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但是个别地方出现了虚报、瞒报、迟报、漏报、拒报统计数字的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浮夸虚报现象的终极原因是因为市统计局对县年终考核排名, 主要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再加上点评的分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基层的一些党政领导同志开始干扰统计工作, 要求统计工作者的某项指标必须达到什么数。再有瞒报的问题。一些企业是民营、私营企业, 多报了没好处, 反而要多交税, 因此干脆瞒报甚至漏报, 不反应真实情况。有的是两本账, 有的干脆没有账, 叫人无从查起。

1.4 目前形势下, 传统的乡镇基层统计方法已经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乡镇基层统计方法以非全面调查为辅, 以全面调查为主。而在上报的时候, 各级统计数据上报的方式是以统计的报表为主。但是, 随着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政府对统计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统计报表上报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 统计报表的形式也阻碍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乡镇基层统计的未来走向

针对目前乡镇基层统计的现状, 需要乡镇统计部门以及上级各部门之间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2.1 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针对目前需要统计数据的部门多的现状, 政府要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实现乡镇统计工作由专门的县市统计部门来完成的现状。乡镇统计部门除了针对上级统计部门专门的各类调查任务进行统计工作之外, 不再应付其他部门要求的统计任务。而其他部门需要统计数据的时候, 直接到县、市统计部门进行索要。这样就有效避免统一统计数据多次统计的现状, 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乡镇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量, 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在乡镇基层统计工作中, 政府统计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乡镇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原来的统计管理中, 数出多门、重复统计以及各部门收到的报表口径不一, 使统计力量分散化, 不利于形成合力。因此, 乡镇统计活动的分散化需要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进而实施统计调查活动的归一化管理, 将基层统计定位于县一级统计部门的要求。

2.2 垂直管理

乡镇基层统计在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活动垂直管理之后, 实现了乡镇统计资源的自由调配, 使统计人员得到了优化, 充分发挥了统计资源的作用, 在经费以及人员方面组织实施统计抽样调查, 以必要的统计报表、综合分析、重点调查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 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也保证了乡镇基层统计的统计数据质量。

3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3.1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一些乡镇基层统计的队伍不稳定, 这也导致统计人员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稳定乡镇基层统计队伍, 建立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统计队伍, 才是经济时代抓好乡镇统计工作的有效途径。要保证基层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一方面需要乡镇政府管理人员不要随便抽调乡镇统计人员去做其他的工作, 也要在待遇上做到定编、定人, 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经费, 使统计人员能够安心、稳定地投入到统计事业当中。

各级政府要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 将统计工作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保证统计工作经费支出, 保证普查、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的经费。同时, 在管理模式上要不断创新, 补足经费不足的部分, 确保各项乡镇统计以及普查工作的顺利的完成。

3.2 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统计人员要适时进行培训

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统计人员要适时进行培训, 不但要进行基础统计知识的培训, 还要进行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增强调查方法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调查统计的方式。如果乡镇统计人员因为工作原因调离, 也要提前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培训, 以便统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到统计工作中来。

4 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

在乡镇基层统计工作中, 要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现代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人员工作的人力物力的利用率。同时, 要不断加大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 推广统计电子政务, 提高工作效率。对乡镇基层统计工作, 要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 增强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加大对数据质量的审查, 避免弄虚作假和营私舞弊。

总之,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但是只要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评估制度,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科学性和及时性, 才能做到依法统计。

摘要:针对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要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垂直管理, 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乡镇,基层,统计

参考文献

[1]常雪飞, 晁玉方.新形势下基层统计工作要求及绩效维度[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 .

