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精选8篇)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 篇1

公司最近组织学习余世维博士关于《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讲座。余博士所讲的“职业化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其所给的定义是:

1、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你对你做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

2、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你有没有你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

3、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认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4、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每个品牌都有他自身企业文化的要求,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要维护品牌信誉,传承品牌的文化内涵。

围绕这四方面,余博士举了很多例子将问题深入下去,并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讲解。

“像个做事的样子”,也就是具有职业化的工作技能。余先生在讲座当中通过案例来解释这一点。我认为要像个做事的样子,首先我们就要热爱我们的工作,只有热爱才会将工作做好,只有热爱才愿意为之付出,只有热爱才会像个做事的样子。

“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指的是首先自己对于本岗位的 业务知识要清楚明白,这与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都紧密相关。要保持自己有一个积极的稳定的心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用心把事情做好,认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每个人都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如今的工作都是团体协作。一个团队的工作能力都会大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让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呢?余先生说:“在不忙的时候,帮助其他人”、“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那么团队发挥的能量就更加强大,公司也会因为一个个团队的强大而强大。

“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的理解我认为是:作为员工首先要维护品牌信誉,传承品牌的文化内涵。余博士讲到“成为品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他喜欢你;第二阶段让他信任你;第三阶段让他信赖你”。信赖等于信任加依赖,由此可见“信任”在三个阶段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余先生在讲座中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想做好一件事情信任的重要性。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在别人问之前就告诉他没做到原因,这样方可以取信于人,得到别人的信赖也就得到了整个世界。

观看了余世维老师的视频讲座,让我知道一个企业品牌 要打造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与创造,强大的品牌都是日积月累的。

要想做好一个企业的品牌,就应该做到坚持,做到对细节的讲究,还要做到比别人多走一步。品牌的建立因素,余教授举了安利的退货案例,丰田汽车的赔偿案例,这里边就讲到为了维护一个企业品牌,就要对客户讲诚信,负责任,这样客户就会对这个企业形成依赖,慢慢就会信任这个企业,最后就会喜欢这个企业。

课程里有两句话讲的很好。一句是:再简单的产品,只要把品质做上去,就是精品。第二句是:一个真正好的精品是不需要识别元素。说的就是对细节的讲究,对品质的讲究。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倾向性来自于该品牌的价值主张以及该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顾客买产品就希望买到品质优质的产品以及一个公司的服务态度。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1.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涵义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做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 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 称之这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这是道德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达到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所说的“养”, 本意是培养性情或陶冶情操。“养成”连用, 是指人们自觉学习、磨练、培养和陶冶性情, 达到良好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功夫。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道德立国的国家,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更加突出。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业者按照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二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1.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可以使从来者做好本职工作, 形成平等友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需要, 促进行业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我们处在讲人权、讲人性、以人为本的春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一个人在职业上是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则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打空洞的纲领”。[2]要使职业道德规范为从业人员所认识和实践, 并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 成为个人职业道德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和倾向, 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锻炼来实现。养成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做到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 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该如何养成呢?

2.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3]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久而久之, 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 即自觉的行为。

一是从小事做起, 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二是从自我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2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职业技能, 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和信念, 才能有用武之地, 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离不开知识和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亲自体会专业和行业具体而又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

首先, 增强职业意识, 遵守职业规范, 其次,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2.3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4]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成才的基础, 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二是学做结合, 知行统一。

2.4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 生活和各种实践中, 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职业道德品质中有目的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2.4.1 体验生活, 经常进行内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 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5]

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 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 即“内省”来解决。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 进行自我反省, 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 善于认识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 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 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 扬长避短,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4.2 学习榜样, 努力做到“慎独”

周恩来总理生前有段名言:“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 非有不可。不然, 你的思想就会生锈, 就会受到腐蚀”。[6]他是这样说的, 终生也是这样做的。青年学生应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 从他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 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2.5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 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途径。

2.5.1 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的信念

“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原则, 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 也是人们职业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这样的职业道德行为, 才有坚定性和永久性。

2.5.2 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外化”是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指导自己的职业实践活动。这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职业学校学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做一个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有职业道德的人。

总之,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在学习生活中, 要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要坚持参加各种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4, 1, 12.[1]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4, 1, 12.

[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3]三国志·蜀志·先主传.[3]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4]毛泽东著作选读 (乙种本)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5.[4]毛泽东著作选读 (乙种本)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5.

[5]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12.[5]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12.

编辑职业意识的养成漫谈 篇3

如是影影绰绰的感想,来自于“编辑的养成”这个话题。一茬茬的新手成长和老人退隐,一代代的出版人新陈代谢。新人初入出版社,于行业低迷、急需用人之际匆促上阵,入行之后,未加深思地接受了不少口耳相传的格言,也顺理成章一并收纳了许多本地偏见。至于多年的从业者,埋首罕抬头,习而相忘,惯而失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如果注意到一个行业缺乏中心思想,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思路匮乏废话不少,为什么客套话连篇而锐见罕闻。对此,思想家有现成的剖析:“人们有时并不寻求正确的东西,而是寻求与自己的愚蠢成见相吻合的东西。这是心理学规律。”

用编辑的字斟句酌来切入,比如,时下流行一句话叫“坚守出版”。也许它表现了一种职业信仰,惋惜内容却颇为空洞,反而泄露了弥漫在这个行业中的某种消极情绪。加之此话悲情意味太浓,口号感太重,是“决胜战”“攻坚战”的悲壮翻版,究其实际,坚守之“守”,多为换生不如守熟之“守”,而非家园留守之“守”。此外,尚有“为人做嫁衣”之类的职业理念。何以对“坚守”不以为然,是我总感到职业与兴趣固然难以两全,然而因职业参与总还有些乐子可寻。按照这个思路,“坚守”不如“乐在”,职业选择本是从业者的自由,既然此处痛苦,大可往彼乐土。因此,职业的光明,系于职业角色的充分发挥。

铺垫如此,基本意思是说,一个出版从业人员,理当经由编辑职业而成就为职业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即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首先是头脑中时刻存在的职业意识,其次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再次是积久贯通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可以决定本职工作的品格与质量,职业素养则决定着本职工作的持续、创新的发展。从职业主义的角度去梳理“编辑的养成”,就有一系列的命题,将之具体化和条理化,权且从职业意识、职业身份、职业深情和职业贡献等角度作一个考察。

第一,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一种从事既久、自然而然的思维惯性,对于同一事件,职业意识能触发从业者的本职联想。笔者曾经读到一段关于画艺与文艺的参校,“好比西方的绘画,当前国内的写作也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种是无故事,无人性揭露,无社会意义的印象主义。以华丽伤感,精致颓靡的状态取胜,如梵高。一种是故事深沉,直抵人性的善恶,社会意义颇丰的批判现实主义。它以诚实、成熟、承前启后的态度与热情活着,如德拉克罗瓦。”读完之后,身为编辑,多年的职业训练据此作出反应,于是补上结尾,加上几句话发给作者:“前者拥趸不绝,后者无人问津。铺垫如此,是该祝愿大作畅销呢,还是祝愿大作滞销?一笑。”顷之作者答复:“正所谓,一本书有自己的造化。”编作之间于心领神会之际增进共识。

第二,职业身份。职业主义必先有一个职业身份的确认,所谓言行“得体”,恰是以职业身份为标准的。比如作为一名播音员,职业要求他的心情必须按照文稿的情绪走,这是基本的角色要求。不同的职业身份,对应着不同的职责,大而化之,那叫使命;朴实具体的,那叫目标。一个编辑,置身于专业出版机构这一平台,就要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找對自己的水平线。职业身份的强调,即有一种职业修辞,比如,作为职业编辑,在出版分工上代表着权威和专业。可以说即便编辑本人未必权威甚至并不专业,但是职业角色要求你必须“表现出”权威的样子,这就是职业修辞。职业修辞是职业风貌的一种体现,要做到表里一致,就需要强化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要提高职业技能,进修专业知识。而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不断调整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思考方法,从而去匹配你的岗位角色,契合度越高则专业素养愈为深厚,所谓人自治而后治人。

第三,职业深情。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精”,职业主义的态度,不管是科学、技术或工艺,从业者都要有优良的职业精神——有热情、真情乃至痴情,这是职业化的内在要求。那么,出版业既是文化行业,也必有文化业的特殊之处。它融合了人文意义上的职业深情,可以让职业主义变得有投入感和归宿感,可以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职业精神”。对很多从业者而言,进入出版社做一名编辑,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在个人的职业选择中,也许只是将就着凑合,可是就算是凑合,也各有凑合的方式,凑合得好,也许惊喜不断,因缘美满。此中惊喜由来,缘在深情系之。申说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三个人在工地搬砖,有人明知故问,你们在做什么啊?第一个人漠然答道,你没看到我在搬砖么?第二个人态度平和,说我是在砌墙盖楼。第三个人则神采焕发,说我这是在建设家园。这个故事里,“搬砖”可以替换成任何别的职业内容,我们从中可以读出职业态度和事业精神。因职业深情之故,可以明晓“爱”之发自肺腑,“敬”之浸润人心。

第四,职业贡献。呼应前文提及的“一个行业缺乏中心思想”,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编辑出版职业的专业性、公共性和自治性特点,以此明晰自我,更好服务他人。所谓专业性,编辑出版是一门专业活动,作为编辑自己应该有一个职业认知,据此区分内行与外行;所谓公共性,出版本身是公开活动,必然有一种交叉参与,顾及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种种评价,要方方面面考虑如何引起兴趣与关注;所谓自治性,涉及职业分工的专业事务,职业出版人应当划出无形的界限,据此将各流程的分工内容具体化、数据化并实现可控化。

作为专业分工的特定酬谢,职业贡献要依托职业自信和职业自律。比如,职业出版人当有效率意识和增量意识。职业编辑与作者,亦师亦友,唯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方能做到事实上的“教鱼游泳”。在数字出版高调现世之际,我也曾认真思考数字时代的编辑该怎么做,尤其是直接从事数字出版的从业者,倘若仅仅是审查一下网上作品的政治性、纪律性问题,是否就可以号称“数字出版”了?无论是传统还是数字出版,作为职业编辑,我想应当提供专业而不可替代的服务,这是与众不同的立身之本。所谓“最好的编辑”,代表的不是数量意义上最多的编辑或最少的编辑,而是编辑工作到了什么程度才能让一部作品的价值表现力度和传播效应达到最大化。

古人说“君子不器”,今人道“古人诚不我欺”。大道贯通,回到“搬砖”的小故事,可知不同的回答源于不同的职业认知、不同的职业心态和不同的职业追求。第一人,是极不情愿而迫不得已,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但是眼下除了搬砖别无可搬;第二人,是标准的“人各有价”的职业主义者,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的作为要对得起他的身份和待遇,他的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至于第三人,我们说,他怀抱理想,步伐坚定,很好平衡了现实与梦想,他是得其所哉,他是所谋远大,对于别人而言是职业的态度,对于他则是终生的事业投入感。这种人很了不起,因为他尊重本职,瞩目专职、理解天职,他因理性和效率,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基础上,使其使命感得以成全,境界至此,也就超越了时下所谓的“坚守”。

余世维 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 篇4

发表于:2008-11-18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一部分 职业化总体通论

一、什么是“职业化”?

我们把每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称为职业。

“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你对你做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你有没有你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

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到完美。认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饮料当中的百事和可口,快餐当中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大卖场当中的沃尔玛和家乐福等等,都是品牌,每个品牌都有他自身企业文化的要求,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要维护品牌信誉,传承品牌的文化内涵。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很大差别就在于职业化。比如我们比较信任百事和可口、比较信任麦当劳和肯德基,比较信任沃尔玛和家乐福,其实这些外资企业里面的员工大部分是中国人,可大家不知为什么就是感觉到那些地方吃东西或看东西、买东西比较信任,这其实就是一种职业化。别人到你的企业里或买你的商品时,应该是先看到你这个人才决定买你这个产品,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所以说“一个顶尖的业务员什么都能卖,因为客户要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你。”

记得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我是北大栽培的劣品”,意思是说北大的学生出去之后,他们有时候找不到很好的工作,于是他们感慨北大并没有把他们栽培的很好。有个名叫陆步轩的北大学生出去就卖肉去了。当初这个消息报道的时候,引起社会的轰动,至于他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我们不想研究,但是卖肉就要有卖肉的样子,对肉他有多少的知识和经验,卖肉的时候有没有卖肉的样子,还有就是今天不得不卖肉还是想把今天的肉卖好,还有他卖的每一斤是否合乎商业道德。有机会去看一下当初报道消息时的那张图片,光看他穿的衣服就不够专业,拿的刀就像要吓人一跳,这其实就是不符合专业化。其实要卖肉就好好卖,不然就不要卖,不要因为你是北大的,就说我很委屈,社会要同情我,这违反专业化的概念。有机会到欧洲和美国看一看他们卖肉的人,他们连刀都是非常注意的,穿的衣服都非常注意,连砧板都是非常注意。如果这位陆同学决定这辈子就走这条路,甚至将来想要变成批发商,就好好卖,这是态度上的想法。

还有我们到样板房去的时候,售楼处的小姐很少主动站在门口主动招呼客户;售楼处的小姐统统排队等着接待客户,没有排到的就在那儿聊天或者是打电话,声音也很大;带着客户的小姐从来是客户问什么回答什么,从来不主动引导客户;当客户要参观样板房的时候,她们就不情愿的带着,而且从来是走在客户前面,从不回头看看客户手上是不是提了什么东西,帮一下忙;只要有玻璃的地方,就会停下来照照自己的头发和脸;出样板房的时候穿过的鞋套总是随便一丢,反而是客户放得很整齐;到了快下班的时候她们总是很急地催促客户说我们要打烊了;一旦发现客户买房的意愿不是太高,就很少会送客户出去。所以在中国卖房子的很多,专业的很少,不够职业化。那么客户买房时连你的人都看不顺眼,又怎么会买你的房呢?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

目前很多公司的经理人与员工都不太“职业化”是因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整个公司没有“职业化”的意识,也不想要求员工做到“职业化”。

(2)员工个人无所谓,反正可以随便换工作。

经理人和员工一旦觉得无所谓就会不够专业化了。客户对此除了无奈,只有提高警惕,尽量小心购买。

二、让我们来检讨两个问题:

1、余世维博士认为,员工的职业化和企业的核心文化有关系,我们文峰的“核心文化”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回首文峰商贸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始终不渝地推行“满意工程”这个个性化的“外交工程”,将供应商、营业员、消费者和我们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文峰”注入了独特的品牌内涵,铸就了品牌效应,才使得我们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独树一帜,乘风破浪,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06年3月7日文峰商贸召开的满意工程宣传教育动员大会上,顾建华总经理明确指出:“当今社会,不论中外,把企业打造成品牌越来越重要。沃尔玛的成功是企业品牌的成功;肯德基的成功是企业品牌的成功;可口可乐的成功是企业品牌的成功。我们文峰商贸的成功无疑也是企业品牌的成功。任何品牌企业的成功都是有它的核心文化在起作用,对我们文峰商贸来说,核心文化就是满意工程。这种共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所认同。”

我们的核心文化——“满意工程”,要求我们在执行满意工程时必须履行的职责:一是职业道德,二是专项准则。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做到爱社会、爱顾客、爱企业、爱岗敬业,掌握本岗位必备的商品知识、商业技能;专项准则要求我们要遵守企业有关满意工程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这对每一位“文峰人”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请大家认真检讨自己在哪些地方和我们这个核心文化有冲突或做得不够?

