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态度散文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活的态度散文(推荐11篇)

生活的态度散文 篇1

生活一个平淡的话题,其中却有不平凡的感受,生活中总有一次经历让你终身难忘,总有一次情感让刻骨铭心,总有一个信念让你为之奋斗。有人说: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最会享受的人,也有人说,生活是态度的折射,生活是一幅大花布,本应让它充满色彩,展现它的诡秘……

其实,上帝给了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出了生活。人可以有追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却无法选择摈弃生活的本质。生活原本是一杯水,不论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在这都会变得苍白无力。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众味难调,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酱;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它拌成咖啡;有人喜欢在生活中加些蜜,把它合成糖水;有人喜欢纯净的.水,什么也不加,品尝生活的原质原味……所以,不同的人在生活中的感受不同,只要是对的追求,付出行动去努力,那么生活就没什么贫富贵贱之分。用自己方式感受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意义。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去模仿他的生活方式,只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显示出自己内心对生活的向往才最有意义、最有价值。

黄山奇,华山险,峨眉秀,泰山雄。你能说,黄山不如华山,峨眉不如泰山吗?答案是不能,它们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各自展示的特色;梅花傲骨,牡丹雍容,菊花高洁,荷花清白。你能说梅花不如牡丹,菊花不如荷花吗?也不能,有的只是与众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追求,同样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有的人向往跃马政坛,驰骋商场的万丈豪情,有的向往小桥流水,夕阳西下的幽静清新。不同的生活追求,显示了不同的特色。

生活的态度散文 篇2

一、硬件设备并非衡量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

听到很多家长这样说:“寝室这么破, 我孩子怎么住啊!”“食堂这么差, 我孩子吃啥?”“校园这么小, 怎么读书啊!还大学呢!”“学校离市中心这么远, 多不方便啊!”等等, 许多家长是以环境设施来选择学校的, 很多学生也因学校的绿化环境和硬件设施条件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依据。最明显的, 就体现在每年的新生一来就找老师申请公寓宿舍的问题上, 有的要求住公寓楼4人间, 有的要求有独立卫生间, 有的要求有空调, 甚至还有冰箱和热水器的要求。图书馆和体育场的规模、教学楼里的多媒体也是评价的重点。

笔者认为, 硬件设施的确可以作为衡量大学水平的参考, 但这些并不构成影响学生生活好坏的依据。若单从这一点上来断定学校的质量, 未免有些偏激。良好的设施、先进的仪器, 确能给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带来很好的作用, 但这些只是一个片面因素。教室环境再好学生提不起兴趣, 老师照本宣科, 一样没有意义;图书馆再好, 装饰再高端, 可是不及时引进最新期刊资源也是浪费;体育场刷得再鲜艳亮丽, 学生自己不锻炼, 也是无用的。

二、读大学并非只读书, 还要学会多向大师取经

梅贻琦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 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他当年曾说过一句名言:“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1]这句话寓意为何?所谓“大学”, 即现在的大学生和所有有学识勇于深造的知识分子吸取知识探索真理的场所;所谓“大师”, 即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 在大学里的大师那必定是“学者、专家”与“艺术家”的结合统一, 他们不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 还要有善于创新开拓的学术成就, 能做到将学生的想法变成科学健康的知识、让学生吸收并能合理运用。

通过很多教师反馈, 大学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理论课, 多数学生还是采用静坐模式, 没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在问题研究上很匮乏。[2]笔者的一个友人在英国念书, 他这样告诉我:“在英国, 很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当面与教师争辩, 且师生在交谈过程中非常愉快。”很多时候, 你脑海中积攒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却无法解决, 但当你把心中的困惑逐一陈述、费尽心思表达之后, 老师一个点拨就解开了你心中的困惑。这时作为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老师渊博的魅力。这样的学术交流火花,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 也能让学生在逆境中找到乐趣。

很多学校会定期在学术报告厅开大师班讲座。大学的层次越高, 讲座的专家越多, 讲座的次数就越高, 质量上通常都是有所保证的。因为大师级专家, 也要保证自己的讲座质量。其实, 每次听完讲座, 笔者更多的感触并不是这堂讲座下来自己学到了多少知识, 而是从这次讲座中, 自己又收获了新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也就是大师整堂讲座下来的流程、学习方法、运用技巧等等, 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学者反复操作的学习方式是有显著效果的, 所谓旁观者清, 你需要从别人的眼中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事物。但听讲座也要有所取舍, 吸取对自己有用的, 摒弃自己不适合的。

三、阅读的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要学会选择

读大学, 更需要的是多多阅读有用的书。所谓有用的书, 并不仅限于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书, 哪怕你的学校分为文科馆、理科馆两大图书馆, 也远远不足以充实你的阅读量。但如果你连学校图书馆中有用的书籍都没认真读过, 那你在读大学的三四年里, 可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因为你完全没有自主阅读的精神。

