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万里(共12篇)
关键词:茶,饮茶诗,味外之味
著名的南宋诗人陆游曾经留下了不少有关“茶”的诗文, 还有一位与他同时期的文人在创作上不甘示弱, 写下了相当多或以“赠茶”为题, 或以“饮茶”为乐的诗篇, 他就是杨万里。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 传世者仅一部份, 《全宋诗》当中收录的不过四千多首。其中, 做一个大概的统计, 出现“茶”这个字眼的诗歌一共为50多首, 可以说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有写饮茶规矩和烹茶技巧的, 也有表达自己对新茶喜爱和以茶作喻的, 但是, 杨万里有关“茶”的诗文和陆游的诗作有一明显差异, 就是非常浓郁地表现了一种嗜茶如命的心境。这种酷爱“茶”的兴趣是陆游所难以比拟的, 我们知道, 在古代, 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种重要的日常饮品, 不论是武夫还是文人, 都对茶情有独衷, 而阅读杨万里的诗歌, 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茶在古代独一无二的地位, 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所承担的深远的文化使命。
杨万里对“茶”的态度, 有一首《武陵春》词可以说明, 在词的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小过, 遂得气疾”, 词中又说“旧赐龙团新作祟, 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由于嗜茶, “茗饮小过”, “频啜得中寒”, 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 他在一首诗中曾说“老夫七碗病未能, 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 只是少喝点罢了。而在他的病中《止酒诗》二首中, 则相当果断地因为身体衰弱停止饮酒, 可见, 相对于酒来讲, 诗人则更偏爱茶了。在《和张功父桤木巴榄花韵》一诗中, 这种宁可不吃美味佳肴也要饮茶的爱好表露无疑“桂隐主人臞见骨, 不餐酥酪却餐茶。”
此外, 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 故常常引起失眠, 在《苦热登多稼亭二首》中他写道“日脚斜红欲暮天, 倚栏垂手弄云烟。两行相对树如许, 一叶不摇风寂然。剩欲啜茶还罢去, 却愁通夕不成眠。黑丝半把垂天外, 白雨初生远岭边。”在《将睡四首》中也有:“已被诗为崇, 更添茶作魔。端能去二者, 一武到无何。”诗人把“茶”和“诗”并举, 称为生活中的魔障, 认为自己是走火入魔, 陷入了“茶”和“诗”的泥沼, 有欲扬先抑的效果, 可见, “茶”跟杨万里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猎桥午憩坐睡》则是从反面来说明“茶”对诗人睡眠的影响;“路是山腰带, 苔为石面花。隔溪闻鸟语, 疏竹见人家。雨足睛须耐, 神劳睡却佳。睡魔推不去, 知我怪新茶。”诗人认为, 之所以饮用了新茶, 才没有以前那样提神的效果, 所以怪罪新茶不似旧茶之好。即使茶叶大大影响了杨万里的睡眠, 但他从未责怪饮茶这件事。他在《三月三日雨, 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 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 非菜非花只是香。”其《不睡四首》诗又说“夜永无眠非为茶, 无风灯影自横斜。”为自己的喝茶伤身开脱, 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了。
在杨万里的饮茶诗中, 写到自己喝过的很多种类的茶, 比如白山茶、黄檗茶、武夷茶、双井茶、鹰爪茶, 还写了著名的《桑茶坑道中八首》, 可谓将茶写尽写绝了。诗人将茶从茶芽写到新茶的色泽, 再写到茶叶泡开之后的浓香、自己喝茶之后的感受以及喝茶的规矩都有哪些, 我们从一首首描摹细腻生动的饮茶诗中, 也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茶文化在中国的繁盛。《晚兴》写的是茶芽:“双井茶芽醒骨甜, 蓬莱香烬倦人添。蜘蛛政苦空庭阔, 风为将丝度别檐。”《山茶》写茶树从生长到丰收的过程, “树子团团映碧岑, 初看唤作木犀林。谁将金粟银丝脍, 簇飣朱红菜碗心。春早横招桃李妒, 岁寒不受雪霜侵。题诗毕竟轮坡老, 叶厚有棱花色深。”《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一定程度反映了诗人对茶的看法:分茶何似煎茶好, 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 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 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 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 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 只问此瓶当响答。紫微仙人乌角巾, 唤我起看清风生。京尘满袖思一洗, 病眼生花得再明。叹鼎难调要公理, 策动茗碗非公事。不如回施与寒儒, 归续茶经傅衲子。
关键词:杨万里 书启 序跋 成就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颇丰,著有《诚斋集》,共133卷。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诗坛四大家”。而且其诗名在当时居陆游之上, 陆游自己曾说:“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1]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扬二首》云:“四海诚斋独霸诗”[2],其诗独具个性,号为“诚斋体”。杨万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诚斋集》133卷,除42卷诗歌、l卷诗话、10余首词、6卷诸如《庸言》、《淳熙荐士录》之类的杂著之外,其余全是散文与骈文。以体裁而论,举凡赋、表、疏、札、状、启、笺、书、序、记、传、碑、铭、赞、祭文、尺牍等,无不具备。杨万里的散文和骈文,不仅数量众多,体裁齐全,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杨万里散文中文学色彩最浓的是他的一些书启、序跋、记以及为亲旧所作的碑铭。这些作品,追忆往事,缅怀亲旧,点评人物,品评诗文,叙事简洁、文笔生动,表现出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文学色彩。本文主要就杨万里的书启文、序跋文予以探讨。
