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抢修应急预案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抢修应急预案(精选8篇)

电力抢修应急预案 篇1

1.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电力事故对社会的影响,保证电力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电力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维护电力设施安全。

1.2.2统一指挥。县电力公司成立电力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2.3分层分区。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按照电网结构和管辖范围,制定电网事故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电力用户根据自身重要程度,自备必要的保障措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灾害。

1.2.4保证重点。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电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将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发生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重要用户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电力行业有关规程、标准要求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电力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各类事件引起的对地方安全、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本预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的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清利

副组长:陈成印田爱华

成员:李自锁杨闯潘守用张晓辉张宏光贾振平

2.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接受县政府及唐山供电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请求应急援助;

统一领导本辖区大面积停电事故抢险及应急处理工作;

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督促制定应急预案,下达应急指令;

宣布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

宣布进入和解除应急状态;

宣布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负责信息反馈。

2.3应急组织及任务

2.3.1快速反应力量

由调度室、客户服务中心、修试所、吊装队、各电力所有关人员组成。接受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进行电力设施受损抢险,确保应急救援与处理期间的指挥畅通。

2.3.2基本救援力量

基本力量:安技科、修试所、吊装队、各电力所人员。

3、预测、预警

3.1预测

根据天气及供电负荷的变化做好电力事故的预测工作。

3.2预警

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重要变电站遭受破坏和打击,电力应急进入预警状态。

3.3信息传送与报告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95598调度室电话:

客服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报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组织抢修队伍——供电急修——汇报县领导机构

3.4预警级别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地区电网进入预警状态:

红 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破坏或打击,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40及以上;

橙 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50及以上;

黄 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60及以上;

蓝 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70及以上。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基本应急

4.1.1.1当电力生产发生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时,电网调度机构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尽快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4.1.1.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大面积停电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

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1.2扩大应急

应急领导小组在研究决定进入预警状态或应急状态之后,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县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并就应急救援与处理工作接受领导,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4.2指挥程序

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警后,按照事故预案、保电方案,结合当时电网实际情况,指挥公司各运行、维修、试验单位进行异常处理。

事故辖区值班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异常情况现场进行处理。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5.1.1事故调查

大面积停电之后,除按照政府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县,电力公司要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5.1.2改进措施

事故发生后,要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改进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5.2总结

5.2.1大面积停电之后,及时组织安技、变电、用电等部门联合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5.2.2及时总结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6、相关保障

6.1通信保障(基本保障、应急保障)

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和公用网通讯系统齐备、畅通,可以应付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

6.2设施设备保障

6.2.1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快统计出电力抢险所需电力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数据,立即申请调用本单位的事故储备。

6.2.2组织专业施工人员成立抢险队伍,当具备施工条件时,立即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驻施工现场进行抢险,及时恢复损坏的电力设施。

6.3物资保障

6.3.1配备大面积停电应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电力抢险物资。

6.3.2认真做好备品备件和生产资料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以及事故抢修的准备工作。

6.4其它保障

6.4.1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现有电力抢修车作为电力抢险的交通工具,保证抢修人员及时赶到抢修现场。

6.4.2医疗卫生保障

电力抢修应急预案 篇2

电力事故特别是恶性事故, 很容易造成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当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破坏或打击, 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抢修处理, 往往会扩大事故影响, 扩大停电区域。特别是严重自然灾害、电力生产发生重大事故时, 必须要求人员、机具、材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开展火线维修作业, 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故障排除, 保障电力供应。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cation, RFID) 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通信方式[1], 能以非接触方式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对象识别的目的。目前, RFID已在电力行业的多种应用中发挥作用, 如移动资产管理、库存管理、实时物资监测、设备追踪和分配等。本文旨在将RFID技术应用于电力设备抢修业务, 为目前改革中的电力工程建设和抢修服务做出贡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物资与人员管理系统, 把位于不同场地的机具、设备等物资进行定位监控与跟踪、统一调配, 以提高工程抢修中对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修复水平。过去对于应急抢修, 都是以人工形式进行人、机、料的调配, 受理慢且效率不高, 而且对于紧急状态的物资供应往往很难全面协调。而运用RFID射频技术能对所有机具和设备进行快速身份确认[2], 完成快速物资调度和设备进场, 同时监控抢修全过程, 必要时可实时查看设备的详细资料, 包括名称、厂家、型号、铭牌参数、技术文档等。

由此可见, 架设此应急抢修管理系统, 能提高电力工程抢修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增强公司在快速抢修服务中的快速应急能力和救灾能力。同时, 将多个管理系统纳入互联网基础之上, 形成更大的物联网, 可实现跨地区的大范围应急调度。

1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将RFID标签、传感器网络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构造基于移动RFID的电力应急抢修物资与人员管理系统。首先将每个位于不同场地的机具、设备附着RFID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带有唯一的身份识别码, 周期性地向外发射无线信号[3]。另外还需要在网络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智能RFID节点, 智能节点和读卡器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汇聚节点, 其作用是将RFID标签数据通过多跳路由和后台服务器连接, 服务器再通过定位算法对目标实时定位, 实时获取人员和物资的位置信息, 方便指挥人员对其进行调配, 迅速开展抢修作业。系统整体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该应急抢修管理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为RFID智能节点和基于RFID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定位系统。

2 RFID智能节点的研究和实现

RFID智能节点是整个网络的数据转发中介, 可将普通RFID标签的无线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后转发给后台服务器, 也可将服务器的定位指令、查询指令发布到每个RFID标签, 实现对单个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管理。RFID智能节点由硬件和软件2部分组成。

2.1 硬件设计

硬件采用嵌入式平台设计, 主控单元以TMS320LF2812型DSP为控制核心, 主控单元除了完成所有的逻辑运算和控制功能外还提供射频发射模块接口。射频模块能将各个底层RFID节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后向后台服务器发送射频信号。节点自带可编程I/O控制端口, 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4]。

RFID智能节点硬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根据电力抢修的特殊环境, 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追踪与定位, 而抢修环境地形复杂、各种干扰难以预知, 读写器必需快速读取重要机具、设备、人员的RFID标签资料。为此, 射频模块中加入了多频段标签读写器支持模块, 支持传统的高频 (High Frequency, HF) RFID技术, 也满足超高频 (Ultra High Frequency, UHF) Gen2 RFID标签, HF以13.56 MHz的频率在读取目标周围形成“近场”磁场, 而UHF Gen 2以860~960 MHz的频率形成远场辐射, 对于液体和金属含量高的物品有更好的读取性能。RFID读写器支持模块采用不同调制模式和频率, 周期性发出多协议的查询信号[5], 同时阅读不同频段的RFID标签。多频段标签读写支持模块如图3所示。

