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民政府基本职能(精选8篇)
结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经过前期的精心安排、部署,结合高枧乡实际工作情况,高枧乡于2016年11月14日—11月16日,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深化党旗飘扬安宁河畔先锋示范行动“感恩与发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现将宣讲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做好准备工作
高枧乡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深化实施党旗飘扬安宁河畔先锋示范行动,开展“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活动的通知》(西委宣〔2016〕32号)要求,开展了宣讲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了“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
活动动员会。2016年10月18日,高枧乡召集乡、村、组干部、党小组长、村民代表、辖区单位负责人约185人参加了“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动员会。乡党委副书记曾强就全乡开展“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作了动员性讲话;乡党委书记张敏对开展此项工作作了强调。
2、制定了高枧乡党委《关于深化实施党旗飘扬安宁河畔先锋示范行动,开展“感恩与发展” 教育主题宣讲活动方案》,对各支部开展宣讲活动作了安排和部署。
3、搭建了组织机构。为使宣讲活动有效开展,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张敏为组长,乡党委副书记袁勇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宣讲领导小组。由各包村领导指导各村支部宣讲活动。
前期准备工作为开展“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作了充分准备。目前,每位参与宣讲的乡、村领导干部都在通
过“三听四看”的方式做好调研,争取拿出高质量的宣讲发言材料。
二、全面发动,分层开展
结合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高枧乡以分层次进行的方式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宣讲活动。1、11月14日—11月15日,各村召开党员大会,由各包村领导针对本村发展情况进行宣讲。2、11月16日上午,乡党委、政府召集各村新一届村班子成员及全乡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在乡五楼会议室召开高枧乡深化实施党旗飘扬安宁河畔先锋示范行动“感恩与发展”主题宣讲大会。会上,乡党委书记张敏、党委副书记、乡长袁勇分别以“感恩历史求创新 凝心聚力谋发展”,“以感恩促发展 用行动写新篇”作了宣讲。宣讲中,张书记回顾XX市“一创三办”以来高枧乡近年的发展与变化,总结了从中得到的启示,分析了全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理清高枧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思路;袁乡长则
结合高枧乡近几年取得成绩出发,感恩高枧历届领导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号召大家面对新挑战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实际行动,为高枧乡发展谱写新篇章。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取消农业税后, 长期围绕税费转的乡镇政府, 工作量大大减少, 乡镇政府不再催粮派款, 丧失了执行空间, 人浮于事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此外, 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再依靠农村而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资金多被县政府分解到各个县级职能部门, 乡镇财政完全成了“吃饭财政”。因此, 乡镇政府的职能应该重新定位, 将原来的部分管理职能剥离出去, 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 大部分乡镇对政府职能转变基本上都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而乡镇职能转变滞后的原因是“社会稳定”的刚性约束。各级政府不愿意看到由于职能转变的冲击再增加一支乡镇干部的上访队伍。其次, 虽然原则上说机构设置不要求上下对口, 但是专项资金、项目等都由上级部门控制, 如果乡镇没有这个部门, 就要受到种种牵制。这种牵制经常直接表现为, 乡镇因为没有设置和上级对口的职能部门而失去来自上级单位的专项资金。再次, 乡镇本身的扩张冲动强烈, 编制约束力极其有限。
(二) 农村公共产品更显不足
取消农业税以后, 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失去了主要来源, 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更是有心无力。村委会要供给公共产品, 必须筹集资金, 但村委会不是一级政府, 它没有独立的公共财政权。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缺成为当前农村的一大难题。
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以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农业税、“两工”取消后, 村内小型水利建设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 但跨乡、跨村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就难以开展了。尤其在防洪任务重的洞庭湖区, 按照防洪标准每年一线防洪大堤都要加高培厚, 以前采取的办法基本上都是运用“两工”中的积累工, 搞部分以资代劳, 筹集资金用于堤防建设, 每年用于堤防建设的以资代劳资金数目都相当大。
2. 技术服务、农业信息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在对农民的问卷调查中询问农民“最希望从政府那里得到什么服务”, 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为农业技术指导。近几年来, 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 乡镇农技站、畜牧站、水产站等涉农部门也只是一门心思忙于自己的经济利益, 很少关注对农业的技术指导。而农民迫切需要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 现实中普遍缺乏农业技术服务。
(三) 乡村两级财政运转困难
1. 乡村两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税费改革以前, 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项税费收入。农业税取消以后, 农业附加税自行消失, 村级运转资金来源大量减少。免征农业税后, 农业税附加收入消失, 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将成为村级财政正常运转的惟一来源, 村级收支缺口会更大, 村级组织将难以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2. 农业税尾欠及其余税收的收缴困难
我国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 也暂停税改前尾欠的清收, 并对欠税实行挂账停息处理。这使农业税尾欠问题成为目前农村社会的一大难题。
(四) 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
到目前为止,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局限于城镇地区, 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 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1. 农村弱势群体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和优待抚恤特殊群体。对于这两类人的救助优抚, 主要是县级以上政府的责任, 但由于资金有限, 通常都要求乡村两级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配套或实物兑现。
2. 农村医疗保障需求日益增加
在收入增长缓慢的前提下, 疾病、养老和贫困是农民面临的最大风险。而疾病与养老相比, 风险更大。因此, 医疗保障成为农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第一保障需求。但是, 目前的医疗保障基本上是农民自我保障。在医药价格猛涨的情形下, 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急剧增加, 医疗费用攀升的幅度超过了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据统计, 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 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农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农村, 小病经常不看, 大病看不起, 一旦出现大病, 则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顿之中,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极为普遍。农民对社会医疗保障的需求很大。
(五) 农村文化教育缺乏
取消农业税以后, 乡镇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保工资”都成了很大的问题, 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少, 也使农村基础教育缺乏经费。农村基础教育将面临学校危房没有资金维修, 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境地。
