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共9篇)
一年级第一册
一、10以内的数
我们的教室 听着数 摸着数 课间大休息 玩积木
两个5是10 零
美丽的星座 掷双色片
买冰激凌(几个与第几个)运动会 对应与比较
小于、等于、大于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数楼——分成几和几 秋游 合在一起 小胖上车 绿地 还缺几个 小胖下车 小胖过生日 加与减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海底世界
20以内数的排列 它们与10的关系 它是几与几 相像的题
进位加法
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加倍与一半 退位减法 乘火车
加进来,减出去 数点块 数砖墙
四、几何小实践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兄弟姐妹 相邻的题 巧算 比较
大家来做加法表 综合练习
一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游数城
玩数图(计算三角)玩数图(单数和双数)比一比
二位置
左与右 在街上
三 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十个十个地数 百数图 数的表示 数射线上的数 百数表
数龙--------百的数列
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一)(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进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郊外活动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四应用
比较长度 度量 线段 长度计算 人民币 统计 时间
五整理与提高
两位数加法 两位数减法 交换 滑雪 天气统计
各人眼中的20
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数学广场---------七巧板 我们的郊游
上、中、下,左、中、右 路(前后,左右)
二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游海岛———谁先上岸 估算 加与减
“吃掉”的是几
二、乘法、除法
(一)乘法引入 看图编乘法题
游乐场统计图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2、4、8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
三、乘法、除法
(二)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3、6、9乘法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节日 分拆为乘与加 乘一乘,填一填
“九九”-------乘法口诀表 有余数的除法 做有余数的除法 掷骰子,做除法 几张长椅
四、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 长方形、正方形
五、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乘法表 乘法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视图 数学广场------折纸
二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登险峰 植树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正方体的展开图 连乘、连除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表达 小探究
数射线(千)位值图上的游戏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估算与精确计算 应用题
四、应用
轻与重 直接比较 间接比较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克、千克与计算 时间(时、分、秒)
五、几何小实践
东西南北 轴对称 角
三角形与四边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大数的读与写 游国家森林公园 巧算
数学广场-———给小兔涂色 数学广场----------加或减
三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
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三)年、月、日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四、用一位数除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两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除法的应用
单价、数量、总价 小练习(3)
五、几何小实践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 分米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2)面积
正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六、整理与提高
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三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括号先算 树叶的面积 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
二、乘与除
谁跑得快 用两位数乘 用两位数除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整体与部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四、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算盘 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计算
五、几何小实践
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整理与提高
乘与除 分数 应用
周长与面积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数学广场———搭配
四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 用计算器计算 节约用水 分数
二、数与量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从克到吨 从毫升到升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比一比
分数的加减计算
小探究———“分数墙”
四、整数的四则运算
工作效率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 三步计算试题 正推 逆推
文字计算题 运算定律 应用
五、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角
角的度量 角的计算
六、整理与提高
大数与凑整 分数
几何小练习
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四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四则运算
整数的运算性质 看谁算得巧 愉快的寒假
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生活中的小数 小数的意义 你知道吗?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 小练习综合练习小数点移动 小数加减法
三、统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几何小实践
垂直平行 小练习你知道吗?
五、整理与提高
问题解决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小数与测量
凑整
垂直与平行
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五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符号表示数 小数
二、小数乘除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计算 积、商的凑整
三、统计
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
四、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与求值 方程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几何小实践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
梯形的面积
六、整理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 问题解决 图形的面积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 数学广场——编码
五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程
面积的估测 自然数
数的运算 练习一 方程与代数 练习二 图形与几何 练习三 统计初步 练习四
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和负数 数轴
三、简易方程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总结
四、几何小实践
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练习体积与容积
五、问题解决
行程
表面积的变化 体积与重量 可能性
可能情况的个数 可能性的大小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Learning skills:
Students can sing and act the song freely.
Students know the word: little
Learning materials:
Tape recorder, cards, a paper rabbit, ...