[2]贾红斌, 陈增华.对新形势下统计工作转型的思考[J].现代金融, 2007 (7) .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 篇3

【关键词】乡镇统计;规范建设

为全面落实滨州市统计局年初制定的统计工作“八项行动”总体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全市乡镇基层统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乡镇一级政府统计人员不辞辛苦,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及县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从服务党委政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乡镇统计站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新形势下抓好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统计工作根在基层统计数据实在基础。乡镇基层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沿统计信息的根源各类统计数据的起报点,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的“基石”,是统计发展根本保证。都是统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奋力推进“三个提高”的有力抓手,在统计工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工作基础关键在于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正如马建堂局长所说:“如果把统计事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这座大厦的稳固首先取决于基础的牢固;如果把统计事业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这条长河的清澈源自于汇成长河的一溪一水的洁净”。如果基层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工作不扎实,基层统计工作不规范就会影响统计工作的高效运转就会影响统计系统的执行力,就无从谈及统计能力提高就无从谈起统计的科学发展无法确保基础数据质量。但从现实情况看它们又是最薄弱的环节是必须完善和加强的关键所在。

2.统计执行力的重心在基层,把统计能力转化为执行力关键在基层。政府统计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统计部门的执行力上。如果基层统计部门执行力不强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系统的执行力。只有基层统计部门有了较好的执行力才能确保整个统计系统的执行力。

3.要求统计科学规范、调查高效快捷就必须从统计源头抓起,从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入手统计工作的基础关键在基层,投入重点、建设、培训、工作落实在基层,只有基层统计网络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手段科学化,从基层提高了数据采集能力、数据质量控制能力、统计服务能力、依法统计能力,才能保证上上下下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从而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统计能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4.统计数据的源头质量的关键在基层,现实表明基层统计最容易受行政干预或目标管理考核困扰。只有基层的基础工作扎实切实从基层抵制住了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把源头数据质量关把牢了才能保证宏观数据的质量。

5.统计普法的关键。企业和基层生产管理者、各类调查户忙于生产经营对统计法规无瑕顾及。专(兼)职统计人员限于条件也难以进行统计法规的经常性学习,统计法规的普及在基层整体显得欠缺因而对基层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法规的宣传和深入很有必要,是依法统计的关键点和深入处关系着统计数据质量,关系到统计的公信力。

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强化服务意识

由于乡镇统计处于统计工作的基层,对统计方法制度的感受显然最直接、最深刻,自然对统计改革的利弊最有发言权,也最容易生发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再者基层信息渠道多尤其是微观方面的信息广泛,同时基层统计过程中接触的“活”情况多,最容易捕捉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可以说基层是各种矛盾、现实问题的聚焦点,是大量直观、真实信息的“多发地带”,占有信息广、原始资源全、掌握的“活东西”多的绝对优势。谁的统计基础抓出水平、成效,谁就瞄准了统计的“重心”,谁就把握住了统计工作的关键,谁就有了统计发展的优先条件,谁就会在统计工作中“独领风骚”,统计的地位就会不断提升。为此,作为乡镇统计站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1.坚持调查研究。调研就是调查研究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了解掌握具体的情况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统计人就是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事物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谋。

2.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源泉,是统计部门前进的长远动力。作为统计人要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策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变“等待式”统计为“主动出击式”统计,摈弃简单汇总上报为综合分析预测充分发挥统计调查职能,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统计调查方法,力争把统计数据搞准、搞全、搞实。基层统计工作有创新、有突破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就会得到所在地领导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从而可为稳定统计队伍改善统计基础条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为从基层提高统计地位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3.强化服务意识,当好人民的公仆。统计部门是一个服务机构服务于公众利益、服务于长远发展。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摒弃个人利益、短期利益,用发展的眼光、遵循有利于全局的原则看待具体事务。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理所当然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政府为公众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多元化统计对象复杂化信息需求社会化,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不免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打破常规、锐意创新,探索提高统计能力强化统计基础工作的有效途径,重点抓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基层统计抓出特色两者聚合成推动力就会推进统计能力提高,就会使统计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挑战最终整体推动统计工作上台阶。

参考文献:

乡镇统计工作规程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根据统计法律、法规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乡镇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乡镇统计工作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第三条本规程由各市、县(市、区)统计局负责实施。

