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推荐8篇)
1.1 项目意义
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场所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心理成长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相比于其他各领域活动而言,更加强调幼儿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为幼儿提供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环境,是实行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世界幼儿问题首脑会议发布《幼儿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幼儿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他们的未来应该在和谐和合作之中成长。”合理,优美的户外环境不但能够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倡导后天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骑着决定性的作用,斯金纳还认为:任何幼体都倾向重复那些指向积极的后果行为,而不去重复那学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强调的人指所以行为发生变化时因为强带哦的结果。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有助于性格的发展环境是及其中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快乐的童年和益于发展的经验。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形成安全、快乐、童趣、优美、和谐、健康、向上、亲近大自然的户外环境,使幼儿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1.2现状分析
1.2.1游戏设施方面
(1)游戏器械乏味单一 当前许多幼儿园户外游戏设施很单调,无非是一些滑梯,秋千等之类的大型组合器械。詹妮。林顿主张“可接受水平冒险,加上成人的支持行为,可以激发孩子学习”.而当今往往缺少这种刺激性游戏设施,使孩子们感到乏味、没有新鲜感。
(2)材料不环保 在调查的几乎所有幼儿园中,无论是大型的器械,还是沙地中的小型仿真游戏设施,在材料选择上以塑料为主,很少利用木质及天然材料的元素,不但真实性及生态性,而且长时间与此类器械设施相接触,不利于幼儿健康;淘汰破损的器械无法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垃圾塑料对环境造成污染。
(3)色彩搭配不科学 除了组合器械之外,包括建筑外立面、庄璞、墙体等在内的其他部位,颜色组合成单一,尤其是建筑外立面,墙体上,往往都是建筑本身具备的颜色,如灰色、转红色、白色等等。铺装单调,硬质的铺装颜色也单调。缺乏变化与组合 .
(4)安全功能差 器材安排过密,没有缓冲空间,孩子容易互相碰撞、摔伤。废弃的器材没有及时移走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有些金属器材的菱角及锋利的物体仍露在外面,没有做特殊处理,如沙地中的攀爬架下面水泥盖,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其次,塑料材质的器械摩擦易产生静电,也对户外游戏的幼龄幼儿构成威胁。
1.2.2自然景观方面出现的不足
(1)地形缺乏变化 大多数幼儿园的地势都很平坦,地形上没有起伏。缺乏一些类似爬坡,山洞、土坑等竖向的变化,没有体现自然野趣等游戏环境。
(2)植被覆盖率低且搭配不当 按照设计规定,幼儿园绿地面积标准为每人2平方米,众多幼儿园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1.3文献综述
1.3.1幼儿户外环境的概念与性质
户外是幼儿们所活动的场所。有着室内无法代替的作用,可使幼儿的智能,体能,心理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在户外,幼儿可呼吸到新鲜空气,能够跟奇妙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幼儿可以在宽敞的场地上奔跑、嬉戏尽情地玩耍,同时也能和小伙伴们加深交往,身心得到释放。因为学前幼儿的随着身心个方面的发展和生活的范围的扩大,他们的独立性和好奇心都不断地增加,思维和内心世界的感知都与外部的影响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幼儿的户外环境设计,首先应该符合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需要创造出自由宽松可以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的场所。 在许多幼儿的心目中,幼儿园应该包括,大树,花草、各类运动器材和建筑物等。因此这一场所应该是有一个建筑物、游戏场地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并应有利于幼儿主动的游戏、交往和观察。在这里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愉快的游戏活动,还能看到蓝天、白云、观察植物和动物及其自然现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器械,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促使幼儿进行运动操作,既增强了体质,又从中感受各种体验,还要为幼儿们提供一个新奇而富有野趣的户外环境。
1.3.2幼儿园户外环境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的户外环境。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幼儿在此游戏或观察,时刻都会与环境存在互动,对这个环境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在认识上向前发展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提高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质量,不仅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3.3适合幼儿成长的户外空间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在幼儿期接触最多的场地之一,其户外环境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的户外环境的目标在于幼儿的正常发育及促进其发育的各类活动提供有益的环境。适宜的户外环境有利于幼儿对外界事物的体验,因为幼儿对户外环境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好奇,他们对环境的反应比成人更为直接和活跃。适宜的户外环境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活动和交往。因此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让他们多活动,多体验,多交往,多与大自然接触。大部分的家庭都住在小区中人口密集的地方,即使有的小区设有幼儿的活动设施,但是大数都只局限于一般得滑梯、秋千,没有新意。所以一个创新式的幼儿园,一个更接近大自然的的环境更是一个优秀幼儿园应该具备的。
(1)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是幼儿在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场所之一,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能力,最能有效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还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可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游戏活动所接触的环境中,能不断得到体验得到满足,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操,着对于形成良好的个性是极其重要的。并为他们成一个有完人格打好基础。因此,幼儿游戏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注重创造性,探索性和知识性。这种把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和场地的特性功能要求的布置的,另外游戏器械还应考虑幼儿的尺度。
(2)自然空间 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和需要的是新奇而富有野趣、人为成分较少的自由娱乐空间,现在都市中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地方了。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中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的空间,让这里成为他们认识大自然的课堂。幼儿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环境的色彩,质感和物体的形态及活动场所空间构成。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岁幼儿们发展来感觉认识的构成要素。他们可通过观察植物四季的变化来认识植物的房展,来感受自然。体验自然,认识自然,从而增添幼儿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增加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小尺度空间 小尺度空间对幼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大的空间会使他们在其中缺乏领域性和场所性,而在这种小尺度,小空间的环境中会使他们更加安心、自在,能够与同伴平等而自由地交流,从而更易发挥想象能力,积极主动创造角色,体验角色,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项目方案
2.1项目背景
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教育的物质载体,更是幼幼儿年生活的幸福乐园。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功能,提升幼儿教育的品质,满足市民的需求,绵阳市游仙区文胜村兴建了一所海天师雨幼儿园。幼儿园内的建筑已经建好,本方案是对其户外环境进行景观设计。
2.2项目概况
本方案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东与梓潼县 、西与涪城区 、南与三台县、北与江油市 相邻,幅员面积1000平方公里。该区地势东北较高,西南、西部涪江及中部芙蓉溪、魏城河谷一带较低,属平坝浅丘相间地形,海拔高度一般为500米至600米。全区年均降水量1230毫米,年均气温17.9℃,日照1192小时。全区耕地面积25133公顷,林地面积31853公顷。境内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绵广高速、绵盐公路、绵梓公路和绵遂高速穿境而过。该幼儿园位于文胜村,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
2.3 现状条件
2.3.1区位综述
本方案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文胜村,游仙区位居涪江以东,治地游仙镇沈家村。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汉代云游天下仙人李意期曾在这里修炼,后人乃修游仙观以作纪念,游仙之名是以得之。
