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青春的记忆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文欣赏:青春的记忆(精选10篇)

美文欣赏:青春的记忆 篇1

1

那年新学年是春天开始的。

开学典礼是在一个阳光很亮的早上。

学校小戏台上摆着一排课桌,课桌的颜色是暗红的,桌面不新,几处地方掉了皮,斑驳的样子像爷爷的老式柜子面。

校长还是那个年年都少不了的中年男人,他脸色苍白端坐在那排课桌的中间,他面前是话筒上的红绸飘须在风中飞舞,让我想起早上姐特意为我扎上的红绸子头绳。

我喜欢梳好看的头发,可姐每天早上起来都是匆匆忙忙地向学校跑,连看我一眼都难。我只好把头发左右胡乱一扎,用母亲的话说,一个辫子朝天,一个扑地,可有什么办法,总比被姐梳头时死拽要好的多。可开学的典礼,姐还是会在那天给我梳好看的辫子,因为姐说,全校的同学都参加,要是被她同学看到我的傻样,同学会笑她不管妹妹的。

虽然,常常我的头发没人打理,我却爱给我的同学梳头发,每天一早到教室,就挨个儿给她们梳头,而我依旧是一头乱糟糟的样子。

校长是我同学的父亲。我的同学长得很像她父亲,脸色也是苍白的。她不大喜欢说话,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常常望着天发呆。长大后,她嫁了我家对面一个高我们几级的男生,有时我回娘家时,也偶尔能遇到她,她依旧如当年的表情,眼神呆呆的,只是嘴角落出一丝笑意,这都是后话了。

开学典礼的讲话,我从没听清过几句话,我也如校长女儿一样,呆呆地盯着台上七八个老师的脸,让自己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那时想得最多的好像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的场景。

那年春天的风很大,老师们的话随着冷飕飕的风传遍了校园的角落。我也被冷飕飕的风吹得像没有穿衣服似的,全身跑得都是冰冷的风。

看着话筒上的红绸,我灵机一动,忙一把扯下头上的红头绳,用牙咬成四节,分别绑在了袖口和裤口处,这下风吹不进去了,我也暖和了许多,记得那天的开学典礼上,我是就着亮而清冷的阳光睡去的。然后,就在那年的开学典礼后,我得了一种一直伴我成长的病,一遇风吹或碰到冷水,我全身都会起风疹,那个痒,让我在夜里哭嚎过,被母亲用偏方治过,被父亲用墨汁写过驱风语,可没有一点点的用,我依旧煎熬在疯痒中。找老中医看,医生说,娃是身体进风了,要好好出出风。喝着苦苦的祛风药,母亲就会念叨,就是你开学时用头绳把风绑进身体里的,这下赶都赶不出去了。

奇痒难忍的风疹还没好,老师却给我分了个新同桌,是个眼睛大大,笑起来很羞涩的男孩。听说是部队院子的孩子,老师特意让他与我坐同桌。

那时,我正与风疹做斗争,天天上课都在自己身上抓抓抓,换个新同桌,怕他误会我这样抓来抓去像是长了虱子似的。我天天强忍着,忍得我眼泪都出来了,他问我,哭什么?我就使劲地甩着羊角辫摇头,却不想,羊角辫竞打了他的脸,他捂着脸转过头,再没与我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的手指受了伤,我帮他整理笔记时,我才告诉他,我得了风疹,并不是讨厌他。

而那时,夏天来了,风暖暖的,我的风疹也渐渐好了,可他会在下雨的日子,提醒我,记得穿暖,记得打伞。

2

第一次听到四川话是在上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

我那个瘦小,干巴巴的同桌,被老师点名叫起来朗读课文,记不清是那篇课文,只记得当时,同学们被我同桌的一口的川腔笑得前仰后合的,也许我离得近,我感到自己笑得最大声,在我抬头时,我看到了我同桌涨红的小脸上,挂着泪水。

这是我第一次见一个陌生的乡下男孩在哭,我忽然是那样的伤心,这个刚刚从山里考到县城的男孩,他也许还没学会一句普通话,就被老师叫起来读课文,他内心要多大的勇气,而我们却是这样嘲笑他。看着他默默地站在桌边流泪,我内疚,其实,自己读课文还不是一样的陕西普通话,还有什么资格笑一个十几岁就独自一个人在外求学的孩子。

从那天起,无论别的同学怎么议论我的同桌,我从不再说他,我会帮他改作文,我会帮他在他读不准的字上注上拼音,我会把母亲给草稿纸分给他一部分,看他在上面认真解题。

可我的同桌也许是受到了那次读课文的打击,他整天会默不作声地一个人从宿舍到教室,再一个人从教室到宿舍,他没有多余的话,只有我问起他时,他才会憨憨地一笑,说,要得唠。以致后来,我只要一听到四川话,就会想起,我那个小小瘦瘦的同桌,不知几十年后的现在,他长胖了吗?变白了吗?

初中还坐过另一个同桌,一个学习很好的男生,他长得细长细长的模样,皮肤很白,头发有点微黄。其实,我们小学就是一个班的,曾经还一起参加的校文艺队。他从小就学习好,没有那门功课会难住他。我很羡慕他的学习,可我们从不说话,就因为我曾给音乐老师说他不想参加文艺队,他被老师批评后,他就不曾与我说过话,甚至他还会用怨恨的眼光瞪我。

可初中的第三学年,我与他成了同桌。他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眼神,我也依旧当他是空气,我们没有任何可以相对的交集,虽然他数学很好,我数学很差,可我没有问过他一道题,他同样也没有听过一句老师读的我的作文。

中考过后,听我姐说,她同学的弟弟,我的冷漠同桌考到了省重点中学时,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摇摇头把他忘记了。

3

高中的同桌是个女生。

一个浓眉大眼的女生,有着长而密的.睫毛,有着长长厚厚的卷发,重要的是,她有着温暖的微笑。

我很欣喜遇到了这样的同桌,尽管她学习一般,可她愿意在我回家吃饭时,帮我把姐夫送我军用书包背到宿舍帮我看管,因为那段时间,总会用人偷军用书包。而我同样也愿意陪腿有残疾的她一起打排球,尽管她一个球也垫不好,尽管一堂体育课我会不停地捡球,可我愿意看到她因为我能陪她一起上体育课而快乐的笑。

她说,她就是混个高中毕业,她的腿是不允许她去外面的世界的,就像她从她那个山区小镇到县城读书一样,她都比镇上的孩子幸福多了。

我可以想像同桌的忧伤,可我又能怎样,父亲说,我要是考不上大学,就让我快点工作,家里小孩多,没有能力再供我的。

其实,那个年代,年少的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志向,只想能早点养活自己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就好。

高考完的第一天,我

向母亲要了十块钱,带着我的同桌,还有另外两个女生去了另一个县城,这是我十八岁那年第一次独自出门。

我们欣喜,我们快乐,完全忘记了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忧伤。也就是那年的那天,我们每一个人花了两块钱照了一张单人照,以纪念我们十八岁的到来。

