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精选8篇)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篇1

(国办函[2006]32号)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编发[2005]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函的通知(电监安全[2005]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电监安全[2006]29号)12 关于深入推进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7]11号)13 关于加强电力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

(办安全[2007]1号)14 印发《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8]43号)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三)编制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法律体系。抓紧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贯彻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抓紧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以及有关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各地区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五)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

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十)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十一)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十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

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六)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

(十七)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

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二十二)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尽快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编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适应全日制各级各类教育需要的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安排相应的课程或课时。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二十三)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十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应对各类跨国或世界性突发公共事件。大力宣传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参与公共安全领域重大国际项目研究与合作,学习、借鉴有关国家在灾害预防、紧急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电力内发与外供、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关系,合理布局电源,科学规划电网。

(二)电力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低温雨雪冰冻、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建设电力工程,要充分论证、慎重决策。要根据电力资源和需求的分布情况,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布局,合理确定输电范围,实施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和无功就近平衡。要科学规划发电装机规模,适度配置备用容量,坚持电网、电源协调发展。

(三)电源建设要与区域电力需求相适应,分散布局,就近供电,分级接入电网。鼓励以清洁高效为前提,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建设小型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电站,适当加强分布式电站规划建设,提高就地供电能力。结合西部地区水电开发和负荷增长,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根据煤炭、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实施煤电外送。进一步优化火电、水电、核电等电源构成比例,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缓解煤炭生产和运输压力。

(四)受端电网和重要负荷中心要多通道、多方向输入电力,合理控制单一通道送电容量,要建设一定容量的支撑电源,形成内发外供、布局合理的电源格局。重要负荷中心电网要适当规划配置应对大面积停电的应急保安电源,具备特殊情况下“孤网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对受端电网的支撑作用,鼓励在热负荷条件好的地区建设背压型机组或大型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严禁建设凝汽式小火电机组。

(五)电力设施选址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和设施维护困难地区。电网输电线路要尽可能避免跨越大江大河、湖泊、海域和重要运输通道,确实无法避开的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同一方向的重要输电通道要尽可能分散走廊,减少同一自然灾害易发区内重要输电通道的数量。

(六)加强区域、省内主干网架和重要输电通道建设,提高相互支援能力。位于覆冰灾害较重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具备在覆冰期大负荷送电的能力。位于洪水灾害易发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基础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必须穿越地震带等地质环境不安全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及其基础采取抗震防护措施。

(七)加强电力规划管理,促进输电网与配电网协调发展。国家电力主管部

和新型导地线、绝缘材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设计,合理匹配元器件强度,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

(十五)鼓励研究和推广输电设施在线监测、实时预警、故障测距和应急保护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破冰、融冰等除冰技术和专用工具,推广应用杆塔高效抢修技术和工具,提高电网设施的安全监测和应急抢修能力。

三、完善电力应急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对

(十六)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为主、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电力监管机构监管、企业为主、用户积极配合的电力应急预警系统和电力抗灾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十七)国家电力监管机构是全国电力安全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电力系统应急、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电力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协调指挥各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制订防灾预案,开展抢险救灾。电力企业是电力系统抢险救灾的责任主体,负责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十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订完善本地区防灾预案,研究确定当地重要用户范围和应对自然灾害的供电序位。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优先保证医院、矿山、学校、广播电视、通信、铁路、交通枢纽、供水供气供热、金融机构等重要用户和居民生活电力供应。

(十九)电力企业要根据本地区灾害特点,建立健全电力抗灾预警系统,形成与气象、防汛、地质灾害预防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电力设计、施工队伍在电力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加强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能力建设。

(二十)电网企业要针对灾害可能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电网解列、“孤网运行”等情况,制订和完善电网“黑启动”等应急处置预案。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电网应急保安电源要做好应急启动和“孤网运行”的准备。

(二十一)发电企业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和法定长假到来之前,要提前做

(二十九)各地区、各部门要打破区域、行业等限制,对受灾地区无条件实施紧急救助和支援,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7]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安全监管总局 国资委 财政部 公安部

民政部 卫生部 环保总局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也给企业安全造成多方面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进一步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

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二)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高危行业企业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三)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对处置企业突发公共事件等给予必要支持。进一步落实企业强制性提取安全费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征用补偿政策,完善对企业物资合理征用的补偿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技术和产品,扶持应急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企业应急队伍有偿服务机制,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社会救援的经费支出予以相应补偿,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社会救援。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高危行业企业的

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街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各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国办函[2004]33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给你们,以供你们在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时参照。

附件: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说明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四年四月六日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和公众参与等原则。

1.3编制依据

1.4适用范围

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可以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应制定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的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要求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明确通报的程序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需要说明援助形式、内容、时机等,明确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程序和部门。

4.3通讯

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提供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

4.4指挥和协调

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要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4.5紧急处置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如果是国际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提供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7

(2)应急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先期处置队伍、第二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

(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5)治安保障。包括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6)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7)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8)社会动员保障。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1)公众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

(2)培训。包括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可以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

6.5监督检查

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

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国务院将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下同)应急预案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把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抓紧做好,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本框架指南供有关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相关预案时参照。各部门、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类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或修改相应内容,调整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思路,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健全机制。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科学指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应急预案的全局性、规范性、科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

各部门、单位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体制方面主要是明确应急体系框架、组织机构和职责,强调协作,特别要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同时,应急预案工作要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要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协作配合部门或单位制定的配套预案,可作为主管部门预案的附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机制。

(三)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各类资源,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启动预案的级别。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3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 目的 1.2 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职责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现状

简要说明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1.5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可以预见的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2.2 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的要求,最好附图表说明。

2.3 应急联动机制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机构与行政区域内中央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的应急联动机制。

