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精选10篇)
路庄子中学
我校地处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600余名。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人文思想为指导,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很抓教学成绩,致使今年的中考取得全县每二的好成绩。我校在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做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不断探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参与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学习
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认真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劳动技能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我们配备了专职教师,并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老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能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有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能力和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技能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深入实践的热情和意识,养成勤动手,爱实践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硬件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创造条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真对这一特点,我们着重安排了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用具。配备了铁锹、锄、耙等农具;自行车修车工具、木工工具、无线电检修工具、电焊工具等。在学校操场开辟了种植园地,校内有花卉种养示范区,校外的公路两侧树木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对象。在这些硬件的配备和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它们的管理正趋规范化和制度化,硬件的配备使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给学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三、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
多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每年的春季,让学生在种植园地种植瓜果蔬菜及药材;成立了学校花卉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和维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成立了学校自行车维修小组,负责学生的自行车的维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学习了种植技术,也学习了病虫害的防治,及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在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为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培养能力,能力服务于社会
多年来开展劳动实践的成果和对学生的追踪调查,我们看到我校的毕业生有丰富的劳动阅历,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自觉地学习新的技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能快速适应和掌握专业技能,有很强 的社会服务意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为探寻新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模式,研究组设计了一套关于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如何合作共建的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给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小学的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2013年发出470份问卷,收回210份,收回率为44. 7% ; 2014年发出325份问卷,收回115份,收回率为35. 4% ,总收回率为40. 1% 。根据调查结果与实践情况分析,研究组认为,有效开展新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建设,需要建设“共赢式”的新教育实践模式,要取得实习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向外搭建外围教育实践平台
1. 寻求政策支持
教育问题是千丝万缕的全民问题,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不是一个单位的教育,而是全社会的教育。在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前,师范院校首先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可使基地的使用更加有效,发展更为稳定。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培养摇篮,中小学是这些教师的需求方,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供需关系,为双方的沟通及合作提供了基础。因此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存在广泛的合作需求与合作空间,教育实习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教育实习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实习的效果,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甚至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政府应该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置于大教育系统中加以引导和支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师范院校的实习工作,同时奖励接收师范院校实习生的一线学校。此外,政府最好能制定相应政策,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
2. 落实资金支持
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实习经费为生均160元/学期,此外,实习过程中该校实习费用的支出还包括实习指导费、实习管理费、搬运费、耗材费等,实习经费明显不足。接收实习生的小学,需给实习生提供吃、住和办公等相关条件设备,这些经费支出并没有在每年政府给小学教育教学的经费拨款计划内,因此,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经费配给问题较为紧迫。
政府如能每年下拨一定的专款支持师范生实习工作, 用于改善小学教学场地条件,或增加更换教学设备,或给予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补贴等,这样小学在配合师范院校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学校的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将有效激发小学与师范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小学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支持热情。
3. 开创就业支持
目前师专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政府能在实习基地学校给优秀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将会极大地鼓舞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热情,特别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实习生将会努力争取难得的机会,而作为实习基地的小学则会更加负责任地培养其后备力量。
二、向内创新院校与小学的有效合作机制
除寻求政府支持以促进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小学的合作外,师范院校也要从自身出发建立有效机制,以确保两者间的合作得以稳定、长久。基于此,本研究组认为在教育实践理念和实践上皆需有所改进。
首先,双方应将互惠互利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 当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所实施的各种实习模式中, 与接收实习小学构成协作型的合作关系。协作型合作通常是一种个体间的联系( 诸如咨询) ,属于短期项目; 或是一种一方给予,另一方接受的服务传递,通常很少为互惠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被动地配合Q师专完成实习工作,由于没有获得显性的利益,小学往往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实施,这样的合作肯定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地,需更新校方合作理念,突出小学在教育实习及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小学及其教师平等权力参与教育实习的各环节工作。同时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其所获得的利益,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更加稳定持久。如该师范院校在获得小学实习条件支持的同时,可以允许小学同享本校的图书资源、优先帮其培训在职教师,双方在小学课程改革、研究等科研领域中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等,互惠互利的实践理念有效地促进师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发展。
