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合同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债权转让合同(精选8篇)

债权转让合同 篇1

乙方:深圳-------

有限公司

丙方:深圳--------有限公司

协议签订时间:2009年5月31日

协议签订地点:深圳市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甲方欠乙方的债务总计人民币656.98万元;丙方欠甲方的债务总计人民币3,657.18万元。现甲乙丙三方就各方之间的债务清偿问题相互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将其对丙方的债权中的人民币656.98万元以人民币656.9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愿意受让此项债权。

二、上述第一条中债权转让的价款由乙方将其对甲方的债权人民币656.98万元予以抵偿。

三、上述债权转让后,乙方取代甲方享有对丙方人民币656.98万元的债权,享有法律规定的债权人的相关权利,丙方直接向乙方偿还债务,承担法律规定的债务人的相关义务。

四、丙方同意在本协议上签字以确认知悉上述甲乙双方对上述债权的转让事宜。

五、经上述债权转让和债权抵偿后,甲方与丙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将抵销人民币656.98万元,乙方与甲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将抵销人民币656.98万元,抵消后乙方享有对丙方人民币656.98万元的债权。

六、本协议的未尽事宜,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

七、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当事人签章后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壹份。

甲方:深圳-----有限公司(签章)

乙方:深圳-------有限公司(签章)

债权转让合同 篇2

一、合同转让的生效条件

(一) 理论观点

合同的生效, 是否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 也即合同转让的生效需要哪些程序上的要件。关于转让的生效, 理论界和各国实践中大体有三种观点, 并且差异较大:

1. 转让自由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转让债权纯属自然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协议行为, 不必取得债务人同意, 也不必通知债务人。

2. 通知主义:

此观点认为债权人转让其债权虽不必争得债权人同意, 但必须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 债务人在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以后, 或者在公正文书中对债权转让作出承诺后, 债权转让合同才发生效力。

3. 债务人同意主义:认为权利的转让必须经过债务人的同意, 否则不发生效力。

综合分析以上这三种理论观点, 各有利弊。转让自由主义使债权转让快捷而且易于交易, 其立法意图是鼓励合同的权利转让, 加速经济流转, 但弊端是对债务人保护不够, 可能造成债务人履行不便。同意主义的优点是充分的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 但对债权人的权利自由有较大的限制。通知主义注意到债权人权利的保护, 即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 而且兼顾了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

(二) 各国实践

《美国统一商法典》和《德国民法典》采取了转让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德国法认为债权人转让其合同权利仅依原债权人和新债权人之间的合同即可成立, 不必争得债务人同意, 也不必通知债务人。美国法中合同权利一般都可转让, 且债权人不必经债务人同意就可以自己以合同享有的权利转让给第三人, 转让人须表示不需要他自己或债务人做进一步的行为立即转让权利, 权利转让才有效。

英国1925年财产法和法国民法典采用了通知主义的观点。法国法认为债权转让须以通知债务人或债务人在公正文书上作出承诺作为对第三人发生效力的必要条件。

(三) 我国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须经债务人同意, 而后《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 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 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我国的民法通则采取了债务人同意主义, 合同法采取了通知主义。

(四) 笔者的观点

我国《合同法》采取了通知主义的观点, 同时该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 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 可以向受让人主张”以保护债务人的权利, 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立法规定还不足以完全保护债务人的利益。例如:由于债权转让, 债务人履行债务过程中所增加的费用, 合同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由谁负担, 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由于债权的让与而给债务人履行债务所增加的费用应当由原债权人或合同权利受让人补偿债务人, 即由合同原债权人或者合同权利受让人负担。《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9·1·8条就做了这样的规定。

二、合同转让的性质

(一) 理论界的观点

关于合同转让的性质, 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观点, 大体上分为三种:

(1) 不要因的准物权合同

以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这种观点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 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逻辑结构。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 债权移转是一种准物权行为, 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而发生权利变动的效果, 合意一经形成, 受让人便取得债权, 并发生对第三人的效力。在多重让与的情况下, 第一个受让人有效地取得债权, 而第二个受让人即使是善意也不能取得债权, 是否通知对债权让与本身不发生影响, 只是对债务人的保护产生效力。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合同权利的转让是否有原因, 该原因有无瑕疵, 对合同转让的法律效果不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 原债权人不但负有转让债权的义务, 而且在转让合同成立时还发生债权现实移转的效力。

(2) 要因的买卖合同说

主要以法国法为代表。法国法认为, 债权转让合同是一种要式的买卖合同, 受让人为此应支付一定代价。由于是买卖合同, 其买卖标的物是债权, 那么, 出卖人应对作为买卖标的物的权利在法律上承担瑕疵担保的责任。如果原转让人 (出卖人) 不享有权利而转让债权, 将直接影响转让合同的效力。

(3) 合同说

主要以英、美法为代表, 合同权利的让与是一种合同, 让与权利合同必须具备:权利人的表示, 不需要他人或债务人的行为。转移权利的意思是权利人的意思, 可直接向受让人或第三人表示。它一方面肯定了有偿转让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无偿转让行为所发生的效力。他们将转让合同权利的合同作为独立的合同对待, 并且适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则。

(二) 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合同债权转让应当视为一种合同行为。合同权利是一种财产, 但这种权利与动产或者不动产权利不同, 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利。合同的权利人通过真实的意思表示, 把合同的权利转让给受让人, 这也即与受让人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合同。我们应当把这个行为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合同。由此而适用一般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三) 我国合同法中采用的观点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上和《合同法》的规定上看, 我国的法律对合同权利的转让认为是债权转让关系, 是一种合同关系。因此, 转让合同权利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达成协议, 事实上, 已将合同权利作为转让的标的, 转让合同权利也是权利人对其权利实施了处分行为。在我国债权转让合同是转让人 (债权人) 与受让人 (第三人) 之间达成的协议, 其特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合同债权的转让协议可以是有偿的, 也可以是无偿的。《合同法》第130条规定的买卖合同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 不包括债权的转让, 但在《合同法》第174条规定:“法律对其他有偿合同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没有规定的, 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因此, 我国的债权转让合同可以认为是准用买卖合同。第二, 合同债权的转让协议也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合同的转让是对合法有效的合同权利。如果原合同因被确认无效或撤销, 或者已经发生了解除, 则不能发生转让。但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债权已转让, 债务人已向新的债权人作出履行的, 即使以后合同被撤梢, 对债务人而言, 该履行是有效的, 债权人撤回转让的通知不得对抗善意债务人。如果原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 或被转让的债权不存在, (债务人没有履行的) 则原债权人 (转让人) 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 合同债权的转让协议是一种不要式的行为, 但法律法规对债权转让有特别规定的, 应依法律、法规而定。

参考文献

论国际保理合同的债权转让性质 篇3

【关键词】国际保理 应收账款 债权转让

在国际贸易活动之中,国际贸易资金的结算是贸易当事人面临的重大问题。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后果。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不仅有可能使自己承受交易过程中的巨大风险,还有可能会遭到贸易对方的拒绝而导致贸易失败。随着国际贸易中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卖方对结算方式的选择常常要受制于买方的要求。与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相比,国际保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迎合了赊销、承兑交单、托收等贸易方式的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资本的流动性,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的重视,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运用,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广大出口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使得国际保理业务有了发挥优势的巨大空间。

一、保理的法律概念与性质

英国保理方面的专家弗瑞迪•萨林格下的定义是:“保理是以提供融资便利,或使卖方免去管理上的麻烦,或使卖方免除坏账风险,或以上两种之任何一种或全部为目的而承购应收账款的行为(债务人因私人或家庭成员消费所产生的及长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的应收账款除外)。” 我国法律体系中目前还没有关于保理的界定,对于保理的定义还处于学理层面。一般通说认为,“国际保理是在保理商和国际贸易中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的卖方之间达成的一种持续有效的安排,据此安排,卖方将其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应收账款(通常这种应收账款以发票来表示)转让给保理商并支付约定费用和利息,保理商则为其提供融资、信用风险担保或销售分户帐管理及收取应收账款的服务” 。

