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传统文化(精选9篇)
活动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村两委决定在本村范围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带动村镇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以开展“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感恩、励志、修德”为主题,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课前20分钟左右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开展“五个一”活动。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组织学生扶贫结对,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心。营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进村组。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带动,从解决村干部、村小组长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入手,以“学经典、品人生、提素质”为主题,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做文明公仆、创礼仪村组”活动。开放农家书屋,扩充农家书屋藏书量,鼓励
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以家庭美德教育普及为重点,开展“与经典文化同行,与圣贤先哲为友”,“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开放农家书屋,扩充农家书屋藏书量,鼓励、引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注重言传身教,提高家长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2009.2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3.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一、文化艺术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群体 (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 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 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 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1]。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内容和总体意义
(一) 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主要内容
针对全民文化艺术的普及, 通常被我们认为是指在公共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全民性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方面, 在这之中, 是以群众为主体而展开的。文化艺术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项目建设工作、文化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在人民群众之间进行文化信息教育和推广, 以及针对文化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工作重点之中, 包含着两个方面第一是保证文化的文化艺术性, 第二个是保证在全体人民之间进行推广即全民性。最终的工作落脚点就落在了普及推广方面。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以全民性参与活动为主要载体, 从而对文化艺术进行教育和普及推广工作。要能够以保证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需求为最终的落脚点,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够树立具备全民性的艺术文化推广理念, 积极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在形式上结合群众, 带动群众, 最终引导人们群众参与到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建设工作之中。
(二) 全民艺术普及的总体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包含着重要的精神文明部分, 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 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更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有利于达到对文化艺术的共享效果, 从而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强的推进作用, 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 极大的推动了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进程。开展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建设工作, 能够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发展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作用, 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事业发展有很大振兴作用, 能够对人民社会生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全民之中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能够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离不开文化管理体制建设, 在文化的机制创新工作中, 要不断构建文化体制创新的宏观路径, 不断健全现代文化的市场发展体系, 努力实现将文化推广的效率和公平相平衡的重要路径, 不断建构新型的符合现代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符合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新路径。
(一) 从大局出发,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工作就要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要建立起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监督管理机构, 加大文化资源的管理力度, 规范文化的发展方向, 把文化艺术的资源管理作为文化体制创新的航标。要能从宏观上完善文化的管理体制, 加大对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管理, 努力完善对文化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3]。要能够根据政府和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改革和调整。针对管理达到管理制度符合相关的资产组织管理, 能够针对文化企业的管理做到符合管理模式要求, 这种管理方式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创新之处。
(二)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效率公平统一的文化体制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机制的建设, 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文化机制对于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所以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过程之中要能够发挥市场的自我调整作用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对效率的提升和针对公平的统一性建设作用, 这样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和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对于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有很大推动作用。在针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方面要做到职能的管理, 才能够对文化机制的创新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构建文化体制创新体系既要注重市场体系的微观调节作用, 使得文化资源的流动保持活力, 又要能够将政府的导向作用结合起来, 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和公平性。
(三)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体制
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中, 要努力建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文化体制新路径。只有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文化艺术教育的广泛性, 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播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中,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不可少, 只有保持文化服务体系保持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征, 那么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将文化服务的做到符合标准和均等化, 才能够提升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力。政府要能够完善与落实国家的人才工程, 多层次的建立文化产业的培训体系, 为更多的群众带来实质性的效果[4]。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我国的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在能够迈上新台阶。
四、结语
总体来说, 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建设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对国民综合素质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大力重视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中的内容和意义, 积极结合群众、带动群众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还要从大局出发,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效率公平统一的文化体制以及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体制, 只有这样, 才能够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菲.浅谈全民艺术普及在国民审美素质提升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 2016, 13:4.
[2]王刚.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6:16-19.
[3]王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 2014, 01:34-37.