照片是黑白的,但模样是青春的。

后来,搬了几次家,照片找不到了,没想到,心里还有点遗憾时,前不久,有同学开玩笑把我的那张十八岁照片发到了群里,让我与年少的自己相遇。

那个稚气的女孩,那个小小同桌,那个流泪的男孩,那个冰冷的男生,那个温暖的女孩……这一个个一路伴我前行的最好的我们都深深地珍藏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让我忘却不得。

美文欣赏:青春的记忆 篇2

和每个平凡的周六下午一样, 我和宁冲在校园里无所事事地游荡。记不清到底是我唆使宁冲, 还是她怂恿我, 总之我们鬼使神差地跑去当时刚刚成立的校园广播站“应聘”。我们都没有想到, 那个干瘪海绵般挤不出半滴水的周六下午, 那间昏黄漏风的小屋里的一小时, 以及那张写着“金王耳头痛丸”的无聊广告传单 (用来测试普通话水平) , 对我, 对宁冲, 对我们的高中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唯一记得的是, 在我们胡侃一通后, “头目” (广播站站长) 猛地一拍桌子:“就你们俩了!”像极了评书先生, 一拍惊堂木就钦定了主角们的浮浮沉沉。

于是我糊涂却清楚地成为校园广播站的一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糊里糊涂进来的, 糊涂的是不知该怎么清楚地混下去。

然后宁冲和我认识了柏桦、仲明、骨文、菜青虫、RaRa、二刀……从轮廓硬实的校园里冒出来这样一群鲜活可爱的人。

“柏桦”这个名字让人浮想联翩。你可以想到朴树深情演绎过的某个小树林, 和小树林旁边的小村庄;你还可以想到一个梦想在若干年后造出神舟N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大男孩儿, 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地练三步——他就是柏桦。

仲明喜欢历史, 能精确地背出M事件发生在×年×月×日。私底下我还看过他写的两篇文章——《罗马——怎样将地中海变成内湖》和《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让人叹为观止。

骨文是古典型骨感派才女, 是一个绝对的好人。每次聚餐, 她总会把一切安排妥当, 再等我们主力部队如秋风横扫落叶般一扫而光。

菜青虫在思想上是一标准的愤青, 在物质上则是地道的小资。我曾见她写了整整二十三页纸来声讨我们的校规, 还叫嚷着什么“罄竹难书”。她也有过一顿吃掉我两个月生活费的壮举, 但这并没有妨碍她的可爱。

(二)

若干天后, “头目”通知我们为宣传新生的广播站做策划。我们一大帮子人聚在那个昏暗的小阶梯教室里, 七嘴八舌地讨论广播站的名字和台标图案等问题。在经过了四小时近似聊天的会议之后, 我们决定用手掌的形状作台标——掌心向内, 手指向外, 形如放射的阳光。这样, 一个新生团体“太阳部落”校园广播站就诞生了, 它还有一句颇为响亮的口号—“太阳部落, 太阳不落”。

那个晚上的夜空格外明朗。我们望着每个人脸上、手上的水粉颜料哈哈大笑, 彼此嘲笑着各自天真的想法。骨文想一个人背着帐篷去神农架听鸟叫, 而被仲明笑称是去当人猿泰山;柏桦说想去当兵, 而宁冲却说等到那个时候已经天下太平无仗可打了……

还记得当时定下的栏目是这样的:

周一:“时间之河”

周二:“B小调之后”

周三:“青春之羽”

周四:“宇宙之夜”

周五:“静寂之丘”

虽然每个人各自分管一个栏目, 但几乎每个人都热衷于客串他人的栏目, 甚至有人发展成为“播音狂”, 每天都在那里心急火燎、手忙脚乱地到处找音乐, 找材料, 赶稿子。我们在广播里聊小说、玩过的游戏、旅行过的地方。

那个时候是我整个高中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每天仿佛都是晴朗而干燥的秋日, 心旷神怡。今天我与宁冲还常在电话里说起这段日子。两个人先是放声大笑, 最终沉默不语——谁都知道, 一生仅此一时。

(三)

日子依旧不紧不慢地过, 我们依旧每天下午上下九十七级台阶, 横穿整个学校坐到广播室里听民谣、摇滚来消磨时光, 依然和大家聊新片、新书、新专辑。只是仲明已经行色匆匆地离开。他借给我的厚厚的《奥德塞》还在, 那个顶着一丛乱发、从厚厚镜片后射出光芒的少年已经毕业, 回到那个有海风和椰子的家乡, 静静地看着白色的海鸟在天空中飞翔。他寄过一张明信片回来, 写道:“我们如海鸥与波涛的相遇似的, 遇见了, 走近了。海鸥飞去, 波涛滚滚向前, 我们也分别了。”

原来的广播站拆迁了, 新建的站点在图书馆的底层, 更新了设备, 也更大了, 用“头目”的话说, 二十四平方米的友情空间变成了无限。只是出现的人越来越少。升入高三的我们面对月考成绩单, 心情总会有些起起落落。宁冲的小提琴一直放在那里, 已积满了灰尘。

后来, 广播站正式交给了下一任广播员。我们光荣退役, 然后又继续在学习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和柏桦在走廊上遇见, 微笑, 点头, 擦肩而过。回到教室埋头狂画函数图象, 心里隐隐作痛。月考作文评析的时候, 看到菜青虫八股式的总—分—总, 想她狂批×××的那份意气风发, 心生幽怨。骨文则很不幸地在ABC中挣扎, 人也更加骨感。

毕业前的那天晚上, 我们聚在一起吃火锅, 继续说一只苍蝇飞进火锅的故事, 继续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 在腾起的水雾与弥漫的香味中, 感到彼此的笑容还是那样真切。那天晚上, 有人喝了四碗火锅油, 我们在空旷的广场上排着队跳兔子舞, 在学校漆黑的操场上踢看不见的易拉罐……

然后, 分别。很奇怪我们竟没有两个人在同一地方的, 全部都散落在天涯海角。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武汉……现在想来, 那些在记忆中已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的片段, 突然间又都清晰起来, 接二连三呈现在我的面前。仿佛又回到那间小屋, 那些虫下绿芙、黄叶秋风、鸣鸟翻飞的下午。约好大家都不写同学录, 因为我们不在一起了, 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保留不说再见的权利, 以预约美好的希望。

(四)

我们从时间的火车上

茫然地被推向叫做“明天”的地方

路过通往成熟的美丽与残酷

一路欢歌

一路哀伤

等到青春已化作感伤的泪

记忆在岁月的流沙里无影无踪

往昔在黯淡的眼神里抖落尘土

我会翻着这本尘封多年的日记

看年轻的已衰老

单纯的已世放

那片姹紫嫣红

流落远处

我们的故事已经结束

我们的道路才刚刚起步

门内是伤痕

青春的记忆 篇3

拥有青春飞扬梦想的小白杨们,会用第三只眼睛,诠释他们心中最遥不可及又最近在手边的梦。

今年的半夏如期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几百部作品让评委们一致感到惊艳,这一场华丽的梦,完美绽放。

第九届“半夏的纪念”年度大奖

《回收北京》

导演:李昊东、秋韵、张子木

时长:35分钟

影片类型:纪录片

拍摄设备:佳能EOS 5D Mark II相机

奖项综述

6月10日晚,第九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1500人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田维义、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书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芳等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方向)专业李昊东、秋韵、张子木创作的纪录片《回收北京》荣获最佳长纪录片和年度最佳作品奖。

本届“半夏的纪念”以“纪录梦旅程”为主题,鼓励大学生坚持影像梦想,突破文化和地域的局限,在更广阔的影像梦想中驰骋遨游,用影像的力量表达观点、记录梦想。当晚共颁发了十个奖项,包括最佳长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最佳剧情片、最佳实验短片、最佳MV、最佳广告六个单元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三个单项奖以及年度最佳作品。

导演阐述

那些包围北京城的垃圾山,它们从哪里来?它们往哪里去?

