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篇1

重庆市南川区木凉小学 韦梅梅 电话:***

摘要:农村小学的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着阅读材料单一,阅读资源匮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方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采用训练多种阅读方法,打好群文阅读基础;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自主合作方式;教学结构形式多样,保证群文阅读效果的教学策略来改变农村小学群文阅读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群文阅读 问题现状 改进策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同时,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书店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断增大,群文阅读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应运而生。但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农村小学的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寻求更好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

(一)阅读材料单一,阅读资源匮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有足够充足的阅读材料。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加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低下: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把语文书、数学书上的知识弄懂就行了,只要考试分数高,没有必要再多读什么课外书。这就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学生们除了了解一些课本知识和从电视里了解到的知识外,就没有其他的知识来源。经过调查,本校小学生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孩子不到10%。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也会伤透脑筋,因为学校图书室里书籍很少,网上查阅资料也不方便,找不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

(二)阅读能力低下,阅读方式单一

在本校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之后,总是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太单一,很多学生习惯朗读或小声读文章,这样必然导致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读群文材料上,而减少了思考的时间。比如在一次《故事里巧妙的结局》的群文阅读课中,教师出示了一组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每个故事的结局。而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基本上是小声的慢慢的把文章全部读完之后,再去思考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没有带着问题去浏览文章的习惯,更或者说是没有浏览文章的能力。学生没有掌握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文章的能力也很差,导致群文阅读教学举步维艰。

(三)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水平不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农村的教师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是靠自己慢慢的摸索,缺少观摩学习的机会,缺乏教育专家的指导,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群文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呈现材料——提出问题——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展示。这样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化,没有生机,严重阻碍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明确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一篇”到“一群”的更大价值是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意味着“教”的改变。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群文阅读把大块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悟自读时间的增加,意味着教师分析指导时间的减少。“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句话,要学会有所放弃。课堂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师生一起完成:必须依据读物的不同性质,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必须进行更为实战也更为实用的“生活化”阅读。

三、正确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根据群文阅读的特点以及当前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群文阅读教学:

(一)训练多种阅读方法,打好群文阅读基础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其它许多不足和“失误”。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

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默读,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教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根据阅读内容的数量以及要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来获取信息,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夏》时,我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描写夏天色彩的句子,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夏的金黄,热烈;在教学《黄山松》时,我就让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归纳出黄山松的三个特点„„这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并学会选择,为群文阅读教学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二)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1.利用好课本资源,进行单元整合。我们所用的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编排,每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教学重点、难点上,基本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例如西师版小语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就是围绕儿时的美好回忆这个主题来编排的,我就设计了《童年回忆》的群文阅读课,让学生通过默读四篇文章找出作者回忆儿时的什么事?是谁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最大?另外,还可以围绕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的文章,组合成一个读本,每个单元主题一本,合起来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2.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每期都编排了一组群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另外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类的、写景类的、些事类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或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等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资源。让学生把他们的课外书拿到班级共享,这样集腋成裘,群文阅读的文本资源就多了。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比如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推荐一些儿童诗或童话、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级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和校园小说;五六年级就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等。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自主合作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要在一节课阅读多篇同种类型的文章,这就注定教师不能再大段大段的讲,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之后再小组交流合作确定议题,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经历较高水平的探究性阅读,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教学结构形式多样,保证群文阅读效果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

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曾瑾老师在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猜猜它是谁》时,她先呈现第一篇儿童诗:“青草池塘绿茵茵,小小身子墨晶晶,一湾湾,一片片,一群群。扭扭摆摆,在游春„„”让学生一读,想动物名称;二读,找出表现动物特征的词语;三读,说说为什么是这种动物的理由;四读,有感情有节奏的读。这样让学生学会猜的过程,再连续呈现四首的同样结构的儿童诗让学生猜出诗中表现出来的动物。这样学生在一节课内猜出了五种动物,同时又阅读了五首儿童诗,学生学得轻松,也获得了丰收。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桂阳玲老师在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谈谈梦想》时,她先让学生读《丽莎想要一只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丽莎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的种种表现,让学生明白了丽莎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接着阅读了《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儿子,你不是韩寒》《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通过梦想的层次的提升最后延伸到中国梦。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比如在教学的群文阅读《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整理出本小组阅读文章中的角色、困难、结果等信息,写在便利贴上;再重新分组,新的小组里坐着读不同文章的学生,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便利贴贴在海报上,重述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六篇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篇2

四年后, 忽然发现, “ 群文阅读”不算是一个新东西了, 很多文章在讨论, 很多地方、团队、个人在实践, 在研究。 这是好事。 可是, 或许推进得太快了, 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出现问题不可怕, 我们提出来讨论、商榷。