实地考察中, 发现中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存在书库资源有限的现象, 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地质大学都有新书较少甚至不足的情况, 且大多数高校对每位学生的借阅量有限制, 大约借阅量达到7本左右就不予借阅, 需要退换后才能借阅其他书籍。这也是资源有限所造成的局面, 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合理借阅量上认真学习, 并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信息资源库进行知识补充。但由于目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不太规范, 还包括网络信息平台的自由言论, 也让大量文字垃圾混入了学生的视线[3]。在此我提醒学者们对这样的文字敬而远之, 多读有用书, 不读垃圾刊。阅读从根本上就是思想的健康塑造和完善。

四、社交能力也是一本常需阅读的书籍

读大学不仅是读课本, 还要学会待人接物, 提升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上要多接触除同班同学以外的同学, 甚至不同院系不同班级的同学, 多接触高年级和低年级不同层次的同学。

大学期间, 同一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也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有的爱好朱自清, 有的研究席慕容, 有的是散文派, 有的是浪漫派等等, 可能还被分得更细。这些就足以说明每个独立的个人都有向其他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取知识, 也就是间接地让几个不同的学生相互间进行沟通交流, 从中受益。

五、进行自我剖析, 读懂自己, 才是成功的关键

都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一张纸片可以被当成废纸扔进垃圾桶, 也可将纸片修齐后折成纸飞机, 飞得很高很远。这就取决于你的大学怎么读。很多大学生在校3~4年, 过得浑浑噩噩, 成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有的甚至打游戏连饭也不按时吃。花了不少钱, 买了不少游戏卡, 看了不少韩剧美剧, 也糊里糊涂混了一个毕业证书, 出去就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那么, 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 你应具备哪些优势?

第一, 你是否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勤奋的学生在大学期间, 会不断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态度正确与否, 关系到学生的行为意识与思想状态, 而端正态度就是明确自己读大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在学生大二时, 我要求学生去参加招聘会, 多向大三学生吸取实习经验, 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提前预习, 在真正需要派上用场时, 能比他人多一点优势, 而在接触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 也是层出不穷。这些困惑和难题, 也将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

人需要一面镜子, 自我反省, 反复提醒, 在鞭策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当你总是在鞭策自己时, 你会发现你在不断进步。这个进步是巨大的。你已悄然远离了浑噩的大学生活。

第二, 你是否具备塑造独立差异化的优势?

在共同的环境下, 塑造独立的个性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你必须不断地努力地去塑造它。当你的差异化优势越来越显著, 你将会成为比别人更优秀的人, 唯有努力塑造自己, 才能增加你的就业竞争力。

可能还是有读者不明白, 什么是“独立差异化优势”呢?举个例子:大学英语四、六级, 大家对此并不陌生, 也是很多学生为之困惑的证书, 但也是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其证明自己足够优异。当你通过这些考试, 得到了相应等级的证书, 也就是你拥有了“独立差异化优势”。

在全信息化的今天, 计算机操作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每一个传递信息的渠道都要用到, 所以大学3~4年下来, 你不能说你不会使用计算机, 否则你可能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如不熟悉电脑的操作流程, 利用大学期间的大学计算机课好好学习, 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要当作重点进行实践。如果你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 这将成为你另一个“差异化优势”。

能说会道的毕业生往往颇受用人单位青睐。通过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竞赛、大学生演讲比赛、故事朗诵大赛等赛事锻炼自己的口才, 组织语言的能力会在不断尝试中逐步得到提高。瞳孔是心灵的窗户, 言语是智慧的象征。沉默在应聘者身上已不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的弱点, 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锻炼出自己的口才, 那么, 这也将成为你的又一项“差异化优势”。

除此之外, 还有国家的奖学金政策。笔者任职以来, 带的学生中就有从整个年级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拿到国家奖学金8000元的优秀学生。这样的荣誉也将会为该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学校的党员工作站, 通过努力争取到推优名额, 积极入党, 当班干部, 或任校学生会干部等等, 这些都是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也都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争取的。

第三, 你是否拥有自学新技能的本领?

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输送的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职业技术要求非常精确, 专业更细化, 从目前的中国教育环境考虑, 能提供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学的也只有大学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而自学能力也要不断提高。掌握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 在今后工作中对事情的处理会更快捷、更有主见。在学好自己专业技术的同时, 还应自学一门其他的本领。这个本领需要拿出手时会赢得人们的称赞!有的学生又开始抱怨了:“除了上课之外, 每天都很忙, 从哪里去自学新技能呢?”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 忙到不能学习只能称之为借口!在你网游时, 多上网学学办公软件、多学学对自己找工作实用的技能, 远比花钱买充值卡玩游戏要强!

学无止境。所以呼吁大家把现有的技术好好巩固, 学到位, 学精炼, 再利用业余时间修行一门技术,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六、结语

今天所做的努力, 就是为了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带着这些目标去读大学, 去塑造自我, 在忙碌时就不会再感到无助和迷茫。因为, 你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当技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称赞, 你会渐渐爱上学习, 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 你将会被大众带上优秀的皇冠。这将是你一生的荣誉。

参考文献

[1]钱世明.说《大学》《中庸》[J].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2]王志强.论大学生行为特点及行为倾向[J].松辽学刊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6) .

父亲的生活态度 篇3

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真的不明白,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种人?

