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推荐11篇)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1

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测得的职业类型是CSR型。

C传统型具有顺从、谨慎、保守、自控、服从、规律、坚毅、实际稳重、有效率、但缺乏想象力等特征;

S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慷慨、助人、仁慈、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解人意、说服他人、理想主义等特征;

R现实型具有顺从、坦率、谦虚、自然、坚毅、实际、有礼、害羞、稳健、节俭的特征。

可能适合的职业有运货代理商、铁路职员、交通检查员、办公室通信员、薄记员、出纳员、银行财务职员。

由此分析,并结合现在的学业情况

二、职业规划

1、现阶段学习生活规划(2013-2014年学业有成期)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计算机操作以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英语更让我们无处不体会到它的重要,成为国际交往的工具。因此,在学习规划上,我将这两项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三: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积极尝试自己希望做的职业,对职业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大四: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并不断地总结。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2、求职计划(2014-2015年)

(1)学位证、毕业证、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作为自己成功就业的砝码。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3、毕业后规划(2015年7月毕业之后)

(1)继续学习:找到工作后如有机会准备继续攻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从本科走向研究生。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

(2)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加强与同事的沟通,虚心求教,逐步熟悉和掌握公司的工作流程。多听少说,主动地向老员工礼貌而又谦逊的询问,并且记住方法。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

(4)适应企业的文化,使自己尽快成为为其中的一份子,在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之后,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5)在这阶段工作有可能变动较为频繁,根据自身情况,把握时间,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变换后要尽快适应。

(6)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争取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

4、长期规划

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建立广泛的社交范围,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更广、更深的国际金融视野与知识分析能力。快速掌握市场的波动情况外,要更能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或是有人想从事较动态的风险管理工作,在了解公司的运行操作之后,可以适当的向管理层发展,向着更高的职位进军。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认为作为大三的学生已经不适宜再上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了愚以为这门课程适合大一大二的学生上。大

一、大二刚来学校对未来、对大学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经过一年的课程他们也应该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大

一、大二下学期的夏季学期讲一堂大学生职业规划这对于加深他们对自己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大三大四的学生,一方面专业课程非常的多,需要投入许多精力学习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自己毕业后该干什么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应该让他们对此投入更大的精力。即方向目标不明确,开一个到两个讲座我想这个足以,不必以课程的形式开设。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2

一、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 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的精神, 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 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就能为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创业素质, 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 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 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 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 学会适应, 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 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 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 确定谋生方向, 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三、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绝大多数的职校生, 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市, 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要使学生意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 不可能去创业, 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1994年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 不仅是自己创业, 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1995年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 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 面对世界潮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 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 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 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 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 自己调查研究, 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 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 自己感受特区社会的创业大潮, 自己教育自己。

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 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 打好专业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 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职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职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根据特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指导他们学会记帐、打算盘、使用计算机财会软件;指导他们学会驾驶汽车、保养汽车;指导他们学会电工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 让学生考电工证、电脑等级证、驾驶证, 甚至会计师证……

五、指导学生尽可能掌握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社会呼唤着创业者。企业,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 它的活跃,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有着极为强大的推动力。因此, 职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创办小企业的前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要教会学生如何作市场调查, 信息收集, 商情分析;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小企业创业方式, 在作全方位摸查之后, 再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冷静的分析。从而决定是独自创业, 还是联合创业。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人财物的一般管理知识、具体操作方法及工作程序。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运作方式、初步的管理知识。利用各学科的综合力量, 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从而为培养未来的众多的“小老板”、“小经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目前, 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急需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 就难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型人才越多, 创造速度和效率越高, 他们就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为了提高明天创业者的素质, 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生, 是绝对难以成为明天成功的创业者的。那么, 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呢?一是应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首先要强化意识,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职校生虽然总体素质差些, 但他们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对他们来说, 一旦坚定了信念, 再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创造型思维水平是会与日俱增的。实践证明, 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 是强化创造意识的中心环节。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应注重求知欲、进攻性、兴趣与爱好这三个方面。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统一, 它巧妙地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使新设想脱颖而出。三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 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致力于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知识积累;元认知的开发;人格培养;问题解决与问题发现的技能训练;创造一个激励性的环境;促进发展性创造力向生产性创造力的转换。

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们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对自身潜能的发现和对未来的信心。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码头、工厂、企业等, 让学生亲身领略创业的艰辛和幸福, 积累经验, 提高技能,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3

