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共9篇)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紧密结合我校德育工作 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按照学校有关工作安排,对照有关德育评估自查工作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工作,以良好的姿态迎接区级校德育工作评估组的到来。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是学校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进步的一件大事。我校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入手,坚持以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行动准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德育工作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步骤,集合全校师生的个人所能,从评估体系出发,从严要求,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方针,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二、工作步骤

1、学习安排阶段(2012年9月)

学习有关文件阶段。在学校有关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校师生进行认真学习,并召开班主任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9月—11月)

组建德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认真筹备。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德育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3、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12月1日)

遵照学校评估工作整体安排,严格按照静海县《学校德育工作评估细则》的任务按目录、按类别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决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按照、类别准备相应评估材料。

4、评估阶段(2012年12月底)

结合学校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学习和借鉴兄弟校的迎评工作经验,进一步确立整改方案,使我校的德育评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德育工作检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按照学校的相关安排,继续进行迎评自查工作,查漏补缺,完善和细化评估材料。

三、工作情况

我校师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德育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学习,严格按照《德育工作评估细则》的要求,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争取创新化建设。

台头一小德育处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在孩子们眼里, 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 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例如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好人好事、社会公益新闻等, 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美好的人文情操。

二、以榜样的力量, 带动学生一同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时, 我们注重树立道德习惯方面的榜样, 以导向、激励学生。既注意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学生, 引导他们学习, 更注意在本校或本班学生中树立道德习惯学习榜样。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情况, 评选出道德习惯方面的标兵, 如最讲礼貌标兵、最守纪律标兵、最勇敢标兵、做好事标兵、突出进步标兵等等, 张榜公布, 并组织宣传这些标兵事迹的演讲会、故事会、主题班会, 号召学生学标兵、赶标兵、超标兵。我们以前的榜样远在天边, 而现在却近在眼前。由于标兵就在身边, 就是自己的同学, 学生觉得亲切、可学, 这样以点带面, 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以班级制度约束, 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 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但远称不上成熟。因此, 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 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 通过从整体着眼,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

制定班级制度后, 还必须要严格执行, 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道德原则是不可以协商和妥协的。德育工作的开展, 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 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 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 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 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 他们才肯合作, 才会自觉守纪律, 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而习以为常, 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巧借竞争意识促德育

当前, 我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竞争道德水平的提高却远远落后于竞争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 以欣赏对方的失败, “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为了取得老师的信任, 打击诽谤他人;为了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加入团组织而请客、拉票、甚至送礼;有的学生害怕学习成绩落后于人, 而对同学采取“资料封锁”、“复习误导”的对策。如此发展下去, 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 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 应合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例如, 我将班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 各小组进行评比, 像设立“学习擂台”、“一帮一”、“争夺流动红旗”等, 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 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 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 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 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 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 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 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 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五、结合课程特点, 贯穿德育工作

每门课都有其特点, 每门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人生哲理,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 深入挖掘, 结合所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 而育人工作做好了, 反过来必将对教书产生很大的促进。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在教书方面,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须有“一桶水”。同样, 在育人方面, 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 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 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 才有资格对学生实施育人教育, 同时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明礼”教育的主渠道

晨会课,教师们把《纲要》和《规范》的有关要求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并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富有教育意义的画面;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并通过广泛而大胆的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对日常行为中美与丑的辨别能力;文化课,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抽象的道德要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传输给每位学生;体育课,要求教师在每堂课中必须安排一项集体游戏,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必须讲述一位运动员奋力拼搏、勇夺桂冠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不断积淀为国争光的内心冲动。

二、把“小事”作为“明礼”教育的突破囗

小学生模仿力强,明辨是非能力又比较弱,常常会无意间闹出点“小事”。对学生中出现的“小事”,作为教师不能放之任之,更不能简单训斥,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逐步明礼。如当发现学生中因取绰号而引起不愉快时,我们又组织开展了“我对取绰号的看法”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说话、做事都应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还有,我们发现学生间发生“冲突”后,往往双方都争着说对方的不是,于是我们倡议:同学间发生纠分时要“多想想自己的错”。在这一倡议下,同学间的矛盾少了,还使她们懂得了宽容待人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

三、把实践体验作为“明礼”教育的主阵地

体验教育突出主体性,注重感悟性,强调心理内化,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因此,我们结合“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读书活动,发动学生开展了“不道德行为”的调查,并要求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环保日开展了“我与小草的对话”环保手抄报比赛和“公园是咱家,美丽你我他”义务捡垃圾活动。

