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共8篇)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1

训练设计:茹清平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篇目

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若舍邻以为东道主()..5.阙秦以利晋()

.6.以乱易整,不武().于:

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焉:

1.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生字: 夜缒()而出 用绳子拴住人、物往下放送 .

二、异读、通假: 1.逢.()孙

姓氏

2.秦伯说.()“悦”,()3..共.()其乏困 “供”,()

4.何厌.之有 “餍”,()5.失其所与,不知.()“智”,()

四、活用字: 1.晋军.函陵 名-动,()

2.越国以鄙远..

鄙.,名-动,(远.,形-名,(3.既东封.郑

名-动,()

4.与郑人盟.

名-动,()

5.阙.秦以利.晋

阙.()利.

()

五、多义字: 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邻之.厚,君之.薄也()3.行李之.往来()4.何厌之.有

()其:

1.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3.吾其.还也()而:

1.夜缒而.出()2.因人之力而.敝之()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将焉.取之()3.焉.用亡郑以陪邻()

六、特义字:

1.且贰.于楚()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行李..之往来()4.共其乏困..

()5.又欲肆.其西封.

()/(6.若不厥.秦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失其所与.()9.亦去.之()

七、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八、省略句: 1.晋军函陵 2.夜缒而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九、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有益于君 4.何厌之有

荆轲刺秦王

一、生字

1.臣愿得谒.()之

请,请见 2.而右手揕.()其胸

刺 3.此臣日夜切齿拊.

()心也

搥 1))4.使工以药淬()之 淬火 .5.血濡()缕

沾湿 .6.人不敢与忤()视 逆视,迎视 .7.为变徵()之声

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8.至陛()下

殿前台阶 .

二、异读、通假字

1.秦王必说(yuâ)见臣().11.顾计不知所出耳().12.然则将军之仇报

()..13.既祖,取道

().14.持千金之资币物

().15.比诸侯之列().16.唯大王命之().17.荆轲顾笑武阳().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8.前为谢.

曰()3.今日往而不反.者()19.北蛮夷..之鄙.人()/(4.秦武阳色变振.恐()20.愿大王少假借..之

(5.燕王拜送于庭.()21.拔剑,剑长,操其室.

(6.图穷而匕首见.(xiàn)()22.剑坚.,故不可立拔

(7.秦王方还.(huán)柱走()23.尽失其度.()8.卒.(cù)起不意()24.诸郎中..执兵()9.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提.

(dǐ)轲

25.断其左股.()()26.荆轲废.

()

三、活用字

27.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函.封之

名-状,()28.被.八创()2.太子迟.之 意动,()29.箕踞..以骂曰()3.使.使以闻.大王 名-动,()/

五、被动句 使动,()

1.皆为戮没

4.群臣怪.之

意动,()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左右既前.

名-动,()

四、特义字

鸿门宴

1.秦将王翦破.赵

()

一、生字:

2.尽收.其地

()1.旦日飨.()士卒

犒劳 3.进兵北略.地

()2.鲰.()生说我曰 短小浅陋 4.微3.沛公奉卮.太子言

().()酒为寿 酒具

4.臣与将军戮5.秦王购.()力.而攻秦

合力.之金千斤()5.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玉器 6.邑.万家

()6.瞋.()目视项王 瞪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目眦.

()尽裂

眼眶 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8.项王按剑而跽.()曰

跪直身子 9.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9.赐之彘....).()肩

10.樊於期偏袒10.切而啖.

()之 吃

..扼腕而进曰()11.如今人方为刀俎

()案板 砧板)))))

二、异读、通假: 1.距关()

.2.毋内(nà)诸侯().3.要(yāo)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xì)().7.沛公之参乘(shâng)()

.8.范增说(shuì)项羽

()

.1.寿毕,请以剑舞().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臣请入,与之同命().为:

1.使子婴为相().2.为击破沛公军().3.皆为龙虎()

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

..5.君王为人不忍()

.9.数.(shuî)目项王()6.若入前为.寿()

三、活用:

7.若属皆且为.所虏()1.沛公军.霸上

名-动,()

8.窃为.

大王不取也()2.沛公欲王.关中

名-动,()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素善.留侯张良 形-动,()10.何辞为.()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状,()

五、特义:

5.毋内.诸侯

()1.旦日..飨士卒()6.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名,()2.项羽季父..也()7.臣活.之()

3.沛公居山东..时()8.籍.吏民

名-动,()4.妇女无所幸.()

9.秋毫不敢有所近. 形-动,()5.约为婚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欲止.不内.()/()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2.范增数目.项王 名-动,()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状,()9.而听细说..()14.刑.人如恐不胜 名-动,()

10.置.车骑()15.道.芷阳间.行 名-动,()/名状()

六、判断句:

四、多义: 1.此天子气也

且: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且.为之奈何()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若属皆且.为所虏()4.亚父者,范增也 3.臣死且.不避()

5.此亡秦之续也

以: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所以..遣将守关者()

七、被动: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若属皆且为所虏

3.籍何以.至此()2.吾属今为之虏矣 于:

八、倒装: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1.大王来何操

2.长于.臣

()2.沛公今安在 3.于是..项伯复夜去

()3.为之奈何

请:

4.孰与君少长))))

九、省略: 1.加彘肩上

2.置之坐上 3竖子不足与谋

4.急击勿失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一、生字:

1.氓之蚩蚩..()忠厚 2.匪我愆.()期

拖延

3.乘彼垝.()垣

毁坏 倒塌 4.其黄而陨.()

落 5.自我徂.()尔往 到

6.靡.()室劳矣 无 7.夙.()兴夜寐

8.口至.()其笑矣

笑的样子

9.隰.()则有泮

低洼潮湿处 10.不遑..()启居

无暇 11.玁狁..()之故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12.王事靡盬.()休止 13.四牡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14.小人所腓.()遮蔽 15.象弭.()鱼服

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

二、通假、异读:

1.匪.来贸丝()

2.将.(qiāng)子无怒()3.于.(xū)嗟鸠兮()4.不可说.(tuō)也()5.淇水汤汤..(shāng)()

6.渐.(jiān)车帷裳()7.士也罔.(wǎng)极()8.隰则有泮.(pàn)()

9.曰归曰归,岁亦莫.止()10.彼尔.维何()11.玁狁孔棘.

