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精选7篇)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1

摘 要:诗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高中语文开展关于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学习诗词鉴赏时往往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科学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诗词鉴赏教学,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情景教学法为中心,简要讲述其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应用。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中语文 诗词 鉴赏

传统的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一直强调的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式的教学方法,讲究的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式的思想。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反复吟咏熟读诗词,无疑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以吟咏的方式期待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出诗词的意境、意向和主旨,虽不可说这种方式不可行,但是在现在看来,无疑是存在一定弊端的。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为求在课堂内帮助学生获得教学的最大化,教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景融情,激发学生兴趣

陈新璋先生曾说过:“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的范畴。”艺术欣赏,强调的是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在我国古典以及近现代的许多诗词当中,不乏那些美不胜收的诗歌语句,如《沁园春·长沙》中的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这上阕中,作者着重写景,可谓是磅礴大气,只用寥寥数语就描述出了一副壮丽宏伟的山河秋景,宛如一副大画家手下的连绵大气的泼墨山水图。然而在传统的诗词鉴赏教学中,即使教师再怎么强调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色有多么壮丽优美,学生始终难以在反复的吟咏当中产生出亲临其近的即视感,反而有可能心生厌烦情绪,不仅体会不出诗词中那情景交融的豪气,还会因此失去了学习诗词鉴赏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以景融情,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某位教师在教学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时,别出心裁,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放映了一段讲述毛泽东历史事迹的视频。视频的内容讲述了从1911年到1925年间毛泽东的个人经历、那时北洋军阀通知下的社会现状以及那时期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历史性大事件,诸如“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配合着教师沉稳严肃的解说,整个教室里的学生都感受到了那时的社会带给人的压迫感和一种历史使命感。随后教师话锋一转:“但是,就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却在1925年深秋写出了这首磅礴大气,信心十足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屏幕上缓缓放映出了长沙橘子洲头的航拍镜头,并附上了饱含深情实感的《沁园春·雪》男生朗诵。悠扬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诵围绕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见识了深秋时分长沙橘子洲头的美丽壮阔的景色,不禁精神纷纷为之一振。这时教师又站出来带领学生深

情朗诵了一遍《沁园春·雪》,在朗诵中进一步深化了诗词中的情感。之后教师提问学生:“《沁园春·雪》的上阕除了写景,还蕴含了什么?”学生都十分轻松就回答出了“融情于景,表达诗人雄心壮志、满腔热血的豪情”。之后这位教师又接着提问:“为何在那样的年代,作者还能有那样的情怀?”学生们又从下阕中找到了正确答案。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这位教师成功的丰富了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体验中,这位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以精美的情景设计帮助学生轻松并完全得掌握了诗词的主旨,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境。教学的效果可谓得到了最大化。

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诗词鉴赏时,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共鸣是最有利于领悟诗词的主旨和意境的。然而,传统的吟咏法教学方式,除非学生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或者拥有和作者相似的情感经历,否则难以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而情感是打通理解的桥梁,缺乏情感上的触摸,无疑会阻碍到学生对于诗词中心的把握。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雄伟,是宋代文豪苏轼的豪放派代表之作,在如惊涛骇浪的雄浑气势中却抒发了作者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感慨。不少学生在初读这首词时,都能很从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豪放气势,可是却极少有学生能抓住最后那两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主旨。最后问他们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往往都只能答出“借景抒情,咏史抒情”。可是抒的是什么情?却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说出来。

某位教师在进行这首词的教学时,先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了两段历史人物事迹的视频。一是周瑜的,讲述他年轻时英姿勃发,风流帅气的历史事迹,同时还配上了激昂的音乐。另一个则是苏轼的,讲述他胸怀抱负却屡遭挫折的经历,并给配上了低沉的音乐。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将情感更多的转向了年少有为的周瑜身上,而对于苏轼的经历则抱以无奈的情绪。教师通过这两人生平的对比,突显了苏轼的人生不如意。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苏轼的遭遇产生了同情,这就引发出了一定的感情共鸣。而当教师再度问道最后两句的主旨时,不少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苏轼羡慕周瑜”这样的答案。虽然这样的答案还不是很完美,但无疑已经足够说明学生在把握诗词的主旨上进了一大步。

总 结:

受制于篇幅,这里仅说明了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两处应用。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是学生学习诗词的第一步。没有情感的铺垫,任何教学设计都会变得苍白。情景教学法,以情融景,景中生情,用情感的纽带将学生带入到了诗词美景当中。参考文献:

[1]赖艺玲.情景——诗词鉴赏的精髓[J].考试周刊,2012(47)

[2]江文丽.巧设情境,锦上添花——现代信息技术让诗歌鉴赏如此多彩[J].文教资料,2011(10)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2

