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的教学设计

2025-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咏柳的教学设计(共10篇)

咏柳的教学设计 篇1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咏柳的教学设计 篇2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初步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呈现春景, 导入新课

1. 课件演播。学生边欣赏美丽的春光, 边背诵或朗读有关春天的古诗。

2. 揭示课题。课件最后一个画面———美丽的柳树, 自然导入:柳树真美啊, 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陶醉了, 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出示诗歌, 并配乐范读)

解题:“咏”, 通过诗、文来歌颂、赞美。那么, “咏柳”是什么意思?就是赞美柳树的意思。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诗句, 了解诗意

1. 提出要求, 生自由朗读, 也可与同伴一起读。

2. 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 重点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全班齐读。

(3) 再指名读, 要求读得有板有眼。教师相机指点停顿与节奏。

(4) 全班练读。

3. 再读, 了解诗意。

(1) 默读, 结合注释、查字典及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2) 同伴互助, 释疑解惑。

(3) 全班交流, 理解诗意。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难?

(重点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 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三、彰显意象, 感悟诗情

师:大家初步读了课文, 你们觉得这柳树美吗?你们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

1.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1) 从“碧玉”一词中, 你可以联想到哪些词语?

从“丝绦”和“垂”等词语中, 你又可以想到哪些词语?

(2) 请你闭上眼睛, 轻声读这句诗。

(3)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柳树? (生述)

(4) 出示柳树的课件, 师述:在那春水荡漾的池塘边, 高高耸立着一棵柳树。它刚刚长出鲜嫩的叶子, 就像碧玉装扮着整棵的树, 在阳光下, 绿得那样晶莹, 那样耀眼。柳树的枝条, 低垂着, 微风吹来了, 就像丝绦一般轻柔, 随风轻舞……

(5) 如果你就是诗人, 看到这如同碧玉一般的柳叶和丝带一般的枝条, 你的心情如何? (生述)

(6) 再读这句诗, 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2.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 出示柳叶的特写图片, 让学生边观察边读这句诗。

(2) 柳树的叶子, 是那样匀称, 那样的别致。它本是柳树自己长出来的, 诗人却说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读着这样的诗句, 你觉得这眼前的春风怎么样呢?

(3) 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叶外, 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火红的桃花、碧绿的小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花香、鸟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4) 春风剪出来的柳叶可爱吗?春风送给我们的礼物可爱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 再次朗读这句诗。

四、多样诵读, 内化诗句

1. 师生合作, 引读诗句。

课件出示古诗插图, 配乐引读。

师:现在, 让我们面对这美丽的春景, 当一回诗人, 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你看那高高的柳树, 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那么晶莹, 那么耀眼———

生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 柔软细长, 随风摆动, 多像那翠绿的丝带———

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新长出来的柳叶, 那么别致, 那么可爱, 人们会带着新奇猜想———

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学生自由吟诗。

五、总结学法, 延伸拓展

1. 在诗人贺知章的笔下, 柳树真美。

柳树, 是古代诗人喜欢吟诵的植物, 关于柳树的诗歌非常多。老师这里搜集了三首,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 (萧绎《绿柳》) (杜甫《春柳》) (白居易《杨柳枝》)

2. 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

(1) 解诗题; (2) 明诗意; (3) 悟诗情; (4) 诵诗句。下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春日》, 看谁学得好。

3. 练笔:

调动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 用一段话写出柳树的美。

点评

作为阅读文本, 古诗不同于其他体裁的作品。其根本区别并不在于让人一目了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外在形式, 而在于缺乏相关理论修养则不易发觉的诗歌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一般的作品是以语言文字传达思想和情感, 诗歌则是以语言文字塑造意象, 进而以意象传达情意。这是因为诗歌的情意往往是模糊的、囫囵的, 说不清, 道不明, 无法条分缕析, 无法清晰表述。诗人只好以意象加以整体地甚至模糊地传达。读者则凭借语言文字, 还原出意象, 再透过意象, 加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等, 悟得诗的情意。意象加上情感氛围便构成诗歌的意境。意象、意境, 即“诗味”, 也是诗歌这种文体的个性所在。本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彰显意象, 感悟诗情”, 凭借想象, 让学生还原出字里行间的意象, 走进诗的意境, 从而悟得情感, 使课堂“诗味”盎然。