“ 群文阅读”只是一种教学方式, 绝不排斥教材

现在, 很多教师对“ 群文阅读”还一知半解, 但在行政的“ 运动”式推动之下, 在一些公开场合, 迫不得已, 仓促上阵, 上的“ 群文阅读”公开课, 选用的文章都是用的教材以外的文章。

于是形成一种印象:“ 群文阅读”跟教材是对立的。以至于有人, 特别是教材编写者一听到“ 群文阅读”就比较敏感、反感, 以为提倡“ 群文阅读”的人都是“ 反教材”的人。

其实, “ 群文阅读” 只是一种理念。“ 群文阅读”, 可以从教材外挑文章, 当然也可以基于教材。 再说白一点, “ 单元整组教学”就是“ 群文阅读”, “ 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教材的“ 群文阅读”。

因此, 有些学校, 复印机也没有, 经费比较紧张, 家长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就应该首先考虑基于教材尝试“ 群文阅读”。例如, 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处理:

第一步: 精读课文教学 ( 4课时左右)

《 窃读记》 教学 ( 2 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 ( 2课时)

第二步: 群文教学 ( 2 课时)

教学线索:文章的表达侧重点

( 1) 读4 篇文章, 思考: 这4 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一组文章都跟读书有关)

( 2) 读4 篇文章, 思考:这4篇文章有没有细微的差异呢?

《 窃读记》 :侧重讲述“ 阅读兴趣”———文章中的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侧重介绍“ 阅读建议”———季羡林介绍一个人小时候应该读哪些书。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侧重介绍“ 阅读方法”———如何反复读一本书。

《 我的“ 长生果”》 : 侧重介绍“ 阅读意义”———“ 我”读书后的成长。

( 3) 围绕每篇文章的侧重点梳理、验证。

《 窃读记》 : 找出文章中的三个细节证明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梳理出季羡林的“ 阅读建议”。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梳理总结出如何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 我的“ 长生果”》 : 概括作者介绍的“ 阅读意义”。

( 4) 回忆, 讨论: 读了这4篇文章后, 关于阅读有哪些收获?

当然, 切切实实能利用教材来做群文阅读的教师, 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教师。

首先, 教师的“ 应试能力”要强。 我不想回避教师的现实生存压力, 到目前为止, 纸笔测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所有检测的主要还是知识, 主要还是学生的记忆力: 读课文, 讲述、背诵。尤其有些地方一方面呼喊改革, 一方面测查频繁, 试卷出得也比较“ 死”。 这些地方的教师要基于教材尝试做“ 群文阅读”, 对教材的知识点, 也就是“ 考点”, 梳理得要清楚, 知识教学的部分效率要高。

其次,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要强。 目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单元主题以“ 人文主题”为主, 并且是比较“ 大”的。例如, “ 感受自然”“ 祖国在我心中”“ 艺术的魅力”……人文类的主题“ 大”了之后就容易“ 空”“, 空”了之后就容易“ 虚”。 例如, “ 感受自然”, 四五篇文章怎么可能支撑起如此宏大的主题? 即使富有经验的教师强调要依据文本来讨论主题, 但面对如此空、 大的主题, 讨论也会变得虚泛。 如果群文阅读变成一次次“ 虚泛”的讨论, 教学价值就不大。 因此, 教师拿到教材之后, 要有能力调整、改换教材单元的议题。

如果教师自我衡量这两个能力不足, 比如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 尝试“ 群文阅读”就缓步走, 慢慢来, 不要一下子就大刀阔斧, 一下子就开发“ 校本课程”, 把教材弱化, 甚至放在一边。 这样就危险了。

重点绝对不是多读了几篇文章

很多人在推行“ 群文阅读”的时候, 会算这样一笔账:

以当下各地践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每节课让学生读5~6 篇文章, 每篇文章以500字计, 一节课学生可以阅读2500~3000 字的文章, 一学年中每周 ( 一学年按28 周计) 若有两节群文阅读课, 学生阅读量可达到168000 字, 这将远远超过《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的阅读量。

这个账算得没错。 但是这会让“ 群文阅读” 走入一个误区。“ 群文阅读”绝对不是追求阅读的量, 如果只是追求阅读量, 还不如让孩子天天看书, 厚一点的书, 一本就有20 万字。

那就要考虑清楚, “ 群文阅读”到底追求什么?