其次,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一直以来,该师范院校每年都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而作为二级单位的各院系也相应建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及成员均为该师专领导、教师或辅导员等。小学在接收该师专的实习工作后也临时安排给相关指导教师,然而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不隶属Q师专的实习领导小组,在管理中容易出现脱节,影响实习效果。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有高达54. 5% 的小学领导和教师认为“共同组建管理队伍,共同负责建设事宜”是师范院校和基地小学共同建好实践基地、积极合作的首要环节。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机构成员由政府分管部门( 如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 领导、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领导及教师组成。明确成员的职责,并且每位成员均受实习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再次,制定统一管理规定。目前该师专制定的相关实习管理规定,包括每年制定的实习计划,都是该师专单方所为,其提出的要求也只是针对本校的实习带队教师( 或指导教师) 和实习生等相关人员,小学往往没有参加实习管理和计划的制定,因此小学不了解具体的实习目标和要求,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只能凭着感觉指导实习生,而且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任何规定的约束,指导实习生仅凭本人的责任心和良心,实习很难达到良好效果。有47. 5% 的小学指导教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高校应提前与实践单位商议,共同制定见习、实习计划,再行实施”,可见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也有共同参与制定见习、实习计划的愿望。由此看来,在成立了统一的实习管理机构后,应在实习前由实习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实习管理规定,并在实习过程中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管理规定须明确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基地及其实习指导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要求等。为保证良好的实习质量,高校和实践单位应联合组建指导力量,共同对见习、实习生开展实习指导和管理工作,从问卷反馈看,这一点得到了高达45% 的小学一线教师的认同。 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分别在师范院校和小学中遴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情况,尽量选出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工作,并组织开展关于实习指导内容、要求等的集中培训,颁发实习指导合格证书和聘任书,按照指导工作量计课酬。在评聘职称上,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参加指导的次数( 一届为一次) 获得积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且师范院校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明确,避免产生矛盾冲突。
最后,搭建共同交流平台。近几年在该师专实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与小学的交流极为有限,多为实习前期联系实习安排和实习结束前双方相关领导的礼节性见面,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极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流。小学教师在双方交流方面的愿望较强烈,在问卷调查回收数据中,有60% 的人认为 “要提高实践单位工作积极性,高校和实践单位之间应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双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对于实践基地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师范院校和小学间主要是缺少一个合适的交流平台,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应做好设计,每年都要明确规划出双方学校相关领导和指导教师的交流次数、时间、内容等。也可以规定,以师范院校牵头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比如实习专题网页等。内容设计可包括: 实习管理文件、实习动态、实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供稿,且要求实习生每人必写,由双方学校指导教师评语) 等栏目,使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习心得。
[关键词]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利用
随着国家教育机构对中小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兴建起了大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契机。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正确的劳动观。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十分强调开放性和动态性。就目标而言,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就内容而言,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结果而言,强调学生活动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劳动实践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其活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经历,提倡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体验和感受生活。
劳动实践教育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是对儿童进行科学训练,而是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层次上复归儿童天性,建构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其意义是重大的,它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坚持从基地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构建劳动实践基地和充分利用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行三个结合,把劳动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1. 劳动实践与实施德育工程结合。重视德育工作,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和深化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渠道,促进德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学生正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学会了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前途,改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2.劳动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特别是劳动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提高劳技课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教学,如聘请农业专家和富有经验的农民,到学校做讲座,培训教师,或到课堂执教等。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现在大部分学生为独子,学生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学校教育的积极效应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所抵消。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给家长开办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讲座,二是想办法引导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如要求小学在接受一年级新生时逐个询问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家长提出“补课”的要求,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包括个人卫生自理,洗涤小件物品(如红领巾、手套、鞋等)整理个人生活、学习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花卉栽培等教育内容,由家长评定成绩签署评语,学校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劳动课成绩。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二、尝试三种模式,提高劳动基地资源利用效率
1.实践体验。从基地的角度看,如果劳动实践教育仅仅局限于教材,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问题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一定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或由教师直接提供,既可以来自学科,也可以源于家庭和社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也可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这样,可以打破固定教材的局限,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3.情境陶冶。通过开发和利用基地,有意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启发学生领悟情境并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学生通过写话、日记、习作、作画来抒发内心的真切感情,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
三、结语
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劳动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如今学生的劳动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劳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劳动能增长见识,健强体魄”,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和一饭一米来之不易。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劳动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也使他们更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关心他人,有的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觉到幼儿园、到社区参加义务服务,还有的学生到周围的服装厂参观流水线工作,亲身感受到高科技魅力和现代化生产的快节奏,高效率,深深懂得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真正内涵,逐步形成了效率观念和惜时守信的作风。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基地,要真正发挥它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需要专门的管理技术人才;二是对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管理难度大;三是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重视习得过程,要求学生关注自我、自然、社会,但目前的考试成绩仍是很多家庭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因此,有待社会进一步支持和理解,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信科.部门联动,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J].湖北教育,2013(08).
[2]郭凯.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启动[J].中国标准化,2011(07).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的培养[M].
