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推荐11篇)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阶段项目管理,规范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流程,及时提供满足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职 责

第三条 某某单位办公室职责:

负责受理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的申请进行审核; 负责对各处室提交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同时需要进行安全分析,主持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演示版的审核;负责质量控制,组织信息系统验收和正式上线使用;负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整体协调工作。

负责对新建的信息系统、设备、配套设施进行监督及管理。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四条 提出需求:

各处室提出开发的应用软件的需求,具体包括:时间要求、功能要求、权限控制、安全要求和业务流程。

第五条

受理:

某某单位办公室在接到各处室的要求后,立即着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任务计划,包括人力资源的考虑和时间要求的考虑,寻找软件开发商进行协商,向信息系统开发商提出开发要求。

第六条

需求分析:

信息系统开发商在接到开发要求后,与某某单位办公室共同进行需求分析。

第七条

需求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信息系统开发商共同进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审核,信息系统开发商提供审核所需的材料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负责技术问题的解释。各处室应认真审核需求规格说书所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业务和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某某单位办公室和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需求分析,直到审核通过为止,各处室签字认可。

第八条

概要设计: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审核通过后的需求按软件建设标准开始进行概要设计。

第九条 概要设计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需求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概要设计进行审核,包括:是否符合各处室提出的业务和管理要求,是否符合软件建设标准的要求,结构是否合理。审核未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概要设计。

第十条 演示版建设: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概要设计通过后的需求进行演示版的建设,完成所有界面设计、业务流程和功能规划。

第十一条

演示版的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信息系统开发商共同进行演示版的审核,业务部门要对界面、业务流程和功能划分进行确认,如未达到各处室的要求,重新进行演示版的建设,直到审核通过为止,由各处室签字认可。

第十二条 详细设计和代码编制: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演示版审核通过后的应用开始进行详细设计和代码编写,并按软件建设标准文档模版补充和完善详细设计说明书。

信息系统开发商对代码编写完的应用产品编写安装维护手册、升级安装手册、用户操作手册、测试用例报告,并进行多种方式的测试,包括:开发人员自身的测试、测试人员的测试,测试环境的测试。测试的内容不仅需要包含功能需求,也需要包含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测试人员在测试完成后应编制测试报告,如果出现BUG或者不满足安全需求,要求填写BUG记录表,开发人员修订程序代码,直到测试完全通过。

第十三条

安装部署试运行:

某某单位办公室根据安排通知信息系统开发商开始安装部署试运行时间。由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进行安装部署试运行工作,并由各处室负责用户测试工作。

第十四条

试运行审核: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试运行进行审核,审查测试用例、报告测试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文档,对程序中的关键点和安全需求按照测试用例报告进行严格测试,各处室应配合某某单位办公室对应用系统进行试用,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业务和管理要求,如果试用过程中发现不符合业务和管理要求,应认真填写问题反馈意见。如果各处室反馈意见表明试运行不合格,某某单位办公室将要求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进行代码编写和测试,直到试运行通过。

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验收:

某某单位办公室组织各处室对信息系统开发商提交的应用系统进行验收,主要根据试运行用户测试结果和合同中规定的验收文档和其他要求进行验收工作,某某单位办公室负责严格检查技术文档,各处室负责严格检查业务操作文档,并各自出具验收报告,由某某单位办公室汇总项目验收报告后报项目领导小组。若验收不合格,由某某单位办公室 与信息系统开发商重新商定验收时间,择日进行,直到验收通过。

第十六条

系统上线:

在系统正式投产使用前,某某单位办公室负责对系统的基础架构平台进行安全检测与评估,安全检测的范围包含但不仅限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功能隐患、结构合理性、源代码缺陷、服务能力(压力测试)。某某单位办公室确认该系统满足信息安全基线要求后,系统才可以正式的上线使用。

第十七条 记录归档:

某某单位办公室在项目结束后将所有记录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信息系统,珠海市

1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概述

规划建设管理业务系统供规划建设局的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日常办公使用, 它可以完成从报建到发证的全部表格方面的业务工作。如提出规划设计要点, 填写经办审查意见, 逐级审批, 部门会签, 发“两证一书”等。珠海市城乡规划建设统筹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由五大工程N个主要子系统组成, 如下图 (图1) :

2“一张蓝图”工程建设内容

2.1 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思路与内容

通过业务调研与分析,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从业务上涵盖从规划—建设—房产的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 具有典型的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为此, 本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将围绕工程建设生命周期这条主线来进行整合, 实现工程项目从规划—建设—房产全过程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动态监管。

2.1.1 核心理念: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BIM联盟通过对大量BIM相关资料以及中国工程建设行业软件应用状态的调查和研究, 提出中国BIM的技术路线应该是以中国工程建设现有应用软件为基础实现BIM, 核心是将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应用数据通过多级沉淀入库, 建立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BIM数据库, 这样既能调动各方积极性, 充分利用我国已有资源, 又可以延续专业人员的应用习惯。目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批准立项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珠海市住规建局是实践BIM的沃土, 也是难得的机遇。

2.1.2 创新资源整合框架思路

本项目是在BIM思想指导下, 按照创新资源整合的方式, 从管理创新、技术整合模式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入手,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分行业对现有业务和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重新建设、改造和整合;建立全局统一的规划建设房产大数据中心, 依据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将各个业务系统的管理数据向规划建设数据资源中心进行沉淀积累;基于大数据中心抽取各类业务管理数据, 形成决策支持数据, 通过报表、GIS、BI、三维等多种技术方式进行数据展示、分析与利用并为各业务间协同工作提供共享数据, 满足贯穿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办理需要;建立全局统一的集成整合平台, 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

2.1.3 资源整合平台技术架构

平台采用理正新一代SOA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打破原有的开发平台模式, 将技术元素和业务模型相结合, 实现技术要素的资源化, 系统提供了基于工业化生产模式的资源化构建技术真正做到面向对象的服务和多元异构系统的整合, 并支持云平台技术, 易于系统维护人员和实施配置人员快速掌握, 自身驾驭。

