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转眼间开学已经四周了,学生刚开始时对复习课展示出了极大地热情,好像在我说出:“今天开始初三总复习”的那一刻,很多人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我觉得很开心,感觉上好像他们终于开窍了,但是,这份开心仅仅维持了一周,在第一周周考的成绩出来时,我就觉得这一周都白忙活了,原来差的现在还差,原来成绩一般的还一般,整个周的复习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我查了一下卷子,结果发现四分之三面有四十分的计算,结果得分率相当之低,其中成绩好的也有多人在这个地方丢分。我不禁反思了一下那一周的.教学,发现自己对计算题态度是:成绩好的我没去关心他为什么错,成绩差的我没有监督他把改错落在实处。所以,对于第一周的周考卷,我让所有及格线以下的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里改错,他在本子上做一道,我检查一道,做对了才让他改在卷上,如此改了两天,心里才觉得踏实一些,但是,我同时也在反思,复习课我要如何去上,才能更有效,而不是等到考试之后去费力的弥补?
教研中心的武老师来做指导,我得课改的不多,但至少我认清了几点:1.学生最后学会多少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参与了多少。2.老师是整节课的设计者,如何设计一道题,让它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3.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才是抓学生的关键。
为此,我对于我得课堂教学做了如下调整:学生易错的、不是太明白的让学生自己讲,他们讲不清楚的,我讲完还要给学生时间去消化;深入研究有价值的题,努力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对于下午的自习课尽量空出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者改错;学生不仅要改错,还要能说得出错在哪里;
关键词: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
现在,如果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应用反思性教学,最主要就是先让老师对反思性教学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不能再像以前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切不可一味以老师自身的进度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候要跟着学生的步骤来进行。但是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可行性普遍使用度很低,一方面是老师对反思性教学的不适应性,一方面是学校更多要求学生的纸上分数,从而使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效率不高,所以,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反思性教育应用进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现在,初中课程都是以新课标改革为目标的,如果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反思性教学,这不仅可以促进老师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老师的内在修养,增强老师的综合能力,不论是老师备课的方向、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或者是专业知识的增强,这些都能有一定的改善,并且还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情谊,让上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愿意学,那老师也教导起来更有趣、更轻松,而达到的效果也会更佳,最主要的是学生成绩都会普遍提高,这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
首先,学校也应该根据老师的教学课程不同,其在反思教学中应用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初中英语进行反思教学时,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合理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学习也更轻松,老师也会更有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很可靠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要采取合理的反思性教学就应该有合理的实践方案。
1.要有一个合理的反思性教学方案
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反思性教学方案,这都会直接影响上课时的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在实施前多听取学生和其他老师的意见,然后根据自身优缺点进行改进,同時要结合学生上课时的听课效果,然后根据他们的建议适当对下节课的内容稍作改善。同时,也要与学生多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密度,让上课更加有氛围,上课的效果更加好,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老师也要事事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做起事来也更有把握,更有信心,学生在某一程度上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2.老师之间相互要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历
每个初中学校,老师每周应该都进行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或者可以建立一个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微信群和QQ群,这样也更方便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利用互联网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同一个班级的老师也可以对本班级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老师之间也不再独享,共同分享大家之间的教学心得,新人就可以利用前人的经历提醒自己,遇到同类事情应该怎么处理,这也可以增进老师之间的情感,让学校的氛围更加和谐友善,亲情化。
3.老师要时常对自己的反思教学方案进行自省
老师要对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方案多加思考,查漏补缺,树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古人曾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不仅适合于学生,老师也要做到,只有有了思考,你才会明白自己的目标,才会为此付出努力。比如,每节课后,老师要留有自己的时间进行总结,开课前几分钟要对上节课进行简单回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思考,同时也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这样上课不至于让学生感到茫然。而英语的学习不外乎就是语法、单词、词组、句子的分析等,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单词、语法进行学习,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过硬,学生学起来才会更有信心。老师也可以用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此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没学好的该怎么改进,学好的该怎么加强。针对此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或者适当改进自己的教学进度。
反思性教学也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案,这也是不仅可以促进老师进步,也可以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现在处于互联网发展的社会,只有学生与老师的融洽,才可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所以说,每个英语老师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用反思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前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龚杰.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情感读本,2015(23):87.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摘西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初步学画人的上半身,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重点:
提高临摹做画的能力,并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难点:
简单画出人的五官,并表现出老师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黑色水彩笔,蜡笔,画纸。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子呢?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开
1.老师想请小朋友帮老师一个忙好不好?“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们能给老师画张相吗?
