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精选8篇)

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 篇1

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 ”等称号;此外,自律自信,诚信守时,与人为善的生活作风使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坚忍、不怕苦畏难的个性,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使我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我坚信 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

08年6月,我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在大学期间,我对 自己所学专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专业所学课程并两次获 得过河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我校的国贸专业在主修过大量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之后, 又加强了国贸专业有关业务课程的学习,我还自我加强了自己的商务英语水平,并利用 业余时间对法律,营销,金融,会计等专业进行了一定的自学。因此,我认为自己具备 一个学习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所具有的工作条件,同时也有能力从事其他经管类相关工作。我的将来,正准备为贵公司辉煌的将来而贡献、拼搏!如蒙不弃,请贵公司来电查询, 给予我一个接触贵公司的机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如您能赐予机会,允许我与您面谈,我将十分 感激。相信您的信任和我的能力将为未来带来共同的机遇和成功。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 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殷切盼望您的佳音,谢谢!

此致

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 篇2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是基于企事业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学生和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三维视角进行的。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高校企事业单位问卷、学生问卷和高校专业教师问卷。企事业单位问卷选取浙江宁波、绍兴、杭州、温州等地区的外经贸企业、事业单位共49家外经贸一起进行调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问卷包括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5级毕业生。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调研主要是到嘉兴、杭州的两所兄弟院校调研。

2. 调研方法

三份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在广泛征求来自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基础上,编制形成的相关选项。49家外经贸的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电邮方式)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进行。企业所在地覆盖了浙江的几大主要城市。其中我们对绍兴、义乌、海宁和宁波的1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调查是通过向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实务专业2009级-2015级的21个毕业班共发出学生问卷500份,其中收回问卷301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60.2%。实际从事教学的专任教师问卷选取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任教师。访谈对象主要是选取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5级各班的学习委员、相关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任课教师及个别企业的经理代表。通过与他们座谈、单独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和企业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和岗位对接情况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9.3%的专任教师、51.6%的学生和54.7%的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2.8%的专任教师、35.4%的学生和40.1%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是应用型人才,10.4%的专任教师、8.9%的学生和3.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只有7.5%的专任教师、3.1%的学生和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这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深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一般的经贸岗位工作,而且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见表1)

(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结构,73.5%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6.4%的教师人才不太合理;60.4%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20.9%的认为不太合理;5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基本合理,39.7%的认为不太合理。(见表2)

2.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

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表示“非常关注”的人数占34.8%,“比较关注”的占47.6%,“关注”的占17.6%,;2005级-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当中有28.1%选择非常关注、50.4%选择比较关注,21.5%选择关注;企事业单位对创新能力培养格外关注,其中35.7%选择非常关注,40.5%选择比较关注,这说明在当前全社会崇尚创新的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学生和企业对创新能力培养普遍持关注态度。(见表3)

3. 创新能力素质的内涵

创新能力素质,集中反映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评价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素质。53.6%的专任教师、48.4%的学生和52.6%的企业选择了业务拓展能力。(见表4)这说明业务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创新能力素质中处在的核心地位。关于如何培养业务拓展能力方面,而在形成和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业务拓展能力调查中,显示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专业、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各类专业学术竞赛和学年的毕业设计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实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而这一点正是外经贸企业招聘职工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见表5)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

关于当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状况,有53.6%的专业教师、58.4%的学生和39.4%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很强,只有3.6%的教师、6.7%的学生和4.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这说明我院毕业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深刻,但是创新能力不强。(见表6)

5. 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占较大比重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站到45.1%和42.4%,而自我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但是事实上自我创新意识和自身的思维能力却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学生对创新能力概念认识不清的现状。(见表7)

6.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面向2005级-2009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您通常以什么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多选)”,选项占的比例最大的是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其中有76.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可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70.1%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实现,46.7%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实现。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作良好地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见表8)

在面向专任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教学中应该?”,多数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其中有53.42%的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8.72%的老师认为通过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见表9)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创新能力素养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和性格塑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公正、平等、竞争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成长环境。

2.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素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型师资队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外经贸人才。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就无从谈起。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3. 更新传动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来自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单一知识结构难以提高创新能力,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优化的保证。在设计课程体系方面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文理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具有人文、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 积极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为加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考试可以采取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有实践环节的要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具体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整合实践资源

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操作层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各产业的协同创新,借助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信,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合作的目标是双赢。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可以以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要不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外经贸人才,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2(9):125-127.