一、简要解析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不规则现象

心理学表明, 情感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有人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作了如下分析:认知目标是教学的基础, 能力目标是教学的追求, 而情感目标则是教学的抓手。前苏联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这种气氛不仅会给教学带来相应的好处, 同时也能有助于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就社会观察和调研情况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已经形成共识, 然而在较多层面上普遍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貌合神离之嫌。就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 教师在情境培养中缺乏真情实感, 传递给人的感觉不是情景交融, 而是无病呻吟或刻意为之。二是有牵强附会之意。就是说在一些教研观摩课上, 执教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但是细细体会, 这种创设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非以调动学趣为本, 确有生拉硬拽之感。三是有难以驾驭之势。就是某些教师在建构情境后, 忽略了个别学生对情境的独特体会, 另些“比较慢热”的学生尚未来得及感悟而失去了主动体验的机会, 从总体效果看来,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四是有“创而不适”之虞。就是在情境创设活动中, 执教者过于紧贴学科本本知识, 而不能把之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视野有效链接起来, 致使所创教学情境不能完全使用。

二、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初步体会

俗话说:没有通用的, 只有实用的。笔者在学习实践和创新总结的基础上, 根据其创设途径和手段, 逐步形成了情境教学的基本用法, 并在实际中加以变换使用, 以发挥“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之效。

1. 教学情境的科技生成法。

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校园以来, 以其活泼形象、印象和谐、信息海量的独特优势, 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活力, 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和欢迎。

2. 教学情境的疑思生成法。

“学起于思, 而思源于疑”, 旨在强调“疑和思”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 进入“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从而有效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利用学生的质疑等来创设情境。在督查《师说》的预习情况时, 有学生共同质疑“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字词义。笔者首先肯定他们善疑勤思的学习品质;接着借助吴小如在《韩文琐札》中“盖承首句‘古之学者’言之, 言学者求师, 所以承先哲之道, 受古人之业, 而解己之惑也。非谓传道于人, 授业于人, 解人之惑也。”向学生释疑;然而告诉他们: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字词语序与白话文迥然不同, 深入其中勤学好思, 不仅能够享受其趣, 而且受益良多。此番激励, 有效增强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和信念。

3. 教学情境的活动生成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有些说理性的白话文或者文言文, 如果按照一般的讲读模式来授课, 则会使得“教师感觉难尽其意, 学生感觉枯燥费劲”。对于这类的教学内容, 至于多媒体教学等其他方式又并不适宜使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际感悟。如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 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 从中把握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内涵特征,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实在化和形象化。再如, 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展开辩讨交流活动。这样既活化了教学形式, 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摘要:语言类知识有其相应的生成背景, 因而它的传播和运用也应当在合理情境下进行。所谓教学情境, 就是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或引入一定情绪色彩且富有感染性的具体场景, 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并使其心智得到有益的发展。合理运用情境法教学, 有助于活跃教学状态, 激发学习情趣, 突破教学难点, 显现教学内涵, 能够使得学生在情感的变化迁移和体验共鸣之中与学习内容同呼共吸、感同身受, 从而赢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式的简要阐述, 期望从中收获商榷与指教之言。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42-01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之中,以教材教学为基础,使用少数多媒体形式的图片进行教学讲解,在教学之中,大多数学生整体课程都在被动的试听,很少有自主思考的过程。而作为高中美术学科本身来说,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与鉴赏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对于美术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进而开拓学生的思路与思维。

而所谓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题来描绘情景,从而设置出形象突出的投影图片,进而加上生动的文字语言,同事借助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进一步表现课本所表达的情景现象。提高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与学生在情景之中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智力水平与审美情趣的独特教学方法。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情景的创设

1、情景创设的理论依据,情景教育法是从认知之中发展出来的,教师不仅仅要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出发,同时要以学生所适应的情景环境为基础,利用对话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之中主动将这种教学方法与自身的生活习惯、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使自身的知识构成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情景构成可以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

2、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情景创设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其主要原则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不能一味的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进行情景的设置,应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部分,此外经营的创设不宜过难,应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教师与学生在情景创设教学之中的定位,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认知观,但是人生观与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他进行引导,所以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学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根据静静创设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情景创设的主要方法,高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趋势正在逐渐形成,如果一味的追求课本知识的讲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进行在情景创设之中尊从如下方法:第一,在情景创设之中充分利用生活与自然景色;第二,在设置教学情景之中,应该尽可能的增加情景故事的趣味性;第三,在情景创设之中应,较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第四,在设置教学情景的故事时,应尽量将认知冲突设计到其中,增加学生对于认知冲突中所涉及到内容的理解;第五,在创设教学情景当中,充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学生在理解中的过度;第六,在情景教学当中,注重优化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方式等。

三、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教学中对于情景教学法的时间运用

1、情景教学的程序,在情景教学活动之中应该在充分利用情景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同事在情景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正确的使用情景教学的程序,注重情景的选择,注重不同故事之间,不同情景的转换,同事应该正确的组织情景,教师应该时刻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进行情景间的调控。但是一味的进行情景之中的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在情景之中与学生进行分析与总经,在一个一个的小的情景之中进行不同的小结,与学生做到进行及时的交流,时刻解答学生的疑惑与不解。