2.观察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
请幼儿描述老师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头发的长短,是圆脸还是长脸,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绘画的步骤。
4.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在绘画前要注意仔细观察老师的基本特征,观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笔画出形象,再动手涂色。
(2)在绘画时要保持画面的干净。
(3)用色要大胆,美观。涂色要均匀。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掌握画画的正确顺序。
(2)指导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明显特征。
三、结束布置幼儿作品“我喜爱的老师”展,请幼儿互相参观、介绍,并互评画的像不像。
活动延伸:
拿着自己的作品,对老师说说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
教学反思:
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直观说出老师的样子,孩子们细心观察、各抒己见,能详细说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与此同时,我让孩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来描述老师的五官,画老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这为幼儿后面的绘画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在作画的过程中让幼儿一边观察老师一边画,幼儿觉得这样的画画形式新颖、亲切,能够大胆下笔。大部分幼儿能够按要求完成作品。只有小部分幼儿还不能把人物的五官特征表现出来。这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加强画人物的练习。
一、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学生都说,老师我不能当小老师。我问:为什么?学生说我不会说。难道“会说”是成为小老师的唯一条件吗?我常对学生说“能者为师”。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老师。只要你能说话你就能成为更优秀的小老师。让学生在好奇和等待中想知道自己怎么成为好老师。
(一)放宽语言表达要求的尺度
大家都知道,学生接触普通话的机会除了学校和电视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途径。因此,我让学生说的时候,放宽条件,这样学生慢慢能对同桌或好朋友说了。
(二)细心观察,从学生特点出发
我发现,学生中间,他们自己有一种自己能理解的语言,比我煞费苦心、苦口婆心地讲解省事多了。例如,我在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时,一个叫小马龙的同学,怎么将他都不会,都不明白单位转换的问题。我无计可施之际,就让同学们做练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同桌,即自己的小老师。三、五分过后他们小组开始骚动起来,并且有同学音量很大的说“只个囊头,会了”。“老师,小马龙会做了。”他的同桌小马冲说道。我问怎么会做了,你是怎么教会的?他笑了笑没说话。旁边的同学说,“老师他骂了脏话了”,由于“三从八不”要求学生不说谎话脏话,我自始至终也没有问出来。但是我觉得学生之间这种神秘而默契的语言真是不容小视。
(三)让学困生教更学困的学生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做题这么快,而且每次都对吗?学生疑惑的摇头。我说“因为我把这些题给别人教了上百遍了,教一遍,就等于再学了一次。你愿意像老师一样吗?”在这样的激励声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如果有一个学困生做对了一道题,我就让他把这道题讲给比他更学困的学生。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班有个叫马平平的女孩,她终于会做题了,我让他去给和她一样学困的马龙去讲,并让一个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去旁听,结果马平平讲的头头是道。我及时表扬了她,夸她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小老师了。结果她比以前更努力了。每次做完题主动给我检查,我就让她去给别人讲,她的学习因此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二、制定评价奖励机制,体现小老师的价值
老师对学生的一声赞许,是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那么物质上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无法比拟的。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学困生都有小老师,有的3个小老师教一个学困生。为了能使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能体现出小老师的价值,我制定了评价和奖励机制。
(一)评价
小老师评价学生。如果本周内小老师的学生的学习比较主动,积极小老师就在评价栏里把自己的学生的星星点亮。也是学困生评为进步生的依据之一。
学生评价小老师。如果小老师态度认真,由学困生决定他能否得到小红花的依据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小红花评比结果是小老师评优选先的依据之一。评价环环相扣,互相牵制。
(二)奖励和成绩挂钩
每次月考完排名次。和前次成绩进行对比,学生成绩提高最快的小老师为优秀小老师,学生为优秀学生,教师发物质奖励。小老师和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中午早点到校,小老师给学生出题做练习。例如,马阿洒和马小龙是一对学习搭档,第一单元检测时,学生马小龙表现不怎么好,所以他们两个天天加班加点,第二单元的检测时,马小龙进步很大,我给他俩发了奖品,还让马阿洒说说他是怎样辅导马小龙的,他说中午给马小龙出题的事情,我马上又表扬了他们俩,这一表扬激励了不服输的马金虎同学。马金虎狠抓周学虎的学习,结果第三单元检测,马金虎98分,周学虎90分。考试时单人单桌,绝对没假。
三、不定期更换小老师
有的小老师方法特别好,成绩提高快,有的小老师也努力了,但效果不大。除了平时小老师的经验介绍外,我每单元结束就更换小老师。让成绩最好的和最差坐一块,组成新的学习搭档。取得的成绩,这与小老师背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在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订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好处,其一,“×”变为“?”,错是错了,或是留有余地,也许你的方法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埋没其创造性,所以以问号代之。其二,分数变等级,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学生的面子。至于“更正”之前加个“请”字,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本思想。但我细细想来,改来改去,这样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否真的比原来有效呢?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数学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我个人批改作业时,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评语指导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计算、观察、分析的错误时,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性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在解应用题或立体几何问题的时候,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这时,老师在边上写上那么几个字,如“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从结论试试看能得到什么”“第一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改正、找错,从而真正明白掌握该类型的题目。此时,老师的几句话,就有十分重要的功效。
二、利用评语激发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评语,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的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拔,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则写上”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批改作业时,我在”勾“的旁边写上简捷的评语:”你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通过评语启发,学生思若泉涌,相继列出另一种分法。
这时,写上”你真棒,有创造性!“的评语,学生看了高兴,还对前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四、坚持作业批改后的再订正和二次批改