绵阳市游仙区境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朝时,四川分巴、蜀两个奴隶制王国,区境属蜀国辖地。战国时,公元前3,秦灭巴、蜀,区境属蜀侯国。公元前285年,秦改蜀侯国为蜀郡,区境属蜀郡,至秦末。公元前2设涪县,区境属广汉郡涪县。东汉末年,三国蜀汉时期,2至蜀汉灭亡,区境属梓潼郡涪县。373~383年,区境属后秦国梓潼郡涪县。553年分涪县地置魏城县,因是西魏所建之县,故名“魏城”,属巴西郡。是为游仙区建置开始。故治在今玉河镇。583年属潼州,585年属绵州,6属金山郡。6,县治地从今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迁至今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唐至宋代属绵州。1283年魏城县撤销,所辖地域并入绵州本州。6分魏城县地置盐泉县,因县境多盐井,故名“盐泉”,其治地在今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属绵州,宋代仍属绵州,1283年盐泉县裁撤,所辖地域大部并入绵州本州。 1727年升绵州为直隶州,区境属绵州。19绵州裁撤,以绵州本州地域建置绵阳县,区境属绵阳县。1978年4月25日,绵阳县为市,区境属绵阳市。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
2.3.2场地现状
海天师雨幼儿园周围的树木很多,空气清新,很适合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现在的户外环境地势平坦,杂草丛生,乱石重叠,几乎没有供幼儿学习和玩耍的户外环境。
2.4设计方案
2.4.1设计主题
给孩子一个安全、快乐、童趣、亲近大自然的场所
2.4.2设计理念
(1)本方案的设计理念是努力构造一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幼儿园。
(2)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的主题性设计幼儿园景观环境,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功能上的多样性。
(3)软质景观(即花草树木、水体、阳光和风、地形)、硬质景观(即园林构筑、硬地铺装、环境雕塑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防护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等。
2.4.3设计目标
(1)构造一所新型的幼儿园,旨在满足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使空间、功能、环境协调成为一体,营造出既能满足幼儿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要求,又能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
(3)从城市的角度、地方的环境出发,创建新颖简洁、形态活泼、具有亲和力的幼儿园环境。
2.4.4设计原则
2.4.4.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学校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即在景观建设中防护栏不应低于1.2米,护栏应采用垂直线饰,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米;踏步高度不应该大于0.15米,宽不应该小于0.26米。不应有可攀爬的景观小品,在植物造景时不使用带刺的植物,如,霸王鞭、刺槐、火棘、虎刺梅、枸骨及仙人掌类植物。
2.4.4.2以人为本原则
(1)关注幼儿的行为特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 (2)关注幼儿的审美习惯,用色彩丰富的植物造景。
2.4.4.3设施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景观设施不仅仅需要形态美、色彩美,更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观赏者才会觉得设计别具匠心,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设施所带来的乐趣。
2.4.4.4把教育融合于植物造景、景观小品之中的原则 在景观设计时注重将教育融入到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之中,让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也能学到知识。
2.4.4.5景观与建筑相呼应原则 建筑是文化和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故在营造景观时应考虑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应在分析建筑形态的前提下,来考虑景观的打造,使景观与建筑在色彩、形体、材质上有所呼应。
2.4.4.6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2.4.4.7经济合理性原则 分利用现有植物,大量采用乡土植物,少用名贵植物及外来引种。
2.4 预期成果
2.4.1 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理念、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布局与功能分区、植物配置、重要节点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等。
2.4.2相关图纸
总平面图、区位分析图、景观视线分析图、综合现状分析图、交通平面分析图、功能分区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细部透视效果图、主体景观透视效果图、全景鸟瞰图等。
3. 进度安排 时间 完成内容与任务
9月至10月 确定设计方向与题目,在图书馆查阅图书与网上收集资料。
月 规划好设计的具体细节,开始着手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与老师讨论,进一步完善开题报告。
年12月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完成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得到真实准确的资料与数据。
1月至2月 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着手设计初稿,交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初稿的修改。
年3月至4月 再次对设计进行修改,完成设计说明和相关图纸交予老师批阅并定稿。
2013年5月 完善并完成设计成果。
2013年5月 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4.参考文献
[1]《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编委会,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M].长春。吉林文化音像出版社。.5
[2]汪颖赫。李文,幼儿户外环境设计初探[J]. 低温建筑与技术,2011(2)。
[3][美]苏珊G所罗门。张文英,-美国幼儿游戏场所的变化[J].中国园林,,(10)。
[4]张文杰,营造一个良好的幼儿户外空间环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11)。
[5]井绿。赵晨雪,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
[6]殷汉国,浅谈幼儿园环境设计原则[J].四川建材,2007(4)
[7]张晖。王戟,为了未来的生活瑞吉欧幼儿园户外环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3)
[8]吴玉英,探讨幼儿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1)。
[9]张文莉,幼儿园园林景观设计(下)[J].城市住宅,2005(06)
[10]张学斌 .于永厚 ,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探讨[J].建筑科技,2012(09)
[11]高培培。郑占锋。刘玉,小尺度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加强幼儿的户外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 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进展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滞后。但令人可喜的是国内已有不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发表, 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能够认识到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查阅相关重要文献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实情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2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2. 1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 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国幼教事业的鼻祖陈鹤琴先生在1927年发表了著名文章《我们的主张》, 他在文中指出:“我们主张幼稚园中第一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目前, 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关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陈姗阁指出,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也能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促进幼儿保持快乐的情绪, 为以后中小学体育打下基础, 从而为他们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较好的积淀。
张红梅指出,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张伟芳也阐明, 学前教育是融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一体的, 他建议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 应该要把体育放在首要, 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 增强幼儿的体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刘纯明确提出,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认为在没有健全户外设施期间, 园所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领导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并丰富幼儿活动的种类。户外活动不仅为幼儿以后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陈月文、胡碧颖在文章中指出, 户外活动在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研究都表明,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不仅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更是社会的责任。
2. 2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很多, 不少研究者已经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贾秀春从当下信息社会的发展及各种电子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而导致幼儿户外活动空间和时间减少这一问题出发, 在幼儿园内针对问题进行了实际探究, 并成立了专门的户外活动研究小组以讨论具体解决的措施:统筹安排户外材料, 将开展户外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常规计划, 整体优化户外活动的使用场地、时间安排和材料提供。从而得出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充足的活动机会, 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持续渐进地全面发展, 并且教师在引领培养幼儿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结论。