一、杨万里的书启文
杨万里一生为官四十多年,且驰名文坛,交友甚广。在与同僚、故旧、亲友、乡党及上司的交往中留下了大量的书信,在《杨万里诗文集》133卷中,其中有书启13卷,书7卷,尺牍8卷,时间跨度五十年(大约自绍兴二十六年至开禧二年丙寅)。在这些书启中,杨万里以政治家的目光,理性、冷峻地审视世事的变迁;以理学家缜密、谨严的思想理路思考人间万象;用文学家准确、生动的笔法书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使得杨万里的书启具有两大特点:
首先,杨万里书启内容具有表现生活领域的宽阔域。杨万里的书启文,读者上至皇帝太子,宰相枢臣,下至晚辈、乡党各色人等。如《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驳配飨不当疏》直呈皇帝;《上皇太子书》劝谏太子;《上张丞相书》、《见陈应求疏密书》其读者是当政的宰辅大臣;《答陆务观郎中书》、《答朱晦庵书》等是与朋友谈学论文,互相问候之作。《答李天麟秀才书》、《再答学者书》则是与后学之间的交流;《与材翁弟书》、《与南昌长儒家书》则是家书。其余不同地域、各个时期同僚的书启则不胜枚举。杨万里数量浩繁的书信内容包罗万象:大到国家兴亡、小到家庭琐事、雅到文学论题、俗到儿女情长无所不及。因此这些弥足珍贵的书信最直接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当时的时代特点,以及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现状。
其次,具有时间的延展度。杨万里的书启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从其初自出仕做官一直持续到他八十岁去世,时间的延展度使其内容具有了动态性,极为清晰地反应了作者生活、思想、甚至身体的发展变化情况;也动态地体现了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哲学、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折射出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消长更迭情况。这使得其书启文在研究作者生平与创作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学各领域的状况具有其它文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由此看出,杨万里的书启文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以及文体学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二、杨万里的序跋文
杨万里在其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写有大量的序跋文。《杨万里诗文集》133卷中有书序7卷、题跋3卷。这些序跋文既有为自己的诗集、文集所作的自序文,如《诚斋荆溪集自序》、《易外传后序》,也有为他人诗文所作的序跋文,如《龙湖遗稿序》、《跋忠简胡公先生谏草》,还有赠序文,如《送王才臣赴秋试序》、《送郭银河序》等。
杨万里的序、跋文,大篇短章,皆有佳作,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思想丰富,尤其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其文学思想。如《诚斋荆溪集自序》系统、简明地综述了其学诗之渊源及发展脉络。而《习斋论语讲义序》、《唐李推宫<披沙集>序》、《颐庵诗稿序》、《江西宗派诗序》等文既有论述诗歌内涵的深度“味道”的内容,如“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3],又有“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4]观点的阐述。同时杨万里在《黄御史集序》、《澹庵先生文集序》、《眉山任公<小丑集>序》等文中采用以人序书的手法深化了文如其人的观点,他评价胡铨的文章“先生之文,肖其为人”[5],称赞任尽言之文“大抵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概而有毅气。”[6]而在《施少才<蓬户甲稿>序》、《欧阳伯威<脞辞集>序》、《<千岩摘稿>序》等序文中,从作者自身的生活际遇入手,一方面拓展了欧阳修“诗穷而后工”[7]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有对诗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如《欧阳伯威<脞辞集>序》中云:“予因索其诗文,伯威颦且太息曰:‘子犹问此邪?是物也,昔人以穷,而吾不信。吾既信,而穷已不去矣。子犹问此耶!已而出《脞辞》一编,曰:‘子不怜其穷而索其诗,子盍观其诗而疗其穷乎?予退而观之,其得句往往出象外,而其力不遗馀者也。高者清厉秀邃,其下者犹足供耳目之笙磬卉木也。盖自杜少陵至江西诸老之门户,窥闯殆遍矣。”[8]
此序文不仅评价了欧阳伯威诗作的风格特色,肯定了他认真探讨前代诗人创作流派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
此外,杨万里的跋文虽多短章,但字里行间往往情感真挚、感情充沛。如《跋忠简胡公先生谏草》云:“澹庵先生之孙槻寄示先生谏草凡十一行,卒章云:‘臣不忍见虏寇入门等语,其痛次骨。万里读至此,不觉涕泗之沱若也。盖当是时,和战之杂之时也。国是数定而娄(屡)摇,国势将怯而复壮。仲尼曰:‘民到于今受其赐。”[9]