在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三联书店推出了《中国文化导读》中文简体字版,该书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两岸三地学者编撰完成,曾作为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必修课教材使用。在该书研讨会上,刘梦溪、吴同瑞、李零等国内众多知名学者表示,内地大学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而不应让“文化热”仅仅停留在学术界。
这本书由香港城市大学按照专题的设计,邀请北京大学及港台的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写专章,论述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作为修习中国文化课程的基本读物。这本书分两部分构成:《中国历史概要》主要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文化导读》则涉及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文化现象与派别,涉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主要的经典之作。该书从策划到试用本的出现,历时两年;此后又通过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三年的教学实践与修订,才成为现在的定稿。
在研讨会上,很多学者都谈到中国文化在当下的缺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认为,这本书的出版让内地所有大学校长脸红。“这本书为什么是香港城市大学组织出版的,内地为什么没人牵头做这个工作?”他说,虽然近十年来内地广泛运用“文化的苏醒”,但他认为其实“文化”并没真正醒来。现在学术界、文化界对对中华文化有三类态度:一类不知,个人研究面太窄,学希腊哲学的对中国哲学一无所知;一类误知,很多40岁左右的教授博导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但让他给讲《史记》却错误百出;一类拒知,认为中国的东西全是垃圾。他认为,传统文化热应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术界和学术传媒,“学者毕竟是少数,面对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望,我们需要中介完成这个工作。中介是什么?学校教育。”学者刘梦溪也表示,“由于文化断层,现在前后将近三代人在传统文化知识的累计方面储备不足,这还是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法基本上文化缺氧。近20年,大家开始觉醒,开始想办法恢复对传统的记忆、重建中国文化,这本书用简体字出版有它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汝阳县实验小学近年来我们提出“情感德育创新活动”。让孩子们在普及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3年3月4日---4月1日。
三、活动形式
1、学校印发“汝阳县实验小学环境文化普及知识”小册子,每班一份,由班主任领着学生每天学习一部分。
2、学校制作“汝阳县实验小学环境文化普及知识”PPT,上传在政教处公用邮箱,有欣赏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领着孩子们学习。
3、班主任带领学生到校园、各楼层学习校园环境文化的版面等。
领着孩子门上下楼时要注意安全,一、二年级学生必须由配班老师协助,一前一后负责学生的安全。
四、学习效果检测
(一)学习过程
①小册子和PPT学习占20%。
②校园文字和版面学习占20%。
③班主任知道学生学习记录占10%。
(二)结果检测
每班在学生过程中挑选学习“校园文化知识”最好的5名学生,政教处再随机抽5名学生,现场进行笔试。平均分占50%。
五、奖励
每个年级按1:2:1,根据得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
汝阳县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知识测试一、二、三年级
根据我们的校园文化知识,在()里填出正确的字母。每空5分。
1、我们学校的吉祥物是()
A、娟妞和龙龙B、娟娟和龙龙C、娟妞和龙娃
2、我们学校的走廊文化,一楼是(),二楼是(),三楼是(),四楼是()。
A、君英文化B、恐龙文化C、军事文化D、杜鹃文化
3、我们学校提出的君英少年十大品行是()。
A、仁智礼责勇,勤健静趣恒B、仁智信和勇,勤健静趣恒
C、仁智信和勇,勤俭净趣恒
4、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A、做少年君子,育时代栋梁B、做少年英才,育时代君子
C、做少年君子,育时代英才
5、我们学校的校徽,()色代表活泼和奋进,()色代表生机和活力,()色象征纯洁与童真。
A、白B、红C、绿
汝阳县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知识测试四、五、六年级
一、选择题(根据我们的校园文化知识,填出正确的字母。每空4分)
1、我们学校的校徽,()色代表活泼和奋进,()色代表生机和活力,()色象征纯洁与童真。
A、白B、红C、绿
2、实验小学的吉祥物是()
A、娟妞和龙龙B、娟娟和龙龙C、娟妞和龙娃
3、我们学校的走廊文化,一楼是(),二楼是(),三楼是(),四楼是()。
A、君英文化B、恐龙文化C、军事文化D、杜鹃文化
4、我们学校提出的君英少年十大品行是()。
A、仁智礼责勇,勤健静趣恒B、仁智信和勇,勤健静趣恒
C、仁智信和勇,勤俭净趣恒
5、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A、做少年君子,育时代栋梁B、做少年英才,育时代君子
C、做少年君子,育时代英才
二、判断。(根据我们的校园文化知识册,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
1、我们学校的校徽外围嵌有“汝阳县实验小学”的中文和英文。()
2、我们学校的吉祥物准确的表达了实小的育人目标:“培养有家乡根、民族魂、世界眼的优秀公民”。()
3、汝阳黄河巨龙堪称“世界龙王”。()
4、王禅老祖即鬼谷子,兵家称他为始祖,纵横家称他为先师。()
亲爱的同学您好,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旅游是解读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最佳途径及有效方式。下面请您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您的支持会给我们的调查带来很大帮助,谢谢您的配合。
学院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
1、您平常出去休闲旅游的时间多吗?