岳慧兰对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她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了湖州市某区中的6所省示范幼儿园、5所市示范幼儿园、4所其他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幼儿园的整体情况、户外活动区域的构成状况、活动区域的使用情况这三个维度对调查表进行了设计, 对各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情况采取调查法进行评价; 对各种活动区域的使用率情况采取时间取样观察法进行研究, 得出了当前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设施具有区域结构形式化、使用率低、整体状况不理想等问题的结论。她认为幼儿园应重视园内建筑的设计情况, 加强对户外活动的应用研究和活动区域的设计研究, 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陈姗阁认为, 现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普遍不满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2小时;幼儿户外活动量也明显不足, 教师缺乏对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必要的鼓励、启发、引导、参与及适当的帮助。因而有必要对于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意义、组织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高度的重视。
张莅颖、张世峰指出, 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研究大多从硬件设施建设的角度出发, 倾向于关注幼儿游戏场地设施和安全, 而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功能分区、材料提供, 尤其是对教师如何将室内活动和室外游戏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教师将室内活动和室外游戏结合, 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以促进幼儿发展, 是在其他有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涉及的, 而这点却尤为重要。
张红梅指出, 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存在不足, 幼儿教育者不够重视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时间不充裕, 不灵活。许多家长更重视幼儿阶段的智力发展, 从而忽视了他们的体育发展。社会方面则是更看重孩子智育和德育的发展, 认为孩子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够立足于不败之地。作者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 得出要积极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就必须做到: 幼儿园的管理与设施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要提高; 家长和社会要积极配合。
张伟芳认为, 幼儿园需要对幼儿户外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丰富运动器材设施、保证活动时间充裕。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观念是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适当放手, 作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 来关怀幼儿的情感, 从而改善幼儿户外活动的现实状况。
许冬雪以某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她指出, 幼儿园户外活动存在活动时间不足、室外活动空间有限、活动形式单一、活动量不足、活动质量和效果不佳、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缺少自由和挑战性、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问题; 影响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因素有幼儿园、教师对户外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 回归自然的儿童户外活动缺失。作者认为, 要提高幼儿园对户外活动的认识以确保幼儿拥有足够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亲近、接触大自然。要建立户外活动常规, 加强家园合作;还要关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 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从而增加个体户外活动的机会, 增长户外活动的时间。
尹陆明认为, 由于幼儿园生活琐碎, 再加上现如今越来越重视安全, 教师担心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出事故, 因此经常会出现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情况。对此问题, 作者认为可以将户外体育活动制度化, 以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同样, 甘露针对现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深圳龙岗区5个街道所属的25家幼儿园进行研究, 发现在体育教研中幼儿园十分重视早操和体育课而忽视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对户外活动场地缺乏规划和管理;对器械缺乏统筹安排, 未考虑器械功能与发展幼儿动作技能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对户外体育活动的规划与管理, 能有效提升幼儿体育活动质量, 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展,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户外体育活动的危险性。
陈月文、胡碧颖等人对浙江省91所幼儿园174个班级的户外活动质量及其990名幼儿的动作发展进行评估, 以探索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幼儿园户外场地与设施质量高于户外活动组织质量;设施适宜性得分相对较高, 活动机会与实践得分最低; 设施器材的数量与种类、户外活动导护与儿童动作发展相关显著, 但户外活动质量与幼儿动作发展整体相关较低。作者认为, 幼儿园在提供充足多样的户外活动器材的同时, 还应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机会, 增加幼儿主动活动和自由游戏时间, 丰富活动内容, 改善组织形式。
姜玲玉认为, 影响幼儿户外活动时间的因素有: 幼儿户外活动的场地有限;幼儿园开展其他活动占用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教师认为进行户外活动时难以管理孩子而安排过多的室内活动。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指出幼儿园应丰富游戏材料和游戏自身的组织形式, 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游戏, 使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以上作者的研究, 不难发现影响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幼儿活动时间、活动量不足, 活动质量不高, 活动形式单一, 教师对幼儿户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环境设施不完善, 缺乏相关的户外活动制度等。
3 总结与建议
综上可见, 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形不容乐观, 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户外活动形式单一, 活动时间不足, 活动质量不高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社会、幼儿园、老师、家长要知道, 户外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全身心的放松, 体验到亲近自然和游戏的快乐, 还可以促进幼儿在动作技能、自身交往能力、社会性、认知能力等的发展。
户外体育活动涉及的内容广泛, 包括基本的动作练习、各种器械练习、户外游戏、幼儿体操等多种形式。而如今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够大, 体育活动设施也缺乏多样化, 提供给幼儿的活动项目很少, 基本都以大型活动器械区为主要的设施, 而大班、中班、小班中的各个班都要在比较集中的时段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所以每个班就需要轮流玩, 其间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协调分配好每班各自户外玩耍的时间。户外体育活动的材料、设施等资源缺乏, 幼儿无形中就被剥夺了玩什么的选择权利, 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会导致有些幼儿在同等有限的时间内缺少玩耍的机会, 或玩耍的时间不够长, 这些都可能造成幼儿玩得不够尽兴。
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教育者即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幼儿需要每日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意识, 不能因为要完成别的任务而刻意缩减幼儿到户外接触大自然, 沐浴阳光, 锻炼身体的机会。老师应该知道坚持让幼儿有比较充足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对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有长期、潜在的益处。文献[5]研究数据表明, 在所抽样的174个班级中仅有3个班级 (1.7%) 能做到户外活动时间达到120分钟, 并保证幼儿50分钟以上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在雨雪天气, 保证幼儿有60分钟以上的户内体育活动。再者, 幼儿教师更应该从幼儿人生发展的可持续的长远角度去考虑, 而非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候不仅是指导幼儿活动的指导者, 也应该是幼儿的活动伙伴, 和幼儿进行互动, 体察并关怀幼儿的情感。教师只有将自身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 站在幼儿的角度, 才有可能敏感地发掘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再进行自我反思, 思索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利于在今后的户外活动中改进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或内容, 从而逐步摸索、找寻出一种更贴合幼儿年龄和心理发育特点的体育活动模式。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时间安排, 要有灵活调整时间安排的意识, 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阳光比较充足的时段安排幼儿出去玩耍, 而不仅将户外活动时间整体集中在上午或者下午。