四、把竞争作为“明礼”教育的催化剂

学生好胜性强,引进竞争机制能促使学生争相“明礼”。三年来,我们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创优”工作,开展了“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了争做“月校园明星”活动等。尤其是争做“月校园明星”成了学生们阶段性奋斗目标,各班纷纷开展了“爬格子”竞赛活动,即根据学生每一堂课的学习情况和一天中的纪律、卫生、语言、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爬格子,最先爬到的可评为“月校园明星”。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加这一活动,各班又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月班级明星”活动。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把评价作为“明礼”教育的航向灯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生最大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用欣赏的眼光、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言行,将会促使他们不断向前发展。为此,我校设计了《月品行发展报告单》,此表包涵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通过自评、互评和老师评,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一个月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纵向比较,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确立自己近期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月品行发展报告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品德评价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每学期末,学校又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分别冠以“守纪明星”、“爱心天使”、“环保小卫士”等称号。

德育绩效评估工作实施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促进中小学切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育工作规范化,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实效,形成特色,逐步建立长效的学校德育工作自我评价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区域中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监测体系。

二、工作目标

从20XX至20XX(按学计算),用两年时间完成全街道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全街道所有中小学100%成为区级德育达标学校,全街道70%以上学校成为区级德育示范学校,力争30%以上学校成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街道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建平

副组长:马广荣 何艳环

成 员:杨月桥 谢志红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街道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指导。

(二)成立街道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工作评估小组。

组 长:何艳环

副组长:谢志红 杨月桥

成 员:黄金英 陈万志 容燕文 曾小文 梁叶美 徐红

评估小组负责街道学校德育绩效的考评验收工作。

四、组织实施

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工作目标,除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外,全街道所有中小学均须接受德育绩效评估(其中,省一级学校按省德育示范学校标准作准备,接受区德育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后力争通过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实施方案要以省德育先进学校创建德育示范学校为引领,点面结合,以等级学校和先进学校先行的创建策略,确保两年内全面完成第一周期评估验收工作。

㈡分级负责,协同推进

在创建中,实行一校一案,明确各学校创建时间、整改内容和整改措施,明确评估验收进度安排。“顺德区德育达标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由街道教育局负责,“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由区教育局负责。对于“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的申报,实行学校申报、街道推荐、区验收并向省推荐的工作流程。

㈢同步验收,以绩定级

本次评估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组织实施。德育绩效评估结果分为:区德育达标学校、区德育示范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三个等级,其中5项必达指标达到35分以上,总评分达到260分以上为区德育达标学校;5项必达指标达到42分以上,总评分达到290分以上为区德育示范学校;对获得总评分305分以上的区德育示范学校推荐申报省德育示范学校。区统一组织分期分批对申报学校进行区级“示范”进行验收,据绩效定级并推荐申报省德育示范学校。省一级学校直接申报区级德育示范校;首次评估定级为“顺德区德育达标学校”的,可在整改基础上经镇(街道)推荐,一年后再次申请“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评估验收。首次评估验收达不到“顺德区德育达标校”标准的和省一级学校达不到“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标准的学校,必须加强整改,一年后必须达到相应等级。创建德育工作绩效评估工作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和先进学校评估条件。

㈣评估交流结合把评估验收工作和学习交流活动结合起来,评估验收工作采用自评推荐、当场答辩、实地考察、书面反馈的形式进行,以交流促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特色。

五、实施步骤

㈠组织动员(20XX年12月)

1、组建领导小组和评估队伍。

2、组织学习《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3、制定本街道实施方案。

㈡自查自评(20XX年1―2月)

对照《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展自查、自评、查漏补缺,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㈢评估督导(20XX年3月―2012年11月)

1、首批接受评估督导的学校及时间:

(1)学校:已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的中小学。

(2)时间:20XX年3月―5月。

2、其他学校接受评估督导的时间及办法:

20XX年9月―2012年11月,学校在自评的基础上向街道教育局申报“顺德区德育达标学校”。街道教育局分别在20XX年10月、11月和2012年的5月、10月进行评估督导,并向区推荐“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准备接受区教育局的评估督导。

㈣评估的时间及程序安排:

评估时间:每校一天半。

程序安排:自评报告会→察看校园及德育教育阵地→问卷及座谈→听课→察看资料→评估总结会。

㈤申报材料:

1、申请接受“顺德区德育达标学校”评估报告书。

2、自评报告。

3、自评《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得分。

4、书面扣分说明。

㈥总结(20XX年12月)

回顾总结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后进学校达标,进一步总结发掘我街道学校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和特色,研究建立日常工作实时管理监测体系和德育特色展示交流机制。

六、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绩效评估工作,要将评估工作与德育常规、德育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开创我街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各学校要注重创建过程和督促整改,一要注重总结德育工作经验,引导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建立长效的自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二要关注存在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度研判分析,破解难题;三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学校、社会提供学校德育状况和德育工作质量信息,跟进落实整改工作,促进存在问题的解决,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注重点面结合,不断推广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和研究解决制约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的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作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XX市XX学校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这一时代命题,深入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站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高度,提出“教孩子五年想孩子未来五十年”理念,针对未来人才培养趋势和需求,立足当下前瞻未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公民素养、理想情怀等方面的德育工作,立足课程并深入打造“活动德育”品牌,构建“课程+活动”德育新模式,切实培养“三有三会”时代新人。