《回收北京》主要反映了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现状,以及整个地下垃圾链条。采用人物刻画与事件发生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整个片子并没有过多地专注于对于壮观垃圾场的描绘,而是立足于对问题冷静而深入的思考。为了让城市里见不到垃圾,我们把垃圾转移到了五环以外的郊区、甚至河北。我们享受物质的同时,却让那些相对贫穷的人承受了垃圾。希望本片能够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对推动北京垃圾处理规范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获奖理由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完成一次对于京城垃圾现状的摸底清查,客观呈现各方观点,用巧妙的提问勾连,用细腻的思索点缀,用“对人的关照”回归记录的核心本源。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去到了几乎被我们遗忘的所在,然后打捞出一个温暖可爱的“江湖”。

观点排兵布阵般的陈列、探访四面八方式的触及,以及其谦卑的姿态体验,以及其宏阔的视线观察。作品根植于深刻的社会责任和话题敏感,完成于坚韧的追踪勇气和实地体察,升华于“对事件中人的关注”。

剧情简介

《回收北京》

本片呈现北京垃圾回收链条中核心人物的观点与生活状态,客观记录北京垃圾回收现状,展现监督者,决策者的角力。不为人知的角落隐藏着这座城市巨大的隐患。

获奖理由

作品记录一个舞者对于自我内心的窥探,极端中寻求平衡,现实里告慰梦想。前期的时空大跨度拍摄为后期剪辑提供了更多宝贵可能,以主体独白贯穿全片的形式,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内敛而自信的气质,流畅与跳跃的节奏切换丰富了影像的视听表达,同时支撑起影片稳重而不沉闷、灵动而不轻佻的自我定位。舞者的孤独之姿,既成就一方宽阔想象的舞台,又筑起密不透风的壁垒。本片节奏不疾不徐,以一种郑重、明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一个舞者外在的飘逸和内心的翔实。

剧情简介

《独舞》

纪录片《独舞》(SOLO)讲述了一个舞者寻求自己人生的突破口,他留恋北京的繁华却和大多数人一样无奈地游走到下一个城市,他来到浪漫的杭州却发现生活更加孤独,2011年他迎来人生的第33个年头,跨年之际游走在寒冷上海街头,心里惦念着台湾的老妈妈还有前方未知的人生路。

导演阐述

最后的成片表达的思考和意境是偏情绪性的,在这一年的跟踪拍摄过程中,导演自己也在一点一点地体验生活的成长,而《独舞》想表现的孤独感正是伴随着成长一起出现的。生活就像独舞,一边自我陶醉一边寻求掌声目光。

第九届“半夏的纪念”最佳音乐电视作品

《born this way》

导演:王嘉婧、王芯蕊、王小然、赵木子

时长:6分

影片类型:音乐电视作品

拍摄设备:佳能EOS 5D Mark II相机

获奖理由

精致华美的镜头组接,大方有力的剪辑理念,复杂而有序的场面调度,高超水准的后期制作,面对当下依然大热的音乐作品,该片显得大气成熟、游刃有余。对于女权主题的成功驾驭,作品中每一帧画面、每一处细节都是完美的例证。

导演阐述

做这个片子最开始是受到了这样一件事情的触动:有两位我十分敬佩的全面发展的师姐在求职过程中都曾遇到过简历面试阶段就被淘汰的事情,究其原因,与能力无关,只因在性别一栏填入的“女”字。曾有人对我说,女人想要成功,要么改变自己的性格,要么改变自己的性格。这也是全片的主旨。女主角不甘于被操控,只做玩偶一样的宠物,于是起身战斗,她选择的是改变自身,将女性特征化为武器去换取生存。而片中另一位重要女性是一直藏在男儿身下的男主角,在片中他一直是男性世界的权利制高点,然而实际他一直是一个女人,她想要证明的是女人同男人拥有几乎相同的能力,重要的只是一个机遇。有人会认为片子过于极端,让男人怀孕,让他们去争宠。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笑。我所期望的仍然是一个平等的世界,一份互相尊重的美好。

《老四》

一个女孩随男友回家探亲,偶遇老三有病的弟弟老四,她被好奇心与同情心的驱使试图接近老四却屡遭波折,正当两人感情产生微妙变化的时刻,老四却遭遇意外,女孩带着悲伤离开,怀念和希望却留下了。

导演阐述

《老四》这部片子的灵感来自于严歌苓的短篇小说《无非男女》,我被故事中一个身患重病的男人所感动。拍这样一个故事我并不想表达爱情,而是想写一种尊严,一个几乎被病魔折磨得魂不附体的男人,是如何靠尊严被爱上的。这爱越真切,就越能展示现实社会中审美的无能和道德的沦丧。就像影片中龙王庙的内殿的镜头表现的那样:空荡荡的,墙壁斑驳,房顶摇摇欲坠,就好像老四的内心:阴霾、荒芜。但在这萧条的环境中还有神像,还有香炉和供桌,还有信仰,老四的心灵也是如此,在他心底的最深处还有信念和希望。林采在内殿烧香预示着她就是那个点燃老四心中希望之火的人,但香总要烧尽,希望总是要破灭的。

获奖理由

影片剧作优秀扎实,演员表演精湛,叙事节奏从容流畅,不论是场面调度还是运镜拍摄,不论是情绪铺陈还是伏笔埋线,作者都驾轻就熟。片子风格工整严谨,情绪丰盛饱满、影像意蕴悠长。

盛世华光 静心聆听

第九届“半夏的纪念”还邀请到了许多业界专家和各大高校、媒体的专家学者的支持,为此,本刊特在现场采访了几位本届评委及嘉宾,来听听他们感受。

申惠善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专业文学博士

我这次主要参加了剧情片的评选,总共评审了87篇作品。

观片的感受非常强烈,作品一点也不像大学生做的,非常专业、非常到位,和想象中大学生的作品不一样,后现代的素材不少,特别是影片的表达方式,一点也不老套,手法新颖,处理很灵活。

我想,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地大物博,题材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影像事业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王向华

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

以本次“半夏的纪念”为一个窗口,我看到中国的年轻人非常有活力、有创意,因为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在做这些事情,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富强。参与了评片,看了许多作品,和一同评片的专家都有同样的感触,就是这些作品的水平非常高,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觉得影片的题材、摄影、色彩、音乐都非常好,我们很惊讶现在的大学生的水平这么高。

