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框架(共8篇)
文献不计算在内)
一、介绍**服装风格(自己设计相关的)历史背景(500-800个字)
1)**服装风格概述
2)**服装风格产生的背景【热心毕业生介绍!直接找这位写手Ω号:一**五一五六九七,100%包过关】
3)**服装风格的艺术特质
二、介绍**服装风格的特征(500-800个字)
1)**服装风格的特征
2)**服装风格的构成要素
3)现代的**服装风格
三、新的设计突破点(500-800个字)
1)灵感来源
2)设计理念
3)**元素在服装上的运用
(1)介绍自己设计的服装中各个元素
(2)各个元素的布置方法和预期得到效果
四、设计与制作过程(1500-1800个字)
1)资料收集(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参考的内容)
2)介绍整个作品的构思
3)绘制设计草图
4)面料辅料选择
5)绘制效果图正稿、款式图(工艺说明)、纸样图
6)制作工艺流程和过程(包括针对工艺说明里面的工艺细节介绍)
7)模特着装的动态展
五、总结(200-300字)
六、致谢
七、参考文献
附录
注:以上框架仅作参考,大家根据每一点展开写。当然自己也可以突破这个框架来写,只要写得合理就可以。
(六)论文(设计)正文
1、论文标题、作者姓名与指导教师
在论文(设计)正文内容之前,须依次排印论文(设计)标题、作者姓名(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和指导教师(含姓名、职称)。论文标题用黑体,加粗,小二号字居中排印,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用宋体小四号字,各占一行依次置于论文标题下行。
2、正文内容
原则上按三级标题编写,第一级为“1”、“2”、“3”,题序和标题用黑体,加粗,小三号字;第二级为“1.1”、“1.2”、“1.3”, 题序和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第三级为“1.1.1”、“1.1.2”、“1.1.3”,题序和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
各级标题要单独占行。序号顶格,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采用中文数字序号编写时,序号前空两格。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文中表格的表题、插图的图注用黑体、5号字,表格、插图内容用宋体5号字。
(七)致谢
“致谢”字样用黑体,加粗,小四号字,致谢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字样用黑体,加粗,小四号字,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插图
面对当前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进行毕业生情况分析显得非常有必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 社会中的各项事物也向信息化推进。与此同时, 信息化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与提高上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将信息化引入到毕业生就业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开发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为就业工作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了重要手段。
本文设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由4大功能模块组成:前台显示, 后台管理, 数据建模, 后台服务模块。系统的开发是基于Java EE平台, 采用S2SH框架来实现的。
2. S2SH框架
MVC架构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 中文翻译为"模型-视图-控制器"。MVC应用程序总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S2SH是一种优秀的MVC应用框架, 它是由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三种轻量级框架技术集成的一种新的MVC应用框架。系统采用S2SH框架实现MVC分层模式。
3. Spring+Hibernate实现模型层
模型层处理的是与业务相关的逻辑请求。平台中该层主要包含实体类和数据库操作部分。数据库操作主要由Spring和JPA集成的持久层来完成。
3.1 Hibernate实体类映射
实体类是对数据库某张表的映射, 数据库的每一张表都有对应的实体类。系统通过Hibernate的注解来完成实体类和关系表之间的映射。@Entity注解将一个类声明为实体Bean, 通过table属性关联到数据库表。@Id注解声明了该实体Bean的标识属性。@Column声明了该实体类的属性, 通过name属性关联表中字段。One ToMany和Many ToOne注解声明了实体类之间的关系。
3.2 数据库连接池
本系统采用了DBCP来完成连接池的实现, DBCP是一个依赖Jakarta commons-pool对象池机制的数据库连接池。它可以在spring, iBatis, hibernate中调用dbcp完成数据库连接, tomcat中也提供了dbcp的jndi设置方法。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系统采用了Spring框架中的集成使用, 只需要导入对应的jar, 并且修改application-context配置文件中的datasouce配置。
3.3 数据操作包
数据库的操作通过spring+JPA的集成来实现。系统中, 所有数据库的操作都封装到相应的Dao类中, 本系统封装了BaseDao类, 该类过继承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support.JPADao Support来简化操作, 提供了基本的CRUD (create, retrive, update, delete) 功能, 系统中其它Dao通过继承该类, 简化了对数据库的操作。
4. Spring+Struts2实现控制层
该层由与业务逻辑对应的action和平台拦截器共同实现。
4.1 控制Action
平台采用struts2框架, 业务逻辑由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和用户编写的业务控制器组成。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是Struts2框架的基础, 包含了框架内部的控制流程和处理机制。业务控制器Action和业务逻辑组件是需要用户自己来实现的。对于每个业务除了编写相应的Action、业务逻辑和相应的Dao包的同时, 还需要编写相关的配置文件来提供给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来调用。
4.2 拦截器
拦截器主要实现用户权限判断、日志记录等工作, 其机制是使用AOP (面向切面编程) 来简化Web开发中的某些应用。平台采用拦截器来实现平台中的权限检查。
5. Struts2+JSP实现视图层
系统开发使用Struts2+JSP实现视图层。Struts2标签库提供了主题、模板支持, 极大地简化了视图页面的编写, 而且, Struts2的主题、模板都提供了很好的扩展性, 实现了更好的代码复用。Struts2允许在页面中使用自定义组件, 完全满足了本校系统开发中页面显示复杂、多变的需求。
系统开发中使用的标签库主要包括表单标签、逻辑标签、国际化标签等。通过这些标签的综合运用, 代码中没有任何业务逻辑代码, 便于后期界面的调整和多语言版本的实现。Struts2里的标签却没有分类, 在每个jsp文件头上需要加上<%@taglib prefix="s"uri="/struts-tags"%>就可以使用Struts2标签。
以增加院系为例来说明JSP的视图层的实现以及与控制层的交互。增加院系是系统管理模块的基本功能, 增加系部的页面是/dep/add.jsp, 该页面包含了收集系部信息的表单, 需要用到s:form, s:filed, s:properties等标签。当系部信息输入完毕后, s:from的action属性表示表单的请求地址, 该地址被Dep Manage!add.action, 请求对应的Action负责系部管理的请求。如果增加成功返回Success, Success对应的jsp是/dep/list.jsp页面;如果增加失败, 返回failure, failure对应的页面仍然是/dep/add.jsp页面, 通过Struts标签提示错误信息。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S2SH框架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S2SH框架可以很好地将web系统分为三层, 使得程序开发人员更清楚地掌握项目的进度从而对系统进行更好的管理,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易维护性。
参考文献
[1]李容.基于MVC模式的Web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0, (01) :19-21.