第四条对于本规程贯彻落实情况,省统计局纳入农村统计工作考核范围,并每四年组织开展一次总结表彰活动,评选出“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乡镇统计站”、“先进乡镇统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从中择优向国家统计局推荐予以表彰。各省辖市统计局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报省统计局备案。

第二章组织建设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建立乡镇统计机构(统计站、统计办公室),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工作经费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第六条乡镇统计机构应建立“实体型”或“一合三统一”的工作模式,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公章、有制度、有固定办公室及办公设施。

“一合三统一” 模式的乡镇统计机构应创造条件逐步向“实体型”过渡。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配备2-3名专职统计人员,其中一名在乡镇机关要有专门职位并列入乡镇行政编制,经济总量较大的乡镇,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增配相应的统计人员。

第八条乡镇统计人员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身体健康,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和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农村经济工作经验,有志于从事农村统计工作。

乡镇统计员的录用、调配、使用,须经县(市、区)政府统计部门同意。

第九条各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应指定统计负责人,并落实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十条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及乡镇统计人员在统计业务上受县(市、区)统计局领导。

第十一条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和乡镇统计人员要依法切实履行以下综合统计职责:

(一)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依法检查统计数据质量,履行统计监督职责。

(二)恪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三)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和统计标准,统一布置本乡镇各类统计报表,统一搜集、整理、汇总、管理和发布本乡镇一、二、三产业及社会、科技、农民生活等各类统计数据和信息,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四)负责定期向本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围绕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搞好统计咨询服务。

(五)负责完善本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组织指导行政村、村民小组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档案制度,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保障源头数据质量。

(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统计法律知识及有关统计业务知识,并有计划地对乡镇以下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三章制度及业务建设

第十二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一)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各类统计调查报表,有权拒绝并向上级统计部门检举各种非法统计报表。

(二)加强统计报表管理,做好统计报表的布置、签收、催报、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不得自行修改基层统计报表、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三)指导并监督农村基层统计单位依法履行统计调查义务,按照统计部门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拒报。

(四)乡镇各部门、各基层统计单位提供的统计报表,由其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并盖章后上报;乡镇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乡镇综合统计员审核、签署并盖章后上报。

第十三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一)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发展各类统计资料。

(二)统一审查和核定本乡镇范围内各部门的统计数据,加强监控和评估,防止数出多门,相互矛盾。

(三)按照《统计法》的规定,整理编印乡镇统计资料并及时发表统计公报,定期(按月或季)公布和提供本乡镇的各类统计资料。

(四)保守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对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统计资料或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非经资料所有人同意,不得泄露。

(五)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将各种年、定报及相关统计资料于次年四月底前完成立卷归档工作。对于电子数据应进行整理后刻录光盘保存。各种统计原始记录、基层上报的统计报表、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原始统计资料应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妥善保存3年,并要做好统计档案的保存、调用和移交工作。第十四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联合办公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保障农村统计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健全统计人员的考核评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使工作成果与奖惩挂钩。

(三)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各类专项统计调查台帐要做到规格统一、指标齐全、数据真实、字迹清楚,有条件的乡镇可建立电子台帐。同时要指导并规范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置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第十五条乡镇统计机构要积极开展统计监督检查工作。要认真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在模范地带头执行统计法的基础上,指导和监督基层统计单位和专业部门依法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其统计行为。要积极开展经常性地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活动,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并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政府统计部门。

第十六条乡镇统计人员应经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及时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

第十七条乡镇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积极参加县及以上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不断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第十八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轮训制度”,组织开展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参加乡镇统计信息网络的统计人员每年至少轮训一次。

第四章现代化建设

第十九条乡镇统计机构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保存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

第二十条乡镇统计机构应配备1台以上统计专用计算机及传输、打印设备,计算机的配置应能适应现代统计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网络传输的需要。第二十一条乡镇统计机构及其统计人员,应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并熟练掌握统计数据处理、传输、保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子统计台帐。