()

三、特义字:

1.抱布贸.丝()2.乘.彼垝 垣()3.体.无咎言..()/()

4.以我贿迁..()/()

5.其叶沃若..()6.无与士耽.()7.渐.车帷裳()8.女也不爽.()

9.士贰.其行()

10.士也罔极.()11.二三..其德()12.言.

既遂矣()13.总角..之宴.()/()14.言笑晏晏..()

15.信誓旦旦..

()16.薇亦作止..

()/()17.忧心烈烈..

()18.载.饥载.

()19.靡.使归聘.

()/()20.不遑启处..

()/()21.忧心孔疚..

()22.维常.之华

()23.彼路.

斯何

()24.四牡业业...

()/()25.四牡翼翼..

()26.行道迟迟..

()

离骚 重点字

1.长太息..以掩涕..兮()/()2.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3.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4.既替余以蕙纕..(huìxiāng)兮()/()

5.又申.之以揽茝..(chǎi)()/()6.怨灵修..之浩荡..兮()/()7.众女疾...余之蛾眉兮()/()8.谣诼..(zhuï)谓余以善淫

()9.固.时俗之工巧..兮()/()10偭.(miǎn)规矩而改错.

()/()11.背绳墨..

以追曲兮()4

12.竞周容以为度

()/().../()

1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5.宁溘(kâ)死以流亡兮()/()

....16.鸷(zhì)鸟之不群兮()/()....17.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18.忍尤而攘诟()/()...19.伏清白以死直兮()/()...20.固前圣之所厚

()/()..9.交广市鲑()珍

鱼类总称

二、通假:

1.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3.蒲苇纫如丝().4.府吏见丁宁

()

..5.摧藏马悲哀().

三、活用:

1.孔雀东南飞 名-状,()

..13.忳(tún)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10.晻晻()日欲暝()()/()........21.悔相道..之不察..兮

()/()22.延伫..乎吾将反

()23.回朕.车以复路..兮

()/()24.及行迷...之未远

()/()25.步.余马于兰皋..(gāo)兮

()/(26.驰椒丘..且焉.止息

()/()27.进不入...以离尤..兮()/()28.退将复修吾初服..

(29.制芰.(jì)荷.以为衣兮()30.集芙蓉..以为裳

()31.苟.余情其信芳..

()/()32.高余冠之岌岌..兮

()33.长余佩之陆离..

()34.唯昭质..其犹未亏.()/()35.忽反顾..以游目..兮()/()36.芳菲菲其弥章..()37.余独好修..以为常()3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39.岂余心之可惩..

()

孔雀东南飞

一、生字:

1.十五弹箜篌..()

乐器名

2.伶..俜()萦苦辛

孤单 3.葳蕤..()自生光

繁盛

4.头上玳瑁..()光

龟类动物

5.腰若流纨素..

()6.阿母大拊.()掌

()7.踯躅..()青骢马

()

8.赍.()钱三百万

赠送

2.足以荣.汝身(3.手巾..掩口啼 名-状,(4.交广市.鲑珍 名-动(5.兰芝惭.阿母 形-动,()

四、多义: 谢:

1.谢.家来贵门()2.阿母谢.媒人(3.谢.家事夫婿(4.多谢.后世人(适:

1.始适.还家门(2.处分适.兄意(3.适.得府君书(区区:1.何乃太区区..

(2.感君区区..怀

(相:

1.及时相.遣归 ……(2.还必相.迎取 ……(3.久久莫相.忘……(4.好自相.扶将 ……(5.誓不相.隔卿 ……(6.誓天不相.负 ……(7.登即相.许和 ……(8.蹑履相.逢迎 ……(9.怅然遥相.望 ……(10.仰头相.向鸣 ……(11.相.见常日稀 ……(12.会不相.从许 ……(13.不得便相.

许 ……(5))))))))))))))))))))))))))

14.六合正相应 ……().15.黄泉下相见 ……().16.枝枝相覆盖 ……().17.叶叶相交通 ……().18.嬉戏莫相忘 ……().19.儿已薄禄相

().自:

1.举动自专由()

...2.自名秦罗敷().3.进止敢自专()..8.伏惟启阿母()..9.以此下心意()...10.勿复重纷纭()..11.留待作遗(wâi)施()..12.却与小姑别().13.举手长劳劳()..

14.便(pián)言多令才

()/()...15.恐此事非奇()

..16.自可断来信()

..17.始适还家门().4.葳蕤自.生光(5.物物各自..异(6.好自..相扶将(7.本自..无教训(8.自可..断来信(五、同义: 禀告:

1.便可白.公姥

2.堂上启.阿母 料想:

1.何意.致不厚

2.逆.以煎我怀 3.不图.子自归

4.人事不可量. 5.何意.出此言

6.念.与世间辞

六、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七、特义:

1.为诗云尔..(2.十六诵诗书..(3.守节..情不移(4.大人故嫌迟.(5.及时相遣.归(6.结发..同枕席(7.可怜..体无比()))))))))))18.幸.可广问讯()19.否.(pǐ)泰.如天地()20.虽与府吏要.(yāo)()21.渠.会永无缘()22.处分..适兄意

()23.蹑履相逢迎..()24.君家妇难为..()25.汝岂得自由..()26.本自无教训..()27.便利..此月内()28.共事..二三年()29.感君区区..怀()30.叶叶相交通..()31.汝是大家..子()

八、时令词:

1、往昔初阳..

