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秋天到了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秋天到了

教学设计秋天到了 篇1

黑河市黑河小学

张晓平

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全体学生通过课后问题(秋天是什么样的?)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了解秋天的特点,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季节变化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全体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通过课后问题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了解秋天的特点,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秋天

小朋友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板书:3.秋天到了,(秋字用两种颜色的粉笔书写)给“秋、到”字注音,再读课题,大屏幕出示:秋天是从每年的9月到11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秋天 初读方法:读读、圈圈、画画

1.请小朋友们拼音汉字对照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来标一标序号吧。

3.我们再把本课要认识的、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边画边借助拼音读一读,这样我们就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齐读。

4.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教师范读)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秋天吗?()的秋天!

三、细读文本,感知秋天 1.观察图画,分自然段读课文。

2.围绕核心问题:“到文中去找一找秋天是什么样的?”展开教学。预设一,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在下面几处相机引导: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把一片片换成一片行吗?引导读出树叶很多。树叶纷纷落下来是什么样的?读出纷纷飘落的样子。一片树叶都落在地上啦,是什么样子的?读出到处都是金黄的世界的样子。仿照训练说“abb”式词语。

板书:近看:凉

落。

预设二,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再下面几处相机引导: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文中哪个词突出了天比平时更高更蓝。

请你读出天的高和蓝蓝的样子。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高

漂亮 读书

运动„„)。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你看到了什么?读出来。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产生了疑问吗?预设:为什么大雁一会要排成人字,一会又排成个一字呢?观看视频,雁阵的变化。

大雁多有集体观念呀,你想对大雁说什么?大雁好美呀!我们赞美赞美她吧!你的阵势不一般,谁能读,我们来欣赏。大雁就要到南方去啦!我们和他挥挥手道别吧!大雁朋友,来年春天你们可一定要回来呀!祝他们一路平安,我们祝他一臂之力吧!读

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师生合作交流。

预设三,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再下面几处相机引导: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表示颜色的词,你找到了吗?用笔圈起来。这些词说明了什么?庄稼成熟了,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颜色真多呀,读出这么多颜色。(板书:远眺---白

黄)

我们再到果园里看一看。练习:果园里,(),(),(),收获的季节到了。

果园里也有这么多颜色。所以,“秋”字—左面绿,右面红。

四、引导背诵,升华情感

1.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试着背一背。(看图背诵是一种好方法,借助板书背诵也是一种好方法)引导背诵课文。

2.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这节课,张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多姿多彩的秋天,让人喜悦的秋天,让人留恋的秋天,让我们拥抱秋天,赞美秋天,把秋天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吧!

3.作业设计:冬天快要到了,仔细观察一下冬天,看看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3、秋天到了

近处——凉

落(看图背诵是一种好方法)

仰望——天

大雁

(借助板书背诵也是一种好方法)远眺——白

教学设计秋天到了 篇2

1.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2. 留心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鱼”字先写鱼头再写鱼身,鱼尾要端平。“游”中的“子”的这一笔是横折弯钩,“到”的最后一笔是竖钩,“纸”最后一笔是斜钩。一起读———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鱼游到了哪里?再读。

生:鱼游到了纸上。(强调纸上)

师:同学们,鱼应该在哪里游啊?

生:在水里游。

师:课文却说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为什么?上节课初读后,同学们读懂了吗?

生:我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指聋哑人画鱼画得特别好,好像鱼游到了纸上。

师: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啊?鱼先游到了哪里?

生:先游到了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还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还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得非常好,做事非常专心。

师:这位青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的叙述顺序你们读懂了吗?

生:我认为课文先写了观鱼,再写了画鱼,最后再写纸上交谈。

师:上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帮大家梳理了一下。(课件出示)通过初读,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他———

生:举止特别,画技高超。

师:理清了一条思路———

生:观鱼———画鱼———笔谈。

师:我们还明白了一个关系———

生:鱼是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心→纸)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师:这节课,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认真读课文,细细品味,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纸上的。

师:先来看“观鱼”部分。请大家认真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青年心里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师: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生:我是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中感受到的。

师:(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他关注的是这些语句,你们还关注了哪些具体描写的词语?( 根据交流,重点指导“忘我”“呆呆地”“静静地”)

师:什么是“忘我”?