[2]袁嘉.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的Web开发框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 04:210-214.
[3]潘峰.宋扬.基于Struts框架的商务网站平台设计[J].商场现代化, 2008, 09:172-176.
[4]李歆.基于J2EE的网上交易系统的开发[J].咸宁学院学报, 2007, 06:54-58.
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是建筑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保证设计的先进性,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基础的类型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在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正确的选型,此外,还需要对基础进行适当的分析,对其中的条形基础设计等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和选择。
1.基础的类型及其选型
首先,在设计时需要了解基础的主要作用。基础的作用就是要把上部结构的荷载可靠地传递给地基。这就意味这基础一方面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其能够顺利的调节可能出现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一般而言,基础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在多层房屋的框架基础设计中,条形基础、十字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是常用的形式。前5种基础称为浅基础,而桩基础属于深基础。如果建筑的层数不多、而且荷载不大,场地土地质条件较好时,多层框架结构也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但是,如果柱距、荷载较大,或者说当地基承载力不高时,单个基础的底面积就会非常大,此时可以考虑把单个基础在一个方向连成条形,做成柱下条形基础。
与独立基础相比,条形基础可以适当调节地基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能够有效的减轻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造成的危害,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一定的底板面积,另一方面就增加了基础的刚度,以及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柱下条形基础常做成肋梁式的。一般来说,在布置时条形基础的向与承重框架方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就把条形基础布置在横向方向,而在纵向布置构造连系梁;如果是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就需在纵向布置条形基础,而在横向则布置构造连系梁。一般来说,纵横向框架承重方案,需要在两个方向布置条形基础,也就称为十字形基础。
当上部荷载不断增加的时候,所要求的底板面积也就会相应的增大,而到一定程度时,底板会连成一片,此时我们就称为片筏基础。片筏基础有两种形式,即平板式和梁板式。平板式片筏基础,施工便捷,不过需要用大量的混凝土;梁板式片筏基础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布置肋梁来有效的增加基础的刚度,所以能够减小板的厚度,但是其也有其缺点,比如说施工较为复杂。
如果房屋设有地下室,那在设计中可以考虑把地下室底板、侧板和顶板连成整体,同时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板,以便能够形成箱形基础。使用箱形基础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其刚度大,调节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很强。一般而言,箱形基础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形成整体工作,必须要设置箱形基础的隔墙。因为,要是没有隔墙,那地下室的底板就只能按一般片筏基础设计;顶板按一般楼盖设计;侧板则按承受土压力的板设计。
当选用片筏基础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仍达不到要求时,就需要考虑采用桩基础把上部荷载传至较深的持力层。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是桩基础,有时也会结合地下室,常常采用桩一箱复合基础的形式。在正常情况下,浅基础的工程造价比深基础低,但假如持力层较深,那为了减少挖土量,使用桩基础或是更为经济。
在实际的设计中,基础类型的选择,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包括考虑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上部纠陶荷载的大小以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如果是大型工程,那在设计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在进行综合考虑后在选定。
2.基础分析模型
因为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其实是一个整体,在整个结构中是共同作用的,所以较为理想的方法就是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然而工程中往往采用简化分析模型,把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开分析,这主要为了减轻计算工作量。一般来说,任意一种分析模型都需要满足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基础主要是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以及地基反力的作用。通过上部结构内力分析可以得到前者;而后者需要运用到地基模型。
2.1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主要是对地基沉降与基底压力之间关系的描述。地基的模型的种类很多,最简单、使用最广泛的地基模型是文克勒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假定地基上某一点所受到的压强与该点的地基沉降成正比,把其比例系数称为基床系数。这种模型主要是认为,任意一点的沉降只是和该点受到的压强有关,和其它点的压强没有关系,实质上其是忽略了地基土的剪应力。这就使得地基相当于是由一根根单独的弹簧组成,所以这一模型也会被称为弹簧地基模型。
因为这种模型忽略了剪应力的存在,所以如果根据该模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是绝对不可能向四周扩散分布的,也就不会出现基地以外的地表发生沉降的情况,这显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然而因为这种模型简单,所以现在仍被广泛地使用。如果厚度不超过基础宽度一半的薄压缩层地基,那就可以选择这种模型。
半空间地基模型另一种较为常用的地基模型。这种模型把地基假定为半无限空间匀质弹性体,地基上的任意一点的沉降都与整个基底反力的分布有关。尽管弹性半空间模型注意到了应力和变形的扩散,单身其计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的沉降范围,往往会超过实测结果。通常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实际地基的压缩层厚度都是有限的原因造成的。另外,就算是同种土层组成的地基,其力学指标也是随深度变化的,并不会是匀质体。
压缩层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沉降等于压缩层范围内,各计算分层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量之和。这种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地基土扩散应力和变形能力,而且也充分的考虑了土层沿深度和平面上的变化以及非匀质性。不过,因为它只能计及土的压缩变形,所以也是没有办法考虑地基反力的塑性重分布。所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实际地基反力与沉降的关系,一些典型工程会通过进行现场实测,在实测数据的前提下,提出基底反力的经验计算公式。
3.条形基础设计
在条形基础设计中,首先要进行的是条形基础的内力分析,这也是设计的核心内容。
3.1确定基底反力和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文克勒地基模型,再加上刚性基础假定,我们可以迅速的推出基底反力为线性分布。如果设条形基础的长为L,宽为B,那按照基础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基底反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
3.2静力法
因为沿长度方向等截面的基础梁,它的自重和覆土重,一般不会在梁内造成弯矩和剪力,所以在进行基础内力分析时,基底反力采用通常是不包括基础自重和覆土重的净反力的。在基底净反力和柱子传来的竖向力、力矩作用下,基础梁的任一截面的弯矩和剪力都可以通过理论力学中的截面法求出。通常会选取若干个截面进行计算,然后绘制弯矩图、剪力。
3.3倒梁法
倒梁法主要是把基础梁作为以柱子为铰支座的连续梁,通过结构力学中力法、位移法或弯矩分配法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来。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用倒梁法计算所得的支座反力,往往不会等于上部柱子传来的竖向荷载。也就是说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不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计算的结果就需要进行调整。而在实用中,利用调整局部基底反力可以完全消除这种差异。首先可以把支座反力与轴力间的差值均匀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各1/3跨度范围内,当成基底反力的调整值,接着再进行一次连续梁分析。假如调整后柱子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异还是很大,那就需要继续调整,直至两者基本吻合。
4.结语
总而言之,框架结构基础设计需要专业的技术作为支撑,需要科学的设计原理作为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建造的结构时,需要对框架结构的基础设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根据原有的经验和现有的技术,结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文穗、金宗濂. 岳阳某大厦裂缝的分析、处理及防范[J]. 中外建筑,2001(02).
