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选择题题库(精选7篇)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巴纳德
2.(C)是管理职能中一个最基本的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领导
3.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的管理学家是(d)A泰罗 B 巴纳德 C孔茨 D法约尔 4.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c)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5.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b)A横向协调差 B多头领导 C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 D适用性差 6.“社会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d)A人们把追求感情当成主要目的 B人是最勤奋的 C人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工作的 D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7.下行沟通是指(d)A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按指挥系统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 B下级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C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D通过上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8.管理是生产过程固定有的属性,是指(b)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9.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d)A结构复杂 B多头指挥 C职责权限不清 D不利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计划工作的核心是(c)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做出决策 D选择方案
1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2.()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5.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16.()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7.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8.下列关于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跨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跨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跨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9.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授权艺术
B决策艺术
C用人艺术
D创新艺术 20.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快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严格内部规章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调整该部门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以工作丰富化为原则,进行工作和职务再设计。
D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21.一个化肥厂的李厂长平易近人,对员工有求必应,结果他发现找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从车间主任到普通工人,从技术科长到销售业务员,不断找他请示工作、讨论问题,他均一一奉陪。但苦恼一个接一个纷至沓来:第一,他每天花大部分时间接待来访,没有时间过问工厂的经营大事;第二,他有求必应,来者虽高兴,但来访者的上级意见很大;第三,因情况不清,往往做出错误指导,造成工作损失。请你分析一下,李厂长的毛病主要是什么性质?()
A.分权不足,一个人说了算,眉毛胡子一把抓。
B.越级指挥,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C.混淆了民主作风与管理职能的界限。
D.不善于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
22.超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7大类近20个品种的中西及生化类药品,产品定位在低成本、大众化上。该公司在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三大领域共有15个部门,加上辅助管理系统,全公司共有26个部门近150多个岗位。请问以下哪一组技能系列培训对该公司的内部运作最合适?()A基层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才能;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
B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高层人员的创新意识。C基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D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领导能力。
23.原江西省副省长、腐败分子胡长清好为别人写字题匾,每次收费3000元~6000元。一时间江西省内特别是省城南昌,到处 是胡长清的“墨宝”。民间流传一首顺口溜说: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你认为胡长清的这种行为积极性与我们讲的激励有关系吗?()
A有,为钱驱使,是金钱激励。
B有,沽名钓誉,满足权力需要,属个人激励。
C A和B
D没有关系,不是管理学中所讲的激励。
24.某处长对下属做思想政治工作,引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是在教育下属()。
A在不同的需要中进行最佳抉择
B在不同的需要中选择高层次需要
C把低层次需要引导到高层次需要上来
D A和B 25.一位学工业外贸专业的硕士生受聘去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在经过一段
市场调查以后,他发现公司新开发的住宅楼房型需要做一些微小的调整,他立即在工地的办公室约见了该项目承包商的项目经理,但是在当面沟通了很长时间以后双方仍然没有真正弄懂对方的真正意图和想法。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沟通的地点选择不当
B沟通的时机选择不当 C沟通的方式选择不当
D沟通中的编码有问题 26.“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27.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与竞争对手们比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28.张山在某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工厂工作,上级为了培养他,让他从基层干起,担任班组长工作,张山热情很高,工作之余,学习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主动与车间工人进行思想交流,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得不到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工作平平,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可能的是:()
A张山是学生出身,作风和习惯与职工格格不入。
B张山对基层业务较生疏,与职工之间在该领域缺乏交流的基础。C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一般都存在戒心和畏惧感。D该班组可能存在非正式组织。
29.某企业董事长在讲到团队魅力时说:组织中每个人都是颗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它会价值倍增。我是把他们穿在一起的一根线,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而且只有这根线不断,企业珍珠项链还会再长。请问以下哪一种对这句话的判断是符合管理原则的?()
A只有糟糕的将军,没有糟糕的士兵
B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只做别人不会做的事 C管理者须具备协调能力
D
A和C 30. 某大学管理学院为了考核MBA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制定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要求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打分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结果A、B两班同学,A班给老师打分普遍较高,B班同学给老师打分普遍较低,结果造成B班任课教师普遍不满,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在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A计划,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B组织,B班组织工作不好,态度不认真 C领导,B班任课教师不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一、企业中的协调模型与信息体制形态
根据克莱默和青木的理论 (青木昌彦, 2001) , 假定一个简单的企业由经营部门和下面两个各事不同事务但又相互关联的业务部门构成, 进行每期的生产活动。企业根据信息成本来选择信息体制。
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或者协调关系, 竞争关系是指随着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资源和人员方面的竞争, 这种竞争会消耗资源。业务水平越高形成的成本就会越高。协调关系是指两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互补的关系, 如规模效应、产品互补等, 协调关系的成本主要产生于两部门生产水平的不匹配, 即二者的差异越大生成的成本就越高。竞争关系和协调关系同时存在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中, 是基本的生产关系。经营部门的作用, 就是选择合适的信息体制, 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抵御来自市场和企业内部生产系统的震荡。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每个部门都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系统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震荡。企业所有业务部门的业务带来外部性的不确定因素, 如企业内生产线停止等事态的发生会影响与生产线相关的所有业务部门, 称为系统振荡。平均值为0, 方差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各业务部门发生的只对该业务层面产生影响的振荡, 比如只涉及该业务部门内的机械或工具的故障等, 称作个别振荡。
随着两部门业务水平的上升, 因使用企业内资产而产生的竞争现象;两部门协调程度与两部门业务水准的差异有关。当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的业务水准相等时, 部门间 (狭义的) 的协调呈完全达成状态。两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竞争性和协调性的相对大小关系, 表示部门间协调的必要性与企业内资产的有效分配两者之间, 何者更为重要。也就是说, 如果竞争性大于协调性, 部门处于相互竞争状态;如果竞争性小于协调性, 则部门处于互补状态。典型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一是古典体制 (classical hierarchy) 。这是最简单的信息形态, 经营部门只根据有关系统振荡与个别振荡分布的事前知识决定最适当的业务水准, 并由各业务部门执行。决策标准仅要求上述预期费用对应两部门的生产水准实现最小化, 所以当生产水准在初始状态时为古典体制下的最佳决策标准。在资本主义初期, 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工人较少、无法采用各业务部门以独自的方法处理个别信息的组织形态, 所有者即资本家不得不对工人下达一定的行动指令, 工人只需要执行即可。同时企业所有者通过引入简单的机械技术使工人的作业程序化, 尽可能减化信息处理过程。
二是分权体制 (decentralized hierarchy)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 现场工人使用复杂机械核对知识的处理使用能力提高, 因而体制下层部分的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业务部门的信息处理能力, 进行有效的生产运营, 这种方式称作分权体制。
分权体制是在充分利用业务部门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模型假定各部门呈现独立且同一的概率分布, 将其作为行动基准和决策标准。信息处理的效率性取决于各业务部门信息处理的精度, 及其信息所占的比例。二者数值越高, 说明具有较高的效率性, 则预期费用更低。
三是信息同化体制 (assimilated information system) 。假定两部门都无视个别振荡的信息, 只以系统振荡为行动基准, 这种体制叫做信息同化体制。这种信息处理体制只有在特殊的企业环境下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四是水平体制 (horizontal hierarchy) 。就体制振荡而言, 在个别振荡影响小且部门间的互补性大的场合, 信息同化体制比分权体制更有效率;但是, 多数现代产业都有不少个别振荡。因此, 仅仅依靠企业内的信息共有化是不够的。在水平体制中, 各业务部门及观察个别震荡, 又观察共同的系统震荡, 以此作为业务水准指导各部门的行动。与分权体制相比, 这种信息体制中各部门在行动时还考虑到系统振荡因素。虽然此体制未必意味着一种组织结构, 但信息结构上各部门的行动是在了解共同的系统振荡, 并考虑到个别观察的振荡之后采取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称其为信息体制。
五是信息分散化体制 (decentralized information system) 。在这种信息体制中, 各部门分别观察系统振荡与个别振荡之和及其伴有的观测误差, 并以此作为行动基准。采用分权体制的企业, 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系统振荡, 于是便构造一种各部门分别以各自的立场尽力观察系统振荡信息的同时, 根据添加有个别振荡内容的信息采取行动的体制。但必须注意到把对系统振荡的观察交给各个部门, 对观察的解释可能不一致。当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 如终端网络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使各部门从各个方向观察系统振荡成为可能。由于假定各部门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个别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 因此把这种信息体制叫做信息分散化体制。
六是信息异化体制 (differentiated information system) 。在信息分散化的体制下, 各部门虽然观察同一个系统振荡, 但是观察结果却存在不同的误差, 所以各部门的观察值不一样, 这种状况叫做信息异化体制。这种状况对以看作为信息分散化体制下, 个人对系统振荡和个别振荡进行个别观察的情形的极端化。
二、信息的有效性与企业信息体制的选择
青木昌彦 (2001) 认为, 组织的协调机制要通过信息的有效利用来实现, 逐渐演化成一个大的信息处理系统, 组织结构可以理解为组织内部不同任务单元信息关联关系。从信息体制的角度看, 组织是把参与者按照搜寻信息的范围进行分工, 并有效地利用信息。不同的信息体制采用不同的信息认知方式, 对系统震荡的认知准确度不同, 则产生不同的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 进而产生不同的交易总费用。信息效率性就是企业的经营部门以预期费用最小化为原则, 在可替代的信息体制中采用最有信息效率的体制。我们把模型中能以更低的预期费用实现每单位产出的信息体制称作有信息效率 (infor-
mationally efficient) 。
在个别振荡所占比重极大的情形下, 各部门只根据个别振荡推行业务的分权体制, 不论部门间互补性的程度如何都是有信息效率的;如果系统振荡所占比重大, 则视部门之间在技术上为互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 反映在不同的信息体制有不同的效率。
在部门间的竞争性超过互补性的区域, 以差别化了的信息为基础的两种信息体制是有信息效率的:信息异化体制和信息分散化体制。即使在这种情形下, 如果认定两者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同, 信息量多的信息分散化体制在这一区域也具有同样的信息效率。但是, 考虑到大量信息的处理耗费成本, 则在系统振荡比重极大的情形下, 信息异化体制是有信息效率的。
对效率性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与部门间的互补性相比, 在企业内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情形下, 分权体制更有效率, 而信息同化体制则在相反的情形下更有效率。对部门间的协调要求更高的汽车产业, 以信息共有为基础的协调机制具有比较优势。然而当今信息产业中某些产品由标准化的部件组装而成, 零部件如果由外部的优秀商家提供则更有效率, 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降低, 分权体制的效率相对上升。但是, 即使在这种潮流中, 一方面为了应付不断出现的技术革新 (有时超出企业范围) , 对系统振荡信息保持正常的通道变得不可缺少即使在分权体制中决策标准的确定也需加入一定程度的系统振荡因素。
以上的企业模型都是极度简化的, 现实中无论何种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同时包含了上述各类信息体制中的几种。即便如此, 信息体制的信息效率分析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 上述企业模型并非只可以看作将单个企业模型化.它们还可以理解为是揭示了一家企业内小集团岗位间的关系及企业协调的理想状态。
