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格言的启示小学生作文(共15篇)

格言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篇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初次见到这句名言,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整天无忧无虑,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只记得当时很喜爱这句话,就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作业本的封面上,却不知道它有什么深奥的哲理。

记得有一次,下雨了,妈妈接我回家,我披上小雨衣,穿上小雨靴,专走有水的地方,还“啪啪”地跺脚,雨水溅得很高,还不时落在我和妈妈的雨衣上。妈妈不让我走水里,不让我跺脚,使劲儿地拉住我。我便挣脱她的手,朝前面的水里跑去,一边跺水还一边振振有词地说着:“走自己的路,让妈妈去说吧!”妈妈露出了诧异、哭笑不得的眼光。

我生性天真活泼,爱笑爱闹,课前课后,你都会听到我爽朗的笑声。可是,渐渐地,我察觉到有的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后来,好友悄悄告诉我,说同学们说我帮助别人图表扬,是故作姿态罢了。他们特别反感我的天真,说我不稳重。

坐在窗前,望着蓝天上一朵洁白的云,它无忧无虑,多像童年的我呀。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激励了我。

从此,我依旧热情,只是少了那份纯真;我依旧热情,只是少了那份欢欣。

我就是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原则。我不愿被别人的条条框框围住,做一个失去自我的“我”,我要做一个洒脱的我,只要是对的,就不怕别人议论。

格言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篇2

一、提出论点

议论文少不了中心论点,而且中心论点多在开头一段就要提出,所以议论文开头写不好,不但会影响全文结构,还会造成作文观点不明,不知所云。现在高中学生写材料作文时也多选议论文体,但作文开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观点概括引述材料,就全部照抄原材料;二是提出观点过程中,对有些概念界定不清,提一个观点时会涉及其他方面;三是引出观点时绕来绕去,造成作文头重脚轻。那么,如何运用作文材料和提出观点呢?韩愈《师说》和苏洵《六国论》的第一段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韩愈《师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后,在下文从“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角度对观点进行了必要的阐释。也就是说,在提出观点后,对该观点的论证范围进行了必要的限定,否则论述就会大而无边,说理不力。苏洵《六国论》提出了“弊在赂秦”的观点后,接着在下文从“赂者”和“不赂者”的两个角度对总观点进行了必要的阐释和限定。从这两篇议论性的文言文提出观点的过程来看,是分“提出观点——阐释观点”两步完成的。考虑到材料作文题目的写作实际与一般做法,在提出观点、阐释观点之后,应该还有个回应材料的引题之笔,即通过对材料中与观点有关部分进行概括性引用,意在明确观点提出的依据所在,因此材料作文的观点提出过程可以分为“提出观点——阐释观点——引用材料”三部分,简化后也就是“提——议——引”三步。当然,这三步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先引,再议,后提。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掌握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比较方便的开头方式。此外,提出观点部分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用一百多字完成提出观点、阐释观点、引用材料等步骤。

二、结构安排

议论文的总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式,即观点总领全文,然后分层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结尾再进行小结。课文《劝学》虽短,但却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在第一段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后,后续段落使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即在第二段到第四段分别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学习的方法与态度等方面对观点进行了论述,可以说是总分式结构,是总分总模式的变体。苏洵《六国论》这篇文章也具有结构上的典型性。在第一段提出总观点后,在下文又分为两个分论点,对“不赂者”与“赂者”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并列对照的方式进行论证,进而找到两方面的联系,最后以假设而且让人警醒的方式收束全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韩愈《师说》的结构与以上两篇稍有不同,是一个总观点统帅几个在内容上有联系的段落,从不同的侧面对观点进行论证,从而有机地形成了文章的内在结构,但也符合总分总结构模式。

通过分析这几篇文言文的结构形式,我们可以看出,总分总式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变式。其中并列式结构,因其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易于成文,在实际写作中深受学生青睐。从写作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应该通过平时的作文训练,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作文结构范式,以便快速成文,在有限的时间与篇幅之内尽力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才华,以期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使用论据

议论文的论证部分大多都会采取事实论据,而如何使用论据也是有策略的。

1. 叙述论据要简明扼要,只叙述与观点有关的部分。

议论文中作为论据使用的事例与记叙文中的事例在内容、形式与手法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议论文中的事例比较概括,可以略去细节、过程和背景等,只阐述与观点有关的部分即可。如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概括说明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更青;至于怎么提取,青到什么程度,则是不需要细节说明的,因为作者通过这个比喻已经能让人领悟到学习的意义,达到了证明观点的目的。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与考试中,应该注意对论据的处理方法;如果论据剪裁、详略处理不当,陈述论据依然像写记叙文一样,不但会破坏文章的结构,造成局部臃肿,也会造成文体不清,导致写作失败。

