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案例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理财案例(精选8篇)

个人理财案例 篇1

1.教育规划方案的最终确立是在理财规划师对客户家庭财产状况,收入能力,承受风险能力以及子女教育目标都已明确的前提下制定的,下列()不属于进行教育规划的必要步骤。

A.了解客户家庭成员结构及财务状况

B.确定客户对子女教育目标

C.估计教育费用

D.确定工作地点

解析:A答案错误原因为教育规划第一步是了解客户家庭成员结构及财务状况 B答案错误原因为教育规划第二步是确定客户对子女教育目标 C答案答案错误原因为教育规划第三步是估计教育费用

所以选D.D答案子女工作地点要在完成教育后才确定。超出教育规划范围。浙江省本科教育收费标准

2.在理财规划师的帮助下,郑女士于2006年3月1日参加了教育储蓄,当时约定的存期为6年。如果郑女士到2012年3月2日支取本金和利息,那么教育储蓄的计息方式为()。

A.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B.四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C.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息息

D.六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解析:A答案错误原因为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不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方式

B答案错误原因为四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不是回报最大的投资方式 D答案错误原因为整存整取最高年限为5年,6年超过年限了

所以选择C.整存整取最高年限为5年。其优点为一是利率较高,定期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款,是一种传统的理财工具。定期存款存期越长,利率越高。二是可约定转存,储户可在存款时约定转存期限,定期存款到期后的本金和税后利息将自动按转存期限续存。三是可质钾货款.如果定期存款临近到期。但又急需资金,储户可以办理质押贷款。以避免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

3.接上题,郑女士支取本金和利息时,为了享受免税待遇,不需要带的资料为()。

A.身份证

B.户籍证明

C.学校证明

D.家庭情况证明

解析:D.家庭情况证明不具有法律效益。免税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不征收销项税额,同时进项税额不可抵扣应该转出。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扶持或照顾的特殊规定,是世界各国及各个税种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优惠方式。免税所需要的资料,根据国税发[2005]182号有关规定“教育储蓄到期前,储户必须持存折(或复印件,复印件仅适用于在外地读书的学生)、户口簿(户籍证明)或身份证到所在学校开具“证明”。

4.如果理财规划师向郑女士推荐教育保险,关于教育保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对而言变现能力较低

B.每户本金最高限额为2万元

C.教育保险具有强制储蓄功能

D.投保人出意外,保费可豁免

解析:A答案错误原因为教育保险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对而言变现能力较低 B答案错误原因为教育保险规定每户本金最高限额为2万元 C答案答案错误原因为强制储蓄功能是教育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一

所以选D.教育保险保费在投保人要豁免前提要交一定费用。保费豁免,是指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导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时,由保险公司获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缴纳后续保费,保险合同仍然有效。

5.大额存单也是长期教育规划中的重要工具,关于大额存单的特点,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是()。

A.固定面额

B.固定期限

C.不可转让

D.收益高于一般定期存款

解析:A答案错误原因为固定面额是大额存单特点之一

B答案错误原因为固定期限是大额存单特点之一

D答案错误原因为收益高于一般定期存款是大额存单特点之一

所以选C.大额存单可以转让。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可转让大额存单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期限不低于7天,金额为整数,并且,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大额可转让存单比小额的定期存单的优点:1.它有规定的面额,面额一般很大。而小额的定期存款数额由存款人决定。2.它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具有较高流动性。而小额定期存款只能在到期后提款,提前支取要支付一定的罚息。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通常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并且有的大额可转让存单按照浮动利率计息。4.通常只有规模较大的货币中心银行才能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

6.如果郑女士的女儿还有四年上大学,目前大学及硕士费用12万元,以5%的学费上涨率计算,到郑女士的女儿上大学时,其大学硕士期间共需()元的学费。

A.128632.75

B.128794.15

C.132670.25

D.145860.75 解析:D.A=F*(1+i)n 12*(1+5%)=145860.75

7.如果郑女士以2万元作为教育金的初始资金,以6%的投资报酬率计算,那么到女儿上大学时,这笔钱可以积累至()元。

A.24694.45

B.25167.91

C.25249.54

D.26714.78 解析:C.A=F*(1+i)n

2*(1+6%)=25249.54

8.如果郑女士每月月初固定拿出一笔资金进行定投,则郑女士每月需投()元,方可弥补教育金缺口。

A.1925.31

B.1967.12

C.2179.54

D.2218 解析:D 缺口=145860.75-25249.54=120611.21元 因为月初定投,所以为先付年金 根据P44的先付年金计算公式:F=A*[(1+i)-1](1+i)/i 已知F=120611.21 i=1/200 n=4*12=48 所以A=2218

n 9.如果郑女士因急需资金,将2万元启动资金挪为他用,改为每年年末定期定投的方式各累教育金,则郑女士每年需投入()元。

A.32134.19

B.33342.53

C.34618.78

D.35102.97

解析:B.根据P43的普通年金计算公式F=A*(1+i)-1/i 已知i=6% n=4 F=145860.75 所以A=33342.53

个人理财案例 篇2

家庭基本情况:何先生, 37 岁, 广州市某银行高管, 工作稳定, 月平均税后收入15000 元, 预计每年会有2 万元左右的增长, 全年奖金根据绩效考核6 至10 万, 预计60 岁退休。何太太, 35 岁, 某高校教师, 工作稳定, 月平均税后收入9000 元, 年底奖金1 万元, 预计55岁退休。家庭日常开支情况:伙食费等开支4300 元。何先生个人月开支1000 元, 何太太个人月开支700 元, 女儿4 岁, 正在上幼儿园, 月平均支出2000 元。每月按揭还房贷5000 元。家庭现有财务状况:银行存款10 万元, 住房公积金7 万元, 股票3 万元, 于2012 年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贷款购买一套130 万元房产用于家庭个人居住, 尚有按揭贷款80 万元。夫妻双方的单位均缴“三险一金”, 除了单位少量的团险外, 二人无任何商业保险。

