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共8篇)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篇1

让校本教研为课改保驾护航

本学期,我校在小店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借鉴昌乐二中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率先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途径是现场观摩与案例研究。其中,现场观摩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条传统途径,也是同伴互助指导的一种基本形式,但由于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课堂上的许多事件往往稍纵即逝,现场观摩难以把握教学全貌,在我们的校本教研的课例研究中我们学习使用现场观摩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观察分析,为发现或证实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提供研讨。

现就我校一次物理校本教研活动汇报如下:

时间:5月10日(星期四)

地点:八年级70班教室

参加人:杨校长 胡主任 全体物理老师以及其他无课教师

主讲人:师艳龙

内容:《电功率》

课改目标:“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课改模式:“展示目标---预习检测---合作探究--目标达成”。程序:

一、集体备课

二、师艳龙做课《电功率》

三、反思交流

《电功率》导学案摘要:

一、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理解电功率的定义、意义,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理解

知识点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预习案:

1、电功率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物理量

2、“千瓦时”表示:__________

3、额定电压:用电器_____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_____下的功率

“pz220v25w”表示_____

实际电压:用电器在_____工作时两端所加的电压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_____下工作的功率。

4、释疑:区别“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

区别“千瓦时”和“千瓦”

三、探究案:

类型

一、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1、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多

B 电功率越大,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C 用电器消耗电能所用的时间越短,电功率越大

D 消耗同样多的电能,所用的时间越长的用电器的电功率越

类型二 电功率的计算

例2、小明买了一个空调,正常工作时电功率为1kw,如果每天

开空调2小时,那么该空调一天的用电量为度,如果每度电0.5元,则该空调一个月(30天)的电费为元。

3、小红有台电脑,他每天要使用2小时,一个月(30天)该

电脑消耗的电能是18度,则该电脑的电功率是w

例4、1度电可供25w的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

A4hB 25hC 15hD 40h

四、检测案:

1、甲乙两个用电器,甲的电功率比乙的大,则()

A甲消耗的电能一定比乙多

B甲消耗的时间比乙短

C甲消耗的电能比乙快

D甲消耗电能的时间一定比乙大

2、以下几种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A电风扇B 电脑C 手电筒D 空调

《电功率》教学流程提纲:

一、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3′)

老师找一名同学总结上节课内容后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2′)

老师在小黑板上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自主学习(5′)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本节内容。

四、小组合作(5′)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同时为下一节展示做准备。

五、展示提升(20′)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六、课外拓展(5′)

各小组根据本节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拓展延伸。

七、当堂达标(5′)

以习题或小组间擂台赛的形式开展,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

教师自我反思:

1、学生展示时不自信,声音,手势都不到位,有待提高。

2、学生不能只完成本小组展示的内容,要全部都完成。

3、当堂反馈,不能只检测C类学生,影响效果。

4、展示课要把高潮留到最后。

5、本节顺口溜学生没有读出节奏,亮点没有亮了。

领导评价:

1、改革的意识强,步伐快,有思路,肯钻研。

2、个人素质相当高,与学生相处融洽,小组建设有成效。

3、学生思维训练方法得当,效果明显。

4、践行“343”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过程宽松、自主。

5、如何使课堂快节奏,高容量,促中提优补差兼顾是我们今后应探讨的课改重点。

教师互评:

1、时间分配前松后紧,重点体现不明确,目标落实有欠缺。

2、检测环节操控不太合适,让C2回答问题难度太大,其他同学只

能等待,有点浪费时间。

3、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时可以不限定时间,让学生做完就上去展示。

4、顺口溜是本节课的亮点应让同学用各种方式展示交流。

教师反思摘要: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每一个孩子都有值得期待的精彩。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现在对此深信不疑。我明白了,只要用全身心的爱去培养每一个孩子,时间长了,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上,要努力培养学生们对物理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知道要想使学生喜欢上物理,首先要让全班的学生喜欢他们的物理老师。这方面我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我经常给学生们讲人生哲理小故事,在物理课上穿插说英语,还有唱歌表演和诗朗诵,开展物理知识竞赛等等。

2、边教学边研究,多研究学生少研究课本。

有人说教学容易,因为就是那两本书,教上两年不用看书也能教。其实这样想的人,他就是教上一辈子也只能从年轻教师变成了老教师。我认为教学的过程一定要研究,少研究课本,多研究学生。课本很少变,而学生每年都在变,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又都不相同。如何与他们良好的沟通,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我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人总结了成功的法则,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这里的智力

