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心灵感悟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摘要—心灵感悟

文章摘要—心灵感悟 篇1

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家长会议程

会议时间:2006年3月24日周五上午9点

会议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郭娟娟

议程:

1、家长会内容 ;

2、观摩活动课

一、家长会内容

(一)向家长致辞

时间过得飞快,从幼儿上园的第一天起,现今迎来的是幼儿在园最后一学期的家长会,非常感谢各位能抽空参加本次期初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想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情况,以及家长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能让我们及时调整工作,为让我们的孩子能在各方面更好的发展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为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努力。现在我来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

(二)介绍上学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9月份班级“小制作”比赛,大部分家长与幼儿都积极参加,精美的小制作作品得到了全园教师及幼儿的好评。陈家佳、郑梓成,李子炫获一等奖。

2、10月份段活动“夹沙包跳”,卓毅刚获得一等奖,史滨绮获二等奖,蔡高书获三等奖。

3、11月份班级和幼儿园都举行了讲故事比赛。班级获奖情况为:林子千、周亚宁、吴逸婷为一等奖。林子千获段一等奖,周亚凝获段二等奖,卓毅刚获段三等奖。林子千小朋友还被选派区里参加讲故事比赛,获优秀奖。在秋风送爽的时节,幼儿园还组织了幼儿秋游“江心屿”活动,从中更让幼儿感受到家乡山水的秀丽。值得一提的是主题活动“我爱家乡”,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参观了制笔厂,了解到了家乡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4、12月份段里举行“毛毛虫”爬比赛,获得三等奖。部分幼儿还参加了温州市少儿绘画比赛,季奕君小朋友获金奖,吴逸婷小朋友获铜奖,陈家佳小朋友,郑梓成小朋友获最佳创作奖。李子炫小朋友参加龙湾区科技绘画比赛,获得二等奖。

5、1月份幼儿园举行“迎新年同乐会”,本班家长和幼儿的积极参加,通过全体家长及幼儿的齐心奋战,本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佳绩。

(三)、介绍班级及幼儿常规

本班幼儿颇有教师缘,四年来换了好几位老师。导致幼儿的常规较乱,纪律性较差。于是自幼儿入大班始,我和林老师严抓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幼儿的常规有了极大的好转。以往幼儿上课上到一半跑出去玩的情况已成为历史。进步得特别明显的有蔡高书,蔡秉衡等。班级常规虽已稳定,但我与林老师作为带班教师,与家长一样,很想幼儿做得更好。如:上课时有个别幼儿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四)有待加强方面

1、自我保护意识还较差,特别是喜好跑动的幼儿,经常出现相互碰撞、摔伤现象。

2、合作意识方面较欠缺,在碰到利益冲突时,个别幼儿就表现极为自私。

3、卫生方面时好时坏,呈两极分化,在老师提出奖励制时,幼儿能表现的很积极。老师没有督促下,卫生情况就不尽人意。可想而知,幼儿的惰性很强。

4、家园配合方面不理想,个别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在请家园配合的事情上,值得表扬的是林子千,陈家佳,吴逸婷等家长。只有家园一致了,教学成效才会相得益彰。

(五)下阶段工作

(六)幼小衔接

幼儿升上大班后,经常会有家长不放心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孩子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还不教孩子多写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学拼音?怎么不布置家庭作业?这样,孩子上小学后能否适应?......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家长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小学的学习生活不同于幼儿园,家长提出这些疑问的核心是幼小衔接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呢?我认为幼儿园和家长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培养。为此,幼儿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与小学的沟通联系工作。幼儿园在大班的第二学期必须组织幼儿参加小学,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因势利导组织幼儿讨论,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模拟做一名小学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和兴趣。

2.改变班级的环境布局,逐渐创设与小学相近的学习、生活氛围。

3.逐渐改变幼儿生活学习作息时间。小学生每节课需上40—45分钟,要求有意注意的时间较长。根据这点,在大班第二学期幼儿每次学习活动的时间增长到30—35分钟,并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4.帮助幼儿掌握初浅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大班的一日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幼儿适应小学学习作准备。

5.加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立能力普遍较弱,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升上大班后,老师便要开始培养幼儿做值日生工作,如:让幼儿收拾图书和玩具、照料自然角、学擦桌椅、扫地等,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家庭也应为孩子的入学承担相当的准备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入学前的心理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应在有意无意之间说些与小学生活有关的事情,引起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愿望和兴趣。

2.尽可能让幼儿熟悉小学的环境。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发生了改变,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家长应在孩子未入小学前尽可能地让他熟悉小学或小学周围的环境。

3.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新同伴。家长在平时要加强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在鼓励孩子交往的同时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制、谦让、与人友好相处等。

4.逐步培养幼儿养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小学绝大部分的学习都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因此,家长应尝试让孩子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交流

文章摘要—心灵感悟 篇2

一、亲其师, 信其道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不亲近老师, 就很难信任其道, 所以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