()

2、初七..及下九..

()/(3、鸡鸣..入机织

()

4、奄奄黄昏..后

()

5、寂寂人定..初

()

6、诗三首

重点字

1.涉江采芙蓉..

()2.兰泽..多芳草

()3.采之欲遗.(wâi)谁()4.还顾..望旧乡..

()/()5.长路漫浩浩...

()6.同心..而离居

()7.忧伤以终老..

()6))8.青青子衿..

()9.沉吟..至今()10.何时可掇.()11.枉用相存....()12.契阔谈讌....()13.周公吐哺....()14.天下归心....()15.少无适俗韵.

()16.守拙..归园田

()17.暧暧..远人村

()18.依依墟里....烟()/()兰亭集序

一、生字:

1.岁在癸.()丑.

干支名

2.修禊.()事也

一种祭礼

3.引以为流觞.()曲水

酒杯

4.放浪形骸..()之外

身体

5.齐彭殇.()为妄作 未成年而死 短命

二、异读、通假: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地名 2.虽趣.()舍万殊

同“ ”,取

3.亦由.今之视昔

同“ ”,如同 4.曾.(zēng)不知老之将至

()

三、活用:

1.所以游.目聘.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多义: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所以..游目聘怀()

3.所以..兴怀()之:

1.仰观宇宙之.大 “取独” 2.夫人之.相与()3.晤言一室之.内

()4.放浪形骸之.外

()5.及其所之.既倦

()

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五、特义:

1.映带..左右

()

2.列坐其次.

()3.惠风..和畅

()4.信.可乐也

()5.向.之所欣

()6.夫人之相与..()

7.俯仰..之间()8.俯仰..一世

()9.况修.短随化.()/()10.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

一、生字:

1.歌窈窕..()之章

女子姿容美好

2.桂棹.()兮兰浆

3.泣孤舟之嫠.()妇.

寡妇 4.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

5.山川相缪.()

6.舳舻..()千里

战船 7.酾.()酒临江

8.横槊.()赋诗

长矛 9.举匏.()樽以相属

葫芦

10.寄蜉蝣..()于天地 朝生暮死的小虫

二、异读、通假:

1.举酒属.(zhǔ)客()2.驾一叶之扁.(piān)舟()3.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三、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4.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侣.鱼虾而友.麋鹿

()

四、特义:

1.壬戌..之秋

()2.七月既望..

()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

()

5.击空明兮溯流光..()6.渺渺..兮予怀()

7.知不可乎骤.

得()7)8.盈虚者如彼()..9.而卒莫消长也()..10.且夫天地之间()..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相与枕藉(jiâ)乎舟中()..

游褒禅山记

一、生字:

1.褒之庐冢(zhǒng)也().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五、特义: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其文漫灭

()

..4.盖音谬也().5.火且尽

().6.方是时

().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有穴窈.(yǎo)然

()

二、异读、通假: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

3.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三、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动,(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3.有泉侧.出

名-状,()4.火尚足以明.也

形-名,()

5.则或咎.其欲出者 名-动,()6.不得极.夫游之乐名-动,()7.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形-动,(/动-名()/名-动(四、多义: 之: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其: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2.而余亦悔其.随之()

3.其.孰能讥之乎()焉:

1.于是余有叹焉.

()2.而人之所罕至焉.

()夫: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不得极夫.游之乐

()

8.非常..之观

()

六、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所谓前洞也

七、省略句: 1.有碑仆(于)道)2.不随(之)以止也)3.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

八、倒装句: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2

一、两版本文言文练习概述

1.粤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的主编陈佳民教授将这套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点:(1)以活动、文体、语体三线安排单元,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传统性和时代性;(2)强化阅读,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杠杆;(3) 安排活动,促进写作、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1文言文的课文、练习、活动等也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为三个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的第四单元。每单元六课,包括基本阅读课四课和扩展阅读课两课。除第四册第14课的《孔孟两章》包含两篇课文外,其余均为每课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附在每课的课文后,基本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练习”,扩展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题量为三到五题不等,内容有课文理解、基础知识积累、背诵等,篇幅一般不超过一页。

2.人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跟粤教版一样,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但文体划分更细致,一共划分为五个单元,必修五册教材中每册一个单元,但单元序号不统一。每个单元三至四课,其中包括零至两篇略读课,其余为精读课,每课均为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同样附在每课的课文后,练习名称统一为“研讨与练习”,题量一般为三题或四题,篇幅同样一般不超过一页。

二、人教版与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分类比较

1.按题型分类

按照胡中锋先生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所做的分类2,粤教版练习题型所含题目数等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粤教版中,问答题所占比例最大,涉及的内容也最广;其次是词语解释题,包括词语解义、归纳词义、词义辨析指出特殊字词等题目类型;再次是背诵、体会等指令题和翻译题,其他题目类型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题型具体统计见表2:

表2与表1相比,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1):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共8题,占总题目数的10.53%,明显少于粤教版的19题(占总题目数的24.68%);写作类题目共5题,明显多于粤教版的1题,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1)按内容分类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明显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目明显多于粤教版,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2.按内容分类

按照古汉语知识范畴和阅读训练范畴的常规分类,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具体内容分类见表3: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内容分类具体分析见表4:

表4与表2相比,同样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 2):

注:图2为二级饼图,左侧饼图显示的是全部题目的内容分类和比例,右侧饼图显示的是阅读分析类题目的分类和比例。

由表3、表4和图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中,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

第二,其他文言文常识类的内容两套教材数量相差不大,但所训练的内容很不相同,人教版的内容包括对文、同字重出、骈句、常用句式,每项内容各一题,而粤教版则是特殊句式 (分别为省略句和宾语前置的专项练习)、成语、对偶,每项内容各两题。