刘哲,男,湖南涟源,硕士,助教,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观念问题的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创业指导的对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就业。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38

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两个基本手段。职业素养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注重对学生就业、创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职业指导则更关注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方法和技巧。二者不可或缺。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观念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就业时会面对较大的主、客观阻力。

1.1职业素养不高,后续发展劲头不足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内主动辞职的比率较高。笔者对本校多届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评,发现他们在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适应、沟通协调、自我管理、团队协作、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学生自身因素加之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视野狭窄,难以顺利就业或就业后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1.2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平台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就业,这会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十分被动,要么“等、靠、要”,要么瞻前顾后、举棋不定,要么茫然不知所措,常常错失就业良机。

1.3自我定位偏离实际

由于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缺乏清醒认识,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择业期望过高,自我定位偏离实际。笔者对本校10个班级约500名在校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其中对工资待遇要求过高的(就业后两年内月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占52%,对工作环境要求过高的(劳动强度低、环境优良、工作场所舒适等)占69% o

二、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

2.1不够重视创业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把创业课程独立出来作为学生必修课的学校比较少,也没有专门定制创业指导课程教材教学,创业指导课程一般跟就业指导课程一块教学。由于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多,所以教师也不大重视创业课程,觉得课程设置可有可无。创业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赛等方面。

2.2缺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创业指导课程一般没有专职的讲师,大多由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或者少数专家、学者组成,因为授课教师大部分是兼职,平时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得不够充分,所以很难进行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课堂说教多,课外实践少;授课内容“传道”较多,“授业”较少,讲“就业形势”较多,讲如何创业较少。授课内容含金量不高,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对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创业指导的建议

知识、技能之外的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短板,也是造成其就业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职业院校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學生就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指导。

3.1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建设,首先必须加大资金投人,加强创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定期的多形式多途径的课程师资培训,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培养一批具有实战经验、双师型创业指导骨干教师。其次构建由主讲教师、专职指导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吸收具有丰富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的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学任务,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及其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均十分优秀的人才来学校讲课。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由于教学团队成员大部分是行政兼职教师,在管理上造成许多不便,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教学反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同时,制定考核细则,明确目标和责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引人有效的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学团队的编制需求,建立稳定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队伍,促进教学团队规范化、科学化。

3.2深化拓展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

创业指导课程应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教材。课程应该借鉴职业发展理论,采用“1 +x"的教学模式("1”是课程主体,+x;是围绕主体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理论和实践相合,基础和专业相结合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技能训练,不断深化拓展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立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各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特点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实用、够用。

3.3改进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

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从三方面改进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

一课程应该尝试借鉴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参与性教法、等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和创设学习的资源、环境为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提高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二注重课程的理论实践结合,促进课程活动化。这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直接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以此激发对创业的向往。三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发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理论+模拟+实战训练,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教育和课程的活动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4优化创业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关注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不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课程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做到“四重视”,即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总之,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指导课,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知识和技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华. 新时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2] 刘梅.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3] 彭秀卿. 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D]. 南昌大学 2008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4

我校致力于“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毕业生为主角”的就业模式和毕业生指导工作,近年来不断取得良好的就业面貌和择业状况。毕业生首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向,然后通过各个渠道信息获取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位置与择业潜力,或作出更好成绩,或换取其他工作方向,皆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可。因此,对待目前中国大环境下的就业政策和趋势导向,以“学校—学院—毕业生”的递进式就业指导方式中在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后值得推广和积极倡导,对于新时期的择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味良药。

一、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另外,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2.扎堆现象

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另外,还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把就业地区首先选在东部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像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去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

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是另一个对待就业的失误,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

二、发挥主角作用,增强主观能动性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3.要有创新能力。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培养责任意识。

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5.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三、掌握择业方法,提高求职技巧

1.把握就业形势,确定择业目标

毕业生在就业前应当注意从宏观上了解国家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有关政策,还要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以求较为客观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信息。

2.博采求职信息,抢抓就业机遇

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是顺利就业的桥梁。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个人的素质,同时在操作层面上也取决于个人对就业信息所掌握的程度。掌握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才会有宽广的就业视野,进而才能谈得上具备筛选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3.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是要对自我进行冷静分析、客观评判和正确认识,在重新审视自己中去发现新“我”,找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道路。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成功择业的钥匙。

