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活动学习心得(共11篇)
--------师德活动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
1. 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许多教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 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促进了多边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 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 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 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 既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又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在合作学习中, 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还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二、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 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学生的讨论,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 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下工夫了解每位学生, 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 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 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 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 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 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 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 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 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好学生的“垄断”, 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做好小组分工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五、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存在下列一些倾向:一是形式主义, 认为将课桌椅摆成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 (如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等) 就是合作学习。二是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讲究场面的热闹。三是在合作学习形式上研究甚多, 而对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和途径研究较少。这些倾向对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教师学校)
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时常会注意到了学生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再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探讨,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有见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可以说教学应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
北斗小学赵英
我校组织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活动。我通过认真学习,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师德师风基本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感受很多,体会颇深。
一、充分认识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责任”和“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的时期,我县开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活动,对规范教师师德行为,提高教师整体师德素养,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全面准确把握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
教师师德师风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书籍,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三、深入学习,结合实际,全面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和公务员。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
——2008年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我是一名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青年教师,看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被她的事迹深深的震撼了,在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中,我为她的爱岗敬业,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爱生如子,一心想着学生,将埃播洒进学生的心田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超负荷地工作精神而钦佩。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要学习的精神很多,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等。这是她行爱、行善的具体表现,而不是有些明星大腕的泛滥炒作。她才是名副其实的“爱心大使”。张桂梅在获得许多荣誉的时候,她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幸福而是随时不忘回报社会,为了提高华坪县女孩的文化素质,她不顾劳累,到处奔波,直到华坪女子高中的开办。在她的身上我看了春蚕的无私;看到了园丁的辛勤耕耘,更看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桂梅行善助学的行动就像春蕾,我相信她的事迹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1—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被学生称为“校园妈妈”。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在我看到她的事迹时,我一直在发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当看了张老师的回答,我再次被她的精神带人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她那平凡的回答“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
—2— 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
—3— 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青年教师,我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县的教育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
篇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以从事教育事业深感光荣和自豪,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做新时代好教师,必须肩负两个神圣的使命。一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加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要扮演好“农民”的角色,知道自己种什么(育什么样的人);二是扮演好“工人”的角色,把握好产品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扮演好“设计师”的角色(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材施教,打造高效课堂)。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一是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传播知识;二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一颗仁爱之心。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一是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二是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三是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四是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做到四个相统一。一是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二是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三是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四是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做新时代好教师,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三是在提升自己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四是要在增强知识上下功夫;五是要在培训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篇二
俗话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孩子的体现!作为职场中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懂得教书育人,首先爱字当先,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收拾宝贝们刚完成的手工作品,熙熙小朋友走过来很小声的对我说着什么,我没搭理她,熙熙很失落的转身离去......第二天,熙熙来园时哭了,哭的很伤心,拉着妈妈的衣角久久不肯松手,我连忙走近问妈妈:“宝贝今天怎么突然哭了?以前都是很开心来幼儿园的”!妈妈说:“熙熙说夹子找不到,所以就哭了了”。听完妈妈的讲述,我仔细回想昨天熙熙找我时的情景,难道是因为夹子找不到?是想让我帮助她找夹子?当时我没有理她,所以就失落了呢?于是,我立刻蹲下来搂着宝贝,轻声对她说:“对不起,熙熙宝贝!原谅曾曾老师没有第一时间帮助你找夹子,让你伤心了。要不我们现在一起去找夹子,好吗”?宝贝点点头,情绪总算稳定下来......通过寻找,最终在教室里的娃娃家区域找到了夹子,看见熙熙失而复得后开心的样子,瞬间被孩子天真满足的笑容感染了,心情特别舒畅。
通过这件事,宝贝与老师的感情奠定了彼此的信任,而我跟熙熙的感情更加亲密,一直表现很胆小的熙熙,也慢慢的胆大起来了,说话越来越自信,不仅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类游戏,而且还会默默的帮助他人。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件事很小,但是对孩子们来说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拥抱,每一次鼓励.....孩子们都会铭记于心,甚至会影响一生!
而近期互联网上转发的一些虐童事件,看得我特别生气,她们是给正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们脸上抹黑!孩子们虽然会调皮捣蛋,但他们天真无邪,没有任何防备,我们应该去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甚至去伤害他们!而因个别不称职教师的粗暴、违规、违法行为,导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种种猜疑、不信任,着实伤害了我们大多数默默付出,做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幼教同行们!