绝大部分的保理流程中,在卖方叙作保理业务后,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而自己不再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也没有收款的权利和义务,即使收到了债务人的支付(暗保理的情况),也无权要求保理商将该款项划归自己帐上。保理商则有权凭发票副本等单据作为债权凭证直接要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债务,由自己承担信用风险,并进行销售分户帐管理等。这一切都源于应收账款所代表的债权的转移,即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转化为买方与保理商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保理要实现包括融通资金、收取应收账款、坏账担保以及销售分户帐管理等功能,只能依靠应收账款的所有权的完全转让。也只有当保理商成为应收账款的所有人后,管理反映应收账款的销售分户帐的义务以及债务人信用风险的承担才能转移到保理商身上。作为受让人,保理商应为受让的债权支付对价,在保理业务中的表现就是为卖方提供资金融通。需要指出,“保理商通过购买债权获得对债款不受任何影响的权利,该种权利是保理商全额收取债款的权利,它通过收回的债款补偿其预付的收购价款,该种权利的形成是出口商和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国际立法上,无论是《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还是《国际保理公约》,都把应收账款转让作为保理业务的法律基础。可见,应收账款的转让是整个国际保理的核心部分,缺少了这个要件,保理将不成其为保理。而应收账款的转让从法律性质上说,就是一种债权转让。这也是债权让与说在我国居于通说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保理与代理

从保理的起源来看,现代意义的保理是从商业代理诞生出来的,因此难免带有代理的特色。如前文所述的到期保理中,供应商发货后将发票副本等单据交给保理商,这时保理商并不是马上支付对价作为融资,而是从事账户管理、催收帐款以及坏账担保的服务,发票到期后,如债务人及时履行,则保理商将取得的债款交付给债务人,如债务未得到清偿,则保理商需向供应商承担坏账担保责任。在这里,由于供应商将发票副本等单据交给保理商时,并未得到作为融资的对价,也就没有完成债权转让,或者说只是一种不完全的债权转让,那么在这之后整个保理流程中,保理商实际充当的是供应商的代理人角色。甚至在暗保理中,由于卖方没有向买方披露保理商的参与,买方仍旧是向卖方履行债务,而此时卖方已将债权转让给了保理商,即保理商是实际的债权人。于是,卖方在向买方催收到期债务的过程中,在形式上充当了保理商的代理人的角色,这种形式类似于民法上的隐名间接代理,因此这种保理又被称为代理保理,只不过这里的代理是由卖方来充当保理商的代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保理和代理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二者不同的最关键原因还是由于保理的核心是债权转让。即代理中代理行为的基础是委托人单方的授权行为,而保理中保理行为的基础是保理合同双方的债权转让行为。

三、保理与一般担保

坏账担保是保理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因此在担保的性质在保理业务中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情况下,保理商都要在核定的信用额度内向卖方承担买方不能清偿债务的信用风险。这种特征在到期保理中更为明显,保理商尽管不用提供融资,但当债权不是由于卖方履行瑕疵而不能实现时,仍需向卖方支付已转让应收账款的对价,这在形式上充当了债务人的一般保证人角色。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中,保理更是被规定为一种典型的担保交易。不过,保理只是具有信用担保的特征,而担保并不是保理的真正目的。在保理中,债权让与的合同往往在真正意义上的债权产生之前就签订于债权人与第三人(保理商)之间,而债务人与保理商并不发生保理合同意义上的直接关系。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理中的债权转让的融资性质要大于担保性质。因此,理清国际保理的债权转让性质,才能使企业充分利用其优势,实现融资和贸易的双重愿望。

作者简介: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共) 篇4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1

甲方:(出借人、质押权人)电话:身份证号:地址:

乙方:(借款人、出质人)电话:

身份证号:地址:

(甲方)贷款方(质押权人):

(乙方)借款方(质押人):

为维护甲乙双方利益,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经协商一致,根据《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立此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

①乙方将自己名下的汽车,牌照号为:型号为:

发动机号为:车架号为:向甲方作质押(约定该车辆于乙方收到甲方借款时,交由甲方占有)。②乙方应提供汽车相关文件已提供文件打“√”

1、机动车登记证书□

2、行驶证正副本原件□

3、身份证原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车钥匙把□

6、保险□

7、车船使用税□

8、购车发票□

9、附加费原件(完税证)□

③汽车内一切其它物品乙方已清理干净,质押车辆内乙方未清理物品,一律视作乙方放弃。

④汽车外观状况

⑤其它

第二条甲、乙双方认可现在该车辆的评估价值:(人民币)元。质押汽车已行驶里程数为:。

第三条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元,大写:。

第四条借款用途:。

第五条借款利息、费用:借款叁拾日(月)利息%;综合费用。借款同时缴清首期(月)利息、综合费用。

第六条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

______日止。

第七条车辆质押提前还款约定:不足一个月利息,按足月收取利息。

第八条逾期交纳综合费用及利息

按借款金额日加收0。5%违约金。超五日乙方未交综合费及利息,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按规定处置质物。

第九条还款方式:乙方先将借款本金、利息、综合费用一次性交给甲方或将现金打进甲方帐户(卡上),再提车验车。

第十条保证条款:

1、乙方到期不能偿还甲方的借款,甲方有权对质押物进行处理,乙方到期如数偿还了甲方的借款利息、综合费用时,甲方将质押物退还给乙方。

2、乙方必须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非法活动。3、乙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甲方的借款本金、利息及综合费用。

4、乙方违约,甲方变卖汽车所得价款超过双方认定价值部分归甲方所有。包含违约金、赔偿金和甲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过户税费等);不足认定价值乙方须向甲方补齐至足以清偿借款本息及综合费用。

第十一条乙方保证:本合同质押物一旦发生被甲方处分,乙方无条件、无偿向甲方提供合法有效的过户手续。

(一)乙方是合法的独立民事主体,具备所有必要的能力,能以自身名义履行本合同的义务并承担民事责任;

(二)签署和履行本合同是乙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并经过所有必须的同意、批准及授权,不存在法律上的瑕疵;

(三)乙方对所质押的车辆拥有全部、有效、无争议、独立的所有权或处置权,如质押车辆为共有的,其将质押车辆应已获得所有的必要的同意和批准,并告知甲方此车辆共有人详实情况;

(四)乙方向甲方所提供该车辆的全部证件、凭证、票据、资料等均准确、真实、完整和有效的;

(五)乙方所质押的车辆,在此前未向第三人设置抵押或第三人承诺不就该车辆设置抵(质)押,未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

(六)乙方所质押的车辆,在此前未发生任何交通肇事及其他违法行为牵涉;

(七)乙方车辆质押期间,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所质押的车辆赠与、转让、抵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分给第三人,如经甲方同意而取得的转让费等价款,应优先用于偿还本合同下的借款本息以其他一切有关费用和款项。

(八)乙方所质押的车辆的价值非因甲方原因明显减少的,乙方应按甲方要求提供新的担保当物。

(九)乙方应协助甲方实现质押权并不会设置任何障碍。

乙方以上保证如有任何虚假作伪,乙方愿意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与甲方无涉。

第十二条本合同与质押车辆有关的评估、保险、鉴定、公证、登记等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三条本合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诉讼管辖地为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争议期间,各方仍应继续履行未涉争议的条款。

第十四条本合同自双方有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自然人签字即可)之日起生效,若质押车辆为多人共同共有,所有共有人应在本合同公证时,签署有效的相关文件。

第十五条质物的占管:

(一)本合同项下的质物由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占有和保管。

(二)乙方应将有关质物所有权证书或使用权证明文件的原件交甲方保管。

第十六条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偿还本息和综合费用、不办理续期手续、不交纳续期利息和综合费用,则甲方有权处理质押车辆,按双方签约时共同认定的价值出售车辆。若甲方暂未出售车辆,甲方享有质押车辆的使用权、收益权。

2、甲方在车辆质押期间,可以按每日10公里的车程行驶车辆以维护车辆或移库。在每日10公里行程范围内汽车轻微刮蹭,甲方除负责恢复外,不负责其它赔偿;质押车辆在质押期间出现交通事故,由保险公司及责任人赔偿,且乙方有责任以车主身份负责处理事故,甲方不负责其它任何赔偿。