“ 群文阅读” 想教一些更“ 高位”的表达。“ 课文教学”总是在教一些语言、语法层面的“ 表达”, 例如认字识词、 辨音析义、语法分析……少部分优秀的教师才关注“ 谋篇布局”, 关注文学创作手法, 例如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事物的象征意义、古诗里的意象、故事里的伏笔、故事中的“ 转折”、 故事的结构等等。“ 群文阅读”就是想引导学生关注这些“ 表达”, 关注这些表达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 而是希望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 希望学生养成一种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 群文阅读”想教一些单篇文章很难练到的阅读策略。 一直以来, 国内对“ 如何阅读”认识不足, 研究不够。 最近两三年, 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 大家开始关注“ 阅读策略”。 什么是“ 阅读策略”? 简单地讲, “ 阅读策略” 就是读者根据理解的要求、 文章性质的不同, 或因阅读的目的, 来弹性调整阅读方法, 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阅读策略, 学生在自己阅读时才能举一反三, 成为卓越的阅读者。 难道单篇文章不能教实用的阅读策略吗? 也能。 例如, “ 从书中概括主旨”“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等。但是有些策略, 单篇短章很难“ 教”, 群文阅读就是要依凭“ 多文本”的优势, 重点教这些阅读策略:例如求同, 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比异, 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整合, 把信息“ 碎片”像拼图那样“ 拼装”起来;例如判断, 不简单盲从, 不“ 唯书”“ 唯上”, 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作出自己的判断。

“ 群文阅读”也想教学生高品质的“ 思考”。 一篇文章往往只能呈现一个观点, 一个方向的文章只能呈现一种观点。 一篇文章、 一个方向的文章很难促发真正的思考。 群文阅读就是要故意构建复杂的、 多元的情境。 我所设计的“ 群文”有的文章之间有明显的异同点, 有的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目的就是让学生碰撞、质疑, 把思考的过程展开来, 然后有所发现。

但是, 我们看到: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四五篇文章, 教师还在问“ 这个字好在哪里”“ 这个词好在哪里”“ 这句话好在哪里” ……还在抠字抠词, 还在“ 遣词造句”, 关注的还是局部细节。 不是说这些不能关注, 而是我们的单篇阅读很多时候都关注这些, 群文阅读还是学这些, 意义就不大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三四篇文章, 教师是一篇一篇讲过去的“。 群文阅读”变成了简单的文章的叠加。与原来不同的是, 现在因为时间紧张, 教师讲得更快了, 过快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学得更痛苦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就是利用多篇文章强行让孩子形成统一的认识, 例如通过三四个同类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要说谎, 通过三四篇文章告诉孩子要勤奋好学。“ 多篇文章”的意义竟是在一个平面上反复强调中心思想。

以上这些“ 群文阅读”课, 在我看来, 意义都不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有的教师文学素养弱一些, 选的文章很多来自 《 知音》《 故事会》 , 或者一些品质不高的学生读本, 这些文章的品质比教材里的一些“ 教材体”文章还差, 这样的群文阅读确实意义不大。

现在有一种误区, 似乎“ 地方”的、“ 校本”的、自己编的东西就比教材要好, 为了“ 校本”而“ 校本”, 实在可笑的。 现在很多“ 群文读本”质量很差。

议题甚至可以有意识地避开“ 人文”

“ 群文阅读” 可以把“ 人文主题”作为议题。 例如, 把关于“ 友情” 的诗歌文章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通过这组文章进一步思考“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在这样的“ 群读”中思考各种问题, 例如, “ 如何看待宠物”“ 如何面对诱惑”, 甚至“ 怎么看待死亡”……

但是现在人文主题的“ 群文”太多了。 教材里的单元主题也基本上是“ 人文”类的, 例如, 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诚信、守信……

在群文阅读中, 我希望文章组合议题更加多角度、多面向。

有时候是把“ 作家”作为议题。 例如, 把新美南吉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一读, 就能了解新美南吉的写作风格是很多元的, 有唯美的, 有幽默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作家的作品, 去走近李白, 走近鲁迅, 走近西顿……

有时候是把“ 体裁”作为议题。 例如, 把创世神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能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体裁的作品, 去了解童话, 了解民间故事, 了解诗歌, 了解小说……

有时候是把“ 观点”作为议题。 例如, 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 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 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 读完以后, 我们疑惑自然来了, 你努力想做出判断, 于是, 我们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厉害的读者就是会在很多信息中努力辨别信息的真假, 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时候是把“ 表达形式”作为议题。 例如, 把一些相似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童话都是“ 反复结构”的, 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难, 发生三次变化, 交换三次物品。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一类文章, 去发现写作的技巧, 去发现故事的密码, 去发现文学的秘密。