2.1.4 数据资源中心“一库三平台”架构

本次系统建设将按照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思想, 建立全局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并不是一个或一组单纯的数据库, 它是一个数据管理系统, 是一套软件平台, 即“一库三平台”架构。“一库”即核心的数据资源库, 用来存储经过分析、处置后的有价值的管理结果数据资源;“三平台”即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管理维护平台、数据共享应用平台, 分别解决数据的来源、管理、应用问题, 构成数据资源生命周期的一个闭环。

2系统创新

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促进了管理创新、实现了应用创新。

2.1管理创新

工程生命周期 (BIM) 管理使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作为国家经济特区率先实现了围绕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房产三个阶段的统筹管理和数据资源整合, 实现了围绕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内外双核”管理, 即对内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 对外实现数据资源的服务。

2.2 应用创新

业务一体化:通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规范了住规建局工程项目业务流程, 增强了各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之间的横向联系, 把本来业务之间存在的自然联系通过平台串联起来, 实现了互联办公与协同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城乡一体化: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市局、规划分局、规划所”三级规划审批机制, 共享全局数据资源、技术资源, 实现业务三级协同, 提高了审批效能, 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数据一体化:通过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 消除工程项目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信息孤岛, 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减少了反复录入、反复扫描上传,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平台一体化:通过集成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所有业务子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

3 项目目标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以“智慧珠海”发展规划的落实为契机, 以创新管理为突破, 以现有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系统为基础, 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兼容性和拓展性原则,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管理、3S、3G、MO等多种新技术, 搭建系统集成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平台, 移动办公平台;在此基础上, 完成数据资源整合工程、系统集成整合工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监管决策工程、标准规范工程五大工程建设;达到行业管理集约化、资源整合标准化、服务渠道多样化、审批管理智能化、监管决策科学化, 实现基于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BIM) 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动态监管。

4 示范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4.1 数据资源整合工程

数据资源整合工程是本项目的最重要的工作和目的, 核心是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 将目前分散或独立的数据进行整合统筹管理, 建立全局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 覆盖规划、建设、房产、住保及行政办公等所有业务, 实现面向业务和适用对象的数据应用。数据资源整合工程主要包括: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维护平台建设、数据资源采集平台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平台建设。

4.2 系统集成整合工程

系统集成整合工程正是为了解决政府在其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多应用系统资源分散运作和分别管理的状况, 实现系统的统筹管理。

系统维护定制平台支撑各类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为目的的一套解决方案, 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平台基于统一资源对象配置管理模型, 可以构建如事项驱动模型、简单表单列表管理等各类业务定制工具。

4.3 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主要是根据整合的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使之适应集成整合的需要和工程建设生命周期管理监管的需要。主要包括:规划业务管理子系统、规划GIS“一张图”子系统、事务管理子系统、移动办公子系统、对外服务子系统、网上报建子系统、综合智能检索子系统。

4.4 监管决策工程

在规划建设一体化平台运行使用中, 逐步积累了海量的规划建设管理数据, 包括将数据分为现状数据、规划编制数据、业务数据、文档资料数据、共享数据、其他数据等。随着业务系统成熟应用, 为辅助领导决策, 需要建立全局统一的综合监管、决策分析平台, 充分利用规划建设数据资源中心的各种数据, 以列表、统计表、统计图、报告、GIS二维图形, 基于门户配置、多屏显示等, 活灵活现地展示全局系统各类业务数据, 随时掌握业务动态, 实现对全局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监管和决策分析。

4.5 标准规范工程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一体化平台建设, 是在BIM思想指导下,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对全局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再造, 并整合所有现有系统及数据, 建立全局统一的规划建设数据资源中心, 进而实现统计分析决策。这个是一个非常浩大、复杂而困难的工程, 为了能够确保系统建设顺利, 在软件系统开发之前和项目实施全过程中, 需要提前制定各种标准规范, 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管理业务标准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及平台建设管理规范三个方面。

5 结语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是城乡规划建设信息化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之一, 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提升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促进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通过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平台的运行使用, 规范了我局规划、建设、房产业务流程, 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提升了规划管理和城乡建设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瑛颖, 侯兴哲, 肖冀.一种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状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 2013, 50 (572) :87-92, 120.

[2]程瑛颖, 吴昊, 杨华潇, 等.电能计量装置状态模糊综合评估及检验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12, 49 (564) :1-6.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 信息管理系统 查询

1.高校教师管理现状

从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趋势。招生规模的扩大,也相应导致学校规模和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截止到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教职工1610658人,专任教师858393人,其中并不包括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

高等学校教师人数的增加,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并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学校间不断的竞争与合作,高校教师也相应的在各部属、省属和地方性高校之间相互流动。由于各学校的主管部门不一致,因此对教师的基本信息管理,例如学历、进修情况、职称以及科研学术成果等,往往缺乏统一的统计与管理。

2.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弊端

由于对教师信息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学术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首先表现在学科建设中,如在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点的申报过程中,存在有虚报教师学历,职称以及科研学术成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公正权威的途径对该学科的师资队伍信息进行详细的查证,由此导致了审批过程中不公证现象的产生。有的高校为了提升办学层次,盲目申请硕、博士点,其本身并不具备条件,而是通过假借其他学校或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及其科研学术成果,达到迅速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目的,为申请硕、博士点增加成功的砝码。由于这类情况的人员和成果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是在所属单位方面进行了虚假处理,更增加了教育部最后审批中查证核实的困难性。

其次,个别不法份子利用管理的不完善,假借高校教师之名在社会上行骗,伪造自己在高校的任教经历,以顾问或咨询等手段骗取钱财。由于高校人员流动性的加大,其他单位和机构缺乏有效的途径对教师的真实身份及经历进行核实。

3.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上述种种弊端,要求对教师信息有一个规范、公正公开、统一有效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3.1系统运行结构

