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媒体人柳传志的语录(精选4篇)
1、无论风险投资还是并购投资,CEO的选择重于行业选择。(联想投资的理念是“事在先,人为重。”)
2、不要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后来改为:“不要在改革中犯错误。”)
3、我的退出是为了让联想集团发展得更好。
4、从社会责任上讲,我觉得企业根本的社会责任还是提供好的产品,认真交税,把客户服务好,公益只是一种社会润滑剂,主要责任还在政府,需要与经济改革配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不能把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的主要责任。
5、第一年根本谈不上战略。
6、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7、看油画的时候,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明白。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退得远点,就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才能知道整幅画的意思。打这个比喻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牢记目标,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做糊涂了。
8、你(杨元庆)知道我的“大鸡”和“小鸡”的理论。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9、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既做电脑,又做房地产,还做投资,然后用同一套体系去进行人事建设和激励。让这样的企业与高度专业化的`企业竞争,想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多元化非常忌讳采用企业事业部的方式――由企业总部给各事业部制定战略,进行激励。而采取子公司的形式就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有独立的战略体系、执行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
10、(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到目前为止,取得这样的成果,我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预先要把事情想清楚,把战略目的、步骤,尤其是出了问题如何应对,一步步一层层都想清楚;要有系统地想,这不是一个人或者董事长来想,而是有一个组织来考虑。当然,尽管不可能都想得和实际中完全一样,那么意外发生时要很快知道问题所在,情况就很好处理了。
11、(企业家的主要失败原因)一是没有把目标想清楚。有很多企业家做企业,做着做着就想向政治靠拢了,有心参与政治,结果却把企业做死了;二是一些企业家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侵犯了股东的,甚至是国家的利益;三是把长跑当成了短跑。企业成长犹如跑步,倘若一万米有25圈,有的企业家为了得到眼光追逐,前5圈拼命发力领跑,力气很快用完,5圈之后便退下来。
12、任正非在研发的探索上一直都是独树一帜,坚决从困境中向顶峰攀登。我做研发,都是先把积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这个做法相对任正非要缓慢一些,但是我觉得这适合我。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南坡达到顶峰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较平滑。任正非敢走南坡,这本身就使我对他充满敬重。
13、我觉得张瑞敏、李东生、任正非等很多企业家在中国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把完全不可救药的企业,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做大做强,而且大都是国有的,为国家做事,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种情操。其次,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能够独树一帜,比如张瑞敏在海外的做法,就是在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个过程中,他没有选择并购,而是自己去创建。这个方式肯定有诸多困难,要去摸索,等于在为后人做探索。
14、自打“文化大”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全是斗争,全是社论,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猪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15、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
16、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
17、恶劣的环境下,搭建一个温室,让幼苗无所顾忌地成长。成长过程中,适合我的留下,不适合的扔掉。
18、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19、妥协也好,坚持也好,目的性一定要清楚,目的性清楚了,我相信就会把握得好这个度。妥协不是目
的,妥协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的一个手段。我只怕大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不懂这个手段,那就会出事。这两个一定要刚柔并济,把握者本身还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20、中玻要收购蓝星玻璃,中玻的周诚是大能人,蓝玻的张昭珩也很能干,两边怎么合并?根据我的经验,两个领导人先交朋友,交了一年,研究好谁当董事长,谁当CEO,将来各自的部下怎么融合,最后合并很顺利,两个领导人之间也水乳交融。这些做法是我们长期摸索出来的,因为我们兼并过别人,也亲身体验过兼并存在什么问题,才会出这样的主意。
21、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
22、哎哟,里面那么多好吃的。过去困难时期,买东西都要排队,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逛食品店的时候容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是一种很愉快的事情。