3.预测、预警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收集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突发公共事

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要按有关规定明确通报的程序和要求。如果需要国际社会援助的,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4.3 基本响应程序

4.3.1 基本应急

明确信息研判、应急启动、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社会动员、损失评估、现场应急结束等程序和要求,明确基本应急程序中各相关机构、责任人、组织方式、队伍调遣、物资使用、征用、调用等要求。

应急、恢复与减灾行动能同时进行的,应同时进行。

4.3.2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明确有关应急机构的行动程序与要求。

4.4 指挥与协调

建立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和现场指挥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明确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机制。

4.5 新闻报道

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等。

4.6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决策机制和发布程序,要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

5.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等程序和要求。

5.2 社会救助

明确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

6.7 物资保障

建立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的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

6.8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应急状态时经费保障措施。

6.9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制度。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规划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与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专家组,提供联系方式。依托科研机构,建立应急技术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研究。

6.12 其他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大、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7.2 培训

明确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7.3 演习

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8.附则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抓紧做好。

本框架指南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定、修订本行政区域总体应急预案时参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可对总体应急预案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或增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法规范。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按照有关程序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三)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省(区、市)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咨询队伍。

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救灾恢复体系等。

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总体应急预案是政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需要各部门、单位制定各种行动方案、相关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

省(区、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省属各委、办、厅、局和地市(州、盟)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和中编办《关于增设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47号),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主要职责

(一)承担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及时掌握和报告国内外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办理向国务院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保证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联络畅通,指导全国政府系统值班工作。

(二)办理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督促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承办国务院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

(三)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国家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建议。

(四)负责组织编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

(五)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信息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协调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承办国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参与拟定、修订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编制和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对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四)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综合监督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网络。

(五)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上报工作。负责分析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并预测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及时提出预警信息。

(六)指导、协调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地方或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要求,调集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参加事故抢救;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国务院授权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训练、演习。协调指导有关部门依法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施资质管理和救援能力评估工作。

(八)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工作。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国际合作与交流。

(九)负责国家投资形成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产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项目投入资产的清理和核定工作。

(十)完成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业编制80名。其中:主任1名,配备副部级干部(由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和任务重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可适当高配干部。

四、其他事项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履行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行政监管职责,负责起草或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依法进行监管;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授权履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职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监总应急[200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国务院2006-2010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建设高素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措施

近些年,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对电能的消耗越来越大, 因而经常回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停电或其它电力事故, 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应急管理的不足, 是导致电力事故难以及时处理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电力结构的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 相关结构较为脆弱, 使得电力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较高。因此, 电力企业对应急管理进行能力的提升, 是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

1 电力系统中的突发事件特性及其分类

1.1 突发事件的特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性:一是涉及环节较多, 主要表现在电力在生产、传输、分配及消费几乎是同时完成的, 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在任意环节, 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就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正常的运行;二是自然界的多数灾害都能对电力系统的相关设备造成影响, 也可能受到窃电或违章用电的用户的破坏;三是影响范围大, 电力是人们离不开能源之一, 大面积的停电将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

1.2 突发事件的分类

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导致了突发事件;外界人为的破坏以及系统自身的缺陷;相关人员操作失误等。

2 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常见的问题

国内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现状, 及在应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缺乏健全的电力系统应急预备方案的机制, 缺少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一些电力企业对应急事件缺乏认识, 相关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导致事故发生后, 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水平不高, 电力企业与社会上的联动手段不强, 且联动能力不足, 在大规模的停电中, 预案的执行, 仅限与电力企业自身。

3 有效的应对措施

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大范围的停电事件进行有效的快速处理, 使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 得到有效的保护, 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社会上树立起工作负责, 以用户的利益为重的形象, 进而更有效的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挽救。因此, 电力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应急管理制度, 并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3.1 建设科学的应急系统管理平台

对于应急系统, 应要求做到具备健全结构、多重功能、统一标准及反应快捷等优点。因此, 应加快建设电力系统的指挥平台及相关通信设施等, 使电力应急系统成为安全监管及抢险指挥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进而实现对事故进行实时监控、预测警报、灾情反馈、综合判断等, 将指挥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重视国家级电力应急系统的建设, 并以此为参照, 进行下级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最终全面的提升电力安全的监管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

3.2 日常中的应急系统管理工作

电力应急预案机制的构建, 是实现电力应急管理快速、高效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的前提, 构建统一的应急预案, 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重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化原则;闭环管理原则。进而使电力应急预案机制构建的可靠性, 并在日常工作中对应急系统进行管理。

3.3 健全预备措施及方案, 进行预案的演习

电力企业的重要设备安置地点, 应邀请气象台对地点的实际地理情况进行监督, 在日常工作中对其进行观察, 电力企业应在较为重要的设备区域设置检测点, 并在社会上与相关的检测网络进行联系合作。并针对当地的灾害情况建立减灾防御系统, 并与相关部门保持信息沟通, 形成有效的机制。对电力安全风险及实际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将预防灾害的应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使供电企业的应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不定期的进行应急演练, 使得在演练过程中及时将其中不足暴露出来, 将预案进行改进, 去除不足之处, 使电力系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与应变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重要用户及场所, 应按照规定架设备用电源, 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及管理, 也应要求重要用户进行应急电源的配设, 使在突发事件中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降低应停电带来的损失。

3.4 加大应急队伍的建设以及相关联动机制的构建

应急队伍背负着抢修供电的责任, 因此应构建一支专业性强, 人员配备充分的应急团队, 采用专业与兼职相结合, 提高相关设备的配用率, 使应急团队具备较高的应急能力。对于现有的应急团队成员进行能力的培养。进而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满足实际的应急需要。应保证各部门, 各级供电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 及有关部门的相互协作, 制定良好的应急协调联动体系, 在危机情况及时的进行相互援助, 最终使应急工作得到及时顺利的进行, 使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3.5 科学管理应急物资