[2] 王允锷. 短柱基础在多层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2003(10).
题 目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
摘要...........................................................................................................................................................................2 Abstract......................................................................................................................................................................3 目录...........................................................................................................................................................................4 前言...........................................................................................................................................................................5 第一章 绪论.............................................................................................................................................................6 第一节 摩擦焊.................................................................................................................................................6 第二节 人工神经网络.....................................................................................................................................6 一 人工神经网络.....................................................................................................................................6 参考文献...................................................................................................................................................................8 致谢...........................................................................................................................................................................9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摩擦焊
摩擦焊是一种压焊方法,它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焊件接触面之间的相对摩擦运动和塑性流动所产生的热量,使接触面及其近区金属达到粘塑性状态并产生适当的宏观塑性变形,通过两侧材料间的相互扩散和动态再结晶而完成焊接的。
1891年,美国批准将摩擦焊作为焊接方法的第一个专利,当时是利用摩擦热来连接钢缆。随后德国、英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摩擦焊的生产与应用。我国是世界上研究摩擦焊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7年就实验成功了铝-铜摩擦焊[1]。
在摩擦焊焊接过程中,被焊的材料通常不熔化,仍处于固相状态。与熔焊相比,首先摩擦焊不会产生与熔化和凝固冶金有关的一些焊接缺陷和焊接脆化现象;其次,摩擦焊的焊接过程中的轴向压力和扭矩对焊接表面及近区的作用能够产生一些力学冶金效应(如: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夹杂物弥散分布、焊接表面的“自清理”作用等);再者,摩擦焊的焊接时间短、热影响区窄、热影响区组织无明显粗化,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摩擦焊能够得到与母材等强度的焊接接头,这也是决定摩擦焊接头具有优异性能的关键因素[2]。而且,摩擦焊中需要控制的焊接参数较其它焊接方法少,仅有压力、时间、速度、位移,使得该种连接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第二节 人工神经网络
一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由大量高度互联的简单处理单元组成。这种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
对应于生物神经元结构,可以建立起神经元的模型,如图1-1所示。其中Xi为神经元的输入,θ是阈值,Ui为神经元内部状态,Si为外部输入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控制神经元Ui,使Ui可以保持在某一状态)。
大脑之所以能够处理极其复杂的分析、推理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其神经元个数的庞大,另一方面还在于神经元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处理。因此,对图1-1可进一步建立起更接近于工程的数学模型。
二 人工神经网络在焊接领域的应用
焊接过程是一个存在高度非线性的多变量耦合作用,同时具有大量随机不确定因素的复杂过程,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其数学模型建立的困难性,而神经网络则可以在不作任何假设的情况下实现对过程的建模及控制。另外,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及自学习等特点也使它优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因此,ANN的应用已渗透到焊接领域的各个方面,如焊缝跟踪、缺陷检测、工艺参数选取和性能预测等,成为了该学科的前沿阵地。
1、焊缝跟踪
随着自动焊和机器人焊接的普及,焊缝跟踪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及焊接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将专用摄像机摄取的弧焊区图像送入计算机,用神经网络进行处理,获得控制量以控制跟踪执行机构跟踪焊缝。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容错性,故能很好的排除干扰,实现对焊缝的精确跟踪。
2、焊接缺陷检测
焊接缺陷检测的方法很多,神经网络和各种方法的联合诊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袁增任.人工神经元网络极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 刘增良.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M],北航出版社,1996年5月版;
[3] 徐秉铮,张百灵,韦岗.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2 月版; [4] 张忠典,李严等.人工神经元网络法估测点焊接头力学性能[J],焊接学报,1997(1);
【作 者】程琪龙
【作者简介】程琪龙,上海大学 外语学院,44
程琪龙,博士、教授、博导。(上海 200444)
【内容提要】本文从认知连通可行性和认知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的理论意义和互相关系。本文关注概念语义的参与者和语义结构的谓元,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力图证明它们之间并非总是1对1的体现关系;证明概念框架表述的概念语义和语义结构表述的语法语义,两者有必要在理论模式表述中分开。
【摘 要 题】语言学
【关 键 词】概念框架/认知操作/语义结构/谓元
【正 文】
1. 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
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1个是各自和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连通关系,另1个是各自的内部动态结构。①
1. 1 外部连通关系
语言系统的操作可以延伸激活其他认知系统,其中包括感知系统、运动系统和情感系统;语言输入可以致使受话者通过感知神经路径获得信息,也可致使受话者执行某些动作或产生某种情绪。由此推导,语言系统和各认知系统连通,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在理论模式中可称为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连接的概念系统部分称作概念语义。语言系统的操作包括概念语义和语法表达之间互相激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即动态的体现关系。
小句的概念语义(或称概念内容)是情状。情状是概念语义系统中1种可分解整体性的关系网络,相当于1个概念语义的认知图式。所谓的可分解性就是情状由各概念组合而成;所谓的整体性就是情状可以在小部分输入的作用下,整体处于半激活状态(详见1. 2小节的实例解释)。情状和不同认知系统的连通,表现了情状的认知连通性。在笔者的认知功能模式中,小句情状的形式表征是概念框架。情状的认知连通性和可分解整体性也就由概念框架表述。
本文讨论的.语义结构主要是简单小句的语义结构,其必有核心部分是述谓结构(predication structure),也称论元结构。述谓结构由谓词(predicator)和谓元(argument)组合而成:其中谓词主要体现为动词性的语法单位,谓元主要体现为名词性的语法单位。述谓结构既涉及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tactics),又涉及各功能语义成分和语法单位之间的体现关系(realization)。②
概念框架重视情状和各认知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处于各认知系统的接合部;而语义结构重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体现关系,所以它更接近语法结构。如果两者都存在于理论模式中,那么它们的连接位置是不同的(见图1)。
1. 2内部动态结构
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除了连接位置的不同,它们各自内部连接关系也不同,在理论模式中的形式表述也不相同。请比较以下两例句语义结构和概念框架的不同表述形式:
(1)Ross smashed the glass with a hammer.