[2]吴建功,万雅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结构探究[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116-118.

[3]胡俊文汪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索质的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5):63-64.

[4]惠啸.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1):317-318.

[5]江高翔.论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54-56.

对国际贸易专业模拟实习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践能力模拟实习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的体验,不仅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和融合贯通,而且在完成学业后也难以很快适应快节奏、多变化的实际工作要求。如何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成为许多学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国际贸易模拟实习相对于课堂授课、现场实习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在国际贸易模拟实习中也尚有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贸易模拟实习的意义

1.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熟悉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国际贸易模拟实习以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与审核等主要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实例去了解和掌握出口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了其经营管理能力

现在国贸专业普遍采用的有两套演练系统,即“出口操作演练”和“网络贸易实战”。“出口操作演练”(Teach Me Trade,简称TMT)项目通过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使学员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而“网络贸易实战”(International Trade Simulation,简称ITS)项目则精心搭建起一个有组织有控制的仿真国际互联网环境,学员在网上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进行谈判、签约、履约、结算,通过独立决策、营运贸易公司,来达到锻炼和培养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应变、管理以及交往的能力。

3.模拟实习训练,为学员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素质一流的涉外商务人员创造了条件

模拟实习项目利用电脑网络创造了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模拟实习项目的精髓就在于它的“活”与“真”。有形有样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交易、活生生的贸易伙伴、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书本上原本单调、枯燥的概念和名词一下子显现出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活跃在学员的脑海里,落实在他们的每一笔具体业务操作中。在这样一个多维、真实、动感和活跃的商务环境中,学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了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硬件和环境不适应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要求

由于模拟实习是网络模拟操作,所以硬件配置显得相当重要,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在电脑机房进行,许多学校的机房不能满足实习要求。具体表现在:电脑主机故障多,病毒、死机、自动热启、偏色、不能上网,光电鼠标损坏不能用,不能存盘等现象时常出现。另外许多学校机房无空调设备,一方面容易造成电脑损坏,另一方面夏天的天气炎热,冬天的寒冷及通风不好等,对于上机实习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软件尚有诸多缺陷

目前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软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TMT系统中由学生扮演进出口商的一方,而由指导教师扮演进出口商的另一方,面对众多学生发来的函电,指导教师无法应付,只能以业务反馈的参考答案作为另一方的反应,造成对不同函电只有一种业务反馈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模拟的真实性;有的TMT系统无自动批复功能,只能靠指导教师批复,延缓了实习进度。许多ITS系统中的提供现成的信息,不用学生真正查询,也降低了模拟的真实性。

3.模拟实习与平常教学脱离

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是一个新生事物,伴随模拟实习的加入必然带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的改革。但许多学校还固守传统的教学内容、模式,造成模拟实习与平常教学脱离。主要表现在模拟实习时,许多与此相关的课程尚未开设,或虽已开设但相关内容没有讲授,或虽然已讲授但与实习相矛盾,以及平常教学中缺少双语教学等,造成了实习的混乱,延缓了实习的进度。

4.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很多实务性课程,以往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象其他理论课一样,只有课堂讲授一种形式。教外贸以及指导实习的教师没有从事过实际外贸活动,学外贸的本科毕业生没有见过一张真实的外贸单据。教师照着书本教,学生照着书本学,严重脱离实际,甚至于教授了许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于错误的知识。