生:“忘我”就是忘了自己。

师:联系下文,谁来说说,这位青年还忘了什么?

生:还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联系你自己,想一想,他还可能会忘了什么?

生:他还可能会忘了休息。

生:他还可能忘了周围的一切。

师 :他从未忘 记的又是什么?

生:他从未忘记的是这些金鱼。

师:是啊,他的心中只有鱼,鱼游进了他的心里。美丽的西子湖畔,泉白如玉的玉泉边,游人边饮茶边观鱼,悠闲自在,而这位青年呢?

(生齐读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

师:这样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仅仅就这一次吗?联系第三部分纸上交谈的内容,谁来说说?

生: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师:谁能把青年观鱼的神态读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静静地听。

(一生读)

师:因为呆呆地、静静地观鱼,作者才会感受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谁再读?

(生再次朗读)

师:就是这样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指板书)

师:鱼又是怎样游到纸上来的呢? 再来看“画鱼”部分,认真默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圈画出了哪些语句?

师:(根据交流出示第7自然段)哪些词语启发了你呢?

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师:能联系课文的具体描写,来理解这两种画法吗? 工笔细描是怎么画?

生: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挥笔速写又是怎么画?

生: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真是个好方法。

师: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两名学生分别朗读)

师:真细致,真娴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出味道。

师:有多细,有多快呢?这段话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得再好好读读。(“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变红色)这次你读黑色部分,老师来读红色部分, 其他同学好好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

(师生合作朗读)

师:这两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认为前半段是作者看到的,后半段是作者想到的。

师:这段话中既有看到的,又有想到的。这样写好在哪里呢?咱们还得仔细品一品。(课件出示工笔细描的句子,生读完整句。)

(课件或去掉或加上“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后指名朗读,反复三次。)

师:好在哪儿?读出来了吗?

生: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写出这位青年的动作。

师:这位青年的动作是怎样的呢?姑娘绣花你们见过吗,是怎么绣啊?

生:是非常专心,一针一针地绣的。

师:青年工笔细描呢?

生:青年工笔细描是一笔一笔画的。

师:它们哪里像啊?

生:它们两个之间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认真细致地去做。

师:说得真好!一个是一笔一画,一个是一针一线,都是那么一丝不苟,认真细致。有看到的,有想到的,青年工笔细描的样子仿佛就在咱们眼前了。一起读。

(生读)

师:再来看挥笔速写。

(课件或去掉或加上“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后指名朗读,反复三次。)

师:这些可爱的金鱼都有哪些动态呢?睁大眼睛仔细看。(播放视频)

生:它们是身子一摆一摆地游。

生:它们是屁颠屁颠地游。(笑声)

师:呵呵,心里特别欢畅就这样游了。

生:它们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

师:你表达得真清楚。这些动态你们觉得青年都画了吗?

生:都画了。

师:可是这些动态作者都写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只写了———

生:(读)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多么传神啊!这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年笔下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姑娘绣花,金鱼在纸上游动,都是作者看青年画鱼时想到的。描写人物,不仅要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

(板书:看想)

(三)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师:像这样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语段,在课文画鱼部分还有两处,咱们到文中找一找,看谁能最先找到。

生:我找到的是第8自然段。

师:还有一处,发现了吗?

生:我找到的是第9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8、9两自然段)先来看上面这段话,谁读看到的?谁读想到的?

(生分别读文)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呢?

生:我认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唯独没有忘记的是游鱼。

生:我认为旁边那么吵,他还是一直在画,没有任何反应。

师:是啊,那么多观鱼的人,对他来说似乎都已经不存在了。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这样的专注,所以作者才会想到———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再来看“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谁能联系作者看到的内容说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他从早画到晚,没有任何反应,所以我认为他把时间和自己都忘记了。

师:说得有道理。从清晨到太阳下山,作者正是看到了青年专注痴迷的状态,才会想到———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很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刚刚读过的第26课《全神贯注》中就有这样的语段。(课件出示《全神贯注》片段)

师:自己读读,找一找哪里是想到的。

(课件出示四个语段,生读想到的内容,课件变色。)

师:这四个语段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好好读读,认真想想: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可以前后同学一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要写好想到的必须联系看到的。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验证你的想法吗?