父亲是个老知青,绝对老三届的。他没有回北京,留在了这个小城。小城中有他心爱的女人,然后有了我和弟弟。

后来他考取了大学,但他仍然没有回北京,他仍旧回来了,在一个化工厂当技术员,一个无线电爱好者,一个电脑爱好者,一个音乐发烧友,一个天文发烧友,一个气功爱好者,一个足球迷,一个金庸迷……我不知道人可以有多少经历,但他喜欢的东西都能玩到极致,他喜欢无线电,可以自己制作电视机和收音机,并且和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有联系;他喜欢电脑,以六十岁的年纪还能自己设计软件,有很多电脑知识我还要请教他;他喜欢音乐,在古典音乐中陶醉,是最早拥有的那批人,并且自己拉一手好二胡弹一手好古筝,有时我回家,看到他正在听一种叫埙的乐器,一边听一边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作品,得过全国的大奖。

当然,什么时候有慧星飞过地球时,他总是给我打电话,那时我正为生活奔波着,或者和人谈着合同,或者在酒店里吃饭,总之,我觉得自己干的都是正事,谁像他那么活着啊,养着十几只猫,每天要去早市买鱼,因为那些鱼比较便宜。有办婚事丧事的人扔出鱼肠子,他和妈就去拣,有一次让我同事看到,他们说,你爸和你妈胡拣破烂呢,真弄得我哭笑不得。

当然,我一次也没有看到慧星,因为我没有那个心情,没有那个心境。况且,我总是累的早早地睡去,怎么可能半夜起来看慧星?但父亲每次都要一本正经地看,他的器材很先进,招了一帮年轻人在那里看星星。我对妈说,我爸爸当年肯定和徐志摩差不多,太浪漫了,这把年纪还有这种心情,真让人佩服!我妈说,当年,我看中的就是你爸爸这种生活态度,有一颗单纯的心,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每次我回家,父亲都会让我坐在他的电脑前看他拍的猫和花,他用数码相机真实地记录着那些猫的生活,其中有一张叫“这个猫三个月了还在吃奶”,笑得我肚皮疼,他给每只猫都取了名字,每张照片都有题目,每朵花也都有名字,父亲说,那都是他的孩子。

开始我真的很反感父亲这种生活态度,和他一起出来的人早就当了处级干部,他却还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种花养猫看星星看足球玩电脑,他的世界总有不同的精彩在上演,我曾抱怨他说,如果你是个处级干部,我和弟弟一定会有个特别好的工作,但父亲从来不这么认为,他说,指着父母的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就像总在父母身边的鸟永远也飞不高一样!

后来验证了他的话是正确的,我自己考取了外企白领,弟弟成了有名的工程师,而那些官宦子女在机构精简之后却有好多人待业在家,他们果真没有飞太高。

有一段时间我被派往美国工作,到美国后我发现到处是我父亲这样的人。他们悠闲地过着日子,没有多少钱,但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人们挣了钱想做什么?无非是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现在我们能过这种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和螺旋一样旋转呢?

父亲每天给我发邮件,开始我总是嫌烦,无非是他养的猫和兰花,那些猫又生了很多小猫,父亲把那段录了下来传给了我,他说,非常美妙。而那春天初开的兰花我开始并没有觉得美妙,当我渐渐沉下心来之后,我发现那些兰花芬芳迷人,我发现父亲发来的猫的照片生动可爱,甚至,我开始想给它们一个个起名字。

能把生活活出一朵叫做美妙的花来,这是一种多么快乐而迷人的心境。父亲六十岁了,他从二十多岁就这么活着,过简单的日子,要美妙的生活,听听风中花的香,看看小猫咪的可爱,读读金庸小说的侠气,望一下神秘的星空,弹一曲《高山流水》,和老友下下围棋,和自己的爱人牵手去拣鱼肠子,这样的生活,是父亲的生活,那曾经是我觉得不求上进的生活,但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最美丽的生活。生活的上品,往往是不着痕迹,然后把自己融入自然。

不从众有态度的散文 篇4

摘自:《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我们所面对的最为艰难的任务就是摆脱社会约束,摆脱精神枷锁和他人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以下场景常常让人感受到约束:当他人通过压制、残忍、专横或不公正的手段打压我们的时候,当家长管制过多以致让我们失去自我的时候,当爱人用爱威胁我们的时候,当老板撒谎也逼着我们撒谎的时候,当我们想追随自己的精神信仰但周围的文化氛围非要阻止我们的时候,当他人的误解、尖酸的语言、侮辱性的评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或其他不合理的期望与直接、非直接行为让我们心情不悦的时候,当他人让我们感觉受到了轻视、藐视的时候……所有因为社会氛围而引起的人为性障碍因素都属于这种约束,比如背景、阶层、信仰、种族、性别、年龄及相貌等。

有些人还能记得当初因为被人视为异类而遭受的侮辱、嘲弄或压力,还能回想起当初为了避免冲突而委曲求全的情景。在学校或办公室,人的行为开始“从众”起来。大家伪装起自己,强颜欢笑,走着别人安排好的路。我们想竭尽所能地避开这种窘境,避开他们尖酸的语言。毕竟,人都渴望稳定、渴望被接受、渴望归属感。

