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精选7篇)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篇1

(1)确定一组设计基准事故;

(2)选择特定事故下的单一故障;

(3)确认分析所用的模型和核电厂参量都是保守的:

(4)将最终结果与法定验收准则相对照,确认安全系统的设计是充分的,

备考资料

由于设计基准事故的选择以及分析模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包络性,法规要求采用保守假定。因此在确定论事故分析中采用两条基本假设:即单一故障假设和操纵员在事故后短期内不作任何干预,并采用了一套定量的验收准则来判定确定论事故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安全法规的要求。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篇2

一、煤矿污染减排效益构成

1. 环境效益。

煤矿污染减排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事实上,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是一种资源, 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的压力, 相反如果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污染减排工程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 解决了煤矿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又解决了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煤矿在生产中排放出的废弃物不仅具有良好的能源效益, 而且能够充分缓解周边环境压力。

2. 经济效益。

就内部经济效益而言, 污染减排工程的收益周期长主要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后再利用所节约资金。但其外部经济效益明显, 对煤矿生产成本的减少, 节约资金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3. 社会效益。

煤矿污染减排工程可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带动区域经济, 解决人民就业问题。污染减排是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带动区域经济的富民工程。以污染减排工程为切入点, 通过引入先进的配套技术, 将传统观念下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并充分利用;污染减排工程还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因此污染减排工程是事在必行的重要工程。

二、煤矿污染减排效益分析

通过对煤矿污染减排工程情况的实地调研, 结合专家意见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 以煤矿污染减排工程的实际运营情况为基础, 总结出煤矿污染减排工程的效益特征有如下两点:一是煤矿污染减排工程的财务收益水平较低, 但外部经济性较强。煤矿污染减排工程初始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内部收益率低。目前大多煤矿污染减排工程的主要经济效益体现为成本的节约, 商品性产出很少, 基本上不能带来独立的现金流。煤矿污染减排工程效益很重要的方面是带来较高的能源效益与社会效益, 而这些效益难以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 难以用经济指标衡量, 也难以加总, 使用常规的财务评价往往会因评估分数过低而导致失败。因此, 需要开辟新的评价方式对煤矿污染减排工程进行效益评估。二是煤矿污染减排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量化。完善煤矿污染减排运行模式可以将供气、采暖、煤矸石发电等几个部分有机的联合起来,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这些效益往往难以量化, 目前一般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因此, 在确定煤矿污染减排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时, 应当从工程的效益特征出发, 在保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前提下, 完成方法的比选。

三、煤矿污染减排效益评价方法的比较

1. 定性评价法:

主要依靠评价人员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借助于经验和逻辑判断能力来进行评价, 通过向各方面专家咨询, 对评价对象直接打分或作出直观判断, 然后对得到的评价意见进行处理, 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主要包括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定性评价法原理简单, 操作方便, 不受统计数据的限制, 并且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经验, 综合更多的因素, 避免或减少统计数据可能产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定量分析法普遍存在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的缺点, 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确定因素较多、缺乏数据, 应用其他定量评价方法无法做出准确评判的情况。

2. 定量评价法:

是以数学理论和解析方法为基础, 对评价系统进行定量描述, 通过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的方法。这类方法可以摆脱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 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但在数据不够可靠或者难以量化的项目中, 使用这类方法则难以保证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TOPSIS法、成本效益分析法、DEA包络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1) TOPSIS法通过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排序, 从而确定各方案的优劣。TOPSIS法灵活方便, 对样本量的大小无特殊要求, 有着应用范围广、计算量小、几何意义直观以及信息失真小的特点, 但评价效果易受参评人员对被评对象及评价方法的本质内涵的理解程度影响, 对参评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适用于数值型的效益性指标的分析。

(2) 成本效益分析法用货币作为统一尺度,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通过最终效益与相应时刻的成本费用比较得出无量纲比值, 以此为依据反映投资方案合理性。这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明显直观, 但是对于项目中不能用货币值来衡量的因素则无法进行评价, 因第二章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效益特征与评价方法的选择此仅适用于传统项目的经济评价。

(3) DEA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评价方法, 可以有效地评价具有多个输入、输出部门的之间同类型项目的相对有效性。这种方法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 计算简便而直观, 但对于评价结果为“有效”的单元如何继续保持其规模效益则指导较少, 因此这种方法多用于识别相对无效率单位, 衡量无效率的严重性, 并通过对无效率和有效率单位的比较, 提供降低无效率的方法。

(4) 主成分分析法根据评价对象的内在联系将变量进行综合, 抽象出带有规律性的综合特征来简化系统结构, 从而构筑数学模型来进行评价, 适用于识别影响评价对象的最重要的因素或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研究。该方法客观合理, 考虑全面, 可比性较好, 但缺乏对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衡量。

3.