(2)The glass smashed into pieces.
两句的语法结构显然是不同的,它们的语义结构也不同,它们可形式表述如下:
施事[,Ross]+SMASH+受事[,glass]+工具[,hammer]
客事[,glass]+SMASH+终状[,into pieces]
两句虽然动词相同,但语义结构却不同。
从概念语义的角度出发,两个小句都表达击毁情状。击毁情状有两个可分解的概念内容:打击动作和毁坏结果。基于经验,打击动作包括:打击者(动者)、打击动作(动)和打击对象(对象),它们组合成打击的动作概念结构。毁坏结果包括:使实体毁坏的致使者(使者)、致使(使)、致使对象(对象)以及作为致使倾向的被毁坏客体(客)及其毁坏后倾向性结果状态(终状),它们组合成表述毁坏结果的致使概念结构。其中动作概念结构和毁坏结果致使概念结构组合成击毁情状的核心概念内容。该概念内容可以形式表述为如下概念过程: 过 动者[,Ross]+动[,smash]+对象[,glass]+工具[,hammer]
程 使者[,Ross]+使+对象[,glass]+倾向[客
[,glass]+终状[,into pieces]]
概念过程中,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不是简单的组合,两个结构之间的1些参与者有重合关系。其中动作者(动者)和致使者(使者)重合成使动者Ross,动作对象和致使对象客体重合成使动对象客体glass。
概念过程的始末可以由先设(条件)和推导(结果)来界定,并和先设、推导组合成概念框架: 先 [客[,glass]+状[,broken]]+否;……
设
过 动者[,Ross]+动+对象[,glass]+工具[,hammer]
程 使者[,Ross]+使+对象[,glass]+倾向[客
[,glass]+终状[,into pieces]]
推 客[,glass]+状[,broken]
导
概念框架是个可分解整体,它又是1个可以操作的认知图式。以上两个击毁小句只是这个相同概念框架的两个不同的激活过程。前句激活了概念过程的所有成分,后句则没有激活动作者和致使者,也没有激活工具,但在整体框架的作用下,它们都处于半激活状态(即框架的每1个没词项输入的单位都有1定值,但尚未到达激活的程度)。从连接关系的角度出发,概念框架和语法结构的体现关系是1对多的动态关系;从操作过程的角度出发,具体被激活的概念语义只能体现为1个语法结构。其他各理论模式中的语义结构1般不涉及操作过程,因此也不涉及整体半激活效应。
1. 3 形式表征的概括性
作为形式表征,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都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是,它们概括性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语义结构关注的是语法结构的功能语义,所以它对小句表达的概念语义进行了舍取,获得了抽象的形式表征。虽然概念语义比语法语义精细繁复,但它的内部连接关系基于3个基本概念结构,所以概念框架在具备较大表述范围的同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将概念框架和语义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前者可以表述各小句之间更多的概念语义的相似性,因此其理论表述更加经济。例如:
(3)The tamer walked the tigers into their proper positions.
(4)The tigers walked into their proper positions.
