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通用7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付久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呼唤学生情感的自我体验,唤起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善学、乐思,在学习中敢于联想,敢于表达,敢于探索和实践。
二、教材研究
1、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3、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
2、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方法: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
3、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母亲,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祖国。世界上只有一种感情能穿越时空、不分彼此,将民族的心紧紧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多少人为了脚下的热土披肝沥胆、战死沙场、至死不渝,保家卫国的决心可歌可泣。当年,著名诗人艾青就含着热泪写下了一首对祖**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
二、结合导学案,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背景介绍
(1)美丽的祖**亲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祖国,风景壮美,幅员辽阔,北有辽阔无际的绿色草原、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东有巍峨挺立的泰山石、奔腾入海的黄河水,南有海天一色的天涯海角、怪石嶙峋耸入天际的张家界,西有庄严壮丽的布达拉宫、纯洁神圣的玉龙雪山;何其幸福,我们是这美丽国土的主人!勤劳朴实的中国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他们欢歌,他们起舞,歌舞升平。
(2)哭泣的祖**亲
但是,无耻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中国大地上所有家庭的团圆和幸福。我们挚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都成了他们冰冷刺刀下的亡魂,和他们相互取乐的战利品,一个个热血沸腾的身躯,瞬间倒在血泊之中,结束在他们残忍无耻的烧杀抢掠之下。
(3)怒吼的祖**亲
美丽的祖国啊,却并不柔弱!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我们不会低头,我们不会示弱,不让他们的侵略政策得逞,无数的中国人奔赴战场,有的是父亲为儿报仇,有的是儿子替父伸张、为兄弟姐妹血恨!因为我们看到了破碎家园的满目疮痍,我们听到了惨死在刺刀下的同胞的呻吟!我们不能容忍!
三、畅读诗歌 【初读诗歌】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注意节奏、重音和停顿 【再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 悲怆而深沉;
2、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3、4、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师范读
5、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6、、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四、合作探究,品析诗歌1、2、3、4、题目解说:“土地”象征了什么? 诗歌一共分为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分别象征了什么?
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怎样理解诗人自比的这个鸟的形象?
5、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请说一说,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爱国?
战争年代我们一定会是洒血战场的好男儿,那么和平年的我们应该„„„„
2、试想,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六、课堂小结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更应该牢记历史的耻辱,更应该以为了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志士仁人为榜样,在和平年代,不忘国耻,自强不息,在职业学习中刻苦勤奋,永争优秀,让父母欣慰,让学校骄傲,让祖国为了我们这一代自食其力、永不服输的年轻人自豪!
七、板书设计:
鸟儿 生 满腔悲愤
死 爱的深沉
意象递进
课堂反思:
一、导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师:2003年, 温总理应邀访美, 在当地华人华侨的见面会上, 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 台湾是我的乡愁, 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的醒目标题。是啊, 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纷纷转载的诗句, 却并非温总理的原创, 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了中国大地, 它来自一首情诗, 一首献给土地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感受它! (板书:我爱这土地)
师:听录音朗读, 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再放录音, 轻声跟着朗读;自由朗读, 集体诵读;指名读, 学生评;再听录音, 对比总结, 探讨怎样才能读好。 (通过诵读来感觉诗歌的音乐美, 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诗歌的朗读要注意把握节奏、重音、速度、情感等)
二、导思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师:推荐一名同学来给大家感情诵读, 其余的同学闭目想一想,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描述场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画面美, 把静态变为动态, 把无声变为有声, 形成鲜活的场景, 给诗歌注入生命力, 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就是给诗歌灌注生命的过程)
三、导悟感受诗歌的意蕴美
学生在想画面的过程中, 抓住了几个鲜明的形象, “土地”、“河流”、“黎明”、“小鸟”、“暴风雨”它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并把讨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下来。 (这一环节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通过咀嚼语言, 深入理解诗歌形象来把握它丰富的意蕴, 重点在于诗句的含义的解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突破点来引导)
四、导炼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师:是鸟的泪水还是作者的泪水?请大家找出诗句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
生:这首诗是作者饱含深情所写, 泪水当然是作者含泪。我认为“爱”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句直抒作者情感。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深沉的爱?