第三,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远超过粤教版,且形式丰富多样,有扩展阅读类、写作类、讨论类、对比分析类、论述类、演讲类等。

3.按目标层级分类

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较符合四分法的目标层级分类,但由于应用类题目较少,特将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合为一类,统称应用类,以便统计归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5:

由表5可得,位于目标层级中理解层面的题目数最多,占总题目数的55.71%;其次是是识记层面的题目,占31.43%;应用层面的题目很少,占12.86%。也就是说,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更多地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更高层面的练习题目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按照目标层级也可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面,具体情况见表6:

表6与表5对比,同样可以用饼状图表示(见图3):

由此可见,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识记类题目明显低于粤教版,理解类的题目所占比重略低于粤教版,而应用类题目则明显高于粤教版。

三、粤教版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差异分析

从以上各类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教版和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各有优缺点。人教版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扩展性强,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数量远超于粤教版。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每堂课至少有一道扩展思考类题目,分别注重学生联想、表达、辩论、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粤教版较为欠缺的一点。同时,人教版还较为注重指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古代问题,并用现代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观点是否过时”等词句在练习中随处可见。另外,在联系实际对作品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能力也可随之培养起来。

第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目标层级整体高于粤教版。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识记类题目比例明显低于粤教版,应用类题目比例明显高于粤教版,也就是说整体上层级高于粤教版。这说明人教版的练习题综合度高,应用性强,像文献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更与国外先进的教材理念靠近,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阶段。粤教版在这方面略显逊色。

第三,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包括题型和表现形式两方面。从题型方面看,人教版词语解释类题目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多于粤教版,使题型分布变得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填空题和演讲活动题两类题型。在问答类题型中,还包括给语段加标点、给固定格式找例句、给多义词的各种含义找例句等较新颖的题目形式。从表现形式方面看,单单内容分类中的扩展思考类题目的18题中,就有扩展阅读、写作、讨论、对比分析、论述、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内容。而相比之下,粤教版的题目类型、表现形式就比较传统。

同时,粤教版相较于人教版也有较明显的优点,即粤教版对基础知识的关注更多。如上文所述,从内容分类方面看,人教版的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单从特殊句式一类题目的训练来看,人教版只有一题,且共三个例句,每句涵盖了一种特殊句式的类型,而粤教版则有两题,每题专项训练一种特殊句式,这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显然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此外,粤教版的文言文常识类题目经常在不同的课中重复训练同样类型的常识,这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很有帮助,如必修五第14课《鸿门宴》的第三题和第15课《陈情表》的第三题同为成语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在人教版中却难以找到。其次,在文言文常识题目中,粤教版文言文练习的指向性也很强。重点字词部分,粤教版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纯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五类常识的训练,其他常识部分,包括特殊句式、成语、对偶三类常识的训练,这些类别的题目中,除词类活用类题目只有一题外,均各有两题以上,同为两题的包括特殊句式、通假、对偶、成语、古今异义五类常识,比例分布较平均。不同于人教版其他常识每类型只有一题的情况。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3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高中文言文 选文研究

一、选文篇目与数量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有17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6.2%。而苏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五册,共113篇课文,文言文仅有24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1.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要高于苏教版。人教版是单元编排,每册课本中都有四个单元,其中有一个独立的文言单元。而苏教版是专题编排,每册课本中有四个专题,文言文则是散见于每个专题中。人教版教材中,每册课本分布的文言文近乎相同,而苏教版的分布则很不均衡,在必修1-5册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分别是4篇、2篇、8篇、4篇、6篇。必修3和必修5的文言文最多,其中必修3还专门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安排文言文,其他各册的文言文则穿插在各个专题中。从这样的编排中我们发现,人教版比较重视文言文整体性的学习,而苏教版则侧重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对人文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1]。苏教版教材在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和能力,苏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不均衡的分布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压力。而人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均衡的分布却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选文题材和体裁的比较

我将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题材分为人物形象、哲理情思、人格精神、观点论辩四种类型[2]。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哲理情思”题材作为选文的重点。人教版选文6篇,苏教版选文10篇,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尤为相近。《陈情表》以细腻的笔触,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与对朝廷的忠心表现得淋滴尽致;《兰亭集序》以轻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感慨。从这些文章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丰富的文言知识,也可以挖掘古代人思想的精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选文以“观点论辩”这类题材为主。两版教材《劝学》、《师说》和《寡人之于国也》这三篇课文充满了论辩的色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学到了论辩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辨的意识。但议论文本就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难点,初学者很难把握其思辨思想。如果把它放在3册以后,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人教版的设置比较妥当;而苏教版把它放置在第一册中,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这将给初学者在学习上造成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更倾向散文的选编,骈文和韵文的量相对较少。人教版选取了15篇散文,苏教版选取了23篇。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不同体式。两版教材都将论说文作为主要的体式进行选编。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由对记叙文的学习转变为议论文,为了适应学生文体学习的转变,教材选编也积极作出了调整,将几乎一半的论说文安排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从文体编排这个层面看,人教版和苏教版编排都较为妥当。

三、选文的衔接比较

为了全面考察教材衔接的情况,有必要对两版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进行纵向分析。所以我选取了九年级下册选文和高一年级选文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两版教材在初高中选文的衔接上是否合理。

从两版教材的比较得知,人教版教材选取的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平均字数仅391个字,而高一年级必修1教材的选文平均字数却翻了一倍不止。虽然初中和高中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学段,但是他们的选文内容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初中知识的奠基,高中知识的学习就好比空中楼阁。不管处于哪个学段,文言文都是学习的难点。初中学生刚适应了短小的文言文,高中选文的篇幅却大出初中一倍多,这必然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文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前一阶段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导致后一阶段学习的吃力,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相反的,在苏教版教材中,高中必修1文言文选文的篇幅却小于九年级下册选文的篇幅。这样逆向的安排,虽然减轻了初入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和困难,但从长远考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却受到了制约和压抑,很难有质的提升。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点 篇4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同上。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距关 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二

