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精选8篇)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方格纸、剪刀等。【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一方面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策略】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师: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设计意图:课前播放录像,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引入数学知识,感悟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找一找。

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作上记号。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请学生上台利用课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拖入“四边形的家”。别的同学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立刻陈述,最后达成共识。

3.议一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的特征,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4.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剪四边形。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发现的关于四边形的特征,动手剪一剪,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剪的四边形最多。学生利用卡纸,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如果学生剪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教师适当加以评论,及时表扬。

2.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朋友。下面呢,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将桌上剪出的四边形分分类,然后互相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内交流结果。请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标准。

3.围四边形。教师下位巡视,及时进行指导。上台展示个别小组的作品,全班进行评析。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教师设计了围四边形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了四边形。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延伸拓展,结束新课

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篇2

一、明确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纵观一个人一生中道德的养成, 父母是启蒙, 社会是熔炉, “学校是德育的主渠道”;横看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各种活动是载体, 各种文化建设是熏陶。“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途径。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研究, 首先要明确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重塑德育新范式

长期以来,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德育,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评价, 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学校承受着家庭与社会对升学率追求带来的巨大压力, 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素养缺失、是非判断能力弱化、人际关系不和谐、心理状态亚健康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德育实效性, 构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新范式。

(二) 落实课程改革理念需要建立德育新体系

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 对德育课程进行了整合、强化, 从小学到高中重新建构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生活性、社会性、人文性、实效性更强的德育课程新体系。为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改变旧的德育机制, 去除德育的边缘化、形式化、运动化、倒置化、空洞化的教育模式, 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操作新机制。坚持以生活道德教育为基础, 以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 德育与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相互渗透, 建立“生活道德教育、学科道德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新体系。

(三) 深化德育研究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近几年来, 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在德育研究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不少学校摸索出了许多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让这些好的做法和研究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二、贯彻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规划

(一) 强调学科德育———确立德育渗透载体

1.“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渠道

长期以来, 我国学科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学科教育总是强调学科性, “学科性”似乎成了学科教育最重要的特征, 其实不然。分科教育虽然按照学科逻辑建构课程, 但根本目的仍然是按照科学的规律更好地培养人。因此, 学科教育首先是为育人服务的, 而不是为掌握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教育的教育性是第一位的, 学科性是第二位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指出的:“诸育只有以德育为首, 才能应运而生,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 是教育的生命所在, 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2.“德育学科”是“学科德育”的常态

(1) 《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应是德育的主阵地, 我们不应淡化它的教育性功能。从老课程的几十年到新课程的几年来, 我们感觉到德育课程的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 被长期冷落和淡化。我们应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 学好用好德育课程, 以德育课程统领道德教育的实施。因为它有系统的德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作依托, 它有标准的课时安排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保证, 它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它有多元实效的评价机制作保障。

(2) 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应是德育课程教育的落实、深化和评价, 我们不应本末倒置。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认为:“活动道德教育要以德育课为主体, 综合各种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纪念活动、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等, 进行科学设计, 形成序列, 统一实施。”

(二) 执行目标规划———探索德育渗透过程

1. 构建“德育渗透化”新体系

“德育渗透化”新体系, 如图1所示。

2.“德育渗透化”新目标调整

以德促学。通过实效性的道德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的发展, 发挥“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以德督教。通过“德育学科化”实验的开展, 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 加强师德教育, 让教师从自身点滴做起, 避免成为“道德说教的巨人, 道德操行的矮子”,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达到“德育督促教师爱教育教”的目的。

以德兴校。通过德育课题的实验, 带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走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以德育课题实验为突破口, 创建具有时代精神的特色学校。构建“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让学校真正成为科学育人的场所。通过新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言行文明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具有世界普适价值观的现代人。

3.“德育渗透化”新途径的创建

在“学校德育”这个一级指标下, 设置“德育学科、学科德育、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五个方面的二级研究指标, 每个二级指标又分别规划不同的三级研究内容, 这样就形成了“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的三级指标体系研究网络 (见图2)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在各实验点实行“统筹规划, 分工研究, 相互作用, 共同提高”的实验方法, 构建“科学、完整、前瞻、实效”的新道德教育有效途径, 努力创建新型德育模式。