通过近期师德师风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对孩子永远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孩子、关心每一位孩子、倾听每一位孩子;而且要加强自身素养提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同行们,加油吧!
篇三
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环境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师德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影响学校,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因此师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大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对行风整顿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和反思使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由此导致了工作原地踏步。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业务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与时俱进。
4、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
(二)、根源分析
一、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
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国家大事与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关,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记笔记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二、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多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势,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若真到不适应教学要被淘汰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被淘汰。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里。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三、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
这次学习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三)、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今后我要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以前,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一定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4、家校联手,共育蓓蕾。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通过自查,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四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职责意识,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努力创新,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啊,教师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汶川地震中为了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就是我们的楷模。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社会,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换来了千万家人的幸福。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当中,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终生学习、努力进取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天,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务必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贴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传统。高校作为传播现代文明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其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把握住了中
原崛起、河南振兴所应秉持的核心精神,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把弘扬“三平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对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对象与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师德在具有师德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其内涵应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教育教学道德,而且包括教师的政治方向、综合知识、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人际关系等,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
2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基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强国政策的保障。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其规模的扩张导致大批青年教师走向教学一线。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队伍中的生力军,其师德的好坏,对高校科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各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3.1 政治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教师在教育方向和性质上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高校是培养社主义合格人才的地方,忽视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不关心政治理论问题,在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不清。对党的教育事业缺乏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精神,对担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缺乏自觉性,甚至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3.2 敬业精神欠缺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缺乏为教育奉献的精神,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教书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或者副业,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未能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不钻研教学内容,不关注教学效果,不注重教学创新,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3 师爱缺乏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有些教师只愿做“经师”,满足于课堂的知识传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能正确解答和引导。
3.4 行为失范
教师的内在品质、外在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存在着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不以身作则,教风浮躁、学术造假、言语粗俗、不公正对待学生等等行为失范的情况。
4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1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致使教师的行
为不可避免地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诱使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导致错误的价值取向的产生。
4.2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扩招造成了师资严重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导致一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4.3 高校师德建设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制约机制和操作规范,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注重对教学、科研绩效的评价,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缺乏硬指标。学校在用人机制上没有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未能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师德建设方式、方法滞后。
5 深入学习“三平”精神,加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此为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师德修养的目标,也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平凡”与“伟大”、“平静”与“激情”、“所得”与“奉献”的关系,“三平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5.1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而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内化为自己职业和人生的信念。通过组织学习马列著作、党政领导人的文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年教师明确教师的神圣职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戒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理解日常工作的平凡与琐碎,领悟教育事业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增强从教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最平凡的人生,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教师要甘于平凡,只有甘于平凡才能坚守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把无私奉献、拼搏奋斗、教书育人作为自身一生的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职业自豪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中放歌,使自己的才华在教书育人中发挥最大价值。
5.2 热爱教育、爱生如子“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祖国是献
身教育的强大动力和基础,而献身教育又是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一个好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以育人为乐,以奉献为乐;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应胸怀一颗爱心,以对学生充满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永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爱传递给每个学生。
5.3 坚持平常中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体在自身和社会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要在平常之中履行责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工作,把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的教育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5.4 完善激励、竞争、考核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评选表彰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树立典型,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始终存在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以激活教师的进取心,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事业面临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教育工作的新实际,促其不断充实自己。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2005】1号)中,明确提出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包括明确考核目的内容、选择考核方式、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等,将师德与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遣进修和评优奖励等挂钩,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开、平等竞争的机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地发挥法规的约束力,为师德建设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需要相应的内涵建设来支撑,师德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平精神”不仅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卢展工书记等领导提出的要求,以“三平精神”为标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以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新生力量,承载着高校的未来,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其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本文从学习“三平”精神的角度,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其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三平精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参考文献
[1]刘柏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5-86.
[2]郑其婷.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6-128.
[3]秦雄志.浅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242-243.
[4]林玲.师德建设: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J].长治学院学报,2010,(4):58-60.