2. 对论据材料要进行必要的发挥与评析,如韩愈《师说》第三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于之株,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上文画直线的句子就是事实论据,列举孔子从师的事实;而画波浪线的句子就是分析、发挥、评价性的语言,从圣人从师的角度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在论证阶段,只有例子是不能自然地证明观点的,而建立在例子基础上的分析和评价是事实论据与观点建立联系的必要纽带;否则,再多的例子也没有作用,只会变成例子的堆砌,达不到论证的目的。

3. 比喻论证的策略。

荀子《劝学》就是使用比喻论证的典型。全文共有20个比喻句,有的正面设喻,有的反面设喻,反复使用比喻。设喻方式也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藏在比喻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在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行论证。这样在论证方面达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语言也生动形象,变化多端,既达到了证明观点的目的,道理也易于被人接受。但让学生全文采用比喻论证,也不太现实,但可以尝试在一篇作文中和其他论证方法结合使用,既可以丰富作文的论证手法,也能增添作文文采。

4. 对比论证的策略。

对比论证也是议论文的常用论证方式之一,如韩愈《师说》在主要论证部分就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即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与“惑之不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等进行了对比。在对比的对象中有一正一反,通过对比,黑白自明,省去了许多笔墨,其中的道理与说服力也就不言自明。又如《过秦论》中贾谊也用此法,作者对九国、秦国、秦朝、陈涉等几方面力量强弱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比较,而力量中最弱的陈涉一方点燃的灭秦之火,最后形成燎原之势,摧毁了势力最强的秦王朝,文末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5. 假设论证策略,如《六国论》中有些论据就是这样: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假设论证策略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把既成的事实与假设的结果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证明观点。因这些假设的论据和实际情况差距极大,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人的想象与联想,产生发人深省的力量,从而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会只使用一种论证策略,只有多种论证策略结合使用,才能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精彩纷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论证策略,让学生在参照课文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这些论证策略,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四、逻辑结构

议论文的说服力不仅仅是靠各种论据,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强大、严密的逻辑结构。如荀子《劝学》的说理逻辑是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学不可以已”呢?从深层意义上讲,学习可以改变和提升人的特性;从具体作用来讲,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因此学习不可以停止;既然要学习,就要有适当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等,所以全文围绕观点就构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内在统一,而且容易让人信服和接受的逻辑结构。

议论文的观点是逻辑展开的基础,逻辑也是为证明观点而服务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论逻辑,就必须形成符合观点的逻辑的结构。在构建逻辑过程中,对一些事实论据要进行必要的剪裁、加工、发挥,甚至变通,使之符合观点和说理逻辑,如苏洵《六国论》就是这样。六国破灭,也并非苏洵所说的“赂秦”那么简单,自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其实,苏家父子都写过一篇《过秦论》,而且立论角度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论逻辑,都有一定的道理。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他认为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这样国家就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格言的启示作文 篇3

汉代刘项的这句话本意告诉我们,书犹如一种药材,假如你善于读它,那就会医治你的愚蠢,使你变得更加智慧。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剂好药可以使病人重见生的希望。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我品读历史书籍时,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聪明人,譬如:诸葛亮、刘伯温、商鞅……,他们都是充满智慧,雄才大略的大人物。可他们的神机妙算、有勇有谋并非是天生的,是读书造就了他们的英明。

诸葛亮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老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诸葛亮向水镜先生深深一鞠躬,又后退三步,站在一边解释道:“你要我做首屈一指的大官,我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则小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还要拜师学习。青年时代的他胸怀大志,整天在家发奋读书,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成为蜀国的一名军师中郎将,帮助刘备完成霸业。倘若不读书,恐怕也不会有此番成就。

当我徜徉在书籍中时,我不会只是去领略故事情节,我会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中,去品读故事,去了解他的写作背景,写作方法。去学习一些优美的词句和妙不可言的修辞手法,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的语文写作能力,使我在写作文时下笔如有神。正是应了刘向的那句格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人尚如此,更何况懵懂无知的我们呢?朋友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让我们一起抓紧时间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吧。

格言的启示作文 篇4

这句格言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我受益匪浅。它就像我的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当我失败的时候,我总是气嘟嘟的把东西一扔,收拾东西洗手不干了。记得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画了几年后,自己以为“成人成名”了。当我满怀信心把我的作品上交给老师,等待属于我自己的“光辉”。但结果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我竟然名落孙山。从此以后,我就赌气再也不画画了。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我始终是这样。就在有一天,我看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格言时,不禁想到自己是多么的软弱。一点小小的困难和挫折都经受不起,以后还能撑成什么大器呀?于是我又拿起画笔在纸上天天画,日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都坚持画一张画。夏天天气热,我大汗淋漓;冬天天气冷,我的手冻得通红。但我还是拿起画笔在纸上颤动着笔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下一届绘画比赛中取得县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正应验了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格言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篇5

