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教案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三教案(通用8篇)

实验三教案 篇1

(实验课教案三)

实验课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硬盘的数据结构及各种不同分区格式。

2.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的磁盘管理和DISKGEN工具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硬盘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硬盘分区格式化的方法。[分析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习惯。[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首先要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对硬盘分区格式化会破坏硬盘中的数据。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对硬《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盘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有过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的经验?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回答,进入教学课题。

二、新课教学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Windows XP 安装程序中自带的分区工具的使用

提问:你们知道在Windows XP 安装程序中就有自带的分区工具?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对于新硬盘的分区,直接使用 Windows XP 安装程序中自带的分区工具不仅使用简单、速度快,而且能直接格式化为 NTFS 文件系统。免去了以后从 FAT32 再转换为 NTFS,更能发挥 NTFS 的优良性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格式化命令FORMAT的使用

提问:DOS下的格式化命令是最简单的了,你会使用么?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对于一个刚完成分区任务的硬盘来说,计算机是无法存储文件的,必须事先在其上设置目录区、文件分配表区等,这种处理叫格式化。也就是说,格式化是在一张磁盘上写上系统规定的信息和格式。这样,当在磁盘上存放数据时,系统将首先读取这些规定的信息进行校对,然后才将用户的数据存放到指定的地方。磁盘格式化的命令是FORMAT,通常使用方法如下: FORMAT drive∶[/Q][/U][/S] 其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drive:软盘驱动器名称为A:或B:,硬盘驱动器名称为C:,D:,/Q 执行快速格式化,只清除文件分配表和根目录,释放所有空间

/U 指明对软盘或硬盘进行无条件格式化

/S 把DOS的系统文件放在新格式化的磁盘上,使该盘能启动DOS 分区格式化软件DISKGEN的使用

提问:DISKGEN也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的软件,你了解么?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1.认识DISKGEN

Disk Genius具有分区、备份恢复硬盘分区表、重写主引导记录、格式化硬盘、修复损坏的分区表等很多功能,而分区是其最主要的功能。Disk Genius是一个在纯DOS下运行的软件,一张软盘就可以存放。进入DOS系统后运行DISKGEN。《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

2.利用DISKGEN对硬盘分区格式化

(1)选择硬盘

从“硬盘”菜单中选择要分区的硬盘(如果计算机中装有多个硬盘)。

(2)建立主DOS分区(3)建立扩展DOS分区(4)建立逻辑DOS分区(5)删除分区 WINDOWS XP中的磁盘管理工具的使用

提问:其实在操作系统Windows XP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磁盘工具”,利用它就可实现对硬盘分区格式化的命令。你知道么?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1.准备工作:

将要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的硬盘连接到有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的计算机的第二个IDE接口(第一个IDE接口接有带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硬盘)。2.对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

(2)开机后,打开“开始”中“设置”里的“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计算机管理”,打开右侧“磁盘管理”。(3)建立主DOS分区

打开“操作”菜单中“所有任务”中的“新建磁盘分区”,选择“主磁盘分区”(4)建立扩展DOS分区(5)建立逻辑DOS分区(6)激活主DOS分区

用鼠标选中磁盘1,点击右键。选择“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将主DOS分区激活。5 GDISK的使用

提问:还有一种功能更强大的分区格式化软件叫GDISK,你们使用过么?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GDISK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分区格式化软件,它完全取代了FDISK和FORMAT。和使用交互式菜单的FDISK不同, GDISK是由命令行驱动的。这提供了更快的配置磁盘分区和在批处理文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中定义GDISK操作的能力。

项目5:用GDISK对一块80 G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主分区为5GB,扩展分区依次划为4个逻辑盘:10GB、10GB、20GB、35GB)。

1.硬盘分区前的准备工作:

⑴将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然后安装到机箱上,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