2.除了自己发现,我们还要从各个方面观察自己的不专业。

第一,收集与整理客户的意见与投诉。

客户在买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的服务时,一定会有客户有意见,在这个世界上面没有一个公司客户不投诉,没有一个产品客户没有意见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收集与整理客户的投诉与意见,并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往下追根究底地去检讨,找到最根本的问题。一个公司没有那么多缺点,一个产品也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不解决,会引申出很多的问题。

比如:一家便利店的东西摆得很杂乱,地上不干净,门口有掉的菜叶子,总体感觉很不好,不够清爽,你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穿的衣服不干净,就这么简单。一个服务人员上班时如果衣服都不干净,都没有把自己弄得很整洁,顾客很难能相信他会把便利店罐头上的灰檫掉,会把门口掉的菜叶子扫起来,会把货理得很整齐。这个叫做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征求供应商的意见和想法。

供应商和多家商场接触,从每家商场收货的速度是不是很快,收货人员的态度是不是很友好,平时工作上面的配合和交流是不是很顺畅等方面,他们会做比较,会了解我们企业哪里做得不够好,我们应该听取他们的意见,找出自己工作当中的不足。

第三,与竞争对手交流,向他们观摩学习。

日本是我们的头号敌国,从民族情结上来讲,我们很恨日本人。但是,我们要想有一天超过日本,就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经验等等,学习对手,然后超越对手。

余世维: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2)

发表于:2008-11-18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二部分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

一、每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技术)”。当客户的知识、经验与需求超过我们的供给时,他很容易地就会放弃我们。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公司卖雪茄,那么卖雪茄的营业员应该掌握以下知识:雪茄有粗有细,瘦人抽细的雪茄,胖人抽粗的雪茄,雪茄是不是很饱满,轻轻捏雪茄的中央就知道包得扎实不扎实。刚刚做好的雪茄并不是上等货,最好的雪茄是做好之后储藏三年,就像好的茶叶、好的酒也是这样的道理。雪茄抽不完的时候就摆在那里慢慢地熄灭,不要硬掐灭;雪茄摆在那里通常十分钟不会熄灭,不需要吹,那是外行。抽雪茄不要大口大口地抽,抽雪茄是含在嘴里刺激我们的味蕾,抽过的雪茄要主动熄灭时,千万不要弄到水里,有人在喝啤酒的时候会“嗞”一下,这是对雪茄不尊重,也显得这个人很粗野。卖雪茄的人应该知道这些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知识,你认为这样的雪茄烟会卖给懂雪茄的人吗?不可能的。

每一个部门或岗位都要有必须具备的“能力(技术)”。我们每位员工都要检讨一下,自己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掌握多少,能力具备了吗?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商场有很多学习和培训,员工身边的产品说明书也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每位员工都应该抓紧学习,缩短差距,做自己岗位上的专家。

二、要把一线的销售队伍打造成“顾问式销售团队”。

所谓“顾问式销售团队”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第一个要求:从程度上来讲——顾客不知道的,你知道;顾客知道的,你知道的比他更清楚、更正确。

举个例子:奔驰里面有款车叫做迈巴赫,比劳斯莱斯还有人气,销售人员会告诉你那个“人气”在哪里:看电影时歹徒和警察在追逐开枪,美国车很容易起火,但是很少见到奔驰起火,因为油箱设计的好。沃尔沃的车子很多人喜欢,从山坡上滚下来的时候几乎不会把人给夹死,会卖车的肯定会把这个地方讲得非常精彩,所以,顾客不知道的我们知道,顾客知道的我们知道得比顾客更正确更清楚就叫做销售。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都有卖德国刀具的,如:有名的双立人,顾客问这个刀好在哪啊?销售人员说很锋利。如何锋利?说不出来。顾客问是用什么合金做的,销售人员说:不知道,只知道这个刀很锋利。所以一个称职的销售人员如果要想让你的顾客喜欢上这把刀,应该把话讲清楚,要对合金钢的原理很明白,把那个刀的合金含量的比例讲清楚。

2、第二个要求:从范围上来讲——除了知道自己的主业以外,还要知道其它很多周边的智能。

举个例子: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只知道这个路怎么走,对北京的文化跟历史却并不很了解,客人随便指一个建筑,司机却讲不出来。客人随便问一个问题和现象,司机也答不上来。只管开车,其它的什么都不管。英国的出租车司机要培训两年,他们有全国地图,只要你讲得出地名,他大概都能帮你找到。连最近歌剧院在上演什么节目都知道,可以把白金汉宫和别的宫的区别也说的很清楚,把温莎公爵古堡的特色也能够告诉你,他甚至可以带你去吃你要吃的东西和要买、要看的东西,两年的培训还包括机械常识,所以他们不但专业,而且多元化。

3、第三个要求:从立场上来讲——你是帮客户“买”东西,不是“卖”东西给客户。

例如:余博士在欧洲喝咖啡的时候,咖啡厅里的工作人员和他交流:喝咖啡有很多讲究:叫别人加咖啡的时候,要把杯子连碟子一起托起来;到别人家里做客喝咖啡,不要随便给别人加糖、加奶精,这是女主人的专利;喝咖啡的时候是品咖啡,不是一口气喝的;喝咖啡不能吹,咖啡不管多烫都不能一面喝一面吹。这些销售成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和买卖双方的一种沟通过程。可是国内的很多咖啡厅做不到,看到客人出丑出洋相还在旁边嘀咕,不会喝就不要喝,这是不正确的做法。销售人员要有帮助顾客的心态,而不是说这东西就是卖给顾客,你会不会喝、看、用,这是你的事,我就是恨不得把东西赶快卖给你,销售人员要帮客户买东西。

1927年爱迪生参观日本御木本珍珠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实验室里面有两样东西是做不出来的,一个是钻石,一个就是珍珠。”日本御木本珍珠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英国和日本的皇室都是他们的客户。如果有机会去参观那里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养殖场的竹架子编织的非常整齐,御木本珍珠的海女穿的衣服非常洁白,他们的工作坊打扫得也是非常干净,所以我们相信他的珍珠是非常好的珍珠。顾客到那里去买珍珠的时候,她们会讲很多有关珍珠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让顾客买,而是让顾客了解珍珠,一个人了解珍珠就会爱上珍珠,今天不是要卖一颗珍珠给顾客,而是让顾客爱上这个珍珠,以后顾客会常常喜欢这里的珍珠。

4、第四个要求:从效果上讲——你的客户是永远的客户而不是只来一次。

例如:台北有个诚品书店,它是全亚洲第一名。它是24小时营业的,晚上半夜睡不着也可以去看书,它的地上不是地毯也不是水泥地,全部是实木地板,而且清洗和打扫得非常干净,顾客可以坐在地上看书。这是一个复式商店,里面还有咖啡、油画,到处摆的都是花,24小时有音乐,而且每周一三五下午两点到五点有名人讲座,实在是个非常好的书店。最难得的是,顾客只要讲出一本这个世界上面出版的书,报个想要的书名,工作人员就想尽办法找给你。所以余博士全家都是它的忠实客户。还是那句话,客户不是只做一次的,而是做永远的。

什么叫做帮客户“买”东西?帮人买东西要记住两点:顾客来的目的和真正需求是什么?还有他的潜在问题是什么?很多员工都是公司给他们一些教条式的讲法,一碰到客人就像背书一样背给人家听。我们给客户的应该是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而不是一种机械化的教学。有一次余博士带朋友去一家自己经常去的餐馆吃饭,碰到一个香港人,这个香港人向他们介绍吃鲨鱼和鹅可以防癌,他说科学家做过试验,就是把癌细胞注射到这两种动物身上它们都不会得癌,但具体原因还没研究出来,估计是有什么抗体吧。但余博士以前在这个餐馆里吃的时候,店里的小姐从来没跟他讲过。

在给客人介绍你的产品时,不要只说产品的性质,而应该进一步说出他的特色,如果能说出核心价值那就更好。比如我们去买衣服或毛巾,店员会说这个东西是棉的,是丝的,是毛的,光说这些是不够的,还应该介绍说:棉的功能是吸汗,毛的功能是暖和,丝的功能是轻柔。一流的店员能说出它的特殊利益,如:棉的特殊功能是干爽,毛的特殊功能是御寒,丝的特殊功能是高雅。所以每位营业员应该把所售商品的性质、特色、利益通通写出来,全部记住,这个功课是一定要做的。

总的来说,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要求我们要像一个做事的样子,就应该知道的比客户更清楚、更多、更正确,努力成为顾客的购物“顾问”。

三、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对卖方总是没有安全感?换句话说,他怕什么?

参考答案:

1、卖方喜欢掩饰问题的真相。

例如:2006年7月,中国质量协会公开建议对东南菱帅汽车实施强制召回。理由是菱帅刹车偏软,因为刹不住车致使多次发生追尾事故,很多消费者屡次维修但得不到根本解决。在此之前,一汽丰田也因为拒绝召回漏油锐志而遭到网友齐声指责,最终一汽丰田不得不发了3次公开信来解释此事。出现类似问题的绝不只是丰田,诸如此类的消息都在汽车企业“隐瞒”中“无声无息”。或许汽车企业担心公开召回会影响企业和产品形象,但是,汽车企业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也将企业的诚信一次一次地置于危险的边缘。

2、夸张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与效用。

如房地产的广告通常都很离谱,说十分钟到火车站,可是你十分钟怎么开都开不到,才知道那是直线距离所能达到的,而且是要用消防车的速度!广告上说对面面对十万平方米的国家公园,其实那是一个垃圾场,只是现在空的,准备改建成一个加工厂。

3、销售后就不再关心。

听说美国友邦保险在我国解放期间曾经离开了,后来当他再次进入中国时,他承诺解放前客户签下的保单仍然有效,马上就增加了很多客户。

余世维博士曾经所在的公司规定:卖重要的大件产品,如汽车、家具、房子等,销售员的名字要统统记录下来,因为客户喜欢看到那个当初把东西卖给他的人。但是业务员又是会调走的,有一次有个客户买了他们的衣柜,那是芬兰进口的,但是大概半年以后里面发现了白蚁,客户要求他们赔偿或再换一个。他们马上把当初卖给顾客柜子的业务员的资料给调出来了,结果发现那个业务员已经到另外一家公司去了,他们的店长就马上找到那个业务员,然后亲自把他接回来,还给了他一些补贴,要他面对顾客,让顾客知道公司在积极地处理问题。他们首先弄清白蚁是台湾的还是欧洲的,如果是欧洲的,说明白蚁是随家具进口来的,要马上帮顾客免费换货,还要把顾客家的其他白蚁弄干净;如果是台湾的,表示白蚁是后来生的,是换还是修再与顾客协商。结果查出来是台湾的白蚁,他们公司就介绍专门除白蚁的专家把顾客家的白蚁统统清除了。后来,顾客家的家具都在他们公司买,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公司在售后负起责任。

余世维: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3)

发表于:2008-11-18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三部分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看起来象那一行的人”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象那一行的人”。客户往往从公司的名片、招牌、地板、员工的穿着和仪表就大致可以想象这家公司的产品。

一、首先来看公司整体形象:

很多企业都搞CIS(企业识别系统),CIS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区隔你这家公司与其他竞争者表面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你这家公司的专业档次。

在公司形象方面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公司所有的用品、装饰、摆设、器具都要在颜色、造型、流派、质感上“力求统一”。

就是说不管是买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不管是装饰品还是所用的器具,基本上要统一,如:有的公司办公桌不是同一批买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木头的,这很奇怪;有的公司隔间颜色不一样,高低不一样,很让人奇怪;有的现代化的IT公司但摆的东西很古典,格调和风格不统一,让人也觉得很奇怪。我们中国有些很不错的酒店都是有传统有历史的,可是他们墙壁上挂的都是抽象画,这也很不协调。公司用东西时并不一定要强调这个东西值多少钱,而是说这个东西和别的东西是不是统一的。一个公司的色系要定调,一个公司的装璜摆设应该要把它定位,大家都按照这个主轴去走,才会统一,才会体现出和谐之美。

第二,公司所有的流程、文书、档案、作业都要在操作上“力求标准”,而且“力求简化”。

一个公司的档案夹不应该有的宽有的窄,有的红有的绿,规格型号要一致;一个公司的文书格式要一致,什么是简便行文表,什么是签呈,什么是汇报,都应该标准化;一个公司的流程要按照一个标准设计。中国有很多快餐厅,很少有人做得过肯德基和麦当劳,就因为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每一张擦手纸,每一根吸管,哪怕是每一个杯垫、餐盘、门把手、招牌全部都是非常的标准化的。有机会去看看他们的厨房,那个作业全部是标准流程,连时间是多少,经过多少程序出来,统统都是标准化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另外一个就是简单化,请大家回顾一下,为什么刚刚搬家的时候看起来都很漂亮,为什么样板房看起来都很漂亮?我认为是因为里面没有多少东西。东西一多就不好看。各位看看自己公司和自己家有哪些不必要的东西,成堆的公文丢到地上要把它理清、乱七八糟的东西很久不用要拿掉,多余的配件和挂饰要拆掉,要做到简化。

第三,公司所有的建筑、门厅、招牌、展示间办公场所都要在设计或布置上“力求精致”。

首先要提醒各位一个概念,精致并不是奢侈,精致并不是浮华,精致也不是浪费,精致是指这个东西很细致,很高尚,很典雅。泰国曼谷很有名的东方酒店,他们里面的器皿不是金属的就是木头的,不是竹子的就是陶瓷的,他们不用塑料品,不用塑料袋,不用塑料的烟灰缸,不用塑料的垃圾筒,因为他们觉得俗气。而且东方酒店不用洗衣机,他们用手洗衣服,并非因为泰国没有洗衣机,也并非因为他们是为了人工便宜,而是因为客人最好的衣服,尤其是丝绸衣服,他们用人工洗,这就是精致。

很多人都说美国欧洲的摩天大楼很漂亮,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窗子全部是标准规格的,在美国买窗子很少说要几寸长几寸宽,说三号,四号,六号就可以了,就象复印纸一样有各种规格,他们的窗子全部是标准化的,所以一看就很整齐。很多公司的洗手间的台子,摆的肥皂、肥皂盒,抽水马桶、卫生纸、门、玻璃、地毯,都不够精致,有很多公司能够开奔驰宝马,却在洗手间给客户用非常糟糕的擦手纸;有很多公司能够用地毯,却用个很糟糕的肥皂,有很多公司能够挂很漂亮的窗帘却给客人用一个很糟糕的镜子,这就叫做不够精致。就像一个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喷了很多香水,但袖口却露出冬天的卫生衣!