随着当前影像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出现让各种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现在所有的影像作品既互相联系又产生撞击,让我们难以区分具体影像形态的类别,这对影像的发展繁荣是一个大大的促进作用。

周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学生们拍的纪录片更多地转向关注社会现实,这是今年评审的最大感受。前几年“半夏的纪念”参赛作品也是剧情片和纪录片为主,但是很多纪录片都是记录和观察形式,比方去年的作品《苹果树下》,非常不错,但关注的是边缘题材。

今年学生作品更偏向批判社会现实,这是一个亮点,以作品《回收北京》为代表,作者以整个北京的污染和垃圾处理为主题,拍了很多素材,下了很大的工夫,这部作品让人感觉很震撼。此外,相比往届征片,剧情片明显多了很多,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比如获奖影片《枪》,这部影片虽然场景很简单,就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里,但是镜头语言、光线都处理得很好,在情节控制上,整个影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到位。

青春的记忆永存-青春征文 篇4

永远的绿蓑衣:世上有不老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收拾行囊,彻底告别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曾经暗恋的男生,一起玩耍的球友,以及一起生活了五年的你们,似乎是突然间就没有了交集,但有些岁月,一想起,嘴角就会不自觉微微上扬

最美不过落花流水:老友新朋,换了几重。突然提起这些,我才想起那三年时光,曾真切洒过的泪水,我以为那些再见是你对我的承诺,其实我一直都当真。紧张过后的宿醉与狂欢,没人会计较它给身体的那一点伤害。我不想伤感,却只是想见你一面。那些高考后走散的人,你还好吗?

念念清晨:此刻我的这座城在下雨,12年此刻也在下雨,那时高考失败了,13年的的此刻,复读考后的的我睡不着,因为放松下来心里好空,离开故乡,来到大学,从此我的故乡只有冬夏,没了春秋!大学的我很青涩,如今大一,21岁,真的还需要很多成长,我想努力,认真,成熟!还有江颖愿你告别过去,在未来成长!

朵朵没有夏天:告别了三年的日日夜夜,六月的夏季里离别的天空下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远方,用力挥手的那一个剪影,回眸相视的那一个微笑,如一道青春的风。轻轻地掠过了少年心里的那道伤痕,转身后的瞬间眼泪在那一刻定格,所有的不舍与留恋,永远都会在心里驻足丶蔓延。亲爱的朋友,匆匆而过的青春,就此搁置了记忆

______丶进::那时候我们说话都喜欢用终于,就像终于放假了、终于毕业了、终于离开这里了,仿佛任何的告别都像是一种解脱;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些自以为是的如释重负,才是让人想念的东西。没什么会等你,就像所有的曲终人散和分道扬镳,到最后可惜的不是离散,而是没有好好地和那些告别。

也许下个冬季我可以遇见你:都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一次的离别也许是一辈子的不相遇那些年,我们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的说着自己的理想这几年,明白了世事的不如意,每一天,为了第二天努力计划着那时候的一切都已回不去了,珍惜现在拥有的

城门隔心:总有一处风景成为心底的永远,总有一段往事成为一种难忘,总有一个瞬间的美好变得荡气回肠。告别在今朝,而只有自己最清楚,你告别的只是云烟过往,带不走的是那些温暖的记忆和柔软的`心绪。六月,我曾告别年轻的战场,告别可爱的老师同学,告别暗恋的姑娘,但如今时过境迁之后依然会在这个季节频频回首

北国与南国:六月是个伤感的季节,又一批高考的学子争取着梦想中高校的门票,而此时高校中也正迎来眼泪和酒沫纷飞的日子,而距离我的高考也已经过去两年了!不管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都去珍惜!因为世界太大,一次分开,就可能后会无期天涯两望!再见,其实不是告别,而是一句承诺……

爱0smile:告别高中了,我的三年…难免的不舍,学校的凤凰花开得灿烂,我却无法陪它走过第三个花期…踏出校门的那一刻,面对所有的老师,互相挥挥手,突然,莫名的感动…陪我走过三年的朋友同学老师…回想,突然,一切的回忆就成了美好……留恋是留给毕业季的安慰,而遐想,最适合让青春去描绘,只要不枯萎…

关住你的心:刚刚过去的昨天是高考结束的日子,也是11级学长毕业的日子。昨天似乎是对一段时光的终结。“青春不毕业”这是我们学校本次毕业晚会的主题。毕业晚会是一场师生间的告别,但更多的是对这一段青春岁月的告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的告别,静默得刚刚好!

谁都不会是:今夜我是一名大家口中的该狂欢的高三党,而我却没有想象中的激动疯狂,此时此刻躺在床上心里不能平静,这三年太多的太多事情都浮现在脑海,一路上太忙碌现在才发现那些人那样事那段时光是那么美好,可我已经失去他们,愿这段日子陪我走过的人永远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珍重

爱嵩的小强子:告别的六月,离别的味道越来越浓了,班级群里每天讨论着聚餐拍照玩的事。距离毕业清校不到十天了,最后的日子里,每天都忙着各自的事,或为考工作,或为珍惜最后的学生时光。最后大家一起吃一顿饭,合个照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有太多不舍毕业那天我想拥抱和送别每一个人,再见了,我的青春,我的大学

樯角灬摘蘑菇:毕业,是离别的开始;毕业,是成熟的标志;毕业,是梦想的放飞;毕业,是人生的转折。告别老师,告别同学,走向新的开始。或许会有很多不舍,但我们必须告别回忆,踏上新的旅途,新的天空,新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在许多年后,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个夏天,那个离别的夏天。佐岸空城:六月,离别的叹息,记忆里的六月,似乎只是停留了一瞬,便滑向了黎明的边缘,它如同炽热的流星飞过,照亮了整片黑暗的距离。这是一个属于青春的季节,有着轻盈的风絮...走进六月,纵使别离是曾经的约定,可还是忍不住的想把这一切化为生命中最美的执着,献给我一去不返的花样年华,六月终究还是离别了

飘若陌上澄:6月带来了告别,带来了离散,看着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匆匆走过,心中难免有怅然与失落,想的明年的这个时候,一样的自己是否也能像他们那样释然,还有最后的一年了,为了不让自己错过最宝贵的时光,我必修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到时戏外人转眼变为戏中人,就让自己去坚持走完那最后一个台阶,加油,致自己

让梦想远走高飞:生命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永远是单向行驶并只有一次,我们仿佛习惯了感伤,其实在现在这个科技信息时代,真正让我们伤心并不是朋友的离别,而是在那个青春如歌的年代,我们却未完全释放出属于这个年龄所特有的激情,真实为我们的未来留下最美的记忆。

star字母:回忆是美好的,但我们眼看前方,未来还很长,也很美好,但都掌握在我们手上,。告别,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少告别,可告别了并不代表不永远不能再见,因为告别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宁夏year:好想高中时的同学,那时的友谊那么真纯,毕业两年了还依稀两年前的今晚和一群同学的狂欢,一起逛着马路,一起唱着歌,高中时的种种都随凉凉的晚风飘散在宁静的夏天,从此各奔天涯,一个班就再难聚全了。

天生笨拙的wfl:上次回高中,我们去了以前的操场,坐在那儿,很安心,高中时候特别讨厌跑步,可是每天第二节课下了都要去操场跑步,而现在我已经习惯每天跑步了,去了以前的教室,什么都没变,只是我们不在那个教室了,那个地方,曾经无数次的想逃离的,现在却那么的想回到那个地方,曾经教室里的人,你们都还好吗

via慢慢走看路边的风景:高考,现在好像与我没有一丝关系,我们是两条平行线上的,我一直未后悔再多一年的生活,因为那是我的选择,我为梦想而做的努力,我只是痛恨自己的懦弱,自己的盲目,没有主见,不要怨别人,是你自己,整整一年了,你做了什么,你扪心自问,你对得起谁?该醒醒了,别麻木不仁了!