现阶段全国的高校主要由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各地方院校三大部分构成[3],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的一致性和权威性,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由教育部牵头,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历证书查询系统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因此建议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在J2EE或者.NET平台基础上进行构建。系统由教育部主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并且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可以分为两类:部属院校由其上级主管机构采集基础数据;而针对省属院校和各地方性院校,可以考虑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其教育厅或同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其所属地域范围内高校教师基本信息的采集。系统最终为各高校、各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高校教师基本信息查询服务。系统运行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2系统功能设计

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教师数据采集、教师数据编辑更新、信息查询和系统维护四大部分功能组成。数据采集由部属院校上级主管机构和各省级教育厅完成,特别是要对教师的学历、职称、是否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及其研究方向、科研课题、学术论文、专著、创造发明、专利等资料进行核实,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针对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教师编号,或者以身份证号码作为该编号,这样避免了某些教师因为工作单位发生变化而产生信息的重复、数据冲突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数据库的前提下,考虑到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等信息每年都存在有一定的变化,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教师本人的申请以及职称评定结果等渠道,以年为单位定期对教师的资料进行编辑更新。针对学历、职称和工作单位等资料,系统应该在新数据录入的同时保留原有数据,以反应出教师该资料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

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服务可以考虑分为两类对象。一类是社会用户,对其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查询服务即可满足需求,例如:根据唯一的编号查询教师姓名、学历和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另一类是学校、教育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除了查询基本信息之外,对该类用户还需要提供详细资料。例如:硕、博士点的申请评审过程中,为了防止申请单位假借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成员及其成果等做假行为,评审部门可能需要核实申请资料的真实性等,这就要求提供更详细的查询服务。部分职能机构可能还需要提供按学校、学历等一系列选项的组合统计查询服务。此外,考虑到某些资料可能会涉及到保密性,因此涉及保密性的信息在其公开之前不进入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维护则由教育部直接负责,需要对各原始数据采集点进行统一管理,负责权限分配等。对学校、教育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这类查询用户进行资格审核,防止非法用户进行该项操作。其次,还要负责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的维护工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描述整个系统主要功能的用例模型如图2。

3.3系统发布实施

该系统开发和测试通过以后,为了保证该系统更好的满足需求,可以选择先在某个省或者地区范围内进行试点,待成熟并且运作成功后扩展到全国范围。系统采用B/S模式,最后将申请专用域名发布到互联网,以高等教育学历查询认证为例,作为国家唯一认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并且可以在教育部网站下的“在线服务”或者“网站链接”栏目下建立该系统的网络链接。

4.结束语

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将会有效解决现阶段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保证教师管理各项工作公开公证的开展,进一步防止弄虚作假等舞弊事件的产生。系统最终的成功实施,也势必会对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之处,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签2005[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2006-11-30.

[2]周彗珺,许锦标. 可动态查询的高校教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9):192-197.

[3]教育部人事司. 高等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5-144.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4

一、实验目的通过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工作的重点,掌握系统规划报告说明书的写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背景资料说明:

某企业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具有万人以上的员工,并地理位置分布在大型企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每天的借阅量近千册。在手工操作的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的工作量打,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设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分析。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社,财务室,采编室,学术论文室,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技术支持室。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入库和图书编目,编目后的图书粘帖标签,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借阅。

学术论文室:负责学术论文的收集整理。

图书借阅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电子读物,准备体哦那个电子读物的借阅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目录查询和借阅。

期刊阅览室:负责期刊的收集整理和借阅。

技术支持室:负责对图书馆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业务流程调查,理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和业务的流程。图书馆管理员编制图书采购计划,由采购员负责新书的采购工作。采购图书入库后,交采编室编目,粘帖标签,产生图书目录。图书交图书借阅室上架,供读者借阅。采编后的电子读书交电子阅览室。读者分为注册读者和非注册读者,只有注册读者可以在本图书馆借书,非注册读者可查询目录但不能借书。读者填写注册登记表交图书馆管理员审核后,记入读者登记表,成为注册读者,发给借书证。注册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连同借书证一起交给借阅管理员,经管理员核对无误后,填写借阅登记表,修改图书登记表中该书的数量,上架取数交给读者。图书馆设有读者信箱,读者需要但没有库存的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读者信箱反映。图书馆管理员定期处理读者信箱种的意见。将读者需要的图书编制程图书采购计划交采购员购买。

实验要完成如下内容:

(1)根据背景资料说明项目的年限和具体开发方法

(2)说明项目开发的目标(功能、服务范围和质量)、约束条件

(3)说明单位的目前的现状,从业务流程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如何

进行流程改造。

(4)项目小组的建设

(5)项目开发方案

(6)实施进度(分工)

三、实验环境

硬/软件要求:微机:每人1台;软件:Windows2000,Office2000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提交要点: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说明

1)项目名称:2)客户:3)供应商:

2、项目背景

二、项目规划

1、说明单位的目前的现状,从业务流程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如何

进行流程改造。

2、开发方法

3、目标和约束条件

4、项目小组建设

5、项目开发方案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5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我们针对当前国土行业信息化特点,以全国试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为基础,提供地、市、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出图打印、规划成果管理和规划实施等。系统基于工作流及Internet环境Web技术的集成和C/S模式下地图处理的办公服务,旨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

2.体系结构

2.1 技术架构设计

随着WEB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GIS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可能。采用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运行模式,主要的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完成,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安装,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免费的浏览器来完成。

采用这种B/S结构,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编辑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B/S方式和C/S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因此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所以,本系统采取以Browse/Server为主,Client/Server为辅的技术架构模式。(如果用户需要,也可提供纯粹的单机系统)

2.2 系统软件平台架构

系统分为三大个部分功能: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系统辅助子系统,其中规划辅助编制系统为Client/Server结构,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和系统辅助子系统为Browse/Server结构,地图有关应用采用WEBGIS

方式实现。

整个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可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三层架构,其中在业务和数据库之间为系统平台,主要处理系统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基础工作系统采用组件式GIS软件、COM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采用三层模型,使系统同时运用Browse/Server结构和Client/Server结构,真正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3.技术实现