为切实加强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劳动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增强它们的农业科普知识,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领导机构
组长:李玉勇
副组长:罗志仲缪世伟
成 员:陈华志谢子安黄学军
三、目标任务
1、通过一系列的种植实践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进行种植实践,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通过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英语小组会话,美术小组写生等,使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品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4、教师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科的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
6、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7、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实用。
8、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
四、劳动基地建设面积
学校拟将校内规划绿化面积分片划拨给各班自主经营管理。(先期试验启动为现七年级各班,地点暂定住宿楼靠围墙的绿地,待实验总结成功后将向全校各班级推广)以种植各季蔬菜、瓜果等作物为主,以种植代绿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又一亮点。小学一至三年级可以探索小手工制作产品的经营活动。
五、管理和任务
蔬菜基地按年级划分,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动一动比一比”活动。
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主线,以“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
1、蔬菜种子和秧苗由学校各班自筹资金购买,班主任组织学生负责种植。成品由各班自主出售。收益归各班用作班费。
2、德育处将对各班的实践基地命名为“XX班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管理”或“XX班团支部劳动实践基地管理”。
3、劳动技术老师和其他指导教师深入劳动基地,与学生一起种植、一起管理,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撰写科普小论文等,其作品可不定期展出,并评出“种植小能手”。
4、学校拟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为内容的作文比赛。
5、各班在组织劳动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确保学生安全,确保公共财产安全,确保基地周围卫生整洁。
广汉市南兴镇学校德育处
2016劳动实践活动总结
劳动技术教育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要求距离甚远,对劳动光荣缺少切身体会。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途径。与此,我校就今年特重视构建社会实践劳动场所办学模式,强化共识,全面贯彻“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探索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校将今年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如下:
一、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综合功能,狠抓德育工作
培养一个拥有热爱社会,注重建设和谐发展社会人才,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有爱心才会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爱心只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种不同教育形式才能教育出完美的爱心。
美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卫生是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美化社会、陶冶美好情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利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苗木基地,对学生进行蔬菜、苗木栽培管理等活动,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突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是培养学生以科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依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科研基地。而且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我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活动、校传统活动等不同方式把科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动手实践式、参观采访式、娱乐竞赛式、师生对话式等各具特色。
总之,我校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劳动实践场所真正成为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人的一生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第一次参加实践劳动的情景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上午,老师带我们去了通途路小学的劳动中心,把我们分到了木工室。一进木工室,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的木头小制作:十二生肖、奥运福娃、小风车、小桌椅……这些东西做的十分精美,令我们发出“啧啧”赞叹。木工班老师叫我们坐到了指定的位置上:“今天我们来学做七巧板,请大家看我示范一遍。”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演示,心里都牢靠记着每一个步骤,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了。同学们兴奋地在木板上勾画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案。要在一个正方形木板上分割出七巧板,需要合理设计。
我回忆着老师刚才的操作步骤,先在正方形木板上画出对角线,这样两个等边三角形就出来了;然后我在左边这个三角形上再次一分为二;在右边这个三角形上,我设计好了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剩余部分又画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木板上每一个尺寸都被合理利用着。最后就是分割它们这些图案了,我按下了机器的按钮,随着机器的运转,我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木板,一块、二块、三块……过了好一会儿,我亲手制作的七巧板有模有样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木工老师给我的评了个“优”。