要说最让我难忘的名言,那必然是《左传》里的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次午休,我正在校图书室翻阅书籍,还不时偷偷地嚼着嘴里的口香糖。书中的情节真是扣人心弦,当我沉浸其中时,嘴里的口香糖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瞬间“冒”了出来,粘到了书上。哎呀!不好。怎么会?我连忙使劲把糖往下拉拽,可不想,这一拽,把书也撕破了。此时的我百感交集,手足无措。无奈之下,我张望一下四周,还好,没人注意到我,我故作镇定地起身,把书放回到原来的位置,飞一般地跑回了教室。坐在位子上的我,虽然逃离了那个是非之地,但心里却总七上八下,好不自在。如何是好呢?心中的那杆秤在不停地摇摆着……记得妈妈说过,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勇于承担责任。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毅然决然地从书包里拿出剪刀、透明胶带和白纸,又返回图书馆,把书粘好,恭恭敬敬地还给了老师,也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费用……走出图书室的我心里顿感踏实多了,这一次的我昂起头走回了教室。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过而能改,而不是一味地被眼前所谓的面子,人言所左右,那将会离内心的道德标准越来越远。走在分岔路口,孰是孰非已无关紧要,即使走错了,也要记得回头看看,回头就是“岸”。

浅析绘本对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篇6

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对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较高, 通过实践观察可知, 无论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 都对图文结合的书籍抱有浓厚兴趣, 而绘本作为以图画形式来讲故事的一种儿童读物, 更受到各年龄层学生的欢迎。

一、选择适当绘本作为教学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今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绘本是文字的特殊载体, 类型多样, 内容广泛。那么怎样的绘本才能够较好地成为教学参考呢?对此笔者建议参考以下方面。

1. 绘本内容的针对性

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 绘本将世界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语文写作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含有相关文体的绘本。例如, 《在重庆》中对重庆地方生活的朴实记叙, 《昆虫记》中对各种昆虫的生动说明, 《跟我去澳门》中的旅行游记方式等都是不错的教学参考。

2. 绘本主题的思想性

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要考虑到, 绘本的主题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思考。经典绘本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例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故事虽然以一只猫的百次生死经历为主线, 情节反复却令人印象深刻, 发人深省, 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3.绘本形式的新颖性图画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 绘本图多字少, 更可以给学生创造自编故事、续写故事的氛围。图画中出现的文字语言有对白形式也有单纯的记叙形式, 有书信日记形式更有结构反复的歌谣形式。这些丰富的结构的确是孩子们学习模仿、扩充延伸的好方法。

二、日常教学中的绘本读写引导

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 绘本写作为这一要求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它将美术、音乐、英语、数学、体育等各个学科的素材, 有机融合到了图画文字中去。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可读性强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文学习。

1. 课外阅读引导

教师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进行教学时, 不能仅把讲故事作为目的, 而应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 让学生们能够在读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掌握书中有价值的信息, 而教师则可以就绘本中展示的图画, 对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扩展。例如, 《嘟嘟和巴豆》系列绘本中, 描绘了主人公旅游时每一个月看到的风景, 想到的事。老师可以根据这一描述过程的拓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出外游玩的情景, 或者可以结合学校春秋游活动展开,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课内模仿练习

“绘本的画面精致优美, 语言简练生动, 结构重复循环, 是孩子们仿写的好媒介。在仿写的过程中, 孩子学会去探索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 并学会运用语言, 迁移绘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绘本故事有清晰的起因——经过——结果, 能够让学生熟悉写作的常见思路。

3. 课后鼓励创新

绘本在文字排列、故事节奏安排、对话留白等方面留给学丰富的想象空间, 绘本中处处包含着“写”的素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让学生对绘本进行再创造。小学低段的写话训练, 本身就以看图为主, 马克•吐温说:“依据赞扬的话, 能让我多活两个月。”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也曾写道:“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中故事, 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 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教师要相信,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限的, 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应生动活泼、新鲜有趣,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之门。

曾有人说, “多少教师为作文而教作文, 多少学生为作文而写作文。”原本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五彩斑斓充满欢声笑语的, 作文的学习不应该成为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绊脚石。它不仅能够为作文教学提供丰富、多元的习作材料, 更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也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本与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充分以学生为中心, 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想学生之所想, 导学生之所向。明确习作训练目的,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心智发展阶段特征, 选择适合的绘本内容, 适当挖掘其潜在素材, 并进行积极指导, 让学生敢于写, 乐于写, 善于写, 便更够让绘本发挥实效, 从而成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当今小学语文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 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 然而, 教学过程中在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想象力和创新力训练方面依然十分薄弱。如今绘本类型丰富多样, 给小学语文作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广阔资源, 绘本的形式更给了小学生写作教学以丰富启示。因此, 本文意在探索如何将小学生喜爱的绘本融入到写作课教学课程中, 并实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拓展想象力, 培养创造力热情。

关键词:绘本,语文教学,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莫岚, 《小学生“绘本写作”的一点尝试》, 《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11.7-8.

