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香作文

2025-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洱茶香作文(共11篇)

普洱茶香作文 篇1

南通的小芳和上海的小玮都是普洱迷,江浙一带一般都应该爱喝绿茶的,奇怪她们爱喝普洱,其实爱喝普洱茶是不错的选择,排油脂,降血压。普洱茶在清朝时叫女儿茶,在消化不良、存食时喝最好不过了。普洱茶醒酒很好,消食立竿见影,如今吃的东西存在很多隐患,喝普洱可解些。

过去我给小玮推荐乌龙茶:铁观音,福建人的、潮州人的最爱。就像港商庄先生的习惯。也是瘦身的佳品,没想到会投入普洱热潮之中,北方的上海人、上海的北方人,南辕北辙,梦中江南,损友一笑。

苏北的小芳,我以为她是喝绿茶,没想到却也潮一把普洱。没奈何,我也泡一杯普洱吧、农夫山泉的水,加入这个群里。天津的大红是喝乌龙的,恐怕不太爱喝普洱,而我是什么都爱喝。

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足,风景如画,四季都出茶,采茶时,傣族的姑娘们身穿色彩鲜丽的筒裙,在茶山上一面采茶,一面唱歌,一幅美妙的图画。

那里还有一颗茶树王,高6米,主干直径1.6米,已有800多年了,厉害吧,树王茶很贵的吧。

前几年我喝过一阵子沱茶,是一种紧压到很小的窝窝形状,一次放一个,沱茶产自云南、四川沱江,用普洱茶的原料制成的,爱喝普洱茶不妨试试沱茶,一样的,可能比普洱更好些。

我给喝普洱的建议沏普洱时加几朵黄山贡菊味道更佳,别具趣味。如果用透明玻璃壶或盖碗可能更好玩一些吧,绿茶是最新的好,普洱是越陈的.好,这只是传说,这要看每个人爱好。

在我想象中,住在长江下游的人当然都很有福的,离太湖和杭州这么近,品碧螺春和西湖龙井很方便吧,这是绿茶的顶尖了,却爱上了遥远的普洱,不难想象普洱的保健功效,抢过绿茶的风头。

一个坏消息,近年云南一直干旱,茶的质量和价格有反差,关注中。茶叶能在网上买吗,不敢说,但是我买茶不敢在产茶地买,在异地的大茶庄买大多是真品,这是我买茶的经验。那网上呢,敢买吗。我88年在黄山买的云雾茶,回来细看是别的植物叶子,所以第二次上黄山,不再买茶了。

男人喝普洱保健,女人普洱瘦身。老人喝普洱益寿,小孩喝普洱开胃。听一位科学家说,普洱茶好就好在保持了原生态,

我曾用老男人来比喻曾喝过的一泡陈年普洱茶,我用老男人来比喻普洱,但这茶汤却是毫无世俗的,完全没有一丝老辣专横的,一个睿智的、彻悟的、从容的、大度的、却是让人轻松可爱的。在这初春之际,在我的茶室内,鲜花怒放,翠竹亭亭,一器一具都是我用心购置,精心养护的,在我最爱的精神家园中,独啜这一壶普洱,温暖如斯,平和如斯,让这一个下午充满了安祥快乐的感觉。

盛世茶香话普洱 篇2

你的茶,是润喉的饮料、家里的摆饰、银行的投资,还只是另一种压力。

品茶藏茶,所求为何?

春季是一个适宜喝茶的季节,作家苏叔阳说过:“饮一口暖暖的春茶,就像整个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身体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确实,品饮新焙春茶,使人感到岁月已新,春天真正来了。“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元/好问《茗饮》)紧接其后,便是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

普洱茶作为一种富于神奇色彩的传统饮料,是中国茶叶史上震古烁今的茶品。曾经听闻一位茶道高人讲述,二战后遭原子弹袭击的日本广岛和长崎,有三类人活了下来——从事茶道之人、种茶之人和长期饮茶之人,是茶中抗辐射和防癌的物质让这三类人逃过了生命的灭顶之灾。中国人讲究喝茶长智慧,没想到茶竟然有这种神奇的功能。由此想起了藏语古谚:“茶是肉!茶是血!茶是生命!”将纤巧的茶叶推崇到如此境界,那种茶情和茶意,是何等魂牵梦绕。