本单元第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一经典之作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 历来是各位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 鲁迅先生和第一位老师——寿镜吾先生, 往往只被诸位老师简单提出, 一点而过。我发现, 这是一个改变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良好契机。于是, 我给学生补充介绍了鲁迅对寿镜吾老师的尊重, 和在老师的教育下发生在鲁迅身上的“早”字的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是一位尊重老师的学生。另外, 我还简单提到了《朝花夕拾》文集中另一篇写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鲁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他的老师的敬仰。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及态度, 很多同学谈得很诚恳, 明确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尊敬老师、努力学习的学生。

二、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代大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和学子, 而如今的孩子中真正能理解这句话、能体会父母心情的又有几人?缺乏感恩的心几乎成了这一代孩子的通病。试想,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和关爱的人, 还会去关爱其他人吗?会为社会出力做贡献吗?看似简单的家庭问题, 实质上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 教会孩子们去爱父母, 就是教会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而去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本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在平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中再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深切怀念, 更深刻反映了爸爸对女儿朴实、真挚的爱。我抓住“父爱”这一闪光点对学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思想熏陶:“……在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对你无微不至地关怀;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为你起早贪黑地付出;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包容你的胡搅蛮缠……所以, 请你对你的爸爸妈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回报、也多一份孝顺!”我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鸦雀无声。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红了眼圈、有的默默颔首……我知道, 我打动了他们。我借机建议他们回家后与父母多作交流, 多帮父母做事, 让思想付诸行动。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如今家庭独生子女多, 全家人对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掉了, 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学习是孩子们的唯一任务, 而缺乏意志力的他们是谈学习就头疼, 一点苦也不能吃。这也让老师和家长们很困扰。所以, 只能依靠参与学生学校生活的老师们, 一定要好好利用课堂来影响他们, 改变他们。因此, 我在教学第一单元的《丑小鸭》一文时, 认识到这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最好教材。

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 始终不屈不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 只要坚持不懈, 努力进取, 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学生对“丑小鸭”的形象认识很到位, 对“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也谈得很精辟, 但我发现他们说的都很空洞, 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我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来谈“丑小鸭”对他们的启示和教育, 不要用那么多的“如果”, 让他们深刻认识“阳光总在风雨后”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并不像唱起来那么浪漫和美丽, 背后隐藏的是成功前的艰难和付出。

文章英文摘要 篇3

Over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s and opening up,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 of opera and musical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re do remain some issues that can only be handled by furthering reform policies.

First of all, great productions should always be targeted at the market of a country like China with its particular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and should be conducted very, very cautiously so as to create small- and medium-sized operas and musicals with less investment but higher artistic quality while in the meantime keeping on searching for various market-oriented producing modes.

Secondly, in the present age of multiple opera concepts and styles, the mainstream productions should be as such: the script writing with a complex and vivid plot; the music composition with focus on tonality and with cantabile melody and voice as the main means of expression which can be actively assisted by the dramatic expression of the orchestra, making the main part of the singing easily acceptable to the audience;and the majority of singers with their eyes on the market and the audience, taking the theatric nature and appeal of an opera as the major starting point from where the artists should be able to draw the audience to the theatre by creating exquisite plays that can be enjoyed by every single spectator.

Thirdly, the popularity, entertaining nature and urban culture of a musical should be studied with great attention, while investigation should also be undertaken to find out the real interest of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musica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We should also learn from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Western musical productions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trying our best to integrate all relevant elements such as scripts, music and other artistic means so as to create something that would ″look beautiful, sound great and be enjoyed by all″.

Fourthly, composers and playwrights should have the sense of high morality and quality and should be free from any unhealthy ways of creation such as rashness, superficiality, extravagance and exaggeration, and should fight against such mean behaviours as acting blindly or eagerly for quick success, ignoring the reality, fabricating totally groundlessly, keeping no promises or failing to perform one's duty.

Fifthly, more opera and musical producers, managers and business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trained, as they are the must when Chinese operas and musicals are going to be marketized or to be enjoyed by the audience. Luckily, such metropolises as Shanghai and Beijing have already seen talents of this kind who have had enough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s well from their past careers in organising commercial performances of operas and musicals, and who will surely encourage more successors to follow suit.

I believe that both operas and musicals should have great market and great audience in China. As long as playwrights and composers observe the artistic and market rules,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own ability and creativity, and search for more way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then for sure that opera and musical production in China will definitely be anticipating a brighter future in this new century!

The Future Belongs to the Children:Writte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ldren and Young Women's Choir of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December 21st, 2008. It was the coldest day in Beijing since the winter came. However, the Forbidden City Concert Hall still saw so many people coming to the concert in celebration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world famous Children and Young Women's Choir of the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A big audience filled the concert hall. They came to share the happines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entire concert show was so impressive that, to a spectator like me who has enjoyed their shows for several times, each image of their wonderful performance would remain in my mind, so unforgettable and so striking.