王开岭,1969年生,山东滕州人。作家,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编。先后创作散文、思想性随笔、文学评论150余万字。代表作有《跟随勇敢的心》《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等。其作品入选文学典籍,大、中学读本和各类语文试题,其著作被中国校园公认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一
5月的一个周末 , 伴随着早晨晴好的天气,我们来到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报告厅,采访著名作家及资深媒体人王开岭老师。在采访之前,我们一直在幻想这位身上充满故事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因为他是山东人,我们自然联想到了山东人那黝黑淳朴的脸庞,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见面时,我们发现,王老师瘦而且高,穿着干净朴素。从他身上,能看到岁月沉淀的稳重和沧桑。
王老师的言谈轻松幽默, 没有丝毫架子。我们对王老师的小时候特别感兴趣,于是采访一开始, 就请他讲述童年的经历。王老师坦言:“因为我的孩子现在很小,所以关注孩子的童年,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在孩子的比照下, 我发现自己对于童年的记忆愈发清晰了。”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的家乡以前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可近几年回去一看,那里已经变成了尘烟弥漫的大理石之乡, 这让他既吃惊又伤感。他还回忆了自己小学时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 ,我不太想写 ,就突发奇想, 写了一些分行的文字。我以为会不及格,结果老师拿着这篇作文在全年级老师间传阅,说‘我们班有个学生竟然会写诗’! ”讲到这,王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写作的自由。我们紧接着问了他初中时关于文学的记忆, 他说:“那个时候的阅读资源非常少,纸质书很难得。我的‘阅读’其实主要是通过收听长篇小说广播实现的。每天中午回到家里,收音机就在播放小说,有《雷声》《故土》《夜幕下的哈尔滨》《上海的早晨》等许多优秀的作品,它们给了我非常丰厚的精神滋养;而这些不是刻意学来的东西,令我印象更为深刻。”
后来, 当有条件接触到更多纸质书籍的时候,王老师便一头扎在书堆里,他在《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一文中曾谈到:“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物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二
在王老师看来,阅读对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意义非常重大:“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 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的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 它会养人。”“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而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从哪儿来? 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后来我懂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阅读’即一方水土,水土的效果取 决于你的 书籍质量 和吸收能力。 ”
说起阅读经典,王老师觉得,不是所有的“名著”都是经典,经典必须具有永恒的品质。他喜欢的作家有安徒生、帕乌斯托夫斯基、茨威格、丰子恺等。王老师喜爱丰子恺,是因为他对童心非常珍视。他的自选集《精神明亮的人》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他认为:“穿越浊世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葆有一生的人。他身上那种对万物的爱,那种对生活的肯定和修复态度, 那种对美的义务,是如此稳定,不依赖任何条件。儿童,是他的画材,也是他的宗教;是他的儿女,也是他的偶像;是他的作业,也是他的课本;是他心灵的糖果,也是他思想的字母。儿童的游戏、儿童的逻辑、儿童的爱憎、儿童的简易与自由……都让他深深痴迷。”
当我们提及他是否会像丰子恺那样,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本书的时候,他说:“4年前我就有过这个想法, 可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字没写。但我仔细地观察了我的孩子,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之初的美好。小孩真的非常让人着迷,是最纯真的! ”
三
我们问王老师对写作的看法,他回答道:“我觉得如今每个人都在写作,比如博客是写作,微博也是写作;或者写一封信、写一篇日记那也都算是写作。写作就是表达, 当你心中有东西非要表达不可的时候,你已经离写作很近了;当你在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要求的时候,那可能就是离文学更近了;当你在不断地追求表达的准确性,以及思考怎样用文字更好地反应内心的时候,你就离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不远了。”
他提出,中学的课堂应该更丰富一点,更有趣一点。读书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而不是灌输。老师完全可以每周挑几篇自己喜爱的文章跟学生们分享, 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这样,学生下次写作的时候,之前吸收的营养就会释放出来。缺乏素材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的原因, 王老师建议大家多去思考, 从一件很小的事中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有了想法之后,再去查阅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从而使文章的内容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刻。
我们请王老师为大家推荐阅读书目,王老师说,他在《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这篇文章中,把心目中优秀的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曾经有位大学生去远方支教,那是一个荒凉空旷之地,来信问王老师带什么书好,他说:“若你只带一部书, 那就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吧,它的精神体魄能激励你变得强壮,它能像体能教练一样辅导你, 让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对世界, 不再盲目求教或求助于他者。”“罗曼·罗兰有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的标准,好的作品和人生,都实践着这一点。”