下午我们组去了金工室,这次是做钢板鱼。这冰冷僵硬的钢板要做成一条栩栩如生的鱼,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当看完老师的操作后,我不由得想到: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我们人类的手就是巧!当我用生疏的切割打磨法把钢板“折腾”一番后,一条黑不溜秋的“丑鱼”出水了。看着自己的两个“杰作”被老师评定为“双优”后,我的心里甭提有多美了。我的第一次实践劳动有意思吧!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实践劳动的乐趣,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我校地处“江中鹂岛”———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 那儿盛产各种野菜, 我校的学生自小沐浴在田园野趣的气息中, 与野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野菜有着独特的情感。
公民教育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发展。为此, 我校特地结合学校周边资源, 在校外建立了公民教育实践基地———“八野”种植基地。该基地占地300多平方米, 分片种植芦蒿、马兰、香椿、枸杞、菊花脑、马齿苋、苜蓿、荠菜等8种野菜。该基地的建立旨在为孩子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 一年四季, 孩子们在这块小小的基地上, 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活动, 体验种植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 获取论证实践方案的详实资料。春季 (2~4月) 进行野菜的采摘、收割;夏季 (5~6月) 进行野菜的药用价值研究、制作标本、育种、田间管理 (锄草、病虫害防治等) ;秋季 (9~11月) 栽种、割老秸、浇水、施肥、收果 (枸杞) 、马齿苋 (晒成干) 、调查秸秆的处理;冬季 (12~1月) 进行铲老秸、扎大棚、盖薄膜、施肥等实践活动。
老师们还把基地的实践活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让野菜走进课堂。语文课上, 孩子们写野菜的观察日记、实践作文;科学课上, 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所学, 去解释一些现象, 并将自己种植的野菜制作成精美的标本;美术课上, 孩子们把各种野菜用彩笔勾勒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音乐课上, 孩子们唱着八卦洲人自编的野菜歌曲, 跳着老师自编的野菜舞蹈, 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校课上, 孩子们学摄影、包荠菜饺子、炒芦蒿、拌马兰、烧菊花脑汤……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我校诞生了一批优秀小画家、小厨师、小作家、小摄影家、小科学家。
二、公民教育实践基地的德育功能
(一) 利用现成资源, 开展参观学习
我们想到了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一方面, 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 让孩子回去向家长求教 (认识农作物和野菜, 认识农具, 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 了解自己家种植了哪些野菜, 野菜的种植对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另一方面, 与洲上的种植基地联系, 安排学生参观, 请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的规模、管理、种植方法、产值等各方面知识, 使活动有针对性。参观结束后, 安排学生讨论、写参观日记等, 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如今, 洲上的派缘生态园、红杜鹃种植园已成为我校定点的校外活动实践地。孩子们在那里可以参观大棚种植、无土栽培、蔬菜水果的嫁接种植等, 感受科学技术对提高农作物高质、高产的作用。学校还定期请园里的农技师来我校为孩子们上课、指导实践活动, 帮助孩子们一起搞好实践基地的种植。
我们还带部分优秀学生到中山植物园、南京林业大学参观学习, 并请专家来我校给孩子们做专题讲解、实地指导。
(二) 形成基于“八野”的分层目标体系, 提高针对性
1.一、二年级
(1) 能准确认识并实地观察不同时期的芦蒿、菊花脑、香椿、荠菜、马兰、马齿苋、苜蓿、枸杞等八种野菜, 知道在各个季节, 这八种野菜的生长情况。
(2) 简单了解八卦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知道洲上野菜遍地, 享有“芦蒿第一乡”的美誉。
主要形式有:观察野菜的标本、图片;实践基地的实地观察;进行八种野菜的盆栽;“八野”的角色扮演介绍等。
2.三、四年级
(1) 了解芦蒿、菊花脑、香椿、荠菜、马兰、马齿苋、苜蓿、枸杞这八种野菜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2) 在老师、老农的指导下, 进行实践体验, 形成劳动技能。
(3)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和观察日记。
(4) 学会采集野菜样本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野菜标本。
(5) 研究野菜文化, 积累、赏析并学会创作野菜的诗歌。
主要形式有:进行田间劳作和管理;实践基地的实地观察, 学习拍摄, 书写观察日记;采集野菜样本制作标本;学习创作关于野菜的诗歌。
3.五、六年级
(1) 了解各种野菜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2) 了解各种野菜的食用方法并初步尝试野菜烹饪。
(3)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野菜菜谱的开发。
(4)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小调查, 会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5) 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新型种植和嫁接技术, 从小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6) 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主要形式有:野菜菜肴的烹饪和野菜食谱的开发;各种野菜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小调查报告;野菜新型种植和嫁接品种的展示等。
该目标不仅包括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所讲到的三大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 还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精心谋划:由低到高, 由少到多,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三) 实施“八野”特色活动, 丰富学习经历
依托基地, 学校每学期在各班都评比出种植小能手;各年级开展了生动有趣的野菜绘画比赛, 野菜摄影比赛, 优秀标本、优秀观察日记评比;全校性的“八野”知识竞赛、“八野”话剧、“八野”图片展览、“八野“图标设计等系列活动……
“八野”话剧表演是我校教师把“八野”的相关活动用艺术表演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极具观赏性。这里有声情并茂的“八野”小介绍, 小演员带着野菜的头饰, 穿着绿色的衣裳, 在舞台上仿佛就是一个个野菜小精灵, 依次登场介绍野菜的知识;这里有妙趣横生的“八野”小故事, 小演员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 自编童话故事, 讲述着野菜们之间发生的趣事;这里有生动活泼的“八野”情景剧, 小演员把在公民教育实践基地劳动的欢愉场面搬到舞台上, 有的手舞镰刀, 有的臂挎竹篮, 尽情演绎着丰收的喜悦……
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 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八野”知识竞赛, 学生对“八野”的兴趣越发浓厚, 在竞赛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通过“八野”话剧的排练, 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提升, 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通过“八野”图片的展览, 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特点, 发挥想象, 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八野“图标的设计, 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 使“八野”和实践基地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田里。