缺乏技能培训和市场培训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软肋。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过程中, 很多人并不具备适应城市工作需要的劳动素质。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又在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的劳动技能教育。
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 在种、养的品种、结构上随心所欲, 很少考虑市场的潜在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结构的引导与调整又常常缺乏全局的考虑, 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取消农业税后, 农业被进一步推向了市场, 农民对市场的预期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 急需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农民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而基层干部的再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当前急需解决乡村干部观念转变难和公仆意识欠缺的问题。取消农业税后, 乡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乡村干部很难从观念上树立一种为农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也有问题。
另外, 农村文化传播手段滞后。乡镇文化站大多已停止了运转, 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只能通过电视。在农村调查中, 大多数村还没有有线电视。有些农村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人们的道德观念淡化, 社会责任感缺乏, 赌博之风盛行。
(六)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增多
随着农业税取消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 土地收益回升, 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 原来拥有土地使用权的进城农民工开始大批回乡, 要求转包户和乡村干部返还他们原来承包的土地。没有赶上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农户, 则根据国家现行的农村常驻人口人人享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政策向乡村干部施压, 要求重新调整土地。而目前占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 也根据国家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政策, 极力反对重新调整农村土地。
总之, 人多地少的矛盾、退与不退的矛盾、调与不调的矛盾、资金补偿与资金缺乏的矛盾, 将伴随着农业税取消的全过程, 并相互交织, 牵一发而动全身, 成为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
新形势下, 乡镇政府职能如何定位?通过反复调研, 笔者认为, 从根本上是要促进乡镇职能由全面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我国改革走到今天, 已经进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方面, 农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全县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跳出了“粮猪型”经济圈, 有不少成为产业专业户。不少乡镇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如松江镇的冶炼化工产业已形成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 对财政贡献率达到近50%, 新增就业岗位大都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形成, 要求政府尽快从经济领域低位退出。另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 又要求政府高位进入。在调查中了解到, 农民“想的是致富, 难的是技术, 缺的是服务, 靠的还是乡镇干部”, 他们迫切希望有一批作风过硬、发展经济本领强的干部带领他们抓经济、闯市场, 在生产、技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二)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迫切要求
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 在实现GDP快速增长的同时, 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失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分配等问题。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 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我们更应看到市场机制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通过基层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作用, 如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扶贫济困, 改善基础设施, 以不断解决社会失衡问题, 逐渐消除贫困。
(三)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已经把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自己的主导理念和总体目标。要求基层政府通过服务达到管理, 把管理融于服务之中, 由过去的“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以实实在在的服务,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突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制度的制定者、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谐社会的保障者。
总之,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是:执行政策、创造环境、引导发展、促进和谐。“执行政策”要求乡镇政府按照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 当好公仆, 真诚服务, 执政为民。“创造环境”要求乡镇政府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 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群众创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让人民群众的创业激情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引导发展”要求乡镇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推动产业化发展出点子、想办法、送信息,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和谐”要求乡镇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摘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乡镇政府职能也必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由单一的抓经济发展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文章指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做了定位。
关键词: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机制
一、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新形势造就新任务,乡镇政府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一些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给乡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乡镇管理体制滞后,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首先,机构和岗位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建制由于遵循与上级“对口”模式,“上面多少庙,下面多少神”,导致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等班子臃肿,党政综合办、农办、财办、综治办、民政办、计生办等门类繁多。机构改革虽对一些机构进行了调整,但其很大程度上是体现行政意志,而不是市场意志。江西修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但乡镇却没有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市场农业实质上是信息农业,而乡镇也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专业系统的市场信息服务。