(三) 全员参与———创新德育渗透方法

在教学中, 决定渗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教材中含有的道德因素, 二是指导渗透的教师, 三是被渗透者学生。学生是渗透的主体, 教师是渗透的主导,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以及接受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 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生疏、无所谓或者厌恶的心态, 则无疑是“雨水跳金属”格格不入。作为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心理需求, 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 洞察他们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 调整、创新渗透方法, 提高学科渗透的功效。

1. 行动研究法

(1) 班级行动研究。例如, 某班班会, 诗歌朗诵《饮九月九的酒》:“千里之外/九月初九的炊烟/是一缕绵绵的乡愁……/母亲/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喜/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忧/……”伴着《眼泪》的钢琴曲声, 学生的眸子里除了温馨和感动, 更多了一份对亲情和生命的思考。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2) 教师行动研究。 (1) 教学导语渗透德育。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 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2) 教学技巧渗透德育。用赏识的眼光期待学生的点滴进步,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3) 教学手段渗透德育。“专题演讲”“科学史讲座”“互动—实验探究”“辩论”“多媒体辅助”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明显提升了“学科渗透德育”的层次。 (4) 课后作业渗透德育。作业批改不能局限在判定正误上, 还要精心书写评语。因为, 如果评语具有亲切性、针对性、艺术性、指导性和连续性, 能以“情”激其心, 以“理”沛其腑,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学生受到鼓舞, 形成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 从而深化德育渗透。同时, 重视作业簿以外的“无形”作业, 诸如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 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演讲、辩论等, 这类作业的育人功效也是不能小觑的。

2. 案例研究法

学校大力倡导“学科德育渗透”思想。一是要在教案上体现, 二是要将其作为好课评价的硬性标准, 三是要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典型的个案材料全校性宣传, 《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全校性学习, “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全校性推广。

3. 紧扣教材法

从教材实际出发, 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 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关键, 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4. 目标渗透法

教师根据教材, 找准德育目标, 即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紧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广泛开发电影、电视、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加强横向与纵向、课内与课外资源的整合, 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 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就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此外, 还可以采取主题辩论、师生对话、心灵驿站等方法。总体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以情感为纽带, 通过双向互动, 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在“交流”意识下, 学校期中表彰设立了“勇攀高峰奖”“爱心奉献奖”“杰出学业奖”等, 不仅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且也表彰品行优异的学生, 并且在学校宣传橱窗展示他们的照片下面附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样橱窗里展示的榜样学生与观看学习的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声的经验交流。

三、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果

(一) 研讨了德育理论知识

我校自从开展德育渗透研究以来,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与分散、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德育理论知识, 如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精神, 重温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阅读了《中小学德育专题》《现代德育论》《德育创新论》等理论专著, 深入研讨了新课程标准的德育理论。

(二) 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改变

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 举办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 开展专题汇报课活动, 撰写实验论文和经验小结, 请专家辅导等, 促进了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一系列的变革, 如教师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的舞台,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作用, 等等。这样一来, 德育课堂不再是原来枯燥乏味的说教了。整体而言, 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 也避免了学科德育标签化。

(三) 达成了素质教育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在落实目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每学期汇编了一本优秀论文集、一本教学案例集, 还录制了语文、数学、班队会、体育等优质课。学生参加“杭州市科技作品展览会”的小制作、小论文比赛, 获得了优异成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示范课推广到乡镇, 学校还获得杭州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四) 明晰了师生角色关系

1. 师生更新了德育观念

教师通过反思传统德育弊端, 反复学习新课程理论, 感悟到自己的德育观念必须尽快适应课程的发展。树立德育生命观, 将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 让学生进行自律、自约、自我规范。2011年学校着手推动主题班会课的改革, 实施“四自”主题班会。所谓“四自”, 即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 教师只是与学生一起寻找道德成长的“生长点”, 不再以管教训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 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2. 教师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一名优秀的教师, 要会上出好课, 但更多的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 育人于“无痕”之中。在校园, 我们的教师带头进行“弯弯腰”活动;升旗仪式时, 国歌唱得最响的是教师;书香校园创建时, 教师也要每月读一本书, 写心得体会;在为学生颁奖时, 教师要献上最衷心的祝贺;“要学生做的事, 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 教师躬亲共守”。这些都不是专门的德育活动, 但却是最真实的德育细节与契机。