目前, 学校正在积极规划和筹建占地70亩的“野趣园”, 该园分三大板块:野菜种植园、生态养殖园、农村趣味园。并把每年五月第二周的“野趣周”扩大为五月的“野趣月”, 在这个缤纷的五月, 孩子们将会在一系列的特色活动中, 体会无穷的快乐, 展示各自的本领, 品尝成功的甜蜜……
(四) 提炼发展野菜精神, 培育公民教育特色
由于学校长期坚持公民教育实践基地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渐渐地我们从野菜在逆境中成长的形象中提炼出“逆境中成长, 风雨中翱翔”的新校训。另外还在专家的指导下, 结合地域资源的特点, 在现有“田园野趣, 八野种植”活动基础上, 初步构建了“三自”精神特质的学校特色。所谓“三自”即自然、自信、自强。自然, 追求的是一种原生态, 符合发展规律, 表现为师生、学校的发展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自信是内在心态, 强调内源性, 表现为师生、学校的发展能加强自我期待, 有内驱力;自强, 是外在行为, 表现为师生、学校的发展有目标导向, 有追求的行动。
孩子们从种野菜、尝野菜到画野菜、写野菜、唱野菜再到提炼“野菜”之魂, 由外到内, 由表及里, 塑造了品行, 磨练了意志。
三、公民教育实践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学校为让这块基地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 在管理和保障上做了充分的考虑。由教科室主任直接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 并在租地、雇农、育苗等经费使用上给予全力保障。2013年11月, 学校因这块公民教育实践基地被评为“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 并获得二万元的研究基金, 作为基地的专项经费 (以后每年都有专项拨款) 。
该基地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落实在两处:一是各年级老师带的校课上, 二是精英老师带领的野韵研究所。
校课1~6年级学生都会经历, 每周一节课, 主要由校课教师根据学校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同年级商量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1.让学生要认识八种野菜。可指导学生观察野菜图片、野菜标本, 也可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实地观察不同时期的芦蒿、菊花脑、香椿、荠菜、马兰、马齿苋、苜蓿、枸杞等八种野菜, 知道在各个季节, 这八种野菜的生长情况。2.在课堂上可让学生简单了解八卦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知道洲上野菜遍地, 享有“芦蒿第一乡”的美誉;在课后, 可让学生对自己家或亲戚家种植野菜的情况进行了解, 初步认识到家乡种植野菜的现状。3.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八种野菜的盆栽, 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 又能装扮我们的教室。4.开展“八野”角色扮演介绍的活动, 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头饰和服装, 在活动中积累和巩固了“八野”的知识。
三、四年级:1.在老师、老农的指导下, 参与“八野”的种植, 学习栽种、除草、浇水、施肥、治虫、采摘等管理方法, 形成劳动技能。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同季节的野菜摄影作品和野菜标本制作, 每学期进行一次摄影作品和标本制作的展出。3.可以有意识的研究野菜的文化 (故事、诗歌、农民画等) , 赏析并学会创作野菜的绘画、诗歌作品, 并向江苏省诗歌创作大赛积极投稿。
五、六年级:1.运用一些科学检测的方法, 检测出各种野菜的营养成分, 撰写实验报告, 为家乡的野菜做好宣传。2.课内、课外了解各种野菜的食用方法, 每学期进行一次野菜烹饪大赛, 评选出“小小厨艺师”。3.尝试野菜食谱的开发和编写。4.尝试野菜的无土栽培和嫁接技术, 培养新品种。
教导处为校课教师设计了统一的电子表格, 教案可以由同年级教师之间相互研讨后确立, 个人再根据班级实际做适当修改、完善。
我校野韵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2月, 主要由两位精英老师和一批对野菜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 (20人左右) 组成。该研究所设立所长一人和副所长两人 (均由学生担任) , 所有成员分成4组, 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在研究所成立伊始, 指导教师要和所有成员一起商定研究的小课题, 并制定学年实施方案。每学期在固定的时间, 定期开展活动, 并按出勤、基本知识、劳动技能、作业完成、获奖情况等五个方面对成员进行考勤。学期结束, 还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评比表彰, 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学习小标兵、劳动小能手、制作小能人、研究小达人。研究所在教师的指导下, 致力于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 近段时间他们想重点做一个“大棚野菜和露天野菜的生长对比”的研究, 主要想和街道农科站联系,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定期对露天和大棚野菜进行跟踪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测量温度、湿度、生长速度, 化验维生素含量来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 以自己亲身的实践获取一手资料, 得出大棚种植对野菜的品质保证、上市时间和经济效益所起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 形成“大棚野菜和露天野菜的生长对比”的研究报告。
关于评价方面, 我们想把考核与评比相结合, 教师层面的考核主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教案, 开设公开课的质量, 以及撰写的与校本课程相关的论文、案例, 设定合格底线的前提下, 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优秀教师”,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学生的考核, 一方面想通过优秀小记者、小厨师、小作家、小摄影家、小科学家的评比表彰一部分突出的学生, 另一方面对于比赛没有获奖的学生则立足于平时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 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相结合最终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成绩。
四、公民教育实践基地的成效与反思
1.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野菜、野草不分到准确分辨出各种野菜, 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从铲子、镰刀等简单农具不会使用到熟练运用, 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从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一窍不通到成为小小种植能手, 劳动技能明显得到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 绝对不是课堂上、书本上所能教给孩子们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具备这些能力。
2.研究意识得到了增强
这群孩子由最初的坐享其成, 只会接受已有的知识经验, 总是要老师指导后才去做, 也总是只知道按老师教的方法去做。渐渐地, 越来越多的孩子遇事爱问“为什么”, 喜欢在一起研究讨论, 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遇到实在不明白的, 就查阅资料, 想方设法地解决。
3.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磨练