二、家庭资产状况分析与诊断

优点: (1) 家庭收支情况合理:该家庭有较强的创收能力, 月均收入3 万元。每月支出1. 3 万元, 其中按揭供房支出0. 5 万元, 负债收入比率为21%[1], 比较理想。收入减去支出后年度赢余20 万元, 结余率达56%[2], 说明该家庭财务积累能力较强。 (2) 家庭财务状况良好:该家庭有80 万的按揭负债, 资产负债率为36%[3], 没有超过50%, 说明财务状况还算不错。缺点: (1) 没有准备3- 6 个月的家庭应急金, 导致家庭最基础的部分没有做好准备; (2) 尚未建立家庭基本安全网, 保险保障这个基本需求没有合理安排, 导致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下降; (3) 孩子教育金、退休养老金等大额支出缺乏合理规划; (4) 现有家庭资产的配置过于单一, 资产绝大部分分布在银行存款上, 收益性不高。

三、家庭理财目标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

首先进行理财目标的分析: (1) 购车。何先生准备在今年五一购车, 该项支出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生活品质, 考虑到其余理财目标, 建议将该项消费支出控制在21 万元以内。 (2) 计划于2020 年5 月提前还房款。考虑到具有刚性消费的女儿教育规划和退休养老规划尚未进行, 且该项按揭贷款属于公积金贷款, 其贷款利率较低, 因此建议优先规划女儿教育和二人的养老规划, 后进行提前还贷规划。 (3) 从现在开始进行女儿的教育规划和夫妻二人的养老规划, 这两项中长期目标适宜尽早规划的原则。 (4) 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外出旅游, 这项属于弹性支出, 可预留1 万元的支出。

其次进行家庭成员投资风格分析:何先生不喜欢冒太大风险, 投资风格属于稳健型。何太太由于是财务出身, 对投资理财有较高兴趣, 投资风格属于轻度进取型。

最后进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根据前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可知, 该家庭目前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家庭成长期。通过专业测试工具对何先生夫妇两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进行测评, 结果显示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中等偏上, 风险偏好中等。

四、分析市场信息和个人理财方案设计

市场信息分析: (1)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 年超过日本, 位居世界第二; (2) 目前,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3) 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从出口、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这三个变化和20世纪70 年代的日本非常相像。根据日本1975 年后投资市场的表现, 一些专家预测中国在接下来会有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投资机会。

个人理财方案设计:从一个科学的角度上来说, 个人理财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财务的金字塔。越靠近塔底, 越应该是低风险的投资工具, 例如:银行存款、人寿保险等;塔的中部应是风险和收益中等的投资工具, 例如:债券、基金等;越到塔尖越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 例如:股票、房地产、外汇、期货等。现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家庭理财金字塔的构建:

(一) 紧急预备金规划

紧急预备金主要用于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一般以3~6 个月的月平均固定支出估算。何先生夫妇二人工作相对稳定, 建议准备3 个月的固定开支作为紧急备用金。即:建立家庭紧急备用金约为4 万元。

(二) 保险规划

何先生夫妇俩目前没有补充商业保险, 这直接导致其家庭风险承受能力降低。因此建议按照家庭年收入10%左右的比例进行一家三口保障性保险的规划, 这是进行其他财务规划的前提与基础。考虑到何先生当前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大责任期, 建议何先生的保险配置为:重大疾病30 万元, 意外30 万元, 住院医疗3 万元/年, 再外加20 万元的65 岁定期寿险;何太太工作稳定, 所在单位医疗保险健全, 建议补充30 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和20 万元的意外险。

(三) 购车规划

何先生计划当年五一购买一辆21 万元左右的家庭轿车, 以提高生活品质。建议何先生将手头没有增值潜力的3 万元股票变现, 这样生息资产20 万元中除留出4 万元作为紧急备用金外, 其余16万元均可用作购车首付款, 缺口5 万元车款可利用车行提供的一年期无息贷款予以解决。这项计划的实施会增加今后家庭月固定支出, 由于要偿还车贷, 购车后的第1 年每月固定支出比现在增加约6200 元, 1 年后每月固定支出比现在增加约2000 元[4]。

(四) 提前还贷规划

何先生家庭计划五年后也就是2020 年5 月还清按揭贷款。由于进行了保险规划和实施了购车计划, 所以, 从2015 年5 月到2016年5 月该家庭的收入结余为8050 元/ 月[5], 由于何先生工资收入预期每年有2 万元的增长, 除每年一次的外出旅游花销1 万元外, 该年度结余约10 万元[6];2016 年5 月到2020 年5 月每月结余12250元[7], 假如每年外出旅游支出1 万元, 4 年共结余约62. 8 万元[8], 因此从2015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共结余资金72. 8 万元。由于还贷规划相对于小孩教育金规划和退休养老金规划有更大的弹性, 所以将其置于后述的投资规划中根据情况一并进行。

(五) 子女教育金规划

此处主要进行大学教育金规划。假设学费每年增长6%, 通货膨胀率为4%, 如果按目前大学4年花费12万元, 那么何先生小孩的大学教育费用至少需要准备47万元。由于何先生小孩目前只有4岁, 尚有14年的准备时间, 时期较长。为了发挥复利加时间的神奇魅力, 建议进行一些期限相对较长、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 以提高资金回报率。

