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推荐10篇)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1

根据学院制定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提升护理系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配合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与学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融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规范管理。为打造护理强系做好基础工作。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学生管理方面

1,配合教学改革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相应专业的训练、竞赛、讲座,比学赶帮超活动不够。

2,护理系自07年建系以来,已组织三届学生广泛开展了“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参与面达到在校生的9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显著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但没有规范的考核量化标准和评比办法。

3,没有根据专业教学进度组织护理专业技能操

作、护理礼仪的第二课堂训练和奖评制度,班级和系层面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4,新入校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甚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不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5,护理学生仪容仪表约束机制和考核办法缺如,致学生着装,修饰

(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护理专业毕业生担任辅导员的教师仅占护理系辅导员总数的10%,多数为近年刚工作的理工科毕业生,对护理专业相关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2,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够,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尤其是配合教学改革开展工作方式方法少。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2

1 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6月CQI实施前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3 060例, 女性1 940例, 年龄15~80岁, 平均年龄 (50.62±8.05) 岁;收集2013年7月至12月CQI实施后内镜诊疗5 000人次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2 890例, 女性2 110例, 年龄17~85岁, 平均年龄 (52.08±6.65) 岁, 比较两组的护理配合质量。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诊疗项目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CQI实施方法

2.1 申请购置内镜诊疗器械

积极争取医院支持, 增置了内镜主机4套、内镜16件、氩气刀2台及其他治疗附件, 有效缓解了接诊病人多与设备数量少的矛盾, 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

2.2 改进质控小组工作

在科室原有质控小组的基础上, 增设责任组长岗位, 其他各个岗位护士均为责任护士, 由组长总负责。各责任护士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对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护理措施进行改进, 并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2.3 推行护理评估制度

由责任组长负责, 组织责任护士对当天预约诊疗病人的病情、诊疗项目及特殊诊疗要求进行初步评估, 提前预备可能使用的物品, 提高诊疗过程中护理操作配合的效率。

(1) 诊疗前准备:由责任组长负责, 每日诊疗前检查责任护士设备、器械、物品等的准备情况, 重点对特殊治疗附件的性能和备用情况逐一检查测试, 确保合格备用, 保证护理配合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2) 诊疗中配合:制订CQI工作标准:每个诊疗单元配备两名护士, 定岗定责, 一名护士在检查床左侧负责病人的体位, 准备口盘, 协助病人上下床及在诊疗过程中观察病情;另一名护士在医生右侧负责接送内镜、传递器械、配合镜下治疗等。

(3) 诊疗后护理:重新制订宣教方式, 制作胃镜、结肠镜、无痛内镜等诊疗后注意事项小卡片, 随同检查报告单一起发放, 并由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 加深病人对健康宣教的理解和记忆, 将优质护理服务做细、做实。

(4) 加强病人安全管理:在诊疗全过程中, 安排专门护士负责安抚病人, 观察病情, 提供“扶上扶下”服务;在检查床尾放置脚垫, 使病人不需要脱鞋就可上检查床, 避免了病人在诊疗完毕下检查床穿鞋过程中发生坠床、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 有效保障了病人安全。

2.4 改进护士培训方法

结合专业特点, 重新制订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 (1) 强化专科技能培训:指定有资质的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科系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1) 内镜室各项规章制度; (2) 护患沟通技巧; (3) 病人就诊及预约、登记流程; (4) 内镜适应证及禁忌证筛查; (5) 病人安全管理知识; (6) 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7)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理论、技能) ; (8) 各种设备器械使用及维护方法等。培训期满经科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改进新人培训制度。实施CQI后, 对未经临床科室轮转的新护士, 在完成科室的专科培训后, 分批派往急诊科集中培训3~6个月, 培训内容包括: (1)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2) 心肺复苏术及护理; (3) 吸痰术; (4) 气管插管术及护理; (5) 心脏电除颤等技术。这样可进一步培养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以提高护士综合工作能力。

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 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实施CQI前后内镜护士工作质量及护理配合效率比较