A、很多B、较多C、一般D、很少E、不去
2、您觉得妨碍您进行休闲旅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学业过重B、资金不足C、时间太少D、安全问题及无人陪同 E、其他__________
3、假如您打算进行休闲旅游,主要选择去哪些地方呢?
A、自然风光B、红色景区C、人文景观D、其他________
4、您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有多少?
A、非常多B、比较多C、一般D、很少E、没有
5、您对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态势抱着怎样的观点?
A、飞速发展B、稳步发展C、不看好
6、您是否有参加红色旅游的经历呢?
A、有B、没有C、一直想去,但是没有机会
7、您参加红色旅游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可多选)
A、敬佩为人B、激励自己、培养情操C、缅怀先烈
D、休闲放松、欣赏风景E、娱乐购物
8、您认为现在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旅游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哪些?
A、政治色彩过于浓厚B、文化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C、宣传力度不大,学生了解少D、与现实物质社会不搭,人们不愿意了解
9、倘若开展“红色旅游校园行”您愿意参与吗?
A、非常愿意B、愿意C、是情况而定D、不愿意
10、您对我国红色旅游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建议或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刚开始报名校选课时,“轻松学会体质养生”这一门课程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平时家里爸爸妈妈经常收看的北京科教频道的养生堂节目。虽然我对体质养生方面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想象中的这门课程应该就像养生堂里的场景差不多,这样我也就幸运地变成了一个“现场观众”。很荣幸也很庆幸能被老师选中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来,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轻松地学到了体质养生的方法,也在无形之中学习到了很多中医药的文化。我突然发现原来中医药并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的“一碗碗苦苦的汤药”,相反的,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像是一碗足够令人回忆许久的甜汤,耐人寻味!与此同时,我也明白原来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
及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来说是那么至关重要的!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份针对南京在校大学生的“在校大学生中医药科普需求调查及建议”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南京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疗效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只有近半数的人在生病时会选择看中医,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药是起效较慢的。虽然高达8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知道中医如何看病的,但是仅仅最基本的知识——中医治病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大学生们都是不了解的。由此看来,大学生们对中医药都有着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他们很了解中医药知识,但实际上大学生们的中医药知识是十分匮乏的。或许你会问,中医药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么?生病了就去医院看点西洋小药片,过
不了几天就能痊愈,干嘛非要大费周章去学那些“老古板”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中医药文化是一种需要被我们尊重、被我们铭记、被我们传承下去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着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它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就如同京剧一样,大多数年轻人会觉得它枯燥无味,但若是有一天它真的彻底失传了,你也会倍感遗憾,遗憾如此苦心经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被我们“弄丢了”。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当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对我们大学生本身也有着不可小觑的益处: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都能一生平平安安,但谁也不能避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灾。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病症都是西医疗效更好,中医药中很多天然成分是西医药模仿不来的!当自己或者亲人、朋友需要服用中药时,你又知道该怎样熬中药吗?南京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近52.5%的大学生对于如何熬中药,只知道用水煮开,不明白煎煮中药还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兑服等特殊煎服法。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医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的掌握尚显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医所带来的整体疗效。可是相反的,若是大学生掌握了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就不会影响中医所带来的整体疗效,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帮到自己的亲人、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赣是江西的简称, 因此, 赣文化又称江西文化、江右文化、赣鄱文化, 它包含了江西有史以来创造的全部精神、物质文明成果。赣文化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 两千多年来, 又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 最终发展成博大精深的江西区域文化。它不仅是学术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方言文化和瓷茶药文化等组成的统一体, 更因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领导广大人民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形成的“革命文化”而独特于世。因此, 赣文化经常以“文节俱高”作为自身形象的总结。
2 在大学生中普及赣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传承优秀的赣文化