⑵准备一张系统启动软盘。将GDISK软件,EDIT命令拷贝到启动盘上。

⑶在BIOS设置中将启动顺序中第一启动设备设置为从A盘启动。

⑷用EDIT在A盘建一个批处理文件FD.bat,内容如下:

gdisk 1 /del /all gdisk 1 /cre /pri /sz:5000 /for /q

gdisk 1 /cre /ext gdisk 1 /cre /log /sz:10000 /for /q gdisk 1 /cre /log /sz:10000 /for /q gdisk 1 /cre /log /sz:20000 /for /q gdisk 1 /cre /log /for /q

注意:硬盘一定要连接在主板第一个IDE接口上,因为指定的硬盘号为1,否则就需要修改批处理文件。

小结:

1、几种常用的硬盘分区格式化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实验课教案三)

2、不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应得软件。作业:

实验三教案 篇2

第一步, 实验器材选择曲

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要求, 选择电学实验器材主要是选择电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此类问题灵活度大, 而且与实际联系较紧密, 既要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又要考虑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选择器材的基本原则是:

1. 安全原则:保证不损坏实验器材, 即通过电源、电阻和电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限度。

2.精确原则:选用电表量程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使指针偏转到满量程的1/3以上, 最好在1/3~2/3之间;使用欧姆表尽可能的使指针在中间刻度附近。

3.方便原则:在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情况下, 选用的器材应便于操作。

4.节能原则:在同样条件下, 选择功率小的器材, 以减少电能的损耗。

5.实际原则:当出现如电压从零开始起调, 所给电源于用电器不匹配等问题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器材。

例1:为了较精确的测出某电阻的阻值, 某同学先用欧姆表的“Ω”档测量其阻值, 示数如图所示, 然后才用伏安法进行测量, 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用:

A.电动势为9V的电源;

B.电流表 (0~10mA, 40Ω) ;

C.电流表 (0~0.1mA, 1Ω) ;

D.电压表 (0~3V, 2kΩ) ;

E.电压表 (0~15V, 45kΩ) ;

F.滑动变阻器 (0~10Ω, 0.1A) ;

G.滑动变阻器 (0~20Ω, 1A) ;

H.导线、开关等。

应选用的器材代号是:__________。

解析:只给出一个电源, 故电源应选A;电源电动势为9V, 可以估算, 当不接入滑动变阻器时干路电流最大值是, 显然6mA已经超过电流表C的量程了, 而正好在B表量程的1/3-2/3之间, 故电流表应选B;对于电压表, 若选D则电流要被控制在2mA以内, 此时不能达到电流表B量程的1/3, 为了使电压表和电流表更好的匹配, 所以电压表应选择E;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为了精确测量必须取多组数据, 测量范围要大, 并且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相对待测电阻的阻值都很小, 采用分压式接法最为合适, 滑动变阻器F的额定电流就太小了, 所以应选择G。

选用的器材为:A、B、E、G、H。

第二步, 测量电路选择曲

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使用时常存在相对位置的选择, 在连入电路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流表外接法如图甲所示;一种是电流表内接法如图乙所示。由于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不管采用哪种接法都会引起误差,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电阻比较法:用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测量值较准确, 而电压测量值则偏大;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测量值较准确, 而电流测量值则偏大。因此, 当Rx≫RA用内接法;当Rx≪RA用外接法, 即大内小外。

2. 临界值计算法:当时, 应选用内接法;当时, 应该用外接法;当时, 内外接法均可。

3. 试接对比法:当Rx、RV、RA阻值都不清楚时可采用此法。如图丙所示, 当开关S接a、b时, 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即相对变化。当则为电流表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 应选用外接法;当则为电压表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 应选用内接法。

例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他先将电压表接在b点, 读得两表示数分别为U1=12V, I1=0.15A然后将电压表改接在a点, 读得两表示数分别为U2=10V, I2=0.2A, 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电压表接到_____点误差较小, 测得Rx值为_____Ω。

第三步, 整个电路总成曲

供电电路即为电源和滑动变阻器连接在一起为用电器提供用电的电路。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限流式 (图1) 和分压式 (图2) 。在实验中用分压式还是限流式也面临着选择。

1.要求尽可能小的减小误差时使用分压式接法。

2.用电路的阻值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时, 用分压式接法。

3. 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 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用分压式接法。