我校的学生虽生活在农村, 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已不多见了, 表现在学习上更缺少迎难而上的勇气。可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磨练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大热天在田间管理时, 虽顶着烈日, 汗水浸湿了衣服, 可没有一个人退缩;下雨天, 地里泥泞不堪, 脚踩下去很难拔出, 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大冷天, 给芦蒿扎大棚时, 手冻得通红, 常被竹子扎到, 可没有一个人放弃。在这一刻, 他们深深体会到长辈们劳动的艰辛, 体会到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在这一刻, 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又再次看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 实践基地
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鼓励刚毕业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高职院校有必要为创业学生走向社会搭建桥梁,使创业学生在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之前能够度过一个缓冲期。通过建设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要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体化的学习环境,能够体验真实的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仅能够提供创业教育公选课的学习,还要提供创业专业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开展创业活动的场地,还要提供开展创业活动必要的设备;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的实训教学环境,还能够提供真正的创业孵化环境;不仅能够提供创业学生学习的环境,还能够提供创业师资培训的环境。
(一)教育教学功能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要有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提供多功能教室、多媒体设备设施、创业教育教学需要的“U”型桌、白板、模拟公司教学软件等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更容易参与教学过程,更容易主动学习。模拟教学软件通过提供仿真的业务活动环境,为高职学生的各种模拟职业行为建立了劳动组织依托和归属感,促使高职学生把模拟公司当成真正的经营机构,很快进入实训教学目标所预期的职业角色。
(二)创业孵化功能
高职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相对幼稚,缺乏市场意识。因此,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仅应该孵化高职大学生自身的孵化项目,而且还应该引进一些高科技具有创新意識的企业入驻。高职大学生创业基地往往通过整合资源、 建立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创业孵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通过帮助创业企业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项目的成活率; 通过与入驻的孵化项目对接,为创业项目“量身定做”,满足入驻孵化企业的功能需求,促使技术先进且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派学生在创业企业实习,提供学生的创业孵化技能;通过提供给入驻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帮助高职大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孵化,提高成活率。
(三)师资培训功能
高职教师通过参与创业基地项目的指导、经营管理,了解行业发展态势,丰富经营管理企业经验,熟练实践操作技能,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真正成为具有创业指导能力和经营管理企业能力的教师。
▲▲二、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一)建立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要与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相匹配。高职院校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整合校内实训资源。校内实训资源除了为本专业提供实训教学之外,还应该承担创业实训功能,直接为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二是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实训室。建成具有模拟功能的创业实训室,如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等。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高职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企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模拟营销、财务、贸易、物流、报税、海关、保险、证券等各种商贸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借助先进的虚拟技术手段和方法,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是建设合作型的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高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引入资金、项目、合作企业等资源,提供配套的创业实训环境,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有利条件。
四是建设隐性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与专业建设密切联系的创业实践活动,打造高职院校隐性创业实践基地。第一,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规划竞赛、创业设计竞赛、创意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第二,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大集;联系厂家货源,为大学生提供校园代理的实践机会;提供校外兼职岗位。第三,鼓励有企业经历、有能力、有项目、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学院提供的条件带动学生进行创业。
(二)建设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一是组织学院选拔、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成立大学生评审项目专家组对申报项目及创业带头人进行评审,选拔优秀项目进入创业基地进行企业孵化;二是提供“一站式”政策扶持。帮助创业大学生充分享受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援助及相关的服务,建设大学生创业网络平台;四是组织大学生创业成果展洽活动,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和项目搭建宣传展示、成果介绍、项目洽谈和对接平台。
(三)建立创业师资培训基地
一是完善成为创业培训基地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从加强硬件环境条件建设、加强培训师资力度、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三个层面来改善成为创业培训基地的基础条件。二是珍惜政策支持与政府扶持带来的机遇,争取政策支持与政府扶持。
参考文献:
[1]张梁平.商务模拟公司培训模式特色探析[J].商业时代.2005, (23).