3.1 系统特色

3.1.1.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工作流技术是使处理过程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各参与者(人或者应用)之间的协调功能,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工作流是根据一组定义的顺序规则,使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参与者之间传递,实现商业过程部分或者全部自动化。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整个审批业务过程包括从立项到审批通过,是一个由多部门协同操作共同完成的过程。引入工作流技术,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业务流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满足当前机构调整引起的业务变更和业务流程调整的需要,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1.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相比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能更容易地分析业务对

象,并做出准确而形象的设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利用各种CASE工具实践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3.1.3.真正意义上的三层架构

采用微软的.Net技术和SDE搭建真正的三层架构。数据服务层采用大型数据库SQLServer构建;应用表现层包括浏览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

3.1.4.海量数据图、属一体化管理思路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特点,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采用SQLSERVER大型数据库和MAPGIS公司SDE空间引擎来实现海量存储;同时在软件中融入核心的业务管理思想,保证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管理。

3.1.5.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采用C/S方式实现,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3.1.6.功能强大、实用,可维护性、可移植性高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保持各模块之间良好的独立性。所有操作界面遵循现有操作界面规范,C/S结构的遵循Windows应用程序的规范。B/S结构的遵循Web界面的开发标准,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时间和缩短用户的适应过程。

4.模块功能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图文一体化规划辅助编制、规划实施管理、数据交换、系统辅助功能模块等。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规划辅助编制管理

4.1.1 规划辅助编制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计算机规划图形编制,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其中包括的各种规划和对乡镇的规划进行辅助编制。

4.1.2 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管理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按照法律程序对以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进行局部图形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同时包括历史纪录的管理、历史记录的查询、与现状的比较等。

4.1.3 查询分析管理

主要实现以属性方式或图形化拉框、拉圆、多边形、折线等方式实现对基础地理要素、基期信息和规划地理要素进行查询,以辅助规划编制、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

4.1.4 规划成果管理

规划成果管理是指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或规划修编、规划调整的成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的图件成果和文档成果进行查询检索、浏览与输出等,其中包括县级规划成果和乡级规划成果。

4.2 规划实施管理功能

用地计划编制、用地计划管理、耕地保护、其他实施管理不是流程性业务,为独立功能点类型的业务;申报资金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占补平衡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是流程性业务,在各个流程的页面中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4.2.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主要实现根据《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法》的规定,辅助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同时可以实现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包括追加计划指标),辅助拟定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系统自动进行指标统计、核算计划执行情况,计算上节余指标,还可以输出台帐。

4.2.2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实现单独选址和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的受理、踏看登记、立项、预审报告书编制和台帐管理、自动生成预审登记卡。

4.2.3 建设项目用地报批

完成以下工作,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审查意见、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是否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说明、是否列入本计划、是否可以追加、计划核销。

4.2.4 其它规划审查

实现对其他部门的审查项目进行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书管理和审查意见的记录。

4.2.5 耕地开垦费管理

实现对耕地开垦费管理包括开垦费征收标准管理录入与查询和开垦费征收台帐记录的管理。

4.2.6 开发整理复垦审查

乡镇国土所向局呈报申请立项报告(即项目申请书),局应对申请书进行登记审查处理的工作流程。

4.2.7 专题分析与查询统计功能

实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同时可以对规划实施业务进行查询和统计并可以输出报表。

4.2.8 红线图绘制管理

主要实现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绘制审批项目的红线图,并可以进行打印输出,同时还可以有关地理要素进行空间查询分析。以便于项目审批、决策支持提供更完备的信息。

4.2.9 空间数据交换模块

实现系统能够对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vct或txt格式进行导入,同对数据进行格式检核和逻辑检核,记录有关数据质量情况。同时还可以把系统中指定数据进行导出,并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进行vct或txt格式保存。

4.2.10 系统辅助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用户与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两大功能。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属性输入、用户角色的输入和修改、用户对应的系统、用户的权限设置等。

日志管理主要实现对用户名对系统的操作模块名称、访问时间和所作操作等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追踪系统操作的记录。

4.2.11 业务工作流程管理

实现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业务的流程定义、流程修改和流程删除。

4.2.12 基础数据维护

对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定义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进行维护。

4.2.13 业务台帐管理

此模块用于生成所有业务台帐。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6

1、根据附表分统计并核实2011-2013年乙肝疫苗出入库(市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市级的一类和市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县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县级的一类和县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上级疾控单位下发的一二类乙肝疫苗不需再统计。

2、库存期初建账。期初建帐。登录系统后,选择“疫苗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选择“疫苗出入库管理”,选择“库存期初建帐”,进入库存期初建帐管理界面。点击“建帐”菜单,进行2011年1月1日时乙肝疫苗库存数据建账工作,保存后,即可完成“期初建帐”任务。

3、入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库存期初建账”-“空库建账与确认”建立空库-“疫苗出入库”-“疫苗入库”-填写“供货单位”及“供货单位经手人”-“新增”-填写疫苗相关信息(系统中如无预设批号,可通过新增批号添加)-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入库为一类乙肝疫苗点击“保存”后需点击“上报”等待上级疾控单位审批方可入库,二类疫苗可以直接入库。

4、出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疫苗出入库”-“疫苗出库“-填写带*相关信息-“库存量查询”-“选择相应出库疫苗”-“填写出库数量”-“选择疫苗出库”-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点击“出库”-“确认出库”。注:可选择“批量下发”进行出库。

5、入库确认。上级疾控单位出库到下级疾控后,下级疾控需要进行入库确认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确认”-点击“入库”确认入库。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7

(2)武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建立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

1 材料和方法

1.1 信息网络系统构成

1.1.1 设备: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设备:计算机、打印机、接种卡读写器和UPS;基层免疫规划业务枢纽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接种卡读写器和UPS。

1.1.2 软件:

⑴信息软件由武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广西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⑵本系统是以武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数据中心,以宽带为媒介,通过网络技术把该县所辖的16个各级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链接起来,构成一个儿童免疫规划业务信息化操作平台的城域网,运用数据库对免疫规划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⑶磁折式接种证。

1.2 信息网路系统功能

1.2.1 接种管理:

接种日安排、接种点信息、儿童建卡证、保偿处理、现场接种运转、成批接种、异常反应管理、接种维护、儿童档案、疫苗登记、疫苗消耗、漏迟种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生成上报和数据交换。

1.2.2 预约管理:

预约设置(年龄段、疫苗)、预约情况、预约通知和预测疫苗。1.2.3疫苗管理:疫苗出入库、疫苗报损、退货处理、出入库统计、库存结余、疫苗盘点、疫苗计划、库存报警、疫苗设置、库存调整、二类疫苗收费、欠款名单和销售利润。

1.2.4 报表管理:

包括卫生部统一报表和地方性报表:接种点报表列表、数据上报、数据接收、手工填写报表、数据汇总、接种率图、接种人次图、出生上卡图、常规免疫统计表、12月龄免疫汇总月报表和常规免疫接种率统计表。

1.2.5 信息查询:

免疫规划知识、儿童档案、接种情况、全程接种(预约)、漏迟种情况和各接种点接种实况。

1.2.6 辅助决策:

上卡情况分析图表、接种情况分析图表、参保统计表、催约执行情况、异常反应分析、在册儿童分析表和流动儿童跟踪分析图。

1.2.7 系统服务:

接种方案、疫苗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恢复)、数据监控、在线维护、E-mail服务和下达通知。

1.3 全员培训

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期分批组织全县所有预防接种点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

1.4 实施过程

2003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筹资并投入专项经费38.9万元,用于开发软件和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试点;2004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筹资并投入专项经费8万元,在条件较好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推行;2005—2006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具有预防接种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筹资并投入18万元,在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实施。

2 结果

本网络系统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容易在基层推广使用,该县已经累计入网29 713名儿童。

2.1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系统的应用使免疫规划工作业务变得快捷、方便和判断准确,数据统计既快又准,省时省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2.2 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

常规免疫五苗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未应用本系统前3年,全县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分别为:85.18%、86.33%、86.91%、84.05%和77.93%;应用本系统之后3年,全县五苗平均接种率分别为:98.97%、96.02%、95.53%、94.00%和99.34%,提高了

10.00%~27.50%。

2.3 可免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预防接种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免疫相关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2003—2009年全县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白喉病例和百日咳病例报告,2006—2009年无麻疹和破伤风病例报告,结核和乙型肝炎实际发病数也明显下降。

2.4 有效降低管理业务成本

据统计,从2003年本系统应用试运行到全面实施后的2009年,全县共有41 791名新生儿,其中有六成不在户口所在地生产,即约有2.5万人是在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异地乡镇卫生院和县外医疗卫生机构出生。按追踪每一新生儿到户口所在地建卡证平均需工作人员2次往返(交通费和补助费84.4元)计算,共需211万元;家长将新生儿带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建卡证按每人次平均30元往返车费和餐费计算,共需75万元,两项合计为286万元,全县异地出生儿童建卡建证平均每年额外花费40.86万元。而应用本系统后,新生儿就能在县内任何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同时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可以免除异地出生儿童需要户口所在地医务医务人员下乡下社区去追踪催促和家长送新生儿到户口所在地卫生院登记建卡证,节约了所需开支。

2.5 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

每年在该县境内流动人口以万为单位,随之流动儿童数以千计。应用本系统后,新生儿出生时即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并完成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以后任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都可以在县境内任何接种点刷卡接种,可以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和管理。

3 讨论

免疫规划的实施,是我国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成人外出务工情况很普遍,子女随父母流动现象很常见,而子女居住地不稳定性给免疫规划监管工作带来的困难很大。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建卡证原地根本无法随时掌握接种对象的行踪而提供预防接种告知和服务。采用本系统,可以有效避免手工操作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出生24小时内即可建立卡证,将应种疫苗、接种程序、自动推算0~7岁任何针次的接种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主要信息全部打印在接种证上,使家长随时掌握自己小孩接种疫苗的种类及具体时间,而主动接受接种服务。二是由于儿童的接种信息形成数据库,可接通自动查询功能获得下次接种适期名单,从而可以通过短信、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督促家长带小孩就地接种疫苗,最大限度地避免漏种迟种情况的发生。三是本系统具有多媒体、声讯等多形式自动查询功能,一些不慎遗失卡证的家长或督查医务人员均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网络接种点查知任何建卡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时补遗、补种、补卡证。尽管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解决流动人口监管问题带来很大好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随父母临时或永久迁到县外定居的儿童后续免疫接种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与建卡证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合作,实行数据库有限内部网络连接,只要有儿童迁出迁入,即可通过网络随时告知卡证原建单位,再由卡证原建单位向儿童迁入迁出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移交或索取该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全程服务,避免儿童远处迁移造成预防接种服务中断。

武宣县属自治区级贫困县,卫生部门无力一次性投入足够资金来开发和建设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并同时推广实施。然而,该县卫生部门“不等、不靠、不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分期筹款、分批投入和逐步推进的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很好地解决了一次性大额投资困难的问题,最终在全县范围实施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并降低了运行成本,每年可减少经济负担40.86万元,这对一个贫困县而言效益是可观的。这一成功经验,值得其他类似地区借鉴。来宾市辖有6个县(市、区)共250万人口,其中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由于经济条件制约,除了武宣县外其他5个县(市、区)都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网络管理,主要原因均是地方财政投入有限,卫生部门没有能力一次性投入足够经费来解决软件开发(或引进)和硬件设备配备问题。依笔者之见,这些地区可借鉴武宣县经验,每年筹措并投资一点,依靠自己力量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目标,进而与自治区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预防免疫接种信息数据库对接,实现全市—全区—全国儿童异地接种的功能。

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能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设备没有条件得到随时专业维护的情况下,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依然令人担忧。如何有效保护儿童免疫接种资料信息的安全性,是确保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确保有关信息的安全,一方面可与专业公司长期合作,由专业公司代理定期维护网络系统;另一方面要定时备份(更新备份)有关信息,有条件的可行远程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摘要:目的 提高贫困地区武宣县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 通过分期筹款、分批投入和逐步推进的办法,建立覆盖全县的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结果 提高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效率与质量,全县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年均接种率提高了10.0%~27.5%;降低了工作成本,年均减少开支40.86万元;一地建卡可异地接种,较好地解决了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管理难题。结论 通过与建卡证当地户籍管理部门进行内部网络有效链接,随时掌握儿童迁出迁入情况并向迁入迁出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移交或索取预防接种信息,避免儿童因迁移造成预防接种服务中断;借鉴武宣县做法,可解决贫困地区无力一次性投入足够经费用于开发并建立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难题。

关键词:贫困地区,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桂华,贾妮娜,吴淑贤,等.沈阳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3(10):170-171.