茶叶的确很神奇,而普洱茶更神奇,功效更多。普洱茶以云南的最为正宗,云南普洱茶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云南有最古老的茶树王,也是茶的原产地,早在明末清初至同治年间,帝王、皇族中便崇尚喝普洱茶,此时也是普洱茶的兴盛时期。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具有“长寿茶”的美称,亦称“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

普洱的前世与今生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蛮书、滇南新语、普洱茶记等),唐代滇南地区的茶为「散收、无采造法,以椒姜桂何烹而饮之」,与当时唐代内地的饼茶、团茶的制法与型态不同。只将茶叶由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日晒而成生晒散茶,这可说是为云南最早的普洱茶。现在还有许多云南少数民族所饮用的茶品,仍以此简单古法制作,笔者品尝过后,感觉其入口清甜而香气持久。

明朝时,除散茶外还出现毛尖与蕊珠茶,属于幼嫩的高级绿茶类。而贡品中的紧压团茶也有两种,二两四两的芽茶,与一斤到十斤重的女儿茶。到清朝之时为普洱茶的鼎盛时期,贵族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普洱珍品有毛尖、芽茶、女儿茶都被作为贡品,普洱文献也达十余部。制作工序逐步出现炒青工序,及贡品八色茶等许多各式花色品种。十九世纪初期商人开始在民间收购毛茶,且将毛茶细分成铺面的嫩材与较粗老叶的里茶,蒸压成包面的团茶,此即现代紧压茶拼配模式的原貌。这种做法改变原本以采茶季节分档次、级别的概念,使普洱茶能藉以生产大宗花色产品,适应广大销售市场需要。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普洱茶不需上贡朝廷,成为一般民间商品茶,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文献指出(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云南普洱茶制法分初制与覆制,初制是将鲜叶经锅炒杀青、手揉、晒干而成。覆制再分毛茶筛分与蒸揉(精制)二阶段。

云南在1938年以前一直只生产晒青茶,1945年有蒸青绿茶,1964年揉茶机出现,此时也才开始生产云南大叶种烘青绿茶。可以推断的是,从1964年开始传统晒青毛茶在充分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新制茶技术洗礼下,制作工艺有了另一种思维。

传统制法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的炒青及干燥,酉每的活性没有完全消失,在经蒸压工序或储存过程,仍可以继续进行发酵及氧化作用,口感香气浓烈且可长存久放。不像一般经过高温炒青与干燥的绿茶,虽然香甜可口,但如果没有适当保存,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质变。传统晒青制法不仅目前许多滇南地区少数民族仍在使用,所制成的晒青毛茶口感多样化;而其制程中微渥微发酵的做法,也是现代普洱茶洒水渥堆工序的先驱。

与君共饮七碗茶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唐代诗人卢仝《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仙”。《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普洱茶的迷思

近几年,“何谓普洱茶”的话题重现。究竟是让一个错误的年代、社会背景下的普洱茶新制程来延续普洱茶的文化,还是该回归传统普洱茶的文化来引领普洱茶的新纪元。

说到普洱茶的“年代”,大家总是认为老即是好。市面上炙手可热的88青饼、92青饼动则数万一饼,但它的茶品价值是否就等于它账面上的价值呢?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争议涌现。若究现代普洱茶兴盛之因,归结下来就是一个字“陈”,普洱茶因“陈”而得到世人青睐,因“陈”而令人陶醉,因“陈”而倍受追捧,不管于茶商,于茶客,于茶收藏家来说,都是因为“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普洱茶的基础价值观念“陈”,基础价值观的确立令人们有了方向,必须要能够满足“越陈越有价值”的普洱茶,才可以算是一个“及格的现代普洱茶”这段话大概可代表目前所有茶人对普洱的价值观“老即是好”。但似乎这个观念有断章取义之嫌,一个最简单也最基本的问题似乎总是被逃避不谈,在讨论越陈越香前“怎样的茶”才能达到越陈越有价值呢?若无具备让茶越陈越有价值的条件(良好的原料),只论年代,那本质不好的茶只要拥有年代就可以称上为好茶吗?打个比喻,你是要选择50分的原料经过岁月的陈化,使茶品到达它的最高境界70分;还是要一开始选择85分的原料,让其只需更短的时间就能达到90分或更臻于完美的茶呢?由此可见,茶饼并非是以“年份”作为评鉴唯一的依据,而是应在优质原料与正确的工序及适当的环境下后发酵,才能够符合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论。