来看一个案例吧:空中厨房Sky Kitchen。

空中厨房是替航空公司做餐点的。如果要是想搞一个很干净的厨房那就要去参观空中厨房。空中厨房里面是恒温,经常维持摄氏18度,这样的温度使它特别容易干净,细菌不会滋生的太快。空中厨房的餐厅,每一个都配备齐全,而且统统都戴手套,甚至于经过消毒。空中厨房分成穆斯林的、素食的和一般的。有人以为锅炒完荤的,再重新炒个素食就叫素食,其实炒过猪油的锅就是不能做素食,吃猪肉的人就是不能去做那个不吃猪肉的人的东西,这才叫做穆斯林。所以空中厨房在这方面做得真是经典,因为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对这个地方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我们搞餐点和餐厅都象空中厨房一样,那真是精彩!因为他很规范和标准化,这种地方值得学习。尽管在全国各地搞餐厅,没有办法搞得像空中厨房一样,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效法的对象来学习。如果你说这个不可能的,我们怎么可能做成这样?那干嘛要读毛泽东先生的传记,读邓小平先生的传记呢?做不到嘛。全国有几个像毛泽东,几个像邓小平?照你这样讲那都不要读了。应该是读还是读,尽量的做嘛,做不到毛主席像他一半也好嘛,三分之一也好嘛!就怕是连读都没读,也不想学。

以上所讲的三个公司方面的事情:第一个是统一、第二个是简化与标准、第三个是精致,这三个都叫做“看起来像你那行的样子”。

二、下面检讨个人形象方面的问题:

问各位一个问题:当别人跟你提到“乐团指挥”或“海军少将舰长”,你脑中会浮现个什么样子?

也许是稀疏的头发,但梳得很干净,穿的是燕尾服,领结打得很漂亮,裤子烫得很笔挺,手上拿的金属棒很亮丽,“当当当”演奏就开始。那叫做像个指挥的样子。如果想到海军少将舰长,穿的一身黑色的,有亮的肩绊,他的官衔也很漂亮,帽子白顶非常的雪白,胸前挂着望远镜,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讲话时很威武,神态很严肃,这就是海军少将。所以每一行每一业都有个像那一行那一业的样子。一个军官穿着制服在街上不可以打伞,只能够穿雨衣;不可以随便进出市场;不可以一面走路一面抽烟一面吃东西;不可以随便蹲,不可以随便坐在地上,不可以靠到墙上靠到树上靠到电梯里;在工作当中不要随便坐,要尽量威武地站着。可是你在全国各地会看到有很多军人不像样子。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的军官受人民尊敬,他自己就要有那个样子。

下面让我们来检讨一些事情:

(1)注意员工的衣着和谈吐。

衣着是外表,谈吐是内涵。我们先讲外表。有三种行业跟国际接轨最快,也看起来最感觉到专业化Professional,一个是航空公司,一个是酒店,一个是银行,就是因为他们要求的最严谨。空中小姐头发都绑成一个髻,电视台的新闻主播都是留短发,看起非常专业,也就感觉到很强势,像一个做事的样子。如果主播是留披肩长发呢,如果她报新闻的时候头一甩一甩呢,谁还有心思听新闻呢?美国一家快递公司UPS每天能够准点送达1480万次的包裹和邮件,你注意看街上开过的UPS的车很少是邋遢和肮脏的,UPS员工穿的衣服很少是邋遢和肮脏的,所以很多客户心甘情愿的把包裹交给他,相信他会送到。因为客户从他员工的衣服看就相信。

所以员工的衣服每天都应保持平整洁净,取得顾客的信任。一个人的干净从自己开始,然后他的桌面才会干净,那个工厂的机器才会干净。有机会去一下上海新天地的鼎泰丰,是卖小笼包的,它们里面男男女女的服务员穿的白色上衣和黑色长裤,真是干净。有顾客疑问:在餐厅里工作怎么衣服会这么干净,一点酱油都不碰到吗?他们说,后面还挂了十几套衣服,干干净净的,碰到脏了就到后面去换,这是老板的规定,所以看起来永远是干干净净的。难怪那个里面吃饭的都是老外,因为老外到我们中国来,总是嫌我们中国的东西不太干净,不太卫生,所以他就尽量挑那个干净的地方吃。因为相信他的衣着,就相信他的产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再谈谈女孩子着装,男孩子通常形式都比较简单,要么西装,要么衬衣,要么长裤,女人就不同了,花样很多,但在工作场所,女人不要赤脚穿凉鞋,不要穿吊带衫。

北京的中小学,一放学就冲出来的孩子,有哪几个穿得像个读书人?好像无所谓,鞋带也不好好系,有机会去香港学校看一看,日本的学校冬天要求穿短裤,香港的学校要求学生穿西装,其实就是打造一种贵族的情操。

衣着是一个人的外表,谈吐是一个人的内涵,现在讲讲内涵。

第一,国内的同胞不太用成语,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典故,这种成语现在一般人用得很少了,如果一个人书读得多,他讲话不但有智慧,而且有典故,谈吐高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第二,一般人在谈话时用太多不必要的虚词,太多惊叹号,有时和客户讲话会感觉很不庄重,感觉很浅薄,在和别人讲话时最好注意自己的用词、修饰和语气。第三,我们常常用些太现代化的字眼,比如:很酷,我是你的粉丝。在面对顾客时还是用一些较为正式的字眼比较好。第四,讲话要简练,不要多,要有针对性,这些都叫谈吐,都是说话的艺术。电视主持人很会讲话,很专业,这一点我们虽然做不到,也应该学一学,如何掌握音调、潜词造句,如何讲话让别人听起来舒服,如何有技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简练的把话讲清楚,都应该要学习。

(2)注意员工准备资料的完整和仔细

有些国外的公司要求业务人员上门拜访客户时尽量要约束自己,尽量不上客户的厕所,不用客户的烟灰缸,要抽烟也是自带烟灰缸,自己带鞋套,自己随身带塑料袋装一些垃圾。业务代表要列一张清单,将拜访客户时要准备的东西写下来,出门之前一项一项的检查,不能忘了这个忘了那个,给客户留下很不用心的印象。

(3)注意员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率

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源有三种,一是自己常用的方法;二是前辈或领导建议改善的方法;三是从人家那里学到的方法。最怕的就是:自己从没想到,领导和前辈从来没有建议,出去满街跑都没有学过,从而导致一直用老办法。我们要时常记住两句话:永远有更好的方法,永远有替代方案。

(4)注意员工回答疑难的肯定与明快

对客户的回答只能有两种:第一,自己没有办法回答,就告诉他什么时候给他正确的答案;第二,自己可以回答,那就要把握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万一后来发现不正确,马上更改你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或是新的信息来代替旧的信息。

(5)注意员工提供信息的正确与及时

和客户沟通的时候,我们讲出的任何一句话都要对客户有用,也要对公司有帮助,每次和客户沟通时最好都要双赢。会沟通的人都是先听后说的,要让客户先说话,一方面满足他表达意见的欲望,一方面就注意客户讲话的破绽,从那个破绽开始切入,客户再厉害总会讲几句外行话,从那个地方入手,他就会认为你比较专业。

(6)注意员工的协调本事与沟通技巧

每个公司都有两种客户,一个叫内部客户,一个叫外部客户,我们要先把自己家里的内部客户先沟通好,再去和外部客户沟通。比如:一个公司的东西出了状况,叫该公司的修理员过来,如果修理员说:这东西谁装的,我们公司的东西怎么装成这样?其实很没必要,自己家里人应该先沟通好,在客户面前批评自己公司其他部门的人,真是个不像样子,客户也不会欣赏你。

余世维: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4)

发表于:2008-11-18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四部分 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用心把事情做好”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北京劳模李素丽说过这段话。客户没有批评,只能说是把事情做完了,表现在预期之外,客户才会惊喜才会难忘。

如何才能表现在预期之外,让客户惊喜、难忘呢?

也许很少有人会说斯琴高娃是个大美人,但是从来不会有人说她演戏不够认真,因为她一直用自己的心血在演戏,所以斯琴高娃的戏是有很大张力的。没有一个成功的演员是侥幸的,哪怕就是章子怡。有人说她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声望,也许是一个侥幸,但事实并非象大家想象的那样。章子怡有一次拍戏时,为了拍她站在雪地里面等男朋友等了很久,要拍出那个眼睫毛上面有小的雪珠子,这个镜头其实是非常难拍,因为人的呼吸是有温度的,所以怎么拍都拍不好,导演都快要放弃这个近距离放大的镜头了,但是章子怡死活不肯,她站在雪地里面,轻轻地吐气,慢慢地等,就这样站了接近两个小时,终于等到眼睫毛上面有一排一排的雪珠子了,那个镜头终于拍完了。导演非常高兴地说今天这么辛苦就拍到这里,大家收工。听说章子怡站在那里没有动,因为她的两个脚在雪地里面站得太久了都已经僵住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的演员和厉害的工作者基本上都是用心在做事情。

我们的内网上曾经发布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南通门店一位顾客路过男装部汤尼·威尔厅,被营业员发现他衣服上拖着一根线头。营业员先向顾客问好,然后建议让她将线头剪掉。顾客很惊讶,问:“为什么?”营业员说:您穿的是汤尼·俊士品牌,和我专厅的服装是同一系列的,看到我们的商品有瑕疵,影响你穿着,我感到过意不去。像这么一个小的动作就叫做表现在预期之外,让顾客难忘。事实上有太多事情都可以表现在顾客的预期之外,只是我们要时刻想着多走一步把它做好。

一、下列状况表示一个员工或干部做事并不“用心”

1、同样一个错误重复三次以上,既不自觉,也无心改正

孔子说“颜回不二过”,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听说同样的错误一辈子不犯两次,这真是太伟大了,大概只有圣贤做得到。余博士管人规定最多只能犯三次错误:第一次犯错叫做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不小心,第三次犯错叫不可原谅。那为什么一般公司的员工都会出现一个错误却要重复犯四次、五次乃至更多的呢?余博士给了大家一个建议:当你的员工犯错误时,你应该叫他把笔记本拿出来记下来,你也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下次再犯的时候就叫他把本子拿出来看一下,告诉他这是第二次了,第三次很难原谅。大概他从今以后就会注意这个错已经犯两次了。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爸爸妈妈就是一天到晚唠叨,主管也是说个不停,结果一点效果也没有。

2、凡事都是别人找他沟通,自己不会主动链接,主动关心

现在企业里的员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从小在家里面就是一个宝贝,到学校就是把书读好,到了公司就是每天上班,打个招呼坐到他的位置上就再也没有声音了,什么事情都不会主动的沟通也不会主动的关切,来了一个客人,也不上去打个招呼,问候一声,因为觉得无所谓。这说明现代人越来越缺乏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强项是什么?我如何发挥我的优点和我的强项来面对我身边的人和事。

第二,我平常做事情用的是什么方法?有多少方法是自己悟出来的?有多少方法是跟前辈、领导学习的?有多少方法是在外面体会的。

第三,我帮助过谁?我与谁主动地沟通?关切过公司里的什么问题?所以,我们以后回家对小孩要多问问他今天帮过哪个同学?替同学老师做了什么事?这样孩子会认为帮别人做事和别人沟通很重要。

第四,到一个公司去上班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这一生打算做什么?你到这个公司想要学什么?你在这个公司想要体会什么?将来带着什么离开这个公司?你对这个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这叫做价值观。

3、做事情总是留下一些尾巴,等别人提醒,等别人收拾

一个企业活动办完的时候,你注意一下,谁是先走的,谁是后走的,谁替公司注意哪些材料要搬走,哪些东西不要忘了带走,你很快就能发现,是谁总是把事情留下尾巴交给别人,是谁都要等别人提醒来收拾,是谁主动的去收拾所有的善后的事情。一个公司不管是办一场活动,搞一个促销,弄一场表演,还是做一个顾客发布会或者产品发表会,很快就会发现谁是善后的人,谁是那个事情一丢,屁股一拍就走了的人,那个就叫做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4、永远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更快的方法,更妥当的方法

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总觉得想不出更好、更快、更妥当的方法。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方法还是有的。很多人喝日本青酒是为了要一个漂亮的杯子,一般的杯子都是圆的,而日本青酒的杯子是方的,一般的杯子都是陶瓷玻璃和水晶的,而日本青酒的杯子是木头做的,所以有人就为了那个杯子去买一瓶日本青酒。在产品包装上的创新都能带来很多客户,这就是更好的办法。

5、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困难或危机,事前没有任何准备

做一个部下、做一个员工和干部随时都要准备一些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子叫做有危机感。就是说问题不要等发生了再去解决,而是在还没有发生以前就给他解决掉,或者是就算发生了也用最快的方法把这个意外给它排除,这样子就叫做有危机感。这种有危机感的员工和干部就是很职业化,很专业化的。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2005年7月F1在上海举行,赛车手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翻车了,万一不小心起火就更不得了,那么去年F1在上海比赛的时候,上海的医院为了急救那个F1可能出事的赛车手,特别在现场准备了直升飞机,而且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几分钟之内可以把受伤的选手送到直升飞机上再立刻飞到医院的顶空,那个医院的上面盖了一个不锈钢的停机坪,因为直升飞机最好降落在医院的顶端,再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上担架,在数分钟之内抬到急救室,然后医生就开始拿起刀来准备手术,这样子可以挽救赛车好手的性命,这个事情做得叫做完美。听说结果没有用上,不管用不用上,至少这叫做准备好了,万一人家翻车了呢,万一起火了呢,万一是二分之一的皮肤都烧坏了呢,万一15分钟之内他就可能死亡了呢?你总不至于说,对不起车子太堵,对不起上海高架很难通行,对不起医院的楼层很高,让人家死在急救车里了,这个就叫做随时准备意外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6、从来不承认错误,既不反省也不道歉

有些员工从来不承认错误。如果公司的任何项目和作业发生了事情,你将问题丢到中间说:各位,你们看这是谁的错啊,也许只有傻子才会站起来说这都是我的错。余博士给了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不要大家一起和稀泥去讨论,问题要分别的去检讨,应该说:各位,我们这个项目出了问题,现在12个主管坐在这里,每一个主管代表一个部门,来说说看这个错和你有没有关系,让每个站起来说,如果真的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就是总经理的错了,你觉得12个都会这么讲话吗?

另外一个方面,认错要从领导开始。孩子会说谎,是因为父母说慌,员工会说谎是因为领导会说慌,学生会说慌是因为老师说慌,我们很少看到父母亲对孩子认错,老师对学生认错,领导对干部对员工认错。所以余博士给大家的第二个建议:就是身为一个主管应该偶然要认错的,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一年下来你一次错都没有认,有这么厉害吗?什么错都和你没关系?