电力企业与用户, 都应加强电力系统应急物资的管理, 将储备布局进行优化, 使应急物资能够及时的出现在灾害现场, 使应急物资得到合理的利用, 进而在各种突发事件中, 进行及时的物资补给, 进而为及时处理电力事故提供良好的保证。

3.6 筹置电力应急款项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正常建设及运作, 应设立电力应急的资金款项, 在电力突发事件中, 存在巨额应急款项及技术密集等特点, 应加强落实应急资金款项的落实, 以保证在突发电力事件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主要的应急款项来源如下:一是政府直接拨款以及从电价中剥离出一定份额进行支援;成立安全投入的有偿服务体系, 进行有偿的应急救援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使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得到妥善的进行, 电力企业应加强应急管理的工作, 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应致力于长期的规范, 结合多方面进行考虑, 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 保证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翼铭.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初步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 2010, 01:123-125.

电力企业应急管理 篇3

关键字:电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F272; F426.6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用电量逐渐增多,对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电力供需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威胁始终存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等,这都将对电力安全构成威胁,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提高事前预防,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真抓实干,让安全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保证经济的腾飞。

1.电力企业安全问题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教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下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电力生产中的应急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起应急管理系统,其中的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成为了电力企业组织体系中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在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中,应急处置方案是基础。由于电力企业之间的生产规模、组织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有所不同,那么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也会各异。那么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中,要将关乎到电力企业风险的各项因素都考虑在内,其中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岗位,从公司到班组,以至于岗位职能,都要将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出来,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动态运作的系统。由于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衔接,因此,在具体执行应急措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属地为主,条块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应急能力,要实施必要的培训工作。首先是应急基础教育,建立应急处置方案,将需要应急处理的事故的类型明确,将所要带来的危害程度做出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进行应急组织管理中,要对于每一位人员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并落实到位。所谓的应急管理,就是对于电力企业中所出现的安全事故,要迅速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到措施准确到位。

3.电力应急管理技术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要解决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就要从管理体系出发,完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要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并采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救援工作,将新技术用于在救援工作中,可加快救援速度,在短时间里完成救援工作,降低经济损失。另外,完善管理体系还要求做好电子预案、演练评估以及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顺利运行,相关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完善管理体系,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并做好救援准备工作,确保救援工作可快速展开,从而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3.2做大做强通信建设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通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采用了新的通信系统,并且有些条件较好的电力企业,还建立了微波通信系统,当出现电力事故时,可采用语音电话来传达应急事件,指挥救援工作。现在,通信卫星公司也参与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为其开设了卫星信道,急救工作便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另外,还可采用视频通信功能来掌握急救情况,指导急救工作,将整个急救情况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传输给相关部门。加大通信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急救工作在第一时间里可通过通信向相关部门传输急救信息,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抢救工作,降低损失率。

3.3提高系统灾害水平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对应急救援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降低事故损失。所谓的预测预警,指的就是对电力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受难人数进行预测,然后结合灾害的与预报情况,及所采集的当地的各种信息,进行事故预测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当电力设备损坏时,电力系统就不可进行灾害等各项工作的模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企业相关部门要进行紧急预案,并且为救援人员开展演练培训,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故障当中,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电力故障进行预测,并且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实验中,是提高救援人员救援技能,降低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4.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同应急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当前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做好风险应急管理,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石斌.简论变电检修中断路器的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4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篇4

一、总则

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私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项目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火灾预案应急演练。

二、处置火灾的原则和组织机构

㈠处置火灾的原则

1、有指挥,有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2、有保障,做到谨慎从事,全体动员,及时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和增援。

3、有措施,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火情,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企业的财产损失。

4、有策略,根据火情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力争迅速控制或解决火情。

企业应急组织机构由火灾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专业应急小组、基层单位应急小组共同组成。

㈡、组织机构

1、火灾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项目经理

领导小组成员未在项目部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部门按职务排序递补。

2、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是企业火灾事故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突发火灾事件时组织联络应急状态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3、专业应急小组

专业应急小组共设9个组

(1)现场指挥组:设在现场救护基地,由指挥部负责人和事故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指挥火灾现场的应急抢险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2)抢险救援组:由义务消防队、事故单位和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灭火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生产处负责抢险救灾人员的组织和调动。

(3)技术专家组:由项目部主管技术的领导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事故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制定应急灭火方案和技术措施,解决灭火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物资供应组:由材料部门和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通讯联络组:由单位和事故单位组成,负责及时反馈火场的救援进展情况,保障火灾现场与外界的信息畅通,负责寻求外部支援的联络工作。

(6)警戒保卫组:由安全保卫部门为主组成,主要负责火灾现场的保护、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

(7)医疗救护组:由医院、事故单位组成,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8)后勤保障组:由单位有关部门和事故单位组成,主要负责生活接待、车辆调度和后勤服务工作。

(9)善后处理组:由单位工会、事故单位参加,必要时请求当地政府派员协助,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4、单位应急小组。单位按照企业应急组织机构要求组建应急小组,组长由本单位行政正职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生产、技术的副职担任。应急救援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外出前,应指定一名副职代行其职责。

三、应急响应过程

应急响应过程分为报警、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活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应针对应急响应分步骤制定应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的程序指导突发火灾事件的应急响应。报警和接警及处置程序如下:

1、熟知火灾报警程序:

①一发现火灾时,做到沉着、镇静报警,根据观察了解的情况立即先向应急办公室报告、本部门负责人报告,并以简单方式通知消防队、火警“119”报警,并做好应急处理。

②根据火场反馈的情况,应用对讲机或电话进一步向部门领导报告,并遵照领导指示,调配消防器材、组织人员立即到现场及时扑救。

2、二在查看火情的同时分析起火原因,根据火势拨打报警电话119,要报清楚起火地址、火势、燃烧的是什么物质向“119”报警时要沉着冷静,应向接警人员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

(1)报警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失火的准确位置;

(3)准确报告失火的情况,如起火时间、燃烧特征、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有无重要物品、失火周围有何重要建筑、行车路线、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如何方便地进入或接近火灾现场等等;

3、应急办公室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总经理为第一指挥人,如遇特殊情况由总经理指定指挥人。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火势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立即组成现场指挥组赶赴现场实施指挥,并组织应急救援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4、火灾现场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1)组织义务消防队赶赴现场,并及时通知火灾事故发生单位的人员,及时切断着火部位的电源;

扑救火灾的原则: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灭

扑救火灾采取的措施:① 堵截火势防止蔓延; ② 快攻施救控制火势;

③ 通气排烟减少损失; ④ 隔离分隔将火扑灭

(2)通知相关人员迅速集结,按疏散线路组织疏散。

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启动消防广播组织疏散,正确通报火灾火情,防止人群混乱;按照火灾应急预案中制定的疏散方案组织疏散,注意自我保护,通过烟雾区应采取低头弯腰姿势;

3、严格服从组织指挥,控制人员情绪,阻止人员返回火场,做好眼睛和呼吸道的防护;

4、一般情况下疏散的先后顺序是:

① 先从着火楼层开始,然后是以上各楼层再是以楼下各层;

② 要优先安排受火势威胁最严重、最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避免造成严重的伤亡后果。

疏散引导工作在发生火灾时,应先疏散被火势围困的人员,其次再进行火势周围的物资疏散,同时要注意疏散人员自己的安全,疏散后的物资要放在不影响消防车通道和利于火灾扑救的安全地点,物资的放置点要留有1至2名人员看守,防止形成新的火点。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

(3)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听从公安消防人员的指挥进行疏散工作。

(4)门卫值班人员在火灾事故期间,严格控制出入车辆和人员。

四、火灾扑救、安全防护、医疗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㈠、抢险救援组在接到火警后,应迅速赶往失火地点,听从火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本着“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灭火”,“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实施灭火。在总指挥未到达的情况下,就近利用消防水源和灭火器材迅速扑救火灾,防止火势蔓延。

1、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产生燃烧条件。、实践中采取的基本措施和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是:

㈠ 隔离法:控制可燃物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走,燃烧就会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

㈡ 窒息法:隔绝空气就是阻止空气进燃烧区或用不燃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㈢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其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可燃物上以避免蔓延。

㈣抑制法:阻止火势蔓延就是使灭火剂叁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使燃烧停止。

2、抢险人员到达火灾现场时,如发现有人员被火势围困,应先救人,后救火,如发现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受到火势威胁时,应迅速组织人员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点。

3、如起火物为化学药品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应在确定无爆炸危险的情况下,用干粉灭火器、沙土等物品进行扑救,用水将周围的可燃物品淋湿,但严禁用水扑救化学药品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火灾;如不能确定有无爆炸危险的,应在安全地点做好准备,等待消防部门的指挥人员的调令和火灾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命令。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距火点5米处,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下使筒内干粉松动,先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按下压把,干粉即喷射出来。

4、在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听从公安消防部门指挥人员的指挥,配合灭火工作。

5、安全防护组接到火警后,应首先控制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失火区域,同时迅速通知有关人员清理失火区周围停放的车辆驶离危险区域;火灾扑灭后,要全面检查现场,消灭遗留火种,并派人保护好火灾现场,等待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协助对火场进行现场调查。

6、医疗救护组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准备好抢救器械、药品、救护车等,迅速赶赴火灾现场,一旦有人受伤紧急实施抢救;如有人受伤或中毒,应根据伤势情况处理,必要时拨打“120”救护。

五、危险要害部位的确定

油料库、配电间、火工品仓库、隧道等。

六、应急救援体系和演练

1、建立以抢险救援队伍、义务消防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组成应急救援体系。

2、为提高救援队伍的素质和应战能力,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1~2次专项消防培训及灭火演练,并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学习交流,做到“三会”一要会报警,做到沉着、镇静,报清楚起火地址、火势、燃烧的是什么物质;二要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做到对本单位的消防器材知位置、知性能、知使用方法;三要会扑救初起火灾,做到要会扑救初起火灾¬,做到正确选用消防器材和扑救方法。

3、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方案,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活动。演练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员工熟悉本单位疏散路线、预定的安全保护区域、应急救援专业常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使用、通讯设备的使用、防火、防毒、防爆堵源技术、抢运和消毒,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

七、应急救援物资

1、事故应急救援物资,按照有关规定统一采购、储备和管理,并根据应急消耗情况及时给予补充。

2、单位要相应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随时调集储备的物资。

3、各类抢险救灾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状态。

八、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通讯联络

应急办公室电话:

安质部办公室电话: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程序,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公司应急办公室应按事故种类分别上报。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③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④ 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⑤ 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⑥ 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3、事故现场保护

事故单位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安全保卫人员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负责做好现场警戒保卫和维护治安秩序。

九、责任追究

1、在事故应急救援中,依照本预案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的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2、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首先启动本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对未及时启动预案、采取响应措施而造成事故扩大的,应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3、对隐瞒不报、谎报或拖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应当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4、应急指挥部有权调动各单位抢救队伍、物资和车辆设施等参与事故救援工作。对以各种借口妨碍预案实施的行为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5、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违反该原则应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附:外部应急救援相关单位联系电话:

(1)火灾报警:119

(2)医疗急救:120

广厦建设***项目部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A:一般事故隐患 B:较大事故隐患 C:重大事故隐患 D:特大事故隐患 E:食品生产企业

2、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A:不予行政处罚 B:给予罚款 C:给予拘留 D:给予警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下列有关在用起重机械检验周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检验1次 B: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每2年检验1次 C: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检验1次 D: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每半年检验一次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4、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该市某酒厂发生1人死亡,15人重伤事故,应在内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故情况。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食品生产企业

5、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min才能完全适应。A:20 B:30 C:40 D:6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6、《刑法》自__起开始施行。A.1995年10月1日 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7、1990年10月20日__发出《关于报告船舶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 A.交通部交通安全委员会 B.交通部 C.公安部 D.国务院

8、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应当在销售、购买后日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A:5 B:10 C:15 D:30 E:推拉闸刀开关时,脸部不允许直对电闸,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烧伤脸部

9、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中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的主要作用是__。

A.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演练要求、资源和经费保证、索赔和补偿、法律责任等

B.规定有关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权利 C.划分相应级别

D.明确应急救援的目的

10、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A:1 B:2 C:3 D:5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保障航空安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适航的航空器 B:旅客的协作配合 C:安全的交通运行

D:无暴力干扰的运行环境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2、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这是应用了__。

A.机械设计本质安全 B.机械失效安全

C.机械部件的定位安全 D.机器的安全布置

13、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方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是指__。

A.概率风险评价法 B.伤害范围评价法 C.物质系数评价法 D.危险指数评价法

14、《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企业工会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__。A.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B.无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C.可以强行提出解决的建议 D.继续工作

15、预案演示是对__的综合检验。A.应急能力 B.素质能力 C.品德能力

D.动作灵活能力

16、[2010年考题]在民爆器材生产行业,对于爆炸分区分为ⅠI类(区)的场所,采用仪表的类型应该是。A:本质安全型 B:气密型 C:尘密型 D:增安型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7、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整顿;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不包括__。

A.未按照规定提取或者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B.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矿山事故 C.矿长不具备安全专业知识

D.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分配职工上岗作业

1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较大涉险事故的是

A:造成1人被困的

B:需紧急疏散人员300人的 C:造成2人下落不明的

D: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9、法的__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A.原则 B.目的 C.内容 D.形式

20、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最低比例是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员的 A:10% B:30% C:50% D:8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检验检测工作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__标注。A.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 B.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 C.国务院

D.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__接收。A.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B.道路主管部门 C.劳动保障部门 D.公安部门

23、在铁路运输安全的牵引供电安全中,对于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来说,下列对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接触网导线最大弛度限度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 000 mm B: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 700 mm C:编组站和区段站,不少于6 200 mm D:客运专线为5 300~5 500 mm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4、[2011年考题]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在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生产经营场所或者相关设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B: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C:下达整改指令

D:提请政府挂牌督办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闭塞法是__。

A.自动闭塞法 B.半自动闭塞法 C.电话闭塞法 D.辅助闭塞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可采用多种应急演练方法,如__等。A.现场演练 B.桌面演练 C.功能演练 D.全面演练 E.口头演练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事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逐级报告事故的时限.是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A:1 B:2 C:4 D:12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要坚持原则,过好“权利关”“人情关”和__。A.安全生产关 B.财产关 C.利益观

D.生命安全关

4、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吊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进行制造 B:该企业塔吊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5、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有情形,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予通过。A:健康体检不合格的

B: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的 C: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的 D: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给予行政处罚的

E:违章操作造成轻微后果或者有1次违章行为,并经查证确实的6、VTS的功能不包括__。A.助航服务 B.信息服务 C.数据评估 D.防火防爆

7、为便于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性,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备系系列化的产品。这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__原则。A.系统整体可靠性 B.信息反馈 C.高维修度 D.预测和预防

8、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__。A.眩光 B.视错觉 C.明适应 D.暗适应

9、下列指标中,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A: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B:采掘业万人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C: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D: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E:百万吨煤炭死亡率

10、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煤矿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规定的特大安全事故有。

A:特大火灾事故 B:特大公共卫生事故 C: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D:特大建筑质量事故 E:特大矿山事故

12、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工会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的基本权利的职责。

A:组织矿山事故抢险救灾 B: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C:发现危险情况,有权提出撤离作业现场的建议

D:参加矿山安全管理,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 E: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13、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不属于特种设备的是__。A.锅炉 B.电焊机 C.电梯

D.起重机械

14、《行政处罚法》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主要有。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特殊程序 E:复杂程序

15、事故的人员伤亡分为。A:财产损失 B:人员死亡数 C:死亡率 D:重伤数 E:轻伤数

16、可靠性预计是根据零部件的可靠性数据来估算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下列关于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A.串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B.并联系统的单元数与可靠性无关

C.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D.串联系统的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

1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A:24小时工作日

B: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 C:8小时工作日、44小时工作周 D:12小时工作日 E:食品生产企业

18、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的有关内容包括 A: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B: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操作规程 C:职业病危害的事故后果

D: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E: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19、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500 ㎡,建筑面积8 200 ㎡,高20.4 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1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20、为防止砂轮机在磨削加工中砂轮破裂伤人,必须配备安全防护罩,防护罩由圆周构件和侧面构件组成,防护罩构件的厚度尺寸关系是__(圆周构件的厚度与侧面构件的厚度的关系)。

A.圆周构件不得小于侧面构件 B.圆周构件不得大于侧面构件 C.圆周构件与侧面构件总是相等 D.没有特别要求的

21、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主要包括。A: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