Learning course:
Pre-task preparation:
1. Free talk.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I see a ...What can you see?
Happy New Year!
2. You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isten and act, ok?
Show me your ...
Clap one, clap two...
While-task procedure:
1. Can you count from one to ten? Let the students count from one to ten.
2. Teacher acts a bird, a rabbit. Then draw a big rabbit on the blackboard, point and say a big rabbit. Then draw a little rabbit, ask the students:“is it big? No, it‘s a little rabbit. Repeat a little rabbit for several times. Today will learn a song about the little rabbit.ok?
3. 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follow the teacher sentence by sentence, then paragraph by paragraph with the actions.
4. Play the tape and get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then teacher act and sing the song with the students.
Post-task activities:
1. 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with actions together.
2. Have a competition within the groups.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ne.
Consolidation:
1. Sing the song with actions together.
2.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ing.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学会五个颜色单词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yellow、red、green、blue、brown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发音正确。
2、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colour?并能根据情况用It’s…回答,语音语调正确。
3、通过开展同伴学、小组学等向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的英语,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听、说、认读五个颜色单词。
难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运用所学英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红、黄、绿、蓝、棕五色彩笔及相应的单词卡片、磁带、放音机、彩虹图一份、无色彩虹图每组一份。
2、学生准备红、黄、绿、蓝、棕五色彩笔及文具。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 Revision
1、TPR.(Show me your pen/pencil/English book/crayon…)
2、Enjoy an English song“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让学生尝试跟唱,用中文解释“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二、Presentation
(一)教学yellow
1、卡片出示,学生跟读,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T: Ok,now please look here. What colour?
Ss: Yellow!
T: Yes, it’s yellow.Please read after me. Yellow.
Ss: Yellow.
共10分)1.(1分)现有一堆建筑需要清运,它第一次运走总量的 . 第二次运走余下的,第三次运走余下的,第四次运走余下的,第五次运走余下的,依次规律继续运下去,当运走49次后,余下废料是总量的_______ . 2.(1分)陈小明买一支钢笔用去所带钱的一半,买一本笔记本又用去2元,这时还剩18元,陈小明原来带了_______ 元. 3.(1分)_______个小三角形拼成了。
4.(1分)有红黄蓝三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有一个球,小明说:“球在黄盒子里.”,小红说:“球不在黄盒子里”,小刚说:“球在红盒子里.”,他们三个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实话,问球在_______ 盒子里. 5.(1分)原计划用24个工人挖一定数量的土方,按计划工作5天后,因为调走6人,于是剩下的工人每天比原定工作量多挖1方土才能如期完成任务,原计划每人每天挖土_______ 方. 6.(1分)有五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46,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成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39,被改动的这个数原来是_______. 7.(1分)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把3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8.(1分)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质数是奇数)的和,如12=5+7,这个设想被简称为“1+1”,也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请你仿照例子填空:20=_______ +_______,28=_______ +_______ . 9.(1分)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_______。
10.(1分)甲走一段路用40分钟,乙走同样一段路用30分钟,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先走6分钟,乙再开始走,乙_______分钟才 能赶上甲. 二、计算题.(共12分)(共2题;
共12分)11.(8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35+18+32 12.(4分)把、、0.4和 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三、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3.(1分)(2015•黑河)8×5÷8×5=1.(判断对错)14.(1分)判断对错 甲数能被乙数除尽,乙数一定能整除甲数. 15.(1分)边长4 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16.(1分)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17.(1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四、应用题(共5题;
共23分)18.(4分)商场里一件标价420元的衣服,制定了两种促销方式:①满100返30元;
②七折销售.如果你去买这件衣服,请算一算_______买合适,两种方式相差_______元? 19.(4分)兄弟两人要砍一些柴,合作15天可以完成,如果老大单独砍4天,老二单独砍3天,可以完成全部砍柴任务的。问:老大单独砍需要多少天完成? 20.(5分)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21.(5分)大、小两桶水共重2.7千克,大桶的水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水与小桶内水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桶里原来各装水多少千克? 22.(5分)一辆卡车以每小时54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 小时,以每小时76千米的速度下坡行了 小时,卡车上、下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分)(共10题;