4.积极主动出击,寻找满意单位

毕业生要找到最符合自己实力、最接近自己心中目标的单位,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单位所提供的机会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面对若干就业机会,就需要毕业生冷静思考、从长计议、深入分析、审慎抉择,从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就业单位。

四、做好求职心理和就业能力准备

1.摆正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首先应该认识到,对于目前的总体环境来讲,所有的专业找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校不断的扩招造成了各个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把握好心态,不能一味追求专业对口,也不要对薪水和工作环境期望过高,要深刻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道理。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3.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总结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

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5

第一,大学毕业生不等于人才,明白这一点,在工作中受冷遇时,要清醒分析,正确对待。

第二,到了工作岗位后,除了要虚心学习外,还要有实干精神,要解决工作、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只要苦干、实干,做出一番成绩来,领导、同事一定会向你投以赞许的目光,冷遇自然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3、面试的注意事项?

(1)不可姗姗来迟

迟到是面试中的禁忌

最好提前5-10分钟到达现场。若不能准时到达,应事先通知对方,让他们及时调整时间,或另行安排面试。

(2)不可夸夸其谈

面试时应多使用朴质、简练的语言。需要举例说明的时候,稍作修饰、直接陈述即可。

3)不宜过度谦虚

过度谦虚有时候让人以为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某些工作。

(4)不可满口英文。有些求职者为了炫耀自己的英语好,往往在话语中夹杂些英语词汇,特别容易招致考官的厌恶。

2、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

1、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

2、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

4、各类就业信息网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

6、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7、有关新闻媒介

8、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就业信息

9、互助求职

1、写一封出色的求职信要考虑的五个问题:

[1]未来雇主需要的是什么?

在你期待得到的职位中,什么样的技能、知识和经历是最重要的。

[2]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写求职信的目的:使想获得一个具体的职务、一次面试的机会,还是

仅仅希望有人通过电话与你谈一下有机构的总体情况。

[3]你能列举哪些与这份工作相关的自身优势

有具体职位:优点应是招聘广告上需求的;

无具体职位:按一般用人单位所需知识和经历考虑。

[4]如何把你的经历与此职位挂钩

列举两项你曾获得的成就,证明你前面

列举的自身优势。

[5]你为什么想为此机构或雇主服务

你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关于他们的产品、服务、任务、企业文化、目标、宗旨等一切与自己的背景、价值观和目标相关的东西。

选择题:AACBcBDAAB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6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零散, 被动式、应急式和“零敲碎打”式, 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必须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转向全体学生, 并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近年来,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着其学科内容及其体系, 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则通过一定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课程设置来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反映。当前,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上面临四个任务:一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科学的交叉融合尚未形成独立完整学科体系的现状, 给课程设置带来了无基准系的难度, 也给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怎样通过课程融合来促进学科体系形成的任务;二是中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科学研究成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突破, 课程设置面临着怎样将这些研究成果从学科体系的角度进行分类、综合, 并在课程体系中确立相应课程来反映的任务, 面临着怎样改变“因人设课”和“无人而不设课”状况的任务;三是在课程名称确立之后, 课程设置还面临着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教材的任务;四是设计课程体系, 还面临着怎样处理好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 搞好各层次知识点衔接的任务。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我校从2008年开始设置《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理念, 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重的是让学生树立规划的意识, 培养规划的能力。课程体系从学生入校开始, 伴随其学业进程而分阶段传授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 并对应地通过几个关键环节培育提高职业能力, 科学规划有机系统、涵盖全程的课程体系, 设计相应教材体系, 延伸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究,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发展, 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地方农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和体系改革提供了范例。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 构建了立体式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

(1) 组建一个就业研究平台, 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研究工作, 学校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牵头成立了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毕业生就业研究会。通过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会这个平台, 定期举办“就业沙龙”活动, 各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有无, 共同研究。 (2) 开设一系列就业指导课程, 形成了“以就业指导选修课和必修课为主导, 以职前教育网络课程为辅助, 以专题讲座为补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 每门课2个学分, 36个学时。新生入学时就发放学校编写的《生涯启航》手册, 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分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必修课及《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公共选修课, 将就业指导贯穿全程;向大二、大三学生发放学校编印的《职业灯塔》就业指导报, 将就业指导延伸到学生宿舍;开设女性求职专题讲座, 为女生求职提供专题辅导。 (3) 举办一系列经典品牌活动, 针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多元需求, 着力打造“校园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对话职场”三个品牌活动。除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的模拟招聘大赛外, 每年组织1~2次模拟招聘大赛, 有多名毕业生在大赛中被用人单位直接录用;多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自荐书设计大赛;举办以创业访谈和村官访谈、企业高管为主题的“赢在校园·对话职场”大型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针对性强, 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 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选送20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就业工作专兼职教师参加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专题培训, 整合校内外资源, 构建了一支由校外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人士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工作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素质明显提高。

