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共8篇)

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 篇1

课程代码:0011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一、课程定位 《酒店市场营销》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际应用性强、知识内容内在关联度高等特点。通过对酒店市场营销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酒店市场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酒店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酒店市场营销方案制订能力,为酒店产品服务开发与调整、市场调研以及促销、沟通工作打下必要的任职基础。该课程是依据酒店行业实际工作对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需要而设置的。鉴于对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的综合考虑,课程设计走项目化基础酒店市场营销路线,即从培养酒店营销理念入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酒店营销计划制订的工作顺序为逻辑主轴组织教学过程,将酒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酒店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酒店市场营销调研、酒店目标市场决策、酒店产品策略、酒店价格策略、酒店渠道策略、酒店促销沟通策略串联起来,灵活运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启发引导、汇报交流、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项目引导、行业支持、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特色。

1、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该课程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学生能否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分析讨论、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等各种主动性对于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说教模式的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表现手法、环节控制,通过提问、讨论、分析、阐述、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如果教学可以比作一台戏,那么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应该是导演与

演员的关系,绝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2、能力为核,知识为基 实际应用性强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目前酒店对营销人才需求日益增大,所以该课程需确立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实现由知识性向应用性的迁移,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实现由应用性向实际工作的转化。

3、工作为轴,优化课程 该课程内容设计坚持工作任务导向的原则,走项目化基础酒店市场营销路线,去粗取精,优化课程内容,以酒店营销计划制定的工作顺序为逻辑主轴组织教学,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二、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立业创业的本领,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酒店市场营销理念,熟悉酒店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掌握酒店市场营销各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制订酒店市场营销计划,并能把酒店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同时, 具有酒店信息收集能力、酒店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各种营销理念(2)熟悉酒店产品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3)理解酒店整体产品理论知识(4)掌握酒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5)比较不同的酒店营销渠道(6)熟悉酒店营销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7)熟悉酒店促销的各种手段

2、能力目标(1)能运用合理的酒店营销理念(2)能分析指定酒店产品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3)能分析指定酒店产品的竞争状况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4)能运用酒店市场营销的调研手段,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组织实地调研并分析结果,撰写调研报告(5)能运用定位理论为酒店产品进行产品定位设计(6)能针对不同的酒店产品生命周期调整产品策略(7)能分析酒店产品渠道模式,对指定酒店产品设计合适的分销渠道模式(8)能确定合适的酒店广告宣传主题,制定符合要求的酒店媒体宣传计划

3、素质目标(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4)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教学组织 本课程是依据酒店行业实际工作对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需要而设置的。鉴于对专业课程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的综合考虑,课程设计走项目化基础酒店市场营销路线,即从培养酒店营销理念入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酒店营销计划制订的工作顺序为逻辑主轴组织教学过程,将酒店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酒店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酒店市场营销调研、酒店目标市场决策、酒店产品策略、酒店价格策略、酒店渠道策略、酒店促销沟通策略串联起来,灵活运用模块化案例教学,多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设计思路,该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及酒店市场营销学科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酒店市场营销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强调理解与分析,又强调应用和实践。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结果(作序工作任知识内容技能内容和教学情景或教课课程内容 业、报告号 务 和要求 要求 学设计 时 等)1.1树酒店市场能运用合理课堂讨论,案例课外知识酒店市场立营销营销关注的酒店营销分析 延伸阅读2 营销理念 理念 点与核心理念 概念

酒店宏观2.1酒能分析指定由小组案例分分析郑州环境的组店宏观酒店产品的析引出书本内酒店业市成及各组环境分宏观环境,及容,课堂交流学场宏观环

成部分的析 其带来的机习境 主要内容 会与威胁 2.2酒酒店微观能分析指定课堂案例讨论,选择一郑店微观环境的组酒店产品的引导学生思维,州酒店分分析酒店环境分成,重点学微观环境,尤并总结知识 析其微观 2 4 市场机会 析习酒店企其是自身及环境,尤其业与酒店竞争状况 是自身及竞争者 竞争环境 2.3酒酒店消费分析郑州能分析指定课堂阅读,分小店消费者购买行某酒店的酒店产品的组讨论影响购者分析 为分析 主流消费目标消费者买行为的因素

