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精选7篇)

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1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拔冗阅读我的求职信。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2003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2002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2002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三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

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2

一、调查结果分析

1. 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 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 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合适的工作。明确求职意向, 是大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步。笔者对求职意向的问卷共设置了五个题目, 包括:毕业去向、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在选择毕业去向时, 有45.8%的学生选择签约就业, 36.3%的学生选择升学, 11.8%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2.4%的学生选择个人创业, 3.8%的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中, 27.6%选择“事业单位”, 18.1%选择“国有企业”, 14.8%选择“高校及科研院所”, 14.3%选择“民营企业”, 很少的学生选择去“基础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外资合资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中, 35.4%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岗位, 28.8%选择一般管理, 26.6%选择负责人、高级管理工作, 9.6%选择其他。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中 (多选) , 77.3%选择回生源市、县地区, 56.8%选择沿海与发达地区, 42.8%选择内地省会城市, 14.8%选择中小城市, 仅8.3%选择西部、边远山区及农村地区。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 7.5%选择1500~2500元, 65.1%选择2501~3500元, 25%选择3501~4500元, 2.4%选择4501元以上。

从以上五组数据可看出, 大部分学生求职意向明确, 能够保持理性, 合理定位, 而部分学生的求职存在“心理藩篱”:有的学生喜欢体面的工作, 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去;有的要求高起点,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非常看重工作环境, 不愿去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追求高收入, 工资低于四五千不干。找工作追求体面稳定、高起点、高收入和好环境的心理可以理解, 但部分学生将这些追求绝对化, 并将其作为求职的“唯一”标准, 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非常不利于就业。

2. 择业态度。

调查发现,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62%的同学认为“一般”, 19%的同学认为“不好”, 16%的同学认为“很好”, 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对于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69%的同学“愿意”, 8%的同学“不愿意”, 23%的同学选择“先在本专业干, 再考虑转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 其本质是素质教育, 调查表明部分毕业生片面理解专业的含义, 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 找工作时过分看重专业对口。一方面导致对很多的工作岗位漠不关心, 甚至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有的专业被社会公认为“难就业专业”, 学生在未就业时就倍感压力, 甚至产生极度的焦虑心理。

对目前就业形势的态度, 10%的学生认为“非常乐观”, 67%的学生认为“还好, 可以通过努力面对”, 22%的学生认为“非常担忧”。表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消极, 缺乏应有的自信, 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初次踏入就业市场时表现出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 在即将面对社会, 面对竞争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茫然, 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就业。针对这种现象, 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 一方面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使学生充分重视而不过分焦虑,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求职技能的培训, 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就业影响因素。

就“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多选) , 共设置了10个选项供学生选择。从调查结果可看出, 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 部分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稳定”和“单位所在城市”, 而对于“声望、社会地位”、“专业对口”和“父母意见”考虑很少。由此可知, 经济收入和个人在事业中的发展机会是学生在求职中最看重的。

就“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 (多选) , 共设置了8个选项, 分析后可看出, 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和“信息量少”, 部分学生选择“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能力不足”, “优势难以发挥”,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和“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较少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由此可知, 学生就业困难更多的原因来自自身准备不充分。因此, 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提高他们应对就业困难的能力。

二、结论

对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后表明, 大部分毕业生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能力, 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 积极准备, 并投身在就业浪潮中, 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认识片面, 不能合理定位, 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藩篱。另外, 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思想懈怠, 行动懒散, 面对就业压力而自暴自弃, 非常不利于就业。综合来看, 大学生的各种就业状态, 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 是四年大学生活学习的折射。因此, 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必须从平时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非常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1. 强化专业认同, 奠定就业基础能力。

稳固专业思想, 增强专业认同, 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基础[1]。强化专业认同并不是强调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是通过这种培养和强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折射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 比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艺、实践等活动的热情, 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 所以要想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在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慈善公益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如师范生的讲课实战、三笔字训练等。同时, 学校还应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体验工作, 在实际中体会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3.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合理调整就业定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存在种种就业观念问题, 比如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过分看重职业稳定, 专业对口观和盲目择业观等, 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 能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 把远大理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有效解决思想矛盾, 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 总结经验, 克服困难, 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2]。高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 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