B: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 C: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D:对偶发事件的发生地点进行预测 E: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22、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分为大类。A:3 B:4 C:5 D:6 E:食品生产企业

23、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还包括相结合的格局。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 B:省级人民政府垂直管理 C:企业管理与行业监督 D:地方监管与企业监管 E:食品生产企业

24、高压容器为第__类压力容器。A.一 B.二 C.三 D.四

工程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篇6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事件突发对工程正常施工秩序的影响,我公司从工程开工就建立以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为首、公司总部领导班子为辅、总部各部门支持配合的总承包现场应急响应小组。在紧急情况发生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一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保证做到:统一指挥、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一、应急准备及响应组织准备

⑴为了保护本企业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本企业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本企业及本企业员工所造成的损失,成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⑵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员经培训,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配备相应的急救器材和设备。小组每年进行1-2次应急救援演习和对急救器材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从而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公司及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

如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

公司值班人员: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

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⑴组织检查各施工现场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⑵进行教育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水平,小组成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⑶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企业和现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验收、监控和危险预测。

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管理 ⑴应急电话的安装要求

工地应安装电话。电话可安装于办公室、值班室、警卫室内。在室外附近张贴119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都了解,在应急时能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求救。电话一般应放在室内临现场通道的窗扇附近,电话机旁应张贴常用紧急急用查询电话和工地主要负责人和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以便在节假日、夜间等情况下使用,房间无人上锁,有紧急情况无法开锁时,可击碎窗玻璃,便可以向有关部门、单位、人员拨打电话报警求救。

⑵应急电话的正确使用

为合理安排施工,事先拨打气象专用电话,了解气候情况拨打电话121,掌握近期和中长期气候,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组织施工,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枪救应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火警、火灾事故应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应拨打报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煤气管道设备急修,自来水报修、供电报修,以及向上级单位汇报情况争取支持,都可以通过应急电话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通讯的畅通,以及正确利用好电话通讯工具,可以为现场事故应急处理发挥很大作用。

⑶电话报救须知

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①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②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③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机或传呼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通过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急救箱 ⑴急救箱的配备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⑵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 ①有专人保管,但不要上锁。②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现场人员都知道。

3、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

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油灯等设备。

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就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有时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还必须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二、潜在危险源的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

A:对建筑物出现异常沉降的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时定)

②异常沉降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异常沉降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⑶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①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②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了并加强日常管理。⑷预防措施

①在建筑物上作好沉降变形控制点,在基坑支护阶段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监测,使出现异常情况时提早知道,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变形。

②施工时备足相应的应急机具、设备和材料,随时待命。

2、应急响应

⑴防异常沉降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副项目经理做相关辅助工作。

⑵在沉降变形监测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现场立即停工,项目经理电话联系甲方、勘察、设计和监理,研究处理措施,同时项目部提出我公司的处理方案,以供参考,各方尽快确定解决方案,由项目部组织实施。

B: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物质:盲目作业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生产作业区域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配备器材:防护器材、设施 应急计划:每年一次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防护器材、设施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后定)

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此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按“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⑶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及测试

加强对各种防护设施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2、应急响应

最先发现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的,要立即报告单位应急负责:人。

应急负责人现场总指挥,即刻组织迅速封锁(事故)事件现场,将事故点20米内进行维护隔离,采取临时措施将(事故)事件:的损失及影响降至最低点,并电话通报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及值班电话。

安全员立即拨打本市自来水保修中心电话,拨打本市供电急修电话,拨打本市通信光缆急修电话。电话描述清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围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所发生(事故)事件的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

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到达事件现场后,立即组织事件调查,并将事件的初步调查通报公司应急小组组长。

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接到事件通报后,上报当地主管部门,等候调查处理。C:机械伤害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后定)

②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按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⑶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①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②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2、应急响应

⑴防机械伤害事故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正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上任工程师做相关辅助工作。

⑵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长协助立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⑶事故后处理工作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②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④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⑤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D:触电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应急准备 ①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触电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时定)

②触电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按触电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⑶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①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②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2、应急响应 ⑴脱离电源对症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心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⑵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②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③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⑶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⑷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造成二次伤害。①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送医院。

②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一面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抢救。

③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

④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呈现昏迷不醒状态,通常都是假死,万万不可草率从事。

⑤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很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

⑥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进行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停止抢救

⑸人工呼吸是在触电者停止呼吸后应用的急救方法。各种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对口呼吸法效果最好

①施行人工正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等解开取出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断齿、血块,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扣仰(可用一只于拖触电者颈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②救护人员用手使触电者鼻孔紧闭,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儿时约2秒中。吹气大小,要根据不同的触电人有所区别,每次呼气要个触电者胸部微微鼓起为宜。

③吹气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放松触电者的鼻子,使空气呼山,工时约3秒中。然后再重复吹气动作。吹气要均匀,每分钟吹气呼气约12次。触电者已开始恢复自由呼吸后,还应仔细观察呼吸是否会再度停止。如果再度停止,应再继续进行人工呼吸,这时人工呼吸要与触电者微弱的自山呼吸规律一致。.④如无法使触电者把口张开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

⑹胸外心脏挤压法是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急救方法

①做胸外挤压时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姿势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成人应挤压3~5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恢复,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②应当指出,心脏跳动和呼吸是无法联系的。心脏停止跳动了,呼吸很快会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I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抢救,两种方法交替进行。可以挤压4次后,吹气一次,而且吹气和挤压的速度都应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抢救效果。

③对于儿童触电者,可以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免损伤胸骨,而且每分钟宜挤压100次左右。