4. 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 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起调, 可用限流式接法。

5. 两种接法都能用, 且要求总功率尽可能小时, 用限流式接法。

6. 特殊情况下要根据各器材的要求进行选择。

例3: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 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S及导线若干。

实验中要求电压表在0~6V范围内读取并记录下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和对应的电流I, 以便作出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上述器材, 确定实验电路图。

解析:因为要求电压表在0~6V范围内测多组数据, 故负载上电流、电压要从零开始, 变化范围较大, 所以要采用分压式供电电路。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教案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三坐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1-03

实验教学是工科类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创新基本能力,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重庆汽车学院实践教学及技能培训中心三坐标实验室,作为先进的大精仪器设备实验室,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做出了主要贡献[1]。近年来实验室开设了一些国内先进且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项目,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开放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验室的具体特点,对三坐标相关实验项目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改革,探讨了通过必要的管理体系及开放措施来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就一些实践体会略作介绍。

一、三坐标测量实验室简介

三坐标测量实验室隶属于重庆理工大学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建设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日元贷款项目等资金的大力支持。2005年、2007年先后购置了海克斯康GLOBL STATUS 7107三坐标测量机、法如国际的FARO Laser ScanArm三维激光扫描测臂系统等先进检测实验仪器。这两台三坐标测量设备都是国内一流的零部件检测以及逆向工程的数据采集设备。GLOBAL STATUS 7107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多用途的综合性空间尺寸测量仪器,属于自动型桥式臂、导轨平台式测量机。具有多测头配置和扫描功能,可完成首件检测、轮廓外形测量、逆向工程、工具设置、过程控制等应用。FARO测量系统是一种便携式的测量臂系统,测量系统将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探头安装在手柄上可同时使用,对于关键特征使用接触式探头测量,对于曲面使用非接触式扫描头扫描,适用于检测、逆向工程、快速成形、3D建模,是目前在制造业中最为广泛被使用的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实验室现有实验师三名、实验助管二名,主要承担三坐标测量的实验教学和服务任务。

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自2005年以来,三坐标实验室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教学实践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验室的开放方面,通过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了解各个学期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单元数,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在网上预约和选择实验项目。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活动时,学生也采用预约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做到了管理上的开放。但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程度较低。我们现有实验项目内容具体如下,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开设了三坐标检测实验(以模型零件为例,演示零件的尺寸误差、形状误差的检测过程)、机械零部件逆向设计实验(以典型机械零部件为例,演示机械零件的逆向设计过程),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开设了汽车零部件三维反求实验。以上每个实验项目均为2学时的演示实验,实验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听取教师对实验相关基础知识、实验相关内容的介绍,观察教师操作实验设备实现实验数据的测量,记录实验数据,而后做相应的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后,学生只能达到对相关仪器和技术基本了解的效果。例如,通过三坐标检测实验,学生实验后对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的形状误差、几何误差的基本过程步骤、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而没有仔细思考拿到一个被测零件以后如何设计它的检测过程,也没有机会亲自动手去实现零件的检测、检测报告输出的过程。

总体来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实验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成绩考核方面,由于所有实验均为演示实验,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考勤、在实验过程中的听、看、记等的认真程度做一个初评,再结合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内容以及思考题做一个总评。这种实验评价方法无疑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评价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进行改进,主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活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进而培养学生丰富的实践和全面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新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没有任何课程介绍过三坐标测量机,学生对测量、控制等仪器设备的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缺乏,三坐标实验可以实现测控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效的补充。

2.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三坐标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中,给学生仪器设备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工程实际中的重要环节引入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和综合设计的实际能力,是我们以前在实验教学中所欠缺的。

