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精选10篇)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篇1

摘要:当前,高校要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鉴于此,笔者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省;自我激励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质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其结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其道德风范的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师便是树人的人它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欲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于国于民于己意义重大。

一、我国古代先哲关于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不仅要“修己以敬”,而且要“修己以安”、“修己以安百姓”。孔子及其弟子还提出通过“内省”、“自讼”来提高道德修养。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尽其心,养其性”的主张,提出了“存心”、“养气”的道德修养方法。汉代董仲舒、宋代张载和程颐、明代王阳明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修身”、“省察克冶”、“穷理居敬”、“闭门思过”等方法。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尽管是唯心的,但是有积极和合理的因素,在当前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研究和倡导这些积极的和合理的因素,大力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毛泽东也说过:“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他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同样的道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练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2. 学习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如果离开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那样师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逸事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3.反思

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是指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特别强调对教育失误的反思。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 内省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内省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又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它注重良心在修养中的作用。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说的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向人家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内省有几个要求:要严于解剖自己,提高自觉性;要找出最应该记取的道德准则、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刻激励自己按照这些准则、信条去做;要向专家型和榜样型教师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从选择这一行业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许多付出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都是不为人知的。但是,当我们的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时,当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时,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值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自我激励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激励对于提高行为主体行为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有裨益。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自我激励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目标激励,也就是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奋斗目标;第二种,成果激励,通过学生对自己肯定的评价来激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第三种,反 思激励,反思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寻找良方.从反思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第四种,对比激励,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做得更好。一个教师只有对其工作倾注了无限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做到了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才能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精神享受。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又永远是幕后英雄,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从懵懂无知的孩童经过教师心血的浇灌而培养成才的,教师就是通过自己平凡的劳动成就他人梦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忠诚于这份事业是无怨无悔的。

3.致知

“致知”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德,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恰当地把握好自己在教育劳动中的伦理位置。“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情感,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4.践履

“践履”这个概念在宋明理学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它的一般意义是行或实践,而其具体内容则多指封建道德的实践躬行。朱熹说:“《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始,然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践履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从师德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看,社会所要求的师德规范是否为教师个人所认同,高校教师个人在处理师德问题时获得了何种情绪体验,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只有在道德践履中才能获得检验。

5.交往

交往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好做,但做一个好教师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篇2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 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 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 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 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 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 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 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教育事业, 献身教育事业。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 忠于职守的教师, 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 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2.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否热爱学生, 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 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 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 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 而不歧视差生, 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3.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 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 都有十几年的时间, 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 在小学,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 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 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 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 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

4.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 不断钻研专业知识, 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 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

1.从外界环境来说,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 国家要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使高校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2)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监督机制。国家或者各个学校, 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 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 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 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 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 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 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 (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 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成为学生的榜样。 (3) 自我反省, 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 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 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篇3

一、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先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规范》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二、道德认识的培养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并有助于指导道德行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信念,还不够自觉,不够坚定。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通过实践使小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达到目的。具体做法是:1、明确德育目标和方向。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托,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的给学生讲解。认真落实“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要求,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丑美,从而使学生将这些认知内化为品质,升华为信念,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三、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丰富与完善道德认识

精心组织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各种教育活动,要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利用“6.26”、“12.6”等节日组织法制禁毒主题,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禁毒教育。学校还要把品德教育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化环境意识,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加强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邪教进入校园。

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既要有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还必须要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知道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战胜自己的信心。正确对待成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步形成取舍性对待品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不良风气坚决抵制。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篇4

l、博学多才充自身,正直友善得人心,为人处事明哲理,善解烦恼免伤身。

2、修身养心,练体练性;不能无欲,但要无私,命在性中,才在德中,净化心灵,身心同健。

3、不要烦,莫要恼,烦恼多易衰老;人间事物难得全,计较得失添烦恼。

4、活到老,学到老,进取不分老和少;积极处世解矛盾,竟争奋斗得荣耀。

5、人的一生坎坷多,难防祸福难测风,嫉根报复存疑心,思绪不宁自煎熬。

6、与人和,与人善,诚待人.宽人过,开朗宽容好处多。

7、得失恩怨不计较,谦让克制是美德,知足则常乐,和谐就幸福。

8、他人犯我我不气,一旦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身无力,气出病来实可俱,及时反省可弥补,心平气和则益体。