The choir was founded in 1983 by Prof. Yang Hongnian, music educator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He and his family have devoted so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oir. The past 25 years saw its growth from the birth to today's fruitful achievements, with both joys and tears, but always persistent in pursuing their dream.

Shortly before the concert started, Li Lanqing, former Chinese Vice-Premier, sent his message for the choir: ″Developing the choral art to raise the general quality of the youth and enrich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society.″ This is not only an encouragement, but also a real portrait of the choir itself. Yang's wife, Prof. Tang Chongqing, the choir's artistic director, also a musician, unveiled some untold stories about the choir to the audience at the concert hall. Over the past 25 years, the choir has brought music and love to almost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s early as in 1987, the choir participated in the 3rd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hoir Festival in Washington D.C. where they received the Diploma of Highest Appreciation with signature of the former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Thi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ir world tours of singing as little ambassadors of peace, friendship and love. The choir has given nearly 600 shows for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 such countries as Hungary, Austria, Japan, Singapore, Monaco, Italy, Sweden, Russia, Germany, Korea and Canada, as well as the region of Taiwan where they were praised as ″the common pride of the Chines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choir has so far won eight prizes at international contests, including four great prizes at the 44th International Polyphonic Contest ″Guido d'Arezzo″ in Italy in 1996, the only Special Prize at the Moscow Young Talents Music Festival in honouring the 200th Birthday of Alexander Pushkin and the First Prize ″Golden Tuning Fork″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horus TV Contest in Russia in 1999. Moreover, they visited Monaco and Moscow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delegation for bidding for the 2008 Summer Olympic Games, and in particular, 66 members of the choir sang the Olympic Hymn a cappella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9th Summer Olympiad in Beijing on August 8, 2008, winning great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part from international chorus festival and concert shows, the choir has also attended numerous charity performances for the Project Hope, the SOS Orphans' Village and foreign elderly houses as well as reform centres. These regularly held charity concerts fulfilled the very objective of the choir for ″love and contribution″. The young singers of the group enjoy not only the joy of the music, but also the charms of the music. One member said that ″the choir helps me feel the happiness and sentiment that can never be described in words, and makes me touched in the cleanest and also the most sensitive heart, and this state of being touched helps me understand that I can have something that I believe in, something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rather than a particular person or deity or any doctrine or argument.″ The choir is thus filled with love and care just as the teachers love the children and vice versus.

感悟心灵青春励志文章 篇4

谁让我们的的青春如我们的年龄一分一秒的随着时光的嘀嗒慢慢逝去,时光啊,慢些啊,再慢些啊,我们还不想就这样一事无成的老去,我还不想就这样春、夏、 秋、冬,更替周始般的年复一年蹉跎老去,我还没享受到青春的爱恋,还没找到一个那个让我心动的男生,那个可以拉着我的手,在阳光的午后穿越小镇,慢步跑在 宁静的小路上,阳光如金黄般撒在青春白净的受脸庞,时光啊,慢点吧,再慢点吧......

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它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著作,而我们却读的太匆忙。于不经意间,青春的书籍悄然合上,以至于我们要重新研读它时,却发现青春的字迹早已落满尘埃,模糊不清。有些人,忙碌了一生,到头来却如梦幻泡影,离去时只觉生命短促,无力回天之感。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我想的话,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能够爱自己的人,便能够好好地关爱他人。何必耗尽一生气力,来争这一长一短呢?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一些故事,经过沧桑的变迁。经过洗礼的沉淀,变得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时过境迁的某一天。站在时光的彼岸,再回想这一切时。是不是连回忆的勇气都没有。一些曾经。一 些忧伤。只能放在记忆的深处,因为它太过伤感。所以不能分享,因为它太过伤痛。所以不再提起,每一段花开花落。都要经历自己的落花,秋风落叶一叶知秋。终是春去冬来一别轮回,

青春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每个人都曾拥有自己的青春,都曾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它。然而,二者并不完全等效。庸者总会傲慢的认为青春是一个无底洞,智者则会谦卑的认为青春是上帝借我们的一架云梯,时间到了总要归还。曾经的路人,如今的花开。要一场怎样时光,才能不痛不伤。要一场怎样的岁月,才能安静的度过。这一片来去的年华,曾经的路人。如今的天涯,一别却是那个永远。有些过路的过客,终会给你一段刻苦名心。而有些过客,则无声无息。安安静静的,走过一段然后离开。

我们不能让青春随着时光的飞逝而一点点的消逝怠尽,我们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疯狂地朗读英语,认真地钻研物理,攻破每一道数学难题,让思绪沉尽在历史的每一幕……

励志文章2: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

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

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90岁。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

励志文章3:是我们决定自己的形状

我们可以因为自己的心态而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一件事情的观念不同产生的形状就会不同;你用极端的方式处理,它就会产生极端的形状,你用圆融的方式去解决,它给于的形状就会圆滑一些;这些形状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也是你自己必须决定的;别人给你的模式,你可以听取、可以模仿、可以学习,但你的做法是你自己选择的手段,你不能怪罪别人也不能推托给别人,因为你的形状在你的手上,你要它是圆形,它就会浮现圆形的形状让你看见,若你在外表上装着菱菱角角,那它就会呈现出伤人的模样。

人手上都拿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形状,我们可以用心、用意念去把它变成各式各样的模式,可能是圆形、三角形、菱形、爱心形、六边体等等,而这形状是会让别人看见的;当你碰上不顺遂的遭遇,把自己的形状变成多刺多角多缺陷的型态,可能是你自愿也可能不是,但这型态的你是丑陋的、是很差劲的,你的思想也是充斥着黑暗的想法,但你认为黑暗值得你把你的形状陪葬吗?