4. 强化就业指导, 提高求职技巧。

针对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和求职技巧缺乏的问题, 一方面, 高校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 安排专人将相关就业信息即时通过QQ群、飞信群等进行发布, 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积极联系并密切接触用人单位,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专业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积累的社会资源, 全面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 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了解供需信息, 减少就业的盲目性[3]。另一方面, 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就业意向等具体问题尝试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巧、了解就业政策、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困惑和挫折, 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 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樊立三.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14 (3) .

[2]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教资料, 2013 (7) .

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3

摘要:就业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是我们所注重的话题。而校园招聘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之一,利用网络得到招聘信息并应聘的信息渠道之一。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不仅将我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进行了改变,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求职方式,因而社交网络已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求职渠道。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概述了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流程;其次分别对应届毕业生、招聘企业和社交网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校园招聘;社交网络;求职行为;应届毕业生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渠道也逐步倾向于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在补充和完善传统网络求职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因而为了更好地对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进行分析,首先就必须对应届毕业生的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企业和社交网站三者之间的互利共赢。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分析。

1.应届毕业生的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过程

所谓校园招聘,就是为了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一种行为,而网络社交则是进行校园招聘的主要平台之一。为了更好地对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进行分析,就必须对应届毕业生的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其求职行为过程主要是:注册社交账号→关注职业信息,规划职业生涯→关注招聘信息并准备简历→网投简历或宣讲会现场→收到笔试和面试通知→做好笔试和面试准备→通过并得到录取通知→体检和签约,在笔试和面试之后,若没有通过,则进行心理调整。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动态的调试,而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和娱乐性给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进行心理调整提供了重大渠道。而且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广大较大,多次使用社交网络进行求职。在彰显学生求职欲望强烈的同时也意味着社交网络在整个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1]。

2.校園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的相关建议

应届毕业生自身的特点对设计网络的求职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性别、学历和专业等对其影响最大,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三方的护理共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基于应届毕业生的相关建议

2.1.1切实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方向

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基于良好的职业意识,这就需要对自身的职业兴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的大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结合社交网站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料和个人的职业能力等进行测评,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定位。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主体求职意识,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探寻,切实加强老师、父母、朋友的交流,及时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去挖掘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潜力,对自身的职业方向进行确定,从而确保准备和训练的针对性。

2.1.2切实加强求职训练力度,夯实求职能力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为了更好地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必须在校园招聘之前加强求职训练强度,确保求职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夯实。换言之,求职过程需要大量的准备,也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考评,尤其是个人求职技巧十分重要,而个人求职技巧报考了制作简历、笔试和面试等环节。因而为了提高简历的制作技巧,就应对简历的内容与框架进行合理的把握,切实加强优秀简历的搜集,学习和揣摩制作简历的技巧,并将其与个人的实际情况、职位应聘要求以及招聘方的企业文化与管理风格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大化的确保简历质量。而在笔试能力训练过程中,主要注重职业能力、性格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的储备。而面试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面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面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结合不同类型的面试掌握其特点,从而在面试过程中更加自如的应对。

2.1.3切实加强个人社交网络主页的管理

社交网络不仅有助于自身形象的维护,还能维护良好的培养关系,尤其是在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过程中十分重要,对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案,从而将真实多样的自我展现出来。尤其是应届别养生,在社交网络求职过程中,就应切实加强个人社交网络主页的管理,才能在促进个人品牌塑造的同时将自身的网络形象体现出来。尤其应注意,凡是与工作不相关的一切信息以及一些负面信息必须及时的屏蔽,并在社交网络使用过程中始终以诚实守信和谨言慎行为基本原则,从而为进入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2]。