怎样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篇5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以一种思想道德准绳对自己的教育,鞭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树立科学信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逻辑上密不可分。引 言:

1、研究背景:当今的东西方文化观念交融产生强烈冲击时代。

2、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从改革开放以后,道德教育一直处于一种是否继承传统,科学信念处于独立于道德之外的情况。通过论述,研究希望明确二者之间的客观关系。

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本文探讨了科学信念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如何树立科学信念,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得出了只有坚持客观科学态度,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达到目的的结论。正 文:在现在社会中,提高树立科学信念,提高自我思想道德培养,最好方法应该是学习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客观的融入现代文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标准,同时明确科学信念的真正含义,毫不动摇地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什么是信念: 信念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信念是后天的, 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观点、原则、理论和事业经过鉴别和选择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和某种事业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就确立了信念。这些信念大多数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某种认识。所以,信念是带有主观性的,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首先明确一个悖论,我们往往说某某事物是科学的,就表明此事物是正确的,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科学不等同于正确,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科学信念不是指信念是“科学”的,而是指科学的信念,科学的信念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前提,以科学真理为依据建立的,因此.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理性的推敲。我们学的是自然科学,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信念,以科学信念为基础,坚定自己的学习动机和方向。但是在提高树立科学信念的同时,要对科学信念有明确客观地认识。比如说,现在网络上有人这样评价定义信念和科学信念:信念,它强调的是实践当中的信,或者说强调的是坚定的观念。共产党人信仰的信念是什么?是马克斯主义。信念在实践当中分为科学信念和非科学信念,什么是科学信念呢?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就是科学的,我们实践当中说的,宗教、迷信、封建就是非科学性的。这个论断本身就是有悖科学信念的。科学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范畴,而是随着不断的研究探索,扩大其适用范围。所以现在未知的,或者当今科学上不能解释的事物或现象,未必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仍然不能被解释,所以,上述论断就是违背科学原理的。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日心说在布鲁诺时代就是伪“科学”,但是到了后期逐渐得到的“科学”的认证,成为了当时的“科学”,可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恒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日心说最终被确定为非科学的观点,但是符合当时发展方向,有进步意义。所以树立科学的信念就要有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的形成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个人品质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由传统道德教育发展的,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准绳。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学说里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古人把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为人处事的准则,流传并且教育后代,使大家以同一种规则准则要求自己,衡量别人,慢慢形成了所谓的道德标准。这种确定下来的标准,绝大多数仍然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接受、传承这些教育。明白这些道理,不是把他们当作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弃。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是传统道德最浓缩的精华所在,也是现在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质。不论是在商业交往,还是社会交际,这些品德都是一个人能否成功,得到社会肯定的法宝,也是一个人作出判断的坚定依据。也就是做人的信念。这些信念和科学信念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为学的人,一定要志存高远(仁),尊敬他人(礼),尊敬他人的研究成果(义),诚实守信(信),实事求是(智),这些都是科学信念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体现。提高传统道德就要知道传统道德属于什么范畴,传统道德是依附于传统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传统道德的真正含义,就要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都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对古代道德启蒙教材的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下面是长春市实验中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段时间后一个同学的日记:(长春市实验中学一年21班学生张阳的“心情日记”)从小到大,我总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父母的关爱,朋友的体谅,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于是,我常常发小姐脾气。。粗声粗气,丝毫没有感到歉疚之意。。“中华传统美德”这门课。。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 的为人准则,理解了“温良恭俭让”的做人修养,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表现。。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中考那几天,父母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我们在考场答卷,他们在外面鼓励,烈日当空却始终不肯离去。。在我重病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日夜的守候。是爱让他们可以为我们牺牲,是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可以为了我们风雨兼程。对于这样超越了人生感情的来之不易的关怀,我们怎么可以不去珍惜,不去用爱来回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美德不正是我们应该展现出来的吗?“亲所好,力为具”不也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吗?今天,我帮母亲洗了碗,给身体不好的父亲捶了背。望着他们嘴角绽放的笑容,眼中饱含的爱意,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美德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爱的回报。“君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是什么让一个少年对做人的认识产生了前后如此剧烈的差异,就是传统文化的熏染。有人质疑说,这种文化过于腐朽,不适宜现在的竞争性社会。这些顾虑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传统的东西中并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一些糟粕,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盲目的尊崇传统,应该以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观察,也就是我们说的科学信念。但是这些事情其实是不用过于担忧的,因为一种文化只要根基是好的,即使叶子黄洛了,或者虫蛀了,还会再生新的、健康的枝叶。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只要树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6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1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导性 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