当他人的行为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或者有碍我们追求目标的时候,便产生了社会约束。通常情况下,我们之中那些顺应性较强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当然了,这些人有所作为、保持真我的概率也往往是最低的。他们已经适应了既有的环境,丢失了自然的本真属性。他们再也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任何思想自由的人都不想有此命运,因此,我们必须抵抗这种盲从的意愿。

不过,大家也不能小觑顺从所带来的安全感,这是个人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最为强大的敌人之一。个人要顺应着社会结构,迎合社会喜好。可话说回来,头衔、地位、“先生”与“小姐”之类的称呼、公众评论,这些在生活中的意义并不重大。当然了,这些因素很容易就可以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如果我们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就可以有所依据,也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信仰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那该如何是好?

质问这些问题、打破顺从的牢笼,这给生活平添了风险。一旦逃离了牢笼,动物的本性就是会迷失自我,不知何去何从。离开了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与事物,这种从天而降的不确定因素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生活中我们拥有了绝对的自由,接着要怎么做呢,方向在哪里,每天都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过得有意义呢?这些问题着实有些让人担心。

除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还得冒着脆弱、孤独的风险。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我们离开了牢笼,也就没有了安全的屏障,这屏障虽然限制了自由,却可以给我们安全感。那些仍旧被困在牢笼中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不顾及他人的期望,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极大恐惧,害怕被孤立、被排斥、被人厌弃。

但是,被他人的喜好左右,这样做也有风险,听从社会需求的指示会逼着大家丧失真我。多少艺术家偏离了艺术的本真,只为迎合别人的需求,用传统的方式赚钱?多少智者隐藏了锋芒,只为迎合更多的需求,人生角色不再多彩?多少人放弃了梦想,只为追求更多的安全感,只为走上那更能被社会接受的道路?如果自己不够警觉,那么父母、老师、配偶或者偶像等别人的目标就成了你的目标。这些人的要求会取代你对新事物的渴望。这些人的共同意愿能够取代我们自己的意愿。没错,让我们不要那么听话吧。否则的话,我们很快会在他人的围攻下迷失自我。我们会失去真正的自我,变成顺从的奴隶。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必须在迎合他人、追求舒适感与个人自由等更高追求之间坚持初衷。

当一个人变得足够成熟明智的时候,就会有所感悟,我们既能获得个人自由又可以不完全脱离周围的环境,不辜负亲人的期盼;既能够做到独立,又不脱离互助关系,可以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成为社会的异类。你会发现,人越接近本真,就离世界越近,生命也更加有意义。你会发现,人的个性越自由、真实,生命就更加有活力,就会更加吸引周围的人,更加有魅力。

不幸的是,造成最大约束的不是别人,而是毫无警戒的自己。

所谓的自我约束就是由自身的某些负面想法与行为造成的一系列限制。这是内因问题,是疑虑、担心、恐惧等干扰因素造成的精神负担。

没有哪个人想自毁人生,可实际恰恰相反。是我们自己那些错误的想法和坏习惯剥夺了生命的活力,毁掉幸福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

不管何时,只要你打算限制自己,就是自我约束。人们宅在家里不愿见识外面的世界,是因为畏惧探索。人们迟迟不愿践行重要的使命或尝试新事物,是因为克服不了内心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忧虑。人们愚蠢地认为,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万事俱备,可事实却是,很多人正是因为受困于死规矩才没能实现目标。人们自欺欺人,打碎了自己的愿望,还没来得及伸手去抓住梦想,就被它溜走了。自己才是最难对付的敌人,难道大家还执迷不悟吗?不过,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救世主,积极地表达真实的自己,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思想,向前看。这之后,我们最终会获得自己应该从生活中得到的自由和幸福。

人要追求个人的成长,原因就在于此——摆脱自我约束的痛苦,做出更好的选择,获得更多的.自我实现感,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尽全力释放我们的创造力为世界做贡献,活出自我。获得了个人自由就代表不再有任何对自我的怀疑,不再自轻自贱,允许自己成为那个独一无二、强大而真实的自己。

活在当下,活出真我,在这个释放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找到自信、相信自我,我们会成长,会掌控并实现最高的自我,会在与人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幸福。我们会觉得更有动力,更加释然。

的确,自我真实与自我成长是一个人自由、健康的指示器。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必须负起责任,鼓起勇气为自己考虑,问自己:这些理想、意愿、喜好与行为是否真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现在的自己是否是真实的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是否真的对自己很重要?自己是否真的做出了改变,选择了挑战,激发出了自己所有的潜力?

