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训练二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歌鉴赏训练二(共6篇)

古诗歌鉴赏训练二 篇1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注]

登楼感怀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 该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茫茫天地”可以联想到人生,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由“华发苍颜”联想到作者四处奔波之苦;由“漫登楼”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由“辜负钓鱼舟”表达作者归隐不得之愁;由明王朝国势渐颓可感受作者对盛世不再的忧思。

答案: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诗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诗人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诗人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

★(2)“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句中,“漫”的意思是随意、漫无目的。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诗人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百无聊赖,“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表现自己的“愁”做铺垫。

答案:“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

2.(2015·贵州六盘水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注]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1)试分析颔联中“倦”“堕”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炼字手法,要结合描绘的事物的情态和景象作具体分析。

答案:“倦”字不但描绘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堕”字从听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听者心惊情凄的感受。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是要求分析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可见手法不只一种,“突出”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要抓住人物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答案: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生动形象。③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3.(2015·大连重点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长相忆”三字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何处来”是关切的询问和惊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答案要围绕“思念”“关心”“惊喜”分析。

答案:①对朋友长久的思念;②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③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

★(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语句的表达效果,一要抓住语句采用的手法,二要紧扣语句表达的情感。这两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融情于景的写法,表达了对朋友到来的欣喜之情。

答案: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融情于景,表现出作者对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之情。

4.(2015·哈尔滨毕业班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窈窕”本身用来形容人的姿态,这里用来形容“春风”,可作为鉴赏的出发点;“绿”字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可以从化静为动的角度赏析。

答案:“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眼前。“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前两句写“山行”所见的景色,后两句写农家之乐,可以发现诗人的行踪,从山中来,到农家去。其心情可由所写之景分析。

答案: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注]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叠音词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突出景物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是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在了解了叠音词的作用后,再结合诗歌本身来理解其具体的表达效果。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亦用来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用以形容风吹草之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葱郁茂盛、繁复厚广的样子。同时,叠词在音节上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

★(2)请赏析“一时放春入”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语句一般应从运用的技巧、描绘的景象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

答案: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欣喜(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注]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注】 人人,即那人。

(1)“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句用夸张手法埋怨分别之快,下句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②两句借对风的责备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之情。

★(2)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词,显得直白朴实。②风趣。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无造作之痕,有生动之趣。

7.(2015·甘肃省天水市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可知,这是考查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可从写景的角度和特点入手。结合诗句分析可知,“雁声远过夕阳楼”中“雁声”与“夕阳楼”是视听结合,“远过”与“楼”是动静结合。最后指出表达的情感即可,因为这是一首羁旅诗,所以表达的是游子怀人之情。

答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过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绘出了一幅辽阔却又寂寥的图景,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所谓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由此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结合 4 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即可。

答案:“愁”字。诗歌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主人公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其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叶落的景象触动了他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他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去,只闻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8.(2015·辽宁省鞍山市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欧阳修词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残”字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字写出了柳条之初生。“残”“细”二字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古诗歌鉴赏训练二 篇2

一、阅读理解层——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要解决作品的"定性"问题, 包括:

(1) 题材是什么, 如:送别诗, 自然风光诗, 历史咏怀诗, 边塞诗, 田园诗和爱国诗等。 (2) 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内容讲诗歌无非是言志、言情、言理, 我们要弄明白的是何"志"何"情"何"理"的问题。如"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是亲情;"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抒写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抒写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的是李白入仕的自信豪情等, 言志言理的诗歌在道理上与抒情的诗歌大体相同, 但我们无法想象用一顶帽子套在每个人头上, 同样, 面对浩如烟海的优秀古诗作品也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情感、志向、道理模式, 所以阅读时还应解决作者的写作目的。 (3) 写作目的是什么,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个性经历情感体验, 诗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并不完全相同, 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弄清诗歌创作的目的。

对这些"是什么"的解答是进行古诗鉴赏的前提, 任何高深的问题都是建筑在对"是什么"的理解基础之上的。

2、弄明白诗歌写的"是什么"的方法。

虽然诗歌很难翻译, 但为了理解诗意, 有时不得不译解, 这是一个元法回避的问题。方法一, 从意象特征入手分析诗歌内容, 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知,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前两句便交代了风平浪静的洞庭湖水这一描写意象的特征, 末一句更是巧妙地运用比喻写出山水相映和谐的自然风光。方法二, 认真体会诗中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笆日照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中关键词是"遍绕"反复诵吟这句便读出诗人的一种流连忘返之情。

3、弄清诗歌中"情""志""理"的载体是什么。

无论言情、言志、言理, 诗人表现立意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无外乎以下四种: (1) 写人, 如《迢迢牵牛星》中女子形象, 诗人借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来抒写情感, 揭露社会现实。 (2) 叙事, 如《卫风·氓》《孔雀东南飞》通过叙事表达当时人们对封建婚姻对青年男女的摧残怨恨之情及对美满婚姻向往渴望之情。 (3) 绘景, 如《山居秋暝》对环境的描写"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抒写诗人王维向往闲适歌颂自然的情怀, 再如范仲淹《碧云天》: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诗句中的空旷苍远情怀完全流露了出来。 (4) 咏物, 如《邶风·静女》对"彤管''''荑"的描写, 抒发男青年对恋人的爱恋期待之情, 又如王冕《墨梅》诗句"朵朵花开淡墨痕""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人对墨梅的淡雅气质作了描绘, 使读者品味到诗人的人品和志向。