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高校教师。

3.2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2)鲜明的时代性2006年33)强烈的针对性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这样的特点,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使社会通过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1)坚定的主 教育的内容必须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 在对高校教师如高校作要求在普通教书而当才会以积极向上的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月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由他律转为自律,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 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日进一功 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3.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敬业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

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会计人员,法律制度,职业道德修养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不仅充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 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并且上升到了国家的意志, 这一基本方针的确定, 代表了党和国家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的重大改进和完善。依法治国方针的确定不是哪个人或哪一部分人的主观臆断, 也不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权宜之计, 而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关键时刻的一个重大的英明决策,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如何在通晓法律的前提下,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是我们现在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大作用

会计人员要接触企业或组织的财产, 因此对会计人员来说, 职业道德至关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延伸。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人员工作要遵守的底线, 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会计法律规范时, 会在潜意识里养成工作习惯, 自觉形成规范自身的道德标准, 这就是由会计法律制度延伸形成的会计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 将发挥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这是关于人性、情绪层面的作用, 例如, 法律只能使人不违反相关条例, 却不能强迫人爱岗敬业,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却可以让人对工作充满激情, 影响法律不能牵制的方面。

(二) 会计职业道德是支配会计行为的基础。行为是内心活动的体现。心里想要做什么, 在行为处事上就会有所体现, 即动机不同, 行为就会有所不同。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内心有正确的信念, 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在这样的信念的指引下, 会计人员能够很好的约束自身行为, 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 遵循相关的道德要求, 体现良好的职业行为。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为财务人员创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在过去的这几年, 财务人员监守自盗的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 财务人员在保管公共财产的同时可能挪作私用, 另一方面, 财务人员可能通过虚报谎报公款使用项目, 掏空公共财富。这些情况并不少见, 且并未引起财务人员的警觉。这些现象出现的背后, 是当前财务保管流动机制的不规范。财务人员往往是直接保存资金。任何使用、流动的过程都需要财务人员的直接参与, 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他们完全可以控制公共财产的去向。同时, 这些财务人员大多没有太强烈的法律意识, 只知道作为财务人员的权利, 割立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忽视了财务人员应承担的维护公共财产安全与完整的义务。或是在利益的诱惑下, 不能充分考虑这种行为背后带来的严重后果。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 财务人员不顾后果的行为给国家、企业甚至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三、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政治理论, 增强法律意识。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必须明确自身义务, 明确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从事会计工作。所以,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必须放在与会计专业学习同等的地位。同时, 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 更新自己的法律观念。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目标,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将专业技能与法律意识相结合, 明确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义务。以一个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自己, 时刻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做工作从业的原则, 坚持按原则办事, 对于做什么, 怎么做, 该不该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必须向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说“不”, 能够做到抵制利益的诱惑。不能毫无原则的背弃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做金钱的奴隶。遵守会计法律制度, 坚守会计人员工作要遵守的底线, 这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会计法律规范时, 会在潜意识里养成工作习惯, 自觉形成规范自身的道德标准, 这就是由会计法律制度延伸形成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 为社会服务, 用劳动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内容。爱岗敬业, 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 对于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 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要怀着一颗尊重职责的心态, 认真履行职责。这是每个具有社会性的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而自身价值的实现则需要通过工作劳动实现。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 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要坚持做到爱岗敬业, 首先, 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着个人经历的发展而变化的。会计人员每天会面对许多的突发状况, 尤其是在对于资金、账目的处理, 冗余的数据急需一个理智的头脑来处理工作。并且包含工作热情, 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差错, 更不允许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发生。