这些思考能够让人得到启示:个人的责任感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觉得“自由”意味着可以随意放弃或者摆脱责任,这样想的结果只能与事实越来越远。有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如果说我是自由的,那我能摆脱掉所有责任吗?”。所谓的个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释放情绪及想法。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随意苛待周围的人。不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可以因为一时的高兴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属于无意识的冲动,并没有意义。

自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你要摆脱无意识冲动、无意义需求及社会压力来选择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你才能真正让大家明白你的目标,了解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展现真实的你。

如果你不能自由定位自己的品行、人格及意愿,那就一定是受到了其他事物的牵制,也就是缺少自由。如果你不能为自己的信仰、行为承担责任,就需要他人来为你承担,你再次成了奴隶。所以,所谓伟大的需求就是这样的:最高程度的自由就是能够明晰自己的信仰与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

自由并不意味着摆脱责任,同样,自由也并不意味着不用付出努力。说实话,人都渴望摆脱痛苦与约束,但我们对个人自由的渴望更为复杂。没错,人们想摆脱痛苦,但为了实现自我,为了成长,为了取得成就,大家并不介意生活中多些坎坷与波折。我们会为了收获更多而遭受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督促自己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思维更加敏捷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不顾疲惫地早早起来为自己所爱的人辛苦劳作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承受一时的逆境,迎接随即而来的美好时光的原因。

所以说,个人自由不仅仅是单纯地摆脱痛苦。它是要让生活变得自由,真正地享受并充实生活。它不是简单地排斥约束我们的不良因素,而是能够让我们自由地体会那些给予我们人生启迪的美好的事物。

很久之前,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当人类寻根究源、有所判断、有所认知的时候,就可以超越生理性冲动去避开痛苦或者去寻找快乐。后来,人们意识到,意义比即刻享乐更加重要。没错,如果我们在最关键的时刻没能为了获得自由、有意义、充满爱、更高追求的生活而停止即刻享乐并忍受痛苦,那接下来又能从导师、英雄、领导者、圣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于是,我们渴望从痛苦中获得自由,我们也愿意积极地付出努力并承受痛苦,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经历会让我们超越目前的生活,向另一种更高水平的生活靠近。大家知道,吃苦是必要的,是需要勇气的;大家也知道,这种艰苦并不可怕,这是通往伟大之门的正确通道。这样看来,个人自由或许是一种明智且具有浪漫色彩的理想,它带着勇士气息与诗意,却又是真实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这种超越与个人自由同时也是人类体验的最高需求与目标,难道这不正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吗?有生之年,人们不惜一切地想要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来展现真实的自我,为我们所爱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最终,你所承受的一切以及为此而得到的一切都将因自由的灵魂而得到升华。总结起来,人活着是为了追求自由,如此,死了才可以释然。

书名:《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生活态度的成语 篇5

1、富贵安乐: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

2、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3、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4、不修小节: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5、称贷无门:称贷:告贷,请旁人借给自己钱。找人借钱都找不到门路。指生活陷入困境。

6、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7、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8、典妻鬻子: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9、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10、春风一度: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11、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12、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敝衣粝食: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14、采椽不斫: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

15、弊衣箪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16、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17、诡秘莫测: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18、恶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19、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20、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21、绝裾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22、甘贫苦节:甘:自愿;贫:穷苦;苦:尽力地,有耐心地。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23、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

24、超然物外: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25、鹑居鷇食: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26、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27、餐风宿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28、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29、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30、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31、餐松啖柏: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32、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33、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34、弊衣疏食: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35、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36、餐风茹雪: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37、雍荣闲雅: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38、乘坚驱良:坚:坚固的车子;良:好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39、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40、悲欢合散: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41、箪瓢屡罄: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42、荜门蓬户: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43、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44、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4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46、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47、不善自谋:善:善于,擅长;谋:打算,图谋。不善于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

48、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49、餐风吸露: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尘世的生活。

50、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51、布衣蔬食: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52、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53、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54、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55、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56、等米下锅: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57、财殚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58、布袜青鞋: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同“青鞋布袜”。

生活的态度作文 篇6

她先是提前两三天在群里发信息,让想参加的成员自己接龙报名。群里有不少的宝妈,小孩子大大小小的都有,当然也有年轻一些还单身的。消息一出,不少人就开始抢着报名了。

他们有的`自己会开车的,有的还咨询是否可以另外再带朋友,有的还说自己有厨师朋友,可以一起带上帮个忙。我没有参加,就看着他们在群里热闹的接龙着,然后规划着什么时候买菜,什么时候出发。周末很快就到了,就在我快忘掉他们的野炊活动的时候,老师开始在群里晒起了照片和视频。视频中,他们在那些搭建好的小平房里不仅载歌载舞,还玩起了游戏,有抢凳子游戏,有拔河比赛,还有尬舞……

即使没有身入其中去参与,也能感受到那从屏幕中穿透过来的快乐。不由由衷地感慨,这些人真会玩呀。不管是多大年纪的他们,在那些游戏中,打打闹闹,嬉戏着,仿佛都回到了童真的年代,玩得不亦乐乎。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篇7

细嚼慢咽的好处

人的饥与饱反应, 并非完整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和充盈, 而是受下丘脑的节制。当食品经胃消化吸收后, 血液中的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资的浓度升高, 大脑接到这个信息后, 饥饿感消逝, 就会喊“CUT”, 然后我们放下筷子。假如不经过细心咀嚼, 吃得太快, 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 一系列反应都慢一拍。在胃还来不及做反应的时候, 过多的食物已经摄入, 当发现吃饱的时候, 很容易立刻觉得吃撑了, 这就是因为“吃饱了”的信号还没来得及发出, 就已经吃了更多的食物了。久而久之, 肥胖就会找上门来。