赣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支,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从赣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 赣文化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 又受到中原文化、吴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多种文化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和多年的积淀、升华, 才共同构建了海纳百川、文节俱高、敦厚质朴、务实求新、笃学勤奋的赣文化。从另一个层次来看, 赣文化中儒、道、释三家并立, 古往今来, 赣地学者为三家思想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大学作为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作为文化潮流的弄潮儿, 有责任和义务挖掘和保护古文化, 发展新文化, 因此传承优秀的赣文化, 是新一代大学生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2 熏陶学生的情操与品质
中华的民族文化近些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疏远, 而广为接受西方文化, 把中国的“忠孝仁信、礼义廉耻”以及勤俭节约、务实求真等文化精髓作为“传统”、“落后”的代名词, 加以摈弃。再加上中小学教育始终无法真正减负, 学生沉迷题海, 家长和学校也都疏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进入大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丰富的课外活动和自由的选课方式, 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中国传统文化接触, 例如:茶文化、古典音乐、舞蹈、诗词等等。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赣文化中糅合了开拓进取崇尚性灵的越文化、恪守礼教崇实达理的中原文化、率真强悍敢为人先的楚文化、秀慧细腻智巧素雅的吴文化以及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红色精神, 提倡崇尚节义、敦厚质朴、务实求新、笃学勤奋。而他所提倡的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的大学生们来说, 既是他们缺乏的, 也是他们需要的, 如何使这些精神得以传承和内化, 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播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2.3 活跃校园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也丰富, 要进一步地活跃校园文化, 要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着手。才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一些教学实践的方式来普及赣文化,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个很好的辅助和推进, 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节、三下乡等活动中, 通过一些更加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 接触赣文化、了解赣文化、走进赣文化。一方面普及和推广了赣文化, 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校园文化, 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3 江西省普及与推广赣文化的独特优势
3.1 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赣文化资源
在江西省普及与推广赣文化, 有着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赣文化中许多分支文化的载体, 就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在瓷都景德镇, 我们能体会到瓷文化的魅力, 在那里, 可以了解古代瓷器的制作过程, 现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 观看各种精美的古今瓷器作品。书院文化就更不必说, 江西省内的书院数量、规模、名气都为全国之首, 有我国最早的私家书院, 也有闻名全国的书院, 官学、私学林立, 而且保存完好。在文学、艺术方面, 江西也是“辈有人才出”, 不仅有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等文坛领袖从这里走出去, 流下千古绝唱。还有不少古今绝句描写了江西的美景,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其中之一, 若不是站在滕王阁上, 岂能体会其中意境。此外, 禅道文化、茶文化, 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发扬和传承。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江西的红色文化, 在江西南昌, 打响了八一起义第一枪, 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至今留存了大量的史料, 也是江西中小学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孕育了井冈山革命精神, 中央苏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红色革命文化鼓舞人、激励人, 既是赣文化的闪光点, 也是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在文化部入选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 江西省一批项目榜上有名。其中有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美术类、手工技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重要印记, 也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而江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4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对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江西高校有此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让学生能深入接触和体会江西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就更有义务将其进一步推广并发扬光大。
3.2 良好的推广平台
对于赣文化的推广, 很早就引起了政府、学术机构和广大民间团体的重视, 多方面都合力将赣文化推广, 并发扬光大。
首先, 江西省的旅游业, 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兴起, 为赣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学术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方言文化和瓷茶药文化, 还是红色革命文化的推广, 都离不开近年来火热的旅游业。江西的旅游业以红色旅游为主, 重温“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 了解八一起义背后的故事, 还有一些特色旅游线路, 如“中小学生拿着课本游江西”, 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还有“四月采茶节”, 让游客亲身体会采茶, 观看采茶、炒茶的工艺, 让江西茶文化走遍天下。旅游业作为赣文化的推广平台之一, 寓教于乐, 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游玩的快乐中感受赣文化的真谛。