3、甲方在质押期间遗失车辆有关文件,由甲方支付费用,乙方配合补办相关手续,甲方不负担乙方误工等其它损失。

4、甲方在质押期间车辆被盗、烧毁、意外损坏,由保险公司赔偿,甲方不负责任何赔偿;没有保险的车辆,甲乙双方各承担一半的损失(按双方认定价值)。

5、如乙方未履行此约定,甲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合同并向乙方追索借款本金、利息、综合费用、赔偿金及违约金等,行使质押权。

第十七条本合同在乙方还清借款本金、利息、综合服务费后,甲方将乙方提供的质押物和证件等返还乙方。本合同自行终止。

第十八条提示条款:

乙方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应乙方要求,甲方已经就合同条款做了相应说明,乙方对本合同所有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知晓,并予以充分、准确无误的理解。

第十九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以资信守。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本合同由甲、乙签字手印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本合同附件:1、车辆手续及车辆所有证件;2、车辆过户委托书;3、车辆交接证明;4、质押人身份证复印件。

甲方(出借人、质押权人):

第十八条提示条款:

乙方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应乙方要求,甲方已经就合同条款做了相应说明,乙方对本合同所有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知晓,并予以充分、准确无误的理

解。

第十九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以资信守。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本合同由甲、乙签字手印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本合同附件:1、车辆手续及车辆所有证件;2、车辆过户委托书;3、车辆交接证明;4、质押人身份证复印件。

甲方(出借人、质押权人):

乙方:

签订地点:

年月日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2

甲方:

乙方:_公司(旧债权人)

丙方:yy公司(新债权人)

甲乙丙三方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分包范围内的_x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的工作内容达成以下协议:

1.三方关系概况:甲方为本工程的总包方,乙方为本工程的_方,丙方为_。x年x月x日 与 签订了_x合同。

2.事由: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确定合同权利义务转移)。

3.债务债权转移:截止至本协议签订之日,三方确认:。。。(确认已发生的债务债权,并准确约定债权的转移方向、获取条件、获取后果)。

4.结算约定:(约定旧、新债权关系的结算方式)。

5.费用支付约定:

5.1(已发生债权支付的方式方法的约定)。

5.2(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新债权的费用支付方式方法的约定)。

6保修约定

6.1(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本工程的已完工程或已供产品的保修约定)。

6.2(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本工程的待完工程或待供产品的保修约定)。

6.3(保修金约定)。

6.4(保修期约定)。x方承诺(旧债权人承诺,主要是放弃对债权的主张)x方承诺(新债权人承诺,主要是获得债权后的义务)

8.x承诺按照本协议,由甲方自丙方结算值中扣除结算值的5%作为财务费用。

9(违约责任约定)

10甲乙丙三方同意:原_x合同如与本协议冲突,以本协议为准。

11未尽事宜,协商解决。

12本协议一式 份,甲方执二份,乙方、丙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负责人: 负责人:

日期: 日期:

丙方:

日期: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3

为妥善解决乙、丙双方的债权债务问题,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债权转让协议,以资信守: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确认:截至本协议签署之日,乙方拖欠丙方共计元人民币。

二、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丙方将针对乙方的债权共计 元人民币全部转让给甲方行使,乙方按照本协议直接付款给甲方,由乙方于20_年 月?日前向甲方支付共计元人民币。

三、陈述、保证和承诺:

1、丙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甲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四、本协议生效后,丙方不得再向乙方主张债权,如果乙方履行义务后,甲方应向乙方出具抬头为乙方全称的发票()

五、如本协议无效或被撤销,则乙方仍继续按原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履行义务。

六、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等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七、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加盖公章并由三方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丙方:

年月日:

债权转让合同2013范本doc 篇5

转让人:让 协 议

签署日期: 年月1受让人:

债权转让合同

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签订本债权转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如下:

第一条转让债权标的甲方将对债务人的万元〖¥:元〗本金、利息、逾期利息、违约金、实现债权费用、该主债务对应的担保债权以及其他有关的所有权利等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乙方。本项转让一经协议签订即不可撤消。

本次债权转让涉及的主合同为如下各项:本次债权转让涉及的担保合同或承诺函为如下各项:

第二条甲方的声明

1、对转让标的拥有合法、有效的处分权,所转让债权具有完整性。

2、为签订本合同之目的向乙方提交的资料均为真实、完整的。

3、签订本合同所需的包括但不限于授权、审批、公司内部决策等在内的一切批准手续均已合法有效取得,本合同成立的前提及先决条件均已满足。

第三条转让价格、转让方式、价款支付时间

1、转让价格

甲方将本合同第一条规定的转让标的以人民币万元〖¥:元〗转让给乙方。

2、转让价款支付方式和时间

乙方采用一次性付款方式,将转让价款在本合同签订后个工作日内汇入甲方的指定账户。

帐户为:开户行;户名:; 帐号:。

第四条转让标的的交割事项

双方确认:在本协议签订前,甲方已将本协议项下的全部债权资料(详见附件:债权资料清单)交付乙方。

乙方收到前款清单所列资料之后,视为甲方已完成全部债权移交手续。如因债权手续不完备等任何原因导致乙方债权未能收回债权时,由乙方自行承担风险,与甲方无涉。

第五条债权转移与风险

1、转让标的于本合同生效时即转移至乙方。

2、乙方已对转让的利息债权情况完全了解,并对行使债权过程中存在的执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已经充分理解并愿意承担本合同生效后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

3、无论何种原因,如债务人未向乙方清偿债务或清偿不足的,乙方均放弃再向甲方追索的权利。

4、无论是主债权、相应的担保权利、债务加入或债务承担或其他任何有关的权利,甲方均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如有关权利存在不实、不足、程序瑕疵、已偿还或进行债务抵消、已过时效、无效或可撤销、无法履行等任何情形,均由乙方自行承担风险,与甲方无涉。

第六条通知与保密

1、本合同生效后个工作日内,由乙方同时就债权转让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通知债务人。乙方未通知的,不影响本协议效力。

2、双方应保证各方参与本次债权转让洽商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各方决策人员、知情人员及各方聘请的专业人员,对于本次债权转让涉及的各种文本及谈判内容等负有保密义务。

第七条 清收协助

本协议生效后,对乙方向债务人催讨债务,甲方可予以协助提供有关资料,但甲方不承担清收责任。

如果债务人在本协议签订后继续直接向甲方归还所欠款的,甲方在收到欠款后工作日内无条件将相应款项划付给乙方。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有关本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的,应由双方协商解决。

如协商不成,可向甲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第九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本协议为双方自愿商定,各方均已充分理解本协议全部条款,不存在任何误解、欺诈、乘人之危或显失公平等影响协议效力的情形。本协议一经签订,各方均应秉诚履行,任何一方均不得反悔,且任何一方自愿放弃主张本协议撤销、变更或者无效等类似诉求。

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不得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条合同的生效及其他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

本合同生效后,双方对本合同内容的补充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并作为本合同的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本页无正文,为签字盖章页

转让方(盖章):受让方(盖章):

签约地点:

债权转让合同 篇6

编号:【】

转让方:【 】(以下简称“转让方”)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受让方: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受让方”)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债务人:【 】(以下简称“债务人”或“项目公司”)法定代表人: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鉴于:

1、受让方拟发行“【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信托计划”),并以信托计划项下的优先级信托资金向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受让方分期发行信托计划项下的优先级信托单位,并以募集的资金分期向项目公司支付股权投资款。

2、转让方享有对债务人本金金额为【 】元的债权(以下简称“标的债权”)。

3、转让方拟以标的债权作价认购信托计划项下的次级信托单位。

4、债务人已知悉并同意转让方将标的债权的全部权利转让给受让方,并同意与受让方就转让后的标的债权及其偿还方式进行明确。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各方本着诚实信用和公平的原则,就标的债权转让相关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本合同,以资遵照执行。

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或上下文另有说明,本合同中的词语和定义与信托合同中使用的词语和定义具有相同含义。

