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共8篇)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1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工程概况

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是铜川市“φ”字型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三级公路标准低、路况差,严重制约铜川西部煤炭外运和沿线乡镇经济发展。此段公路改建等级的提高,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铜川西部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此工程项目设计起于耀州区柳林镇九里坡头,(设计桩号k0+000),经柳林镇、瑶曲镇、崔家沟、止于印台区崾岘梁与省道305线相接,路线原设计终点为k43+894.452,按耀柳路统一里程,此改建工程项目的起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24+063.800,终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66+271.827,全长42.208公里。(原工可研批复路线长度为44.285公里,因施工中局部路线发生多次变更,实际最终竣工路线长度为42.208公里)。技术标准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路线设计时速每小时40公里,路基设计宽度8.5米,路面行车道设计宽度8.0米,路面结构层为30cm厚石灰土底基层或30cm厚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18cm厚水泥石灰土稳定天然(或级配)砂砾基层,4cm厚中粒式沥青砼,3cm厚细粒式沥青砼。路缘石宽度为2×0.25米,路肩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结构满铺式进行硬化处理。路线平曲线最小半径9m(k35+400原下穿铁路立交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8.3m,直线最大长度580.222m,最大纵坡8.74%,最短坡长50m,竖曲线最小650m。全线新建桥梁3座,由陕西交通公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铜川公路管理局勘察设计所完成全线路基、路面及其它沿线设施的设计。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由西安铁路分局勘测设计所完成。全线共征用各类土地313亩,拆迁建筑物9534.7m2,拆迁各类电杆535根。共完成路基土石方64.847万m3,沥青砼路面351.342km2,水泥混凝土路面47.020 km2,大桥1座,中桥2座,旧桥利用9座,涵洞94道,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防护工程53068m3,排水工程23426m3,反光标志牌82块,完成全线路面标线、绿化工程42.208公里,完成水毁工程55处(其中k36+ 800处山体滑坡正在抢修),在建瑶曲收费站1处。

该项目总投资为8996.7809万元。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7月31日建成。该项目由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进行全线质量检测,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二、项目建设执行情况

(一)项目前期工作的执行情况 铜川市计划委员会以铜计发〔2001〕26号文提出项目建议书,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基础〔2001〕203号文件批准立项。2002年5月24日省计委以陕计项目〔2002〕454号文件批复了初步设计。2002年6月12日陕西省公路局以〔2002〕405号文件对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进行批复,批准预算8996.7809万元。其中:财政债卷5000万元、省补助投资500万元,其余资金地方自筹。

本工程项目被列入铜川市2002年度使用国家财政债卷建设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为了加强该项目的管理,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副市长张东武挂帅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铜川市交通局局长张东省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朱金行、高传明同志担任。市交通局于2002年5月成立了以高传明同志为法人代表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二)项目管理执行情况

1、建立健全管理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下设一个综合部,一个柳崾路现场管理组,管理处成立伊始,及时编制了《铜川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处管理办法》、《现场管理组管理办法》、《综合部岗位职责》、《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廉洁自律制度》等相关规定,以加强管理,明确措施,形成了工作制度化、目标责任化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工程招标执行情况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2002年4月组织编制了《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招标实施方案》,并经省计委陕计项目〔2002〕354号文件批复,按照此方案的要求,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分七个施工段,由地方政府按照“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式先期实施,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又为后续路面的施工赢得了必要的时间和有利的工作面。

2002年4月铜川市交通局组织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除路基土石方外,其余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均是近五年施工业绩好、管理水平高和履约能力强的公路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本次招标由铜川市交通局纪监室负责招标全过程监督工作,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紧张、有序而严密的进行。

2002年3月编制完成监理招标文件,2002年4月完成监理招标工作。由于路线较长,工程规模大,监理组织机构组成以陕西林华建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驻地监理办、铜川恒远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第二驻地监理办的一级监理管理模式。2002年5月完成施工招标文件和《铜川市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崾岘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评标办法》的编制工作,2002年5月16日至2002年6月7日完成全线路面、防护、桥涵工程的施工招标评标工作。全线分为九个合同段,第一合同段k7+686柳林大桥;第二合同段k17+328及k17+421黑牛蜗中桥;第三合同段k6+820~k16+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四合同段k16+000~k25+0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五合同段k25+000~k33+200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六合同段k33+200~k43+894.452路面基层、底基层及排水工程;第七合同段k33+358及k34+157公铁立交桥;第八合同段为全线防护工程及小桥涵工程,第九合同段为全线沥青砼路面工程及交通工程。

第五、六、八、九合同段由铜川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第一合同段由中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二合同段由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第三合同段由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承建、第四合同段由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承建、第七合同段由西铁三原工务段建筑工程运输公司承建。

总之,通过工程施工、监理招标,选择了施工业绩好的施工和监理队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占地拆迁及环境保障执行情况

市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处结合省、市有关规定,及时编制了《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柳崾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柳崾公路环境保障实施办法》,铜川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柳崾公路建设用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在公路沿线张贴公路建设宣传标语,散发公路建设政策法规传单,为柳崾公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监督力量。

按照省、市政府有关征地拆迁文件规定,为减少征迁难度,统一政策,节约投资,市指挥部办公室、市项目管理处通过和工程所在地印台区及耀州区政府协商,征迁及环境保障工作由地方政府承担,市政府同县区签订“征地拆迁及环境保障责任协议书”,建立了奖罚措施。为此,各县区政府由一名主管领导挂帅,县区相关部局为成员,以县区交通局为牵头单位,沿线乡镇主抓征迁工作。当地政府“一个窗口”对外负责征迁工作,工程征迁中,各征迁办主要领导吃住在工地一线,现场办公,耐心细致地做好征迁过程中村民的思想工作。对个别村镇群众提出的不合理的补偿要求,征迁组现场召开面对面的对话会、座谈会,和村民们促膝谈心,增强群众对公路建设重要性及其对于村民生产生活即将带来的巨大利益作用的认识,从思想上消除群众的无理念头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对沿线所涉及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费等实行现金直通车,及时予以兑付。由于征迁工作机构健全,政策到位,责任明确落实,采取了封闭式征迁和环境保障管理的模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工程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处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不定期召开工地现场专题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解决环境问题,通报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工期进行奖罚,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同时在全线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中分别开展了“六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确保了国债资金项目如期完成。

③开工伊始,首先加大对到场人员、设备的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到位,只有保证一定数量设备才能确保工程任务的落实,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的正常运行;其二是针对土石方施工任务及“民工建勤”的特点,项目管理处下设现场管理组,与驻地办一起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工地变更等事宜,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对沿线地质不良路段,尤其是k33~k43+894段地下水位高,层间水丰富路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处理,增加了纵向盲沟,铺筑了土工布,对于路床标高60-80cm含水量偏大的路段均采用天然砂砾逐段进行换填,消除了质量隐患;四是开展科技兴路活动,与长沙交通学院共同完成了路基层状土的压实变形观测及工后沉降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观测研究阶段;五是对沿线构造物与市质站共同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要求返工挡土墙及涵洞7处,对含灰量及压实度不足的路段返工4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中桥的浇筑空心板梁砼强度进行抽查,存在抗压强度不足,分析原因为进场秦岭525水泥为假冒水泥,材料把关不严,报废了6片梁,这件事在全线引起了震憾,增强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六是在2003年春季最不利季节对全线路面弯沉进行了检测,重点对涵洞、挡土墙墙背路段及弯沉不足路段进行了全面挖除,厚度小于30cm的路段用c20砼进行了加固处理,大于30cm的路段下部采用c20片石砼等方案进行了修补,消除了质量隐患。七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根据铜川地区其它沥青路面的施工养护经验及后期病害特点,结合柳崾公路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质和重型车辆多的特点,为确保面层的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对k6+800~k43+894段普通石油沥青砼路面面层变更为sbr-ii型改性沥青砼路面,确保路面的施工质量。八是对桥梁结构物从始至终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高度责任心。充分利用已建构造物。如k18+050及k18+250两座双曲石拱桥,建于70年代,无设计施工资料,能否满足新的设计荷载和使用要求,经长安大学检测加固后符合要求,节约了拆除重建的费用。九是抓好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如柳林大桥桩基,为防止施工质量出现,所有桩基预制梁由陕西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检测,确保关键环节万无一失。