二、鉴赏评价层——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这个层次集中在对作品的品位和评价上, 主要解决作品的定价问题, 对作品的种种妙处做出认识和分析。

评价作品怎么样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 考生应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 掌握审美理念的概念用语, 但不能有悖于作品的基本内容、主要意义和总体情调。

1、品味语言。

这是对作品语言运用的综合评价, 语言风格有典雅华丽、含蓄隽永、平易写实、自然清新之别。李商隐有名的诗歌《锦瑟》语言风格便是典雅华丽, 大量用典, 像一个大家闺秀盛装展示自己的魅力。赵师秀的《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便含蓄隽永地表达等待客人的心情, 但是语言本身看不出焦急看不出不耐烦, 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昧出诗句话言背后的情感。平易写实的诗歌语言诗人心情必是坦诚闲适的,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定是空灵的心性与自然万物碰撞交流整合的结果。

2、体会写法。

分析评价作品为突出主题而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 品味艺术手法指对一首作品美学追求的鉴赏。艺术手法是实现作品立意、强化作者感情的最有效且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组织手法、修辞手法和用典等。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方式和写作手法, 如: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借物抒怀和托物言志这些抒怀方式, 有动态表态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花, 托烘托象征等这些写作手法。组织手法主要是行文结构的构思特点, 如一波三折、跃者起伏等。倏手法和用典这里不再赘言。下面仍以元稹的《菊花》一诗来看诗歌的艺术手法, 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首咏物诗, 最终表达了诗人一种高洁的思想追求, 从抒怀方式看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品读这首诗的语言, 并无华丽之词也无用典之奥秘, 全诗给人一种自然朴实之感, 但首句"似陶家"便调动起了读者的联想想象能力, 这里运用了比较这种手法, 写出菊的意境。末句"此花开尽更无花"也用了比较的手法。虽然题目是菊花, 但是也有人的活动, 那么人的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遍绕篱边日照斜"便是侧面烘托菊花高洁的人格魅力。

认识作品的风格。诗歌风格有以下几种:冲淡、典雅、旷达、雄浑、缔丽、哀婉、空灵等, 只有读者的内在情感和诗歌形式经常交流体悟才能真正认知诗歌的风格, 需要考生用审美的情致去感悟诗歌, 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认知的过程, 并非讲析一两首诗歌便能解决问题, 还需多训练, 感知作品的内在特质, 培养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摘要:在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变为主观题型已有好多年了, 考查方式以考生独立笔答为主, 综合性增强, 难度加大, 考生的答题技能一定要提升, 不仅能感受诗歌的美, 还要能言说这种美。

古诗歌鉴赏五步 篇3

【关键词】五步诀 古诗歌鉴赏 演练

古诗歌的赏析在高考中虽只占8分,但遗憾的是平时的考试中能真正拿到8分的学生却不多。古诗词作为中国古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在高考试卷中已稳占了一席之地,且随着今年主观题比分的加大,古诗词赏析部分的分值呈现有增无减之势,本着“稳做中档题,一分都不丢”的答题指导思想,现归纳出古诗词赏析五步诀:

一审。所谓的审便是对诗的题目进行剖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歌题目同作文题目一样是作品内容的一个凝缩,需要拆开来细细品析,剖析出“谁在什么地方因什么事而抒发什么感慨”,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题目中可得出以下信息:杜甫眼看着屋顶茅草被秋风席卷而去所抒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感慨。

二想。这里所谓的想主要指的是联想。审完题目后,便要去看诗人,联想到诗人的生平、诗人的诗风,或雄健豪迈,或悲怆凄清,或诗情画意,或清新脱俗。如李白的诗以夸张、富于想象力为主要风格,而杜甫的诗则不然,处处显示关注民生疾苦的沉郁顿挫,而陶渊明的诗大多以隐者的形象勾勒出无尘杂的田园风光。了解这一点对把握全诗的主旨及艺术特色至关重要。

三找。每首诗中总有一些字眼能直接表露出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状态,或爱或憎或哀或喜,这就是所谓的诗眼,也就是抓住了诗人此时的情感脉络,顺藤摸瓜,最终能理清这几十字中蕴涵的深层的思想。

四分。有了前三步,便可在此基础之上对诗歌进行分类,高考的诗歌按其主题可分为以下五类:建功报国类,忧国伤时类,思乡怀人类,送别惜别类,生活杂感类,按诗歌内容划定归属。

五结。这结字有一层意思为五步中最后总结性的一步,可以水到渠成的答题了;另一层意思是归纳总结,一般的命题方式无非是以下几种:要么考“炼字”的妙处(诗中的动词、形容词),要么考艺术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主要有渲染、烘托、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等方法。两首对比的诗中,也分两种情况:其一,两首诗的相同点总结;其二,两首诗的不同点,人物形象的区别及描写同一事物寄寓不同情感等。以下举实例加以说明。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血。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五步法解题如下:

一审:诗题目中“从军行”三字看出这是以军旅为题材的诗歌,便联想到大漠边关、想到出征的战士、想到保家卫国的使命。

二想:王昌龄以写边塞诗而闻名。这一环节要以扎实的文学常识为前提。

三找:陈诗中,前两句的“吹”“冻”“裂”“落”“折”等字突出的是环境的恶劣;后两句的“横笛”“直上”展示出的是战士凌云的壮志与豪情。综观全诗,环境的恶劣更能衬托戍边战士的壮志与无畏。王诗中,前两句的“换”“新声”“总是”“旧别情”这些字词间接的烘托人物的别情;后两句的“撩乱”“愁”“不尽”“秋月”则直接倾诉出征人的离愁别绪。全诗从借物间接抒情到后两句情感开始明晰化,苍凉、凄清的背井离乡后的离情别绪便流露了出来。

四分:由以上的推论给两首诗归类。得知前一首侧重抒写战士的壮志、豪情,所以就可以将其划入建功报国类的诗中;后一首则侧重于写征人的离情别绪,便可划入思乡怀人类诗中。

五总:有了前四步,题中所问便可迎刃而解。

在古诗歌鉴赏时要将以上五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而关键在于用实战演练,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运用,才能驾轻就熟,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

古诗歌鉴赏训练二 篇4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诗歌鉴赏及作文训练 篇5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颔联是怎样写景的。

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在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②《酒楼秋望》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情感更加激越。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二是梦魂长,突出了思念之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暗示思念的频密和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迫切心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1.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达到江岸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岸边的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更显灵动。

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能。理由:①“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熳;②“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③“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④“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闲适的情怀。“汛”没有这些效果。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表示既要善于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 _,___ 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3)《离骚》中,“,”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2)《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创作的诗句是“,”。

(3)《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4.(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2)屈原《离骚》中表现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5.(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3)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爷爷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顽皮的小孙子决定搞一个恶作剧。他去冰箱里找了一些干奶酪,是味道特别大的那种,把它们轻轻地抹到了爷爷的胡子上。然后孙子藏到一个角落里,看见爷爷在沙发上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醒来的爷爷猛地坐起来,用鼻子使劲闻一下,大声说:“这儿好臭!”接着爷爷起身跑进厨房,一个深呼吸,之后又大声说:“这儿也好臭!”为了躲开家里到处的臭味,爷爷不得不跑到户外,站在家门口,他再次做了一个深呼吸,大声说了一句:“全世界都好臭!”当然,爷爷最后发现了臭味的源头,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写作提示】孙子恶作剧,在爷爷胡子上抹上了臭臭的奶酪,于是爷爷闻着哪都臭,爷爷丝毫没有意识到根源在于自己,当他发现了臭源,只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解决了问题。这就好像人处世间,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找客观原因,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也许事情会变得简单而容易。参考立意:反省自己;认清自身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便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2.【写作提示】从年轻人角度立意:①合作双赢是优势互补的竞争策略;②理解与沟通是竞争力的倍增器;③合作双赢是合乎道德的竞争策略;④理解沟通让竞争变得人性化;⑤竞争可以双赢,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等等。从老人角度立意:①关爱、尊重比金钱、财富更动人;②关爱既幸福了他人又幸福了自己;③尊重他人的需要是和谐共处的前提;④真诚关爱必能获得真诚回报;⑤换位思考是理解沟通的桥梁。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东莞的张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65英寸超高清3D电视机售价仅3199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不料,卖家称商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31999元,如需发货,要补9万元。双方因此陷入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 篇6

1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问题: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答:

2、水 调 歌 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1)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4、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

5、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 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

6、塞下曲(其六)戎 昱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注】 ①骎骎(qīn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7、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一个野步者的形象。答:

8、(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

9、(2012天津卷)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

10、(2012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1、(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2、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答:

13、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 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

14、渔 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 桥(宋)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

15、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1)这首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

16、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

17、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①,这首

花的 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答:

18、孤 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1]云低暗度,关月[2]冷相随。未必逢矰[3]缴[4],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②关月:边关的月亮。③矰: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4分)答:

答案

1、答案:“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2、答案:(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3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2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2分)

3、答案:(1)①使用了对比、用典手法,(2分)写出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却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少年时1分,现在1分)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2分)

4、(1)解析: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5、答案: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酷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6、解析: 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7、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8、(1)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2)【解析】:“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9、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0、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11、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2、答案: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13、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14、答案:两首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15、(1)衬托。(1分)对卢岵山居清幽景色的描写,反映其生活的古朴,人品的高洁。(1分)描写满山的荞麦花,显出一片洁白,与处士山居风光相映,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 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处士的景慕之情。(1分)

16、①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17、①,高洁,淡雅,朴素.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18、(l)形象: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

上一篇:垃圾分类教案及总结下一篇: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