有时候是把“ 阅读策略”作为议题。 例如, 我们把《 渔歌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等诗歌放在一起。 乍一看, 这些诗歌来自各个时代, 也没有什么“ 相似之处”, 但是我们都可以用到“ 抓住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这一阅读策略, 例如在《 渔歌子》里, 为什么诗人要用“ 青”和“ 蓝” 来形容棕黑色的的蓑衣呢? 例如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里, 为什么原本帆影点点的交通要道, 在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候, 竟然是“ 孤帆”呢? 例如在《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里, 面朝大海, 为什么会看到花团锦簇的景象呢? ……抓住这些“ 矛盾” 追问思考, 或许解读诗歌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 教师尝试的课很多是“ 人文”类主题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对阅读策略还不熟悉; 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热情的写作者, 总是很努力地去比较发现表达特色、写作规律;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思考者, 总是接受, 不会辨析……

从这个角度说, “ 群文阅读”要成熟起来, 真是路漫漫。

少设计一些问题, 少安排一些教学环节

其实, 单篇文章的教学做好了, 群文阅读不做问题也不大。

现在的单篇文章的教学, 最大的问题还是问题太细、太碎、太多。 学生疲于应付, 智慧和精力消耗在问题转换和环节切换中, 更要命的是, 太小的问题思维含量、练习价值都不高。

本来“ 群文阅读”是想倒逼这种现象改变, 因为, 一节课里读多篇文章, 再提很小的问题, 再细致地教其中的知识点会显得很滑稽, 时间也来不及。

读几篇文章, 问题还是很多, 或者更多了,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因此, “ 群文阅读”要学会:

( 1) 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带动学生思考, 要么是无限认同作者的观点, 要么是无限认同教参的观点, 教师的课堂提问, 大都有简单固定的答案。 群文阅读教学提倡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鼓励孩子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 2) 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 教师应学会针对多篇文章的异同点提问, 而不是将群文提问演变成多个单篇提问。 例如我们把几篇小小说放在一起, 就可以问:这些小小说有什么共同点? 怎样的小说可以称为小小说? 再如我们把写父母之爱的文章如《 九十九分的苦恼》《“ 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 洋娃娃, 四十分》《 读家书, 想傅雷》 放在一起, 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慈祥, 有的严厉, 但我们可以问:透过这些表象, 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 3) 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 往往会用阅读单进行问题设计, 将多篇文章多个话题元素融在一张表格或是一张图表上, 大容量、大板块地进行讨论梳理, 避免提问过多过杂, 一目了然, 又可以形成比较式的阅读, 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

但是, 目前这样的“ 群文阅读”课还是太少了。

老师们还是怕提了大问题, “ 掌控”不住课堂局面, 怕课堂太沉闷, 怕课堂太安静。

老师们的“ 怕”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很多专家、教研员、赛场评委不喜欢或会批评教师作用不明显、 素质体现不充分、太安静的课。 我们有时候对课的评价是有点畸形的。 这种畸形的评价影响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要求挺高的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挺高的。

因此, 我不主张低段尝试群文阅读。

我不太敢借班尝试“ 群文阅读”课, 因为我不知道别的班的孩子的阅读情况, 阅读量多少? 阅读速度如何? 阅读理解能力怎样?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在十几分钟里读完4 篇、5 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不习惯默读、速读、跳读, “ 群文阅读” 的课堂进程就会非常缓慢。 所以, 想尝试群文阅读的班级, 平时要非常注意“ 阅读速度”这个问题。 一个班级, 平时作业多, 学生看书的机会少, 阅读实践的机会少, “ 群文阅读”很难成功。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能安静持久地学习。 我总认为好的群文阅读课, 是孩子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中的, 是孩子面对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投入地思考的, 是孩子愿意用笔耐心地记录、梳理的……可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耐心低头回到文本中, 没有耐力长时间持续默读, 对带着任务的阅读反应拖沓, 对做笔记、写这些常规的学习任务开始“ 喊苦叫累”, 潦草应付。 如果教师对此不引起警觉, 不愿意花精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 “ 群文阅读” 在自己班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真正的“ 失败”。

群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 篇3

关键词 群文阅读教学 概念 单篇阅读教学 互文性

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开始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追溯群文阅读教学的历史,最早提出“群文”这一概念的当属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他在2010年提出多个文本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随后,部分大陆名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并开始逐步推广。经过数年的推广传播,群文阅读教学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众多阅读教学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透过群文阅读教学的热潮我们还需冷静反思其背后的不足,厘清理论与实践的思路,才能促进这一教学方法进一步良好发展。