④加强工程项目的程序管理,确保工程实施质量。要求各施工单位、驻地办严格履行合同承诺,认真执行合同文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于施工中涉及设计不完善和错漏现象,为了便于工作,我们根据省公路局工程变更程序要求,制定了柳崾公路工程变更管理规定权限,业主、驻地监理办都能认真执行。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特别注重桥涵构造物的外观质量,树立典型工程,选择构造物外观比较差的典型和外观比较好的典型工程,组织全线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监理召开质量现场专题会议,由外观好的施工单位介绍经验。同时,责令差的施工单位拆除重做。在施工工艺上下功夫,做到措施到位,保证外观质量。为提高管理水平,在全线开展了以比质量为前提,比进度、比管理、比安全、比文明施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业主和驻地办联合成立考评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各合同段施工单位的考评工作,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对质量达不到规定分值的,当月不考评、不受奖,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设项目部技术组每月配合市质量监督站对全线各标段逐一进行质量抽检(从施工质量、内业资料、监理抽检资料、监理记录等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柳崾公路全线完工后,总体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但今年7月下旬、8月28日及9月28日至10月4日铜川市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柳崾二级公路属于沿溪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沿河路段特别严重。经调查,全线共发生沿河路基冲刷坍陷、挡墙及路肩悬空、边坡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水毁路段43处,累计经济损失达人民币350万元。经市交通局和市项目管理处组织抢险,截止2003年10月30日全部抢修恢复完毕。

这次水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段地质情况复杂,受投资限制一些设计防护和排水设施不尽完善,高填方边坡较大的路段未设出水口,路面雨水、水沟流水及沿河洪水集中冲刷,加之砂砾材料回填的边坡透水性强,边坡稳定性差,受冲刷后极易淘空、沉陷。其次本项目的路基工程采取乡镇“民工建勤”方式施工,路基土石方施工时对涵洞及挡土墙等结构物的关键部位及半填半挖、填挖交界路段的施工环节抓得不紧,经验不足,导致路面局部路段沉陷开裂等病害。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处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不定期召开工地现场专题会议,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解决环境问题,通报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工期进行奖罚,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同时在全线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中分别开展了“六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确保了国债资金项目如期完成。

③开工伊始,首先加大对到场人员、设备的检查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加大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到位,只有保证一定数量设备才能确保工程任务的落实,尤其是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的正常运行;其二是针对土石方施工任务及“民工建勤”的特点,项目管理处下设现场管理组,与驻地办一起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工地变更等事宜,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三是对沿线地质不良路段,尤其是k33~k43+894段地下水位高,层间水丰富路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处理,增加了纵向盲沟,铺筑了土工布,对于路床标高60-80cm含水量偏大的路段均采用天然砂砾逐段进行换填,消除了质量隐患;四是开展科技兴路活动,与长沙交通学院共同完成了路基层状土的压实变形观测及工后沉降研究,目前该项目正在观测研究阶段;五是对沿线构造物与市质站共同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要求返工挡土墙及涵洞7处,对含灰量及压实度不足的路段返工4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中桥的浇筑空心板梁砼强度进行抽查,存在抗压强度不足,分析原因为进场秦岭525水泥为假冒水泥,材料把关不严,报废了6片梁,这件事在全线引篇二: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 目 执 行 情 况 报 告

工程名称: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

日期: 2011 年 11月 28 日

江滨南路g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 至城关大桥段道路改造工程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一、概况

(一)建设依据及项目实施办法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关于下达2009年度国省道路面改建计划的通知》(闽路计[2009]8号)和福建省交通厅《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闽交建[2006]53号)进行建设。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江滨南路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南部,本次施工段南起城关大桥下,南接205国道和泉三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施工全长约2.08公里,属城市二级主干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等级:城市ⅱ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主要工程数量:沥青混凝土路面7.23万m2/2.08km

4、路面等级及宽度:机动车道采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期15年,路面红线宽度为33米,路面结构及宽度如下图所示: 说明:

1、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000---k0+560、k1+547.957---k2+128.9775地段。

2、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图用于k0+560---k1+547.957地段。

(三)工程进度

本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原定工期三个月,因受设计图纸总体变更的影响(台江接线处平交变更为下穿)及征地拆迁的影响,该项目于2011年2月完工。

(四)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三明市公路局设计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闽华洋监理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二、建设管理情况

本工程办理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的审核、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程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

(一)前期工作 1.设计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设计采用邀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设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2.施工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依据三明市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三明市公路局养护改造工程时行招标,根据福建省交通厅关于《普通公路路面养护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招标。本次招标由三明市公路局进行招标,邀请三明市公路局下属单位且具有公路养护资质二类乙级或公路二级及以上的企业参加投标,参加投标单位的有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盛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永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永安燕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三明恒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沙县兴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三明昌盛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开标过程由三明市交通局监察室和三明市公路局纪委全过程监督。3.监理单位招标: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监理招标采用邀请招标。招标由三明市政工程管理处委托福建省蓝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监理招标代理,参加投标单位的有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州万安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福州闽教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本次招标文件的规定,最后确定福建闽华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

(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机构设臵及职能

江滨南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出口至城关大桥路段道路路改造工程项目采取城投公司与市公路局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的办法实施,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根据合同,城投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及资金的筹措等工作,市公路局具体组织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和管理。、三明市公路局李昌瑞同志为该建设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黄启林为该目的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的管理工作。

三明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派端木辉为城投业主代表,全面负责拆迁及相关的协调工作。2.质量控制措施与效果

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控制程序。在项目开工前,市公路局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和省交通厅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制订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管理永恒的主题,把质量管理做为改建工程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严格按照交通部和省公路局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对改建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项目管理处以专文形式层层明确了工程质量责任人,建立了严格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质量意识,多次组织施工单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施工规范,使每一位工程建设者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为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加强质量工序抽检,增加试验检测频率,消灭工程质量隐患。篇三: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受理编号:2009f20010236合同编号:2009gb2f20033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9~2010年度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 目 名 称: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 单 位 名 称:(公章)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法人代码:42999032-6 项目执行期: 自2009 年6月 1日至2011年10月 1 日 项目支持方式:无偿 项目支持金额: 50万元 单位法定代表人: 张鹏 电话:

通讯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弘扬路439#邮政编码:561000 传真:0853-8645877 编写日期: 2010 年 12月29日 监理单位: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优质超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山区转化与示范项目 2009年~2010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的要求,2009年~2010年度,安顺市农科所主持在贵州省的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等地实施了高产耐密玉米品种中试、示范。通过“顺单6号”高产示范,挖掘和展示该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宣传和示范高产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并带动提高大面积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贵州省科技厅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2009~2010年度项目各项指标任务。现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项目概述 “顺单6号”(原名:“安2032”)是安顺市农科所针对贵州“立体农业”生态特点及农民的种植习惯,育成的优质、耐密的超高产玉米品种。在2004-2005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616.5kg,比对照增产15.6%,2007-2008年高产示范,亩密度达4200-4500株,最高亩产量933.1kg;品质达国家饲用一级玉米品质标准,容重达到810g/l,比一级容重标准710g/l高14.3%,属高容重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项目期内在贵州海拔1000-1880m山区进行中试、示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产繁殖、制种技术研究。使成果熟化,尽快应用于生产。

2、总体目标

项目期内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完成“顺单6号”的配套高产栽培、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建立种子生产、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制种6000亩,平均单产250 kg/亩,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亲本扩繁300亩,平均单产250kg/亩,亲本质量达国家原种标准。实施“顺单6号”的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大面积示范60万亩,平均单产指标500kg/亩,比当前主推品种亩增产80kg以上。高产示范5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核心区面积3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

3、阶段目标

项目自2009年6月开始实施,2011年9月完成,共分二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09~2010年

(3)繁殖“顺单6号”亲本原种300亩,产种7.5万kg,保证2010年制种所需亲本种子;(4)“顺单6号”制种6000亩,生产种子120~150万kg,满足2010~2011年中试用种;(5)开展高产栽培及制、繁种配套技术研究,初步提出“顺单6号”大面积推广及繁殖、制种的高产技术路线。

本阶段投入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亲本扩繁、制种、仪器设备购置、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户培训、资料费等方面。第二阶段 2011年

(1)完成“顺单6号”中试、示范面积39万亩,平均产量500kg/亩(2)高产示范面积3000亩,平均单产700kg/亩,其中高产示范的核心区面积100亩,平均单产800kg/亩;(3)完善“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制种配套技术体系;(4)完成项目田间验收、总结及项目结题验收。

本阶段计划投入项目资金13万元,用于中试、示范补助、项目验收、培训等方面。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机构完备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的保障。a、成立了由安顺市农科所所长张鹏为组长、农科所玉米研究室、安顺新金秋公司、安顺市农推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方案的审查和督促实施,协调项目用地、资金和物资到位工作;b、成立了由张鹏所长为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科研科科长、玉米研究室主任为副组长,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实施小组,其职责:①制定技术实施方案;②负责示范区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和补助物资的发放工作;③督促和指导农户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④建立展示区高产示范工程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工作。(2)项目分工明确

项目实施分工明确,保证了人员、技术到位。安顺市农科所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和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关承担单位负责示范区规划和组织落实工作。

(3)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了有效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任务完成,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按照所发(2004)46号文件《安顺市农科所科研质量考核管理奖励实施方案》、《安顺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严格进行管理。