一、背景分析

1.校情分析

XX市XX学校现有XX和XX两个校区,3900多名学生,234名教职员工。学校开展的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通过“读”和“写”两条轨道实现了语文教学质的飞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提升。教改成果先后荣获“XX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学校依托活动课程打造的“活动德育”品牌,立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实施经验先后在全国、全省专题会议进行交流。

2.学情分析

XX校区的孩子大都来自附近XX小区,他们拥有实践能力比较强、眼界比较宽、特长技能也较多的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长辈溺爱、自我中

心、动手能力略差、劳动技能不足等问题。实验校区的孩子大多来自拆迁家庭,他们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都很强,但也存在知识储备较弱、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的情况。

此外,从社会层面来看,重智轻德的现状依然严重。从家长层面来看,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一直存在,功利、短视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从学生层面看,大部分孩子普遍处于“过度保护”状态,缺少担当和历练。基于此,我们创建“活动德育”品牌,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序列化,使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三有三会”时代新人。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教孩子五年,想孩子未来五十年

校训:悦读润心习文养正

校风:诚朴砺品日生新慧

教风:爱无止境善教有方

学风:自主探知勤勉乐行

学校在上述理念下培育的“活动德育”品牌,立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实施经验先后在全国、全省专题会议进行交流。

三、德育工作目标

我校认真贯彻立德树人精神,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三有三会”时代新人。学校在坚守中创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构建起由学科课程、活动德育组成的育人体系,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德育工作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学“四史”教育,讲党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演红色课本剧目。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八日”活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班队会、晨会、道法课、升旗仪式等时间节点落实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脑入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七节”主题教育。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爱我家乡”的实践教育。利用社团、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非遗传承、经典诵读大赛、诗词大会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利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契机,从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开始,从“我是环保小卫士”做起,结合“小手拉大手”的共建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校合作大讲堂、名人名家进校园、健康系列主题讲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创建等契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

业化建设,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为未成年人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劳动实践教育。学校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梳理课程内容,在家庭、学校、社区之间创设无处不在的劳动氛围,利用晚间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参与劳动,构建

1-5

年级序列化劳动课程体系,引领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做新时代自理自立的好少年。

五、德育实施途径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聚焦育人方式变革,遵循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尝试体验的年龄特点,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依托学科文化节、“四礼”礼仪活动、“七节”传统节日活动、“八日”重大纪念日活动、七彩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六大模块,将德育活动序列化、体系化,使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做到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

(一)立足“学科”课程,把握育人主渠道

学科课程是学校的教学根基,课堂是德育主渠道。学科课程内存着道德价值,应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挖掘学科的道德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知识学习过程同时成为道德养成过程。学科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是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基本课程。学校以“学科课程”为引领,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依托,构

建起“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联动德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渗透,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校内学科课程——在有效实施中养德。学校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安排专职教师,认真上齐上足上好思品、心理健康和班队会课程。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将德育教育根植于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的德育资源,实现语数英、音体美、信息综合、安全环境等学科多元化德育渗透。

校园文化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润德。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优美的物质文化,借助完美校园和完美教室的打造,为学生创造干净美丽富有意蕴的生活环境。二是借助经典诵读、铃声文化、校园行为养成等隐性精神文化来滋润涵养学生的德性。学校晨诵午读暮省,将经典融入日常,使经典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校园铃声音乐根据时段和学生成长需要选编经典曲目,定期更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行为养成教育,注重用一言一行的规范和内化,让规则融于学生内心。所有的校园文化皆是学生心声的表达,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实践的德育阵地。

(二)依托“活动”德育,促进能力全发展

1.学科文化节——在学科拓展中益智增能。

学科文化节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将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通过开设学科文化节的方式,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动手操作、艺术展演等形式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巩固,巧妙地完成德育内

容的有机渗透,实现全科育人、活动育人的目标。

“朗诵节”在每年的3月底举行,到2021年已经连续举办23届,每届都以毛泽东诗词和名家名人的经典诗词为诵读主题,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和表达,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和对先人们的崇敬之情,一届届学生受古诗词浸润滋养,因古诗词而更爱中国文化!