格言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7

其实,我的写作能力较差,因为,我不喜欢读书,我觉得读书就感觉是痛不欲生。

有一天,我去哥哥家游玩,准备到他的房间参观,结果映入我的眼帘只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和书。我问他:你房间里有那么多的书都是你看的吗?他回答说:这都是我看的。顿时,我都惊讶了。然后,我又问他:你看书有什么好的方法。他回答说:读书还真有许多方法呢。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写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的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在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还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说完后我就想:读书有那么多的方法呀,从现在起我也要读书,过了不久,果然我的作文大大有进步,这使我非常高兴。

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读书只是个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可实践起来却很简单。

格言给我的启示作文 篇8

这学期的奥英初赛,我一帆风顺地进入了半决赛。但学校还要在一段时间内淘汰8个人,只留下19个人。每个人都想进入决赛,所以竞争十分激烈。那时我们每天都要上奥英课,看到被淘汰的同学在楼下玩耍,听到同学们的嬉戏声,我的心里痒痒的。再看看我们,像笼中鸟一样被困在奥英班里,不停地做试卷,不停地听老师讲解试卷,我厌倦了,有点想放弃。正当我打算退出奥英班时,妈妈淡淡地说:“你们班就你一个男生进入半决赛,你真的打算放弃吗?”我的斗志被这句话唤醒了,斗志昂扬地想:对,我决不能中途放弃,全班男生的希望就在我这儿呀!

于是,我每天自觉一篇新概念英语,每天都坚持,从不间断。终于,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决赛。妈妈又淡淡地说:“坚持就是胜利!你之所以能进入决赛,是因为之前的努力。希望你继续努力,在这次的全国大赛中获奖!”这句话如同冷水一般,泼醒了我的理智,从进入决赛的兴奋中回过神来。从此,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每当我想放弃时,我都会对自己说:坚持就是胜利!

奥英赛成绩出来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一等奖!当蓝老师向我祝贺时,我知道,我的梦想已经成真!我激动得快要哭了,感到无比的幸福。我兴奋地想:我终于为班争光,为我们男生争光了!

中小学生伤害案件的教育启示 篇9

一、学校承担“非常规”的注意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即学校在该类案件中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而过错认定又以学校是否尽到相关注意义务为核心。

【案情】

2010年11月15日, 高三女生张某在重庆市求精中学青杠校区文科楼三楼教室参加语文考试时使用手机, 监考老师赖某发现后, 将张某的手机收走。11:30考试结束后, 张某询问此事如何处理, 赖某未明确答复。张某独自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等候, 后进入教室旁边的教师办公室。12:30左右, 张某从办公室的窗户跳楼受伤, 后经司法鉴定, 张某伤残等级为一级伤残, 属大部分护理依赖。后张某将学校告上法院, 要求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判决】

法院认为, 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 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 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避免出现不良后果。监考教师赖某收走手机后未采取任何措施, 任由张某独自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等待未知的处理结果, 让其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以致做出跳楼轻生的极端行为。学校对可以预见、应当注意的事项未完全尽到相应义务, 应对张某的损害后果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 法院判定学校担责的理由是:“学校对可以预见、应当注意的事项未完全尽到相应义务”。认为监考老师对张某手机被收走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理应”有所预见, 未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未尽保护义务。判例提醒:学校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管理者, 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的注意义务高于一般人的行为标准, 以免事故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注意根据不同年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关注, 对“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危害要有前瞻性认识。

二、学生请求“合法性”的精神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 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 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 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该解释也同样适用。

【案情】

学生小张在张掖市甘州区某校就读, 补课期间因上厕所不慎摔倒, 头部着地受重伤, 事发后, 老师让同学将小张搀扶到校医室进行检查, 校医对小张额头的擦伤处进行清洗包扎, 告知其如有不适, 到医院检查。之后, 同学将小张送往教室休息。同学们下课后回到教室, 发现小张倒在教室地上并昏迷不醒, 遂被校领导、老师、同学送往医院救治。小张的伤势经鉴定为重伤, 构成二级伤残。小张将学校告到法院, 要求学校承担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金等损失80余万元。

【判决】

甘州区法院认为, 按照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精神, 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过程中, 对未履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应当预见和注意义务而发生学生损害后果的, 可以认定学校存在过错, 学校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因此造成的损害后果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最终, 法院部分支持了小张的诉讼请求, 判令学校赔偿各项损失898195.48元的60%, 计538917.28元, 并赔偿精神抚慰金30000元, 合计568917.28元。