实施CQI后, 对内镜医生、护士及进修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45份, 收回有效问卷4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3%。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实施CQI后护士诊疗前评估执行率、病人病情观察准确率、护理配合有效率、病人安全管理落实率、专业技能熟练的护士比例、诊疗后健康指导有效率都较实施CQI前明显提高 (P<0.01) , 而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由于增加了设备数量、加强了运行维护而明显下降 (P<0.01) 。

4.2 实施CQI前后医生满意度调查

结合专科特点, 从专业技能、护理配合质量、医护配合默契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实施CQI前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施CQI后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实施CQI后, 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 (P<0.01) 。

4.3 实施CQI前后病人候诊时间对比 (见表3)

由表3可见, 实施CQI后, 病人候诊时间较实施CQI前明显缩短 (P<0.01) 。

5 讨论

5.1 实施CQI前内镜诊疗护理滞后的原因

5.1.1 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新入科护士虽有专职教师负责带教, 但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综合性, 各项操作无统一标准, 未严格落实考核上岗机制, 护士专科技能不熟练, 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5.1.2 质控工作不到位

科室虽然成立了质控小组, 但工作职责不明确、不能严格落实, 各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 诊疗前病人筛查工作不到位, 诊疗过程中安全陪护不到位, 诊疗后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致使护理质量达不到要求, 病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5.1.3 设备器械检修不良

固然存在内镜及相关器械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 但对设备在诊疗前检查、诊疗后维护的责任都没有落实到人, 必然会导致内镜诊疗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运行不良等问题, 尤其当接诊量较大时, 设备故障常影响检查的效率。

5.1.4 护士对工作预备不足

由于护士缺乏经验, 加之诊疗前准备工作没有针对性和统一标准, 使护士不能认真了解病人病情和既往内镜检查结果及特殊诊疗要求等, 对有可能临时使用的设备、器械、附件等物品准备不全, 需要时临时查找, 延误诊疗时间。诊疗后的注意事项通过护士口述向病人宣教, 存在病人理解片面、记忆不深刻等缺陷。

5.2 根据存在问题确定改进目标

5.2.1 规范质控小组工作

对诊疗流程、设备使用及维护、诊疗前准备、诊疗中配合及诊疗后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 制订一系列标准流程。由责任护士对内镜诊疗护理前的准备、诊疗中的配合、诊疗后的设备维护和健康宣教全程监督, 使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并落到实处。

5.2.2 改进配合操作流程

将内镜护理配合操作制作成流程图, 不仅便于学习、记忆与操作, 又便于统一管理和培训。要求本科室所有护士对操作流程熟稔于心, 这样配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5.2.3 规范护士岗位培训

进行科室的专业培训, 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的各项培训, 使培训正规化、系统化和全面化, 提高全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5.2.4 加强病人安全陪护

原来一张检查床一名护士全权负责, 护士围着检查床团团转, 工作忙乱, 存在流程衔接不良、操作配合不及时、病人安全不能保障等缺陷。实施CQI后, 病人就诊时的陪护得到有效加强, 确保了病人安全就诊, 老年病人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5.2.5 添置设备并加强维护

及时添置内镜诊疗仪器、器械及相关设备, 确保数量充足;加强管理, 将责任落实到人, 及时维护设备, 确保运行正常。

在本研究中, 根据内镜专科特点, 将质量控制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工作环节。实施CQI后, 医护配合效率明显提升;诊疗前护理评估执行较好, 护理工作效率、病人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率等指标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发生率由实施CQI前的2.6%降至实施CQI后的0.2%;医生满意度由实施CQI前的57%提升至实施后的94%。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病人候诊时间明显缩短, 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内镜诊疗护理质量较低的原因,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 在内镜诊疗护理中实施CQI。通过加强培训、落实责任、督查实施情况, 制订符合实际的质量改进措施, 使护理质量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说明将CQI应用于内镜诊疗护理过程中, 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诊疗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CQI) 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 (PDCA) 循环的CQI方法, 对内镜护理配合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评价CQI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 内镜护士护理配合有效率及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P<0.01) , 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 (P<0.01) ;病人候诊时间由实施前的 (52.0±7.8) 分钟降至实施后的 (15.0±6.7) 分钟;医生满意率由实施CQI前的57%提高到实施后的94% (P<0.01) 。结论 通过实施CQI, 护士行为得到规范, 内镜护理配合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内镜诊疗,护理配合,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成普.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4) :27-28.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3

