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精选9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是柳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由于是被贬,所以作者的心理是处于压抑状态的,这里的山水景物皆成了他情感所借之物。对寒江上的渔翁的歌咏,无非是想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纵观柳的诗作,你都可以感受到一种自心理到外景的冷清,一种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清。
讲学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懂景,《江雪》仅二十字,就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在那大雪纷飞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一根钓竿……画面静止的,无声的,静寂的,也是幽远的。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的世界。
其次,读懂是人的情感,诗中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明确告诉了我们是人“千万孤独”的心情。是人一心为民,可是却遭到朝廷的贬官,来到荒无人烟的柳州,此时的他,亲人离世,朋友远隔千里不想见,生活潦倒,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感又无人诉说,只有通过诗句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资料的补充,以及音乐语言的渲染,让孩子们能渐渐明白这种心情,从而通过读表达出来。
江雪
教学目标:
1、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动手书空写一写。(3)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绝:尽。径:小路。踪:脚印,踪迹。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翁:指老头。寒:寒冷。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4)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5)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提示: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填写诗句
6、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三、堂堂清作业设计 默写这首古诗
四、板书设计
江雪
孤寂的心境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这首诗的意思是: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那宽广寒冷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这冰雪侵袭的冬天里,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著名的成语“黔驴技穷”也来自于柳宗元的作品《三戒·黔之驴》。
它寄寓着诗人在政治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7岁的我虽然理解不了作者这种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但是经过老师和家长对这首诗的解读,我认识到,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我都不能放弃,而要培养自己从容面对、坚强不屈的个性。
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北风吹着口哨来了,不一会儿,这大雪便将世界变成粉妆玉砌的了。 鸟儿们有的飞去了南方,有的躲进了温暖的巢,到处都听不到鸟儿动听的歌声,到处都看不到鸟儿的踪影。皑皑白雪覆盖住了一条条小路,踩上去软绵绵的,纵横交错的大道上,没有一个行人,雪地上也没有行人的足迹,大街小巷变得更加寂静了。 我漫步在这里,观赏着这些景象......走着走着,来到小河边的我惊呆了:只见一位头戴笠帽,身穿蓑衣的渔翁正坐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我走进仔细观察,那位渔翁嘴唇泛白,脸色发紫,正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垂钓。我走过去不解地问:“长者,请问,这么冷的天气,您怎么还来钓鱼?”渔翁笑着说:“我并不是为鱼而来,而是为乐而来。”说完,摇着小船继续垂钓了。听了渔翁这一番肺腑之言,我豁然开朗:虽然,我被贬到永州,没法给朝廷效力,但我照样可以为民造福呀!顿时,我感到有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想到这, 我即时口占一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解诗句,悟诗情;
(4)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请大家回顾一下前一段时间我们积累的有关描写冬天的古诗句,谁还记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冬天的古诗《江雪》,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来试一试?
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老师:整个词呢?
学生1:许多路。
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也叫虚指
老师:那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学生:“千山”。
老师:那么意思就是——
学生:许许多多的山。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 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导学案上要求我们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的方法进行自学,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是怎么弄明白古诗的? 学生1:多读几遍。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学生1:查字典。
学生2:找资料。
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看插图想意境也是你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老师:谁来试着说说?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老师:你们觉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 学生1:“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准确。学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学生3:“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老师: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 “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老师:所以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学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老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一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一层不染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除了冷,你们还有什么感觉吗?--------心情孤独寂寞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老师:你很会品味。能通过朗读把一声不响的孤独感受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 继续请学生读。
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3、孩子们,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还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他不怕寒冷吗?从渔翁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4、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孤独可以使人感到无比的清醒,孤独可以使人感受到天地的博大。柳宗元不屈服于权贵,在天地间传递着自己的心声。
5、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学生1:加一筐鱼。
学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壶酒。学生3:在江边添上一些落叶。
学生4:再画上几笔火红火红的枫叶。
老师: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老师: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老师: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学生代表2: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老师: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样。
学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老师:你的发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祯是怡然自得的? 学生: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能不高兴吗?
学生:从诗人的简介中也可以了解。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老师: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
学生:我感受到虽然都是独钓,但是他们表达的却不一样,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老师:你体会得更深了。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板书设计:
江
雪—柳宗元
千山
绝 万径
灭 孤舟
独钓
先锋镇:马引涛
教材分析:
《江雪》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情感。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万径”形容路很多,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的垂钓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前谈话:
1.“我,凳子,面包”的关系。
2.我感觉自己的前胸都快贴着后背了,能把一头牛给吃了,只要想起食物我就忍不住流出口水。
3.外面寒风刺骨,我忍不住把自己的衣服裹了又裹,一点儿也不想出门。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这一课,作者同样没有直接表明自己想说什么,可我们依旧能够从他的字里行间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江雪》
二、学生自由读:
1.正确流利的的诵读古诗。2.指导诵读。3.找出古诗中所有的人、物、景。
三、古诗释义:
“山”是什么样的山? “鸟”是什么样的鸟? “径”是什么样的径? “舟”是什么样的舟? “翁”是什么样的翁? “钓”是怎么钓?
四、古诗悟情:
1.把你想对柳宗元所说的说出来。2.尝试唱诗。
五、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同一题材拓展。学完《江雪》,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进一步内化、吸收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我想,孩子们课外去读《渔歌子》《小儿垂钓》等诗时,一定能体会另一种心情。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不善于随机调整教学程序,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学生事前知道要上这个内容,在课前已经对诗句进行了充分的朗读,但课堂中我没有适可而止,仍然一遍遍齐读、指读,学生烦了,腻了,于是,该有的趣味不见了,该有的美感消失了,该有的灵感堵塞了;在想象画面时,没有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而且我在引导学生质疑时要求不明确,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教师将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强加于学生……
【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的古诗游子吟教案12-05
关于古诗幼儿教案设计方案04-10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舞蹈火车舞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健康教案 贝贝换牙02-28
幼儿园各科教案05-29
秋游幼儿园教案07-17
禁毒教案幼儿园12-17
幼儿园教案坐12-21
小池教案幼儿园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