者特征 购买行为特与购买决策过征 程 酒店市场3.1酒酒店市场能运用酒店酒店市场调研调研取样店市场调研的方市场营销的情景模拟,有逻案例分析 调研 式、步骤、调研手段,能辑的按组织顺调查表、注设计调查问序进行知识交 6 意点 卷、能组织实流 地酒店调研并分析结果 3.2编酒店市场能编写符合学生小组回顾回顾设计,写酒店营销基本规范的,有实问卷设计的各温故知新 市场调原理 际行业指导项注意点,以研问卷 意义的酒店5-6人小组为单市场调查问位设计一份酒 2 卷 店市场调查问卷,全班交流,以班级为单位确立最终问卷式样 酒店市场 3 3.3实酒店市场能按照课堂在问卷设计的回顾实施,调查 施酒店营销基本所学,发挥自基础上,实施酒总结提高 市场调原理 己的主观能店市场问卷调 4 研 力,组织有条查,对象为郑州理的小组调各大酒店 研 3.4分酒店市场进行调研结以5-6人小组完成调研析酒店营销基本果分析 为单位,组织调结果分析市场调原理 研结果分析 研结果 3.5撰酒店市场明确酒店市场能编写逻辑完成酒店写酒店营销基本调研报告的格性较强的酒市场调研 2 市场调原理 式,小组分工完店市场营销报告 研报告 成撰写 报告 3.6组酒店市场发挥学生综合能灵活运用完成评价 织酒店营销基本水平,完成酒店酒店营销基 2 市场调原理 市场调研报告本原理,正确

研报告评价酒店市评价

评价 场调研报告 4.1酒酒店市场能用酒店市运用多媒体案郑州某酒店市场细分的标场细分原理例引导学生学店目标市细分、准;酒店市及目标市场习,结合讨论掌场细分与酒店市场酒店市场选择的原理确定酒握知识 定位 营销战略场选择方式;酒店店目标市场; 4 4 选择 与酒店市场定位能运用定位市场定的手段 理论为酒店位 产品进行定位设计 5.1制酒店产品能设计酒店结合案例分析,分析郑州定酒店整体概念;产品的附加小组交流、课堂某酒店的产品策酒店产品价值;能设计阅读与课堂提产品品牌略 组合;酒店酒店产品品问逐步展开对策略 产品生命牌名称;能针酒店产品策略4 周期;酒店对不同的酒的讨论 产品品牌店产品生命策略 周期调整产品策略 5.2制酒店产品能识别竞争结合课外资料分析郑州定酒店定价方法;对手酒店产收集,课内案例某酒店的价格策酒店产品品的价格策交流,学习本部定价策略 4 略 定价策略 略并为酒店分内容 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 5.3制酒店中间能分析酒店课堂案例讨论,收集郑州酒店市场定酒店商类型;酒产品的渠道引导学生思维,酒店行业营销策略渠道策店销售渠模式;能设计并总结知识 不同的营 5 制定 略 道类型及有效的面向销渠道模 4 设计应考酒店中间商、式 虑的因素 酒店消费者的营业推广方案 5.4制酒店市场能确定合适运用多媒体案酒店市场定酒店营销推广的酒店广告例向学生展示促销方式促销、方式;酒店宣传主题,并不同促销与交案例收集 沟通策市场营销制定符合要流沟通的手段,略 推广方案求的酒店媒结合讨论学习设计 体宣传计划;知识能综合运用人员推销、销售促进;能设计制定酒店产品的公共关系方案 7 合计 54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启发引导、汇报交流、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项目引导、行业支持、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特色。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工作站”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解、边操作、边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做”一体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每名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指导教师; 二是构建实训环境(实训室),将课堂搬入实训室,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 三是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发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特色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