你有资格拥有美好的形状,任何人都有,可是你必须有想要为自己制造出美好形状的决心,过程是痛苦的,毕竟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若你决定自己想要的形状,那就不要轻易的被其他因素影响,或许会有诱惑也可能会有黑暗,但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形状才是最完美的,相信自己的心,它就会出现美丽。

我们手上握着的是属于自己的,别人的方式或作为要多分析思考当成自己的工具,而碰上的黑暗邪恶,不需要逃避退缩,好好的握紧就好,要是被诱惑所吸引,请坚信自己的形状才是最美好的,因为是你想要的,它才完美,也因为你有所坚持,它才美丽,不要随意的让属于自己独特的形状一再的受到负面的转变,因为有时候转变可能就转变不回来了。

你手上握着的形状是什么呢?无论是什么,它都只属于你,或许是美丽、温暖的,那请一定要好好珍惜;但要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将它变成黑乌乌的、菱菱角角的,那请你也要用尽任何方法将它转变回来,因为它最后会变成你内心的所有一切,甚至你的人生也将被这形状所塑造。

励志文章4:感谢努力的自己

不是落单找不到人陪伴,我们只是对感情有坚持。也不是女汉子没人疼,我们只是独立自强自己撑起头顶小小一片天。

我才没在心灵鸡汤,但是天冷了,谁能拒绝一杯热巧克力呢。

手机信号满格,银行卡有余额,有年假飞去见男神,喜欢衣服随便买……因为太久的时间都是一个人,也就学会了给自己安全感。自己也能玩得酷,自己也能靠得住。所以后来很多女孩,都活成了她想嫁的男人的样子。

不过不用沮丧,宫崎骏老爷爷告诉我们呀:女生在世,学会让自己过得强!美!暖!

饿了就放心吃吃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想别的。

当然还是要学着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从体重开始。

相信未来有的人知道你在等,他正跑着过来。

但是你一定要做个勇于冒险的人啊,不要怕出发,不要怕改变。

有时候遇到磕磕绊绊很难免啦。

刮风下雨的时候,要带把伞在身边。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对生活充满乐观,风起雾散,天气就会好转。

越来越多的女孩在拼命赚钱,这个社会给女的安全感越来越少;以前觉得安全感是一个承诺,是过马路时紧握的手,如今能给我们安全感的是出门时口袋里的钱包,手机里的管家、电量满格......女人都希望找到个爷们, 最后却发现自己最爷们!人生不易,快乐生活,且行且珍惜!

励志文章5:我的故事我是主角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故事可说,可能在某领域是你的专门,也可能是在某些领域是你的弱点,但不要紧,没有任何一个故事可以包含各种元素的,你只要编排的过程中把自己定义在好,看自己的故事适合那些成分,然后在这领域上深入,那你就能把这本故事书写好。

我们适合的成分跟别人可能相同,但也可能不相同,相同的地方就参考学习前人的知识跟智慧,而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自己创造,不是把故事写的跟别人一样就可以成功,因为别人已经有属于他们的火花,而你的影响最多只是火花旁的星星之火罢了,你要创造不同于别人的故事,才有办法吸引别人的欣赏。

但你是故事的主角,要选择何种方式来制造你的故事,是你自己的权利,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故事是跟随着别人,模仿他人的故事,你的故事也是个故事,但故事会被自己回忆多少、值得回忆的又有多少,就要自己想清楚了,每个故事都不同,但也会有相同的部分,你不用跟着别人的故事去走,就算成分相同,含量多寡、结构、叙述、层次、运用的工具不同就也会有不同的火花,甚至是熊熊烈火。

不同的故事,你不用担心是异类,因为不同故事才能显示出你的独特跟不同,别人才会说你的故事。更因为不同所以才有值得的回忆值得你保留。不同的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吸引力跟美丽,你无须怀疑故事的可看性,也无须怀疑自己的故事完不完美,当自己把自己要把表达的故事完成的说出来,这个故事就是个完美的故事。

感悟幸福文章 篇5

所谓快乐,当你把快乐与人分享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在学习中懂得和同学分享他特殊的才能,在交际中懂得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担他们的困难,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排忧解难,也就有了快乐。