2.2 软件设计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射频模块驱动、I/O控制端口编程软件;应用软件包括功能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其中:功能软件实现智能节点的硬件配置、监控、安全、日志等功能;数据处理软件在接收到硬件接口层的标签信息后, 对标签信息进行分析、数据过滤、数据校验、数据存储[6], 另外提供对产品电子代码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中间件的驱动支持。数据处理软件是整个应用软件的核心, 必须保证节点具备良好的性能和伸缩性, 其吞吐量 (数据处理速度) 必须大。在应急抢修的紧急情况下, 智能节点每秒可能会接收到100条以上的标签数据, 数据处理软件必须能够即时有效地处理;对不同类别的抢修作业数据进行分析、抽取、包装后转发。

RFID智能节点软件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3 基于RFID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定位系统

抢修时需要对人员、机具、耗材实时定位, 以便于及时指挥调度, 实时定位系统需要在抢修区域内实时对多目标进行定位。传统的有源RFID的定位技术依靠标签和读卡器之间的微波通信实现, 定位原理依据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该定位方法需要3个以上的参考点才能确定标签的位置, 定位精度容易受到距离、信号散射和反射的影响。因此, 该定位方法难以满足应急抢修的苛刻作业环境。

本系统在RFID网络中加入智能RFID节点, 与读卡器构成汇聚节点;普通电子标签和读卡器组成传感器网络源节点;源节点、汇聚节点和定位服务器共同构成无线传感器局域网络。在进行抢修作业时, 源节点周期性的发出无线信号, 标志出需要跟踪的资产、人员的位置, 汇聚节点接收到信号后, 将信号传送给定位服务器, 定位服务器基于测距的定位机制, 利用到达时间时延 (Time of Arrival, TOA) 、信号到达时间差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信号到达方向 (Directional of Arrival, DOA) 和接收信号强度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RSS) 计算距离和来波方向, 具体算法采用三边测量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来判断出RFID标签 (源节点) 所处位置[7], 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其具体位置, 无线实时定位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

在实际电力抢修作业中, RFID网络实时定位系统需要同时考虑应用环境标签分布密度、干扰等因素。智能RFID节点的分布需要保证整个抢修区域的最小场强覆盖率达到的要求, 有足够的定位识读率。在RFID标签密集部署下, 可能会出现读卡器同时接受多路标签信号, 此时会发生数据重复读取冲突, 必须对智能节点彼此协调, RFID智能节点可采用多波段、多协议读取, 采用基于DSP的射频标签读写架构可以将频率与协议分离, 在不同的频段和协议上实现对设备、消耗材料和抢修人员的标签进行读取, 标签数据可自主进行路由选择[8]。

4 管理系统功能

应急抢修管理系统致力于提高抢修作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目前的应急抢修中, 实际使用的电子标签主要有设备标签、消耗材料标签和抢修人员标签等3类, 实现对重要设备、消耗件和抢修人员的调度和监控。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重要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等, 系统主要功能如图6所示。

4.1 重要设备管理

应急抢修需要以最快速度对重要设备和电力物资进行调配, 以往后勤部门采用人工查询、调配这些设备。采用基于RFID网络技术的管理系统后, 由于标签本身可以携带物品相关信息, 可以使寻找过程变得极为快捷准确,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调配速度。在查找一些对使用环境较为“特殊”的设备, 如带电作业车、各类检测仪器等特定设备时, 使用带LED闪光灯功能的标签可以快捷准确地完成设备的查找、核对过程, 整个过程的速度可提高20倍左右。另外, 如果某些物品发生误置, 系统可以通过不停闪烁的LED灯光提醒维修人员调整放置位置[9]。

在抢修人员作业时, 整合了传感器功能的特殊标签能实时采集设备的工作电流、电压、温度等特征参数。如果某一特征超过预先设定的范围, 该标签将对该设备做特殊标识或报警。

4.2 人员管理

抢修人员标签为卡状, 和员工胸牌卡结合在一起, 可在普通胸卡中植入射频芯片制作成射频标签, 终端的读卡器可对每个抢修人员进行识别。应急抢修人员管理主要针对抢修、指挥和后勤3类人员, 每位人员配带的RFID身份牌都有唯一射频编码。相关指挥、后勤人员亦佩带RFID标签, 才能进出重要变电站或库房。所有人员电子标签每隔一定时间 (2 s以上) 向外主动发出信息, 确保每个人员都处于相应的监控区域内, 实现人员的监管、调度智能化[10]。应急抢修、工程建设通过对人员的管理可在短时间内对应急场合提供最适宜的监控服务。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故, 特别是覆盖区域大的事故, 必须派遣大批维修人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对于电气设备故障来说, 相同设备的故障可能会非常类似, 容易混淆, 而传统的人工协调指挥不仅速度缓慢且错误率高, 对于过程的控制也很难做到详尽完善。

采用RFID身份牌的标签对应有唯一编码, 能对所有抢修人员进行快速身份确认, 有序进行抢修作业。具体的做法为每个抢修人员佩戴腕式标签, 当管理人员进行分工作业、调度管理时, 管理人员只需用手持阅读器远距离扫描标签信息, 就可以知道需要人员的姓名、分工、作业任务, 比如是否压接工、钳工、二次接线、架空线, 所有数据会及时显示在管理人员面前, 以利于对现场全方位掌控, 当需要选择某个区域或者某个维修人员作为特定监控对象时, 可以设定后台服务器对该区域或某个维修人员格外关注, 对应的RFID标签的变化信息发送到后台控制模块后, 屏幕实时更新显示内容。后勤人员也可以根据抢修人员的作业进度及时安排材料补给、保障消耗件等材料供应。标签内还可以存储每个抢修人员的作业过程和作业记录。当人员转场开始下一次作业时, 之前的数据包括所有的参数记录等, 都可以制成新的标签, 传送给下一个施工场合[11]。

4.3 物资供应管理

电力抢修涉及到大量的消耗材料供应, 在应急抢修时, 材料供应与调配由专门的后勤部门负责, 后勤部门查找、核对这些材料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很难满足现场的快速供应需求。当引入物资与人员管理系统后, 各类抢修消耗材料, 如各类金具、电缆、绝缘子等采用捆扎带状的消耗材料标签给予标识。后勤人员根据服务器, 迅速查验现场需要的材料, 可以快速调配抢修材料, 第一时间满足现场供应。

后勤人员还可以使用该系统对存放在库房的消耗材料进行盘点, 当读卡器扫描制定的消耗材料时, 标签上的LED灯光开始闪烁, 后勤人员可直观地发现材料摆放位置[12]。RFID技术可为物资供应管理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