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再界定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其概念的明确是首要任务。这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厘清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明辨其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以便在教学工作中予以区分。根据CNKI中国知网搜索显示,“群文阅读”最早有料可循是在2011年底,次年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相继发表了4篇群文阅读教学文章。2014年-2015年以“群文阅读”为关键词搜索,其已经成为了研究热门,有数百篇文章发表。5年来,尽管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与研究两个领域都呈现出越来越火热的程度,但翻遍这段时间的文章,几乎找不出对其作出学理性界定的文章。这就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线中小学教师在学习解读这一概念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群文,二是群文阅读,三是群文阅读教学。“群文”显然是可以直接从字面理解的,即多篇文章或成群组的文章。“群文阅读”目前引用较多的是于泽元等人的定义,“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研判前人的成果之后,笔者与蒋军晶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这其中多文本、议题、教与学和单位时间是核心四要素,缺一不可。

之所以要对于泽元等人的定义产生不同意见并重新定义,是经过反复思考后觉得其定义相当模糊,会让人产生歧义。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是内涵与外延差别甚大的两个概念。阅读多篇文章就是一个群文阅读的过程,如师生阅读多篇论文、工程师阅读多个图稿、读者阅读多份报纸都是群文阅读,所以说,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有阅读多份文稿(包括纸质文稿、影像文稿)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群文阅读。从这个角度来说,于泽元等人对“群文阅读”的定义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产生这种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其混淆了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的区别,将广义的群文阅读行为狭义化为群文阅读教学。至于两者的关系,可参见图1。

于泽元等人的定义中强调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之所以提倡群文阅读教学,其本意就是通过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实现生成性教学目标和表现性教学目标。

生成性目标源自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理念,强调教育目标不应该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不断形成新的主题,同时学生的认识和经验则不断加深。而表现性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仅仅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无需精确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什么,“表现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知识技能,并且通过它得以扩展和拓深,同时赋予它个人特点”。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本意就是在反思单篇阅读教学统一标准答案的不足,希望借助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以教科书、教参为统一标准答案的格局,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发展空间,所以于泽元等提出“达成共识”是很值得商榷的。故而笔者认为,在群文阅读的议题结果上,我们不应该给学生定下明確的目标,即所谓的“达成共识”。学生只要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多元、思维能力的拓展、思维结果的丰富,那么议题讨论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讨论的过程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基于以上的想法,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我们经过反复商讨后对群文阅读教学下了一个定义,意在突出其“教与学”的特点和实现学生表现性与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此举也希望能够厘清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明确其教学目标,以助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

二、单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比照

正由于当前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目前语文界考量新的教学法,才出现了群文阅读教学这一阅读教学法。那么这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显然目前少有系统性研究成果。就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单篇阅读教学依旧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最主要途径;群文阅读教学是辅助,弥补单篇阅读教学在精读、细读以外不能完成的略读、泛读等教学目标。但目前中小学语文界出现了一种偏差趋势,即将群文阅读教学视作了解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弊端的万世良方,在对群文阅读教学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以“行政式”“运动式”的方法大力推广群文阅读教学,在一些公开课上以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呈现。以上情况显然是没有将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进行比照,对两者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几个环节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两种阅读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异同。

在教学目标方面,借助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可以发现,单篇阅读教学关注点着重于学生对文本的识记、理解、运用层面,加之以教师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这里并不是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分析、综合、评价环节,而是这些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较低,多以教参或教师分析为主。而群文阅读教学更多着眼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环节,在课堂中几乎或很少关注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环节。换句话说,比照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观念来看,单篇阅读教学着重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群文阅读教学着重关注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层面,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在教学方法方面是相互渗透的,但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单篇阅读教学较多以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方式呈现,群文阅读教学多以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单篇阅读教学教师作为主导掌握了课堂主要话语权,而群文阅读教学则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正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所以蒋军晶在上完《创世神话》后才有老师表示这样的课堂异常“冷清”。在教学内容方面,单篇阅读教学遵从课标要求,以教科书为主,侧重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强调斟词酌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而群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关注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方面,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教科书相关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科书教学内容,实现了“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课内多篇”的内容变化。

三、“群文”的选择要求

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模式,那么多篇文章的遴选是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囿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不足,目前暂未出现如何选择群文的成果,这就造成一线中小学教师在群文选择方面出现了困难。依据什么标准选择群文,如何选择,成了阻碍群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深入推广的障碍。