又如《跋张魏公答忠简胡公书十二纸》一文,写作者重读先师手札之时内心涌起如在左右的感激之情,其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同样具有语短情深、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三、杨万里书启、序跋的总体特色
首先,杨万里的序跋、书启文具有相当丰厚的社会政治内容。其上书《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上寿皇论天变地震书》多视角、多层次论述了国家长治久安、恢复中原的大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杨万里的政治卓见。而其诸多的表、启、疏、奏、札,也大都具有极为强烈的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或者力陈收复大计,或者批评政治积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辞尖锐,大都秉笔直书、措辞尖锐、理足气盛、义正词严,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强烈的爱国情愫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和惊人的政治胆识。
其次,杨万里的序跋、书启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杨万里的一些书启、序跋往往交流思想,追忆往事,缅怀亲旧,感情真挚,文辞简洁,与那些刻意制作的大册鸿文相比,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风貌,文字也更灵动自然,写作中渗入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形成了谨严与宏肆相结合、清空与厚重相对生的艺术风格。
杨万里的序跋、书、尺牍等文体为散文,而短启皆用骈文写成。杨万里散文与理学家散文不同,师承欧阳修、苏轼,但由于时代与人格的原因,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文章短则三四千字,长则上万言。或者纵横捭阖,引古论今,反复辩驳,逻辑严密,既有令人折服的论辩气势,又有很强的文学性;或者以精细的叙述、典重的文笔,记人叙事、品评诗文,感情激扬,行文气势非凡,语言明白晓畅、简约有致。从而形成了杨万里散文立意宏伟、高远的特色。
杨万里的骈文写作风格鲜明,成就突出。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整齐的四、六间错相对的句式,经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古文大家的改造,形成了新的写法和风格,并且被广泛运用于表、启、书、疏一类应用性文章中,后人将这种新体骈文称作“宋四六”。杨万里是宋代四六文的写作大家,他将“四六”这种文体广泛应用于表、启、尺牍、题跋、祭文等文体的写作中,且驾轻就熟、风格独具。宋人杨囦道在《云庄四六馀话》中说:“皇朝四六,荆公谨守法度,东坡雄深浩博,出于准绳之外,由是分为两派。近时汪浮溪(藻)、周益公(必大)诸人类荆公;孙仲益(觌)、杨诚斋诸人类东坡。”[10] 这只不过是大体而言。其实,在杨万里的骈文中,谨严、宏肆两类分格都有,但最成就最高的确实是其小启书简一类,清人孙梅《四六丛话》说:“《诚斋集》四六小简,俱精妙绝伦,往往属对出之意外,妙若天成,南宋诸公皆不及。”这是对杨万里骈文成就最恰切、精到的评价。
总之杨万里数量浩繁的书启、序跋文以迥然有别与其政论散文、文学评论的面目简洁而真实地显现了其精神生活的另一个侧面,为其政治理想、人格理念以及文学思想做了极为精到的注释,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文学造诣。
(本文系甘肃政法学院2008年度科研资助项目。)
注释:
[1][2]湛之编:《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页,第16页。
[3]杨万里著,王琦珍整理:《杨万里诗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3页。
[4]《黄御史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七十九,第1246页。
[5]《澹庵先生文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八十二,第1288页。
[6]《眉山任公<小丑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八十二,第1285页。
[7]见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转引自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8]《欧阳伯威<脞辞集>序》,《杨万里诗文集》卷七十七,第1229页。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问渊博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关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现存诗篇
1、《山居》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4、《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
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13、《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14、《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7、《昭君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18、《春晴怀故园海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19、《山行》
山行两日厌荒凉,田少山多多更长。
一望不曾亏碧草,半分何似借青秧?