5 结语

电力事故应急抢修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事故处理、损毁设备修复、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等维修服务, 从而避免事故扩大。经过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保电等多次的实地演练, 验证了该管理系统能增强抢修的快速应急和调度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和抢修服务水平。将RFID技术运用于电力抢修、电力运检行业, 保证电力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提高电力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电力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破坏性大的同时影响广泛, 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抢修处理。在应急抢修中, 对抢修工器具、人员以及消耗物资进行及时的调度, 决定了事故恢复的成败, 重要物资和人员管理水平决定了抢修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修复水平。文章旨在阐述一种基于移动RFID网络的电力抢修物资与人员管理系统, 在抢修中对重要物资、人员进行监控与跟踪, 进行科学调配。实地演练验证该系统能增强电力应急抢修的应急和救灾能力。

关键词:移动RFID网络,电力应急抢修,智能RFID节点,实时定位,测距

参考文献

[1]谷峪, 郭娜, 于戈.基于移动阅读器的RFID概率空间范围查询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学报, 2009 (10) :2052–2065.GU Yu, GUO Na, YU Ge.Study on processing probabilistic RFID spatial range query based on mobile readers[J].Chinese Journal of Compputers, 2009 (10) :2052–2065.

[2]王宏刚, 裴昌幸, 易运晖.无源RFID系统中能量有效的物理层设计[J].计算机学报, 2009 (7) :1356–1364.WANG Hong-gang, PEI Chang-xing, YI Yun-hui.Energy efficient physical layer design for passive RFID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Compputers, 2009 (7) :1356–1364.

[3]李辉, 侯义斌, 黄樟钦, 等.一种智能攻击模型在RFID防伪协议中的研究[J].电子学报, 2009 (11) :2565–2573.LI Hui, HOU Yi-bin, HUANG Zhang-qin, et al.Research on the attack model for RFID anti-counterfeit protocol[J].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09 (11) :2565–2573.

[4]徐学永.无线传感器网络追踪系统中的一种高效位置更新机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 46 (12) :2143–2152.XU Xue-yong.A high position update mechanis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tracking system[J].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9, 46 (12) :2143–2152.

[5]EOM J B, LEE T J.Accurate tag estimation for dynamic framedslotted ALOHA in RFID systems[J].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2010, 14 (1) :60–62.

[6]IADANZA E, DORI F, BONAIUTI R.Patients tracking and identifying inside hospital:a multilayer method to plan an RFID solution[C]//30 th Annual International IEEE EMBS Conference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2008.

[7]殷志良, 左文启.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J].华东电力, 2008 (10) :83–86.YIN Zhi-liang, ZUO Wen-qi.Key technologies for process bus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substations[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8 (10) :83–86.

[8]LUO B, LIU S G, HUANG X B, et al.Configuration software for substa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C]//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 2010.

[9]孟凌峰, 袁文广, 于泳.浅析数字化变电站的工程实施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8 (4) :86–88.MENG Ling-feng, YUAN Wen-guang, YU Yong, et al.Discussion on engineering solution of digital substation[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9, 8 (4) :86–88.

[10]鞠阳.数字化变电站的网络通信模式[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1) :92–95.JU Yang.Modes of web communication of digital substation[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 38 (1) :92–95.

[11]卢凯.交叉口信号控制理论研究及交通信号控制机的研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3.

浅谈工程装备应急抢修 篇3

关键词:工程装备;应急抢修;抢修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2-0085-02

武警水电部队主要担负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的江河堤防抢险、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堰塞湖排险等任务。工程装备是部队遂行应急抢险任务的主要作战武器,在抢险现场一旦发生损坏或故障,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势必影响应急抢险行动,降低救援效率。随着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快速推进,对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急抢修是指在抢险现场运用应急诊断与修复技术迅速地对装备的故障或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研究装备应急抢修的特点,加强应急抢修力量建设,掌握便捷的应急抢修方法,对于提升部队遂行任务时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1 应急抢修特点

应急抢修与平时修理相比,有着显著差别。平时修理的目标是使装备技术状况完好,保持装备处于战备状态或能正常用于施工和训练,一般采取标准的维修方法,由有资格的维修人员利用规定的工具、器材及备件进行。修复时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而抢险现场上的修复,时间是首要的因素,它并不要求恢复装备的规定状态或全部功能,有的情况只要求能自救也就行了,也不必限定人员、工具、器材等。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效性。通常应急抢险时间紧迫,允许用于装备修复的时间比平时短。尤其是在某项任务必须使用特定装备才能完成的情况下,如不能短时间内修复,很可能错失良机,甚至引发不应发生的次生事故。

(2)复杂性。装备发生损伤和故障随现场环境及维修保障条件而变化,使现场抢修预测困难。若抢险现场偏远、环境恶劣,可能导致装备损伤或故障率高,维修资源消耗多,加之交通不便,容易造成备件缺乏,未必都能采用换件修理。另外,在某些高危的抢险环境中,维修人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易造成维修中的差错增多。

(3)多样性。现场发生损伤或故障后,装备不一定能恢复到原有的规定状态,应视具体情况恢复到下列状态之一:使装备修复到平时的状态,能继续完成任务;使装备恢复主要功能,满足大多数的任务要求;使装备暂时恢复正常运转,在一段时间内仍能执行任务;使装备恢复适当的机动性,能够撤离现场,避免阻碍

抢险。

(4)灵活性。应急抢修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规定的修理方法,比如换件修理、原件修复,也可以是临时性的应急修理方法,诸如临时配用、拆拼修理、旁路和制作等多种应急手段。

2 应急抢修力量建设

抢险现场装备发生损伤和故障的复杂性、多样性,抢修的紧迫性、应急性,决定了它不能仅靠少数维修人员,不能仅靠常规的维修方法,也不能仅靠事先准备的物质资源。我部在历次大的应急抢险行动中,装备维修保障基本满足了抢险任务需要,积累了丰富经验,也蕴藏了一定应急抢修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还待开发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应急抢修力量体系。

(1)制定预案。“凡事预则立”,搞好应急抢修预案是做好装备维修保障最重要的基础。根据不同任务的需要,预案的内容各不相同,一般地说主要包括应急抢修力量抽组,现场组织指挥程序,维修人员的培训,技术资料及其他保障资源的准备与筹措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利用各种现场可能获得的人力、物力资源,并纳人预案中。

(2)组织与训练。根据部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应急抢修组织,最重要的是明确有关首长、部门在遂行任务时应急抢修的责任,组建应急抢修分队,平时保留经过训练有抢险现场装备抢修经验的骨干。要加强应急抢修训练,把应急抢修纳入部队的正常训练中,训练修理工和操作手掌握必要的应急抢修方法。如果不进行专门的训练就不可能在抢险现场上有效地应用应急抢修技术。应急抢修训练不单要练技术,还要练组织、练作风。