三、文化特性与信息体制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文化分为“低语境文化 (高文本文化) ”和“高语境文化 (低文本文化) ” (霍尔, 1998) 。“低语境文化”是指像美国社会那样, 信息是清晰的和非人格化的, 人们通过各种契约来规范各自的行为;在“高语境文化”中, 如中国、日本, 人们更喜欢做含糊和间接的交流, 而且信息交流较多依靠人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共识。但是, 同样的这些信息交流对一位外人来讲是含糊和不充分的。在“高语境文化”中, 人们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来规范行为, 这种低规范的信息特征类似于诺斯的非正式制度。
从现实来看, 以低语境文化为主的美国, 信息具有较高的规范度和分散度, 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符合古典经济模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交易依靠掌握了大量信息的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正式的、清晰的契约达成;市场关系是非人格的竞争的;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横向的, 各个市场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日本则处于另一个极端, 信息集中且不规范, 信息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 信息扩散大都借助于面对面接触。这样, 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应当是家族式, 在家族式企业中, 信息集中于家族首领 (企业家) 手中, 家族首领依靠其个人魅力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等级结构。比较日本与美国的企业, 可以发现日本不论哪个行业领域, 知识的共享与横向协调是企业组织的主要特点, 而美国则是以依靠个人专业知识为主的企业组织占压倒地位。同时, 日本在汽车、录像机等能发挥横向协调长处的产业上占有优势, 而美国则是在多媒体、软件等信息分散化体制较有效的产业上具有优势。
四、结语
一个国家的管理总是与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代日本的管理模式尽管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但与日本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融合成一体, 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现代管理模式,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引进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首先从相对简单的管理领域———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制造世界闻名。但是, 在其他领域, 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 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时间, 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这说明, 这并不仅仅是重视和投入的问题, 管理体系和模式已经成为制约这些领域发展的桎梏。
中国以农耕文化为基点, 流动性小, 产生宗族关系, 具有强烈的低于依赖性。长期的封建制度, 与文化的高背景特征相互映照, 形成了管理制度上的集权主义为主的特点。强调集体主义和服从;注重心灵的教化。从本质上讲, 中国管理文化强调人性, 其优点在于统驭人心, 有利于集中人之力, 发挥组织集体优势,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但是, 其存在的许多封建主义的管理思想阻碍人们的创新精神, 不利于组织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Huselid, M.A.,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urnover, Produc-tivity, and Corpor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 (1995) , p635-672.
[2][美]杰夫里.普费弗.求势于人——释放员工能量, 实现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Wright, P.M., &Snell, S.A., Toward aUnifying Theory for Exploring Fit and Flexibility in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756-772.
在这一壮举的背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桥的照明工程,这也是国内桥梁工程中首次采用桥面照明智能监控系统,能实现单灯控制、故障检测和调光功能,能对地理信息和系统异常实现实时检测,并对路灯和雾灯同时控制。完成这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的就是宁波澳普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澳普)。即使面对这样的突出成绩,宁波澳普商务部经理岑颖娜感慨道:“企业的壮大不是一日之功,在每个关键的转折点能够走对路,企业发展才能长远。”
长远发展需要信息化
随着杭州湾大桥这样的大型项目顺利完工,宁波澳普凭着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其外贸生意也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订单增加,业务员也相应地不断扩充。业务量的急剧扩充,使企业在客户管理、业务员管理、业务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长此积累,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这一现实,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外贸管理软件的选择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对市场上多种外贸管理软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岑颖娜说。
一体化设计思想更具前瞻性
宁波澳普最终与恩特软件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提及选择管理工具关键因素,岑颖娜说:“我们需要看得更长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公司外贸业务的快速发展。”
宁波澳普外贸业务的快速发展,使业务量急剧增加,预计1年之后整个业务量会翻一倍,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信息化所需求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公司希望所选择的这套工具可以随时增加所需功能。
恩特软件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和B/S架构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随时扩充,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就像盖房子,恩特软件是先把房子都盖好,比如先要用二层那就先把二层给装修好,以后要用上面的几层只要装修一下就可以,其更强调的是高屋建瓴。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软件,其二次开发只能在先盖好的二层基础上重新搭建,这样所需要耗费后期成本更大。恩特软件是采用B/S架构,基本只会在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有利于软件项目成本控制和避免IT黑洞。
链接:
22.下述哪项不是低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位负值变大
1.高热患者易发生()A.肌无力 D.阈电位负值变小 E.对膜电位无影响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肌麻痹 42.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超极化阻滞 A.肾小管损伤 B.异位钙化 C.神经肌肉兴奋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性降低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E.兴奋性降低 D.心肌传导性降低E.心肌兴奋性升高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23.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1.A 2.C 3.A 4.B 5.D 6.D 7.C 8.D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A.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9.C 10.E11.A 12.E 13.A 14.B 15.D 16.A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B.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17.B 18.D 19.B 20.C21.C 22.D 23.D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24.B
25.B
26.D
27.A
28.A
29.E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30.D31.D 32.D
33.C 34.D 35.B 36.D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37.C 38.D 39.D 40.B41.D 42.E E.低钾血症 24.重度低钾血症或缺钾的病人常有()02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1.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B.心律不齐 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 细胞外液 C.胃肠道运动功能亢进 B.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 D.代谢性酸中毒 C.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 间液无丢失 E.少尿 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25.“去极化阻滞”是指()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2.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A.食物中摄入的H+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 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B.碳酸释出的H+ 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C.硫酸释出的H+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D.脂肪代谢产生的H+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26.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E.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 A.体腔 B.细胞间液 A.胰岛素 3.碱性物的来源有()C.血液D.细胞内液 B.胰高血糖素 A.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 E.淋巴液.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D.醛固酮 C.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E.甲状腺素 D.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27.影响细胞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E.以上都是 E.肺水肿 A.胰岛素 4.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B.胰高血糖素 A.碳酸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硫酸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D.醛固酮 C.乳酸 E.三尖瓣狭窄 E.甲状腺素 D.三羧酸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28.“超极化阻滞”是指()E.乙酰乙酸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A.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5.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对是()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B.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A.Pr-/HPr E.比重 C.低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B.Hb-/HHb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D.高钾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C.HCO3ˉ/H2CO3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E.低钙血症时的神经-肌肉兴奋性↓ D.HbO2-/HHbO2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29.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常互为影响,下述何者是正 E.HPO42-/H2PO4-升高 确的()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A.低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血浆HCO3ˉ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 B.高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B.红细胞HCO3ˉ 素(ADH)释放()C.代谢性碱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 C.HbO2及Hb A.1%~2% B.3%~4% D.代谢性酸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 D.磷酸盐 C.5%~6% D.7%~8% E.混合性酸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 E.血浆蛋白 E.9%~10% 30.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7.产氨的主要场所是()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A.引起肌肉瘫痪 A.远端小管上皮细胞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B.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B.集合管上皮细胞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C.引起血压降低 C.管周毛细血管 E.等渗氯化钠溶液 D.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 D.基侧膜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E.引起酸碱平衡紊乱 E.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31.细胞内液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8.血液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A.Na+ B.K+ C.H+ D.Mg2+ E.Ca2+ A.[Prˉ]/[HPrˉ] E.低钠血症 32.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机制是()B.[HCO3ˉ]/[H2CO3]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B.阈电位降低 C.γ-氨基丁酸C.[Hbˉ]/[HHb] A.等渗性脱水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释放增多 D.[HbO2ˉ]/[HHbCO2] 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E.ATP生成增多 E.[HPO42ˉ]/[H2PO4ˉ] E.水肿 33.不易由低镁血症引起的症状是()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A.四肢肌肉震颤 B.癫痫发作 C.血压降低 D.心律失指标是()A.5%葡萄糖液液 B.0.9%NaCl 常 A.PaCO2 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D.先5%葡萄糖液,后 E.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B.实际碳酸氢盐(AB)0.9%NaCl液 34.对神经、骨骼肌和心肌来说,均是抑制性阳离子的是()C.标准碳酸氢盐(SB)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A.Na+ B.K+ C.Ca2+ D.Mg2+ E.HCO3-D.缓冲碱(BB)1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35.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可见于()E.碱剩余(BE)A.白蛋白 B.球蛋白 A.高钙血症B.低镁血症 C.低磷血症 D.低钾血症 10.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AB)可能有()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酸中毒 A.代谢性酸中毒 E.珠蛋白 36.临床上常用静脉输入葡萄糖酸钙抢救高镁血症,其主要 B.呼吸性酸中毒 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机制为()C.呼吸性碱中毒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A.钙能拮抗镁对神经肌肉的抑制作用 B.钙能减少镁 D.混合性碱中毒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微血管壁通透性 在肠道的吸收 E.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 E.