《诗经两首》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

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府吏见丁宁 叮咛。

《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北冥有鱼 “冥”通“溟”

而征一国 “而”通“能”

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通“又”)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5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 3 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嫁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驻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把……当作边邑。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结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穿。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穿;王,称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连带。带,环绕。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舍,盖屋。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穿。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衣,穿。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嘻,发出嘻的声音。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刃,杀。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看。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函,用盒子装。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廷,在朝廷上。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从小路。

㈢、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严,尊重。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

六、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轻快的衣服。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最后,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二)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8 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词作动词,合群)謇朝谇而夕替(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回朕车以复路兮(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夫清白以死直兮(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形作名,淫荡之事)故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哀民生之多艰(哀,意动用法,为……悲伤)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自名秦罗敷(名,名词作动词,名叫)9 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交广市鲑珍(市,名词作动词,采办)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状语,用心)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煎熬)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足以荣汝身(荣,使动用法,使……荣华)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天下归心(归,使……归顺)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齐彭殇为妄作(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辜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作动词,穷尽)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名词作动词,所见景象)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叫人迷惑的地方)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作动,走到尽头)11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后世之谬其传(谬,使动用法,使……错误)必修三

必修三

第4课 《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调朱颜(调,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形作名,雄鸟、雌鸟)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使……凋落衰败)

第6课 《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中)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作动,看重、轻视)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怪罪)养生丧死无憾矣(丧,名作动,为……办丧事)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第9课 《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河流)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作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10课 《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作动,做帝王)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动用法,使……逃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动用法,使……朝拜)约从离衡(离,使动用法,使……离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动用法,使……变弱)以愚黔首(愚,使动用法,使……愚笨)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动用法,使……弯)

第11课 《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或师焉,或不焉(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师,名次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君子不齿(齿,名词作动词,并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则群聚而笑之(群,名词作状语,成群)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有疑难问题)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5(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张衡传》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图,名词作动词,绘画)都门帐饮无绪(帐,名词作动词,设帐)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动词的活用,为……伤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名作动,感到忧愁)遥岑远目(目,名词作动词,看)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傲:傲世的情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安乐)(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 羡慕)(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生:一生)(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为带)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

4、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5、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11、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5、《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但以刘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凶丧)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5、使动用法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6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0班

邝凯欣

秋天特有的明丽阳光被窗棂分割成了小块,碎金铃铛一般摇曳着洒在地上。那个始终微笑着的女孩轻轻走过我的身旁,略稍徘徊,随后优雅地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她说你好的时候,声音如婉转的夜莺浅吟。

南方的九月到了末梢才有点凉意,风开始掠过地面卷起几片落叶。春夏间艳丽的花朵变得黯然失色,小雏菊微微显露出气色来。她在画册上不断描绘着菊花优雅的身姿,眼睛里漏出一些悲伤。

她说她家里的菊花一直没开。含苞却不能吐露出芬芳感到有些许压抑,花儿的头都快垂到略带腥味的泥土里。我安慰她说九月过后,大概都会开放了吧。她苍白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深深的梨涡显得异常可爱。

“那么九月结束后,一定要来看哦。”她的笑脸像是看见满园婀娜多姿的美菊,少女特有的甜蜜。我轻声应和,期待能与她一起观赏这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

她非常的喜爱菊花,我与她相识不久就了解了她这个爱好,她对菊花的研究甚至比百科全书还要完整,由于菊花通常用于祭祀,所以我经常打趣说她总是弄得像个葬礼一样,她顿时皱起眉头一整天都不理睬我,但她偏爱的纯白棉布衬衣,穿在她瘦弱的身体上,以及她总是过于白皙的脸孔,都像道旁掩抑着悲伤开放的小雏菊。

她常常会说,花儿大概是睡着了,我要叫醒她们。我不紧不慢的回答,别急,九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

我常常会想象她或许是菊中的精魂,飘渺地在秋夜里淡雅地发着光。一点也不像我们凡间那样的污秽。

终于走过了九月,随后她像是消失在我的人生里。她躺在病床上浅浅的呼吸着,却依旧惦记着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苏醒了。我笑着说起那些花都非常漂亮时,她也在淡笑中落下了泪水。

秋日的风跌宕在空气中,飘散着矢车菊的淡淡香气。从我第一眼对她的印象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一瞬间苏醒的最亮丽的雅菊。

于是我也像梦在现实中留下淡淡痕印。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8)班

林嘉玲

人,头顶天,脚立地。看似承天地之灵气,继自然之韵味,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飞鸟拍打着双翅寻找归路;树伸长着根部寻找归源;小溪平躺着身躯寻找归处;人翻阅着记忆寻找归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有规律地流逝着,我则习惯性地回忆着。回忆那往日与家人在院里常话家谈的日子;回忆那小时与同伴在树下嘻嘻哈哈的时光;回忆那旧时与恩师在办公桌前奋斗拼搏的岁月。那美好的场景如清风般徐徐沁入我的心脾,让我久久难以醒来。九月似乎很迷人。

在思念的长河里沉浸愈久,心情便愈发地沉重。九月的天,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如同一只纸飞机,在缓缓地以诱惑般的面孔把我迷住。我在里面,看到我的成长,听到我的心声,体会到我的改变,感受到我的心情,感悟到我的未来。我随着九月的风而飞,随着九月的雨而落,随着九月的光而逝。我茫然地面对着未来的路,我由身至心感到惶恐。我伸出双手试图抓住一块浮萍,但黑暗已把我侵蚀掉了。“我已逝去了吗?”我问自己。九月似乎很骇人。回声在我的耳边刺耳地回荡着,我这才感到我的存在。我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出路,但疼痛的心使我止住了脚步。我立在原地,不敢前进,我想得到安慰,我想倾诉,我想发泄。渐渐地,我睡去了。九月似乎很惊人。