(3)战备储备。装备维修器材(备件、附属油料、维修工器具等)的储备应考虑遂行任务时装备维修保障的需要,而不应仅以平时消耗为依据进行增减取舍。要根据不同装备类型,制定适当的储备基数,比如挖掘机的储备基数:500小时等级保养包,履带板2片,链轨节2组,锂基脂18L等。在存储和管理上,应当采取模块化、箱组化的方式进行储备,将具有特定功能的维修器材集中存放,便于部队快速携行。要严格战备储备的动用程序,做好定期检查,并与平时的供应维修器材适时转换,确保储备器材质量良好。

(4)抢修技术。要想快捷、高效地对损伤和故障装备进行修复,必须发展应急抢修技术。首先,要编制应急抢修技术手册,作为训练与实施抢修的依据,分析装备可能的故障和损伤模式,针对每个故障和损伤原因,结合应急抢险的实践经验,提出装备应急抢修的方法,该方法可能是现有的常规修理方法,也可能是一些简单的、临时的修复措施。还要开发研制先进的应急抢修装备,比如修理工程车,在车上安装起重和绞盘牵引装置,车内配置必要的检测、维修、加工设备及工器具,提高应急抢修的机动性和作业效率。

3 应急抢修方法

在抢险现场条件受限的情况,采取一些临时应急抢修措施,可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以下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抢修方法:

(1)“栽丝”修理法。即用螺钉栽入机体或零部件体内,形成丝堵起密封作用。例如:发动机缸体出现裂纹(长30mm),首先在裂纹的两端各钻一个止裂孔,然后按1、2、3、……排列顺序钻孔攻丝并拧入铜螺钉,再按顺序2、4、6……钻螺孔,用同样方法拧入铜螺钉。钻孔时应保证相邻的两个螺钉有三分之一的重合量,拧入深度最好与该处壁厚一样,最后用手锤轻击螺钉头部使之密封,螺钉直径以6~8mm为宜。

(2)“移位”修理法。即用自身零部件换位安装或将其改变安装位置和方向,以恢复原机功能。例如,有一台ZL50型装载机主液压泵损坏,分解后发现前、后侧板和被动齿轮的磨损均为单面磨损,因前、后侧板和主、被动齿轮的结构和有关尺寸完全相同,故将前、后侧板对换位置安装,并将被动齿轮翻转180°安装,这样可使前、后侧板青铜耐磨层摩擦方向与原来的相反,使被动齿轮未磨损的齿面成为工作面,恢复了装载机的正常工作。

(3)“替代”修理法。即就地取材,替代工程机械已经损坏的零部件。主要用于垫圈、油封、油管、散热器和导线等的临时替代。例如:用普通塑料管替代燃油系的回油软管,用可口可乐饮料瓶制作塑料垫圈替代低压油路密封垫圈,用电缆线替代汽油机点火系的分缸线,用香烟丝配502胶进行堵漏,用橡胶圈做回位弹

簧等。

(4)“短路”修理法。即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气路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器设备中的油管、气管或电路进行短接,越过已经产生故障的零件而将管路或电路直接连接起来。例如:有一台装载机,机油散热器受损破裂,此时我们拆掉机油散热器,使机油管直接与机体油道接通,将机油散热器水管短接,恢复了使用

性能。

(5)“接骨”修理法。即采用捆绑、焊接、夹板、粘补等方法快速修复损坏零件。例如:有一台挖掘机机液压油管破裂,决定从破裂处锯开,用钢管接骨即在钢管两端加工出“倒刺”,插入液压油管内,深度约100mm,并用8#铁丝捆绑,最后将两端铁丝头对拧,以防因油压过高致使钢管从油管中脱落,快速恢复了机器的作业性能。

参考文献

[1] 贾希胜.战场抢修力量建设与准备的思考[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1995,(2).

[2] 朱展生.工程机械现场抢修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6).

供热抢险抢修应急预案 篇4

一、指导方针和工作基本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二、组织领导机构

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力度,成立兖州区热力公司供热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明春

副组长:莫成利 颜向锋 刘庆国 刘扬华 唐小霞

成 员:高维鲁 颜 伟 郑波涛 牛培东 贾建亮 张志刚 李 伟 梁 兴

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应急预案做好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二)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总体组织协调;

(三)组织进行应急方案的操作演练;

(四)决定启动或停止应急方案;

(五)组织恢复正常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二)承担安全生产日常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负责协调各应急机构的关系,保持联络畅通。

(四)掌握汇总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信息。

(五)负责事故发生后对外信息的撰写和发布。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联络组,特、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组,抢修救援组,后勤保障组。

综合联络组:组长由王明春担任,成员由颜向锋、莫成利、刘庆国、刘扬华、唐小霞、颜伟组成。

主要职责:

(一)负责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汇报。

(二)负责传达落实领导小组的有关决策。

(三)负责联络公安、医疗等相关部门的救助支援工作。

特、重大安全事故抢修组:组长由莫成利担任,成员由牛培东、李伟、贾建亮、张志刚组成。

(一)负责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实情、抢修、恢复生产等情况的收集汇总。

(二)负责提供调查和快速评估报告并将情况及时上报。

(三)负责特、重大事故发生后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道。

抢修救援组:组长刘杨华担任,组员李伟、郑波涛、牛培东等组成。主要职责:

(一)组织、协调、指挥应急事项的具体操作。

(二)组织保护、抢修、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唐小霞担任,成员由颜伟、梁兴、李伟组成。

主要职责:

(一)负责协调联络消防部门,借用消防车辆补水,为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正常采暖用水提供保障。

(二)负责协调联络医疗部门,为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对集中供热公司职工及区民造成的伤害提供医疗保障。

(三)负责救援资金及其他急需物资的保障。

三、应急准备

(一)加大特、重大安全事故及安全生产教育力度,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对黑板报、橱窗、横幅等内容进行定期更换,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

(四)严格警卫值班制度,警卫人员值班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迟到、早退,不准脱岗、睡岗、醉岗。

(五)警卫人员值班时应及时关锁公司、分配站大门,禁止闲杂人员入内,按时分配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六)发现可疑人员,应及时询问并向公司领导或公安部门报告。

(七)应急设备、材料定期检修、检查,确保完好。

四、应急保障措施

(一)若发生热源事故后,应做到:

1、及时联系热电厂总控室,了解事故的原因,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及时通知广大用户。同时,安排人员协调相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紧密配合用户做好防冻工作。组织购买防冻保暖用品及时发放给用户,直至供热恢复正常。