【关键词】 供应室;护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供应室是医院里提供无菌物品及无菌医疗器械的单位,在医院里居于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杀菌、包装的任务,并且对医疗效果、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消毒不彻底,很有可能引起医院里整体的病毒感染;同时如果提供的医疗器械及物品不完善,也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进行。所以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医院治疗效果的好与坏,临床工作的展开,以及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因此,要对供应室护理工作加强重视,从而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 我国供应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室设备体系不健全及布局不符合标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医院医疗设备的引进和购买也要基于医院的经济实力水平。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医院没有能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医院各领导没有对设备更新观念引起重视,一直墨守成规,不注重学习和创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条件要求不高,也是医院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以上几点,造成医疗设备及器械简陋,消毒器械紧靠高压蒸汽灭菌器,同时医疗器械的清洗只能用人工手洗来完成。供应室的选址很重要。周围环境要极为干净、禁忌污染源,距离临床科室和手术室要近,要独立与其他科室,保持及时的通风。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穿隔离服,防止自身成为污染源,严格区分污染物和清洁物品。可是,在医院中能达到供应室布局标准的确是很少。有可能处于经济原因,致使供应室的空间普遍偏小,通风效果不好;没有严格地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清洗医疗器械的污水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污染了周围环境。

1.2 護理人员对消毒杀菌规范缺乏了解及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 有些临床护士新手上任,不能根据手术器械熟练地配对正确的消毒物品也不能把握好准确的消毒时间,从而延误了对医疗器械消毒的最佳时期,以至于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及时消毒,使消毒不彻底,对医疗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医院也对护士的培训不够,使护士对消毒规范没有引起极度的重视,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导致不良后果。国家卫生部对各个医院的供应室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医院各部门对供应室的高度重视。供应室有着控制传染源的作用,但是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缺乏控制并清除污染源的众多安全措施。

2 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今医院供应室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供应室护理。

2.1 更新医疗设备,规范供应室布局 医院各领导要对供应室设备高度重视,供应室是医疗器械的源。有干净的无毒的医疗器械,才不会引起整个医院的病毒感染,也可以为病人缓解痛苦,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如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供应室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从而弥补之前设备体系不健全的短缺。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效率,提高人民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对医院自身也有很大的益处。要改进之前供应室陈旧的布局,改善供应室的工作环境,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良好的采光,净化空气。扩大供应室面积,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护理人员进入供应室时要及时换上隔离服,避免自身成为污染源。对于清洗完医疗器械的污水要经过消毒达标后排放到下水道中,保持供应室周围的环境。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不断完善医院规章制度 在临时护士开始工作之前,医院要组织安排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培训,要他们严格遵循消毒杀菌的过程及时间安排,要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防止感染知识和相关杀菌消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监督制度、供应室工作制度,从而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使对医疗设备的消毒达到标准化;对包装制度也要加强管理,使包装密封里面充满真空,防止细菌的侵入,同时也要简化包装结构,容易拆封,防止在手术前由于花费大量时间拆器械包装而延误了最佳手术时间。

在科技不断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对供应室护理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医院要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还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器械的清洗、消毒极度仔细、认真。供应室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控制整个医院的传染源,关系到每个病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做好供应室护理工作可以防止医院内病毒的传染,给病人营造一个干净、温馨的环境,有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医院的美誉,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唐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教育在医院感控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1.