茶语茶心

茶香的作文 篇3

几个月前,舅舅从宜昌寄了一包当地现摘的茶叶给父亲,父亲接到后直夸好茶,而我却觉得这种茶极苦。看着父亲有滋有味的品着茶,甚至将大伯父家一套专业泡茶工具都搬回家里,我实在是既无奈,又无法理解。

大伯父有个茶友,喜欢收集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茶,喜欢将那些茶逐一品尝,当他听大伯父说起我家这一包茶时,嚷着要来尝。

父亲将茶滤了很多次才给他品,他眯着眼睛,小心的端起瓷杯,用茶盖在茶水上轻刮几下,又送到鼻下用力嗅了嗅,最后很轻很轻的啜上一口,那表情像是在享受人间美味,小小一盏茶,他足足喝了十几分钟。

我坐在一旁,被热腾腾的茶味熏得头晕脑胀,随口嘟囔了一句,这么苦的茶怎么喝得下去!

那人看了看我,微微笑了一下,有些局促而后就又自然了,他端起茶杯说:“丫头还小,这茶啊!品的时候要用心而不是味蕾,一口茶的味道就像走过的大半辈子的味道,浓、香、醇,有味。有时甚至有些百感交集啊!”

他是个成功人士,但从他脸上的皱纹来看,他也是个吃过不少苦的人。在缭绕的香雾中,他脸上的沟壑仿佛是被岁月一刀一刀刻上去的,有一刻我为自己刚才说的话而羞愧不已。

临走时,他送给我一盒茶,故作神秘地说很适合我。那茶有些甜有些凉,的确很适合我,但我认为它更适合我人生中这一段酸甜有味又有些单薄微凉的青春。

品茶,品的不仅是茶,品的是那人生的经历。我仍然不喜欢父亲的茶,但我却可以理解他为何如此爱茶。在我看来,人生就像泡在水里的茶,或五味陈杂或单调乏味。当年华逝去,人生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之后,不如尝试着品品茶,也许能够让一颗历经风霜的心找回一丝暖人的情意。人生愈长,回味愈浓,就愈能让人生变得有滋有味。

淡淡的茶香作文 篇4

我不懂得茶道,却喜欢品茶。喜欢它薄雾般的清香。透着古典的气味,散发出淡淡的忧愁。

母亲并不喜欢喝茶,然而有一天,她买回一只茶壶,这茶壶是我暗暗喜欢盼望很久的,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壶,只是一个普通的茶壶,有趣的,是那个形若小官帽的茶壶盖。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不喜欢追求形式,凡事只求自在,不影响结果,其余无所谓。我喝茶也是如此,我不在乎是否是上等的好茶,也不在意盛茶的容器是否有缺陷,只是在意茶的气味是不是让我舒心。所以与其说我喜欢品茶,倒不如说是喜欢茶的气味。

记得有回深夜苦读,灯影下总是有我,也有这壶。说也奇怪,每次喝过一口,便能使我清醒起来,得到些解题的思路或灵感,总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催我想上,此外,在我心头,总觉得还有一丝莫名的触动,淡淡的,又那么实在。

就是喜欢茶的味道,淡淡淡的苦涩,淡淡的清香,淡淡的忧愁。苦读时,喜欢;离别时,留恋;落泪时,亲切;寂寞时,陪伴。

刚沏的茶,总是凉的快,母亲不放心我喝凉茶,说“伤胃”,于是,我每次做功课的时候,她总不断地为我续茶,偶尔抬头,总能瞅见茶壶上的丝丝热气,热气后面是母亲关切的双眸,