淋巴回流 C.钙能促进镁的排出D.钙能使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11.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E.钙能促进镁进入细胞内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淋巴回流障碍 37.急性高镁血症的紧急治疗措施是()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 A.静脉输注葡萄糖 B.静脉输注碳酸氢钠C.静脉输注 C.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高 葡萄糖酸钙 D.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E.血液浓缩 D.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E.使用利尿剂加速镁的排出 E.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38.下述哪种情况可引起低镁血症()12.阴离子间隙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A.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醛固酮分 A.严重腹泻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泌减少 B.轻度肾功能衰竭 压下降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严重脱水 C.肾小管酸中毒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39.引起高镁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D.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20.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A.口服镁盐过多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未经治 E.以上都是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肾血浆流量增加 疗 C.严重烧伤 13.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 D.肾脏排镁减少 E.长期禁食 A.高热 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 40.下述关于血磷的描述哪项不正确()B.休克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 A.正常血磷浓度波动于0.8~1.3mmol/L B.甲状腺素是 C.呕吐 21.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调节磷代谢的主要激素 D.腹泻 A.130~150 mmol/L C.磷主要由小肠吸收,由肾排出 D.肾功能衰竭 E.高钾血症 B.140~160 mmol/L 常引起高磷血症 1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C.3.5~5.5 mmol/L E.高磷血症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发病因素 A.细胞外液缓冲 D.0.75~1.25 mmol/L 41.高钙血症对骨骼肌膜电位的影响是()B.细胞内液缓冲 E.2.25~2.75 mmol/L A.静息电位负值变大 B.静息电位负值变小 C.阈电 C.呼吸代偿 D.肾脏代偿 D.代谢性碱中毒 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E.骨骼代偿 E.以上都不是 4ml/dl,其缺氧类型为()15.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9.由于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最佳治疗方案是()A.低张性缺氧(28mmHg),HCO3ˉ 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A.静注0.9%生理盐水 B.血液性缺氧 是()B.给予噻嗪类利尿剂 C.缺血性缺氧 A.代谢性酸中毒 C.给予抗醛固酮药物 D.组织性缺氧 B.呼吸性酸中毒 D.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 E.淤血性缺氧 C.代谢性碱中毒 E.?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D.呼吸性碱中毒 30.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A.氰化物中毒 E.以上都不是 A.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B.亚硝酸盐中毒 16.一休克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 B.癔病 C.硫化物中毒(35mmHg),HCO3ˉ 17mmol/L,Na+ 140mmol/L,Cl- C.发热 D.砒霜中毒 104mmol/L,K+ 4.5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D.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 E.甲醇中毒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E.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 8.红细胞内2,3-DPG 增多可引起()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31.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测定结果为:pH 7.48,PaCO2 3.4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kPa(22.6mmHg),HCO3ˉ 19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乱类型是()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A.代谢性酸中毒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17.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B.呼吸性酸中毒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A.乳酸钠 C.代谢性碱中毒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 B.三羟基氨基甲烷 D.呼吸性碱中毒 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C.柠檬酸钠 E.混合型碱中毒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D.磷酸氢二钠 32.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A.哮喘 E.碳酸氢钠 A.血清K+降低 B.肺气肿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B.血清Cl-降低 C.慢性贫血 A.呼吸中枢抑制 C.血清Ca2+降低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肺泡弥散障碍 D.血清Na+降低 E.严重维生素缺乏 C.通风不良 E.血清Mg2+降低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D.呼吸道阻塞 33.酮症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存在()A.肺气肿 E.胸廓病变 A.血K+升高 B.贫血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B.AG升高 C.动脉痉挛 A.代谢酶活性抑制 C.PaCO2下降 D.一氧化碳中毒 B.低钙 D.BE负值增大 E.维生素B1缺乏 C.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 E.Cl-增高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D.H+影响钙内流 34.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E.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 A.血K+升高 B.线粒体损伤 20.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B.AG升高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C.PaCO2下降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D.BE负值增大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C.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E.Cl-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D.磷酸盐缓冲系统 35.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A.血氧容量降低 E.其它缓冲系统 A.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2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B.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A.呼吸代偿 C.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B.脏代偿 D.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C.血液系统代偿 E.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 D.肾脏代偿 36.下列哪一项双重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氧含量差增大见于()E.骨骼代偿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A.心力衰竭 22.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衰竭 PaCO2 9.9 kPa(75mmHg),HCO3ˉ 28mmol/L,最可能的酸 C.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室间隔缺损 碱平衡紊乱类型是()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D.氰化物中毒 A.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贫血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37.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酶活性的变化是正确的()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B.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 A.10.0kPa(75mmHg)E.代谢性碱中毒 C.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B.8.0kPa(60mmHg)23.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 D.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 C.6.7kPa(50mmHg)pH 7.32,PaCO2 9.4 kPa(71mmHg),HCO3ˉ 37mmol/L,最 E.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升高 D.5.32kPa(40mmHg)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1.B 2.B 3.E 4.A 5.C 6.C 7.E 8.B E.4.0kPa(30mmHg)A.代谢性酸中毒 9.D 10.B 11.A 12.E 13.C 14.C 15.A 16.B 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17.E 18.B 19.B 20.C 21.D 22.B 23.C 24.C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25.C
26.A
27.B
28.E
29.A
30.D
31.D B.肺血管扩张 D.混合性酸中毒 32.C 33.E 34.B 35.B 36.E 37.B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E.代谢性碱中毒 03缺氧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24.呼吸衰竭时合并哪一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E.肺循环血量增加 A.代谢性酸中毒 A.血红蛋白的含量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B.代谢性碱中毒 B.组织供血 A.心率加快 C.呼吸性酸中毒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B.心肌收缩力加强 D.呼吸性碱中毒 D.肺呼吸功能 C.心、脑、肺血管扩张 E.混合性碱中毒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D.静脉回流量增加 25.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E.毛细血管增生 误的()A.细胞摄氧的能力 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A.去除呼吸道梗阻 B.血红蛋白含量 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B.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C.动脉血CO2分压 B.Ca2+激活型钾通道 C.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剂 D.动脉血氧分压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控制感染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 E.使用碱性药物 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E.Mg2+激活型钾通道 26.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氧离曲线左移 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A.严重腹泻 B.血温降低 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B.剧烈呕吐 C.血液H+浓度升高 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C.应用利尿剂(速尿,噻嗪类)D.血K+升高 C.心律失常 D.盐皮质激素过多 E.红细胞内2,3-DPG 含量减少 D.肺血管重塑 E.低钾血症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E.回心血量减少 27.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5,A.吸入气氧分压 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PaCO2 6.6 kPa(50mmHg),HCO3ˉ 36mmol/L,最可能的酸 B.肺的通气功能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碱平衡紊乱类型是()C.肺的换气功能 B.肝脾储血释放 A.代谢性酸中毒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C.红细胞破坏减少 B.代谢性碱中毒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C.呼吸性酸中毒 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 E.骨髓造血加强 D.呼吸性碱中毒 征是()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E.混合性碱中毒 A.血氧容量降低 A.血液H+浓度升高 28.如血气分析结果为PaCO2 升高,同时HCO3-降低,最可 B.P50降低 B.血浆CO2分压升高 能的诊断是()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液温度升高 A.呼吸性酸中毒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B.代谢性酸中毒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呼吸性碱中毒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53mmHg), 血氧容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A.ATP生成不足 B.单核细胞 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B.颅内压升高 C.嗜酸粒细胞 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肝脏星形细胞 27.内生致热原是()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 E.淋巴细胞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 E.脑血管收缩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介质 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增加前列腺素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A.大脑灰质 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 B.大脑白质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素 C.中脑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 D.小脑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 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E.延脑 13.内毒素是()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A.线粒体数量增加 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1. D 2. B3.D 4. A 5. A 6. D 7. D 8. E 9. D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10.B11.B 12.C 13. B 14.B 15.C 16.A 17.D 18.E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糖 19.D 20.A21.D 22.E 23.A 24.D 25.B 26.C 27.D D.合成代谢减少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05应激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糖 1.应激是指()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 A.机体对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A.肺水肿 蛋白质 B.机体对刺激的功能性反应 B.失血性休克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C.机体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C.严重贫血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D.机体对刺激的生化、代谢反应 D.氰化物中毒 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E.机体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E.亚硝酸盐中毒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2.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E.体温调定点上移 A.CRH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B.儿茶酚胺 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A.产热和散热平衡 C.胰岛素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 B.散热大于产热 D.糖皮质激素