前句是个致使小句,后句是个动作小句;致使是及物的,自动动作是不及物的;它们不同的语义结构可以形式表述如下:
施事+WALK1+受事+终位
施事+WALK2+终位
根据语义结构的表述,两个结构的动词语义也不同。前句的动词表示致使受事动作,后句的动词表示施事本身的动作。③
仅从语义结构的表征形式看,两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两个相同的谓元,1个是施事,另1个是终位。事实上,这两个谓元只是语法语义(或功能语义)相同而已,它们的语法位置1个在句首,1个在句尾;它们的概念语义是不同的。前句的施事是个致使者,他自身可以不实施“走”的动作;后句的施事只是动作者,不含致使意义。从语义结构出发,前句的终位必须是受事的终位,而后句的终位只能是施事的。
从概念语义的角度出发,两个小句的概念内容只是范围不同而已。其中前句致使小句的概念内容涵盖了后句动作小句的概念内容;具体表现为:前句中致使倾向的概念内容“老虎走到各自位置上”和后句的概念内容相同。由此可见,语言对因果链的表达可以取整个因果关系(致使某实体动作)作为小句的范围,也可以取致使结果部分(某实体动作)作为小句的范围。在形式表述中,我们将如此两个小句的概念内容,放在单个概念框架中表述。其中“动作”和“致使倾向中的动作”用相同的形式来表征。这样的表征形式既合理又经济。它们的概念内容可以由“走”情状框架的概念过程表述如下: 过 (使者[,tamer]+使+对象[,tigers]+倾向)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比如,美国的目前正处于调查之中的著名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红光事件”等。我们认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 执行人 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生产出来的。如果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那它必然与会计信息生产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当然,即使会计规则的质量再高,也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故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规则的执行紧密相关。总的来看,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我们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三分法”,即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本文拟对这三类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简要分析,并分别给出不同类型会计信息失真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基本的治理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奠定基础。
二、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公众则是有多种需求的 ,这种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人们必定追求利益。从满足每一个社会公众基本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首先会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一定数量的财富是社会公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实际上,只有在社会公众积累了一定的绝对财富量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才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则是通过相对财富比重的增加而得到实现的。当然,社会公众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或者不降低其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可以说,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是实现财富相对比重增加的重要途径。社会公众之所以将其拥有的资源进行投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以提高或者至少不降低其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 .因此,站在社会公众个体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投资行为的选择都将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为标准。这样,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其结果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就无法获得财富绝对量的增长,更谈不上财富相对比重的提高;也就是说,社会公众不仅不能提高他们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连他们基本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这就如在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不顾他人而只顾自己地走,其结果是道路处于极度无序状态,结果谁也无法通过这个十字路口一样。因此,如果社会成员想要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想要提高满足自己需求的程度,他们必须进行合作,而被迫放弃以完全有利于自己利益为标准的投资行为。这样,不同的社会公众就成为该合作投资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投资的结果,就是社会形成一种自生自发的投资秩序 .实际上,利益相关者在发生投资行为过程中所进行的合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合作若要取得成功,其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对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不同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所享有的收益进行计量。因此,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合作之前,资产计量方法必定是他们协调的重要内容。另外,利益相关者绝对财富和相对财富的增长,其根本途径就在于从投资中获取报酬,而且这种报酬越多越好不准盗库。合作投资到底实现了多少收益,各成员又能得到多少收益,都需要依靠会计对收益进行计量。由此可见,包括资源和收益价值的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的会计域秩序,它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源为依据而进行互动的结果,是他们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
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源为依据而进行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它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而会计规则则是以会计域秩序为基础的人为制造的秩序。因此,按照会计规则所产生出来的会计信息,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特征,就应该以它与会计域秩序的一致性为标准。然而,不同时期和不同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差异,这两方面因素便决定会计域秩序会因环境和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这也是会计规则“被限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行”(唐寿宁,b)的原因所在。具体来看,决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制度环境、资源的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的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以及组织化程度等 ,它们直接影响着利益相关者在决定会计域秩序方面的权力,它们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同时,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动机的种类、投资群体的结构以及投资群体的组织化程度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中国投资者动机和预期调查数据分析》联合课题组,)。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者的结构不同以及制度环境存在的差异,决定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就有不同的真实性。
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它的动态性决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但是,我们务必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所生产和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具有真实性特征;相反,它却一定是失真的,也就是说,会计规则作为人为制造的秩序,虽然是以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为依据的,但它与会计域秩序一定是不相吻合的(这种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故我们称其为“规则性失真”)。企业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之所以客观存在,其原因就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不准盗库。若要消除制定会计规则中存在的偏差,制定者不仅必须完全把握会计域秩序,而且必须能够运用会计知识真实地予以表达。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一个制定机构来说,他(它)无法完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其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1)会计域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2)能够对会计域秩序进行真实表达的会计知识,部分已经在现实中存在,另一部分尚未在现实中存在 ;(3)已经在现实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有用知识存在于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的所有人的脑中不准盗库。由于组成为制定机构的人员同样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不仅不可能具备尚未在现实中存在的知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具备所有与此相关的已在现实中存在的会计知识,更不可能随时动态的会计域秩序,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虽然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足够重视,但事实中的确存在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问题,目前正处于调查之中的美国著名的“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曾在美国500强公司中排名第七,1995年起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六年排名居于微软、英特尔这些大公司之前。但正是这样一个备受业界尊重的超级公司,于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它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宗破产案不准盗库。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20初最高曾达到90.75美元,而申请破产时股票价格一落千丈至50美分。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投资者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知悉安然公司真实的现状。而能够达到这一“理想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安然公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为能源产品开辟期货、期权和其他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对能源商品“金融化”;二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避免企业直接的债务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安然公司有3000多家关联企业,LJM资本管理公司和马林信托基金是其中的两家。安然公司从LJM资本管理公司的互换协议中至少“受益”5亿美元,年“受益”4.5亿美元;而安然公司通过将水厂等剥离给马林信托基金的方式也获得大量资金。由于安然公司对它们所拥有的股份达不到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这样,“受益”成为安然公司的营业利润,取得资金的背后无法反映相应的债务 .的确,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会计规则都规定,投资公司在占有被投资公司50%以上股份时才要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安然公司则运用这一规则,它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不需要合并会计报表,从而使利润的来源和负债的存在得到了隐藏不准盗库。