四、改进方案

对实践操作内容与操作形式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力度,开设选修实验项目和自行设计实验项目,使得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2]。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以及动手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习态度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在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上提供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演示视频、实验仪器设备图片与文字解说、实验讲义等多种媒体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给定一些自学资料,并通过网上实验教学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三坐标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将最新的理论与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改变实验教学中均为短学时基础实验项目的现状,提出多层次实验项目设计[3]。第一层次是基础型实验。包括演示性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等基础性实验。该层次实验主要针对低年级的本科生,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第二层次是提高型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该层次实验面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等对实验有较大兴趣的学生。在这一层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的能力。第三层次是研究型实验,主要是课程设计类实验、毕业设计类实验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该类实验活动是学生针对研究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理论研究等实践探索。研究型实验可以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大的锻炼,重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选择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可以开设6学时的零部件手动检测实验,12学时的零部件自动检测实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车辆本科专业可以开设12学时的逆向设计实验。实验安排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和实验的空间。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为学有余力、有潜能的学生提供个人发挥的空间。实验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实验理论与实验技能相结合、实验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采用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等按比例综合累加的办法确定最终总成绩,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每学期第一次实验教学课开始时,就将本学期实验课程成绩考核体系告诉学生,使之公开、透明,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勤占实验成绩的10%。要求每位学生参加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尤其提高型的实验,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占每次实验成绩20%。学生实验时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遇到实验困难时的应变能力占实验成绩的50%。实验报告、数据分析占实验成绩的20%。

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的重要性,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意识、转变学生学风,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与丰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付伟.三坐标测量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231-233.

[2]郭海波,何竞飞.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开放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85-87.

[3]张列林,聂昌平,罗意平,等.机械基础实验系列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26-28.

实验三教案 篇4

13、花钟》片段教学

一、指导品读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指导带上动作读句子。

(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2、比较句子,说说哪句写得更美。

3、引导说出第一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牵牛花开花的样子?

4、多种方式读句子。

过渡:课文中除了说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描写花开,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课件出示: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5、指导带上动作读句子。

6、说说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蔷薇的开放?

7、喜欢此句的同学齐读句子。

(课件出示: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8、读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认识拟人句。(课件出示: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9、自由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引导了解昙花开花的特点。理解“昙花一现” 过渡:课文中像这样美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

10、课件出示句子,生自由交流朗读。

二、对比品读重点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小结:孩子们,同样写花开放,却有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可以是花的颜色,可以是花的姿态,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它当作人来写。

三、课堂小练笔:仿写喜欢的花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3、花钟》片段教学反思

实验三教案 篇5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发言稿,教师对初稿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发言稿。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习作。 教学方法 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 教学准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教学设计: 一、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学生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发言稿可供借鉴的地方,总结归纳习作经验,对不足的地方也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后面的习作修改作准备。教师注意组织、引导。 二、实践练习学生开始动笔完场发言的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学生将自己的初稿通读一次,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2、教师指导方法。 (1)是否按习作提纲要求行文。 (2)是否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3)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 四、修改习作。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习作 三 (1)是否按习作提纲要求行文。 (2)是否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3)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 教后小结 ~ ~ 优 点 教师:李颖 教师: 不 足 改进措施 第 四 课 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讲评习作,进一步完善习作。 教学重点 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方法 学会修改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习作。 教学准备 批阅作文并分类。 教学设计: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1),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习作 三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教后小结 2009~度 2010~度 优 点 教师:李颖 教师: 不 足 改进措施

实验三教案 篇6

DCS-Ⅱ 型实验台
0.2 0.25 0.5 1 0.4 0.5 1.0 2 0.6 0.75 1.5 3 0.8 1.0 2.0 4 1.0 1.25 2.5 5 1.2 1.5 3.0 6 1.4 1.75 3.5 7 1.6 2.0 4.0 8 1.8 2.25 4.5 9

F(N)

ε
5.0 2.5

(%)

η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2.0 1.0 0.5

100

4.5 2.25 1.8 0.9 0.45 4.0 2.0 1.6 0.8 0.4

3.5 1.75 1.4 0.7 0.35 3.0 1.5 1.2 0.6 0.3

2.5 1.25 1.0 0.5 0.25 2.0 1.0 0.8 0.4 0.2

1.5 0.75 0.6 0.3 0.15 1.0 0.5 0.4 0.2 0.1

0.5 0.25 0.2 0.1 0.05

0 0 0 0

1 0.5 0.25 0.2

2 1.0 0.5 0.4

3 1.5 0.75 0.6

4 2.0 1.0 0.8

5 2.5 1.25 1.0

6 3.0 1.5 1.2

7 3.5 1.75 1.4

8 4 2.0 1.6

9 4.5 2.25 1.8

10 5.0 2.5 2.0

F(N)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三则 篇7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必修) 演示实验[2—11]焰色反应, 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 有三点不足:

1.仪器损坏率大:焰色反应实验的载体常用铂丝 (或镍铬丝) , 由于铂丝 (或镍铬丝) 在氧化中反复灼烧, 容易从镶结的玻璃棒上脱落或折断, 用于学生分组实验时损坏率高。

2.污染严重:实验中须将铂丝蘸盐酸在氧化焰上反复灼烧至无色, 才可以进行实验, 操作中由于盐酸挥发, 加之在氧化焰中反复灼烧, 对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若用于演示实验, 费时较多, 操作麻烦。

3.几种焰色的颜色难以比较:用铂丝 (或镍铬丝) 做焰色反应, 每次只能取极少的待测试剂, 在酒精灯火焰上瞬间气化, 焰色反应持续时间很短, 影响观察, 且几种离子的焰色不便同时观察。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对本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70%的乙醇、固体Na2CO3、固体K2CO3、固体Ca Cl2、固体Cu Cl2

仪器:试管架 (1个) 、100m L小烧杯 (4只) 、玻璃棒 (4支) 、脱脂棉、火柴

2.实验操作:用一端缠有脱脂棉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各种可溶性盐的溶液, 一一插在试管架上, 同时点燃。

3.改进后的优点:

(1) 用一端缠有脱脂棉的玻璃棒做载体, 蘸取可溶性盐溶液, 操作方便。

(2) 焰色反应时间长, 可见度大, 能同时观察不同离子的焰色。

(3) 酒精浓度低, 自身燃烧颜色浅, 对离子的焰色干扰小。

(4) 整个实验过程对环境没有污染, 符合现代绿色化学要求。

二、吸热反应的实验改进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必修) 演示实验[1~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若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 实验效果差, 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药品用量大;二是往往观察不到预期的现象, 对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而稍做改进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1.实验器材:小烧杯 (50m L) 、小试管 (直径12mm)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钡晶体[Ba (OH) 2·8H2O]、氯化铵晶体 (NH4Cl) 、红墨水

3.实验装置:

4.操作方法:

(1) 取一只直径12mm的小试管, 向其中加入1m L红墨水。

(2) 向50m L的小烧杯中依次加入研细的10g[Ba (OH) 2·8H2O]晶体和5g NH4Cl晶体, 把小试管代替玻璃棒使用, 迅速搅拌混合物至变成糊状。

(3) 取出小试管擦干外壁, 然后倒立, 可观察到红墨水已经变成红色固体。

5.改进后优点:

(1) 药品用量少, 操作方便。

(2) 现象明显, 易于观察, 整个操作过程2分钟内可完成。

(3) 实验效果好, 成功率可达100%。

三、苯酚弱酸性的实验改进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演示实验[6~3][6~4]苯酚的弱酸性, 按教材中的操作程序, 在实际实验中见不到浑浊现象的产生。关键在于两点: (1) 开始向苯酚中加水时二者的相对量控制必须适当, 如果水的量相对过大, 虽然也会得到乳浊液, 但和Na OH溶液反应后, 苯酚钠浓度太小, 通CO2气体后就见不到有浑浊现象。 (2) Na OH溶液的量必须控制要少, 若中和苯酚的Na OH溶液加入过量, 通CO2气体也不会观察到浑浊。笔者通过实践, 将操作方法改进如下:

1.操作方法: (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晶体, 逐滴加入溶解, 边加边振荡试管, 当试管中仍有少量晶体时, 停止加水。然后滴加5%的Na OH溶液, 至浑浊刚好消失。 (2) 向上述所得澄清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可观察到浑浊 (若不明显, 放入冷水中冷却1~2分钟) 。