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与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能同经风雨、能共沐阳光。尤其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是我至亲至爱的亲人,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们给予我生命,是你们抚育了我,给了我最伟大的爱。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教的,迈开的人生的第一步,是你们扶助的:我成功时,是你们为我欢呼呐喊:我失败、受挫时,是你们安慰我、鼓励我。为我付出爱最多的是你们,为我流过最多汗水的也是你们,为我着急、为我流泪的人也是你们---我亲亲的父母。感谢你们的爱,感谢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一切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我一生都报答不尽的。

感谢我的父母,在岁月的旅途中,静静的看护我,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在爱的幸福中去学会如何爱他人,感谢父母日日夜夜爱的奉献。让我们大声的说:“爸妈,谢谢您!我们爱您!”之所以有你们无限的爱,才让我很快地懂得爱别人和与人分享快乐。

感谢每个人,感谢每件事,感谢天空、感谢大地,感谢生命中的每一天。

感动心灵好文章 篇6

——读马云写给公司内部员工的一封信有感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言行合一、表里如一的力量来源。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针对B2B公司的中国供应商部分签约客户有欺诈嫌疑,并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等问题,在致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 :对于这样触犯商业诚信原则和公司价值观底线的行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对更多诚信客户、更多诚信阿里人的犯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马云称,这是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个谁都不愿错过的时代!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能让我们成为这个时代中的时代!

“坚持理想,坚持原则”即是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集团所坚持的信仰,是支撑阿里巴巴集团要做102年的梦想和使命的力量源泉。

“坚持理想,坚持原则”,当代中国的检察官,有一种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有一种力量,能够跨越时空。

那就是信仰!

近日,在院里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2014反腐大片——《破局》。该片以一群战斗在反腐一线的检察官顾长风、张芸等为主人公,通过一个由拆迁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将国家检察执法人员对行贿受贿的商人和高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行为开展法律监督的过程描述得真实生动接地气,具有浓重的时代感和纪实性,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能量电影。

影片中,房地产公司“金玉华庭”老板金玉庭和反渎局局长顾长风的几次对话深深打动了我。“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时候是医生一边收着红包一边累到在手术台上;官员一边收着贿赂一边为百姓干着实事。对错、好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早就模糊成了灰色概念。无数上层结构的人受着金钱的驱动,构成了这个只有钱没有信仰的世界。”这是金玉庭对当今社会现实的一番感慨,真实地反应了一些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迷失了人生方向,冲破了道德底线,丧失了职业信仰,抛弃了忠诚本色。诚然,在当下这个充满金钱诱惑的时代,信仰是多么重要,信仰是多么可贵。

有一种忠诚,它来自信仰的领航。假如没有信仰,顾长风不可能在金玉庭的金钱诱惑面前淡定的说出“社会就像一艘船,总不能所有人都站在一边。需要保持平衡,不能被同流合污”这番发人深省的话,充分展现了检察官“忠诚可靠”的威严形象。假如没有信仰,张芸不可能把村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顾生命危险,全心全意的帮助含冤的常青查清犯罪事实,常青“故意伤害致死人命案”正是因她的严格把关,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才被无罪释放,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执法为民”。假如没有信仰,影片中的检察官们也不可能在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面前淡定自若、无所畏惧,在朋友的请托帮忙声中正义凛然、胸怀坦荡,真正彰显了“公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究竟何谓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言行合一、表里如一的力量来源。检察官的职业信仰,就是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忠诚于宪法和法律。当前,司法权力在社会权力配置中作用不断增大,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检察官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导致手中的权力发生错用和扭曲,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给检察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将这种职业信仰建立在对自己的国家、人民、法律的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上,才能在充斥着利益诱惑的社会中,正确认识价值问题和对待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做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铮铮誓言,勇敢地担负起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的确,信仰是一种行为,只有当它真真切切地表现出对党、国家、人民、法律和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时,才真正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刚踏进检察机关不久的青年干警来说,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利益诱惑的面前,丝毫不为之动摇;只有坚持信仰,才能使我们在执法办案中竭力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永葆忠诚为民的政治本色。这样的坚守,这样的执着,必将让我们的青春在检察事业中熠熠闪光!

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富有启发的正义与真理的召唤,是不屈不挠拨云见日的指引,是万物灵长的归依。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信仰多元,无需强求。当代中国的法官,胸前那架华表与麦穗支起的“天平”就是他们最基本的信仰。她昭示着法律的威严,承载着共和国赋予的神圣使命,饱含着人民的期盼。

