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共10篇)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篇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培育新一代的园丁。教师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塑造学生。作为合格的科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还必须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对自己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一、自修目标:

1、师德高尚,人格完善。

2、更新观念,在自学中实现个人学习,在交流中发展团队学习,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3、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参与课题的研究。

4、提高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5、使自己不断形成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的专业素养。

二、自学内容

以课程标准解读、学科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教材,以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读书活动,并坚持常态化,其中《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爱的教育》为岗位自修必读之书。

三、自学原则及具体安排:

坚持校本培训、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1、积极参加由市或县有关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

2、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组织的课题研究与交流。

3、积极组织开展各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评课、交流研究活动。

4、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积极组织,认真开展小主题教研活动,并积极组织参加两次以上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

5、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研究有计划,有记载,能形成阶段性成果。

6、积累总结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成果,认真撰写论文,每年至少有一至两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

7、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的整合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8、开展好自学活动,写好业务笔记。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要不断修炼“内功”,随时挑战机遇。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我更相信通过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会成为一名称职的市级骨干教师,逐步带动全校大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真正实现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教师个人自学计划和安排

娄家店中学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篇2

一、重视识字能力的培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学生的识字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1.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要求学生一看到音节就能准确地读出字音。

2.运用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分析字形的能力。

3.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具有熟练地查字典的能力。

字典是识字的重要工具,是我们无声的良师。语文大纲指出:“教给学生查字典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须认真对待。”查字典是二年级的训练项目,但我在中、高年级教学时,从没有疏忽对学生查字典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每一次接任一个新班,我首先要检查他们对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汉字结构规律和查字典”三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查字典,我则提出更高的要求:

1.能从字的几条解释中找出符合上下文的正确解释。

2.把字典上较深的解释通俗化。

3.字典中解释与课文对不上号时,能想出符合文章的确切解释。

课文中有些字、词,带有修辞色彩,它的字义已超过本义的范围的, 我就引导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加以比喻或引申。如《养花》中“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使我全家都感到骄傲。”这“骄傲”一词不能作“自满”解释,而应当是“自豪”。这样使学生明确对于字典中的解释,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当联系上下文活学活用,培养学生“望文生义”的能力。

二、教给方法,转化能力

叶圣陶曾经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我就朝着促使学生能够 “反三”这个目标去启发,引导他们去探索,总结学习方法。如在教学每单元的讲读课文,我是按这个步骤法教的:

1.初读——从整体着眼,通过阅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和字典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大体上读懂每一句话。

2.重读——由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深入到对词、句、段的理解,理清层次,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弄请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精读——把分段阅读所得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一步从整体上深入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中心思想,对字、词、句、段、篇一番的分析,体会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

4.熟读——理解全文在表达方面的写作特点,对感兴趣的段落可背诵。

当然,这只是个学习步骤,在教学中,不同类的课文,我采取不同的教法,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句意、 段意、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等能力。

三、激发兴趣,以“境”引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学 《桂林山水》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桂林山水的美景,再播放“桂林风光”的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

四、精心设疑,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设疑,应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的原则;还应围绕教材重难点。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詹天佑的言行、想法等关键词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首先,我先让学生了解詹天佑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我精心设计了一问题:“找一找居庸关和八达岭各有什么特点,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 从而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五、培养习惯,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复习和自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要做到:眼到、 手到、口到、心到。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抱负?学生通过朗读、理解、 议论,深入到课文中,逐步体会中心。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被周总理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博览群书,提高自学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大量阅读课外书,也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还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挑选课外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在班级举行“故事演讲”活动。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

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果。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以疑激趣、以境引趣和以读生趣的方法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例举: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我强调学生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展開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以境引趣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对《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火烧云》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上,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培养自学的习惯

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使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下了根。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篇4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NO1

语言建构与运用

NO2

思维发展与提升

NO3

审美鉴赏与创造

NO4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同时,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也会在高考中呈现。

我们再来看一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其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必修(8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选修(任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学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当代文化参与

(0.5学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0,5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2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