群文阅读教学分为三个环节:确定议题、选择文章、设计问题,而选择文章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文章选择的好坏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决定性影响,它充分考验了教师的阅读量、教育理念和阅读品位。在文本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涵盖文本的多种类型,如神话、寓言、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本;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如说明书、报纸新闻、广告等;还可以是有声图像,如电视电影片段等等。只有进一步扩大选文的范围,才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总量,以助于在不同类型的阅读中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在确定了选文类型之后,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选文的互文性。什么是互文性?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表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在其看来,任何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产生于跟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随后,罗兰巴尔特、德里达等人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对互文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文本内外身份、主体、意义等环节。简而言之,“狭义的互文性指一个文学文本与其他文学文本之间可论证的互涉关系……广义的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符码和表意实践之间的互涉关系”。但广义的互文性概念会造成“一切皆互文”的困境,所以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强调,互文性一定要严格限制于在文学文本等方面才便于理解。

在明确了“互文性”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在群文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首先,文本与文本之间一定要有冲突性和强大的张力,激发学生从冲突性极强的多文本中探究内在联系和区别。其次,文本选择要注意到有互补性,不同风格差异的互补强于风格类似的文本。第三,文本之间的内在规律要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发现。在结合上述三点之后,我们选择的文本才会有互文性,对学生研读产生浓厚的吸引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以笔者常举的“友情”选文为例,友情既有生离的友情、亦有死别的友情,还有儿童之间矛盾后和好的友情,也有友情之间的相互沟通方法。这些互有指涉且风格互相不同的文章组合,会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了解友情的不同层面,从而掌握何谓友情。

群文阅读教学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展开阐述,如“群文阅读课程”这一提法是否合适?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队伍如何从草根走向高校,以吸引更多的高校学者投入到理论建设中来?小学低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否合适?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海量阅读教学的差异性何在?无论如何,群文阅读教学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任重道远。

我心中的群文阅读教学 篇4

后山乡天灵学校:胡

鸿

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法。对于这个看起来简单而做起来不易的教学方法,我心中有几点简单的看法,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解

所为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就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因而在教学时就要由原来的一课一篇课文改为学习一组课文,并且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或是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多体会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读得多了,才会了解得更多,只有了解得更多,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学会引导学生读,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把阅读的主权交给他们。

二、学生心中的群文阅读

当我们把这种新的方法带回学校进行教学时,学生们根本无法接受。在他们看来就是一节课读得比以前多点,有的还是以学习本节课的课文为主。对增加的文章只是出于完成任务而读,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体会,没达到应有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把这些文章当作课外书籍来看。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来加以改变,让学生由表及里的理解阅读教学,让群文阅读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三、在群文阅读中如何注重讲与读的互动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注重记。学生的学都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和自由。新改课下,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群文阅读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把阅读的空间还给他们。教师在教学中作好引导讲解,讲什么、问什么都要选好时间,真正做到讲与读的巧妙结合,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教学中教师在解决重点、突难点时,也可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如学生在读后能自行解决,讲的时间都可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被动理解转为自行理解,读的过程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四、问题的设计应合理化、精典化,不易多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让学生阅读课文时,总喜欢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问题。然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把问题设置过多,就把学生的思维固定了,他们只能围绕问题去阅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只是为了找问题的答案而阅读,失去了阅读本身需要。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合理化,要有科学性,而且应把量控制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新的发现。

五、在群文教学中也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控制阅读的多少 一节课学多篇文章确实不容易,对于那些基础较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而对那些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学一篇或两篇都不错了,能力读懂,能用心去理解好一篇文章也很满足了。给他几篇文章,他连读都读不完,怎么去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安排,在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渐渐增多,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让群文阅读教学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群文阅读2015阅读总结 篇5

读书活动总结

罗璇

书籍是人类知识、思想、文明的结晶,是走向进步的阶梯。以读书为契机,行育人之举措,打造书香校园,这是班级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主题的读书活动中,每一位孩子都积极参与,通过参与读书活动,孩子们不断感受书香墨趣,培养了自己的读书习惯、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

2015年暑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结合我校要求,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读书活动。这次活动以“我阅读、我快乐!”为主题,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下面,就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一、明确“三项要求”,让读书活动不流于形式。

㈠读书时间:暑期读书活动从7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期间主要以自读为主,扩大读书范围,选择个人喜爱的健康读物,以读书卡做好记录。

㈡阅读范围:在阅读范围上,除金典的读物外,针对孩子年龄特点,提倡学生阅读感恩、责任等方面的书籍,并鼓励学生积极选择其他健康有益的各类书籍作为补充(主要为绘本)。

㈢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做好读书卡和心得体会。假期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有质量的心得,并对优秀的孩子颁发奖励。