古诗《咏柳》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篇3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3.吟唱之新

古诗词具有音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沈老师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诗歌音律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把诗与歌联系起来,让学生给古诗词谱曲进行演唱。孩子们有的很快地用上自己喜欢的曲调吟唱,有的十分认真地谱上新曲反复试唱。在轻歌慢吟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着,陶醉着,享受了诗歌带来的乐趣。这种新颖活泼、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关咏柳的诗句 篇4

篇一:春门柳

作者:【唐朝】白居易

春春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篇二:长安新柳

作者:【唐朝】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篇三:临川见新柳

作者:【唐朝】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篇四:柳

作者:【唐朝】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篇五:题柳

作者:【唐朝】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篇六:新柳

作者:【唐朝】杜牧

无力摇云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篇七:柳绝句

作者:【唐朝】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篇八:柳

作者:【唐朝】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篇九:柳

作者:【唐朝】韩溉

雪尽春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篇十:垂柳

作者:【唐朝】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古诗咏柳的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 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

春风

探究《咏柳》英译中的意境体现 篇6

关键词:《咏柳》,意境,英译

在文学作品中, 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诗歌之美, 美在语言, 美在韵律, 美在感情, 美在意境, 这些美感中, 意境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意境给读者一种遐想, 让读者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体验。而诗歌中的意境往往通过绝妙语句来体现。本国读者能读懂本国诗歌的绝妙语句, 体会到诗歌所呈现的意境, 但想让国外读者获得相似的体验, 不是件容易的事。使英语读者体会到我国诗歌的意境之美, 是诗歌翻译的最终目的。

1 诗歌中意境的界定

诗歌中“意境”最早由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提出, 他在其论著《诗格》中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指自然景物;“情景”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指想象与幻想的事物【1】 (p20) 。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 提出“思与境偕”, “思”指作者的情志意趣活动, “境”指作者所创作的客体境象, “境”与“思”相互融汇, 从而产生了诗歌的意境;宋代苏轼提出“境与意会”;明代王世贞是“神与境会”。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论述:“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声音之外, 乃得真味。”王国维在对前人成就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 其内足以摅已, 而外足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 或以意胜。苟缺其一, 不足以言文学。”他把意境作为衡量诗歌艺术的唯一标准。

2 体现原诗歌意境的翻译策略

意境是读者读诗歌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景, 意境的体现离不开“意象”这个载体。“意象”就是蕴含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中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如“月亮”代表思乡;“梅花”代表坚强。如何翻译出原诗的意境, 除了整体上体现中国诗歌的含蓄美、朦胧美、韵律美之外, 表现诗歌意境的意象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2】 (p43) 。但是, 同样的事物, 在中西文化中其象征意义可能不同, 如:“龙”在中国人心目中受到无限尊崇, 而西方人确认为龙是一种怪物。因此, 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能将其翻译为“Four Dragons”, 而应该翻译为“Four Tigers”。也就是说, 要想产生相似的意境, 对“意象”的翻译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特点【3】 (p169) 。

在翻译具有本土特色的诗歌作品时, 要灵活选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 避免因意象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的不同而造成的误会。“异化”是指在翻译时重视源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归化”则是在翻译上保持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传统。中国诗歌具有本土鲜明的特点, 带着中国明显的文化烙印, 诗歌的英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特点, 要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并且要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标准, 这时候要综合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

3《咏柳》英译中的意境体现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 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 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 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 不仅立意新奇, 而且饱含韵味。下面从《咏柳》的三种译文入手, 分析《咏柳》英译的意境体现。

译文 (一)

Purest emerald is thy overall color of shade,

Thousands of twigs droop like fringes of jade;

By whose hands thy slim leaves are made?

The February breeze is like a scissors’blade.

译文 (二)

Emerald fashioned into a tall tree,

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

Who tailored the dainty leaves?

The snipping wind of early spring.