仅从这个角度看,安然公司并没有违背会计规则,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规则 .当然,我们无法判断这一规则原来是否为会计域秩序,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利益相关者现在自发选择的结果肯定会不同于原来的规则,即它已不是现时的会计域秩序,它说明会计信息在现时已经发生规则性失真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计提“四项准备” 的会计规则,沪深两市966家上市公司当年年报中,因计提“四项准备”使每股收益平均下降0.094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下降3.67个百分点(谭青春,);“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不同公司的盈利影响不同,大约13%的公司集中了样本公司“四项准备”总额的50%,有些公司计提的“四项准备”金额相当高,对公司当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数据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粤金曼”仅计提“坏帐准备”一项就高达9.80亿元(于建国等,2000)。戴奉祥(2001)于207月就“四项准备”计提对上市公司19报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向300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7份,问卷回收率为29%.在这87份问卷中,54%的被调查公司认为它对年报主要指标影响“大”或“较大”,约38%的被调查公司认为影响“一般”,认为影响“很小”的不到5%,只有1家在已执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H股上市公司认为“没有影响”,评价值2.21说明被调查公司从总体上认为“四项准备”对年报主要财务指标影响大,且程度较高。无论从数据上考察,还是从上市公司意见的角度分析,“四项准备”的计提较大地改变了上市公司的业绩,那么,真实的业绩是改变之前的业绩还是改变之后的业绩呢?的确,我们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但它说明了两个业绩中至少有一个不是真实的业绩,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会计规则本身,即它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一种具体体现。
三、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企业是社会公众合作投资的一个具体项目,它是股东、管理者、职工、债权人、供货商、购货商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其中,人力资源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是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契约区别于其它市场契约的特性所在(周其仁,)。人力资源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源所有者在签订这一契约时的关系取决于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的特性 .人力资源所有者是凭借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而参与企业的;而股东和债权人则将财务资源投入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则将关系资源投入企业,社会公众则将公共资源投入企业。人力资源与这些非人力资源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是不可分离的(Knight,1921)。这一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所有者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这样,经营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便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加之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incompleteness),它不能完全明确说明人力资源所有者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得到什么以及负怎样的责任,同时,人力资源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总是握有相当的“自然控制权”(张维迎,1996),因此,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决策很可能让自己受益而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不准盗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所有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源所有者(简称为“经营者”),另一类是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力资源所有者(简称为“生产者”)。撇开其他利益相关者,张维迎(1995)已经证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最优安排取决于每类成员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和对其监督的相对难易程度。如果生产者更重要、更难监督,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归生产者所有;如果经营者更重要、更难监督,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归经营者所有;如果两者同样重要、同样难以监督,则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由两者共同拥有。一般来讲,经营者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作出反应,而这一反应对企业的生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经营者比生产者更重要;经营者主要是用脑袋进行非程序化工作的,他的行为自然也最难监督。因此,最优安排应该是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生产者得到合同工资并接受经营者的监督 .因此,真正对企业剩余拥有“自然控制权”的不是生产者,而是经营者,他的行为直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由于会计信息不仅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考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不准盗库。从这个角度来看,经营者必然存在违背已有的会计规则而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以使自己收益而使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的动机,这种动机便决定了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目前,理论界对审计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1)审计源于会计,认为审计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会计检查的需要而产生的;(2)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认为古代审计就是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检查,是一种财政监督形式;(3)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认为审计一开始就不是会计的附属品,两者是不同质的两个概念 .我们尚且不论哪种观点正确,但我们可以发现,三种观点的基础都是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也就是说,如果不存在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审计就不会产生不准盗库。同样,如果不存在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审计更不会发展。另外,从审计目标和审计技术的角度来考察,审计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帐表导向审计就是对会计报表进行详细的检查,其最为重要的审计目标就是揭发舞弊行为;此后,审计由帐表导向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乃至风险导向审计,虽然揭发舞弊行为已不是审计最为重要的目标,但它仍然是审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证据相当多。如历史上著名的英国南海公司的案件中,由于该公司虚报业绩,反映出前景诱人的盈利能力,其股价从17的114英镑升至177月的1100英镑,当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时,其股价一落千丈,至1720年底宣布破产,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给数以万计的债权人及股东带来了惨重损失 ;美国80年代著名的ESM公司的舞弊性财务报告案中,带来的损失总计达3亿美元,而牵涉入此案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名为“Alexander Grant & Co.”)所受的损失是其风险准备金的5倍,是实收资本的50倍(Belkaoui,1993)。又如我国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审计出大量的违纪金额。从1983年至19间,平均每单位违纪金额与估计总体违纪金额基本上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平均每单位违纪金额达311.89万元,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达268878.68亿元;从估计总体违纪金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来看,1983至1998年共中有的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7年的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的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倍。应该说,违纪金额之大令我们吃惊!当然,违纪金额的逐年上升与我国审计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它是以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为前提的。相反,由于审计不可能查出所有的违纪金额,企业真正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比上文所分析的还要严重的多 .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与财政部在年7月至今共七次抽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结果也是一致的不准盗库。从总体上看,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不少企业违纪问题十分严重 .另外,我们(吴联生,2000)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上市公司经营者在某些会计信息的披露上没有遵守披露制度;同时,很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从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依据之一,上市公司在ROE数据上存在着明显的操纵行为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并且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即使如此,它们仍不能为社会公众所信任,相对来说,披露要求更为宽松的其他企业会计信息,其质量可想而知。
四、人类有限性与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会计规则能否产生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取决于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的一致性以及会计规则执行人对会计规则执行的主观动机,而且还取决于会计规则执行人的具体执行行为,即会计规则执行人是否能够完全正确地对会计规则进行实施。然而,人类一个根本性的特征就是有限性,“如果不理解人类的有限性,那就也不理解人的本性”(巴雷特,1995)。人类的有限性就是人类局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局限的数目,相反,人类的有限性把我们带到人的中心,在那里,确实的存在和否定性的存在恰好重合而且相互渗透到这样程度――人的力量与其感情相重合,他的视觉与其失明相重合,他的真相与假象相重合,他的存在与不存在相重合。” (巴雷特,1995)