其次, 各种电视新闻媒体也成为普及赣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 2008年1月1号, 江西电视台红色经典频道将正式开播, 推出《红色经典》、《怀旧经典》、《战争经典》等电影栏目, 精选抗战题材、改革题材电影, 精心策划编辑, 让人们在老电影中体会过去的艰苦岁月, 在新电影中看到江西发展的前景。
第三, 传统节日庆典形式的再现, 为赣文化的兴盛提供了保障。元宵舞龙、庙会文化的再现等, 都是体现赣文化、推广赣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节日庆典形式, 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 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今年来, 又受到了重视, 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逐步重视,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会再现, 还有以更新、更好的形式展现给人们, 以体现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四, 各种赣文化节和有关的展览也是推广赣文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 江西各地以图片、画展、实物展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文化节, 展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 还有一些文化节, 将一些现代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既传承了传统文化, 又将其创新。如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 以“生态中国、绿色江西”为主题, 不仅展示了赣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 也达到了招商、招展、交易的经济目的。
4 赣文化的在江西高校普及与推广对策
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前沿, 对赣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应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借助强大学术阵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将赣文化的推广与普及更上一个台阶。
4.1 在高校建立赣文化资源库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 不仅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 还要对这些文化的资料加以保存和丰富, 以便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探讨, 因此在高校建立文化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以江西九江学院为例, 九江学院与全国青阳腔保存最完好的湖口县合力, 传承和发扬青阳腔戏曲文化, 并在九江学院成立青阳腔艺术陈列馆、青阳腔艺术研究所, 收集青阳腔的相关资料, 同时组建九江学院青阳腔艺术团以及青阳腔艺术课题研究攻关小组。在这里, 青阳腔戏曲文化不仅得以抢救, 还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对于高校相关学院的教学资料的丰富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4.2 积极开拓赣文化基地
在提倡“高雅文化进课堂”的同时, 也要鼓励学生走出去, 走到文化发源和兴盛的地方去, 体会那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 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文化的内涵。在这里笔者仍以青阳腔为例。青阳腔的故乡在湖口县付垅乡, 源自明朝, 历史悠久, 多年来, 湖口县有关文化部门也做了大量的青阳腔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但随着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如今在当地已经没有年轻人学习青阳腔, 再不培养新人传承, 这门国宝级艺术很可能失传。九江学院不仅在校内设立文化资源库, 研究青阳腔, 还在付垅乡成立了青阳腔教学实践基地, 让学生走进青阳腔文化的发源地, 与现有的青阳腔继承人一起, 深入体会该文化的内涵,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3 调整课程设置, 开设赣文化选修课
了解文化的内涵, 不仅在于了解他的外在形式, 对于文化的成因和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赣文化, 可以以课程的形式加以探讨和研究。比如书院文化与中国的教育、青阳腔与中国戏曲文化、庐山云雾茶与中国茶文化、八一南昌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之于中国革命的意义等等。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科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 通过这一方式了解赣文化背后的故事, 为推广赣文化打下基础。
4.4 举办赣文化系列讲座和江西发展论坛
邀请省内外赣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演讲, 在高校集中地介绍和宣传赣文化, 以让青年学子认识和了解赣文化, 从中体会和感悟新时代的江西精神, 更加关注江西发展。举办各种江西发展论坛, 邀请省内各县市的相关人员介绍各县市的特色文化和发展成果, 为传承和推广文化的人与关注江西发展的认识搭建交流的平台。
4.5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弘扬赣文化
假期组织学生到各县乡扶贫支教, 组织学生到各县乡实践、调研。把赣文化搬上舞台, 搬上网站, 用更多更直观、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赣文化。
普及和推广赣文化、弘扬江西精神应该作为一条宗旨, 融入到江西各高校的办学精神中去, 在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不忘学习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精神。让这些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得以内化和升华, 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也只有这样, 赣文化才能得到真正普及和推广。
摘要:赣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分支众多, 博大精神,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身处江西的各大高校, 对赣文化的普及、推广乃至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传承优秀的文化的同时,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质,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江西的高校对于赣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有着良好地域优势和交流平台, 可以借助这些平台, 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让学生走出校门, 服务社会, 同时更好的弘扬赣文化。
关键词:赣文化,高校,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赣文化的解读与弘扬[J].延边党校学报, 2009, (04) .