第二十二条有条件的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应逐步实现统计数据处理及上报方式的计算机化。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乡镇统计信息网络是指以乡镇统计机构为核心,上联县(市、区)统计局,下联行政村、组、农户(调查点)以及企事业单位,横联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

第二十四条“实体型”模式的乡镇统计机构是指组织上单独设置,拥有3名以上不隶属于其他部门的专职统计人员,日常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搜集、处理、上报、使用和综合管理本乡镇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等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

第二十五条“一合三统一”模式的统计机构是指以在乡镇机关有专门职位并列入乡镇行政编制的乡镇综合统计人员为核心,本乡镇一、二、三产业统计人员合署办公,统一组织实施本乡镇统计工作、统一扎口管理本乡镇统计数据、统一安排落实统计经费并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统计机构。

第二十六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1月1日施行的《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即行废止。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篇5

(一)一、总体情况

两镇总人口为81070人,2007统计年度(2006、10—2007、9)实际出生708人,出生率为8.73‰,其中,一男孩273人,一女孩208人,一孩性别比为97.5;二男孩92人,二女孩55人,二孩性别比为167.3;多孩共8人,男、女各占一半。政策外出生总数为91人。

而同期报表显示:出生为663人;一男孩267人,一女孩207人,一孩性别比为98.9;二男孩80人,二女孩46人,二孩性别比为173.9;多孩7人,男、女孩分别为4人、3人。

在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属非法婚姻生育和早育的一孩39人,占42.9%;二孩44人,占48.4%,其中一男户超生(含抱养)29人,一女孩户抢生或超生15人;多孩8人,占8.8%,其中,有男有女户超生5人、两女户超生3人。

二、情况分析

1、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弱、效果差。被调研的两镇地处淮河以南,乡镇经济和群众家庭收入相对较好,人口计生工作也均处于我市乡镇前列,但政策外生育率仍高达12.85%,除表明群众超生意愿十分强烈外(尤其是有5户属于有男有女户超生多孩),也说明这两镇对政策外生育控制力度仍不够理想。

2、人口出生瞒报、漏报现象严重。2007统计年度两镇瞒、漏报出生人口45人,漏报率为6.4%(在全市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少数乡镇漏报率长年在10%以上,甚至高达20-30%),其中政策外一孩39人,瞒漏报12人,政策外二孩44人,瞒漏报高达21人,多孩8人,瞒漏报1人。瞒、漏报现象存在原因,一是基层(村、乡两级)工作作风不实,因人口流出等原因,对出生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二是迫于市、区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中政策符合率下限指标和实施倒扣分等因素的压力,不敢或不愿意据实上报而有意瞒报。

3、生育二孩性别选择现象明显。无论是从当时的统计报表还是事隔一年之后的回溯性摸底情况均可看出,二孩性别比严重失常,说明性别选择现象在现阶段较为普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淮河以北地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镇同期 “两非”案件突破例数却基本为零。

4、超生事实多发生在流出期间的说法缺乏必要依据。两镇政策外生育的91人中,除抱养的8人、在外地出生的19人外,其余64人(占70.3%)均在本市范围内出生,且多数在本区范围内,说明村、乡两级管理不细致,很多政策外生育的事实就发生在管理者的眼皮之下。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村支两委成员的国策意识教育,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人的责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要前提。

2、加大对广大育龄群众的计生政策宣传,力促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早育事实的发生多数与村、乡两级干部上门开展针对性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基层干部能改变泛泛宣传为针对性上门宣传、提醒,在适龄青年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多数早育现象将不会变成事实。

3、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违法生育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超生户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均达不到《条例》规定的下限,超生成本低廉,使一些原本对超生后果有所敬畏的群众在思想上也发生了动摇或直接加入到超生行列。

4、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选择性别生育行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势头,淮河以南乡镇要争取“两非”案件突破。

5、大力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将基层注意力和着力点引向控制政策外生育、维护良好生育秩序之轨道,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迈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坚实步伐。