其次,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统一。“七站八所”是县职能部门派驻的乡镇机构,他们代表各自部门行使职能,其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出现乡镇政府“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一些该是县职能部门管理的事,乡镇政府又不得不管,乡镇公务员充当了税官、法官、警官,但又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了之后不讨好的事。
(二)乡镇自身包袱沉重,压力过大,与政府行政目标不相适应
乡镇工作可谓包罗万象,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由于政府考核指标过多过细,考核方式不尽科学,各种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些乡镇公务员说“签了多少责任状,自己也记不清,只能是哪项催得急,就突出搞哪项”。政府虽然想做一些实事好事,但又忙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只能认认真真地写好材料,作好汇报,用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
另外,现在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逐渐觉醒,开始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身边的各种问题,开始对他们过去认为至高无上的政府权威提出挑战。虽然农民的维权意识增强,但相应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淡薄。致使乡镇政府的法治不管用,压力过大。譬如国家基本政策实行计划生育,但有人员超生,违反基本国策,乡镇公务员不能去罚款,因为不是执法主体,也不能去扒粮牵猪,因为这种做法违法。而乡镇政府又不得不去管,这关系到乡镇工作的“一票否决”,决定着基层领导去与留和地方政绩的高与低。针对类似这些事情,乡镇政府就只能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但光靠说教,打通思想成效不大,总之,乡镇政府包袱沉重。
(三)乡镇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与民众需要不相适应
1.越位问题
根据《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只有七项职权,但在职能的实际落实中不太理想,许多乡镇职能被泛化,政府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經济、文化、社会事物无所不包,收税收费、计划生育、纠纷调处、保护环境无所不干,是一个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
2.错位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主导力量,起主导作用,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有的政府部门随意为企业、为农民做担保,造成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形成了大量纠纷。
3.缺位问题
政府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自身或以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比如政府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的职能方面就出现了严重的缺位现象。有部分乡镇的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等政府涉农部门处于虚设、瘫痪状态,某些虽然还在运作,但也多成为经营单位,经营农业生产物资并从中获利已成为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对于农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先进生产技术的传递方面,乡镇政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乡镇公务员队伍的现状与管理职能的需要不相适应
1.思想观念错误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乡村公务员有怀旧情愫,认为以前事好做、民好管,乡镇公务员地位高;现在乡镇公务员没有地位,事难办、民难缠;认为以人为本的思想过多地强调民意,张扬了老百姓的气焰;依法行政的原则过分地强调民权,束缚了公务员的手脚;“民可所使之,不可所知之”的思想还影响了一些公务员,缺少公仆意识、服务观念。
2.专业素质欠缺
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有不少乡镇公务员在这方面的专业素质不高,重管理的公务员多,但懂技术的公务员少。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科技推广不快的方法和能力欠缺。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方法有待改进
不少乡镇仍采用公务员包村“满堂滚”式的管理方法,周一报到,周五汇报,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有的公务员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老办法不灵,惯用以前的工作模式、套路和抓法,有的公务员甚至认为在基层工作就是要有“匪气”、“霸气”,因而缺少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公务员管理办法不多,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不强,在复杂问题和突发事情面前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十六字要求,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它要求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有效制度的制定者、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谐社会的保障者。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是:执行政策、创造环境、引导发展、促进和谐。
“执行政策”要求乡镇政府按照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当好公仆,真诚服务,执政为民。“创造环境”要求乡镇政府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群众创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创业激情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引导发展”要求乡镇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推动产业化发展出点子、想办法、送信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和谐”要求乡镇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四项内容折射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已进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
一方面,农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修水县80%的农民跳出了“粮猪型”经济圈,有不少成为产业专业户。许多乡镇形成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如三都镇、漫江、征村蚕桑产业已形成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在經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近60%。新增就业岗位大都是由民营企业提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已经形成,要求政府尽快从经济领域低位退出。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又要求政府高位进入,职能转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等服务指导,为民营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公务员”,他们迫切希望有一批作风过硬、发展经济本领强的公务员带领他们抓经济、闯市场,在生产、技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适应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迫切要求
政府长期主导着资源的配置,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实现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失业、贫困、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分配方面的问题突出,造成社会失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关键举措,一方面,服务型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服务型政府可以应对市场机制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如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扶贫济困、改善基础设施,以不断解决社会失衡和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逐渐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社会和谐的氛围。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把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执政的主导理念,工作重心和总体目标。