“这个时代很美好, 值得我们去奋斗,奋斗是动词。”采访结束前,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他想告诉我们所有的学子:要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小记者采 访感言
罗一鸣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 分校):在此次采访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王老师待人的谦和与真诚。在他看来,写散文是最自由的事。王老师的一句话感动了我很久:“写作不是职业, 而是我精神的事业! ”
冯馨卉 (南京市金陵中学 河西分校):王老师对写作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认为真正的荣誉是内心的自我肯定,这一点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很认同王老师“多闻草木少识人”的说法,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相关链接
《心灵美学卷·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本书告诉青少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人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面对自己的现在, 迎接自己的未来———那样的人生应该有爱作伴,有美相随;应该有艺术的身影,有良知的微笑。而那样的状态应该从容而安详,真诚而友善。如清风涤荡尘埃,如晨曦拨开暗夜。作者为读者的心灵播下的是一颗坚实而饱满的种子,从此,人生的道路自会崭新明亮。
《自然忧思卷·每个故乡 都在消逝》:这是一部向业已消逝的古老而优雅的文明、正在被无底线征服的大自然致敬的作品; 是一部向工业时代、商业时代、信息时代发出尖锐质询的作品。它充满了回望、叹惋和反思的色彩。青少年会从中懂得: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新人类, 应该如何保护人类共同的文明, 应该保护一直在庇佑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蓝色星球。而拥有这样的精神和风貌的人,才是最值得赞赏和称颂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现代人。
《精神风光卷·亲爱的灯光》:阅读此书的过程无疑是在进行一次智者的旅行,是在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青少年可以在书中纵横古今、捭阖中外的事件、典籍、人物中,听到来自作者的独立而自由的声音, 从而校正自己观察问题的视角、对待事物的态度,重新审视历史的秘密和家国的命运。相信在这种充满养分的阅读中,青少年的目光会变得深刻,思维会变得理性,不再是被“快餐读物”俘获的一代。
>>>成功解析
鸵鸟理论是为提醒自己应有自知之明,提醒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你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的时候,说话语气不要太大。
我们常把制定战略比喻为找路。在前面,草地、泥潭和道路混成一片无法区分的时候,我们要反反复复细心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轻手轻脚地去踩、去试。当踩过三步、五步、十步、二十步,证实了脚下踩的确是是坚实的黄土路的时候,则毫不犹豫,撒腿就跑。这个去观察,去踩,去试的过程是谨慎地制定战略的过程,而撒腿就跑则是坚决执行的过程。
>>>成功解析
“谋定而后动”,好的战略对于企业发展很重要,即使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有可能有碰鼻子的代价,也要勇敢去尝试。战略是方向,是旗帜,没有战略就不能快步前进,或者快步前进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极端情况就是南辕北辙了。战略一旦完善,就义无反顾地去执行。
研究行业战略规律是制定本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但根据这个就能制定战略了吗?肯定不够。譬如作战,要让战士知道为什么打仗,然后要去练习投弹、射击、爆破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具体战役的胜利。
>>>成功解析
对企业也是一样,如何形成正确的产权关系,如何设置组织架构,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如何激励考评,如何形成企业文化,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这些都应该属于企业管理规律范畴。
企业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当社会环境不太利于企业的发展时,企业要千方百计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当代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要想在日趋恶劣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就要掌握一套符合当前时代环境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来指导其管理行为。
如果大环境不好,就求助于小环境;小环境不好,就试图改造小环境,改变不了,宁可不做也不当改革的牺牲品。
>>>成功解析
这是典型的柳传志思路。向环境妥协,是很多企业必须面对的发展之路。如果妥协还不能实现发展的愿望,就静待时机,坚决不做一个失败者。
企业制定一个战略目标不难。难的是两点:一是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二是制定目标之后不为其他因素所动,能够坚决地不管不顾地去做。
>>>成功解析
一个完整的战略目标制定过程,特别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3~5年),实际上时战略反复研讨,反思,推广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的算无遗策,才能让执行彻底畅达;当战略完善以后,执行则决定了成败。
个人标签:
柳传志,江苏镇江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2、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3、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猪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4、哎哟,里面那么多好吃的。过去困难时期,买东西都要排队,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逛食品店的时候容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是一种很愉快的事情。