本案中, 法院判决理由是“学校未尽应当预见和注意义务”, 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来裁定学校负60%责任。需特别注意的是法院支持了受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索赔。在学生伤害事故诉讼中,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身体受到损害后除了要赔偿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外, 还索要精神损失费。虽然对于经历痛苦的人来说, 精神损害赔偿不足以完全抚平其精神受到的伤痛, 但至少会使受害者得到一些经济补偿。有统计表明, 法院判定学校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判决比率为27.7%。

目前, 在司法实践中, 精神索赔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学生因物质性人格受损比精神性人格受损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更易被法官所支持, 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改变。精神损害索赔再次提醒:作为教师,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人格权;只有这样, 才会尽可能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 必须学会对照法规, 明确自己的过错程度, 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承担比例作出合理的自我认定。只有这样, 在伤害事故发生后, 才会正确处理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从而促进案件的顺利处理。

三、教师面临“被追偿”的法律风险

《解释》第八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 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 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 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予以赔偿后, 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即由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 学校履行赔偿后有权对教师进行追偿。

【案情】

原告系泸州市某镇中心小学, 被告谭某原为该校一名教师。2003年6月5日, 被告在教学中, 因学生小马做漏一道题, 谭某令小马站起来, 并请全班同学课后都打小马一下, 让其以后记住粗心的“教训”。课间和放学后, 有同学去拍打了小马, 造成小马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经法院判决, 由原告承担赔偿责任。因被告在教学活动中有重大过错, 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 提起诉讼向被告追偿。请求法院判令被告:1、支付原告已垫付的76321.14元;2、根据 (2004) 纳溪民初字第3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 原告还需赔偿小马的各项费用由被告支付原告。

【判决】

法院审理后认为, 被告变相体罚小马, 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的有关规定, 对致伤小马负有重大过失责任, 应担主要赔偿责任;原告在 (2004) 纳溪民初字第39号民事案中也自认有管理责任, 故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由于被告的重大过失行为, 给原告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原告向被告追偿的请求法院予以支持。事发后,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被告给予了行政警告处分, 原告对被告也进行了经济处罚, 并把被告调到了较偏远的学校, 被告每月工资为718元, 其履行能力有限, 且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据此,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原告因赔偿小马造成的损失, 由被告谭某承担60%的赔偿责任, 并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

本案中, 学生受伤显然是由教师教学活动所致, 在学生伤害案中学校先承担了民事责任。法律规定, 因教师体罚或者其他职务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但学校在赔偿之后, 可向对损害行为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教师追偿部分或者全部损失, 即“先赔后追”。法律还规定, 由教师“个人行为”所造成的学生伤害, 责任由教师自己直接承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际执行者, 在很多学生伤害案中,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 无论行为性质如何, 最终教师都难逃其责。

以上案例启示:第一,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着从生理到心理的“非常规”保护义务。第二, 正确面对学生的“合法性”精神索赔,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各种人格权的尊重。第三, 对教师追偿再次警示教师只有依法执教才是降低职业风险的良药。总之,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 只有各方责任明确, 并建立有效的救济渠道, 才能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在学校教育中, 只有依法执教, 才能更好地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才能避免“因噎废食”而不是失之偏颇地“过度”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媚.论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教育学术月刊, 2010 (5) .

[2]解立军.学生受伤害学校如何界定赔偿责任.中国教育报, 2008-03-11.

[3]孟俊红.学生伤害事故的精神损害赔偿.河南教育 (上旬) , 2010 (9) .

[4]杨秀朝.学生伤害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5) .

格言给我的启示的作文 篇10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学习中我从中得到很深的启示,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件事,本来我开始想放弃的,但后来想到了这句格言,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后,我终于成功了,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格言的教育作用。

记得那时我准备上三年级,那时是个暑假。我很想学骑单车,于是我趁妈妈有空时,让她教我骑。下了楼,我一开始还自信满满,觉得骑单车没有什么难的。我坐上单车,刚刚一上,单车就有点倾斜,脚又不够力,吓得我赶忙从单车上跳下来。我又调整了一下心情,平静后,又坐上单车,顺便请求妈妈扶住单车。经过好一番折腾,我算是有些进步,可以踩上个两三米。我不让妈妈放手,接着,我骑着骑着越骑越有劲,妈妈就悄悄放开了手。嘿!没过几下,我就重心不稳了,我着急了,一下摔到了地上。我的右脚磨破了皮,出了血。我坐在地上大哭起来,闹着要回家。妈妈扶起我后,送了我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似非似懂。最后,我决定坚持,因为右脚受了伤,所以我每骑一下,全身都会打哆嗦一下。在妈妈的鼓励和这句格言的启示下,我拼尽全力,不断总结,调整心态,继续骑车。后来,我学会了骑单车,心中可谓高兴无比。

格言给我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篇11

当我遇到困难时,心里总是有一句格言浮现-----“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格言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笼照亮我的心旁。就让我说说我喜欢的原因吧!