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 它根据指标的重要性, 将多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整合, 以指数或分值的形式来表示被评项目的“综合状况”。综合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

(1)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它将备选方案的各种要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 得出不同被评对象的重要度, 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层次分析法只利用较少的定量数据信息便可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 因而易于被人们所接受[7], 但是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判断易受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判断水平及个人偏好等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因此需要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本质、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它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 并且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

(2)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 系统性强的特点, 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 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为了防止主观性过强, 在确定权重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单纯的定性分析法。

(3) 人工神经网络法通过模仿人脑的功能, 使评价过程具有像人类思维那样的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它具有自适应能力、可容错性, 能够处理非线形、非局域性与非凸性的大型复杂系统, 但存在着模型理论性较强, 学习训练次数和计算量较大, 调整过程较繁琐等缺点。

上述各种方法都是从不同层面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价。各有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因此单独运用他们之中的某种方法难以满足项目综合评价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多种方法, 对煤矿污染减排工程进行综合评价。

四、煤矿污染减排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确定

根据煤矿污染减排财务收益水平较低,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量化的特点, 本文将选择德尔菲法、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分析中的不同问题, 对煤矿污染减排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煤矿污染减排技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 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根据煤矿污染减排的效益分布, 本文将煤矿污染减排的评价分解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结构, 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的思想, 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建立目标层, 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 展开成为目标或准则, 依次往下类推, 直到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为止。

其次, 利用包络分析法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目标层进行分析。由于煤矿污染减排财务收益水平较低, 内部效益较低, 使用常规财务评价方法的效果不佳, 并且无法对工程的规模效益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选择包络分析法 (DEA) , 通过同类项目的横向比较, 对工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价, 分析其规模效益情况和优化投入的途径。

再次, 利用模糊分析法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目标层进行分析。由于工程的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很难从数量上给予评价, 所以定性指标较多, 而模糊分析法 (FCE) 可以较好地解决只能用自然语言形式给出评价、难以精确定量表述的评价因素的评价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FCE法对工程的环境和社会效益部分进行评价。

最后, 利用模糊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结果进行整合。由于模糊分析法在确定权重系数时, 采用单纯的定性分析法会产生主观性过强的现象, 本文将模糊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 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沼气专家, 利用德尔法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 再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判断阵, 并求出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根据事先划分的评价集等级, 从被评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 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 通过综合评价来判定项目的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源, 魏祥达.现代企业系统管理与效益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

[2].软评价方法[DB/OL]MBA智库

[3].硬评价方法[DB/OL]MBA智库

[4].TOPSIS评价方法[DB/OL]MBA智库

[5].DEA包络分析法[DB内L]MBA智库

[6].主成份分析法[DB/OL]MBA智库

[7].王连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8].胡永宏, 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篇3

关键词:薄煤层 滚筒式采煤机 截割能力 转速

滚筒式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对薄煤层开采而言,采煤机不但具有截割煤体的能力,而且还需在遇到煤层变薄、夹矸层、过断层等情况下截割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与中厚煤层采煤机相比应更具有较强的截割力。中厚煤层采煤机往往采用低转速来获得较大截割力,而薄煤层采煤机为获得较好的装煤效果往往采用较高的转速,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一定地质条件和滚筒转速的情况下对其截割能力进行确定与评价。

1 镐型截齿破煤岩截割力计算分析

根据单齿在煤岩体表面进行截割的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截齿的几何形状、矿山压力、煤岩的物理机械性质等影响因素,作用在截齿上的平均截割力P1按下式计算:

由式(1)看出,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和截齿几何形状的条件下,影响截割煤岩所需要的截割力的主要因素有:煤岩的截割阻抗、煤岩的抗拉强度、截割深度和截齿形状等。

2 滚筒式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计算

采煤机滚筒的截割能力不但与截齿自身材料和强度有关,而且与采煤机滚筒的牵引速度、装机功率、滚筒转速和滚筒尺寸等密切相关。

在不计传动损失时,滚筒采煤机原有的截割能力为:

Z——单个滚筒的截齿总数。由式(2~4)可以看出,在采煤机装机功率(N)和滚筒直径(D)一定时,滚筒具有的截割力矩和单齿截割力与滚筒转速与截齿数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滚筒具有较好的截割能力,还应考虑滚筒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3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的确定

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要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在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采煤机滚筒单齿平均截割力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为: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4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合理转速的确定

4.1 滚筒不发生堵转的临界转速

采煤机滚筒除完成截割要求外,应能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运输机中。

因此,滚筒转速的最低值必须保证在一定采煤机生产率下,按滚筒的装煤能力大于其截割能力来确定。若滚筒实际转速低于滚筒临界转速,则滚筒装煤能力小于其落煤能力,滚筒工作中将出现堵塞现象。

4.2 保证获得最佳切削厚度的转速

从理论上讲,除滚筒转速必须大于临界转速外,为了降低截割比能耗,增大块煤率和减少粉煤量,还应考虑与牵引速度的匹配,以保证在常用牵引速度范围内,能获得较大的切屑厚度。

根据试验研究切屑厚度与截割比能耗呈双曲线的变化关系,与截割阻力成正比关系。所以,可取能耗较少的切屑厚度为最佳切屑厚度,一般取30~60mm。对于薄煤层而言,在小直径滚筒情况下按照最佳切削厚度计算的滚筒转速要大于滚筒不发生堵转时计算的滚筒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5 结语

①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首先应满足采煤机滚筒单齿所提供的平均截割力(P2)大于或等于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②滚筒具有的截割能力取决于采煤机的装机功率、滚筒直径、转速和滚筒的截齿数。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在考虑采煤机截割能力、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③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按照滚筒不发生堵转、满足装煤要求、截割性能和最佳切削厚度等综合确定滚筒的合理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④根据薄煤层采煤机对不同硬度的煤层有更强的适应性,考虑到截割夹矸层和一定厚度顶底板的需要,采煤机最好设计成双速或多速滚筒,以使采煤机能获得最佳的截割工况和截割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滚筒式采煤机理论设计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周洁,朱正龙,陈均伟.低速截割是提高滚筒采煤机截割能力的有效途径[J].煤矿机械,2008,29(10):146-147.

[4]施平,赵友军,苟苛.提高采煤机滚筒综合性能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1,32(06):100-102.

[5]刘春生,陈晓平.采煤机截割与牵引功率匹配的理论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1):57-60.

作者简介:

李成伟(1984-),男,河南新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煤矿开采技术与安全生产方面的研究与教学。endprint

摘要:为确定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截割能力,应首先满足采煤机滚筒单齿提供的平均截割力大于在考虑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下滚筒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然后按照滚筒不发生堵转、装煤能力、截割性能和最佳切削厚度等综合确定滚筒的合理转速,获得最佳的工作性能;并指出了薄煤层采煤机获得较好的截割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薄煤层 滚筒式采煤机 截割能力 转速

滚筒式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对薄煤层开采而言,采煤机不但具有截割煤体的能力,而且还需在遇到煤层变薄、夹矸层、过断层等情况下截割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与中厚煤层采煤机相比应更具有较强的截割力。中厚煤层采煤机往往采用低转速来获得较大截割力,而薄煤层采煤机为获得较好的装煤效果往往采用较高的转速,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一定地质条件和滚筒转速的情况下对其截割能力进行确定与评价。

1 镐型截齿破煤岩截割力计算分析

根据单齿在煤岩体表面进行截割的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截齿的几何形状、矿山压力、煤岩的物理机械性质等影响因素,作用在截齿上的平均截割力P1按下式计算:

由式(1)看出,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和截齿几何形状的条件下,影响截割煤岩所需要的截割力的主要因素有:煤岩的截割阻抗、煤岩的抗拉强度、截割深度和截齿形状等。

2 滚筒式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计算

采煤机滚筒的截割能力不但与截齿自身材料和强度有关,而且与采煤机滚筒的牵引速度、装机功率、滚筒转速和滚筒尺寸等密切相关。

在不计传动损失时,滚筒采煤机原有的截割能力为:

Z——单个滚筒的截齿总数。由式(2~4)可以看出,在采煤机装机功率(N)和滚筒直径(D)一定时,滚筒具有的截割力矩和单齿截割力与滚筒转速与截齿数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滚筒具有较好的截割能力,还应考虑滚筒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3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的确定