2、供热运行人员在事故发生和事故处理中,应坚守岗位,事故没有处理完毕,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其它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供暖工作。同时,告知用户影响供暖质量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力争将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3、遇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建筑物受到重大破坏的事故,除了为制止事故不再扩大和抢救伤员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外,应保护好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待公安、检察、技术监督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检查完毕后,经调查组同意方可清理现场。在特殊情况下,如有伤员需紧急抢救,必须及时清理时,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变动现场。变动现场的处理应当尽量缩小范围,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保持原状,为事故调查创造条件。

4、及时组织应急抢修分队,全面分析事故现象、准确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扩大,并进行抢修。

5、在抢修过程中,要做到连续作业,抢修不完成不准离开现场,确保尽早恢复区民的正常供热。

(二)停电应急措施:

1、成立由主管生产副经理、站长、各值班长、电工组成的停电应急小组,要求小组人员在发生停电事件得到通知后二十分钟内赶到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点。

2、公司立即启动停电应急措施,首先关闭分配站混水泵前后的阀门,避免形成旁通影响供热效果。同时,协调供电公司尽快恢复用电,以保证分配站的安全运行。

3、如果天气寒冷,停电时间较长,公司在与电力公司联系协商的同时,立即通知用户做好保暖防冻工作。

(三)当分支阀门损坏时,及时组织抢修人员,关闭上一级管网阀门,更换损坏的.阀门。及时报告给组长,通知热用户,做到连续作业,抢修不完成不准离开现场,确保尽早恢复区民的正常供热。

(四)当管网发生渗漏、焊缝开裂等故障时的应急措施:

当主管网出现渗漏,出动抢修人员找出渗漏点,以人工、机械相互配合挖出渗漏点,同时,以全新的“堵漏技术”,在不用焊接、不怕见水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处理完毕,保障供热安全。

(五)当电器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

根据电器设备的工艺特点,准备各种备品备件及电器设备,同时也与电器经销商达成协议,24小时随时提拱电器元件与电器设备。遇有电器故障危急安全生产时,应立即向广大用户说明原因,协助用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暖防冻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尽快恢复生产。

(六)如出现职工集体怠工现象,为确保正常供热,需以下人员上岗。

分配站、管理人员、运行值长3人

从社会招聘或由区建设局下属单位调配维修工:10人

从区自来水公司调配电工(具备电工证):2人

从区政养护处调配司泵人员:4人

从太阳纸业电厂调配8个热力站维修人员,每站3人,共计24人。

从社会招聘或从区建设局下属单位调配。

维修班:

气割、电焊(具备焊工证)2人,换热站及分配站维修班6人,管道工及相关维修人员6人,暖通专业1人;人员从社会招聘或由区建设局下属单位调配,保证在2小时之内到岗,正常供热。

(七)机械安排:

1、挖掘机 2辆 区政公司1辆、社会雇佣1辆

2、运输车 4辆 区环卫处提供

3、铲车 2辆 区政公司1辆、社会雇佣1辆

4、发电机 2台 区政公司提供

5、焊机 2台 热力公司提供

6、吊车 2辆 社会租用

7、气割 2台 热力公司提供

8、消防车 2辆 消防中队提供

9、水车 2辆 区环卫处1辆、园林处1辆

以上机械设备随时由区建设局调配。

五、宣传及培训

为确保城区供热安全,预防处理突发事件,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要在平时结合自身的工作同时,广泛向群众宣传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热力公司等相关单位要在日常维修中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网抢修技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六、奖惩

供电段电力事故(故障)抢修预案 篇5

总 则

为了及时正确处理设备故障,加快故障抢修的组织和恢复,加强事故管理,全面分析、掌握事故信息,查清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超前防范,切实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根据路局相关规定和段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事故抢修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停电延时。必须遵循“先通后复,先通一线”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疏通线路,并优先保证信号供电及列车通过。

第一章 抢修组织

1、为加强事故抢修组织领导,段、车间均应成立事故抢修领导小组。

2、段成立以段长为组长的事故抢修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各主管副段长;安全、技术、材料、段办科长;各车间主任。段调度室必须有段抢修领导小组各成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在事故抢修中能随时保持联系。

车间应成立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事故抢修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安全员、技术员、车间管内各工长。

3、当发生影响行车和信号供电的故障时,段值班领导要亲自赶赴现场或到调度室指挥抢修、督促查询事故原因。

电力预案

第二章 抢修原则及方案

电 力

自动闭塞和车站电气集中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正常运输秩序和行车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中断供电,将造成信号关闭、电动转辙设备停止运转,给运输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尽快恢复供电、恢复运输生产。

一、抢修的组织指挥

1、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行车信号等一级负荷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段管内相关部门人员闻讯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尽快恢复电力供应。

2、电力事故处理原则:首先查找分析判断故障点,发现后立即采取切除故障点等措施,迅速恢复信号供电,以保障正常运输秩序,然后进行修复。

3、段调度是电力事故(故障)抢修工作的总指挥,段定抢修方案、命令由调度下达,各级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在执行调度命令过程中,确因实际问题难以实施时,应立即向段提出修改方案,批准后实施。

4、段调度在处理事故时,无论领导是否在场均应主动决定处理方法,并对处理的及时性、正确性负责,同时迅速将情况主动向段领导汇报。段领导如认为调度对事故处理不

电力预案准确,可及时指出并予纠正。在特殊情况下,段领导有权亲自坐台指挥,下达事故处理命令。

5、各车间主任(车间值班干部、工长等)为故障抢修的现场指挥者,在抢修期间,段及车间的命令各工区抢修人员须无条件服从。各车间每天必须有一名干部值班,遇节假日或恶劣天气时,车间主任或支部书记须有一人在岗。各电力工区、配电所要保证两人值班。电力工区在节假日必须加强值班力量,增派值班人员,遇恶劣天气须保证二分之一的职工在岗。

6、电力人员在查找处理故障时应携带另克棒、脚爬、腰带、万用表、通信工具等工具材料。对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段长(或主管副段长)亲自组织抢修,在最短时间内派出胜任的技术人员赶赴故障地点,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行车。

7、段、车间、工区都要配齐事故备品备件、照明、通信、交通工具等,并定期进行检查,保持良好状态,为事故抢修创造良好条件。

二、故障处理原则

1、当线路故障发生在与邻局(段)两所之间区段时,段调度应及时与对方调度联系(必要时由局电力调度协调),首先断开局(段)分界开关(或工区所在地就近开关),分别进行试送电,判断故障区段。、区间信号点和车站信号故障,段抢修人员应在与电务的