E.增加细胞利用氧 C.产热大于散热 E.b-内啡肽 1.D 2.B 3.C 4.E 5.C 6.A 7.B 8.B 9.C 10.C11.D D.产热障碍 3.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12.E 13.A 14.B 15.C 16.C 17.A 18.E 19.E 20.D 21.E 22.A E.散热障碍()23.E 24.A 25.D 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肾上腺素 04发热 A.代谢性酸中毒 B.去甲肾上腺素
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呼吸性酸中毒 C.胰岛素 A.体温超过正常值0.6℃ C.混合性酸中毒 D.糖皮质激素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D.代谢性碱中毒 E.b-内啡肽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E.混合性碱中毒 4.下述有关热休克蛋白的描述最准确的是()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17.退热期可导致()A.烧伤时分解的组织蛋白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A.Na+潴留 B.烧伤时产生的保护性蛋白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B.Cl-潴留 C.发热时产生的一种可致休克的蛋白 A.肺 C.水潴留 D.细胞内的一种“分子伴娘” B.皮肤 D.脱水 E.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 C.尿 E.出汗减少 5.C-反应蛋白是一种()D.粪 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 A.热休克蛋白 E.肌肉 错误的()B.急性期反应蛋白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物质代谢率增高 C.酶 A.妇女月经前期 B.糖原分解加强 D.转录因子 B.妇女妊娠期 C.脂肪分解加强 E.核蛋白 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 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6.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E.流行性脑膜炎 E.维生素消耗减少 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 A.视前区-前下丘脑 A.5次 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 并无主要作用 B.延脑 B.10次 D.常处于兴奋状态 C.桥脑 C.15次 E.应激反应是一种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 D.中脑 D.18次 的参与 E.脊髓 E.20次 7.免疫系统()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通常被应激反应抑制 A.发汗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 B.通常被应激反应激活 B.对流 B.扩张血管 C.能感知某些应激原,启动应激反应,是应激反应 C.血流 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 的重要组份 D.传导 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D.不参与应激反应 E.辐射 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 E.是保护性应激反应的中心环节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8.应激性溃疡是一种()A.淋巴因子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A.消化性溃疡 B.恶性肿瘤 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B.外伤后的一种皮肤表浅溃疡 C.变态反应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重病、重伤情况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表 D.细菌感染 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浅溃疡 E.病毒感染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 D.心理应激时出现的口腔溃疡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E.癌性溃疡 A.变态反应 A.IL-1和TNF 9.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B.药物的毒性反应 B.CRH和NOS A.幽门螺杆菌感染 C.外毒素污染 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 B.胃酸过多 D.内毒素污染 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 C.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消化自身胃粘膜 E.霉菌污染 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D.胃粘膜缺血和H+反向扩散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E.A+B+C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 10.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B.脂多糖 A.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C.肽聚糖 B.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D.内毒素 C.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 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E.全菌体和内毒素 显升高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D.心率和心输出量皆无明显变化,但外周总阻力明相一致()A.外毒素 显降低
A.肿瘤坏死因子 B.螺旋毒素 E.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缺血 B.组织胺 C.溶血素 1.C2.B3.D 4.D5. B6.A7.C8.C9.D10.B C.淋巴因子 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06缺血再灌注损伤 D.IL-1 E.细胞毒因子 1.pH反常是指()E.IL-2 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H降低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 B.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H降低 A.外致热原 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 C.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 B.内生致热原 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 重细胞损伤 C.前列腺素 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 D.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 D.5-羟色胺 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 碱中毒 E.环磷酸腺苷 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E.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 A.潜隐子 2.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多()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A.心
A.中性粒细胞 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B.肝 C.肺 18.最常见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D.肾 A.室性心动过速 E.胃肠道 B.窦性心动过速 3.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C.心房颤动 A.O2-。D.房室传导阻滞 B.H2O2 E.室性期前收缩 C.OH· 19.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是()D.1O2 A.高血钾 E.L˙ B.自由基损伤传导系统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自由基()C.ATP减少 能 A.O2-。D.心肌动作电位时程不均一 B.H2O2 E.钾通道开放减少 C.OH· 20.心肌顿抑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无关()D.LOO˙ A.钙超载 E.Cl˙ B.自由基增多 5.膜脂质过氧化使()C.ATP减少 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D.Ca2+敏感性增高 B.饱和脂肪酸减少 E.脂质过氧化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21.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下列哪项变化不正确()D.膜流动性增加 A.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 B.ATP减少 6.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C.心律失常 A.血管平滑肌细胞 D.磷酸肌酸增多 B.血管内皮细胞 E.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C.心肌细胞 22.下列哪项再灌注措施不适当()D.肝细胞 A.低压 E.白细胞 B.低温 7.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C.低pH A.Na+ D.低钙 B.Ca2+ E.低镁 C.Mg2+ 23.下列哪项物质不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D.Fe2+ A.VitA E.K+ B.VitB2 8.O2-》与H2O2经Fenton反应生成()C.VitC A.1O2 D.VitE B.LOO E.GSH C.OH 24.二甲基亚砜可清除下列哪种自由基()D.H2O A.O2 E.ONOO-。B.1O2 9.呼吸爆发是指()C.OH· 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D.H2O2 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 E.LO· 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 1.C 2.A 3.E 4.B 5.A 6.B 7.B 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
8.C 9.C 10.C11.B12.A13.D14.A15.C16.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 C17.A 18.A 19.D20.E21.D22.E23.B24.C 10.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主要自由基是()07休克 A.O2-1.休克是()B.H2O2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C.OH· 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D.1O2 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 E.L00˙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11.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 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A.抑制磷酸化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氧化巯基 B.心输出量降低 C.抑制蛋白质合成 C.动脉血压降低 D.增加蛋白质分解 D.肺动脉楔压增高 E.促进蛋白质糖基化 E.总外周阻力增高 12.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A.膜脂质过氧化 A.总外周阻力降低 B.蛋白质交联 B.心输出量增高 C.糖键氧化 C.脉压增大 D.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D.皮肤温度增高 E.减少ATP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13.再灌注时细胞内钙升高最主要是因为()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Ⅰ期微循环的变化()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A.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 B.线粒体内钙释放 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肌浆网钙释放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Na+/Ca2+ 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 D.真毛细血管关闭 E.Na+/H+交换增强 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4.再灌注时激活细胞Na+/Ca2+交换的主要因素是5.休克Ⅰ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A.细胞内高Na+ 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B.细胞内高H+ 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C.细胞脂质过氧化 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D.PKC活化 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E.细胞内高K+ 6.休克Ⅰ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15.激活心肌Na+/ H+ 交换蛋白的主要刺激是()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A.细胞内高Ca2+ 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B.细胞内高Na+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细胞内高H+ 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细胞内高Mg2+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E.细胞内高K+ 7.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Ⅱ期血管扩张无关()16.a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引起细胞内Ca2+升高的途 A.酸中毒
径是()B.组胺
A.抑制肌浆网Ca2+摄取 C.5-羟色胺 B.促进Na+/ Ca2+交换 D.腺苷 C.促进Na+/H+交换 E.激肽 D.增加肌浆网Ca2+释放 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E.促进Na+/K+交换 A.感染性休克 17.产生无复流现象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B.心源性休克 A.中性粒细胞激活 C.过敏性休克 B.钙超载 D.失血性休克 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E.神经源性休克 D.ATP减少 9.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E.微循环血流缓慢 A.微粒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膜
10.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A.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 B.糖原合成增加
C.Na+-K+-ATP酶活性降低
D.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 E.血中酮体增多