因素大多数人都相同,所以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个常数,这样成功就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个性、行为习惯等等。知道了这些我们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这样说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努力的越多,将来收获的也将越多。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用心理学上自我积极的暗示效应。我给学生们总结了一段激励的话语:“做最好的自己”,过去的已不再重要,未来的我无法预知,唯独今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要充分利用今天的每一秒钟,做最好的自己。我要努力学习,我要认真思考,我要积极发言,我要帮助他人,我要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我要行,我一定行!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对学生们提出每天早晨来校上课前读两遍,中午上课前读两遍,晚上写作业前读两遍。时间长了就会起到积极的暗示效果,使自己变得更自信、更爱学习。

4、真正的爱一定要放手

我见过许多学生上小学初中时,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成绩一直还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成绩直线下滑,就像自由落体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以前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从来没有自己去获取知识。许多家长在孩子上了高中后,眼看着成绩下滑也没有办法,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着为学生一生负责任的态度,教师一定不能事事包办,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教知识

我们的伟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然而目前,在升学率的高度关注下,我们只看重有文化,其它都是次要的。结果是离真正的教育越走越远。我们评价学生的好坏也只有一条,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我的理解是“育教”,即先育人后教学,育人是最主要的。

6、课改使我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东西太多了,除了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外,我还看教育以外的书籍,有心理学方面,国学经典方面如《论语》、《道德经》、《易经》等。这些书籍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人生智慧。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修炼自己:一个是“师道”,另一个是“师技”。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多总结多反思,才能快速成长。

教改困惑:

1、如何建立完善的各项考评制度。

2、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的体系。

3、如何处理小组建设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成长的主要平台,教学改革的必要保障,作为教导主任,我有责任与义务带领大家把校本教研活动搞活、搞实。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信心百倍,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定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篇2

我们学校的日常教研, 基本上是以听课为主, 听完以后组织大家评课。大家都觉得有收获但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到底缺少什么呢?经过缜密的思考与交流发现, 一致认为我们更需要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系统化的培训, 我们决定依托相关的理论研究, 按照规范的课例研究的模式操作。2010年12月, 上海教科研的周卫教授到柳州做了《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的报告;同月, 广西教研部的陆云主任在广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上做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与有效指导》的报告更是为教师们送来了及时雨。我们以此为契机,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课例为载体, 一同展开了历时两个月的课例研究。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 在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中, 大家共同亲历了一次规范的课例研究的全过程。

二、研究的过程

1. 确立主题———寻找问题+研究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学生、作者 (文本) 都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心智交汇之中。然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轻率地肢解课文, 逐字逐句的分析或零碎散乱的对话随处可见, 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文本 (其实是作者的心灵) 成为“残山剩水”之际, 学生的积极性必然受挫。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这些弊端, 将研究主题确定为“如何在语文课堂中, 充分发挥‘三个积极性’ (即文本积极性、教师积极性、学生积极性) , 使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

2. 分工合作———各小组明确观察要求

明确了研究主题之后, 我们将进行有目的性的观课。在观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围绕研修主题选择课堂观察对象和观察点, 并进行相关的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实践材料和事实依据, 也将作为教学行为跟进的参照和对比。本次研讨活动, 我们将从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问题设计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3. 研修模式———三阶段+两反思+一展示

本次课例研究采取了三阶段两反思的研修模式, 由飞鹅路逸夫小学的卢珊老师连续三次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 在观课、评课、诊断、分析的基础上,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1) 原行为阶段。

在当天的课前会议上, 首先由卢珊老师进行说课, 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各团队成员进行分工, 明确各自的观察内容, 在卢珊老师的做课过程中进行观察。最后的课后反馈会议如下:

负责观察学生的有效参与小组的意见:首先, 在参与方面, 从观察座位表、学生回答的次数记录看, 举手的人数比较多, 但回答的面不广。其次, 在参与度方面, 整堂课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时间只有1分半钟, 这样的时间不足以起到训练五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再次, 是参与的水平, 从调查表来看, 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质疑提问的机会, 在回答较有创意的问题方面共计有15人, 师生的互动及生本对话较简单和浅层次。最后, 在参与形式上, 整节课教师能有效地运用迁移练习, 如“闭眼想象”和通过“三个情境”想象当时阿炳双眼失明的痛苦和卖艺的艰难, 这样也更能让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见附1)

课堂问题设计与目标达成观察组:学生都能明白学习目标, 教师为达到目标设置了较多平台。针对教学目标一, 学生在朗读时表情凝重, 声音洪亮, 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目标。建议目标的设定应与课后习题要求紧密结合, 可以尝试增加“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的要求。对于教学目标二, 在体会阿炳坎坷的经历时, 教师引导学生闭眼感受阿炳失明的痛苦, 使学生与阿炳的感情交融, 突出人文性。但与文本结合不够紧密, 建议找准突破点, 从抓关键词入手, 帮助学生理解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来看:师生能按照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能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在教学中发现, 可能教师在朗读方面有特长, 课堂上教师显得较为强势, 常将朗读包办代替。建议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 让学生得以充分展示。 (见附2)