六、考核与评价

1、素质考核 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和完成的过程,都是一个考核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团队协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任务完成后取其平均分,作为素质考核成绩。

2、核心技能考核 本课程讲授完后,每名学生在技能库中随机抽取三个核心技能进行考核,取其平均分作为本课程的核心技能考核成绩。

3、专业知识考核 在学期末,学生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

4、各项考核比例 素质考核:20% 核心技能考核:40% 专业知识考核:40%

七、说明与建议

1、理论教学要求有多媒体设备。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充分利用企业与行业协会的教育资源,加强与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合作。

2、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对于项目任务的教学主要通过模块化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启发引导、汇报交流等方法 进行;对于项目任务的实践主要通过分组讨论、实地调查、汇报交流、体验实战等方法进行。

3、教学项目尽可能来自企业,同时,引导学生模拟制定酒店企业营销计划,以加深对酒店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4、校内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加强引导、辅导,注意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要素的培育。

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 篇2

一、当前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不完善

纵观目前市面上公开出版的相关教材,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只是《市场营销》的翻版,大部分教材的内容是以市场营销课程中4P理论为基础加上“物流”二字,或是在案例分析当中采用了物流案例,就变成了物流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不能体现物流行业产品无形性的特点,与现实严重脱节。二是有少数教材突出了物流服务营销与管理的内容,但缺少了营销分析、策划等方面的内容,并且与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物流专业的主要课程重叠。

(二)课程目标过于理论化,缺乏突出职业技能的特点

课程内容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讲授,缺乏依据实际工作情景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手段单一

往往只注重期末的一次理论考试,缺乏对学习过程和技能的考核,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记忆,考后还给老师”的现象非常普遍,致使知识没记住,技能没提高,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摒弃原来的只注重“营销”而不注重“物流产品是服务”的做法,而应关注物流行业产品无形性的特点,将着眼点主要放在物流服务营销与客户服务上,突出基于顾客关系管理的物流服务营销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客户服务技能的培养。

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从职业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序化教学内容。

三、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标准设计方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出发点的现代物流相结合,体现物流行业产品无形性的特点,突出物流服务营销等内容。在教学中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与客户服务技能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特色,综合提高物流专业学生整体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建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维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并且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知识目标包括:(1)深刻理解物流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如,营销环境分析、目标市场选择、4P组合、服务营销等;(2)熟悉市场营销方法与手段,如,市场调研方法、市场预测方法、细分市场方法等。能力目标包括:(1)对物流目标市场的市场调查能力;(2)对物流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分析能力;(3)对物流市场的市场细分能力;以物流目标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能力;物流客户服务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二)课程实施要突出实践性,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教师提前设定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整合,得到初步的观点。在堂上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以及学生所做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教学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软件模拟法、讨论法、实践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倡导“任务驱动型”或“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营销综合应用能力。

(四)评价方法

课程综合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两种形式,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可观测能力表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定成绩。

1. 理论课程考核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各占总分数的20%和50%。

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发言、学生课业、出勤律等;

期末考核:选择判断题、问答分析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

2. 项目实训的考核

项目实训的考核占总分数的30%。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3

【关键词】江苏中职;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80-04

【作者简介】葛鸿鹄,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228)纺织服装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艺术设计。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与课改创建相结合,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探讨课程开发程序、策略与方法,着力解决本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结构老化、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等重要问题,建构新的课程评价方法等为中心任务。从接受任务起,我们就成立了江苏省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有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的行业专家,以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首先对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进行专业剖析,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从事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与贸易、纺织设备维护和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

一、通过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剖析,确定四门基础平台课程的任务和地位

江苏省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是五门,我们从中选择了“纺织材料基础”“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染整概论”四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