生:比如前面写青年工笔细描是一笔一画的,所以想到了姑娘绣花;后面写青年挥笔速写,用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描述,就写出了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说得有条有理。谁同意他的观点,再来举个例子?

生:我用第8自然段验证他的想法: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这个例子举得好。还有第二点发现吗?

生:我们还发现,要写好想到的,句子中都有一些词语,比如“好像”。

师:不仅仅是“好像”,看看还可以用什么。

生:可以用“像”,可以用“好像”,也可以用“仿佛”,还可以用“似乎”。

师:(小结) 我们一共有两点发现: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

(四)实践运用,习得方法

师:这是闫老师班里的同学写的一段话,你们读读,看看他写了什么。

跳绳比赛开始了,同学们很快地摇动绳跳了起来。吧嗒,吧嗒,吧嗒,跳绳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他们的脚跟着绳子的节奏不停地跳动,姿态轻快优美。

生:他写了同学们跳绳比赛的情景。

师:你发现了吗,他只写了看到的,能不能帮他写得更好?

生:我们可以把想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写。

师:这真是个好办法!同学们,想象一下自己跳绳的情景,你觉得这段话中可以在哪里加上想到的,加在你的书写纸上,注意要用上添加符号。

师:谁能在第一句后面加上想到的?

生:我在第一句后面加上了“像小燕子一样轻快”。

师:像小燕子,确实有联系了。

生:我在“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后面加上了“好像演奏着动听的乐曲”。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

(师课件输入)

师:谁能在第三句后面加上想到的。

生:我加的是“仿佛是一个小姑娘在跳舞”。

师:老师帮你稍微修改一下,也加进去。

(把“仿佛在翩翩起舞”添加在第三句后面)

(师生合作朗读改后的习作片段)

师:有看到的,再加上想到的,同学们跳绳的情景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师:孩子们,读文章不仅要关注它的故事情节,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观鱼的神态,画鱼的动作,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总结)其实不仅是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描绘景物都应该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要写看 到的 ,还可以写 想到的。(在“看”和“想”中间板书加号)

师:刚刚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40分钟又带给你哪些感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愿意写一封信,寄到遥远的天津吗?闫老师会在千里之外等待来自桂林的消息。下课!

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导读里提到要“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可是具体到这篇课文,怎样指导学生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让学生学到什么?这是我们在备课初期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是让学生感受青年人“身残志坚”,体会他做事专注?或是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试教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言表之意是学生读过几遍课文就能自得的东西,无须教师煞费苦心去讲解。我们也发现,对作者是怎样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生却关注不够。怎么才能让教有价值,学有所获呢?我们的想法就是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深入语段“工笔细描”,力求一课一得。因此,我们经过反复斟酌,将作者抓住青年的行为特点细致观察,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则围绕文本观鱼、画鱼两部分展开。

本篇课文,作者在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时候,多次先写观察所见,再写由观察所见想到的。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有一项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正好与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相吻合。于是,“以课文为例学习表达方法”成为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深入语段,领会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运用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教学画鱼这一语段,我们从认识到领会,步步深入。

认识语言表达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读好“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句子,通过以文解词、以词明意的方法理解句意,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将描写“看到的”与描写“想到的”句子分开,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引导他们发现这段话既写了作者看到的,又写了想到的,以此给学生辨识语言的起点,让学生触摸语言表达的奥秘。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就是更生动,更形象,可对这份生动、形象他们并没有切身感受。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与感悟,我采取反复多次的比较朗读,通过联系生活理解,通过观看视频表达,让学生真切领会到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这种描写人物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拓展语段,习得方法