在如今, 很多老师缩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的一部分考虑是因为害怕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但凡事都不能因噎废食, 因为怕发生事故而阻止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是不合理的。老师最好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之前, 对全体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让幼儿逐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及渗透, 以提高其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能力。合理的活动规则、活动制度在户外活动中很重要, 教师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慢慢改善它们。在户外活动过程中, 多几名教师的陪同、照看, 四处走动观察, 成为积极、敏锐、有洞察力、有强烈责任心的参与者, 是能够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 使幼儿们都在教师的视野下, 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在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要进行总结、评价, 让幼儿也能够对今天整个活动的大体状况和自身表现有一个意识, 知道哪些地方做的不错, 哪些地方值得改进等。再者, 教师可以将室内活动和室外游戏适度地结合。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儿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保障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以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所给幼儿提供的户外活动场地要安全、宽敞。保障幼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幼儿能够进行身心愉悦的户外活动是在安全的条件下。户外场地如果足够大, 不仅有摆放体育设施的空间, 也能符合幼儿进行适宜体育运动的强度。文献[5]研究数据表明, 16.7%的教师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导护不适当, 如没有注意到个别幼儿的离开, 或没有注意到在玩大型玩具时幼儿的一些危险行为等;文献[6]研究数据表明, 98%的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面积达不到每生4平方米的标准。因此, 在上述两方面现存很大的问题。即便是每个园所的条件不同, 但也并不意味着硬件设施不足的幼儿园, 就无法让幼儿进行有效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如果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 就需要老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 让幼儿进行高效率的户外活动, 达到适宜体育锻炼的目的。如果场地中的材料、设施齐全一些, 会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提升他们的活动兴趣, 从而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幼儿园也可以在园内建造专门摆放玩具的玩具库, 玩具库中摆放的玩具可以是废物利用的低结构化的材料, 也可以是老师手工制作的一些有趣的、灵活多变的, 能够促进幼儿大肌肉运动的玩具。这样的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量, 还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升。
幼儿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户外活动自由, 利于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户外活动中真正投入, 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无形中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如果园内活动材料、设施少,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去选择他想玩耍的器械, 也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玩一些集体游戏, 从而扩大不同年龄幼儿间的接触与交往, 让幼儿在活动中共同进步, 同时让幼儿逐步懂得分享, 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在如今现实的社会情境下, 教育理念在教育实施中的确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因此, 落实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落实好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 需要来自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力量来逐步改进和不断完善。
摘要: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调查, 发现如今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形不容乐观, 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户外活动形式单一, 活动时间不足, 活动质量不高等。根据导致这些问题的多方面原因, 建议幼儿园、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更加重视幼儿日常的户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混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2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4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遵循着以下策略来实施。
一、制定明确计划目标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特点,选择要有针对性,一般冬季应多选择一些奔跑或跳跃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感到寒冷;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当减少,可多选择一些钻、投掷、平衡的活动,有条件的可在树荫下开展游戏。根据活动的开展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也要随时修改计划,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
二、巧妙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
(一)积极创设适宜、丰富的物质环境
根据各实验园的实际情况,针对策划方案的内容和体育区域的需要,我们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使活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做到最大化,体现因地制宜。
例如,利用幼儿园塑胶软化地面、瓷砖硬化地面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如塑胶场地上相对稳定的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硬化地面设置的骑行区、滚动区等等。在创设区域时,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分别创设了走、骑、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多个区域;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创设了车类区、上肢锻炼区和球类区、定向运动区。
(二)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
依据各户外区域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了富有情境的游戏活动,使游戏进一步精细化、情景化。
钻爬区的“小蜗牛学本领”、平衡区的“羊肠小路”、投掷区的“投物接力”等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器材,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能力水平,设置了难易不同层次的游戏环节,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感受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创新的游戏设计,情景化的游戏环节,使得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喜爱。
(三)多层投放材料,物化活动目标
由于是混龄活动,幼儿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凸显其中。为此,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中,教师们还考虑到: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大带小创造条件,如在走跑区中设计了“拉小车”的游戏,一人坐在“小车”上,一人边走边拉,便可以使大小不同年龄的幼儿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并且体验到了混龄交往的快乐。
三、建立常规培养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由于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造成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不熟悉,这给活动区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以不同班级佩带不同颜色胸卡牌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幼儿挂上班级的胸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教师根据不同颜色胸卡判断是哪个年龄段幼儿,从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游戏活动。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幼儿建立取放器械的常规;参加混龄体育活动的文明礼仪;进区时向该区教师问好,离区时主动和教师道别。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我们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既能愉快地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幼儿佩戴的胸卡向幼儿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同时允许幼儿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区域体育活动。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幼儿不仅能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也提高了活动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教师有效评价指导提升幼儿相关运动经验