“合唱节”在每年的9月底举行,截止到2021年已经连续举办24届,每年都围绕歌颂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于国庆节前夕隆重举行,全体师生深情献唱,赞美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2021年合唱节的主题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体育节,学校通过课间操评比和队列比赛拉开大赛帷幕,通过《体育颂》经典语句的朗诵,在整齐的方队、豪迈的步伐、嘹亮的口号中彰显体育精神。学生们在你追我赶汗水飞扬中,感受肆意奔跑“野蛮体魄”的快乐,更将“更高更快更强”精神铭记于心,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艺术节,涵养德性,莫如美育。“百画百作迎百年”优秀作品展、“剪纸”、“泥塑”等“童心向党”系列作品,孩子们以稚嫩的笔触、纯真的视觉和情感,尽情抒发对党、对祖国的敬仰之情。

2.“四礼仪式”——在传统文化中传承礼仪。

开笔礼,人生聪明识字始,童蒙雅正启求真。每年一年级XX入学,我们都隆重举行“开笔礼”,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增强自我认同,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入队礼,每年学校大队部组织隆重的入队仪式,通过授队旗、系红领巾、入队宣誓、三旗传递、庄严呼号等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炽热情怀。学校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讲述红领巾的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精神洗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七节”——在节日传承中延续血脉。

“七节”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神精华,有着极为丰富的育人价值。学校将传统节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过好传统节日,培育民族情怀”为节日教育主题,充分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节日教育,弘扬传承节日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学生做一个有中国心、民族魂的新时代好少年。

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习了节日文化知识,又融合了自然教育与社会教育,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之间的“五育融合”。

4.“八日”——在重大纪念日中培根铸魂。

“八日”指的是八个国家重大纪念日:三月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教师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学校以各类纪念日为教育主题,充分挖掘整合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为弘扬雷锋精神,强化德育成效,学

校充分利用校园里的雷锋像,每年雷锋日之际,都要组织一年级XX在雷锋像前听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同时学校还发出“学雷锋,我们在行动”的倡议,精心设计以“雷锋,时代的楷模”为主题的班会,进行“讲雷锋故事”“品雷锋精神”“做雷锋接班人”等大讨论,领悟“雷锋精神”的内涵。

烈士纪念日,为深切怀念英雄烈士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全校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我校在各个年级开展了关于“缅怀先烈,强国有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重温难忘的历史,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感悟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支柱。

5.社团活动——在多彩社团中张扬个性。

学校分学科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体育学科开设了花样跳绳、篮球、足球、螳螂拳等;音乐学科开设了京剧、吕剧、XX快书、舞蹈、合唱等;美术学科开设了面塑、剪纸、陶艺、彩绘、衍纸等;数学学科开设了魔方、华容道、七巧板等;语文学科开设了书法、吟诵、朗诵、诗词等;综合学科开设了象棋、围棋、创客、航模等。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了由专业教师、志愿者、外聘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社团辅导教师,每周五下午活动一次。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中的一项参加。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审美、责任、拼搏、思考、进取、抗挫、互助等品行。

6.校外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巩固德行。

落实是德育最为重要的一环,落实不到位会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缺失、知行脱节。我校以实践活动为校园教学的延伸,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出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巩固和强化。

学校以多彩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紧贴时政形势和学生生活,规划设置了主题鲜明、富有意义的主题项目化实践活动项目。今年为学生规划的项目化实践项目有:庆祝建党百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保护生物多样性、抗美援朝、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提出——素材搜集——归纳整理——知识建构——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操作步骤,成立小组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建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将割裂的学科、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主题有效串联起来,为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提供了重要载体,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巩固和强化。

在校外,以职业体验、红色研学和劳动实践为主题。围绕不同德育主题展开,有“走进军营体验军人生活”、“我是低碳环保小卫士”、“走进特警防爆车”“走进任常伦纪念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曲阜传统文化研学游、海阳地雷战纪念馆红色文化研学游等实践体验,在行走的大课堂中明责任炼担当传精神。“五小”劳动实践更是提供一个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劳动、培养责任担当的好机会!

同时,学校家教办、德育处和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育人资源,以每月一主题的方式进行推进,确定围绕劳动教育、德育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传统文化传承、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等主题举行家委

活动。例如:有的家委活动以孝心、陪伴为主题,看似活动简单、不复杂,却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加强了沟通,融洽了关系,增进了情感。有的家委活动以户外拓展、与自然接触为主题,让家长和孩子放下手机,走出网络,拥抱自然,回归本真。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强体质。有的家委活动从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入手,比如“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遇事能勇于担当,不推诿,不回避;

再比如“小小银行家活动”,走进银行,让孩子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从小学会理财,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了解银行、存款贷款、信用卡等必备的金融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孩子提前感知社会的能力,让孩子们始终拥有一颗正义的心,传承正能量,有利于孩子德能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有的家委活动注重与节日相联系,比如植树节组织去野外植树,清明节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阳节去敬老院献爱心等等。既能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在实践中体验社会。

校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德育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来实现全方面的成长。