通过对画鱼这一语段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我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全文,从文中找出同样写法的句子,并说出哪些语句是作者看到的,哪些语句是写作者想到的。语文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我拓展了阅读的语境,从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全神贯注》中,选取了具有同样描写特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样表达的特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表达方法的技巧,体会言语表达的秘妙呢?我采用了比较的策略。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横向比较这些语段看会有什么发现。一番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写好想到的和看到的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要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上比较的阅读策略很快突破了教学难点: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发现运用的技巧,使教学不是停留在“教过”的程度,而是达到了“学会”的高度。在举一反三的认识、反三归一的理解中,在结合具体例子验证自己的观点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对“写好想到的”方法由模糊到逐渐清晰,走了一条扎扎实实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路。

三、迁移训练,运用方法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理解———运用”的历程,要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的时候,还需要再回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一步实践,把这一“得”落到实处。

我们选取了学生写跳绳情景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们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帮作者写得更好。通过这样的实践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由看到想的写作方法,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迁移中学会“运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

两个多月的磨课,十多次的试讲研讨,《鱼游到了纸上》“教什么”“怎么教”逐步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我们的教学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以语言学习为内容展开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发展。我也希望这堂课的教学,能带给老师们更多的思考。

教学评析

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一节凸显“语用”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典型课例。教学中,闫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领悟理解词语的方法,领悟“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并练之于写作实践。整堂课从“发现规律”“印证规律”到“运用规律”,教得自然,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所得。

一、发现规律,习得方法

“忘我”“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些词语该怎样理解呢?闫老师让学生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看,找出文中与词语有关联的语句。

比如,在体会“忘我”的意思时,闫老师让学生先读读后文,看看青年都忘记了什么;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他可能还忘记了什么;最后再回到前文,看看青年没有忘记的是什么,进而反复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教师用这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体会青年的“忘我”境界,理解“忘我”一词的含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习“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很自然地联系到词语所在的语境,“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闫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规律,习得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指导思想也体现在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中。

闫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作者看到的”和“作者想到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现,并通过反复“去掉”“加上”进行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进而让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特点,发现规律,习得方法。

二、印证规律,举一反三

“像这样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语段,在课文画鱼部分还有两处,咱们到文中找一找。”闫老师在学生有了发现之后这样说。

闫君燕是个有智慧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她并没有马上运用,而是让学生换一个语境再去印证这一发现。学生找到课文的第8、9两个自然段: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这样的专注,所以作者才会想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专注痴迷的状态,才会想到“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就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规律在本篇文章中再次得到了印证。

“很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闫老师又大胆引入前面学习过的课文《全神贯注》中的四个语段,让学生再次印证。

发现是令人兴奋的,印证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认识。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单元教学的内容整合起来,前后勾连,不仅心中有学生,而且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全局。这样的教学彰显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追求课堂实效、不盲目“创新”的精神。闫君燕老师的课与众不同在此,创新在此。

三、运用规律,学习表达

写“看到的”并不难,如何写好“想到的”却需要“研究研究”。

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印证规律的基础上,闫老师将这堂课的读写训练定格在了写“想到的”。这就像一个微型的习作指导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方法:“第一点,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如‘像’‘好像’‘仿佛’‘似乎’等,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之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喜闻乐见的课间活动片段,让学生补充想象,将一段话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这样的语言应用,一课一得,或许在学生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只是脚下的几颗小石子,然而只要我们一路撒下几颗小石子,学生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在这铺满落枫的石子路上,仿佛在红地毯上一步步走向幸福的语文殿堂。

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篇3

大多数情况下,大雁并

不会有一个固定的队形。

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教科书中对大雁的描述,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候鸟”。关于大雁飞行时的编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它们为什么要排成“一”或“人”字形,而不是其他更具想象力的队形呢?