会计规则执行人作为一个存在的人,有限性同样是他存在的构造性因素 .有限性这种构造性因素的存在,决定会计规则执行人不可能对会计规则的执行永远正确。首先,会计规则能够被实施的前提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对会计规则的理解程度。当然,我们不敢否定绝大多数人对一般会计规则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这就如我们不能否定绝大多数的人能够看见色彩缤纷的世界一样;同时,我们必须承认肯定存在一些不能很好理解会计规则的会计规则执行人,况且会计毕竟是一门具有专业技术的学科,这就如同样会有一些人是失明的,他们只能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之中不准盗库。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某一会计规则执行人对某一会计规则的透彻理解,并不能说明他对其他会计规则的透彻理解,也不能说明其他会计规则执行人对这一会计规则以及其他会计规则的透彻理解。而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不仅体现在会计规则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会计规则执行人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样,会计规则执行人还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就执行会计规则的可能性会经常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就决定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存在。其次,会计规则的具体内容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将会计规则运用于具体实务之中的根本依据。如果会计规则能够对所有的会计事项的处理给出了明确的方法,显然,它可以说是完备的,会计规则执行人只要按照它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但事实表明,会计规则与企业契约具有共同的性质,它是不完备的,即它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事项都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会计事项的处理则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根据会计规则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而实现的.。既然存在专业判断,那么,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其间存在错误判断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同样决定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存在。即使会计规则执行人能够正确理解会计规则并对其具体运用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会计规则执行人仍可能在按照他的理解与判断对会计规则进行实施中存在错误,其原因仍然在于人类的有限性。人可以创造性地工作,但谁也无法保证他的每一个行为与他所想的完全一致。虽然电脑是由人发明的,但是只要给它一个指令,它可以完全按照这一质量的要求进行工作;而人类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人类再聪明也无能为力。可见,人类有限性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原因。
虽然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能够直接用以说明行为性失真存在的直接证据比较少不准盗库。不过,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存在。上文已经论述到,揭示舞弊是审计发展第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随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阶段的发展,揭示舞弊虽然不再是审计的主要目标,但它一直是审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检查错误和揭示舞弊一样,也是审计发展第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随着审计的发展,它逐步丧失了主要目标的地位,但也从来没有被淘汰出审计目标之列 .另外,世界各国发展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预防与降低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而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存在则是发展多层次会计教育的重要动力之一。另外,我们也找到了一个虽不完整但很确切的证据:上海物贸信息工程公司对1999年3月10日至3月16日刊登年报的59家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正确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有1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编制不平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2.03%;不平衡所涉及的项目数为23个,平均每个年报不平衡的上市公司编错1.77个项目;在“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中出现错误的共有12家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34%;错误所涉及的项目数为17个,平均每个出现错误的上市公司写错1.42个项目。如果把两种错误综合起来看,共有21家上市公司至少出现一种错误,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5.59%;错误所涉及的项目数为40个,平均每个出现错误的上市公司写错1.90个项目 .如果这59家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水平能够代表所有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水平,那么,35.59%的上市公司年报存在技术上的错误,可以说,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比较严重,况且,能够被找出来并进行统计的错误还只是所有错误中的一小部分,因为统计者无法设计上市公司会计业务的整个过程,甚至无法确定年报中数据之间的所有勾稽关系,而只是关注了年报的整体平衡问题以及摘要与报表一致性问题。
五、“三分法”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结构及其简要治理思路
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与会计规则和会计规则执行的主观动机、具体执行行为相关。由此,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区分为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和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根据上文的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域秩序经过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的三层先后过滤而形成的,而每一次的过滤都减少了真实会计信息的量。假设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的比例分别为 ,那么,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如下图所示。
从具体治理思路上看,三类不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显然是有着显著差异的。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治理首先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要准确及时地把握会计域秩序,在此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地运用已有存在于所有人头脑中的会计知识以及创新的知识,对会计域秩序进行准确地表达 .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治理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合约安排,使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超过由其带来的收益,从而改变理性的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行为决策 .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治 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强会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会计工作中的核查与验证工作。
参考文献
巴雷特。1995.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杨照明。艾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第1期。
陈志武、杨林。2002.谁揭穿安然。财经,第1期。
陈志武、岳峥。2002.安然之谜。财经,第1期。
戴奉祥。200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打印本)。
哈耶克。2000.经济、科学与政治。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蒋义宏、魏刚。1998.“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见: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靳明。2000.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上海物贸信息工程公司不准盗库。1999.吹毛求疵。中国证券报,3月11日、3月13日和3月17日。
谭青春。2000.年报水分会挤掉多少――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盈利指标影响的定量分析。湘财证券研究报告。
唐寿宁。1998a.投资活动中的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秋季号。
唐寿宁。1998b.“两种投资秩序及其碰撞”。经济研究,第12期。
文硕。1996.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
吴联生。1998.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划分及其治理。浙江财税与会计,第4期。
吴联生。2000.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第4期。
吴联生。2001a.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论与证据。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
吴联生。2001b.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经济研究,第2期。
吴联生。2002.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经济研究,第4期。
于建国等。2000.四项计提未明显影响业绩――1999年四项计提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证券报,6月8日。
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张维迎。1996.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第9期。
《中国投资者动机和预期调查数据分析》联合课题组。2002.参与、不确定性与投资秩序的生成和演化。经济研究,第2期。
所谓“框架问题”, 即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是用于框定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知识的学习范围, 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究的一组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则构成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物理知识的框架, 我们把它叫做“框架问题”。通过框架问题的提出, 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被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 在问题求解和探究过程中学习单元或章节知识, 并能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一组完整的框架问题应该包含以下三组不同层次的问题: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下面就以“平面镜成像”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内容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有的能力培养都是在对必要的事实性知识与基本技能充分积累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这些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 我们称之为“内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和探究, 能为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打造牢固和丰富的知识基础。
在设计“内容问题”时, 应该注意:一是提出的问题直接支持学习内容;二是提出的问题大多涉及的是事实, 而不是对事实的阐释;三是提出的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答案。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的“内容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 你照过镜子吗?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
3.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1) 平面镜成像时, 像的位置跟物体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2) 平面镜成像时, 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3) 像与物体的连线跟平面镜有什么位置关系?
4.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 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m, 他与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为_____m。
5. 小军从远处向平面镜走近时, 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怎么变化?
6. 水中的倒影是怎么回事?和平面镜成像的情况相同吗?