同时, 不经咀嚼过程、直接吞咽进胃的食品, 对胃肠道而言是不速之客。胃拼命地消化才把那些大块的食品弄得小了一点儿, 然后赶紧推给肠道, 接班人也是如法炮制, 大家只顾忙活, 该榨取的养分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长期如此, 胃肠处于持续疲惫状况, 易患各种疾病。细细咀嚼能使食品与唾液充分结合, 唾液有帮助和增进食品消化的功效, 而且多次咀嚼能把食品磨碎, 胃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边工作边享受。已经以为胃部不适的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 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 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 使其破溃, 引发急性炎症;过快的速度让胃应接不暇, 加上吸入腹中的空气, 让人很容易有胃胀的感觉, 时间久了以胃为首的消化系统就要用疼痛来像主人抗议了。

唾液是身体的“健康巡逻队”。咀嚼并不仅仅是为了咽下坚硬的食品, 更是为了能产生大量的唾液。唾液是设在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大量细菌, 但口腔内的伤口很少会感染, 这也是咀嚼的功劳。咀嚼时分泌的唾液, 不仅含有溶菌酶, 而且含有其他抗菌因子, 如免疫球蛋白等。它们是空气或水中多种细菌的天敌, 能阻拦细菌的停留, 不让它生长繁殖, 必要时甚至会下杀手。进食时不咀嚼, 会减少唾液分泌。用餐时狼吞虎咽, 即是置身于这个“巡逻队”的防守领域之外。

细嚼慢咽的好处绝不仅有这些,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 转变细胞突变计划, 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 也有显著的解除作用;咀嚼还能增进面部的肌肉运动, 局部地域血液循环质量提高, 肌肤代谢运动活泼, 自然面色红润、皱纹少少;咀嚼锤炼脸部肌肉的同时, 大脑也被激活了, 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 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 由于刺激作用, 与大脑活动有关的激素分泌增多, 大脑的思维才华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 中和了口腔里的酸, 蛀牙菌逃走了, 牙齿保住了, 钙和磷的溶解也被扼杀了, 牙齿无坚不摧, 一切太平。

如何做到细嚼慢咽

虽然知道细嚼慢咽的诸多好处, 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 没有几个人吃饭时能真正做到细嚼慢咽的。很多时候, 为了赶时间, 吃饭的时间被一再压缩, 甚至一边工作, 一边大口吞几口面包或者是三明治, 就已经算是一顿午餐了。久而久之, 吃饭速战速决成了一种习惯, 即使不赶时间, 吃饭的速度也降不下来了。狼吞虎咽能带来的绝不仅仅有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帅气的吃饭过程, 它带来的更多是对身体的损害。当然, 用餐细嚼慢咽并不是越慢越好, 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 一般在十几分钟内, 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 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那么怎样才算是细嚼慢咽呢?

一般来讲, 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 一餐饭应不少于20分钟, 其中不包括看电视、讲话等时间。当然, 不同的饭菜, 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吃肉和吃青菜的咀嚼时间肯定不一样, 吃稀饭的时间也自然比吃干饭所需时间短, 而且, 年龄较大或牙齿不好的人, 咀嚼时间也相应地要延长。因此, 人们要根据个人情况和每餐饭菜的不同, 调整进餐时间, 但要保证每口食物都充分咀嚼。

糖友更要细嚼慢咽

糖友的生活要比普通人更加精致才好, 而过快的吃饭速度, 往往能轻易毁了这份精致。口腔和消化道的溃疡这些小伤小病, 对糖友来说也是大威胁。由于糖友身体的特殊性, 各种小伤口的愈合速度都会比普通人慢, 长久不愈合的溃疡增加糖友的痛苦, 时间长了还可能有更大的危险。胃病更是糖友要小心防范的, 即使不做过多刺激, 由于神经病变的影响也可能有一些不适, 如果再加上吃饭过快的刺激更让糖友的胃雪上加霜。不知不觉中过多的进餐, 对糖友的影响更大, 除了容易引起血糖的极速波动之外, 长此以往, 引起的体重增加, 也是糖友要小心防范的。

糖友想要做到真正的细嚼慢咽, 健康饮食, 有时也是需要一些辅助方法的。

首先糖友要把握好吃饭的时间, 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 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 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其次, 吃饭的时间至少保证20分钟, 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 经过20分钟后, 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 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对于吃饭速度降不下来的糖友来说, 可以考虑用小汤匙代替筷子, 以减慢进食速度。还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 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 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最美的生活态度 篇8

马斯洛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所以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常人,你的人生都需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莫言,人们在看到他辉煌的时刻,有没有想过他曾被批为得奖赔率最高者?在无尽的否认下,他没有放弃自己,“闭关淡然写作”,动力来源于乐观。今天,全世界的人都通晓他。刘伟,独臂钢琴师,或许是上帝对他的偏爱,让这个饱满的苹果被上帝多咬了一口。他用淡淡的微笑征服苦难,感恩生活。他能以超凡的技艺在金色的大教堂里征服人心的历史性一刻,来自乐观这一成功的催化剂。