1.转让标的

1.1本合同项下的转让标的为转让方享有的对债务人本金金额为【 】元的债权,即标的债权。

本合同项下的债权转让及于标的债权项下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收取标的债权本金、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的权利及其他从权利。

转让方同意向受让方转让标的债权,受让方同意受让标的债权。1.2标的债权的权利凭证

标的债权的权利凭证为《债权债务确认书》(附件一)、相关凭证(附件二)、标的债权明细(见附件三)等。转让方根据上述权利凭证对债务人享有标的债权。

上述权利凭证作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转让对价

转让方和受让方一致同意,转让方以标的债权作价【 】元认购信托计划项下的次级信托单位【 】份。

标的债权交割完成后,转让方于信托计划成立之日(以下简称“信托成立日”)取得信托计划项下的次级信托单位【 】份。

3.标的债权的交割

3.1标的债权的交割

本合同生效之日,受让方即享有标的债权。本协议生效后,即视为标的债权已由转让方交付于受让方,本协议生效之日即为标的债权的交割日。

自标的债权交割日起,受让方有权向债务人按本合同及本合同附件的约定主张标的债权。

转让方和债务人在此特别确认:受让方受让标的债权后,对债务人享有单纯的债权而不负担任何义务,即债务人向信托偿还本息、归集资金是单务的,无须信托事先或者同时履行某种义务或者给付某种对价。债务人承诺不会援引标的债权基础关系存在的任何法律瑕疵或法律事实或行为来抗辩受让方,也不会以自己与转让方存在的其他债权债务来主张抵消标的债权。

3.2标的债权转让通知

债务人同意并承诺:债务人签署本合同即视为已知悉并同意转让方将标的债权转让给受让方;转让方无需向债务人另行发送标的债权转让的通知;标的债权交割日起,受让方有权向债务人主张标的债权。

3.3标的债权的偿还方式

标的债权交割日起,债务人应按照本合同及附件的约定将标的债权项下的应付款项支付至受让方指定的下述银行账户:

账 户 名: 账 号: 开 户 行:

4.文件资料的提交

转让方应当于本合同签署前提交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并应受让方的要求随时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4.1标的债权的专项审计报告(原件)。4.2标的债权形成的相关文件(原件)。4.3其他需要转让方提供的文件。

转让方向受让方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均为本合同的附件。

5.标的债权的确认与调整

各方一致同意,受让方受让标的债权后,标的债权的内容按以下方式调整。债务人同意按以下方式偿还标的债权:

5.1利息的支付

对于标的债权本金,债务人应按【 】%/年的费率向受让方支付利息。如债务人根据5.3约定延期偿还标的债权本金的,则延期期间的利息的费率不低于【 】%/年。具体的支付方式及时点如下:

【 】

5.2标的债权的清偿

5.2.1债务人应于信托计划项下各期优先级信托单位存续期限届满之日偿还该期优先级信托单位所对应的标的债权本金;债务人偿还标的债权本金时,应同时结清应付未付的利息。未经受让方书面同意,债务人不得提前或延期清偿本合同项下的标的债权本金。

5.2.2经受让方书面同意后,债务人可以提前或延期清偿标的债权,具体约定如下: 【 】

5.3债务人应按本合同约定按时将应还款项足额存入受让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或者以受让方认可的其他方式支付。

5.4如债务人未按时足额清偿应付标的债权本金和利息时,债务人已向受让方支付的金额由受让方按照违约金、利息、本金的顺序依次扣收。

5.5发生下列情况的,受让方有权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标的债权,并按本合同14.3条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5.5.1债务人向受让方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财务资料的。

5.5.2 债务人违反本合同约定(包括陈述与保证)或债务人与受让方签署的其他合同的。

5.5.3债务人财产的重要部分或全部被其他债权人占有、或被指定受托人、接收人或类似人员接管,或者其财产被扣押或冻结,可能使受让方遭受损失的。

5.5.4债务人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财务状况恶化等,使受让方债权实现受到影响或威胁的。

5.5.5债务人发生歇业、解散、停业整顿、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撤销的情形。5.5.6债务人或本合同6.1.2条项下的保证人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且转让方未能在受让方指定期限内采取受让方认可的补充担保措施的。

5.5.7受让方有证据证明,出现其他危及标的债权安全、影响债务人还款能力的情形。

5.5.8司法机关、监管部门等对债务人进行立案调查从而严重影响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或其他严重影响债务人社会声誉、履约能力等情形。

5.5.9债务人发生被起诉或被申请仲裁等情形,受让方认为可能导致本合同项下的标的债权发生重大损失的。5.5.10债务人所做出的陈述与保证以及在受让方对其进行尽职调查时所提供资料存在严重虚假陈述,从而可能导致本合同项下的标的债权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

5.5.11债务人发生在其他任何融资协议项下的违约,或债务人在该等融资协议项下的债务被宣布提前到期的。

5.5.12受让方根据本合同约定有权要求债务人提前偿还标的债权的其他情形。债务人按上述约定提前清偿标的债权的,应付清对应的利息。

6.保障措施

6.1为确保债务人按本合同及附件约定偿还标的债权及利息,相关方提供以下保障措施:

6.1.1债务人以其编号为【 】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及该地块上在建工程向受让方提供抵押担保,具体以编号【 】《抵押合同》约定为准;

6.1.2【 】向受让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具体以编号【 】《保证合同》约定为准。

6.1.3【 】以其持有的【 】向受让方提供质押担保,具体以编号为【 】《质押合同》约定为准。

6.2本合同项下之担保如发生不利于受让方的变化,经受让方要求,转让方应按要求另行提供受让方认可的担保。

6.3为确保债务人偿还标的债权,债务人应按以下方式和标准向受让方指定的账户支付保证金:

6.3.1信托计划项下的各期优先级信托单位存续满【 】个月后债务人应按如下比例、时间归集资金至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财产专户:

【 】

受让方和债务人确认:前述归集到信托财产专户的资金不视为债务人提前偿还标的债权,债务人仍应按照本合同约定向受让方支付利息。若受让方书面同意债务人延期偿还标的债权本金的,则前述标的债权的还款保证金的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届时由债务人与受让方协商确定;若债务人未按时或足额履行归集义务的,则信托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本合同第14.3条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6.3.2解押保证金支付方式如下: 【 】

6.3.3上述保证金支付至以下账户: 户 名: 开户行: 账 户:

7.税费承担

各方应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各自缴纳本合同项下相关的税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受让方不承担任何代扣代缴义务。

8.陈述与保证

8.1转让方陈述与保证

8.1.1转让方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8.1.2转让方拥有签署和履行本合同的权利,并已取得签署和履行本合同的授权;本合同一经签署,即对其具有约束力。

8.1.3转让方签署和履行本合同以及完成交易的行为没有也不会与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相冲突,或者构成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违约事件,没有也不会违反适用于其的任何法律、法规、规章,或任何有权机关的命令、判决、裁定。

8.1.4转让方已如实告知受让方有关标的债权的真实情况,未隐瞒与订立本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未提供任何虚假情况。8.1.5转让方保证标的债权系其与债务人基于合法业务所形成的合法债权,且转让方未对标的债权设定质押或其他权利限制,标的债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

8.1.6转让方向受让方提供的信息均为真实、准确的,不存在向受让方隐瞒重要信息、事项或情况的情形。

8.1.7转让方保证受让人在本合同项下受让的标的债权不因转让方未遵守和履行任何相关义务而不能完全实现。

8.2受让方陈述与保证

8.2.1受让方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并有效存续的金融机构,并已取得从事信托业务的资质条件及许可。

8.2.2受让方拥有签署和履行本合同的权力的授权,其已实施所有必要的行为授权其签署和履行本合同;本合同一经签署,即对其具有约束力。

8.2.3受让方签署和履行本合同以及完成交易的行为没有也不会与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相冲突,或者构成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违约事件,没有也不会违反适用于其的任何法律、法规、规章,或任何有权机关的命令、判决、裁定。

