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课文(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11个生字。认识走之旁和竖心旁。知道“远近”、“有无”、“来去”是反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喜爱古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
2.大家都说对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它和这首儿歌一样,也是一个谜语,3.学这首诗前,老师请各位小朋友欣赏一处美景。仔细看这景色,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4.小朋友们说得有点乱,哪位小朋友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把你看到的景物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刚才小朋友说的这景色,就是我们课文里这首古诗所描写的。请大家翻到语文书59页,(板书课题:画)一起读一读课题:画。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创作的,我们就随着这位诗人一起走进课文吧。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老师出示的提示来学一学这首诗(出示提示:
1、自己轻声读一读,数一数全诗一共几句话。
2、圈出躲在诗里的生字宝宝,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诗里写了哪些景色)。
2.告诉老师,全诗一共几句话(顺便强调句号)?诗里的生字你都读对读准了吗?让老师来听一听:出示课件,先带拼音。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还”多音字,“远、近、春、人”是前鼻韵,“远、近、还” 这三个字里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走之旁,我们一起来说一遍:走之旁。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带有走之旁的字有哪些?老师这里有几个字,大家看看,你发现,这些带走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是啊,和走路有关;在这些生字中“声、惊”是后鼻韵,这个“惊”有我们要学的第二个新偏旁:“竖心旁”,一起来念:竖心旁。这是一种我们心里的活动,看“怕”也是竖心旁的,你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吗?(竖心旁的大多和心理活动有关),是呀,都和心理活动有关。
刚才我们细细学了几个有难度的生字,这下小朋友们一定读得更标准了(再次出示各种读,再去拼音读,有错及时纠正),我们再来响亮的读读。接着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近、色”等11个生字。
3.真棒,一下子就读会了生字,那么我们就能自己读通课文啦!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试读。
三、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你读出了哪几种景色?(相机板书:山、水、花、鸟)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像老师这样画上小三角形,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谁再来试着读读?
真不错,很有小诗人的样子,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请各位小诗人一起到诗中一游!
(一)讲读第一句
1.看图说话:小诗人们,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这景色多美啊,有山有水,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平时自己看到的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吗?
2.想一想:
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这就叫做——(远看山有色)。你知道课文里的“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板书“远”和“有色”。
真聪明,你觉得这山美吗?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
读得好美啊!这图上除了山还有——水,水从山上直往下流,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一听水声,台下的同学请大家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一听。
问:你听到水声了吗?(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嗯,说得真好,那你能读出近听水无声的那种幽静的感觉吗?谁来试着轻轻地读一读?
没错,正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板书:“近”和“无声”)
3.老师请一位小诗人来表演一下诗的第一句(学生远远看山,读出第一行,再走近侧耳听,读第二行),大家看他一会儿走远了,一会儿又走近了,你发现“远”和“近”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做(反义词),跟老师一起说:反义词。你还能从诗的第一句里找出反义词吗?(“有无”)
4.指导朗读第一、二行
大家好聪明啊!我们已经细细地体会了这句诗,也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那么就让我们来有节奏地读一读,老师给小朋友一点提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各种读。
(二)讲读第三、四行
1.美丽的景色除了山水,还要来点花儿点缀。想一想,春天,许多花儿都怎么样了?那些春天开的花到了夏天会怎样?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这时,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那老师这就去赶鸟,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人来鸟不惊)?
3.哪位聪明的小诗人告诉老师“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那刚才老师去赶鸟,为什么鸟不害怕受惊呢?是啊,因此你能看出,这是——一幅画。
4.这第二句里也藏了一组反义词,你发现了吗?(来去)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
五、朗读、配乐背诵全文
六、书写指导
背得真棒,接着就看看我们小朋友写的怎么样了。出示“人、火”,这两个字有了之前几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一定不陌生,大家告诉老师,他们是——(齐读)。
1、现在,我们就要把他们送回到田字格里去,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在空中比划一下。(师范写,生书空,师提醒该注意的地方:火的笔顺)。
2、生描红,师下去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习作,对比,评论。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小朋友诗会读也会背了,不过这要求我们书写的生字宝宝可不止两个,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好好的学习另外几个生字宝宝吧!
