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安委会召开 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共8篇)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了总书记在听取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总结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部署开展大检查“回头看”和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并对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安排。
会议听取了前一阶段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虽然大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频发,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大检查不够彻底、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不平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重点看是否存在检查盲区和死角,看查处的隐患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看应急预案是否完善落实,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坚决做到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会议决定,立即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石油天然气(包含煤气)、危险化学品等各种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彻底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对存在管线老化、交叉点无保护等严重隐患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对不认真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和因整改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追责。
2014 年2 月20 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60 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 ( 市、区) 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 ( 安委办函〔2014〕8 号) 。根据县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和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确定26 个省 ( 区、市) 的60 个县 ( 市、区)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点县 ( 市、区) 。为督促指导重点县 ( 市、区) 围绕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等方面开展攻坚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危险化学品重点县 ( 市、区) 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通过攻坚, 力争到2015 年底, 60 个重点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 化工园区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 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50% 以上, 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力争杜绝重特大事故; 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与2005年相比,事故总量较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各类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6%和11.2%,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1%和49.0%。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所改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7.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8.4%,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农机和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的伤亡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会议要求,2007年要作为安全生产的“落实年”和“攻坚年”。一是狠抓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加快制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狠抓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和整顿关闭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加快落实煤层气抽采利用政策措施,完善煤矿整顿关闭实施办法,严防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非法生产。三是狠抓安全许可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的落实,加强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加大基层联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12项治本之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五是狠抓执法监督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规范监管监察执法行为,加大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依法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宁静)
国家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底”
在第七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上,财政部综合司司长王保安解读了下一阶段财政八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是:将以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为目标,加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他特别提出,以2006年7月1日开始计算的工资改革为例,此次工资改革,原则为限高、稳中、托底。具体做法是:第一规范补贴,设定上中等收入的政策范围,收入超过平均线的要削弱;第二是稳中,即中间的收入层次者工资水平可以继续保持,也可以适当增加;第三就是托底,即要用三年时间提高低工资收入人群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他强调,此次工资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增加工资,而是重在规范。除此之外,在加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中,还将完善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加强对居民收入水平的调节。(施乐)
高技人才可推迟5~10年退休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近日透露,为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压力,国家将逐步对高技能人才实行灵活的退休制度。今后将允许身体健康、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推迟5~10年退休,身体健康者可一直推迟到65岁退休,这既符合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弹性退休趋势,也可以保证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谓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在生产、服务等岗位一线的技能劳动者中,掌握专门知识技术、具备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资质的人员。目前,我国2.6亿城镇劳动者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有360万人,与企业需求相差10个百分点。 (方强)
2006年我国研发经费达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日前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据初步统计,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达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GDP的1.4%,为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我国R&D总支出为2450亿元,占当年GOP的1.34%。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要占GDP的2%。2006年我国政府科技拨款稳步增加,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同时,2006年有14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超过50%,多数省市财政科技投入经费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于飞)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范围缩小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国资委和财政部已联合发出通知,收窄了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范围,以更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国有产权转让的“阳光操作”。据介绍,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通知》,国有产权协议转让限于两种情况: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结构调整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企业内部资产重组中确需采取直接协议转让的。此外,只有国务院国资委和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有权审批协议转让项目。文件规定,标的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的,在协议转让企业部分国有产权后,仍应“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地位”;采取协议方式进行企业内部资产重组,转让方和受让方均需是其“全资或绝对控股”企业。据悉,在国有产权协议转让过程中,一些省级国资监管机构将审批权下放到市级甚至县级国资监管机构,导致协议转让滥用;个别关键领域的企业通过内部资产重组,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只有17%,根本无法真正控股;一些企业通过协议转让,将国有产权完全卖给私营企业或外商。对于“关键行业、领域”的涵盖范围,这位负责人解释说,这个范围因地、因企业而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关键领域的行业,在特定省份就不一定,反之亦然;对于甲企业来说不重要的领域,也许就是乙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易莎莉)
央企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已全面启动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前不久公布的信息,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中央企业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全面启动。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暂行办法一是完善了目标值确定机制,进一步强调考核目标值的确定要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二是完善了分类考核机制,在年度和任期分类指标的选择上,强调要针对企业管理“短板”,强化对技术创新能力、资源节约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的考核;三是完善了价值创造机制,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四是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的理念。(徐可珂)