[2]龚水英.义乌市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9(21):58-59.

[3]胡星,徐旭卿,叶飞,等.嘉兴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评估[J].浙江预防医学,2007,9(19):73-74.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劳动就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

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概述

1.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依托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人事人才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技术,着力打造统一规范、先进实用、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利用该信息化平台向下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向上可以有效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提高整个部门IT应用架构的关联度与集成度,从而提高对部门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知识支撑能力;对外持续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内可以加强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办公和决策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水平,降低事务性消耗和行政管理的成本。

1.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内容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以及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最终建立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其中,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协同办公平台,用于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二是通用办公平台,包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三是内部门户平台,用来实现整个部门IT的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四是义务流程统一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办公系统等提供统一的业务流程服务;五是数据集成平台,该平台用来建立一个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共享、交换的数据处理中心,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六是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来解决用户访问平台的权限和身份真实性安全认证的问题。

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 坚持科学规划,避免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像城市建设的规划一样,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做好开始的规划工作,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规划。其中,在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要求相关的规划方案要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信息资源,建立集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面向社会的远程培训、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与一体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还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信息特色的数据资源库,从而有效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滞后和信息落后的问题。

2.2 强化就业服务能力,解决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和广度覆盖问题

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专门针对就业服务部门业务管理软件和就业服务平台,应该在积极促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的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向各个基层单位的延伸,全面推动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全面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确保上层决策者充分、准确、快速掌握各基层的就业情况,为其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要确保为地方就业人群提供规范、标准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为就业者提供良好的标准化就业服务。

2.3 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工作,解决平台协同应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效率,还要解决各级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办理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各级决策者全面、准确、快速的掌握各项数据和指标,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地支持。因此,相关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应利用门户技术、关联分析技术、应用整合技术、数据仓库等复合型IT技术,加强部门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应用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从而为各级员工提供一个集成的日常工作平台,为决策层提供一个高效的决策分析平台。

2.4 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要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关键是要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率。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在提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3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3.1 设计思路

随着J2EE技术和中间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所依靠的支撑平台的设计可以采用基于多层框架结构和组件技术的符合J2EE规范的平台设计策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电子政务规范和数据设计依据标注,以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办公,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灵活便捷、易于维护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支撑平台。

另外,为克服平台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引入基础平台作为业务系统开发的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以通用技术架构(如MVC)为基础,通过业务组件实现平台的共性功能,然后再依靠应用支撑层,将组成应用的业务组件整合在一起,显示给用户。最后由专门的开发人员根据接口规范,合理设置接口属性,科学处理各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为业务实现提供灵活、高效的实现途径。

3.2 支撑平台体系框架设计

为了满足平台体系可扩展性、安全性、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可采用基于SOA的中间件技术搭建应用平台,从平台部署逻辑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五层:一是网络层,主要包括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交互标准和通讯协议的管理;二是支撑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组成;三是信息资源层,包括信息共享域和数据交换域;四是应用层,主要由工作流管理平台构成;五是展现层,包括内网信息门户、领导办公门户、内容管理以及即时消息通讯等。

整个支撑平台体系的核心包括应用支撑域、信息共享域、数据交换域三部分。其中,应用支撑域集成有内部办公、政务门户以及内容管理功能,主要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应用提供流程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域是以接口封裝的形式为应用支撑域中所需要的应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流程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交换域以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了可覆盖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所有业务的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系统业务数据的同步、回转、合并等一系列操作。而基于MQ的消息中间件为整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底层数据传输通道,提供了安全保障机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诗慧.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2]丁新军.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分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19.

[3]王庆民.电子政务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中的应用[J].才智,2011,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反思 篇9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行业十分的广泛,主要包含了商业项目研发、经济后今后发展趋势预测,公共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预测较为精准,能够在公司、行业以及一个国家中给予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大数据技术是目前作为热门的技术方案之一。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该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大数据技术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可以让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今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普及到各个领域中,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摇篮,这一专业如何建设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要求,能够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清晰

这一问题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工作的最大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学科下学生发展方向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理工生比较偏向于技术,但管理专业的学生比较偏向于管理,这种模糊的限制难以区分,致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精准度有所下降,这就会阻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

1.2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在我国很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还是以传

统教学为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完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是目前该专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导致教学质量较差,所以就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1.3 师资力量薄弱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团队趋于老龄化,年轻教师的经验又不充足;其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学生多教师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1.4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

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设计所包含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并不全面;其二,其课程缺乏相应的合理性,这会对整个教学工作都产生影响,严重阻碍的工作效率,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学期与学期之间没有衔接,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关联,这些知识无法灵活运用。主要建设措施方案

2.1 翻转课堂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应用

应用翻转课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如下几大方面的优势:(1)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联。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方式,采取了“点对面”的教学手段,这仅限于能把现有的知识学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这一现象十分的普遍,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们对其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由于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异常的困难,但使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后,老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这一阶段就出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仅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勇于思考,还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2)实现了“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主要对于学生课前自学问题进行间接,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学生的提问环节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们的薄弱地方,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强化,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培养目标;(3)改变了传统教学地位。由于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学生使用填鸭式教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不仅达不到效果还阻碍了学生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兴趣。而应用这一课堂进行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进行调整,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自主查阅知识,将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由老师进行答疑,将老师的地位从主导者变为了辅助者,因此这一模式有效的实现了地位的转换。

2.2 深化共享资源内容,全面实现共享

高校所使用的师资力量不仅仅要自己学校调动起来,还可以在搭建网络平台后与学生通过合作,将资源共享发挥到最大程度。第一,高校需要和其他学校进行合作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的教学

思想。除此之外,需要实现教学的最大化,不单单需要校方在网络上建立共享平台,还需要建设校内校外建立共享体制,确保平台的足够化。

2.3 建立优质资源交流平台

在高校建设网络共享平台的同时,需要确保高校之间、学生、企业之间的交流,能够所有人在平台中可以畅所欲言。这种体制打破了区域性吗,让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身的要求去进行学习,让其更加的多元化。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一定要迎合社会的发展,只有丰富了教学内容,才能更加的贴合社会,培养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雷.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7):115.