六、特色实践做法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独特的育人功能,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新,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依托学校德育序列,学校少工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2021年1月10日是全国第一届警察节,学校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多项慰问和体验活动。我们以每天在校门口为我们保驾护航的交警叔叔为慰问对象,通过前期的调查、交流、采访等活动,了解交警叔叔的日常,体会他们的辛苦。警察节当天,正值一轮寒潮来袭,风雪交加中,少先队员冒雪走上街头,采访慰问在风雪中执勤的交警叔叔,虽然说遇到一定的困难,队员们毫不气馁,交警叔叔风雪中的坚守为队员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建党百年之际,XX市政协举办了XX市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肖像展,学校少工委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联系了此次肖像展的参与者市政协周学军爷爷,组织队员们打卡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在参观活动中,队员们被一幅幅照片所吸引所感动,透过照片了解那段难忘的历程,感受我党的伟大。在活动中,队员们采访了周爷爷,周爷爷也耐心的回答了队员们的提问,一老一少,一问一答,体现的是传承,展现的是当代队员的风采。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实践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志愿者活动。每个活动均以中队自报形式呈现。开展如“绿色环保日”、“走进敬老院”等志愿活动,注重实践体验与感悟,使学生的行为、品质都得到体验升华。

2021年暑假,河南遭遇暴雨侵袭,我校队员的老家河南新乡也受灾严重,了解到这一事件后,学校少工委及时作出反应,与队员家长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了解到暴雨过后,灾后重建急需大量的药品,卫生用品等,学校以少工委的名义向全体师生发出募捐倡议,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就募集到十多万元的紧缺物资,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紧急运往灾区,为河南新乡的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出发点来自学生,可以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学生的情感需要,形式灵活多样。这样的德育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考虑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彰显个性这一特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道德实践中积极尝试、努力探索、正确选择,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提升、道德思维的进阶、道德情感的升华。

七、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体系,完善领导保障。

校内各部门联动,全员多方参与,形成了“学校统筹规划—德育处具体实施—班级自主开展”的活动育人三级管理体系。以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为载体,以“师生”、“亲子”、“家校”、“家校社”等不同主体部分或全部参与到活动之中,建立了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是系统制度体系,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督导,形成德育定期督导机制。制定全校评估标准,从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培养、德育活动开展、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题研究和学生德育效能等方面,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学生思想整体素质定期进行督导评估。

三是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坚持把“人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还处在“玩中学”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只有丰富的活

动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热情,学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快快乐乐的成长。完善多维评价,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目标的达成,尊重学生快乐的体验和收获,针对过程展开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

四是科研引领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已完成国家省市区级近二十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专家讲座、科研导航、互动研讨等形式汇聚科研力量,校本教研支撑。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队配合默契,德育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涨。

八、德育工作成效

以活动促成长,化育人为无痕。“活动德育”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在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发现自己的特质、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20多年的积累和坚持,成就了实小学子优秀而独特的文化基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全国五好关工委”“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XX省文明单位”“XX省规范化学校”“XX省教学示范校”“XX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XX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XX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XX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先后为全国素质教育现场会、全国关工委干部培训班、XX省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国第九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牌学校”现场会提供现场。

没有一种教育模式能满足所有的成长需求,营造丰富多样、广阔包容的教育生态,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特质、发挥自

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篇6

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宁利中学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

一、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顺畅,德育氛围和谐;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温馨校园,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德育目标。

(二)具体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具有“朝气蓬勃、举止文雅、智慧多元”的学子形象;形成德育组织网络化,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通过网络宣传德育、展示德育,让家长了解德育;推动全员德育,强化教师德育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初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加强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以训练为主,道德意识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为主,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初二年级:以增强辨别是非,识别真善美,自觉抵制外来干扰的能力为主线,明确学习目的。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初三年级:以强化良好的品质养成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为主线,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学期目标与学年目标相结合,学年目标与三年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个体思路与总体思路相结合,班级、年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上级精神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传统特色与与时具进相结合的原 则。

4.坚持实行分级管理与各处室协调合作原则,保障管理渠道的畅通。

5.坚持“激励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原则,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员参与管理,发扬民主作风。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

(一)加强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生的行为习惯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常规工作“细节细抓,实事实干”。在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功夫,提高我校学生整体的规范性。认真贯彻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遵循“起点低、标准高、教育严、处理宽”的教育 1

原则。从到校、进校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课堂、课间、课余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生的学习习惯

以自觉独立完成作业为切入点,德育组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面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应人员。重视学科德育,努力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课任教师德育功能。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

领引一支家长、师生称赞,具有“奉献精神强、钻研劲头足、适应能力快、专业水平高”管理技能精湛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投入、特别能钻研、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忍耐、特别能舍己、特别能付出、特别能团结”具备团体作战能力的年级组队伍。