电力预案分界点测试有无电压,如分界点电压正常时,抢修人员不得动电力设备,包括与故障无关的设备,作好记录并尽快向段调度和车间负责人报告,段调度应及时向上级电力调度及有关部门(通知供电段抢修的部门)报告。如电务部门人员在场时,可将测试结果向有关人员显示。

3、配电所馈出柜开关跳闸,应首先判明跳闸类别(过流、速断、失压),在确认所内无故障且对方所自投及本所重合均不成功的情况下,应立即向段调度和车间负责人报告,车间、段应迅速查组织找线路故障。

4、当判明自闭(贯通)母线有电,而配电所自闭(贯通)柜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立即向段调度、车间负责人报告,尽快检查处理。

5、配电所自闭(贯通)调压器故障需要退出运行进行检修时,应在故障发生后48小时内更换好。

6、自闭(贯通)电力线路不允许长期开口运行,架空电力线路发生故障一般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恢复原运行方式;电缆电力线路发生故障一般应在48小时内处理完毕,恢复原运行方式;实行越区供电后一般应在24小时内恢复原运行方式。

三、信息处理

1、抢修工作中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准确,尽快把故障点,故障跳闸时间,信号点通知时间,抢修人员出动、到达时间,立即向段调度和车间负责人报告,同时尽快处理。段调度接列事故

电力预案信息应及时向单位(部门)领导报告,并向上级电力调度报告。

2、当段调度接到上级调度或其它部门有关电力设备故障的通知时,应立即指挥有关车间进行故障处理并向段领导报告。车间负责人、段调度应及时将故障处理情况逐级上报。

3、当电力工区接到车务、电务等部门直接通知时,应问明故障情况,立即向段调度、车间负责人报告,并迅速到现场检查处理,现场处理人员应将处理情况向车间、段调度及时报告。

四、故障查找及处理、配电所自闭(贯通)馈出开关跳闸,对方自投、本所重合均不成功时:

(1)两所中间(或局、段分界处)拉开线路开关,两端试送,一端首先试送成功,另一端再选优拉开线路隔离开关试送,最后确定故障区段;

(2)在故障区段找出故障点,进行处理。、自闭(贯通)线路发生接地故障(适用于未装设接地故障自动检测设备的区段)时:

(1)首先判断接地性质;

(2)段调度要点拉开中间隔离开关判定接地侧;(3)接地段逐段要点倒闸判定;

(4)在判定的接地区段查找,找到故障及时处理。

3、自闭(贯通)线路发生缺相故障时:

(1)配电值班员、段调度要按要求加强对仪表、微保、远动

电力预案等监控设备的监视,以保证能及时发现缺相故障。

(2)配电值班员发现缺相故障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在有电力远动系统的区段,调度要运用远动系统判断出缺相故障区段,并切除故障、恢复无故障区段的正常供电

(3)通知沿线电力工区在判定的缺相区段查找,找到故障及时处理。

在以上分段试送电查找故障区段的过程中,在有电力远动系统的区段,调度要利用电力远动系统在15分钟内判断出故障区段,并切除故障、恢复无故障区段的正常供电。当电力远动系统不能正常运用时,要立即通知沿线电力工区就近分断隔离开关,迅速确定故障的大至区域,并尽快恢复无故障区段的正常供电,然后通知相关电力工区进行故障巡检。电力远动系统的维修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若发生故障时电力远动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延误抢修时间,段将根据有关规定对系统的维修管理部门予以考核。

在以上线路跳闸和接地故障处理过程中,段调度所通知的一切故障巡线,均应视为线路带电,如需处理时,必须向所属值班员或调度申请停电,只有在履行停电许可工作手续后方能进行事故抢修。

3、区间信号故障:

(1)首先测量分界点有无交流电压,如电务人员不在场,测量互供箱;

电力预案(2)电压正常,不准任何人动电力设备,并作好记录,通知电务人员;

(3)分界点无交流电,检查低压互供箱、信号变压器等设备,迅速恢复供电。、车站信号故障:

(1)先测量分界点两路电压是否正常;

(2)若有一路电压正常,通知电务开通电气集中;(3)两路均无电时,检查变压器、接触器等设备,迅速恢复供电;

(4)因检修或事故处理,当更换或改接引线时,应确认引入信号设备的二路电源相位一致。

五、事故救援

1、段调度接到上级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的要求后,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安全科(夜间通知值班领导),以及事故发生地的供电车间、电力工区。

2、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出动赶往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抢修人员出动昼间不超过10分钟,夜间不超过15分钟。

3、事故现场人员要与段调度保持密切联系,通报救援情况,段调度应按要求将信息反馈到上级部门。

电力事故应急预案 篇6

1.1 编制目的 为了应对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公司以及下属企业各级人员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消除事

故隐患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 工作秩序,特编制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电监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等国家和电力行业的 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求,《中国xx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 应急管理办法》、《中国xx集团公司防止发生电力生产事故重点要求》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编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以及下属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应急工作原则

1.4.1 切实履行企业主体的安全生产职责,把保障企业职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以及财产损失。

1.4.2 高度重视电力行业火灾事故的特点和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长效预防管理与应急处置 相结合,做好应对火灾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1.4.3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企业责任主体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制订完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演练;加强与企业所在地消防专业队伍的沟通,形成快速反应、协调有序、处置高效的应急 管理机制。

1.4.4 应急处置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救护和环境的防护,采取措施防止 事故扩大和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1.5 本预案为火灾事故综合预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油系统火灾应急预案》、《发电机火灾 应急预案》、《变压器火灾应急预案》、《电缆火灾应急预案》、《燃油区火灾应急预案》、《输煤系统火灾 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预案配合使用。

2 危险因素与风险分析 电力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燃油区、控制室、调度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输煤系统、汽(水)轮机油系统、氢气系统及制(储)氢站、变压器、电缆层(间、 隧道)、蓄电池室、脱硫塔、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电站基(扩)建、煤矿以及办公、生活场所存在 物理着火和化学燃爆的可能。

火灾事故可能同时伴有人身伤亡、危险化学品燃烧或泄漏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3.1.1 公司成立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组成,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工作部。

3.1.2 公司所属各企业成立火灾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各企业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本 单位各分管领导、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并组建相应的应急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工作。

3.2 职责

3.2.1 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职责

3.2.1.1 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职责

3.2.1.1.1 负责批准各应急响应计划。

3.2.1.1.2 负责审核应急响应计划及应急预案。

3.2.1.2 安监室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更新,跟踪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的执行,监督应急预案演练及紧急救护培训,事故发生后收集有关原始材料。

3.2.1.3 经理工作部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调配及日常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险情及处理情况。