[2]魏安莉.网上模拟公司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甲方单位名称:深圳市龙岗区园山红星劳动基地
乙方单位名称:深圳市龙岗区龙鹏小学
二零零九年 九 月
深圳市龙岗区园山红星劳动基地
(甲方)深 圳 市 龙 岗 区 龙 鹏 小 学
(乙方)
共 建 小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基 地 协 议 书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少年先锋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引导小学生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同意建立劳动实践和双向服务协作关系,双方协议如下:
一、自签字之日起,在 建立深圳市龙岗区龙鹏小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二、甲方作为深圳市龙岗区龙鹏小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愿为学校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便利条件,负责接受和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培训、劳动等相关实践活动,为顺利进行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和指导。
三、甲方对社会实践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要求,加强对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团队合作意识、文明礼仪素质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安全保密和文明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成才教育,做好实践活动期间对学生的考核鉴定工作。
四、乙方负责每年假期组织以本校学生为主的劳动实践服务团,利用一天左右的时间到甲方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乙方考虑到甲方的正常生产、教育、工作等情况和接受实践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要求,采取批量、不同年级混合组队的方式组织劳动实践团队。
五、乙方负责对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做好服务团的组织教育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会同甲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践指导及生活管理等工作。
六、乙方配合甲方对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工作,教育学生自觉服从安排,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学校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乙方师生在实践基地期间要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甲方的领导和安排。
七、乙方在社会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评比,办展览;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积极联系各级各类媒体做好活动的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向校内、校外媒体投稿。
八、乙方设立学生劳动实践专项活动经费,用于团队教师和队员基本活动费用。
九、在实践活动期间,甲乙双方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因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乙方师生的人身伤亡或其他事故由乙方负责。
十、甲乙双方要本着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互惠互利的原
则,不断拓宽基地建设的合作领域和内容。
十一、甲乙双方本着“发展、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执行本协议。双方加强沟通与协作,总结交流经验,确保社会实践基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发展。
十三、实践基地是甲乙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主管领导是甲方的 和乙方的。
十四、实践基地运作过程中遇到其它本协议未提及的事宜或在实践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
方:
乙
方: 负责人: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人: 电
话:
电
话:
****年**月**日
一、基地选址方案
1、拟选在千荷实验学校
2、选址原因及有利因素
(1)现有条件:可依托千荷实验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条件,实现资源共享,①目前千荷实验学校能腾出5只教室和报告厅共享,②有校外副食品基地土地61亩,即有花卉和苗木基地,养殖基地,校内可利用土地近6亩,可建立蔬菜果木基地,③千荷实验学校现有缝纫室(缝纫机12台)、雕刻室可利用,④有后勤设施(食堂)及相关师资和部分后勤人员,这样依托千荷实验学校能做到投入少启动快。
(2)该基地地处城郊,距定海城区近,交通便利,有发展前途,如可建儿童乐园,休闲场所,对外开放。
(3)基地右侧有矛洋周部队,有利于安排学生参加军训等活动的组织。
(4)基地周围是白泉镇皋泄的果木基地、蔬菜基地也利于安排学生参观、培训等活动的开展。
3、存在不足
千荷实验学校校舍面积有限,目前只能提供5室1厅,没有住宿条件,每次接纳学生人数有限。
二、基地功能设置
1、制作实践区
(1)缝纫室:以原千荷实验学校的缝纫室为基础,让学生动手操作缝纫机,学会简单的缝纫制作和裁剪。
(2)雕刻室:以原千荷实验学校的美术雕刻室为基础,即板画、木刻和雕塑。经过老师指导后,也可带到家中,一学期或一学年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开设沙雕)。
(3)陶艺室:配置陶艺制作台,拉坯机、01—0.2立方的煤气窑,让学生动手制作陶艺作品。
(4)劳技室:配置“五合一”劳技桌,开展金工、木工、电子、烹饪、手工工艺劳技制作及实践操作活动。
(5)模型制作室:配置“五合一”的仿真少年鲁班机床,让学生学习掌握锯床、磨床、车床、钻床等操作,并实践制作各类模型,如航模车模船模等。
2、思想道德教育区:主要包括展厅(馆)和报告厅