“我心中有一座城,一座文化圣城,这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好抓手。”依托《百家姓·起源故事》电视剧,去引领一种文化现象,借力这种现象,在河南打造一座文化之城,通过先贤圣祖的精神,来重塑我们的民族信仰,这是张清最终的心愿。
《百家姓·起源故事》总导演张清:在河南打造文化圣城,姓氏文化是个好抓手
姓氏起源是叩拜传统文化的敲门砖
关于姓氏文化的梦,张清已经做了12年。最初,他只是单纯地想用根亲文化树立更好的河南人形象,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太过狭隘,思想渐渐从地域情怀升华到了家国情怀。
“我是个演员、是个导演,所以我选择了拍片子来实现我的梦想。纪录片内涵丰富,也很全面系统,但受众有限,故事片更通俗,观众不用费劲思考就能明白故事蕴含的意义,所以我坚持要拍一部好看的《百家姓·起源故事》。”
“姓氏文化是中原乃至全球华人的根文化,怎么形成聚合力?怎么唤起每一个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可,真切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荣耀感?”张清说,“姓氏起源”这一切入口,虽不全面,但可聚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中国历史的重读,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认识我们的先贤圣祖。
“只有先让大众关注,然后才能继续深入、再度挖掘。”张清说,他立志这辈子就做好这一件事——从姓氏根亲文化中寻找上古先贤的人文精神,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
用电影镜头颠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
发布会上,最让人震撼的,就是现场播放的3分钟片花。张清说,这是千挑万选精心剪辑出来的,想通过这些史诗电影般的镜头,颠覆人们对“百家姓”等传统文化的印象和认识。
“《百家姓·起源故事》从拍摄开始,无论是剧本、道具,还是演员,都是精益求精,我们希望,每一个姓氏的起源故事都可以单独作为一部电影放映,能够让观众找到看大片的感觉。只有片子能吸引人,才能起到传播效力。”
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一部好的文化作品能够放松和舒缓我们的心灵。张清认为,《百家姓·起源故事》正是在打造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传统文化不应该总是以固有的形象出现,它也可以很时尚,先用影视剧这样一个好的形式吸引大家,这样才能再继续深入。”
合众聚成“星跑团” 跑出“龙族后裔”精神
张清介绍说,此次周小刚导演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另一种形式对《百家姓·起源故事》的支持。
“周小刚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我希望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剧的拍摄中。只要能拍出好作品,就能聚合更多的人脉。”
张清决定于发布会次日,在郑东新区CBD启动“星跑团”马拉松。他说跑步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展现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希望借助这种形式向大众传递龙族精神、中国力量。
张清介绍说,此次“相约郑东,龙族后裔跑天下”没有特别策划和准备,参与人数不多,只是借此次《百家姓·起源故事》发布会的召开,邀约了其中10位演艺人员、10位企业家和10位媒体人士共计30人参加。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聚在一起,就是一片美丽灿烂的星空。”
张清计划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两次“星跑团”马拉松活动。“希望明年春天举办的时候,会是百位演艺人员、百位企业家和百位媒体人士、海归人士以及高校学子,然后通过接下来每一次活动的继续带动,号召更多的人走进来。大家一起跑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跑出我们龙族后裔的精气神!”
李君峰:这部剧题材厚重,精益求精创作态度贯穿始终
石姓得姓始祖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很多人并不陌生,此次在《百家姓·起源故事》石姓得姓故事中,李君峰饰演被父亲石碏定计杀死的石厚。
李君峰坦言,最初被邀演时,他心里有些打鼓:“我听说《百家姓·起源故事》是一个姓拍一个单元,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不是拍系列儿童剧吗?但是在看完剧本后我立刻打消了这种疑虑,这部剧是在用电影结构的剧本来拍摄电视剧,剧本非常打动人心。”
李君峰曾在《芈月传》《戈壁母亲》等剧中有精彩表现,他十分看重剧本,在他看来,剧本的好坏直接关乎作品的质量。“《百家姓·起源故事》是一个单元一个编剧,每个单元的剧本都会开很多次会议研讨、修改、提升。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不仅体现在剧本创作上,还贯穿渗透到表演、服装、布景等各个层面。”
谈到对角色的理解,李君峰表示,石厚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反派,然而他并不把这个角色当成反派来演,“我并不喜欢演中规中矩的角色,我就喜欢演像石厚这样有张力的、有立体感的、血肉丰满的角色”。
而回忆起拍摄過程,李君峰也是记忆犹新:“这部剧题材厚重,大家都知道是在为弘扬姓氏文化尽一己之力,所以在拍摄中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剧组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抱着很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创作,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能不能拍得再好一些。整个剧组都是在用心做一件事,我相信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一定会好看。”