温家宝总理曾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当代中国,法官群体就是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是对道德法则的凛然敬畏,是对心灵境界的执著坚守。康德曾将星空和道德法则联系在一起,他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若时常反复的加以思考,它们就给人心灌注入与时俱进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摆放在法官面前的是执法的权力,而权力这柄双刃剑,充满了诱惑,面对着种种诱惑,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宁而没有一丝的躁动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宋鱼水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名法官如果在人情关、关系关上失守,也许会得到一些看得到的东西,但失去的却是作为一名法官最神圣的公正和尊严。”严守法官职业道德的防线,恪守清清白白做官、公公正正办案的原则,抵挡住权钱、人情、关系的洪流,这是法官信仰应有的内涵。人们常说“公生明,廉生威”,司法工作的性质、法律人的信仰,决定了廉洁本为人民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也许,法官每走一步,都有人关注,每做一件事,都有人品头论足,每做出一份裁判,都会有毁誉参半,天天面对着各种矛盾、种种对抗,这更需要我们法官修炼平和淡雅的风度,平和的目光里没有喷涌燃烧的激情,但它蕴含的是睿智;平和的举止中没有挥舞出慷慨激昂,但它贯穿的是通达;高耸的雕像是平和的,但它始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乃是人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作为法官的詹红荔做到了,她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催人奋进,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卓越风采。作为少年审判庭庭长,她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向庭前、庭后和庭外延伸,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少年犯和问题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在她看来,那些失足少年都是“折了翼的天使”,只要帮助他们将翅膀修补好,他们就能重新飞翔。正是詹红荔这种长期把审判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态度,才使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样是少年庭的法官,我深深体会到,在她一个个事迹背后是坚定的信仰和不悔的坚持。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的承诺,她怀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少年审判工作的始终。

“惩恶扬善、弘扬正气”是她坚守的信仰。她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忠于职守,为民司法,公正办案,用真心贴近群众,真情化解纠纷,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国与家、法与情、廉与贪、荣与辱、善与恶的选择上,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

“公正廉洁、司法为民”是她坚守的信仰。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做人、开开心心生活是她的座右铭,要用一颗清爽的心创造着多彩的人生,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远离违法犯罪的温床。著名法学家德沃金有一句名言:“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但是,人民法官本质上依然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王侯将相”。成为人民法官就意味着要抵得住诱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要学会清心寡欲和“享受生活”。

社会主义建设是她坚守的信仰。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突出,对新时期下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詹红荔的事迹,平常而普通,但平凡之中见伟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能动司法、为民司法,怎么样才能“案结事了人和”,又如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使做事与做人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总结出的“三三九不工作法”,是她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社会、掌握民情、依法办案的工作技巧的升华,每一个审判人员都应当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去认真思考和体会。而她在工作中把对失足少年的慈母关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融入实践,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所有有过诉讼经历的群众真正充分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尤其值得我们效仿和推广。

“爱”是她的信仰。人之生命生生不息,是爱让生命延续,也是爱让人类更加团结,詹法官践行自己爱的哲学,用自己的爱心,做着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感化工作。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具有叛逆思维,这时候,对未成年人来说,犯罪后意味着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假如仅仅强调惩罚,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受不到人间柔情,心态进一步扭曲,就不会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詹法官的工作法,始终把“爱”作为“起点”,让失足少年能感受到“爱”的真谛,明白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忽施于人,伤害他人就会付出代价,只有“爱”才能既不伤害他人,也可保护自己。这种工作方法,不仅可能使冰融于水,让知足少年迷途知返,而且可以让世界充满温情,让爱的哲学在人际间传递,促进社会的和谐。爱优秀少年易,爱失足少年难,这似乎是人之常情。而她打破了这一常规。她不抛弃,不放弃,把失足少年作为转化和关爱的对象。她知道,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即便现在是落后的少年,将来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为了爱,她始终坚持微笑、鼓励、温暖和友善;为了爱,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执著。在她爱的感召和呵护下,那些失足少年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来之不易的荣誉和欢乐,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这种理解的、宽容的、认真的、忘我的、唤醒的爱,是一种深层次的爱,是一种大爱。

那架以华表和麦穗架起的天平,不仅仅嵌在每一个审判法庭里,不仅仅别在每一件制服前,而且还深深地镶在每一位法官的心中。这个小小的天平,昭示着法律的权威,承载着共和国赋予的神圣使命,饱含着亿万群众的殷切期望。这个小小的天平,就是每一位法官的信仰,时刻提醒他们把“公正、廉洁、为民”当作人生追求,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牢记“三个至上”,坚定 “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信念。要深入学习,把握詹红荔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詹红荔竭尽心力为人民司法,把党的宗旨落实到本职工作的每个环节。她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其精神值得各条战线党员干部学习。要学习她忠诚于党、牢记使命的崇高品质,自觉做到政治上始终坚定,工作上始终尽责,积极主动干事创业,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学习她以人为本、全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学习她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自觉做到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她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自觉做到坚持职业操守,注重道德修养。作为新时期的法官,我们要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树立新时期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司法形象;要把学习先进事迹活动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新的动力;要把学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与抓好当前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与协调推进当前法院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为新的动力,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法律的理想与作用