“纺织材料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是学习和运用纺织技术的基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里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的是掌握对常用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造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指出其前导课程是“纺织材料基础”,后续课程是“织造基础”。“织造基础”是针对纺织品生产的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产品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为后续纺织工艺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染整概论”是在“纺织材料基础”“织造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胜任染整工作岗位职业要求奠定基础。

二、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指对一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总体谋划。本专业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本专业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行业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坚持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叙述各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目标确定的基本依据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对各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应的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对接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遵循基础性原则,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确定四门课程教学内容。

3.对四门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及编排。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怎样遵循现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习惯,怎样紧贴纺织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精选、提炼课程内容,尤其是处理好模块总量以及模块之间的结构以及衔接关系、纵横协调;如何实现单元之间的梯度结构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显示模块和单元的双重并行和教学匹配,经过权衡后,作出思路性的、高度概括的简要说明或路径指引。

三、通过共同探讨确定本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重点推敲了专业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关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我们学习了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纺织专业的核心素养,我们通过组织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能手和车间班组长,以及专业的专家委员会一起进行座谈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达成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我们认为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热爱纺织行业,有为纺织事业的发展贡献的精神;求上进,讲团结,讲科学,动脑筋;掌握相应的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兴趣。

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称为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又分为行业的通用能力、职业的特定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由此提出四门核心平台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

比如,“纺织材料基础”中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表述是:1.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2.能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能够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能熟练计算与换算纤维、纱线、织物的有关指标。3.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4.能独立思考、获取相关信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备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求精精神。我们认为熟悉纺织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是必备的知识点,辨识和鉴别常用纺织材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点,这是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核心是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织物组织图的绘制,熟悉三大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能仿制织物组织结构,能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

“织造基础”的核心是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了解机织生产典型工序工艺参数,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

“染整概论”这门课程的名称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概论的提法在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太恰当,理论化的程度比较高,但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这样命名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将其作为名称。实际上课程性质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对染整四大工序的了解:在练漂工艺上是掌握织物练漂后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在染色工艺上是知道染色方法及工艺要求,掌握染色后织物疵点种类以及色牢度及检测和评级方法,在印花工艺上是了解印花工艺及要求。

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反复推敲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主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又恰当地考虑到节能环保、产业升级等时代元素。在文献的引用上对其相似度作了认真而严肃的检查,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我们强调的是专业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又把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教材和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丰富校本教材和规划教材的内容。

“纺织材料”这门课,主要分成七大模块二十五个单元,把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作为该专业的基本知识点,把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作为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内容上,从纺织纤维类型、性能和基本结构入手,了解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鉴别纺织材料,达到会检测纺织材料的目的,使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相应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要求中,主要考虑中职生的特点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的需求,用“掌握”“理解”“了解”“认识”“熟悉”“能”“会”等词语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

“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织物结构的认识,特别是常见的三原组织是纺织面料中的基础,而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等是在其基础上的变化和复杂化,以期丰富面料的组织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要求上是熟悉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的形成与特征,掌握织物上机操作的过程与内容,具有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的能力。

“织造基础”这门课是以纺织面料生产的流程为主线,强调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与纬纱准备工艺,在织造上既照顾传统的有梭织机生产与工艺,又兼顾现代的剑杆、喷气、喷水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最后还带有下机织物的整理与工艺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充分地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及相关专业技能,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在参考课时的分配上也有所侧重,传统的“有梭织机”只安排18课时,“现代织机”安排96课时,也有专家提出把“有梭织机”这部分去掉,但考虑到有梭织机是织造的基础,现代织机是在有梭织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起初学习的“小样机织造”还是“有梭织机”的原理,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保留其内容但减少1/4的课时。

“染整概论”这门课强调的是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常用染料的性能,会运用染整的四大工序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特别在练漂上,我们列举了棉织物、苎麻、羊毛、丝织物、化学纤维织物等常见织物的练漂技术要求与工艺,强调染色的基本知识与工艺要求,熟悉四种印花工艺和特点,了解常用五种印花设备和特点,掌握一般织物印花工艺,在整理上突出手感整理、定型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性整理,了解轧光、轧纹、电光、增白整理的加工效果和工艺过程。