11.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A.内皮素
B.血管紧张素Ⅱ C.心房利钠肽 D.激肽
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12.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A.儿茶酚胺 B.5-羟色胺 C.内皮素 D.心房利钠肽 E.血管紧张素Ⅱ
13.下列哪项不属于SIRS的表现()A.心率>90次/min B.呼吸>20次/min C.PaCO2<40mmHg
D.白细胞计数>12×109/L E.白细胞计数<4.0×109/L
14.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A.细胞大量凋亡 B.全身高代谢状态 C.全身耗氧量增高 D.心输出量增加 E.多种炎症介质释放
15.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A.营养不良
B.严重创伤和感染 C.输液过多 D.吸氧浓度过高 E.机体免疫力低下
16.下列哪型休克MODS的发生率最高()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17.MODS时肺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A.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C.肺水肿形成 D.肺泡萎缩 E.透明膜形成
18.MODS时急性肾功能障碍不易出现()A.少尿或无尿 B.尿钠减少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9.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20.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A.肾灌流不足 B.持续性肾缺血 C.肾毒素作用
D.急性肾小管坏死 E.输尿管阻塞
21.非心源性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因素不包括()A.冠脉灌注量减少 B.心肌细胞凋亡 C.高钾血症 D.心肌抑制因子 E.内毒素
22.MODS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胃肠功能变化()A.胃黏膜损伤 B.肠缺血 C.肠梗阻 D.应激性溃疡
E.肠腔内毒素入血
23.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输液量的最佳指标()A.动脉血压 B.心率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入压 E.尿量
24.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纠正酸中毒 B.改善心脏功能 C.应用皮质激素 D.充分扩容
E.给予细胞保护剂
25.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 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 B.肝 B.感染性休克 成 E.小血管强烈收缩 C.脾 C.过敏性休克 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肺 D.失血性休克 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 E.肾 E.创伤性休克 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12.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1.B 2.D 3.E 4.B 5.D 6.B 7.C 8.A 9.E 10.D11.E 并不增高 A.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12.D 13.C 14.A 15.B 16.A 17.B 18.B 19.C 20.A21.B 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22.C 23.D 24.D 25.C 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 C.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08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D.肌浆网Ca2+储存量下降
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E.Ca2+内流障碍 A.血小板 B.FⅦ C.FⅫ D.FⅢ E.凝血酶 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13.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2.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先增高后降低 无关()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 A.ATP生成减少
血液单核细胞 无明显变化 B.心肌细胞死亡
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C.酸中毒 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 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A.PC B.AT-Ⅲ C.肝素 D.TFPI E.PS 广泛受损 1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 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 D.单核-吞噬细 A.肌纤维变粗
()胞系统功能抑制 B.室壁增厚
A.FⅧ B.FⅨ C.FⅩ D.FⅪ E.FⅫ 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 C.心腔无明显扩大 5.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29.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 A.ADP B.凝血酶 C.TXA2 D.PGI2 E.A.FⅤ B.FⅩ C.FⅢ D.FⅪ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
肾上腺素 E.FⅨ 1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30.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 心力衰竭()A.5-HT B.纤维蛋白原 C.TXA2 A.FⅤ B.FⅩ C.FⅢ D.FⅪ A.冠心病 D.纤维连结蛋白 E.凝血酶敏感E.FⅨ B.心肌炎
蛋白 1.D 2.A 3.D 4.C 5.D 6.A 7.C 8.E 9.D C.二尖瓣狭窄
7.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10.C 11.B 12.C 13.E 14.C 15.A 16.E 17.D 18.C D.甲状腺功能亢进 A.AT-Ⅲ B.α2-AP C.PC D.C1抑制物 19.C 20.B 21.C 22.A 23.D 24.B 25.B 26.D 27.C E.主动脉瓣狭窄
E.HCⅡ 28.D 29.B 30.E 16.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8.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09心功能不全 A.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胞表达的是()1.心力衰竭最具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A.PGI2 B.NO C.ADP酶 D.APC E.HS A.肺动脉循环充血 C.下肢水肿 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B.动脉血压下降 D.肝肿大压痛 A.TXA2 B.NO C.TM D.TFPI E.PC C.心输出降低 E.颈静脉怒张 10.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17.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A.FⅡ B.FⅢ C.FⅤ D.FⅦ E.FⅩ E.体循环静脉淤血 A.心率加快 11.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B.心肌肥大
()A.甲状腺功能亢进 C.肌源性扩张
A.FⅡa B.FⅤa C.FⅦa D.FⅨa B.严重贫血 D.红细胞增多
E.FⅪa C.心肌梗死 E.血流重分布
12.APC的作用不包括()D.脚气病(VitB1缺乏)18.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A.水解FⅤa B.水解FⅧa C.E.动-静脉瘘 A.皮肤苍白
水解FⅡa 3.下列哪项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B.脉压变小
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 E.A.肌纤维长度增加 C.端坐呼吸
灭活PAI-1 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D.尿少
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C.心腔扩大 E.嗜睡 A.FⅧa B.FⅨa C.FⅩa D.FⅪa D.室壁增厚不明显 19.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
E.FⅫa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 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14.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4.下列哪个肌节长度收缩力最大()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的是()A.1.8μm C.降低心脏后负荷
A.激肽释放酶 B.FⅪa C.uPA D.凝血酶 B.2.0μm D.降低心脏前负荷
E.FⅫa C.2.2μm E.控制水肿
15.激活TAFI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 D.2.4μm 20.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于()E.2.6μm()
A.FⅪa B.FⅩa C.FⅨa D.FⅧa E.F5.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红细胞增多
Ⅶa()B.血流重分布
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A.ATP供给不足 C.紧张源性扩张 A.FⅡ B.FⅩ
C.FⅦ D.FⅨ B.心肌细胞坏死 D.肌红蛋白增加
E.FⅢ C.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 E.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
17.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D.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1.C 2.C 3.B 4.C 5.C 6.E 7.E A.FⅡ B.FⅢ
C.FⅣ D.FⅤ 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 8.C 9.C 10.D11.E 12.B 13.D 14.D 15.D 16.B E.FⅦ 6.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17.C 18.C 19.D 20.A 18.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10肺功能不全()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1.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 B.血液高凝状态 C.单核 C.心肌顺应性降低 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D.心室僵硬度加大 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
D.微循环障碍 E.纤溶系统受抑制 E.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 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19.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A.肝功能严重障碍 B.口服避孕药 C.DIC A.甲状腺功能亢进 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 D.肾病综合征 E.AT-Ⅲ缺乏、异常症 B.严重贫血 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C.心肌炎 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D.心肌梗死 高而没有PaO2降低
E.嗜睡 E.高血压病 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21.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 A.FⅫ的激活 B.FⅢ的大量入血 C.凝血 A.肺动脉高压 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
酶大量生成 B.肺动脉栓塞 A.临床经验制定的
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FⅤ的 C.室间隔缺损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激活 D.心肌炎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 E.肺动脉瓣狭窄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9.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力衰竭不会发生()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
C.Ca2+ A.心率加快 严重缺氧
D.FⅩ E.FⅫ B.肺水肿 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
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C.心肌肥大 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D.血压下降 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
C.中毒性贫血 E.皮肤苍白 C.临床统计经验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A.心肌梗死 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C.纤溶过程亢进 C.脚气病 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
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E.溶血性贫血 D.高血压病 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 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E.严重贫血 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1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增加血容量起代偿作用的主 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纤维蛋白丝要器官是()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 A.心 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 A.糖代谢障碍
5.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B.电解质代谢紊乱 A.PaO2和PAO2的差值 C.胆汁分泌障碍 B.PaO2 D.内毒素清除障碍 C.PAO2 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 D.PaCO2 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E.PaCO2和PACO2的差值 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6.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B.内毒素清除减少 A.潮气量 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B.PaO2 D.穿孔素合成减少 C.PAO2 E.胶原合成障碍 D.PaCO2 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E.PaCO2和PACO2的差值 A.失去脂肪滴 7.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A.白喉 C.收缩能力增强 B.支气管异物 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 C.声带麻痹 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D.气胸 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E.肺纤维化 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 8.支气管肺炎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为()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 A.阻塞性通气障碍 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 B.限制性通气障碍 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 D.弥散障碍 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 E.肺内短路增加 的是()9.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
()B.胰岛素灭活减少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激素灭活减少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 E.醛固酮灭活减少
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 8.肝性脑病是指()
D.患者PaO2降低而PaCO2不升高 A.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 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 B.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