[5]李朝霞.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7):209.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09]82号)要求,省教育厅在今年9月份继续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
今年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主题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内容,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根本要求,旨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人民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内容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以“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优秀教师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师德征文活动。
静下心来认真收看了4集师德专题片,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走上三尺讲台不满三年的新教师来说,看完这4部片子犹如在我的心里洒下了甘甜的雨露,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下面就谈谈我看了师德讲坛片子之后的体会和拙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整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有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希望教师正在他们的心目中保持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作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道: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但教师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堪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是的,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在道德取向问题上,全社会都将把目光投向教师。人们把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行的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师德是社会的母体。
面对现实,师德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笔耕,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关爱学生师德为魂》师德演讲活动,不经意间我获得了一等奖,当领导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我甚是震惊,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呢?我没有上网去摘抄好词好句,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把准备好的稿件认真背诵下来(有时一个稿件我能背几十遍),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加比赛。我只是用自己的朴实的语言写出我的心声,我只是一遍一遍浏览我写的东西,我只是怀着平常心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倾诉我的心声。静下心来,我才知道有时候只有放下,才有收获。
确实是这样,有时太在乎了,往往会事与愿违。就拿写博客来说吧,有时我看见别人写出那么多的精华帖我很羡慕,所以我有时间就会写一写,为了能得到精华帖我想尽了好词,用尽了好句,写完后我就一次又一次的打开教师博客的界面,看一看是否是精华。然而结果都没有成功。有的时候,我只是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华丽的语句,结果却截然不同,都被评为了精华帖。也许是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能和人产生共鸣吧!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既然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结果,只要我们用心对待,用心去做,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道德学习;师德培训;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15-04
师德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教师的灵魂,处于教师素养结构的核心地位,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成分,是教育行为的导向,是教育行为的内在动力。[1]当前,师德培训已经成为我国教师培训的必要和核心的内容。教育部明确表示,“要将师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基于教师道德学习的视角,我们认为,师德培训需要通过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和培训文化培育等多个渠道来提升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关怀型师德培训有效模式。
一、当前我国师德培训的现状
道德本身的复杂性带来了道德教育的困难,而教师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师德培训的困难。当前各类师德培训整体上效果是不够理想的,主要表现为:其一,是明显的政治化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师德培训,形式上以宣讲和政策解读为主;其二,是绝对的理想化目标,基于理想的教育设想和教育环境来进行师德培训,从而使师德培训脱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其三,是过度的集体主义原则,将教师的师德修炼附属于集体主义原则,过于强调“无私奉献”作为核心的师德培训要求,忽视了教师个人的道德生活体验;其四,是呆板的知识化倾向,把师德培训简化为道德认知,把师德培训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重道德说教、轻师德践行。
当说教成为主要手段,当灌输成为基本方式,当师德规范被生硬地推到教师面前,当师德楷模被高高树立为教师难以企及的标准,这样的师德培训其实就忽视了师德行为的实践性,弱化了培训教师的榜样作用,缺乏对教师以及教师工作的尊重和关怀,难以生成教师自身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不能建构师德培训的良好情境和氛围。它必定会让教师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乃至内心反对和排斥,其结果就必然导致师德培训呈现“低效”“无效”乃至“负效”的整体面貌。
二、师德培训的教师道德学习视角
道德是否可教?这是当前依然存在争议的问题。檀传宝教授认为,认知学派说的图式、格式塔学派讲的格式塔、马斯洛讲的超越性需要和移情实验等都证明儿童具有先天性道德禀赋和先天的社会移情能力,因此主张“新性善论”,提出德性只能由内而外地生成。[3]而有的学者则认为“美德是不可教的”原因是没有可教美德的教师,美德知识中的“知识”之不可教,教育之教非真正意义上的教。[4]在此我们不过多讨论这个话题,而是适当转换视角,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推动教师道德学习的发生和教师道德的内化和养成。
探讨师德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就应考虑到培训过程的“教”与“学”的问题。一个好的培训项目不只是看你“教”了什么,更要看你的学员“学会”了什么,以怎样的态度“学”,有没有“学以致用”。把师德培训转化为教师道德学习的视角,实际上是以立足于师德规范的传输和价值引导为旨趣的传统培训模式开始向以立足于教师师德人格的内生型修炼生成和自主建构的新的师德培训观转变。这种视角转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置换、取代,而是寻求一个合乎师德成长和修炼规律新方向,努力建构以教师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师德培训体系。