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危险动作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位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给予鼓励与帮助。例如,幼儿在玩“木梯”时,对攀爬梯子失去兴趣,会把一架架的梯子排成山洞,幼儿自己会逐一攀爬、翻越,这是对幼儿胆量与自信心的考验。当幼儿成功完成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利于幼儿相关运动经验的提升。
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理论价值。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提出课题:
随着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体美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如何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从特长生入手,进行策略研究突破,形成独具农村特长生的教学模式,填补地方特色教育的空白。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二、研究课题:
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建立我校的个性化教育机制,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探索出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使我校在音体美方面培养出大量的特殊人才。
2、研究内容:(1)、确定选拔音体美特长生的标准与途径。(2)、构建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
3、主要观点: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4、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参与课题研究的艺术、体育专业教师掌握具有理论指导的、较为科学的小学艺术特长生培养方法,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形成一种符合特长生发展规律的、符合新课程发展要求的、能有效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技术。
三、实施过程:
1、研究思路:
在研究的时候,为了确保课题的全面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先集中讨论实施方案,进行前测分析,然后进行发散研究。在实施中做到方法科学、数据科学、实施的问卷、制度等方面的科学,实施组的教师用科学的头脑,定期实施学生考评,形成良好氛围,使此课题在实践中收到实效。
2、研究方法:(1)、用文献查阅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2)、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音体美培养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看法;对学校音乐、绘画、体育兴趣队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些经过专业培养训练过的学生对音体美的理解和感知程度,对学校培养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想法。
3、技术路线:
(1)第一阶段: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确定培养目标,选拔学生
(2)第二阶段:进行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与研究,构建适合相应学科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3)第三阶段:数据收集与整理,总结、反思课题研究的成败,撰写实验总结、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等,使零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总结并归纳出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4、实施步骤: 确立了子课题:
A、音乐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虞明月)
由学校喜爱音乐、舞蹈,且在这方面有点天赋的同学组建一支文艺特长小组,由音乐教师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相互学习,一起练习。第一阶段:
a、按计划进行培养训练,巩固提高特长生音乐素质和技能。b、集体培训与逐个指导结合,提高学习效率。c、创造条件,为特长生提供表现和展示的平台。第二阶段:
a、提高特长生音乐技能素养,训练进入细节和高度的要求。
b、优秀学生范唱,创造增进彼此的艺术环境,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第三阶段:
a、继续按计划进行培养训练,更进一步促进特长生发展。b、积极参与市、校级音乐活动,展示活动风采。B、美术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彭雯)
由绘画功底特别好的同学组成一个美术特长小组,由美术教师负责,利用校本、课堂和课余时间一起练习画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竞赛。第一阶段:
a、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构图方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完整,主题突出避免杂乱无章。
b、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一系列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c、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临摹、写生的方法进行培训。第二阶段:
a、提高特长生美术技能素养,训练进入细节和高度的要求。
b、组织学生参加殷小教学楼走廊画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第三阶段:
a、组织特长生参加“小哥尼杯”创新大赛、常州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种绘画比赛。C、体育特长小组(具体实施人:张传荣)
由学校喜欢乒乓球、田径的同学组建一支体育特长小组,由体育教师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组队训练并指导参加比赛。第一阶段:
a、针对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越野跑 ﹑ 游戏活动等)和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按肩部﹑胸背部﹑髋部﹑下肢﹑足等部位进行练习)b、针对各项目的运动技术训练。第二阶段:
a、集中培训逐个指导,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b、教师做示范,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动作与技能。第三阶段:
a、针对战术训练﹑ 心理训练﹑ 理论知识教育(着重于运动生理的一般常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的培养。
b、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运动会,让特长生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实验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求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特长生选拔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相应的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本阶段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反思、批评、总结归纳过程,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梳理和概括、总结。
四、研究基础
我校已于2009年被评为常州市优质学校,创优期间正好更新了学校的设备,并添置了一些教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好,学校整体教研氛围浓,这一切都为我们主动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学校非常支持我们培养音体美特长生,这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2范
纯:《中小学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07年 3 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年 4 晓
其: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年12月
5崔
卫: 《中国美术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6年 6杨黎明:《小学美术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完成课题 无
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面向音体美特长生,坚持“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原则,构建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需求。教师通过研究能不断提升自我课堂教学素养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三、研究能力
参与本课题的主持和研究人员都已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同时,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具备相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水平。相信大家一定能高质量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各种教学设备的齐全,充分利用图书音像资料等,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软件上,学校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观摩优秀课堂教学等。参加各项市级比赛,检验特长生的培养。
五、资料设备
我们有专门的功能室,专业教具。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启动阶段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l.课题申报和论证并撰写实施方案。
2.开题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修订
课题审报表1份
研究方案1份
实践阶段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制定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3.阶段性总结,进行中期评估。
阶段性计划总结 相关论文成果若干 中期评估报告1份
总结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1.整理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3.结题鉴定。
课例案例汇总1本 论文汇总1本 课题研究报告1份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围绕本课题研究的论文若干篇。