(4)物资供给及时、管理科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示范点农户给予物化补贴(直接发放物资),补贴标准为尿素35kg/亩、磷肥20kg/亩、钾肥20kg、复合肥1包(25kg)、锌肥1kg、顺单6号3kg/亩,其中,种子、肥料补助面积699.1亩,种子补助面积2980亩;并由我所投入农药统一雇工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示范样板点进行动态管理,在劳务及物资费用上实行总额控制,对达标完成任务的在规定补贴上给予一定比例上浮,对不达标或不能完成任务的减少或取消补贴。

(5)技术措施到位:示范样板点由所统一发放技术资料,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指导。每点派3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点包片包户进行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到示范点进行督促检查保证了人员、技术的到位。做到“管理、组织、任务、人员、措施、督察”六落实,良种、物资供应到农户,技术指导到田头。(6)抓好高产连片示范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办示范、搞样板、建立高产连片示范点,定产量定指标,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高产连片示范的宣传、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2、主要技术措施

项目实施中围绕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采取了三项适合贵州生产实际的技术措施(1)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

在玉米生产中品种是玉米增产的核心,规范化栽培增加“密度”是增产的基础。针对目前我省、市玉米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栽培“密度”和规范化栽培技术问题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直播栽培技术,有效提高玉米生产上单位面积的栽培密度,从而确保玉米产量提高。该项技术操作简易,不再新增加其它投入,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见效果,农民省工、易掌握、易接受。该项技术的推广增产效果明显,确保了项目大面积示范产量指标的完成。(2)育苗移栽

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是玉米生产中一项有效增产的栽培技术,一是解决冬季作物与夏季作物之间的茬口紧张问题;二是集中育苗,出苗整齐、茁壮,移栽后群体整齐,为高产打下基础;但在我市及黔中地区春旱现象严重、土壤粘重、农村劳动力外出多劳动力紧缺,推广杂交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项目采取选择水源条件较好、农民容易接受的地方引导、指导农民实施“顺单6号”育苗移栽技术。特别是核心示范区,通过采取育苗移栽保证了项目各项技术指标的到位,为实现高产示范指标提供了技术保障。(3)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技术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改变传统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习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本增效,降低了农民投入,也降低了项目投入,同时减少肥料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氮肥后移技术促进了后期灌浆充实,提高了子粒的饱满度,为实现高产提供了保证。

三、项目进度完成情况 项目期阶段完成大面积示范26.7万亩,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完成连片高产示范面积3679.1亩,平均亩产700kg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699.1亩,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完成亲本扩繁329亩,生产母本种子6.25万kg,平均亩产261.51kg/亩,生产父种子2.33万kg,平均亩产258.89kg/亩;在四川省、云南省共完成“顺单6号”制种6017.8亩,生产杂交玉米种子152.25万公斤,平均亩产253kg/亩。项目期主要从种植方式、密度、n肥施用方法、微肥用量等方面进行“顺单6号”高产栽培技术专题研究,并进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调查和制种技术研究。总结出“顺单6号”在海拔1000~1800米的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顺单6号”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已经获得受理;培训各层次人才共计669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全面完成项目阶段合同任务。

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1、大面积示范

为使“顺单6号”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三农”,2009~2010年,项目在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完成示范面积26.7万亩,为项目阶段合同指标21万亩任务的127.14%,加权平均亩产524.61kg,为项目合同指标500kg任务的104.92%,各示范点平均单产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达80kg以上,完成项目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示范面积和产量指标的阶段合同任务(表1)。

本阶段在安顺市的紫云县猫云镇、普定县白岩镇、西秀区大西桥镇和黔西南州兴仁县共完成连片示范片4个,超计划1个,高产示范面积3679.1亩,超计划2000亩指标任务83.96%,其中核心区面积669.1亩,超计划200亩指标任务234.55%。经省、地、县有关专家测产验收,两年加权平均亩产871.28kg,是高产核心示范产量指标700kg的124.47%。由于玉米大面积连片示范样板展示直观,宣传、辐射效果显著,对加快新品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2

2010年1月开始,我市教育系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正式实施,所有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统一缴入财政专户,除以前年度结余资金和往来款项外,所有支出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支付。这一制度的实施,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减少财政资金支出环节,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和完善了财政监督,是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但是,对于习惯于只考虑收支、不重视预算的单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深入了解教育系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现状,切实解决有关学校的实际困难,教育核算中心配合市财政局有关科室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与部分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6所普高、2所职高、2个教办,主要座谈内容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项目支出的控制办法。从座谈情况看,所有校长、会计都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积极作用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对严格执行部门预算都有或多或少的顾虑,特别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之初,许多学校的预算编制还不够严谨,以前年度结余的使用又控制过紧,要完全按照预算标准来办理支付比较困难。

二、具体问题

(一)预算编制标准过低,与实际支出差额较大

根据预算编制规定,在职人员工资、招聘人员工资、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的预算编制标准远远低于我市实际水平,而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总原则是“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由此导致各学校在会计年度后期“有资金、无指标”,必须开支的项目无法支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高中学校的人员经费明显不足。如某所普高在职人员经费,2010年预算数为1207万元,仅为2009年实际支出数的55%;而实际上,通过挪用项目经费,2010年该校实际发生人员支出1986万元,达到2010年预算数的164%。

(二)预算编制、批准与执行的时间差,造成预算执行困难

首先,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的超前性,各单位无法做到预算收支与实际收支完全吻合,如学校对下一学年招生形势的估计失误,会导致预算中的收入数估计不准确、教育装备采购项目申报不足等问题;其次,从预算编制到执行中产生的政策性变动,如住房公积金的调整,教职工工资的增加,导致学校的实际支出数大于预算编制数,只能通过调增预算来弥补;再次,学校收费时间与会计年度之间的差异(学校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绝大部分在8、9月份),导致学校资金在1至7月不够使用;此外,预算执行时间与人大会审批时间的矛盾,使得学校在每年前3个月无法及时使用预算外资金和项目经费。

(三)使用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的要求过高

按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学校以前年度的结余资金存放在财政专户和教育核算中心账户。在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存放在教育核算中心账户的资金,因为已经通过财政审批,学校可以自行安排支出;但从2010年1月开始,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支付2009年底以前的旧欠项目,并且必须经过教育核算中心和市财政局相关科室的再次审批,不但增加了操作环节,而且打乱了学校原定的支出计划,影响了学校的财务运行。

(四)部分项目经费的控制标准难以把握

剔除学校“以项目经费弥补基本经费不足”的考虑,正常的项目经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难以把握的具体问题:

1. 主管部门与下属学校的项目经费编制范筹不明确。

如计划于2010年开工的基建项目,从基建项目的审批程序看,必须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列入教育局预算;但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看,每个学校作为独立核算的预算单位,必须单独编制预算,否则财政资金难以“一竿子到底”,镇乡政府配套的资金也无法列入学校预算,导致有了经费也无法支付。

2. 续贷、还贷的预算编制口径暂时无法统一。

目前,大部分普高、职高都有一定量的银行贷款,从理论上分析,在编制次年的部门预算时,需要归还的银行贷款可以编制支出预算,需要续贷的部分则不能编制支出预算;但实际上,银行贷款能否归还、是否续贷要取决于学校的收支差额以及相关银行的具体要求。如果学校把还贷项目列入部门预算,续贷后的资金无法使用;如果学校不编制还贷支出,归还贷款时的资金来源又成了问题。

3. 教职工疗休养支出没有完全列入项目支出编报。

按照《教师法》规定,教职工享有疗休养的权利,但在部门预算审核时,一般不认可该类支出,学校安排的教职工休养活动只能挤占有限的公用经费,这对教育系统传统的疗休养工作会带来很大影响。

三、改进建议

(一)提高预算标准与适当放宽项目经费使用要求相结合

首先,部门预算的编制标准要尽可能因地制宜,努力使上级规定与业已存在的实际支出相一致。在各地经济条件大相径庭的前提下,如果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标准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完全一致,势必导致有的地区预算指标用不完,有的地区预算指标不够用,因此,根据我市实际,有必要提高预算标准,以适应经济现状;其次,在现行预算标准下,对项目经费的控制要区别对待,适当灵活。如各普通高中实际支出的人员经费远远大于预算标准,建议动用一定量的项目经费,用于高中为提高高考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而设的加班补贴、高考奖等人员支出,但义务教育学校已实行绩效工资、且资金由财政全额保证,就必须杜绝用项目经费发放人员经费的行为。

(二)全面实行绩效工资与限定学校自发奖金标准相结合

推行绩效工资是中央的决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从我市实际看,各校从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实行结构工资,而且力度比现在的绩效工资要大,如果完全执行绩效工资标准,其实质是倒退回到了“大锅饭”。因此,建议在实施绩效工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等学校核定自发奖金的范围和标准,资金由各学校自行解决。这样,既能激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减轻了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有利于教育事业稳步和谐发展。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与合理调整预算审批程序相结合