乡镇统计分析报告

(二)统计工作是国家了解掌握国情国力,各级领导实现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依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xx年我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统计局的正确引导下圆满完成了。20xx年即将结束,为了在今后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找出不足,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做个分析报告:

一、20xx年我站在各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完成20xx年定期报表的报送任务,对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上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项统计指标都请农科部门、兽医部门等数据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征求主要领导意见,以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完成三项调查工作。即劳动力抽样调查、人口变动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地完成此项调查任务。

3、认真完成统计历史资料上账工作,我镇的统计历史台账自1980年起,在老一辈统计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下,一直保持着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将自2001年起新的又一个十年的台账继续上账。

4、认真抓好“十五”期间统计图表上墙工作。在今年10月份,我及时地将20xx年的各项数据整理上墙,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5、认真做好20xx年度内政务公开工作,至今,共公开统计站政务三期。

6、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开展做好前期工作。

7、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协助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二、一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统计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表现被动。开展统计信息服务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我镇统计工作只有一人专职,精力有限,在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服务方面显得被动。

2、对村级业务人员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村改以来,村干部思想变动较大,业务人员变换较大,业务素质不尽相同。村级报表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对此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方式,仅仅只是靠统计人员苦口婆心地讲解,对村级业务人员的业务监督力度还有所欠缺。

3、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的还不够。我站由于人手较少,工作局限于见子打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中。在“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够。

4、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5、村级换届后,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有的不全。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不够,应督促好他们尽快地统计资料归好档。

6、村级历史台帐不完善。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7、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功能有待提高,统计人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等,与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20xx年的工作打算。

1、持之以恒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工作作风。对20xx年的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不拖全区后腿。

2、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对农业普查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力争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3、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搞好统计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意识。

乡镇统计工作简报 篇6

丁家将对全县所有统计人员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品格。二要学法用法,懂法守法,把依法统计扎根于心底。三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准

县法制科陈静科长以“如何依法开展乡镇统计工作”为题,分别从统计法作用、统计法对乡镇统计法定地位和职责的规定、乡镇统计的工作任务、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及原因剖析、农业普查中统计法制职责、统计人员及调查对象违法违纪处罚规定和乡镇统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统计素质和能力以及联网直报“四条红线”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简明通俗的讲解,使参会的人员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统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科室就工业统计、投资方法制度改革、服务业统计、贸易统计、人口和农业普查等内容也进行了详细培训和讲解。

乡镇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乡镇统计,问题,对策

一、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镇统计工作还处在摸索发展阶段,它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完整性还有很大的欠缺,反映到乡镇统计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人员、组织架构和业务水平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国乡镇基层政府都建立了统计站,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乡镇工业、农业等综合统计功能,其职能非常繁琐,工作非常繁重。但是在统计站的人员编制方面则非常不正规,很多时候,统计工作都是由其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任,统计站没有严格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没有科学的统计规划,造成了统计站的工作都是人浮于事,工作安排都是乡镇政府说了算,在统计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繁琐的工作流程往往使得很多统计人员望而却步,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非常不稳定。

(二)统计制度改革滞后,落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镇经济逐渐迈入到多元化的轨道,相应地对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多年以来的统计制度一直没有改变,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它突出表现在:一方面,现行的乡镇统计制度不能迎合新农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它往往仅仅涉及到农业统计和工业统计两方面内容,统计的数据只是简单局限于财、人和物三方面数据,失去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统计站的组织架构还是垂直上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往往直接从统计站索取数据,这就造成了统计站的统计人员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统计报表的整合和审核,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将有限的资源消耗在内部汇报上,失去了统计的预见性和监督性。

(三)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积极性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人员必须专业而且统一,但是在乡镇基层单位,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统计人员往往由其他办公室人员协助办理,统计经费也是能省就省,造成了统计人员的积极性非常受影响,这就使得统计人员不能和统计对象建立完整的工作流程,统计工作很难做到完整和准确,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无从谈起,统计工作往往浅尝辄止,忽视了乡镇经济发展深层次的内容,也忽视了乡镇第三产业的数据统计不能真实反映乡镇建设的水平,统计人员对于统计报表往往是应付了事。