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要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在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采煤机滚筒单齿平均截割力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为: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4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合理转速的确定

4.1 滚筒不发生堵转的临界转速

采煤机滚筒除完成截割要求外,应能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运输机中。

因此,滚筒转速的最低值必须保证在一定采煤机生产率下,按滚筒的装煤能力大于其截割能力来确定。若滚筒实际转速低于滚筒临界转速,则滚筒装煤能力小于其落煤能力,滚筒工作中将出现堵塞现象。

4.2 保证获得最佳切削厚度的转速

从理论上讲,除滚筒转速必须大于临界转速外,为了降低截割比能耗,增大块煤率和减少粉煤量,还应考虑与牵引速度的匹配,以保证在常用牵引速度范围内,能获得较大的切屑厚度。

根据试验研究切屑厚度与截割比能耗呈双曲线的变化关系,与截割阻力成正比关系。所以,可取能耗较少的切屑厚度为最佳切屑厚度,一般取30~60mm。对于薄煤层而言,在小直径滚筒情况下按照最佳切削厚度计算的滚筒转速要大于滚筒不发生堵转时计算的滚筒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5 结语

①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首先应满足采煤机滚筒单齿所提供的平均截割力(P2)大于或等于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②滚筒具有的截割能力取决于采煤机的装机功率、滚筒直径、转速和滚筒的截齿数。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在考虑采煤机截割能力、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③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按照滚筒不发生堵转、满足装煤要求、截割性能和最佳切削厚度等综合确定滚筒的合理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④根据薄煤层采煤机对不同硬度的煤层有更强的适应性,考虑到截割夹矸层和一定厚度顶底板的需要,采煤机最好设计成双速或多速滚筒,以使采煤机能获得最佳的截割工况和截割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滚筒式采煤机理论设计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周洁,朱正龙,陈均伟.低速截割是提高滚筒采煤机截割能力的有效途径[J].煤矿机械,2008,29(10):146-147.

[4]施平,赵友军,苟苛.提高采煤机滚筒综合性能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1,32(06):100-102.

[5]刘春生,陈晓平.采煤机截割与牵引功率匹配的理论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1):57-60.

作者简介:

李成伟(1984-),男,河南新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煤矿开采技术与安全生产方面的研究与教学。endprint

摘要:为确定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截割能力,应首先满足采煤机滚筒单齿提供的平均截割力大于在考虑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下滚筒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然后按照滚筒不发生堵转、装煤能力、截割性能和最佳切削厚度等综合确定滚筒的合理转速,获得最佳的工作性能;并指出了薄煤层采煤机获得较好的截割性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薄煤层 滚筒式采煤机 截割能力 转速

滚筒式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对薄煤层开采而言,采煤机不但具有截割煤体的能力,而且还需在遇到煤层变薄、夹矸层、过断层等情况下截割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与中厚煤层采煤机相比应更具有较强的截割力。中厚煤层采煤机往往采用低转速来获得较大截割力,而薄煤层采煤机为获得较好的装煤效果往往采用较高的转速,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一定地质条件和滚筒转速的情况下对其截割能力进行确定与评价。

1 镐型截齿破煤岩截割力计算分析

根据单齿在煤岩体表面进行截割的受力分析,同时考虑截齿的几何形状、矿山压力、煤岩的物理机械性质等影响因素,作用在截齿上的平均截割力P1按下式计算:

由式(1)看出,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和截齿几何形状的条件下,影响截割煤岩所需要的截割力的主要因素有:煤岩的截割阻抗、煤岩的抗拉强度、截割深度和截齿形状等。

2 滚筒式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计算

采煤机滚筒的截割能力不但与截齿自身材料和强度有关,而且与采煤机滚筒的牵引速度、装机功率、滚筒转速和滚筒尺寸等密切相关。

在不计传动损失时,滚筒采煤机原有的截割能力为:

Z——单个滚筒的截齿总数。由式(2~4)可以看出,在采煤机装机功率(N)和滚筒直径(D)一定时,滚筒具有的截割力矩和单齿截割力与滚筒转速与截齿数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滚筒具有较好的截割能力,还应考虑滚筒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3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截割能力的确定

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要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在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采煤机滚筒单齿平均截割力所满足的临界条件为: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4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合理转速的确定