宋娜:通过这部戏获得许多文化知识,向导演的初心致敬
小酒窝、大眼睛,饰演角色东篱的《百家姓·起源故事》演员宋娜,现实生活中更让人眼前一亮。
刚一提到这部剧,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最令她感动的就是导演张清,因为是老同学,知道十几年前他就有把这个剧本拍成电视剧的梦想,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不忘初心,终于梦想成真。
nlc202309081636
“当时他找到我说要把这件事变成现实的时候,我很兴奋,同时又很敬佩一个人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我清晰地记得那时他的激情和兴奋劲儿。”宋娜欣悦地说,她对百家姓的深层次认识也是从张导开始的,并通过拍戏,对姓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让我演宋姓的女一号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太想了解我的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后来一看剧本,知道微子启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参演角色我了解了自己的姓氏,还帮朋友探问了他们的姓氏来源,这真的是一个储备知识的很好机会。”
除了通过这部戏获得了许多文化知识,宋娜还向记者坦言,这是她第一次拍打戏,“以前我主要拍的都是文戏,无论从表演方式还是找镜头感完全不一样。因为小时候练过舞蹈,觉得武打戏有一定的柔韧度就可以了,真拍打戏的时候,还真不是一回事,要想把打戏拍得漂亮,是要给镜头反应的,这个反应和文戏完全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让宋娜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的演艺经历更丰富了。
王洪祥:愿为弘扬姓氏文化尽一己之力
虽然没有参加《百家姓·起源故事》第一季的拍摄,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2006年度总冠军、被誉为“百姓英雄”的拳王、演员王洪祥也带着“任务”和期待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在《百家姓·起源故事》接下来的拍摄中,我一定会参与其中,为弘扬姓氏文化贡献一己之力。”
王洪祥坦言,他起初对《百家姓·起源故事》并不太了解,听说张清用了十几年时间在筹拍“百家姓”题材,他心里满是敬佩,也许拍摄这样的题材在很多人看来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他却发自内心地喜欢、期待这部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先贤故事,从传统姓氏文化中寻找做人、做事的根基,这样每个人、整个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坚定,更有方向感。
“百家姓是个非常具有感召力、凝聚力的题材,我听说大家都是非常热情地来参与拍摄,不少演员都是零片酬出演。”王洪祥说,他习武多年,在该剧接下来的拍摄中,需要有动作、武术表演的戏份,他非常乐意出演,共同完成这部中华姓氏文化巨制。
王洪祥说,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内寻找自我,而寻找自我首先就要搞清楚“我从哪里来”,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而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家姓·起源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历史故事来帮我们追根溯源,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姓氏传承,是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受《百家姓·起源故事》的启发,王洪祥萌发了拍摄“百家拳”系列电影的想法,姓氏文化、武术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文化必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王洪祥看来,郑州报业集团策划投拍《百家姓·起源故事》,是承担中原文化传播、姓氏文化传承推广大任的文化担当,是“中国梦”的一种文化践行和具象表达,是在用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拍摄意义非常深远。“我相信,有这么多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一起做这件事,《百家姓·起源故事》一定能够成为一部独树一帜的电视精品”。
霍青:走心演绎人物最闪光的部分
曾在《我的兄弟叫顺溜》《楚汉传奇》《三国》中有出彩表现的霍青,此次在《百家姓·起源故事》中饰演宋姓始祖微子启。虽然他完成拍摄已近半年时间,但“记词快、忘词也快”的霍青却深深地记住了微子启这个人物:“他身上那种家国天下的大情怀令人非常感佩。”
“以前在我的印象中,《百家姓》是和启蒙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我没想到这个题材能以这样长篇大剧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霍青说,《百家姓·起源故事》并不是一部简单地介绍得姓始祖故事的剧,它不是干巴巴地讲述,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有好看的故事、有厚重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部在紧凑的时间里拍出的高质量作品。