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政局重点审核预算内资金的收支情况和预算编制有无超范围、超标准的现象,同时对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教育局对整个系统的预算编制进行统筹安排,并负责基建等项目支出的分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具体责任则应落实到学校,需要编制哪些收入、哪些支出,学校应提供合理的依据,经财政、人大审批后的部门预算不得随意调整,学校人为高编预算收入、实际不达标的,必须给予处理。

(四)按指标控制支出与按学校发展需要控制支出相结合

单纯按预算指标控制支出,固然可以减少支出的随意性,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监控力度,但也可能产生“为指标而支出”的不必要开支。如2011年的部门预算定额指标中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包干定额”标准为1200元/人,用于添置和更新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经常性办公设备,对于一般单位而言,也许是比较合理的标准,但对一些新建学校来说,“强制采购”只会造成浪费。因此,对支出的控制还应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事前监控,增加对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审查,特别是加强对维修、设备采购等项目的控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结合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3

一、重视教育,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感。宗教事务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认真把握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才能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教育大家正确看待宗教问题,切实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对社会各界和信教群众要注重宣传教育的普及性、经常性,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内容,讲求宣传实效,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构建和谐浙江、平安浙江而努力。

二、健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执法主体、基层网络和宗教团体的建设。要针对我省日益繁重的宗教执法工作任务和市、县两级民宗部门合署办公、经费合用、编制偏少、工作条件落后等问题,加强市、县(市、区)民宗机构的执法主体建设,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加强基层网络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要围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三个载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长效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确保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水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新形势的要求,健全宗教事务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完善与实施条例相配套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宗教工作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宗教事务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理乱建、滥建寺观教堂和露天造像等问题。

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良好氛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针对新时期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办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和完善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宗教工作,使我省宗教事务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意见,请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 篇4

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1、企业基本情况

西云山煤矿位于萍乡市莲花县城北东25°直线距离19公里的莲花县西云山煤矿区北段,行政区划分属萍乡市莲花县闪石乡管辖,建矿于1987年9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矿区面积2.3357平方公里,开采标高+623米至-100米,矿井保有储量为95.64万吨,设计可采储量47.596万吨。矿井为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

2、项目的立项情况:

(1)、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对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公司编制提交的《江西省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评审,提出了《江西省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2)委托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编制提交了《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西省环境保护厅以 赣环评字【2011】12号《关于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进行了批复

(3)委托江西安科煤矿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提交了《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江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备案

通知书。

(4)委托萍乡市水利水电勘查设计院编制提交了《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萍乡市税务局以萍水保字

【2012】27号《关于对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进行了批复

(5)委托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编制了《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6月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和审核。

3、项目的基本情况:

莲花县西云山煤矿位于莲花县城区北东25°,直线距离19公里的闪石乡暖水村境内。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3°59′44″~114°01′07″,北纬27°18′09″~27°18′16″。

西云山煤矿1987年建矿并投产,为地方国营煤矿,地下开采,设计年产量为6万吨,早年实际生产能力约为2.5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扩建生产能力由4万吨/年提升为6万吨/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井井口标高为366.9米,副井为平洞井口标高为+354.754米,风井为斜井,井口标高为+365.46米,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矿车运输,绞车提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爆破落煤,全部冒落管理顶板。2012年开工扩建,2013年9月投入式运行,总投资2188.333万元,环保投资 95万元万元。

4、项目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西云山煤矿生产煤炭,采矿工艺产生污染因子流程图:

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物产出流程图:

凿岩爆破→噪声、粉尘、废气、废水

通风与除尘→噪声、粉尘、废气、废水

矿(废)石运输与提升→噪声、粉尘

↓↓

噪声、粉尘、废水、← 煤刚石运至原煤外卖→噪声、粉尘

临时堆场

降雨

污染因子经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要求。

主要污染物处理流程图:

废水→沉淀池→达标后排放到小溪

废气→煤层注水、喷雾洒水、水幕除尘、密闭运输、布置防风除尘网→矿井排放废气粉尘浓度低于1.0mg/m³,不规则排放。

固废→设置碴石临时堆场,全部用于制砖进行综合利用,采取设置拦碴坝、截洪沟、沉淀池、原煤堆场雨棚及绿化等

→废水处理站煤泥掺入原煤外售。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至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噪声→工业广场采取消声器、减震、隔声、设防护林等

二、环评工作执行情况

1、环评报告及批复情况

委托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编制提交了《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赣环评字【2011】12号《关于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1年1月17日批复)

2、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在落实情况

根据《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赣环评字【2011】12号《关于莲花县西云山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的要求,对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环保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废水经沉淀达标后部分回用其余排入小溪;矸石到堆场后外售砖厂制砖,沉淀的煤泥掺入原煤外售处理,生活垃圾运环保部门统一处理;废气经煤层注水,放炮喷雾,转载点喷雾,防尘水幕、通风除尘等措施达到排放标准不规则排放。工业广场噪音采取了消音、隔音、减震和防护林措施。

3、环境管理情况

设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环境管理小组,制定了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环境管理档案。

三、、试生产期间监测情况和验收监测情况:

监测时间:2013年9月22——2013年9月23日

达标情况:全部达标

四、今后的环保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计划:

1、加强设备日常的维护,保证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人员的环保意识宣传和贯彻;

3、完善环保规章制度以及日常台帐,将其纳入日常管理轨道;

4、加强水质监测、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

存在问题:强化工业广场地面的绿化工作

改进措施:目前采购部分草籽和灌木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5

益阳市资江三桥桥梁工程项目 执行情况报告

益阳市资江三桥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益阳市资江三桥建设工程是省政府批准的全省“九五”计划的重点工程,该桥既是319国道的交通桥,又是沟通益阳中心城区南北两大部分的城市桥。该项目由省计委批准立项,益阳市人民政府筹资建设,于1998年10月28日开工,2002年2月10日完工,2002年4月10日交工验收后即通车运行。经益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并报请省公路局同意,于2005年7月开始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现将项目执行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位置:

益阳资江三桥位于益阳市城市内环线上,该桥上离资江一桥2800米,下距资江二桥1050米。

(二)桥梁工程结构:

1、基础及下部结构:

主桥11#、18#墩为两个单向推力墩,此两墩设计为沉井和桩基础结合的组合式基础。12#-17#墩采用高桩承台群桩基础,桩基础用两排共10根桩径2米的嵌岩桩,桥墩均采用实体墩。引桥基础采用2D180厘米的嵌岩桩,桥墩采用2D160厘米双园柱墩。孔底持力层为弱风化细碧玄武岩。

2、上部结构:

主桥采用由主孔96m+108m+96m三跨不等高、不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与副孔4×55上承式箱肋拱的组合形式,拱轴线均为二次抛物线。

南北引桥采用11×20m+17×20m连续箱型桥梁,箱梁断面为单箱五室。

(三)设计标准:

桥梁长度:1135.52米。桥梁宽度:全宽24.5米(钢管拱部分27.1米),其中人行道宽2×2.25米,车行道宽20米。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人群荷载3.5KN/㎡。设计洪水频率:1/300。通航等级:III-2级。通航孔径:70m×10m。抗震等级:7度。

(四)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

业主:益阳市资江三桥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市政府为了加强对资江三桥建设的管理,成立了资江三桥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三桥指挥部)。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三桥指挥部和市资江三桥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设计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湖南大学建设监理中心。施工单位: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

(五)建成后的综合效益 益阳资江三桥建成以后,加强了益阳城区南北两大部分的联系,使319国道在益阳市区内的线路更加顺直、畅通,优化了交通网络结构,对促进地区和省际间的物资流通、发展区域经济;对拓展益阳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辐射力和吸引力;对洞庭湖区的防汛抢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程项目执行情况

(一)业主管理机构情况

益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益阳市资江三桥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人公司)是益阳市资江三桥建设工程的主体,是资江三桥建设的项目法人,负责资江三桥的建设开发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同时市政府成立了三桥指挥部,代行市政府的某些行政职能,负责协调资江三桥建设过程中与各单位、与当地乡、村的关系,为建设创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在三桥建设设过程中,法人公司和工程建设指挥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总工室、工程部、后勤部、征地拆迁部和治安保卫部,施工繁忙时配备有工作人员21人。大桥交工验收以后,市政府决定成立资江三桥收费站,归口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桥法人公司是其子公司)管理,由该公司负责大桥的运营管理、通行收费、债务偿还;大桥维护维修工作交由市大桥管理所负责,工程建设指挥部留有少量人员负责工程扫尾、办理竣工、决算、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等工作。