5、我作为联想的创始人,应该讲联想就是我的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应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基于这个考虑,就出来再重新工作。我不可能在失败的时候退下来,一定是走到胜利的轨道以后我才下来。
6、(企业家的主要失败原因)一是没有把目标想清楚。有很多企业家做企业,做着做着就想向政治靠拢了,有心参与政治,结果却把企业做死了;二是一些企业家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侵犯了股东的,甚至是国家的利益;三是把长跑当成了短跑。企业成长犹如跑步,倘若一万米有25圈,有的企业家为了得到眼光追逐,前5圈拼命发力领跑,力气很快用完,5圈之后便退下来。
7、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8、说来惭愧,我爱逛的商店除了书店就是食品店。这是因为饥饿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记得以前逢年过节,男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到菜市场去买菜,要起大早在菜市场开门之前就排在前面,一开门就往里冲,以便在凭票定量供给的猪肉和鸡蛋之外还能买到一只鸡。
9、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层次,画个屋顶,做在自己行业专业的事。在钱不多的时候,用成熟型技术,赚到钱后再做研发,做创新型的技术,创新型的技术需要对行业了解才能做出来。——柳传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谈管理理念
10、无论风险投资还是并购投资,CEO的选择重于行业选择。(联想投资的理念是“事在先,人为重。”)
11、我的退出是为了让联想集团发展得更好。
12、从社会责任上讲,我觉得企业根本的社会责任还是提供好的产品,认真交税,把客户服务好,公益只是一种社会润滑剂,主要责任还在政府,需要与经济改革配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不能把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的主要责任。
13、第一,我就是从联想集团退下来,到联想集团的母公司里面继续开展工作。第二,人确实还是有老和不老的区别的,只有个别的人是不同的,比如像周恩来,很老还依然聪明睿智。我觉得自己和年轻时候比相差不少。虽然是经验丰富了,但是敏锐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别。我还要特别控制住一般老年人罗嗦的毛病。——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14、恶劣的环境下,搭建一个温室,让幼苗无所顾忌地成长。成长过程中,适合我的留下,不适合的扔掉。
15、我就是尽量少惹事,少叫什么水军上来惹我,我也尽量少惹事,真的要遇到这种事儿,我根本不需要用水军,联想在全国有5万多员工,我发动一部分起来比水军厉害。----在京参加某品牌上线仪式,当被问及对网络“水军”的看法时,柳传志如是说。
16、你(杨元庆)知道我的“大鸡”和“小鸡”的理论。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17、人生在世,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柳传志有次和杨元庆谈话
18、历史像一本书,是一页一页装订成的。
19、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
20、要是一个领导班子的话,最重要的还是一把手,一把手的志向、能力、以身作则,决定这个班子能不能团结得好,能不能人尽其才。这个班子的领导作用,除了群策群力能够提高班子的威信,还能够制约一把手,使他不能为所欲为。我自己本身也是需要制约的。联想班子的成员可以证明他们确实在制约着我。——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21、我在办企业26年当中,见过相当多的企业倒下,就是因为企业领导人有雄心壮志,一心要把企业办成大企业,但没有分出阶段来实现。然后拼足全力往上攻,结果都摔下来。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企业要有高远的目标,但你不能把长跑当成短跑。
22、第一年根本谈不上战略。
23、治理一家企业是一个系统设计。这里面有方方面面要考虑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如果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单兵突进,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其他方面全乱了。
24、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是想往上奔,就是有更高追求的人,这是一种建议。还有一种,希望生活过得更安稳的人。目的不同,建议就不一样。——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25、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
26、我是一个企业家,是一个叫联想的企业的主要创始人。联想1984年初始的时候只有20万元的资本,到了2007年,我们已有600多亿元的总资产,旗下公司的总营业额1400亿,有3万多名员工。我之所以说明这一点是因为企业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企业家就必须除了关心自己的业务,关心自己的员工以外,还应关心政治、关心经济、关心社会,除了关心中国的,还要关心国际的。因此我认为我看2007年的中国,视野相对会更广阔,角度相对会更客观。
27、看油画的时候,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明白。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退得远点,就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才能知道整幅画的意思。打这个比喻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牢记目标,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做糊涂了。
28、我创业的时候已经40岁了,如果还是以前的环境,永远不可能。第二是我和同事们集体努力,有一个高贵的目标,然后一起努力,才有了今天。——刚卸任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29、这对一般的创业企业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对于这些创业企业,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领导企业首先困境的关键人,其实是领军的人。而这个领军的人在没有受到文化熏陶背景感动以前,他还是要看物质激励的面子,就是你到底给他多少报酬,他才决定在不在你这儿工作,他们往往是决定你这个企业胜败的关键。