4.1 滚筒不发生堵转的临界转速

采煤机滚筒除完成截割要求外,应能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运输机中。

因此,滚筒转速的最低值必须保证在一定采煤机生产率下,按滚筒的装煤能力大于其截割能力来确定。若滚筒实际转速低于滚筒临界转速,则滚筒装煤能力小于其落煤能力,滚筒工作中将出现堵塞现象。

4.2 保证获得最佳切削厚度的转速

从理论上讲,除滚筒转速必须大于临界转速外,为了降低截割比能耗,增大块煤率和减少粉煤量,还应考虑与牵引速度的匹配,以保证在常用牵引速度范围内,能获得较大的切屑厚度。

根据试验研究切屑厚度与截割比能耗呈双曲线的变化关系,与截割阻力成正比关系。所以,可取能耗较少的切屑厚度为最佳切屑厚度,一般取30~60mm。对于薄煤层而言,在小直径滚筒情况下按照最佳切削厚度计算的滚筒转速要大于滚筒不发生堵转时计算的滚筒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5 结语

①在薄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下,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参数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滚筒不但具有截割坚硬煤层的能力,而且具有截割夹矸层、一定厚度顶底板岩石的能力,所以在确定采煤机截割参数时,首先应满足采煤机滚筒单齿所提供的平均截割力(P2)大于或等于在考虑一定地质条件、截齿几何形状等因素影响下滚筒单纯截割煤岩时单齿所需要的截割力(P1),即:P2≥P1。

此时,采煤机才不会在过负荷状态下工作,保护采煤机摇臂销轴和摇臂电机不受损坏,也可减小采煤机截齿消耗量,延长采煤机的使用寿命。

②滚筒具有的截割能力取决于采煤机的装机功率、滚筒直径、转速和滚筒的截齿数。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在考虑采煤机截割能力、装煤要求,并按最佳切屑厚度和最佳截距的原则,获得合理的滚筒截齿数和滚筒转速,从而提高滚筒的平均截割力和单齿截割力实现强力截割。

③对薄煤层采煤机而言,应按照滚筒不发生堵转、满足装煤要求、截割性能和最佳切削厚度等综合确定滚筒的合理转速。在滚筒转速确定之后,要按照(1)式和(4)式验证滚筒转速的合理性,以获得较好的滚筒截割性能。

④根据薄煤层采煤机对不同硬度的煤层有更强的适应性,考虑到截割夹矸层和一定厚度顶底板的需要,采煤机最好设计成双速或多速滚筒,以使采煤机能获得最佳的截割工况和截割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滚筒式采煤机理论设计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周洁,朱正龙,陈均伟.低速截割是提高滚筒采煤机截割能力的有效途径[J].煤矿机械,2008,29(10):146-147.

[4]施平,赵友军,苟苛.提高采煤机滚筒综合性能的研究[J].煤矿机械,2011,32(06):100-102.

[5]刘春生,陈晓平.采煤机截割与牵引功率匹配的理论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1):57-60.

作者简介:

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篇4

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在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表达不确定性的数学表示方法.总结用于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的各种数学方法,并分析其应用范围和优缺点.阐述了目前环境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作 者:邢可霞 郭怀成 XING Ke-xia GUO Huai-che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5) 分类号:X132 关键词:环境模型   不确定性分析   问题与展望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篇5

(一)安全检查表法

将被检查对象事先加以分析,把大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打分的方式,将检查项目按系统顺序编制成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评审,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系统及周围环境的现行状态进行评价。安全检查表法有下列优点:

1.能够事先编制表格,因此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列举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的评价指标,做到相对系统化、完整化和准确化,而不至于遗漏可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2.可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执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

3.表的形式逐项列出,逐项检查,逐项赋值,表内还可注明需要改进的措施及要求,定期检查改进情况。

4.容易掌握,易于实现“群众管理”,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标准、规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这种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表的编制及评价结果含有相当高的经验成分,专家凭主观意识来确定权重及其指标值,因此,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以物质系数(表述物质由燃烧或其它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存特性)为基础,另外考虑对特定物质、一般工艺或特殊工艺的危险修正参数,求出火灾爆炸指数,然后根据火灾爆炸指数的大小来划分危险程度级别。指数评价法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评价方法,解决了有关行业的许多安全问题。但其评价参数取值范围过宽,选用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难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度。该方法有如下特点:

1.采用指数表征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避免了灾变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难以确定的问题。

2.这类方法均以系统中的危险性物质为评价对象,对管理因素如人的作用分析考虑较少。

3.指数的确定只与危险物质的指标设置有关,忽略了指标因素的客观存在状态,因此,其灵活性较差。

4.评价中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

(三)其它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该方法强调危险模式及概率分析,难于评定系统的安全水平,它比较适用于一次事故也未发生的系统、安全性受到世人瞩目的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世界性灾难的系统,适用于结构和定义都很明确的系统。

2.模糊评价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对危险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统计资料的缺乏及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因素进行模糊化处理。目前主要的模糊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

试论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 篇6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是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所关注的主要是后者,而这正是大班条件下的教学评价比较缺乏的。

根据“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激励性、形象性、形成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在组织小班教学时,有以下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可供参考。(一)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集体的观念,形成伙伴学习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

“小组评价法”的运用,首先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活动。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或是解一道题,或是答一个疑,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然后提交全班交流。

其次,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是教师作出,也可是学生个体或组与组之间的评论,互相作出评价。

再次,让学生进行评价的体验和验证,就是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运用评价的结果,在证实其真实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发展相应的能力。最后,凡是获得成功的小组都能得到全班的首肯,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小组成就的愉悦。(二)活动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的基本过程与做法如下:

学习材料——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学习材料,领会其含义,掌握其要点,以此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或框架。

组织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把前面所学习的材料进行物化和再现,把学到的知识融入于活动之中。

观察分析——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一边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边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

小结反馈——学生活动之后,教师应小结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在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作出一定的评价。

“活动评价法”的关键是组织活动。组织活动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学生的自主性越强,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教师包办过多,学生就会兴趣索然,评价也就无法进行。(三)鼓励评价法

“鼓励评价法”就其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来说,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学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评价的形式上分,可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懂得并适时地欣赏自己的学生是教师的高明之处。书面评价是具有诊断性的、结论性的评价,应用时应慎之又慎。

从评价的媒体上分,可采用语言评价和体态评价。体态评价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被经常地使用:学生答对了题目,教师就走到学生的面前,面带微笑地摸一摸学生的脑袋;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后,可摸一摸自己的鼻子、耳朵或脸蛋,以示愉快;同组同学共同完成了任务就彼此握一握手,以示鼓励。从评价的指向分,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对学生,有时也可以是学生对老师,甚至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比如面对问题,能够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试一试”等,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从评价的时效来分,可采用即时评价和长效评价。如果学生的表现突出,或此项意见具有独创性,或此番表述对大家很有启发,或揭示了重要的规律、法则,此时,为了取得长效评价的效果,教师可以来用“××××方法”、“×××意见”的命名,使之得到很大的鼓励,使大家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四)形象评价法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以形象化为主导的,“形象评价法”具体、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评价效果持续的时间长。例如运用红星、花朵、小动物(植物)、儿童卡通人物形象,让学生从获得的形象中得到愉悦的感受。运用“形象评价法”的关键在于形象的选择、时机的确定、评价的展示和反馈的再现。教师所选择的形象往往比较鲜明、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一般可以先进行语言的暗示,在一个活动或学习内容完成之后再把物化了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评价和反馈,不断强化评价结果,促使学生保持相应的兴奋度,鼓励学生争取新的进步、新的成绩。例如,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学生被允许在取得某一项成绩时,沾上自己所喜欢的颜色粉,敲上一个手印,还要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于是,墙上就有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小手印,每一个手印的背后又有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这就是“形象评价法”的一种设计。(五)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指的是在“小班化教育”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评价。这类评价一 般每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学期等。采用“模糊评价法”旨在打破以往以一次测验、一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多侧面、多角度的评价。“模糊评价法”的运用,其基础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之上。其方法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写评语。教师的评语可以以学生为阅读对象,也可以以学生的家长为阅读对象。评语可以是单向的,即教师写给学生或家长看,也可以是双向的,即家校之间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写评语的语言必须规范,同时尽可能使用探讨性的、启发性的和平等性的语言,让学生和家长都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期望。这种师爱和信任将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六)参与评价法

“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小班化教育”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七)无级评价法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多次、多重、多元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样的评价是发展性的,无压抑感,比较自然,能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无级评价法”的基本要点如下。