负责观察教师提问小组用数据说话:本节课能按预设问题进行教学, 本课中共提问16次, 但管理性、常规性问题占多数, 只有5次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建议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追问。 (见下页附3)

(2) 新设计阶段。

综合上面的意见, 执教教师对原行为阶段进行了反思, 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作了修改, 进行了第二次上课。在第二次听课过程中, 由于有了第一次课堂观察的实践, 参与第二次课堂观察的教师们显得驾轻就熟。课后进行了第二次研讨。

观察学生参与组:这堂课与上节课相比, 学生的参与面发生了调整, 教师的亲和力为学生营造了和谐轻松的氛围, 所以学生的参与面较上次广。教师能关注到四个边角的学生, 能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学生能有效倾听, 积极投入到课堂中。

其次就参与度来说, 在本课中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的时间是两分零三秒, 但仍不足, 建议卢老师在处理, 出示四字词语的环节中, 也可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时间, 让他们先说自己联想到的词语, 教师再抛出词语给学生, 这样对五年级的学生也能做到更有效的积累。从参与水平看, 学生在朗读、谈体会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观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组:“要求背诵第四、五自然段”这个目标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 定得过高, 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完善, 建议可以设计一个有坡度指导背诵的环节。“指导学生联系课文, 找‘关键词’”这一环节需改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琐碎, 建议加以归纳、整理, 以提高其有效性。

观察提问有效性小组: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提问有效度较高, 在“有效的提问”中, 占主要地位的是“推理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 占总提问数的80%以上。

(3) 新行为阶段。

随后, 执教教师对《二泉映月》进行了第二次反思, 整合各观察小组的意见之后, 在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行为上进行了整改。经过三阶段两反思之后, 最终形成《二泉映月》一课的课例研究报告。

三、结论与观点

1. 教学目标的合理制订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执教教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开课伊始, 创设情境, 本着“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的方法, 先请学生们分层次读, 然后再全班分角色读, 最后全班读, 进行强化训练, 引导学生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也实现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二:能联系上下文, 抓住“奇妙”一词, 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 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执教教师以“奇妙”这一词语为互动平台,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双目失明的阿炳的悲惨命运的关键词, 请学生闭眼体悟。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通过“环境、处境”这一词串, 学生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 并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加深感受。接着通过“意境”这一词语让学生体会琴声的内涵, 在音乐中想象, 并借助词串背诵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真正走进阿炳的生活和阿炳的情感世界中, 成为盲人阿炳的知音, 从而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三: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执教教师经过对问题提问方式的整理调整, 如“小泽征尔为什么要跪着听”, 学生从精神、心理等多角度进行回答,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达到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回答, 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 最有诗意的诠释。

从师生对话的有效性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心激励。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 教师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 采用问答、讨论争鸣等对话形式, 运用引导、追问、评价、闭眼想象、感悟等赏识、激励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而学生也能有效倾听教师及同学的问题, 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从而落实了“教师、学生、文本”这三个积极性阅读教学最大化的教学目标。

2. 优质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有效参与

(1) 精选问点。

课堂中, 卢老师的提问体现了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卢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设,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2) 灵活有效。

本节课中教师提问的形式多样, 共计21次, 有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以及评价性提问等形式。其中有19%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有81%的问题涉及分析、推理、创造性, 提问指向性、思维性较强。

(3) 适时引导。

课堂中卢老师提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并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引导理解:“为什么十多年后, 阿炳没有从二泉流水中听到美妙的声音, 难道是师父说错了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难度, 于是卢老师又设计了疏导性问题, 让学生到第三自然段去找过了十多年阿炳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经过一个个关键词理解体悟, 将大问题化整为零, 引导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促进对原问题的解答。

教师的有效提问, 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发散了学生思维。要使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 还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 会提问, 提好问。

语文校本课程教研的体会与反思 篇3

一、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开发与实施语文校本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语文校本课程的范围很广,根据自己工作实践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我认为有以下内容:

1.自主开发校本教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学生推荐和教师搜集方式来获得相关内容。

2.诗文诵读活动:我要求学生进行诗文诵读活动,要求学生诵读熟背校本教材中所选诗文,并通过诗词比赛等形式进行检查。此活动对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

3.文学社团活动:以编辑版报为主要依托,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如外出参观,举办文学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活动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写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日常学习生活类:这一类是每天必做的,如每日文化积累(名言、名句、俗语),每日三分钟练字,阅览报刊,看新闻联播等。