(三) 谦虚谨慎, 作风端正, 客观公正工作。会计人员工作关系到整个工作团体的协调运作。因此, 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尊重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 尊重领导的指示, 不能随意变通, 更不能改弦更张。同时, 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对涉及国家, 人民财产安全的具体业务上, 不得丢失和随意外传相关财务信息。严格遵守工作程序, 严格要求自己。客观公正的办事工作, 不为个人谋私利。财务工作人员有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直接关系到本工作单位的财务要求规范能否落到实处。因此, 财务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加强求真务实作风的养成, 要戒假求实。作为财务工作人员, 无论是对领导请示汇报工作, 还是为同事解决问题, 都要把真实情况搞清楚, 说实话。要坚决反对欺上瞒下的坏作风。一定要实实在在、实打实地干工作, 不能只图虚名, 不求实效。客观公正是每个行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 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只有实事求是的工作, 才能保证财务账目数据的真实可靠。

(四) 时刻保持保密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高速发达的时代, 但同时信息的安全保障问题一直是一个伴随信息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掌握着大量有关本工作单位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外传外泄, 可能会给本单位甚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求会计人员时刻保持保密意识, 遵守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会计工作人员是一个特殊工作群体,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为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政治理论, 增强法律意识。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谦虚谨慎, 作风端正, 客观公正工作。时刻保持保密意识。努力将自身道德素质贯彻到平时工作中。努力做好自身工作, 兢兢业业, 在会计工作人员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 实现作为社会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春燕.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经济视野, 2013, 24

[2]郭玉荣.浅议市场经济立法对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1, 20

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必要性 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学校生活的很多环节,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2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起起校园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下滑感到担忧,究竟在现阶段教师的道德水准情况如何建设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弥足珍贵的,这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盼,党和政府也对教师的道德十分关心。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其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3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事的道德准则,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变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标准,价值观可以说因人而异,但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对社会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义-利辩证统一”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能够识别并且拒绝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守护良心正义。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而又正直诚信的优秀毕业生。高校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有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知识道德的模范带头人,这应当是对高校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3.2 实践出真知

职业道德修养源于实际工作实践,而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发挥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检验和深化的舞台,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谐友爱,独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老师深刻的领悟自身所处的精神高度,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影响周围的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掌握好新型的职业伦理操守,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在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改革,互联网信息教学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些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准则作为补充,教育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教育精神要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3.3 学无止境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领域,是没有最高止境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努力汲取优秀模范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精神道德品质方面,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风尚道德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的自身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规范和提高校园文明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修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如今高校道德水准滑坡的情况下,积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断地学习时代先进的道德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为学生开辟新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道德内涵,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延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对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发扬。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该敢于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恪守教师职业操守,做时代合格的智力传播者,努力践行时代精神,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为社会培育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杨林国.论教师道德:由“底线的道德”走向“提倡的道德”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4]彭承铸.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的思考[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篇9

结合社会实际 谈谈怎样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首先,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二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

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篇10

一辈子都是同时学习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等)、学习做事、学习做人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容易被名利、特别是金钱、美女的引诱拉进陷阱,就容易做错事、坏事。人是不可能等先学习了做人、学会了做人,然后再去学习做事、学会做事的。“先做人后做事、做人第一做事第二”的观点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做人是先导、方向、保证、难点,做事是基础、根本、中心、重点。不做事生活资料从那里来?吃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谋生的手段。从总体说,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是第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我说的“做事”主要指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及正当的事务,不包括做坏事恶事,所以说,做事是第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二重要的,是第二位的。做人虽然是第二重要的,是第二位的,但是,不可以忽视,不可以放松思想修养。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学习做人就是学习社会规则、学会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讲德行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社会规则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相比,是第二位的。