(五) 实现了课题研究特色

学校突出“整体育人”的教研思想, 有意识地加强教学过程的优化, 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整理汇编了《萧山十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

强调所有学科的整体协作, 整合所有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经验, 汇编了各学科的研究论文集。

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 摸索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 尝试构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模式”。

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篇3

[关键词]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 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39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命是最宝贵的,所以要珍爱生命,除了珍视自己的生命,也要教育学生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当然也包括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人类的生存的自然环境。

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英语教材中第九单元“Unit 9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一课中谈论的是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海洋动物。在课中结合了两纲中的生命教育对教学进行了渗透。教育学生要爱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我利用课前准备时间,组织学生们观看著名获奖纪录片《海洋》(Oceans),从而引出了本课课文的主题,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与海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如“Why is the sea the cradle of life? In the video, what animals and plants are you interested in?”等。通过以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们对海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和老师一起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了他们的手绘和摘自网络的与海洋相关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的制作和收集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海洋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课本知识。

在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阅读理解和知识竞赛教学环节,在阅读理解环节中,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归纳段落大意,课文段落内容设计如下:Para.1:海洋的地球上的分布。Where can we find ocean on the earth.Para.2 ~Para.3:介绍了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 of sea animas in the ocean. Para.4:人们从海洋中获取那些资源。 What do people get from the ocean? Para.5:我们必须保护海洋。 We must protect the ocean. 通过阅读和归纳段落的学习让学生们对海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不仅明白了海洋的重要性,更认识到海洋所面临的危机以及保护海洋及其生物的迫切性。

在竞赛(A quiz)环节中,首先学生们看到的是1~9的数字,学生们选择数字后,点击该数字出现需要回答的问题:1.What covers almost a quarter of the Earth? 2.What covers almost three quarters of the Earth?3. What is the largest animal on the Earth? 4.Name two intelligent animals on the Earth.5.What is the largest animal on land? 6.Name two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oceans. 7.Name two kinds of seafood people can get from the oceans.8. Is water important to people? 9.What must we do to protect the oceans? 为了体现竞赛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问答知识点的印象,采用了自由选择数字由对方回答的方式。通过竞赛不仅让学生们加深了知识点的学习,还让学生们认识到海洋对人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

最后学生在自由发言的环节中,纷纷表示保护海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如有的学生们说“Please dont waste water or other resources.”,“Dont kill sea protected animal”, “We should prevent industrial and human effluent(污水) into the ocean.”, “We should protect the baby seals.”等。在学生们热情的发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通过了保护海洋的全班宣传标语。学生们在自由发言和班级宣言讨论环节中,非常积极,表示出很强的责任感。可见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保护海洋环境有深刻的认识。

两纲教育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场主体教育活动,它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是两纲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要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主力,使它能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要时刻牢记自己是落实两纲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素材,用教师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渗透其间。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4 篇4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T:Yes, they are very ti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T: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 no sweet.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徐长梅

学科渗透德育制度 篇5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一、工作制度:

1.端正德育思想。要求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应自觉克服不正确观念(仅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观念)的影响。

2.制定德育计划。对全体任课教师经常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每位任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教书育人”的德育责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列入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的具体计划;教务处、教研组在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时,必须检查其中的德育具体计划(写入教案)。

3.探讨交流德育经验。学校领导、教研组在日常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等活动中,必须检查、观摩任课教师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德育的情况,并给予单独评价;组织研讨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系统和规范;组织交流和推广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好经验;表彰、奖励在德育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导向。

4.合理安排德育。把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有关课外活动中的德育结合起来。

5.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学的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为人师表,形成良好校风。

二、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政治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心理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 1

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语文科: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课本中均有文质兼美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印象深刻的影响。