第一,取消用分数或等第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代之以“达到”“稍欠”“须努力”等暗示件的评价语言。第二,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人各有所长,教师有责任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之处,扬其之长,补其之短。第三,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可以反复申请进行评价,直到学生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八)反馈评价法

“小班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向全体,强调全员参与。因此,反馈评价也应强调全员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扩大了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一个学生都能上黑板写字;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座位,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教室及走廊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和作品展览出来,这样的反馈是无声的评价,对学生是莫大的鼓舞。

定期吸纳来自于家长和社会的反馈,也是“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九)个案评价法

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有可能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了解,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并运用“个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个案评价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11个方面: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篇7

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有几十种,大致分为两类: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或偏好,通过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比较而赋权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客观赋权法是从实际数据出发,利用各指标值所反映的客观信息确定权重的一种方法,如标准离差法、熵权法、通过分析指标间相关性显示指标重要性的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法等。主观赋权法会由于决策者的经验或偏好,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客观赋权法利用了数据的客观信息,但是忽视了专家的经验信息。由于主客观赋权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研究旨在综合运用已有的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确定科技评价指标的权重。

1 资料来源

1.1 资料收集

某科研管理部门有53个下属科研单位,自2003年开始实行科技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科技信息电子化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共包括12类科技指标数据:科技人员、科研项目、技术任务、科研设施、仪器设备、获奖科技成果、科学著作、科技论文、科技活动和授权专利等。现利用该部门收集的2008年数据,对该科研管理部门53个下属单位建立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1.2 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

结合指标选取的重要性、独立性、敏感性、代表性、可靠性、可获得性原则,运用变异系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法、样本聚类和等级相关法、指标聚类法、典型相关法、因子分析法五种客观方法,并结合专家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等主观方法,主客观方法相结合,从109项备选指标中选出36项科技评价指标,见表1所示。

1.3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数据单位或量纲不同,在进行评价之前一般要作无量纲化处理,达到量纲一致。本研究采取线性比例法[2]:记指标xj(j=1,2…n)的观测值为{xij|i=1,2…,m;j=1,2…n},xij表示第i个被评价对象在第j个指标上的值。为第j指标的均值。

2 方法和结果

2.1 权重系数的确定

2.1.1 主观赋权法

(1)直接评分法

采用直接评分法[3],本研究选择16位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等五个专业且从事科研工作或一线科研管理工作的专家,以专家个人判断和纸质调查问卷形式相结合。

由参加评估的专家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出一个评价分数,采用0—10分,0分表示不选择此项指标,分值越高,权重越重;然后计算每一个评价指标的平均分数,以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利用直接评分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1”列)。

(2)对比排序法

采用对比排序法[4],由参加评估的16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专家的顺序给指标记分,最不重要的指标记1分,其次记2分,依此类推。然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w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p是专家数,n是指标数,ki为第q个专家对该指标排序的记分值。(本研究利用对比排序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2”列)。

(3)层次分析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5],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的主要步骤如下: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科技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在前面指标筛选过程中已确定三层级结构的36项指标体系。2)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并进行归一化。本研究三个层级指标共确定14个判断矩阵。3)一致性检验。根据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计算单个判断矩阵的权重。经计算随机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一致性良好。4)采用“连乘”得到第三层级指标的初始权重,进行归一化得到第三层级的AHP法的各指标权重(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3”列)。

2.1.2 客观赋权法

(1)标准离差法[6]

一般如果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大,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小,就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则其权重也应越小(本研究利用标准离差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4”列)。利用标准差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的公式为:

(2)熵权法[5]

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也应越小。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被评价对象的数目(本研究m=53),n为评价指标数(本研究n=36)并且dij通过线性插值法得到(本研究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5”列)。

(3)CRITIC法

CRITIC法[7]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以评价指标间的对比强度和冲突性两个概念为基础。对比强度,表示同一个指标各个评价对象之间取值差距的大小,以标准差来表现,标准差越大,各评价对象之间取值差距越大。指标之间的冲突性,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如两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两个指标冲突性较低。第j项指标与其他指标冲突性的量化指标为,其中rtj就是指标t和j之间的相关系数。各个指标之间的客观权重确定就是以对比强度和冲突性来衡量的。设Cj表示第j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则Cj可表示为:

Cj越大,第j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愈大,该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就越大,所以第j项指标的客观权重Wj应n为:

本研究利用CRITIC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W6”列。在多种客观赋权方法中,CRITIC法被认为是一种比较能够反映指标客观权重的计算方法[5]。

2.1.3 综合确定指标权重的结果

评估权重既注重客观性,又不失主观性,因此应该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本研究定义综合权重为:首先将三种主观赋权法的权重(W1、W2、W3)取算术均数,并进行归一化,得主观权重(W主观);同时将三种客观赋权法的权重(W4、W5、W6)取算术均数,并进行归一化,得客观权重(W客观)。然后将得到的主观权重(W主观)与客观权重(W客观)求几何均数得到组合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即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W综合)。结果见表1“W主观”列、“W客观”列、“W综合”列。

注:“第一等级科技获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一等奖”;“第二等级科技获奖”包括“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与“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等级科技获奖”包括“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四等级科技获奖”包括“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与“省部级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2.2 权重稳定性检验

权重是经统计得到的频数分布中的频率,因为抽样随机性,各指标的权重应允许有一定变动范围。一般认为,每一权重的变动在±5%~±10%,其综合评价的排序与原值排序结果一致,说明这种权重在此系统中是稳定的[8]。本研究分别对六种赋权方法及综合权重得到的权重数中的最大值、中位数(为方便处理,此处取从小到大排序的第18位)及最小值分别变动±5%与±10%之后的综合评价值排序与原排序值进行比较,来考察7种权重法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直接评分法、AHP法、标准离差法、熵权法、CRITIC法无论在变动±5%与±10%时评价结果排序值均较稳定。对比排序法在最大值+10%或+5%时,排序结果变化稍大。说明混合加权法得到的综合权重在科技评价中是稳定的。

2.3 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

分别用六种方法及混合加权法得到的综合权重对科技数据进行综合评分,各单位的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通过相关系数分析。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除CRITIC法与其余方法相关性稍低,相关系数在0.85-0.94之间,其余各方法结果相关系数都在0.93以上,说明7种权重法得到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是从权重系数分析,主观赋权法三种方法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达0.73以上。三种客观赋权法,熵权法与标准离差法相关性相对较好,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方法的评价原理相近所致,都是根据指标本身数据的活跃程度进行权重的赋值,是不是对所有的评价数据都能得出类似结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熵权法和标准离差法与CRITIC法相关性不显著。除主观赋权方法的对比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的熵权法具有较弱的相关性,其余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的权重系数均不相关,说明主观与客观赋权方法所反映的信息不具有叠加性。因此混合加权法得到的综合权重体现的信息量更为全面,能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考虑,综合评分的结果也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3 讨论

科技评价的关键是构造评价模型,而权重系数的确立一直是评价模型的核心问题。目前较常用的是专家赋权法、AHP法等主观方法赋权。虽然这些方法能一定程度上体现科技评价专家的经验信息,但是主观性较强,忽略了实际数据的信息,且从本研究中科技评价来看,主观方法赋权的稳定性不佳。再者,指标数据间的相关性与变异性也是体现指标数据权重的重要信息,虽然CRITIC法等客观赋权方法能体现客观数据信息,但却往往忽视了指标间的实际轻重关系,特别是专家积累的经验信息。由于各种客观赋权方法原理迥异,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认识相差较大,当然赋权结果也不相同,单纯采用客观赋权法进行评价虽然排除了人为干扰,但评价结果是不可靠的[1]。组合赋权法能够融合不同类型赋权方法的优点,值得推荐。经本研究分析结果看,组合赋权法的权重更具稳定性和合理性。本研究组合赋权法的科技评价结果也较合理,但是本研究综合权重确定的方法还有待更多数理以及实例验证。

本研究结合科技评价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方法赋权结合,体现的信息更全面,综合评价结果也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科技评价中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148-150

[2]郭亚军,易平涛.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性质分析[J].统计研究,2008,25(2):93-100

[3]孙振球.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14

[4]陆明生.多目标决策中的权系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4):77-78

[5]石振武,赵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J].科技和产业,2008,8(2):23-25

[6]王昆,宋海洲.三种客观权重赋权法的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48-49

[7]D DIAKOULAKI,G MARVROTAS,L PAPAYANNAKIS.Determi-ning objective weights in multiple criteria problems:The CRITICmethod[J].Computer Ops Res,1995,22(7):763-770

上一篇:勤勉尽责心得体会下一篇:并不平凡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