做事和做人二者都是不可缺的,应当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人人都应当努力学习,学习自然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包括学习社会规则),学习做事,学习做人,提高智能素质和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及综合素质,人人都应当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活到老学活到老。(“做事”不包括做坏事、恶事,主要指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等正当事务。)

你说的这话(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基本不需要争论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不完全正确的。其和实际情况有不小的差别。一贯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是少数人,一贯不干好事只干坏事的人也是少数人。有不少人既做过好事也做过某些错事或者坏事,有不少人一辈子也没学会怎样正确做人。人才也可能有做错事或违法或犯罪的时候。

人才也可能有做错事或违法或犯罪的时候--复龙游四方朋友

从古到今,除了少数人搞破坏活动以外,大多数人都在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其中包括许多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不高的人,有很多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劳动,是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及利益而劳动,但是,因为他们参加了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所以,在客观上他们对国家也作出了贡献。在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的人中间,也有许多人做过不道德的事情、对不起人的事情,包括违法的事情或犯罪的事情。也就是说有不少人既做过好事也做过某些错事或者坏事,包括坑蒙拐骗、偷盗、吸毒、抢劫、贪污、受贿、制假售假等等。人是多面矛盾体,不一定什么时候做出违反道德或法律的事来。但是,大多数人是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的。国家主要是依靠人们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和提高智能素质繁荣富强的。第二是依靠思想道德法律政治、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繁荣富强的。人主要是依靠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和提高智能素质吃饭生存的,第二是依靠思想道德法律政治、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吃饭生存的。人是不可能等学会了做人以后再去参加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的。所以,我说:“做事是第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二重要的,是第二位的”。

做事(不包括做坏事、恶事、主要指生产劳动、经济建设等)是第一位的,即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其中包括培养人才、提高智能素质、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因为经济建设竞争、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智能素质或者说提高智能素质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提高智能素质、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人吃饭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是国家兴旺繁荣发达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所以,做事应当是第一位的,而不应当是第二位的。

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的“德”不是竞争(或者说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和焦点,“才”即“能力”和“做事”是竞争(或者说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和焦点。

因而,变通的说法是“才”即“能力”是第一位的,“德”是第二位的,但“德”是指导、方向(先导、导向)、前提、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德”应当先行,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走在前边。“以德为先导为导向为前提为保证、以智为基础为重点为根本为中心”。最简单的变通说法是“以德为先、以智为重以智为中心”。我们可以说民生和做事都是第一位的。

现在还没有到民以德为天的时代,善不是人类和各国的第一追求,人类和各国的第一追求是真,是食、利益、生存、发展、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其中包括提高智能素质等。思想道德政治法律及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实践、政治实践、法律实践都不是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都不是国际竞争的焦点,思想道德政治法律、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实践、政治实践、法律实践都不是人吃饭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都不是国家兴旺繁荣发达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所以,做人不应当是第一位的,而是第二位的。

做人第二也不是放松对做人的要求,更不是对腐败、道德沦丧的宽容。做人第二仍然强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德育、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做人第二和不讲做人、不讲道德、不讲善根本不一样。做人第二和人无德没关系。

2011/5/16 7:58:10“有才无德”“无才无德”和“做事第一位做人第二位”的理论没有关系

我建议国家修改《教育法》修改教育方针。我提出了智德美体(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智育第一、以智育为基础为根本为中心为重点、德育第二、以德育为先导为导向为前提为保证为难点、以美育和体育为必要条件为辅助的教育方针。也就是“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智为重”的教育方针。从理论上说,这样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与“有才无德”“无才无德”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学校和老师认真地全面贯彻执行这样的教育方针,就能够收到比较好的实际效果。这就是说,“做事第一位做人第二位”的理论与“有才无德”“无才无德”没有任何关系。“有才无德”“无才无德”是受教育者自己不努力学习知识、学习做事、学习做人,不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政治法律修养,不努力提高智能素质和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的结果。不是“德育第二”、“做人第二”理论(或方针)的结果。“德育第二”、“做人第二”理论(或方针)是鼓励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