[2] 连秋宜.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2.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4

一、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质量指标达《河南省二级医院护理管理标准》要求

2、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

3、护理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4、无护理事故发生

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图见附表

护理质量实行三级控制,即一级为以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二级为以护理部为主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三级为各科室以护士长为主的质控小组。

三、质控办法

1、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做到每日质控,对各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护士长考核评价内容之一。

2、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方法进行质控

“三定”一是每天护士长按标准定时对病房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每月护理部不定时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三是每月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三不定”一是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班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单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三是分管院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查。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水平,建立质量的数据反馈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控制做到科学化、数据化。

3、每月利用护士长例会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标准或常规,指导今后工作。

4、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把每月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密切结合,使思想教育、规章制度、质量、经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5、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全体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四、质控检查的内容

1、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夜班检查,同时还包括一些加分和减分项目。

2、综合检查包括检查护理人员对分管患者的全面了解,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

3、重点检查为每周安排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4、夜班检查由值夜班护士长检查夜班护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进行人力调配,同时负责重点科室抽查。

5、加分项目包括特殊事件受表扬的人或事;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点名表扬的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差错及时被发现,堵塞漏洞者;院外带来的护理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等内容。

6、减分项目包括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经核实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点名批评者等内容。

五、实施细则

1、月报表于每月底报护理部。

2、护士长考核资料不全在本月质量总分中扣1分。

改进工作作风方案 篇5

为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县委《关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教育,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推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

二、总体目标

以开展深入基层服务民生为载体,直接、广泛、密切联系群众,结合民政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赢得广大群众对民政工作理解、支持,充分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民政人思想上为民利民、作风上亲民爱民、工作上惠民富民,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了民意、解民困,进一步锤炼党性、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凝聚人心,不断提高为困难弱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四个贯穿始终”。

1.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2.坚持把改进作风贯穿始终。通过开展广泛的意见征询和全方位的群众评议,促使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为民服务实效。

3.坚持把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心实意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4.坚持把完善群众工作机制贯穿始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做到群众工作具体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主要任务

1.深入群众摸实情。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要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通过深入一线、村庄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广泛走访群众,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需所盼。在每季度第一周,要深入包抓村入户走访,第一次不少于总户数的三分之一,首先走访困难群众,了解群众家庭基本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征求意见建议,建立工作到户联系卡。扎实开展“三送三问三交三帮”活动,即给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送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送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致富的实用技术,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话语与群众交流、用真挚的感情与群众交心、用坦诚的心态与群众交朋友,帮助实施一个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项目、帮助群众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具体困难。

2.强化措施办实事。广大民政干部要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着眼群众急盼急需,结合各自职能,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主动解民忧,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反映的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民政工作中特别是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涉军维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深入耐心解民怨,广大民政干部要以倾听困难群众的利益诉求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化解群众不满意问题以关爱贫苦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开展形式各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

3.完善机制促发展。建立长效的服务群众机制,是切实做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保证。要建立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通过设立联系群众的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疏通、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定期下访制度。要建立健全亲民便民的服务机制,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通过到基层走访、与群众结对帮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长及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局系统划分为5个工作组,开展具体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以包扶的组为重点,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凝聚民心,增强合力。

2.强化任务落实。按照县委统一要求和部署,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本次活动中要全部参与,每名机关干部至少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为了保证活动有效开展,全体机关干部要如实填写《干部到户工作卡》,按照要求落实各项任务。3.注重工作实效。要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着力解决困难弱势群体的具体问题,对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应分期分批,争取尽快帮助解决,对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学校课程工作改进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五个一”的管理思想和《郑州市第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XX-20XX)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基于师生需求与发展为本、彰显学校品位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明显的和谐教育。

二、基本思路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要根据学生需求、社会要求及学校特色发展选择课程内容,并结合学校教师等人力资源、硬件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学校在研究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要素后,初步形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上,坚持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师生需求、学校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在课程的选择实施上,以需求分析为依据,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必开必选,对体现个性特色的课程要必开选学。还要考虑河南学生升学压力大的实际情况,要创新课程开发方式,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效性,走不以牺牲升学为代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路子;在课程形式上,要体现课程即机会,学习即体验的理念,坚持实行活动课程化和课程活动化的策略,让活动成为课程从而使活动更有目的性,让课程结合活动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有效;在课程类别上,坚持全面性,即要考虑学校培养目标要求,还要考虑学生全面个性成长需要;在课程开发队伍上,以课程开发中心、教务处、团委、政教处、国际部、新疆部等为开发团队,以一线教师为主力,依托学校、社区、地区现有资源,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特色与办学价值、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中原文化传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成效的判断标准;在课程的评价上,必须坚持多渠道、重过程的绿色发展性评价。