皇玛BOY:尽管春天不肯放手,夏天的呼吸已经沉重,那些空荡荡的篮球架下,多少时光被定格,冲洗,然后褪色。没有一阵风,吹动操场的琴弦,牵起跑道,唱着那首过时的流行歌曲,只有阳光,刺眼的金色,倔强地照在教室门口,那我始终不想对你说出的“朋友”,两个字上。一段时光的结束,一个生涯的告别。

梨花又飘香:终于我们还是来到了这个时间,走出考场,还是有点舍不得,我们挥手告别,这一别,或许有些人就再也不见,这个六月,也注定是毕生难忘,努力把最美的微笑留给彼此,从此各奔东西,是否,会在将来的某年某月再次相遇,这个夜,静静的,思绪万千,亲爱的各位,未来,再见,愿你们一切都好!

折叠树叶:六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所感触吧。至少对自己来说,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再有不多的几天,我也会拿到最后一个毕业证书,然后永远告别学生时代。这一刻,没有感伤,没有别离的思绪,有的只是感谢,感谢实习时遇到的每一个人。一路走来,感谢有你们。而现在,感谢彩虹。

默恋星空:高考结束,又有一群孩子毕业,他们开始憧憬大学的生活,以为大学就是天堂,可以肆意挥洒青春,可以大胆去爱,其实,他们不知道,最干净的爱情和最干净的生活,就是高中三年,以为离开的是地狱,其实十年过后,他们才会明白,当年想急迫离开的地方,就是天堂。

千里橙子:又是一年的告别季,伤感的六月,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味道!最初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摩擦到磨合,不同的性格在这里让我们走到了一起,陌陌红尘,缘起缘落…毕业后又不知何日再相见!送别时想过无数次重逢相聚的画面,知道离别再相聚是那么奢侈,离别后大家都迈向自己的人生旅程…青春散场,可记忆永存!

南城左先生:六月。像部小说,终生难忘。直到如今翻看那年毕业纪念册的浓郁兴致,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每个人的照片背面,是一段寄语。女生们多是抱着一颗柳树侧腰倾泻长发,或是坐在草坪上环抱双膝,男生们则都在山顶眺望远方或是身后一条大河,我们看起来满腹壮志,身上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聊天带来的恍惚和疲倦。

神经质的男青年: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感悟青春的美文欣赏:青春 篇5

青春去哪儿了?我慌慌张张的四下寻觅也不知所踪。只是追的气喘吁吁、累的精疲力尽。茫然若失之中,不经意的一瞥却发现,原来青春就是个顽皮的家伙,和你捉着迷藏,若即若离,忽远忽近。青春藏在眼角细碎的皱纹里,执拗的不肯探头,青春隐匿在两鬓丛生的白发中若隐若现;青春在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中绽放着笑容,青春在那本厚厚的日记本中诉说着懵懂;青春在那张三角形的信笺中袒露着纯净的情怀,青春在年轻的心湖中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青春在和柳绿花红的漫山缤纷翩翩起舞,青春在芳草萋萋的小河边和虫儿窃窃呢喃;青春在和那个骑着自行车疾驰的少年玩着赛跑,青春在和那个漫步乡间小路上的放学姑娘一路欢笑……

青春哪去了?原来青春一直都在,虽然它生来随性、不羁、不长情,从来都不肯为谁停留,为谁驻足。但是,它总是能给人们铺展一程山水,明媚动人;描绘一方画卷,色彩斑斓;带来一段美好,赏心悦目;留下一片回忆,刻骨铭心。

青春走了,带走了一批又一批人们悱恻缠绵的故事。青春来了,憧憬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瑰丽梦想。只要眼前有风景,心中有爱,那么,青春不老,岁月无恙!

青春记忆的散文 篇6

那年高考结束,在众多毕业生中,被选拔参加了由公社武装部组织的民兵集训。虽然只有短暂一个月的时间,但在我生命的记忆里总散发着青绿的甘甜。

在浩瀚的大海边,在碧绿青翠的万亩林海怀抱,开始了我们紧张的封闭式训练。睡的是稻草通铺,吃的是大菜饼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洗刷,排队,报数,跑步,三千米。有生以来第一次手持钢枪,竟不知如何摆放,生怕不小心走了火,其实教官早已将子弹卸下,让我们这帮初生牛犊虚惊了一场。首先是学会拆卸安装擦拭,子弹上膛,对准星,后来是荷枪实弹,正式训练打靶子。训练结束,要对每个学员进行现场摸底考试,成绩突出的可以参加县里的比赛。尽管训练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紧张,而对年轻人来说是充满着好奇和挑战。训练时是按照无依托寻找海上动荡目标,这个动作对于从来没有摸过枪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难度极大。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力量,年轻就是拼搏,硬是凭着一股热情,一腔碧血,摸爬滚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每到傍晚训练结束,海边便是年轻人悠然的休闲场所。男生在浪花飞溅的海水中畅游,女生则在沙滩上捡着贝壳,采着海蓬花,相互嬉闹,追逐。跑累了,疯够了,就一字排开,头枕着大海,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飞舞的浪花,洁白的海鸥,褐色的礁石,湛蓝的海水,还有远处鸣笛的伴奏,一同唱响在夏日海滨的上空。不知谁领头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风展红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随即,水里,岸上,清脆的歌声汇成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悬挂在碧波万顷的海平面上,幻化出丝丝缕缕的银线,萦绕着,璀璨着每一颗年轻的心。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三百多名参加人员中,选拔了十名成绩突出者参加县级比赛,其中包括我。兵营前合影,灿烂的笑意绽放在每一个清纯的脸庞,写满自信与执着。后来,相继求学,工作,务农,远走他乡。那一段青春的乐章时常奏响在内心深处,乐曲欢快激荡,音符跳跃沸腾,十八岁,人生美丽的开始。

躁动青春的光影记忆 篇7

[关键词]青春阳光记忆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中国青春类型电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成年马小军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夏天的青春故事。这部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电影,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虽以“文革”为背景,却不写政治,反而把故事焦点放在少年的成长经历上。具有姜文本人的生活体验。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躁动不安却又不失快乐的青春往事。