5.带有课外活动性质的综合性语文活动和比赛:依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中开展写字比赛、诗词比赛、读后感写作比赛,还通过诸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收获与体会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和满足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也大面积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了我这个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我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课程试验,从而改变了教师仅把语文课程当作语文教科书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的语文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学视野得到了扩展。

3.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深深地感到:在语文课程资源中,特别是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师。教师不仅决定着语文校本教材文本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语文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篇4

摘要: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以学校教研组、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为课题,教师间自主教研或教研组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遵循数学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关键词: 校本教研

案例分析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在数学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正确认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技能;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下面就是我对校本教研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些案例分析:

1.教材内容的呈现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过程体验。《

标准》中则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题组老师们精心设计教材,以“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面积单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007年四月中旬,我校青年教师李玲执教该课参加柳州市柳南区举办的第一届《广西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开题会暨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了上好这节赛教课,课题组老师们和李玲老师仔细钻研教学内容,运用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理念,来重新组合人教版的教材。全课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运用看、摸、比、摆、数等方法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整节教学设计了几个数学活动:

活动

一、激趣导入,激活学生思维。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涂色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的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活动

二、实践体验、感受面积概念。通过动手摸一摸,使学生全面建立物体表面的面积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感知物体表面的有大有小;通过平面图形的观察比较,建立封闭图形的面积概念,直观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活动

三、操作探索,认识面积单位。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面积单位,李玲老师设计了一组学生活动,比较三张不同颜色卡纸的大小。先是重叠比较得出两种颜色卡纸大小,然后到重叠不能比较卡纸出大小,引起矛盾冲突,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方格子摆一摆,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得出答案。然后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让学生发现方格子大小不同,不能得出正确的比较结果,自然引出比较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面积单位的概念。这个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重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过程体验。

2.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上数学课时,课题组的老师努力创设儿童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案例2:北师大教材十一册《旅游费用》一课,全课设计:从欣赏桂林山水引入,让学生在欣赏熟悉的桂林风光的同时,为小军和乐乐两家人选择最省钱的旅游方案,学生非常高兴的投入学习中,积极的展开小组讨论,选择出最省钱的旅游方案。除了书上提供的解决思路,部分学生还利用大人和小孩的人数直接就判断出哪一种方案省钱,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从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向以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空、更多的表现机会。尤其在《旅游费用》学习的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人设计最省钱的旅游方案。学生第一次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平时很熟悉的旅游,并第一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教材的生活性。

3.善于利用课堂教育资源,抢抓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

在传统的计划课堂下,我们的教师惟教案独尊,不敢越教案半步。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应对无措,往往错失良机。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育资源尤其宝贵。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案例3:大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在举生活实例的教学环节中,一名学生举例:在地球上月亮肯定是东边升起,不可能是西边升起。而在金星上月亮肯定是西边升起的,不可能从东边升起。当时,全班同学包括老师都没有办法判断这个学生举例是否正确,现场出现了暂时的冷场。授课老师马上抓住这个教学资源,表扬这个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勇气,鼓励全班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建议大家在课后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得出正确答案。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气氛没有受到影响。假如授课老师当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个教育资源,而是忽略,直接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一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会错失。可见,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

在校本教研研究活动过程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逐渐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我都能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校本教研研究活动促进了我的成长。2007年4月中旬,我参加柳州市柳南区新课改赛教课,执教的《面积与面积单位》荣获一等奖。4.困惑和解决方法。

在校本研究期间,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执教教师如何根据自已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的发挥其主动性.?

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新课程研究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解决的方法:就是从课堂教学案例入手―― 同一个教学内容,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去看,会得到不同的教学启示。1.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2.开展教师一帮一结队子帮教活动。3.观看名师优秀课例,进行课例分析。

4.从教学反思中反思自已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改进。

5.阅读《数学教学论》、《赏识你的学生》、《教育心理学》、《引领心灵》等书籍,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善学才能善教,善学才能善研

三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篇5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工作,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适合本年级的教研内容和校本研修专题,做到每周有主题,每次有收获。在教研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主要围绕写字教学展开专题研讨。就这半年来我们对写字教学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三年级是钢笔字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钢笔字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书写习惯、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让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前三学段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每天十分钟,做到天天练。可实际教学是写字时间不足,随意性大,重难点不突出,重视度降低。这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笔画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2.混淆同音字、形近字;3.生字识记不准确,加减笔画的现象较多。如何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指导学生们写好字,是识字教学时老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书写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与纠正下,把“坐姿端正”内化成习惯。一尺一寸一拳头,头放正,身要平,两脚微微分。”写字之前组织学生轻诵小口诀,提醒自己坐端正。再比如先看后写。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写字能力,课堂指导写字时提醒学生不能提笔就写或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占位,整体把握这个字;再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句子中、具体的语境中写字。这样既减少了错别字,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使学生在不破坏对整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前提下先看清楚字再写。