共1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计算题.(共12分)(共2题;
共12分)11-1、12-1、三、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3-1、14-1、15-1、16-1、17-1、四、应用题(共5题;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2页《米与厘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意图: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形成1厘米的观念,掌握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相对比较容易。因而教学可以从认识厘米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再认识米,利用已经建立的米与厘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米和几米的长度观念。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厘米和米,要用它们计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编排一些测量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单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2、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3、让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学会用厘米或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粉笔、厘米尺、米尺 教学重点:
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将含有米与厘米复合单位的长度换算成厘米单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操作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师:今天,让官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米和厘米的世界。(板书:米与厘米)师:老师提前让大家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尺子,请大家把它拿出来。让我们来一起观察观察我们的尺子。(刻度线,数字,单位缩写:厘米=cm)
师:看来大家对尺子已经有一定了解了,接下来请大家从笔袋里拿出自己的一支笔,试试看用尺子测量你的笔的长度,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们所得的结果。(请学生汇报,写于黑板上。)
[用厘米尺量的笔的长度,要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这样才能让他们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解决的欲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质疑:因为你们的笔有长有短,所以测量结果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你们都是用厘米、毫米做单位的。那我们可以用其他单位来表示吗?用米做单位行吗?千米?为什么?那描述什么的时候我们用米和千米更合适呢? 小结: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也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米和千米一般是用来表示长距离的。老师想问问,刚才你们是如何用尺测量的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将笔的一头抵着0刻度处,观察另外一头的数据,所指数即为长度)学生说步骤,老师投影演示。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1)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贴纸条)
二、自主探究,建立厘米概念
1、探究1厘米
师:我们大家刚才观察了自己的尺子,也回顾了尺的用法。但说了这么多,老师到现在还不知道:在尺子上1厘米到底在哪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明?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请大家伸出食指,用尺测量一下你的食指指甲盖的宽度,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食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除了食指指甲盖,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1厘米,比如说一块普通橡皮的宽度,一枚一毛硬币的直径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2、探究几厘米
看来我们大家对1厘米有多长掌握得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增加难度,请大家告诉我这样东西有多长?这支蓝色的钢笔放置的位置和前两个有什么不同? 在被测量物体的左端没有对准零刻度线时,我们应该如何测量?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用大数减小数,所得的数就是这段线段的长度。
三、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1、直接感知1米
师: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和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对,它比普通的小尺子要来的长。这其实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而米的单位缩写是m,所以1米就是1m。
演示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6铅笔那么长(课前黑板贴好铅笔,一支铅笔17cm,6支铅笔102cm)、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师:其实在我们小朋友身上也有一米。
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小朋友双手张开的距离。
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3、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那米尺上有厘米吗?请同学们来找一找。
米尺上相邻两个数字间一大格的长度即为一厘米。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板书:1米=100厘米)师:我们知道了很多,现在来试一试。
4、巩固练习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米、厘米、千米)
(1)一张床长2()(2)桌子高100()(3)香蕉长15()(4)长颈鹿高5()
(5)上海到北京距离1318()
(6)操场跑道一圈长200()②比较大小:
8米○8厘米 45m○54m 600厘米○4米 120厘米○2米 5m○500cm 1米-45厘米○45厘米
(方法:数字相同比单位,单位相同比数字,数字单位都不同要单位换算;单位换算:1.判断2.想进率3.计算;高阶单位换算到低阶单位要除以进率,低阶单 位换算到高阶单位要乘以进率)
四、测量身高
1、师:生活中有哪些长度或高度要用米来做单位呢?(举例)
体侧时,我们除了要测视力、体重,还要测身高。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你们有多高?(板书)
指出“一米多少”省略了单位“厘米”,应为“一米多少厘米”。
2、师:刚才同学们的身高,老师将它们记录了下来。
这里有官老师的身高,也有姚明的身高,还有两个学生的身高。让我们来尝试着填填空。
1m35cm =()cm 1m35cm=100cm+35cm=135cm 140cm =()m()cm 1m65cm =()cm 229cm =()m()cm
3、巩固练习单位换算
(1)1米56厘米=()厘米(2)1m41cm=()cm(3)123厘米=()米()厘米(4)2m15cm=()cm
五、总结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浏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河床裸露、干裂, 这还是江西第一大河, 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吗?赣江水位会持续下降吗?