央企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出台
从近日召开的2007年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即将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上强调,2007年要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制度体系,强化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规范央企负责人,尤其是二级、三级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是国资委200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国资委今后3年的工作重点要向二级、三级企业转移。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说,2007年国资委将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和监督企业领导人员收入、待遇和职务消费。同时,建立职工维权机制,依据市场经济原则,合理调整领导人员与职工的薪酬比例,保障企业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了解,去年中央企业就不良资产管理、改制和资产重组中的产权交易,以及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共查出违规金额2.7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8.9亿元,节约资金81.9亿元。其中,开展不良资产管理效能监察,参与追索收回资产50.6亿元。(姜鸿)
国资委去年查处央企违纪违法案件1800件
国资委纪委书记贾福兴近日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说,2006年,国资委纪委等监察机构,对中央企业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立案调查1800件,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93亿元。2006年,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共受理信访举报24870件次,立案调查1800件,查结1680件,党纪政纪处分2119人,组织处理299人,刑事处理349人。据了解,国资委纪委等监察机构在查办案件工作中,突出重点严肃查处在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的案件,贪污、贿赂和挪用公款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案件等。贾福兴在谈到央企反腐倡廉工作时表示,当前央企惩防体系建设进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个别领导人员作风和廉洁意识较差,不能严格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有的企业还存在奢侈浪费、违规乱发钱物等问题;有的领导人员失职失责导致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和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苏芳芳)
去年中国加工贸易实现顺差近1900亿美元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8319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26%,进口增长17%;进料加工进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八成;生铁、铁合金、电解铝、皮革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加工贸易领域是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6年,加工贸易领域实现顺差接近19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00多亿美元。2006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将部分加工层次低、污染高、资源能源消耗大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当年,原油、成品油、铝锭出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21%、12%和8%;煤炭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2%。(张秀文)
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在扩大
一些美国人总在抱怨对华商品贸易逆差日渐膨胀,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另一个事实——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也在加速扩大。全球预测公司“牛津经济”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5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将扩大至670亿美元。67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2006年美国对外服务贸易顺差的总和。按“牛津经济”的报告所言,中国市场正成为美国服务贸易增长的支点,从长期来看,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将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至3.5%。据统计,2005年,对华服务贸易给美国至少创造了3.7万个高薪岗位;到2015年,对华服务贸易预计将为美国创造24万个高薪岗位。如果说,现在中国的对外出口不能没有美国市场,那么未来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也绝不能缺少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的结束,美对华服务贸易正开始一轮新的“增长爆发期”。 (刘芝香)
13个自主品牌车入围中国政府用车采购目录
在中央政府最新公布的2007~2008年中央政府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项目中,比亚迪、奇瑞、吉利、华晨、红旗、哈飞、长城等民族自主品牌纷纷中标,被纳入政府采购的目录中。据悉,如此大幅度地将自主品牌纳入政府用车采购目录在中国尚属首次。国内13个主流自主汽车品牌入围政府用车采购目录,被看作是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尽管中国决策部门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政府采购汽车产品的规范,但是在政府用车方面,自主品牌一直逊色于国外品牌或合资品牌。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称,2004年中国政府采购小轿车总规模为154.7亿元,其中红旗、中华分别以2.28亿元和1.58亿元列自主品牌的前两位。不过,该数量与别克相比,还是逊色。别克以18.2亿元的总成交额名列国外品牌车采购数量的第二名,其采购规模大约是红旗的8倍。可见,在采购规模上,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差距仍很大。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十一五”政府采购节能规划》不仅要求政府部门今后采购的汽车要更加节能、环保,同时国家还会从预算上加以更加严格的控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分析师贾新光对此表示,自主品牌汽车在政府采购中的发展,光靠进入采购名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落实。同时,还需要各地政府彻底转变观念,给自主品牌轿车一个宽松公平的竞标采购环境。(罗乐)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安委办〔2008〕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的广西维尼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车间发生一起连续爆炸的恶性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周边3公里内约1.15万名居民被紧急疏散。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中小化工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条件,落实责任制,严格督促检查,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现就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一、督促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储罐区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力度。要督促企业完善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罐区的安全监控设施,剧毒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储罐必须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表,并定期校验,确保仪表准确、可靠。完善并严格执行储罐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储罐进出物料和进行切水操作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控,防止跑料、串料。制定和完善储罐区安全监控责任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定期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对其他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也要按照完善监测监控和报警仪表、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落实监控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安全监控力度。
二、加强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安全监督管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加强企业大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安全监管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企业小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监督检查工作。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号)。企业进行的小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方案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布局必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投用前要组织严格的安全验收。严禁没有设计资质的企业技术人员自行承担技术改造的设计工作,严禁没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技术改造的设备制造和安装任务。
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检查、全面覆盖,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查隐患,不留有死角。查出的隐患要明确整改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切实做到“五落实”(即落实责任、措施、经费、期限、应急预案)。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定期隐患排查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机构和定期、分级检查制度,保证隐患治理资金及时投入,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隐患。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通过开展化工企业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回头看”,检查化工企业隐患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情况、查出的隐患整改情况。从2009年开始,对没有建立和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企业、没有及时发现重大隐患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推动化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加大化工企业淘汰落后、改造提升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化工企业开展本质安全化改造,特别是小化工企业要通过实施安全技术改造,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首先要对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危险气态化学品(液氨)、使用危险工艺(硝化、氧化、磺化、氯化、重氮化)的化工装置自动化装备水平提出要求,确保选用安全可靠的自动化控制仪表、联锁保护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要严格限定危险化学品储存数量,从源头上降低储存设施的风险。