译文 (三)

The slender beauty’s dressed in emerald all about,

A thousand branches droop like fringes made of jade.But do you know by whom these slim leaves are cut out?The wind of early spring is sharp as scissor blade.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既指如碧玉一样的颜色, 用来形容柳树翠绿的颜色, 又暗指柳树就像年轻貌美的少女。因为“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 几乎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 人们就会想到这是早春之柳, 颜色还是嫩绿, 嫩绿的垂柳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 而数不清的下垂的柳条, 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前两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早春的河边, 垂柳依依, 随风摇曳, 嫩绿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柳树就像年轻的姑娘, 穿着绿丝裙, 婀娜多姿, 惹人怜爱。这是读者所能体会到的意境, 而“碧玉”和“绿丝绦”就是“意境”的载体—“意象”了。在翻译这两句时, 除了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之外, 要特别注意“碧玉”的翻译。

“碧玉”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是“jade”, 虽然没有中国人中立刻想到的指漂亮女孩的“小家碧玉”, 也是西方人所喜欢的名字, 很多家庭给自己的女儿取名“jade”, 意思是“美丽、纯洁”的意思。因此, 无论是遵循“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 “碧玉”均可以翻译作“jade”。

在这三种译文当中, 译文 (一) “Purest emerald is thy overall color of shade, Thousands of twigs droop like fingers of jade;”“shade”和“jade”押韵, 体现了韵律美, “Purest emerald”形容柳树的颜色是翠绿的绿宝石颜色, 忠实于原文的“碧玉”, “Thousands of twigs droop like fringes of jade”, 这一句暗含垂下的柳枝犹如碧玉做成的绿丝边。该翻译方法既有韵律美, 又将原诗碧绿的柳树婀娜多姿的形态这种意境反映了出来。译文 (二) “Emerald fashioned into a tall tree, 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fashioned”体现了原文的“妆”, “tall tree”点名了原诗的“一树高”, “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形容垂柳犹如绿色的丝一样的辫子垂下。这两句翻译前后浑然一体, 但是原文“碧玉”这个绝妙之词没有体现出来, 另外“绿丝绦”也不是“绿色的辫子”, 总之, 这两句翻译只是向读者解释原句的意思, 没有创造性地翻译出原诗的意境美。译文 (三) “The slender beauty's dressed in emerald all about, a thousand branches droop like fringes made of jade”。在西方文化中, “垂柳”的主要喻指“悲伤”、“死亡”和“失恋”, 这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大相径庭, 不能直译, 在这里就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用喻体“slender beauty”来代替垂柳, 使读者眼前立刻浮现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 起到了和原文一样的效果, “a thousand branches droop like fringes made of jade”, 体现了原文的“碧玉”和“绿丝绦”。但是“all about”这句纯属多此一举, 为了押韵而硬加上。

该首诗的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化无形为有形, 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这句实际在歌颂春风, 把春风比作剪刀, 说她是美的创造者, 是她裁出了春天, 是这首诗的另一个点睛之处【4】 (p111) 。诗中暗含着作者的欣喜之情, 比喻和比拟贴切是本诗的成功之处。这一句还突出了自问自答的灵活语句。译文 (一) :“By whose hands thy slim leaves are made?The February breeze is like a scissors’blade.”和原诗的疑问句, “剪刀”很吻合。译文 (二) “Who tailored the dainty leaves?the snipping wind of early spring.”丢掉了“剪刀”这个喻体。译文 (三) “But do you know by whom these slim leaves are cut out?the wind of early spring is sharp as scissor blade.”“But do you know”是译者加上去的, 突出了原文的先抑后扬的韵味, “sharp”也是译者加上去的, 表现了春风“剪刀”功能的强大。“is sharp as scissor blade”这句有语法错误, “scissor”前边虚假冠词, 另外要用复数形式。

可以看出, 这三种译法当中, 数译文 (三) 和原诗最接近, 用准确的喻体传神地翻译出了原诗的意境, 但翻译得并不完美, “all about”的多余和“is sharp as scissor blade”的语法错误, 使该翻译方法稍有逊色。

4 结束语

综上, 诗歌翻译的意境美体现, 是翻译的难点, 要想翻译出原诗的意境, 要注意诗中“意象”的准确翻译, 既要反映我国语言文化特点, 又要考虑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特点, 有选择地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敏.诗有双翼借译飞[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20.