2.2基于招聘企业的相关建议

2.2.1打造企业品牌,实施社交网络战略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企业已经迎来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因而企业必须加强社交网络的一、利用,使其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平台服务。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确保企业的设计网络战略得到系统化的实施,在促进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的同时构建专业部门和专职人员,用于企业社交网络账号的注册与维护,从而及时的与关注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为企业品牌的营造奠定基础。

2.2.2确立自身责任,建立社交网络制度

社交网络好比一把双刃剑,利用其虽然能进行企业品牌与形象的传播和塑造,但是其也能使得企业的负面消息传播而成为众矢之的,导致公关危机和法律风险的出现。因此,企业必须结合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社交网络制度的使用及时的进行制度的规划,在规范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同时对企业自身的责任进行明确,从而最大化的利用社交网络为企业网络更多优秀的人才。

2.2.3加强与潜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传统招聘渠道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往往单向招聘,求职者往往海投,导致双方的精力被极大的浪费。因而企业应利用社交网络切实加强对潜在员工的关注,同时在更好掌握潜在员工自身能力的同时将其与职位的匹配度进行确定和提升,最终做出对双方有利的决策,尤其应加强与其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对企业的期望,并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2.3基于社交网站的相关建议

校园招聘是连接应届生和职场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既是应届生步入职场的开端,也是用人单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输入源头之一,还是人力资源供求双方彼此寻找匹配对象的过程。社交网站作为社交网络的主要平台,为供求双方提供交流的同时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提高用户体验和忠诚度;二是增加产品投入;三是提高职位匹配度;四是探寻合适的商业模式,保证可持续发展[3]。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行为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校园招聘中,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招聘企业,都应利用社交网络切实加强与对方的交流,而社交网站则应为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才能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四川天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进.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行为分析[D].西南大学,2013.

[2]陈娟.国内应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4

尊敬的xxx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

首先恭祝贵公司事业发达!

“良禽择木而居”,欣闻贵公司招聘xxxxx等职位,欲毛遂自荐,期盼能成为贵公司一员,以提高自我,为贵公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叫xxxx,xxxxx人文学院法学专业xxxx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虽然我不是新闻、中文专业,但是我非常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新闻工作,做一名记者,是我最大的心愿。自进入大学以来,我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扎实。学习之余,我抓住一切机会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班长;特别是担任过学院通讯组通讯员、校报记者、校报记者团团长、“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特约记者。我思维活跃,吃苦耐劳,三年以来,在院、校新闻网站、《xxxx大学报》、《xxx日报》、xxxx广播电台、《xxxx报》、“xxxxx网”等媒体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理论稿件近百篇;此外,我还专门在社会一些报纸实习过,熟练掌握采访、写作、报道的技能。因此,我可以胜任各种新闻通讯,文艺稿件,文物专访,大型活动侧记,社会理论型稿件的采写工作..,我也可以胜任一些办公室,集团文化编辑等的文字工作.xxxx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重点工程大学,多年以来,为我国的xxxxx等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记的优秀人才。虽然我是文科专业,但充实、丰富、紧张的大学生活,使我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与协作能力;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培养了我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遇事能从大局出发,具有全局意识和团体合作能力;我热爱文学,文笔扎实,学生记者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使我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

三年来,我两次被评为xxxx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xxxx大学学生宣传先进个人,一次被评为院三好学生,院优秀学生干部;2005年8月,组织十余所高校学生组成“大学生爱心活动团”,赴xxxx山区进行义务支教、普法咨询、文艺演出等活动,受到当地政府表彰,被xxxxx教育局评为义务支教先进个人。

我自信贵公司接纳我之后,在公司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一定会快速进入工作角色,胜任记者、编辑等工作职位。也许我不是最好的那张牌,但我一定是最合适的!请贵公司给我这次机会,让我为贵单位的事业飞腾贡献绵薄之力!随后附有个人简历。

再祝贵公司事业发达!

此致

敬礼

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5

您好!