节省体力的假说

对大雁编队之谜的解释有很多,目前看上去最为合理的是“节省体力”假说。

1914年,德国空气动力学家卡尔·魏斯伯格经过简单计算后首次提出这一假说。他认为在飞行中,位置靠前的大雁,扇动翅膀时会对侧后方制造上升的气流。如果附近的同伴刚好处在上升气流里,那么它们的飞行就会省力许多。

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不过直到1970年,才有科学家对它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实验证明。

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科学家估算出,如果一群大雁结队飞行,可以多飞一半以上的距离。还有,最省力的“人”字形夹角是120°。

从此,这种假说更加深入人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个假说而已。假说之所以不能和权威的科学解释画等号,是因为假说有着很多假设的条件。这些条件,有些甚至根本不能实现。

那么,在大雁编队之谜的这个假说中,有哪些假设的条件呢?

太过完美的假设

在1970年的科学实验中,有两个假设的条件:一是假设大雁的翅膀固定不动;二是假设大雁的翅膀是光滑、没有羽毛的。说白了,在这个实验中,大雁被当做了飞机、翅膀被当做了机翼。

可以看出,这两个条件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假说始终都是假说。

有更为严谨的科学家进行过理论上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雁编队飞行的效果远没有假说中描述的那样高效。

而且,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包括大雁在内的大型鸟类飞行时,各个角度的队形都出现过。它们每飞5个小时,只有1个小时是在用“人”字形的队形。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会有一个固定的队形。

种种事实虽然解决不了大雁编队之谜,

但已足够证明:目前这个最靠谱的假说,并不是那么靠谱。过于理想化的计算过程和过于完美化的计算结果,反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假说产生质疑。

要解开大雁编队之谜,就得建造一间无比巨大的封闭空间。在里面模拟风力等自然条件,让一群大雁在里面飞呀飞呀。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翔实、最可靠的数据吧!

本期“我在现场”答案:

可疑的地方是桌子上的笔筒一个都没倒,却只有墨水瓶倒了。

如果是凶手撞翻的墨水瓶,那么在撞到桌子时,笔筒也应该被撞倒才对。凶手也不会有心思和时间把撞翻的东西再扶起来。因此墨水瓶只可能是死者故意放倒,这是为了让警察发现藏在里面的纸条。

《秋天到了》教学设计2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叶子、树叶贴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导语: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

小朋友,时间老人总在一刻不停地走,刚渡过一个愉快的夏天,转眼,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天,小朋友感觉到了吗?

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辆快乐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小朋友乐意吗?看,这辆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以便小朋友能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活动

二、秋天的天气。

1、(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是那么高,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师出示太阳),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出示课题),小朋友们开心吗?

2、唉,说到这天气(出示“秋天的天气”),小朋友有没有感受到这几天的天气与刚开学的时候有什么两样?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3、确实,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瞧我们都穿上了(生交流衣着的变化)。

活动

三、秋天的颜色。

1、(音乐轻)师:看,秋天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3、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第一列小火车中的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布置搜集的树叶,贴在树上,让这棵秋天的树更加美丽。

师相机出示小草与花。

B、请第二列小火车的小朋友用五彩的笔画出你搜集到的最喜欢的一片树叶,注意形状、大小、颜色。

C、树叶贴画:仔细瞧瞧,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老师把它们捡起来,贴成了一幅画,好看吗?(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也想试试吗?第三列小火车的小朋友,拿出你们搜集到的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相信你们贴得比老师更漂亮。

《秋天到了》一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5

第二单元:第3

秋天到了

【本时数】:2时

【授时间】:xx年11月9--13日

【设计教师】:温迎春

【设计时间】:20xx年9月9日

【教材分析】: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的、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生分析】:学生还小,对秋天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

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小黑板。

【授时间】:11月

第一时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朗读文,试着背诵文。

3.练习用“一会儿”说话。

【学生预习环节】:1.检查生字。

2.检查后“讨论”。

3.检查读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读汉字:天 子 上 下 来 一 大 南 飞 儿 人

二、学习新。

.读题,板书题:

3、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学的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

(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

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

(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自己练习,同桌说。

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文。

(1)

初读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

b.读第2自然段。(同前)

(2)

指名读全。(2~3人)

三、图文结合,理解文内容。

.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文有几个自然段?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

()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

(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

(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熟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

⒊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

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

(4)读第2句,问: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

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四、教师小结。

第二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写6个生字:飞、人、气、田、丰、节,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练习用“秋天”说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4、继续练习背诵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学习新字。