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在乡镇统计工作中,需要充分认清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快乡镇统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强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倡导实现基础统计工作电算化,减轻统计人员负担。

(一)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素质

完善的劳动技能,整合的人员素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是提高乡镇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原则。在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县统计主管部门应该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统计人员学习掌握最新的统计方法和管理制度,统计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倡导和实现统计培训工作的长期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乡镇统计人员在工作之余,也要自觉加强《统计法》的学习,挖掘乡镇统计深层次的内容,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乡镇领导和群众都能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为乡镇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二)加快统计制度改革,整合乡镇统计资源

当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形式对于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切要求我们的乡镇统计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在乡镇统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县级统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统计站应该协作统一,建立完整的农村统计报表,在统计范围上,各级主管部门和统计人员应该将统计范围从单一的农业、工业扩大到乡镇经济综合统计,做到涵盖乡镇经济发展的各个经济元素,统计时间和统计地域实现全覆盖,从而能够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完整、权威的统计报表,使得乡镇能够实现统计资源的有效整合,真正成为监督一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

(三)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提高工作积极性

乡镇统计工作的任务量大,时间紧,人员短缺,这是制约乡镇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克服乡镇统计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在乡镇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飞跃,乡镇统计工作必须倡导和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在乡镇的统计站,乡镇政府应该配置专门的电脑,实现网络覆盖,倡导办公自动化和数据信息化。乡镇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加强对于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和办公软件培训,积极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强统计数据的交流,实现统计报表的及时报送,也能认真掌握各级主管部门对于乡镇统计工作的最新指示和工作安排,从而实现信息化交流和电算化工作,努力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我们乡镇统计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加强自身体制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效整合乡镇统计资源,加强统计工作的改革和探索,真正做到为一方经济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李会明.加强乡镇基层财政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6)

[2]张庆华.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J].商业经济.2009(08)

[3]苏庆胜.关于乡镇经济统计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2(08)

[4]张世亮.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价值[J].中国经济合作.2015(08)

[5]杨化龙.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乡镇企业会计.2014(09)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方案

一、前言

乡镇统计工作的职能不仅有一、二、三产的日常统计业务、临时统计业务,还有社会范畴内的人口、治安、社会保障、临时性统计业务、各种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工作,以及进行统计培训、执法检查等。乡镇统计工作中种类繁多、千头百绪的统计任务和统计人员素质薄弱、统计设备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严重阻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乡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前提,数据质量关系到每一次统计任务的成败。在乡镇统计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不断深入农村及乡镇集体、私营企业,农村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设备装备良莠不分,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统计工作的进行速度和所提取统计数据的质量。我们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扎扎实实的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现将阻碍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任务繁多

调查工作需要很多数据,而且最近一些年的报表有增无减,而且有越来越细致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农业、工业、人口普查任务中,负责调查人员的统计范围和统计任务非常大。这样就需要从其他部门调取工作人员,这些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并非统计专业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业务学习,这样就降低了统计工作的质量。然而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统计站人员要进行各种详尽调查,这样会使统计工作人员出现疲劳工作,延长工作时间的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统计调查的进度和质量,从而对乡镇统计工作起到消极负面的影响。

2.速度毁坏了质量

调查的质量是调查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调查的生命,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要调查的质量,一旦质量出现了问题,例如统计调查结果不实,存在虚假,那么一切的统计调查工作都是无用功,也失去了其意义,正所谓“事倍功半”。任何一项统计调查任务都有其固定的调查时间,只有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调查者才能够给出一个准确、满意的调查结果,任何急功近利、不切实际、想超额完成工作的心态都是不切实际甚至是有害的,更为甚者还会毁坏调查结果的质量。但现实情况常常是领导着急要报表,基层统计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常常在完成本该细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时草率、马虎,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就会导致只有调查速度而损害了调查质量。