[2]张颖.应用型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6):80-81.

[3]李明伟.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113-115.

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篇10

[摘要]水库移民这一工程,融汇进了多样要素,带有凸显的复杂特性。移民安置,关涉到很广层面,持续时段很长,且潜藏了偏多的不定因素。为提升这一工作带有的规制成效,就应接纳现代框架下的信息体系,以便供应可用的决策依托。在建构这种体系时,要明晰移民安置现有的状态,建构起管控框架。信息化情形下的水库移民规制,需要搭配着最佳的建构方式。

[关键词]水库移民安置管理 信息系统 建设方式

[中图分类号] TV69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311-1

最近几年,水库移民带有的安置政策,经由调整,被不断更替完善。这一流程内的信息体系,涵盖了新颖的管控软件。从现状看,规划类的多样机构,都着力去摸索如上的管控软件,然而,还没能建构出带有权威特性的这种产品。完备的这种系统,应当整合起移民验收、监管类的工作、现实层级内的规制。要注重规划带有的项目管理,提升信息建构的质量。

1体系带有的风险解析

移民安置这一类别的规制体系,带有综合特性。为限缩损失,就应解析这种体系固有的风险,以便维护好惯常态势下的系统运转。具体而言,管控信息体系,固有的风险,涵盖了如下层级:(1)应明晰移民安置带有的业主期望,以及管控部门的固有要求。在这样的状态下,确认出建构软件的性能,接纳最佳情形下的开发技术,并搭配着软硬件的可用条件,以便供应支持。(2)要依循安置阶段,估测出体系带有的修护成本。这样的估测,应凸显出精准特性,经由细化评析,着力去限缩耗费。规划好体系带有的研发进度、安置速率、资源协同的状态,并予以管控。此外,还要顾及到建构程序内的法律政策、体系带有的安全特性,以及集成特性。(3)要促动现有的队伍建构。从现状看,安置管控搭配着的信息体系,还没能接纳成熟的建构经验,缺失可以依循的管控规则。管控信息建构的主体,应熟识这一类别的业务,又能明晰软件设计搭配着的流程。要接纳综合框架下的这种人才。

2概要的建构思路

(1)可用的指引思想。结合现有的安置状态,接纳了特有的需求导向,依循统一规划,建构出共享态势下的新平台。接纳了分布建构的总思维,供应带有动态特性的、质量层级很高的、功能综合态势下的服务依托。注重现有的内部管控,供应带有及时特性的安置数据。统计得来的结果,经由解析,被更替成管控的依托。(2)建设流程带有的总原则。信息管控这种体系,接纳了特有的需求导向,衔接起长远目标,以及最近时段内的建构目标。接纳全面框架下的规划,分出实施期限。对带有急迫性的那些系统,要优先去建构。经由调研,明晰水库淹没的那些实物状态、移民安置搭配着的规划、实施层级内的管控。立足现有的安置状态,提升体系带有的兼容特性。在更替这一体系时,要预留出足量余地,以便后续时段内的性能升级。这样做,能建构起带有完整特性的信息管控。要开发出最佳的管控体系,就应顾及到流域带有的管理特性、水库带有的梯级调度。把体系内的水文数据,以及调研得来的空间数据,划归进新颖的数据库以内。依循移民安置带有的特征,可以描画出总的体系架构。

3体系涵盖着的架构

3.1总的架构设定

管控信息这一系统架构,应指代微机体系固有的部分关联。从现状看,架构设定的特有方式,可以分出三个类别。移民安置带有的多样信息,涵盖了凸显的适时特性,涵盖了偏多的数据;这一工作产出的决策,也带有侧重价值。管控信息这一类别的体系,要升至期待中的运行成效、解析精度,就应着力去提升原有的可靠特性,以及安全特性。可以接纳三层态势下的客户机、多层态势下的浏览器,建构出BPCPS这一新颖框架。

3.2细分出来的体系成分

体系涵盖了两个特有的数据库,以及七个特有的应用体系。具体而言,体系内的数据库,可以分出根基层级内的数据库、综合管控的数据库。体系内的应用成分,可以分出基础层级内的子系统、农村地区内的子系统、城镇搭配着的迁建类子系统、工矿企业衔接着的迁建类子系统、项目复建搭配着的子系统、投资管控的子系统、公共信息查验的搭配系统。如上的七个体系,带有前台应用的总特性。

3.3可用的技术路径

在技术层级内,可以把如上的管控体系,分出5个类别的层级。

基础情形下的层级,支撑了微机固有的软硬件、体系内的终端。业务类的支持,能整合现有的业务数据。决策类的支持层,涵盖了特有的运行指标,整合了运行路径内的多样信息,搭建起特有的状态管控;经由深层级的数值解析,把如上的数据,更替成可用的知识,以便供应决策依托。这一层级,能折射现有的安置进度、安置带有的质量、安置带有的成效。技术路径下的信息解析,添加了体系的快捷特性。

4建构特有的子系统

4.1基础层级内的系统建构

基础层级内的数据库,涵盖了特有的公用代码、体系内的公用参数、体系固有的属性,以便维护这一建构流程。这一层级内的体系对象,是系统带有的管控主体。

4.2带有专项特性的子系统

移民安置衔接着的专项系统,涵盖了如上5个类别的系统。这一层级内的体系对象,是体系现有的内部应用者。经由调查,获取到了特有的淹没实物、规划状态、后续时段内的移民扶助、资金带有的调拨状态、资金带有的运用状态。为切实去管控移民安置,就应顾及到如上数据,建构出体系固有的关联。