[2]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J].外国语, 1999 (5) :43.

[3]廖锦凤.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境美[J].文学学刊, 2016 (1) :169.

[4]胡妙丹.汉诗英译中译者的审美移情—以两首《咏柳》的翻译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 2012 (1) :111.

高峰竹柳的综合效应 篇7

速生竹柳造林的最佳土地条件是低洼湿滩地,这些土地不能种植庄稼,只能短期养殖,属于低效益的荒废湿滩地,我国大约有3000万公顷这样的荒滩湿地,这些低洼地大多数都位于江河湖泊的边缘地带,因此在这些地方种植速生竹柳具有变废为宝、生产能源等多种优势。

一、竹柳造林的直接经济效益

第一,竹柳造林可以高效开发利用低洼湿滩地,从而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1000亩的烂泥湖地竹柳造林6年的产值可达到6000万至1个亿。

第二,竹柳连片造林短期不砍伐在800亩以上可以申请国际环保组织的减碳基金,因为大面积造林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同时又可减缓当前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

第三,竹柳造林还起到涵养水源保护湿地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固岸护堤,起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第四,竹柳造林是生物法改造盐碱地较好的树种,在我国目前还存有大量的盐碱地需要改造。栽种速生竹柳可以把盐碱地改造成优良的再生国土资源。

第五,竹柳造林是治理城市周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竹柳可以“吸毒解毒”净化水体,吸收水中污泥中的污染源磷素、硝态氮等、特别是有毒重金属污染元素。

第六,竹柳是良好的园林行道树,因为它没有柳絮,同时可利用速生嫁接其它彩叶柳如红杆火焰柳、金黄金丝垂柳、红叶柳等产生和好的园林效果。

二、竹柳造林与生物质能源

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何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据预测,到2020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的比重接近60%,而生物质颗粒燃料则占生物质能利用的60%。

所谓生物质能源也就是利用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常规燃料能源。有机物中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能源。

林业能源林是优质生物质能源,柳树是林业能源林的主要树种,“高峰竹柳”则是多基因组合杂交的柳树新品种,具有速生、高产、抗逆等优点。作为能源树种每亩可密植1至2万株,每亩每年生物产量鲜重可达15至20吨,是普通柳树的十倍。在国外柳树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主要途径是发电,柳树生物质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发达国家用柳树生物质发电已经有20 年以上的历史。将柳树粉碎后制作成生物质能源颗粒和煤炭混合发电,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50%以上。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最具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前景的新型生物质能源,用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取暖和生活用能,生物质燃料利用率高,便于贮存,无污染。二是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三是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据统计,2008年全球生物质颗粒燃料销售量达1.8亿吨,市场规模超过500亿欧元。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以年均18%的速度高速成长,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香饽饽”。

竹柳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最好的原料。生物质颗粒需求之大,竹柳作为原料种植前景更为广阔。

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透过国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高峰竹柳”将在生物质能源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发老人发起的1000万亩竹柳大造林,将可年产生物质颗粒3.25亿吨,相当年发电量为9000亿KWH以上。

三、高峰竹柳是最好的纸浆来源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各类纸和纸制品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同时我国又是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各大纸浆生产国中,中国的净进口量最大,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缺口,大量造纸原料需要进口。

要解决纸浆用材需要日益增长与森林资源匮乏日显突出的矛盾,缓解国际进口纸浆价格暴涨的压力。建立纸浆原料林基地,逐步减少对国外进口资源的依赖,显得非常迫切。营造速生丰产纸浆林“高峰竹柳”是最好的树种之一。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进行了“竹柳材性纤维质量及制浆性能的研究”,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峰竹柳材质色浅且密度适中,木粉自然白度比杨树高,竹柳木材的纤维质量较好纤维长宽适中且柔软。符合制浆工业对木材要求。根据竹柳木材密度和材质白度分析,该原料适宜做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竹柳可以作为纸浆材合理地种植并开发利用。