(六) 退休养老规划

何先生夫妇计划按照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也即23 年后退休。他们希望在退休后30 年内保证每个月有现值8000 元的生活支出[9], 每年安排一次旅游计划, 过上高品质的晚年退休生活。如果通货膨胀率为4%, 退休后投资报酬率为4%[10], 现值为8000 元的月平均支出就相当于23 年后的19718 元的月支出[11]。假设退休后何先生夫妇可领取养老金每月共10000 元左右, 那么退休金缺口为每月9718元。由于通货膨胀的抵销作用, 退休后的实际投资报酬率为0%。因此, 如果想要保证30 年的退休生活无忧, 到退休时须准备约350 万元的退休金[12]。考虑到退休规划的长期性, 建议采用“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现在进行投资, 以最大效用的发挥复利效果。

根据何先生家庭的风险偏好, 具体建议如下: (1) 每年拿出2 万元购买养老分红保险储备养老金, 该项投资收益率4%左右, 至退休时可积累73 万元, 此项投资属于低风险低回报, 但安全性高, 而且60 岁前还享有50 万元的寿险保障, 可较好的稀释养老金储备风险; (2) 每月拿出3000 元“定期定额”投资全球基金组合, 选择债券型投资组合, 由于夫妻二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可委托专业理财机构进行, 该项投资收益率预计10%左右, 5 年后投资收益累计约为22万元, 14 年后收益约100 万元, 23 年退休时资金约286 万元[13]。这两项投资所得用于退休养老金的储备, 55 岁时350 万元的退休养老金规划目标就可达成[14]。

(七) 投资规划

进行完小孩教育规划和退休养老规划后, 此处我们建议何先生可将每月剩余盈余的50%用于股票等高收益投资[15], 预计收益率20%。同时, 由于何太太当教师比较清闲, 建议何太太通过兼职开源以增加收入, 这样每年可增加5 万元左右的收入, 五年25 万元。

建议何先生通过努力争取更多年终奖金, 每年奖金也可增加5万元左右, 五年共增加25万元, 这样该家庭提前还贷的目标就可在5年后顺利实现。如果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增收的话, 提前还贷的目标可适当延缓, 优先保证教育金和养老金的规划安排。2017年何先生家庭若顺利完成提前还贷还贷的目标后, 该家庭每月盈余将会大幅增加, 此时生活品质还可再上一个台阶, 享受科学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带来的福利。

五、监控和评估个人理财规划方案的实施

当然, 投资有风险, 该方案的实施还应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及何先生夫妇收入状况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 以便在具体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执行。

六、案例总结

每个人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对个人理财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该案例就是针对何先生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即家庭成长期的理财需求特点而“量身设计”的一套个性化的个人理财方案。通过案例这种直观的方式指导我国居民个人掌握科学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方案, 使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和诊断案例中家庭财务状况, 结合其家庭财务目标, 进行合理的个人理财方案的制定, 展示了个人理财规划对实现不同阶段家庭理财目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个人理财规划,理财目标,理财方案

参考文献

[1] (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个人理财案例 篇3

据相关机构调查,在我国,家庭理财的主角超六成是女性,但很多女性仅仅是家庭存折、信用卡、票据的“保管员”,没有系统地为家庭财务做过理财规划。

当女性步入中年,事业、家庭都进入稳定期,到这一阶段,理财的方式自然应有所不同。聪明的女性,应该学会如何用家庭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理财案例】

柯歆是一家企业的高管,丈夫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企业,养育一子。家庭收支由柯女士负责打理。

【财务分析】

在理财前,先要对家庭的财务状况做一次详细的盘点,包括有多少存款、每月的现金流多少、每月开支预计多少、有什么大宗消费预计会发生等等,这样就会比较清楚家里处于什么状况,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理财计划。

柯女士家庭财务状况:家中有现金3万元、定期存款10万元、国债10万元、理财产品60万元。每月现金收入7.5万元,小孩教育费用及一家三口生活开销每月2万元,家庭每月结余资金5.5万元,一年下来积累66万元左右;加上夫妻俩年终奖合计26万元,家中一年收入约92万元。双方父母共四位老人,每年大约拿出12万元尽孝心。这样柯女士每年家庭年结余资金有80万元。

【理财建议】

中年女性投资理财,会考虑多种方式,包括股市、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但一般风格保守,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没什么不好,虽然赚钱空间有限,但可以稳步增长。不过,女性往往存在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等特点,在理财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主见、喜欢跟风以及冲动性,而一旦遇上投资亏损就六神无主,很容易改变甚至中断原来制定好的理财计划,导致投资结果不理想。

理财师认为,在投资理财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看看自己是属于保守型、平衡型还是激进型的理财性格,然后结合家庭实际选取自己能够承受的产品投资组合。

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的女性理财,除了必须为家庭预留3—6个月的准备金外,合理规划资产配置,分散投资更重要。不建议进行单一产品投资,投资期限应该长短结合。

具体到柯女士而言,通过对她家庭财务和资产情况分析后,理财师给予以下几点针对性建议:

其一,购买理财产品60万元,尽量选择50万元起点保本理财产品,通常各家银行理财产品会按照购买起点金额设定预期收益率,起点高的收益会高一些。每次到期收益,专款专用全部转移存入“薪金宝”之类,这样不会浪费每一分钱的理财价值。

其二,定期存款10万元到期转入国债,与之前10万元国债到期合并在一起,为小孩积累教育经费。国债属于金边债券,安全性好,收益比定期存款高。根据小孩的教育阶段,目前可用6万元购买三年国债,12万元购买五年国债,让国债到期与教育费用支配时间同步。