领引具备水平,打造需要能力。为班主任,铺路搭桥,切实兑现“谁为德育工作添彩,学校就为谁争光”的承诺。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优秀德育论文及优秀主题教育评选工作。

2.借助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推进全员德育。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谈、调查)等活动,采用视频、图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认真组织征文及演讲活动。

加强礼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1)强化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巩固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开展校级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

(2)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的主题教育。开展校内评选 “十佳中学生”、“文明礼仪标兵”活动,定期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

(3)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三礼教育”进社区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传递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1)建立有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档案,严格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其思想动向,班主任、家长和德育处积极配合,做好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并有教育转化工作记录。

(2)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研究、探讨不良行为学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做到教育工作,有理论支撑,有有效方法。

4.加强时事政策的学习教育

以时事政策教育教材《中学时事报》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每次发放《中学时事报》的当周,作为时事政策教育周,各班利用晨检读报学习,指定时间专时专用,形成制度化。

(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讲座,每学期接待心理咨询学生不少于10名,并做好相应记录。做好学校卫生、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与“阳光体育”活

动的开展工作,坚持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锻炼常规。

(五)探讨家、校结合的有效途径

从实际出发,以班级为单位,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继续开展“家校互动”,积极营造“校呼家应,家求校应”的家校互动局面。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以学校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利用好现有的橱窗、板报、荣誉墙等设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神,提升育人水平。

通过五年文化建设,使我校主流文化更加突出,人文氛围更加浓厚,师生发展更加全面,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建设师生广泛参与的具有较强生命力和持久力的校园文化。争取成为朝阳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七)加强毕业年级的德育管理,认真落实德育流程,针对毕业班的特点,精选活动内容,设计好活动形式,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职责

德育工作的完善必须有完善的领导体制给予保障,强化职责管理,形成以校长为领导体制的核心,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领导体制的职责

(一)校长:领导、指导和支持德育开展工作,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把握处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性问题。

(二)德育处:

1.依据学校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制定学校学年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安排每月德育活动重点,明细月德育工作内容,落实周重点工作。并负责检查、督促及评价。

2.完善校规、校纪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反馈,保证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德育队伍的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及每周一次年级长例会制度,将培训在实践中进行,评优在业绩中体现。

4.完建立学生活动组织体系,努力挖掘学生活动项目,组织好学生的各项德育活动,力争做到每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

5.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参加各级别的论文征集活动,提倡班级课题、年级课题、学校课题的开发,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6.做好省、市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及争创“十好班级”的活动。

7.整理好相关德育材料的归档工作。

(三)教务处

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参与观课议课,制定规定或措施对学科渗透德育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

2.合理安排相关学科(比如品德、三生、心理教育),有计划地落实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德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氛围。

3.德育处责任分工具体、明确;工作措施具体、可行;德育成员了解工作重点;责任人责任清楚;计划实施过程资料齐全;总结内容具体、详实、有改进措施;有年级组工作制度,活动记录齐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活动;每学

期至少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

(四)总务处:

1.树立为德育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效果。

2.保障德育活动场地和设施配套齐全。

3.适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净化、绿化,营造德育育人氛围。

(五)工会:

1.抓好教职工政治,师德教育工作,协调和处理好教职工各方面的关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职工活动中去。

2.组织好每年的师德月活动,加强全员德育意识。

(六)团委:

1.领导和主持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明确职责。把握好发展团员的标准,加强学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一名团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功能,建立学生会各分部,主持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2.负责各个系列常规主题教育与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团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宣传、文化建设、团组织建设等工作,协助做好常规管理。

(七)班主任:

班主任日常管理到位、效率高,凝聚力强;工作氛围和谐,科任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班级管理工作有创新、班级活动有特色。

五、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一)班主任工作

1.确立班级德育目标,制定班级学期、学年德育工作计划,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2.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3.根据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4.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5.配合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年段内形成教育合力。

6.做好家校互动工作,每学期完成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要加大个别学生家访的密度,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全程教育。

7.坚持“学生在校,班主任在岗”的原则,组织指导班级日常管理,检查督促班级常规的落实。

8.配合德育组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德育考核;组织评选各级“三好学生”各级奖项的评选活动。

9.配合德育组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家长情况、生活状况、学习成绩等信息。认真填写好“学情分析样本”,撰写好“学情诊断性分析”及“学情复诊性分析”学情调研报告。

10.配合好年段长做好年段的其它工作。

(二)学科教师

1.结合学科特点,拓展教材,全方位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做人。

自然科学类,可以渗透辨证法与方法论;文史地,可以传承中华美德,激发爱国之心;思品政治的每一单元,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讲座等。学科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不同主题的资源体系。

2.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切实体现出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三)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德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课程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五)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馆、荣誉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家庭和社会