板书设计: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来
鸟
一、示范, 在模仿中学习朗读
面对一篇新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后, 多数人能做到读音正确, 但语气、语调、断句无法顾及, 做不到流利, 读而不知所云, 不清楚课文讲什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而各种形式的示范朗读, 符合学生平日言语交流的表达习惯, 学生在反复模仿中能够习得朗读的技巧, 增强语感, 提高理解能力。
(一) 教师教读, 面对面地直观示范
学习一篇新课文, 先让学生使用 “拼音拐杖”独自朗读是必要的。 一来在反复用拼音识读生字词的练习中, 学生拼读能力会逐渐增强, 提高拼读速度;二来在学生独立朗读的过程中,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 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调整教学思路, 在指导时更有针对性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可是受学习能力的制约, 在读书时学生会出现诸如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错误, 若是自读遍数太多, 这些错误在一遍遍重复中被强化, 再改起来不容易。 因此学生读两三遍后, 教师就作示范朗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着课本上对应的内容, 同时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跟着学读。 在学生自读时那些显得零散的字词, 被教师的朗读串成了便于理解的句子, 枯燥的文字有了颜色、味道、形状等可观可感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有意义存在, 他们再独立读书时就容易多了。 教师边范读, 边留意学生的学读情况, 对于读不流利的句子多次教读, 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在刚刚萌芽状态就能被解决掉。
低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 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而所学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语言生动, 很多故事性的文章适合分角色朗读, 进行表演, 所以除了单一的朗读, 教师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 让学生看教师带有表演性质的朗读, 他们会非常感兴趣, 更乐于学着教师这样去读。 当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后, 教师就可以先示范, 再让学生看着教师, 学着“表演读”, 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朗读的方法, 一段时间后多数学生就能熟练而自然地使用这一方法读书了。 这样不仅丰富了朗读的表现形式, 声音、表情、肢体的参与, 使学生积累文本语言速度更快, 记得更牢。
(二) 音频视频, 最便利的模仿朗读
教师范读也存在着不足, 如一些字词的发音受方言的影响不够准确, 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 教学中突发事件分占了时间影响到范读的时机等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可以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视频等电子手段来解决。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这些电子资源的运用很是方便, 晨读时、教学时、甚至课间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根据实际情境, 或是认真跟着学读, 或是边游戏边听边下意识地跟读, 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而且这一做法还能把教师解放出来, 关注学生的模仿朗读状态或做一些必要的其他教学事务。
很多教师手头朗读资源充足, 既有录音, 也有视频, 使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当选择。 课文录音在学生独立朗读后播放, 让学生就当下所读课文中的生字正音, 学习正确地断句。学生从初读文字到将其转化为信息需要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而课文视频朗读则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画面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想象, 应该放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文章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之后。 学过的课文定期给学生反复播放, 在一遍遍重复听与读中, 学生能够轻松地实现背诵课文的学习目标。
(三) 同伴展示, 近距离的追赶目标
学生存在着客观差异, 朗读水平良莠不齐。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之后, 选择朗读出色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书, 或是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再请其他同学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总结出朗读方法。这些榜样是学生们自己身边的伙伴, 比起教师和录音朗读追赶起来距离更近, 因此把他们作为追赶对象会成为不少学生的努力目标。教师此时多加鼓励, 对学生点滴进步予以肯定, 帮助他们树立“朗读我能行”的信心, 进而喜欢上朗读, 提高朗读水平。
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朗读方法的习得, 将使一批朗读小能手迅速成长起来, 而且数量会渐渐增加。每个学习小组里都有了朗读能力强的学生, 朗读训练时, 有了他们的示范和带动, 身边的小伙伴儿们有意无意地就开始模仿, 教师多表扬每个进步的学生以促进他们良好朗读习惯的养成, 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朗读的环境就慢慢形成了。
二、指导, 在引领下掌握方法
学生读课文, 一怕遇到生字词出现多的句子, 学生难以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也就难能读流畅;二怕长句子, 学生读起来停顿处理不好, 影响理解;三是不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不知如何处理停顿与换气。教学时教师依托课文的词句从这几方面入手, 搭建朗读的平台, 进行方法指导,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点拨指导, 帮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
(一) 识读词组
对低年级来说,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是识读生字词,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在学习字词环节, 我们常做的是让学生识读带生字的词语。 但是, 很多教师也发现这一个问题: 学生认会了词语, 再读课文, 就会习惯性地把句子拆成一个一个的词语读出来, 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 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 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 制约着学生对句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三年级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处理这一环节很值得学习。 在指导学生识读生字时, 这位教师出示的是带有生字的词组。 学生自由练习和指名学生朗读词组时, 教师反复强调“要像说话一样自然”, 必要时给学生示范, 领着学生读出应有的语调语速。 词组把几个意思紧密地词连在了一起, 读出来的自然紧凑, 符合我们日常表达习惯, 学生读起来通顺, 理解课文内容也变得容易了, 然后把这些词组带进句子里朗读。 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 学生读起来较之前明显进步。
我们一年级朗读时, 借鉴这一做法, 不仅在识读生字词环节, 在朗读长句子时, 也可以以词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断句, 把长句子变成几个短一些的词组, 长期练习, 学生就能读好句子了。
(二) 留心标点
在“百度百科”里这样定义“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 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是时间间隔, 在书面语言中就是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课文是书面语言, 面对不同的标点, 要让学生知道读出来时如何停顿。 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练习时, 主要指导学生读到这些标点符号时如何停顿。 为练习方便, 把课文中不易朗读的段落出示出来, 朗读时让学生关注标点符号。 通过教学发现, 学生无论什么标点, 停顿时间都差不多。教师为此要求:见到句号、问号、感叹号说明一句话说完了, 要换一口气, 再接着读下面句子, 并作示范, 读到这些标点时用夸张的动作吸进一口气后再读。 数次重复后, 学生多数能够做到, 这时再提出新的要求:换气要偷偷地, 让别人看不出来, 再作示范, 让学生仔细观察怎样偷偷换气。 课堂上, 学生自由练习时、指名朗读时, 教师反复规范, 学生就会慢慢形成注意标点符号、正确断句的习惯。 当然标点符号的停顿不是固定不变的, 具体情境中再指导学生具体对待, 那应该是建立在他们已有一定的语感基础之上了。