教师道德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合乎成人道德养成规律的学习过程。据王逢贤先生的界定,德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德育任务内容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5]在此基础上,有论者提出,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与个人之间思想道德的矛盾,实质是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和个人思想道德社会化的统一,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6]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所谓道德学习就是接受并内化社会共有规范,通过习得、参与、体验、反思并最终综合构建等途径,形成并完善个体道德行为,催生行为改变的价值性学习。社会思想道德在个体的转化和内化以及人的思想道德社会化构成了完整的道德学习过程,而其中,人的主体性始终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只有学习者知情意行的系统构建,才可能有道德的修炼和生长。知是起点,情是燃点,意是攻坚点,行是落脚点,四者缺一不可,构成了道德学习过程的完美篇章。
教师的道德学习还得合乎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学习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是基于问题的个性化学习。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学”概念,他认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即“个体或借助于或不借助于别人的帮助,诊断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用于学习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并执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主动学习过程”。[7]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者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学习需要意识、独立的自我概念、重视个人已有经验的作用、以生活为中心的学习准备状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倾向、以内在压力为主的动机系统。[8]成人学习的自我导向,意味着成人学习者在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选择和实施学习策略、评估学习结果等方面,无论有没有他人的帮助都会发挥主体性。
结合道德学习和成人学习两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就有必要来重新审视师德培训的教师道德学习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教师道德学习不仅仅只是一种获得师德规范的学习,更是一种教师在师德规范的认知学习和具体的师德行为过程中对师德价值追求和教师职业认同的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以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和坚定师德信念的形成为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结果就是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教师道德学习更是一种建构学习,个体的师德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师德建构的过程,即由师德规范通过个体的获得、体验、践行等内化为师德品行结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包括知、情、意、行的综合建构,它由师德规范的内化、师德动机的激发、师德情感的促动、师德实践的检验等方面构成,因而是师德结构要素多维整合的综合性建构。
nlc202309041959
三、基于道德学习视角的师德培训有效性提升策略
基于教师道德学习的视角,师德培训者要努力把握道德学习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教师群体特征,做好详尽科学的师德培训需求调研,联系教师的工作生活实际,掌握其思想特点、倾向和障碍,了解其工作环境,深入熟悉当前的教育环境,在培训过程中发挥师德培训的导向作用,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从道德学习的视角来看,提升师德培训的有效性策略有三个,即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和培训文化营造。
(一)培训内容优化
培训什么?学员学什么?这是师德培训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师德培训中,我们始终要贯彻“内容为王”的原则,就是要精选符合教师道德学习需求的培训内容。师德理论、政策解读、模范报告是传统师德培训常见的课程内容。传统师德培训为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是教师会觉得培训离自己很远。比如来自于专家的师德理论、出于官员的政策解读和源于教师楷模标兵的模范报告等,都会让教师认为这样的培训内容虽然重要,但似乎一直高高在上,或者不是自己急需的,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这样的培训,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我们并不是否定这些课程的合理性,而且认为它们不仅很重要而且应该长期成为师德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很多师德培训的组织实施者刻意地要做所谓的“高大上”的师德培训,因此在培训内容设计上就只有这“老三篇”,而和学员工作实践紧密相连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修养和职业纪律等,则往往被忽视乃至无视。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参训者的学段特征、工作年限、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优化。例如,对于新任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在职业纪律方面的学习内容就有很大不同,前者重在基本的教师行为规范化,后者则重在对自我长期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提升。再如,这两类教师可能都面临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但前者主要在于收入低下和工作环境较差所致,因此需要培育他们的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升职业修养等;后者则主要在于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所致,因此需要唤醒他们沉睡的激情,重新点燃他们第二次教育生命,实现人生的蜕变。从道德学习的角度来看,进行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不仅要知道教师需要什么,而且要让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二)培训形式创新
怎样培训?学员怎样学?这是师德培训的难点。基于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和成人学习的自我导向特点,我们在设计师德培训方案时,一定要研究怎样丰富和创新培训形式。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培训者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驱动学员道德学习的积极发生和道德修炼目标的达成。必要的专题讲座和报告或许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仅限于此,而是要选择、开发和创新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来吸引和带动学员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情境中自由、灵动地学习,让他们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并有师德实践的“冲动”,坚定他们师德修炼的意志。