8.2.4受让方向转让方提供的信息均为真实、准确的,不存在向转让方隐瞒重要信息、事项或情况的情形。

8.3债务人陈述与保证

8.3.1债务人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8.3.2债务人拥有签署和履行本合同的权利,并已取得签署和履行本合同的授权;本合同一经签署,即对其具有约束力。

8.3.3债务人签署和履行本合同以及完成交易的行为没有也不会与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相冲突,或者构成任何以其为一方的协议、合同和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违约事件,没有也不会违反适用于其的任何法律、法规、规章,或 任何有权机关的命令、判决、裁定。

8.3.4在签订本合同时,没有发生对债务人或债务人主要财产产生重大不利后果的诉讼、仲裁或刑事、行政处罚。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如发生此种诉讼、仲裁或刑事、行政处罚,债务人应在发生后五个工作日内通知受让人。

8.3.5在签订本合同时,债务人未发生任何影响本合同项下债务人义务履行的重大事件。

8.3.6债务人承诺按期足额清偿本合同项下的标的债权及利息,未经受让方同意,不得提前清偿标的债权。

8.3.7债务人承诺放弃对受让方就标的债权因基础法律关系存在任何事实或法律瑕疵等任何情形而享有的任何抗辩权。

8.3.8债务人同意并确认:标的债权真实有效,标的债权系转让方与债务人基于合法业务而形成的债权。

8.3.9债务人应按受让方要求,提供其资产状况、财务情况的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

9.通知

9.1本合同项下的一切通知、说明等文件均须以书面形式做出,可由专人送达、挂号邮递、特快专递等方式传送,传真可作为辅助送达方式,但事后必须以上述约定方式补充送达。

9.2通知、说明等文件在下列日期视为送达: 9.2.1专人递送的,在专人递送之交付日为有效送达;

9.2.2以挂号信(付清邮资)发出的,以寄出方持有的挂号信回执所示日为送达日;

9.2.3以特快专递(付清邮资)发出的,以收件人签收日为送达日,收件人未签收的,在寄出(以邮戳为凭)后的第3日为有效送达。9.3各方在本合同中填写的联系地址即为其有效的通讯地址。

9.4任意一方的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均须于变更发生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通知另一方,否则,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变更一方应对由此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承担责任。

9.5本条约定作为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条款,不受合同其他条款效力的影响。

10.保密

各方对于本合同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事项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其他方书面同意,一方不得将本合同的任何有关事项向除本合同以外的第三方披露,但是因以下情况所进行的披露除外:

10.1受让方履行法律法规或信托文件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向委托人和受益人进行的披露。

10.2向在正常业务中所委托的审计、律师等工作人员进行的披露,但前提是该等人员必须对其在进行前述工作中所获知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10.3该等资料和文件可由公开途径获得或者该资料的披露是法律法规的要求。10.4向法院或者根据任何诉前披露程序或类似程序的要求,或根据所采取的法律程序所进行的与本合同有关的披露。

10.5受让方根据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向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的披露。10.6受让方在处置标的债权时向受让方或潜在受让方进行的相应披露。10.7本条的规定在本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11.不可抗力

11.1本合同所指不可抗力,是指由于地震、水灾、战争、政府行为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对其发生后果不能合理预防或避免的各类事件。

11.2如果本合同一方由于不可抗力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则该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5日内书面通知其他方;并应在15日内提供事件的详细情况及有关 主管机关、职能部门或公证机构证明本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证明文件。

11.3因不可抗力而导致任何一方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的,该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但该方应采取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措施减轻可能给其他方造成的损失。

11.4发生不可抗力,各方应依据不可抗力对履行本合同的影响程度,协商决定变更或终止本合同。

12.合同的变更和补充

12.1经各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约定的内容。12.2本合同未尽事宜,各方可以签订补充合同。

12.3变更后的内容或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变更后的内容或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发生冲突,以变更后的内容或补充合同为准。

13.合同的解除

13.1经各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13.2因不可抗力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的,各方可以解除部分或全部合同,由此所造成的损失,由各方本着公平原则协商分担。

13.3信托计划不成立的,本合同自动解除,各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因转让方或债务人过错造成的除外。

14.违约责任

14.1本合同生效后,各方均应履行本合同所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14.2债务人违约

发生如下情形时,为债务人违约:

(1)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受让方支付的投资款;(2)未按期、足额偿还利息及标的债权本金;(3)发生本合同5.5条约定的情形;(4)违反本合同6.3条的约定。

(5)借款人发生足以影响标的债权实现的其它情形;(6)违反本合同其它约定或违反本合同附件的约定。

14.3债务人出现14.2条约定的违约情形,受让方有权行使下述一项或多项权利:

(1)要求债务人限期纠正违约事件;

(2)宣布标的债权立即到期,要求债务人偿还全部标的债权本金及相应的利息(利息按信托计划成立之日至受让方宣布的标的债权到期日之间的实际天数计算);

(3)行使担保权利;

(4)未经受让方书面同意,债务人违反本合同约定提前清偿本合同项下标的债权的,受让方有权要求债务人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因提前清偿标的债权而导致受让方无法取得的预期可收利益(提前还款额×【 】%÷365×提前还款日至合同约定还款日之间的天数)。债务人应在提前还款时将违约金、利息及本金一并支付受让方;

(5)受让方持有标的债权期间,债务人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债务人应每日按[应付未付的利息×【 】%]的标准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6)债务人到期不偿还本合同项下标的债权本金的,受让方有权要求债务人限期清偿,债务人应每日按[逾期本金×【 】%]的标准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7)债务人未按约定使用受让方支付的投资款的,挪用期间,债务人应每日按[挪用资金金额×【 】%]的标准向受让方支付违约金。

(8)如因标的债权存在瑕疵或被认定为无效而导致受让方受到损失的,转让方应予赔偿。该等赔偿应足以弥补标的债权本金和利息。

(9)债务人发生未按期偿还标的债权本金及利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投资款之外的违约情形,受让方有权按照利息率的【 】%按日收取违约金。15.强制执行公证

15.1双方共同确认:经慎重考虑决定,本合同签订之日,各方自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向受让方指定的公证处办理本合同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各方已经对强制执行公证的含义、内容、程序、效力等完全明确了解。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所交纳的公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15.2债务人保证:如地址、联系方式等发生变更时,自前述变更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变更通知送达至转让方、受让方及公证处承办公证员并取得回执。否则,受让方因业务需要按照本合同文首所约定的各方联系方式对其送达有关文件时,不论债务人是否收悉,自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视为受让方已履行了送达义务。在此情况下,债务人自愿放弃对受让方所负通知义务的抗辩权。

15.3各方对本合同中所约定的义务无异议,各方共同确认:本合同中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各方对所约定的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时,受让方有权直接向公证处申请强制执行证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无须经过诉讼程序,同时,债务人放弃对受让方直接申请强制执行的抗辩权。

15.4受让方在申请强制执行证书时,应承担相应的举证义务并提供以下文件保证向公证处完全、正确地披露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情况:

15.4.1《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15.4.2《执行证书申请书》:受让方应将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情况,包括已偿付债务/未偿付债务的数额等情况,或债务人违反本合同项下义务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公证处说明;

15.4.3本合同;

15.4.4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15.5本条关于强制执行公证的约定优先于本合同第16条执行。16.争议解决

与本合同有关或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有关争议,合同各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应向受让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费用及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17.法律适用

本合同适用中国法律并依据中国法律解释。

18.实际履行

本合同各方均了解并同意,违反本合同的任何条款将造成的损害数额可能是不确定的,并且法律上对违反上述任何条款(无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潜在的)的救济可能是不充分的。因此,各方同意,除享有法律和本合同规定的任何权利或救济之外,各方均有权要求违约方实际且全面地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

19.其他事项

19.1如果本合同的任何条款因任何原因无效,该条款的无效并不影响本合同其他条款的有效性,各方应当继续履行本合同其他条款。

19.2本合同附件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9.3本合同项下的各标题仅为行文方便而设,不用于解释本合同。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本合同项下的用语与信托计划的信托合同项下的该等用语具有相同的含义。