生:因为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勤劳的人民。
生:因为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侵略,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蹂躏下, 到处哀鸿遍野, 满目疮痍。作者的爱理应是深沉的。
师:是呀, 诗人是用心, 用灵魂, 用生命来歌唱这片土地, 把握诗歌的灵魂就是提炼作者的情感。诗歌的生命力很旺盛, 这一句也被我们的温总理所引用, 也同样表达了他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五、导创感受诗歌的创作美
如果说诗人艾青还健在的话, 当他看到祖国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他还会怎么写《我爱这土地》?你们来试试看。学生们跃跃欲试, 写作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 不由自主地去体验和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今天的幸福、繁荣、和谐、美好在学生的笔端流淌。
关键词:《我爱这土地》;意象;视角转换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艾青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这首诗在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有着丰富的意象,二是抒情视角的转换。
一、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行,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表意之象。意象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在我国古典和现代诗歌的创作中,意象广泛而丰富地存在着,它对于诗人的情感抒发,有着独特的
作用。
在本诗的题目中,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意象——土地。在下面的十行诗中,诗人描写次数最多的意象也是土地。因此,土地是这首诗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而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线索就是“土地情结”。围绕这一“土地情结”,诗人还描写了下列众多重要的意象。
意象之一 ——“鸟”开篇第一句,“假如我是一只鸟”,诗人要歌颂土地,却不直接说“我”,而要让一只鸟来替自己说,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般描写鸟的叫声都是用“清脆”或者“悦耳动听”,这里用“嘶哑的喉咙”,说明这只鸟饱受磨难,以至于喉咙嘶哑,而它所饱受的磨难包括了诗人个人经历的坎坷以及广大中华儿女所受到的磨难。尽管喉咙嘶哑,但是仍然要唱歌,体现出这只鸟在面对磨难时,不畏艰险,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永不停息,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爱是强烈的、执着的、深沉的。同时“也”这个字表明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意象之二——土地。“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个土地意象象征着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华大地,也隐喻了人民的苦难。
意象之三——河流。“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个河流意象象征着人们心中的一种悲愤之情像江河一样奔流不息。
意象之四——风。“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风这个意象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像狂风一样在怒吼。河流和风这两个意象都隐喻了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反抗,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意象之五——黎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这一意象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诗人在描写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组意象时,用了7个“的”,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但是诗人却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他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紧接着,诗人又回到“鸟”这个意象上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于此,歌于此,葬于此,至死不渝,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二、抒情视角作了转换
在第一节中,抒情主人公是一只鸟,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而且用了丰富的意象,显得形象含蓄;在第二节中,抒情主人公转变成了诗人自己,转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诗人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实虚结合,全诗结构非常完整。
同时,第二小节只有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问一答,换句话说,诗人对土地深沉的爱只能用满眼的泪水来表达,不能用任何言语来表达了,这也使得诗人的土地情结进一步升华了,虽然只有两句,但短小精悍,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参考文献:
彭乐群.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10).
(1)新闻中播出一幕。有一位久居台湾的老者刚踏上故乡的土地,慢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褪了漆的木匣子,里面的泥土是几十年前离开家乡时带走的。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抚摸着匣子里的泥土,一边注视着足下的土地,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离乡背井的人们,远渡重洋的海外游子,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泥土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不知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土地”这一独特的意象,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凝聚着 他独特的思想;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2)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抗日 爱国
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浓浓的爱国深情,自古以来,华夏儿女有谁不爱自己的国家,有谁不眷恋自己的土地,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聆听他的心声,感悟他对土地,对国家的挚爱深情。
二:作者介绍
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
他的诗歌中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艾青他称自己是“悲哀的诗人”,他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者”。(学生齐读)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
——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
(本诗创作于 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
(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画外音)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
页。“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听录音
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聆听艾青的心声。
出师幻灯片:(标有节奏的诗歌)
温馨提示;注意语速
读出停顿 把握语调
读出情感 揣摩语气
读出韵味
一般情况下重音就是加大音量,重音重读,如“鸟”“嘶哑”“土地”“河流”“风”“死”“土地里面”“为什么”“泪水”这几个重音就是要用较强的气息,扩大音量来读,从而使这些字响亮突出。但是像“永远”“无止息”“无比”三个词则要适当延长声音。而“温柔““黎明”“深沉”三个词要用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尽的效果,具体表现就是要抑制住声带发声,用较强的气息,使气大于声,把需要重读的字轻轻地、有力地读出来。
师:真正读懂诗歌,那就要忘记自己,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碰撞。五:学生朗读
五:诗歌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这首诗自然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也就是两节。
赏析第一节诗:
1、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鸟”。诗人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比作翱翔天空的雄鹰或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呢?鸟具有怎样的特点?
——倦鸟归巢、鸟向往自由、鸟力量弱小
(1)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弱小的鸟,它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它具备歌唱的天赋,所以它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它挚爱的土地。
师: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师:鸟的叫声是优美的、清脆的、悦耳的。而这鸟的声音因何而嘶哑?
——-----饱受磨难,连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2、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意象?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是朦胧的、含蓄的,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情达意,这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做意象。
——(暴风雨、土地、河流和风、黎明)
师:这土地仅仅指我们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吗?它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土地”在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而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个特定的事物,即祖国)
师:这片土地当时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境之下呢?(受日军侵略)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暴风雨)
师: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呢?