3.2.2 火灾事故应急现场指挥机构及部门职责

3.2.2.1 火灾事故应急现场指挥机构在公司火灾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领导下全面组织指 挥事故应急工作。

3.2.2.2 运行管理部门在现场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负责运行设备运行方式调整, 隔离相关设备系统和动力源。

3.2.2.3 检修、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在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牵头实施现场应急的 具体工作。

3.2.2.4 安全监察部门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3.2.2.5 保卫部门负责灭火、现场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3.2.2.6 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现场通讯、对外联络及交通车辆统一调度工作。

3.2.2.7 卫生部门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抢救和护送转院等工作。

3.2.2.8 物资部门负责事故所需应急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3.3 各应急小组职责

3.3.1 现场设备隔离组参加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熟悉各类专项灭火应 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位置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火灾事故所涉及的 设备、系统及动力源。

3.3.2 引导疏散组参加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熟悉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 案的内容以及火灾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 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3.3 安全保卫警戒组参加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熟悉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火灾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 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 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 指挥部报告。

3.3.4 灭火施救组参加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熟悉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 案的内容以及各类火灾的施救方法、火灾所涉位置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 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3.5 救护后勤保障组参加定期组织的各类专项灭火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熟悉各类专项灭火应 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 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 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4 预防、预警和接警

4.1 危险源监控和预防 电力生产企业单位须完善各级人员防火安全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xx集团公司防

止发生电力生产事故重点要求》和《电力安全作业规程(热力机械部分)》(xx集团公司)的有关规 定,做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的各项组织和技术措施。

4.2 预警和接警

4.2.1 预警 电力生产企业单位任何不受控制的失火火情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现人应及时就近拨打“厂内火警”和“119”报警,并向运行当班值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 火灾事故报警要点:

4.2.1.1 火灾地点;

4.2.1.2 火势情况;

4.2.1.3 燃烧物和大约数量;

4.2.1.4 火灾现场人员受困情况;

4.2.1.5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4.2.2 接警

4.2.2.1 运行当班值长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发出“厂用警报”,启用呼叫系统通报火灾地点, 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2.2.2 倘若火灾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值长还应立即向厂部值班室报告。

4.2.2.3 接警的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各机构成员应赶赴火灾现场,辨析火势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 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4.2.2.4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火灾现场,协同运行当班值长进行应急处置。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程序

5.1.1 火灾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5.1.1.1 火灾事故发现人发现火情,事故现场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或固定灭火装置的,应立即启动 报警、固定灭火装置,并临近拨打火灾报警电话和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报告。根据火情进行灭火扑救或 采取控制火势的措施;当火势猛烈,危及人身安全时,采取必要措施后紧急避险逃生。

5.1.1.2 火灾事故地点管辖范围负责人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对火灾涉及设备、系统进 行迅速、准确隔离,并切断相关动力源;组织人力启用事故现场消防设施,尽力扑灭初起火警;当火 势扩大,可能殃及人员集中区域,应组织人员撤离疏散至安全区域,并派员引领专业消防人员进行灭 火。

5.1.2 火灾事故的应急展开

5.1.2.1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临近设立指挥场所,设 立明显标志,宣布启动相应的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

5.1.2.2 各应急小组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应立即向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集结、报到,并统 计人数;有条件的应让人员佩带明显的识别标志。

5.1.2.3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火灾现场火势、人员受困、设备、物资情 况,下达疏散人员、灭火施救、转移物资等指令,有组织地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行动。

5.1.2.4 火灾事故中如伴有或发生次生人身伤亡、危险化学品燃烧或泄漏和环境污染等事故,事故 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的《人身伤亡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环境污染应 急预案》等。

5.1.2.5 火灾事故应急中,根据火势、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驻厂武警和经警增援,为实施警 戒、疏散、解救受困人员等提供人力资源。

5.1.2.6 火灾事故应急中,根据火势、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企业所在地消防、医疗、民防等 专业机构增援,为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支持。

5.2 应急结束

5.2.1 火灾事故现场火势已扑灭,在确认无复燃可能、各类已启动的次生事故应急预案均已结束、 投入的各应急小组人员已全部撤回复命后,由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5.2.2 应急行动结束后,保护好火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待事故取证完毕后清理事故现场。

6 信息报告和发布

6.1 在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通过三个渠道向公司生产值班室和及主要领导报告。

6.2 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公司以及下属企业应及时按照相关程序向上级机关、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6.3 由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事故单位行政办公室经审核批准,统一对外准确发布火灾事故的信息。

7 后期处置

7.1 应急行动结束并完成调查取证后,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人力进行现场的物资以及污染物的清理, 消除事故影响,及早恢复生产、办公、生活秩序。

7.2 事故伴有人身伤亡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妥善安排受害者医疗救治、安抚、慰问受害者家属等 工作。

7.3 事故发生单位的财产保险工作小组和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对设备损坏和损失、救灾物资损失、 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财产保险、工伤保险材料,启动善后赔偿理赔程序。

7.4 事故发生单位应在 24 小时内将事故起因、抢险过程和结果形成简要书面报告和在事故处理结 束后 3 日内形成专题报告,逐级上报。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 通信系统管理部门应在应急行动中派员值守,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8.1.2 本预案各应急机构负责人的移动电话和企业单位置备无线通信设备作为备用通信系统。

8.1.3 本预案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联系方式由各单位发布......

8.2 应急队伍保障

8.2.1 企业单位应组建兼职应急队伍,按本预案职责定期进行训练,提高应急队伍的能力。

8.2.2 加强与企业单位所在地消防、医疗、民防等专业机构的沟通或订立互助协议,保障应急行 动的专业支持。

8.3 应急物资保障

8.3.1 各企业的固定和移动消防设施按国家以及行业标准配置,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验,保 证消防设施的性能完好。

8.3.2 其他通用物资(应急照明灯具、正压式呼吸器、防毒面罩、备用消防器材、医疗救护器材、 应急车辆等)由本预案相关成员部门负责定点存放,并落实专人维护保养,保证应急状态时及时到位。

8.4 经费保障 公司以及下属各单位财经部门应置备应急专项资金,接受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指令专项调用,保证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公司以及下属企业培训部门每年制订培训计划,对本企业各类预案的相关人员进行危险辨识、疏散人员、灭火扑救、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协同配合能力。

9.2 演练 公司以及下属企业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对本预案和其他专项应急预案的综合演练,检验本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10 奖惩

10.1 奖励 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0.2 责任追究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相应的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0.2.1 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制订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0.2.2 负有应急责任的人员在应急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

10.2.3 对重大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0.2.4 有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10.2.5 有对火灾事故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1.1.1 特大火灾