孙曙生

理想是人类奋斗的目标,是创造完美生活的原动力。作为安邦治国的法律,更有自己的理想,它不仅引领着法学的发展,而且这种理想的因子已经内化为现代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哲人学者,各有不同的见解。在柏拉图看来:“法律不是只为谋求某一阶级公民的幸福,而是寻求全国的幸福。”纵观中国的法制历史,古人对法律理想的描述更为精彩,有人认为“刑期无刑”是法律的最高理想,如书经大禹谟篇说:“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无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在孔子看来,“讼期不讼”为法律的理想,所以他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整个思想繁荣的先秦时期,集法家之大成的法学理论家韩非对法律理想的概括代表了法律理想的最高境界:“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蔽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盤盂,记年之牒空虚。”(大体篇)在这短短的七十二个字来看,不仅内容非常充实,而且意境无比崇高伟大,充分表达了一个法律人所追求的法律最高理想。

时至今日,中国人对法律理想的认识有一个渐进升华的过程。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中国人民民主法制的先行者董必武提出了法制的主题思想是“有法可依”,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2010年终于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我国的法律理想经历了从法律体系的构建到法治体系创立的变化;从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到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法治的精神归纳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法治的精神、实质也是法律的理想的成熟性认识,实现了对法律理想认识的历史性跨越。公平、正义、和平、安乐、自由与幸福成为了法律的最高理想。这种理想作用体现为: 其一,是型塑社会文明的力量。法律的理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并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这主要表现为它摒除人性之恶,发展着人性之善。16世纪的英国大法官爱德华·柯克坚持司法独立的法律理想,奉守“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的英谚,坚决否定国王拥有的司法审判权,为克服专制、通过司法保障人类自由实现的理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世纪以来的美国法学家们正是坚持人类平等的法律理想,使美国的“黑奴”变成了美国的公民,使种族隔离的制度变成了历史的遗迹,更使美国的历史成为“平等的历史、自由的历史”(埃德加·方纳语);20世纪的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是法律正义理想的胜利,它使下列的观念深入人心:当国家的制定法与正义的理想有极度冲突的时候,制定法就不再是有约束力的法律了,法律也因此失去了合法性的效力。历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法律性的事件,法律的理想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现代文明的化身,是现代文明的评判标准,同时又推动着现代文明向着更高阶层迈进。

第二,推动法学本身的发展。理想和价值是法律的本体要素,追寻理想目标,担当价值责任,是法理学题中应有的本原之义。从人类社会法律发展的历史来看,伟大的法律理想一直是法律的眼睛,引领着法律的前路,在法学的发展中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自觉的、目的明确的历史驱动力。罗马法因注入了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理念,乃成为人类千古法律的典范;布莱克斯通为英格兰法注入理性主义精神,终使支离破碎的普通法技艺成为傲立世界的伟大法系;萨维尼凭借着对德意志历史中“民族精神”的发现,成为历史法学派的奠基者,把康德的权利公式变成了一种法律,从而确立了每个个人的行动自由机会受到保护的范围;而当代美国法学家德沃金出于“认真对待权利”的理想,实现了自然法学在20世纪的复兴,等等。这种发展的规律,当代德国著名的法哲学家德拉布鲁赫把其总结为:由人的意志向国家意志的发展,由习惯法向制定法的发展,由法律的“有机增长”向“目的在于法律”和“为权利而斗争”(耶林语)的发展。

(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可以开出璀璨之花,也会生出许多的迷茫和困惑,其中充斥了理念、功利、道德和人性。我们究竟该修正我们的理想,还是该批判我们的现实?

去年夏天,我在台北做访问学者数月,虽然走马观花,但也近距离地接触了岛内审、检、辩、学诸多法律人士,对台湾法律人的生存状况有了真切的观察。今年夏天,我从法学院走出去,跟随某课题组在祖国大陆几个省的基层司法机关调研,倾听最富审判经验的法官的述说与牢骚。两岸法律人的理想与现实,在理论与实务交流的脑力激荡中让我记忆犹新。

但凡学习法律之人,大多怀抱法治的浪漫主义。“公平”、“正义”等大词醍醐灌顶,法言法语如春风拂面,使得以法为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法学教授会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英国的李尔本是如何视死如归,为大众赢得“任何人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德国的磨房主是如何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维护其私有财产的神圣权利,美国的黑人领袖又是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种族平等的权利。于是,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成为法律学子最常引用的口号。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由哲学王统治一样,法律系的学生也憧憬着将来由法律人来治理国家。我们曾经想象如苏格拉底一样,在必要时为法律献身;也曾想象如贝卡利亚一样,决心向人类发明的酷刑宣战,我们甚至想象德沃金一样,发誓要把法律当做自己一生的主宰。的确,西方法治恢弘的历史让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精致而思辨的法理,挑战着我们的智识,无数鲜活的案例激发着我们对法律的兴趣,培养了我们对法律的信念。然而,法律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法学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有时真的很无奈。不管我们是揣着法学硕士、博士的文凭,也不管我们是攥着律师证或公检法的通行证,走出法学院的那刻起,我们就开始了社会化的历练。社会的现实让很多人一夜之间长大。初出茅庐的我们,渐渐懂得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所谓的“潜规则”,那些永远不可能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原来,私有财产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并不是都被排除的,证人不出庭法官也是没辙的。在成长中,我们明白了有时法律也是多么的软弱,理解了司法独立何以任重道远,深深体会了我们的前辈承受的压力。平常当做口头禅的“权利”、“公正”、“证据”,有时不得不被“信访”、“稳定”、“效果”所取代;法律条文规定的效力,有时会被某位领导的讲话所取代;本该坚持的正确判决,有时会被各种利益关系所左右。在司法机关待了几年的人,见到还在法学院念书的师弟师妹,言谈中不经意会流露出不屑的神色,似乎学校只是幼稚者的避风港。现实犹如一把利刃,已经刺穿了他们心中美丽的肥皂泡——虽然夜深人静时,心会挣扎:我还坚守着对法律的信仰吗?