三、评价, 在改进中提高能力
教师和同学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内外当学生的朗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 会成为他们下次朗读的动力, 使之在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时有着十足的劲头。 因此, 课堂上学生的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班级齐声朗读要有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让每次评价不光能激励朗读者的朗读热情及时改进其中的不足, 评价者也因为评价他人, 需要思考某一具体内容该如何去朗读, 朗读者和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益。
(一) 共性评价, 表扬与建议兼顾
有些共性诸如正确、流利、响亮方面的评价标准比较简单。 在提出朗读要求后, 学生准备朗读之前, 教师让听的学生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 朗读的同学有没有做到这三方面; 朗读结束后, 再让大家听教师是如何评价的:
“XX读得正确、流利, 声音响亮。 ”
“XX读得正确、流利, 但是声音不够响亮, 我听起来有些吃力。 ‘将上堂, 声必扬’, 在课堂上一个人发言时, 声音响亮些大家才能听得清楚, 这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
“XX读书很正确, 很响亮, 我非常喜欢, 如果在……这句话中, 这样断句, 就流利多了。 ”
小学生说话喜欢直接, 发现别人朗读中的问题, 评价时就会不客气地指出来, 这样必定会打击朗读者的积极性。 教师在示范时, 要先说出优点再提出建议, 朗读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下次再有朗读机会他们依然会快乐地争取。 一节课里, 这样的评价教师经常示范, 让学生紧跟着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习评价, 教师大力表扬评价到位、评价内容兼顾表扬与建议的学生。 几节课下来, 多数学生就能把握正确、流利、响亮的尺度, 评价起来也会慢慢得心应手。
(二) 个性评价, 理解与表达同步。
当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上述评价后, 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具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朗读了。 在带着学生精读课文环节, 教师仍以示范引路。 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蘑菇该奖给谁》 一课时, 结合学生的朗读这样评价:“听你读书, 我看到了一个亲切慈爱的兔妈妈, 你真是个读书的高手! ”“你的朗读, 让我觉得小黑兔很骄傲。 ”接下来指名朗读后, 也让学生们按照“听了XX的朗读, 我看到了… …的小黑兔 (或小白兔) ”“从你的朗读中, 我还看不出小黑兔……, 我觉得可以这样来朗读”的句式来评价。 在后来学习的《骑牛比赛》《大松树和小松树》《奶奶的白发》等课文时, 我多次提醒学生使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来说说同学的朗读情况。 为评价他人朗读, 学生必然要认真揣摩对应的课文内容, 理解文字, 想象画面, 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 朗读与评价也就成了学生们深入体会语言文字的过程。
(三) 评价范读, 在揣摩当中提高
范读的目的和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无论是录音、视频还是教师、学生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从范读中, 哪些词句朗读得好, 好在哪里。 交流中, 学生的思维彼此碰撞, 发现范读妙处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理解课文, 继而学习其中的朗读技巧模仿读一读, 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技巧。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 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他们的朗读中得以彰显, 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了。
Section A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周末你通常做什么?
on weekends 意为“在周末”、“每逢周末”,属于美国英语的用法。英国人则习惯于使用at weekends或at the weekend。例如:
They often have a party on/at weekends. 他们经常在周末聚会。
Sometimes they go to see a film on/at weekends. 有时他们在周末去看电影。
[练习]完成句子。
许多人在周末去购物。
Many people go shopping ____ ____.
[Key:on/at weekends]
2.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我经常去看电影。
often 意为“经常”,是频度副词。常见的频度副词还有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hardly, never等。频度副词常常位于实义动词之前,be动词、情态动词及助动词之后。但sometimes的位置较为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例如:
They are always late for school.
他们上学总是迟到。
The old man can hardly walk.
那位老人几乎不能走路。
[练习]完成句子。
托尼有时骑车去上学。
____ Ton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Key:Sometimes]
3. They often go to the movies.
他们经常去看电影。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你(你们)多久看一次电视?
“看电视”、“看比赛”英语译为“watch TV”、“watch a match”。“看电影”可译为:see a film; go to a film; go to the films; go to see a film; go and see a film; go to the cinema; go to the movies等。
[练习]完成句子。
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电影。
I like ____ TV and I don’t like ____ ____ ____ ____.
[Key: watching, going to the cinema/going to the movies]
4.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activity survey at Green High School. 这是绿色中学学生活动情况调查的结果。
here, there置于句首且主语是名词时,主语和谓语要用倒装语序。例如:
Here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特别提醒]当主语是代词时,主语和谓语不倒装。例如:
Here you are. 给你。
Here we are. 我们到了。
There he is. 他在那儿。
[练习]完成句子。
铃响了。
____ ____ the bell.
[Key:There goes]
5. As for homework,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谈到家庭作业,大多数学生每天做。
as for意为“至于,关于”。例如:
We all passed the examination, but as for him, he alone failed.
我们都及格了,但至于他,只有他一个人不及格。
I enjoy going to the movies. But as for the theater, I prefer staying at home. 我喜欢看电影。但至于看戏,我宁愿留在家里。
[练习]完成句子。
我喜欢英语,至于数学,我一点也不喜欢。
I like English, but ____ ____ math, I don’t like it at all.
[Key:as for]
Section B
1. 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as yours or different?
她的生活方式与你的生活方式是相同还是不同?
the same as意为“同……一样”。例如:
Lin Tao’s watch is the same as yours. 林涛的手表和你的一样。
be the same as 的反义词组为“be different from…”意为“与……不同”。例如:
English names ar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names.
英语的名字与汉语的名字不同。
[练习]完成句子。
这本词典与我的一样。
This dictionary is ____ ____ ____ mine.
[Key:the same as]
2.…but I’m pretty healthy. ……但我相当健康。
此处的pretty作副词,意为“非常,相当”,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该句中的“healthy”是形容词,意为“身体健康的”。例如:
The movie is pretty good. 那部电影非常好。
He is pretty old now. 他现在相当老了。
Although my grandmother is 80 years old, she is still healthy.