五、灵活运用实施建议,讲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化的运用

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推行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在“纺织材料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保证实训教学开设的比重,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常用的纺织材料的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操作上宜采用教师示范、分组操作的方法,在先行示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学生在训练时,教师要适时、恰当地点评学生的动作和方法。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像上机图的绘制内容,本身其理论和实践的成分都有,如果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理论化的知识在上机图上呈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可能在小样机房、分析实验室内选用生产中各类典型织物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工作环境,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在“织造基础”的教学建议上,提出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与织造挡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岗位工作要求的对接,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在“染整概论”课程教学中,由于染整行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染整产业发展趋势,贯穿染整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理念,让学生全程参与计划、预处理、染色(或印花)、后整理等整个过程。高温高压的环境对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强调将操作规范、设备保养、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相应教学任务和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

第二,在评价建议上注重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在“染整概论”课程教学中,对各类织物染整工艺目的、作用及染整助剂作用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评价;对各类织物染色、印花等工艺可通过打小样进行实践性评价;对各模块的综合实训,可以设计评分表和项目综合评价表综合考评学生的技能素养。项目评价表应包含学习习惯与小样加工质量、理论与技能、工作态度与行为习惯、团队合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评价指标。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各类织物设计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通过笔试评价,各单项技能可依照技能成长形成不同阶段的评价结果,综合类实训内容可设计综合评价表全面考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织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笔试、竞赛和综合实践等评价方式。要设计好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准备工艺、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片梭织机、下机整理等内容的指向性鲜明的专项评价表。在“纺织材料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选择口试、笔试、竞赛、成果展示和综合实践等评价方式。要设计材料分类、性能测试、结构特征分析等内容的专项评价表。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专业能力的获得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意识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表现。

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标准 篇4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网络营销 与策划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也是电子商务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对接课程。本课程在与实际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掌握网络营销方案策划、网络公关、在线交易洽谈、网络营销服务等知识和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营销岗位群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课程仿真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获得网络营销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网络营销岗位人才。

1.2 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与后续课程《网上交易 操作》、《SEO与网站优化》课程紧密结合,为以后毕业设计及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充分 的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掌握网络营销方案策划、网络公关、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服务的流程与操作技能,在高度仿真的情境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技巧,从个体的、片段的、感性的经验知识,建构为总体的、规律的、理性的网络营销策略。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够与他人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勇于创新,学会学习和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2.2.1 知识目标(1)掌握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2)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3)熟悉网络营销流程、(4)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5)掌握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6)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2.2.1 能力目标(1)具有具有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撰写商情报告的能力、(2)具有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的能力、(3)具有网络营销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4)具有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2.2.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 课程内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校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授课之前将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分为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及发展工作岗位,再分析总结出各个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四个典型工作过程作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课程内容,以网络营销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序化教学内容,以真实(或仿真)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营销,强化学生们的网络营销意识,到熟悉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个技能,进而提升到灵活进行各种营销工具的选择和组合,独立完成相关任务,逐步提升到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独立工作能力,实现网络营销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一步步逐渐提升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2 课程内容选择 ①教学内容设计:以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项目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每个任务中,既包括网络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涵盖了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既有团队合作完成的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任务。

②教学过程设计:理论教学按照案例导入——理论讲解——实际应用的模式进行讲授,重点介绍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

③实训环节设计:所有实训项目均按“任务导向,情境教学”模式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中去完成实训,带着任务进行实训,做到实训环境与以后工作环境完全一致。

④教学案例设计:重视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课后作业设计:摒弃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以实践性作业为主,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3.3 课程内容标准 理论项目任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学时