(三) 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1) 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相结合。通过团体辅导尝试体验式教学,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2) 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方面在平时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有意注入能力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该方面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在学业之余,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多辅修一些必要课程或者考取一些实用的上岗技能证书, 以增加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手段, 不断加大就业信息网开发利用力度, 除嵌入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外, 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见习网络平台、大学生村官在线平台、移讯通就业短信平台。不断优化由北森公司开发的Career Sky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平台, 免费为全校学生提供生涯测评;引进由时代英杰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40门职前教育网络课程, 免费供学生在线学习;在“中国职业指导教师网”购买10个教师学习端口供教师学习。

(四) 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学校就业工作研究课题《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发表相关教学论文4篇。出版专著两本。统一编写制定了两份课程讲义及统编教材的初稿。同时, 编印云南农业大学2010、2011、2012级级新生职业规划手册《生涯起航》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手册》、《职业灯塔》就业指导报

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实践创新

1.规范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建立社会需求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将课程体系进行模型化、范式化, 进一步提高我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水平。将能力素质测评、能力素质模型的提炼归纳和应用, 作为就业创业指导的基础和指南, 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与服务, 引导大学生不断进行能力素质的自我诊断和完善, 目的就是想通过引导与培训, 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能超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使他们在期望和追求的动力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 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实现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2.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将单纯的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它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评、职业咨询、求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

3.教授以学生素质为主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外, 并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 更强调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探索实践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育。在第一课堂中我们尝试了团队辅导、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法;在第二课堂中我们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对话职场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5.提倡指导与服务并重的教学理念。采用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同一的模式;在指导内容上创业和就业并重, 兼容并蓄, 渐次分流;在指导方式上, 以常设课程为基础, 机动专题讲座为辅。强调充分运用能力素质测评工具, 推动就业指导由经验型向科学性转变。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是云南农业大学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方面的实践, 旨在通过两门必修课程的建设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理念, 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该体系从学生入校开始, 伴随其学业进程而分阶段传授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 并对应地通过几个关键环节培育提高职业能力, 科学规划有机系统、涵盖全程的课程体系, 设计相应教材体系, 延伸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究,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斌, 关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 15 (1) .

[2]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2) .

[3]于祥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赵北平.大学生职业指导方法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5]康亮, 庄少琼.构建科学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7) .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7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高等院校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学校和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从而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构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需要一支专兼职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等院校应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建立相应的机制,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积极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章制度。

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的锻炼。高等院校应整合实验室(中心)、教研室、科技园、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积极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既满足学生实践实习功能,也兼顾科技研发孵化功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高校应积极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创业竞赛、帮助学生成立创业团队,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通过设立“创业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给学生提供深刻的创业理论、形象的创业案例、丰富的创业经验,鼓励支持“走出去”,组织校内学生项目参与社会平台的项目路演及培训交流活动,积极对接社会资源,争取更大成长空间。

四、完善指导服务保障

高校要改进和提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服务,完善相应的指导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篇8

06旅游、酒店四个班的各位同学:

请你们认真阅一下这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作业及要求,并如期完成。

本课程作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可以任选其一)

一、写一篇论文,论文内容包括5个方面:

1、题目;

2、阐述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3、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

4、说明创业的步骤;

5、辽宁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此论文要求1200字以上)

二、做一个书面求职计划。比如:听说国内一家企业打算招聘2009年毕业生,并且公布了

在全国部分高校召开专场说明会的计划,相关情况在网上可以查到,然后根据以上消息,回

答下列问题:

1、拟去应聘的企业名称(列出一个);

2、汇总你了解到该企业的与个人求职有关的全部信息(企业介绍,招聘职位,招聘程序等

等);

3、写一封针对该企业的个人求职信(800字以内);