3.调查方法、设备落后

在乡镇统计工作调查中,需要调查的数据千头万绪,光日常报表包括工业、农业、劳资等。许多乡镇统计站还在继续用计算器和算盘最为主要的调查工具,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不但速度慢,还极易出现差错,一旦出现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从头修正、返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势必在客观上增加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若有专门的统计汇总系统,乡镇统计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我国要想进入强国之林,必须要解决这些困难,万事开头难,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度过重重的考验,历尽艰难险阻,最终会达到胜利的顶峰,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

1.统计报表简约化

调查报表在乡镇的调查基础上要尽量简约化,将在内容设置上重复的报表进行合并、删除,改变传统的调查方法,寻找简单、实用、可行的调查方法,选择简单易行或一次性的调查方案,这样就能大大降低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乡镇统计工作的效率。

2.质量为核心,速度为辅助。

在乡镇统计工作中,一旦工作任务减少,乡镇统计人员就会集中力量做好一项统计工作,从而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俗话说“宁咬仙桃一口,不啃烂杏一筐”。只有为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留够了充足的调查时间,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够得到保障。所以追求质量才是乡镇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3.乡镇统计硬件设备配置有待提高。

由于全国乡镇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各大中城市存在严重差异,在一些在大中城市中早已普遍使用的统计技术软件平台,目前还无法在普及所有乡镇,这就造成了许多从事最繁重统计工作任务的乡镇统计人员使用着最落后的统计技术设备。联网直报和PAD机还有待在广大乡镇统计人员中进一步普及,乡镇统计工作离人员人手一部电脑,人手一部PAD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基本问题。虽然做到以上建议,乡镇统计工作中还会出现其它各类问题和潜在矛盾,但只要各统计部门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解决好了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基本问题,其它各项次要问题都会土崩瓦解,迎刃而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乡镇统计工作必将发挥它应有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明好.蒙城县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16+38.

[2]王建君.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10,09:274+276.

乡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篇9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镇于20**年12月对全镇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20**年我镇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结构布局和积极分子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党内统计的有关情况及反映出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全镇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年12月31日,全镇共有党员607人。其中,正式党员594人,预备党员13人;女党员117人,占党员总数的19.3%。

从年龄构成上看,35岁以下的110人,占18.1%;36岁至45岁的119人,占19.6%;46岁至54岁的115人,占18.9%;55岁至59岁的67人,占11%;60岁以上的196人,占32.3%。从学历上看,本科以上学历的14人,占2.3%;专科80人,占13.2%;中专学历的27人,占4.4%;高中155人,占25.5%;初中及以下的331人,占54.5%。

从党员职业情况上看,在岗职工112人,其中工人36人,占32%;管理及技术人员58人,占51.8%。

二、20**年发展党员情况

20**年我镇共发展党员13名,其中大学本科党员1名、大专

1学历党员1名,占15.4%;中专2人,占15.4%;高中5人,占38.5%;初中4人,占30.8%;35岁以下的党员10人,占76.9%;生产一线13人,占100%;女党员4名,占30.8%。

从以上数据可见,我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做到了以下四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高学历的群众中发展党员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今年共计发展35岁以下的党员10人,占76.9%;三是注重做好在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今年发展的党员13人全部是一线职工;四是注重做好女党员发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虽然我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青年职工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但还存在一些培养工作不到位、思想教育不及时、培养教育形式不灵活、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做好在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党务工作者队伍面临亟待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问题,支部书记大多身兼行政职务,在党务工作的精力和时间上有些不

足,基层支部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数据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今后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青年党员发展的工作

尽管一年来我镇青年党员保持较高比例增长,但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新形势下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对党员教育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技术骨干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我镇在发展青年党员工作中,尤其是在青年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上一篇:假如我是爱心天使作文下一篇:学校安全教育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