火灾造成死亡 10 人及以上;重伤 2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 20 人及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00 万元 及以上。

11.1.2 重大火灾

火灾造成死亡 3 人及以上;重伤 10 人及以上;死亡、重伤 10 人及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30 万元及 以上。

11.2 应急预案备案

11.2.1 本预案报送中国xx集团公司备案。

11.2.2 公司下属企业制订的应急预案,报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及公 司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11.3.1 本预案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以及本企业生产条件和组织体系变化 组织修订更新。

11.3.2 本预案应根据应急预案演练、发生事故后的评估组织修订更新。

电力抢修应急预案 篇7

一、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特点

由于电力网络安全事故的类型是多方面的, 诱发电力网络安全事故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从这个层面上说, 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内容反复, 项目众多的复杂工程体系, 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多元性、预见性等扥特征, 只有准确把握这几个方面基本要求, 才能够最大化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体系的实际功能。

(一) 设计的预见性

我们积极主动地构建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的根本目标是减少电力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率, 减低电力网络安全事故破坏力, 为此, 我们必须提前针对电力网络可能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优选更为高效的、科学的处理方式与解决方式,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整个电力网络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也就是说, 电力网络安全事故排除应急预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是在长期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

(二) 效果的即刻性

与其他类型的事故不同, 电力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极为突然, 自然环境、人为性操作事物都可能诱发电力网络安全事故, 而如果故障处理不到位的话, 极为可能产生破坏力更强、危害性更大的问题, 这就要求相应的事故排除应急预案效果具有即刻性,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 迅速分析故障类型与表现, 综合采用多种故障处理方式, 即确保故障的彻底解决, 只有这样, 才能够彻底消除电力网络安全隐患, 实现电力网络的“长治久安”。

(三) 实施的灵活性

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是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的依据与保证, 但并不是说整个体系是一成不变的, 实际上, 在实际操作与实施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进行调整, 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故障处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彻底解决电力网络安全事故。因此, 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二、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的设计

(一) 急加速应急预案机制的构建

完善的、高效的、科学的电力网络事故排除预案机制的构建是整个预案体系的核心与关键, 也是保障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顺利推行的根本保障。具体来说, 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需要各个部分共同参与其中, 因此, 为了确保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应推行层“部门负责制”, 各个部门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 比如电力调度机构要统一指挥调动电网安全事故, 电力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去抢修与处理各类事故等等, 使整个安全事故排除与处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行, 也让整个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体系更加有层次性与针对性。

(二) 注重应急培训与应急宣传工作的开展

注重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知识的宣传, 关注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技能的培训是降低电力网络事故风险的保障, 也是提升大众对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于保障电力网络排除应急工作顺利推行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活动, 采用集中学习、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并综合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 既检验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在全体职工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其次, 要深入群众, 进入社区, 采用现场演练等等方式, 普及电力网络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式, 从而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电力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来, 加速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

(三) 开展电力网络安全预练与演习

前文已经说过, 电力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如果没有提前制定相应的补救与处理方式, 工作人员极有可能会无所适从或者做出不正确的处理方式, 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扩大化。为了有效规避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们要积极开展电力网络安全预练与演习, 制定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演习计划与方案, 号召多个部门、单位、组织、个人等等参与到演练活动中来, 实际模拟电力网络安全事故发生场景, 既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演练中不断积累、汲取经验, 也让参与演练的全体成员更为直观、直接地学习电力网络事故处理的方式与方法。此外, 相关单位要做好演练活动的记录工作, 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处理方式、突发状况等等细节, 以便于为后期电力网络安全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旨在通过以上方式确保电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

结语

电力网络应急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当前电网安全与防御方面研究的焦点内容, 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 建立起完善的、全面的电网事故的电力应急体系成为了必要, 工作人员要时刻坚持实事求是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于电力网络的实际情况, 制定与设置电力网络事故排除应急预案系统, 有效抵御电力网络安全事故, 强化电力网络安全管理的实际效用, 切实提高电力网络的安全系数, 实现电力系统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化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病友出游应急预案 篇8

高血糖症

如出现口干、口渴、尿多时,应监测血糖,任何时候发现血糖高于16.7mmol/L,应咨询医生(火车站和机场一般都有医务室)或就近求医,按医嘱调整降糖药。高血糖症还可引起机体失水,神志清楚并能吞咽者应补充无糖饮料(如矿泉水)。部分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并无口渴多饮,而是渴感减退,因此不能仅根据口渴饮水,应根据天气、出汗量、尿量综合评定。在温度较高或空气干燥的地区旅游应补充适量水分,以免发生脱水甚至高渗昏迷。多数糖尿病病友需每日饮1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多次饮用,每次200毫升左右,一次饮用大量白开水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坚持控制饮食,如果大吃大喝,不忌甜食和含糖饮料,必然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此外,旅途中兴奋、紧张、刺激等情绪,降糖药不足或漏服等均不利于高血糖的控制。

低血糖症

如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视物模糊、昏昏欲睡,甚至不省人事等任何反常的表现,均应测定血糖。血糖低于正常且能吞咽者立即口服含糖饮料及食物;昏迷者侧卧,肌注胰高血糖素,送就近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不可喂食;不可注射胰岛素。如无条件监测血糖可先按低血糖症处理,15分钟内未恢复者应送医院。白天活动量大时,睡前应监测血糖,如睡前血糖低于6.0mmol/L,应少量加餐,以防夜间低血糖。低血糖症的发生与旅途中误餐或延迟进餐、活动量较平时加大、降糖药剂量未及时调整或应用不当(如胰岛素下肢部位注射使吸收加快)等有关。

心脑血管急症

如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手足发冷发绀、头晕、头痛、晕厥等不寻常表现,或测脉搏发现脉搏不规则、过快或过慢、强弱不等,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者,应立即休息,有条件者吸氧,胸闷、胸痛症状在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内未缓解时,必须就近求医,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中止旅行。

下肢与足部损伤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身体缺少活动,可出现下肢麻木、肿胀。因此,乘车时应定时活动下肢,常变换体位,或站或走或坐,也可进行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远足或者登山容易引起运动损伤,需特别注意保护踝关节和足部。穿合适的鞋袜;每天检查双脚,如有擦伤或水疱应及时处理;检查鞋内有无砂石之类的异物;每天洗脚后用尿素软膏均匀地涂抹在脚背、脚底、脚后跟,但不要抹在趾缝间,保持趾缝干燥,防止引起皮肤破损而导致糖尿病足等。

春天使人充满欢乐、向往和希望,江河解冻、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地绽绿,让我们走进春天,成为大自然的伙伴。

上一篇:士官个人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情实意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