三、需求评估

1、社会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责任感,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实现“德育为先”的办学要求。开设品德教育等身心修养课程,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2、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需求

《郑州市第七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中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学生培养目标,具体体现为:“四种素养”(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和“五项技能”(自主高效的学习技能、专业的英语表达与交流技能、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娴熟的游泳技能、熟练的驾驶技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完全依靠国家课程难以完成。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升相应素养与技能搭建平台,还要结合游泳馆、驾校、植物园、通用技术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国际部等现有硬件软件条件,开设相应校本课程,努力实现既定培养目标。

3、学生发展需求

(1)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目前我校已形成本土教育(初、高中)、国际教育、民族教育(内地新疆高中班)等多元办学元素,学生年龄跨度大,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个性差异明显,成长需求、爱好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对增强体质的运动类项目、提升欣赏能力的电影鉴赏文艺类科目、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军事体验课等科目、具有学校特色的游泳驾驶技术等科目比较喜欢;国际部和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对太极拳少林拳等具有中原文化生活特色的课程比较喜欢;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家长关注学习方法介绍的课程居多。因此,学校要为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满足不同元素学生的成长需求。

(2)时代对未来学生的要求: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社会声誉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生源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升学已不是主要问题,他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能力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世界需要的人才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通过国家课程和课堂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

4、传承中原文化需要

郑州市第七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品牌、新内涵、新形象”的中原名校,有健康路和三全路两个校区,高中部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经过七中人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基本实现了教师和生源两个结构性调整,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本土教育、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三大教育模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对具有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七中来说,弘扬中原文化,传播国学精髓,更是重要责任。

5、学校课程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学校现有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星空实验室、心理咨询室、信息中心、植物园、驾校、语音室、机器人实验室、校园电视台”等硬件条件,为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可能;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素材;学校与社会、高校专家的联系,使校本课程更具有时代性;教师、学生、家长等的积极参与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四、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具有郑州七中特色的发展性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课程结构多样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凸显学校特色,辐射引领七中联盟及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学校课程建设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校本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2、培养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传承中原文化。

3、培养学生社会生活技能:教会学生现代生活中游泳、驾驶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生活基本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演讲、沟通、表达、领导力等能力。

5、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优秀品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学科科学素养。

五、校本课程结构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生升学及终身发展需求、教师及学校特色发展和多元办学元素等因素,我校以国家课程为蓝本,形成了“基础(国家课程)+自主(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依据我校校本课程制定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目标,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校深入挖掘校训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文化内涵,要教给学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要办“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分为:身心修养、人文艺术、生活技能、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等五大类校本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预设“有梯度、成体系、可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规划和已开发的校本课程如下: (略)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开发

1、学校成立课程开发中心,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校本课程评价小组,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

2、组建开发团队,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形成课程开发中心组织,根据课程性质,由相应处室组织开发,开发人员以一线教师为主,必要时聘请专家参与指导。

3、定时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

4、开发程序:学校和各处室每学期都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调研,根据学校发展、学生(家长)需求和各部门发展需求,决定开发目标。

(二)校本课程实施安排

1、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初中部:每周一课时,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高中部校本课程学习实施学分制,修完一门课程且通过考核评价的获得2个学分。

非毕业年级每周不少于2课时,学生经过修习每学年至少获得4个学分。

毕业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经过修习每学年至少获得2个学分。

2、实施流程

(1)公布课程:(2)选课。(2)排课。(3)上课。(4)考核。

3、反思总结

(1)教师重新整理完善讲义,上交全部实施材料。

(2)教师进行反思性总结。

(3)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品、资料以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并提交学校存档

(三)评价

1、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学校要通过召开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面代表座谈会、填写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对校本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征求各方面对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根据反馈意见,逐步完善方案,改进措施,规范实施。

2、对教师评价: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务处、课程中心等管理部门,通过听课、调查访问、查阅教案和课程纲要、课时完成情况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学评教重要依据。

(2)教务处要通过学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采用发展性评价,评价形式要多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提倡学生自我评价。