英语科:通过反复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及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内容的教育。

历史科: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物高尚的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

地理科: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风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数学科: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 2

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分比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物理科: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

化学科: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

生物科: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禁止吸毒等教育;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

音乐科: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等三个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进行 3

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数学活动之中。

体育科: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记录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学科德育渗透实施计划 篇6

我校2015-2016年德育工作要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及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构建学生德育体系,以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努力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做如下安排。

一、组织领导

任留初级中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省略)

二、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要求全体教职工以“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广”为目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法规文件,召开青年教师“讲师德,尽师职”座谈会,加大“十四条禁令”的执行和查处力度,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依法施教,严于律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任中教师新形象。

2、以德育人,以德修身,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三结合”的育人网络,队伍建设是关键。我校努力建设一支“一高(高尚的师德),二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位学生),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起四种德育新理念,即生活的德育观、生态的德育观、关怀的德育观、智慧的德育观。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工作主动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营造全员育人氛围。贯彻落实《湟中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使全体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良率为100%。

3、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的核心就是爱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遵循两个原则:尊重信任原则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认真制订并执行《任留中学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加强“廉洁从教”教育规定》的三个文件,与教师签订《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并结合本校实际,围绕诸如:“师德为先、行为示范”、“为师之道大家谈”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展开师德大讨论。开展“爱与责任”师德征文比赛,整编《爱与师德》论文集,唱响“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赞歌。

4.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一要通过读教育专著、谈实践体会,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校本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班主任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二要认真做好班主任选聘工作,制定完善更加有效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三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交流工作,学校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年内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为召开全县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选拔推荐人才,提高班主任素质。

三、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及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1、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但往往又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因为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在的和外化的两次飞跃。如何让这些行为规范尽快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把贯彻实施新《守则》、新《规范》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狠抓精细化管理,通过扎实有效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立规矩,打基础,留痕迹”。制定并实施《文明班级、平安班级评比细则》,对班级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根据考核评比结果评选“文明班级”、“平安班级”、“优秀班主任”。建立行政值日、政教处督查和值班教师三结合的检查考核队伍,按照统一要求,对常规工作进行逐日量化考核,每月总结评比。同时,以开展“学规范,争五好”活动为抓手,从起始状态抓起,要求学生做到:“三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取放物品轻轻)、“三随手”(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笼头、随手捡拾废纸)、“三个不”(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入网吧)。狠抓以“会预习、会听课、会作业、会考试、会反思”为重点的“五会”学习习惯培养。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大班干部培训力度,继续执行班级财产自主承包管理制度,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住校生管理继续执行总楼长、楼层长、宿舍长分级管理制度和年级值班教师就寝检查制度,确保住校学生安全学习和生活。

四、开拓教育渠道,突出教育实效

1、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在现代教育中,知识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总是与其学习过程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在育人的途径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本的途径。努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树立“德育即质量”的理念,提高学科德育功能。大力提倡每个课任教师做德育导师,我们教育和引导各学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树立学科教学德育功能观,教师认真学习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主渠道的育人质量。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我校继续发挥心理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作用,积极开展“我和老师交朋友”活动,通过当面交谈或书信沟通,让学生向老师们敞开心扉,让老师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座谈、心理信箱、讲座等多渠道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开展有益身心健康教育。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诉说,学会自我欣赏,学会尊重他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

3、关爱留守、残疾、贫困、单亲家庭学生。近年来,留守、残疾、贫困、单亲家庭学生逐渐增多,成为一群特殊教育群体,为此,我们把“关爱特殊家庭子女”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使之成为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我们以“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亲情活动。注重情感关怀,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相融合,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五爱”精神和同情心,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做人。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能勇于付出,乐于助人,人人争当“爱心天使”。