7、不忙的时候,不会思考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帮忙别人的工作

每个企业的每个部门忙的时间都不太一样,总有一些部门在很忙的时候你比较轻松,你很忙的时候他可能比较空闲,很多人喜欢抱怨说,我们这么忙,他们怎么不过来帮忙?其实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的是:我帮过谁?我们先要帮助别人,才有机会叫别人帮助我们。

8、“询问”来临时,不知道自己就是窗口

企业内的每位员工都应将自己当作窗口,就是当顾客有问题找到你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承办人,不管你知不知道,顾客应能从你的嘴巴里得到答案,这样他的感觉会不一样。顾客问你这个货何时送?怎么保养?怎么修?你应直接给他答案,而不是让顾客联系这个部门那个部门或者说不知道。

我们企业在服务禁语中也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说“我不知道”。在南通门店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顾客来反映三年前购买的一只“安开”电水壶,因电热丝坏了无法使用,自己把整个南通市场都跑遍了,都没有配到零配件,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满意工程接待处打了个电话,寻求解决。虽然我们商场现也不销售这个商品,但我们的接待人员还是非常尽力地为顾客解决问题,找了维修部,但也因无配件而无法修理,后来通过采批又联系了厂家,厂家反复到仓库去寻找,终于找到了顾客所需的特殊电热丝,当将这一喜讯告之顾客时,顾客真是喜出望外,由衷地说了声“谢谢”。这就说明只要我们真诚地投入,认真做好每件事,我们就有可能将一些难题变成自己的销售机会,这才叫做真的很会做生意。

二、口头上要求干部或员工用心,不是事倍功半,就是无济于事。

员工不用心,你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教育,其实作用并不是很大,管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话,说不附带处罚的要求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当好人,讲白一点就是喜欢当“烂好人”,总认为我干嘛要当坏人,我又不是老板,我干嘛要得罪人,人家搞得不愉快对我有什么好处,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当好人,让别人去当坏人。如果作为一个干部对自己的员工和手下都不敢处分也不敢要求,这样子就叫做不称职。外企有两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外企对于要求标准非常的坚持;第二,外企对不好人员的开除和处分不会不好意思,而且动作非常的快。我们企业也要借鉴外企比较好的做法:

1、各部门主管对下属的缺失或不力,要用文字提醒,甚至公布。

公司首先要将员工拿出来考核,将员工分成优、良、可、劣四个等级,将这四种人的人数先写出来,而且把它公布。人是很聪明的,一看到上面写着劣有三个,总人数一共是29个, 90%的员工都能猜得出来那三个“劣”是谁。那3个人也会有一点感觉的。如果那几个家伙真的像个痞子一样觉得无所谓,我们就来做第二件事情,凡是同样的错误犯三次的,他不但是劣,而且我们把他的姓名公布在墙上,反证他无所谓嘛,他好意思干我们就好意思写,这样子下去他会很难受的。再有那种屡教不改的我们就开除了。但至少是先公布人数的,再过来就是公布姓名,再过来就是准备下岗或待岗。

2、对不够用心的项目,要以交叉询问的方法追究责任,并做成档案查考

看一个问题不要只从一个管道去看,不要只从一个方向去看,要从四面八方去看,你才会知道这个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比如:公司采购的材料不合乎要求,你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去研究?应该从材料的采购去研究;从财务部门的预算去研究,有可能是预算不够没办法买好的材料;从送货的供应商去研究;从仓库管理员去研究,搞不好那个材料进来是好的,是由于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保管不慎而把它弄成个坏料,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当然有。所以应该从四面八方去研究,把问题检讨出来。太草率的去研究一个问题和找一个替罪羊是不对的,一看到问题很复杂就不去研究也是不对的,总认为下次可以补救,下次注意,这也叫做不对的。追究一个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处罚,在于以后如何不犯错。

3、重大缺失或不力,应该处罚。相关主管必要时也要连坐处分

连坐处分就是如果员工开除,经理要记大过,副总经理记小过,总经理记警告或申戒;如果员工记大过,经理要记小过,副总经理警告或申戒,总经理在开会的时候要自责。有人也许会问连坐处分会不会形成一种包庇啊,一听说要连坐处分大家就开始官官相护,隐瞒不报,当然有可能。但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个,真正要做的是防错机制,如何通过内部的控制系统来让错误不发生,这个叫做防错机制,这个观念日本人非常注意,所以他们总是喜欢研究无缺点,其实不是没有缺点,是在缺点发生以前就让它没有,这才叫做零缺点的概念,所以防错机制如果做得很好,我们目的其实不是非要连坐处分;第二个,重大的错误如果不连坐处分,那么很容易导致错误会不断发生。

4、不管用什么比例或方式,优胜劣汰一定要做

要优胜劣汰,我们大家都懂这个道理。美国通用电器的前CEO杰克·韦尔奇那个优胜劣汰的比例是10%。这个比例当然太惨烈了些,因为中国人的习惯形成的太久了,一下子用这种猛药不一定妥当,余博士给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每年到了年底找几个优胜劣汰的名单出来,就给他定位为优胜劣汰名单,哪怕是3个也会让全公司吓一跳。第二步,习惯了以后就搞出个比例,本部门,本机关,本组织,本公司每一年优胜劣汰2%,再搞个几年5%,这样会让全公司都非常的紧张。

余世维: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5)

发表于:2008-11-18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五部分 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品牌是一种“整体意识”,除非全员努力,否则很难创立,更难持久。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的坚持,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很多人都知道什么叫做品牌,也知道这个东西非做不可,但我们缺少整体意识。余博士在日本工作的时候,有个日本朋友带着太太到余博士居住的地方看望,大家一起在那里聊天。那个太太突然间问了他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你不看索尼的电视?(余博士的那个电视是东芝的)”余博士笑笑没有说什么话。

那个太太又接着讲:“我们索尼电视很棒哦。”后来,余博士才知道他那个朋友的太太是索尼公司的,其实她在索尼公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员工,做的是一项很普通的工作,不是什么主管,更不是什么高管。她看到别人家看的不是索尼她会说这么一句话出来,这叫做整体意识。

作为文峰的一名员工来讲,无论你是在前线工作,还是在二线工作,都得有品牌意识。否则就会破坏品牌,导致整体意识当中缺失一部分。只有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丝不苟才能够叫做品牌,否则不能叫品牌。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培育是辛苦在前面,收成在后面的。所以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大家要投下心血,应该是一开始就把自己做好,那么当你做好以后就不会惧怕竞争对手。

让我们来做个检讨:

一、客户要接纳一个品牌,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让客户喜欢你(产品差异化与核心竞争力)

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公司都要做出差异化,我们的产品别人不能替代,我们的能力别人不能模仿,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举一个案例:在沙漠里面拍照片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就是那个照相机里面会有一些很细微的沙粒,这会伤害到照相机。所以很少有人能够拿着照相机在沙尘暴中拍镜头,在沙漠的风沙里面拍景色的。奥林巴斯最近有一则广告,它有一款相机镜头中有超声波,可以利用超声波的震荡,排除非常非常细小的沙尘,所以摄影师可以拿着这款相机走进沙漠里面拍摄。这是它的核心技术,也是它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天梭表在世界摩托车大赛时是官方指定的计时器,他只要把这个话一讲出来“官方指定的计时器”,那么这个天梭表就变得非常有名了。也就是说,它在这个方面获得肯定,就一定有差异化,那么大家就认可这个品牌。

有很多品牌都争着去做“官方指定产品”,其实,不是说官方指定了你,你就永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品牌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坚持的。对文峰而言,“满意工程”是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我们要不断的坚持,不断提升服务的内涵,不断改善和积累,满意工程才能成为我们永久的竞争力。

第二个阶段:让客户信任你(信守承诺/效果与期望吻合/反映在一切相关事物上)

要想让客户相信你,有两点要做到:第一,我们前面所答应客户的事情,后面做的都要吻合这个承诺。第二,除了这个事情以外,其他一切与之相关的事情,也都要尽量做到这一点。答应客户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就算做不到,也要在客户提出质疑之前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明。

第三个阶段:让客户依赖你(知名度+影响力+忠诚度)

当客户一旦依赖你,你就有了第一个成果——知名度;接下来有第二个成果——影响力;再接下来有第三个成果——忠诚度。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一定是先有名,然后有影响,久而久之就形成个习惯了;一旦变成习惯,客户就变成你的忠诚客户了。各位可以认真想一想,在你的家里或你自己身上,哪个品牌是你一直用的?余博士用松下National的剃须刀用了20年,用Brut的古龙水用了25年,这些都不是很昂贵的东西,但已经用成习惯了。一旦客户到了这个程度,你只要不出错不犯什么毛病,这种客户就会成为终身客户。

肯德基2004年第1000个门店开在长城,第1200个门店开在三亚,你认为肯德基要维护很好的品牌和名声,要做什么事情?当然是对品牌的坚持,就是形成一个影响力,使客户变成忠诚的客户。

二、品牌效应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旦崩塌,就再也无法回生。

要毁掉一个品牌,一两件事情就可以了。但要积累一个品牌常常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爱护“文峰”这个品牌。

我们要检讨以下几件事情:

1、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起到一个标杆作用。

对一个品牌有影响力的应该是领导,任何一级的领导和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来维护公司这个品牌。因为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会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很多领导认为,客户要找的不是我,客户的事情不是我解决,但其实整个公司的品牌意识是从领导开始的。中国企业家王石,是万科集团的董事长,常常运动爬山,因为他们整个公司强调的就是健康丰盛的人生;很多客户会心甘情愿地去买万科的房子,因为他们从来不做毛利润25%以上的项目。这是万科的文化,体现了王石的价值观,他是一个标杆,整个公司向他学习。

2、就自己比较突出的优势,展开“必胜战役”

要打造一个品牌,一定有几场是非打胜不可的战役,这叫做突破口。就好象军事战役一样,没有打掉桥头堡就不能渡桥,没有渡桥就不可能进开阔地,没有进开阔地就不可能接近山脚下,没有接近山脚下就不可能攻上山头,那个高地就不可能占领。从历史故事上面来看,共产党打天下有三大战役是必胜战役,辽沈大战,平津大战和淮海战役,三大战役打胜了,半壁江山就到手了。

联合利华是欧洲一家做日用品的公司:旁氏、和路雪、老蔡酱油都是联合利华的产品。联合利华的最大对手是宝洁,联合利华遇到宝洁非常难受,联合利华认为:“全世界我还有希望的地方就非洲”,所以决定要打非洲市场。他们要打的几场必胜战役是:首先让联合利华的标志遍布在非洲的大街小巷;第二就是要满足每个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第三就是将资源集中于三个对今后发展关系重大的品类上;第四就是开拓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西非市场,因为联合利华和荷兰、法国有关系;第五就是把最好的干部派到非洲市场去,因为最好的干部是最有生产力的。终于,他们的销售业绩翻了一翻。这就是必胜战役。

3、在竞争对手的弱项上抢滩,但纵深不能太长。

和竞争对手竞争时要找寻对手的弱项,对手的强项如果也是你的强项,就叫做势均力敌;竞争对手的弱项如果是你的强项,那就有致胜的希望。但是别忘了纵深不能拉得太长。举个例子:光明、蒙牛、伊利这三家鲜奶,保鲜期大部分都是五天,如果你要打渠道、打营销网络,你很难打得过他们,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已经耕耘了很久,那么如果你把保鲜期做成两天,你就有很大的优势了。因为顾客在可以挑的情况下,他们会挑最好的,最好挑今天到的货。如果你卖鲜奶只有昨天和今天的,人家会认为更新鲜,更想买。如果光明、蒙牛、伊利都搞两天保质期,你就搞一天;如果他们都搞一天,你就搞上午、下午,甚至现场挤奶,总之“我的最新鲜”,那你就会有优势。

品牌战役纵深不能太长,离开生产基地不能太远,否则货品供应不上,服务跟不上,就很危险了。历史上拿破仑打莫斯科,因为战线太长,补给不上,最后含着眼泪离开了。二战时期,希特勒又打前苏联,结果死伤惨重,也失败了。

一个品牌只有一次机会,失败了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关于品牌战役,一定要做到五个字:小,稳,强,大,久。

4、为诚信支付代价,是一种品牌成本。

宜家是一家家居卖场,曾经出过一个事情,他们卖的小孩子坐的小凳子,底下有四个垫片,有一天他们发现垫片会掉下来,万一被孩子吞下去就会人命关天。他们采取了一个措施,不管有没有发票,只要能证明是他们卖出的就退货给顾客,哪怕已经很破旧了。虽然他们损失不小,但也因为能够负起责任,而得到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市值650亿美金,在我们惊叹于它怎么值这么多钱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100多年他们打了多少广告,做了多少努力,做了多少赔偿,你可能是不知道的。是无数的努力、赔偿和牺牲造就了品牌的价值,这些损失就是品牌的成本。

5、要想打造一个长久的品牌,在行业当中成为领袖,就要比同业多走一步,追求完美。

什么叫做多走一步?国内很少有酒店能在客人第二次光临的时候认出来,余博士在第二次去厦门马可波罗酒店时,前台服务人员记得他去年什么时间来过,因为他们酒店对顾客的信息管理做得很好,这让余博士很感动。国内很多饭店当客人问到“这是什么菜”的时候,服务员常常靠近菜说“这是什么什么”,口水可能会落到菜里,但是余博士去过泰国曼谷一家酒店,服务小姐退后一步回答菜的名字,这叫做注意细节,多走一步。

蒂凡尼珠宝可以说是奢侈品,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也佩戴蒂凡尼珠宝。一个精品或者是奢侈品,它有资格成为精品或者成为奢侈品,是基于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风格。你的产品是简约呢,是亮丽呢还是精致呢,你的产品走的路线是时髦呢,还是保守,还是传统,还是优雅,都是一种风格。

第二,坚持品质。再简单的产品只要把品质做上去,它就是精品;有一些小玩艺虽然很小但很耐看,令人爱不释手,这就是坚持品质。

第三,坚持细节。一个真正好的精品,不需要什么识别元素(就是品牌标志)就感觉很好,是上等货。

所以说品牌是一种坚持。

总结:

以上是余世维博士职业化团队课程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个做事的样子。你对你做的事内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你有没有你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

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到完美。认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就是对一个品牌信誉的坚持。

请大家认真体会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余世维:员工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6)

发表于:2008-11-18 14:30:33 文章导读:“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专职化”。职业化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企业迈向职业化时主管要注意什么?