四年级的时候,音乐课要学竖笛,老师通知我们上课要带,我听到这消息后,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放学就让妈妈去书店买竖笛。当竖笛在我手上滚动时,仿佛就像一年级的新省胸前挂上一条红领巾一样特别开心。

开始上竖笛课了,一开始学的时候,非常简单,就把指法按对就可以。时间飞速,到了五年级,现在不仅还在学指法,还得吹曲子,我一听到要开始吹曲子,我的心已经崩溃了。原来的指法我都有些噪声,现在又要吹曲子,那不是雪上加霜吗?可是,到最后我还是坚强起来,每节课认真地听讲,回家后反复地练,有个地方错了,就重新来,过了一段时间,我竟然吹得很熟悉了,现在虽然只学了两首曲子,但我已经吹得滚瓜烂熟了。

中学生早恋心理研究的启示 篇12

关键词:早恋,异性交往,正常

某女, 7年级, 性格开朗有余, 稳重不足。周一早读时分, 年级主任把我叫了出去, 一脸严肃, 甚至有些愤怒。“她今早跑到七班去翻一个男同学的书包, 影响恶劣, 一定有事!”听罢来不及思考, 我冲进教室, 一把把她拎了出来。她战战兢兢“老师你听我解释, 听我解释!”她颤抖着一遍一遍地请求, 此时的我脑海里充斥着她妈妈昨日电话之语“孙老师你们考试结束了吗?”“结束了。”“成绩发表了吗?”“发表了。”“她又对我说谎, 这是她的老毛病了!”不知为何, 这时充满我大脑的竟然全都是:“她撒谎!撒谎!”, 在这种状态下我怎会容得她半点解释。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 我怒吼着, 甚至有些口不择言地说:“能不能要点脸?”谁都能够听得出来我的话外音“不要脸”。她把头低得更低了。无论我再怎样怒斥她, 她都用沉默来回答我, 我以为她的这种表现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平静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 我声情并茂地说起“早恋的种种危害!早恋是毒蛇、是猛兽。”我根深蒂固认为她就是恋爱了。“你是不是早恋了?”“没有。”“你是不是想和那个男同学谈恋爱?”“没有!”她每次都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没有”来回答我。头仍然低着……我依旧大声诉说着我自认为完全正确的说服教育, 丝毫没有顾及到的她的感受, 而她始终低着头, 默默地流着泪。这场暴风雨在我的大喊大叫中告一段落。

下课铃响后, 我回到办公室, 办公桌上赫然放着她写给我的一张字条, 心想“一定是我的思想教育发挥了功效, 她来承认错误了!仔细一看纸条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老师你错怪我了, 我很伤心!”签名后是她画的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女孩……

这张字条刺激了我, 我呆呆地坐着……脑海里不断出现的是她低着头, 默默流泪的画面, 耳畔似乎响起了她无辜的声音……真的是我错怪了她, 她真的没有恋爱吗?

回到家里, 把今天发生的这个让我心理惴惴不安的故事讲给我的爱人, 他也是一位班主任。我的话还有讲完, 他就说:“对不起, 打扰一下孙老师, 请问您是否年轻过?是否有过和她一样的经历呢?你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 感受一下她的感受呢?更何况你还不能确信她真的恋爱了!”

记忆的大门拉回到我的初中生活, 那时同样的年龄, 同样的情感经历, 同样最讨厌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把“早恋”的大帽子扣在我们的头上。可是, 我今天扮演的不正是当年我最讨厌的角色吗?

电话打过去, 她竟然接了我的电话。“老师, 虽然你刚刚接下我们班, 但是我原以为你是政治老师, 你能够理解我们, 我今天的确是到七班去了, 我也的确翻了一下那个男同学的语文书, 但我只是看了一眼。上学期我就对他有好感, 但是他不知道。那天你给同学们开班会时说:青春期男女同学彼此有好感是正常的, 说明你们长大了。但是早恋是个青苹果, 请同学们把它好好地保护在心里, 因为它还没有成熟, 请记住春天不摘秋天的果子!我认为您说的对, 所以今天我偷偷去和他告别, 我不想让他知道, 就翻了一下他的语文书……”

她的一席话惊醒了我, 反思自己的行为, 羞愧难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常常以为自己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也常常会以“走的桥比孩子们走的路还多而自居。”也常常会为自己的严厉而使学生惧怕而骄傲, 可是我们是否想到自己是否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是否真正地能够做到俯下身子, 倾听一下孩子内心的声音……