4.3信息查验搭配着的子系统

WEB情形下的查询体系,面对特有的移民、社会层级内的多样用户、体系内的用户。这些类别的用户,可以经由查验,访问到现有的服务器。服务器会凸显出精准的数值、关联着的现有政策、移民关涉到的法规。规划咨询这一部门,经由解析,供应可用的补偿路径。监理类的单位,要协同体系内的设计单位,接纳联合工作这一路径,凸显出体系内的查询重点。

5结束语

水库建构中,要用到特有的设计监理,通过接纳精准的信息体系,来调和安置中的现有矛盾,维护好安置工作带有的稳妥性。管控信息体系,能为后续时段内的规划,供应可用的解析数值,选取出最佳情形下的补偿投资。只有这样,才能顾及到移民利益,并限缩原有的安置成本。管控信息体系,还存留着多样弊病。要明晰这些漏洞,在实践层级内,着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篇11

【关键词】煤矿企业;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通讯站能够向外传递信息,并担负着企业与外界用户相互沟通交流的重任。所以煤矿企业的服务质量十分重要,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用户的自身利益会受到影响。通讯站的工作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使查询和计费更加准确,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话务管理,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进行完善,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一、煤矿通讯站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部门服务,将当前的工作情况和具体过程通过报告和联网的方式提供给管理者。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并进行一定控制。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底层的处理系统,并归类、整理成报表形式。这种系统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领导需求,并且更为灵活。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与某客户交易的整套信息制成表格汇报给销售经理,支持商品价格决策,该系统拥有操作和控制管理部门的结构和决策机制,并能够辅助高层管理者,一般控制日常操作和预定生产,并对现在的企业信息和信息库有所依赖。管理信息系统的拥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并且确定信息需求,应用于企业内部,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应经过长期的分析和设计。

二、煤矿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分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部门就是基本信息管理的分支系统,这个分支系统记录着所有用户的信息,并提供准确服务。

1.查询数据

基本信息系统中最常用的方面是数据查询,为了确保用户能够查询数据更为快捷,在这个方面中,首先是按照用户名搜索,然后以单位为检索依据,或者以电话号码为凭证信息,以此类推,这种检索方式能够进行第二户主的查询。工作人员还可以选用组合查询的模式,将信息库中的信息任意组合进行查询,然后能够搜索出大于、在某个领域内的用户。例如,想要找出用户姓李的资料,然后可以设置筛选条件继续查找。

2.整理输入和信息打印

系统中的整理输入主要是对用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和录入,其中查看的包括用户的全部信息,然后能够搜索的简码直接快速查询,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将机务输入和线务输入区分开,以便进行更改和整理。用于一起替代某一项目的数据,可以通过机务替代和线务替代的方式。数据打印有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两种模式,然后可以根据号码表格和全部信息以及部门信息进行打印。这种打印模式十分灵活,运用起来也很方便。

3.系统服务和数据备份

系统提供了很多管理密码、查询布线图以及日历年历和欣赏音乐等功能,都被称为系统服务。例如在管理密码时,系统采用的是两级管理方式,可以设置三级权限。若是用户权限很大,则能够在任意菜单进行操作,修改所有用户信息和资料,并能够更改其他任意的查询权限,可以将这种权限给其他人员;不同工作类型的操作人员拥有不通过的职责,所以他们的操作权限也有所不同,只有特级用户能够进行更改、添加和删除信息,权限较小的用户只能进行查询。除此之外,要想进行更改和删除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同时密码进行的加密。数据备份在分支系统中除了相应的功能,还在此基础了增添了清空收费记录一项,当历史记录太多无法整理时,可以一键删除,特级用户才有处理权限。

(二)话费管理分支系统

话费管理分支系统包括数据基础模式、数据录入与修改、数据查询和数据备份这几方面的内容,能够处理程控交换机中所有通话记录,管理电话记录的通话费用和月租费用。

1.数据基础

管理系統中的数据基础模式,能够修改和处理基础数据的输入和预交费,并对滞纳金进行计算,通过管理密码和指标信息这些功能,数据基础模块能及时处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些公共事项,并整理用户交费情况,并对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督促。

2.数据录入和修改

系统能够记录一个时间段内,某一电话的通话记录,将其录入到系统数据中,当作计算通话费的凭证。系统能够对信息号码进行修改、增设和删除,所以要想更正某些项目中的内容可以进行修改,若是处理对话机的变更情况,则可以增设号码并进行删除。

3.数据查询和数据备份

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用户的具体信息进行查看,并打印相应信息,明确用户所处的位置。所有系统能对所有与话费有关的项目进行查询和确认;及时分类用户的费用支付情况,以用户的性质和单位为标准,将用户没有交易的通知单进行查看和整理;扣除送入财务部的单户,财务部门在话费扣除后,能够用来交费确认,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更改。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势

通讯站的实际工作需求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自于实践,所以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但能用在煤矿通讯站中,还能运用在其它通讯单位中。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展示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使操作者可以更为便捷的操作,在设计过程中,将便捷、规范、直观等方面展示在系统帮助中,为用户带来更多帮助。该系统能够应用网络功能设计,能够在同一时段内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系统拥有不同的任务功能,进行查询和打印等行为,能够将管理和查询同时进行。为完善系统的安全性能,可以在信息库中添加能够识别的人员表格,只有特级用户才能够进行更改和删除,并设置其他操作人员的权限,确保不同身份的人员能够处理不同的方面。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通讯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煤矿通讯站中这种系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通讯站的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这个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很多优势,如数据查询十分便捷,能够灵活打印,系统安全可靠,能够将预期效果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航.鑫源煤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2013(5):109-110.

[2]陈平.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134-135.

上一篇:计生局作风建设典型材料下一篇:成功来源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