乐观是一种生活态度。民国元老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游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或许我们不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会如咖啡那般浓厚,从色泽到中枢神经都兴奋,但我们可以是一杯简单的茶,茶是淡的,一杯在手,上下沉浮,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愉悦,也并非笔墨可以形容的。喝上这么口茶,它不仅是乐观的代名词,更是无尽的快乐。

或许我们周围环境不那么优美宁静,但是试想在沙漠里,两个求生人在仅存一杯水的情况下,其一说:“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说:“真幸运,居然还有半杯水。”我们应该明白,适应环境,不抱怨,从自身着手来改变,若本着一颗积极的心,你的世界会不美?

有的人,一生像杏树,虽有恬静淡雅的杏花,但杏仁却极其苦涩;有的人,一生像松柏,虽没有娇艳的花朵,但却终年青翠。

莹莹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华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那人间最美的生活态度——乐观。

生活态度的句子 篇9

2、一个态度问题牵连到一个人做事的全部动力,一个人的态度好,那么他一定能做好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差,那么即使给他再好的条件也做不好。

3、“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影响成功”。这是两年前挂在初一年段室墙上的一句警句。这是老师用来提醒同学们的金玉良言。我觉得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

4、认真的态度能成事,能把事情做到精益求精,这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能丢弃的秘诀。

5、人生中很难尽到十全十美。生活中许多人为自身的缺陷不足而自卑,以至于失去生的意志,然而,转念一想,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人并不多。我很丑,但我很优秀,很善良。于是,我们要感谢缺陷,是他让我与众不同,是他衬托出我另一个闪光点!

6、我们不断强调自己要不断去装。当然,这个装不是虚伪地也是自己的缺点,而是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我优秀,所以我美丽;我优秀,所以我自信;我优秀;所以我不惧风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我骄傲地迈开每一步,每一步,都是那么多铿锵有力!

7、乐观的人生态度,会每天带给你一轮灿烂的红日;悲观的人生态度,总会使你眼前充满灰暗与阴云;做事专心认真的人生态度,定会让你在“山重水复”后终将“柳暗花明”;敷衍了事三心二意的人生态度,终将落得一事无成的人生。

8、态度,能把一个人从低谷拉向高峰。态度,亦能把人从高峰推向低谷。

9、我们必须的“准备”,就是认清一个事实:“重新开始”不等于“事事如意”,因为万事起头难。所以我们要学习面对可能的挫折,要学会坚强。

10、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我们要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11、草,对春的态度是拱土而出;花,对夏的态度是翘首怒放;叶,对秋的态度是归根寻母;木,对冬的态度是休养蛰伏。这一个个态度决定了四季的美景。

12、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

13、有人在历经挫折之后,成绩却像一匹黑马般,突飞猛进,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战胜挫折;而有些人却停留在原地甚至“更下一层”’,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怨天尤人,不知从自己身上找失败的原因。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结果,一切的成功或失败都是态度上的问题。

1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就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15、在做任何事情时,态度最重要。认真的态度,能成事,不认真的态度,会败事。

16、行走在缤纷灿烂五彩辉煌的大千世界中感悟人生的沧桑变幻。经历着无数的风雨均可。当生命中经狂风暴雨的洗礼之后,细雨闲花般慢慢回味,在空白中思索,方才体味到真正的美丽。

17、用一颗饱含激情的心来面对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对生活充满了抱怨,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痛苦和磨难!

18、如果生活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说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如果生活是一片浩淼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巨轮;如果生活是一扇禁锢思维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时时反省生活,感悟人生。适当的给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记空白在生活中起舞。也许你的人生将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19、“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愿同学们时时刻刻铭记“态度决定成败”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

20、“态度决定一切!”心态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拥有好的心态,就会拥有好的成绩!

21、静,是外观姿态,表现出平静安稳的人生态度;流,则显示了内存的力量,让人惊叹;深,意味着蕴藉和深邃。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与精深。

22、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说:人生道路且长且阻,重在享受这一路的磨练。奋斗的一生往往是充实的一生,在他的行囊中早已盛下了丰盛的精神果粮。人生的五味瓶是美味的拌料,只有懂得享受的人才能启动这份佳肴,结果是成功或失败,喜悦或悲伤,那都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过程中盛下的甘露,才值得用一生去细细品味。

23、让平静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并以此去丰富我们的内心,努力让我们成为仁者。

24、让深邃成为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它。深邃的人往往彰显着令人动容的魅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强大与广博。请让我们以外在的平静推进内心的流动,实现生命的深邃。