(二)工程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

资江三桥建设工程是完全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执行的。1997年3月,市政府成立资江三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1998年3月18日,市政府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三桥指挥部。在领导小组和三桥指挥部的领导下,资江三桥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从提出本项目建设的设想到举行开工典礼,前后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在益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是罕见的。1997年5月,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为资江三桥建设工程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并委托其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委托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了资江三桥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省水文局编制了资江三桥建设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委托省航道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了资江三桥建设工程《河床演变分析报告》,委托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资江三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论证。1998年1月20日,省计委以湘计投(1998)022号文件下达了《关于益阳市资江三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益阳市资江三桥立项;1998年3月,省环保局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估以后,于1998年4月15日以湘环管发(1998)68号文件发了《关于益阳资江三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进行评估以后,于1998年6月5日以湘水电河床字(1998)第14号发了《关于益阳市资江三桥工程的批复》;省航务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省航道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的《河床演变分析报告》进行评估以后,于1998年7月22日以湘航务总字(1998)第060号文件发了《关于益阳资江三桥桥址、桥型及孔径布局的批复》。在这些工作完成以后,省计划委员会于1998年7月23日以湘计投(1998)382号文件下达了《关于益阳资江三桥可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准了该项目的《工可报告》。1998年8月,委托省交通勘测规划设计院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1998年9月,省建委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三桥的初步设计进行审查以后,于1998年9月11日以湘建(1998)设计第385号文件下达了《关于资江三桥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了三桥的初步设计。与此同时,报请省建设委员会为资江三桥颁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报市城市规划局审查了资江三桥的建设用地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由该局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对资江三桥的建设用地进行预审和审批,批准了该项目的用地计划。1998年8月13日,市政府下发了益政发(1998)16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资江三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了该项目征地拆迁的具体政策和办法。1998年10月27日省计委以湘计投(1998)658号文件批准该项目开工。

(三)工程招标投标情况 益阳市资江三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湖南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实行招投标的项目。

1998年8月,三桥指挥部组织专家编写了《招标邀请书》及《招标文件》以后,资江三桥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日报》登报公开招标,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省建四公司、省建六公司、省机械化筑路公司等四个施工单位应邀参加了本项目的投标。1998年9月29日,依法举行了开标会议,经评标委员会评标,确定由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中标。邀请市纪检监察部门、市公证部门派代表对招标、评标过程进行了监督和公证。同样,监理单位也是通过招投标的程序确定的。

(四)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征地拆迁工作情况

1、建设用地的审批

益阳资江三桥桥梁工程的建设用地和接线工程的建设用地是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报省国土资源局办理的,于1998年9月开始,至1998年底前完成。省国土资源局共批准资江三桥工程建设用地852.67亩(内含耕地546.92亩),其中桥梁工程82.3亩(内含耕地67.3亩),接线工程770.37亩(内含耕地479.62亩)。

2、征地拆迁工作。

资江三桥工程位于城区或城乡结合部位,建设用地内房屋密度大、拆迁矛盾多,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很大。建设用地涉及到赫山和资阳两个区、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3个行政村(居委会)。为了做好资江三桥的征地、拆迁工作,市政府下发了益政发(1998)16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市资江三桥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规定了资江三桥建设工程的征地拆迁标准,明确了三桥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行属地负责的原则,即拆迁对象隶属哪里,就由哪里包干负责到底。属两区的由两区包干负责,市属单位由三桥指挥部直接抓。根据市政府决定,三桥指挥部分别与赫山、资阳两区政府签订了《益阳资江三桥及其接线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协议书》,协议书规定在两区范围内的三桥工程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全部交给两区人民政府按经费大包干的原则完成。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赫山、资阳两区政府均成立了由区领导为指挥长的三桥建设分指挥部,抽调强有力的干部到指挥部,专门抓这项工作。由于两区政府重视,三桥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从1998年9月开始,至2001年底就基本结束了,没有发生因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而影响工程建设的现象,保证了三桥建设的进度。

资江三桥工程共拆迁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47560平方米,其中赫山区113580平方米,资阳区21980平方米,三桥指挥部直接完成12000平方米。同时还拆除建设用地上的各类电力、电讯、有线电视、供水、下水等管道30余条。该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共完成投资2998.9万元,其中桥梁工程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安置共完成投资约692.53万元。

(五)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的情况

三桥指挥部坚持企业自控、业主严格要求、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工程质量保证体制,确保了资江三桥的工程质量。

1、企业自控。省路桥公司是全国有名气的企业,他们有抓工程质量的一整套制度。该公司资江三桥项目经理部严格按公司抓质量的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人人抓质量,逐道工序把关。

2、业主严格要求。业主单位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了保证设计的质量,业主委托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做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按照程序对设计成果进行了严格审查。业主抓工程质量的重点是抓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增强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业主领导亲自抓质量,亲自深入工地,实地考察工程质量,并定期召开有施工单位、监理、质监及业主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听取工程质量的情况汇报,及时解决施工中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对一些可能影响质量的问题,哪怕是微小的问题,也绝不放过,并要求限期整改;还特请有关质量检测部门,对三桥的重要部位进行检验。检验的部位有桩基基岩承载力试验、100%桩基无破损检查、5%的桩基抽蕊检查、钢管拱的钢管焊缝超声波探伤、钢管拱砼充满度和密实度检查、盆式支座合格检查以及成桥的静载、动载试验检查。检查试验的结果,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通过检查和试验,既促进了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措施的落实,也使业主对大桥工程质量做到了心中有数。

3、政府监督。益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受省交通厅质监站委托对资江三桥桥梁工程进行了质量监督。市质监站派出了以副站长殷卫星为首的4位质监员负责对该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4、社会监理。业主通过招标形式选中湖南大学建设监理中心对该工程进行社会监理。湖大监理中心派出了由桥梁专家邹旭东博士为总监、副教授孙山河为副总监的监理队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中心在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每天不少于5人,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理。

经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保证了该工程的质量。经益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资江三桥各部位、各构件的检查和分析,认为该项目达到了优质工程的标准。

(六)严格合同管理的情况。业主与承包商的合作基础,就是业主与承包商所签订的合同。合同是业主和承包商都必须执行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资江三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双方严格遵守合同,严格执行合同,严格合同管理,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严格合同管理,首先是甲乙双方严格按合同的要求,狠抓工程质量。其次是抓工期进度。三桥工期原定为30个月,但因为钢管拱的制作厂家延误了钢管拱制作的期限而推迟了工期。桥梁工程的钢管拱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才采用的一种新型桥跨结构。资江三桥采用的是直径1.3米的大型钢管拱,跨度108米。这样大的钢管拱当时在全省是最大的。对直径这样大的钢管拱的加工,当时国内还缺少相应的成套设备。因为在制订该项目工期时,对制作钢管拱的难度估计不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因钢管拱不能及时到位而耽误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为了把进度搞上去,业主数次参与生产计划的修订工作,并要求施工方定期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业主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保持必要的、合理的施工进度:(1)业主领导亲自去沙市钢管厂,敦促该厂加快钢管拱的制作;(2)对施工单位制订了分阶段的奖励措施;(3)在施工中如出现设计与施工的矛盾,业主及时协商,做到不影响进度;(4)施工方提出的有关加快进度的报告和要求,业主尽快解决,决不拖延。由于业主与施工承包方步调一致,共同努力,资江三桥终于在2002年1月10日完工。我们认为38个月的工期是比较合理的,这是业主与施工方克服重重困难,共同努力的结果。坚持公平合理的工程造价,是严格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方的中标价就是施工方承包此工程的合同价。因为该工程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公开招投标的,所以施工方的中标价是科学的、合理的。根据合同规定,合理支付工程款是关系到三桥是否能按质、按时完成的关键。业主对这一点极为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的问题是:实际的工程总决算超过了中标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本工程能在1998年10月开工,当时是以工程概算为基础进行招标和投标的,既中标价是以工程概算为基础产生的。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提供的设计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的,施工则是按施工图设计实施的。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之间有较大变化,例如,钢管拱的直径,初步设计是1米,而施工图设计则是1.3米。这种变化就引起了工程量的变化和工程造价的增加。实际造价增加了就必须相应地修改合同的承包价,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按程序做许多工作。造价增加后,就有一个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为解决新增造价资金缺口,业主通过一年的努力,多次向省政府、省交通厅汇报,省交通厅终于同意按原投资比例,承担资江三桥新增造价的部分经费。

(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

资江三桥桥梁工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能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的合理建议。桩基础工程原设计为钻孔桩,但钻孔桩进度慢,在资江河中操作还需搭建工作平台。施工单位建议采用人工开挖,业主同监理、质监商量后,支持他们的建议,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钢管拱防腐工艺原设计为喷锌、喷铝。喷锌、喷铝是一种传统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出现一种叫GCM的防腐新技术,虽然造价较高,业主同监理、质监商量以后,同意采用了这种新技术。钢管拱灌注砼改革传统的做法,采用从管的底部向顶部灌注,大大的提高了砼的质量。钢管拱的制作也是如此,桃源大桥采用拆线拼装曲线的工艺,这种工艺首先是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拼装的曲线也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资江三桥钢管拱的焊接采用螺旋焊接、高温煨弯、高温成型,这样不但提高了质量,而且钢管拱的外型也较美观、自然。

(八)其它工程建设情况:

1、环保工程:为了消除资江三桥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贯彻落实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省环保局的审批意见,三桥指挥部认真进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合理选择了混凝土拌和场址,有效地避免了噪声和扬尘对居民的影响;为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将基础开挖的泥土用作道路填料;对南北两个桥头、接线和收费站两侧严格按设计植树绿化,形成了高标准立体美化,有效地降低了噪声,减少了扬尘。在省、市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做到了“三同步”。

2、防洪补偿工程

资江三桥桥梁工程是严格按照湖南省水利厅1998年6月5日湘水电河字(1998)第14号《关于益阳市龙洲大桥工程的批复》设计、建设的:

一是建成的资江三桥的跨度、通航水位、通航净空完全符合该批复提出的要求。

二是大桥桥墩的布局符合防洪的要求。为保证大堤的安全,桥墩没有设置在堤身上,而且桥墩与堤身的距离完全符合水利部门的要求。大桥跨过河北堤身的净空能满足大堤以后加高和堤面通车的要求;大桥跨过河南堤身时净空不足,但已修建了宽8米、长110米的水泥砼引道从堤下穿过大桥,保证大堤以后加高及堤面通车的要求。

三是在资江三桥建设过程中,按照该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的补救措施,对河道进行了清障疏浚:

(1)在河床的主洪道位置,结合该项目桥头和引线的土方工程施工,在桥位上游300米及二、三桥之间河床的范围内已挖走70万立方米卵石,在南岸河道内的砂石场台地靠河道一侧挖走泥沙近10万立方米,挖出的卵石及泥沙作了桥头和引线的基础。

(2)拆除了在南岸河道内桥位上下游各70米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如灰膏厂、上堤道路码头等)。

(3)该工程完工以后,因该项目施工需要而在河道内建的临时建筑及施工过程中弃置在河道内的废渣、废料等,均已全部拆除或清理出河道。不足之处有:南岸河道内砂石场台地基本未按要求挖深,因为当地村民占用此场台地经营砂石,我们费了好大力气,至今仍无效果。由于砂石场台地不能挖深,所以桥位上下游各100米范围内的堤身还未进行护坡护脚。三桥指挥部承诺,继续向市政府汇报,争取早日取缔在此经营的砂石场,并留出必要的资金,按照要求挖深此处河道,完成此处堤身的护坡护脚。

3、通航设施工程。

益阳资江三桥工程完全是按照湖南省航道管理局湘航务总字(1998)第60号文件《关于益阳资江三桥桥位、桥型及孔径布局的批复》设计建设的,并委托益阳航道管理局完成了资江三桥桥涵标志制作安装工程。工程于2002年7月20日开工,同年10月8日竣工。2002年10月18日,益阳航道管理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根据国家标准《内河助航标志》和《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GB5863-93、GB5864-93)、交通部《一般航标灯通用技术条件》(JT7003-82)、《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GTJ287-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CTB586-93等国家技术规范进行了现场检查测定、验收,认为资江三桥桥涵标施工安装工程符合上述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工程质量合格,准予使用。具体意见如下:

(1)大桥桥涵标按两孔通航布置,船舶分道航行,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也符合大桥桥区航道实际情况。

(2)靠右岸第一孔为下水孔,靠右岸第二孔为上水孔,在上下通航孔迎船面一侧桥柱上安装HBD200A37型绿色桥柱灯6盏,桥孔中央安装2×2m钢质桥涵标方牌一块,HBD200A37型红色桥涵灯一盏。桥涵标尺寸大小、灯质、颜色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

(3)灯器供电方式采用220V电源,直接接入大桥照明线路,经测试符合设计要求。

(4)桥柱灯架、桥涵标方牌采用角钢与钢板制作,刷防锈漆两道、面漆两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4、工程档案管理:为了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三桥指挥部根据《档案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从工程筹建开始就配备专干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文书档案。对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施工图纸和各方面文件,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已收集、整理工程档案(一式7套)共卷,另整理竣工图卷。经益阳市档案部门验收评定,资江三桥的竣工档案收集比较齐全,交接手续完备,体现了内容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全过程。该项目档案完整率、准确率均已达97%以上,能为以后内河公路桥、城市桥的建设起借鉴作用。经综合考评,资江三桥竣工档案以分通过验收,评定为优良。

(九)严格投资管理和工程决算情况

1、建设资金的筹措。资江三桥是由益阳市人民政府筹资建设的。该项目由于赶上了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好时机,先后共筹措到建设资金21214万元,其中,省交通厅定额补助7014万元,利用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5700万元,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500万元。

2、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为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指挥部根据国家有关财经纪律与要求,制订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银行设立了专项资金帐户,坚持专款专用,未挪作他用。较好地坚持了大额费用开支集体审批制度和工程款预付制度。三桥指挥部没有小钱柜,没有私分、没有超标准发放钱物,没有工作人员拖欠公款等现象,确保了建设资金安全使用。

3、对建设资金监督的情况。为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上级有关部门十分关心和重视。在工程建设期间和工程交工验收以后,先后对该工程财务进行了多次检查和审计:2001年省交通厅在收到益阳市政府关于要求增加对资江三桥工程增加补助资金的请示以后,省交通厅以厅审计处牵头、组织省公路局工程处和湖南金兴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事务所,采取既分工又合作的办法,先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对资江三桥指挥部编制的《益阳市资江三桥桥梁工程扩大概算资料》和省路桥总公司资江三桥项目经理部编制的《资江三桥桥梁工程决算》进行了全面审计;在建设过程中,益阳市审计局每年均对三桥指挥部的帐务进行了审计;2003年和2004年,市审计局组成强有力的审计小组,对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帐务进行了两次全面的审计,每次审计的时间均在半年左右。因为该公司是资江三桥实际上的业主单位,对该公司帐务的全面审计包括了对资江三桥帐务的全面审计。上述检查和审计,既未发现帐务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未发现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权钱交易、收受红包礼金、受贿等不廉洁的问题。

4、工程决算情况

经过决算,益阳市资江三桥工程共完成投资21215万元,其中桥梁工程12780.6万元。资江三桥桥梁工程决算具体情况情况下表: 益阳资江三桥桥梁工程决算表单位:万元 费用名称

决算金额

备注

建安工程费

10598.73

含桥灯、灯饰工程和收费亭工程等

河道、航道管理费、整治费

480.74

含航道、航监费和防洪补偿工程等

勘察设计费

180.5

质监、监理费

156.6

业主管理费

139.6

征地拆迁费

692.53

其它配套工程费

330.2

河北防洪大堤迁移工程、河南绕堤公路建设等

前期工作费

50.8

立项、工可、评估、融资费等

其它费

80.9

预留费

洪道清障扫尾工程等

合计

12780.6

(十)建设施工环境的情况

为了给资江三桥建设创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在开工前,三桥指挥部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市公安局和当地派出所抽调了两名干警到指挥部治安保卫部工作。指挥长、副指挥长亲自抓协调工作,经常与当地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协商,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当地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对于个别不听劝阻、无理取闹的,在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后,如果仍我行我素的,就坚决依法予以处理,决不手软。由于指挥部办事认真,工作主动,依法办事,所以在整个三桥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的村(居)民闹事、阻工的现象,为三桥施工创造了一个好的施工环境。

三、工程交工验收以后工作情况

资江三桥工程交工验收以后,指挥部留下少量工作人员,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一)修补缺陷工程

督促施工单位对本项目交工验收时提出的工程缺陷进行了修补,其中包括完成了18#沉井墩背基础固化和吊杆索下端封锚等项目。

(二)督促大桥维护维修单位——益阳市大桥管理所对其进行了日常的维护与维修。

(三)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1、按规范要求收集、整理了技术资料、工程档案。

2、办理了工程决算,并委托湖南金兴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事务所对决算进行了审计。

3、配合市审计局完成了整个工程财务的审计。

4、组织有关部门完成该项目水利、环保、航道、档案等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6

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2-04-09 22:04:00阅读人数:

按照《关于召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座谈会的通知》(闽教职成〔2012〕10号)文件要求,我校对2011年7月以来的示范校建设情况进行汇总,报告如下: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照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我校在满足福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模式和途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软硬件环境。

依托福建省轻工业职教集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职教集团,促进集团内部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改革办学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材建设和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引进技术专家,加强教师培养,创新队伍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岗位分析、能力本位、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办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设施设备先进、工学紧密结合、师资队伍强大、人才培养质量高端、服务社会成效显著,能主动适应海西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中职示范校。

二、重点建设内容的进展

我校的示范校建设方案共分6个项目,其中有4个专业建设项目,另有2个特色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1、加快重点专业建设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商务英语和中餐烹饪等四个重点专业建设,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支有责任感、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进行重点专业以及所在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各重点建设专业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并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全面启动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工作;初步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标准设计方案。