二、读书活动成效显著,推动了我班良好地阅读氛围。

经过开学后的检查,本次读书活动较之以往成效更加明显: 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读书热情高涨了,许多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来阅读,一到休息时间,假期常常手不离书,一有空就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正在悄悄形成。

㈡令人瞩目的成绩:

⒈据统计,暑假期间全校学生阅读了包括《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大熊的冬天小屋》《你是谁》等在内的各类绘本,人均读书3本。

⒉本班共评选出阅读活动一等奖10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0人,并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充分展示了学生假期的阅读成果。

三、但也有不足:

1、一些孩子写的内容很随便,达不到积累的效果。

2、有少数孩子书写步规范,无从辨认。

3、有的孩子假期没写,是临时补写的。

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篇6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1.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那么群文阅读过程中,多篇文章的关联点有哪些呢?同一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同类体裁阅读。教师以同一体裁为关联点,将群文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展开同体裁阅读,把握该类体裁阅读的阅读特点与规律;语言风格阅读,就是将风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通过群文阅读,把握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魅力,强化学生语言品味的意识;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将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组合,如将运用对比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对比写法认识与运用等。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2.求同存异,发展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群文阅读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不仅进行同文阅读,发展学生求同思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异,提升文章阅读感悟能力。群文阅读中,求同存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求同巧拓展。传统阅读视域下,阅读形式单一,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语文阅读思维不灵活。求同思维是基于多篇阅读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巧妙的拓展阅读,实现从单篇到多篇的拓展,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单篇到单元比较等。求同巧拓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强化相同文章阅读思维发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类型文章阅读,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求异谋深入。文章阅读要深入,不仅要寻求文章之间相同点,更要善于寻求多篇文章之间的不同点,求异是对求同的深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做到点面俱到。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面上求异,探求多篇文章在整体上的不同之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3.读写结合,互为促进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者有机融合起来。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相长,互相促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文体等形成鲜明的认识,如何将阅读感受与体会及时转化为实际能力,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习惯,将阅读感受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强化阅读成果。

4.丰富载体,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篇7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就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 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 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 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群文阅读做了不同定义。 (略)

二、“群文阅读”如何实施?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总担心学生听不清楚听不明白, 习惯滔滔不绝地讲, 翻来覆去地说, 老师讲, 学生听, 讲得辛苦, 听得疲惫。哪还有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空间!在平常, 一篇中高年级的课文教学, 大致需要两个课时, 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真的是谈不上。群文阅读教学, 几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真是不言而喻。群文阅读不但可以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

1. 找相通之处:

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内容不同的文章, 却总有相通之处, 这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在阅读过程中, 学会阅读、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 在学习《烂漫的点地梅》这篇文章时, 要求学生对同一类的《葵花之最》《石壁榕》《苦瓜》三篇文章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寻找相同议题的文章, 并联系课外类似文章进行阅读, 找出同一主题文章之间的相通之处。

2. 重略读培养: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 大多重精读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学生略读能力的训练。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 如精读、略读、浏览等, 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例如,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与“动物”有关, 在引领学生对课本中的四篇课文阅读学习后, 拓展引入《可爱的小乌龟》《我家的金毛狗》《珍珠鸟》3篇文章, 让学生运用批读方法去比较阅读, 品读词句、自读自悟,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中去了解动物的特点, 去感受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3. 赏精彩案例:通过精彩案例赏析, 感受“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

如案例——

课题:《群文阅读·借物喻人》

教法:一篇带多篇

●呈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形成比较全面的“借物喻人”的概念;掌握阅读“借物喻人”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运用“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法的欲望。

●展示优化的教学过程。以旧唤新, 引入片段《烂漫的点地梅》。回顾表达方式“借的物、喻的人”, 突出“借点地梅来比喻高原筑路兵”, 赞扬高原筑路兵坚韧顽强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引导, 比较阅读《葵花之最》。初读把握整体:故事——边防战士收到葵花籽并把葵花籽种在昆仑山上, 最后, 开出明艳的花, 把葵花和昆仑山上的战士联系在了一起。

品读升华体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借葵花来比喻昆仑山上的战士?

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小组汇报, 相互补充。

总结提炼共通点:抓关键词, 找共通点。坚强。葵花多么坚强——战士们多么坚强。

小组合作, 自主阅读《石壁榕》和《苦瓜》

小组交流, 共同完成表格。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这一类文章的特点。

讨论提炼, 找相似处:梳理出这一类文章的整体结构及表现手法。

写法指导, 借物喻人:用借物喻人手法表现你想赞颂的人, 用什么来做比喻?为什么?