不知从何时起,我总感觉母亲与茶之间有一层莫名的联系。后来,因为学习的需要,我住校了。在住校之前,我以为茶壶不能夜夜随我了,我一定会怀念,因为,我是个念旧的人。现在,我蓦然回首,我留恋的不是茶壶中的茶,而是母亲用疲惫的双手注入湖中的爱,我想,多年以后,我为前程会离开母亲,那时,茶壶已长出一层珍贵的茶垢,那是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恩。

品味茶香作文 篇5

清晨,同学们背上书包,走上大巴车,一路欢声笑语踏上了去茶博馆的旅途。刚走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一位和蔼的阿姨站在茶博馆的展厅门口,她对我们说:“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参观结束还将会有茶艺表演哦!”

我们跟随阿姨走进茶博馆展厅,一边观看一边听导游讲解:“茶树有很多种,有乔木型、半乔木、灌木型的。”我看见了著名的龙井茶,看见了老家的“雪水云绿”、还看见了一个像葫芦形状的东西,导游阿姨告诉我那叫“葫芦青”,茶叶可以组成各种图案,像这些大饼、茶壶形状都是用茶叶压紧后做出来的。”

看完这些,我们就直奔茶艺表演的廊亭了。我们充满好奇地入座,两位阿姨站在那里开始了茶艺表演。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工具叫“茶拨”,它是用来拨茶叶用的;接着,阿姨又向杯子里倒了少量的水,把杯子晃了晃,她说这叫“暖茶具”暖过的杯子泡出的茶会更香;然后,她用茶拨把茶叶拨进杯子,说:“放完茶叶之后,要放两次水才能泡好。第一次,倒一点晃一晃,第二次倒满水。这样就算泡好了!”我看见一片片扁扁的龙井茶叶像一叶叶漂浮在江中的绿色小舟。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品茶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闻了闻,哇!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茶香,我又轻轻地抿了一小口茶,有一点点苦,但过了一会我却感到有一丝甜甜的味道在嘴巴里弥漫,这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喝龙井茶了!它既香、又甘甜、还特别地漂亮!茶叶真像个魔术师。

茶香优秀作文 篇6

静谧的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起身泡上一壶龙井,静坐窗前。

我们家都是极爱喝茶的,尤其是爷爷。一日三餐之余,必沏上一杯清茶,伴着醇厚的茶香读书看报。

轻啜一口清茶,苦涩瞬时席卷整个口腔,但过后便觉滋味浓醇,沉香留齿。伴着淡淡的茶香,许多纷繁的思绪归于平静,眼前便只有窗外的明月与一壶清茶了。

《茶经》有云:“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我自问自己并非精行俭德之人,但却也能在一壶清茶中领略到些许人生滋味。刚饮时的苦涩,回味的.香醇,难道不像华夏儿女对待生活的态度吗?中国人讲究先苦后甜,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人生哲理。这也难怪茶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了。

中国人常说的开门七件事中也包括了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生活的基础。一直都不了解为什么会是茶呢?为什么中国人唯独对这种苦涩的饮品情有独钟呢?诗人韦应物曾这样评论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主烦”。我想就是中国人爱茶的原因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一壶清茶荡涤心灵,它告诉人们:“贫也好,富也罢,都应该让自己心灵保持洁净,都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不必烦心,不必忧愁,生活不过如品茶般,先苦后甜罢了。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百转千回,起伏不定。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寻常百姓,都需要一壶清茶,每日提醒自己吧。

把茶杯捧在手中,指腹间传来阵阵的温暖,淡淡的茶香飘在空气中,此时不禁想起了爷爷常说的茶道了。茶道有“好茶、佳具、雅景”三要点,此刻不都占齐了?凭窗望月,轻啜佳茗。我不禁轻笑,此时我也附庸风雅了一把。杜甫曾有诗云:“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与此时的我不也有些相似吗?