(2.5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2学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2学分)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1学分)

跨文化专题研讨

(2学分)

实用类阅读与交流

(1学分)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1学分)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2学分)

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因为高中语文将会采用新教材,如何在高一迅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如何调动自己的语文积累?如何掌握阅读规律?如何进行有效且高质量的写作?非常语文给全市千万高一语文学子进行精选、科学、权威的学习规划:

NO1

态度决定一切。不要认为语文随便学学即可,反正分数都能考那么多;不要认为作为主科的语文重要性不如数学英语,语文的提升首先是态度的端正。

NO2

要明确高一语文上学期学习内容与方法!高一语文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阅读和写作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方面,更注重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与思辨性、实用性阅读,在现代文、诗词鉴赏和文言文的难度上都有较大提升;写作方面,更注重记叙文的提升训练和议论文的基础训练,如何写更好的记叙文?怎样写好议论文?这是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面临的问题。

NO3

掌握高中语文题目的做题方法。比如面对社科类文章,如何做好信息的处理;面对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等等。

NO4

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2000 篇5

自学是一种很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于语文这一科目则更是一种可以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对语文的自学中,可以锻炼一个学生的全方位感官能力。语文成绩如果想要学得好,就要靠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目的。本着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的教学思想,本文将就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做出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等待教师来教导学生,学生就能自己去读书,教师还没有来教导学生写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自己进行写作。教师的教学要为了达到此目的而教学,才能被说成是成功教学。在学生刚刚步入课堂时,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感情和兴趣,采用一些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和手段,例如讲故事,朗诵、复述课文、扮演角色等方式让学生自觉的产生想要学习语文的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是学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偏向性的情绪,是乐观的积极的。它可以调动一个人对一项事物或者一些事物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更加深入的进行了解。兴趣产生的前提是需要,需要使人产生对其的探索欲。有兴趣的同学,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他们很享受自学的过程,并且可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培养学习语文的信心。那么如何激发兴趣呢?

(一)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锻炼,并且在思考中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学科的兴趣。并且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夸奖。比如在教授诗歌《使至塞上》的时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当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直”和“圆”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诗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自学过程中也会自然的产生问题进行思考,理解中心和文意。

(二)文景想结合。现在教学都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有利设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例如一些写景的散文、诗歌等等可以匹配很多美丽的图片和朗诵。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并且喜欢语文。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可以调动一个人的细胞,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当中去,品味文章中的深情。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透彻理解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二、树立学生对语文的信心

要想真正的做到自学,就要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不要只顾着传授硬性的知识,要注意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在教课时添加在其中。学生要充分称为小主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明白的句子,要自己进行记录和查阅。对于一些有关的课外书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老师在讲授的时候,提出问题使同学思考,自己去分析,不设定统一的答案。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答案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老师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教给孩子如何自己学习的方法。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就可以自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比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更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课的时候,涉及到了任务形象的分析。教师应该先设出问题,在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具有什么

样的性格?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接下来的时间教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寻找。老师最后再加以总结。什么样的地方时外貌描写,它能体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什么地方是工作描写,可以体现出主人公哪些性格等。对于一些课文进行归类,写景类的课文有哪些优点,从哪里下笔最有逻辑性。叙事类课文情节怎样得到很好的体现,并进行一些思考得出一般结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举一反三,对阅读和写作的分析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一步一步的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知道如何把握了之后,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如何掌握一篇文章当中的中心词或者中心段落。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中心或中心段来把握一篇文章的脉络和中心思想。并且让学生自己将段落进行归纳体会中心思想。并且反复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应用方法,熟练技巧。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书来阅读并把自己觉得好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与同学分享,定期开展交流会,把好的作品记录下来,同学间传阅。使学生之间可以比较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小组式学习

要教导学生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列出的计划就要去实行。无论是什么科目都不可能一日成才。尤其是语文,语文是要通过长期积累起来的。思考之后能得出问题的,上课的时候发言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无论答得是否正确,都是值得鼓励的。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因为这有可能是学生继续保持兴趣的有力支撑。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大量的探讨、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小组式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站在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语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大家所思考的点不同,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节课留出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老师可以起到监督、解疑的作用去指导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产生兴趣。