(1)设立地方特色的海洋教育厅。让学生了解舟山基础上,加深对海洋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情。
展区内容:
①比较齐全的鱼类标本;
②舟山的海洋、港口、岛屿的平面模块; ③农具、渔具陈列(重点是船模)
④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教育史(包括海洋资源、港口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
(2)报告厅
功能①观看科教片,或集中听辅导报告等;
功能②利用三面墙壁设立教育图片模板展,其内容为舟山发展成就展、舟山英模名人展、舟山教育展、“三防”教育展,禁毒教育展、国防教育展、科普教育展等,可随时更换。
3、农业生产劳动实践区: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知识性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了解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粗知“无土栽培”“立体种养”“组织培养”“基因转移”等现代农业和现代技术知识。
(1)建立果木基地:可利用千荷实验学校校园内的2.5亩土地种植各类果木,特别是我们舟山的名特优产品,如皋泄杨梅,香柚,金塘李子等,每一品种5株左右,让学生动手和了解果木的栽培技术。
(2)建立蔬菜基地:可利用千荷实验学校内的约3.5亩土地,建立150平方米的玻璃暖房和2只塑料钢质大棚,种植传统蔬菜和科技含量蔬菜,让学生动手了解蔬菜的栽培技术。
(3)利用千荷学校61亩苗木、花卉基地、养殖基地,让学生动手和了解花卉、苗木栽培技术和淡水养殖技术,以及家禽饲养技术。
4、社会实践区: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1)参观朱缀绒事迹陈列馆、模范人物事迹教育;(2)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洛阳营军史陈列馆、军事化内务管理等的国防教育(或附近的茅洋周部队);
(3)参观皋泄村的蔬菜基地和杨梅、香柚种植基地,进行现代科技农业教育。
(4)参观农家居舍,田园风光,让学生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起居,以及小康社会建设情况。
①任意选择5至10户,采用表格式调查了解,写出调研小论文
②向当地村委会了解农村的现状,以及小康社会的建设情况,写出调研小论文。
三、设备配置及经费预算
1、一期设备配置及启动资金预算(10.605万元)
功能区设备配置名称 预算金额
(室)制作实践区
雕刻室
缝纫室
1、木质桌子25套(可与有关中小学协商调剂)
2、雕刻刀、锯等工具0.1万元
3、木板、装饰板等材料 0.15万元
1、需增0.575缝纫机18万元 台(可与市职业技术学校协商调剂)
2、裁剪台板10平方米 0.2万元
3、剪刀、尺等工具 0.05万元
4、裁剪材料 0.1万元
5、作品陈列架3只 0.1万元
6、凳子50根,每根25元 计 0.125万元
0.475万元
4、作品陈列架3只 0.1万元
5、凳子50根,每根25元 0.125万元
6、凳子50根,每根25元 计 0.125万元 1、6座陶艺桌9张,4.665万元每张0.2万元,计 1.8万元
2、拉坯机4台,每台0.21万元,计0.84万元
3、煤气窑1套,每套1.9万元,计 1.9万元
4、凳子50根,每根25元 计 0.125万元1、6座劳2.585万元技桌9张(包括工具),每张0.24万元,计 2.16万元
2、凳子50根,每根25陶艺室
劳技室
元,计0.125万元
3、材料费 0.3 万元
模 型
1、鲁班组合机床,2.305万元 即:木工锯、磨、钻、制作室
车床各
12台,每台350元,计1.68万元
2、凳子50根,每根25元,计0.125万元
3、其它工具 0.3万元
4、材料费 0.2万元
合 计
10.605万元
2、二期设备配置及经费预算(26.3万元)
功能区(室)
设备配置名
预算金额
称
思想道德教育区
海洋教育
1、鱼类标本全套1.5万元,陈列架4
1报告厅生产劳动 实践区
展 室 只,计2万元 0万元
2、舟山海洋、港口、岛屿平面模块3.2×4.4米 预算2.5万元
3、农具、渔具陈列(重点是船模)3.5万元
4、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史(包括海洋资源、港口、船 舶等开发利用、环保等)宣传模板约2万元。
1、多媒体一套 8万元
计2.5万元
2、音响设备 0.5万元
3、音像放映(含资料费)2万元
4、教育模板展 3万元
果木基地
土地2.5亩(千荷0.35学校内)种植各类万元
果木350株
蔬菜基地
土地3.5亩(千荷学校内)
1、建造玻璃暖房150平方米 计6万元
7.8万元
2、大棚2只 1万元
3、工具(50人)种子、肥料、农药 0.8万元
苗木、花卉基 地 工具(50人)
0.5万元
养殖基地 合 计
0.5万元
26.65万元
四、接纳学生实践测算:
参照2004学年学生为基数,小学按四、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分别按一、二年级测算。
市属学校生源:小学67班,2730人 初中69班,2931人 高中66班,4469人
总计202班级,为10130名学生。
上述生源按每学年参加5天实践教育活动,也就是每学生每学年5人次,每年按38周(含暑假)开设,每天接纳6班
270名学生(因没有住宿条件,一次活动时间为一天),根据上述的实践活动功能区的设立,规模能接纳。
五、基地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
1、基地暂定名为:“舟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2、组织管理:基地起始阶段暂可由千荷实验学校托管,安排一名千荷实验学校班子成员主管。各校实践活动的安排由教育处协调决定,教材由教研中心编写和选定,师资由政治人事处调剂解决。设备实施以及设立实践内容项目由装备中心负责规划和建设。所发生的财务进入千荷实验学校。
3、师资及后勤人员配备
配备缝纫、陶艺、雕刻、劳技、模具作品制作指导老师各一名(5名),聘请果木、花卉、苗木、蔬菜栽培指导老师一名,炊事员在原来千荷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再增加3名。保健员和安全员由千荷实验学校兼管。
4、收费情况
(1)收取每生每天(1餐)5元(2)材料费,每生每天(2—5)元(3)车费每生按实计算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荐阅读:
劳动基地实践活动作文09-11
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方案09-12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10-09
石桥二小劳动实践基地财务管理制度11-12
农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载体的探讨06-18
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06-30
小学劳动实践计划11-02
学校劳动实践说明报告09-28
家务劳动实践作文400字07-27
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