影片是以一个低沉的男声的开始的,随着他的叙述,故事在怀旧的基调中缓缓展开,一段似梦非梦的往事混合了青春特有的光芒拉开帷幕,年少的人物和场景虽然在记忆中搁放许久,但是只要掸掉灰尘,依然充满光彩。

影片主角马小军和他的伙伴们是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的孩子,那时候正逢“文革”,大人们都忙着批斗和宣传,孩子们于是在大人的“无暇顾及”中获得了自由。由于故事被安排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虽不见丝毫政治上的浮躁。却依然理所当然的被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标志。电影的开篇,便是一尊雄伟的毛主席雕像,欢送会响彻着革命歌曲,隆重地向我们交待了社会背景。一切交相辉映,即便是没有感受过那个时代的人。也能够很快地沉浸到那个时代中去。

青春的热情在那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时代里,每个孩子都憧憬着为共和国的繁荣英勇捐躯。特别是像马小军一样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被革命故事和闪亮的军功章耳濡目染,不断渴望书写自己的壮烈。

政治只作为背景,而故事则聚焦成长。十几岁时候所谓的英雄概念,无非是会打架和招女孩喜欢,没有人管教的日子,马小军和同伴们如同一群奔放的马驹一样四处游荡,无论是打架,抽烟,与女孩搭讪,都会努力表现出得心应手。却往往力不从心。马小军不是领袖,而是部队大院众多伙伴中的一个,他外表上满不在乎,但内心却十分懦弱。他那种想要表现自己被别人重视起来的虚荣想法,往往是青春期的共性。比如马小军被带到派出所然后哭着求情。回家后却嚣张跋扈地对着镜子寻找心里安慰:再比如打架时众人抓住其中一个孩子,马小军不分青红皂白就一个板儿砖拍下去,在众人面前把他打得血肉模糊。

马小军结识了一个独特的女孩米兰,米兰的成熟美丽。深深吸引了马小军,跟米兰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不遗余力地去讨米兰的欢心,吹嘘自己。或是将别人做过的事情安到自己身上来吸引米兰的注意力,但令他失望的是。米兰总与他保持着刚好的距离,而与伙伴中的大孩子刘忆苦更加谈得来……

在那些似乎出现了偏差的记忆中,马小军与米兰在一起的交往好像明亮的阳光刺痛双眼般的真实:马小军在马路上第一次跟米兰搭讪,却被她讥诮:马小军大肆地对米兰吹嘘,而米兰只是平静地说“是吗”:两个人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并且有时会为一张照片而发起争执:米兰房间里绿色的格子窗帘,以及她锐利的目光和肆无忌惮的明亮的笑容……这些细节让少年的暗恋变得生动起来,这为后来马小军对米兰的凝望和所想做了铺垫。使马小军对米兰的好感,超出了仅仅是被一张照片吸引这样单薄的原因。

周身有躁动的因子,特别是在夏天的炎热和浮躁下,少年的心事被更加轻易地裸露出来。嫉妒、焦躁、不甘、郁闷……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灼灼地发热。炙烤着少年的胸膛,马小军想要追随米兰的焦急,与米兰在人群中的游刃有余相比。显得幼稚。于是为了让米兰记住他,他闯进米兰家里试图强暴她。却被米兰愤怒而有力地反击了。之后,马小军便被伙伴们孤立起来,再过不久,米兰也彻底消失在他的生活中。马小军就像所有受伤的孩子一样,沉寂地游离在人群之外,却又渴望集体的怀抱。他像一只离群的雁。寂寞地独自漂浮在游泳池中央。阳光倾泻而下。水光粼粼。

当阳光太过灿烂的时候。就会灼伤皮肤,就像他们的青春,美好的很有分寸,让人觉得遗憾却也无法避免。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镜头里盛满了夏天的光影,整齐的民房。闪亮的军功章,以及少年肆意的笑脸……而没有我们一提到“文革”就会想到的批斗、大字报、苦难和伤痛。青春在这个时代里激昂和高亢,心中有诉不尽的激情与梦想。一切都是金灿灿的。在夏天里熠熠生辉。

那时的青春。一定是单纯到贫乏,而贫乏却快乐的。少年黝黑赤裸的脊背,汗水顺着皮肤蜿蜓的流下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军绿色的衬衫罩在单薄的身躯上,军绿色的书包里装着板砖和菜刀:澡堂里幽暗的蓝光,“哗哗”的水声,和少年们的嘻笑怒骂:一个人的房顶,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的那同一个逆光的侧影,有时会吐出寂寞的烟雾:少女的明亮而灿烂的笑靥,轻盈的双脚,裙袂漾过心头。

影片里,现实的故事和幻想的情节杂糅在了一起。少年时候的记忆总是有些颠三倒四,但这却这使得整部影片在平淡的讲述中多出了一些色彩和起伏,有时少年紊乱的思维会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这却让马小军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好在影片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有旁白的梳理和解释。这帮助我们对故事的了解和认识变得清晰一“……慢着,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好像又搅到了一块,可能她根本就没有当我的面睡过觉,可能她根本没有那样凝视过我,那么她锥子般锐利的目光和熟睡的样子,又是怎么跑到我的脑海中来的呢?……”像这样的旁白贯穿了整部影片,很多东西都被用这样直接的方式交待了出来,他的叙述者是成年后的马小军,他的声音不似少年那充满热情的清亮和高亢,而是平静而深沉的,虽然没有什么情绪的波动,却依然让人感到有怀念的味道。这样的旁白像是针和线,将散落在记忆各处的年少时光缝补在一起,再按照时间顺序回首,这样的安排是只属于成人的。

青春的记忆作文[大全] 篇8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的记忆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的记忆作文 篇1

一月的南方很温暖,冬阳在屋内的瓷砖上涂上暖色调,红色的茶花散发出一种浅淡的气息。楼下的孩子互相追跑,遗落下一阵清脆的铃响。

没有向日葵的笑脸,没有萤火虫的.微光,在黑夜里摸索着前进。

那天晚上我看见天上挂满了星星,那时我第一次看到的满天繁星。

月亮像白炽灯一样射着一束束银白色的光芒,另半边月牙朦胧在夜色里,星星开始微笑,带着醉人的光曛爬满我头顶上的整个天空。

忽然想起曾经说的“月亮的眼睛”,童稚的微笑又展现在我的脑海。过去和现在重叠起来。

于是,幼小和渐渐成熟我们手牵着手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许下最幸福的心愿。

青春的记忆作文 篇2

曾有一段时间很害怕死亡。

当我想到自己正在成长,正在一步步接近衰老,我就会莫名的恐慌,甚至会哭泣。不是假的。我似乎感到自己已长出了满头银发,然后沉睡下去,不再醒来。

我很恐惧,恐惧自己突然就消失了,不在了,我所爱的人,我至亲的人都不会再出现在我的视线,我害怕我会失去一切,我害怕……

我想把这些恐慌告诉某些人,却被他们“慈爱”“理解”的笑容所压抑。

孩子,你还小,长大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以后就会知道了。

他们如是说。

我礼貌性的笑笑,似乎是豁然开朗,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没有人能解开我心里的魔咒,那个如巫婆施下的咒术像绳索一样紧紧拴住我的心。