在基层工作中政府习惯于用强迫的方法管理农业、管理农民,制订的政策措施有意无意地忽视或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公务员与群众的矛盾冲突不断。谈到服务就是拨款拨物资,这一方面养成了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即使政府给了群众好处,但如果办不好事情, 群众也不会领情。要通过服务达到管理,把管理融于服务之中,把过去的“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是新阶段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三都镇蚕桑站自90年成立以来,本着为蚕农服务的宗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做到“种桑服务到田,养蚕服务到家,售茧服务到市”,得到了蚕农的普遍认可,蚕桑产业得到壮大,蚕农得到实惠,蚕桑站也得到发展,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乡镇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
政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民主政治理念。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由市场配置,保证人民自由创业、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因此政府要还权于市场,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发展经济,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推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公务员创事业”。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不是要投资经营企业,而是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不能总把分配经济资源的权利控制在手中,而是要支持、帮助市场主体,由市场及市场主体来配置资源;政府要加强管理加强规制,而不是加强审批加强控制,要加强法制,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另一方面,现代民主政治要求政治资源由人民配置,因此,政府必须依靠并调动群众力量来管理社会,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还权于民,实现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按照《行政许可法》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加快依法治理的进程。在村一级,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村民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鼓励、组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让“依法治村,村民自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群众内部形成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实现村民自治目标,一方面乡镇政府可以切实做到为自身“减负”,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二)调整机构设置
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转移,机构设置也应根据职能的转变作相应的调整,向“抓产业、抓服务”的工作重心靠拢。根据修水县乡镇工作的实际,在机构设置上可以将乡镇所有内能机构统一合并为“三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行政事务工作,比如把行政执法类站所,如税务、工商、计生、土管、派出所等,归类到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强化其责任,由党政综合办公室对其进行考核,并作为其晋级、晋升的主要依据;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制订及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主抓本乡镇主导产业的发展,而通过合并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等涉农部门,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把事业站所整体转制为新的经济实体或中介组织,与政府在人、财、物上逐渐脱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服务功能;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教育、文化、卫生、民政、计生等工作,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建立并逐步完善乡(镇)、村便民服务网络体系。
在人员配备与管理上,试行统筹使用乡镇工作人员,提倡交叉兼职,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发挥整体功能。乡镇基层站所的人员,均纳入以上三个办公室统一调配、管理和考核,同时乡镇党委、人大、政府要加强对基层站所工作的监督与评议。
(三)创新工作机制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调整工作运行模式,实现由“分片划线、领导包片、公务员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按照“归口管理、发挥特长”的原则和因责设岗、因岗定人的思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不断整合公务员资源,把公务员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真正做到“统一调配、人适其位、位尽其才、人盡其用”;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对公务员实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包销路等目标责任制,实行班子成员联站所包片抓产业,依托站所抓管理抓落实;根据乡镇产业发展的实际,分门别类地将熟悉各种产业、精通相关技术的公务员聚合在一起,成立相应的专业服务队伍,专门负责解决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着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素质,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建立健全乡镇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和体系。紧紧围绕乡镇公务员队伍的实际需要,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分类别的公务员培训,提高乡镇公务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其次,要坚持正确的公务员导向。按照新时期选拔任用公务员的标准,建立评价公务员政绩的新机制,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论是上级部门还是普通群众,都要切实理解、关心、支持乡镇公务员。众所周知,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千辛万苦,任务重,难度大,条件差,待遇低,特别是贫困落后的山区乡镇其公务员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要在工作、生活上对乡镇公务员多给予一些人文关怀,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科学政绩考评
政绩考评如同“指挥棒”,引导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加快政府转型,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为乡镇公务员提供正确的激励导向。在设置政绩考核的内容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出发,在考核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年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更注重经济结构、增长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成本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上级对乡镇的考核要切合实际,要考虑工作内容是否属于乡镇的法定职责,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对一些不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避免强加于乡镇。其次要注意政绩考核的差异性问题,要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下的公务员工作,既要重视公务员的主观努力,更要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对政绩的影响。再次要注重政绩考核的透明度,要把内部考核与社会考核结合起来,既要对上级述职,又要向群众述职;既要接受上级评价又要接受群众的评议,特别要扩大考核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接受群众监督,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甚至“暗箱操作”。
总之,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的调整,要实现乡镇职能的根本转变,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就乡镇谈乡镇,要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上下联动,才能奏效。转变乡镇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全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唯有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才能找到出路。