2.改进后的优点:

(1) 操作方便。试管里不溶晶体的量可多可少。

实验三教案 篇8

根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子模式,它们遵循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与程序,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实验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可分为真实演示和模拟演示(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案例一:洋流演示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洋流演示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洋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风海流)形成原因;了解风带对洋流形成的重要影响;了解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

主要仪器:水盆、纸屑、吹风机(电吹风)。

教师:在脸盆的水面洒上纸屑,利用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演示风海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时,纸屑的漂移方向。思考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

第二步:实验准备

准备水盆、纸屑、吹风机、,详细了解该部分知识点,充分备课。

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阅读教材中洋流部分内容。

教师:介绍仪器名称,通过演示,讲解洋流形成的具体知识,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模型等。

学生:观察模型,理解实验内容等。

第三步: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实验的优缺点,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完成洋流演示实验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该案例说明,笔者设计的演示类实验步骤是可行的,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实验项目,灵活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地理实验均可采用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见图3。

案例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类型:制作类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掌握其各个部分代表山体的位置和名称。

主要器材: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制作方法: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图; 将画好的等高线图剪开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 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要留有大小相等的距离; 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200米。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第三步:制作、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此次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评比,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制作手工的精细程度上学习各自的优点。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

等高线地形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可帮助学生学习该内容。该案例表明,一些地理实验项目通过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而设置。案例三就是针对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一次地理实验教学。

案例三: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设计

路线设计:东莞高中—C3路公共汽车—石碣镇榴花公园—园内报功塔褶皱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5:20出发,大约18:00返回。

带队教师:两人。

实习学生:高一级参加奥赛辅导班学生。

观察地点: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

观察内容:观察褶曲、断层、岩石。

主要活动任务:①采集岩石标本:泥岩、页岩、砂岩、变质岩、火成岩;②绘制褶曲、断层简图;③学习使用罗盘;④测量岩层产状;⑤完成野外观察报告。

携带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刀、铅笔、橡皮、标本袋、野外记录簿、GPS、摄像机等。

总结工作:撰写考察感想;开主题报告会,制作PPT,介绍自己的收获。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车辆,相机,实验仪器,实验资料;非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学校、家长签署协议书,实验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和安全教育等。

学生:配合教师搜集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资料并预习,学习使用罗盘及全球定位系统。

第三步:观测、观察、调查

教师:讲解岩层地质构造成因,介绍地貌类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辨认岩石名称,维持秩序和安全。

学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观察点的地理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岩层的产状,采集标本,绘制略图,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评价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小论文;开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综述:学生均表示对这次野外考察印象深刻,在大自然中不仅学到了课本中难以体验到的知识,更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伟,希望学校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是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endprint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结构,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一般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可由四个步骤组成(图1)。该教学模式是对地理实验教学过程的抽象与概括,指出了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活动内容、任务和活动过程。

根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子模式,它们遵循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与程序,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实验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可分为真实演示和模拟演示(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案例一:洋流演示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洋流演示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洋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风海流)形成原因;了解风带对洋流形成的重要影响;了解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

主要仪器:水盆、纸屑、吹风机(电吹风)。

教师:在脸盆的水面洒上纸屑,利用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演示风海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时,纸屑的漂移方向。思考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

第二步:实验准备

准备水盆、纸屑、吹风机、,详细了解该部分知识点,充分备课。

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阅读教材中洋流部分内容。

教师:介绍仪器名称,通过演示,讲解洋流形成的具体知识,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模型等。

学生:观察模型,理解实验内容等。

第三步: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实验的优缺点,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完成洋流演示实验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该案例说明,笔者设计的演示类实验步骤是可行的,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实验项目,灵活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地理实验均可采用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见图3。

案例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类型:制作类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掌握其各个部分代表山体的位置和名称。

主要器材: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制作方法: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图; 将画好的等高线图剪开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 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要留有大小相等的距离; 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200米。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第三步:制作、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此次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评比,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制作手工的精细程度上学习各自的优点。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