(二)激发写字的主动性

指导写字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主动参与非常重要。如教学《燕子专列》,布置预习时我就对学习生字提出具体要求:1.读准字音、观察结构想办法识记字形;2.把你认为易错的笔画用红笔圈出来。第一课时检查预习环节我直接听写生字,边听写边巡视,对学生有疑惑的字和集中出错的字进行强调。然后集体交流生字学习时的心得。他们观察细致,书写认真,参与度高。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三)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

随文识字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把写字和语言环境,探究字源、理解字义联系起来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好字,还有助于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比如,指导书写《燕子专列》中“跋涉”的“涉”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预习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阅读指导时感悟文本、理解字义。针对课文第二段内容,多媒体出示了燕子迁徙的情景,请学生说说都飞过了哪些地方,体会路途的遥远。再出示“跋”和“涉”的字形演变,这两个字偏旁分别是足字旁和三点水。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跋”是越山而行,“涉”是趟水而过;3.指导书写。“涉”的象形文字构造是水在中间,左右两侧各一只脚。楷书把“水”写在了左侧,“步”写在了右侧。“步”在甲骨文中是一前一后两只脚行进之意,右下边没有一点,如果有一点,就成了六个脚趾。指导后,学生练写、评改。“涉”的指导过程将音、形、义三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涉”的识记和把握。

(四)培养学生掌握规律把字写美观的能力

汉字是造字规律很强的字,有独体字、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书写时要字体居中,突出主笔。如果是合体字,要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每种结构书写规律不同,把握了规律就能举一反三,以一代十。《燕子专列》中“启”和“疲”都是偏旁在左上的半包围结构的字,教学时发挥学生自主性,先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大家共同评议如何把字写漂亮,学生总结出书写时被包围部分不是藏在

部首里,而是超过了部首向右伸展,这才能使整个字左右均衡,字形沉稳,美观。尤其是“疲”字的最后一笔“捺”要有顿笔,要写舒展。再请学生对照例字,结合刚才的评议写两个“疲”,然后独立写好“启”。符合书写规律的汉字还有很多,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平常的作业中不断巩固把这类字写美观。

《燕子专列》在两课时的教学中指导了九个字,把写字指导融入阅读教学,避免因时间集中、方法单一导致的教学效果下降。在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写好字的主动性,培养写字能力。

二、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写好汉字的能力

(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教师课堂指导的写字习惯迁移到家庭作业非常关键。我们要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建立了班级作业书写的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

学生在认真书写、检查、改正后,按5分制在右下角给自己的作业打分。学生们很珍视这个自我评价的好机会,促进了他们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教师评价

书写工整的学生,会赢得一枚“书写工整”的小印章。得到5个小印章就可以换一朵小红花贴在作业本封面上。积攒3朵小红花的学生就可在班级展览栏中选一次你最满意的作业展览。同时,每三周更换一次的班级书写展览中展出其他学科的优秀作业。强烈的荣誉感促使学生们认真书写每一科作业。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爱美之心。我们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书写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利用字帖写好汉字

字帖是学生第二个写字指导老师。我们每天下午有5分钟的练字时间,每天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全班同学和语文老师共同练字。那样的氛围,非常有助于学生养成练字的好习惯。

2014年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围绕市进修学校小语学科工作要求和我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标,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德育为先、夯实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塑造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积极参加大学区培训工作,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及实践能力。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使我校教学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规范学校的整体教学行为。

4、根据我校教师实际开展各类教研组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狠抓课堂改革,让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课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健全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师教科研热情,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继续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继续教育全员网络培训各类培训、读书、校内教学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与大学区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并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平台。让教师明确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教学研究中逐步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内在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执行课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及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及奉献精神。

2、在校内开展优秀案例、优秀教学随笔评选活动,从而促进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究意思。认真组织开展“共备一节课”和教师互听、互评活动,增强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达到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做不定期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及课堂应用水平。

4、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狠抓常态课教学,强化备课、上课两大环节。教师要根据班级和自身的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6、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7、加强毕业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市毕业统考中在取得好成绩。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学习模式,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9、把抓好学困生辅导作为研究重点。明确对象,制定计划,帮助他们弥补缺陷,克服困难。要用爱心、热心、耐心、责任心,对学生充满信心,认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提高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四、月份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校各项工作计划。

三月份:

1.推门听课。

2.新课标学习考试。

3.语文学科教师读书汇报活动。

4老教师示范课。

四月份:

1.互听互评教学活动。

2.教科研活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4.期中质量检测。

五月份:

1.质量检测分析。

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课。

3.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评比。

六月份:

1.专项测试(生字阅读)。

2.学生朗读比赛。七月份:

1.期末考试。

2.教案评比。

2.期末工作总结。

延吉市朝阳川镇太阳学校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篇7

金华一中物理组共有25位教师,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过去这些年, 物理教研组开展了“物理学科情感的培养”的校本研究, 开创了独特的师生沟通模式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在了实际教学中。我们坚持“幸福感教学”的理念, 即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的感觉, 重视对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师生情感的相互感应、相互加强而同处于“峰、峰”相遇的最佳教学状态。让学生体验到上物理课、听物理课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终形成教学的健康循环。在“幸福感教学”的理念指导下, 教师与学生很好地进行情感互动。从高一到高三, 在每次联考、会考和高考中, 金华一中物理学科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们认为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科积极情感的形成, 需要学科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激发人们主动去学习和认知事物, 相反, 则会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学科情感培养。但是情感培养没有固定的内容、方式、教材, 教师只能靠自身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逐步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物理组以其丰富的教学形式赢得了学生的情感青睐, 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一、 物理学科消极情感产生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要先找其诱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 但给人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 因此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那么,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时的消极情感呢?

1. 学生排斥枯燥的课堂

一些门外汉联想到物理, 就会联想到诸如深奥、遥不可及、枯燥这些词。假如让学生也产生这样的感觉, 那么物理课堂必定是失败的。一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固守教材, 不懂得与时俱进, 援引例子时总是那么几个教材中的经典例子, 缺少学生生活中所能感知的东西。长时间下来, 学生对物理产生不了亲切感, 反而有排斥与厌倦心理。

2. 师生缺少情感的交流

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令学生尊敬的教师不再只会“传道授业解惑”, 他也应该是富于人性而具亲和力的。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具有个性, 他们不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很多老师没有顺应学生的思想发展做出适合教学的改变, 他们依然固守心中“严师唯尊”的落后思想。正是由于教师的思想改变速度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发展速度, 教师未能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造成了教学的平面化, 毫无生气与发展力。

3. 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

很多学生高一刚进来的时候对物理的兴趣很浓厚, 在他们的心目中, 物理是有趣的。但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 很多学生感到物理很难。面对一些难度设置不合理的作业, 学生充满了恐惧。教师布置作业时不精选, 学生应付作业, 造成了作业中缺少真诚的情感交流。再加上一次次测验的到来, 屡战屡败, 学生渐渐丧失了对物理的信心。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对教师而言, 至少没有做好两点, 第一、作业与试卷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当;第二、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二、物理学科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

1.以德为先, 身正为范, 奠定学生学科情感的基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 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热爱学生, 善于与学生交朋友, 关心学生, 以情育情。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必须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发、引导, 达到知识和情感交融, 以理育情。教师运用简练、幽默的语言,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成预期教学目的、任务, 激发学生积极、自豪、愉快的情感, 以教育情。

高中生的心理还处于成长阶段, 尚未定型, 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价值体现直接关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教师的价值体现不仅在于知识的丰富, 还在于知识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对学生的研究表明, 他们对教师的品质要求主要有:认真负责、耐心而灵活、良好的素养、关怀而助人、公平和公正、理解和坦诚、善于组织、善于教学、富于幽默、知识渊博等。因此, 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培养自己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师形象, 让学生感到志同道合, 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工作的一丝不苟, 做出表率。我们把教师做的讲义在多媒体上展示, 并且开放我们的备课本, 学生需要随时向老师借阅, 让物理教师的资源与学生共享。

2.让生活在课堂中溢彩, 倡导“平民化物理”, 实现学科情感的纵向深入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科情感培养的主阵地。因此,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生产经验。所以, 我们教学中不能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的授课, 必须重视实验, 能做的一定要做, 不能做的要创造条件做, 实在没法做的也要用课件模拟,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物理才是最丰富的。

我国嫦娥二号绕月成功后, 我们就给学生放映了绕月的模拟课件, 并把陶汉斌老师写的有关嫦娥二号绕月的论文发给同学们, 在高二掀起了一股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浪潮。抓住这个契机, 在高二举行了物理学科知识能力竞赛, 使众多优秀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得到了升华。因为有学科内容突出的特点, 有生动新奇的物理现象,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更使学生觉得物理老师和蔼、亲切、富于幽默、知识渊博, 从而敬重老师。实践表明兴趣使学生很快接受新事物, 幽默风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老师。学生对学科的认同, 对教师的好感, 意味着积极情感之门已经打开。