小学生有哪些方法自学语文 篇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一些自主学习的本领。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该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听众”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知识的主动权,能够自主学习。

2、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得“三多”(教师讲多、问多、控制多)和“三少”(学生读少、练少、自主探究少)的弊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自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因此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去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变“越俎代庖”为“自主研索”,以学为主,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以“读”促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才能品出味道。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朗读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2、以“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语言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得语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解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以“议”促进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各自智慧火花的碰撞,达成共识。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林中那可爱的画眉鸟,你能说说你在唱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舒适的:“我们的家在祖国的南方,这儿四季如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

榕树妈妈用她那巨大的树冠保护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给寂寞的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中午,我和同伴们在茂密的丛林中追逐、嬉戏,在空中赛飞”有的发出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些工厂的污染,远离乱砍滥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因此,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何愁开不出创新之花呢!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教《蚕姑娘》一课,文中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蚕姑娘先是什么样子?吃了什么?变成什么样子?”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先精心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习,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对自主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重复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建立起来的。低年级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在写字不注意笔顺、没有正确的姿势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有极大可塑性的特点,及早着手,经常训练,严格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 小学生语文预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 学生减肥有什么好方法

★ 腋臭怎么治效果好方法有哪些

★ 大芥菜有哪些好的腌制方法

★ 有什么瘦腿的好方法

★ 学习高中英语的好方法有哪些

★ 语文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 家庭教育好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篇7

实践证明,前置作业不但简易,而且实用、有效。2010年10月,我参与“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研讨课。在与同事备课中,我把前置作业的理念、措施等渗透到二年级语文研讨课《坐井观天》中。课后,《坐井观天》设计的前置作业———预习卡成为此次研讨课讨论的亮点。大家充分肯定了这种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以充满人性的预习卡将学习的内容以浅显纲要、要点的形式布置下去,将“先学后教”中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看到我们课题组的努力得到这么多专家、同行的肯定,我想这可能就是小学语文前置作业的魅力所在。那么,前置作业该如何设计呢?

一、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为前置作业的设计“量体裁衣”

学生的学情就是前置作业的起点,学生的发展就是前置作业的落点。因而我特地有意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前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区别地设置了一些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的前置作业。当教师还没有教,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自己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尝试性的学习时,既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又逐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又尽显了教学的人性美。

基于此,设计前置的作业之前,我们不但要深入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且要自问:这节课我要用什么抓住学生的心?了解儿童的学习心理,抓住孩子的童心,设计出适合孩子口味的前置作业(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孩子才能乐于学,勤于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如对于小学二年级同学,我们布置前置作业时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布置一些活泼多样、生动有趣的题目,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坐井观天》:

为吸引小孩子,表中的卡通画及“瞧我的”等体现学习主动性的语言,都是为二年级的小朋友“量体裁衣”特地设计的。虽然只有四道题,但每一题都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及发展状况。如第一题,它旨在引导孩子复习上一节课(识字四)的成语积累。第二题,它旨在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又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如“蛙”字,交流展示学习心得时,有的同学说用加一加(虫 + 两个土);有的同学说用换偏旁(“挂”字提手旁换成虫);有的同学说在家里的蚊香盒上看到这个字……第三题,它尊重孩子的差异和兴趣,让学生有所选择,既读自己喜欢的角色,又加强朗读训练。第四题,它重在培养孩子质疑的意识。所有的前置作业,都需要以学生以往的知识体系为载体,在以前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主动探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决定着前置作业的设计。

二、把握文本的教学目标,为前置作业的设计“指路导航”