(3)学生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7

一、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事业不断深入的研究发展和逐步完善, 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优质、低耗、高效”的运作模式已被公认为是现代一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公立医院面临着国家的补助逐步减少的现状, 只有增强自身的积累和自身的发展能力, 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医院施行成本核算, 对医院本身和医疗卫生事业来说,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降低医院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有着重要性和必然性。

二、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重点

成本核算的重点是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通过成本核算, 来提高劳动效率、设备利用率、病床使用率。使医院能诊治更多的病人, 医疗服务实现高质量, 医院的成本实现最小化, 而医院的信誉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 必须抛弃传统的社会经济体制工作方式, 向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跟随市场发展, 以更构建完善的机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采用一种全成本的核算方法既能实现医院整个体系的利益最大化, 又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所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的重点——全成本核算。

三、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施方法

全成本核算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是所有成本核算的一个总括, 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谁受益, 谁就来承担成本”。全成本核算解决了医院核算项目多、难度大的问题。

(一) 统一管理思路, 强调人人有责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统一员工的思想, 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 大家一起出力, 一起提高, 更利于医院的管理和提高。所以, 统一大家的思想, 积极一致地工作, 更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技术和服务, 提高自己的服务与技术以树立医院形象, 取得大众的信赖, 才能更好地保证医院的利益。统一意识, 让大家都知道医院成本核算有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不同方面为医院做宣传, 让员工了解明白,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一种会计的行事方法, 而是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要让大家意识到, 成本核算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事情, 更是每个职员工人自己的事情, 让大家懂得只有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控制成本, 使医院的成本利益最大化, 积极主动努力地创造收入, 大家“劲往一处使”, 才能统一管理, 努力为医院创收。

(二) 切实做好全面清检工作

多年来, 公立医院大都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实行差额预算制, 每个公立医院每年都会从国家财政上得到补助经费, 有的还能从一些行业的主管部门争取下来一些基建的拨款, 设备购置等一些专项的经费, 国家的补助和专项经费造成了一些医院在经营上的压力大大减小, 继而积极投资, 抢争设备, 但是往往疏于管理, 对自己的管理家底没摸清, 使用情况不明确, 造成了财物损失及资源浪费。

(三) 制定好医院内部的服务价格

医院内部的核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且非常复杂的一项劳动, 有时一项简单的任务就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作, 所以, 每个科室的经济责任应加以明确。确保物资在医院内部的流动性和合理性, 以及各部之间的互相提供都要明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采取分类计价办法。

1. 各项设备类:按资产的出厂价和折旧率, 按照季度或月份来折旧, 按照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 将折旧费计入科室成本。

2. 建筑设施类:按照各个部门的实际使用面积来分摊计算。

3. 水电暖按表计量, 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4. 消毒、器械维修、电工务、车辆使用等分别按科室消耗的工作量折算, 计入科室, 作为分摊的依据。

(四) 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总结

各个科室都要控制好成本, 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质量的服务和效益, 实行谁受益, 谁出力的原则, 医院内部要适时进行归类整理, 把各个部门的费用情况和收益情况都归理明细, 一个部门受益的费用就要该部门承担, 多个部门受益的费用就要多个部门共同来承担, 具体怎样承担就根据各个部门的“出力”视情况而定, 当然一定要理性地分配。那么, 怎样来降低成本呢?

1. 公立医院要建立好材料的申领、批准、入仓、出仓等制度, 各部门严格把关, 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减少资源浪费。

2. 对各科室的人力成本也要加强管理, 各科室应根据业务量合理配备人员。

3. 加强设备、物资、办公用品的管理, 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 对大型设备要严把进价关, 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监督,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4. 提高员工成本责任意识, 养成节约习惯, 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 让每个员工都参与控制成本。

(五) 建立健全合理的医院考核分配制度

医院的考核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益, 在实行成本核算后, 员工的收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与科室的经济效益、病人的收治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让员工都参与进来, 以积极的态度适应医院的管理和服务制度, 规范各个科室的分配关系, 废除单一分配模式, 用现在的成本核算工作去展开调配工作, 确立劳动、技术、风险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六)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从上到下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 更好地为医院本身服务, 为本院工作人员服务, 也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积极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的同时, 保障医院的利益最大化。

四、总结

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舞台, 但是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医院本身的效益, 所以,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新医改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又提升了一大步。所以新医改方案下改进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唐靖一, 顾建良, 魏玮.新医疗体制改革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浅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11, (2) .