量未减少时 C.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
10.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D.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 A.又称静脉血掺杂 E.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
致 A.皮质结构破坏
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 B.下丘脑结构破坏 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 C.大脑网状结构破坏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 D.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
PaO2降低PaCO2增加 E.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
11.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10.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A.谷氨酸增多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B.乙酰胆碱增多 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谷氨酰胺减少 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 D.γ-氨基丁酸增多 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 E.儿茶酚胺增多
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 11.氨进入脑内可引起()
1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α-酮戊二酸增多 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 B.NADH增多 C.先吸30%左右的氧 C.谷氨酰胺增多 B.吸入纯氧 D.乙酰辅酶A增多 D.吸入95%氧加5%CO2 E.ATP产生增多 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 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13.吸入纯氧15-20min后PaO2可达550mmHg,如达()
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A.真性分流增加 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B.气体弥散障碍 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C.功能分流增加 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D.气道阻塞 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E.肺泡死腔样通气增加 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14.ARDS引起Ⅰ型呼衰的主要机制为()()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B.气体弥散障碍 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C.肺不张 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 D.严重肺水肿 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 E.肺内短路增加 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 15.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 A.醛固酮活性不足 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 B.缓激肽活性不足 C.大片肺组织坏死 C.白三烯产生减少 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 D.内皮素-1生成减少 E.肺泡透明膜形成 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16.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15.肝功能不全是指()A.白细胞大量激活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B.肺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B.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C.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D.肺内巨噬细胞大量激活 D.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E.急性肺水肿 E.肝脏代谢功能障碍 1.D2.E3.A4.B5.A 6.D7.B8.C9.E10.D11.D16.肝功能障碍包括()
12.C13.A14.A15.C16.C A.肝性腹水 11肝功能不全 B.胆汁排泄障碍
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C.胆汁分泌障碍 A.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 D.凝血功能障碍 B.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 E.以上都是 C.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 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 D.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 一项不存在()E.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 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 2.肝实质细胞是指()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 A.枯否细胞 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 B.星形细胞 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 C.肝细胞 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 D.内皮细胞 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E.Pit细胞 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 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
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 E.以上都是
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 B.门脉性肝硬变 C.药物性肝炎
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 E.肝癌
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 B.行为异常 C.精神错乱 D.昏迷
E.以上均可出现
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鸟氨酸循环障碍
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
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 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
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 B.上消化道出血 C.脂肪摄入增多 D.糖类摄入增多
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 B.酪胺 C.多巴胺 D.苯乙醇胺 E.羟苯乙醇胺
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和酪胺
B.多巴胺和苯乙醇胺 C.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D.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
用是()
A.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干扰三羧酸循环 D.干扰糖酵解
E.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
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
接近()
A.1~1.5 B.2~2.5 C.3~3.5 D.4~4.5 E.5~5.5
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
脑内的()
A.γ-氨基丁酸增多 B.羟苯乙醇胺增多 C.乙酰胆碱增多
D.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E.多巴胺增多
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A.缺氧
B.应用镇静剂 C.感染
D.电解质紊乱 E.以上都是
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引起失血性休克
B.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
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A.防治胃肠道感染 B.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D.防止腹水感染
E.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A.输入谷氨酸钠 B.给予碱性药物 C.输入葡萄糖 D.补充钾盐 E.给予左旋多巴
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
()
A.产生活性氧 B.产生TNF C.释放组织因子 D.清除内毒素 E.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小板数量下降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A.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D.肾性高血压促进血管破裂 E.血小板功能障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碍 C.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 24.目前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主要因素是()D.内皮素增多 A.血中氰酸盐浓度 B.血尿素浓度 C.血氨 E.内毒素血症 浓度 1.D 2.C 3.D 4.B 5.D 6.C 7.C 8.D.血液H+浓度 E.血液Mg2+浓度
E
9.E 10.D 11.C12.C 13.C 14.B 15.D 16.E 25.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17.B 18.E 19.B 20.E 21.B 22.C 23.B24.C 25.E A.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B.代谢性酸中毒 26.B 27.C 28.B 29.E
30.B 31.E 32.B 33.D C.血液中尿毒症毒素蓄积 34.C D.脑血液循环和脑代谢障碍 E.以上多种因素12肾功能不全 共同作用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26.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 下列哪一项是错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误的()
克 E.尿路梗阻 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钠含量显著少于肾小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管坏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 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皮细胞坏死脱落 C.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并发症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3.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血症 A.少尿 B.肾间质水肿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 碍为主 4.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27.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下述哪两种疾病是慢性进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情况 D.代谢行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性酸中毒E.内生肌酐清除率 A.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B.肾小动脉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硬化症和肾结核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 C.肾肿瘤和多囊肾 D.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病
D.粘液性水肿 E.水中毒 E.全身性红斑狼和尿路结石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28.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 A.高钙血症 B.高钾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 机制不包括()
D.氮质血症 E.少尿 A.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 B.自由基增多
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 A.严重休克 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 D.免 D.磷脂酶活性增高 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
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29.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破裂性损8.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伤的特点()
始动原因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B.基底膜完整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1,25-(OH)2D3C.病变累及肾小管各段
生成减少 D.肠吸收钙减少 E.高磷血症 D.病变呈异貭性 E.可见于肾中毒和肾持续缺9.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血
严重()30.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下列哪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 A.夜尿增多 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 D.低质被看作是心血管疾病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独立风险因子()
渗尿 E.等渗尿 A.醛固酮 B.糖皮质激素 C.TNF D.上皮生10.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长因子 E.SOD()1.D 2.C 3.D 4.E 5.E 6.A 7.D 8.A A.水中毒 B.少尿C.高钾血症 D.代谢性9.E
10.C11.B
12.D
13.D
14.C
15.A 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6.D 17.E 18.C 19.D 20.C 21.B 22.D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23.E 24.A 25.E 26.D 27.D 28.C 29.B A.钠水潴留 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30.A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
D.肾脏分泌PGE2减少 E.肾脏分泌PGA2减少 12.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
A.500 ml B.400 ml C.200 ml D.100 ml E.50 ml 13.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14.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A.肾缺血 B.肾血管梗塞C.肾单位广泛破坏
D.肾小管阻塞 E.GFR减少
15.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 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
16.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血流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管浓缩功能 E.集合管分泌功能 1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
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 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
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D.肾小管泌钾减少 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