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作业评讲后学生要将错题订正好,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他们的订正进行二次批改。对一部分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一部分学生要严格要求,因为有的同学的订正会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当然,也有的同学可能由于基础较差等原因会听不懂,订正不出来。这时,我通常会利用晚自习在班级辅导的时间和他进行个别交流,对其单独讲解。长此下去,这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必然会有所进步。同样,对于有的学生,我们还要注意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书写格式不合规范的作业本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等等。
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和细心交朋友“”搬走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检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的分数的学生,给红花以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也不能不理,只打个”优“了事,还更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不妨也写上一些”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对于这此亲切而温暖的评语,学生不仅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活动 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而且也是小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由此可见,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经学习过的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自觉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实践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真正养成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小学生融入数学教学的情境中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比较现实的,小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他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出发,尽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创设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自觉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准备去批发一批商品进行销售,但又不知购买哪种的商品容易销售,所以他打算做一次调查。教师引导小学生想方设法进行统计,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或者调查到的结果,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小学生就会带着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学习,也在不经意间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拉近了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引导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
其实,小学生的智慧都在他们的指尖上。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和亲身感受,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引导他们动手操作与实践,无论是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或者态度上,都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比如在进行有关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等方式把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同正方形的边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
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般而言,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对知识的需要与渴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求知者、发现者与探索者。实际上,当小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惑时,他们自主性探索与学习的欲望就极为强烈。比如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的玩具等感兴趣时,他们一般都会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但是,那不是在破坏,而是在进行探索与研究,那是他们求知欲望的表现。学习小学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合理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学习与探讨,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探讨数学。一般情况,对于小学生是自己发明、自己创造的东西,那么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就更为深刻、透彻。比如在教学有关比的性质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对及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自主分析、探索,然后通过举例、证明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进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四、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随后,反馈开始了。
“老师,我画了21条。”
“老师,我画了30条。”
“半径可以画无数条。”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在教师刚想将教学导入下一个环节时,他看到了几只还坚持举着的小手。
“老师,我认为半径是不能画无数条的。我已经快画满了,再画下去就画不下了!”
显然,这位青年骨干教师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一时愣在了那里。所有的学生也都愣在了那里,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老师,我这个圆大,还可以画很多条!”
“老师,只要把铅笔削得尖一点,就能画无数条了!”
“我反对,铅笔削得再尖,只要不停地画下去,最后肯定会画满的!”
看到大家争执不下,教师只有搬出救兵:“大家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课后交流时,这位教师一再解释:“因为时间没控制好,才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我们追问“圆的半径能画无数条吗”,这位教师也觉得“圆画得再大,笔削得再尖,只要不停地画下去,总会画满的”。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虽是个案,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却依然强烈。我们经常把教学喻为艺术,所以我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情有独钟。我们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研究指导探究的艺术,研究练习设计的艺术……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却唯独忘了研究数学本身,研究那些貌似简单却内涵深刻的小学数学知识。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点数活动,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标: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3.认知目标:通过点数,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 1-10 的数字,有一定的点数能力。
2.物质准备:《10 以内的点数》PPT、物品点数操作卡、扑克牌数物匹配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贝们,今天数字马戏团要表演魔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魔术师都准备哪些表演呢?