[2]何贞.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必要性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11, (2) .

[3]丁凤祥.公立医院医改后的成本核算与控制[J].企业研究 (理论版) , 2011, (8) .

[4]张虹妍, 李清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必要性和现实性初探[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13) .

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 篇8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量控制PDCA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6-01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文字记载,是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原始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折射出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护理文书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将成为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院于2013年1~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实施对策前的2012年12月与实施对策后的2013年12月住院病历各110份,进行对比。其中外科病历86份,内科病历90份,其他科病历44份。住院时间为5~28 d,平均12 d。

1.2 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对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

2 现状调查

2.1 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护理记录不及时签名,或其他护理人员代签;护理记录与医嘱、医生记录不相符;皮试结果误写、错写;护理记录单有黏刮、涂改、错别字等现象。

2.2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不认真、不完整,如症状、体征描写不全面,书写顺序混乱,针对相应症状护理措施不到位;术后护理措施千篇一律,术后进食时间不具体;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

2.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的评估、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医护工作的隶属关系以及受功能制护理思想的束缚,增加了护士的依赖性,使一些护士缺乏全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

3 对策实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减少医患纠纷。每月组织差错事故分析会和差错事故隐患研讨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合法性,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3.2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管理

3.2.1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进一步加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督促临床科室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利用科内讲课、病历讨论、业务查房等形式学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内容的知识,并适当安排相关边缘学科的讲课,从而提高护士各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3.2.2 加强床头交接班评价工作。利用床头交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讨论有关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3 各科制订专科疾病护理记录路径表:包括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住院患者、出院记录等的观察及护理记录要点。护士在工作时可根据其内容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评估,然后客观、真实、准确地按路径的内容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观察技巧和书写能力。

3.2.4加强低年资、新调入护士的培训力度。

(1)各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指定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时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记录在病历中,本着观察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

(2)对于新招聘的护士、新调入我院的护士、产假返岗的护士、休假超过2个月后返岗的护士等,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分别抽取死亡病历或疑难病历、输血病历、手术病历、顺产病历、跌倒∕压疮的高危人群病历和一级护理病历各一份,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和护士在实际书写中易犯的书写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剖析。使她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书写错误。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于伤病员。

(3)对低年资(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新调入护士进行规范化护士培训,3年内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基本理论必须人人过关,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2.5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书写护理文件的能力。

3.3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管理

3.3.1 成立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成员制订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3.3.2 设计并应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我院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了“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内容有日期、床号、姓名、存在缺陷、责任人、检查人、纠正情况,检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来担任,质控成员按要求每班必须检查并填写,即使未发现病历缺陷也要写上“质控无问题”并签名。同时由质控小组将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上的内容每月及时整理,综合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一周内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3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个别科室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对策前后对全院住院病历各110份作统计分析,检查标准按《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缺陷的护理病历分别为37份、14份,存在缺陷项数分别为53项、15项。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反馈率由2012年1~12月的15~28%降至5~15%。

5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通过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持续改进活动,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仍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虽然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落实中发现,个别护士只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而忽视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记录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 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51

改进护理系学生工作方案 篇9

2012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重视环节管理。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行业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特此修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社区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去。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社区办、药剂科等)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制定或修订相关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使医疗质量管理有制度、有指导、有考核、有落实。

2、医院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员会等委员会组成成员,充分发挥各委员会及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的作用。

3、医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院长为全 1

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科室主任为全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执行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第一责任人,科质控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执行责任人,将医疗质量管理层层落实。

4、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正副组长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科室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落实和检查,每月初通报上月科内质控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5、成立以院长为主任、业务副院长为副主任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制定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

(4)收集门诊和病案室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每季度编辑印发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通报。向科室反馈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6、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贺茂华