一、主管自己不职业化,常常是员工不职业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以身作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我们中国人说上行下效,又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余博士认为有必要从这个地方检讨起:整个公司或全体员工是不可能自己主动职业化、专业化的,除非各层管理者自己先朝这个方面努力。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可能慢慢地耳濡目染,开始变成有职业化的样子.任何职业化都是从上层开始要求,做老板的、做干部的如果没有这个想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做成职业化那是不太可能的。一个公司应该是董事长、副董事长先职业化,然后才可以要求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副厂长职业化,然后再要求经理、副理、组长、副组长职业化,最后才要求全体员工职业化。很多公司是反过来的,“各位,你们要职业化”,从员工开始做起来。难道员工职业化以后,才轮到经理、副理职业化吗?再轮到厂长、副厂长职业化吗?最后轮到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是最后一个职业化的吗?一个学校看起来像一个名校,校长跟老师要先做成专业化;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如果要职业化,应该先从他们的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开始职业化,企业也是一样的。所以每位管理者应该从你自己先职业化,再开始要求你的员工做事情是不是非常的到位,非常的专业。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讨:

1、任何职业化都是“由上而下”的要求,管理者自己要先做到,你对你的下属才会起到一个“标杆学习”的作用。

鲁冠球是我国知名企业家,1969年找了四千块人民币和六个农民做打铁铺,一直做到了今天,从我国开始有企业家排行榜的时候,他就一直是稳如泰山,很少被拿下来。鲁冠球先生说了这么四句话,他说:“一天要做一件实事,每一个月做一件新事,每一年要做一件大事,一辈子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你这几年做过几件大事么?昨天你做过什么实事么?你上个月做过什么新事么?鲁冠球的成功不是突然间的,通过他的案例可以说明,自己因为有这个过程,所以他要求底下的人职业化的时候,就说得出个所以然来。

2、管理者自己职业化以后,才可以纠正或批评下属不够职业化的地方。

酒店、航空公司、银行他们那些主管都穿得非常的规范,所以他们站在大堂里可以骂任何一个不好的属下。所以你进五颗星的酒店,谁是主管不用问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先职业化,才有资格去纠正别人。我们可以想想,哪种行业经常可以看到主管?就是酒店,在所有的行业里面,只有酒店这个行业上上下下,经常看到他们的主管,就因为他们不断地紧盯底下的人有没有职业化。

通常管理者与下属的职业化在“进度”与“效果”上,存在着一定的函数与比例关系。主管应该比员工做得更专业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更挑剔,你的员工才能跟着你前进。

3、职业化的下属通常会看不起非职业化的主管,轻则怠工,重则求去,最后就是“集体平庸化”。

中国有句话叫做“口服心不服”,表面上他们口口声声称你为领导,其实私底下他很可能看不起你。一个人看不起一个人,从很多地方可以感受得出来,他会拿一个英文的什么东西问你,他会拿一个新的什么产品考你,他会拿一个很难解决的客户问题去向你请教。你的回答可能根本就是不专业,你也答不出个所以然,他其实问你的意思不是在找答案,因为他猜你没有答案,意思就是说“你以后不要常常挑剔我,你其实也不怎么样,这事情其实你也不会做”。所以你敢做人家的主管,你应该要在职业化方面做得比人家更成功,更有态度,更有技巧,更有形象。员工一旦看不起一个主管心就怠工,大家混嘛,反正主管也不是职业化,我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主管的职业化如果是60分,70分的员工你就觉得不错了,因为你自己60分;那个员工应该可以90分的,因为主管是60分,所以他认为做到70分就可以了,这个就叫做怠工。重则求去,跟这种主管有什么出息,这辈子肯定没有发展,所以他就换个工作,我不干可以吧。结果好的统统走了,烂的统统都留下,这叫集体平庸化。集体平庸化就是整个公司看起来没有人才,整个公司看起来都是马马虎虎的人,都是得过且过的人。一旦一个公司有一个坏的,我们没有把他换掉或者把他弄走,于是慢慢影响到最后,大家都统统开始偷懒,于是偷懒变成一种习惯,好的变成被人家攻击被人家讪笑,好的被人家批评被人家挖苦,好的最后就走了。所以我觉得一个公司把不好的人拿掉的时候,刚开始也许心中是有一点痛苦,但是各位,我们总是要忍受一点痛苦,让公司慢慢剩下的都是好的。

反思:为什么主管不重视或者不增强自己的职业化呢?

参考答案:

(1)我很忙,我很累,我没有时间。有人说我很忙,我累得要死,我每天开会,我出差,我一天到晚接领导,所以我没有时间。全世界谁不忙啊,难道比尔·盖茨不忙吗?韩国三星的李健熙不忙吗?人家很忙但却也很职业化啊!所以以后不要说我很忙,我很累,我没有时间,这个叫做借口。

(2)你听命于我,你要职业化,客户看的是你。尽管你是叫你的员工去看你的客户,你那个员工身上所表现的“非职业化”,是你身上的“非职业化”影响的,所以你的员工一出去,人家就知道这个人的老板大概是谁,猜得出来的。

(3)老板(主管)喜欢我就行了。我们中国人的眼睛就是习惯于往上看。只要我的领导喜欢我就好,底下人喜不喜欢没关系,客户喜不喜欢没关系,领导爱我就行了。在某些私营企业里,老板甚至就是老爸。家族公司在全世界超过三代的,不到十分之一。结论就是爸爸不管儿子的职业化,儿子不管孙子的职业化,不断的纵容,不断的宽宥,终于弄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身为一个主管,应该要严格要求下属的职业化,但是记住从你自己开始,你一旦职业化,你了解这个过程,你就可以要求他了。

二、如何让员工和干部职业化?

为了让职业化活动能够有效地落实,领导班子应该从下述重点切入:

1、前面讲述的4个职业化: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化的工作道德,既要对下属要求,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的管理者。这是第一个切入点。

2、职业化应以“部门”为单位,像区块一样地分工完成。

职业化就好像要将整个的房间打扫干净一样,分工协作,谁打扫地面,谁擦窗户,谁撒水。所以,职业化应该把公司做成区隔,每一个部门自己先职业化,每一个区块要分工完成,每一个管理有它职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就每个区块提出方法,提出进度,提出要求,提出考绩,提出负责,提出追踪。一个个区块弄完之后,整个就全部职业化了。这样会比较容易追究每一个部门的主管,避免出现两种误区:第一,如果他没有职业化,他会说另外一个部门不也是那个样子吗?相互推诿。第二,大家一起做,总是有人注意,有人不注意,整个公司不好,结果是被那一两个部门害的。所以应该每一个部门单独地检讨再合在一起,整个公司就职业化了。以后不要讲“我们这个公司”不够职业化,这样叫做模糊焦点,应该这么说:各位,我发现那个送货的小龙不够职业化,他的主管是谁?那是哪一个部门的?这样子大家才会知道什么地方不职业化。

3、四个职业化每一种按“重要性”先列出2-3个必须全力改善或优化的条目(做成管控排程),先易后难,按序进行。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到太多目标,目标总有先后顺序,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哪个东西先做?哪个东西后做?比如,我们会发现员工讲话的声音非常的大,于是你就要开始约束他,从他们午餐时间都不要大声讲话开始。那么怎么来进行量化呢?也就是这一桌讲的内容,隔壁那桌听不清楚才行,这就叫讲话声音不太大。余博士到英国去看女儿,在一个有50人的房间里,大概有七八个人在打手机,可是却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声音非常的小。余博士给了大家一个建议:针对公司那些不够职业化的地方,从两三个又明显又可以马上改善,而且又不是很难操作的地方下手,让他来感觉什么叫做职业化,从简单的地方做起,较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叫做破冰(ice breaking)。

4、任何职业化活动都一定要有“可以量化或说得清楚的方法”(见补充说明),否则无法操作。要用量化的方法要求员工职业化。

如果你觉得肯德基、麦当劳的薯条吃起来很脆、很香、很可口,可是别忘了,人家对那个马铃薯都是有要求的,人家对那个薯条炸好多久没有卖掉就要丢掉的。如果你觉得他们的炸鸡吃起来很有味道,你大概不知道他们在油里面浸多久,拿起来在滤网中滤多久,他们都有要求,所以吃起来才会非常好吃。当你在打电话要求必胜客把匹萨送到你家的时候,你可能在想为什么他们每一次都那么准时,但你大概不知道他们对送货有多么严格的要求,才能够把那个匹萨在30分钟之内送到你的手上。这些东西他们全部量化,连时间、距离、方法都是量化得出来,才可以达到这个地步。所以我们最大的毛病,对什么东西都不量化,只是说你要做好,其实这句话是非常的空洞。只有量化,才可能把生意做得像他们那样。

(补充说明)什么叫做量化?

以酒店为例,按下“客户部服务”的内线电话后,服务员应该在几分钟内出现?

以医院为例,“排队挂号”的时间与代价如何量化?

以超市为例,“结账台”的平均速度如何提高?如何平衡?

以车间为例,收工时的“整理、整顿、整洁”是个什么概念,怎么要求?

余博士参观过日本三井工厂,快下班的时候,他们的厂长就站在一个司令台上说:“各位,再过一点时间,我们就要下班了,现在大家做好收工的准备。” 于是,就看到工人们开始擦工具,把机器调整在一个正当的位置上,然后全体蹲下去开始收废料,把它统统装到垃圾袋里面,拿小扫把到处扫啊,把东西统统摆在指定的位置。厂长看大家忙好了,说:“各位,今天我们工作到此为止,谢谢大家一天的辛劳。”全体员工说:“厂长,您辛苦!”就统统到更衣间,更衣下班。强大的企业,厉害的团队都是职业化要求非常严谨的,他们总是想出很多方法来做到职业化,就是用量化的方法来要求,这种方法才叫做有用。

5、“职业化督导小组”应由总经理或副总牵头,各部门主管参与,并建立起“单一考核机制”,附带奖惩办法。

职业化要成立督导小组这个很重要,光靠老板,靠一两个主管是没有用的,要有一个督导小组,承担起监督职业化的任务。这个小组必须要有最高的主管,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牵头,至少是副总牵头,做职业化督导小组的组长,在公司建立起一个职业化的活动。因为总经理或副总是跨所有部门的,他有资格管到每一个部门。一个公司里应该有两种考核方式:一种叫做一般考核,所谓一般的考核就是说泛泛的考核,定期的,综合的考核。二是职业化单一考核,就是有针对性的考核,针对某一项考核,专门针对这一项来设计一种考核方法,你的员工就会注意了。

6、注意你和竞争对手在职业化程度上的“相对差距”。

一个职业编辑的养成(讲稿) 篇5

(讲稿)

开篇:编辑这一行

一.成为职业编辑的三种可能 二.养成职业编辑的三个阶段 三.职业编辑如何养成开篇:编辑这一行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得做点什么,用七八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也就是实现你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人类不断在创造新的行业,我们必须创造或者选择适合我们天赋、能力、个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当你从入门,到熟手,一直跑到这个行业的最前端,心无旁骛,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并且乐此不疲,拥有了专业精神,那么你就成长为一个职业人士了。如果,你再发现这个行业应该如何如何而没有人做,结果你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那么你就创造了价值,你就是职业人士中的前沿、先锋,那个时候的成就感一定是最强的,创造力一定是最超乎想象的。

我们说360行,编辑是其中的一行,和家庭主妇、卖白菜、做房地产的,在职业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编辑这行的特点,有两个字可以概括,就是“创意”,它是创意行业,不是说做房地产就没创意,是总体上的特征,编辑这行靠创意生存,说它是创意,更在于专注于人的精神层面,编辑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去影响和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情感、想象力等等,目的是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拥有应对当下生活所应该具备的“常识”。“常识”这两个字是我一直信奉和追求的编辑理念。我认为大众出版就是要告诉人们当下的常识,不仅仅是穿衣打扮、做饭做菜的常识,更重要的是当下人们所应该具备的思想、观念、思维、情感等等方面的常识。常识不是经典,不是永恒的,每个时代的常识都在变化,因为变化,所以需要更新,需要更新,也就是我们做编辑所努力的内容,目前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常识这两个字。这个话题很大,今天不细说。

话说回来,编辑是专注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工作,是做内容的,或者说得极端一点,编辑是耕耘人类灵魂的,是人类灵魂的雕刻师,不是拿刀或者武器去雕刻,是用柔软的文字和思想,去抚育固执和坚硬的灵魂。人其实是由物质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灵魂组成的,缺少常识的灵魂,其实只有身体,就像植物人,虽然身体还活着,但是没有灵魂,所以人的真正有意义的部分,其实不是物质的身体,还是精神层面的灵魂。这有很多证据,那些搞科学的人,爱因斯坦等等,身体上绝无特殊之处,挤公交车绝对挤不过我们,可以世界上只有那么一个爱因斯坦,却有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我们,这不是身体上的差别,是精神、思想和灵魂上的差别。还有,一个国家如何统治人民,有的用武器通过杀死肉体来消灭人的灵魂,根本上想破坏的不是肉体,而是要破坏掉附着其上的灵魂,还有的国家更高明,直接用某种思想直接灌输和控制人的灵魂,历史上我们就用儒家学说做过统治术,而且很有效果。所以,编辑是站在中立的和正向的立场,用鲜活的文字和思想来雕刻固化的灵魂的,很像蚌壳用自己柔软的身体将坚硬的沙粒变成珍珠。所以,编辑这个职业相当的高尚而又伟大。

今天要说的职业编辑,是以书业的策划编辑为例。

二.成为职业编辑的三种可能:

(1)立志要做编辑,做最好的编辑,愿意与书为伍,生是书业的人,死是书业的鬼。

(2)先在其他行业谋出路,却怎么也觉得不搭调,忽然发现书业很有意思,一头扎进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3)毕业后直接进入书业,做了几年之后遇到瓶颈,但是再想转行时,发现自己除了做书其他都不会了,只得认命。

三.养成职业编辑的三个阶段:

在定型之前,每个人都有广泛的兴趣,但是一旦选择了一种职业,并且长久为之,那么你就必须考虑自己把半生经历都托付的职业,究竟该如何去做好,否则会辜负自己的人生。但是在你的心态还存在着随时离开这一行,或者随时可以转行的意念的时候,那么这一行还不能成为你的职业。职业就像恋爱和结婚,找女朋友的时候,兴趣广泛,没有作出最终的选择,一切都在变动之中,这时候你离过两个人的日子这种“职业”还远,但是终有一天,根据人类社会千万年的经验,你得选择一个,然后举行一个叫结婚的仪式,然后开始两个人的日子的“职业”生活。这个转变每个人都有体会,是非常大的,你得到的同时,也舍弃了很多,因为弱水三千,你只取了一瓢,但是你还是舍弃了这些,为什么,因为你深切了解到,人的一生短暂,应该找一种两个人一起过日子的“职业”,以便能专注地活下去,于是你才做了职业的选择。这是第一个阶段。新鲜,带着疑问。

第二个阶段,也如同婚姻,有七年之痒,任何一个职业,即便你再怎么感兴趣,也都有痒的时候,或者三年,或者五年七年,这个过程其实很容易理解,人的性质里边有一条规律,就是无论你对一件事情多么有兴趣,但是让你一直做这件你感兴趣的事,过一段时间都会厌烦恶心。这个阶段能抗住的就有可能成就。这个阶段纠结、焦躁。