五、着力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推动化工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监督指导化工企业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加强夜间和节假日干部、技术人员值班力量。认真做好应急工作,特别是要根据有关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状态下被污染的“清净下水”外排造成环境污染。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责任追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六、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制定中小化工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条件,合理规划化工产业布局;加强对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研究制定化工行业产业政策和监管措施,进一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化工企业,促进化工行业安全发展,推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五日
(安委办〔2008〕1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煤矿瓦斯治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攻坚,实现了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较大幅度下降的阶段性目标。但煤矿瓦斯治理基础工作仍很薄弱,重特大瓦斯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为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巩固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现就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以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总量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严格监管、强化监察,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2.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比2007年下降20%以上,重特大瓦斯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总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建成100个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100个瓦斯治理示范县,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二、优化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为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3.优化生产布局。矿井和采区设计要依据瓦斯地质资料详细分析和预测矿井瓦斯灾害情况,根据煤层和瓦斯赋存情况,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积极采用先进的支护工艺,保证合理通风断面,明确煤层和工作面开采顺序;生产系统和布局必须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并贯穿于新建、改扩建、水平延深、采区设计、生产准备到工作面衔接的各个环节;新采区投产前,必须完成有关瓦斯治理工程,具备瓦斯治理的各项功能和条件,否则不准投产;现有生产矿井要落实瓦斯治理的有关规定,完善瓦斯治理工程,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工作面走向和倾斜长度,实现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产。
4.合理组织生产。煤矿必须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各采区的同一煤层只能有1个回采工作面进行生产,严禁超强度组织生产;要严格劳动组织管理,按照核定能力和生产计划 核定劳动定员,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要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采掘工作面要确定合理的推进度,采掘进度要与支护、通风等工序相协调,保证各辅助环节及时跟进到位。
5.坚持正规开采。矿井要加强生产准备,始终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矿井开拓系统形成后,方可进行采区准备巷施工;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按规定淘汰落后和非正规采煤方法、工艺。
三、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
6.确保系统合理。矿井必须具备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并不断优化,适应矿井延深和采掘接替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简单、稳定、可靠。各煤矿企业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规定进行通风阻力测定,明确通风系统合理的通风线路、通风阻力和阻力分布比例,通风系统不合理时,应当进行系统改造。矿井通风阻力必须符合《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的规定,否则应采取降阻措施;矿井的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每个采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专用回风巷;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治理瓦斯的需要。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和采取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7.确保设施完好。煤矿企业要保持风机、风门、风筒、密闭等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完好。矿井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要按规定定期检测、检修和维护,实行挂牌管理,专人负责并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反风演习,保证通风设施完好、正常运行;要加强对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设置的管理,明确构筑标准和验收程序,已有设施要建立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其完好情况,保持通风设施完好可靠,防止风流短路、系统紊乱和有害气体涌出;总回风巷、主要回风巷不得设置风流控制设施。采区应尽量减少通风构筑物,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率;要加强通风巷道维护,保证风流畅通。
8.确保风量充足。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不能满足用风需要时,应当进行系统改造,否则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和采区产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当双机同能力配备,实现双回路供电;矿井开拓、准备采区以及采掘作业前,要准确预测瓦斯涌出量,制定通风风量计算和配风标准,编制通风设计,保证采掘面配风充足;硐室配风量要满足设备降温、空气质量符合规定、有害气体不超限的要求;矿井有效风量率应达到87%以上。矿井风量应当在满足井下各工作地点、通风巷道和硐室等用风 2 的前提下,加强通风能力配备,具备充足、合理的富余系数,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开采自燃、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和采区,风量配备要在满足防治瓦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控制,满足防范自然发火的要求。
9.确保风流稳定。煤矿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建立和执行测风制度,对井下用风地点和通风巷道定期测定风量,并根据生产变化及时对通风系统和供风量进行调整,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流稳定可靠。废弃巷道、盲巷和与采空区联通的巷道要及时进行封闭;要尽量减少角联通风,对无法避免的角联通风巷道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风向、风速稳定,严禁在角联通风网络内布置采掘工作面;要根据采掘进度及时施工永久通风设施,杜绝通风工程亏欠,并确保风流稳定,控制可靠。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或全风压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保持局部通风机连续运转、均衡供风、风流稳定。低瓦斯矿井的煤与半煤岩掘进工作面要积极推广使用“双风机、双电源”,确保供风稳定、可靠。
四、强化多措并举、应抽尽抽、可保尽保、抽采平衡的技术措施,确保抽采达标
10.坚持多措并举。煤矿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瓦斯抽采,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坚持地面与井下抽采相结合,邻近层与本煤层抽采相结合,采前抽采与边抽边采、采空区抽采相结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和条件充分抽采煤层的瓦斯。要准确掌握开采水平和回采区域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等参数,科学确定抽采方式,并根据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合理选择抽采系统、抽采方法和抽采工艺。要积极采用密集钻孔、大直径钻孔、水平长距离钻孔、专用巷道等抽采工艺,强化抽采措施;要优先选择高负压大流量水环式真空泵,瓦斯抽采泵和管网的能力要留有足够的富余系数,泵的装机能力应为需要抽采能力的2~3倍;具备条件的矿井,应分别建立高、低浓度两套抽采系统,满足煤层预抽、卸压抽采和采空区抽采的需要。
11.坚持应抽尽抽,可保尽保。所有应进行抽采的矿井要建立完善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最大限度地把煤层中的瓦斯抽采出来,降低煤层的瓦斯含量,实现抽采达标。水平接续、采区衔接都要保证瓦斯预抽达标和整个抽采作业过程的安全技术要求,实现先抽后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实施超前预抽瓦斯等区域防突措施,并强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落实;要认真考察被保护层保护范围和保护效果,并确保保护效果有效;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要避免煤柱留设,并积极推广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取消阶段煤柱;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煤层顶、底板巷道和穿层钻孔、顺层长钻孔等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应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严重突出危险煤层尽可能选择地面钻井预抽或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严格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突效果检验,留设足够的岩柱尺寸,认真 3 实施抽采瓦斯、水力冲孔等综合防突措施?