⑺事故后处理工作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②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④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⑤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E:火灾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物质:吸烟、火种、明火作业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办公、生产作业、休息区域、油料存放区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配备器材:“五五制”、灭火器材、消防水源

应急计划:每年一次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简易担架、跌打损伤药品、灭火器材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火灾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时定)

②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机关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按火灾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消防知识培训,并负责对消防措施的检查指导。

⑶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及测试

①加强对各种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机关要配齐、配全灭火器。消防栓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测试,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②保卫人员每月检查—次灭火器及消防设施。③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栓检查和测试保持良好状态。

2、应急响应

⑴为了防止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各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入口标志牌,按总人员组建义务防火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承担,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项目经理为现场总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负责现场扑救工作,各专业各负其责。

安全员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联系就近医院,将伤员外送或就地护理。重点防火部位:油漆仓库应设在有充足水源、消防车能驶到的地方,仓库四周应有不小于3.5米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碍物。在施工过程中,如电线起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或防火砂,禁止使用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事故。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项目部火灾处理程序

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应高声呼喊,使附近人员能够听到或协助扑救,同时通知施工管理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拨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田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火势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①发生火情后,负责断电,负责水源,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川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心事故发生。

②火灾发生时,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由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急救,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③火灾事故后,保护现场,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必须以最快的方式逐级上报,如实汇报,不得隐瞒。

④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a.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

b.事故发生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c.事故的原因判断。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e.找出负责人,制定防止火灾发生的预防措施。F: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后定)

②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部人员进行一次按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⑶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①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②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2、应急响应

⑴防物体打击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做相关辅助工作。

⑵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长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⑶事故后处理工作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②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④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⑤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G:食物中毒、传染疾病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物质:霉质及毒素食品、病原体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全体施工人群 发生潜在(事故)事件场所配备器材:急救器材 应急计划:每年一次

应急准备和响应物资:急救器材 项目部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准备 ⑴组织机构及职责

①项目部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中标时定)

②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中毒、传染病事故的应急处理。

⑵培训和演练

①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次按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②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⑶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及测试

各种应急器材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2、应急响应

当发生了中毒、传染病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大喊高呼并以最快速度与事故应急小组联系。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确认其是否为食物中毒和中毒程度并查出中毒来源或是否患传染病和其来源。拨打“120”紧急事故报警电话,并在事故过后出具事故经过报告上报施工管理部。立即组织人员赶到事故发生地点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等救护车的到来,或直接送往就近医院,传染病患者直接送往医院。负责配合急救人员的后勤工作,负责指挥及联络工作。

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到达事件现场后,立即责令项目部即刻停止生产,组织事件调查,并将事件的初步调查通报公司应急小组组长。

电力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篇7

目前全国各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基本为当地城市建设档案馆或城市建设档案室。汶川地震发生一两年内, 各大城市公共建筑特别是大中小学校舍纷纷进行检查加固整改, 城市建设档案馆这两年也陆续将防震抗震工作提上议程, 积极研究思考城建档案馆所及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应急管理。城建档案馆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前期应急管理、灾时应急方案和灾后重建措施以保护城建档案的安全和及时提供城建档案为救灾抢险服务。

一、前期应急管理

1.对重点工程项目、城区主要路段建筑物、主要街区道路锁定地理方位, 专门设置目录, 以备及时调用。

2.预先设定灾时可能用上的工程档案内容范围, 避免调档忙乱出错。

3.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与兄弟城市建立互通备份或交叉备份档案, 建立档案备份系统。

4.备份方需保证备份档案的安全可靠并有能及时为受灾提供城市档案信息有效预案。

二、灾时应急管理

1.紧急情况下, 城建档案馆要全力保护馆藏档案实体和档案机器人、手工检索工具的安全, 有必要的话, 尽可能将库存档案转移至安全地带。

2.城建档案可以在第一时间为灾区提供第一手资料, 灾区建设管理部门或城建档案馆第一时间与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 成立帮扶小组, 掌握最新情况。

3.根据灾情列出主要路段建筑物、市政工程明细。城建档案馆根据明细, 即刻调用库存档案, 将倒塌房屋的主要建筑图纸、断裂及塌陷的市政道路工程图和中断的地上地下管线图送往现场。主要应急调档内容有: (1) 城区主要地形图; (2) 城区各医院、学校、通讯机构、大型人员聚集商场、剧院等文化场所、泵站、电站、地下人防工程竣工图; (3) 主要倒塌、倾斜房屋的总体平面及各层建筑平面图、结构图、给排水、电气图等; (4) 断裂、塌陷的主要市政路段、铁路、桥梁、隧道、公路、水库、排洪渠等相关竣工图; (5) 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等路线管线图。

4.灾区现成应成立不同救援小组, 如管线求援小组、房屋救援小组、市政救援小组等, 配合相关技术人员查明相关市政道路口、建筑物、地下室等出入口及管线填埋位置等其它信息。

5.房屋求援小组根据图纸最先及时对密集地被埋人员进行挖救。

6.管线抢救小组根据管线图及时与供水、供电、电信、消防等部门联系, 加紧抢修救护, 第一时间保障医院、救护站、指挥中心等的水电、通信功能。

三、灾后重建管理

城建档案馆帮扶小组配合各有关部门, 以城建档案信息提高灾区救援、恢复重建进度。

1.城建档案馆提供馆藏或异地备份的各种地形图、管线图, 使求援指挥中心可以最先统筹安排救援, 尽快恢复城区给水、电力、通讯、交通供应。

2.凭借城建档案, 各主要路段和主要救护场所, 可以最先恢复, 以最快速度做好后续救援工作。

3.根据各处情况, 城建档案馆提供塌陷、倾斜市政道路及房屋地质、结构、地基图纸进行灾后重修、重建的规划、设计, 可先重后轻分步骤调阅档案, 以最快速度进行, 减少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4.对部分倾斜房屋的安全性, 城建档案馆可提供相关工程建筑、结构竣工图给质量检测部门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以确定是否拆掉重或做加固维修。