呈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赣江水位变化的新闻标题:《赣江水位猛涨》《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水位持续上涨》《赣江水位持续走低》《“潭美”过后赣江水涨》《赣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现龟裂》。
师:赣江水位为何“起起伏伏”?河流流量的多少, 流量的季节变化是和河水的补给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水的补给”。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河水补给的概念和河水补给类型:以河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受制于降水的变化, 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则与温度变化有关。
(一) 补给类型不同, 河流的径流总量和季节分配也不同, 下面请各组同学抽签选择各组的河流, 根据课本的介绍以及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学习任务一)
引导学生按照描述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补给类型、分析原因的思路交流学习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出各条河流的分布地区。
问题1:地下水补给与湖泊水补给有何不同? (地下水补给比湖泊水补给更稳定;湖泊水与河水互为补给, 所以有季节性变化;外流区湖泊水河流源头是河水补给, 大多数情况下与河水互为补给, 内流区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归宿 )
问题2:冰川融水补给与积雪融水补给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积雪融水补给在西北地区不突出? (东北地区春季到来时, 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西北地区则是在夏季温度升高很多时, 冰川才会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积雪融水补给不突出, 是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雪总量不够多, 并且由于风大也使降雪难以积累)
前四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1:河水补给是河流水文特征之一, 直接影响河流径流量多少及径流变化。第五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2: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主要补给往往不同。
(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是否可能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资料“长江水系图”及文字介绍, 完成学习任务二。
上源: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雨水补给为主。中游:湖水补给为主。
结论3: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类型也可能不同。
(三)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河流径流总量以及季节变化深受河水补给类型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 画出我国东北、华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师:两个地区河流的径流总量不同, 通常情况下哪一地区河流流量大? (华南、东北) 为什么? (两个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 两个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 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所以受气候影响补给也更多)
师:为何两个地区的河流流量曲线都是双峰型的? (东北3、4月份春汛由于积雪融化, 华南地区4、5月份的流量峰值由于雨季来临;东北7、8月份夏汛雨季来临, 华南9、10月份再次受雨带影响使水位再次上升)
师:我国南、北方相比, 哪个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 (受夏季风和雨带移动影响, 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 雨季短, 降水更加集中, 所以季节变化更大)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怎么应对? (保护湖泊等湿地, 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 合理使用地下水, 河流枯水期时能得到其补给, 植树造林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 修建水库、水坝应对水旱灾害, 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等)
例如:湖泊与河水有互为补给的关系 (展示课件) , 再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 问如果鄱阳湖面积缩小, 会对长江产生哪些影响? (更容易洪水泛滥, 旱灾更加频繁)
三、课堂总结
附: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 其中A是补给, B是补给, C是补给。
学习任务2: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 流域面积最大, 入海水量最多的河流, 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的时候,村民也都聚集到海岸边,毫不懈怠地举起灯笼,照亮勇士们回家的路。
一小时后,救援船穿过云雾出现了,焦急等待着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着些精疲力竭的勇士们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海中救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海底。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解救,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警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 ③组词
(4)学习生字:援①拼读音节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③组词
(5)学习生字:营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集体书空 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海中救援。
4、板书课题:7 海中救援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A.拼读音节 B.集体书空 C.齐读词语
②集: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组词
③汉: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同音字辨析:汗、汉 D.组词
④唯: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查字典理解“”:只有一个、单单一个