18.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周围神经炎 B.心率失常 C.胃肠道症状
D.水电解质失调 E.酸碱平衡紊乱
19.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
A.尿素 B.肌酐C.PTH D.甲状腺激素
E.中分子物质
20.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 B.肾小管损伤进行性损伤 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D.GFR进行性降低 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21.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A.甲状旁腺激素 B.甲基胍 C.胍基琥珀酸
D.尿素 E.胍乙酸
2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
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 B.肠道粘膜损害,钙吸收减少 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
A.A类 B.B类 C.C类 D.B类和C类 2.一般情况下,()不影响仓库网点的地区配置。
A.交通条件 B.人口数量 C.生产力布局 D.土质情况 3.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配送只是一种粗放型、单一性的活动,企业开展配送活动主要以()的职能来发挥其作用。
A.促销手段 B.单纯运输 C.仓储的延伸 D.增值服务 4.()是指服务于一切库存物资的经济技术方法与活动。
A.仓储现代化 B.库存管理 C.仓储规划 D.仓储管理 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必备搬运设备是()。
A.货架 B.巷道堆垛起重机 C.托盘 D.滚道 6.()是指仓库的全面性商品大盘点,一般是每季度进行一次,由货主派人会同仓库保管员、商品会计一起盘点对帐。
A.循环盘点 B.日常盘点 C.定期盘点 D.临时盘点 7.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
A.验收处理 B.提单处理 C.收货处理 D.订单处理 8.自用型配送中心最初不具备的功能是()。
A.存储功能 B.货物加工 C.信息处理 D.对外提供配送服务 9.为了降低配送运输成本,对货物进行装车调配、优化处理,达到提高车辆在容积和载货两方面的装载效率,这称为()。
A.积载 B.装载 C.卸载 D.加载 10.按配送量计收费用是指以每单位的()为计费单位。
A.配送量 B.配送次数 C.配送时间 D.配送里程 11.()是仓库消防的主要灭火剂。
A.水 B.沙土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12.物资仓库是为生产服务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劳务,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应确定仓库合理的服务半径。这指的是仓库网点配置的()原则。
A.统一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分散性原则 D.服务性原则 13.()管理是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目标是把商品准确而又及时地运送到各个连锁店铺。
A.收货 B.存货 C.发货 D.退货 14.从广义的库存概念来讲,库存可以分为()。
A.促销库存和投机库存 B.经常库存和安全库存 C.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D.季节性库存和非季节性库存 15.仓储企业在进入竞争时期进行服务定位的策略为()。
A.高服务低价格且不惜增加仓储成本 B.提高服务水平维持成本不变 C.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仓储服务 D.维持服务水平大幅降低成本 16.整个仓储作业过程各个部分的因果关系是以()为纽带统一起来的。
A.作业的技术 B.作业人员 C.储存的商品 D.作业流程 17.根据《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快件货运是指接受委托的当天15时起算,()。
A.300km运距内,18h内送达 B.500km运距内,24h内送达 C.1000km运距内,48h内送达 D.2000km运距内,96h送达 18.()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把生产每一台产品所需要的全部零部件配齐,按照生产节奏定时送达生产企业的一种配送方式。
A.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B.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C.配套成套配送 D.小品种、大批量配送 19.为了降低配送运输成本,对货物进行装车调配、优化处理,达到提高车辆在容积和载货两方面的装载效率,这称为()。
A.积载 B.装载 C.卸载 D.加载 20.自用型配送中心最初不具备的功能是()。
A.存储功能 B.货物加工 C.信息处理 D.对外提供配送服务 21.按ABC类库存物资划分,A类库存为()。
A.品种数目大但资金占用小 B.品种数目少但资金占用大 C.品种数目大且资金占用大 D.品种数目少且资金占用少 22.仓库库容量计算中,无货架堆放时,必须将同一种物品存放在一堆;
不能在一堆物品未被取走前堆放别的物品,这样形成的损失叫()。
A.容积损失 B.通道损失 C.蜂窝形空缺损失 D.面积损失 23.在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解释中,只强调()的行为。
A.送 B.配 C.配和送 D.储 24.商品仓储活动的生产性质与一般物质生产活动的区别在于()。
A.仓储活动的产品有实物形态 B.仓储活动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不是同步进行的 C.商品经过储存保管使用价值不变,但其价值增加 D.在仓储活动中不用消耗原材料 25.下列不属于按运营形态分类的仓库类别是()。
A.普通仓库 B.自用仓库 C.营业仓库 D.公共仓库 26.()是仓库据以接收商品的主要凭证。‘ A.入库通知单 B.订货合同 C.运单 D.发票 27.货物()是将多品种货物按其性质或其它条件逐次区别,分别归入不同的货物类别,并进行有系统的排列,以提高作业效率。
A.分拣 B.拣选 C.分类 D.分装 28.在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中,()部门主要负责货物的保管、拣取、养护等作业环节与管理。
A.采购 B.储存 C.运输 D.营业 29.配送运输主要由()进行。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轨道运输 D.航空运输 30.按配送量计收费用是指以每单位的()为计费单位。
A.配送量 B.配送次数 C.配送时间 D.配送里程 31.仓库()是指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平面布局、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内设施等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体设计。
A.规划 B.设计 C.建设 D.选址 32.库存与保管概念的差别在于库存是从()角度出发强调合理化和经济性。
A.物流管理 B.物流规划 C.物流经营 D.物流作业 33.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手段,是在()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A.运输业 B.服务业 C.仓库业 D.流通业 34.()是指仓储保管人接受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并进行妥善保管,在仓储期满将仓储物完好地交还,保管人收取保管费的协议。
A.仓储合同 B.仓储提单 C.仓储保险 D.仓储发票 35.仓储活动的性质总的来看是()。
A.主导性的 B.生产性的 C.非生产性的 D.附属性的 36.从库存概念来讲,库存可以分为()。
A.促销库存和投机库存 B.经常库存和安全库存 C.静态库存和动态库存 D.季节性库存和非季节性库存 37.()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于一般送货的重要标志。
A.配货 B.分拣 C.理货 D.退货 38.货物()是将多品种货物按其性质或其它条件逐次区别,分别归人不同的货物类别,并进行有系统的排列,以提高作业效率。
A.分拣 B.拣选 C.分类 D.分装 39.()是构成配送运输成本的主要内容。
A.时间 B.配送物的数量、重量 C.距离 D.外部成本 40.到达配送中心的商品,经验收确认后,必须填写(),并将有关入库信息及时准确地登入库存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及时更新库存商品的有关数据。
A.入库单 B.验收单 C.仓单 D.提单 41.仓库()是指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平面布局、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内设施等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体设计。
A.规划 B.设计 C.建设 D.选址 42.一般情况下,()不影响仓库网点的地区配置。
A.交通条件 B.人口数量 C.生产力布局 D.土质情况 43.在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解释中,只强调()的行为。
A.送 B.配 C.配和送 D.储 44.仓库的出入库管理中,最基本的出库原则是()。
A.批号先出 B.急货先出 C.计划先出 D.先入先出 45.企业的两种常见订货方式为定量订货方式和()。
A.循环订货方式 B.定期订货方式 C.JIT订货方式 D.看板订货方式 46.()是指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基础上,进行物品储存、保管和远程控制的物流设施。
A.平面仓库 B.立体仓库 C.虚拟仓库 D.地下仓库 47.自用型配送中心最初不具备的功能是()。
A.存储功能 B.货物加工 C.信息处理 D.对外提供配送服务 48.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
A.验收处理 B.提单处理 C.收货处理 D.订单处理 49.配送运输是对()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A.支线 B.干线 C.城市 D.跨境 50.按配送量计收费用是指以每单位的()为计费单位。
A.配送量 B.配送次数 C.配送时间 D.配送里程 51.如果仓库的运输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多种原材料由多个地点供应,则可以根据重心原理确定库址的具体位置。这种库址选择方法称作()。
A.优缺点比较法 B.加权因素法 C.因次分析法 D.重心法 52.仓储机械设备能够完成的物流量被称作()。
A.仓储过程总物流量 B.仓储机械设备能力 C.设备的额定起重量 D.重复搬运系数 53.看板供货形式是属于()配送方式的一种。
A.即时 B.定时、定量 C.定量 D.定时 54.仓库的出入库管理中,最基本的出库原则是()。
A.批号先出 B.急货先出 C.计划先出 D.先入先出 55.仓库按基本功能来分,()不属于这种分类方法。
A.普通仓库 B.保税仓库 C.储存型仓库 D.一般专用仓库 56.()是仓库消防的主要灭火剂。
A.沙土 B.水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57.()是在保证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集多个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A.汽车整车运输 B.多点分运 C.快运 D.联合运输 58.配送系统和()是支撑配送中心营运的两个车轮。
A.发货系统 B.收货系统 C.信息流系统 D.财务系统 59.()管理是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目标是把商品准确而又及时地运送到各个连锁店铺。
A.收货 B.存货 C.发货 D.退货 60.配送运输是对()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正确答案:网状 正确答案:链状 2.电子供应链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元素()。
正确答案: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集成 正确答案:可见度 3.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式的内容()。
A.确定库存订货点 正确答案:安全库存 正确答案:库存状况判断 正确答案:多级供应链库存订货 4.GPS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即为()。
正确答案:GPS卫星星座 正确答案:地面监控系统 正确答案:用户接收系统 5.现代绩效评价指标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多维性 正确答案:动态性 正确答案:创新性 6.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阶段,即()。
正确答案:职能独立阶段 正确答案:职能集成阶段 正确答案:内部集成阶段 正确答案:外部集成阶段 7.目标成本法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分别是()。
正确答案:倒扣测算法 正确答案:比价测算法 正确答案:本量利分析法 8.供应链的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
正确答案:衔接不确定性 正确答案:运作不确定性 9.用于身份鉴别的人体生物特征可分为()两大类。
正确答案:动态 正确答案:静态 10.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由()指标按照一定的权数形成。
正确答案:准时交货率 正确答案:成本利润率 正确答案:产品质量合格率 11.供应链的特征主要有()。
正确答案:复杂性 正确答案:动态性 正确答案:交叉性 正确答案:增值性 12.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正确答案:中心化协调 正确答案:非中心化协调 正确答案:混合式协调 13.供应链管理软件向()方面发展。
正确答案:集成化 正确答案:协同优化 正确答案:标准化 正确答案:功能模块的荔 正确答案:全球化 14.消耗在供应链系统中的成本有()。
正确答案:物流 正确答案:信息流 正确答案:商务流 正确答案:资金流 15.电子供应链的结构包括的基本元素有()。
正确答案: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集成 正确答案:可见度 16.在实施ERP之前,企业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正确答案:知识更新 正确答案:规范数据 正确答案:机构重组 正确答案:全体动员 正确答案:理论培训 17.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主要有()。
正确答案:供应链管理表现出一种无所不能的特征 正确答案:供应链的管理目标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和超常的性质 正确答案:供应链管理视域极大拓宽 正确答案:供应链管理要素更加多样,包容度大大增加 正确答案: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系统边界日益模糊 . 1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控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生产进度控制 正确答案: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 正确答案:提前期管理 正确答案: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19.平均产销绝对偏差=∑l P;
-S;
l/n,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
正确答案: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 正确答案:库存费用越高 20.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有()。
正确答案:兼容性 正确答案:能力 正确答案:投入 21.ERP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成立专门机构 正确答案:准备基础数据 正确答案:进行原型测试 正确答案:开展模拟运行 正确答案:进行系统切换 22.最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
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均表明,信息披露可以有效避免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因信息差异和动机冲突产生的“柠檬”效应,因此信息披露备受研究者关注。在强制管制或外部压力下不得不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时,管理层会通过披露管理,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进行信息披露,披露多少、何时披露、以何种方式披露等披露行为都能体现出管理者的时机选择行为。披露时机的系统性差异也就成为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体现,造成管理层仅仅为了满足制度要求而不是根据投资者的需要进行披露,从而降低了信息披露的质量。管理层不能为投资者提供精确、及时、无偏的信息,投资者就不能据以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难以避免股价波动,甚至被管理层利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业绩预告作为预测性信息披露的代表,管理层在披露坏消息时会以降低负面影响、减少股价波动为最终目的。管理层不仅会利用周末披露和集中披露等方式来减少投资者的关注,也会充分利用披露方式来减少信息含量以达到避免股价波动的目的,从而造成进行时机选择的管理层所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所变化,并且信息可能是有偏的,最终影响到业绩预告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以达到使坏消息业绩预告发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资本市场上管理层进行时机选择披露的信息和不进行时机选择披露的信息质量是否等同,管理层披露时机选择下的信息质量如何,均值得研究和探讨。
检验管理层信息披露时机选择是否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难点在于,如何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往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一般利用权威机构的评级数据或者自行构造信息披露指数。例如,FAF评级机构数据主要用于针对美国公司的研究(Sengupta,1998;Lang和Lund⁃holm,1996),而我国学者则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评级数据,或利用其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Xiao,2004;Wang,2008;高明华,2010)。但上述依据均存在不足,评级数据由于对评级对象的高要求而往往存在局限性,信息披露指数则难以令人信服。