第三个阶段,了解了这个行业的一切,现实、困难,但仍然理想不灭,但是已经不是当初的虚幻的梦想,也知道如何去努力,更加了解到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有所成就,创造价值,不再抱怨,坚韧、执著,有了判断力,变得专业了,于是这时候你应该成为一个职业编辑了。向内向深度去探索,忽然发现以前觉得丢了可惜的很多东西又从另外一种方式回来了,因为深,所以广。这个阶段以后,你面对的困难会更多,也会焦虑,但是你骨子里是淡定、从容。

四. 职业编辑如何养成

(1)认清你的行业和职业本质

A.出版业

出版不只是理想,是商业,早已不是文人事业,或者简单的文化事业。

出版在过去是文化事业,和钱和功利基本无关。现在不同,出版是商业,和卖白菜做房地产没有区别。与其说是文化事业,不如说是经营文化内容的产业或者生意。

我们现在用的商业,其规则和逻辑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工具或者机制,能够做到整合资源、流水线生产、销售最大化。这是历史上其他方式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不必回避商业,或者回避什么资本主义。出版业也是一样,借助了资本主义的这种商业模式,上游整合作者下游整合渠道资源,中间做流水线加工生产,然后通过营销将销售做到最大化。

既然是商业,那么成本结构、商业逻辑、经营诀窍你都得懂,就必须用好的流程机制来管理,就得要效率、效益,不是只负责理想的部分,和钱有关的部分和我无关,那是对理想的最大辜负。做书不是悠闲的活。

做编辑想象和实际往往差别很大,有很多人因为喜欢书,然后就想做编辑,觉得可以免费看书还拿着工资,可以和那么多明星作者打交道,是体面和高尚的职业,舞文弄墨,往来无白丁。真正做了编辑,以上纯属误会。不是这个行业因为文化而轻松,恰恰相反,往往因为文化气息太重,会影响经营。出版人必须和自己做斗争,学得一身商业技术,同时还得有文化修养和执着追求。相对来说比做其他生意难。

出版是两件事的结合,一端是内容,另一端是发行。出版的内容可以不商业化,但是经营必须商业化。出版是另一种商业,打通出版和商业之间的壁垒。

与其说出版是商业,不如说出版必须靠商业化的方式才能生存,才能将内容经营好。

出版社不是研究所,本质上是中介机构。

源头上不真掌握内容,内容在作者手里,通路上不掌握渠道,渠道掌握在新华、民营、网店。

出版社是个资源整合的环节,把上下游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产生商业模式;同时,是内容深度加工、再加工,也是原创内容的催生者,策划活动的原动力。

所以,在出版业初级阶段,光整合资源就可以做大生意,但是逐渐竞争加大的时候,就必须尽可能掌握上下游作者资源和渠道资源,否则做中介会比较难生存。所以,接下来的出版社得想尽办法让自己具备原创能力,用好的机制聚拢大批作者资源,同时在渠道上有自己能主导的部分,这样不管还是在传统纸质书里,还是数字化出版里,都才有可能立足。

B.职业编辑

中介——经纪人。也早已不是文人,文化人,或者案头编辑。过去的编辑,应对的是内容;今天的编辑,应对的是市场。虽然叫法没变,但是实质内容已经完全变了。过去的编辑只要做案头编稿子就可以了,现在也有,叫责任编辑,但是基本上逐渐外包。今天的编辑,做好案头只是学到了基本功,后面的路还远着呢,实际上都应该叫策划编辑,都得拥抱市场。千万不要以文化人或者文人的视角来看今天的编辑或者自己。那是个巨大的误会,虽然他们必须有文化有理想也有案头功夫。

现在的出版社本质上是个中介机构,编辑本质上也是个中介。这个词不太好听,我们比房地产等中介要地道得多。不如换个词,叫经纪人。说中介,也是因为我们不是作者,你做的书不是你写的,你作出来的书也不是你卖的,是渠道帮你卖的,你是做中间环节的。但是不要小看这个中间环节,就像一个大熔炉,它能把一堆烂材料,炼出好产品来,熔炼的过程就是编辑策划的过程。编辑是作者和读者间的桥,作者不了解读者,读者不知道读什么,编辑必须知道,也是编辑这行存在的原因所在。国外经纪人制度完善,不管是影视体育行业,还是出版业,实际上强悍的经纪人控制着整个行业的走向,不是明星作者,也不是渠道和发行商。比如brockman。中国还差得远,但是路子是奔那去的。

编辑分很多层次,有主动做书,有被动做书。很多民营公司的编辑完全是被动在做书,你手里的东西是拿来的,或者别人给的,被动也会变成一种习惯。主动做书不同,是有规划的,是带着自己的理念做书的,是有专门的方向,有取有舍,有经营方法的。好编辑可以创造价值。

编辑是落实理想的人。作者在天上,读者在地上,编辑必须上得天下得地,上得高堂下得厅堂。

经营者——项目经理。

生产流程上说,编辑是项目经理。必须把控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的整个环节。编辑必须从头就注入营销的理念,出版必须把经营视为整体,成本、效率、品质、推广、调度、运营、编辑、发行、财务、库存、渠道,全部都要熟悉。离开“经营”是做不好编辑的,现在的出版已经是一个整合的概念。

不是创意满天飞,风光无限的职业;是需要用最笨甚至看上去幼稚的办法工作的职业,铅笔、记录本、日志,事后需要按条执行落实的。

编辑是前途一片光明,但路上布满蜘蛛网的职业。小石头遍地都是。这些都是一个项目经理该处理的事。

(2)编辑力

是集选题策划、包装文案策划、书稿内容把握;出版发稿计划执行、印装把关;内部销售沟通、营销策划、入库发货销售监控;成本预算、经营策略等等在内的综合力。

预算制度,对于书有各种计划,约稿计划,发稿计划,出版计划,对于财务,有资金预算,对于销售,有销售计划,对于营销,有营销预算。等等。

之前我们做编辑,可以毫不理会这些东西,只管沉浸在文字中,或者专注与排版、翻译、内容之中,印刷、入库、发货、重印、财务、销售、营销那不是其他部门的事吗?和我有什么关系?错了,这里边的每一件事都与你有关。

编辑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要创造这个产品,它诞生之后未来的命运如何,卖到哪里,谁会买,会卖多少,甚至会产生什么好的不那么好的影响。等等。

A.一次策划:选题策划,从无到有

我们提倡:世界上本没有书,因为你的一个创意而多了一本好书。

我们反对:世界上本不缺垃圾书,因为你的一个破创意而多了一本垃圾书。

所以,从无到有的过程简单也难,有一本垃圾书简单,有一本好书难。为了好书,我们甘愿难一点。从无到有地创造一本好书,是一件极其快意的事。

·把握“变”:

时代的变化:三个三十年。

读者变化:80年代是知识分子阅读主体的时代,现在的阅读主体早已不是知识分子。作者变化:知识分子群体——人人都是作者。数字化时代。

书也有流行趋势:书即时尚,是新不是旧,读者去买书,一般会问最近有什么新书,不会问有什么旧书。书也是像时尚行业一样,有流行趋势。今天的阅读更加碎片化,求“轻”,轻轻地走,轻轻地来,不能沉重,更不能说教。

问题:

文人情节:为知识分子阅读服务的出版,带有相当严重的人文情结,这种情结严重到类似神经病的状态,文人化倾向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政治使命:中国知识分子的毛病。好像离开政治就活不了。

跳出小人文,别只在乎政治,关怀大社会。

时代的本质是变迁的,需求跟着时代走,也是变化莫测的,不同的需求隐藏在不同的时代境况中,不要觉得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有变化的需求是永恒的,所以,也别死脑筋地去坚持什么人文什么文化什么思想,只是一味地去坚持并不是执著,是固执。执著是清晰目标的,固执是没有目的的坚守。话说回来,如果你判断一个时代一定有很大的对人文书的需求空间,然后去坚持做,这是执著。如果你认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知道下一个时代往哪去,而只抱着过去时代的一点理想不放,那就是固执。

所以,人要有方向的执著,不要无目的的固执。跟着需求走的人,是识实务者,抱残守缺的理想主义者,永远和时间过不去,活在过去里,不肯承认当下,总跟当下过不去。因此,人生的意义也不过是探寻到当下或者下一个时代人们的正向需求(正向二字很关键),用商业社会的方式,去坚持去执著地创造能够满足正向需求的产品,创造经济或者文化价值,来实现你的价值,这或许便是当下社会有价值的人生所在。·究竟什么是市场?

市场:读者+渠道。

对市场,任何做了一段时间出版的人都会说,要贴近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机会,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市场这个东西是很微妙的,贴近到什么程度,也是非常微妙的。离市场很远,显然不行,那些大家不需要的东西一定没有生命力,毋庸置疑。但是,过于贴近市场,结果大概不会好哪去,你一定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你永远都是被动的,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自我,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你会失去市场。谁也说不清,其中到底为什么,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市场就像海伦的歌声,每个人都想看清听清,于是就想方设法接近,但是一旦你完全接近,就会丧生。市场简直就是妖媚。不贴近市场一定不行,是视市场而不见,但是太贴近市场依然不行,因为最终你会失去自我,从而失去市场。前者是唯自我主义,觉得只要坚持自我的价值,就会赢得市场的价值;后者是唯市场主义,认为只要跟上市场,就是赢得市场。两个极端而已,唯自我主义是闭门造车,唯市场主义,以失去自我为代价,目前遇到瓶颈的,或者做不成功的,基本上都是犯这两个错误。前者愚蠢,后者小聪明。

于是,智慧的人说,要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的确很智慧,既能看清,又能保持自我,既能看到市场的变化,又能调整自身,既不盲目跟随,也不刻意逃避,其中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是什么?

真实地做自己。有人经过历练之后,觉得对市场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了,有了市场意识之后,然后他要做的,不是再去做什么读者调研,因为他认为那都是空的,只去研究读者,可能做的东西,既不是读者想要的,也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一切都不如真实地表达自己。当然,这种真实地表达自己,不是前面极端的唯自我主义,它是有市场意识的真实地表达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超于市场,但是又是市场需要且能消费得起的,这就是度。

市场也可以被创造出来。有人做到了另一层境界,他对市场已经了如指掌,对服务的群体了解得非常深刻了,他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给服务群体提供什么他们需要且没有的东西,于是他做得很轻松,他可以玩转市场。NBA。

做下一个市场。做市场也有不同做法,甚至相反的做法,一种是拳头打出去做当下市场,一种是退回来做未来市场。举例中信财经。文化、艺术设计。下一个市场。

摸不清市场,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摸不清自己,市场和自己其实同样的,了解市场越多,对自己的了解就会越清晰,了解自己越深刻,那对市场的了解一定更深刻。所以,很多时候,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市场。更有很多时候,做到了自己,也就赢得了市场。

所以,不要误解市场,也不要误会自己。

·积累经验值

所谓经验值,简单说就是见到一个作者你很快知道他能写什么,见到一个题目,你很快知道能不能成为一本书,见到一本稿子,你很快能知道如何去编辑策划,当书稿半成品的时候,你就能知道大概能卖多少册了。

·培养原创力

不要只是拿来主义。从作者手里拿来,从外方出版社拿来。当然选书是一个大学问。但是更注重培养原创能力。

·追求畅销书的误区

读文字,最神圣的,现在是相对便捷的一种方式,书这种东西也是经历千百年的锤炼才成型而广布的,在现代出版业之前,书是“经”,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加上介质的生产难度,所以只有真正的可以流(时)、传(空)的大智慧才可以变成书的内容,现代出版业产生之前,书重视的是“流”,是个时间概念,即将古人的智慧随时代发展能够代代流下去,所以古代如果也算出版业的话,他们看重的是存留的时间概念。现在出版业因为印刷技术和传播手段,量化变得简单,已经变得注重“传”了,即注重空间概念了,意思是一本书尽可能地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也因为对数量的重视,也才有将出版业变成商业的可能。今天我们有点遗憾的是,我们几乎只在“传”字上下功夫,就是想尽办法做畅销书,畅销时间最多一到两年,然后就不见了,几乎找不到可以“流”下去的东西,这是我们作为职业编辑比较悲哀的事情。

几乎所有人都会问畅销书的问题,做编辑的没有不想做畅销书的,多数人都说畅销书可遇不可求,也有人说畅销书是可以操作出来的。这两种说法都对,因为畅销书的情况极其复杂和偶然,必然的东西较少。举例:前者如《从头到脚说健康》就是策划出来的。后者如《货币战争》《水煮三国》等,偶然性极大。

我告诉大家,单纯去追求畅销书是几乎不可能的。畅销书是操作常销书的能力加上运气才有可能。换句话说,学会了做常销书,你才有可能经常遇到畅销书。

所谓做常销书,其实最合理的方式是,你要给自己选定一个区域,比如做电影书,比如做时政书,比如做设计类书,等等,术业有专攻,没有一个领域是空白或者蓝海,但是每个一堆人都在做的领域,都可以做到超越的,要看你的专注力和发掘力。

常销书、书系、以一本畅销书延展开去的系列。

操作常销书的能力非常考验人,首先你必须专注,不能东张西望,也是一次取舍,否则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次能深入浅出,作者能深入,读者必须要求浅出,做编辑的必须两方都了解,能和作者一样深入,也能和读者一样浅出,你就知道该如何制造产品了。

·编辑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带着专业去做选题。我的专业背景,应该如何使用和处理?

出版是职业,不是专业,是生意,不是学术,是商业,不是掉书袋。·找不到选题怎么办?选题无处不在。·找不到作者怎么办?作者就在你身边。

·找到了作者但是写得和你想的差别很大,怎么办? ·选题通不过怎么办? ·选题做砸了怎么办? ·如何经营作者? ·如何做策划方案?