4、加强法纪、安全教育。学校聘请任留乡派出所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教导员为法制辅导员,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特殊作用,做到“校园预防”和“社会预防”互相配合。定期进行法律讲座,组织师生观看法制、安全教育录像片,并开展“观后感”作文评选活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意识,认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提高遵纪守法的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同时,重视日常安全教育,积极创建“平安班级”,做到“人人讲、处处讲、时时讲、事事讲”,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全员参与,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不断净化和美化校园环境,做到校园有花草,卫生无死角。同时,学校重视人性化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校园媒体,如“西纳河广播站”、《任中政教工作简讯》、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精神文明宣传;倡导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广大师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形成“以德为先,以爱为魂,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6、开展“踏红色之旅,做优秀学生”夏令营活动。在成功举行两届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的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红色之旅”第三届夏令营活动。要求同学们用自己饱满的热情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广大学生必将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美德,做一个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7、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结合本校实际,以“学会做人”为基本目标,努力推进“我是五好小公民”的德育特色活动。积极开展以“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即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验活动。同时倡导全校同学开展献“五心”活动,把“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忠心献给祖国”。积极拓展活动空间,发挥德育基地的最大功效,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走进家庭,走入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领悟,从心灵深处去感染、熏陶、引导学生。

8、积极创建以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纠错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德育特色学校,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每周一早读时间严格规范地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努力做到班班有歌声,继续做好各级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各类优秀学生的评优选先工作。

五、扎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9月份:“安全教育月”;10月份:“养成教育月”;11月份:“感恩教育月”;12月份:“爱国教育月”;3月份:“师德教育月”;4月份:“理想教育月”;5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月”。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教育的基本职责,而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如何架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使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忙而不乱,繁而不杂,从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收到实效,是我们学校和全体教师努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学校以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和自主管理为入手,创建有我们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规范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开创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任留初级中学

浅析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 篇7

首先, 要鼓励学生, 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 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 我们都要去赞扬, 我们都要去鼓励, 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 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 要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性格、情绪。良好性格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 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理智, 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中,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再次, 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 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德育宣传

坚持启发式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实施课堂教学, 必须坚持启发式。孔子曾提出: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多启发学生, 多调动学生, 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而不要延续以往的满堂灌, 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 让学生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多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 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因此, 在思想品德课中, 必须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 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 参与公共生活, 体验社会生活, 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使学生懂得了理解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学生生活出发, 通过活动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思考、行动。在活动中,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与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 而是生动的生活体验、感受和认识, 也就能真正收到德育教育的实效。

四、思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 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俗话说: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思品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感染学生, 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

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 篇8

一、教师利用导读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有的展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文化的灿烂;有的表现了人民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质;有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有的表现了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它们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文章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学习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教材的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克服一切生活中的困难,并且拥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在学习孔子文章的时候,就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仁爱”主张,他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精神,他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改之”、“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品质。可以这样说,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优秀的,每一篇都有我们学习的东西。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这些范本让他们从课文人物身上学到美好的人格,良好的品质。

二、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 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 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3. 利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进行德育渗透。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恰当使用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出光芒。作者马丁·路德·金的那句“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的交响曲。”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來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如举办读书会、朗读会、话剧表演、古诗鉴赏等活动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努力培养出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肚里知识多,手中钥匙多”、“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到“求之有给,问之有答,授以真知,解以真谛”。有了过硬的业务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自然得体、生动有力。总之,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三、实践体验,升华情感

道德教育重视移情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不能光停留在让学生懂得某种道理,最重要是的要把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教育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中,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力求去影响别人、影响社会。要达到这些目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践行中释放他们的感受、体验、情感。通过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学生演,让学生去实践、体验,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1. 写一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尘体现自我,实践自我的最好场所。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通过写去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仅让学生明白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到课外书、网络、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人们是如何破坏地球的,同时还让学生制作环保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写倡议书,去表达少年儿童保护地球的良好愿望。

2. 说一说。学了课文后,学生肯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通过说,来展露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又让学生对破坏地球的人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都能从心底里表达对破坏地球行为的愤怒以及精心保护地球的美好愿望。应该说学生写的、说的都是他们的内心话、真心话,这样的环保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3. 演一演。学生喜欢展现自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地。学生通过角色换位,去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换位使学生产生心理换位,使学生的情感向深刻性、丰富性、理性升华。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渗透的方法优化德育,要重视道德移情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施工小结下一篇: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