生活态度话题的作文 篇10

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人生的命运也会不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才会有坚韧的毅力,有前进的动力,获得成功。我在中学时候,给我鼓舞最大的是时代的楷模张海迪,她身残志坚,但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坚持学习,掌握了多门外语,还学习医术,积极做慈善事业,并进行文学创作,现在她已经是中国残联主席;在我最喜欢的书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她的人生态度也是我成长路上的动力,海伦?凯勒在19个月的时候因病变成了盲聋儿,她没有绝望,我们看到的是她拼搏进取的一生,24岁时就已经成为了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嗅觉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快乐,她满足的信念是: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科学家爱迪生,虽然从小脑袋偏,老师说他“脑袋里面也坏死了”,因此辍学,但他却用心去对待生活,发明了电报机、电话等1300多种产品,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因病耳聋后还继续着音乐创作和指挥工作,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动力不就是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吗?著名画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对于心智都健全的我们来说,逆境并不是我们抱怨生活的理由,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就会增加我们积极向上的决心和毅力,成功也会如约而至。

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年轻的心,年轻的心会让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有人说,我已经年过四十,生活的框架已经定型,无须进取了,所以,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人的年轻,并不是因为年龄而定,而是因为心态而定,只有年轻的心态,才会有年轻的心。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画的“虾”炉火纯青,响誉画坛,堪称百代宗师、伟大的艺术家,但他学画的时候,已经27岁了,但他执着、勤奋,始终有着年轻的心态对待艺术创作,终于画有所成,大器晚成;说说我们身边的人吧,家住天津市塘沽区的77岁市民王作发,坚持不懈的学习,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被天津职工经济技术大学录取,2月到校报名,成为天津市年龄最大的大学生。他的好学精神不值得我们钦佩吗?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起步有多晚,只要有正确的态度,保持年轻的心,持之以恒,终究会获得成功。

生活中我们还要经常坚持锻炼、听音乐、读书,这也是快速转变心态,保持乐观生活态度的途径。八小时之外,我们要把业余时间过得有意义,吃饭喝酒固然是一种人际交往沟通的方式,但是并不有益于健康,我们可以去运动,在运动中同样可以交友,还可以让我们释压,得到健康的身心。音乐、读书,也是提高我们情趣,转换心情的途径,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性情、修养。所以,多做有益身心的事情,会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篇11

梭罗说:“我们应该像攀摘一朵花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可能的吗?特别在当代的中国,它是可能的吗?

最近,在《万象》上看到一篇讲述海明威与他的第三任妻子葛尔红的文章,其中葛尔红对中国的观感使我感到大受刺激。那是在1941年,葛尔红作为战地记者到中国报道战事。她是一位对世上所有的苦难不公充满同情,总是要伸张正义的人。她对中国的观感是:“中国可怕极了——在一个人自生到死都不能打直背脊、一生都在烂泥中求生存的社会里,我怎能感到安适?”她一语中的:这就是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状况。除了少数王公贵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终生为温饱和最粗糙的生存辛苦劳作。

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残肢断臂、鲜血淋漓这些人类生活中最残忍的事情。然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也就是在我们这些50年代生人的大半生中,中国虽然没有战事,却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社会失序和动乱。

在现代化、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献进程中,在中国几千年“人自生到死都不能打直背脊”的人生命运之外,有一批幸运儿已经有了度过新的人生的可能性。这批幸运儿就是当代中国的城市居民。西方旅游者这样讲到对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印象:中国的乡村像非洲,城市像欧洲。而今,一个普通的城市白领都可以过上旧中国王公贵族才能过上的舒适惬意的生活。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中国城市中的人,已经有了过温柔优雅生活的客观条件。 梭罗有一次说道:“朋友们问我去林肯的弗林特湖畔做什么。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算是一种职业吗?”梭罗的这个想法总是容易被人当作玩笑,尤其被中国人当作玩笑,难以认真对待。

我们之所以不想认真对待他的话有几个原因:

第一,以此为职业,靠什么吃饭?这是大多数人无法正式考虑他的建议的原因。可是,如前所述,现在有一批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温饱线之上,就可以考虑得更多,梭罗的建议可以列入思考范围了。

第二,不工作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都是绝对的,在日本,甚至有很多人工作到过劳死。好像不工作的人就是坏人,是行尸走肉,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可是工作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生命吗?从已经在这个地球上活过并死去的亿万人的生命看,工作的人(如奴隶)与不工作的人(如贵族)相比,其生命并非更有意义。感觉上前者的生命如果和后者有什么区别,只是更艰辛、更单调无趣、更可怜一些而已。

第三,如果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活过与没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梭罗的职业虽然是在山野中观察四季的轮回,但是他毕竟留下了著作。我们可以只选择这个职业而不留任何痕迹吗?这真的可以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吗?我现在对这问题倾向于认可。原因在于,在历史的车轮下,在时间的长河中,所有已经留下痕迹的人和他们所留的痕迹最终还是会灰飞烟灭。所以如果才力不够,留不下什么痕迹也不要紧,也可以作这个选择,只要这个选择能够令你真正地感到开心和舒适。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各样的职业中度过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想到可能会有“看四季的轮回”这样一种职业,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工作中消磨自己的生命,想不到还可以有这样—种温柔优雅的生活。现在,是该好好考虑一下的时候了。

上一篇:hse每月活动计划下一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