·信息盘点四步法:

·已做了什么 ·正在做什么 ·能够做什么 ·需要做什么

这四层信息,层层递进。

第一层,常常是首先了解市场上已经有了什么,作者们已经做了什么,已经做出来的东西能够告诉你很多信息,这是最直接和直观的了,也是门槛最低的,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也没有任何限制,你可以知道任何人已经做了的事,没必要和作者打交道。这是最基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很重要,在于它们能够告诉你这些作者的最基本的信息。但是,如果做好策划,只有这一层面的信息,那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头跑,永远都会在发现了已经做的而喟叹我为什么不早动手。因为你的想法都是被别人实现的,不是你自己实现的,只有一种情况,你的想法被别人实现,你会心安理得的,那就是你行将就木的时候。知道已经做了什么,是必修课,但是远远不够。

第二层,能够知道作者正在做什么,就递进了一层。要得到这一层信息,就不是很容易了,因为市面上并没有成型的产品,你看不到也找不到,显然像了解第一层信息那样去找,是肯定找不到的,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要么直接问作者,要么通过别人打听。不管是直接问作者还是向别人打听,都是在建立你的资源网络,也就是所谓的圈子。圈子是非常形象的一个比喻,圈子就像水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越荡越大,慢慢会重叠,这是很形象的,实际上和你工作中的圈子是一样的,你掌握的作者每个人都有圈子,掌握的作者越多,说明你能进入的圈子越多,当你的圈子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圈子与圈子之间有太多是重合的,逐渐的,就会有感慨:这世界太小了。你掌握的作者越多,那么你了解到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个信息源,每个作者都会有他的圈子,也会有他自己的信息收集,或者他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所以,利用好圈子,作者们正在做什么,你就会了如指掌了。了如指掌,方能游刃有余。了解这一层信息,或者说打入别人的圈子,有什么好办法吗,利用网络,交朋友,参加各种活动。有什么更直接好用的办法吗,吃饭。这一层信息,可以说,在这四层信息中是最重要的,因为这里涉及基础建设,资源的建设,圈子的建设和维护,都是需要时间、精力、金钱和技巧的,这一层的基础设施组建好了,信息自然就来了,其他几层的信息也就顺理成章。所以,这一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第三层,判断作者能够做什么,一定是已经知道了他做了什么的信息,然后判断他还能够做什么,就像做数学题,等于说用已知推测未知,这里边就有很多规则和逻辑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已知的东西一定确切和丰富,才能够准确地推测未知,所以已知的信息一定要先掌握到位,否则未知无源之水。如果说前两层信息是最基础工作的话,那么这一层其实就涉及到策划了,对于图书而言,所谓策划我认为就是创造没有的东西,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能够根据各种素材和信息,配合行业的规则和逻辑,创制出全新的产品,这就是策划的最本质的意义。那么,判断作者能够做什么这一层,实际上就是要根据作者的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的信息,来给他策划新作品了。所以,这一层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收集了,已经涉及或浅或深的策划了。一般说来,策划编辑应该修炼到这一层。

第四层,需要作者做什么,这个时候,你已经修炼到一定程度了,你已经是将帅之才了,你手里的作者资源已经很丰富了,他们就像你手下的将领,每个人都各有特点,都身怀绝技,都能够为你这个元帅服务,而作为元帅的你不能让他们的才能浪费,必须让他们有活干,让他们始终有成就感,所以,你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明晰你自己的思路,你要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想要怎么展开工作,是要攻城略地,还是要当皇上,怎么做,需要什么,必须有全盘的考虑,而且要能驾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将领,每个人都能做很多事,你脑子里的设计和任务如何分配给他们,让不同的人来干,一定会有不同的结果,选谁合适。总之,这个时候的策划,就不简单是做一两本书的事情了,可能在打造产品线或者品牌方面努力,可能是在与竞争对手拼占某块市场方面努力,这个时候的策划已经是战略性的了,能够统揽全局的策划了。一般说来,总编辑应该有这个能力。

B.二次策划:包装策划,毛坯房变成精装修,品质加分的过程。

·内容。如果分十章的话,五个话题点,怎么安排?开始给个最好的,接一章随意的,再来一个点„„阅读有节奏。

·标题。举例。·书名。举例。《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如何说孩子„„》《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案。举例。《德川家康》: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员工必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21世纪必须的政略宝典与商战兵法。

李欣频。

《沉思录》温家宝枕边书。·推荐。举例。

·设计包装:开本、用纸、封面、腰封。·附加内容: ·书的自我营销:

难点在于:如何从编辑语言到营销语言。

书店书海一片,如何让你的书自己说话,或者自己宣传自己,当读者茫然路过,用最短的时间吸引他,让他拿起来,做到第一步;然后看了封面、书名、文案,又翻开了目录,第二步成功了;然后如果他打开内页挑着读了,第三步成功;到这一步,如果放下了,虽然没卖成,但是能吸引到10个读者到这一步,必定会有一定比例的读者掏钱买下它。如果读者读着意犹未尽,一看价格公道,就基本完成销售,这是书的自我销售。这个过程其实不是书自然就能如此,而是编辑加了心血在里边,是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营销的理念的。

这时候编辑最大的问题是永远都用编辑语言去策划和包装一本书。不了解营销语言和销售语言,沉浸在内容之中,忍不住把封面勒口版面占满,说的全是书的内容。实际上内容讲得越多,读者越迷惑。恰恰相反,成功的包装和文案,往往内容只是精辟一句概括,重要的是外围的东西,什么是外围的东西:产品广告,凡客诚品广告。

C.三次策划:营销推广,小西瓜变成大西瓜。

寻找一切关联。画图,联系一切有关联的人、机构、事。·PPT。

·内部营销,与营销编辑和销售经理的沟通。·渠道营销;举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两个版本。·媒体营销; ·活动营销。《谁动了我的奶酪》,话剧。

了解营销语言,或者叫媒体语言,媒体喜欢和关注的角度和编辑的角度差别极大,编辑在做选题的时候提炼的卖点,到营销那多半用不上,因为那些点在媒体看来根本算不上新闻点。

有一个建议:想做好编辑,最好从营销角度介入。

D.流程管理(项目监控),效率

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手上同时有多部书稿在操作,如何合理安排,才能互不耽搁? ·做了时间计划,但是做不到,为什么? ·不能同时做两件事的苦恼。

·因为遵守规则,影响了进度,怎么办?

什么时候遵守规则坚决不能动摇,什么时候不能教条必须打破常规,这需要把握度的能力。

我有一个编辑,入行不久,但极其认真,认真到出版社或者总编室的每一条规定都规规矩矩执行,做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小问题,只要稍微灵活,就处理了,但如果死较真,就延误时间了。时间久了,自己给自己造了很多心理障碍,甚至抱怨,心理说,反正这是你要求的,我就按你要求的办,办不到,那你别找我,这已经变成一种非常不好的心态了。会导致被动、抱怨、没了创意、丢了闯劲。

·有两个极端:一种大大咧咧小节尽失,一种是细到牛角尖丢了大局。·时间管理。有的人乱中有序,有的人像捅了马蜂窝。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多是规模,快是效率,好是品质,省是成本。这四个字是商业经营的四个关键词。

手工业时代,可以不管时间只管质量,所以产品稀缺,但是都有好质量,酒香不怕巷子深。

工业化时代,商业经营时代,只管质量一定会失败,只管效率也不行,没有规模或者成本过大,都难以经营。当多快好省这四个字你都能兼顾,且能游刃有余的时候,那一定能做好一家企业。

是关系的合力。

什么是关系的合力,人都活在关系的合力中,关系的复杂性不用多解释,这个合力就是个平衡,平衡打破,人或者事都会变质。林黛玉之死,贾宝玉之出家,都是因为关系的合力。

由此想到一家公司的经营,公司经营得好与坏,也都是能否把握好关系的合力,这些关系套用大跃进时期的话,四点:多、快、好、省。

多就是规模,快就是效率,好就是质量,省就是成本控制。

这四件事,只做好一件,都很容易,但是只做好一件一定做不好一个好公司,只做好一件事,一定做不好一个好员工。能充分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和平衡,代表一种综合能力,这就是关系的合力。

出版也是一样。不能只重质量,更不能只为省,这样永远做不大。

·计划制度: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一年的码洋、利润、调拨任务指标,分解到季度、月度,具体到书,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多少本书,20本书,这20本里,有几本过10万的,有几本5万的,有几本3万的。

·项目表:柏杨。季度计划周工作流程表。·日志:

E.成本预算,成本、利润

直接成本:版税、翻译费、编辑费、设计制作排校、用纸印刷装订、图片光盘、书号费、印制服务费、版权费、营销差旅费。

操作一本书的时候,倒推法:先从定价开始,然后开本印张,然后怎么调整内容,用纸印刷,策划到什么程度,首印目标,年内销售预期。为什么先从定价开始,之前有编辑犯过错误,稿子很好,有畅销潜质,先做了版式,看了很漂亮,去排了,排好之后发现400多页,一下傻了,定价远超预期,400多页的书定价怎么着都下不来35,只好推到重来。

间接成本:人工费用、办公费、劳务费、在库图书资金占用费、额外借贷资金及贷款利息。

销售预估:发货折扣,60%。首印多少、首发多少、库存多少、店存多少,实销预估:周销、月销数据。

利润预估:毛利。

如何算一本书的盈利平衡点。

10000册,定价35,版税10%,印制18%,编译制作税7%,总成本35%。总成本:122500 假设发货折扣是55%,那么盈利平衡点:6363册。20%的毛利。卖到8000册时,毛利31512.F.情绪管理

抱怨:怨恨恼怒烦。

抱怨是人生中最没有意义的情绪。我们生在中国,你不可以跟美国人抱怨,没得选,你生在农民家庭,条件不太好,你不可以跟城里人抱怨自己的爸妈。你生下来是男的,不能跟女孩抱怨我们怎么是个男的。

如果你选择一家公司,就要尽可能考察清楚,进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认同,即便公司有很多问题,也要认同,这是你对自己的尊重,也是让你在这家公司做好工作的保证,反之,如果你每天发现的都是问题,开始用负面的眼光或者情绪来面对每天的工作,那么你就不自觉地站到公司的对立面,长期下去,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好处,公司对你也没办法提拔。这是务必避免的情况。对工作,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全心工作,要么拿腿走人,不要有中间状态。

消极:

可能没有别的工作比在编辑工作中更容易受打击了,因为出问题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作者不听话,谈好的思路结果写出来不一样,怎么也说不服,又不能打人;封面都出片了,发现了错字;出版计划列进去了,结果拖在终审老师那;本来可以卖得很好的书,结果一塌糊涂;本来卖得很好,结果被出版署查封下架了。老板今天开会批评了,销售说你策划的书太烂不好卖了。等等。《艺术创业论》《美学的经济》编辑的心脏承受力应该是极强的,职业编辑的心脏应该是抗压力最强的。怎么办,一句话,都会过去的。把问题抗下来,尽快处理。

革命乐观无所谓不在乎主义精神。

玩游戏的态度。商业时代的逻辑规则。每家出版社的运作逻辑。

(3)编辑禅

“笨”:

这个社会聪明人太多了,缺的是执著的傻子,对理念执著,对道德执著,对工作执著,对过程执著,对成果执著。

所谓笨,就是执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没意思。

出版业需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需要你够笨。中等智慧。

出版这行最需要职业编辑,尤其中国出版业,几乎找不到像样的职业编辑,职业编辑和不大职业的编辑的区别有几条:一是敬业,不管多大压力,多少纠结,都能尊重从自己手里出来的东西,咬着牙也认真做;二是持续稳重,职业编辑能够眼光放远,能够抗巨大压力,但总是能够合理调整安排工作,换句话说不完全靠激情,不会激情来了干仨月,激情没了颓废仨月,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三就是最核心的,业务能力全面,属于这个行当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轻松拿下,并且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不断发掘潜力,不断有提升空间。

出版业就是中等智商有点智慧的人做的事,笨人做不了,聪明人不做,但也往往缺智慧。许多事靠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决心、毅力、格局、气度、勇气。

出版靠智慧,不能只有聪明。

“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自己悟,编辑能力提高靠悟,另一层是让读者悟,把这种悟带到书的策划里。

让自己悟: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悟”,佛家所谓“开悟”,人生如何长进,在于悟。人可以从一部电影里悟懂人生道理,也可以从现实中自己或者朋友的经历中悟到人生,更可以从一幅画、一首歌、一次聊天、一场梦中悟到很多,这些都是可以借助的方式,让人悟到人生道理,从而有所长进的。我见过悟性好的编辑,只做两年就很厉害了,也见过悟性差的编辑,做了六七年还经常犯初入行的编辑犯的错误。编辑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极其琐细复杂,看似平淡,但要多深有多深,我老板说过一句话,这不是人干的活,因此这么多东西靠什么,靠“悟”,没有悟性做不好编辑。基本功靠练,其他靠悟。这是第一层。

另一层意思是让读者悟:如何通过让读者阅读你的书,而有所悟。我们挂在口头的“阅读”这两个字,其实离我们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很远,阅读像是迈进门槛的那第一步而已,或者说,职业编辑的我们,关注的更应该是阅读后面的另一个字,那个字是“悟”。

关心“悟”这个字,意思是说,一本书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印在纸上的已知的部分,另一个是未知的部分。已知的部分就放在那里,不增不减,未知的部分是阅读的人悟出来的部分。所以未知的部分则有无限的延展空间,不同的人从已知的部分悟出的未知的部分是大不一样的,也正因为一本书未知的可悟的部分非常的大,这本书才会流传和畅销,我们能够想到的所有的经典书和真正的畅销书无不如此。《周易》《红楼梦》等有多少人几代人去研究,其实不是已知部分如何如何,因为已知部分就那么些,为什么人们还代代关注和喜欢,就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悟出属于自己的未知的那个部分。所以,不要仅仅关注所谓畅销书,或者一些花哨的制造畅销书的手段,这些很重要,但是根本上大家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你所操作的书,能够如何方便地让最大多数阅读的人,悟出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人生,这样你的作品就是可悟的,可悟的空间越大,畅销的潜质就越大。

(4)职业编辑的立场

正向价值。

了解出版,比较恰当的对比是音乐。出版里有传统,有学术人文追求,也有解读时代的思想,更有流行趣味。音乐也是一样,古典的、民族的、主流的、实力派的,当然更有流行的。我们做出版这行的有时候对市面上的一些畅销书理解不了,正如做音乐的对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音乐不理解一样。书业有安妮宝贝、郭妮,音乐有周杰伦,书业有安忆如,音乐有费玉清,等等。书业和音乐有太多相似的情况,一拨人看的书和一拨人听的音乐,有时候都会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专业的、通俗的、小资的、流俗的,书和音乐太像了,仿佛孪生兄弟。他们之间可以互证。

拿音乐来说,我们不做超级大众到有点俗的周杰伦、周华健,也不做专业到曲高和寡的美声和古典,我们宁可做崔健、许巍、郑钧,因为他们的歌里有大关怀;拿电影来说,我们不做纯商业的冯小刚、张艺谋,也不做专业的纯文艺片和纪录片,我们做姜文、陆川、贾樟柯、李安、侯孝贤,因为从他们的电影里往往能看到本质。

一句话,我们在商业社会里做的是生意,但我们不只做生意,还希望做好生意的同时,把我们骨子里的一点点追求给实现了。

怎样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推荐) 篇6

人的生涯可以说就是职业生涯,人的一生,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是在于他的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就。孔子曾说过:“五十有五有志于学,三十则立,四十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的生涯。即他的人生成长过程。热爱职业,等于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操之一。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穷,我们可能无法选择,但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在我们职业生涯中的职责。

一、何谓职业:

职业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持续进行的社会活动。职业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做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维持生计:人们有各种个样的需求,其中对金钱的需求在现代社会是相当强烈的。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就是代表着物质的享受。人们只有通过一种职业的劳动而获得收入,以满足更加富裕生活的需求,因此,维持生计是职业的第一需求。

2.承担社会分工角色:职业必须要担当一种社会角色。因为职业是为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在现代社会中,职业不仅仅是具有个人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性的意义。社会性意义之一就是职业的社会评价,另一个意义就是社会分工。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就决定了对社会的评价,乃至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既职业的地位,是展示个人能力的一种社会评价。

3.发挥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的职业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职业需要,使自己能够成长。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任何职业都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人们通过从事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对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满足。今后人们越来越对有意义的生活抱有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倾向追求能发挥自己个性的职业。只有具备了维持生计、承担社会角色、发挥个性这三个方面的职能,才能够称其为职业。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今生的职业定位,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为自己设定一个终身的职业理想,这个理想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用。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缺少一个总的规划和目标,人心就没有一个稳固的宁静的安顿处。如果一生都在为无数个分散的目标而奋斗,人心就无法依托。因此我们一定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制定自己职业生涯的目的和计划。要得到良好的职业归宿,必须事先就要有筹划,根据职业环境、个人的素质条件,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长期的目标是什么,中期的阶梯在那里,短期的路径是什么?设计职业生涯时要知己知彼,清醒的认识自我,认清自我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自己职业的适应性是什么,自己的才能是什么,自己可能在那方面发展才能有成就等。

职业生涯规划带给我们启发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二点:

1.生命的价值在与职业,所以要对工作充满热忱。

人生只有孜孜不倦地尽自己的天职,才能使生命真正富有意义。所以一定要对工作充满热忱,把工作中的奋斗、拼搏看成是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热忱、认真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并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由热忱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你的言行中的热情是一种神奇的因素,它足以吸引你的老板、同事、客户和任何具有影响力的人,他是你工作成功的基石。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沦为平庸之辈。

2.珍惜时间,工作上决不拖沓

人生短促,这短暂的人生无限宝贵。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时间也是工作中计算的单位,在工作中浪费时间,敷衍拖沓,消磨时光,要使干的事情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什么事情也干不了,所以,在企业工作,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布置的任务。从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看,至少以下六种职业理念应该被强调{一}敬业的理念 在现实中,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对职业有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但是他的敬畏心态,如果没有上升到视自己的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么他的敬业理念就还不彻底.