其三,每月生活结余5.5万元,分做两份投资。每月购买货币基金5万元,一年下来货币基金积累60万元,鉴于银行风险二级非保本理财产品相对安全性较好,可以购买起点50万的产品,收益会好于保本理财产品。另外那每月5000元,分别投资指数型基金1000元、混合型基金1000元、债券型基金1000元,三个方向定投基金,用少量资金做长期分散投资,获取较好收益;还有2000元可投资黄金。

其四,家中现金3万元,其中2万元存入货币基金,1万元购买日日型短期理财,一旦急需,在正常工作日可当日赎回,不会耽误资金周转使用。这样让家中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获取收益。

其五,家庭每月消费2万元,先存入货币基金1.8万元,留出2000元现金支付各种小额生活费用,因为有些消费是不能刷卡的。其它消费尽量采取刷信用卡支付,信用卡透支消费,在银行规定还款25-56天期限内,赎回货币基金来归还透支消费金额。当然,这样可能太麻烦,但从货币基金每日净值看,到一万元收益每日在0.8-1.2之间,有时甚至更多,每天不断积累,时间长自然收益不少。

按说以柯女士家庭这样的条件,无需这样精打细算,但家庭理财,就该让每一笔资金都不闲置,真正的转动起来,以钱生钱;再把收益进行投资,二次创收,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资金链。

另外要说明的是,很多中年女性青睐房产投资,但如果人到中年后,依然处于定期归还房贷的状态之下,那么就不宜再过分投资房产,让自己背上更多的债务。比如说嫌房子太小,想换一间更大的;为子女准备婚房等等。房产投资必须以家庭经济实力为基础,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让家庭生活因为债务的增加而过得磕磕绊绊。

总体而言,中年女性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事业有成,从现金流动角度来说,具备抗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很适合于投资理财的基础,但必须拥有合适的理财策略,不应该以复杂多变的投资模式为主,稳中求进是不错的战略选择,既能保证本金基本不受损失,同时尽量多的赚取收益。这个阶段,需要将个人财务独立的视角转换到家庭财务健康,丰富自己的投资知识以及投资渠道,积累相关投资经验,完善家庭投资组合。

80后个人理财规划案例 篇4

一、案例

1.王先生,28岁就职外资部门经理,年薪八万。2.妻子,25岁公务员,年薪两万。

3.有住房,父母身体健康,无需资助,存款35万。

二、全家计划

1.购置10万元的小轿车一辆 2.在30岁前当上父母

3.加大风险投资力度,追求家庭资产高收益

三、理财目标

1.购买轿车费用十万元

2.预计2后要小孩,届时需要准备小孩生养费约2万元。3.投资股市,配置适合基金。

4.为自己和妻子补充商业保险及相应的疾病,定期寿险等方面的保险。

四、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目前王先生刚毕业不久,处于人生阶段的事业上升期。理财计划应是在满足日常支出的前提下,为家庭的购车,投资乃至更长远的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目标积累资金。

王先生夫妇目前每个月的日常开支应该为3600至4000元,分析开支的构成可以发现,他在消费方面比较随意,应力求节省。从王先生的个人理财倾向中可以看出,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这一决定比较符合他目前的情况。但是,一方面大部分散户由于缺乏经验,在股市亏损的几率比较高;另一方面,他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是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成为行业的精英,积极寻求升职或转换更高收入工作的机会。

王先生从事外资企业,应该需要经常出差,所以需补充商业意外险。此外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疾病、定期寿险等方面的商业保险。

五、理财建议

1、节流与储蓄计划

“80后”的年轻人,在开支方面大多比较随意,但为了尽快积累财富,建议王先生将每月日常开支控制在2800元左右,即其日常生活开支不超过月收入的33%。我觉得王先生要申请了信用卡,平时消费可以借助信用卡来监控。

如果王先生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股票和基金投资,银行存款很少、且额度不固定,这样是不合理的。建议留足相当于3至6个月生活费用的活期储蓄作为紧急备用金,然后将每月工资的20%转为定期存款,进行强制储蓄,虽然现在定期存款利率低,但从长远来看,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资金。

王先生目前没有家庭负担,除了要购买一辆轿车暂时也没有其他大额开支计划,遇到紧急情况时家里还有一定的资金,但几年后小孩教育费用可能需要较多资金,建议王先生将每月工资的40%用于基金定投,既能积少成多,又可享受股市增长带来的收益。王先生目前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建议进行投资组合,可选择一支优质股票和一只指数型基金y一支股票型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基金至少坚持定投5年。这笔钱以后可用于创业或其他事项的启动资金。

2、基金、股票投资计划

王先生持有的存款为35万元,在投资时需要分配股票与基金的比例。虽然王先生目前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最好不要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股票中。建议王先生组建一个积极进取型的基金和一支公司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股票35%,偏股型基金30%,指数型基金20%债券型基金15%。另外可以选择一两只成长性好的,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在其股价处于较低的价位时买入作长期价值投资,而不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炒股。

3、保险计划

由于工作需要,王先经可能经常要去国内外各地出差,人身安全存在较大风险。王先生应购买足够的意外伤害保险。

在人寿保险上,建议王先生为自己和妻子购买一份定期人寿保险,以父母作为受益人。在保额相同的情况下,购买定期寿险每年所要缴纳的保费约为终身寿险的1/10,这样王先生节省出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只要这份定期寿险的利益加上投资收益的总和,超过了终身寿 保单的收益,这种选择就是明智的。不过定期寿险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的收入会越来越高,等到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时,跟妻子还是应选择终身寿险。