文本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准确的目标把握、完美的课前问题设计,成为前置作业的终极追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而然教他们预习不可。”所有的文本其实就是一个凭借,它就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道具。传统教育,教师在整节课中,都是为完成教学大纲的目标的知识点而努力着,却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孰不知,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没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我们事先把握文本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培养,设计出前瞻性的前置作业,还孩子主动学习的权利,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先做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语文教学最高的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上,教师所教的是学生不懂的地方,所训练的也是可供孩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3)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前置的作业如下: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周晔是鲁迅的___,鲁迅是周晔父亲的___。

(2)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下来。

1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____。

2我通过查字典学会的字有_____。

3在预习中,我认识的多音字有____。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_____。

(3)我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遍我不但把课文读通顺,而且给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我停下来再多读几遍,就读懂了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_____。

(4)我认真读了课文后,发现了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了____。

(5)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我记录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我要和大家进行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把这些问题弄明白。

课前,我研读文本后,根据文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好课堂教学预设,设计了上面五道具有差异性的前置作业以供不同的学生选择。

上课之初,在学生 (根据前置作业———预习卡内容)尝试学习后,我安排了六七分钟时间让孩子展示了他们的学习心得(这是孩子的初步自学的结果):要求说出你用什么方法学到的、解决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或圈或划,或评或说,或读或讲……以各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三、构建和谐的合作小组,为前置的作业设计“搭设舞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的合作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以照顾到学生完成前置作业个体的差异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在课堂前进行展示前置作业提供了机会。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同学们就前置作业展开讨论,人人都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保留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小组构建时,我首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先行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也有利于发掘小组群体智慧,解决前置的作业难题。课前做到“三让”: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合作,让孩子充分地互帮互学,让孩子充分地展示心得。小组讨论后,我按组别顺序由小组长依次汇报本组自主学习所得或小组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指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了孩子自学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初识鲁迅”后,他们对鲁迅虽有粗浅的认识,但当时的社会离现在比较远,所以合作小组虽对鲁迅资料的收集群策群力,但仍然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如“鲁迅在救助车夫后,为什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教师相机指导,并把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总结起来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白别人学习课文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掌握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培养的内涵;培养的外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33-01

“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标”中首次提出公民的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小学教育是培养这种自主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会学并且爱学,着重掌握学习技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一、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指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语文的能力,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指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手段与方法,即努力寻求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优化的途径;二是指小学生学会制订最能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计划,根据学习活动的不同目标、要求,结合自己个人特点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最优化的学习过程;三是指小学生对自我学习语文的结果进行审查,对后继活动的控制和对自我行为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

所谓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对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二、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外延

1、教与学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度活动。教师的教学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角色转变的意识,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分子,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是否真正适应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自学能力的掌握,最初要靠教师的指点,例如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自身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自学的目的。而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成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时期,是知识相对贫乏、能力相对欠缺的时期,这个阶段被称作个启蒙时期,此阶段小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方面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模式,因而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对少年儿童实施自学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针对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或电教媒体生动、直观的优点,通过重现的方法,指导学生从范例中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课内与课外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激发其兴趣,发挥其特长。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在课前诱导以及辅导的同时更加重视课外延伸,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把知识点与课外活动切实连贯起来,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去真正发现和观察问题,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性问题,做到手脑并用,把抽象的知识自然演变为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目的才会有较清醒认识,使之变成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激情,才能形成学生自然的求知欲。

3、群体与个体

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讲求互动,要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他们始终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教育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合作应该是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的合作,是意在拓宽个体、深化个体、校正个体、提升个体至上的再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下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和“自动的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因此,我在三十余年的教学中,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不断探索着。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自学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而小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不断地向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方法应成为学习方法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篇9

(陕西志丹县保安镇中心小学 陕西 志丹 717500)

摘要:自学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自学成才、自学出名。因此,自学能力对于一个人智力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依靠自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经验,谈了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119-01

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填鸭式学习”相对立,自学是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读书、思考、设立问题、解决问题、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

1.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意识还不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小学语文学习的素材比较多,常常选购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书、图画书,或给孩子借来有意义,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结合学生们的喜好,提供学习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挑选书中有趣的内容讲给学生们听,由于小学生的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有限,认知面也比较窄,但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补充有趣的故事或者片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慢慢让孩子们感觉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品位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质疑问难