5.模拟实习时间短缺、与教学规律不符

由于固守原先的课程设置,所以在新的模拟实习加入后必然产生模拟实习时间短缺、冲突现象。许多学校的模拟实习时间长的只有两周,短的只有一周,甚至于有的学校只安排2天~3天的时间甚至于更少到几个小时,而且往往把模拟实习安排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间,学生一面复习考试一面实习,造成学生根本无法安心实习。这与需要15天~30天的实习时间模拟实习来说根本无法达到实习效果。

6.管理混乱

管理在实习中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教师管理学生方面,由于软件的缺陷以及先行课程设置的缺陷,一名指导教师在模拟实习中要像许多学生适时的发实习任务、业务反馈、考核和发送参考答案,在实习中学生的进度不一,导致教师发任务、业务反馈、参考答案时,有些学生已完成,而有些未完成,影响了某些学生实习热情,也导致了极少数学生的抄袭、偷懒现象。另一方面,将实习视为正常的教学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是保证实习成功的重要方面,但在学生的普遍观念中认为实习纪律比上课纪律松,出现一些学生迟到、早退,在实习期间进行娱乐、聊天等现象。

三、对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建设的建议

1.硬件设备要齐全、教学实验环境应一流

一个实验室是否成功、先进,首先,要有适应模拟实习需要的硬件和环境。其次,学校应树立以教学、实习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机房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备适应教学、实习需要的硬件设施。

2.软件要完善,并且能不断改善、升级

目前只有极少数高校有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软件的科研开发能力,大多数学校仅能购买软件而不能针对软件的缺陷进行修改,因此这类学校要注意选择成熟、完善的软件,最好是能不断完善升级的软件,另外要加强与软件开发商的联系、合作,使软件能适应实际要求。

3.模拟实习应与教学方案融合和渗透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手段与方式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而教学改革的研究始终不能停顿。

国际贸易模拟软件使我们拥有了涵盖整个国际贸易实务流程的模拟实习平台,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应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国贸教学要应紧跟社会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践教学。重新安排教学内容、模式及课程设置,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是外语,所以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一方面在学生在校的教学中要不间断的进行英语的教学,增加口语课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合适的课程加强双语教学,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其目的在于传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读、写等能力,从而为培养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

许多学校的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如此下去,基础宽厚、专业熟练将不可避免地演变成知识空洞、专业陌生。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从事实际外贸活动的机会是不现实的。但教师没有实际外贸活动经历的状况必须改变。其途径一是抽调实务课程的教师每隔一段时期到有外经贸业务的部门或企业挂职调研。二是聘请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

5.教学时间的分配要适度

应适度地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学时,加大实践模拟演练时间,充分发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提高。

6.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理念、方法

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联动,要探求深层次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实习的纪律观念;在机房内张贴机房管理规定,实习纪律要求及处罚措施等;教师、班长、机房管理人员要齐抓共管严格考勤、纪律外。學校可应用ISO9000管理思想,实现资源分配——服务实现——效果测量、分析、改进——管理——资源分配,进行机房的可持续管理,以达到机房、实习管理的不断创新、突破和提高。

总之,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更多的努力。

国际贸易专业自荐信 篇4

你好。

我是xx广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愿通过多年积累的知识和培训为贵公司的能力做出贡献,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贵公司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中国希望贵组织给我一个机会!

我很清楚“只有准备头脑的机会”在学校里,我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发展的需求。我达到了英语6级,计算机2级通过国家级,省二级(优秀),并且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还涉猎了广泛的哲学、法律、文学、经济学等领域,完成了除经济领域以外的专业和更多的课程,辅修了英语贸易,自学了第二外语— —德语。

“学会在工作场所工作,学会如何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能力。乐观、坚持、努力是我在险滩处航行的希望灯塔,在险滩处突显勇敢的品格,是我人生的信条。我富有创造力,组织了无数大型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好评,所以我有更多的热情致力于新的挑战,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冲击。

为了更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利用假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实习论文被评为“良好实践论文”,这一经历为我进入社会、参与商业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以人为善、赤诚待人。