至于疾病险,因为王先生夫妇现在年轻身体好,现在购买费用相对较低,可考虑尽早购买重大疾病险。对于刚毕业不久,事业处于成长期的王先生夫妇来说,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大消费型重大疾病险的比例,待到35至40岁以后,可考虑增加储蓄型重疾险的比例,每年的保险支出需控制在收入的10%以内。

4、为子女购房及理财计划

此计划是建立在王先生夫妇愿意的条件上。但是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给子女购房先,因为现在房价处在一个很高的位子,且看不清以后的发展形势。若要购置建议在子女满18岁之后,且是一子女名义作为房产主人,避免过户的高昂税费。在子女理财方面建议从子女6岁后购买一只教育基金。其他为子女的理财方式个人觉得没有必要。

5、退休养老及遗产计划

个人信息泄露案例 篇5

2012年03月15日 21:3

4央视315晚会曝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网上银行失窃案,银行内部员工被曝泄露出售客户信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朱凯华出售个人信息300多份。中国工商银行客户经理曹晓军,通过中介向朱凯华高达2318多份。

主持人:这些年来,个人信息泄漏时有发生,这个个人信息泄漏之后都有怎样的后果?接下来我们记者的调查,会让您看的更加清楚。

记者调查:2011年2月14日,家住上海浦东陈小姐通过网银登陆帐户,原存有4000余元招商帐户,余额仅剩85元。陈小姐的这张银行卡一直随身携带,密码只有她一人知道,卡上的钱怎么会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同样的事情降临在王小姐身上,原本存有1.5元招行卡上,莫名其妙仅剩下24元钱。类似储户失窃案屡屡发生,涉及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银行卡转帐的时候都有短信通知,受害人为什么没有收到?警方发现作案人急其狡猾,进入网银把帐户的钱划走,利用银行不对水电费和煤气费不通知,先开通了水电煤气。要完成这样操作,除了银行卡号,必须要有帐号、密码,作案人又是怎么知道密码的?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分局在江西南仓将犯罪人抓获,期货赃物这个小小的U盘让警方大为震惊,里面储藏了50万个机动车信息,这么多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他是从哪里获得的?他交代,他首先在网上从一个重庆人手里购买了大批上海市机动车车主信息,车主信息里面有的带身份证,有的不带,但是看你整理。依照车的到底档次,朱凯华整理出带有身份证卡车主名单,这些人成为他作案初步目标。如何获得这些人银行卡信息,朱凯华在网上寻找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人购买信息。朱凯华得到的信息,包括车主在浙江银行的银行卡卡号和帐户余额,而个人征信报告中包含更为相近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甚至背后的职业和生日等等,正是因为这些信息,朱凯华筛选出最有可能的六位号码。之后朱凯华逐个进入网银,进行编辑。朱凯华被抓手,造成受害人损失3000多万元,究竟是什么人在出售这么详细的个人信息?

胡斌,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向朱凯华出售个人信息300多份。他通过中间人拿到朱凯华要求查询的人员名单,打印出来以后再扫描好发给他。曹晓军,中国工商银行客户经理,仅他一人,通过中介向朱凯华高达2318恩份。在工行有一个跟银行接口征信查询系统,帮他查出来,查出来再通过邮箱传给他。向朱凯华出售信息还有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员工。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本属该被严格保密的个人信息,在这些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却被一份十元或几十元低廉价格大似兜售,这样的隐患值得关注。

个人创业案例 篇6

创业学之父杰夫里.蒂蒙斯曾经这样说过: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纵观世界,创业者不乏,多数创业者死在了创业之初或是创业的路上,许多创业者不仅没有获取回报,还把自己的老底给培了,甚至签下巨额债务。马云说过:“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创业成功的概率确实很小。大凡现在创业成功者都是那块经历了“千刀万剐”之痛的石头,他们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环境中,抓住了时代给予他们的希望之光,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但是为什么人们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投降成功者,不去关注身边失败的案例呢?别人的成功我们是无法复制全部的,我们无法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直径,但是别人失败的经历,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但真理往往是不容易明白的,我也是在在走过了那么多的弯路以后才突然领略到了失败经验的宝贵。

我的创业史

第一次创业——被创业的光环所吸引

那年夏天,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和同学一起乘坐火车来到了美丽的校园——温大。没有大人的陪送,从收拾行李,购买车票,乘车到校,交付学费,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全程操办。第一次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要肩负起责任来,不能再任性了。

来到校园,对什么都很好奇。看到学校到处出张贴着的创业广告,心里也是痒痒的。高考后的暑假,现在家里无聊索性就看了很多励志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在上大学的时候都是靠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从来不伸手向家里要钱。同样是

1大学生,人家可以那么能干,为什么我就不能呢?这个是结婚送那个是没有不可能办到的事的,只有不想去办事的心。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一直在寻找着,寻找可以一起合作的伙伴可以经营的项目。一天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条信息。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照着纸上的号码打过去问问,结果我们一拍即合,就这样,我找到了合作的伙伴,我们组成了创业二人组。

时下很多大学生,每年都买很多的教科书,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同学的书本都是很新的。丢了自然是觉得可惜,但是要是让带回家去,就会嫌累,要是用快递寄回去的话,以后又不看,就觉得很不值。而与此同时,很多的同学的节约意识开始增强,他们认识到正版新书价格一直猛涨,而买来的二手书还是不错的也挺干净,就算是有些笔记,那也是人家的精华,说不定能从中学到很多。就这样开始淘二手书的大军在不断地扩张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就业的难度,为了能找到好的工作多增加一条出路,很多学生对考研和考公务员也是跃跃欲试,单单就浙江省就有几十万人报名公务员考试,报考研究生的也是不相上下。这类的考试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同时也要使用大量的最新版参考书,但是个人购买这些教材,价格就会很贵。同时从小就与很强环保意识的我,在听到伙伴这个提议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一起合作进行我们的图书买卖计划。