教学质量比原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吉林;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小学音体美特长生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至六;
2、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 《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吉林省“十二五”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学有所长,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特长生的培养就是立足社会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之才、有用之才。特长教育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涯的开始,许多人的成功就是在小学阶段起步的。音体美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美术可以使人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体育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地成长。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应当接受美育和体育。随着我市音体美教学的蓬勃发展,一些小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和身体机能,在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同时,成为在音体美方面的特长生。为了继续挖掘这些人的潜能,使他们脱颖而出,早日成才,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选拔和培养特长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音体美特长生
小学音体美特长生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在音乐、舞蹈、器乐、书画、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此阶段在对美的意识、美的情趣、美的价值等审美趋向逐步形成和探索过程中有突出的个性表现的学生。
2、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研究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教育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途径,有目标的开发有音体美特长学生的潜能,观察学生在音体美教育中呈现的个性差异,积累经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三、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与背景
当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开始席卷大地时,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如“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研究”,研究者对音体美特长生的研究都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方面的研究太少或没有形成一手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在培养策略的研究上没有深入,没有总结出一手套探索特长生教学规律的指导措施,而我校一直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作为学校教改目标特色来抓的。因此,我们从特长生入手,进行策略研究突破,形成独具农村特长生的教学模式,填补地方特色教育的空白。我校的课题立足于短、快,着眼于总结出能代表广大农村小学选拔与培养音体美特长生的经验,使其具有利于操作又利于推广的价值。
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为“音体美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设想通过此课题的实验研究,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论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体美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和选拔特长生,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特开展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研究。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更完善,让学校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五、实验目标与内容
1、确定选拔音体美特长生的标准与途径。
2、构建小学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音体美特长生培养过程、方法与模式,包括音体美特长生培养的目标、内容、措施,促进学校音体美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凸显我校音体美教育特色。
3、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打好基础。
4、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美好的艺术情操。
5、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六、实验的途径、对象、方法
途径:本课题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实验与研究,其途径是以各年级音体美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相关教学活动。对象:小学音体美课堂教学低、中年级段的特长生。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动态和有效经验,开展音体美特长教育理论方法研究。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这种兴趣能持续多久等多个问题;
3、观察实验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设置成长记录,教师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记录学生的艺术感知、形体变化、艺术思想发展等成长变化轨迹。
4、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把研究和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及时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把小学音体美特长生培养这一课题从最初的感性认识走到每一个篇章,每一个阶段、每一处细节都被关注、凝练,形成模式。七:实验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交流、讨论相关理论,提高认识。
(2)明确课题意义、目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前期调查,并制订子课题,落实具体负责人。
(3)研究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确定培养目标,选拔 学生。
(4)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1)制订子课题实验方案。
(2)分别以低、中年级阶段音体美特长生为对象,进行 课题实验,分项落实实验研究内容。(3)进行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与研究,构建适合相应学科 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4)本课题通过科学选材,不断发掘其潜质,使相应的智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实验教师从中总结出适合相应学科特长生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
3、总结整理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数据收集与整理,总结、反思课题研究的成败,撰写实验总结、专题论文、研究报告等,使零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总结并归纳出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2)实验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求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特长生选拔和培养途径和方法,构建设相应培养方法与途径模式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本阶段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反思、批评、总结归纳过程,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梳理和概括、总结。(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证。八:预设研究成果:
(一)培养出大量的音体美特长生。
(二)大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及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特长生文艺汇演,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探索出农村音体美特长生选拔的途径与方法、培养措施与模式。九:课题组分工与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年12月
课题组组长:刘庆东;课题组成员:刘庆玲刘莉刘立婷李广洲;2.具体分工:;课题指导:刘庆东;课题研究成员:刘庆玲刘莉刘立婷李广洲档案整理: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音体美特长生选拔与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丰收小学;2011年4月18课题组组长:刘庆东
课题组成员:刘庆玲 刘莉 刘立婷 李广洲 2.具体分工: 课题指导: 刘庆东
课题研究成员:刘庆玲 刘莉 刘立婷 李广洲 档案整理:刘 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我园的健康特色发展规划,尝试把领域整合拓展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情趣,幼儿更乐于参与。并进一步推进全新的综合教育模式,将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研究目的1. 通过学习转变观念。
2.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将音乐要素与运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达到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音乐要素与运动方式的“链接点”
方法: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实践――小结
四、实施步骤、措施及人员分工1.理论学习:查找有关资料,研讨音乐要素与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特点。