⑤依: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 C.组词 ⑥靠: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 汉斯 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____”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 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 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 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 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 。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海中救援》教学反思
拿到了这篇课文后,我觉得他所说的内容,所叙述的事与我们同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可能不一定能马上体会出唯一儿子冒险出海救人时作为母亲的那种心理(如事先不作一定的铺垫),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讲述了一些有关海难、海啸的内容,让学生打破以往的大海很美的观念,先让学生感受海的可怕之处,另外我还抓住了母亲的话,想想母亲为什么不让汉斯去的原因,体会“唯一”一词的意思,并联系实际,“如果你一个在某个地方要你生活很长时间,你会怎样”让学生渐渐走近这位年迈的母亲,试着去了解她的内心,去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因为作了种种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乌、鸦、爱、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1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认识笔画“竖折折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乌,马”两个字,并能区分异同。
2、能正确朗读儿歌,在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的基础上,练习不顿读,不唱读。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4、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从中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乌、鸦、爱、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1个生字。
2、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二句话说说“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教学准备:
一盘录有鸟声的磁带,课文录音,课文投影或多媒体,课文生字,《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磁带,游戏“乌鸦捉害虫”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感知课文
1、播放“百鸟鸣声”的录音带,板书:鸟
都说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让我们闭着眼睛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板书“鸟”字——“头是撇,脑袋是横折钩,点是眼睛„„” 请你们猜猜今天老师会带你们认识它们中的哪一位?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选择性地板书几个带鸟字旁的鸟的名称)例:海鸥、鸽子、黄鹂、乌鸦„„
3、出示乌鸦模型,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学习生字“乌、鸦” 区别“乌”、“鸟”
4、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乌鸦“呱呱”叫,急急忙忙往家飞。哎呀飞得那么急干什么呀?请大家仔细听课文录音,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的。
5、学生自由回答(要求在座学生能仔细听取同伴发言)
6、小结揭题
(1)小结:看来小乌鸦非常爱它的妈妈 出示:小乌鸦爱妈妈
(2)认识“爱”字,用“爱”说话 出示:我爱。爱。
7、爱的含义很广泛,你们已经学会了用“爱”说话,那我们再来看看小乌鸦是怎么爱它的妈妈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读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跟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剩余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3)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3、检查自学成果
(1)抽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板书:懂事 可爱
4、学习第3节
(1)出示第3节,指名读
(2)自己读,读出你对小乌鸦的喜爱(3)指名读
5、学习1,2节
(1)从哪里看出小乌鸦懂事?同桌读课文1,2节,用“——”划出有关句子(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1,2节
(3)师生合作读(师读1,2节的前两句,生读1,2节的后两句)男女生对读
(4)说一说:当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会怎么想?
出示句式:小乌鸦看见妈妈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它想:。小组讨论 交流(5)读句子
出示:小乌鸦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师述: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呢?
小乌鸦的嘴小,每次也只能喂妈妈一条小虫,妈妈一次吃一条小虫不会饱。所以小乌鸦只能„„ 指导朗读
6、小结,再读第3节
正因为小乌鸦喂妈妈很不容易,才更显出小乌鸦的(懂事)、(可爱)小乌鸦太不容易了,我们该不该夸它? 再读第3节
7、学习生字“路、耍、年、纪、事、可、忘、记”(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2)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比较 耍——要 年纪——忘记(3)巩固识字
游戏:“排字大擂台”、“乌鸦捉害虫” 读句子:
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如从前了。
出门前,妈妈再三对我说:“上课要遵守纪律,千万别忘记了。”
三、熟读成诵,感悟体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试背课文
小结引出:小乌鸦从小懂得关心长辈,所以它才显得特别可爱。你喜欢这只小乌鸦吗?能找你最好的同学或老师试着背了吗?可以加上动作。试背课文
2、配乐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1)跟录音哼唱(2)自我发挥表演
四、学习笔画,指导书写
1、学习笔画:“竖折折钩”(1)开小火车读笔画名称(2)书空
2、指导书写
(1)区分“乌,马”异同(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乌,马”
(3)生书空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摹“乌,马”,师巡视指导
五、推荐读物,课后拓展
1、推荐读物《尊敬长辈的故事》《孔融让梨》(详见后附)
xiaoxue.xuekeedu.com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奇、真、飞、机”4个生字。认识笔画“横折弯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飞、机、奇”。
2、正确认读声母“j、q、x”,能拼读音节“xi、qi、ji”。知道ü和j、q、x相拼要去两点。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奇、真、飞、机”4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声母“j、q、x”,能拼读音节“xi、qi、ji”。知道ü和j、q、x相拼要舍去两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把你的梦境说给大家听听吧!