19.4本合同经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19.5本合同一式【玖】份,各方各持【壹】份,其余【陆】份备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9.6认购信托业保障基金

根据《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银监发[2014]50号,以下简称“《办法》”)以及《关于做好信托业保障基金筹集和管理等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32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经友好协商,由转让方/债务人出资并委托受让方认购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保障基金”),认购额为信托计划项下募集成功的各期信托资金总额的1%。

(1)采取以下【 】方式认购:

A.受让方根据信托项下的资金募集进度通知债务人分笔缴付认购资金。在债务人将募集资金的1%作为认购资金先行划付至保障基金账户后,方可申请提款。若因债务人未及时划付认购资金造成信托资金闲置的,则转让方及债务人应按本合同约定利率承担资金成本;

B.受让方根据信托项下的资金募集进度通知债务人分笔缴付认购资金。在转让方将募集资金的1%作为认购资金先行划付至保障基金账户后,债务人方可申请提款。若因转让方未及时划付认购资金造成信托资金闲置的,则转让方及债务人应按本合同约定利率承担资金成本。

(2)受让方收到认购资金后,按规定时间将认购资金划缴至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障基金公司”)。

(3)转让方/债务人按上述约定出资并委托受让方认购保障基金后,该等资金认购的保障基金所对应的权益和风险由转让方/债务人享有和承担;且受让方仅在保障基金公司实际向其支付该等资金认购的保障基金所对应的本金和收益后,以保障基金公司实际支付的金额为限转付给转让方/债务人,受让方不承担任何垫付义务。

保障基金的收益分配和计算以《办法》、《通知》及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为准。

(4)协议中未涉及的关于保障基金认购事项按《办法》、《通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如因法律法规调整或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导致本合 同约定与该等规定不一致的,则保障基金认购事宜按调整后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19.7本合同附件:

附件一:编号为【 】债权债务确认书 附件二:相关凭证 附件三:标的债权明细(以下无正文)「本页为《债权转让合同》(编号:SCXT2012(JXT)字第128号-2-1)签署页,无正文」

【 】(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

信托有限公司(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

【 】(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

债权转让合同 篇7

关键词:债权转让,通知,效力

债权转让, 又称为债权移转、债权让与, 是指不改变合同内容, 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债权移转于第三人。其中债权人称为让与人, 债务人称为受让人。债权转让后, 债务人对受让人履行合同义务[1]。债权转让使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并由此涉及债务人对谁履行的问题, 以及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是否知晓债务人转让债权事实的问题。因此, 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两个部分。

一、债权转让的对内效力

1.债权由让与人移转于受让人。债权转让因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合意即发生效力, 故合同一经成立, 债权即发生移转。原债权人脱离债权人地位, 而新债权人承继其地位, 亦即获得同一债权。依照我国《合同法》第87条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 依照其规定。

2.债权的从权利随同转移。根据从权利与主权利同命运为原则 (“从随主”原则) , 主权利转让时, 从权利原则上也随同移转于受让人。这些从权利包括:担保权、利息债权、违约金债权、损害赔偿请求权、选择权等。但是, 让与人有不可分离关系的权利不在此限, 例如, 解除权, 撤销权等形成权。《合同法》第81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 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3.证明文件的交付与必要情形的告知。让与人应当将证明债权的文件以及占有的质物交付受让人, 并告知关于行使该债权所必要的一切情形, 特别是合同书中记载不明的有关事项, 如债务人的住所、履行方法等。因债权转让而增加的债务履行费用亦应当由让与人承担。此外,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 让与人有义务提供受让人行使债权所需要的一切必要的合作。

4.让与人对出让的债权负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让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在于保证债权的有效存在并不会受到追索, 若因为债权存在瑕疵使受让人受到损失时, 让与人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 如果受让人在接受转让时明知权利有瑕疵的, 则让与人可免于承担此责任。

5.除非让与人和受让人有明确约定, 否则让与人对债务人的履行能力不负担保责任。

二、债权转让的对外效力

(一) 对债务人的效力

1. 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让与通知

债权转让合同因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合意而发生债权转让的效力, 但这一转让的事实没有公示性, 并不必然为债务人所知晓, 因而债务人仍可能对让与人履行合同。故从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出发, 法律另行规定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的生效条件。我国《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 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 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该条法律明确规定, 只有通知债务人, 债权转让才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1) 为转让通知的主体

由谁通知债务人, 大致有三种模式:其一, 由让与人通知;其二, 由受让人通知;其三, 由让与人或受让人通知。从保护债务人履行安全出发, 由让与人通知最为恰当, 因为让与人对债务人的通知, 足以令债务人信赖。但如果只规定让与人通知而且让与人怠于通知, 对受让人显然不利, 因此受让人也应当有权通知。但为了维护债务人的履行安全, 受让人在通知时, 必须出示取得债权的证据, 如转让合同、转让公证书等, 否则视为未通知, 债务人可以拒绝对受让人履行合同[2]。

我国《合同法》第80条明确规定由债权人即让与人作为通知主体通知债务人。因此, 在前引“债权转让公告”中, 由受让人作出的债权转让通知是无效的, 该转让对债务人不能发生效力。退一步讲, 即使受让人依法理可以通知, 但也必须出示取得债权的证据, 不出示证据的通知也是无效的。

(2) 受转让通知的主体

通知的对方为债务人。此处的债务人, 应当根据不同场合具体法律关系的性质加以判断:其一, 不可分债务的场合, 须向不可分债务人全体进行通知。其二, 连带债务场合, 亦须向全体债务人通知。其三, 一般保证债务场合, 向债务人作了通知, 即可以此对抗保证人 (保证债务的附从性) 。

(3) 转让通知的性质

债权转让通知的性质为观念通知、事实告知。因为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合意、债权转让的法律行为已经发生, 通知人不再有发生债权转让效力的意思, 只需将债权移转的事实让债权人知晓即可, 所以转让通知不属于意思表示, 但该通知可类推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某些规定[3]。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 通知效力的发生适用意思表示的“到达主义”, 类推适用《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到达主义不以相对人了解为条件, 而以宣示形式到达相对人的支配范围为已足。”[4]相对人的支配范围, 包括住所、私人信箱、明示的代收授权人、家人、受雇人、同居人等表见授权人[5]。

依据民法、合同法的规定和法理分析, 前引在报纸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 并不能视为到达债务人, 因为报纸并非属于债务人的支配范围。债务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报纸上刊登的公告内容;即使了解, 也不能认为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权人。因此, 在报纸上以公告的形式向债务人发出债权转让通知, 视为没有通知, 对债务人不能发生债权转让的效力。

另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1]12号) 第6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后, 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的, 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债权人履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的通知义务。就是说, 只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时, 原债权银行才可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不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 或者不是原债权银行, 或者公告或通知不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 都不能视为履行《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的通知义务。该通知也就不能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4) 转让通知的撤销

债权转让通知一经到达, 即生效力, 此时是否可由让与人一方撤销?显然不行。如果让与方得随意撤销债权转让通知, 那么受让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为了保护债权受让人的权利, 我国《合同法》第80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 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只有受让人同意, 通知才得以撤销, 债务人才得以重新向让与人即原债务人履行合同。

(5) 转让通知与诉讼时效

债权转让通知是否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依据民法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只有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才能发生时效中断的效果, 因此, 应当对转让通知作具体分析。如果通知纯粹是事实的通知, 别无他意, 则不能认为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如果通知同时含有请求履行的意思, 则应当认为该通知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功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1]12号) 第10条规定: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的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中, 有催收债务内容的, 该公告或通知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

前引几则“债权转让公告”中虽然也有请求债务人履行的的意思, 但因为承载该请求的通知没有到达债务人, 该请求视为未向债务人做出, 所以不能发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效果。

(二) 对债务人效力的内容

1. 债务人一经通知, 债权转让即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债务人应对受让人承担履行义务。

2. 抗辩的援用。

债务人在被通知债权转让时, 可以对抗让与人的所有事由, 均可以对抗受让人。《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 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 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这些抗辩包括债权不成立、无效的抗辩, 同时履行抗辩或不安抗辩, 债权已消灭的抗辩、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等。