此案例彰显出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过程清晰, 教学策略有效。

4. 向课外延伸。

课堂是领悟阅读方法的主渠道, 如何将课内所学有效拓展运用?引好学生的阅读之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是最有效之法。

(1) 营造阅读氛围。营造环境:校园阅览室、教室图书角等。充分利用校园阅览室、教室图书角, 让学生快乐地汲取想要学习的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 以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给予时间:每天的阅读时间、每周的阅读总量、每期的阅读分享等。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 让孩子们自由地阅读、静静地思考、主动地交流!

(2) 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榜样激励:以名人读书成长的故事, 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 诱发与书为友的愿望。让学生在课余大量阅读尝试;以科学家、身边的人成才之道,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现身说法: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自身阅读的感受与收获,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阅读的欲望, 从而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推荐读物:通过好书推荐, 拓展学生视野, 让学生像蜜蜂一样去采摘好书花粉, 去品尝阅读的乐趣。讲演融合:常讲好听的故事, 好听的故事大都源于好书好报;常开展模仿表演, 如童话故事、课本剧表演, 表演素材也大多源于好书好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爱上阅读。

(3) 丰富阅读活动。通过激烈的故事比赛、热情的好书推荐、自由的朗读展示、惟妙惟肖的对话模仿、滚瓜烂熟的背诵比拼等活动, 以“细雨润无声”浸润心灵、丰富体验。

(4) 分享阅读成果。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优秀作品等分享活动, 让学生在分享自己阅读体会、收获的同时, 也分享到同学间的阅读收获和成果。一人阅读, 群体分享!

课内向课外延伸, 课外对课内补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才能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

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群文阅读 阅读能力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31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群文阅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学会自主性学习和理解性学习,而不是像从前传统的语文课上的“死记硬背”。群文阅读究竟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呢?

一、群文阅读课型概述

群文阅读就是教师挑选一组具有多个方面或不同观点的文章或课文,以此为基础,师生共同研读讨论,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这种阅读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沟通,有利于师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群文阅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章,一种是相似内容但是不同作者的文章。

在进行同一作者多篇文章的群文阅读时,应该先让学生对文章的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作者的生平、爱好、性格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对他的影响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大概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对作者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在进行相似内容不同作者的群文阅读时,首先还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爱好、性格以及生活的环境;其次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理解在同一时期不同作者写出的文章表达相同思想的原因。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群文阅读,都必须先了解作者,再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和表现的手法。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阅读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群文阅读的价值

群文阅读究竟有哪些价值呢?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群文阅读不同于以往的单篇文章阅读。群文阅读课要求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然后对文章做出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想学好语文学科,阅读量是很重要的。因为语文是一个很具象的学科,自身没有固定的定义或概念,许多内容要靠学生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对错,从而得出结论。所以,语文的积累就十分重要。而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又主要从阅读文章中获得。群文阅读这种方式正好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在多篇文章中学习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文章阅读,这样就能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以往的语文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或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这样的授课方式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既浪费教师的时间,又浪费学生的时间。以群文阅读来代替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提供内容、点拨引导的作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教师就不用再担心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学生自己就可以自觉地阅读文章,并以自己的经验对文章进行思考。

(四)活跃课堂气氛

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要讨论,教师也要参与到讨论中来。一是教师以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能沿着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进行,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二是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与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能够共享良好的课堂环境,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实现。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灵感的源泉。因此,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大量地阅读,积累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感受生活经验,体会社会风情。群文阅读是把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这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群文阅读的过程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因此,在设计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正确选择授课方式,注意群文阅读与课内文本教学的衔接性,使两者巧妙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先出示群文阅读的题目,再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对文章展开讨论,最后就一篇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记录好他们的看法。如果发现有不同的声音,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形成深刻的认识。这样的阅读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还会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由于群文阅读要阅读大量的文章,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速读是一种后天培养的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把这种能力培养好,学生阅读时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目标。这样就能做到高效阅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速读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节省学生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需要提高的应该是理解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理清文本的思路。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与文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把思考的过程、结果在文本的空白处写出来;最后教师在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乐于动脑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的教学,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在传统的语文阅读基础上,实现了高效率、高强度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群文阅读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群文阅读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语文的真正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庆忠.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2] 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06).

[3] 姚爱萍.确定群文阅读内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2015(01).

[4] 魏小娜.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J].中学语文,2013(10).

上一篇:中班组庆国庆活动方案下一篇:人生值得品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