我的祖母虽然80岁了,但还是很健康。
[练习]完成句子。
她的英语非常好。
Her English is ____ good.
[Key:pretty/very]
3. I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我尽量多吃蔬菜。
try to do sth. 表示“努力去做……,设法做……”的意思。例如:
Try to catch up with your classmates. 努力去赶上你的同学。
try的后面也可接V-ing形式,表示尝试着做某事。例如:
Let’s try knocking at the window. 咱们敲窗户试试。
[练习]完成句子。
我要设法学好英语。
I’ll ____ ____ ____ English well.
[Key:try to learn]
4. I hardly ever exercise. 我难得进行锻炼。
hardly作副词,意为“几乎不,几乎没有”。表示否定,通常置于实义动词之前,be动词和助动词之后。例如:
We hardly have time to play. 我们几乎没时间玩耍。
I can hardly understand them. 我简直无法理解他们所说的话。
ever用于否定句中,意为“无论何时都不……,至今不曾……”,可与含有否定意味的语句连用。例如:
We hardly ever eat out. 我们很少在外面吃饭。
[练习]完成句子。
我几乎不在外面吃饭。
I ____ ____ have dinner outside.
[Key: hardly ever]
5. So maybe I’m not very healthy, although I do have one healthy habit. 所以尽管我的确有好的健康习惯,但也许我并不太健康。
汉语的“虽然……但是……”译成英语时,用了though/although就不可再用but;同样,用了but, 就不可再用though/although。例如:
虽然天很晚了,但他们仍继续工作。
误:Though it was late, but they still went on working.
正:Though it was late, they still went on working.
正:It was late, but they still went on working.
[练习]同义句转换。
It was very hot, but the football match still went on.
____ it was very hot, the football match still went on.
[Key: Although/Though]
6.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to keep in good health.
大量的蔬菜帮助你保持健康。
此处的keep作动词,意为“保持(某种状态)”,其后常跟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本句中的“in good health”就是一个介词短语,表示“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例如:
He keeps in the shade because it is very hot.
他一直呆在阴凉的地方,因为天气太热。
Keep along this road. 沿着这条路走。
[练习]同义句转换。
他们必须把手放在背后。
They must ____ their hands ____ their backs.
[Key:keep, behind]
Unit 2
Section A
1. What’s the matter? 怎么了?
这是医生问诊时的常用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with连用。“What’s the matter with…”表示“……怎么啦?”。它也可用来表示“某物怎么了”。类似的说法还有:What’s wrong with…?/What’s…trouble? 例如: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s your trouble?) 你怎么了?
What’s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你的电脑怎么了?
[练习]同义句转换。
What’s wrong with her bike?
What’s ____ ____ with her bike?
[Key:the matter]
2. I have a stomachache. 我胃疼。
have 后面接表示疾病的名词,指“生……病”、“患……病”,口语中常用have got代替have。例如:
——What’s the matter, David? 怎么啦,大卫?
——I’m having a toothache. 我牙疼。
[特别提醒] ache和sore是两个与疼痛有关的词语,常与表示身体具体部位的名词构成合成词或短语,表示某一部位的疼痛。ache位于名词后面,sore位于名词前面。例如:
headache头痛;stomachache 胃疼;
backache背疼;toothache 牙疼;
earache 耳朵疼;sore throat 喉咙疼;
sore foot 脚疼;sore knee 膝盖疼
[练习]完成句子。
丹尼没来上课,因为他头疼得厉害。
Danny is not here for class because he ____ a bad ____.
[Key:has, headache]
3. I think so. 我认为是这样。
so置于think, hope, call, believe(相信), expect(期望), suppose(猜想) 等动词或be afraid后面,替代其后含肯定意义的宾语或宾语从句。例如:
——Can I pass this examination? 我能通过这次考试吗?
——I’m afraid so. 恐怕能通过。
[练习]完成句子。
“今天下午天会下雨。”
“我想是这样。”
——It’s going to rain this afternoon.
——____ ____ ____.
[Key:I think so]
4.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你应该躺下休息。
should意为“应该”,后面接动词原形。例如: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练习]完成句子。
这药你应该一天吃三次。
You ____ ____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Key:should take]
Section B
1. Eating Danshen and Huangqi herbs is also good for this. 吃丹参和黄芪对此也有益处。
动名词(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例如: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电视看得太多对你的眼睛有害。
Eating one apple a day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每天吃一个苹果对你的身体有益。
[练习]完成句子。
晚饭后散步对你的身体有好处。
Taking a walk after supper ____ ____ ____ your health.
[Key:is good for]
2. 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保持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难,平衡饮食也很重要。
本句中的两个it都是形式主语,两个动词不定式(短语)是真正的主语。动词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有时短语比较长,为了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常常用it作形式主语,而将作真正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放在句末。例如:
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学好英语不容易。
[练习]同义句转换。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is very important.
____ ____ ____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Key:It’s very important]
3. I study late every night, sometimes until 2 a.m., but I don’t think I’m improving.
每天晚上我都学到很晚,有时候直到凌晨2点,可是我觉得还是没有提高。
“I think”后面跟含否定意义的宾语从句时,通常将语义上属于从句的否定词转移到主句的谓语动词上。believe, suppose, imagine 等动词后面跟宾语从句时,也有类似的用法,要注意这类句子的汉译。例如:
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Excuse me,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对不起,我认为你不对。
until 意为“直到……之时”,在否定句中表示“直到……才……”。例如:
I didn’t go to bed until ten o’clock last night. 昨晚我直到十点才睡。
[练习]完成句子。
1) 我认为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I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this question.