在社会地位即将走上之际,我希望提出申请,真诚期待并满怀热情地加入贵公司,享受贵公司文化的魅力,倾尽所有,只给你内在品质的效力。

此致

敬礼!

xxx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荐信 篇5

本专业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对企业认识和掌握国际市场有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财政学、经济贸易地理、国际经济与合作、报关原理与实务、外贸函电、经贸英语等。每学期期末本文信息来源于请注明,学生都进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如电子数据交换原理的运用、推销实践、国际贸易流程操作等。这些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也使学生了解了国际贸易的规律性,熟悉了国际贸易的政策,掌握了国际贸易的技能和方法,可以进行国际贸易流程的实际操作。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部分同学还取得了报关员证、单证员证、物流师资格证等。

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涉外金融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国际经贸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等工作。即将毕业之即,我们愿意在企业公司的营销、贸易、管理部门从事报关员、报检员等相关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大学生的自荐信 篇6

你好!我叫xiexiebang,是XXX人,今年XX岁,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

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在我大学的三年时间里我却是惜时如金,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物流是从学习上或者生活中都使自己不断完善。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利用本专业的专业只是和相关领域的信息外,还注重建立和提高自己分析我信息的能力和水平。除了在平时要完成大学的教学大纲,并且取得优秀成绩外,还通过可以利用的资源看博客,新闻,和报纸摘要。希望通过这样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到自身技术的专业化和其它领域的全面化,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对公司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专业突出,素质全面”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除了平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社交活动之外,也在假期或周末从事于社会实践中去。而自己的勾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在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这样以便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以及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我。

若能与您携手共事,我将倍感荣幸。特呈上求职信一封,希望您能给我这次机会,我一定还您一份满意!诚盼佳音,深表谢意!最后,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 篇7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就业能力内涵的不同定义

在就业能力研究的历史沿革中, 其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和复杂, 由单一的概念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

Jacquelyn P.Robinson (2000) 认为就业能力也可称为工作预备能力, 是指那些对于个体获得、保持和做好某项工作所必备的能力, 包括保证个体与其同事、上司和谐相处以及做出合理且关键决策的能力。Ronald W.Mcquaid和Colin Lindsay (2005) 提出了一个就业能力更为广泛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 包含了影响个体就业能力的内容和一系列因素, 除包含个体因素 (就业技能和态度, 寻求工作的能力) 之外, 还包含个人情况和外部因素[1]。

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郑晓明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它是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评价参数。谢志远 (2005) 认为就业能力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 但总的来说,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他指出,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 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1]。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 国内外学者们对就业能力的内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这当然与就业能力自身的复杂性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学者们思考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的关系。

1.2 国内外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综述

本文从构成就业能力因子 (维度) 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的已有模型成果进行分类比较。

三维多以大学生寻求就业的特点为起点, 对这些特点进行解释从而得出三个因子。胡芳和邵海燕认为, 为了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专业人才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优秀的普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以及具有潜在价值的人拥有的特殊素质能力[2]。其次, 楼锡锦、吴丽玉、周树红则认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是重大的影响就业能力的三大因素[3]。国外也有部分学者或机构将就业能力分为三个要素, 其中,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三个部分。另外, Law, Wong&Mobley认为个人适应能力、职业身份和个体与市场的交互共同组成了就业能力[4]。

四维更多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知识与模型引入, 典型代表为USEM模型。

1.3 当前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研究概况

国外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因此针对国贸人才就业能力的研究寥寥无几。国内院校虽设有此专业, 但针对其就业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职学生上, 而针对国贸本科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却十分有限。当然, 也有部分国内学者曾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

郑金彪、张玫、王芳 (2014) 在探究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时, 就从学生自身竞争力角度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改革专业学生考核方式、举办专业相关竞赛及实践活动等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5]。而曾妙 (2014) 经过对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认为高校在国贸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上不合理, 因而从课程与企业需求的相关性着手, 提出改革原有教学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提升就业能力[6]。肖黎、冯志坚、刘纯阳 (2010) 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目前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的不足之处, 比如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7]。