出示插图,将学生带到儿歌的情境中:夜深人静,我家的小弟弟躺在床上,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你们看,他的梦中出现了许多奇特的景象。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景象?
3、师:老师将小弟弟梦中的景象编成了一首儿歌。(教师诵读儿歌)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出示课题:稀奇歌学习生字“奇”
5、齐读课题。
二、看图读儿歌识字
(一)出示课文图片,看图听录音
(二)看图读儿歌识字
1、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根据交流出示:我家有个小弟弟,做的梦儿真稀奇。小蜜蜂,追飞机,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搬走一袋米,河马睡在摇篮里。
(1)师领,生跟读(2)指名分句读(3)男女生赛读(4)自由选择读
2、出示生字卡片:真、飞、机
(1)师领读;男女声对读(2)指导学生用“有”说一句话。(3)开火车轮流。读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两字比较找差别:米—来
3、教师指导书写“飞、机、奇”
(1)、认识笔画“横折弯钩”在“飞”字中藏着一个新的笔画,我们一起来学学。(2)、教师指导书空。(3)、打开书本,教师示范,学生跟写。
4、送字宝宝回家,读儿歌
5、指导背诵儿歌。
三、学习声母“j、q、x”并拼读音节
1、学习j q x 的发音
(1)学习“j”
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大公鸡)“j”就是“j”的发音,发音时轻一些,短一些。编儿歌:“一只公鸡jjj”学生练习发音,老师指导。
(2)学习“q、x”
方法同“j”编儿歌“一个气球qqq,一把叉子xxx”
竖弯加点“jjj”;像个9字“qqq”;像个叉子“xxx”
2、练习j、q、x与韵母相拼。
(1)出示“鸡、七、西”三个字。学生认读。
xiaoxue.xuekeedu.com
(2)让“鸡、七、西”三个字与音节“qī、xī、jī”找朋友。
(3)练习拼读 j-ī→jī(鸡)公鸡的鸡;q-ī→qī
(七)七个的七;x-ī→xī(西)西瓜的西。
3、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律
(1)出示:q-ǜ→qù拼读音节时,发现了什么?(ü与q相拼,两点去掉了。)
(2)师:小ü脱了帽子大家还认得它吗?(认得。)我们来编个顺口溜:
小ü小ü有礼貌,见着j、q、x,就脱帽。我们愿意像小ü一样见到老师脱帽问好吗?(愿意)我们都来做个有礼貌的小ü吧!
(3)练习拼读ü与j q x 相拼的音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拼音听音找卡片
2.复习生字(1)叫号游戏(2)扩词游戏:“母鸡找小鸡”
3.滚雪球读课文。
五、课外拓展
1.出示补充儿歌:希奇歌
2.小组赛读。
3.你做过梦吗?能不能把自己做过的梦也象书上那样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
xiaoxue.xuekeedu.com
4.小组合作,创编儿歌。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10-31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01-24
沪教版数学课课练09-28
沪教版小升初数学11-02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期中07-19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测验07-28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讲解10-27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1-14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26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周长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