待我醒来,明媚的阳光,清脆的鸟叫声,路人的脚步声„„那熟悉的旋律回来了,我为此感到雀跃。仰望着蔚蓝的天空,九月已过去了,我为何还要逡巡不前呢?前面的道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前面有我的新同学,也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时此刻,我感到体内燃起了一股热量,我感到兴奋与激动。请叫醒我,我的潜意识,请等等我,我的同伴,我要与你们一同在青春年华里挥洒汗水,一同在伤心难过时互相扶持。我不要沉浸在九月的世界里,我要突破,我要挑战,我要为我的人生寻找终点。我不要灰暗无助的九月光阴,我要有情有泪的当下时光。

只要人踏踏实实地前进,稳稳重重地驻扎,人便是顶天立地的。九月过去时,请叫醒我,不要把我遗漏了。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班

谢淑芬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稚嫩的九月已褪去,迎来了秋风萧瑟的深秋。

但,请别忘了叫醒我。在这硕果丰收的秋季,我要体味着生命的成熟,感受着那美好的生命气息„„偶而降下的毛毛秋雨,轻轻地吻在行人的雨伞上和窗户上,它虽然没有阳春三月烟雨的温柔,但它却有一股隐藏在内的成熟。

生命也应当如此。生活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就像在这金黄满地的秋季里,你并不可能找到早春的烟雨连绵,夏季的绚烂热情,但你却可以找到成熟生命中的深邃与美丽。生命的成熟,是怎样的欢喜。

在这金黄色的晚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成熟。回忆起多年前一样的秋天,我曾和你一同手牵手走过被落叶铺成金黄色地毯的过道,我们曾一同拾起那精致而带有朴素没的落叶,曾经,我们是多么地快乐。但多年后,我们都长大了,都没有以前那份稚嫩的童真与烂漫,都各自奔向了东南西北。也许,人就是这样地无知,在拥有时并不珍惜,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同行的幸福。

秋季就是这样让人觉得伤感,它独有的悲伤萧瑟总是让人忆起许多往事。或许,已逐渐成熟的我应抛开以往的一切,尽情享受这金秋的美好。我渴望,多渴望重返我曾留下欢歌笑语的青草地,仰对晴朗的天宇,聆听大地的心跳。多渴望,多渴望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回忆昔日欢乐的阳光„„

九月过去了,别忘了叫醒我。我是多么地渴望,渴望在我的生命中的第十七个金秋留下不再稚嫩的脚步,寻找那份属于我的朴素与美丽,那份热情与感动,那份成熟的青春„„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1)班 陈志斌

英雄,剑起了风尘,在一望无垠的荒野中,心若重生。请叫醒我,让我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热情的我们,仍无法在短暂的九月沉淀出贪玩的冲动。脱绳的心,犹如野马,无法平静下来。一年半后,我们将亮剑高考,奠定我们的人生。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梦,不断地延伸。遥望着心中的理想,用一生不停地追问。路在何方?请叫醒我,让我别再沉醉于梦中。让我们回归现实,路,就在我的脚下。音未觉,纵马置身疆场。

这一生,谁为我指点江山?十几载的寒窗生活,笔尖划破长空,曲为谁唱?请叫醒我,让我清醒地知道,我为自己而存,为自己而歌。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来路或前程。彩虹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

立誓言,誓言说透了明天。让昨天的悲重演在今天。今天,我是否仍重蹈覆辙?请叫醒我,让我看清昨天的岔路,铭记于心。今天,我将重新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路。

彩虹在潆洄,决心被包围。请叫醒我,释放我心中的翅膀。飞出重围,飞向广阔的草原,飞向无际的苍穹,飞向心灵的归属。

九月结束前,一切已枉然。回想从前,后悔莫及。但,既然无法扭转乾坤,不如顺水推舟。用从前的悔,化作而今的毅。把每一天当作一生来过。将一生的理想付诸于每一天。

九月结束后,难解心中的结。生存或是毁灭,答案定会在沙尘暴后揭晓。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与沙尘暴抗衡。请叫醒我,让我披上金甲银缕,仗着金戈,纵着铁马,闯荡„„

我已醒来,继续面对着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成就梦想。我会凝视着,洞悉着这一切中的一切。机会,将无法再逃出我的五指。

指尖滴血,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明天。

汗如雨,泪始干,收获的明天,始终会降临。我将用自己的成就迎接丰硕的明天。

虽天堂无路,地狱无门,但我能逍遥地走自己的路。即使风霜掩饰不了最深的脆弱,但蔷薇终会盛开。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3.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4.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4.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还,表让步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并且,表并列关系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

将,罪且及副元帅

将要

年且九十

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

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 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臣”的谓语

4、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

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省略分句“而未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2、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8、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3、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5、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6、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对曰:“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2、状语后置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郑伯克段于鄢 “于鄢”为后置状语

(二)判断句

制,巌邑也。蔓,难图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纯孝也。《报任安书》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二、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一)重点实词

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

(二)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三)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固定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以„„为:把„„当作„„

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因此

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得:怎么能„„

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恐怕„„

四、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于后世”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幽”表被动,被幽禁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表被动,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放逐”表被动,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囚”表被动,被囚禁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

附: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见《导学大课堂》)

三、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

四、偏义复词

五、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 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项伯杀人,臣活之

★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侣鱼虾而友麋鹿

六、文言句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为”字式:„„为„„;为„„所„„;„„为所„„ “于”字式:„„于„„

“见”字式:„„见„„;„„见„„于„„ “受”字式:受„„于„„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字式:„„被„„;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1、宾语前置句(如《鸿门宴》所示)