可以看出, 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然而国内外对这个问题尽管有一些研究, 但并没能形成统一认识。而且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 甚至得出一些并不十分统一的结论。由此说明, 本文基于实证的对国贸人才就业能力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访谈调研

近年来,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号召, 深彻转变教学范式, 在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国际化理念和先进人文思想基础上, 强化专业理论基础学习, 突出应用技术训练, 在学生培养上以第一、二、三课堂为主线。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较好, 在全国相关专业中名列前茅, 长期拥有较好的口碑。毕业生经过学校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 能够较快适应工作, 能够冷静分析并运用已具备知识解决问题, 具有较好的经济管理、电脑技术、中英文沟通交流、科学研究、自主学习等重要就业相关能力, 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使他们有极大的可能性在专业工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部分初入企业的毕业生自我定位偏高, 对工作预期偏高, 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其应具备的踏实与勤奋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虽然毕业生对于新工作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但在工作设计与规划及问题思考方面, 毕业生不能很全面思考问题并且出于长远考虑来作出决策和制订解决方案, 眼光稍显局限, 在工作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上还有待提高。

3 数据调研

3.1 就业能力测评理论基础

3.1.1 USEM模型概述

简易的就业能力模型由奈特 (Knight) 最先提出, 他将就业能力视为个人品质、各种技能和学科理解的有机结合[8]。2004年, 奈特和约克合作, 通过进一步扩展、修订上述模型, 形成了就业能力研究领域最著名并广为引用的USEM模型[9]。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由专业知识的理解力 (Understanding) 、通用和专业技能 (Skills) 、自我效能 (Efficacy beliefs) 和元认知 (Meta-cognition) 四大要素组成, 这四项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形成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 对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1.2 USEM模型构成要素含义

学科理解力 (U) 指高校学生通过高校的系统培养所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素养以及对专业知识间关系的理解能力;技能 (S) 指高校学生就业时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统称, 主要是反映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体现;自我效能感 (E) 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自信心, 它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 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及一系列行动;元认知 (M) 指人对于自己所进行和从事的活动的认识, 其实质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识, 并选择有效认识策略的控制及执行。对大学生而言, 元认知能力主要是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并求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3.2 研究方法——就业能力自我测评

3.2.1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向西财国贸专业近五年的本科毕业生发放电子及纸质问卷共150份, 回收143份, 有效问卷140份, 有效率为93.33%。有效受访者的分布特征为男性60人, 占43%, 女性80人, 占57%;应届毕业生42人, 占30%, 毕业1~2年毕业生62人, 占44%, 毕业3~4年毕业生36人, 占26%;读研或出国深造者32人, 占23%, 求职或待业者39人, 占28%, 职场新人49人, 占35%, 企业中层管理者20人, 占14%。

3.2.2 研究工具

本次调研将调查问卷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研究借助USEM模型, 基于其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内涵、范围, 以2011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NCSS) ”课题组基于USEM模型的问卷设计为基本框架, 结合西南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具体情况, 形成了最终的测评表, 见表1。

该量表采用Likert五级量表, 1表示“非常不同意”, 2表示“不同意”, 3表示“不一定”, 4表示“同意”, 5表示“非常同意”。

3.2.3 统计方法

本研究统计处理主要为基本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Excel、SPSS 17.0完成。

3.3 统计结果

所获140份有效样本信息统计分类结果呈现如表2、表3、表4、表5。

3.3.1 学科理解力

(1) 学习方法的适切性。“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题项, 总体均值为4.24, 方差为0.39, 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为95.1%, 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身在本科教育期间掌握了合适的学习方法, 认可了自身学习方法的适切性。从表3、表4、表5中可以看出, 不同性别、毕业年份及入职年份的受访人群在评价自身学习方法上, 态度并无较大差异。