犹记幼时在老家,爷爷是最爱与他的朋友们喝茶的。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古论今,兴致盎然。古时的鸿儒们不也最喜欢“以茶会友”吗?“年年岁岁品茶新,岁岁年年会故人。好友好茶相悦处,好诗好意独自珍”。与一群好友相邀品茶,谈天说地,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啊!

有人曾说茶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刚听到是我不置可否,茶不过是一种饮品,怎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提并论呢?但随后查阅资料的让我吃惊:“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的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褚派思想,独成一体。”原来茶这种平凡无奇的饮品真的缓缓流过了五千年,中国的文化无不浸染着茶的清香,它如同一位平和慈祥的老者,以它独特的温润,抚慰着这个古老的民族。

一壶龙井很快就见底了,我对于茶,已从单纯的喜爱上升到了敬佩。一杯清茶,承载了多少的悲欢啊,中国文化就如这清茶一般,甘香如兰,滋味浓郁。

茶香荡漾的时光作文 篇7

茶的沉淀,爱的浮现。甜苦共存,让爱永恒。——题记

淅淅沥沥的小雨轻叩在屋檐,朦胧了渺远的记忆。身前方桌烟雾缭绕,飘来清香的茶叶气息。小酌一口茶,思绪不由得随风荡漾,默默沉淀于时光的角落……

茶甜,润喉

炎炎夏日,我与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疯跑,最后一节体育课,我们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丁零零……”下课铃一响,我背上早已准备在一旁的书包,奔向校门。

“外公,茶!茶!”我上气不接下气,眼睛上下搜寻着。“别找了,在这儿呢。”外公笑盈盈地将茶杯递给我。墨绿的茶叶在水中上下翻滚,像精灵般乱舞,还未融化的冰糖在瓶底静静地呆着,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急忙拧开盖子,将茶液灌进胃里。喉咙不再干渴,真爽!“慢点喝,别呛着。”外公笑着说,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一年又一年,外公和他的茶,就是这样,只要我需要,就一定会守候!

茶凉,暖心

周末,我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做着作业。为了考上如愿的初中,我不敢松懈。卷子做了一套又一套,笔芯空了一支又一支。我扔下笔,说道:“妈,我想去看看外公”。

妈妈同意后,我抓上几套资料便去了外公那里。

外公的家住在底楼,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栽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绿荫密布,花香弥漫。我躺在里面,悠闲地看着资料,仿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静听鸟语,细闻花香,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资料被扔在一旁。

醒来时,已是傍晚。我进入客厅,发现整洁的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压着一杯茶。“外公去买东西,你把茶喝了。读书不要太拼,记住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我轻抿一口茶,一丝清凉遍布全身;薄薄的水雾,湿了双眼。

曾经错过的茶香作文 篇8

“直到面前再也没有熟悉的茶香,我才明白自己错过的不仅仅是一份茶香,更是一份母亲对我的关爱,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题记

照旧,我依然在漆黑的夜里,挑灯夜读。

透过窗户,对面楼里没有一户人家家中的灯还是明亮的。我叹口气,埋头继续在题海中奋战。

这时,母亲应该端着一杯花茶进来了吧。

每夜,母亲陪伴着我时,总会在客厅的沙发上安静地看书。或许是与母亲心有灵犀,每当最疲倦,觉得坚持不下去时,母亲细碎的脚步声就会在客厅中响起。

我知道,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到来了。

放下手中的笔,使劲的伸个懒腰,舒适的靠在宽大的椅背上,等待着那一杯散发着清香的花茶。

母亲发出的声响,总引起我无限遐想。

沙发“吱――”的一声微响,是母亲将书签夹入书中,起身泡茶吧。母亲轻柔地在客厅走动,长长的睡裙在脚背上来回飘荡。打开冰箱,取出茶叶,三指合并在一起,捏起一小撮茶叶,放入勾有青色波纹的.白瓷杯中。轻轻拔开水瓶木塞,水倒入杯中的声音清晰传入耳中,我仿佛看到茶叶在沸水中旋转的模样。

脚步渐渐近了,门被推开,是熟悉的茶香和袅袅烟雾中母亲温暖的笑容。

可是今天的花茶怎么还没有来呢,我有些烦躁。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绕的我更心烦意乱。