通过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体系开发研究工作。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涉及面广,是专业建设工作的开端和基础,需要以大量的调研工作为基础,因此学校以校本课题形式开展工作,形成课题组,共同开展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工作。已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课题,己在一月份完成开题等前期工作,各课题组按照进度开展工作。

参与教育部组织的示范校建设共建共享计划,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均与组长单位签订了专业精品课程共享计划合同: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沈阳信息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与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与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与北京劲松职业高中。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还顺利取得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商务英语课题子课题商务英语听说组组长单位,也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家商务英语资源共建单位。编写适合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践性教材3本,包括《智能楼宇安防》、《网站色彩设计》、《初级商务英语口语讲义》等教材;编撰了专业课程的实习指导书。这些教材或实训指导书,突出实用技能,强调项目教学,比较适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

自2011年7月至今,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了16间实训室,实际经费达130万元。见表1。

表1: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2011年下半年以来实训室建设一览表

项目

智能楼宇实训室

硬件组装实训室

网络管理技能赛无线设备

IT设备发展展示室

教学用工作站、绘图板

办公设备实训室

改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电子制版实验室

电子仿真实验室

多媒体实验室

汽车实训车间

更新热菜实训室

印前制作实训室

印刷技术实训室 建设时间 2011.10.25 2011.10.16 2011.11.12 2012.01.10 2011.10.16 2012.02.222011.09 2011.10 2011.10 2011.10 2011.11目前状况 在用 基本建设好 在用 建设中 在用 建设中 暑假动工 基本建设好 基本建设好 基本建设好 在用 基本建设好 更新40套灶具及排气系统 设备调研及场地施工预付款 维护修缮费

特种印刷实训室预付设备款

开展英语角建设,聘请外籍专家Martin担任我校英语专业口语专任教师,并于每周二、周三下午课后开设师生英语角活动,活动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师生的口语水平及英语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重点专业以及所在专业群的师资队伍建设。继续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与机制;完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选派一批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示范校建设,新增了3名高级技师(或高级工程师),2名技师(或工程师),见表2。选送了19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见表3:

表2: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拥有工程技术职称教师一览表

教师姓名

郑爱玲

陈文忠

方癸华

李元钟

王志辉 专业技术职称 系统分析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电子商务设计师(中级)烹饪高级技师 烹饪技师 获证时间 2011.05 2011.11 2011.05

表3: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2011年下半年师资培训一览表

项目名称 培训人 立项时间 地点

希赛

希赛

希赛

希赛

厦门

福州传立

厦门

成都 培训时间 2011.09.05开始2个月 2011.09.05开始2个月 2011.09.05开始2个月 2011.09.05开始2个月 2011.08.02开始10天 2011.07开始共6个月 2011.07开始共2个月 2011.08.14开始共4天 系统分析师网络培训 郑爱玲 2011.09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陈文忠 2011.09 络培训 网络工程师网络培训 余湛 网络工程师网络培训 余力 Inventor短期培训 动漫3D方向 二维动画 数字化校园研修班

电控发动机项目 2011.09 2011.09 叶汝盛 2011.08 南琳 2011.07 付海霞 2011.07 陈文忠 2011.08 胡玉城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翁冬冬

项目

汽车空调项目 陈照生广州凌凯汽车2011年7月—8月 培训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骨胡玉城

干教师省级培训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培训吴平桂

班 福建交通职业2010年7—8月 技术学院 华中数控 2011年7月

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连彩元培训Inventor提高班

共建共享课题研发培训郑美霞

烹饪骨干教师培训班 林晨思林凡 叶菁同济大学 北京 北京 青岛市 2011年7月30日至8月3 2012年3月 2012年3月 2011年9月开始一学期

福建四方通数

设备使用技术培训 吴绍平码设备有限公2012年3月

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为师生们讲课、开设讲座;邀请外籍专家Martin开设教师论坛,探讨当今中职外语教育热点话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外聘烹饪大师每月至少到校一次,进行讲座或技术交流;每学期聘请2名以上住校教师担任常规课程的教学。

同时采取教师们相互学习,通过研究校本课题、撰写专业论文、参加技能竞赛、教研组中相互讲课等方式,营造积极、主动学习气氛,鼓励教师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高薪聘请外籍专家Martin来校任教,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任教。

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重点建设重点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效运行的机制建设。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推广“订单式”、“项目化教学”、“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改革,开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拓宽学校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以4个重点建设的专业为抓手,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项目专业目前与20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计算机应用技术7家:福清安达科技、福清华兴电脑、福建冠捷电子、福清时代广告、福建众诚电子、福州辉宏信息、福州神光电子;电子技术应用4家: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清市清荣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冠捷电子有限公司、福清五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中餐烹饪6家:兰天大酒店、宏翰大酒店、宏城大酒店、成龙大酒店、老船长大酒楼、融侨大酒店;平面媒体印制技术3家:福建四方通机构、四方通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这些合作企业在接受学习顶岗实习和用人需求方面经常提供便利,而学校方面则为这些企业选送优秀毕业生,并在教学业务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学生参加“2011年福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烹饪项目竞赛”,共有热菜等6个项目拔得头筹,取得参加省赛的资格。

2011年7月28日,林晨思老师在宁德举行的外研社杯福建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开展特色项目建设

①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我校的教学管理整体硬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以后教学水平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投影教室的建设,在全校所有教室安装52吋大屏幕彩电,配备网络、音视频及闭路接口,配上学校提供的手提电脑,让所有教师均可在任意教室中使用多媒体系统教学。通过学校网站的改造,将“应用功能”与“交互功能”作为要点,提升学校在网络上的形象,保障校园网络安全运行,推进我校无纸化、信息化进程。

现有学校网站分主网站和6个子网站,是学校对外的门户网站。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根据计划对学校网站进行改造,共改造了6个子网站,规划了4个行政科室子网站,并增加了6个教学科室子网站,增强了我校网站的功能,吸引更多外界的用户关注我校、了解我校。将我校网站建设成为品牌网站,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发展,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我校,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就读我校,打响学校在外界的知名度。花费38,000元,配置了网络安全设备,使学校网络的能实现更安全的管理;花费近20万元,配置了服务器4台,用于放置网站后台和网站数据备份,以及其他子网站的使用。

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录播平台系统前期调研工作,形成录播平台建设方案,确定了录播平台的建设规模、功能模块及建设地点等。

②投入120万元,通过对平面媒体印制技术深度校企联合建设,通过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项目建设,建立有效的市场需求跟踪体系,实现以“2+1”为平台、建立“美术设计、印前工艺、印刷实践”有机结合的中职平面印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与福建四方通机构、四方通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投入13.5万元,新建、改扩建了印前制作实训室、印刷技术实训室、特种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2012年3月,安排吴绍平老师带队,组织部分学生到福建四方通数码设备有限公司进行设备使用技术培训。通过建设,清晰了建设思路,取得了较大进展。

三、经费投入分配、使用与管理

学校的资金按照《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细化管理,学校组织制定了《.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为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充分发挥示范校的作用,中央财政拨款为960万元,截止2012年2月29日我校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计606.66万元,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支出76.7万元,电子技术类支出88.16万元,商务英语类支出29.45万元,中餐烹饪专业支出133.37万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支出215万元,平面媒体印制技术深度校企联合建设支出63.98万元。

四、国家级专家对本校任务书和建设方案的评价

《任务书》中共42个国家级专家评价项目,共有10项评A,另外32项评C。

五、示范性学校建设成果和示范作用

1.形成了建设机制,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通过示范校建设,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形成全校参与示范校建设的机制;形成了示范校工作小组,下设建设办公室、资金管理组、项目检查组和六个子项目建设组,形成了示范校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制度开展示范校建设工作,规范了学校管理制度。

2.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示范校的建设,各位教师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确立了现代职教理念。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了专业建设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使专业建设更适合企业的需要,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3.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扎实的师资队伍。通过示范校建设,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学校办学实力得到提升。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的管理水平规范了,师资队伍加强了,实训设备增加了,合作企业紧密了,教学内容贴近实际需要,办学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5.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美誉度得到加强,2011年,学校招生人数跨越性提高,达到在校生1600多人的水平。

六、建设以来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思路

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以《任务书》要求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

在一些困惑、难题,主要表现在:

1.资金缺口大。建议省里给予首批示范校相应的配套资金,并出台我省国家示范校建设资金使用指导意见。

2.骨干教师培训很难符合《任务书》中提出的要求。建议我省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并出台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界定标准。

3.《任务书》中原计划开发的精品课程与教育部后期追加的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有一定出入,应如何解决。建设教育厅出台精品课程的界定标准,并帮助联系出版社以出版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编写的校本教材。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7

在央视、上海、沈阳三场大火之后, 公安部相继出台了“46号文”和“65号文”, 随即出现了关于外保温系统的材料、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等各种标准与这两个文件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与“65号文”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吉林省也不例外。