2.“一课多上”: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探究音乐要素在运动中的有效性。
3.专家指导:聘请专家来园观摩指导。
五、预期成果1.促进园内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
2.开拓教师对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路。
3.激发幼儿多领域、综合性发展。
六、参考文献1. 《幼儿园综合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 北京学前教育网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只知依赖,不知自我服务。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今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过度爱护,许多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家长却事事包办,一切代劳,并觉得理所当然。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做不好事或嫌孩子动作慢而拒绝让孩子自己动手,认为自己代做省心又省力。众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自理的事等到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进入幼儿园了孩子还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衣服等,甚至有的孩子鼻涕都快流到嘴巴里了,也不愿自己动手,硬是要等老师来擦。更重要的是,在家长长期的“保护”下,孩子们消极懒惰,怕苦危难,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抑制了孩子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阻碍了孩子自发性、独立性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必须“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有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3岁左右的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情景操作练习,同时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以家园互动的形式,同步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通过研究,努力切实改变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中,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从根本上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动学习模式,为我园的教育改革,为新课程的贯彻实施打好基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专家都很重视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亲子专家陆善萍曾说过,生活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第一步,是幼儿自主自立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家庭子女教育》中就提到,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表现,是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的标志。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生活中的新情况往往采取退缩和依赖的态度,缺少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性。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的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取有效的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
三、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事情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指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3到4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引导幼儿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
新《纲要》还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包办和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目标
针对小班幼儿已有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巩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
六、研究的内容
(一)了解小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重点选择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项目,了解小班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二) 家园合作,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 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 有意识地引导家长改变教养观念,教育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 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小班幼儿主动学习各项生活技能,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 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并形成策略。
七、研究对象
以幼儿园小三班、小五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八、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借鉴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三)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四)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小班幼儿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个别特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九、课题研究周期、过程和预期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周期: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8月--月)
⑴落实实验班,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⑵学习相关理论,收集相关资料,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⑶请市、县教科研专家论证研究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2.全面实施阶段(年11月--8月)
⑴调查、分析实验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自理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
⑵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做好反思。
⑶收集家园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撰写经验性文章。
⑷请专家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论证修缮。
⑸编写案例额集和论文集。
3.总结推广阶段(209月--年10月)
⑴总结: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初稿。
⑵推广:对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广,初步论证研究效果。
⑶报告: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三)预期研究成果
1.专题研究论文
2.阶段研究论文
3.实验报告
十、研究的条件和保证措施
课题主持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具有丰富的指导教育研究经验,曾多次负责市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受到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参与人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工作认真负责,为顺利进行本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将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健全课题研究制度,严格按照时间与进度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在每月将组织成员讨论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与调整;课题组加强成员专业培训和研讨,组织成员进行有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先进理论,加深理解,本着实事求实、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态度开展研究。我们有信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课题研究目标与任务。
我园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设施设备完善,有充足研究经费保障,这为本课题开展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相关理论研究阶段。在这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上首先是收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研究文献,通过对其分析梳理幼儿体育活动的类别、目的、意义、认为、影响因素、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以及要求等。
第二阶段:相关调查研究阶段。通过到周边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以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座谈等方法分析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和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本课题的研究的针对性。
第三阶段:校本教材研发与实践阶段。这个阶段是研究的主题部分,因此历史也是最长,研究最为繁琐阶段。首先,根据前期所收集资料与调研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设计》开发。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内教学实践和幼儿园教学实践。最后,结合两次教学实践反馈对校本教材进行修订。