12.保持抽采平衡。煤矿企业要组织编制瓦斯抽采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考核,保证矿井瓦斯抽采能力与采掘布局协调平衡。煤层瓦斯抽采工程要做到与采掘工程同步设计、超前施工、超前抽采,超前预抽时间要满足煤层预抽效果达标的要求;矿井生产计划的编制应以矿井瓦斯抽采达标煤量为限,计划开采煤量不得超出瓦斯抽采达标煤量;应抽采瓦斯的矿井生产安排必须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保持抽采达标煤量和生产准备及回采煤量相平衡,使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
13.实现效果达标。瓦斯抽采要以满足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为前提。煤矿企业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考核办法,加强对瓦斯抽采效果的评估考核;要针对煤层瓦斯赋存条件,试验摸索实现抽采达标的系统、设备和工艺参数,建立抽采设计和评估考核标准;煤层经抽采瓦斯后,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率、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和回风流瓦斯浓度要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的要求;所有突出矿井必须实施区域预抽,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经预抽后,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要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要求,否则严禁组织采掘作业。
五、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
14.确保装备齐全。所有煤矿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和传输电缆、传感器等设备要齐全,数量和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双机或多机备份,备份主机能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有不小于2小时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有接地、防雷装置及录音电话;矿调度室内有主机或显示终端;联网主机有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井下分站应设置在进风巷道或硐室中;井下设备之间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
15.确保数据准确。要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要制定安全监控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维护调校等规章制度,完善图纸台账,配备足够的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并经培训持证上岗;监控主机能显示所有传感器的真实信息,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和对象的真实状态;甲烷传感器必须按照规定的报警、断电和复电值以及断电范围进行设置,必须采用新鲜空气和标准气样用正确的方法调校。没有能力对系统和传感器进行维护、调校的小煤矿,要与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及时维护、定期调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16.确保断电可靠。要正确选择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和连线方式,保证监控系统的断电和故障闭锁功能。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每隔10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保证甲烷超限断电、停风断电功能和断电范围 4 的准确可靠,中心站应正确显示报警断电及馈电的时间、地点。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瓦斯超限时,应声光报警、自动切断监控区域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7.确保处置迅速。各地和煤矿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瓦斯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各地要加快监控系统区域联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网络中心和服务机构非正常处置程序和应急预案,确保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监测、控制和预警作用。煤矿企业要加强监控中心的值班、值守,明确值班、带班人员的责任,当瓦斯超限和各类异常现象出现时,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瓦斯异常问题。大型煤矿要建立救援队伍,配足救援装备;不具备建立救援队伍条件的小型煤矿要与周边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协议,保证事故的及时抢险和救助。新建矿井和具备条件的生产矿井要建设井下应急避难所,具备为遇险人员提供供氧(风)、通讯、食品、饮水等功能。
六、构建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到位
18.确保责任明确。煤矿企业要健全以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责任制度体系,保障瓦斯治理规划、目标、措施的制定实施和体系、机构、投入的落实;要细化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并分解落实到煤矿企业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上至董事长、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至作业现场的每个职工,都要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要健全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立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直接管理的科研、设计、地测、生产技术、“一通三防”等技术部门和机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按要求设立通风、防突、抽采、安全监控等专业队伍,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矿井必须设专职通风副总工程师,提倡设通风副矿长,实现技术与行政管理责任分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专职地测副总工程师;涉及瓦斯治理的矿井开拓部署、采掘巷道布置、生产系统调整和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以及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决策。
19.确保制度完善。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通风、抽采、监控、防尘、防火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要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要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及时排查治理瓦斯等隐患;要建立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检查制度,配备足够的瓦斯检查人员,落实巡回检查和专人检查规定;要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建立瓦斯超限追查制度,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要建立排放瓦斯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排放措施,确保瓦斯排放安全;要建立通风系统调整管理制度,明确程序、分级审批、专人指挥,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要建立巷道贯通管理制度,保证贯通两巷的正常通风和系统稳定、瓦斯不超限;要建立机电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矿用设备安全标志管理,加强机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维护,按规定定期检 5 测检验,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坚决杜绝失爆,保障供电安全。
20.确保执行有力。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保证对规章制度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行能力;要将瓦斯治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矿井、区队、班组,落实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要建立瓦斯治理定期研究和推进机制,明确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专题研究一次瓦斯治理工作,定目标、定责任、定进度,及时研究解决瓦斯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职责和制度的落实;要坚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积极发挥党、政、工、团、妇联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群防群治。
21.确保监督严格。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要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煤矿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的指导意见》,强化和完善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切实履行下井带班职责,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巡视、检查和监督,研究解决井下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下井带班效果;要加强瓦斯治理目标和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七、全面落实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政策措施
22.制定和实施瓦斯治理工作规划。各产煤省(区、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施《煤矿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尽快研究制定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规划,明确瓦斯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抓住关键环节,确定瓦斯治理和利用的重点工程,落实具体的项目和资金,提出分步骤达到的要求。各产煤市(地)、县(区)和重点煤矿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或本企业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规划。
23.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瓦斯治理和利用政策。各产煤省(区、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落实各项政策实施办法和措施,用足用好已出台的各项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的经济政策;要督促煤矿企业加强瓦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瓦斯利用工作力度,以用促抽;要建立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独立核算机制,用足用好销售煤层气(煤矿瓦斯)增值税先征后退、免征所得税、加速抽采设备折旧、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财政补贴、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上网和优惠电价等优惠政策;要围绕项目核准、建设用地、瓦斯发电并网、管网输送、财税和价格支持等方面,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加 6 大扶持引导力度,促进煤矿企业瓦斯抽采与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24.严格煤矿安全准入。要将瓦斯治理工程作为煤矿新建项目核准、“三同时”审查的重要内容,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建与改扩建项目,瓦斯治理工程不配套的,不得立项建设;禁止新建开采突出煤层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正在建设的要采取修改设计、工程补套等措施,达不到标准的依法退出;继续淘汰关闭瓦斯灾害严重、不具备治理能力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而没有整改的煤矿,不得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八、强化对瓦斯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监察