掌握一些基本搜索引擎搜索常规信络信 12 息的能力 搜集贸易信息的能力

网络常用信息搜索 项目一:网

利用互联网对一般网络平

企业营销

第三网络网络推网上

网络贸易信息搜索 息搜索 企业网络营销平台规台的建设进行规划的项目二:网络平划 12 能力 型网站建设 台建设 方平台商铺建设

替企业布局一般营销网站的能力 利用几种常规网络推广方法推广企推广方案的制定 项目三:企业网 14 业网站的能力 广方案的实施 络推广 店铺的开设

利用搜索引擎推广企业的能力

在网络上开设网店的能力 项目四:网络创

利用互联网经营网店的能力 业实践

电网上店铺的经营 子化展示 贸易信息管理 利用各种平台发布公司信息的能供应信息发布

利用各种工具搜集力 项目五:网络贸 14 竞争对手的信息 易实务

贸易平台选择 4 课程资源标准 4.1 教学团队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是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为建设单位,以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团队。涉及的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网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基础会计、公共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覆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和完整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4.1.1 团队结构与规模

目前团队共用成员7人,其中专职教师5人,占75%;兼职教师2人,占25%。专职教师全部为高、中级职称。专职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有4人,占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其中,即有丰富教学经验中青年教师,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精英,具备良好的梯队结构,教师都有在企业兼职的经历,100%教师具有双师证。团队学识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团队全体成员工作目标明确、教学水平高、创新意识强,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及科研工作,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的完整“社会人”做出了突出贡献。4.1.2 课程负责人 谭竹,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学习班结业学员,电子商务专业资深教师。

4.1.3 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最好为“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到企业去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有很强的执教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能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4.2 实习实训条件 序号 实训室(基地)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功能说明 1 电子商务实训室 40台方正电脑 学生人手一台 2 博星卓越电子商务软件 涵盖所有电子商务模块 每个模块仿真模拟 3 德意通电子商务软件 涵盖所有电子商务模块 每个模块仿真模拟 4 电子商务师考试平台 常规的模块测试 满足鉴定需要 4.3 教材及参考资料

4.3.1 推荐教材 方玲玉《网络营销与策划》项目化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4.3.2 参考资料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4版(冯英健 著):2013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实用网络营销教程》(冯英健 著):2012年7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4.4 其它资源 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营销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在线学习、网上答疑、实训大纲、实训项目、学生创业成果、学生实践成果、案例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参考文献、学习站点、虚拟实验室、营销顾问等。课程考核标准 5.1 考核方式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 5.2 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对网络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在网络虚拟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原理和特点、市场调研方法和网络营销策略运用。考核学生网络营销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工具的使用、利用商务网站发布和求购商务信息、运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顾客沟通,网络广告发布信息等。采取上机实践项目方式考核。

5.3 考核结论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能较大程度测试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6 课程实施建议 6.1 教学模式 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有机地把整个课程分解成很多个教学项目,然后再每一个项目里分解出很多的任务,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6.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通过布置项目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分析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法的核心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引导文所给出的重要信息自己制订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4)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工作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学生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视频教学法: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好的视频教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和补充。(6)讨论式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6.3 教学手段(1)展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电子教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预知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教案等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手段等往往处于被动的你教我练状态。展示这些内容,可让学生有机会预知将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2)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通过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授课教师均独立精心制作电子教案、课件和教学录象,电子教案中适当加入一些视频录像文件,还加入声音文件以及一些动画效果的文件,这样使授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在课件设计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将抽象化的问题融入到学生易于理解的实际工程情境,并通过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对熟悉事物的认知来理解理论知识。(3)通过定期举办互动讲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从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提高自身技能。通过定期举办互动讲座,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带着满意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培养学生检索相关网站和用多种方法查检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提出疑问,要求学生通过检索网页来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初始即提供学生专业重要工具书书目,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积累知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积累知识的方法,其好处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6.3.1 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坚持用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6.3.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网上论坛、QQ群、MSN、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技术,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在线答疑,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构建网络课程,在课程网站上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实训指导、电子书、技能题库、认证题库、练习题库、经验技巧、行业规范、技术手册、网上论坛等网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篇5