副组长:郑传华雷兆明

成员:陈 建 黄盛香 汤云飞 雷 勇 汤明启 孙波

戴敬义 王成清 唐清政 高 岚 黄昭立 周三军

熊吉美 魏 伟 吴志超 明昌飞 李代勇 严文军

夏盛芝 冯 军 杨广全王晓华 钟世平杨春松

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的落实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1、认真执行核心医疗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要求医务人员人人掌握,并在工作中认真

贯彻执行,定期抽查掌握情况。医院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上述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与奖惩挂钩。

2、制定院科两级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3、完善每季度的质量效益分析会工作,发挥其质量监督检查、质量控制、质量分析作用,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及时总结归纳提出的好建议、好方法,督促、检查、决议落实的情况。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全院医药护技工作。

4、严格执行新技术准入制度,每项新技术的引进必须经过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讨论后进行申报,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应用,同时做好新技术的监督、评价工作,并制定新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和风险预警机制。

5、做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月科内组织1次以上业务学习;每季度组织1次以上院级业务学习;每半年组织1次全院病案讨论;每年组织1-2次院外专家来院讲学;每年组织1-2次医师“三基”考试,年终配合人事科进行专业技术考核,继续教育学分未达25分者取消晋升、评优资格,并按医院规定扣减绩效工资。

6、加强合理用药监管,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工作。医务科、药剂科每月定期组织临床用药检查和病案评分,对违反合理用药规定和抗生素应用原则的按规定进行处罚。

7、切实做好重点部门(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重点病人群体和重点环节的安全防范提前预警,提前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医疗隐患和缺陷,杜绝医疗事故。

8、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和药剂科每月定期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医疗质量查房,检查内容主要是各科医院HS系统管理情况、病历书写情况、核心制度落实、医疗质量控制、护理质量、医疗安全、中西医临床用药情况、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情况及传染病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指导。依据《联合考核办法》、《医疗质量管理暂行条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并提出整改措施通报全院。

(二)门诊医疗质量管理

1、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及门诊相关工作制度,同时各科质量管理小组加强科内医疗质量的控制。

2、医务科、门诊部、院感办等职能科室要加大对门诊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指导门诊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3、认真做好门诊病历和留观病历的书写工作。将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规范门诊医生的门诊日志登记,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门诊日志进行处罚。

(三)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1、继续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质量考核标准》等。

2、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医技科室进行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指导改进存在的质量问题。

3、充分发挥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定期做好各项检查阳性率的统计分析资料。

4、加强与临床的联系沟通工作,认真收集反馈意见,以改进工作,并做好临床科室的申请单填写和标本质量的指导。

(四)病房医疗质量管理

1、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疑难病案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坚持业务院长查房和三级医师查房工作,规范查房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力度。

2、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定期对住院医师进行考核,对不合格住院医师将再次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3、严格管理病房交接班工作,临床科室必须坚持每日交班、危重病人床旁交班,交班要有记录。

4、加强病历质量的监控管理。进一步提高病案内涵质量,针对新的病案书写标准,由医务科对住院医师和新分配的医师进行病历书写培训,将书写要求及时反馈给各级医师,平时发现问题随时沟通。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二级考核制度,病历出科前各科的质控医生、质控护士负责对本科病历书写进行出科审查,每季度医务科对各科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5、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包括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重点病例讨论),并做好详细记录。

6、认真执行《会诊制度》,严格会诊管理,院内会诊和聘请院外专家会诊均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并认真做好会记录。

四、医疗安全管理

1、医院汇编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法律法规。各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学习并做好记录。

2、医院进一步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预案》、《医疗纠纷处理实施细则》等,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完善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不良行为和医疗投诉的报告登记。

3、定期对医疗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缺陷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4、定期组织全院对典型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通报讨论结果。

五、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

1、做好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我院制定的工作预案,重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应对工作。

3、完成各种单位团体体检、学生体检等任务。

4、作好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_美术 篇10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

方式一:活动记录。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

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1、途径有三条:

(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

(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

(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

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

(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方式三:参加比赛。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范文网】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

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

3、想象创新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幼儿期间向儿童期发展中。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学生以: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

中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从考察: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

高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进行课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

上一篇:对财务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下一篇:妈妈,您辛苦了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