2) 昨天下午她直到做完作业才离开教室。
Yesterday afternoon she ____ ____ the classroom ____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北风和小鱼》。
2.出示课件(课文中的生词),小朋友,谁能又响亮、又准确地读出这些词宝宝的名字?
3.“得意”这个词,小朋友们,课文中谁得意了? 得意了几次?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看课文动画片。4.生看课件动画。
6.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并从文中找出两次得意的地方。
二、学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北风都吹向了谁?它们都有什么变化?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并用笔在课文中划划。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贴青草、梧桐树、小鸟变化后的图)
3.北风还吹向了哪些动物呢?它们都有什么变化?学习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4.现在你们觉得大家都害怕北风吗?(板书:害怕)。现在北风心里怎么想?它又是怎么说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汇报。2.谁来当北风得意地读读这一自然段。3.谁能更得意地读读本段?(加上表情动作)4.示范读,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真的大家都怕北风吗?谁不怕?(贴小鱼图,板书:不怕)
2.指名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鱼不怕?(课件点红相关词语:浮出水面 鼓起眼睛 就不怕)它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鱼?(勇敢 不服气)
谁来当勇敢的小鱼,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谁更勇敢?(点评:你真是一条机灵的小鱼!你真是一条勇敢的小鱼)3.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当弱小的小鱼向强大的北风挑战时,北风表现得怎样?(课件点红相关词语:气极了 猛吹一口气)2.北风猛吹一口气,这时-------(生接)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3.这样的天气,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听就觉得冷? 4.指名读,一二组齐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北风猛吹一口气,它想干什么?当北风看不见小鱼时,它以为什么?所以北风又得意了。而且这次是------(生接)非常得意。小鱼有没有冻死?从课文哪里知道的?你们觉得小鱼怎样?(勇敢)2.指名读,三四组读第五自然段。
三、课文学完了,你喜欢北风还是小鱼,为什么?
师小结:北风虽然强大,但它太目中无人了,小鱼虽然弱小,但却非常勇敢。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新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爱小动物,做个有爱心的人。[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小作者关爱动物,照顾弱小的情感。[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导入:一个尖尖嘴,两个小翅膀,飞到东来飞到西,叽叽喳喳叫不停。——打一动物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小鸟)真聪明,对,就是小鸟。2.“沙沙沙,沙沙沙”,天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只小鸟迷了路,落在了“我”家的阳台上。(板书:阳台上的小鸟)3.看到阳台上的小鸟,“我”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体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用笔圈出来。2.同桌之间互读生字,认读易错或不会的生字。3.小组合作读文识字。4.教师检查识字情况。(1)全班齐读生字两遍。
(2)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3)做“送小鸟回家”游戏,巩固识记。(黑板上贴有带拼音的小屋,指名学生将对应生字的小鸟卡片贴在小屋上)
(4)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的。加一加:习+习=羽王+里=理
巧记生字:左耳(阝)挂日,为阳。1.把下列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ū梳 d定 d躲 ǐ 己 ī湿l连
2.一字组两词。阳()()毛()()
三、指导书写 1.认识新偏旁“阝”,强调书写笔顺。
2.出示“阳、它、己”生字卡片,认读并书写。阳:偏旁“阝”,要先写“”,再写“丨”。它:笔顺为。
己:注意与“已”进行区分。
3.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强调写字的姿势要正确。4.作品展评,找出不足,并改正。3.我会数,我会写。(1)“阳”共()画,笔顺为()。(2)“它”共()画,笔顺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情景导入,体会小鸟想“飞”的情感
1.(课件播放小鸟在空中飞翔的画面)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想“飞”的情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悟 1.扫除了字词障碍,谁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一遍呢?(指名读)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2)小鸟为什么停在阳台上呢?(3)“我”是怎样做的呢?