诗人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1、《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3、《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5、《念奴娇·老夫归去》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6、《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昭君怨·偶听松梢扑鹿》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
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8、《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9、《水调歌头·玉树映阶秀》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
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10、《忆秦娥·新春早》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11、《和仲良春晚即事》
几许春缯好,谁令绿遽深。
风光曾著眼,时序只惊心。
永日便月寝,怀怯若吟羁。
春归犹作客,晴少更多阴。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13、《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4、《读书》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
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
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
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
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
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
自笑终未是,拨书枕头眠。
15、《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16、《绝句》
枫老颜方少,山晴气及昏。
旧贫今更甚,已冷幸犹暄。
17、《梅花》
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
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
18、《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19、《秋怀》
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宜搜。
聿来胥宇蚁移冗,无以为家燕入秋。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浙矛头。
从今归去便归去,未到无颜见白鸥。
20、《秋兴》
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
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
老里还多病,贫中却剩诗。
浪愁余热在,会自有凉时。
21、《秋夜》
挑落寒灯一点青,方知斜月半窗明。
无端一阵秋声起,唤作铜饼蟹眼鸣。
22、《山行》
山行两日厌荒凉,田少山多多更长。
一望不曾亏碧草,半分何似借青秧?
23、《无题》
坐看胡孙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
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24、《饮酒》
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
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
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
此酒本何物,秫先麴还随。
饭秫秪醒眼,嚼麴无醉时。
秫麴偶相逢,清泉媒妁之。
不知独何神,幻出忘世姿。
庄周不须周,惠施不须施。
贵贱与死生,不斋元自齐。
我本非缙绅,金华牧羊儿。
秪坐读诗礼,一出不得皈。
归来今四年,似早其实迟。
海中无蓬莱,蓬莱在酒池。
今夕一杯酒,乘风驾云旗。
犹遭世缘缚,未挂神武衣。
25、《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6、《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7、《春晴怀故园海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28、《春晴怀故园海棠》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29、《过百家渡四绝句》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赴鱼急,翻著春衫不里头。
30、《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关键词:妙喻,活法,豪气,灵动
苏轼与杨万里皆是以山水诗著称的宋代杰出诗人,在书写技巧上一个善用“妙喻”,一个巧用“活法”,同是山水却不同韵味,但细读之下不禁有性情共通之感。下面试以二人山水诗为例阐述“妙喻”与“活法”的异同。
一、“妙喻”与“活法”的差异性
1、“妙喻”展豪气
苏轼的山水诗之所以有“妙喻”之称是其将比喻运用的灵活却不刻意,并且其比喻不单单是用作于描写,更将其化用于情感、理趣、场面和思想主题之中,用比喻抒直抒胸中之感慨,却不矫揉做作,尽展豪迈之气。
用比喻来描写抽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形象,用文字表现肉眼无法看到的别样风景,“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1]苏轼将最平常的景物比喻化,风吹过就像人在呼吸,云不断生生变幻犹如人吞吐所致,如身临仙境,仙人在侧,妙法其中,有坐拥山河之感。
用比喻描绘壮观的场面与气势,“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2]望向雨过的江面,钱塘江和与之相连的大海如碧玉一般,远处不时一闪一闪的闪电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清代评论家王文诰谓此句“却是逐日闲坐楼上看潮人语”,确实如此,将山雨欲来之场面描写的淋漓尽致,但又有一种悠然处置之态,不惧不畏直面波涛。
2、“活法”显灵性
吕本中提出:“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者。”而在杨万里山水诗中,诗人通过山水自然的外在景观,抒发其内心的意欲,将“活法”运用的更具灵性,用风趣和创新的语言体现出自然的“人情味儿”,人与自然的互动,灵性十足。