.学习写“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

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

(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

书写方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

(3)口头组词语。

天气

气候

生气

气味

气球

2.识记其他五个生字的方法同“气”。

3.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四、指导书写。

.气,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位置。

教师范写。第一笔小撇写在左上格对角线上,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上间靠上。第三笔短横写在第一横和横中线中间。第四笔横折小弯钩,压横中线起笔,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顿笔写折,向左弯一点儿后,向右下格写小弯钩。

2.指导余下的五个字的书写。

五、指导口头造句。

.指导用“秋天”口头造句。

(1)读句子:秋天到了。问:秋天怎么样了?(秋天到了)

(2)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要想秋天怎么样了?这个“怎么样”是和秋天有关系的事。如:秋天,菊花开了。因为菊花只有秋天才开,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样”说的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做的事,就不对了。例如:秋天,我写完作业了。这个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没有关系,没有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3)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怎么样了?你想出什么与秋天有关系的事了?

启发学生想的范围大一些,如大自然的变化,农业方面的收获等。

(4)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尽量不要雷同)

2.指导用“一会儿”口头造句。

(1)读文中原句。

(2)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3)说说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

六、练习背诵。

.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2.分自然段练习背诵。

3.全背诵。

【板书设计】:

3、秋天到了

天空:蓝

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

人字

一会儿

秋天到了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赏秋景

今天,老师给二(2)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看看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礼物?(播放多媒体课件秋景图)那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2、吟秋歌

是呀!秋天到了,秋天到了,我们高兴,我们惊奇,我们欢呼,有一首儿歌正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

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

1、找秋天

王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高兴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

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师出示太阳),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出示课题),你们有信心吗? 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

③秋天到了,天气也在不断变化,前些天,“小气象员”观测小组的同学们可忙开了,有的听广播,有的看报纸,有的电话查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发回的气象消息吧!请小朋友来看看,(出示温度记录表)老师解释温度记录。(看一周的温度记录),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呢?

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较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过渡:哎哟!我们只顾着说秋天的天气,都忘了该去找秋天了,赶紧坐稳,继续前进。(播放音乐)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②、生自由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③、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小朋友拿出你收集到的叶子来装扮这几棵秋天的大树。B、用你的彩笔画出你收集到的最美的叶子。

C、秋天是彩色的,秋天的叶子也是彩色的,很美。老师把它们捡起来,贴成了一幅幅画,请小朋友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好看吗?小朋友可以回家收集一些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贴出美丽的图画。

过渡:秋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来,坐稳了,闭上眼睛,深呼吸。(随风飘来一阵香味。)

4、秋天的香味。①、(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②、看到了这么多水果,闻到了这么多的香味,想不想坐下来尝一尝? 是,老师也想坐下来尝尝。可是,我们还要继续找秋天,赶紧坐上小火车,认真倾听,你听到了什么?

5、秋天的声音。

①、(音乐轻)师:嘘,静静听,我听见了叶子落地的声音,我听见了大雁一路唱着歌向南方飞去,我听见了熟透的苹果、梨儿在树上摇动的声音,我听到草地上小虫子,小动物的声音,小朋友听到了吗?(出示“秋天的声音”)②、(出示图片)让我们来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③、师小结:是呀,秋天太美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想趁着好天气玩个够,因为不久它们大部分都要冬眠了。瞧,它们正在举办秋虫音乐会呢。让我们一起加入它们的音乐会吧。生欣赏《秋虫音乐会》。

三、课堂小结。

时机到了吗 篇7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小敏没有什么变化, 而小奇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听课不如以前用心了, 经常和后座女生说话, 而且愿意侧身坐着, 而注意的目标却始终是小敏。看来真有事了, 我找不找他谈呢?找他谈, 犹豫再三, 决定借谈学习上的事, 给他提个醒:“最近, 我发现你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了, 答问题的准确性也不如从前了, 怎么回事, 是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老师帮忙吗?”面对我关心的询问, 他很警觉, 避开我直视的目光, 笑了笑说:“最近总爱困。”很明显他在为自己编理由, 我没有道破原因, 期待着他跟我说实情。我又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烦心的事影响学习, 能和老师说说吗?”他很狡猾地看了我一眼, 连声否认没有。这次谈话, 没有任何收获, 看来时机还很不成熟。