第四阶段:成果收集、提炼与撰写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研究成果,并进行规范性的研究报告撰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择机送评。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内几个知名的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对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进行下载予以重点研读。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龙源期刊网、谷歌学术以及百度百科等。同时也通过余杭区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
2.2问卷调查法
首先,对一线幼儿园教师主要通过QQ邮件等形式进行问卷的发与收,主要内容主要询问有关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取向从而为幼教专业体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对学生的问卷主要以纸质为主网络为辅,内容上主要收集学生对课题研究的需求,了解其学习的基本状态,从而为课题组开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以至于课题组提高校本教材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3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主要是对余杭区以及杭州市部分体育学科和幼教领域中的专业人士(高级老师、学科带头人、幼儿园园长)进行现场或电话、qq等形式的访谈交流,旨在获取他(她)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具体看法与意见。此外,通过进入各大学前教育网站的幼儿论坛,与各界关心学前教育发展的有识人士进行交流讨论,获得更多有益的建议,拓展研究思路。
2.4教学试验法
选取学校的14级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中的4个班级,形成试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跟踪对比研究。其中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每周1课时)进行校本课程内容教学,待学生进入高复和定岗实习后重点对后者进行跟踪调查。检测指标主要有实习教师的反馈、实习单位问卷调查、随机现场观察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根据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课题组认为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成功,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与投入使用,其二参与课题研究的试验班级学生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上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2建议
(1)中职体育校本教材开发必须立足专业岗位需求。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达成一致共识:开发中职体育校本教材必须立足于专业岗位需求。本课题中学前教育学生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将直接面临就业,走上幼儿园的工作岗位。这部分将无法继续到高校去完成岗位所需的能力培养,仅仅靠传统高中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上岗执教。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途径与策略就是在高二下半年学前中强化岗位能力培养。
(2)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建议在高二下开设。根据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在高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最为理想。这是因为,这个学期之后,部分学生将面临分流,在高三一年将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对如何有效设计与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有着迫切需求,因此在仅有在校的一个学期里,抓紧掌握这项技能对其非常需要。
(3)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原则。中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操作性比普通高中强,同理学期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未来将成为幼儿园的主力军。其需要较强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突出了实践操作部分,以案例剖析和教学实践为载体加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事实证明,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设计与组织能力。
摘要: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有效设计与组织是保证其顺利开展此活动的前提。研究主要从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研究,设计与组织的小校内实践和幼儿园实践等几方面展开。
关键词:(3-5个):中职,学前教育,幼儿,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武婷婷谈如何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J]关爱明天,2015,(8)
[2]蔡万丽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意义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7)
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户外体育活动更受幼儿喜欢。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的分享时,常常会出现分享交流困难、草草结束的状况。造成分享交流困难的原因有二:一是此时的分享交流已脱离了当时活动的情景,幼儿分享交流的内容信息量大,不能引起全体幼儿的共鸣,大部分幼儿处于“你说啥”的茫然状态;二是集体交流人数众多,幼儿不能一一表达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幼儿处于“有话没处说”的境地。
一、小组化的分享交流
自发性体育活动大多是幼儿个别的小组化活动,多体现幼儿个性化的活动过程。即使是相同的运动材料,幼儿也能玩出不同的运动主题。因此在自发性体育活动中我们采取小组化的分享交流形式,让幼儿在小组间就共同话题畅所欲言,这样分享交流的时间短、效率高、针对性强。既保证幼儿小群体间交流的内容一致,也能充分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要求,有效地提升幼儿运动经验。
二、自主把握分享交流时机
以往的分享交流一般在活动前、后进行,分享交流的主题大多是前次活动的回忆和运动材料的选择。而自发性体育活动是幼儿自发产生的,活动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出现幼儿新异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灵活地把握分享交流时机,当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时及时引导,把握幼儿稍纵即逝的学习机会。
例如:幼儿喜欢跳房子。将许多毛线、纸盒、pu管摆着跳,时间久了孩子们都跳累了,渐渐的许多人离开了。忽然老师发现有个孩子随性的将pu管竖直了,嘴里嘟喃着:“我要把房子立起来。”老师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于是召集幼儿,将“如何让房子立起来?”“立起来的房子可以怎么玩?”作为分享交流的主题,引发幼儿思考。有的幼儿说:“把管子拼接成长方形。”有的幼儿说“可以把两个长方形绑在一起,我们不跳房子了,我们绕房子。”有的幼儿说:“我们还可以爬房子、钻房子。”于是大家纷纷动手摆弄材料,有的将pu管拼接成长方形,有点将方框横着排,还有点将方框竖着放,幼儿练习绕着房子跑、钻、匍匐爬,体育活动愉快的进行下去。
新奇的跳房子吸引了许多孩子的关注,活动结束时围绕“方框站稳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全班幼儿进行思考,把体育活动延伸到其它课程领域。由此可见适时的分享交流,能有效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反之,则可能延误幼儿最佳的学习时机。
三、利用运动材料辅助分享交流
幼儿的运动离不开与运动材料的互动,在分享交流时亦是如此。幼儿因为词汇的缺乏,用语言往往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使用运动材料辅助分享交流能让幼儿间的交流更顺畅。
例如:小班“推车”组的分享主题:“你是怎样带小推车玩的?”大家席地而坐进行分享交流场。红红说:“我这样推车的。”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军军说“我是钻过去推的。”老师发现大多数的幼儿都是边比划边说,可是幼儿七嘴八舌说玩后能理解玩法的幼儿并不多。于是,教师提出要求:“把你怎样带小车玩的边说边表演给大家看。”红红走上来表演了,随后教师引导全体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使用运动材料作为分享交流的辅助工具,小班幼儿提升了运动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辅助运动材料进行分享交流,将抽象的分享交流赋有画面感、直观性强,幼儿能轻松理解同伴的意图,让运动经验的交流效果最大化。
四、分享交流关注“正能量”的情绪体验
幼儿体育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容易产生负面的语言和行为。例如:亮子将竹梯搭在摞起两个轮胎上,他在挑战悬空踩着竹梯。小娟走过来,看了看说:“这个太难了,我不会。”说完还拉着附近想尝试的孩子说:“不要走,会摔断腿的。”旁边的亮子不服,说:“不会的,走走吧。”女孩大声的说:“我们不走,要走你走,要是摔坏了,就要这样走路了。”女孩一瘸一拐边走边说。亮子非常生气,一把推开女孩气鼓鼓地说:“走开!都走开!不要你们玩了。”女孩坐在地上嘤嘤的哭,体育活动无法持续下去。
老师决定针对这个过程与幼儿一起讨论:“我们可以怎样安全的过竹梯呢?”“当有人和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亮子说:“我们要好好谈,不能生气。”小娟说:“可以弯下来手撑着竹梯爬过去,这样就不害怕了。”浩浩拖来垫子,说:“还可以在竹梯旁边铺上垫子,垫子可以保护女孩子。”亮子不好意思的说:“我们男孩子可以牵着女孩手,扶着她们走过去。” 小娟停止哭泣,小声说:“我们慢慢来,不能争吵,要好好玩游戏。”大家拥抱了旁边的朋友,微笑着投入游戏中。
【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课题开题报告12-04
幼儿园户外体育教研计划07-11
幼儿户外体育指导策略06-18
幼儿户外运动学习心得06-12
浅析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论文09-25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11-12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题结题报告09-16
幼儿园户外活动总结大班10-31
幼儿园户外观察记录表11-25
幼儿园亲子户外实践活动总结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