4、陈述你准备应聘该企业的实施步骤。

此次作业要求

1、以上2个作业内容你选择任何一个作完后,都要使用A4纸打印,并加之封面:封面上

注明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学院。

2、此作业上交时间:2009年6月9日前交到辅导员处,(统一体检日交也可以)北京、上

海实习的同学也应在规定日前,用电子邮件发给辅导员(统一体检日交也可以)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考试提纲 篇9

第二章: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材料;双向选择;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应注意的事项;就业派遣(就业报到证、就业去向)。

第三章:就业信息的搜集和筛选

就业信息的内涵;搜集就业信息的原则;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确定求职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四章:简历与求职信制作

简历的内容;简历的格式;简历的制作原则。

第五章:求职笔试

笔试;笔试的形式;笔试的答题技巧。

第六章:求职面试

结构化面试的含义;结构化面试的特点;半结构化面试的含义;如何调整最佳面试心态;

第七章: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含义;网上招聘与求职和传统招聘与求职的优劣势;网上求职注意事项。

第八章:求职过程中的权益维护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义务;大学生就业陷阱的表现特征;求职风险的规避。

第九章:如何胜任职场要求

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

就业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点,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不较高,缺乏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变换频繁,处于不断择业中,或选择在家待业。二是企业对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中职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那么,中职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对中职生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

一、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中职学校必需重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其开设应放在第一学期,这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职业道德是《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就要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对于道德情感培养方面,以学生频繁换岗为例,可以通过感恩教育,选播感恩视频、唱班歌、穿班服、写书信给父母或老师等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爱家爱校爱企业。道德意志培养方面,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求学生把学校当作企业,班级就是工作车间或办公场所,制定好一天的常规工作,要求学生每天提前到校,先跑步再做操,先喊口号再上课,自觉做好值日工作,建议每天坚持用冷水洗澡(特殊情况除外),严格请假制度等。道德修养培养方面,借助诚信文化进校园,通过举行各种诚信文化知识竞赛或诚信征文等活动,大力强化中职生的诚信教育,杜绝学生说谎、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现象。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明确岗位职责,说明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在班中要对每个学生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做到个个有任务,每天有工作,人人有事做。

二、加强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社会竞争力

专业技能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生产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就是要懂得专业生产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检测方法和评估手段等。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为基础的工作能力,也是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备件。现代化的生产企业除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还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生产技能。作为企业,所招聘的中职生都要求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正常上岗工作。所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的需要至关重要。

(一)重点专业课程要过关。

中职生的升学任务意识普遍不强,认为毕业后多数直接选择就业,而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较少。所以学习劲头不足,上课得过且过,作业抄袭成风,满足于指导教师安排的实操任务,缺乏创新精神,专业课程成绩平平,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应对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用实际例子指出企业对“重能力”高技能人才渴求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1995年起在全国组织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通过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号召全社会重视技能,重视人才,爱岗敬业。对于重点专业课程在毕业前应建议相关科组有组织地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写入毕业成绩,以增强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二)在专业技能大赛中提高。

目前“广东省中职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各中职学校竞相选派“种子选手”进行参赛,并由指导教师组织“种子选手”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对受训学生来说无义是一个极大的提高。但上述由于报名的名额限制,受训人员范围过少,不利于中职生的全面提高。各中职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奖励。建议技能大赛成绩也应纳入毕业考核,以引起中职学生的重视,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培养中职生的面试应试技能。除了企业必需的专业技能外,中职生还应具备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应计划最少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这七个方面能力,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强化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到就近的招聘就业中心或招聘会进行应聘,为以后就业积累面试经验,以提高面试成功率。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由“教育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从而导致一些中职生劳动观念淡薄,只讲索取,不求奉献;只追求享受,不履行义务;拈轻怕重,工作被动,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可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期进行有偿的社会实践训练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开展进阶训练,如一天的公司宣传或传单派发活动、两天的营业员、三天的果蔬贮藏加工……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活动等。在《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中特别是要加强课本第六章创业实例中的“由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学习心得教育,不断反思,深入理解“苦难是金,苦难是财富”的成功哲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之,没有艰苦创业,就没有事业的成功;没有艰苦创业,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人生。对中职生的就业指导要因势利导,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发展,提高就业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尚志平.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景战.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荥阳中等专业学校学报,2009,(9).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指导 篇11