吉林省外保温的主要做法

从1991年起, 吉林省就开展了关于节能墙体的构造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并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 推出了以EPS外墙外保温系统为代表的多种节能墙体构造, 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这些节能墙体构造主要是夹心保温、单一材料节能外墙, 也就是自保温墙体, 还有就是外保温系统。

在吉林省最广泛应用的是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当中, EPS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占了85%以上, 其次是挤塑板和聚氨酯硬泡外保温。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自1991年到今年20年间, 外保温系统的民用建筑就达6000万平方米以上, 其中80%以上是居住建筑。2010年吉林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也就是我省的“暖房子”工程, 2010年的面积是980万平方米, 今年要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 全部都要采用EPS薄抹灰系统。吉林省的“暖房子”工程, 受到了中央的表彰,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有报道, 所以今年吉林省的“暖房子”工程,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由于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起步是最早的, 在技术上也是最成熟, 应用也最广泛。而且国家也已经颁布了关于EPS外保温薄抹灰系统的技术标准, 吉林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技术规程, 而且还有外保温的图集, 我们吉林省的外墙外保温图集还获得了行业优秀设计的二等奖。所以EPS外保温是我们吉林省最为主要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吉林省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的编制情况

规程编制的背景近几年火灾频发, 尤其是高层建筑火灾, 火势蔓延快, 人员疏散困难, 扑救难度大, 造成的损失及“后果”严重。央视火灾以后, 全社会对火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现行的防火规范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没有具体要求, 为此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9月25日联合发布了“公通字[2009]46号”《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由于“46号文”只是一个文件, 而不是技术标准, 不能用来指导具体的工程实践, 因此, 北京、陕西、浙江、辽宁等省市相继组织编制《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吉林省政府为了更好地执行“46号文”, 于2010年6月4日由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组织消防、设计、施工等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召开“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技术措施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尽快编制吉林省的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以指导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0年6月8日下发《关于组织编制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的通知》 (吉建设[2010]17号) 文, 委托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编单位, 并成立编制组。编制工作历时两个月完成, 于2010年8月19日发布, 2010年9月1日实行。吉林省《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22/T496-2010是全国第一个出台的关于外保温防火的地方标准。

本规程的特点本规程的主要依据是“46号文”, 并参考了北京、陕西、浙江等省市编制《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本规程是一个贴近实际, 可操作性很强的标准。

本规程在外墙外保温防火设计中, 在“46号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与A级等效的外保温工程防火构造要求, 即:当设置防火隔离带有困难时, 外墙外保温应采取无空腔构造、加厚防火保护层、防火分仓等措施。可解决因设置防火隔离带对外墙外保温系统整体性和耐久性、耐候性的影响, 以避免产生强度、吸水性、开裂、结露等问题。同时在附录中提供多种与A级等效的构造作法。

规程根据热固型保温材料和热塑型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不同, 在建筑外保温领域中的适用范围作了不同的规定。

特别提出了关于加气混凝土等保温砌块外墙的防火设计。加气混凝土砌块为无机不燃材料, 耐火极限较高, 保温性能较好。在吉林省这个严寒地区, 采用保温砂浆砌筑的厚度在350~400mm的B0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即可满足吉林省公建节能50%和居住建筑节能65%的要求。加气混凝土砌块与保温浆料相结合, 即可提高保温性能, 又可起到防水、防开裂、防透风, 找平等作用, 是很好的即保温又防火的墙体构造, 因此, 可以用于任意高度的民用建筑和幕墙建筑。为保证在混凝土梁、柱等热桥部位不产生结露等热桥问题, 本规程还提出了相应的保温措施和构造作法。

本规程在施工防火中对材料防火性能、材料堆放、施工准备、施工防火要点、成品防火保护、监理单位工地检查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本规程还对防火安全验收也作出了规定。

在附录中提供了防火隔离带的具体作法和要求。

执行情况和现状

“46号文”的出台, 使整个建筑业对外墙外保温的防火重视程度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很茫然, 因为对A级保温材料的种类、A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技术、施工验收及防火隔离带的作法等, 一无标准、二无实践经验, 无标准可循。

吉林省《民用建筑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22/T496-2010发布后,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分别组织全省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进行了近20次的宣贯, 不仅提高了大家对外保温工程防火意义的认识, 也明确了具体的作法。对外保温工程的防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公安部消防总局“65号文”出台后, 本规程的执行遇到了问题, 很多设计、施工单位、开发商、还有审图监理单位纷纷打电话咨询。我有的时候一个上午就能接到40多个咨询电话, 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上午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就忙着接电话了。

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只是原文转发, 没有做任何解释, 消防部门对没有执行“65号文”不发消防设计审查合格证, 使工程不能正常地进行验收, 对原已审查合格的, 采用可燃类保温材料的项目, 全部要求改为A级的保温料, 使在建的工程外墙外保温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

吉林省今年的2000万平方米的“暖房子”工程同样受到了冲击, 因为暖房子的工程任务和计划都已经确定了, 是必须要完成的。而且我们还出台了暖房子工程技术导则, 暖房子的资金也已经限定, 如果要是采用价格很高的A级保温材料, 这个任务就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吉林省建设厅组织包括消防部门在内的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在这个论证会之前, 我们对B1级保温材料的粘贴方式进行了火灾实验, 即采用满粘、贴砌、点框粘和点粘B1级EPS板, 表面为薄抹灰系统, 看这几种的粘贴方式在火灾的情况下, 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 对于薄抹灰系统来说无论哪一种粘贴方式, 贴砌或满粘、点框粘或点粘, 它的火灾情况是一样的, 即实验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依据这个实验结果, 专家们一致认为暖房子工程和保障性住房的外墙外保温, 可以采用点粘B1级EPS板薄抹灰系统, 施工验收依然执行我们省的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目前暖房子工程已经正常开始运行了, 苯板全部要求采用B1级。

几点建议

1、应尽快编制、发布外保温工程防火各种国家标准, 以取代“65号文”, 如材料标准、外保温系统标准、大型火灾实验方法标准、保温系统安全防火性能评测标准、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及火灾性能界定标准、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等。

2、各地方应根据新的国家标准编制或修编各地方的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 使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有章可循, 并引导保温材料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真正落实外保温工程的防火工作。

3、在探讨“外墙外保温与建筑防火”这个命题时应明确区分施工阶段与建筑物使用阶段的防火问题, 因大量外保温工程的火灾都是发生在施工阶段, 故应重点加强施工阶段的防火安全。

4、应区分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燃烧性能。

大量防火试验证明, 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采用合理的防火构造措施, 可提高采用B1或B2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的燃烧性能。例如采用无空腔构造、防火分仓、加厚防火保护层等构造措施。

5、应积极推广使用B1级、限制使用B2级保温材料, 这样可降低保温材料在施工环节的可点燃性, 防止因电焊火花引燃保温材料而造成火灾。

6、新标准的编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我们急切地希望在新标准出台之前, 国家对可以采用B1级保温材料, 或者是与A级等效的保温系统, 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样我们今年的外保温工程就可以正常地进行了。要不然东北地区施工期特别短, 我们的施工期是从4月份到11月的中旬。而在7月份就进入雨季, 雨季做外保温工程是很困难的, 做外保温工程最好的季节就是5月、6月、8月、9月, 因此时间很短。

7、应积极推广最成熟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及技术, 如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并限制非成熟系统及材料的应用范围。

8、当新的外保温工程防火标准发布后, 应加强标准的宣贯和监督执行, 并从地方建设主管及设计部门开始。

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篇8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检查分析,就是运用预算实绩和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说来,检查分析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要有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不仅要有当年本期资料,同时还要有以往的资料和外地资料。整理汇总后,以本期完成实绩与年度预算对比,与上年同期对比,与先进地区对比,这样可以比出进度的快慢、增减的因素和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同时,要与乡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比,看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否与之相适应。通过全面对比,抓住对收支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摸清情况,提出措施,解决问题。

二是抓住重点,就是抓住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重点方面。以下两点可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要检查分析收入是否按政策,支出是否按预算,追加追减是否按程序;工商税收是否依法及时、足额组织入库;其他预算收入是否预算级次、分成比例正确划分,有无截留、挪用现象;各项专款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有无随意调剂、挤占、挪用情况。其次,预算收支内容的检查分析。在财政收入方面,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有财政部门征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和税务机关征收的属于地方部分的工商税收。财政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除政策因素外,没有太大变化,相对稳定,且占乡镇财政收入权重较小。因此,检查分析重点应放在工商税收上。要重点检查分析纳税对象(纳税人)应纳税额是否足额、及时入库,有无挪用、拖欠、甚至偷漏现象;有无违反规定退库或应退未退以及金库“空转”等调剂财政收入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看正常经费是否按进度拨付和支付;有无超预算使用,特别是行政管理费和其他事业费开支情况,检查分析增减情况,对于专项款项应重点检查,确保拨付按进度,支出有依据,使用有效果,专款专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财政分局)

上一篇:思恋短信下一篇:海伦凯勒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