等高线地形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可帮助学生学习该内容。该案例表明,一些地理实验项目通过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而设置。案例三就是针对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一次地理实验教学。

案例三: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设计

路线设计:东莞高中—C3路公共汽车—石碣镇榴花公园—园内报功塔褶皱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5:20出发,大约18:00返回。

带队教师:两人。

实习学生:高一级参加奥赛辅导班学生。

观察地点: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

观察内容:观察褶曲、断层、岩石。

主要活动任务:①采集岩石标本:泥岩、页岩、砂岩、变质岩、火成岩;②绘制褶曲、断层简图;③学习使用罗盘;④测量岩层产状;⑤完成野外观察报告。

携带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刀、铅笔、橡皮、标本袋、野外记录簿、GPS、摄像机等。

总结工作:撰写考察感想;开主题报告会,制作PPT,介绍自己的收获。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车辆,相机,实验仪器,实验资料;非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学校、家长签署协议书,实验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和安全教育等。

学生:配合教师搜集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资料并预习,学习使用罗盘及全球定位系统。

第三步:观测、观察、调查

教师:讲解岩层地质构造成因,介绍地貌类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辨认岩石名称,维持秩序和安全。

学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观察点的地理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岩层的产状,采集标本,绘制略图,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评价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小论文;开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综述:学生均表示对这次野外考察印象深刻,在大自然中不仅学到了课本中难以体验到的知识,更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伟,希望学校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是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endprint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结构,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一般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可由四个步骤组成(图1)。该教学模式是对地理实验教学过程的抽象与概括,指出了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活动内容、任务和活动过程。

根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子模式,它们遵循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与程序,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实验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可分为真实演示和模拟演示(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案例一:洋流演示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洋流演示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洋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风海流)形成原因;了解风带对洋流形成的重要影响;了解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

主要仪器:水盆、纸屑、吹风机(电吹风)。

教师:在脸盆的水面洒上纸屑,利用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演示风海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时,纸屑的漂移方向。思考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

第二步:实验准备

准备水盆、纸屑、吹风机、,详细了解该部分知识点,充分备课。

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阅读教材中洋流部分内容。

教师:介绍仪器名称,通过演示,讲解洋流形成的具体知识,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模型等。

学生:观察模型,理解实验内容等。

第三步: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实验的优缺点,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完成洋流演示实验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该案例说明,笔者设计的演示类实验步骤是可行的,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实验项目,灵活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地理实验均可采用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见图3。

案例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类型:制作类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掌握其各个部分代表山体的位置和名称。

主要器材: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制作方法: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图; 将画好的等高线图剪开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 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要留有大小相等的距离; 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200米。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第三步:制作、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此次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评比,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制作手工的精细程度上学习各自的优点。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

等高线地形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可帮助学生学习该内容。该案例表明,一些地理实验项目通过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而设置。案例三就是针对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一次地理实验教学。

案例三: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设计

路线设计:东莞高中—C3路公共汽车—石碣镇榴花公园—园内报功塔褶皱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5:20出发,大约18:00返回。

带队教师:两人。

实习学生:高一级参加奥赛辅导班学生。

观察地点: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

观察内容:观察褶曲、断层、岩石。

主要活动任务:①采集岩石标本:泥岩、页岩、砂岩、变质岩、火成岩;②绘制褶曲、断层简图;③学习使用罗盘;④测量岩层产状;⑤完成野外观察报告。

携带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刀、铅笔、橡皮、标本袋、野外记录簿、GPS、摄像机等。

总结工作:撰写考察感想;开主题报告会,制作PPT,介绍自己的收获。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车辆,相机,实验仪器,实验资料;非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学校、家长签署协议书,实验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和安全教育等。

学生:配合教师搜集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资料并预习,学习使用罗盘及全球定位系统。

第三步:观测、观察、调查

教师:讲解岩层地质构造成因,介绍地貌类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辨认岩石名称,维持秩序和安全。

学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观察点的地理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岩层的产状,采集标本,绘制略图,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评价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小论文;开专题报告会

上一篇:适合十月份的句子下一篇:装饰工程施工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