后来,我开始沉醉于忧郁,用满篇的华丽来装饰我空无的心。带着双鱼的天性,在触碰到昆虫时手都会颤抖。

青春的记忆作文 篇3

我最快乐的事就,就是过春节。我记得小时候就知道一个关于“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这一次又到了除夕夜大家急急忙忙的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常一样准备进村时,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每到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就会开车回家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大家聚在一起打开电视,一边看春晚,一边吃这里地地道道的美食。我是个出名的小馋猫,看到每一道菜都恨不得马上去尝一口,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元宵,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可好吃了。还有腊肉、春卷、鱼……

大年初一拜新年一,一大早就被窗外的鞭炮声叫醒了。压岁钱是大年初一小朋友收到必不可少的东西,晚辈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会给晚辈们压岁钱,是为晚辈们压岁。收到压岁钱是最开心的时候了,过年除了拜年就数探亲了,这样可以使大家之间增进感情。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所寄托的希望。

青春的记忆作文 篇4

似乎是在我迷上深重的紫色时,我就学会了叛逆。

我丢下繁多的作业,把头伸向窗外,仰望天空。天很白,不蓝,这里夏季的天是空洞的白色,没有任何点缀,也没有任何飞鸟的痕迹,只剩下头顶上飘来的腊梅花清香。

我带着不上不下的成绩面无表情地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商业街里,看着一个个面具般的人从我身旁走过。

我听见有人在喊我,声音温暖而熟悉。伸出手拉住我的衣襟,而我却一个转身,脱离了他,身后有人在抽泣。

我把新买的日记本撕成碎片,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买它只是一时兴起,我没什么可写的,于是那十块钱便成了落花翩翩飞舞。

美文欣赏:青春的记忆 篇9

他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很兴奋的向我炫耀说:他馒头里夹着的是鱼肉罐头。我“哦”了一下,算是回应,他再次凑近了问我:“想不想闻一闻”。我摇了摇头,显然我的淡然灭了他的骄傲,于是他又说:“你可以吃一口,特别的好吃,真的。”他的表情几近乞求,看着他渴望的眼神,我说:好吧。于是,我象征性的咬了一口,他盯着我问:“好吃不?”说实话,我根本没有咬到鱼肉,只有些咸咸的油水在馒头里,但是味道还是有的。我向他点点头,然后说:我回家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不曾见他,我有我的朋友,是我家后院二奶奶家的儿子路,虽然他不怎么灵光,但不会和我打架,我讨厌打架,也讨厌经常打架的小孩,所以遇到那样的小孩,我是能避开就避开的。

有一天,我和路在我家里玩,然后站从外边走了进来,要和我还有路一起玩,我说:我不和你玩,你老是欺负路。站很沮丧,说:你不和我玩,就赔我的鱼肉罐头。我已经忘了鱼肉罐头那档子事情了,当即反驳了过去:我何时吃过你的鱼肉罐头,他立马急了,然后红着脸将那日如何吃了他的鱼肉罐头详详细细地叙述了一番,我才记起如何吃了他的鱼肉罐头。记起来后,我很难过,特别后悔吃过他的鱼肉罐头,于是说:我知道了,我会还给你的,你走吧。他挥起了小拳头,说:你等着,如果不还我,我就把你打哭。然后愤愤的走了。

之后和他碰面每一次,他都叫嚣着要把我打哭,可是那个时候别说是鱼肉罐头,就是一颗糖,也要和大人缠上很久才会给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鱼肉罐头成了我心病,不管是亲戚过来串门,还是跟着去走亲戚,我都特别留意餐桌上有没有鱼肉罐头。

终于在爷爷生日那天,在帮姑姑拿礼品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看到那个压着金黄色盖子的玻璃瓶,上面贴着一条鱼的标签,但是我不敢拿,因为我一直是个害羞的孩子,再说也是不礼貌的做法。

母亲准备这种大型午餐的时候,会时刻数着已经做了多少菜,而那天母亲做菜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和表哥、表姐一起玩,而是一直呆在厨房里,等着母亲打开那罐我期待已久的鱼肉罐头。但是直到最后一道菜装进盘子,母亲也没提及鱼肉罐头,我很沮丧。但正在这时,母亲拍了拍手说:“哎呀。是个单数。”我迫不及待的告诉母亲,姑姑还带了鱼肉罐头,可以凑个数。母亲同意了。

我乐得疯了一样跑出厨房,从堂屋里拿出了那瓶鱼肉罐头,然后看母亲用切菜刀打开罐头的金黄色盖子,然后从里面倒出鱼肉和所有的汤,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已经将盘子递了出去,因为小孩子不能上大餐桌吃饭,所以我只能眼巴巴的盼望着大人们都不要吃鱼肉。

接下来等待的时间甚是焦灼,一遍一遍的找理由到堂屋里,然后看一看有没有动筷子吃鱼肉,但是看不到盘子,因为桌子实在是太高,而我又太矮。

终于等到亲戚们吃完饭,到院子里聊天,我快速的爬上椅子,看到了盛鱼肉罐头的盘子,阿弥陀佛,还好,还有点渣在里面,我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馒头,把盘子擦得干干净净的,然后跑出了家门。

企业家的青春记忆 篇10

青春,挫折总是暂时的龚艳

Q:最近热播的知青题材影视片有《北风那个吹》、《高考1977》,作为知青,你在看这些影片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我很喜欢看这些影片,这都是反映我们那个时代的,感触很多。知青在那个时候是真的不容易。我在家里是老二,响应号召插队落户以后,同上海的家里基本隔断了联系。当时农村电话是没有的,没办法,一个长途电话要跑20里路到镇上的邮电局去打。那个时候,东西部差距、城乡差别都很大。当时在江西农村,洗衣服不是用肥皂,是用草木灰,农民家里都没有热水瓶……

但在我看来,知识青年下乡,对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知青的眼界比较开阔,他们带来了城市中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农民兄弟都很喜欢,很愿意接受。后来,江西自己也搞起这些东西,像我们那个县,在知识青年下乡后没几年就生产出上海那样的食品了。

Q:在你这段人生经历里,遭遇过挫折吗?

A:在我看来,挫折都是暂时的,在当时是挫折,从长期来说,可能是坏事变好事。

我在县商业局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借调到宜春,工作内容是搞一个普查。普查结束后,因为我工作表现不错,有领导主动要求把我调到地区商业局,并许诺给我一个好的位置。宜春从距离上来说,相对县里离上海比较近,这对我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但后来回到县里,县里却不同意我调走,当然,这是从培养我的角度出发。我当时确实觉得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在1982年的时候,因为留在县里,我得以转干。正是这个因素,改变了我以后的人生。1986年,我终于回城,并且因为我是干部,由组织部安排到黄浦区政府机关工作。可以说,我是因祸得福。

Q:在青年时代,你做过哪些重要的选择?