3.开展第二课堂, 尽显教师人格魅力, 促进师生情感的横向迁移

物理课时一般为3-4节/周, 这意味着教师一周仅有几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所以课外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尽量参加集体活动, 特别是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正所谓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能因此发现老师丰富的情感和多才多艺的人格魅力, 进而将这种积极情感带到学业上。同时, 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处于放松状态, 教师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学生的真实情感, 体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苦乐, 从而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劳动, 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 能够增进彼此了解,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师生感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认知上彼此认同, 情感上互相愉悦、行为上目标趋同, 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会形成一种完全彻底地接受老师教导的心理倾向, 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第二课堂的妙处还在于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活生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寓于娱乐之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杨振宁教授也有“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的感悟。为此我们有意在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 并且从力学角度告诉学生如何才能拉出弧圈球, 如何能踢出香蕉球等有趣的物理知识。我们还在赛场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形形色色的加速器, 如标枪的“直线型加速器”、铁饼投掷中的“回旋加速器”,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 亲和的、有用的,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 据了解, 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 很多学生喜欢物理教师作为他们的课题指导教师, 这有力地说明了物理老师学识与人格的双重魅力以及我们开展第二课堂的效果。

4. 让学生体会成功, 编写附有情感色彩的校本作业, 巩固学生的学科情感

我们都知道在一、两节课或两、三天内要做到以上两点很容易, 关键是学科情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 需要不断的反复推进。教师只有经常和学生交流, 保持良好的关系, 才能巩固学生的学科情感, 而作业是师生之间频繁对话的有效工具。

在编写作业的时候, 我们很注重作业的难度和梯度, 有张弛、有弹性, 能让学生能在作业中体会成功, 消除恐惧心理, 增强信心。编写附有情感色彩的校本作业是物理教研组的一个特色。教师在每一份校本作业中必须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话语;在复习完一章节后, 会写一首诗概括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在每次期中、期末联考之前, 会写一篇情感心理辅导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每次节假日我们都会少布置作业, 而在发的讲义上给学生以节日的问候, 并且编写了有关物理的七律诗或者现代朦胧诗, 学生非常感兴趣。

三、物理学科情感培养之案例欣赏

1.物理语录欣赏

a.同学们, 面对受力分析, 我们别无选择, 只能选择坚守!

b.受力分析是生命线, 运动分析重于泰山。

c.千题万题源于母题。

d.过程重于结果, 思路重于套路, 模型重于题型, 思路决定出路。

e.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如果审题的方向错误, 你越努力, 那就死得越快。

f.静静心, 易发挥;动动脑, 考得好。

g.仔细审题定方向, 力与运动是基础, 规范解题三步曲, 分步列式得高分。

h.快快乐乐找“对象”, 轻轻松松画受力, 顺顺当当“找关系”。

i.一次规范的解题, 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j.积极不要消极, 紧张不要慌张, 主动不要被动, 自信不要盲从。

2.清明节作诗假日有感·七律

清明偶遇露太阳, 仰头眯眼见光华。

雨后天空架彩桥, 春雾朦胧最红花。

泪眼看灯灯有色, 隔窗观物物是虚。

一江春水貌似浅, 天晴坐车去眺望。

马路段段湿又干, 才子佳人细细想。

先生学堂点拨过, 会心一笑被人夸。

3.复习原子物理的情感诗学原子物理有感说我渺小, 我却很丰富说我复杂, 我却很简单

丰富是我的奉献

简单是我的内心

说我多变, 其实我很坚定

说我吝啬, 其实我很博爱

坚定是我的内涵

博爱是我的外延

渺小和宽广有几多相似

其中真谛绵绵无穷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年青就是这样

4.与学生共享奥运焰火运动的曲线美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用自己祖先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衍生的焰火,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打造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奥运焰火点亮北京, 三万余发焰火在空中怒放, 焰火表演很炫很迷人。在运用物理、数学知识分析这些焰火在抛体运动的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一些十分有趣的情况, 会领略到复杂的抛体运动中蕴藏着一些特殊规律和神奇的曲线美。就此, 笔者做了专题讨论, 与学生共享奥运焰火的曲线美。

专题一抛体运动的一般特征———轨迹和射程对于不计空气阻力的抛体运动, 可以有如下的一些运动特性:

专题二 抛体运动中的特殊规律——抛体运动中的曲线美。

①喜庆节日的焰火

若以抛射角θ为参数进行讨论, 则斜抛运动方程表达的是:以相同的初速度vo, 沿不同方向抛出的许多物体的运动。可以证明, 这些物体在同一时刻t, 运动所达到的空间位置都将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 如图1所示。

由上式可以看出, 在任一时刻t, 这些抛射体都将分布在一个半径为 (v0t) 的圆周上, 该圆的半径将随着时间而变大, 而其圆心本身则是在作自由落体运动, 如图1所示。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焰火时, 礼花在地面上空发生爆炸, 由爆炸中心向四面八方射出速度近似相等、质量各不相同的小质点m, 若节日的夜晚是无风的, 则看到的就是这种一边下降, 一边扩大的彩球。