为了寻找恰当的时机, 我一面继续观察, 一面找学生侧面了解情况, 我的猜想得到进一步证实, 原来, 小奇喜欢上了小敏, 并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小敏很能把握自己, 坚决不同意。但是小奇仍不死心。一次考试后, 小奇以最近成绩不好为由, 向我提出了换座的要求, 并明确提出要和小敏同桌。我没有同意他换座的要求, 接着我在一次间操查班期间, 偶然在他座位下发现一张打探小敏是否有喜欢人的纸条。“纸条都满地飞了, 还跟我装糊涂, 这会给班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气急了, 很想立即把他找来训斥一番, 想利用短短的间操时间想出最刺激的话来批评他。但是, 想着想着, 我逐渐冷静下来, 简单的训斥批评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引来相反的效果, 甚至使他产生抵触情绪。

我得想一个更好的计策, 正在我反复琢磨用什么办法的时候, 机会终于来了, 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了, 小奇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就从这次成绩入手, 把他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和他谈心:“你这次成绩考得不好, 自己没总结一下原因吗?”“总结了, 复习得不好。”“是不是分心导致的?”他看了我一眼, 笑了笑:“没有。”“还说没有, 那你知道‘她喜欢谁吗?’是怎么一回事?”他又看了我一眼, 紧张地低下了头。“证据确凿, 量你不敢不低下头。”我心里这样想, 语气却很温和:“你有很多优点, 知道吗?”他意外地抬头看了看我, 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你学习好, 大家有目共睹, 这是你吸引人的亮点, 而且你说话幽默, 能给同学们带来欢乐, 你爱帮助同学, 从不摆架子, 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时他慢慢抬起头, 眼里闪着激动的光, 他说:“老师, 谢谢你给我的评价, 我知道我做得不错, 可从没人这样和我说过。”听了他的话, 我心里也是一震。我接着说:“至于她是谁, 我不想问, 就作为你心中的秘密好吗?”“是的。”看来我的开场白奏效了, 他开始向我敞开心扉, 并保证不再分心, 努力学习。小奇上课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成绩又遥遥领先了。毕业后, 小奇回校看望我, 真诚地对我说:“因为有您的帮助, 我的青春期小船既有舵又有帆。”

秋天到了 篇8

清晨,一觉醒来,我感到一阵秋风吹来,秋天到了。中午,不那么炎热,热劲只在二三个小时以内。秋天到了。下午,小朋友都到操场上去玩,秋风尽情的吹着,小朋友们尽情的玩着,秋天到了。傍晚,大家都吃完饭,出来散步,人们坐在石蹬上,凉凉的风吹来,可凉快了,秋天到了。晚上,人们家里不用风扇、不用空调,只需开窗,凉凉风吹过来,那种感觉真是无法形容。

由于秋天的到来,草还是那么绿油油,花还是那么漂亮,大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茂盛,只是有些大树的叶子变黄了,那些树叶宝宝又要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将会被火烧,化成肥料。

但是,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庄稼成熟了,树上的苹果红了,树结果了,等等…

然后放到市场上去卖。我们又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了。

秋天到了 篇9

树林里,火红的枫树叶子落在地上,像在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银杏树也变黄了,桂花树也纷纷散发着它浓郁的香味。

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梨子也熟了,颜色和金黄的金桂一样。果园还有很多水果,有葡萄、桔子、柿子和石榴。

田野里,高粱燃起了火把。桔子丰收了,谷子因为秋天的到来也笑弯了腰。

公园里,人们和夏天不一样了,人们穿上了温暖的长袖秋衣了。

鱼塘里,鱼虾在夏天吃肥了,在水塘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秋天到了 篇10

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长裤、长褂。小朋友也穿上了秋衣、秋裤,替换掉的是美丽而又凉快的裙子和短裤。