通过家访、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教师家长协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每学年对家长培训不少于一次,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利用好社会德育基地,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

六、德育工作的的措施

(一)抓常规、促养成1.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建立了班主任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学生“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校内设立“学习态度奖;学习勤奋奖;学习进步奖:学习帮扶奖;学习成果奖”等奖项,做到奖惩分明,激励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优良行为,淡化自己的不良行为。

2.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常抓不懈,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班风、学风抓起,以管理促落实,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以量化考核为基础,以学生值日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德育组常规检查为保障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德育组每周集中对各班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自身形象。

(二)强抓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德育

1.发挥德育三大功能(保障、导向、激励)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2.组建由年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组成全员德育育人小组。德育组负责加强对年段长和班主任定期指导和培训(年级组长每周一次,班主任每月一次),教务处负责对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指导和培训。

3.组织学生会按要求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团委负责对学生会的指导和培训。

(三)狠抓班集体评价,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1.把握班集体评价的内容和原则,遵循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

2.明确细化班级管理细则,完善班级考核制度,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借助问卷调查、材料汇报、评估量化等评价载体,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督促。以争创“十好班级”活动为载体,树立行为文明,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的典型班级。

(四)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校园橱窗、班级环境进行规划,增加德育教育宣传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学校文化活动,赋予德育特色。比如:运动会、艺术节、教职工体育比赛、师生书画比赛等活动。

3.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丰富德育内容,追求特色发展

1.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特色发展:(三、四、五、六教育活动系列)重点做好“抓好四个环节,促进四个转变”(抓卫生,促环境转变;抓纪律,促秩序转变;抓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促精神状态转变;抓集合、上操集体活动,促班风、校风转变)的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丰富特色活动内容。

2.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乒乓球、跳绳、棋类比赛等活动项目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

七、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

(一)各处室领导分别负责本处室人员的德育管理与评价,实行过程管理监督和指导。

(二)认真吸收家长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对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7

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 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能一味采取空洞的理论说教, 真正地让学生“入心”;坚持贴近实际原则, 既要遵循德育的普遍规律, 又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从他们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出发,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 应寓教于乐,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 生动有趣的事例, 喜闻乐见的形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坚持“以生为本”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贴近学生”要求的先决条件。德育课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常常使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没有积极性。“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学生”, 如果德育课以学生为中心, 让他们参与到德育课活动中, 形成教学互动, 教学相长, 那么德育课教学就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贴近学生的实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行为的动因。”学生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 一种享受, 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比如, 某德育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 采用导、学、议、赛、评五步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 并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 教学效果相当好, 这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二、提高教师素质

德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 但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 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知识, 而应该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还应了解与本学科相联系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看报、收看电视、上网等方式把新知识新信息融人课堂,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磁性”。只有自己是源头活水, 才能以丰富而又新鲜的知识滋润学生, 为德育课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保障。

如果德育课教师上课仍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那么这种说教会使那些大道理变得越加苍白, 课堂越没有吸引力, 学生也越不想听。比如, 在《职业与职业性格》课上, 德育老师直接讲解什么是性格, 什么是职业性格, 等等, 选择的案例多是用袁隆平等成功者的例子, 让学生望尘莫及, 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联系不紧密, 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使得德育教育没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老师的举手投足, 甚至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都是那么重要, 一个有精气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精气神的学生。比如, 笔者听过一次课: 在一阵掌声中开始了上课。“同学们请多关照!”“老师请多关照!”和往常一样的起立问候。教师:“今天我先要问‘你们最讨厌什么呢?’”学生的答语是这样的:“生病打针、长大后没钱、上当受骗、讨厌长大、父母的唠叨、受别人的约束、考试、写作业时犯困” ( 下面一片笑声) 。教师:“现在已有了不少讨厌的事了, 看来我讨厌的事学生还没有讨厌呢。这件事是在学校老师讨厌, 在家父母讨厌, 是什么呢?” ( 是犯错误。) “既然大家不是那样讨厌的, 那我就和大家一起, 讨论一下犯错误有哪些好处”。学生立即兴致高昂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授课的激情不足、没有感染力, 课堂气氛就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 听课的学生自然也就昏昏欲睡或者急切地盼下课。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 更要具有完备的人文素养,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德育课教学“三贴近”的关键。

三、转变授课模式

德育课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 应当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和采用电脑、投影、录像、影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表明, 学习同一内容, 单用讲授的方式, 学生听3个小时, 只能理解60% , 只看, 学生只能理解70% , 如果听、看、说并用, 则能理解90%。这就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仪器来实现看、听、说的课堂氛围。