冥冥之中,连上天也在帮我们。就在我们决定进行图书买卖没多久后,学校里面立马就开展了一个旧货交易活动。我和朋友立马就报了名。当时正值10月,接下来就有英语等级考试和司法考试等各类大型考试。正式同学们记着买书的时机。我们就去网上低价进购了一批图书。因为刚刚成立,我们想借此机会多多宣传一下,让更多的同学知道我们的存在同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我和伙伴决定我们的首批图书以低价出售。图书店的新书一般只打8折,但是我们疯狂地打出了6折,完全就是六了个老本。图书卖的价格也就成了是各个生活区里的图书店铺所无法比拟的。

低廉的价格为我们招来了很多的顾客,同时很多人也要走了我们的名片。这次活动下来,我们把之前买书的本赚了回来,还有一点点的积蓄。毫无疑问这个开头是成功的。但是接下来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时常在上课时间段打来电话,刚开始是抱着学习创业两不误的心态参与其中的我,有一些纠结了。

但还是在自己的协调下解决好了。要收购同学们的旧书的话,就要有储存的地方。一开始收集的书不多,我们就暂时搁置在寝室里面。到后面是肯定放不下的。还有一个就是同学们的很多书籍版本太老,如果收购过来的话肯定是卖不出的·。另外很多购买图书的同学都是个人需求,我们在进书的时候也不能拿到较低的折扣,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当时也想过把书本放到网上去卖,但是我们俩对于网站的建设都只是略懂皮毛,如果要请专业人士来建设网站的话,势必就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是那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而且当时我刚进大学,根据学校规定是不允许带电脑的。······

图书的购买还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往往是忙完一段时间后我们就无所事事了。但这对于当初有着热忱的创业之心的我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就这样在经营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和伙伴就很自然地对图书买卖失去了动力。我们的第一次创业就在无声中被宣布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创业——被迫创业

城里生活并不像农村,一针一线都需要开销,但是性格好强的我又不愿向家里要钱,没有资金的来源同时“小银行”中老本想自来水一样不断往外流失,这让我感觉生活压力非常大。为了实现自己经济上的独立,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工作。没有可以帮得上忙的朋友,也没有亲戚。孤立无援,我就试着在外面去找份工作。市区和各大超市用工很多,可全是中介。都会收取很高的中介费。有些则是工作条件和内容很诱人,但是在交付了中介费后,连带工作直接不见了踪影,整一个就是骗取钱财。结果,基本上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车费和快餐上,还有就是常常被片子骗得所剩无几。但我总是不服气,总是抱着一丝希望。从来没在那儿找到过一份工作。后来我也死心了。”

因为是女生,加上周围没有要一起干的朋友,外出寻找工作时长有较多的顾虑。为了使得安全工作两不误,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在各大论坛和网站上公布招聘一级求职信息。同时利用QQ这个交流平台组建了很多的兼职群。让很多正在寻找工作或是将来有好工作愿意尝试的学生相聚一起,进行沟通。

原本以为在网上发布信息希望不大,没想到当天就有一些公司打电话过来让我替他们招人。

我就在各个群里面发布信息,感兴趣的同学就会自动上门联系。两边对接后,我就从兼职者工资里面收取少量的中介费。因为对之前高额的中介费深恶痛绝,自己生活的拮据和困难,让我很是矛盾。在一番彻骨的思索后,我决定中介费要一直本着5%的原则,不然就违背了我当时转做中介的初衷。慢慢地就有同学加入了我的行列,大家一起经营了。

做中介公司,基本都是靠信息,劳务差价,获取纯利润。纯粹是挣辛苦费,吃点差价。记得很多时候寝室的同学都睡下了,我还得在电脑前面整理数据,筛选信息。周末也常常是看着室友在睡懒觉,自己就早早地起床去各个公司里面考察交谈业务。“为了一些翻新的事情,我掉了无数次眼泪。

就这样,坚持了大半个学期。等到大三时,突然醒悟该是时候学习了,太多的课程忙得我腾不出时间,不想放弃丢在一边不管的学习,就这样收手不干了。

个人股权转让缴纳所得税案例研究 篇7

2010年11月3日, 某市地方税务局 (以下简称地税局) 被甲有限公司的原个人股东张先生告上了法庭。诉讼请求为:撤销某地税局 (2009) 01XXX行政处罚决定, 并且要承担诉讼费用。

2008年4月2日, 经甲公司其他三位股东同意, 张先生与李老板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以协议 (合同) 价格350万元把他自己拥有的2003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的甲公司25%股权转让给了李老板。到2008年5月18日, 李老板已支付给张先生348万元现金的情况下, 他们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了股东变更的手续, 而甲公司原有的注册资本额仍然保持在最初注册登记时的50万元。直到2009年6月, 张先生一至没有进行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所得额纳税申报, 地税局根据群众举报对他进行稽查, 经过多次协商争论, 2009年10月9日, 地税局下达了 (2009) 01XXX行政处罚决定书, 要求张先生补缴2008年的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67.465万元 (为重点突出所得税问题, 本案例省略了滞纳金、罚款的计算) 即:

(350—50X25%—0.175) X20%=67.465万元

张先生认为:他转让甲公司这笔股权的所得税款应该是9.565万元, 即:

(348— (50+1150) X25%—0.175) X20%=9.565万元

在2008年并无其他所得项目, 他达不到12万元所得额的申报标准, 如果要缴纳股权转让所得税也只能是9.565万元, 不可能是67.465万元。所以就委托律师向当地法院提出了前述的诉讼请求。