在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和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同时一些基本的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为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问题的设计
内容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如果学习与探究仅仅停留在内容问题的水平上, 学生所做的只不过是寻找一些书本上的现成答案, 运用的也只不过是较低级的思维技能, 他们的高级思维技能是不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的。为此, 有必要以单元或者章节为背景, 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较高层次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固定的主题知识相关, 它就是单元问题。对一个单元或者章节来说, 对单元问题的求解和探究, 我们应该建立在对所有内容问题的理解基础上。
在设计“单元问题”时, 要注意:一是单元问题的提出必须直接与本单元或章节的具体情景相关联。单元问题要框定某个具体的课程知识, 因此问题的提出要以单元为背景, 与其具体情境直接相关;二是单元问题的提出必须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的, 通过具体主题引发学生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三是设计单元问题的另一目的是要能起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把思维激发和学生争论作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的手段。所以这些问题应该是开放的, 使学生可以得出连教师也未曾考虑到的独特答案和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四是单元问题要没有天然固定的“正确答案”。单元问题是开放性的, 这意味着学生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方法。它们能够揭示而不是掩盖科学的争论。它们的目的在于引发讨论, 揭示新的问题, 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的“单元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 你知道潜水艇潜入水中后是怎样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的吗?
2.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楼顶装有一块大大的平面镜阵列, 你知道这是起什么作用的吗?为什么?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后, 在解决和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引向较高的层次。
三、基本问题的设计
单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主题知识, 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还是很难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持久性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持久性的理解, 我们必须利用更具挑战性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来揭示物理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问题与单元问题一样是没有明确的“正确答案”的, 它指向更高级的思维技能, 能够激励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单元问题是学科和主题特定的, 更适合于框定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 而基本问题则直接指向与学科的核心思想相关联的探究, 更具广泛意义, 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 这就是“基本问题”。
在设计“基本问题”时, 有必要往意:一是基本问题的提出要指向物理学科的核心;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些基本问题, 作为一个物理知识生长点, 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尽管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复杂, 问题的框架可能会有新的差异, 但是最后它使我们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所以还要回到这些问题的探讨上来;三是基本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去研究, 这样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时, 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把我们地球上的黑夜变得像白天一样明亮?”这一问题的提出,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后他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探究, 在网上找资料、同别人交流等等, 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这些方法包含了物理学、数学、建筑学、材料学等知识。这样学生在持久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 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持久的保持,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知识的广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关键词】住宅建筑;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性能分析
0.前言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势发展较好,由于设计施工的框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等特点,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体系本可能是多式多样的,但根据其平面特点,通常都利用中部的竖向交通区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组成一个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筒体,伴随着这种施工特点的满足群体不断增大,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现代施工技术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1.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
1.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开间大、灵活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造价较低,但由于柱截面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角外凸,影响家具的布置和美观,有时由于住宅中房间分隔的不规则性又造成柱网的难以布置。
1.2抗震框架结构
与非抗震结构设计相比,考虑抗震的结构设计在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时要考虑的是结构的自震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否则应调整结构平面,直至满足为止。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大部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设计基本资料确定地震计算参数;②进行抗震概念设计,合理布置结构体系;③根据地震设计参数计算结构的总体地震响应,检查各地震控制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的要调整结构体系直至满足为止;④计算地震力;⑤根据地震力计算结构内力;⑥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计算各构件配筋;⑦按照规范要求调整截面配筋,并采取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1.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组成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它是小高层住宅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主体结构型式。其特点是平面灵活,适用性强,结构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
1.4大开间剪力墙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建造的小开间剪力墙体系住宅在建筑功能上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从强度方面看,小开间结构中墙体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布置还会导致较大的地震力,增加工程费用。另外,由于结构自重较大,也增加了基础的投资,因此,大开间剪力墙应运而生。
1.5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介乎于异形框架柱和一般剪力墙之间,由于这种结构体系在建筑功能、结构形式、投资效益、节能指标等多方面效果良好,己成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
2.住宅钢混结构设计要点
2.1水平荷载
水平荷载是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在低层住宅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而在小高层住宅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对某一特定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2轴向变形
对于采用框架体系或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小高层住宅,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这就使得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很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沉陷,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2.3结构延性
相对于低层住宅而言,小高层住宅更柔一些,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4结构侧移
与低层住宅不同,结构侧移也是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结构的顶点侧移一般与房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在设计小高层住宅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过大的侧移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隔墙、围护墙以及它们的高级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
3.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3.1优化设计方法
住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主要是应用住宅结构分析软件,采用人工分析进行调整,运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对不同的结构选型和布置不断的进行方案分析比较,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构方案。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所得的方案是较合理经济的,虽其费工费时、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这种依靠设计人员经验进行人工优化的方法仍是当前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
对于同一住宅方案,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包括基础)布置方案,确定了结构布置的住宅物,即使在同种荷载情况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材料、荷载的取值也不是唯一的,住宅物细部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目前计算机是无法完全解决的,都需要设计人员自己做出判断。而判断只能在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指导下,根据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因此,概念设计存在于设计师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3.2结构性能分析
①抗震性能分析。对结构体系来说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是两个同时需要满足的条件。结合概念设计的理念,对上述两种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电算程序可以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在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还要求其有适当的刚度。高层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与其侧移的大小密切相关,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隔墙、维护墙及其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结构分别按考虑5%的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力作用的不利情况计算出各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角,剪力墙结构小于框剪结构,但均小于规范要求,且富裕量较大,说明两种结构体系满足刚度要求。
②使用性能方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太多,自重大,导致了较大的地震作用,混凝土和钢材用量也较高,增加了基础工程的投资,而且限制了建筑上的灵活使用。而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特点是平面使用灵活,适用性强,结构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着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较纯框架和纯剪力墙结构更为有利的水平变形曲线。由框架构成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容易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剪力墙具有相当大的抗侧移刚度,从而使框一剪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也大大减少了结构的侧移。
③经济性比较。通过对三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直接费的计算,发现三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单位面积直接费相差不是很多,其中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最大,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单位面积直接费最小,三种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的次要项目造价基本相同。单位面积造价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次之,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稍微较大。
4.结束语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框架】推荐阅读:
服装设计毕业总结12-14
服装毕业设计论文总结12-06
服装设计专业论文01-10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11-21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06-15
《学习园地》框架设计09-19
设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12-17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12-24
建筑设计指导: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和要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