文章摘要—心灵感悟 篇7

一、体验社会生活, 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如今, 孩子们上下学有人接送, 学校家庭又是全封闭环境, 双休日又疲于应付海量的作业。哪里还有机会接触社会, 体验生活啊!完完全全就是“套中人”“笼中鸟”。因此, 我们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有意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 亲近自然, 观察环境, 体验生活。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学会感悟。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收获经验, 描绘世界, 抒发情感。例如, 围绕一年四季的变化, 可以指导孩子们走进学校花园和家乡田野, 观察描绘草木荣枯和庄稼变化;又如,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 可以指导孩子们依据法律和道德, 来进行思考评判;再如, 通过一些团队活动, 可以来体验场景, 感悟收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叙述经过, 分析事理……此外, 要充分利用春游、运动会、艺术周、报告会、参观等活动, 为孩子们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 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畅游阅读之海, 积累丰富的作文语言与素材

诸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 则善为之矣”等名句, 都佐证了阅读与写作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则让阅读与写作隔河相望, “貌合神离”。语文课堂鲜有系统而广泛的阅读。尤其在广大农村学校, 图书馆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铁将军把门”。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代替学生收集若干篇“经典”, 网罗些“素材”。即使是阅读教学课, 老师也是疲于各种考试训练, 传授些所谓的阅读理解“应试技巧”。远离了作品, 远离了图书馆, 孩子们失去了系统阅读机会, 更谈何阅读兴趣和习惯?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呢?首先, 要重视上好阅读课。在课程改革中加重阅读课的分量, 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课程实施计划, 每节阅读课都要有目的有内容。阅读课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学会“怎么读”。阅读课要坚持不懈, 潜移默化, 才能取得效果。其次,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增添了许多图书资料) , 每周可以安排一次图书馆自主阅读活动, 每两周安排一次借书活动, 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量化评比。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同时, 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 如, 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作品点评会、美文朗诵比赛等等,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针对初高中学生, 建议家长帮助订阅《读者》之类的杂志和报纸, 而小学生则可以帮助订购《少年文艺》《故事会》之类。当孩子的阅读兴趣浓厚了, 习惯也就养成了, 进而也可以抵制其他一些社会不良事物的诱惑。

曾国藩曾说“为学譬如熬肉, 先须用猛火煮, 然后用慢火温。”意思即做学问就像炖肉, 先用猛火, 先要广泛阅读,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 再用文火, 静下心来研究。对于学写作文而言, 这个过程就是大量的阅读。书读多了, 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开阔了, 词汇和素材也丰富了, 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增强了。写作模仿与创作能力自然而然随之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 循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 写作也一样, 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 就难奏效。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提高。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是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 语文老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练笔”。平时要强调让学生坚持记日记、写周记, 每天都去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景等。“用我眼看世界, 用我手写我心”。

其次是“仿写”。在阅读的基础上, 由模仿到感悟, 由感悟到创造, 这是基本规律。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 要求和目标不宜太高。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仿词仿句开始, 逐步到模仿各种文体写作。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 教会孩子仿写。例如, 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过渡句的巧妙运用, 仿写《从教室到操场》、《从家里到学校》;学习了《春》, 模仿其中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 写作《夏》《冬》等。这样的模仿习作, 既有亲身经历, 又有文可依, 既有章可循, 又能拓宽视野, 学生自然陶醉其中不觉得“苦”了。

第三加强系统训练。写作能力训练非一蹴而就, 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拟定系统的“写作步骤训练”“文体训练”和“主题训练”等计划, 一步一个脚印展开去。例如, 初中阶段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的能力, 训练学生写作各种文体文章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评改文章的习惯等等。又如, 根据各学段学生基础来确定不同的主题训练:小学生初学作文, 可以写《我的家庭》《我的老师》等简单概述文;高年级的可以写《美丽的校园》等描写性文章;初中时可以写《我入团了》 (带有抒情性的文章) , 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写《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叙议结合的文章) 。此外, 更细化的专题训练也十分必要, 如记叙文就可以分别练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等。经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扎扎实实得到提高。

上一篇: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下一篇:党内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