中学生的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 中学生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成为生理规律, 但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和“早恋”却仍然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 是家长和学校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心理学家在探讨一个问题, 即称中学生为“早恋”是否恰当。“早恋”顾名思义, 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 可是何为“早”?上中学的最后一天仍为早, 上大学的第一天就不是早了吗?这个概念并不确切。西文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 中西方相比, 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 又确定了它的含义, 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 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

对于“早恋”, 中西方均有相应的研究, 现在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表明, 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同学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 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实际上, 异性交往的比例应该更高, 因为有些人由于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理而隐瞒事实, 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行为。

那么, 面对这种情景, 我们为什么不明确告诉孩子: 性成熟是自然现象, 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观念, 引导她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自己遇到的情感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视“早恋”如洪水猛兽, 一棍子打死。

思考着这些问题, 平心而论, 我应该表扬她, 因为她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了自己青春期遇到的情感问题, 而现在的我却能够理解并接受她采用的这种告别式。

格言的启示 篇13

韩愈以前在《近学解》里写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生活。

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很多的,广泛的兴趣能够促使人去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件,使人具有广博的见闻。但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更就应懂得舍弃某些完美的吸引人的东西,而服从于一个主要的目标。只有这样,人的才智才能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才能更大。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爱迪生创设了自己的发明工厂,一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他没有休息天,也没有节假日。“有一个马戏团来了,快去看吧。”它来就来吧,我要探究问题。“公园里的花展真漂亮。”漂亮就漂亮吧,我要学习。“歌剧院里将要演出交响曲。”真不错,可惜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忍痛割爱吧。“有人给你一张世界杯的入场券。”牺牲了吧,手头上还有问题要演算。

难道爱迪生不喜欢看马戏,不喜欢看花展,不喜欢听交响曲吗?不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更完美的憧憬,他们要为主要的目标去奋斗。他们明白学业的精深在于刻苦勤奋,荒废于游玩嬉戏。

格言给我的启示 篇14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 克

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谚 语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unjs小编分享更多相关格言:

关于诚信的格言

幼儿教师格言

格言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篇1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阅读”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即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虽然这是对初一学生的要求, 但要想达到4万词的阅读量, 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 因此, 教师可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以提高他们的输入量。这在语言技能二级要求中也有明确的要求, 即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由此看来, 丰富的阅读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 书本上的内容比中、低年级增加很多, 但仅有的阅读资源大多数为阅读理解短文, 依然难以满足高年级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因此, 教师应该切实地秉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 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为学生们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面对教师精心挑选的“阅读大餐”时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久而久之, 一定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我对我校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也会为教师选择阅读资源提供参考。

一、调研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我校六年级3个教学班的102名学生, 主要考查他们对童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科幻故事类、日常生活类、逸文趣事类、人物传记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地理常识类等9类阅读材料的兴趣, 并按照兴趣高低进行排序, 具体调研数据见表1。

由表1,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 科幻故事类、逸文趣事类的阅读材料最易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目中, 位居第一位的阅读材料在各个类别中都有分布, 但科幻故事类与逸文趣事类阅读材料尤为突出, 它们分别占据了全体学生的31%和26%。第二, 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的阅读材料也能够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折线图 (见图1) 可以清楚地看出, 高年级学生在将这9类阅读材料按喜好程度排序时, 从第1到第9, 选择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阅读材料的学生人数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这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这4类阅读材料的兴趣一般, 但它们也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 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阅读材料不易激发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在高年级学生心目中位居最后一位的阅读材料各类均有分布, 但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阅读材料比较突出, 各自在学生中的比例是25%、22%和15%。而且, 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图 (见图2) 清楚地看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将9类阅读材料按喜好程度排序时, 选择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的学生人数基本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这3类阅读材料的受众群较小, 这些学生对这3类阅读材料的兴趣较低。

二、调研结果分析及启示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而言,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才会突显出阅读的效果。

所谓阅读兴趣, 是指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通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对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 那么他们就会将阅读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 会“为了阅读而阅读”, 那就会丧失阅读的乐趣, 那这样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真实想法、清楚学生的阅读需求就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偏爱科幻故事与逸文趣事类阅读材料的原因及启示

科幻故事是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科学上的某些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得到的预见, 以完成某种奇迹的小说。科幻故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虚幻、虚构、神奇, 人物和事物都有神奇的力量、魔法及魔力等。31%的学生将科幻故事列为第一名, 这说明学生对具有奇幻特点的阅读材料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点, 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 可以优先选择科幻故事类的阅读材料, 如英国JuliaDonaldson编著的“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故事中的Castle Adventure, 《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9》中的Journey into the Earth、Adventure atSea、The Magic Carpet或Voyage into Space等故事中的某一章节内容。