“有点晚了……”母亲抱歉的快步进来。

“以后不喝了。”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脾气,冲母亲吼了一句,就装作埋头写作业。

母亲一愣,把茶放下就离开了房间,茶杯上空飘散的雾气渐渐消散,炽热的茶水也渐渐冷却。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控制不住,就……

第二晚,没有了熟悉的茶香,屋内一片寂静,后悔漫上心头,我想道歉却不知怎么开口。就这样僵持着,直到睡觉我都没同母亲讲一句话。

又到喝茶时间,没有了熟悉的茶香,烦闷扰乱着我,无心再做作业,放下笔,我试探着问;“妈,我的茶呢?”

一秒钟的沉寂,又是熟悉的声响。

我知道,母亲已经原谅我了。错过那一夜的茶香,我才明白母亲对我的关爱,明白珍惜。

淡淡的茶香作文1000字 篇9

一杯杯茶的味道各有不同,有的苦,有的香,但慢慢回味开来,才能品透其中真正的韵味。人生不过六道茶,“无忧茶,懵懂茶,长大茶,社会茶,苦茶,温馨茶。”每一杯茶就像那一杯杯调制的鸡尾酒,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我这杯懵懂茶也快凉透了,还有几个月就要放下它,去品一品那长大茶了。刚刚品一杯茶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烫到。还记得刚刚步如初中时,成堆的规矩让我适应难从,有些烫嘴,但慢慢的这茶的温度也下降了些,转眼间就从初一升到了初二,这茶的温度变得刚刚好,但味道却与去年的大不相同。这一年,我们带着不舍的心情迎接着新老师,别的班都是老师送走学生,我们班恰恰相反,变成了学生送老师。这杯茶也从第一层变成了第二层,新的味道并没有让我们难以接受,反而让我们开始享受这一味道。或许是因为新来的每位老师都很和蔼,很容易亲近吧。这第二层茶送给了我们一味最喜欢的味道——-全新的语文课。

每节语文课都会有美文欣赏,大家听着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在阳光普照的教室里品味着这一杯书香茶,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让我们的心情稳定下来,在忙碌中踩下刹车,跟下雨天呆在家里那种慵懒的感觉很类似,这一杯杯书香茶会带给我们心神上的宁静,让我们静下心来去聆听内心深处的语言。

升入初三,我们也就还剩那最后一层茶要品了,这最后一层便是苦中带甜的味道了,平时吊儿郎当的我们都开始认真起来,认认真真的上每一堂课,仔仔细细的钻研每一道题,每天挑灯夜战,苦不堪言,但每天去学校又会有很多乐趣,同学之间的嬉闹,师生之间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倍感心喜。刚刚开学的这次摸底考试让我们都提心吊胆的,毕竟一个寒假过去了。我们的提心吊胆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个寒假大家可谓是“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啊,自然都想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没有回报,但刚刚尝到一点,这茶的苦味便散尽开来,咽下去了,细细品味一番到能品出其中的道理,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的心都很浮躁,这一棒,把我们从假期的慵懒中打了回来。

这是最后一点点茶了,也更苦了,也更珍惜了,再过108天我们就要分别了,再细细品味一下这其中的甜味吧。那欢乐的课间,那紧张而又温馨的课堂。或许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只是人们随幻想创造出来的,但我们也摆脱不了这既有美感,同时又乏善可陈的幻想。都说人走茶凉,但那份香味与它独特的味道会永远驻足心中。即便未来的我们天涯海角,但明天我们一定会相见的!

让我们在这最后的时光里再好好品一品,忆一忆这杯懵懂茶吧!让我们大声对明天说一声,你好!