3. 抵销的抗辩。

债务人收到债权转让通知时, 对让与人享有到期债权的, 仍可按照有关抵销的规则向受让人主张抵销。《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 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 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同时到期, 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二) 对第三人的效力

债权转让对于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 因让与合同即生效力, 并以通知债务人作为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 但对于其他第三人并未另设公示方法。因为债权转让是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内部关系, 缺乏公示性, 所以让与人将债权转让给受让人之后, 还可能向其他人重复让与, 从而损害其他第三人的权益, 也造成债务人履行合同的混乱。

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债权的二重让与的问题。理论上, 债权一经转让即归受让人所有, 让与人即无权再为让与。即是说, 权利已因第一次让与而归第一受让人所有, 因而第二次让于时让与人已没有什么权利了, 已没有什么可让与的了, 因此, 第二次让与是无效的。这实际上是以先来后到的时间顺序决定债权的归属[6]。

这种确定债权的方法简单明了, 但对于债务人尤有不便。因为债权转让对债务人发生效力的关键取决于转让通知, 而非当然地对债务人发生拘束力, 所以上述规则可能遭遇保护债务人之要求的挑战。从债权转让的角度上看, 保护债务人也就是保护交易安全或者善意第三人。如果两次债权让与都通知了债务人, 则以先到达债务人的通知优先。如果第二次让与通知先到达债务人, 则使第二受让人受领清偿, 虽然按“先来后到”规则他并非是真正的债权人。如果两个通知同时到达债务人, 而债务人无法判断谁是真正的债权人时, 则可以通过提存的方式使自己免责。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报纸等媒体上以公告形式对债务人作债权转让通知, 因其不能到达债务人, 所以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也不能发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效果。笔者建议让与人即原债权人, 为避免发生无谓的法律纠纷、防止错过不可挽回的诉讼实效, 应当认真履行《合同法》第80条规定的通知义务, 耐心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逐一通知各债务人。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生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 发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君.合同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91.

[2]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76.

[3]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560.

[4]龙卫球.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456.

[5]黄立.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279.

债权转让合同 篇8

关键词:P2P债权转让 刑事风险 非法集资

[基本案情]被告人林某某为宜信普惠(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福清分公司负责人,该分公司以债权转让的模式向不特定多数人融资。2014年6月23日,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法院判决,宜信公司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经营金融业务,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判处责任人林某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一审判决后,林某某提出上诉。2014年12月6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针对‘P2P模式目前尚无明确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意见,故对于林某某犯非法经营罪于法无据”为由,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林某某无罪。

排除本案因证据不足无法达到定罪标准等程序法因素,单从刑法实体法角度来分析,林某某所实施的债权转让模式是否应当为刑法所规制?

一、P2P网贷行业现状及其风险概说

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其基本流程是,借款人通过平台提交借款需求,平台进行审核后发布借款标,出借人再进行投标。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在国内快速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29650.33亿元;2016年1-10月累计成交量达到15998.12亿元,是2015年1-10月累计成交量的2.24倍。[1]然而,一方面是平台数量和业绩的攀升,另一方面是相关政策的模糊、法律的空白、监管的缺失都使得这个新兴行业风险日益累积。

有学者指出,P2P平台可能面临如下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2]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学者的判断,网贷之家统计,截止2016年10月底,全国P2P平台累计达4335家,其中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已达到2181家,占全部平台数量的50.31%,这些问题平台的表征为提现困难、跑路、涉嫌非法集资等。[3]尤其是2015年12月,“e租宝”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被公安机关调查,引起了行业巨震。因此,研究P2P网贷平台面临的刑事风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平台,其本源在于其业务模式已经与P2P网贷原初的定位严重偏离。对于P2P网贷的性质,多数学者借鉴国外P2P理论,将其定位于信息中介,平台只是担任纯中介角色,并不参与到借贷的资金交易中,对于借款人逾期对贷款人的损失,平台也不给予垫付。国内出台的一些行政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也强力地支持这种观点。2015年7月18日公布的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2016年8月17日颁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再次明确了信息中介的定位:“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仅仅靠撮合借贷双方并收取服务费的纯信息中介模式几乎绝迹,相反,现有的P2P网贷平台或多或少地“异化”为各种本土的模式,这些模式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池模式”、“担保模式”、“专业放款人+债权转让模式”等等。本文重点关注的是“专业放款人+债权转让模式”(以下简称债权转让模式)。

二、债权转让模式的运作流程——以宜信模式为例

债权转让模式,是指网贷平台以某个专业放款自然人(一般为网贷平台老总或关系密切人)与借款人签订相应借款协议,并将资金先出借给融资客户(借款人)取得相应债权,专业放款人取得相应债权后,网贷平台将专业放款人手里的债权进行金额、期限的拆分,包装成固定收益的“XX宝”等理财产品,借助网贷平台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投资人(债权受让人)。

回到文首提及的林某某一案中,这种债权转让模式具体运作流程如下:宜信普惠公司向社会招揽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贷款人),并帮助办理借款手续;宜信惠民公司向社会招揽有闲散资金出借的出借人(投资人),并提供还款管理服务;宜信普诚公司居间出具信用审核意见。三个公司分别向借款人,收取咨询费、服务费、审核费,三项费用合计月费率约0.6%左右。借款人与宜信普惠公司、宜信惠民公司、宜信普诚公司签订《信用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出借人与宜信惠民公司签订《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宜信普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某以个人名义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协议》,借款人民币1万元至50万元不等。所借款项,从唐某的银行账户汇入借款人的银行账户,并经借款人同意和授权,唐某将借款本金数额在扣除替借款人应交给上述三公司的咨询费、服务费及审核费后,由唐某将剩余款项支付到借款人的专用银行账户。之后,借款人按照等额本息还款的方式,每个月需支付约1%左右的利息,将所要还贷的钱存入本人提供的银行账户,由宜信惠民公司委托第三方支付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负责按期扣划及代收付。期间,唐某又分别与多名出借人签订《债权转让及受让协议》,将其对单个或多名借款人享有的债权分成多份转让给不同出借人,承诺预计债权年收益率在12%左右,出借人须将对价款项存入本人银行账户,由宜信惠民公司按协议负责,将该款项划转给唐某。

在这种“专业放款人+债权转让”模式下,基本的法律主体有四个:出借人(投资人)、专业放款人、借款人(贷款人)、P2P网贷平台。在四方主体中,专业放款人与借款人之间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专业放款人与投资人之间是债权转让关系,P2P网贷平台为相应交易提供居间服务,从而形成了“民间借贷+中介+债权转让”的复杂法律关系。

债权转让模式,解决了“点对点”模式投资人与借款人不好匹配的问题,实践中尤其是线下“地推公司”的大量介入,使得这种模式的交易量得以成倍增长。然而,宜信首创的这种模式却在实际运营中频遭质疑:2012年12月,宜信公司退出了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除业务开展不佳之外,与其“线下债权转让模式”跟当地监管政策有重大冲突不无关联。[4]2013年7月,重庆监管部门在发布的官方调查报告中指出,北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发行理财产品,涉嫌无照经营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但作出了宽容处理:不给予行政处罚,并免予追究相关刑事责任。[5]学界更是从未停止对宜信模式的质疑。那么,以宜信为代表的这种债权转让模式是否面临着刑事风险呢?

三、债权转让模式面临的刑事风险

P2P平台可能面临的刑事风险中,最易触发的便是非法集资犯罪风险。由于非法集资犯罪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罪名,根据《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集资犯罪可能触及的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以及合同诈骗罪等。其中,与P2P网贷直接关联罪名主要集中在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集资诈骗罪等。那么,债权转让模式是否涉嫌构成上述犯罪?

(一)是否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有学者认为,“平台对债权打包转让的过程,涉及资产切割,组合拆分,期限、流动性和资金错配,涉嫌建立‘资金池,出售‘理财产品,已经违背了P2P网贷的互联网中介服务性质和‘金融脱媒的本质,实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如果份额超过200份就触犯了证券法规定,涉嫌非法发行证券。”[6]《刑法》第179条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那么,是否意味着债权转让模式可能构成此罪?