除此之外“高峰竹柳”还具有如下特性:一是高峰竹柳可以高密度栽植,如果作为纸浆林种植,每亩可栽种2000至5000株;二是二生长快,每亩种植667到335棵,肥水管理跟上,四至六年平均胸径可达20公分以上,高度达20米以上,单株竹柳的材积达0.4立方米,是速生杨的1倍。作为纸浆林种植,2至3年砍伐经济划算产量高;三是抗性强:竹柳最佳立地条件是低洼湿滩地,我国有3000多万公顷的低洼湿滩地荒废着,既不能种植又不能养殖。这些地方种植竹柳将会出现高效烂泥经济的奇迹。高峰竹柳研究院正在素有千湖之称的湖北进行“高峰竹柳”高效烂泥经济栽培模式的研究。这些地方也常常是季节性淹水的区域,但高峰竹柳经水淹2至3个月仍然正常生长。

总之大面积种植速生竹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善举,其综合效应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竹柳的深加工产业将深远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高峰竹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凯旋城1号楼2栋1403室

电话:010-5927 3183 158 5558 2853

香港公司地址 :香港九龙尖沙咀厚福街3号华博大厦18楼1806室

电话:00852-23682122 00852-33673126

皖阜阳公司地址:阜阳市经济开发区申寨社区政务大楼1-3楼

电话:0558-2220627 2226697 400-088-2853

15855582853 15955852853

网址:www.gaofengbw.com www.9005858.com

《咏柳》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妆”这两个生字,会写“柳”“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对诗意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

1.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咏、妆”二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5)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习背诵。

七、教学反思: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三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 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咏柳》教学设计 篇9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

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像是来到了柳树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

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摆出各种妩媚的姿态。这时候,河水明显变暖,迎面的风中都有了潮湿的气息。再看那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不再是严冬时的枯竭,微微泛出点青色的枝干上孕育了一个个的小苞。两三天的功夫,枝上就满是嫩绿的新叶,再过几天,那新长出的柳叶就能摇晃出春风的形状了。

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讲授新课

1、齐读课题。

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

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战胜生字宝宝。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

4、同学们预习的真好,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

5、师范读,指导读。

6、生读。

三、知诗意

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比如:我们这里坐了一屋子人,爸爸出了一身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2、学习第二句诗。“万条”是多少条?指柳树枝条很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多”的意思。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丝绦”——用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或绳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3、齐读1、2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观察到的。(板书:观察)问:第1句着重写(板书:柳树),第2句呢(板书:柳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师指导。

5、贺知章老先生慢慢地靠近柳树,不禁发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什么意思?“细叶”——指柳树新萌发出来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是什么意思?“裁”——裁剪。“似”呢?“似”——如同、好像。

6、这么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你们知道吗?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7、第一句写“柳树”……第三句写什么?(板书:柳叶),第四句呢?(板书:春风)诗的前两行是是诗人观察到的,这两行是作者动脑筋想象出来的。(板书:想象)

四、悟诗情

春风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能裁出柳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作者不仅通过眼睛观察到的赞美了柳树(板书:赞美柳树),也通过想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板书:热爱春天)。

五、诵诗

六、拓展

想一想,二月的春风还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高峰竹柳的特性与苗木繁育技术 篇10

一、主要特性

1. 适宜高密度种植 驯化后的高峰竹柳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中央领导枝干,顶部的枝条斜往上生,横向占用空间极小,因此特别适宜高密度栽植。作为成材林栽植每亩可栽300~350株,作为造纸或造纸浆用材林每亩可栽植2500株以上,土地利用率极高。

2. 生长迅速,成材周期大大缩短 高峰竹柳的另一大特征就是超速生,每亩种植300~350棵,如果肥水管理好,5~6年平均胸径可达20厘米以上,高度达20米以上,单株速生竹柳的材积达0.4米3以上,是速生杨的1倍。如育苗,扦插12厘米长的插节,肥水条件好时当年高度可达4米以上。