正如檀传宝教授说的,“教育人的人在被教育的时候当然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9]基于成人道德学习的特点,我们要关注学员的个体性,关注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并充分利用学员的既有经验和差异性来设计培训形式,依托学员的主体性,在学员自主道德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参与、体验、分享、展示、实践、反思等来夯实师德学习的效果。在实践中,世界咖啡、头脑风暴、行动学习、访谈式、体验式、论坛式、沙龙式等多种培训形式,都可以灵活运用到师德培训中来。通过提供平台让学员与培训者、学员之间有大量的对话和思辩的机会,并通过必要的任务驱动和训中训后的反思实践,以积极的评价来表达对学员师德修炼的认可,其主旨是让学员更全面、更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并最终强化师德培训效果。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师德培训形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而是要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让形式为培训内容服务。培训形式创新最根本的是努力去驱动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探究”与“同伴互助”,使学员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奉献、分享和创造的主角。
(三)培训文化营造
培训文化如何?学员在怎样的环境氛围中学习?这是师德培训的灵魂。要做有灵魂的教师培训,着力点是要使教师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其中,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培训文化需要“物化”在培训手册、姓名牌、培训教室的标语、横幅等可视化的地方,也应承载在培训团队的某位核心教师乃至整个团队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中。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的培训教师有德、有才、有情、有心,也需要我们努力关切学员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强调对教师的尊重,让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并通过榜样作用的带动,创造适合教师道德修炼的氛围和环境,这就是培训文化的营造。
基于师德培训的特点,我们需要努力营造关怀型的培训文化。在浓郁的温暖的彼此关怀的培训文化感染下,培训的每个环节都沉浸在某种亲近、敬畏和感恩的文化氛围里,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冲击和影响。这就意味着,师德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求其道德高尚、教学培训能力突出,更需要他们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用心、用情地来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细致温馨的工作作风,能够让学员觉得亲近和温暖,这种“亲文化”或者“温暖教育”的文化氛围是点燃、激励和唤醒学员的重要环境因素。
最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而教育却无处不在;同样,最好的培训,也是让参训者感受不到在培训,而培训却无处不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四、关怀型师德培训模式的构建
从学习的视角来看,一个好的培训课程或者培训项目是要充分考虑到感性、理性和互动参与等多个元素的。感性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理性让学员到达他想要的高度和深度,互动参与让他发自内心地认可这是他自己的培训。培训内容的优化实现师德培训范围的大小适当,培训形式的创新实现师德培训心理的远近恰当,培训文化营造实现师德培训关系的亲疏得当,结合培训内容这样显性课程的科学构建,以培训形式和文化这样的隐性课程的带动感染,于此,实际上是在尝试构建一种关怀型的师德培训模式。
nlc202309041959
关怀型的师德培训倡导实践性、强调培训者的榜样作用、尊重参训教师的异质性、重视学员的真实体验和心理感受。如诺丁斯所说的,它还意味着我们需要维系一种关怀型的培训者和学员的关系。这种关怀型关系不是单向的,它一方面是培训者的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全身心地、开放地、无条件地关注被关怀者,另一方面则是接受关怀的学员对培训者的关怀做出接受、认可和回应。“不论我在生命中做什么,或者遇见谁,我首先并且总应该是关心者或者被关心者。”[10]关怀式道德教育核心思想是:以关怀为取向的道德性应该体现于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的每一个过程和方面。只有重视个体性、具体性和学生真实感受的关怀性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只有道德的教育才能孕育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才能使之成为有责任感、有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关怀者,才能使其获得人生的幸福。[11]正如关怀式道德教育为道德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基于教师道德学习视角下的关怀型师德培训模式,也必将为教师的师德修炼注入强大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班华.师德的特殊意义[J].中小学德育,2014(1).
[2]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Z].教育部,2013-5-6.
[3]檀传宝.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檀传宝.德性只能由内而外地生成——试论“新性善论”及其依据,兼答孙喜亭教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
[4]邢丽丽,任小漫.论美德之不可教[J].教育理论研究,2011(2).
[5]王逢贤.学校德育过程特点初探[J].教育研究,1979(3).
[6]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7.
[7]Knowrles,M.S.Self-Directed Learning: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Cambridge,1975:18.
[8]田山俊.自我指导与教师帮助: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91-95.
[9]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师,2007 (2).
[10][美]诺丁斯·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径(第二版) [M].武云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1.
[11]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8-279.
责任编辑 戴双翔
【师德活动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师德活动月学习体会07-23
师德实践活动心得体会07-10
师德师风演讲活动心得体会05-30
娄底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学习阶段总结09-12
师德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10-19
师德专题学习心得05-27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11-17
师德报告学习心得11-30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小结06-04
师德培训学习心得感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