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象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做为人的使命,正当的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今天,任何一个想让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都会对员工提出敬业的要求,做为员工就应顺应这种趋势,不断深化自身的敬业理念.体现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到自信,面对艰苦的工作,面对难题的挑战,坚信自己,一定能挑战难题,获得成功.其次,要主动工作,从终于职守到"我能为企业做点什么",给自己装上一个发动机,不断的获取工作的成功.在则,要在工作中充满友爱,与工作中的团队紧密合作,以友爱\理解和亲和力,去体现自身的价值. 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须存在着无形的精神力量.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仰,他需要不断是充实,也需要人们不断的付之于行动.

二、具有积极的心态

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但是,如何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失败和挫折而不断进取,需要拥有一种职业理念,这就是积极的心态,也就是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

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对它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同的.对于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如果你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才会不断的进步。相反、只会抱怨,只会挑刺,也许什么都不会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行动来证明,如同足球场上,也许你会碰到来自裁判的不公正,但抱怨和申诉都没有用,最好的办法是进攻,把球踢到对方的大门中去。

那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积极的心态那?

首先,要具备自我创造的精神。必须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付之与行动,如果在行动中碰到了困难,要下定决心去改进,去提高,在行动中去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有这种经验,常常听到许多抱怨的话。在工作中,也常常出现领导埋怨下级工作不得力,而下级埋怨上级不理解,反正对生活永远是一种抱怨,而不是一种感激,这样的一种工作和状态,实在是太不幸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疏忽了感激,如果你在内心中存在一种感激的心情,就会珍惜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你也会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条件做的更好。还有,那就是培养积极的心态要学会去称赞别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会提高工作绩效,个人的价值也会得到人家的肯定。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的人象一个发动机,随着工作和生活运转,那么他就有动力,可是有的人只装了一个电池,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事就没有电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尽量去训练自己,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心态,使自己成为一个发动机。战胜自己的自卑,战胜自己的恐惧,战胜自己的懒散,那么才会有精神,也才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理解企业的理念

首先应该明确,企业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组织,因此,要珍惜到企业工作的机会,争取为企业做贡献,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不能只用一种目光去看待企业家,{老板只是为了赚钱,要知道他们主观为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其次,不能把企业看成是什么都完美的组织。如果因为这种认识存在,而当企业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时,你就会抱怨企业,那就不应该了。企业是不断完善的,即使是名声在外的知名企业,它也会有种种不足,也会不断的出现问题,重要的是做为企业的一员,有义务不断的发现企业的问题,不断的去解决问题,做为企业的员工有责任去你祢补企业的缺陷,与企业工成长,共享成长的喜悦,也共担成长的烦恼。

再次,不能把企业当成慈善组织,对企业提出无理要求。企业是靠盈利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在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社会是不同情弱者的,企业只有做强者。所以企业会有一套套的制度,会有严格的管理,会不断的提升技术含量,会要求员工不断的培训和提升素质。现代的企业都是在这样一种奋斗状态中生存的。在你向企业提出索取的同时,首先要想一想,你为企业做了什么?

四、树立市场导向的理念

现代企业都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1.营销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需求和欲望”

2.营销的核心是“交换”所谓,客户满意,企业赢利

3.营销讲究的是整体过程,是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在企业中,处在不同价值链环节上的员工往往因为与市场的距离关系而存在在不同市场理念。尤其对生产线上的员工而言,虽然你不是直接面对市场,但你在工作中必须牢记,你的产品会流向市场,你的最终成果要由市场来检验。通常,我们说,要将心比心,假如你做为一个客户购买了你企业生产的东西,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因而你同时也必须把这种要求也带到工作中去,要始终具备下一到工序是客户的意识。

五、学习的理念

现代企业要成长,必须重视学习与创新,公司超额利润的实现,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创新而获得的,所以,学习型的公司最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学习型组织在今天已经成为各家企业的一致的发展目标。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在今天企业的每一项进步和发展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比如,开发一个新产品,改造企业的组织机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等等,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引和创造出新知识,这些都是一个个学习过程。

那么学习力取决于人的学习愿望,处在这样一个竞争高度激烈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员工,应当高度重视学习理念的树立。

要重视学习而带来的机会,在企业中工作,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企业的历史、企业的制度、企业的技术、企业市场、企业内部关系、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等等。充满了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有没有学习的愿望。

要重视企业给予的培训,从种意义上讲,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最好的福利,它让你增长见识,了解过程,掌握技术,从而也在丰富你个人的价值。提高你本身的素养,乃至竞争。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读书、听课、-拜师、考察、讨论、研究等等都是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产出。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产出的过程,只有你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学习改变人生,学习改变人的命运。学习的理念也是一个现代企业员工所必备的理念。历史上,企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知识,关注学习,学习创造着我们的未来。

六、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

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在他的内心深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道德的作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2)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若言。

(3)遵纪守法。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要遵守国家的法规,同时也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4)奉献社会。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奉献社会就是履行对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将会使一个员工因此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职业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那么,如何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风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职业道德判断是前提,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段,职业道德信念的修养是主导,社会成员明确准则、规范,认识特性、体系,受到舆论、制度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于职业行为言论的道德判断,仅有一般原则是不够的,应当把一般道德原则具体体现在职业道德范围之中,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在职业道德规范制订中,由于行业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致,表述方法也各有所异。所有职业道德规范都应体现一切对社会负责,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要求。

在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上可大体划分为六个方面。内容是:

1、社会职业分工所造成的对于特定对象的,或对于一般对象特定方向的社会职责;

2、热爱本职工作,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乐趣;

3、时时事事维护职业的尊严;

4、诚挚勤奋的劳动态度;

5、创造精神的发扬,使本企业得到发展;

6、职业区段内业余精神生活的文明健康。具体内容,行业不同,也有所区别,如有的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要求从政治思想、文化学习、文体活动、劳动态度、同学关系、课堂礼仪、谦虚诚实、寝室文明、校风校纪等九方面提出道德规范。

按照系统的观点,职业道德可以是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职业道德系统,它是由职业系统性决定的。职业道德系统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要受到社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如经济状态、文化水平、科学水平、政治思想、社会制度及传统习俗的影响。在职业道德具体化时,各种服务公约、劳动规程、工作守则、岗位责任、行动须知、生活公约等规范要求要互相连结和引导,就是在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也要互相连结和引导,使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职业道德风尚的养成,有必要依赖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进行外在的督促,有的学者把这一点概括为 “他律”,也就是外在约束。道德情境是指在特定的行业、单位内体现道德的制度、言论、风尚习俗的环境。外在督促指的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措施和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的系统影响。

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巩固,还有赖于职工的道德的修养。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道德境界的提高,仅有外在的环境督促和影响还是很不够的。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还必须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定内心道德信念,逐步达到自我监督的境界。

典型惩处,制度责罚,舆论谴责,良心责备,这对于有道德的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制裁。但对于不道德的人来讲,却似乎起不到多大作用。这种人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至于道德不道德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还暗自乐道,暗自庆幸。事实上,人只有在他已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时候,才会赞成好事,指责坏事,对自己的善行感到衷心的满意,而不道德的行为则引起良心的责备。

“在我们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被他人服务。”这就提出了个人在职业道德修养上的核心内容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口号贯彻到个人道德修养中去。

进行职业道德修养,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主要应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1、自我陶冶阶段。这是在职业生活的道德情境中,接受职业道德准则、规范的熏陶锻炼阶段。职工的职业行为,不仅为他人所评判,而且被自己所认识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所衡量和监督。经过职业道德的陶冶,行为者对他人和自己的善行引以为荣,对他人和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引以为耻。

2、自我改造阶段。这是职工在职业生活中,经过职业道德的陶冶,在对待事业、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按照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要求,主动去实践的过程。这是在职业生活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对待公私、苦累等等的思想磨炼过程。经过不断的自我改造,职工在建立人际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关系上,在发扬集体主义、顾全大局、诚实守信、扶贫济困的精神上,在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上,在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公共道德上,都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探索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 与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相比, 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则略显薄弱。为此, 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地处红色文化之都和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学院自建校以来一贯秉承这座英雄城市的优良传统, 结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交通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来,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具体来说, 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 也是反映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窗口。从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来看, 90%以上的企业对学生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 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排序依次是:诚信、敬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这表明企业用人时把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放在首位。为此, 学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 整合教学内容,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以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同时, 构建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完善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建设, 按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三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 将以上三门精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 提高职业认知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近年来, 学院着眼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线, 紧扣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特色, 构建由认识层、制度层、实践层三个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认识层的对象是大一学生, 主要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其分析发展条件和确立发展目标,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分析, 确立了职业目标;制度层的主要对象是大二学生, 主要是强化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 在逐步完善职业目标的基础上, 进行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 使之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结合;实践层的对象是大三学生, 重在落实, 通过不断的反馈与修订, 完成了职业生涯设计的全过程, 并运用于就业、创业过程中。

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 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 以职业道德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以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 学院开展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了核心专业课程与素质养成教育相互融合的改革工程, 总结建设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过程中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 制定和完善了将素质养成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文件, 形成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互融通的长效机制。通过改革实践, 在国家精品课程《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和交通职业教育精品课程《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的每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中, 都按专业的特点, 设计了职业素质养成环节, 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省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养成实践结合起来, 形成了将思想道德灌输与平时良好综合素质养成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课程网站建设, 将“职业道德、诚信教育、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终身学习和就业创业”等素质养成专题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使得精品课程的网站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同时也是良好职业素质养成的园地。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

为了实施文化兴校战略, 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 学院充分挖掘江西传统红色文化资源, 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融入学院德育教育体系化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弘扬许振超、熊文清等交通行业模范先进人物的务实、创新、敬业的交通人精神, 将“责任、和谐、务实、创新”的交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通过拓展井冈山、瑞金及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德育实践基地功能, 建立具有交通文化特质的路桥园、交通素质拓展中心、交通礼仪训练中心等, 创新校园技能文化节、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构建了“融井冈山红色文化和交通文化”为一体的文化育人环境;建成了集专业教育功能和人文环境景观为一体的路桥园、交通素质拓展中心和交通礼仪训练中心。同时, 创新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技能节等活动, 创出了一批品牌文化项目、特色技能竞赛项目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依托, 培养学生健康职业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当前, 高职学生群体面临着各种压力, 由此导致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种种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凸现为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因此, 学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测试, 建立心理档案;完善心理咨询网络, 开展心理热线咨询;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安全健康宣传教育, 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 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 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 在现有心理咨询室和咨询网站的基础上, 依托学院心理咨询室、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和就业指导处, 建立了一对一咨询室、手机信息平台、网络聊天室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体系, 培养了一支集职业指导课教学、思想道德课教学和心理咨询课教学和辅导三个职能为一体的职业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建立了具有“一对一咨询室、手机信息平台、网络聊天室”的三位一体心理辅导体系,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职业心理咨询辅导。切实地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问题出现之初、专业学习之中、进入就业岗位之前。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共识。在实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 一定要防止顾此失彼、不“左”即“右”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人文情怀、高尚追求、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德业兼修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民权, 梅晓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2]竺兴妹.谈职业学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3) .

浅谈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 篇8

关键词:职业道德 课堂教育 企业锻炼

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却出现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待不下、留不住的局面,不利企业生产,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面对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应当如何应对呢?根据从教十几年的教师经验,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下面笔者就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首先,应透彻理解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所谓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职业对应着不同的职业道德。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技术工人,即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明白了培养的目标也就找准了职业道德培养的方向,即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品德良好、心理健康、吃苦耐劳、技能娴熟、作风过硬、关系和谐、乐于奉献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为教育学生成为技术型人才指引了方向。

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起着关键作用。从前教师单纯教授书本知识,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走天下的局面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课堂教育。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他们想要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们想要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来在什么地方能用到,或者说将来他们能干什么。学生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依靠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适当穿插一些企业公司的生产情况和企业文化背景介绍,及时向学生传达现代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以及怎样能成为企业里合格的员工等。通过企业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学校往年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事迹,讲述他们的成功过程,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让学生知道将来成为优秀的技术工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品德。

三、职业道德的养成

培养职业道德实际就是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好习惯真的太少,不爱学习,怕吃苦,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缺少团结合作精神。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呢?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技能操作,教师可以利用在实习车间训练的时间,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生产制造某个零件,在尺寸精度的要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工量具做到丝毫不差。当然现代技能教学更应提倡一体化教学,利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做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从而让他们认真对待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为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四、通过企业中适当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实习车间。然而,实习车间必定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和方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也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使得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到企业去锻炼,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环境。通过与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接触,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人师傅的工作态度,明白工作时要遵循严谨的工作规范、程序。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还让学生学到了优秀员工身上的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让学生找到自己和优秀员工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定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学到优秀工人的敬业精神。总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取得效果,需要教师耐心、有的放矢地去做每一件利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事情。

上一篇:中秋节文艺晚会主持稿开场白和结束语下一篇:成长的泪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