(2) 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系统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知识以及国贸专业基本理论”题项, 总体均值为3.96, 方差为0.448, 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为79.3%, 没有选择非常不同意的人, 说明大多数学生肯定了大学学习有助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 (18.9%) , 说明理论学习不扎实的学生仍在国贸专业本科教育中占一定的比例。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女生在该题目中没有选择负面评价的人, 表明女生相对于男生在自身对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上更为自信;而在另外两个维度上, 不同人群的选择并无较大差异。

两题综合分析说明国贸专业本科生较为认同自身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但是对于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则存在不扎实的人群。

3.3.2 技能

(1) 国贸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掌握了国贸实务操作技能”题项, 总体均值为3.31, 方差为1.259, 选择正面评价的比例为56.2%, 本题负面评价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题项。说明学生总体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持有不确定甚至负面的态度。

从性别的维度来讲, 女生对实务操作技能正面评价 (63.4%) 多于男生 (46.8%) , 表明女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或持有相对更肯定的态度;而随着毕业年份的延长, 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正面评价比例也逐渐降低 (表5中, 应届毕业生正面评价为67.2%, 1~2年毕业生正面评价为62.5%, 3~4年毕业生正面评价为47.1%) , 表明尽管总体评价并不高, 但是近年来的评价相较以往已逐步提升。

(2) 各类通用技能的掌握。“具备各类通用技能”题项, 总体均值为4.07, 方差为0.511, 正面评价人数为93.2%, 表明大多数学生对通用技能的掌握状况良好。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男生相对女生对各类通用技能的掌握更为熟练 (男生正面评价比例为96.3%, 女生正面评价比例为89.8%) ;近年的毕业生相对3~4年前的毕业生能掌握更多的通用技能 (如表5中所示, 3~4年毕业生正面评价比例为89.3%, 低于近年毕业生) ;企业中层管理者在其所属类群中对通用技能的掌握相对更好。两题综合分析说明, 专业技能的培养仍是国贸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短板, 是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3.3.3 个人特质

(1) 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题项, 总体均值3.73, 方差为0.473, 正面评价所占比例为77.5%, 有20.5%的人不确定自身交往能力的强弱, 总体来说国贸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足够重视。

从表4可看出, 男生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更自信, 正面评价比女生高出10%左右;近年毕业生相较往年人际交往能力也在逐渐加强, 表明学生对该能力培养重视程度在逐年加强。

(2)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具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题项, 总体均值为4.23, 方差为0.583, 正面评价所占比例为94.4%, 没有选择“非常不同意”的人, 表明学院及国贸专业学生非常注重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且在此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自信。在三个不同维度, 人群选择均无较大差异。

综合判断, 目前国贸专业毕业生普遍对人际交往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为重视, 通过大学学习, 这两项能力总体能够得到提升和加强。这进一步证实了大学期间的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 更是能力的强化。

3.3.4 元认知

(1) 学习兴趣的习得。“本科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题项, 总体均值为3.61, 方差为0.468, 正面评价比例63.9%, 有32.5%选择“不确定”, 表明虽然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本科教育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仍有1/3左右学生对自己学习兴趣的习得表示不确定, 暗示很可能本科教育没有使他们从内心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因而兴趣并不十分浓厚。且我们可以看到, 从三个维度上来看, 对自身学习兴趣模棱两可者都占有相似比例 (30%~40%之间) 。

(2)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本科学习使我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题项, 总体均值为4.19, 方差为0.395, 正面评价所占比例为94%, 表明大多数学生经过本科学习形成了自身明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三个维度来看, 不同人群在该题项上的选择并无明显差异。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 目前该群体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适切的学习方法、通用能力的掌握、人际交往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高校尚未达成科学化的就业能力培养机制, 在专业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仍需加大工夫, 且从侧面反映出学院职业生涯的预期与规划也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4.1 保持通识教育良好势头, 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访谈调研中获得的关于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反馈以及数据调研的检验, 发现国贸专业的本科生的确在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几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 因此在通识教育上学院应当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和发展。