25.强化瓦斯治理行业管理。煤炭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按规定组织开展所辖煤矿的瓦斯等级鉴定,严把审核批准关,严格按标准和规范确定矿井瓦斯等级;要严肃认真地搞好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把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要求特别是矿井通风、瓦斯抽采能力等作为生产能力核定的重要内容和约束指标;要积极推进辖区内煤矿企业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建设。
26.强化瓦斯治理监管监察。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落实瓦斯治理规定的日常监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排查治理重大瓦斯隐患,落实瓦斯治理各项措施,对辖区内煤矿落实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将煤矿瓦斯治理情况作为监察重点,列入监察计划,开展定期监察、专项监察和重点监察,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而没有整改的煤矿,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凡存在系统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抽采不达标等问题仍然组织生产的,必须责令停产整顿。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难以治理的煤矿,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矿区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应提请地方政府对该煤矿治理灾害的能力进行专家论证,并决定是否予以关闭;对瓦斯隐患严重、排查治理不力酿成事故的,要依法从严追究责任。
九、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瓦斯治理工作
27.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健全煤矿瓦斯治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瓦斯治理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要强化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把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内容。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将瓦斯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加强对瓦斯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瓦斯治理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完善瓦斯治理指标考核体系,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的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和权利,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
28.深化瓦斯隐患排查治理。各地和各煤矿企业要对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包括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监测监控以及机构队伍、规章制度、安全投入、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排查和治理;要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落实企业隐患治理的主体责任。对瓦斯隐患的治理,要做到项目落实、资金落实、责任落实、进度落实;要建立隐患分级监控制度,对矿井通风、抽采、监控、防火、防尘等系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政府部门挂牌督办,重点治理。
29.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各地要用好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国债资金,加大煤矿瓦斯治理配套资金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重点用于煤矿瓦斯隐患治理;各煤矿企业要持续增加安全投入,按需提取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的安全费用重点用于瓦斯治理,以保证通风、抽采、防火、防尘、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设备设施到位。各地要加强煤矿安全技改项目的审查和组织实施,定期检查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煤矿安全改造项目执行情况,确保煤炭安全生产费用、国债资金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和煤矿测控仪器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以确保本地所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都能得到及时维护和稳定运行。
30.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瓦斯治理工作。各地和有条件的煤矿企业要健全瓦斯治理科研机构,充实科研人员,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构建瓦斯防治科技支撑体系。要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煤层地质条件和瓦斯赋存特点,深入研究瓦斯灾害发生机理,以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区域防突、低透气性煤层抽采和地面煤层气开发为重点,开发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要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煤矿瓦斯治理技术装备。国有重点煤矿要成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主体,主动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和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并发挥示范作用。
31.着力推进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示范县建设。各地和煤矿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瓦斯灾害和地质赋存特点,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一矿一策,充分借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技术成果,研究探索和不断丰富瓦斯治理技术手段,构建适合本地区、本矿区特点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体系,推进构建瓦斯治理示范县和示范矿井建设,提高本地区和本企业瓦斯灾害治理水平。到2010年,各产煤省(区、市)都要建设一批瓦斯治理示范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要建设一批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具备条件的煤矿企业要建成瓦斯治理示范企业,其所属矿井要实现瓦斯治理整体达标。
32.加强综合协调,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各地安委会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落实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任务和相关责任,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和煤矿企业制定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规划并组织实施;要组织开展瓦斯治理现状调研,及时发现和分析解决本地区瓦斯治理工作的重大问题;要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解决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上网、价格补贴、增值税返还、免征所得税、采煤采气权交叉等 制约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促进煤矿瓦斯治理的政策措施,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请各产煤省(区、市)安委会将本指导意见转发至各有关成员单位以及各产煤市(地)、县(区)和各煤矿企业,并参照本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安委办明电〔201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着力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决定10月上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方式
此次督查定于10月上中旬,由地方各级安委会组织,督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高危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隐患大排查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情况,重点抽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及消防等行业(领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坚持政府督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全国部分重点省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督查(各督查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督查内容
1.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针对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部署和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情况。
2.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情况;部署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
3.落实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较大事故、瞒报谎报事故跟踪督办制度各项要求,认真进行事故查处,严格事故责任追究,以及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落实整改防范措施情况。
三、有关要求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八月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7〕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中央企业:
8月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活动,较好地完成了“专项行动”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专项行动的总体情况
截至8月末,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共有1755833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累计自查各类隐患2258455项,已整改2015093项,整改率为89.2%。自查重大隐患58908项,已整改40466项,整改率为68.7%;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1147674万元,制定应急预案17324项。其中:914757家工矿商贸企业查出隐患1618520项,已整改1450184项,整改率为89.6%;自查重大隐患40933项,已整改30902项,整改率为75.5%。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765379万元,制定应急预案8997项。841076家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查出隐患639935项,已整改564909项,整改率为88.3%;自查重大隐患17975项,已整改9564项,整改率为53.2%。对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已落实整改资金382295万元,制定应急预案8327项。
全国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结案473起。2006年以来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已结案2098起,追究和处罚责任人员7452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1430人(已判决774人);受党政纪处分2629人;受行政处罚3393人。