2、状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3、定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4、现代汉语正常单句语序:

(定)主+[状]谓+(定)宾,若文言文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皆视为倒装。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 篇7

一、《鸿门宴》

第23 页写了张良与刘邦的一番对话。当张良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时, 原文是: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此句中冒号里面再用冒号, 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同一个句子中一般不适用两个冒号, 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何况冒号本身可以表稍长的停顿。“鲰生说我曰”译为“浅陋的人劝我说”, 这是主谓语, 而“距关, 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是“曰”后的宾语部分, 它们之间的衔接还是比较紧凑的, 用了冒号反而破坏了整个句子的流畅感。此句应把“曰”后的冒号去掉, “秦地可尽王也”后的句号挪出单反引号后改为逗号, 这才是更为严谨的表达。

课文中本句的紧后一句: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教材对“当”的底注是“对等, 比得上”, 这一解释不仅不利于通达译出句意, 且放入语境中解释也十分牵强。第一自然段交待项羽、刘邦双方的实力和冲突的缘由, 以及范增分析刘邦“欲王关中”的野心, 这与第二自然段刘邦虽是推卸责任说“鲰生说我曰”, 但也表明自己的心迹 (他的行动就是明证) 语“秦地可尽王也”相互应证, 可见, 刘邦的确是利用怀王盟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获取地位, 自己的士卒与项王“对等”或“不对等”并无意义, 抵抗并消灭掉项羽才是最终目的。张良作为深知刘邦肺腑的谋臣, 用这一明知故问的句子应是启发刘邦明白形势, 采取正确策略应对这场危机, 所以, “当”理解为“阻挡、抵抗、抗衡”等意为宜。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古今汉语词典》第263 页对“当”就有这种解释;此外, 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 版第72 页, 在“当”的解释中根本就无“对等、比得上”这一义项, 倒有从“对着、面对”义项里引申出“挡住”意思, 这一引申义用在此句中是恰当的。正因为当时项羽兵四十万, 刘邦兵才十万, 张良这一启发“估计大王您的士卒足够来抵抗项王吗”, 才会导致下文“沛公默然”的合理情境。和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48 页译文把该句译为“估计大王的军队能跟项王抗衡吗”, 也算比较准确。

二、《记念刘和珍君》

本文在教材第30 页有这个句子: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 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 也当浸渍了亲族, 师友, 爱人的心, 纵使时光流逝, 洗成绯红, 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此句中“亲族”、“师友”、“爱人”是三个词语, 中间的停顿, 不宜用逗号, 应用顿号;即使我们认为此处是特意对这些词语加以强调, 但它们一起作“心”的定语, 依据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起草、1996 年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 逗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规定, 2012 年6 月1 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 (简称《新用法》) 对此也没有变动, 这儿使用顿号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第41页有: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 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 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 来向他们致敬。

这个句子破折号后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各不相同”的解说, 更重要的是对“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这一整句的展开叙述, 前后构成较为明显的总与分的关系, 所以, 这儿用冒号才是最恰当的。并且“也有人……”句中间用逗号把“通过……场所”这一状语后主干“来向他们致敬”隔开, 更高一层的并列关系“有人……有人……也有人……”之间就不能再用逗号了, 应用更高一级的分号。

第42 页有: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长得丰满, 可爱, 皮肤细白, 金发碧眼。”

这一句全用逗号, 层次不明。实际上这一复句由四个分句构成:“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长得丰满, 可爱”, “皮肤细白”, “金发碧眼”, 中间用逗号分隔没错, 但“丰满”和“可爱”都作“长”的补语, 中间就只能用顿号分隔了。

四、《飞向太空的航程》

第53页有: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欢庆”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词, “欢乐喜庆”的意思, 如唐代李约《岁日感怀》诗:“称觞惟有感, 欢庆在儿童。”二是动词, “欢乐地庆祝”的意思, 后面连接的宾语应是某种活动, 或某纪念日等抽象名词, 一般不能连接具体名词。“东方红”是指我国在1970 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简称, 为一具体名词, 不妥。此句可在“东方红”后面加上“发射成功”, 表意就合乎规范了。此外最后一句“提出”后缺宾语中心语。“提出”明显无法与“一鼓作气 (的) 载人飞天”搭配, 所以, 为了动宾搭配得当, 应在句末加上宾语中心语“计划”。

同一页中与上句相隔一自然段有这样的独句段:“然而, 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 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等”表列举未尽, 或列举后的煞尾。此句只列举了一项, 很明显不是煞尾, 只能表列举未尽, 它就已隐含了“多种”的意义, 所以此句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 应去掉“各种”。

第54 页有: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 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 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此句冒号表总领下文的提示作用, 后面的句子没出现逗号 (也的确不需要用逗号) 就越级用了分号, 这是不规范的, 应把冒号后的三个分号改为逗号。

第55 页有:

“神舟”飞船四战四捷, 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是指事件的现实意义, “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是指事件的历史意义, 轻重有别, 此句却颠倒了, 有悖逻辑。应把这两句位置交换过来, 先说现实意义, 再谈历史意义, 这样表达就完善了。

摘要:人教版《语文》 (必修1) 有标点使用、课文注释、文句表达等方面的瑕疵, 包括《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等传统经典, 也包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等实用文, 本人斗胆提出, 严谨分析, 力求教材更为规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篇8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学生大声朗读

师:从这段导言中我们知道本专题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解说的呢?