3. 虫害少,抗性强,极易成活 高峰竹柳由于经过抗虫转基因处理,因此抗性强,可以在盐碱地上栽种,具有抗盐碱、抗旱涝、抗严寒、抗病等特性。另外,其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极易成活,一般情况下插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而且还能生长于水边和浅水中,对土壤适应性强。

4. 木材用途广,材质优良 高峰竹柳不空心、不黑心,从外到里色度洁白,未经漂白前自然白度达60%,木材得浆率高,是公认的优质纸浆用材,而且材质纤维柔软、木质细密均匀,是上乘的家具用材、包装业和建筑业用材的首选材料,市场需求量大。

5. 是新能源树种 当前能源紧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试验证明,高峰竹柳具有高热值、碳氮比高,最适宜作为新能源树种综合开发种植。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质发电、供热等方面的应用正在研究实施中。

6. 经济效益高 据统计,栽种1亩高峰竹柳综合效益是栽种速生杨的5倍以上。育苗简单、极易成活,每亩可育苗1万株左右,当年亩效益2万~3万元。

二、苗木繁育技术

1. 苗圃地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即靠近铁路、公路或水运码头,运输点尽量靠近村镇,这样便于解决劳力、畜力、电力等问题。以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或坡度为l~3°的缓坡地为宜,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风害严重的风口等地,都不宜选做苗圃地。苗圃地周围最好有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如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则应选择地下水源充足、能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水质要求为淡水,含盐量不超过0.1%~0.15%。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或过低,最适宜的为:砂土1~1.5米,砂壤土2.5米,黏壤土4米左右。应选石砾少,土层深厚、肥沃、结构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的砂壤土、轻壤土或壤质砂土,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颗粒直径小于0.05毫米)应在15%~25%之间。土壤pH值为6.5~7.5。除此之外,还应调查前茬作物的病虫害等其他情况,一般菜地不宜做苗圃地,尤其是种植过茄科、十字花科等蔬菜的尽量不用。

2. 整地与做床 以全面整地为宜,整地深度30~40厘米,圃地要求耕透、耙碎,视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如有条件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在第一次(秋季)翻耕前,撒施有机肥,然后再耙碎。如以尿素、过磷酸钙等化肥为基肥,则应于春季翻耕前施入。

南方整地以高床或高垄为宜,以便于排水和提高根系透气性;北方以低床或低垄为宜,便于雨季积蓄水分和灌溉。

3. 苗期管理

①水肥管理。竹柳对氮肥、钾肥和钙肥的需求较一般树种要高,除考虑竹柳本身的需肥规律及造林地土壤养分条件外,还应综合考虑竹柳的树龄、林分密度、土壤类型及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有条件的最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或长效肥为主,追肥可配合施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等无机肥,施入量和种植密度、树龄等成正比,竹柳的水分管理应遵循湿—干—湿—干—湿的原则。灌溉要求灌透、均匀,尽可能做到追肥与灌水同步进行。不过追肥也应当做到适量,以免造成苗木徒长,降低木质化程度,不利于越冬。

在生长期还可进行根外施肥,但要十分注意肥料浓度,过浓易灼伤叶片引起肥害,过稀肥效不明显。其浓度范围为:大量元素0.1%~2%,微量元素0.01%~1%。根外施肥的适宜时间在下午4时后或上午9时前。施肥间隔期10~15天,连续喷2~3次。为了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可在9月上中旬对叶片喷施2‰磷酸二氢钾溶液。

②病虫害防治。相对来说,高峰竹柳病虫害很少,生长季节为害枝叶的害虫主要有蚜虫、柳蓝叶甲、菜青虫、造桥虫等,除特殊气候外,一般很少发生虫害,防治方法与其他速生树种的病虫害防治相同。

③生长季节修剪。要想竹柳4~6年成材,合理修剪非常必要,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冬剪或春剪,在秋天落叶后至翌年发芽前进行,主要是修剪中下部侧枝和影响树形的上部侧枝;夏季修剪,主要是剪去生长旺盛的侧枝、密挤枝、病虫为害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集中养分供应中央领导干。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凯旋城1号楼2栋1403室中国高峰竹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100101 电话:010-59273183 15855582853)

上一篇:熟食采购合同样本下一篇:计算机二级96套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