此外, 不可否认的是, 学院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其应当从贸易相关企业广泛搜集人才市场实践能力新要求和最新就业信息反馈, 结合更加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使国贸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得以全方面提升, 真正做到培养与需求的适配性。

4.2 加强学习兴趣培养, 营造多元创新氛围

数据调研中通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能够表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国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帮助和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仍需要更加创新的、实践性的课外比赛或活动的引入, 让学生真正接触和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未来研究或工作的兴趣方向, 也为职业规划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4.3 丰富职业规划课程, 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学院目前在大一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希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输入行业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但是从数据反馈可以看出, 直到毕业很多国贸专业学生仍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模棱两可, 可见在大一时学生很可能尚未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十分明确的兴趣方向或者说学生那时对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都不甚了解。因此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为时尚早, 在学生对自我以及职业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发了解之后, 再开设课程的效果方能事半功倍, 再辅助以更多途径的就业指导, 相信学生的就业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从访谈反馈中, 我们也可发现该专业人才就业规划目光短浅, 亟须提升。

本文样本量的选取并不充足, 导致所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若能取得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的数据, 研究结论将更具借鉴意义。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 鉴于全面经济发展对具备高素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增加而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 本文对国内外就业能力含义及结构模型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 选取USEM模型为主要分析与研究框架, 以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实证调查, 获取了较为全面、客观和时效的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为探索学生就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能力,人才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USEM模型

参考文献

[1]徐峰.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上海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07) .

[3]楼锡锦, 吴丽玉, 周树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07) .

[4]K.S.Law, C.Wong, W.H.Mobley.Toward a Taxonomy of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5]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 2009 (32) .

[6]曾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相关性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8) .

[7]肖黎, 冯志坚, 刘纯阳.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及其就业能力结构分析[J].职业时空, 2011, 6 (12) .

[8]Knight, P. (2001) .Employability and Assessment.Skills plus 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fourth Colloquium, October.

[9]Yorke, M., &Knight, P.T. (2004) .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York, 4-5.

国际贸易专业的自荐信 篇8

【关键词】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孟,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专业09级学生。

一、目前高校国际贸易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突出

高校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的学时较少,比重偏低,一般的课程只给出不到10学时的实践教学计划。尽管强化实践教学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惟一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规则的波动,出现了很多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和方法,知识体系需要更新,并应细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设置不系统

现行的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的涉及面广泛,导致的课时比例趋于平均化,大而杂,广而不精,不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在目前固定学时和固定学分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目的,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象,导致常常以削减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的课时为代价。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合理的专业知识,否则,国际贸易创新只是空中楼阁。

3.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

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共性,专业课中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理论课程繁多,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比例较少。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包括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经济环境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和冲击。

4.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已有很多人意识到了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弊端,但“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创新。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1.构建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性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科,首先,必须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培养学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其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主要择业领域是工商企业,应强化面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学生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实现宏观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微观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

2.以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一个人的技能也必定要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和再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期间他自己“拥有了什么”继而毕业后其“能够做什么”,即学生本人是否具有了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与心向。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显示出其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独特性,高等教育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所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3.设置科学的成绩考核体系

考试只是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目的服务的。在成绩考核方面,考核内容科学,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有完善的考核方案,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制定科学。建立规范化的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理论考试占60%,平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占10%,案例分析能力占10%;阶段考试占10%;出勤占10%。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包括理论笔试、案例分析讨论、基础知识阶段考试、进出口业务技能考试、综合业务模拟考核。由教研室、系部组成的教学质量考评人员负责考试的出卷、考试实施、阅卷评分的检查、监督工作。

4.依靠企业,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校应发挥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外贸函电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总之,要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宗旨,以会做人,能做事,有知识,懂技能为人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外经外贸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霍建英.刍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4).

上一篇:发电厂锅炉运行措施合辑下一篇: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