参考文献
[1]高建设.乡镇职能转变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2]吴理财.服务型政府构建与民众参与——以乡镇职能转变为例[J].学习月刊,2008,(7).
[3]武磊.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市级重点调研课题
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金城江区的实际来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金城江区建设河池首善之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背景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及其职能的历史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失去了权威基础,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
治理体制的新模式。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新概念。1991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在县级机构综合改革试点中,省、地、市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县,县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乡镇。要在县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县与乡镇的关系,让乡镇一级能够办更多的事情”。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坚决把不在编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从2006年1月1日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中央也多次提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历史演变的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其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变革基本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中往复,陷入所谓的“黄宗羲定律”中。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涵义和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现行《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这些规定表明,乡镇政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政机关,它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领导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有益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乡镇事务具有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通常意义上的乡镇政府其实包括乡镇党、政、群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行为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应定位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
理职能等四种职能。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现状
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内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进行研究,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撤消论、保留论和自治论。以邓大才等为代表的“撤消论”学者认为,乡镇级政府早该撤消,其理由是:乡镇没有能力建立一级完全政府,乡镇级政府已没有多少职能,撤销乡镇级政府的收益大于成本,撤销乡镇级政府不会影响农村的管理等等。以徐勇、赵树凯等为代表的“保留论”者认为,乡镇政府主要功能是收取税费,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管理活动或行为大为减少,因此,彻底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乡镇政府应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以党国英、温铁军、李昌平等为代表的“自治论”者认为,只有乡镇自治才能从根本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重、机构庞大、职能不清等问题。学者们对政府机构与职能变革的重点、难点、治理主体结构、配套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为后人研究此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基础。
二、金城江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金城江区乡镇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中国的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盟、自治县)——乡(镇)。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四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地区、盟)——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区)——乡(镇、街道办事处)。
(二)职能定位(政府工作报告)
(三)运行状况(列图表)
(四)转变现状——金城江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之路
三、阻碍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是,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二是,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处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末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因而它具有多层次性、上下连动性和左右协调性。三是,当人们谈论“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一话题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一切官僚机构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持续膨胀能力,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是威权政治惯有的通病”(即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事实上,“‘官’字下面的两个‘口’,不仅意味着维持政府运转需要花费成本,而且政府官员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只是这种利益追求往往会被权力的公共形式所遮蔽罢了”?輧?輮?訛。因此,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最大的障碍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牟利性”和部门“寻租行为”,这又使得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呈现出了利益多元性、可变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一是政府职能与政府目标不一致;
二是各部门职能尚未理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政经、政事、政社职能错位;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某种虚假现象……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但因此,我们必须重塑乡镇政府职能,提高组织运行与服务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课题负责人:班果隆金城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课题组成员:覃琴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组织员办主任
莫仕杰金城江区委组织员办副主任、组织股股长
黄齐成金城江区委副科级组织员、组织部调研股股长
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乡镇政府职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提