逸文趣事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入手, 描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主要是幽默故事。它的选材多源于日常生活, 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结束, 会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26%的学生将逸文趣事列入第一名, 这说明学生对具有幽默、惊奇特点的阅读材料也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点, 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 可以优先选择逸文趣事类的阅读材料, 如“攀登英语”中的Mr. Farmer, 《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6》中的The School Fair、The Castle、The Lost Costume或The Big Boots等等。

2.对童话故事类、科普知识类、社会文化类与地理常识类阅读材料兴趣一般的原因及启示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 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 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如此看来, 童话也具有奇幻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表现出很高的阅读兴趣, 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的兴趣一般。这可能是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很多被译成中文的著名的童话故事, 如Snow White、Little red hat、The Ugly Duckling、The Little Girl SellingMatches、Cinderella、Jack and The Beanstalk和The Emperor’s New Clothe等, 所以他们对童话故事类阅读材料的新奇感逐渐地丧失, 但由于这类阅读材料具有奇幻的特点, 因此,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对童话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针对这一点, 我们在为这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他们没有读过或很少有人读过的童话故事, 如TheMagic Porridge Pot和The Princess and thePea等。

无论是科普知识、社会文化, 还是地理常识,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英语课中都有所了解, 因此他们对这3类阅读材料没有什么新奇感, 兴趣自然不会太高。但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 社会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总会有新的发现吸引人们的眼球, 所以在我的调查中, 这些学生对这3类阅读材料还有一定的兴趣。因此, 我们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科普常识类的阅读材料, 如A Fruit Is a Suitcasefor Seeds, 或者是有关社会文化类的阅读材料, 如April Fool’s Day, 还可以是一些有关地理常识类的阅读材料, 如Saving Egypt’s Great Desert。

3.对日常生活类、人物传记类与寓言故事类阅读材料兴趣低的原因及启示

在英语教材中, 学生会读到很多有关日常生活类的内容, 如Uncle Jack’s Farm、School SportsDay、The Concert、Redrock Bay Health Club、Choosing a Gift、The Mountain Bike Race、Inthe Emergency Room等。学生已经对外国的日常生活情境有了很多的了解, 因此他们对日常生活类的阅读材料失去了强烈的新奇感, 也就很难再表现出什么兴趣了。同时, 在语文课程中, 学生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如鹬蚌相争、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等。在英语课上, 我们再对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用英语呈现一遍, 无异于画蛇添足, 自然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据我们了解, 学生读过的人物传记并不多, 或者可以说是少之甚少。人物传记大多是通过对典型人物, 如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等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的描述和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 其首要特征是真实, 这些内容和日常生活类阅读材料类似, 很难让学生对这类内容产生兴趣。

因此, 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 这3类的阅读材料可以不考虑。但如果选择的寓言故事类、日常生活类与人物传记类的阅读材料具有趣味性、幽默性、奇、幻等特点的话, 我们也是可以让这些学生读一读。例如寓言故事类的The FlyingTurtle、The Golden Ax、The Fashionable Crow, 日常生活类的My Name Is Yoon, 人物传记类的MeetBen Franklin等。

三、思考

虽然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阅读的效果才会突显, 但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不但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阅读心理、实际水平及阅读目的。

1.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阅读材料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可以使我们突破感官局限,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理解与把握没有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尽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维系的, 但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已经开始具有了抽象逻辑思维, 慢慢地进入文学期。这时, 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兴趣逐渐分化, 在阅读上便直接表现为他们的阅读取向趋向多元。在上述的数据分析中, 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会涉猎各类阅读材料, 因此, 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趋向多元,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首先要避免材料的成人化, 应该按照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材料。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读书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并将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依次递进的六个阶段, 即绘画期、传说期、童话期、故事期、文学期、思想期。一般来说, 学龄儿童位于第一阶段,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在第二、三阶段, 也就是说小学生对“传说”和“童话”最感兴趣。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完全相符。因此, 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传说或童话类的阅读材料及其他具有奇、幻特点的故事作为阅读材料。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 而这又往往与生词量有关。如果文本中的生词太多, 学生就读不懂阅读材料, 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还会导致他们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 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因此, 在挑选阅读材料时, 文本的生词不能超过总字数的3%, 让学生在熟词的大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与文本内容。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又可以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功感。因此, 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删减。

4.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目的, 阅读也是如此。阅读目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 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而预先设想的, 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如果存在明确的阅读目的, 阅读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因此, 我们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目的。如果想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英文诗歌、散文;如果是为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社会文化类的阅读材料;如果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模仿写作,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结构化比较强、逻辑清晰的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1]白薇.英语绘本的选择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英语教与学, 2013 (2) .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中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四年级我的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