生:大自然有很多美,我们要欣赏它。

生:人们可以在自然中体味人生。

生:如何与自然相处。

师:这三位同学回答地很好。这也是本专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谛听天籁——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我们首先一同进入第一个板块:谛听天籁,去感受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特有的味道。(板书: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师:《江南的冬景》,从文章题目来看,作者写的是江南这一特定区域冬天的景象。为了突出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哪些地方与其进行比较。请大家阅读文本的第1小节,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很快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北国冬天,北国夏夜,闽粤冬天

师:(板书:北国冬天北国夏夜 闽粤冬天)这几组比较说明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看。

生:江南冬景与众不同。比北国冬天暖和、可爱,比北国夏夜更给人一种明朗的情调,又比闽粤冬天更像冬天。

师: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也只能对江南冬天有一个大体的感受,而江南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让我们来重点研读文章的第5——10小节,具体感受这份与众不同的魅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几小节,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

学生自读

生:植被、散步、冬雨、冬雪、旱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散步不是。散步是由上一小节引发的联想,是为了说明江南冬天给人舒适的感觉。

师:大家同意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学生笑)

(板书:植被冬雨冬雪旱冬)

师:画家刘海粟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读郁达夫的散文,就画不了江浙的山水。”可见,郁达夫散文行文如一幅幅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中这四幅画。

如何欣赏:

①给每一段文字取一个既优美又恰当的题目。

②每段文字中分别刻画了哪些景物?

③这幅画面表现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征?

操作步骤:分组讨论

①每大组同学按次序分别讨论一幅画面。

②每位同学先静下心,将这段文字反复朗读几遍,并把自己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体会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③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选出取得最好的一个题目和表达最美的一段文字。

④最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地朗读起来,并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随后在课堂记录本上快速地写着。接着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还不时有掌声响起,也有的为了一个题目,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在讨论着,反复推敲着……)

全班交流

第一幅画:

师:同学们讨论得那么热烈,可见,已渐渐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美景。谁先来为我们描画一下第一幅画呢?

生:(一生主动站起交流)风和日暖的午后,到冬郊去走走。你看到的将会是一幅明丽的江南冬景图:成片的雪白芦花昂然挺立,红叶迎风颤动,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乌桕树上点缀着雪白的乌桕子,小草虽然大都变成了赭色,根部依然带着绿意。江南的冬天不会使你感到冬的肃杀,反而会感到莫名的含蓄,那里的生机,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快来了。

师:这位同学很敏锐地抓住了江南冬天植物色彩的特点,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有。(一同学站起。)江南由于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即使已至冬至,依然有不败的芦花,火红的枫叶。草虽有赭色,但根部还带着绿意,可谓秋去花还在。不像北国的冬天,一入冬,立即冰天雪地,纯白得耀眼,安静得可怕,一片肃杀之气,没有一点生机,人们只能过着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是春的前奏,依然会有丛丛绿意,仿佛预示着春天马上要来。不像北国的冬春两季完全是两个断章,似乎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故我称这之为“春的前奏”。

师:(学生鼓掌)好一幅“春的前奏”啊!我不禁想到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一幅鲜活而真实,与色彩单调而肃杀的北国冬景截然不同的明丽且富有生气的“春的前奏”图,你们感受到了吗?

(有的学生自然地闭上了眼睛,有的不住地点头。)

第二幅画:

师:好,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一幅“春的前奏”中时,第二组同学早已等不及了,你们也一定有好的作品要奉献给我们吧!

生:(第二组同学)对。(大家鼓掌)

师:好,来吧。

生:我们小组的题目是:江村暮雨图。纯正的江南小村,清澈见底的小河从远处像一条丝带飘来。两旁的树木虽没有了绿意,却不失几分生气。几间小屋里人们正在闲谈,他们坐在一起,显得十分高兴。屋外下着绵绵的细雨,雨声和谈话声交错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师:江南的冬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只是既然题目叫:江村暮雨图,“暮”字从你的文字中如何体现呢?作者又为何把冬雨放在垂暮?

(学生同桌讨论起来)

生:(同组另一同学站起,大家停止讨论。)文中写到“一味红黄”、“月晕”暗示天渐渐暗下,并写出了灯火的颜色和效果,显得很柔和,在屋外淅淅沥沥的微雨衬托下,给人一种很温馨,悠闲的感觉。而把冬雨放在垂暮,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整个环境的静谧。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感受到这份静谧呢?

生:(又一学生发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大家笑)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江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天已垂暮,江南农村,人们早已回家,更何况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雨中。屋外惟有被微寒的濛濛冬雨浸润了的小桥、远山和那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还在那静静地享受着。门前泊了一只乌篷小船,在雨中独自摇摆。江南的冬雨洒脱却不失柔美,微寒却不失温馨,在这垂暮时分,灰白蒙蒙,整个儿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她的降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飘逸的薄纱。这时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躲在家中静静品味这份朦胧与细腻。或者两三知己,斟上酒尽情谈笑,任凭灯光与喧哗点缀屋外的一片静谧。环境的静谧,其实也是更好地展现了人心灵的宁静。江南的冬雨就应该是这样美,而我们生活的江南,也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师:(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这真是一番灵魂的享受啊!此般如诗如画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为之陶醉?怪不得作者在这江南微雨寒村中会发出如此感慨:“人到了这样的境界,自然得会胸襟洒脱起来,终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句诗,“暮雨潇潇江上村”,请大家看大屏幕有关介绍。作者的用意何在呢?

(幻灯片:唐五代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李涉曾官至太学博士,颇有诗名。一天夜里,江上遇群盗,盗首问:“来者何人?”李涉随从答道:“李涉博士也。”盗首云:“若是李博士,吾辈不须剽他金帛,闻其诗名久矣,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李乃赠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

(学生思考片刻)

师:让我们想象诗人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面,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人们印象中性格彪悍、暴躁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平淡温和了,而诗人也那么客气地赠诗一切是那么宁静而悠闲,这难道不是从一个侧面表现潇潇暮雨笼罩下的静谧江村迷人的魅力吗?

第三幅画

上一篇:六年级期中英语工作总结下一篇:综合财务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