1 创业指导现状

近年来, 高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指导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重视。由于我国创业指导起步较晚, 主要是借鉴国外成功的创业指导理念和模式, 比如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指导模式和澳大利亚TAFE的创业指导模式等来满足社会和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对创业指导的需求。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创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强调创业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 通过开展创业指导讲座, 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灵感。第二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第三种是综合式的创业指导。以创新教育为创业指导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1]。

这种依赖外来的教育模式虽然让中国的创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我国目前的创业指导还存在很多不足, 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创业指导体系,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思想不明确“

“学而优则仕”等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 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指导思想很难得到根本的转变和突破。如只注重对学生适应职业、适应岗位的教育,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岗位的引导。传统教育观认为, 青年学生阅历浅, 在经验、技术、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还不具备创业条件[2]。因此, 在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就指导他们如何创业还为时尚早, 在这样指导思想的影响下, 培养出来的人才容易趋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和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

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来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指导, 以此导致学校师生对创业指导认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 很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偏差。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 只想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体面、收入高的工作, 很少考虑过自主创业[3]。

2.2 创业指导课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目前, 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指导课程尚未形成科学的、独立的体系。创业指导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内容与实际脱离, 只是停留在学生认知层面, 很少有与实践挂钩的课程, 与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4]。传统的接受型指导课程以教材为本,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 并且是仅限于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上课形式也只是一两门独立的选修课, 课堂气氛沉闷, 流于形式。

2.3 师资力量薄弱

实施创业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者要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但现在多数指导老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共同的弱点就是其自身没有经历过创业实践和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指导培训, 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意识[5]。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培训时, 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 为此, 高等职业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创业指导中专业化师资匾乏的问题, 这是影响创业指导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缺少社会支持体系

目前, 我国社会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这些环境因素对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即使有的地方政府在税务、贷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但这些政策也只是短暂的、非普遍性的。另外我国的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资制度上也很少见有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 即便有但扶持力度也很小, 对大学生创业指导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种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失大大局限了创业者的发展[6]。

3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创业指导的对策

3.1 明确以人为本的创业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成为共识的新时期, 创业指导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旨在对学生激发一种意识, 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指导过程中得以发展, 最终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 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创业指导的内涵, 其结果是培养每位受教育者拥有一个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时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创业指导思想下才能拓宽创业指导视野, 扫除创业发展中的障碍, 从各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系统的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解决目前创业指导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要明确创业指导课程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指导学科体系, 尽快普及创业指导课程, 扩大创业指导的受众群体和普及面。

第一创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未来创业的需要。

第二创业指导教育课程要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创业活动, 应该考虑到让大学生学习一些解决创业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优化创业指导课堂环境, 使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从而诱导和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第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高等职业学校院校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创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 直接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 以此激发对创业的向往。

3.3 师资队伍的培养

针对当前有关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必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高等职业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成功的毕业生, 及其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均十分优秀的人才来学校讲课。另一方面应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如培养他们了解社会, 捕获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鼓励教师积q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培养一批具有实战经验、双师型创业指导骨干教师, 同时要多举办和参与国际国内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3.4 提供创业指导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是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最好途径, 学校、企业、政府等应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首先, 在学校内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 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学校可建立校内创业指导园区和创业实践基地,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成立雏形公司, 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 自主经营, 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锻炼创业能力。

其次, 学校与企业结成联盟, 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 吸引企业家来校参与大学生创业指导, 构建学校、企业与社会开展创业指导的互动机制。

再次, 充分利用政府平台, 由政府出资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基金、免费场地、为大学生创业排忧解难[7]。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扶助, 需要高等职业学校从建立健全的创业指导机制, 提高创业指导效益, , 也需要学生和家长不懈地努力进取, 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指导。

在以人为本创业思想的指导下,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立健全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是保证我国创业指导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珍, 任金珍.高等职业学校院校创业指导现状分析与研究阴.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0) .12一13.

[2]黄蔚.创业教育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举行[N].中国教育报, 2010-03-31 (1) .

[3]王世华, 高等职业学校院校创业指导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 (2) .62一63.

[4]李玉白, 黄红焰, 唐光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64-65.

[5]Donna, Anne, Hyunsuk, 张玉利, 刘常勇.创业论坛:创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创业管理研究, 2010, (03) .

[6]郁义鸿, 李志能, Robert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9.

上一篇:建设幸福中国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作文500字下一篇:感恩老师和母校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