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必须以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围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科学调整乡镇政府经济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公好范文版权所有共服务水平。尽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强化社会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乡镇作为基层的政府机关,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负有对农村社会进行管理的主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职能由侧重经济建设,需要向强化社会管理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迫切需要乡镇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坚持政社分开,理顺乡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做好司法调解,加强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机制。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还权于社会”,健全社会自律体系。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往乡镇政府好范文版权所有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放在经济发展上,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字,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镇政府必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大力加强农民饮水、行路、用电、燃料等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科技、资金、流通等服务;搞好农民工维权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优抚和救灾救济工作,努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乡镇执行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法制、民主、服务政府。
乡镇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提出了“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这一口号,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
一、依据产业特色,合理设置机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乡镇“七站八所”,使乡镇工作很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农民提供服务。“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我们结合实际,打破过去工作模式,突出服务发展职能,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了重设和理顺,按综合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了新的乡镇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形成了乡镇机构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统一管理的新格局。目前牞全区17个乡镇内设机构除垂直管理机构外,全面进行了重新组合,统一划分为党政综合管理和经济社会服务两大块,主要设“一办二所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农经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经过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60多个减少到110多个。乡镇工作力量已明显集中到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服务方面。
二、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了有关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实施办法,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筹措培训资金,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区各乡镇已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干部8000多人次。二是编写实用技术手册。组织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乡镇干部实用技术手册》,乡镇干部人手一册。三是组织开展了以农牧、林果、水利、财税、司法、劳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七个比赛项目为重点的乡镇干部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四是建立以考促学制度。五是实行干部服务技能特长公开制。
三、坚持上下联动,优化干部资源。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必须统筹考虑。为此,我们首先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精减领导职数。全区乡镇领导职数由之前的185名减到140名,乡镇党政班子正职领导由原来的34名减少为23名。精减后的领导班子在班子结构、人员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比过去更加合理。其次是优化组合干部队伍。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四是对在竞争上岗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农村和街道社区担任职务。五是妥善分流富余人员。
四、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理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集中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工作模式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一是建立区域服务网络。以乡镇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协调引导区直部门驻地站所建立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部门联动”。二是设立村级“为民服务站”。以驻村技术指导员和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为骨干,动员和吸收农民技术能手、科技示范户、党员、知识青年等参与其中。三是实施每周“3+x”工作制
度。规定乡镇干部每周不少于3天到村“为民服务站”工作。其他(x)时间深入乡镇、村、企业了解掌握情况。四是区直部门服务范围延伸。选聘有相应特长的干部职工,担任农村技术指导员、企业助理、科技助理、平安助理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工作。五是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六是完善考核机制。
(一) 发展经济的职能
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民走向富裕、乡镇自身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对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 缩小城乡差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收入偏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 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履行发展经济的职能, 就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尽快学会运用经济和市场规律办事, 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交给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重点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精心创造环境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合理制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 谋划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确定重点, 培育试点, 推广普及实用性科学技术, 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变为引导服务;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 推进乡镇企业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强信息服务, 密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衔接, 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 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最终达到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二) 公共服务的职能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实际, 确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最终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牵涉到农村的社会公共事务非常繁多, 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公益方面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养老、医疗、救济和社会保障等等。主要包括:进一步将政府职能范围转向公共领域, 大力提高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意识;积极探索、推进部分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将一些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 交给行业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承担;由过去偏重于经济发展转向与社会管理并重的整体协调发展, 及时推行与农民对话沟通制度,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管好用好国家转移到农村的各种资金, 为乡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包括生产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生活保障及生育保障等等;为农民和属地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通过不同形式的服务窗口, 直接提供咨询、代办、指导、督办及投诉受理等全方位服务, 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 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