课前自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小学生自主地对学习内容的先行实践究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疑是人们叩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有了疑问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但是油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少还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因此,小学生的课前自学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方法之一应于带着问题读书读思结合读中求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

3.教给自学方法 ,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力量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教师教生字,通篇串讲,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学生自我表现的勇气,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参与中出现偏差也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批评指责,而应该加以保护。同时热情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简单的问题就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可采用同桌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得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可按正方和反方进行讨论辩论,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传递、网状传递。

5.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学习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语文也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是语文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对听、说、读、写的兴趣,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的情景,协作、交流那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全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自觉学习,掌握能够适应今后生存发展的必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6.以课内自学为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学如何安排?安排在课内好,还是课外好?我认为,学生的自学应是在教师的诱导、辅导、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自学应以课内为主。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看年级和学生的素质情况而言。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内自学,有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有教师指导,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上主客观矛盾,便于教师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学生相应的自学基础上开始,提高了教学的起点。例如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自学:一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二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利用工具书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三读课文,思考分段和概括段意;四读课文,思考解答课后提出的问题,并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进行指导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那些通过学生自学能理解的字、词、段,教师就不必多费时间讲解;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难于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教师则应作重点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以课内自学为主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对安排学生以何种形式自学作必要的调整。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小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学生从根本上获得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总是能够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春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

小学语文教师自学计划 篇10

儿童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

通州市上雁小学 邱国彬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儿童春雨润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儿童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师要将爱的甘露毫不吝啬地均匀地播洒到每个儿童的心田。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通过与儿童谈心,踏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儿童和家长交友,掌握儿童所处的环境,了解每位儿童的个性,积极沟通我们之间的感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班上的“尖子儿童”,一般在学习上有优越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耐挫力差,自傲或自卑,焦虑或孤独等)。鉴于他们易与教师接近,我适时排除其障碍,尤其注意将他们的优越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磨合,使他们正视自己,体验到教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学习有障碍的儿童,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查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小学高年级儿童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我注意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我布置儿童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儿童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从自学中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二、授之以法,强化儿童自觉学习的技能。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儿童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儿童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

强化语文学习技能,发展儿童观察能力是基础。有效的观察训练是成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观察技能训练主要结合阅读教学来实施。阅读教学中,我从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教给儿童观察步骤和方法进行训练。看图学文《长城》的教学,我首先让儿童搜集有关长城的民间传说,查寻长城的历史发展资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长城的图片;颂扬长城的诗词文章,表达心声的豪言壮语。让儿童在自学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感受长城建筑的雄伟,“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再指导儿童看图,弄清观察点,理解照片的主体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儿童学习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古代人民的劳动场面,赞叹之感受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

露,与作者的思想水乳交融。这样,即让儿童动手动脑,培养了调查的耐心和信心,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左右脑得到协调发展。

儿童写观察日记,是训练儿童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儿童对身边出现的新异事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真挚的感情。中年级的儿童能用“我手写我口”,高年级的儿童则能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他们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描摹钟爱的事物,在“心灵空间”施展才华,畅写独到的见解。儿童有了“隐私”,我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用关怀和爱心与他们交流思想,辅导写作方法,为他们提供作品发表的机会,逐步使训练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行动。

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诗文佳句,都是精品之作。儿童从中学习规范化语言和表达思想的技巧,受益终身。我根据诗文特点,引导儿童理解记忆。《桂林山水》图文并茂,描写景物具体形象,语句清新流畅,极富诗韵。我要求儿童分析把握课文总体结构(总述——分述——总述);熟悉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图文结合背诵。利用电教设备,创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使背诵内容未呼先出,儿童欲罢不能。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印象深刻,背诵效益显著提高,记忆能力同步发展。

三、持之以恒,养成儿童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儿童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儿童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儿童,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儿童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每次作业,要求同座的儿童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儿童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儿童“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上一篇:初级茶艺师解说词下一篇:中文系大学生学生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