有人说如果人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不高或差的话就不能干好事......人们非得说“先做人后做事”不可。人们“做人第一做事第二”、“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太强了,党中央过去现在一直强调“做人第一做事第二”、“以德为核心”、“以德为首”、“以德为先”或“以德为本”,特别强调方向问题或者说方向第一。而不强调“做事第一做人第二”,也不强调“唯才是举”、“以才为重”或“以才为根本”。曹操“唯才是举”,所以人才济济,势力庞大。强调“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不错,可以这样说。我提出“才德兼备”、“又专又红”突出强调了“才”、“专”、“智能素质”。从实际上说,现在,要求大多数人都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大幅度提高,是空想,只要大多数人不干坏事就不错了。社会要求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但是,现阶段困难很大,为了怎样强调教育,都是效果甚微。将来,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效果会好、会明显。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没有办法先学会了做人,然后再去做事。

实际上,许多人不努力学习做人,虚假做人。善于伪装。他们更看重金钱和利益,口说做人第一,实际上是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杂音现在,难以落实“做人第一”。政府也没有办法。在短期时间没。无论怎样进行教育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只能严格管理,严厉打击,重刑判罚。不把做人当做头等重要的事,当做第二追求与伪君子多没有关系。提高智能是一回事,减少伪君子是另外一回事。减少伪君子主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法律政治教育等。属于德育的范畴。提高智能素质属于智育的范畴。把做人当做第二追求也是强调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不是不强调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也不是放弃或放松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所说的“真”就是真实,我们所说的“善”就是真善。我们所说的“恶”就是真恶,没有“伪恶”之说。“不是善恶不分地去区分真假。真不等于真理。”这样的话不必说,“真”包括真理。

另外,腐败现象非常猖獗打而不败,腐败分子层出不穷,他们把国家的大量财产捞到了自己手中,成为百万富翁(富婆)千万富翁激发了贫穷者不讲道德不守法律的违法犯罪现象大量增加,贫穷者不再甘心贫穷,甘冒被惩罚的风险也要捞一把。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口说做人第一,实际上是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出现这种问题而且非常严重,责任在政府,主要在于管理不严、打击不力。主要不在于思想道德政治法律教育。

不学习、不认识自己、不改造自己是不行的,不学习、不认识自己、不改造自己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也是劳动的一生,就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一生。学习是前提、先导、灯塔、条件,劳动是基础、根本、中心、重点。劳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吃饭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第一要素、第一需要、第一依靠、第一保证。人的理想和贡献主要是通过劳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的,成绩主要是干出来的。学习、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是人吃饭生存发展的第二要素、第二需要、第二依靠、第二保证,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第二要素、第二需要、第二依靠、第二保证。人除了死亡之外,什么时候停止学习了,什么时候停止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了,什么时候思想道德就开始滑坡了,就会被名利、地位、特别是金钱、美女拉入丑恶的陷阱,成为缺德者甚至变成罪犯。

我提出了智德美体(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教育方针与“有才无德”没有任何关系。

人终身学习终身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就会终保持清醒、冷静、平淡、坚定、顽强、高尚的状态,不会被名利、地位特别是金钱、美女拉入丑恶的陷阱,就不会违背道德和法律,就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比较大的贡献,就会把高尚的精神留在人间,就会百世流芳、令人难忘。(广义劳动包括生产、经济建设。)

毛泽东那个年代腐败这个问题不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问题变得如此严重?这主要是设定不同的原因,去是计划经济时期,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必然出现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现象,腐败现象必然会多,只不过政府的管理比较差,打击不力而已。毛泽东在市场经济时期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现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现象,腐败现象,但是,毛泽东能严格管理,严厉打击,能够减少腐败现象,能够控制国家资产流失。

“先学做人,再去做事”或“先做人,后做事”的观点是谁先提出的,我不知道,可能难以考证。我知道,这是多数中国人的说法,是传统说法。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没有办法先学会了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做人第二也是对做事的一种限制。“做事第一”“做人第二”都是强调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而不要好坏不分地盲目做事。