——--中国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
师:“暴风雨”在这里又象征着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师: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提到战争,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流离失所、血腥屠杀、惨绝人寰
问:在战争中,最可怜最无辜的是哪些人?(平民百姓)从那段视频中已经见证当时的日军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
师: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脊梁变得弯曲、身影变得佝偻,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日军的侵略,人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是逆来顺受吗?(不是)那是什么?(奋起反抗)回到诗文中,哪些句子映证了你的观点?/诗中有没有体现呢?(河流和风)什么样的河流?什么样的风?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河流象征着民众的反抗。风象征人民的反抗
河流和风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儿女的反抗的情景。(幻灯片)
——虽然他们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却是一致的。正是由于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才最终迎来了黎明。问:“黎明”象征什么?(光明)当时的“光明”具体指什么?(美好未来)“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当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黎明终于到来了。
师:这句话也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声,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渴望。
光明已经到来,胜利还会远吗?
师:胜利没有完全到来,鸟的歌声就不会停止?那么这只鸟的歌声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师: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鸟儿对土地的情感,也就是艾青对祖国的情感。
问:这两句能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是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
师:第一节诗鸟儿歌咏自己的土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现在让我们与这位诗人零距离地接触。听听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走进第二节诗)分析第二节诗
问:泪水怎么理解?
师: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而流泪呢?
———为苦难的同胞而流,为祖国大地而流,这份爱炽热而深沉。情到深处是无言,爱到深处是无语,这深情,这挚爱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
如何理解爱的深沉?
————-“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陷于水火之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常”表明这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一直萦绕于“我”的心中,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省略号的运用再次表达了这份爱的凝重。)师:第一节诗与第二节诗的关系 • 第一节: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铺陈描述 • 第二节:对主题的概括。
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 诗歌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可以看做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对满目创意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写照,在此节中诗意得到提炼和升华。
这份爱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感动,一种震撼。一种力量。
讨论:
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小泉不顾邻国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幸福?国家兴亡,你我有责,捍卫祖国领土,不容倭寇侵犯。
八:总结: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的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也要学习诗人艾青那炽烈的爱国情感。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未来。
最后,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一遍这首诗,同学们可以试着背诵。
九: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
暴风雨 日军侵略
土地 祖国
意象
河流和风 →
象征 民族反抗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二、赏析第一节诗
1.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回答:“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中三个“这”字所指代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字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回答:“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5.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三、赏析第二节诗
问: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会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四、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五、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 )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 )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附文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教与学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全诗,完成下列填空题。
全诗共两节。第一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喻,表达诗人对______的挚爱。诗人用“____”
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_______,悲愤的_______,激怒的____,温柔的_______隐喻了__________遭受的苦难,______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______之意。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____心。
(三)理解文体
诗歌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即集中性、精练性和音乐家性。集中性是指运用形象思维,以生活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最能提示生活本质,最富有特征性的形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精练性是指以极精练的语言,表达含量丰富的内容。音乐性指诗歌的句子一定要有节奏,一般要押韵。节奏是指诗句要有比较和谐的节拍;押韵是指某些诗句最后某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是说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这是诗歌的灵魂。
写诗不像小说那样细致地描写人物环境,诗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欣赏诗歌要反复朗读,朗读时注意诗的韵律,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有表情地朗诵这首诗,并用符号在原诗上批注。(“|”表停顿,“·”表重读,“Δ”表示押韵的字。)
[朗读提示]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2、诗歌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那么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四个鲜明的形象?作者分别赋予它们怎样的象征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借助这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形象的特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请问你对这里的省略号作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时目标检测 I.基本功ABC
1、注音释词(1)注音
喉咙()
汹涌()
激怒()
黎明()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
汹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止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原文填空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______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______着的土地,这永远________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________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________„„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浙江金华人。
(3)诗人在感情饱满的抒情客体描绘后通过______形式直抒胸臆,再现抒情主题,表达了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3、这首诗是否有固定的节律,是否押韵?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能力步步高
1、选出下列不是“我”歌唱对象的一项
A、土地
B、河流
C、黎明
D、羽毛
2、对文中的意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
B:“悲愤的河流”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激怒的风”象征着疯狂肆虐的侵略者。
D:“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3、以下分别是四位同学对这首诗所发表的看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