5.城建档案馆可利用城建档案, 结合救灾情况为灾后城区损毁情况做好统计工作。

6.城建档案馆提供各区重要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工程档案给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为城区总体重建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为避免大的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城建档案馆的抗震减灾应急管理十分必要。防患于未然, 只有居安思危, 才能将自然对人类的伤害减轻到最小。

摘要:城建档案的作用在抗震减灾中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强调此作用的同时重点提出档案保护和灾后应急管理的措施和方案, 旨在期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 让其更好地为城市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突发事件通信工程的应急管理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 通信工程管理;应急机制; 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0-01

近年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灾难性事件,在时间发生的同时,我们科看到通信网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作用。由于我国通信事业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国的突发性通信建设工程出现的越来越多,在这些突发通信工程的建设中,良好的工程监理可以有效的对突发事故进行合理的处理,这已经成为广大通信监理企业的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突发通信工程的监理问题,详细讨论了对工程实施应急管理与监理问题,为我国处理突发通信工程的应急管理与监理措施提高参考。

一、突发事件的特征

1.具有随机性与突发性。突发事件一般指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是经一定的因素而诱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突发性事件是难以预测的。大型通信工程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巨资投入,涉及到人员安排及物资调配以及资金周转的复杂性,因此,工程施工期发生突发事故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其发展趋势呈多元化的概率特征。

2.具有扩散性与破坏性

无论是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与精神上的破坏和损失。如果发生通信工程事故,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扩散性与破坏性。因为大型通信工程项目涉及的参与方很多,分项工程之间不仅相互关联,同时与外部环境接口也非常很多。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巨大的耗散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依赖程度相当高。某个局部的事故一旦发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有可能从工程项目局部领域扩展到工程项目全局领域,扩散到业主、分包商和供应商等参建单位,对工程本身、参建主体内部以及施工现场外部环境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3.突发事件的客观性与可防性

虽然突发事件在表征上一般都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其诱发因素模糊难辨,难以预测,但目前针对大多数工程突发事故的一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原因通常是有迹可寻的,必然性大干偶然性。工程项目的管理者若能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对风险源的识别和防范,便会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危险程度。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客观变动所致的难以制止和控制的工程突发事故,可以设法监测预警提早采取行动避开或减弱事故的破坏。而对于工程项目内部诱发的管理失误,如果能够尽早查明原因,预见后果并予以控制,就能制止突发事故的发生。

二、突发通信工程的应急管理与监理探讨

1.突发通信工程应急管理体系设计

1.1 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设计要合理

突发通信工程的应急管理体系至少包含五个功能环节,指挥调度系统要求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给各支持系统下达命令或提出要求。处置实施系统要求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的预案和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负责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完成各种应急抢险任务。资源保障系统就是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是应急资源的储备、日常养护,在决策辅助系统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应急管理系统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施共享,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主要工作有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更新及维护等。最后就是决策辅助系统,即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基础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如预警分析、预案选择、预案效果评估、资源调度方案设计等。

1.2 应急管理体系的程序性启动设计要合理

突发通信工程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分阶段进行运作,具体来说,分为平时和应急状态,因此对于应急管理系统的运行,就需要分别设计好在平时和在应急状态时的运行轨迹。构成应急管理体系的各个系统组成,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但是这些机构在应急管理中的目的却是相同的,这就更需要统一指挥,协同协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保障。

1.3 遵循切换原则

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要遵循切换原则。当没有突发通信工程时,应急管理体系处于平时运行状态,主要工作是处理一些基本的管理任务,并适时监控相应的指标。当某些指标超过警戒值时,要发出预警信号,并根据预警的不同程度改变体系运行状态,进入战时,决策辅助系统根据对事态类型与级别,选择相应级别的预案,指挥调度系统会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处置实施系统则采取相应措施,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事态不能控制任其继续恶化就导致升级,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也会提高到相应的级别状态,执行指挥调度的机构就会提高级别,同时,如果负责处置实施的机构自身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需要,执行资源保障的机构就可能调证其他组织的资源,直至处理完毕。当突发事件己经被消灭,突发通信工程己经完工,应急管理体系会恢复到平时状态,做好资源的补充、维护,以及战后的补充、恢复评价总结的工作等。

2 .应急通信工程的监理对策

针对应急通信工程,需要对在平时状态下的监理机制适当进行优化与创新应用,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多方配合

在通信工程发生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必须由资深监理工程师亲自出马,并且要与项目经理相互配合好,确保全力抢修通信工程以便在最快时间内降低突发通信工程应急等级。监理在平时应加强技术储备与保障管理工作,建立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专家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决策重大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2) 通信工程突发事件后的有序实施

首先要制订通信工程在突发事件后有序实施的预案,应确保应急状态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通信建设工程。建立健全通信工程的突发应急预警机制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另外,我国应急通信设备在传输方面还较为薄弱,许多通信设备还要依赖有线公用通信网进行传输信号,这样就难以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发挥作用。防止灾害的通信网络基本应依托的是无线通信技术,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应尽快普及无线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在我国公用通信网的应急属性。

结论

为保障通信工程安全,同时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信企业需要加强通信工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通信工程应急管理能力,才能有效的处理我国出现的如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提高通信工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构建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然后加强通信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认识,这对我国推进通信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诸大建;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上一篇:我爱你中国,庆祝建国70周年的优秀爱国900字下一篇:浅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