在法庭上, 双方律师经过4个多小时唇枪舌战的代理陈述, 法庭宣布的结果是:维持某地税局 (2009) 01XXX行政处罚决定, 各自承担各自的诉讼费用。

开始时, 张先生和他的代理律师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判决结果, 准备继续上诉, 可是当他咨询了会计和税务方面的专家后, 打消了继续上诉的念头, 认识到是甲公司自己的账务管理不规范、又没有遵守工商行政管理的法规导致了不能按他的支出额去加大扣除额, 从而增加了所得额的计算结果, 只得承担了这次股权转让的所得税款、滞纳金及罚款。

二、应纳所得税额争议的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是:个人股权转让的应纳所得税额该如何计算。

(一) 张先生的所得税额计算依据

张先生认为, 从计税收入看, 虽然合同约定股权转让价格为350万元, 但他实际收到的只有348万元, 另外2万元还处于追要的欠账状态, 不能算作缴税的收入。

最不能让张先生接受的是:所得额计算过程中扣除额选择的是50万元X25%=12.5万元, 即2003年张老板实际交出的投资额。他说:虽然工商执照登记的注册资本额仍然是50万元, 但从甲公司2003年成立以来的几年中 (到股权转让的前一年度) , 公司发展需要资金时, 张先生和其他几个股东陆陆续续为公司补充资金达1150万元, 公司虽没顾上到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注册资本额, 但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已达2100万元, 对应的“实收资本”科目也是1200万元, 其中的1150万元“实收资本”虽然没有在工商部门增加注册资本, 但确确实实都构成了对公司的资产投入, 并在2007年7月7日, 包括他在内的四个股东, 召开股东会议签订了一份增资1150万元的股东决议, 否则, 张先生25%的甲公司股权也不可能卖出350万元的价格。

(二) 地税局所得税额计算依据

地税局认为:甲公司虽然自己提供的会计报表内“实收资本”为1200万元, 但没能提供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股东实际已投资到甲公司的证据资料和账簿记录, 并且也无法证明工商执照上50万元之外的另外1150万元所谓“实收资本”的真实性;更让人费解的是, 虽然所提供甲公司资产负责表的“实收资本”栏目金额为1200万元, 而2008年5月18日变更股东时, 甲公司的注册资本仍为50万元, 且在变更股东协议中所记载的甲公司注册资本也仍然是50万元。

这些前后矛盾的处理方法, 严重违反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注册规定》) 第三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同时也违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收资本”科目记录实际收到小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当收到投资者投入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部分, 应作资本溢价, 计入“资本公积“科目的会计核算要求。

正是这诸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因, 造成了税务机关在计算张先生转让甲公司股权的所得额时, 扣除额原值只能选用具有法律效力和真实价值的注册资本额50万元的25%, 而不可能采用张先生提出的即缺乏真实性有没有合法性的1200万元的25%。

三、应纳所得税额计算依据的分析

(一) 所得税额计算依据的一般分析

关于个人股权转让所得税额的计算问题, 无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 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285号) , 《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7号) 等一系列的税收法规中, 都进行了说明。

但是,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个人股东转让股权 (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的具体情况是复杂多样的, 税法条文无法涵盖现实的各种经济活动, 关于个人股权所得额的计算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 使得征纳双方产生纠纷。

在本案中, 从税务机关和张先生双方对所得税计算的不同过程可知, 产生差异的一般原因是:在股权转让所得额的计算中, 对转让收入的认定标准不同、扣除原值的计算办法更是存在差别, 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使得张先生和地税局产生了那么大的差异。但造成所得额计算差异的政策原因还需依据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 所得税额计算依据的具体分析

在《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 第五款规定了财产转让所得, 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施条例》第十九条中列举了《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款前四项财产原值的具体确认标准, 唯独没有说明股权转让所得额计算中的原值如何确认, 但在这四项之后, 有“ (五) 其他财产, 参照以上方法确定”, 紧接其后的内容是“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 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的兜底条款。

关于计税收入, 在《实施条例》第十条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 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只是笼统说明财产转让所得, 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计算纳税。

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285号) 中, 第四条对股权交易 (转让) 所得的计算规定约束的重点是计税依据, 但并没有对股权转让收入和扣除原值进行分别说明, 这个条款目的是调整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股权转让行为。对于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条件下, 股权转让的收入结算方法、“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投入资本”等与扣除原值的关系等, 对股权转让所得额计算的影响并没有任何解释。

上述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规章, 都是从所得额角度, 笼统表述个人股权转让的所得税款计算问题, 而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从三个层次构成了个人股东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政策。仅从表像看, 因为法律、法规、规章这三个层次的政策, 对于个人股东转让股权的计税收入和扣除原值都没有分别项目明确说明, 才造成了张先生和地税局在计算所得税额时的认识差异。

四、个人股权转让缴纳所得税案例的反思

(一) 转让个人股权收入的确认

税法从反避税角度考虑, 一般采用修订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计税收入的确认标准, 即:大多数税种适用权责发生制, 部分税种运用收付实现制。但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有多个项目, 有的项目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 一般来讲属于经营性所得项目按权责发生制, 其他所得项目采用收付实现制。

对于个人股东转让股权的收入, 无法简单笼统的套用某种实现制度, 一般认为:只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下的定价协议、并进行有效的支付活动, 已到工商管理部门办妥股东的变更 (新股东) 手续, 就可以按协议 (合同) 价格确认股权转让者收入的实现。在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 如果再减少股权转让的收入额, 也需要以合同的形式对以前生效的合同金额进行冲减调整。在本案例中, 张先生说李老板少付给他的2万元, 并没有拿出相关的证据, 不应该作为股权转让收入减少的依据和理由, 无法把350万元的计税收入调整为348万元。