3.老师领读,引导学生读得有感情。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羽毛()的小嘴
()地叫
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的小鸟是什么样的?“我”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
①它用尖尖的小嘴,梳理着身上湿漉漉的羽毛。②我悄悄地在一旁看着它:“啊,可怜的小鸟!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2)看到湿漉漉的小鸟,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3、4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连忙拉住妈妈,用手指了指阳台上的小鸟,轻轻地说:“妈妈,小鸟在躲雨,别吓着它。” 理解“连忙”“轻轻地”,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连忙”可以看出“我”非常着急,怕万一妈妈惊动小鸟,小鸟就会飞走被雨淋着。“轻轻地”说明“我”很小心、轻声地说话,生怕惊走了这只小鸟,体现出“我”对小鸟的关爱。)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想一想,小鸟欢快地叫了几声,它和“我”说了什么?让学生扮演小鸟,说一说。①小朋友,谢谢你。
②再见了,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5.“我”看见小鸟在阳台上躲雨,心里是怎样想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6.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我连忙拉住妈妈,用手指了指阳台上的小鸟,轻轻地说:“妈妈,小鸟在躲雨,别吓着它。”(1)“连忙”“轻轻地”体现了。(2)用“连忙”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请你写一条爱鸟护鸟的宣传语。(如:同在蓝天下,人鸟共一家。)
[教学板书] 阳台上的小鸟 小鸟:迷路躲雨(可怜)“我”悄悄地看 连忙拉住妈妈
轻轻地说爱护小鸟关心弱小 [教学反思]
Unit1 今天是星期六。本和他的表兄弟,杰克,在公园里。杰克只有四岁,但是他总是有很多问题。他在公园里看见一些公共标志。他正在问本一些关于这些标志的问题
杰克:那儿有很多标志,本。本:是的。那是公共标志。他们有不同的意思。杰克:墙上有一个标志。那是什么意思? 本:是“危险”的意思。杰克:我可以进去吗? 本:不,你不能。你必须远离那座大楼。杰克:草地上有一个标志。它是什么意思? 本:是“远离草地”的意思。杰克:那是什么意思呢? 本: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在草地上走。杰克:那个鸟笼子上的标志很有趣。是什么意思呢? 本:是“保持安静”的意思。我们不应该在这里大声喧哗。杰克:现在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公共标志的知识了。谢 谢你,本。
Unit2 吉姆是本班里的一个新学生。他住在本附近。本和吉姆经常放学后一起回家。今天,本在拜访吉姆。他们在吉姆的房间里。他们在讨论关于本的生日的事情。本:今天几月几号,吉姆。吉姆:今天10月16号。本:10月16号?噢,我的生日快到了。吉姆:是吗?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本:在10月18号。你愿意来我的生日聚会吗? 吉姆:当然。杰克:太好了。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吉姆? 吉姆:我的生日是8月6号。本:你通常会举行生日聚会吗? 吉姆:是的,我会。吉姆: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本? 本:我想要一个溜溜球。吉姆:好的。你也想要一张日本卡通片的VCD吗? 本:日本卡通片?是的,我喜欢他们。吉姆:你喜欢看“阿拉丁”吗? 本:是的,我喜欢。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呢? 吉姆:让我们等等看。
Unit3 今天是运动日。所有同学都很激动。苏海和苏阳在看跑步比赛。苏海想拍一些相片。她在找照相机。苏阳在帮助她。苏海:看,苏阳。男同学在赛跑。非常激动。让我拍一些相片。苏阳,我的照相机在哪里? 苏阳:它在你的包里。苏海:让我看看。不!它不在这。苏阳:刚刚还在那。现在在哪里? 苏海:它在你的包里吗? 苏阳:让我看看。哦,是的,它在。苏海:胶卷在哪里? 苏阳:它们在我包里。苏海:请给我吧。苏阳:哦,不!它们不在我包里。刚才还在这里的。在你包里吗? 苏海:不,它们不在。苏阳:现在它们在哪里呢? 苏海:看,它们在地上。请你把它们捡起来给我好吗? 苏阳:当然!
Unit5 上星期是国庆节假期。今天后假期后的第一天。海伦很早就去学校了。她上课前在学校的操场上遇到了南希。海伦:你上星期做了什么? 南希:星期三我和我的父母看了一部电影。海伦:你喜欢那部电影吗? 南希:是的。是一部有趣的卡通片。我们都很喜欢。你做了什么呢? 海伦:我星期一和星期二和我的家人拜访了一个农场。南希:你们在农场里做了什么? 海伦:星期一,我们浇树拔萝卜。南希:你们星期二做了什么呢? 海伦:我们挤牛奶,那很有趣。南希:真的吗?你们还做了什么呢? 海伦:我们收鸡蛋。南希:农场里有一些水果树吗? 海伦:是的,有。有苹果树、橘子树和梨树。我们摘了很多橘子并且品尝了它们。南希:太棒了!我也想去农场。
Unit6 今天是十二月十八号,圣诞节即将来临。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兴奋。今天,格林先生和他的学生们谈论有关节日的话题 格林先生:圣诞节是十二月二十五号,圣诞节过后是什么节日? 苏海:元旦和春节。格林先生:元旦人们通常做什么呢? 大卫:他们参加聚会,我去年没有参加聚会,我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大餐。格林先生:苏海,春节人们通常做什么? 苏海:他们拜访亲朋好友,吃很多的好吃的。麦克:你去年拜访你的亲朋好友了吗? 苏海:当然拜访了。本: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万圣节。苏海:什么时候过万圣节? 本:它在十月。人们穿上服装参加聚会。去年的万圣节我参加了一个聚会,非常好玩。格林先生:杨凌,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杨凌:中秋节。它在九月或者十月。我们通常吃月饼,玩花灯和赏月。格林先有关节日的话题 格林先生:圣诞节是十二月二十五号,圣诞节过后是什么节日? 苏海:元旦和春节。格林先生:元旦人们通常做什么呢? 大卫:他们参加聚会,我去年没有参加聚会,我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大餐。格林先生:苏海,春节人们通常做什么? 苏海:他们拜访亲朋好友,吃很多的好吃的。麦克:你去年拜访你的亲朋好友了吗? 苏海:当然拜访了。本: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万圣节。苏海:什么时候过万圣节? 本:它在十月。人们穿上服装参加聚会。去年的万圣节我参加了一个聚会,非常好玩。格林先生:杨凌,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杨凌:中秋节。它在九月或者十月。我们通常吃月饼,玩花灯和赏月。格林先生:去年的中秋节你看月亮了吗? 杨凌:是的,我看了。它非常美。
目标1:理解并能分析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五人)
目标2: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一人)
目标3:能抓住故事线索, 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二人)
目标4:了解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一人)
目标5: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的作用, 培养想象力。 (一人)
目标6:认识本文讽刺假丑恶的思想意义。 (一人)
目标7: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 (二人)
目标8:合作探究故事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一人)
目标9: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敢于说真话。 (一人)
目标10:能初步分析皇帝被骗的原因并体会现实意义。 (一人)
目标11: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 (一人)
目标1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一人)
综观上述12个目标, 只有目标一被五位老师同时选中, 目标三、目标七各有两位老师选中, 其余虽也有相似点, 但毕竟不同, 大多都是孤军奋战。