茶香不散1100字作文 篇10

茶香渐渐融进心扉,温暖弥散全身。曾经的一幕幕兀地凸现在橙黄色的记忆中,一个个笑靥如花的人端着一杯杯清香四溢的花茶,灿烂明媚。记忆清晰地告诉我,没有那些“茶香”,我无法一深一浅地走过生活的艰难之路。

第一杯茶是父母。那是一杯红色的康乃馨,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温柔绽放。父母的爱,确如康乃馨一般,丝缕情怀,静静散发芬芳。记忆中无数个黄昏午后,倚着妈妈的肩,诉说尘封往事;无数次失败过后,爸爸严厉教导我要坚强面对;无数个凄寒夜晚,父母在严寒之中为我守候着温暖。他们在暴风雨中保持着守望的姿势,黑发染上了白霜,笑颜也满是沧桑。感谢十几年来父母给予我的温暖,感谢父母一次次抚慰我的痛楚,感谢他们,让我成长。

第二杯茶是老师。那是一杯淡黄的菊花茶,清秀雅致,芳香镇定而淡然。一路走来,结识了许许多多位老师,虽然许多现在都已不再教我,但是老师们给予我的谆谆教诲却是一直不曾忘怀。曾经的我,一度固执于我高傲的`青春,迷恋于奢华浮躁,把自己埋藏在自己编织的网里,哀怨其中无法自拔。是老师,一次又一次告诉我快乐地生活,教我欣赏落叶飘零的美丽,让我倾听阳光拔节的声音……如今,那一些讲台上流光溢彩的讲授,那错综复杂的x、y、z,那悲欢离合的多彩人生的讲诉,许多都已经远去,但那份情不变。感谢老师带给我对生活的热爱,感受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的工作,感谢老师给我的生命融入了那么多的精彩。

第三杯茶是朋友。那是一杯浓郁的茉莉花茶,杯里朵朵白色的小花纯净明朗,浓香四溢,沁人心脾。一直一直,都很感激朋友给我带来的那么多细小的关爱,虽如茉莉花一般微不易觉,但带来的温暖却能久久留存。哪怕是一蹙眉、一你东北三省,便有声声问候送到身边;失败沮丧之时,总会有许多手紧紧握住我的手,坚定地告诉我不要害怕失败,大家一起努力。于是泪水不再残留在孤寂的风中,于是绝望的日子不再孤独,于是幽咽的寂寞忧伤无所适从,于是抬起头就看见阳光……在那放肆的哭和爽朗的笑之间,朋友的温暖早已渗入心底的深入。感谢朋友们带给我别样的快乐和无以言表的温馨。

还有,流连于记忆深入一杯杯不知名的茶,只是默默散发着茶香,无法散去。那是过路人温暖的回眸,是陌生人不求回报的援助,是世间无数无数的爱融汇而成的。感谢那些带来爱的人,他们美丽了世界。

赌书消得泼茶香作文 篇11

我对于中国得古典文学很是着迷。也许时隔甚久,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它们就在这里,就这样静静地摆在我的书架上,沉淀着五千多年的时光。

何谓经典?经典是被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依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依旧能使人得以进步升华的书目。它们有着超越时间的意义,不会受到某一时代的偏激思想影响。

我喜欢读《庄子》。我喜欢那隔绝了一切的尘世喧嚣,那天人合一与万物的契合,那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喜欢读《红楼梦》,喜欢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喜欢贾宝玉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喜欢黛玉不愿与世故同流合污。

《诗经》里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朴素的民风;《论语》中的仁与爱人,己所不欲与勿施于人;《离骚》的美人香草的浪漫情怀与爱国的坚毅……

这样的美好事物,使我既欣喜,又庆幸。欣喜,在于这些经典,我可以细细感悟,不被人阻止和干扰。我有幸生于这个国家,有幸能领略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文化。

有些人也认为,杂书也有阅读的价值。我不否认这一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当它有缺点时,也会有相应的优点。然而,重视事物的优点,才是重要的。非经典的书目,只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反映,当过了一段时间,人们便会将它遗忘,当自己看完这些杂书时,也感到收获寥寥无几。

这世间书本无数,被评为经典的又有多少?人这一生又有多长?我们有多少时间去挥霍在这些闲暇杂书上呢?

也许由于语言,说话方式的时代性,刚开始读经典时会有些生涩,但没关系,耐下心来,细细品读,渐渐就会沉迷在其中了。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开学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下一篇:初中第一次考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