1、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疯狂肆虐,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慷慨激昂的诗作——《我爱这土地》,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歌。
2、填空:
(1)____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2)____是指诗句要有比较和谐的节拍;押韵是指某些诗句最后某个字的____相同或相近。
(3)诗是通过诗的____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情。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这首诗是如何开头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它和第一节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归纳小结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并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诗意层层递进。以巧妙的抒怀方式,含意丰富的鲜明的形象抒发了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诗人用饱含浓情的诗笔书写抗战现实,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四)课时目标检测 I.能力步步高
1、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它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对这里的省略号作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的感情不仅要真实,还要强烈,而通过想像把一个假定的镜头急骤地推到读者面前,便能强化作品的抒情效果,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而“假如”显得那么突兀,新奇,便有此种效果。
B、诗多忌用或少用“的”字,而此诗则不然,作者用“的”组合成长修饰语,加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面,以展现描写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了艾青自由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作者用一个破折号使诗意陡然转折,突出了“我死了”。而在前后强烈的反差中,我对土地的执着的爱却没有变。D、结尾两句,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后,又以“鸟”临死前质朴真诚的抒怀,表达了对“土地”的情感,升华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现代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
A、诗人是在“装饰”二字上作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诗中蕴涵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情怀。
B、诗中通过两组相对相衬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性思考——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C、“人”“你”“风景”“明月”,这些基本意象,构成了外表简单、内涵丰富的“空框”,这其中可能有人的悲欢离合,也可能有月的阴晴圆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诗中“看风景”“装饰”等词语的复现,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语势,它不一定使人动情,却使人深思。
6、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的手法,试各举一例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依照原诗的格式,按下面的要求,在所给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求:①语言要精炼;②运用一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1)
这(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赛的角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思维万花筒
2.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在朗读欣赏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画面? 资料采撷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象。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略。
(二)1、略。
2、略。
3、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4、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祖国,嘶哑,土地,河流,风,黎明,祖国大地,人民,献身,爱国。
(三)略。
(四)1、略。
2、“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土地”是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侵略者的英勇顽强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光明、希望、生机勃勃的解放区的象征。
3、“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分别用来修饰“土地”和“河流”,它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借助这些形象表达了当时对祖国大地正在遭受苦难的沉重心情,写出了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悲愤。“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使我们体会到了人民奋起反抗,正在与侵略者进行的斗争。“悲愤”的河流汹涌激荡,被“激怒”的风呼啸奔腾,人民的力量正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上,显示着极大的威力,这两句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激动心情。“黎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
4、省略号表示了这份“爱”的凝重。
(五)基本功:
1、(1)略。(2)水势翻腾上涌;停止。(1)略。(2)略。(3)问答
3、否,否,象征。能力步步高:
1、D
2、C
3、D 第二课时:
(一)(1)略。(2)诗歌,节奏,韵母,形象
(二)1、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这个开头新颖形象,我们可以把鸟看作是诗人的代言者,同时,“鸟”的形象和后面描写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一组形象吻合自然,便于诗人抒发强烈的感情。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第二节一问一答,先写“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再写其原因,“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节虽短,感情表达却十分强烈。第一节用象征手法,爱国之情写得深沉含蓄,第二节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是诗人感情的萌发。
(三)略。
(四)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表示语意的转折,不能去掉,因为破折号前写鸟生前为土地呼号歌唱,破折号后写鸟死后用身躯滋养土地,生前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去掉,读到此处会显得突兀,破坏这首诗的整体性。
3、省略号表示了这份“ 爱”的凝重。
4、D
5、A
6、略。
前几天学生自学了《蒲柳人家》,我先让他们读了两遍课文,要求他们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出人物性格。学生读完后,我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完成了几个巩固练习题就结束了。有学生问我:“老师,这就结束了?”我说嗯。其实我是真的不知道再讲点什么。我只是觉得该小说人物形象描写的这么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也这么通俗生动,自己细心默读品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假如这时有个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那又是如何地大煞风景。
但学生说的话毕竟起了点作用,让我觉得不讲点什么似乎对不起学生,于是在准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范读
二、学生熟读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土地的象征意义。
2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他们各象征什么?
3诗中的鸟是个什么形象?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4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有什么联系?
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我本来想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就让他们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心中又有些担心:他们能答对吗?要是答不出来,冷了场,还不得我来说?
可一让学生预习课文,他们就刹不住了,不知是因为诗写的动人,还是现代诗比文言文好懂,一个个都读的那么专注,那么动情,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打断他们。
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他们先背过这首诗,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读熟了,就更容易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了。
于是我改变了计划,范读一遍后让他们背诵这首诗,果然效果很好,半节课下来,连平时背的最慢的也背过了,背的稍快的一些同学已开始看文下的注释及课后题了。
后面再进行这些问题就容易多了,学生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我也感觉很轻松。
【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推荐阅读:
《我爱这土地》阅读答案10-30
《我爱这土地》的教案设计11-14
我爱这个土地850字作文11-20
我爱这四季作文07-02
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07-07
我爱这秋天的作文300字10-02
我爱这美丽的桃花作文400字11-06
我爱这秋天为主题的作文12-20
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12-14
《土地资源》地理说课稿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