应该说, 这12条目标都是由文章内容派生出来的, 每一条的确定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但在两三节语文课堂上达成所有目标是不可能的, 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 面面俱到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忌讳。那么, 究竟怎样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抓起:
1. 抓体裁。
体裁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因此,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裁知识后再去学习课文, 有助于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进而登堂入室。关于童话, 学生在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已经接触过不少, 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初中后, 《皇帝的新装》作为本学段的第一篇童话, 应该适当向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 以便于孩子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比如什么是童话, 童话都有那些特点等。因此, 目标一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而到本单元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则应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当然, 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涉及体裁, 有些体裁很常见, 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学生已经反复接触过, 只选典型的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2. 抓典型。
典型是指一篇课文的独到之处, 有特色的地方。《皇帝的新装》课文较长,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 不容易一下子将脉络理清。因此, 应该引导他们“抓住故事线索, 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进而培养他们“把长文读短, 把厚书读薄”的能力。所以说, 目标三的确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与之相比, 目标七“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则相对欠妥。童话与小说有所不同, 后者更注重人物刻画, 所以, 这一目标还是放到有关的小说中去达成比较合适。
无独有偶, 有一次听课时, 发现有的老师将“学习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作为《三峡》的教学目标, 心中颇不以为然。《三峡》选自《水经注》, 是为《水经》作注的, 原则上应该客观地进行描写和记载。虽然作者叙述生动, 文笔绚烂, 但搀杂个人感情成分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 “情景交融”的手法, 在本文不能算是典型的, 不宜定为教学目标。而《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则都可以看成“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3. 现时意义。
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样的课, 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尤其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 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时时、事事站到“育人”的高度去进行教学。尽管在现在的语文教坛上, 不少人在反对“把语文课上成物理课、化学课、思想品德课……”要求“还语文的本来面目”。但笔者以为课文的文本意义一定要挖掘出来, 不管它是物理、还是化学、还是思想品德。惟其如此, 才不失语文的“人文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够只交给“思想品德”课, 具体到《皇帝的新装》这一课, 就完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就“讲真话”发表意见:什么样的真话应该说, 而且要敢于说;什么时候则要讲一些“善意的谎言”、“美丽的谎言”。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去解决生活难题。因此, 目标十一因为有“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前而比较客观, 目标九则显得有点失真、矫情。
A) 翻译下列短语。
1. 你的双肩背包____2. 他的文具盒____
3. 用英语____4. 一枚金戒指____
5. 失物招领____6. 电子游戏 ____
7. 一串钥匙____8. 她的字典 ____
9. 我的姓____ 10. 学生证 ____
B) 将括号中的字母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拼写单词,完成句子。
1.Is this your ____? (bcaakkpc)
2.How do you ____ it? (pesll)
3.What’s this in ____. (slhnigE)
4.____ call Mary at 87322480. (slpeea)
5.My ____ ID card is lost. (colsoh)
C) 首字母填词。
1.Is this y____ eraser?
2.That’s not my pencil s____.
3.Is that a c____ game in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4.That’s a gold w____.
5.——Can you s____ it?
——Yes, A-P-P-L-E, apple.
Ⅱ.单项选择
1. ____ name is Jim Green.
A. YouB. MeC. ID. My
2. ____ you spell it, please?
A. areB. IsC. CanD. Are
3. ——Is this your eraser?
——Yes, ____.
A. it isB. this isC. it’sD. this’s
4. ——What’s that?
——____ a ruler.
A. ThisB. ThatC. ItD. It’s
5. This is ____ eraser. ____ is mine.
A. a; ItB. an; ItC. an; TheD. a; The
6. ——Is this your gold ring?
——____.
A. Yes, it’sB. No, it is my gold ring
C. Yes, it isD. Yes, it is her gold ring
7. ——What’s this ____ English?
——It’s a car.
A. atB. ofC. inD. on
8. Your backpack is in ____ case.
A. lost and foundB. the lost found
C. the lost and foundD. found and lost
9. This is ____.
A. Han MeimeiB. Han Mei Mei
C. Han meimeiD. han meimei
10. ——What’s this?
——____ a pen.
A. ThisB. This’sC. ItD. It’s
11. ——Are you Gundy Jones?
——____.
A. I’m notB. Yes, I’m notC. No, I amD. No, I’m not
12. ____ your name Jim Green?
A. IsB. AreC. AmD. Can
13. ——What’s your name?
——____.
A. Is MaryB. My name is Mary
C. Yes, MaryD. Your name is Mary
14. Peter is his ____ name.
A. firstB. lastC. familyD. full
15. ____ a dictionary in English.
A. It’sB. ThatC. This isD. Is it
16. ____ is 873-6762.
A. His phone isB. Her phone is
C. Her ID cardD. His phone number
17. Is this your notebook? Call John ____ 435-8789.
A. inB. ofC. atD. on
18. Let’s ____ call 435-8789.
A. usB. /C. isD. John
19. ——Is this your pencil?
——Yes, ____ you.
A. ThankB. thanksC. thankD. Thanks
20. ——How do you spell book?
——____.