霍青说,此次他饰演的微子启与他之前在新版《三国》中饰演的鲁肃、在《楚汉传奇》中饰演的张良等角色类型较为相似,都是那种心怀天下的人物,然而微子启与其他角色又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为大家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对于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一段简短的演绎中为大家呈现出人物一生最闪光、最动人的部分。“这部电视剧并不像大家起初想象的那样生硬,比如我演的微子启,他为了族群的生存发展兢兢业业,不得不忍痛割舍了一段感情,他有自己的抱负、情感、痛苦、遗憾,这个人物非常丰满、接地气,与观众毫无距离感。”霍青表示,相信播出后也一定能打动观众。
苌哲涛:这不仅是部电视剧,更是文化的普及
说到这部电视剧,苌哲涛满脸的自豪感:“这其实不是一个小格局的事情,也不只是单单中原或者河南的事情,其实这是讲述整个中华民族故事需要做的事情,其意义就浓缩在‘致敬华夏,筑梦中国’这八个字当中,所以我很自豪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还说,每个姓氏起源故事的背后都有许多值得考究的人和事情,《百家姓·起源故事》除了为观众讲述姓氏来源,更是揭秘那些关于得姓始祖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部电视剧,倒不如说是文化的普及。
谈到自己的戏份,苌哲涛说他刚入剧组时刚好入夏,吃住都在横店,笑称那是一段“很遭罪的时光”,最让他感染到的是整个剧组的凝聚力:“厚重的服装,炎热的天气,但剧组里没有一个人在抱怨,反而大家伙都很积极地在商量和切磋对戏,都很热情地投入到拍戏中去,这点让我很感动,也自豪能为这部大剧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河:用心拍摄观众喜欢看的精品
他在《百家姓·起源故事》剧中饰演神农氏炎帝。他的名字叫黄河,提到自己所演的角色,黄老师自豪地说:“作为华夏儿女,炎黃子孙,能出演这个角色,我真的十分荣幸。”虽然当时刚入剧组时正值最炎热的7月,但相对于其他演员,黄老师幽默地说,“好在我的剧服比较‘凉快’,因为我饰演的角色炎帝穿的是远古时期的麻布缕衣,那时还没有盔甲那样厚重的衣服。”话音刚一落,就引得在座几位演员大笑起来。
正是在夏季拍摄古装剧的艰辛,让黄老师体验到了整个剧组的用心。“这次拍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整个制作团队的合作精神。”黄老师称因为当时的环境除了热,还有蚊子,但剧组的人精神却很令人振奋,每个人都很积极地在对台词、对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让人能更容易投入到自己的戏份中,非常执着地把每一个镜头效果拍到最好。他说,拍摄现场真正地感受到大家的心都在一起,我们用心在做,相信观众也会用心去看。
策
划
书
主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承办:憩心阁
材料院心理知识普及
一、活动目的:
为增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大家对心理知识的了解,进而关注心灵,关注健康。心理指导中心主办了“逸心”杯知识竞赛。“逸心”杯知识竞赛是在我校第四次举办,希望引起我校全体学生的关注,使大家能更多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推广宣传校心理教育指导中心,也为大家大学生活增舔色彩。
二、活动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家多了解一点心理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引导大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自我免疫力,为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阳光心态、激扬的青春。
三、活动时间: 三月末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活动对象:
主要为材料院大一学生
六、活动流程:在三月中旬将我们准备好的心里知识相关资料发放给各班心委,让同学们加以了解,在两周之后进行一次心理知识竞赛,借助学院的帮助争取让大一全体都能参加,利用一次晚自习的时间的九十分钟,借用四个大教室,让大家分班隔开坐下,我们人员在七点带上准备好的试卷进场,进行测试。最后试卷交由各部长批阅,选出成绩最好的十位同学,具体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并发放奖状及奖品加以奖励。
七、活动宣传:本次活动力求吸引更多的对心理知识有兴趣的同学来参加,采用开放式报名方式,宣传报名参加方法具体有:
1、发放报名表格。2,在心理简报上印有报名表格及报名电话。(在发放简报的同时也对本次竞赛进行宣传。)
3、邀请心理委员到班级宣传,自愿报名参加。
八、活动预算:
试卷制作打印:350元(心里资料:每个班给十份,共计120份。
试卷:6页×400份,附答案:20份)
奖品:220元(一等奖:一本精装书籍×2,二等奖:一套杯具×3,三等奖:一件小工艺品×5)
道具杂费:30元
【普及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总结06-04
科技普及教育活动方案06-22
普及普通话年度总结11-15
青少年银行知识普及12-11
冬季防火百科知识普及12-13
普及普通话倡议书06-14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06-15
卫生院健康知识普及11-16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06-26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发言稿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