全国已掌握的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单位102960个,已取缔68672个,其余正在打击过程中。其中煤矿:已掌握21400个,已取缔20851个,正在打击549个。
二、主要特点
从8月份的工作情况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专项行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继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加大隐患治理力度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隐患认真进行梳理,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隐患情况,并加大了治理力度。北京市安全监管局于8月21日召开调度会,听取了市有关委办局关于市政府挂牌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的汇报,对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福建省在组织检查督查的基础上,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投入大的重大隐患作为工作重点,对77个(包括道路交通、火灾、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省级重大隐患逐一落实整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投入7100多万元,重点整治28家、74项市政府挂牌督办和上报省政府备案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同时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道外区集中建设油漆类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解决分散经营带来的隐患难整改、监管难到位等问题。浙江省将列入搬迁计划的城镇居民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沿江沿河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作为检查重点,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增挂“事故隐患整改告示牌”,并责令停产整顿。交通部吸取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了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重点对长大隧道和特大桥梁、超限超载车辆行驶较为集中的桥梁等进行隐患排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8月份查出隐患867项,已整改846项,整改率为96.7%。
(二)认真按照《国办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督查工作
按照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加强了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检查和指导。在认真组织市(地)、县(市)、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各省(区、市)相继组织督查组,对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山西、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南、河南、山东、安徽、甘肃等地专门召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动员大会,从安全监管、煤炭、公安、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由厅级干部带队分赴各地和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督查。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督查组,组织对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行督查。浙江省、青海省政府分别组织综合组和专业组,到各地区开展督促检查。云南省组织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等12家省直属部门和有关单位组成16个督查组,由省长助理和15名厅级干部带队,对全省各州市进行督查。山东省组织由17个部门组成的督查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吸收专家参加,对17个市、51个县(市、区)、178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共排查治理隐患1068项。铁道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运输局组成86个专业检查组分赴各铁路局检查督导落实。从8月下旬开始,交通部组织8个督查组,由部领导带队,对全国交通系统开展“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活动”和桥梁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国家电网公司、国电集团等单位也针对重点地区、单位开展了分层次、分专业、全方位的检查。
(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实际排查整改隐患
一些地区和部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深入排查整改隐患。江苏省抓住无锡市华润制钢有限公司及时搬迁9号炉下方的钢包砌筑人员休息室,避免在“7.19”钢水包脱落事故中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这一典型事例,加强宣传和教育,督促和指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上海市奉贤区认真吸取辽宁铁岭“4.18”钢水包脱落事故教训,在全区冶金行业起重机械隐患排查中,对25台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吊运起重机责令停用并限期整改或更换。上海市港口局以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为鉴,全面检查水运在建工程质量问题。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桥梁建设、冶金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建设部针对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大桥“8.13”垮塌特别重大事故,要求建设系统各有关方面立即对辖区内城市桥梁、地铁、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运行)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民航总局汲取台湾华航B737-800飞机在日本那霸机场失火事故教训,于28日发出的紧急适航指令,要求各航空公司在20天之内,对所有B737-600、700、800、900系列飞机的主缝翼滑轨组件实施检查。
(四)注重总结交流,加强工作指导
一些地区和部门重视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结和交流,通过召开座谈会、安委会联络员会议、经验推广会等方式认真总结前一阶段专项行动,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安委会办公室8月10日召开了省直24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专项行动联络员会议,听取各牵头单位工作汇报,并对深化专项行动和加强协调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北省各地区在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确定了2到3家隐患排查治理试点单位,组织召开隐患排查治理试点经验推广现场会。四川省安全监管局8月8日在德阳市召开了全省重大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工作座谈会,总结了一段时期以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公安部于8月19日至2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全国重点地区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部署开展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
(五)以“专项行动”为契机,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在专项行动工作中,重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目前,山东、云南、安徽、辽宁、新疆、山西等地已制定了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地方性法规,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江苏省安委会办公室代省政府草拟了《江苏省企业事故隐患公示制度》,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事故隐患的公示形式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建立了隐患定期排查整治、隐患分级挂牌督办、隐患零申报、隐患“一患一档”、隐患举报奖励等制度。北京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奥运风险评估工作,对2005年全市重大危险源普查的基础数据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江西省把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重点之一,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普查登记了6495家企业,其中各类重大危险源9390个,并将这些重大危险源分成1级、2级、3级、4级进行监管监控。电监会下发了《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指导意见》,督促各电力企业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三、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展是顺利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尚需进一步加强。从8月份的情况看,全国共有1755833家企业和单位参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仍有大量的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尚未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已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排查深度不够,平均每家企业排查出的隐患不足1.3项。有的地区和企业整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太低。
二是少数地区和单位对专项行动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甚至搞形式、走过场。有的地方存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逐级递减的倾向,留有死角;有的单位存在厌战情绪,工作积极性下降;有的单位自查自改工作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边排查边发生事故。如近期发生的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利源煤矿“8.25”瓦斯爆炸等几起较大以上煤矿瓦斯事故,大多是违章操作所致。
三是一些地方“打非”工作和责任追究不力。有的地区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工作不力,非法违法现象继续存在甚至出现蔓延的倾向,非法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引发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少数地区、部门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不认真、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的决定不及时、不坚决。
四是有的地区和单位对由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事故灾难方面的隐患不重视,排查治理不力,导致事故发生。最近发生的山东省新泰市华源矿业公司“8.17”河岸决口溃水淹井等一系列煤矿溃水淹井、非煤矿山坍塌冒顶、建筑工地坍塌和洪水泥石流袭击、尾矿库翻坝或垮泄等事故,说明在防范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和采取防范措施。
四、下步工作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一是要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二是要督促前一阶段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和基层政府重新“补课”,确保隐患排查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要在认真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事故隐患数据库,加强隐患管理的各项工作,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