A. Yes, I amB. B-O-O-KC. No, I’m notD. No, I do
Ⅲ.选择适当的单词完成对话
your, how, and, morning, fine, ruler, thank, name, spell, in
A:Good morning!
B:Good __1__!
A:What’s __2__ name, please?
B:My __3__ is Fang Ping. __4__ are you, Miss Li?
A:I’m __5__. Thank you. __6__ you?
B:I’m fine, too. Excuse me, Miss Li. What’s this __7__ English?
A:It’s a __8__.
B:Can you __9__ it, please?
A:Yes, R-U-L-E-R, ruler.
B:__10__ you. Goodbye!
A:Goodbye.
Ⅳ.交际用语配对
AB
1. Is that a backpack?A:A pen.
2. What’s her family name? B:542-6315.
3. Can you spell it?C:That’s OK.
4. What’s it in English? D:R-E-A-D.
5. What’s her phone number?E:OK.
6. Thanks a lot.F:All right.
7. How do you spell it? G:Read.
8. Let’s sing. H:Yes. It is my backpack.
9. Your English is good.I:Yes, R-E-A-D, Read.
10. Please call John at 87321340. J:Thank you.
Ⅴ.改错
1.Is that you dictionary?
ABC
2. ——Is this a gold ring? ——Yes,this is.
A BC
3. ——Are you Gina? ——Yes,I’m.
A B C
4. That’s my ruler in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A BC
5. This’s a book and that’s a dictionary.
ABC
6. ——How do you spell it? ——Yes, P-E-N, pen.
AB C
7. Please call to Mr. Wang at 62710563.
ABC
8. He school ID card is lost.
AB C
9. ——Is Peter your first name? ——Yes,I am.
ABC
10. What’s is your family name?
ABC
Ⅵ.完形填空
(A)
__1__ is a boy. __2__ name is Mike. And this is Kate. __3__ is a girl. It’s __4__ for Mike __5__ Kate. It is morning. Mike can __6__ his name. Kate can sing ABC __7__. Mike’s home phone number __8__ 685-3243. He can __9__ Kate at 459-3436. They are __10__ friends now.
1. A. ItB. SheC. HeD. I
2. A. HisB. HerC. YourD. My
3. A. HisB. SheC. HerD. Your
4. A. niceB. sorryC. lostD. gold
5. A. seeB. spellC. to seeD. to spelling
6. A. isB. spellC. pleaseD. look
7. A. songB. bookC. penD. watch
8. A. areB. amC. beD. is
9. A. sayB. callC. speakD. do
10. A. foundB. goldC. goodD. lost
(B)
A:Hello, Mrs. Green!
B:Hello, Sue. __1__ are you?
A:I’m fine. Thank you. __2__ you?
B:I’m fine, too.
A:Excuse me. __3__ this in English?
B:__4__ a book.
A:__5__ you spell it?
B:Yes, B-double O-K, book. What __6__ are you in?
A:__7__ in Grade 1.
B:__8__ you in Class 1?
A:__9__, I’m not.
B:__10__ are you?
A:Ah, it’s a secret(秘密).
1. A. WhatB. How oldC. How
2. A. AreB. AndC. Is
3. A. What’sB. HowC. How’s
4. A. It’sB. ItsC. It
5. A. AreB. CanC. Am
6. A. rowB. gradeC. class
7. A. I’mB. It’sC. You are
8. A. CanB. IsC. Are
9. A. NoB. YesC. OK
10. A. HowB. How’sC. How old
Ⅶ.阅读下列短文,然后选出最佳答案。
(A)
A:Excuse me, Li Dong. Is this your backpack?
B:No, it isn’t. My backpack is here. Oh, Li Tao, you can ask the
girl in red. I think it’s hers(她的).
A:OK. Excuse me. Is this your bag?
C:Yes.
A:Here you are.
C:Thank you very much.
A:That’s all right. Oh, what’s your name, please?
C:My name is Sun Fang.
A:Are you in Class Two?
C:No. I’m in Class Eight. And what’s your name?
A:Ah, it’s a secret(秘密). Goodbye.
C:Er—Bye.
1. This dialogue(对话) is ____.
A. in a carB. in Li Dong’s home
C. at schoolD. at home
2. That bag is ____.
A. the boy’sB. Sun Fang’sC. Li Dong’sD. Li Tao’s
3. Sun Fang is ____.
A. a girlB. a boyC. a manD. a woman
4. Sun Fang ____ in Class Two.
A. and Li Jun areB. and Li Dong are
C. is D. is not
5. Sun Fang ____.
A. doesn’t know Li Tao’s name B. is Li Dong
C. knows Li Tao’s nameD. is a teacher
(B)
My name is Liu Jie. I’m fourteen. I’m from Shanghai. But I’m now in Hefei, Anhui. This is my school. It’s No. 45 Middle School. My English teacher’s name is Chen Fang. At school I have three friends. One is English and the other two(另外两个) are Chinese. Their names are Shen Bing and Zhang Yan. Claudio, my spoken English teacher (英语口语老师) is from England. My home phone number is 5707265. My E-mail address is Liujie@yoho.com.cn.
1. Claudio is ____.
A. EnglishB. from New York
C. an English teacher D. from Shanghai
【一年级上课文】推荐阅读:
六年级上英语课文翻译05-30
三年级上荷花课文原文02-09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文01-26
一年级阅读课文教案10-14
一年级插秧课文内容03-26
动物儿歌课文一年级03-27
语文一年级课文知识点07-23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02-20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填空训练10-0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02-2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