根据德育教学的特点, 可以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导入课程, 如教师设计“神十”飞天、“新疆暴恐”“地沟油”事件等导入新课; 可以进行角色换位, 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所扮演角色的言行, 感受深刻, 往往能够引起较大的心理变化, 常常收到神奇的效果。德育课教师更不要处处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 要学会做聆听者, 最佳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告诉你。实践证明, 有的德育课教师授课的时运用这种方法, 经常让学生想想“假如是我, 我会怎样?”“假如我是……我该……”等,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 德育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缺乏实效性, 如有的老师虽然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 但在进行小组讨论时, 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 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老师提出的问题简单而一目了然, 并没有展开探究活动的必要。

总之,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 应该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 突出能力的培养, 德育教育应该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改变德育教育的理念, 注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形式与内容, 使得学生能够全体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发挥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摘要: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就坚持“三贴近”原则, 采用“以生为本”、提高教师素质、因材施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的实施策略,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三贴近”,实施策略,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玉超.改革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9) .

[2]张鸿鹏.坚持“三贴近”才能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2) .

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一、以課堂教学为平台,强化德育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由教学目标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教学的目标,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过程、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教育目标,并把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思想态度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得到知识、技能、情感、个性的协调发展。

2.优化教学进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想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效能。例如,运用小组讨论、竞答、游戏、角色表演等形式,既能满足学生求知、交往、自主、自我表现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思想经验和情感品质,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特点为核心,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中,课前师生间互相问好,课后师生互问再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尊重师长的行为;队列教学时,要求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行动一致、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仰卧起坐、跳短绳互相计数、游戏出现犯规问题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不说谎话;田径项目教学时,通过创设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氛围,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宗旨,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好作风;在进行耐力跑练习时,努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在球类项目教学时,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反对个人主义,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犯规等,面对对手要具有友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好球风、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方的良好品质。

根据教材的德育性,我们可以把活动的场地和器材设计成五角星状、国旗状和奥运五环状等,为学生创设文明、有序的环境,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德育渗透的原则,充分运用外因和内因,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

三、以教师行为为榜样,实施德育教育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课前认真备好课,布置好场地、器材,准时上下课,课堂组织合理,井井有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的良好习惯。教师平时加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富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能在教学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体育教师端庄的仪表,健壮的体魄都能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影响,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些小节,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以同伴互助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和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即使是在非集体参与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例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

五、以突发事件为契机,加强德育教育

体育课上,难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并借此机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作风等进行培养。例如,遇刮风、下雨,学生间发生冲突,场地设施出现意外变化等,教师要从容处理,借机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排除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好的现象给予表扬、鼓励,分清是非,对不良行为及时处理,进行教育、帮助。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活用体育课程资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篇9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和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以生为本、体验核心、知行合一的实践德育新机制。

(三)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育德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注重培养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让教师切实把握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把握育人契机,提高课程育德质量。教育教学辅助等学校管理人员要坚持言传身教,做好行为示范和表率。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7 年3月—2017 年4 月)

1.召开全校启动工作会议。明确分管领导、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从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

3.积极参加培训。组织骨干老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相关培训,并把培训精神传递给各教师。

(二)落实推进阶段(2017 年5 月—2018 年7 月)1.全体教师全面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展开教学研究。

2.加强专项研讨。加强德育实施的专题教研指导和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总结、提炼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

3.培养先进典型。打造、推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骨干教师。4.打造校级优秀课例,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5.指导教师进行相关小课题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提炼成功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8 年8 月—2018 年12 月)1.全面总结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典型经验和案例。2.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

(四)提升阶段(2019 年1 月开始)

1.根据上级工作推进,修订我校德育课程贯彻落实办法、课程评价标准和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2.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和学习会议。

四、职责分工

副校长:牵头负责德育课程、相关学科德育、传统文化课程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和研究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成立研究组,加强在推进过程中的研究;开展跨学科、跨学段的教研活动,逐步形成学科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格局;组织相应学科教师培训、相应学科课程德育贯彻落实意见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应学科课例、案例、典型经验等的征集、评选。

教导主任:负责实践活动德育的实施、推进工作。加强在推进过程中的调研;开发形式多样、内容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加强校本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教导副主任:结合上级工作安排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将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考核。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宣传及文字总结工作。各学科教师配合学校开展工作认真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推进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规划与实施,统筹协调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各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领域德育课程一体化推进、落实和指导。

(二)加强教科研指导和过程管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梳理德育内容,探讨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针对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形成优秀案例进行研讨,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各种研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举办各类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机会,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校网络学习资源,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优秀课例、案例的展示与学习,建立课程教学德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的平台,促进与兄弟学校间、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德育工作培训制度,以骨干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建立学科教师德育教研制度,给教师创造多种德育工作培训机会。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学科教师德育基本功比赛、德育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考核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活动,对成熟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要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平台,宣传学习推广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先进典型。

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小学

上一篇: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成人教育转型的启示论文下一篇:杜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