田野里庄稼成熟了。金黄色的玉米像一颗颗黄金闪闪发光,黄橙橙的大豆像一颗颗珍珠。

秋天,水果都成熟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实在是太丰富了,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柿子,香甜的葡萄,金色的梨子等等。

秋天到了作文 篇11

秋天的和风总是十分舒服,秋天的生活总是十分的快乐,由于秋天的景色总是十分的漂亮,十分的罗曼蒂克。秋天的稻子总是穿戴金色的衣裳,彷彿是穿戴衣服在睡觉,也彷彿是在跟咱们说冬季要到了,让人把烦恼通通都忘掉了。

秋天时蝴蝶总是会在美不胜收的植物下,跳着多采多姿的舞蹈,让地球变得十分独特的大花园,也让咱们了解到地球真实的姿态。秋天彷彿一场华丽的舞会,邀请了枫叶先生和稻穗小姐,枫叶先生和稻穗小姐两人一相遇,便兴高采烈的跳起爵士舞,令观众个个拍手叫好。秋天宛如一场热烈的舞会,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动物们跳着摇滚舞,唱着流行曲,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的舞会开幕了,金黄色的舞台上站满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有的歌唱,有的跳舞,还有昆虫们帮他们伴奏,雁子们帮他们指挥,真是热烈及了,秋天的舞会就在热烈的情形下,渐渐的落幕了。

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大树开端换新衣,有的穿戴橘红色的新衣裳,有的则还没拿到他新买的衣服,个个都装扮的英俊十足看起来非常抢眼,他们都预备要去参与秋天的舞会。秋天到了,花儿开端开放她们美丽的脸庞及香甜的笑脸,有的再擦保养品,有的则再照镜子,个个都盛装装扮看起来粉嫩粉嫩的,她们都预备要去参与秋天的舞会。

由于秋天的到来,使一切的昆虫换了新衣裳。可怕的毛毛虫先生,穿上了蝴蝶小姐的衣裳,树上的绿衣先生,跌到了地上,他换了橘衣裳。大家都换上新衣服,预备来跳舞。小草先生是地毯,载着他的昆虫朋友们一起去跳舞。由于冬季的到来,使昆虫们不得已的说再会。下一年秋天见!

秋天到了作文 篇12

走进炮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那平静的池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水中的睡莲姿态不一,它们有的“张开嘴”在哈哈大笑,笑得“牙齿”都露了出来;有的见到人,好像很害羞,用它的花瓣一直包住“脸”;还有的睡莲弯在水面上,好像还在睡觉。一阵风吹来,莲叶在那悦耳的风声中,跳那优美的舞蹈。水中的小鱼小虾躲在莲叶下,好像和我们在捉迷藏,我们多么希望它能游出来和我们玩。水池中是一个炮弹的雕塑。和平鸽有的站在炮弹顶尖,好像梦想着有一天能飞到宇宙中去;有的和平鸽围绕着炮弹,好像在想:这是什么东西呀,我怎么啄不动呢;还有的翘起那身子,好像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食物呢。荷花池的四周是一排排高大的樟树,它们像一个个英勇的士兵一样,守护着荷花池。

沿着荷花池左边的楼梯上去,我们来到了花坛。只见花坛旁满眼都是绿色,噢,原来这是一片大草地,但是草儿有点变黄了,虽然如此,但在上面睡一觉,那才叫舒服呢。花坛中,一串红开得正艳,远远看去真像一团团火焰呀。一串红太美了,把蜜蜂也给引来了,你看,他们正在那儿兴高采烈地采蜜呢。花坛四周是那四季常青的雪松,如果在雪松的枝头上添些雪,那该多美呀。

走过草地,我们来到林荫大道,一棵棵梧桐树像一个个哨兵似的,站在路口欢迎我们。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一阵微风吹过,那金黄的梧桐叶飞舞着,像那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慢慢地飘在地上。这时,一阵香味在我鼻子前一扬,原来桂花树上的桂花也开了,我摘下一串桂花,只见桂花黄里透金的,好看极了。

上一篇:那句话带给我感动作文600字下一篇:你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