课程代码:500014建议课时数:1周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基础》

《整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学过《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力学》 《 液压与气动基础》等课程之后,进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全面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这是一次全面、综合实践性很强的模仿设计工作的练习和考核。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五年制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能计算选择电机,确定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功率,转速,转矩,对传动件(轴、齿轮)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和绘制,零件工作图设计、绘制,能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设计一级变速箱。

2.时间安排:①1设计计算:1天

②绘制总装图草图:2天

③绘制正式总装图:2天

④编写说明书:1天

⑤答辩:1天

(上述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适当调整详细的设计时间进度。)

3.设计要求:①绘制总装图一张;A2

②绘制零件图若干张(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确定);A3

③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本(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四、成绩考核

1、平时表现(包括纪律遵守情况、设计态度情况等)占20%

2、图纸质量和说明书质量占50%

3、答辩成绩占30%。

注:

1、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2、对于抄袭他人成果、设计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和答辩不合格者,课程设计成绩为不合格。

五、教学建议

1、课题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学专业,并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学生可分组进行,每组6—8人,每组课题要有区别,每组配1名指导老师,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从设计方案的构思、零件材料的选择、工艺设计计算、画图,到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各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篇6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

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网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

现拟定了9个教学模块设计,提出了评价要素及标准,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具体内容详见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必修必选课: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修满学分。

(二)自主选修课: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主选修模块,将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由体育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2)每一次选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报人数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前两次选项不能重复。

(3)选项教学的每一内容分不同的模块内容,具体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基本情况统一制订,以后学生选择高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过低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为基础。

五、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臵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男、女分组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在篮球课学习中让他们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习效果。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习与练习,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习,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近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习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练习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习与竞争、探究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

依据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要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一)学习评价

1、评价机制。建立必修必选模块学习、自主选修模块学习、健康教育系列专题模块学习自评机制;建立以班委、学习骨干、分组或选项学习小组的相互评机制;建立过程评价、模块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师评机制。

2、评价方法。

(1)学段终结评价:以高中三学年累计获得11个学分或超过11个学分为标准,开展高中学段终结评价。

(2)模块评价:过程评价(50%)和技能评价(50%)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评价,并认定学分。

①过程评价(50%)。

A、自评: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度、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健康状况、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进行小结与评价。

B、互评:每一个教学模块学习结束,相互评价小组对本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度、合作学习、健康状况、情感因素、体能与技能的表现力进行等级评价。

C、师评。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可选择性,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好常规记录、考核记录和评价记录,结合自评和互评,确定每一个学生完成模块学习的过程评价结论,并以分数呈现。

②技能评价(50%)。

根据该模块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技能进行模块考试,其成绩以分数呈现。

(二)学分认定程序

1、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在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学分认定意见并报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

3、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汇总情况后报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由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并公示。若学生对公示的成绩提出异议,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复议并作出认定结论。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培。

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高中各年级部的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

市场营销课程课程标准 篇7

根据社会、企业更多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 制定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使考核标准更加规范化, 具有可操作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和依据

1. 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分析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采用百分制, 在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成绩, 根据各占不同比例结算最终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在当前高职院校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参照德国、美国等国家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后不难发现, 现阶段所实施的评价体系缺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往往学校所制定出来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 而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更需要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 现行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亦是无法兼顾的, 往往一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 一些相对活动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往往被忽略, 对其评价缺少全面性,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的评价体系显然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是相违背的。

2.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的依据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强调以能力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为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使命之一。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服务地方,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走访市区及周边地区200多家典型市场营销岗位, 收集了1000多份岗位调查表, 对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从岗位层次上来看, 急需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 学历要求一般为大专。

第二, 从岗位需求看, 基层操作岗主要集中在市场调查、推销人员、客服人员、公共关系等四类岗位, 基层管理岗位主要集中在营销策划、渠道管理、客户管理等三类岗位, 而发展进阶岗主要集中销售主管、门店采购、门店配送、连锁门店店长等四类岗位。各岗位群需求分布比例分别为55%、35%和10%, 基本保持平衡。