用“活法”将个人情感幻融入语言之中,使风趣和创新的语言化成自然的生趣。“稚子相看直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一鸦飞立钩阑角,——仔细看来还有须!”[3]这首诗看似是打油诗,实则写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将鸦拟人化与“老夫”相比好似有胡须一样。还有诗“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4]这两句诗犹如孩童戏语,却增添许多趣味,这可谓是“无理之趣”。而“青天何处了?白鸟入空无”[5]则是化用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和黄庭坚的“白鸟去尽青天回”创新前人诗句,都是写白鸟入空,渐渐远去,但杨万里在这里独具匠心表现出另一种“远目随天去”,表现出杨万里的诗歌是集古人之智,却又灵活而生动,又体现出“无理之妙”。
二、“妙喻”与“活法”的共通性
用技法抒情,都体现山水诗中的悠然之感。苏轼“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6]与杨万里“平田涨绿村村麦,嫩水浮红岸岸花”[7]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枕着水波看山俯仰、月徘徊,另一个看村村麦绿,岸岸红花,二人都是处于山水之间怡然自得,体会山水的静谧之美。
用技法阐释禅理,体现出二人对生活的无限感悟。杨万里“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8]和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9]都是于山水之间感悟人生禅理,一个是人生旅途艰难,不仅仅是上山难,下山更难,即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二者皆体现出丰富的禅理观。
展现自然之生机。苏轼的“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10]与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11]都体现自然之生机。一个是将自然之物拟人化,鱼鳖逐人,野荷花盛开。而另一句则独树新意,反驳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亦可以生机盎然,花儿虽然凋谢但是荷花却盛开仍然,将荷叶比作“小钱”如小孩戏称一般,使原本萧索的秋天描绘的趣味无穷。两者都是将自然喻化,使之具有人之感受,展现自然的无限生机。
总而言之,苏轼与杨万里的山水诗各有其特点,一个用“妙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2]书写出人生之豪气,一个用“活法”:“未辨寒泉为秋菊,且将瘦句了梅花”[13]挥洒出人生之灵动。但二人的山水诗却又同有悠然之气,于山水之间探求人生禅理,又于山水之间探寻自然之生趣。二人可谓是曲意相同却独居特色。
参考文献
[1]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
[2]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中华书局,2013年.
[3]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4]余昌江、余秋凤《苏轼诗歌比喻艺术浅说》,《文教资料》,2011年4月号中旬刊.
《浙江观潮》是杨万里的.一首写景诗,是沿用了他一直以来的写景风格。
小轴浙江观潮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吴侬只言黠,到老也看潮。
杨万里诗选
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
冰 壶 阁
竹国风世界,梅兄雪友朋。地清无可比,且道玉壶冰。
抗 云 亭
脚底一朵云,乘之绕空碧。前身王子乔,今代李太白。
妙 净 庵
韩子不肯佛,饶操苦出家。何如妙净老,紫橐碧莲花。
玉 虹 桥
银河月外来,玉虹天上落。骑虹弄银河,人间无个乐。
将睡四首
老夫岂不眠,只是眠未得。若到睡思来,华胥是谁国。
一更打二点,夜夜此时睡。今夜当此时,不睡缘底事。
已被诗为崇,更添茶作魔。端能去二者,一武到无何。
睡去非不愿,热来无奈何。蒙渠致西爽,为汝守南柯。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老子烧香罢,蜂儿作队来。徘徊绕襟袖,将谓是花开。
腊去寒犹在,春来花未开。东风忽然到,放尽一园梅。
径李浑穠白,山桃半淡红。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穠。
只有观书乐,其如病眼何。但令吾意适,不必卷头多。
骤暖如初复,通身退裌衣。只言寒已去,却等五更归。
人怨花迟发,天教暖早催。不知要催落,却道是催开。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
格 斋
读书轮何知,问羊马何与。二理仍两心,终无研究处。
南 谷
我生本南溪,我长寓南谷。是子底无良,夺我谷中菊。
松 庵
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腴 亭
蜀张与蜀花,乡人相解后。人存花更腴,人去花亦瘦。
竹 亭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庄敬日强斋
居人晏犹眠,行子夕未宿。此心从何生,却道力不足。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享七景
绵 隐 堂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
蒲 鱼 港
蒲牙长几何,已足庇玉尺。只恐如主人,潜逃逃不得。
溪 云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闲 世 界
要寻闲世界,不在世界外。明月与清风,何朝不相对。
也 贤
架亭元用木,一夕化为竹。醉眼碧成朱,若个是苍玉。
倚 苕
何处苕溪好,请君来倚楼。西山也驩喜,奔走入帘钩。
意 山
不识弁山面,相逢笠泽诗。秪应晚云散,玉立对门时。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过雨天犹湿,新晴月尚寒。悬知晓妆好,破雾急来看。
初日光殊薄,晴梢露正浓。真珠妆未稳,更著柳边风。
晚得看花诀,丁宁趁绝农。乘他醉眠起,别是一精神。
四面花光合,一身香雾红。忽从霞绮上,跳下锦城中。
花密无重数,看来眼转迷。化为花世界,忘却日东西。
外种百来树,中安一小亭。放眸红未了,红了是天青。
老子侵星起,蜂儿先我忙。渊才无鼻孔,信口道无香。
除却牡丹了,海棠当亚元。艳超红白外,香在有无间。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
小轴洞庭波涨
湖水吞天去,湖风送浪还。银山何处是,青底是君山。
小轴海门残照
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焦山浑欲到,宛在水中央。
小轴灵隐冷泉
小潘诗家子,解作无声诗。八境俱妙绝,冷泉天下奇。
小轴庐山霁色
彭滭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小轴太湖秋脕