(三) 社会管理的职能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 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 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包括: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 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 维护农村社会秩序, 监督、协调驻乡镇垂管部门, 指导村委会工作, 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 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规民约, 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等。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应逐步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压力型”向“人性化”转变, 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一) 由行政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
农村税改后, 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 过去那种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模式必须转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 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要由“要”字型转向“帮”字型和“带”字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把服务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 在服务中体现行政管理;坚持把示范带动作为乡镇工作的有效抓手,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引导型服务。
(二) 由计划干预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体。加快乡镇职能转变, 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跳出过去传统的农村工作领导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 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转变。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要求指导生产, 发展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 帮助农民跑市场、选项目、找准产业发展路子, 积极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迈进。
(三)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
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 对一些不宜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 逐步交由群众或社会中介组织实施, 变过去的直接管理经济为间接管理。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 加快乡镇角色转换, 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 使乡镇工作从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四) 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
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 依法行政己经成为乡镇职能转变的关键。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各项农村政策法规要求, 进一步规范乡镇行政行为, 规避行政随意性, 减少行政干预性,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 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 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 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和引导的手段推动农村工作, 努力建设法制型政府。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
(一) 深化机构改革
抓住当前乡镇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 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合理调整乡镇布局, 因地制宜推进村组优化组合。充分考虑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和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行政机构, 精简乡镇行政编制。扎实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整合乡镇事业站所, 合理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择优定员, 优化干部结构, 提高行政效率。
(二) 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上级部门特别是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县级机关要顺应乡镇工作新变化, 相应地转变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做到管理有序、指导有方, 既保证服务到位, 又不对乡镇过多干预。乡镇和区市县部门之间应加快建立起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加强沟通联系, 共同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对上划为以区市县管理为主的乡镇站所, 县级主管部门在人事任免、工作监督、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 都应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共同做好管理工作。
(三) 转移工作重心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 将乡镇工作重心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重新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置, 大量精简合并一般事务性机构, 把乡镇事业单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重新组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服务机构, 赋予其总揽整个产业市场调研、订单签订、基地建设、技术服务、产品推介等各个环节一条龙服务职能, 摒弃原先那种在生产上行政命令、只管种不管卖等传统作法。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 使乡镇工作与外部市场、与农民收益、与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乡镇工作效果, 从而强化乡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四) 完善考核机制
乡镇的内部考核, 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 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实行一个产业、一支服务队伍、一套考核标准, 以业绩为取向, 以民意为根本, 让群众评议干部。彻底打破分配平均主义, 实行岗位分配和目标责任分配制, 使干部有权力也有压力, 有责任也有动力, 彻底消除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 充分认识到落后就会受罚、不努力就会淘汰, 增强干部紧迫感和责任感。上级对乡镇的考核机制要切合实际, 各级各部门在部署落实任务时, 首先要考虑工作内容是否属于乡镇的法定职责, 是否符合农村实际, 对于一些不属于乡镇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要避免强加于乡镇, 使乡镇为难;对于一些必须在农村开展的工作, 要充分考虑乡镇承受能力, 适当投入资金, 不能搞压迫式的分解和落实。要坚决取消种种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 真正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为群众办理实事、提供服务上来。