②抛射角互为余角的两次斜抛

③安全抛物线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率v0, 向各个不同方向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组成一抛物线族, 则此抛物线族的包络线称作安全的抛物线 (又称之为火力圈界限) , 如图2所示。初速率vo既然为定值, 则与vo相对应的安全抛物线就唯一地确定了。以初速度vo射出的子弹, 不论怎样调整其抛射角, 总不能射中安全抛物线以外的目标, 而位于安全抛物线上的各点, 则有一个唯一的抛射角θ值与之相对应。将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

上式可以看成为的二次方程式, 由于该方程应该有实数解, 于是由B2-4AC=0, 即得安全抛物线的方程为:

由上式可知, 安全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以初速率v0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h=v022g而在x轴上的截距为2h。以初速度vo射出的焰火, 不论怎样调整其抛射角, 总不能射中安全抛物线以外的目标。

④最高点的轨迹

以相同的初速率vo、不同的抛射角抛出的物体, 其运动轨迹为一抛物线族。它们的最高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为

上式两端平方相加后, 消去参数后, 则得x2h2+ (y-h/2) 2 (h/2) 2=1

可见, 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的最高点的轨迹是个椭圆, 其中心在 (0h2) 处, 长轴为2h, 如图3所示。

⑤同一方向不同初速率斜抛物体的运动特征

上式表明, 在同一时刻t, 沿同一方向抛出的各个物体都分布于与初速度vo的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 如图4所示。

上式表明, 沿同一方向抛出的各个物体所达到的最高点, 也是一条直线, 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

由上面关于焰火的抛体运动特性分析可知, 在斜抛运动中, 抛物线、椭圆、圆、直线等均有所表现, 这也是斜抛运动中一种十分有趣的情况, 体现了抛体运动规律中蕴藏的曲线美, 这也正是奥运焰火中蕴藏的物理内涵。

四、意义与体会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篇8

搞好高中语文校本教研,对解决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语文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高中语文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应用高中语文教材、开发高中语文教材;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等等。

下面,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内容加以阐述。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校本研究要“研什么”

(一)高中语文校本教研要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高中语文教材”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首先是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

新课改实施中,必须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必须认真地、反复地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真正从整体上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不仅要真正掌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来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目的性与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与被动性。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更要坚决杜绝以个人好恶来对待高中语文教材的现象。教学中要紧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化“双基”教学和训练,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尽量去掉那些人为的技巧性的东西,避免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尽量突出学科的本质内容,让学生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其次,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语文教材。新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编选内容以及习题设计方面较旧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大不同,总体趋势是理念新、起点高、视角广,体现了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不是让国家高中语文教材来适应你,也不是通过试验单一地让你去“验收”与“通过”高中语文教材,而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语文教材。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观——“高中语文教材是范例”,高中语文教材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一方面我们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本上遵循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安排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眼来看待高中语文教材,学校要加强“校本研究”,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习题进行适当地筛选、增补、创新。

研究高中語文教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切入:①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②站在学生的角度,高中语文教材的重难点怎样定位、突破比较合适;③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渗透;④练习的设计如何体现分层教学,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⑤高中语文教材呈现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何调整。

(二)高中语文校本教研要研“教师”

高中语文校本教研要研“教师”,即教师主动的反思。在校本教学研究中,教师主动地、持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回顾与思考,是确定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问题的依据,也是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要条件,具有明确的研究性质。反思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是高中语文校本教研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活动形式。

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下面几方面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与评价:

(1)对学生观的反思。是否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是否真正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

(2)对质量观的反思。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吗?是否仍把考试分数作为当前评价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

(3)对课程观的反思。是否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类型观,以及新型的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观?

(4)对全面发展观的反思。是否树立了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的思想?是否认为“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5)对教学民主观的反思。是否树立了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思想?你愿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相互信赖、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吗?

(6)创新创造观的反思。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否用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去培育和挖掘学生的无限的创造潜能?

(7)教学评价观的反思。是否树立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思想?你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格外关注吗?

(8)对知识观的反思。你对知识的内涵、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吗?对学校教育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了新的理解吗?

(9)对学习观的反思。你是否理解了新的学习观的特点?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有关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有了多少理解?你是否在教学中完全摈弃了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与低效率的被动学习?

其次,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课堂,要注重课堂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提倡反思性的研究学习,也就是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实践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三)高中语文校本教研要研“学生”

学生的经验与需求是教学的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的掌握不是通过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复制知识。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上一篇:蜡烛的说明文作文下一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