师:魔术师的表演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1,2,3,咿, 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这么多的小鸽子,都有几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哦,原来有 X 只小鸽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主探究,尝试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得出总数1.幼儿点数并得出总数,把数字贴到对应物品旁的圆球上
师:魔术师的魔术要继续喽,1,2,3,哎,这次有点不一样,原来是魔术师要来考考小朋友啦,魔术师把他刚才变的东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气球、小伞、彩旗分别有几个?谁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 我们就把数字贴在它的旁边。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我请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帮数字宝宝找到了朋友,我们数的时
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点数,不能漏数,也不能不重复数就能准确地数出总数啦。
(二)小组合作操作,按数取物
1.幼儿根据扑克牌上的数字取相应红心卡片,进行数物匹配
师:魔术师的魔术又要继续喽,1,2,3,哎,魔术师可太粗心了,变出来的扑克牌数字和红心是分开的,小朋友们我们去帮助魔术师扑克牌数字和红心合起来,好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数字宝宝究竟是几呢?然后我们再去数一数到底是哪张红桃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我们就把对应的红桃卡片贴在它的旁边。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找到了请将它们贴在操作卡上。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请每组选一个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三)集体游戏:听音数数
师:宝贝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想出办法帮助了魔术师,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魔法师要给小朋友们鼓鼓掌,那到底掌声有多少次呢,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注意哟,是蒙住眼睛,用我们的小耳朵去听,听到一次鼓掌的声音数一个数字,然后接着听声音再往下数一个数字,最后一个声音所数的数字就是掌声的总数。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魔术到此结束,让我们跟魔术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基本实现了我教学的目标,幼儿能够手口一致进行10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幼儿沉浸在生动有趣的“魔数表演”情境中,激发了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体验到了点数的乐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最后的集体游戏环节中,第一次小朋友闭上眼睛没有数出声音,第二次小朋友因为知道了一点诀窍有数出声音,到后面就开始唱数了,音乐停了还在继续数,所以老师应明确对于游戏经验及规则,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不出声,心理默数,听到1次掌声数1个数,音乐停止,数数就结束。
2.操作环节前应将操作规则明确告知幼儿,出示规则示意图在 ppt 上,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职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模式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入而又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教育有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之分,对某一所学校而言又有所谓的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等。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是一个热门话题,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分层,如何把握分层的“度”,是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的。如果分层不当,分层的“度”把握不好,不仅达不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而且可能给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分层教学执行的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遵循的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前者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孔子曾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2]教育思想,意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到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分层教学方法是一种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成绩、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接受程度,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法进行授课、答疑、作业。分层教学提倡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不断下降,而高校招生规模又在不断扩大,因此处于招生劣势的高职生来源广泛,有统招生,中职生、技能高考生、五年一贯制学生、注册生等,高职招生质量年年下降,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2009年高考统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327分,2014年高考统招生最低录取分数仅180分,广泛的生源、低下的录取门槛,给高职数学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解决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困境,许多高职院校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方法。高职院校的分层教学方法有很多,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一般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学生入校时将成绩优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的精英分层,有按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分层,有同一专业按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基础分层。以我院建筑学院为例,2015年建筑学院招收的新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新生入学后进行了语、数、外三门功课摸底考试,各专业按语、数、外三门文化课的总成绩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基础一般、基础差。这种分层实际上还是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表面形式上的分层,离实质上的分层相差甚远,它存在许多不利面,如:①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人为地将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同学分开教学,不利于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学习。②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础好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失去了竞争优势,而基础差的同学本身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一起学习,缺乏基础好的同学的激励作用,更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③增加了学生工作管理的难度。基础差的同学在一起,会认为是学校给他们贴上了“差生”的标签,破罐子破摔,不服管教。真正的分层教学,不应该人为将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班级,而应该是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兴趣、态度等综合考虑,按课程教学的目标,建立一种动态分层的模式[3]。
三、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根据高职学院的生源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分层教学的真正含义,高职数学的分层教学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学生成绩来分层,而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教学内容分层。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教学内容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先根据专业需求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理工类、经管类、其他类三种,各类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量、需求深度、需求广度各不相同,理工类要求最高,经管类次之,其他类要求更低类,只需要学生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
2.教学目标分层。对理工类、经管类学生来说,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中层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重要知识和主要内容,发展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较深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分层,如何将各专业的应用数学知识按目标分层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将数学按教学内容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理工类和经管类的学生来说,涉及基本目标和中层目标的教学内容为必修课,涉及发展目标的教学内容可设为选修课,对其他类的学生开设数学选修课。对必修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每个学生的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不同类的学生可用理解、了解、知道等要求。选修课是为升学、竞赛及需求了解数学文化的学生开设。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讲授教学内容,做到低起点,缓坡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对于基本目标要求的内容要精讲、细讲、练习充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对中层目标要求的内容则要泛讲,练习适量,使中等层次的同学能够掌握;对发展目标中所要求内容,课堂教学时可提出,但不必讲解,尽量留到选修课上讲解,满足升学与竞赛同学的需要。
第三,作业与考试分层要求,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要通过课外练习实现,对基本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的习题要求每个学生会做,中层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的习题大部分同学会做,而发展目标对应的数学内容则不作要求。考试命题中注意三种目标对应教学内容侧重点,命题重点应是基本目标对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使大部分同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又能使少部分学习好的同学有出类拔萃的机会。
4.教学方法分层。高职学院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作形式上的分层,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动态的分层标准和分层模式,将学生分成基础好(A层)、基础一般(B层)、基础差(C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可以从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等方面考虑。老师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课堂提问时,难度大的问题由A层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的由B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这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分层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层,通过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及综合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设计测评标准时,对A层同学以总结、反思、寻找不足为原则,对C层同学则以鼓励、促进、寻找闪光点为设计测评标准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调动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卷),2005,67.