水气清空外,人家秋色中。细看千万落,户户水精宫。
小轴武昌春色
花外廋楼月,莺边吴宫柳。我欲问废兴,春风独无口。
小轴西湖复日
四月曾湖上,荷钱劣可穿。归来开短纸,十里已红莲。
小轴浙江观潮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吴侬只言黠,到老也看潮。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
两 峰 堂
蹈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青 毡 堂
客来借毡看,笑指一书策。不管卖不行,且图偷不得。
苔 竹 轩
青士长得瘦,翠兄工买贫。向来素爱者,已赚一诗人。
霞 牖
夕借月为烛,晨将霞作帘。犹言贫到骨,不悟取伤廉。
晏 斋
五陵槿梢花,千驷草头露。富贵人始传,屡空今不数。
已 矣 轩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13、《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14、《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有关杨万里写的诗大全
1、《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遶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水调歌头》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
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
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
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4、《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5、《忆秦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
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6、《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7、《偶成》
珍禽饮盆池,将扇扑窗户。
一声惊得飞,再声惊不去。
8、《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9、《新柳》
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
上林柳色休多忆,更趁春风看一回。
10、《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夜雨》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
不知後此者,壮心肯更回。
旧学日蔬芜,书册久尘埃。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
13、《武陵春》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着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14、《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15、《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7、《昭君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18、《春晴怀故园海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19、《明发房溪二首》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读诗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晚照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闲对斜阳数潦尘,何曾万事一閞身。汤瓶得火自相语,酒琖为代先作春。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晓行望云山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池水二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水新琢玉壶凝。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水。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昭君怨·赋松上鸥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池水二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怕寒不敢上高台,上得高台急急回。日欲消水风不允,天犹未夕月先来。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初入淮河·选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雨霁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雨为梅花遣尽尘,柳勾日影自传神。不须苦问春多少,暖暮晴帘总是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芗林五十咏·碧梧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往往游西崦,时时憩午阴。凤来人不见,飞入碧枝深。
竹枝歌七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闷歌行十二首其一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泊平江百花洲
[作者]杨万里[朝代] 宋
以下两句集中笔墨揭示“柳条”何以“百尺”长的原因。
“未必柳条能蘸水”。“未必”,即不一定,意思就是说从远处望见的那些长长的柳条,未必就是真的已经长到了延伸到水里。“蘸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伸展到水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 蜻蜓 落在它的上头。
看诗写话
【简介杨万里】推荐阅读:
《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及练习题05-29
《房地产公司简介》简介01-06
南怀瑾简介 国学大师南怀瑾简介10-03
亚洲简介05-24
磐石二中简介05-27
巴蜀小学简介05-28
建工集团简介05-30
青年论坛简介05-31
天城中学简介06-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