(五) 加强队伍建设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 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突出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要顺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注重选录一批懂经济、善技术、懂管理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乡镇, 对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人员要逐步进行调整。要制定科学的乡村干部培训规划, 加快对乡村干部的培养, 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在机构改革期间, 要引导乡镇干部正确对待改革, 积极支持改革,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创业实践。要切实理解、关心乡村干部, 帮助改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关心乡村干部成长, 促其安心基层、安心本职, 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
关键词:乡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02-1
1 乡镇政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困难
随着取消农业税,乡镇的重头戏和最为头疼的收钱、收粮问题也迎刃而解,可以说得到实惠的是广大百姓,但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人民政府的各种职能也随之产生相应的转变,出现新的情况。
1.1 行政管理职能弱化
由于现行体制问题,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计生办、土地所等管理职能上划,乡镇政府既没人权,也没财权,缺乏对这些部门的有效制约力,导致乡镇职能削弱,增加了协调难度。乡镇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
1.2 乡镇财政能力弱化
农业税取消后,虽然上级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乡镇缺口仍然很大,仅能勉强维持乡镇最基本的资金运转,许多欠款乡镇无力偿还债务,再加之教育、修路、打井、办电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加大,导致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
1.3 乡镇干部角色转换较慢
农业税取消,乡镇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农业税取消后,相当一部分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进而影响乡镇整体作用的发挥。
2 政府只能转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兴办公益事业难
现在农村办各项公益事业,如“村村通”工程、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公益事业,难度很大,瓶颈束缚就是缺乏资金。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调控功能进一步弱化,乡镇财政无力满足大量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需求,且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空白。靖宇县111个行政村只有3个村有集体企业,企业效益也并不很好;临近县城的部分村有大棚收入、门市房及车库出租等收入,其他一些村留有少量机动地,每年收一些土地承包费,算作集体收入,但这样的村也占极少数,而其他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从实施税费改以来的这几年,兴办公益事业大力提倡“一事一议”,但实际运作效果并不理想,全县只有花园口镇的部分村能够按“一事一议”程序来兴办公益事业,但收取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而其他乡镇在这方面完全是空白。主要是由于农民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很难达成共识。
2.2 人地矛盾解决难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出台,种地的效益明显提高
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的土地“热”了起来,原来不重视土地的农户开始要地,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
2.3 农村债务化解难乡村两级负债现象很普遍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做为一级财政,可用资金本来已经捉襟见肘,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化债的资金来源。且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不好,上级部门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目前连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都满足达到,化解乡村债务更是难上加难。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党委政府职能要尽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如何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面貌作为第一要务,将农民如何安居乐业作为责任与任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
3.2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识、强化对工作认识、提高化解各类矛盾的能力,保证经济及各项事业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下发展。一是抓好乡、村两级的思想作风建设。杜绝因工作疏忽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滋生矛盾隐患、信访苗头的情况出现。二是提高信访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多学习国家政策、法律、部门规章制度等知识。三是实施党政领导下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四是做好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的矛盾排查防控网络,对辖区内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随时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矛盾不激化并及时有效处理。
3.3 妥善处理乡村债务
一是不准新增债务。二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口径、内容对乡镇债务进行清理核实,核清债务债权主体、分清偿债义务和清偿责任。三是由于当前的债务主要是过去“普九”达标、兴办集体企业和为完成税费而引起的,因此,在债务化解上,凡是因国家政策(如“普九”达标)造成的历史欠帐,应出台相应政策,集中核消一部分债务。
3.4 统筹乡域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民间协会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引导乡镇干部把工作精力向抓项目、谋发展上倾斜。
3.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扎实开展乡镇干部的学习教育来全面提升执政能力
国家先后制定了一大批涉农法律法规,各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民惠农政策。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市场经济、涉农法律法规、农村适用科技和公共管理等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强化发展观念,加强理论修养,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指导水平,努力适应新时期对乡镇干部的要求,更好的为乡镇经济发展做贡献。
3.6 多元兴办公益事业
一是不断提高村民的议事意识、议事水平和议事能力,确保“一事一议”规范运作,保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以整体推进。二是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级收入,增加积累,增强实力,提高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能力。
【乡镇人民政府基本职能】推荐阅读: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例会07-06
乡镇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11-07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01-11
乡镇人民医院年度爱国卫生工作总结06-18
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致辞(闭幕式)07-06
镇人民政府主要职能07-18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01-04
乡镇社保所行政职能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