[2]何芳.论孔子学习观的现代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1-42.
[3]易爱国.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视野(第三卷),2012,(10):15.
新课程下数学计算的教学反思:经过对数学新教材的理解、应用和反思,我发现新、旧教材之间不仅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上还是在内容的要求上都有着天壤之别。在近一段时间我与学生共同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计算,感触较深。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本次新课程首先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的价值观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一、在前后比较中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
关于计算教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计算。而新课标对之则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1、计算教学仍然要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要求千篇 一律,而是重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理解;
2、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由此可见,我认为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应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特点决定了计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为算而算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需要一种新型的计算教学方式。
二、在大胆探索中转变计算教学方式――坚持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我从对计算教学的分析、理解中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在经历实践探索后,我认为计算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是:
1、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体系中不再把应用题教学作为单独了一个单元,而把应用题作为理性的`一个证明过程。所以创设计算学习情境其一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种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计算学习。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出示了出租车在东岳大街行程的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出租车往东一共行驶了多少米?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把数学计算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之二是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引人。如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有理数的加法复习入手,改变题目变成除法运算,让学生运用联想试做,使学生一开课就直接触题,直奔主题而去,展开讨论、尝试、验证。这里我们改变了原教材中设计的一步一步去引导、去归纳的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而且缩短了新授时间。
2、引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应由教师牵着教转向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所以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着重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导入时,要注意学生群体的参与性,口算、笔算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新授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分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试做,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展示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辨别异同;而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时有两大层次:先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启发,解决简单的问题。再把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最近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
(3)练习时要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往往是练习时要求的单一化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对计算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练习在计算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化。这是指对练习的要求是由准确到又对又快过渡;对练习的目标是好中差均有所得;对练习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综合的三方面内容的层次要求。
・趣味化。在练习中不断采用新颖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自尊心、自信心等都能得到满足。
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弹性化。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是否以学生的需要为着眼点。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师大胆地将上课的地点定在学校的操场,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大量的活动、游戏,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在学生获得具体感知后,到教室里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将具体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
一、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然学生的回答就不够具体、全面,也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如教“长方形的周长”时,题目中直接告诉长、宽,求周长,学生都能很快地说出来。在拓展延伸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铁丝长48厘米,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没有铁丝剩余),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题目一出现,学生好像无从下手,让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慢慢地做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做了出来,做完后,我请几个学生讲了自己的答案,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练习,不仅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也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别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
一般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特点:平时上课,特别是公开课,都希望学生的回答能按老师的教案设计进度。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回答总是别出心裁,五花八门,这时老师会做一些引导,如果学生还是回答不到点子上,老师往往考虑到时间及其他因素,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其实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打破教学计划,也要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倾听,并及时筛选出见解中的正确之处,如果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做点拨引导,促使其向正确答案靠拢,要轻结论、重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极大的鼓舞,积极性也会最大限度调动起来。
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测量教室、操场、黑板的周长;在讲了年、月、日后,我让学生说说哪些日子是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哪些日子有纪念意义?学生回答:元旦、建军节、国庆节、国际儿童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找找在他们周围哪些可以用分数表示。学生根据全校有20个班,说出了我们四年级三个班占全校班级的几分之几,我们班的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数学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总结反思07-22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9-29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9-28
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7-26
我的数学老师_老师作文700字07-22
我心中的数学老师07-13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11-10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作文300字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