(二)要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工作。正在各地督查的国务院安委会各督查组要严格按照督查方案的有关规定,深入细致、严肃认真地开展工作。对发现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各地、各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及时予以纠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积极配合督查组开展工作,对督查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要认真研究整改,并及时报送有关整改情况。
(三)要认真做好再检查阶段的工作。一是要认真梳理前一阶段排查出的隐患,对未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加大整改力度,并加强跟踪检查,确保及时得到整改。二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走过场,隐患严重,整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事故多发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突出加以帮促。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
(四)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以这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和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的科学化,切实建立起长效机制。
(五)要加强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加强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和装备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救援能力和水平,确保抢险救援工作能够及时到位,努力减少事故损失。
(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8号)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将于9月下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部署“十一”黄金周和十七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七年九月八日
现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做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9号)转发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抓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出台了包括《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在内的极具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各地各部门务必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和抓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健全责任制度,严格评价考核,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针对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尤其要针对岁末年初,各项工作抢工期、赶进度,易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严防年底追指标、追任务,打击“三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和全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道路交通方面,以交管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为主。加强路面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机动车超速、超载、超限、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牌无证驾驶、不带头盔驾驶摩托车和摩托车超载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加强源头控制,严厉打击货运和客运车辆的各类违法运输行为,加强对客货运站场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载行为;加强公路危险路段以及以公路安全保障设施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检查,防止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缺乏或设臵不合理导致事故。加强对乡村道路的安全检查,进一步规范乡村的公共交通,严厉打击在乡村道路非法载客、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消防安全方面,以公安消防部门为主。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场所等消防器材、设施配臵及运行情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臵等情况;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情况等。化工及危险化学品方面,以安全监管部门为主。重点检查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零售(批发)企业和专业仓储企业、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新建和改、扩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现场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防火灾、防雷、防静电、防爆炸、防泄漏、防超温超压措施的落实情况。烟花爆竹方面,以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为主。继续保持对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要针对岁尾年初烟花爆竹购销两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烟花爆竹销售点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售、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规范民间自发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取缔非法燃放行为。非煤矿山和尾矿库方面,以安全监管部门为主,环境保护部门配合。重点检查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情况;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以及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及管理情况;尾矿库专项整治,防洪、防垮坝等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同时,加强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场地和周边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强化重金属和尾矿库隐患排查;督促指导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重金属排放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重金属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督促涉重金属企业落实污染整改责任,分阶段、有步骤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建筑施工方面,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为主。以防范建筑起重机械伤害、施工坍塌、高处坠落等三类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检查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别是楼层较高的房屋建筑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市政桥梁、隧道和轨道交通工程,工业园区、开发区工程,城乡结合部的村镇建设工程以及外省或本省跨地区施工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同时要加大对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平安卡”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单位雇佣无证人员上岗的行为。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要牵头对我省在建的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进行检查,重点是督促中央和省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管理,杜绝违规发包、冒险作业等现象,自觉接受当地政府的安全监督。海洋与渔业部门和海事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对各类船舶的适航情况,船员的适任资格进行检查,重点要结合我省天气的特点,对完善船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航行和避险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琼州海峡安全情况的检查。其他行业和领域,由相关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制订检查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中央驻粤和省属驻各地的企业要各自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自查。
三、严格执法,保持对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高压态势
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打击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事故查处分级督办制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对非法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事故,要实行跟踪挂牌督办。对事故负有领导、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人员,都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此外,要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安委会综合监管和协调服务的职能,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打非治违取得实效。要重点落实县乡两级政府打非治违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严格掌握标准、防止流于形式,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不力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媒体宣传和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举报监督和奖惩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打非治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深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全面组织推进企业特别是工贸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加强工作推进,加快企业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进程,促进企业落实责任,源头治本,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要在推进安全标准化中,推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奖罚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跟班带班制度。要加强班组建设,全员、全过程、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培训,坚持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指导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主题词:转发 国务院安委办 安全生产大检查△ 第四季度△ 通知
抄送:省府办公厅。
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19日印发