让我们先来厘清相关的概念。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公司法》规定,股票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人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由证监会核准。企业债券,是指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和其他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企业债券需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会签后,才能进入具体发行程序。显然,债权转让模式由于系自然人个人取得的债权,在进行转让时这种债权收益显然不属于股票或公司、企业的债券,故虽然在实际发行中投资人可能会超过200人,但是仍然不能适用该条罪名予以规制。

(二)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22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那么,这种债权转让模式是否会构成非法经营罪?

在林某某一案中,一审法院就认定了林某某构成非法经营罪。但是,这种认定思路存在着较大问题。依照《刑法》规定,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前提是“违反国家规定”,而我国《证券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债权转让模式中,平台向投资人出售的收益权份额,既不属于股票、公司债券或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也没有被我国《公司法》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其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证券”。故依照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不能债权转让的行为属于擅自发行证券经营证券业务,进而不能认定该企业构成非法经营罪。本案中,二审法院认为,针对“P2P”模式目前尚无明确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意见,故对于林某某犯非法经营罪于法无据,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林某某无罪,在不排除本案还存在证据不足、人员分层处理不均衡等因素的情况下,单从刑法实体法角度来看判决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本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案不能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理由,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现有《证券法》对于“证券”的含义规定过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受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约,蓬勃涌现的诸多具有投资性质的保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集合投资计划等未被纳入证券监管的范畴,导致对同类证券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勃兴的今天,很多投资形式其实质都是证券投资,但是《证券法》没有为其正名,使得很多的正常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7]我们注意到在《证券法)》修改草案中,“证券”的含义得以扩张,“本法所称证券是指代表特定的财产权益,可均分且可转让或者交易的凭证或者投资性合同。”如果以这种定义,那么债权转让模式完全可以被认定为非法经营。

(三)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债权转让模式难以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但这并不代表该种模式就隔绝了其他的非法集资犯罪的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的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理论界一般将上述四个要件概括为“四性”,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P2P网贷平台的债权转让模式,极易触犯“四性”,从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让我们来逐项分析:

1.是否符合公开性要件

由于P2P网贷平台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属性,所以其天生便具有向社会公开宣传的特征,公开性要件在此类案件中不难证明。

2.是否符合利诱性要件

实践中,对于大多数已经实际返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案件,P2P平台往往辩解称,给予投资人的利益回报,是正常投资活动带给投资人的红利,并非来源于“拆东墙补西墙”式的返还;还有的辩称,在与投资人签订的协议中载明回报为“预期年化收益率”,并非定期利息,因此在有益地规避利诱性的特征。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合法投资活动应得报酬与非法集资的利益回报的界限呢?对此,我们要借鉴金融学上的“穿透式监管”理论和刑法解释学上的“实质解释论”,对利诱性要件的本质予以揭示。本文认为,认定是否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承诺回报,应限于行为人承诺“只要出资即可通过出资行为获得回报”,而不是指承诺出资人在出资后通过生产等行为可以获得报酬。[8]反观这种债权转让模式下,实践中签订合同时常常有附带无条件回购借款本息的约定。专业放款人通过设定回购条款保障投资人投资的安全,这种回购实际上是向投资人承诺保本付息的变相承诺,投资人只要出资后基本没有风险而坐等回报,并非是一种正常的基于一定的风险投资所获得的回报,故符合利诱性的要件。

3.是否符合社会性要件

宜信回应称其所采用的债权转让模式中所有的资金往来以及未来收益权也都是基于每一个特定的债权合同,而且所有的债权合同的唯一性都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认证。本文认为,从单一的合同上看,上述解释确实有一定道理,也符合民法的合同相对性原理。但是,如果“穿透”其模式进行就可以看到,这种模式通过拆分债权再进行期限和金额的错配向不特定多数人宣扬时,业已背离了“一对一”的债权债务转让的借贷法律关系,而是实际上演变成为“一对多”的融资法律关系。在平台不设投资人资质门槛、不区分投资人是否为“合格投资者”的情况下,这种债权转让模式的社会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4.是否符合非法性要件

认定这种模式是否具有非法性,要紧密结合这种业务内容所显露出的风险进行综合判定。本文认为,债权转让模式至少具有以下风险:

(1)存在资金池的风险。实践中,专业放款人一般会在债权转让与受让协议中通过格式条款来取得投资人不可撤销的授权,来代为收取和管理借款人的还款。那么在债权转让完成后,借款人并不是直接将钱还给新债权人(投资人),而是由专业放款人代为收取和管理,并向投资人兑付。如此,专业放款人的账户作为一个中间账户,所有资金都在这个账户中流转,专业放款人的账户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形成了资金沉淀,触犯了不得形成资金池的红线。

(2)存在自融的风险。债权转让模式下,专业放款人这个角色往往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或高管,与平台都有明显的关联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不是直接将钱借给了借款人,而是购买的专业放款人的债权。专业放款人和平台方的关联关系,也为自融和庞氏骗局的运作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3)金额、期限的错配导致流动性紧张的风险。将债权进行金额、期限错配,包装为理财产品,是这种模式的核心。虽然现行监管体制下并不完全禁止金额拆分,但是禁止对期限进行拆分,否则会出现“借新还旧”的现象,流动性风险加大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

(4)债权虚假的风险。对于债权的真实性,目前主要依赖于平台及专业放款人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信用,监管严重滞后。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已决判例,采用债权转让模式的非法集资犯罪,几乎大部分的债权都是虚假的。

本文认为,债权转让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类资产证券化的行为。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个或一组流动性较差但是预计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和组合,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分割和重组,并实施一定的信用增级,从而将资产的预期现金流转换成流通性和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我国,以主导模式标准将资产证券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ABN)。[9]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而且规定了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单位必须是金融机构。因此,债权转让模式只能属于类资产证券化的性质。但是即便是这种类资产证券化,也是需要受到严格监管的。如美国著名的网贷平台Lending Club也是采用这种对债权进行拆分并销售的模式,[10]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P2P网贷涉及证券的发行为由,要求从事P2P网贷的平台向SEC注册,以此严格监管该行业。

因此,债权转让模式存在极大的风险,却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行政监管。但是在实质上,这种模式有可能属于变相地吸收存款,从而触发《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因此具有非法性。

综上,这种债权转让模式完全可以符合“四性”,从而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当然我们注意到,宜信下的宜人贷(现已改名为宜人理财)网站上主打的“精英标”、“宜定盈”等理财产品,目前基本上实现点对点,这种专业放款人式的债权转让产品几乎已经不复存在,故已经基本摆脱了非法集资的风险。然而,宜信公司的众多“信徒”们,在模仿“债权转让模式”过程中,由于风控措施不到位、债权虚假等因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都有被判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例,彰显了刑法对这种债权转让模式的否定评价。

正是如此,《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地叫停了这种类资产证券化的债权转让模式,其第10条第8项规定:“不得从事或者接收委托从事: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通过上述分析,应当说这一规定具有正当性根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8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第4条规定,“除依法报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许可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虽然这一《条例》尚未正式实施,但其规定代表了主管部门的基本意见。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如果以放贷为业的话,必须经有关部门的批准,且必须是机构,不能是个人。如果《条例》得以实施,则作为债权转让模式的基础将不复存在,这种模式也必将寿终正寝。

注释:

[1]网贷之家:http://shuju.wdzj.com/industry-list.html,访问日期:2016年11月6日。

[2]杨涛:《真实的P2P网贷:创新、风险与监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年版,第120页。

[3]同[1]。

[4]邓娴、庞华玮:《线下债权转让触红线宜信公司温州被出局》,载《中国经营报》2012年12月8日。

[5]沈厚:《重庆宜信等5家P2P违规无证发理财产品遭整肃》,载《时代周报》2013年7月25日。

[6]张影:《P2P网贷债权转让模式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载《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7]李曙光:《证券法修改的方向》,载《中国金融》2014年第12期。

[8]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9]林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过去、当下及未来》,载《时代金融》2015年第1期。

上一篇:自我介绍三分钟演讲下一篇:拔牙记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