解决的办法就是严格管理,严厉打击,重刑判罚。

在封建社会,农民不是为了国家种地而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种地,他们没有为国家的意识,但是,在客观上农民对国家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也是如此。有非常多的人不是为了国家而劳动,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存生存劳动,他们在客观上农民对国家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虽然容易做错事坏事,但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人也不是不能作贡献,只是贡献小些,思想道德素质高贡献会更大。在社会主义之前,大量的人思想道德素质都不高,然而,他们也促进了国家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因为他们都参加了生产劳动、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不劳动就没饭吃。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生产关系是第二位的,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思想关系是第三位的,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建设、经济基础相比,在一般情况下,上层建筑不是第一位的,是不起决定作用的。其对生产力、经济建设、经济基础是起反作用的。

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而智能竞争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可以说是核心。道德、法律、纪律、政治、制度、学会做人、做人、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不是国际竞争的主要表现,更不是竞争的焦点。所以,其不是第一位的。实践是第一性、第一位的。认识、社会规则是第二性、第二位的。实践虽然包括错误实践,但是,实践仍然是第一位的。人类要尽量减少错误实践。

“做事”和“做人”简单说就是“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提高智能素质”和“思想道德政治法律、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们的生活、活动、行为和社会规则的关系,还可以说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人的认识、社会规则都非常重要,但是,人的认识、社会规则都不是从空穴而来,不是人们的空想,是来自人们的生活、活动、行为,即来自实践并根据生活、活动、行为即实践的状况和发展及需要而进行修改,根据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进行修改。人的认识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的实践是正确的实践,会取得有利于个人、国家、人类的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的实践是错误的实践,会取得有害于国家、人类的不良结果或恶果。人们会根据实践的结果的不同而改变认识,寻求真理,进行再实践。社会规则包括道德、法律、纪律、政治、制度,其产生于实践,指导人的行为、活动,即指导实践,是人的行为规范,不允许人们违背社会规则,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社会规则,否则就受到惩罚。社会规则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其不是人类的核心问题,只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导向、先导、思想保证、道德保证政治保证、法律保证。人类的核心问题是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践,进行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提高智能素质,不实践不进行生产劳动、经济建设,不就提高智能素质没有饭吃,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发展。要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竞争,国际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国际竞争也和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生产劳动、经济建设,提高智能素质并列为第一位的要素。

分了第一和第二,还说是齐头并进。第一和第二是要分的,必须分的,是客观存在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地位也是不完全一样的。齐头并进是应当的可以的,某一方面都不应当滞后,应当几乎同时进行,即要求全面发展。“做人”的含义就是做好人善人老实人。这个不必说,人们都知道。“做事”不包括做坏事、恶事。指正常做事,主要指参加生产劳动、参加经济建设等活动。这个特意注释了,否则人们容易把做坏事、恶事也纳入“做事”的范畴。

生产劳动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建设都重要,必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以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以培养人才、提高国民智能素质为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德育、法制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素质为先导、导向和保证,以提高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必要条件。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大前提,创新是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的灵魂,竞争是发展的途径。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是强大的加压器。

一般地说,人类(或者说各国)的核心问题不是怎样做人(正确做人、做好人善人老实人)的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善良问题(或者说向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不是维护社会秩序问题、不是人际关系问题,不是认识问题,是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民生问题,其中包括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做事等问题。提高智能素质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连带部分,也可以说提高智能素质问题也属于核心问题的范畴。怎样做人的问题、道德问题善良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维护社会秩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认识问题,都是第二位的。人类的第一追求是“真”,不是“善”,“善”是人类的第二追求。

人是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提高智能素质的。做事属于实践的范畴也属于智能的范畴。实践属于智能的范畴。也就是说智能包括智力、智慧、实践等。我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智能发展的历史。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智能的结果,都是智力和劳动相结合的结果,其中也包含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的作用。人的智能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根本特征,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上一篇:西安外国语大学怎么样下一篇:旅游节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