30、中国企业是有机会走出去的。联想的并购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探索,是中国资本在使用外国资本、人才为我服务的尝试。
31、我觉得张瑞敏、李东生、任正非等很多企业家在中国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把完全不可救药的企业,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做大做强,而且大都是国有的,为国家做事,这本身就是非常高尚的一种情操。其次,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能够独树一帜,比如张瑞敏在海外的做法,就是在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个过程中,他没有选择并购,而是自己去创建。这个方式肯定有诸多困难,要去摸索,等于在为后人做探索。
32、“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两者本身并非泾渭分明。联想并不是按照先“中国制造”,再“中国创造”,而是两者结合发展的。科学院出身的联想对技术很感兴趣,但只有不断学习市场、积累资金,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比如技术创造。联想“贸工技”路径完全符合实际。——柳传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谈中国式路径
33、(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到目前为止,取得这样的成果,我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预先要把事情想清楚,把战略目的、步骤,尤其是出了问题如何应对,一步步一层层都想清楚;要有系统地想,这不是一个人或者董事长来想,而是有一个组织来考虑。当然,尽管不可能都想得和实际中完全一样,那么意外发生时要很快知道问题所在,情况就很好处理了。
34、而大量的基层员工,当他们热爱公司,一切都感觉很好的时候,绝不代表你的公司就不会失败。而你的公司要做到更好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原因了。应该讲,一个公司开始要激励就是领军的骨干,当你公司文化形成以后,现在我们的骨干都共同认识了以后,这时候我们先从下面激励。——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35、我不会用言语去回应质疑,我只用具体的业绩赢取信任。
36、联想现在激励方式的特点对于创业公司比较年以借鉴是有了比较强的经济基础,比如联想的管理层一致认为,如果要提薪的话,先给中下层的员工提高待遇,是得空气湿润,而骨干层要和业绩连起来,最后才是最高管理层,要对他们的考量,不仅是当前的业绩,而且是未来。
37、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
38、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既做电脑,又做房地产,还做投资,然后用同一套体系去进行人事建设和激励。让这样的企业与高度专业化的企业竞争,想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多元化非常忌讳采用企业事业部的方式——由企业总部给各事业部制定战略,进行激励。而采取子公司的形式就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有独立的战略体系、执行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
39、(对一个跨国企业领导人领导力的看法)第一,最基本的一条是对业务的深刻理解。第二,能有非常强的目的性,采用斗争、妥协等不同的手段来形成一个好的管理层、班子,这一点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目的性要极强,要不然妥协就没价值。第三,要制订出更长远的战略,把企业带到一个更高目标,并且懂得如何分步实现这个战略。
40、任正非在研发的探索上一直都是独树一帜,坚决从困境中向顶峰攀登。我做研发,都是先把积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这个做法相对任正非要缓慢一些,但是我觉得这适合我。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南坡达到顶峰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较平滑。任正非敢走南坡,这本身就使我对他充满敬重。
41、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学打高尔夫,之所以加上学字,是因为打得不好,但是很愿意打。我打高尔夫是仇杀高尔夫,几队人马捉队厮杀,把成绩记录下来,下次再报仇。另外还喜欢看杂书,特别喜欢和有内涵的人聊天,不管是哪方面的人都行,我都喜欢跟他聊天。也喜欢看好的电视剧和电影。——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42、民营企业的发展确实还有一点困难,首先像贷款问题,因为企业如果没有做到一定程度,得不到私募基金支持的时候,贷款是一个重要问题。怎么能够解决钱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43、妥协也好,坚持也好,目的性一定要清楚,目的性清楚了,我相信就会把握得好这个度。妥协不是目的,妥协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的一个手段。我只怕大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不懂这个手段,那就会出事。这两个一定要刚柔并济,把握者本身还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44、中玻要收购蓝星玻璃,中玻的周诚是大能人,蓝玻的张昭珩也很能干,两边怎么合并?根据我的经验,两个领导人先交朋友,交了一年,研究好谁当董事长,谁当CEO,将来各自的部下怎么融合,最后合并很顺利,两个领导人之间也水乳交融。这些做法是我们长期摸索出来的,因为我们兼并过别人,也亲身体验过兼并存在什么问题,才会出这样的主意。
45、第一就是国际化的收入,国际化的利润,有国际化的市场。第二,有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团队。第三,有站在国际视野的战略目标。我觉得能做到最后一条,就是当你把目标放在作为全球领先企业的时候,那就算是国际化的成功。——摘自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微访谈
46、不要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后来改为:“不要在改革中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