所以, 在鉴定个人转让股权合同时, 针对转让收入的结算方式、结算金额尤其是保证全额付款的条件, 纳税人都需要在合同中详细列明, 这不仅是保护自己利益避免所收款减少的法律要求, 也是回避计税收入确认风险损失的有效方法。

(二) 转让个人股权税前扣除成本的计算

对于可以扣除的股权原值的确认, 需要根据企业投资注册、增资变更、减资变更等具体情况,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向税务机关, 提供可以作为扣除原值的验资报告、公司章程、货币资金银行进账单或公司收到非货币资金的原始证据、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核算要求的账簿记录, 尤其是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工商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额, 才能确定出能让税务机关认可的、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额时的扣除的、股东实实在在的投资成本金额。

在本案例中, 张先生与地税局对投资成本确认的争议是构成个人所得税额悬殊的主要因素。但从甲公司2003年注册成立至张先生办完股权变更手续后的几年间, 最具有法律效力的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金额一直是50万元, 不管是每年的年检还是股东们表决增资的股东会议之后, 都没有向工商管理部门提出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要求,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甲公司账务记录的真实性, 自然无法从计算转让股权所得中再增加扣除额。

(三) 个人转让股权缴纳所得税风险的规避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虽然工商管理部门要求企业的实际资本与注册资本的金额差异超过20%, 企业需要变更注册资本额, 对企业的年检也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针, 但部分企业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这类企业通常都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多采用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 一般情况能简则简能省则省的应付工商、税务和客户的需求。如果公司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目标和想法, 股东也不变更, 不发生股权转让、置换等活动, 也不暴露公司在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 随着企业的发展, 与企业的股权变更、置换等活动会常常发生, 再加之, 近年来我国税务机关对个人财产领域所得的税收征管意识的加强和征管手段的提高, 无论是企业的所得税还是股东的所得税, 都会因没有按要求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 产生多纳税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 (2009) 285号) (S) .2009-05-2.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司注册资本等级管理规定 (S) .2005-12-27.

个人理财案例 篇8

夏女士 年龄:28岁,某大型国有企业财务人员

周先生与夏女士2010年结婚,尚未有小孩,在成都金沙有住房一套(购房款大部分为父母资助),目前市值110万元,2012年购买轿车一辆,购买价格15万元。此外,家庭还小有积蓄,拥有银行存款18万元。无按揭、无股票、无投资。

收入状况:

周先生夫妻年收入约20万元,均为工资收入。此外,拥有较好福利待遇。

开支情况:

周先生夫妻工作单位统一缴纳了“三险一金”,每月平均总支出6000元。其中家庭生活费3000,养车费用1200元,其他消费1800元。

理财目标:

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这对80后小夫妻怀揣投资理财梦想,但因受制于第一桶金缺乏或太少而始终难圆心愿。周先生夫妻的理财目标就是能够参与高门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理想增长。

理财市场嫌贫爱富,产品收益大不同

据了解,我国理财市场产品收益两级分化情况较严重,认购门槛较高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往往比认购门槛低的高出2~4个百分点。据悉,光大、民生等银行近期发行的高门槛理财产品收益均在5.8%-6.8%之间,认购起点分别在100万-500万元之间;而中国银行近期发售的一款96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4.4%,认购门槛却在“200万元”以上。此外,目前火爆的民间融资理财产品同样存在“嫌贫爱富”的情况,资金需求量大的理财项目给出的利率普遍更具吸引力,但令普通百姓望“槛”兴叹。

“动辄几百万元的投入,根本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周先生曾又妒又恨地对记者说。据记者采访调查,普通百姓对于实现财富增长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但由于市场“追高弃低”,导致他们难觅有效的投资途径,走不出贫穷的怪圈。

资金抱团,小散户享受高回报

《投资客》理财顾问在了解周先生的诉求后,为其算了一笔账:“同样的产品、相近的期限,高端理财品的收益要较一般产品高出2至4个百分点!以周先生18万元存款做投资计算,一年要少赚7000元,所以干吗要拒绝高端理财呢?”针对此情况,《投资客》为像周先生一样的中小客户推荐了“抱团投资”的理财思路。

今年3月,周先生在邦融P2P网络互动平台上发现一个理想的理财项目:成都某食品企业法人王总,急需周转资金100万元,使用期限3个月,以名下市区2套价值200万元的房产作抵押,理财项目年华收益率15%。在周先生的劝说推荐下,另外4名亲戚朋友加入到了周先生的抱团队伍。

“我先以个人名义来购买高门槛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收益后再根据投资比例分给大家。收益回本非常快。”为了确保公平,周先生在投资前召开分析会,征求所有“投友”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就立即出手。同时,以手写凭据方式来确认收到的来款,方便日后“明算账”。周先生说,他们在短短3个月内,人均获得1万元收益。

风险提示:多人参与易生矛盾

《投资客》理财顾问张勋表示,虽然抱团理财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收益,但如果处理不慎也容易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一方面,如果在抱团理财时有人急需资金,就会因提前将产品赎回而产生损失;另一方面,即使前期投资都没问题,如果所投资的产品风险较大,那在到期后收益万一达不到预期甚至亏损,也很容易产生纠纷。

因此,张勋提醒,投资者在抱团理财前需谨慎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认购者与银行签订认购协议之前,其他出资人最好也要就资金投资用途、出资比例、盈利分配、亏损分摊等方面签订相关书面协议,并且每人一份,以免后患。

上一篇:少先队中队培训记录下一篇:中文系组织部2011-2012学年度九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