祝您阅信愉快!我是大学专业级应届本科生。我于近日从贵公司网站获悉正在进行校园招聘,在校期间我一直关注行业市场的发展。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我认为适合贵单位的工作必须恪守诚信,正直忠诚;工作富有责任感,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做事认真、谨慎、细心、稳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自信我符合以上素质要求。

以下是我个人能力与教育背景的综合简介:

良好教育背景:

将于年月获得大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同时系统的学习了商学院的财政学、国际金融实务、货币银行学等金融类课程,并且通过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证券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基金考试。

金融行业实践经历:

在校期间,曾参与信托项目、证券投资等金融实践活动。2009年3月至 2009年5月,跟随田文昭老师从事外汇模拟交易,对外汇市场有更深层

次了解和熟悉,掌握交易技巧,并且起始10,000美元,增值至18,225美元,获利82.2%。

较强的沟通策划能力:

在校期间担任班长,策划组织了系列班会和晚会,组织策划班级春游划船赛、金秋京郊游等集体活动。较多地进行对外沟通联系、项目策划、人员管理和任务分配等工作,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希望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实践经历和知识技能,以及自身的刻苦、进取精神,为贵公司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尊敬的招聘经理,我非常希望能得到面试机会,供你们考察我在各方面的能力是否适合贵单位的需要。我的联系方式如下:手机:,Email:。感谢您拨冗阅读我的求职材料,恳切期盼您的回音。

顺颂商祺!

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6

您好!万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今日定标题一字乃为”求“,但非为乞求,只为”求"得您的慧眼。本人自知学识浅薄,并非学富五车,但我相信,现如今所学知识完全能够胜任贵公司该职位要求,我也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一定可以做到,因为我会全身心投入!有人把我比作氚,开发后能量可以扩大千万倍。

我是XX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xx届毕业生。我对贵公司所提供的职位很感兴趣。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期间我学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我所修专业是一门管理和计算机的交叉专业,作为管理学学生的我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我还学习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方面的许多知识,并自学过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这使我具备了很强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局域网络的设计维护能力等。此外,我对市场营销、金融经济等很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是我对新知识新事物有很快的上手能力。

我更加珍惜大学为我们提供的融入社会的机会!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曾担任班级班长,做过促销员,网管员等工作。在这些勤工俭学过程中我感受颇多、获益非浅!我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中,我力尽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尽管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我的自学能力能让我很快地掌握新知识,很快地上手并适应新的工作。我相信贵公司能给我提供施展才能的一片天空,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努力能让贵公司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即使贵公司认为我不符合条件,我也会继续努力,并向公司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篇7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就业现状也由曾经的国家分配转变为自主就业。随之而来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现状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过程选择就尤为重要。选择适合的、科学的择业过程,有助于提升就业几率,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无疑,梳理好适合的择业过程,将对促进、缓解大学生择业就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应届毕业生择业过程现状

择业选择是广大莘莘学子从校门迈向社会路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蜕变。但必须正视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面前迷茫,从众,自身的择业观与现实情况相矛盾,从而选择了效率低下的择业方式,不但不适合自己,而且从结果上看,失望而归或委曲求全的占大多数[1]。

现阶段我国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网站投递简历

这是应届毕业生群体中最为常见,也广泛使用的一种择业方法。通过网上投递简历,预约面试,从而走向职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获得简单,成本较低,方便了广大经济承担能力较弱的大学生。

2.校园宣讲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行业转型的道路。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将招聘工作瞄准了高校毕业生。每年春秋两季,国内的本科大学都会吸引一批企业来校做宣讲会,同时服务学生接触企业,迈向职场。

3.亲戚朋友介绍入职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总有少部分的学生,家中亲戚朋友为其安排好了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生,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成本较低,可靠度也较高。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就业渠道下,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准备不足,最终甚至未能如愿迈进职场。据资料显示,2015年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率逼近三成,为27.4%。落实率方面,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2]。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待业应届毕业生,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误入歧途,被传销等不法机构控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就业案例问题分析

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进而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3]。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择业渠道选择不佳有很大关系,下面根据具体案例,具体问题人员类型,利用逻辑推证法,对大学生的种种就业选择作出分析。