第三, 从岗位能力要求看, 各岗位群对“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第四, 从资格证书方面来看, 基层操作岗、管理岗看重的是与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直接销售、客户管理等营销活动有关联的资格证书;而发展进阶岗更看重的是与营销策略与营销活动管理、产品与价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相关联的资格证书。

二、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构建内容

1. 构建原则

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评价体系应以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标准为依托, 确定相对应的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为课程目标, 使课程标准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职业标准相融合, 构建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和指标层次, 秉承科学性、针对性、激励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注重实践, 改变“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

2. 保障条件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否顺利实施, 由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是首要保障。作为校外兼职教师, 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可以从企事业单位收集到关于一线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的发展成就方面的实时变化, 可以作为体系展开自我纵向比较的重要信息来源;另一方面, 校外兼职教师具备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能准确的评价学生是否符合岗位职业标准要求, 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评价。校内专职教师作为施教方评价, 更要从评价体系是否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评价指标的多样化与本土化是否增强, 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否明显。

3. 构建内容

(1) 对应职业标准, 制定考核指标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与核心课程的知识点一一对应, 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后, 可以免去相应课程的最终考核, 将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核心岗位群, 可由校外专家针对岗位制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以学生的个人评价及团队的小组内评价为参考依据, 通过完成项目化任务过程中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等途径, 最终得出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2) 采用过程评价方式, 多元化相结合

多种评价方式, 采用口试、笔试、上机操作、上交作品、完成规定任务;多个评价环节, 包括课堂引导训练评价、课堂同步训练评价和课外拓展评价;多样考核内容, 主要分为三类:态度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将组织纪律、团队合作、规范操作、6S管理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以过程评价为主, 以终结评价为辅。通过评价主体、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 使考核评价更加客观科学, 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构建目标

1. 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建立起以市场营销专业岗位需求、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可以充分发挥该体系的积极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岗位适应性, 进一步促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起来, 在激励、导向和对课程的诊断、促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教学过程向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转变, 在教学基本过程中参加了职业教育的元素, 从教学方案的制订到教学组织的实施, 到最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环环相扣, 每个环节均能实施评价系统。

3. 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更能加强校企的紧密合作, 校外企业专家将一线营销岗位职业标准引入实际的教学环节中, 能够提高校内专职教师的实战教学能力, 使得教师在良好的教学环节中成长, 同时, 有助于双方扩大信息反馈渠道, 对教师自身的分析和改进有着积极作用。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针对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行性分析入手, 提出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职业标准,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林.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如何有效衔接[J].职业与培训, 2011 (08) :110-111.

[2]杨超, 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32) :9-11.

[3]杨丽.探析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因素[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8) :12-14.

基于课程标准的微课程研发过程 篇8

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李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微课程研发存在“重视频、轻课程”“重讲授、轻探究”“重技术、轻设计”的问题,微课程研发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其过程如下:(1)依据内容标准界定微课程目标。一是分解内容标准,即理解内容标准的陈述结构和关键词特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确定学习条件和表现程度;二是表述微课程目标,即依据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按照教育目标的陈述方法和策略描述微课程目标。(2)细化微课程目标,建立“问题链”。按照微课程目标界定学习问题,将其细化为几个核心子问题,分析学习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问题链,进而确定达成微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3)解析问题需求,研制微视频。 首先聚焦核心问题,組织相应的学习内容,选择问题解决办法,设计微视频的学习过程;然后按照问题解决过程,分解微视频制作的环节,编写解决学习问题的脚本;最后依据微课程开发脚本,录制微视频,进行后期技术处理和精加工。(4)针对微课程目标设计学习评价。分析微课程目标,明确学习者预期学习结果;按照学习结果选择微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结合评价方式确定微课程评价任务。

nlc202309010145

上一篇:积木分类作文下一篇:会议报批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