校对人:马滨滨 打字:05
附件:
中央和国家机关发电发电单位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签批盖章:
等级:特急·明电 安委明电„2011‟9号 中机发 号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10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委会主任张德江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讨论“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若干意见”,并进一步部署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张德江副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并对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现就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今年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截至9月底,在事故总量继续下降的基础上,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5%和29.8%,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7.8%和74.4%,多数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但是,当前我国各类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安全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尤其是7月22日和7月23日连续发生的2起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事故、10月7日发生的1起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以及今年以来发生的煤矿和非煤矿山透水、建筑物和桥梁垮塌、高空坠落、火灾爆炸、地铁列车追尾等重大事故,充分暴露了我国生产、建设、交通等行业(领域)仍然存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治理整顿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搞好第四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十二五”安全生产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季度历来是事故的高发期,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繁忙时期,一些企业为了赶任务、抢工期易忽视安全生产,且冬季雪多路滑,一些地区降温天气将会增多,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烟花爆竹、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管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和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三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两次全体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强化超前部署、强化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深入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在前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8号)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从即日起,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这次大检查要创新方式方法,可借鉴高铁安全大检查的做法,采取地方为主、部门牵头、专家检查的办法,注重发挥各类专家的作用,“既看病、又开方”,既要查隐患、促整改、强基础、防事故,又要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加强和创新,进一步推进安全发展。检查内容要突出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贯彻落实情况。国务院安委会将适时组织对重点地区和行业(领域)的督查检查,各地区和相关行业(部门)也要开展重点督查检查。
三、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四季度进入能源、原材料消耗的高峰期,要严防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回潮反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以下简称“打非”)作为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重要手段,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效。要层层落实执法监管责任特别是县、乡两级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加强跟踪监管,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并依法依规加大惩治力度,严防死灰复燃。要以提高执法效率效果为目标,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流程、执法标准和监督检查办法,搞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衔接,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四个一律”打击措施,确保关闭措施落实到现场、惩处手段落实到实际控制人,消除隐患、不留后患。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要加强诫勉约谈、警示通报、挂牌和跟踪督办,防止因监管不严而酿成大祸。要着力推进“打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设,推动“打非”专项行动扎实、持久、有效开展,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要针对第四季度生产经营建设的特点,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突出抓好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集中的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道路桥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工商贸和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要着力预防、综合施治,深查隐患、强力整治,多措并举,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着力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特别是要针对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年底前赶工期、抢进度的情况,严防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超载、超速、超限及疲劳驾驶等突出问题,盯紧抓住,严格落实各项防范和治理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针对冬雪、大风天气和节假日人流集中等特点,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强化安全专项整治,及早合理配臵运力资源,严防各类交通运输事故;要加强城乡各项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和故障抢修,认真制订和完善安全运营应急预案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供电、供水、供暖、供气设备设施安全运转。
五、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相关工作规划,实施分类指导,强化典型引路,大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要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作为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抓手,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企业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切实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车间、班组和岗位,把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细节,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预警、预防、管理、监控能力建设。
六、强化工作中的统筹协调
一是统筹协调当前工作与中长期工作的关系,认真编制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安全监管总局要做好规划实施的牵头组织工作,抓紧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抓紧启动重点项目工程;各地区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地方规划、各行业(领域)产业规划与安全生产规划的衔接。要扎实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阶段性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同时,要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重点保障,结合中央有关部署的贯彻落实,抓紧研究提出明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举措。
二是统筹协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事故查处的关系,着力提升安全生产领域的执行力。要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企业主体、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承诺、约谈、事故企业“黑名单”、事故现场分析会等制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着力提升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事故调查处理进度,能结案的年底前要尽快结案。对每一起事故,都要及时公布事故调查处理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强化警示教育作用,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三是统筹协调落实预防为主与提升应急能力的关系,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防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针对第四季度可能出现的雪灾及强降温天气,进一步加强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及时关注、会商和提前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抓好应急组织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落实;要加强对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重要设施、重点单位和部门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健全完善应急协调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进行处臵。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防灾抗灾工作的检查指导,有效防范事故发生;要针对第四季度天气多变、气温起伏大的特点,认真落实防火防尘、防寒潮大风、防雨雪冰冻灾害、防冻裂泄漏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于12月10日前,将本地区、本部门今年以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大检查、“打非”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情况总结报告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抄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安委会主任、副主任。
【国务院安委会召开 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推荐阅读: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06-2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10-21
国务院安全生产大检查11-27
国务院改革11-17
国务院组成部门11-02
国务院意见pdf06-05
国务院通过后续规划07-15
1982国务院组织法07-12
国务院关于探亲假规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