A:很多时候,我都是听从组织安排,是被动的,比如我的工作调动,还有回城。不过最大的选择是在我40出头的时候——不知道那还算不算青年——我选择了从机关到企业。那个时候,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开放,整个上海的开放能量也逐步释放出来。于是,区里成立了集投资、筹资、融资于一体的黄浦投资公司,希望能通过这个公司招商引资。当时组建这个企业的时候,我熟悉的一个领导在那里做老总,他问我愿不愿意去。当时,我面临着选择——去了企业,编制就变了,福利待遇也不如机关了。但我觉得事在人为,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在企业干好。所以,我选择了企业。

Q:在你的青年时代,有没有让你遗憾的事情?

A:我觉得,青年时代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念到多少书。我下乡的时候,初中才读了两年,后来转干的时候,接触了一点高中的知识,但也是很局限的。在恢复高考后,我没有马上参加,因为考试要到南昌,办班却在宜春;而且要参加高考,就必须脱产。1986年到上海后,我就感觉在知识面上差距很大,在黄浦区政府机关,我周边的同事普遍都是大学生,而我只是一个初中生。于是,只有咬牙拼命赶:1987年,我上了大学,1990年拿到了大专文凭,接着专升本、读社科院的研究生。虽然时间比较晚了,但不补不行。我常常想,要是让我早几年上大学,我会工作得更好。

Q:现在的年轻人和你们那个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你孩子的青春,你有什么建议?

A:我的儿子今年24岁,他自己很努力,目前从事新闻工作。现在的年轻人都渴望成功,难免心态浮躁,但是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素质提升就不那么容易。对于我的孩子,我没有太多的建议,只是希望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物欲,使人离青春越来越远龚艳

Question =《沪港经济》记者

Answer = 于 强

Q:你的青春跨越了成都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有不同的青春吗?

A:在成都,我感受的是浓烈的青春,而在上海,我发现当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已离青春越来越远。后来我悟到了,其实是一种创新力的缺失。城市亦是如此,当它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的时候,它就缺少了一种创新精神,这就是为什么硅谷会远离纽约的原因。在上海,大家的心理压力较大,心态已不再年轻,缺少创新;但在内地,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比较青春的身影,因为内地没有那么多物欲,人能够沉得下来。

Q:你在青年时期就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有没有遇到挫折呢?

A:由于天生乐观,我在年轻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挫折,一直都很顺,算得上是少年得志。但在我快30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一次比较大的失败。那时我还在广州,我做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创业,成立了一个高尔夫俱乐部。我们招会员,最多的时候,招收了几万个会员。我们经常开展活动,受到会员的欢迎。但由于成功来得太快、太容易,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收购了一个高尔夫练习场。由于资金链的问题,这次创业失败了。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我,让我明白经营好一个公司要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懂得科学管理。

Q:你后来有没有再去系统地学习?

A:我曾经打算去美国读书,但后来放弃了,这让我有点后悔。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不放弃这个机会。我到今天还是觉得,在这个时代,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先者,有机会的话,最好去经历、学习一下,这会让自己的眼界开阔很多,更上一个台阶。

Q:你年轻时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吗?

A:我觉得基本上都实现了。我不是一个常常有梦想的人,我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朋友,这就好了。对得起自己的概念,是要在精神上富足,这一点我已经做到了。我最大的满足就是在我30岁的时候,已经游历了许多国家,经历了很多事情。

Q:为了心中的梦想,你做过哪些选择?

A:我很庆幸选择了自己没有在家人的呵护下生活,自由让青春无比精彩。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这些决定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Q:在现在的职业生涯中,你还有哪些重要的抉择?

A:前段时间,我说服我的合伙人做了一只新基金。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在熊市下,我们必须反省投资机构那种赌博式的行为,我们必须研究策略,做投资机构的创新。为什么有的钱急着进去又急着出来?因为那是热钱。这些热钱,对中国的经济、企业都是有伤害的。我们现在要找的是温和的钱,而不是热钱——这些钱希望是低风险,而回报要求不是很高。同时,这不仅跟钱的“性”(性质)有关系,还跟“心”有关,那就是这些钱必须有共识——有一颗中国心,不能对我们的经济体有伤害。而我们,可以依据在国内市场的丰富经验,不仅投钱,而且介入管理。我们希望和祖国一起稳健地抓住这次机遇来寻求发展。

Q:你的青春如此多彩,你对孩子有什么希望?

A:我的女儿现在4岁,非常有个性,老练、成熟,独立思考能力极强,在哪里都是领导。我非常喜欢她,很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为此,在过去有一年,我甚至把工作都停下来,在澳洲陪伴着我的孩子。我重视孩子的教育,积极地培养她的兴趣,但也不苛求她成名成家。

要有一颗豁达的心吴遐

Question =《沪港经济》记者

Answer = 虞国方

Q: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难免会遇到挫折,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A:挫折当然是有的。当时在国有企业,我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各方面待遇丰厚。从国有企业出来以后,一切都从零开始,从总经理一下子变成了一家外企的咨询顾问,心理上落差很大。可是,当时我需要一个更自由的舞台。我选择了跳出国企,就已经做好准备,放平心态去面对挫折。问题是无处不在的,我觉得心态的调整极其重要。

Q:青年时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A:我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那个时代是不尊重知识的时代。在基本功上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所以我在工作中就扬自己所长——我的社会阅历和公共资源比较丰富,我就尽量做一些统筹的工作,少碰一些太专业的东西。从选择的角度看,必然是有所得而有所失,自己把握好心态,就不存在很大的遗憾。

Q:你从国企出来,去了英国企业,有没有发生过文化上的冲突?

A:我去了那家英国企业后,从事的工作就是嫁接中西方文化。在那里,我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Q:你曾做过的最重要选择是什么?对你今后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A:从那家英国企业出来,我创建了自己的企业。1997年,我的公司从原来的纯商业营销转移到会展服务,再延伸到信息咨询和交流。当时全国文化友谊交流会有一个大型项目需要上海方面来组织,我就参与招标,结果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项目。通过这样一个临时的活动,我察觉到会展这个业态的发展远景。所以我果断地把企业主营向会展服务方向转移,结果越做越大。

Q:你青年时代就去欧洲巡演,是较早接触外面世界的人,那时候去欧洲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A:欧洲人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工作上的严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街边,你常会看到穿戴整齐拉小提琴的人,他们完全没有乞讨者的卑微,只是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音乐之中。

Q:你青年时代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回头看看,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A:那时我想做一个音乐家。当时社会环境对艺术重视不够,搞艺术的没有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也很差,所以后来我转向了商业。进入商业圈后,我就想做一个企业家。我工农兵学商都干过,虽然道路不怎么曲折,可是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可以站在很多角度想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是挺正确的——音乐也没有放弃,现在每隔半个月我都会去听一场音乐会,作为一种爱好,音乐很好地帮助我调整心态。

Q:从青春时代一路走来,你最重要的人生智慧是什么?

上一篇:创业计划书基本内容下一篇:技术合作协议书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