1.准备不足型

此类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前期未能打好基础,或过度自信,或不以为然。邻近毕业,企业招聘大规模开展的时候,因准备不充足,四处碰壁。不难想象,在各方的压力和自身的懊悔中,这部分学生此后的就业渠道选择一定不会精挑细选,慎之又慎。他们会选择最快捷的求职方式———网上大量投递招聘简历。如此一来选到适合自己,待遇又高的企业的几率大大减少,并会产生两个后果———①拿到的offer不适合自己,干不长久。②仓促选择,准备不足,最后未能如愿就业。而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网上的招聘信息良莠不齐,背后有很多传销和诈骗陷阱。准备不足型的应届毕业生往往沉不住气,不会加以辨别筛选,从而受其所害。网上申请途径,或者说复杂的招聘网站信息,是这类学生最大的敌人。

2.目标单一型

这一类的大学生往往只心仪某一家企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关于该企业招聘的工作。他们择业途径的选择往往是宣讲会。追随某一企业的招聘路线,极少关注其他招聘信息。这样,就会自己将自己的就业渠道变窄。此类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根源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全面的认识,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缺乏就业培训和开阔的视野,导致在就业失败时不知变通,错失良机。

3.规划混乱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企业为了更好的挑选人才,会面向全国进行招聘。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选择没有进行清晰的梳理,主要在时间和经济上的规划混乱。例如,现如今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不少大学生长途跋涉,跨市甚至跨省参加面试,由此可以推断他们身上所负担的经济压力比其他择业者要高出许多。而这类毕业生面试周期长是其另一大特征,远距离的奔波使其无法在时间上与其他择业者匹配,不难推论出,当其他应届毕业生有多次选择机会时,这类学生还在面试的道路上。久而久之,这类学生面临的局面就是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堆积,最终难受其负,择业成功的不占多数。

以上仅列举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业问题,其实应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才会增大就业的几率,而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自身就业素质,是广大高校和每一个应届毕业生共同需要关注的。

四、毕业生择业过程优化

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有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毕业生本身来看,在优化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信息来源,合理搜寻机遇

大多数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在毕业生时实现其人生理想,高校应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内容的就业指导。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具备甄别虚假信息、合理选择网络应聘途径的能力。

其次,精心组织多次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避免遍地撒网,亦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

作为学生,选择网上投递简历是最普遍的求职方式。我们要对搜集来的信息加以筛选,不可轻易相信种种诱惑。利用自身的知识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或专业的机构帮助自己,剔除虚假信息、诈骗信息。保证了求职信息的真实、可靠,也就能保证求职的旅途顺利开展。

2.提前准备,合理规划

应届毕业生应该转变“毕了业才找工作”的不良观念。虽然毕业季应聘工作才逐渐开展,但自身积累和规划可以提前进行。积极参加每一学期的就业讲座,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如辅导员、学长学姐、就业指导手册等武装自己,开阔眼界,积极准备自身的就业规划。

在做就业规划时,一定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每个单独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自身所面临的情况更是复杂纷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把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尽量选取成本低、效果好的就业渠道。如企业在本校举办的招聘会,各个学校组织的宣讲会,优质企业的网上应聘申请通道等等。切勿攀比或从众,将自己放到不切合实际的择业路径上。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加实习

实习是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尝试,亲身经历后方能更好的了解自身职业规划,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使企业有了高校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就是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对培训学生、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大有帮助。学校在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的前提下,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毕业生,优先向合作单位转让技术支持或提供才人培训等。在加强校企合作基础上,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4]。

五、总结

做好择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迈入社会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毕业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措施,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进促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应届毕业生也要做好坚实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就业信息,从而达到优化择业路径,顺利进入职场的目的。

摘要:本文瞄准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的种种现状,从对信息搜寻、路径选择和求职成本三个维度优化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为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做出分析建议。

关键词:信息搜寻,路径选择,求职成本

参考文献

[1]易贤,郭莉敏.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1:84-86.

[2]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下一篇:外派员工劳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