本文利用业绩预告作为切入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分析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是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另一个视角,这种方法更加客观和直接。相对于盈余公告信息,业绩预告的披露方式更为多样化,既可以定量也可以定性,精度上也可以分为点值预测、区间预测、上下限预测等形式,可以更好地衡量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此,本文拟以2007 ~ 2014 年的业绩预告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预告信息披露时机选择对信息质量的影响,以期丰富现有文献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预测特征
当上市公司决定何时发布业绩预告,即存在时机选择时,管理层会面临对业绩预告特征的系列抉择。例如:选择点、区间或者定性预测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预测消息的性质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以及预测准确性的选择等,本文将这些选择称为业绩预告的预测“特征”。显然,预测特征会直接反映业绩预告的信息质量。
首先,披露信息的准确性会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当业绩预告披露信息准确性很高时,投资者才会考虑其他预测特征。当准确性低时,投资者不会再去考虑其他预测特征,即其他预测特征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Hassell和Jennings,1986)。因此,信息披露的不准确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白晓宇,2009),还会有损上市公司的声誉(罗玫、宋云玲,2011)。其次,相对于区间预测,点预测会导致更强烈的股票价格反应(Baginski,1993),而业绩预告的精度越低,其预告期会越长(Pownall,1993)。最后,分析师作为成熟的投资者,在依赖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进行盈余预测时,对信息质量更加敏感。因此,相对于信息质量低的公司,信息质量高的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分析师追踪,分析师预测偏差和预测修正波动均较小(Lang和Lundholm,2003)。
综上分析,业绩预告信息质量包含信息准确性、信息精确性、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四个预测特征,本文的研究将以这四个预测特征来分析信息质量。
(二)研究假设
1. 信息精确度。
H1:相对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选择在周末(周五、周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精确度较低。
H2:相比在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精确度较低。
2. 信息准确度。
H3:相对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选择在周末(周五、周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预测盈余与实际盈余的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
H4:相比在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预测盈余与实际盈余的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
3. 信息及时性。
H5:相对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选择在周末(周五、周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及时性较低。
H6:相比在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及时性较低。
4. 分析师数量。
H7:相对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关注在周末(周五、周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分析师数量较少。
H8:相比在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平均受到分析师的关注较少。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二)模型设定
本文将利用下述四个模型分别检验管理层信息披露时机选择(周历效应和集中披露效应)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信息准确性、信息精确性、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影响。
其中:n=1,2 分别表示按照Number1、Week1 与Num⁃ber2、Week2分组。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数据取自深市、沪市A股上市公司,检验区间为2007 ~2014 年,并选取该区间的季报、中报和年报时间日对应的25060个管理层业绩预告观测值。删除金融、保险类公司的业绩预告样本及预告类型为“其他”和“不确定”的业绩预告样本,最终样本为24464个观测值。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 坏消息业绩预告样本信息质量的周历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准确度方面,在周五、周六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盈余偏差比周一至周三大,但小于在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周末组均值55.4大于非周末组均值44.83,说明周末组的坏消息业绩预告相对偏差更大。
精确度方面,在周五、周六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精确度均小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且周末组均值1.695也小于非周末组均值1.735,说明周末组的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精确度更低。
同理,在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方面,在周五、周六披露的坏消息与当期盈余实际宣告日间的间隔天数、受关注的分析师人数均小于在周一至周四发布的坏消息,且周末组及时性和关注度均值也小于非周末组,说明在周末组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更不及时,受到的分析师关注程度更低。
2.坏消息业绩预告样本信息质量的披露集中度统计。
从表3 可以看出,在准确度方面,第六组的准确性偏差均值最大,第三组次之,第五组准确度均值最小,因此,从直观上看,未发现坏消息信息披露数量多少与准确性偏差的规律;在精确度方面,第六组均值最大,第五组和第四组次之,可见,随着坏消息披露数量的递增,披露精确度降低;从及时性上看,第五组、第六组的均值明显小于其他几组,说明随着披露坏消息数量的增加,坏消息及时性会降低;从分析师数量来看,第五组和第六组的均值低于其他几组,说明随着披露坏消息数量的增加,关注坏消息的分析师数量会减少。
综合分组检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如下:①在周末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较低,在信息精确度、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上,其均值都显著低于在非周末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②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较低,在信息精确度、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上,其均值都显著低于在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
(二)多元回归分析
1. 时机选择与信息精确度。
表4列示了n=1(按照Week1和Number1进行分组,下同)与n=2(按照Week2和Number2进行分组,下同)时管理层业绩预告时机选择与信息精确度(Precise)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括号中为t值,下同。
本文分别利用好消息样本和坏消息样本对模型(1)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下:从坏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 分组,还是按照n=2分组,Week、Number与Precise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H1 与假设H2,说明相对于在非周末、信息披露数量较少区间发布的坏消息,在周末、集中披露的坏消息所披露信息的精确度较低。从好消息样本来看,按照n=2 分组时,Week2、Number2 与Precise均不显著,说明是否在周末发布、披露好消息数量的多少对信息精确度均没有显著影响;按照n=1 分组时,Number1 与Precise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好消息发布数量较多的区间发布的好消息所披露信息的精确度更高。通过对好、坏消息回归结果的比较可知,管理层时机选择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信息精确度较低,而不同时期发布的好消息信息精确度没有显著差异。
2. 时机选择与信息准确度。
表5列示了n=1与n=2时管理层业绩预告时机选择与信息准确度(Bias)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分别利用好消息样本和坏消息样本对模型(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从坏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 分组,还是按照n=2分组,虽然在周末与集中披露的坏消息其业绩预告准确度更低,预测盈余与实际盈余的偏差更大,但Week、Number与Bias相关关系均不显著,假设H3与假设H4没有通过检验,即说明在周末、集中披露的坏消息与在非周末、披露信息数量较少的区间发布的坏消息相比,业绩预告披露信息的准确度没有显著差异。
从好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 分组,还是按照n=2 分组,在不同周历和不同披露集中度发布的好消息准确度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由于披露信息的准确性是投资者进行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会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不准确,或有意加大预测偏差,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公司形象和股价,也可能给公司带来诉讼威胁和监管处罚。基于上述考虑,管理层进行时机选择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时,不会采用加大预测业绩偏差、降低披露准确性的手段,而是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披露方式,用精确度较低的业绩预告披露方式来降低坏消息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进行时机选择的管理层发布的业绩预告信息与未进行时机选择发布的业绩预告信息相比较,其信息精确度较低而信息准确度没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3.时机选择与信息及时性。
表6 列示了n=1 与n=2 时管理层业绩预告时机选择与信息及时性(Horizon)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文分别利用好消息样本和坏消息样本对模型(3)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下:从坏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分组,还是按照n=2分组,Week、Number与Horizon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H5 与假设H6,说明相对于在非周末、坏消息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发布的坏消息,在周末、集中披露的坏消息其业绩预告披露日期距离盈余公告发布日期的间隔时间较短,披露及时性较差。从好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分组,还是按照n=2分组,Week、Number与Horizon均不相关,说明是否在周末发布、好消息披露数量多少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均没有相关关系。
4.时机选择与分析师数量。
表7 列示了n=1 与n=2 时管理层业绩预告时机选择与分析师数量(Analyst)的多元回归结果。本文分别利用好消息样本和坏消息样本对模型(4)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如下:从坏消息样本来看,按照n=1分组时,Week1 与Analyst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Number1与Analyst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按照n=2 分组时,Week2与Analyst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Number2与An⁃alyst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H7 与假设H8,即说明相对于在非周末、坏消息披露数量较少的区间发布的坏消息,在周末披露、集中披露的坏消息受到的关注度较低,追踪的分析师数量较少。
从好消息样本来看,无论按n=1 分组,还是按照n=2 分组,Number与Horizon不相关,说明披露好消息数量的多少对分析师关注人数没有显著影响,而Week与Horizon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对在周末披露的好消息,分析师的关注度较低,追踪的分析师人数较少。
通过好、坏消息回归结果的比较发现,管理层时机选择发布的坏消息业绩预告受到分析师关注的人数较少,在周末披露的好消息其业绩预告受到分析师关注的人数较少,而在一周内披露好消息数量的多少对分析师关注人数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改变了变量的设计方式。主检验中信息及时性(Horizon)和分析师数量(Analyst)分别用距离盈余公告披露日的天数和分析师关注人数来表示,考虑到样本中各个观测值标准差较大,重新对两个变量排序并赋值。信息及时性(Horizon)由小到大分为6 组,分析师数量(Analyst)由小到大分为10组。利用排序后的新变量重新检验,实证结果与主检验结论一致,前文的假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好消息、坏消息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信息准确度、信息精确度、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四个维度对进行时机选择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进行度量。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时机选择与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与未进行时机选择的业绩预告相比,进行时机选择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较差。具体表现在信息精确度、信息及时性和分析师数量三个维度上,在周末和集中披露的坏消息,其业绩预告信息精确度较低,发布及时性较差,受到分析师的关注程度更低。与之对比,在周末和集中披露的好消息,其业绩预告与在平时发布的好消息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则没有显著差别。可见,管理层的时机选择动机造成所发布的坏消息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较差。
而管理层是否进行时机选择对信息准确度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披露信息的准确性是投资者进行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会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白晓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对分析师行为的多重影响[J].金融研究,2009(4).
蔡宁.信息优势、择时行为与大股东内幕交易[J].金融研究,2012(5).
高敬忠,周晓苏.管理层盈余预告消息性质与预告方式操控性选择——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07年数据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
高敬忠,王英允.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基于投资者决策有用观视角的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13(1).
康雷宇,谢玲红,邱菀华.投资者注意力分散与盈余预告信息及时反应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3(3).
韩传模,杨世鉴.自愿披露能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7).
罗玫,宋玉玲.中国股市的业绩预告可信吗[J].金融研究,2012(9).
唐跃军,薛红志.企业业绩组合、业绩差异与季报披露的时间选择——管理层信息披露的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J].会计研究,2005(10).
J.Hassell,R.Jennings.Relative Forecast Accuracy and the Timing of Earnings Forecast Announcements[J].Accounting Review,1986(1).
【信息管理学选择题题库】推荐阅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历12-05
旅游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结复习11-26
财务信息管理06-10
信息管理教案09-18
采购信息管理09-18
公共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保密管理规定07-20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06-11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06-26
电网信息管理论文07-07
信息管理监理措施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