2、情景的设置要充分注意其中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契合度。有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虽然使用了情景教学法,但是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活动致中没有做到与自身的主要教学内容相契合。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情景进行设计,同时,也应该利用多种形式与方式的情景设置,增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3、情景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在与生活实际内容贴近的基础上进行新颖化的设计;其次,注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强调内容的生动性;再次,注重教学方法与情景内容的启发性。只有遵从以上几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到情景教学法寓教于乐的本质意义,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特点等方面,从而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对于实际知识与审美特征的掌握熟练度。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美) 阿兰兹,著.学会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 编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

[4] 金玉峰著.中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4

一、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心, 让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主动学习, 其实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过程。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课堂上, 老师通过对教材知识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进入相关语文知识的情境,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的背景, 从而发现其中的奥秘, 唤起学生寻求答案的动机, 并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探索, 获得满足感。

(二)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不进行思考而单纯对语文知识进行复制记忆, 那么学习的效率肯定不高。情境创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蕴含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在启发中思考, 推理相关知识问题, 分析得到答案, 这不仅是学生加深语文知识的过程, 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 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要求, 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会与感悟。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知识内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工程中, 老师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容。而情境创设则要求老师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创设新鲜有趣的课堂内容,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趣味化, 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及老师的课程。

二、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类型

(一) 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必然会触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一般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取材, 选择学生普遍了解或者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创设, 这样便有利于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 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将知识用于生活。

(二) 故事情境

单纯的知识讲课未免枯燥和乏味, 语文老师若是将具体的知识内容借助某些相关的故事牵引出来, 则更容易让学生感觉轻松和愉快。

(三) 动画情境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推广, 其超强的视频和音频功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应用建议

(一)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广泛, 对教材内容难免会觉得生疏, 加上每个人对问题的认识会有不同的倾向, 教材上的内容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授课, 这样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贴近生活的语文授课对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 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学习的主体不是老师, 而是学生, 因此情境创设的参与者不应该仅仅是老师, 更应该有学生的加入。学生比老师更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 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情境创设, 还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合作能力, 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在教学中, 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给学生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三) 老师在情境教学中保持中立情感

新课标提倡学生在启发中发现问题, 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 高中语文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对教材知识问题的一种启发,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假设老师在情境创设中添加大量的倾向性见解, 学生就很容易照搬老师的思想, 从而失去了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加上一些老师对问题倾向的不同可能造成学生片面的思考问题, 思想受到禁锢。如果老师可以客观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由地回答问题, 最后借助课本知识寻求正确答案, 那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 知识点的理解也得到了巩固, 一举多得。

(四) 保持教学情境形式的多样性

单一的教学情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地创新教学情境形式,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新鲜感, 那么教学效率肯定能够得到保证。在这个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中, 情境创设可以借助的媒体越来越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老师可以广泛挑选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避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

(五) 精选材料, 精心设计情境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首先要从实际出发, 在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材料。出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要求, 材料的选择不应该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问题, 最好是选择学生还不太了解的内容。并且挑选的材料还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框架, 达到学习的目的。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5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5-02

情景教学在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意义上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一)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具体情境

在情境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广泛运用的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欣赏的时候应当充分注重课堂氛围展现与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性。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其内在情感的展现,教师可以通过一张张月台的照片以及父亲的背影先在课文展开之前让同学们感受课文的整体氛围,接着能够进步地为同学们开展课文的具体内容。在课堂开展之前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课堂状态以及课文内容,更加主动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将课文情境与生活具体情境相结合

生活具体情境相比于具体临时情境的创设来说显得更为有效:通过分享自身有关的生活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实际上是情感展现的有效途径,相比于虚拟的情境构建,具体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起内在情感的焕发和记忆的追溯a还是以《背影》作为课堂开展的例子,教师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一些自―己与亲人在站台发生的故事或者是内心的一些感受,还可以分享一些置己与亲人之间同样也感受到过的与课文相似的共鸣情感。在课堂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更快地拉近师_生之间的距离,真切地让同学们感受到《背影》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着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进行仿写,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文章的方式抒发出来,实际上在这_样的有共鸣的课室环境中同学们能够写出更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音乐等有效流行元素营造课文情境

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当积极寻找能够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的流行元素或者是能够表现课文内容的音乐,利用不一样的方式营造课文的情境。谈时事热点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的现状或者是热点事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拉近课文与生活的距离,让同学们拓展思路,谈谈对于课文的内容或者是社会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探讨。例如前段时间常常提及的飞机坠毁事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谈生命》,让同学们对于生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加深同学们对于生命的认知。自然音乐也是情境教学法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例如《水调歌头》,教师可以在谋堂的开头播放这曹现代演绎的歌曲,迅速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接着引出《水调歌头》的赏析,它能够帮助同学们迅速进人学习状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二、情景教学法对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之中,同学们常常会觉得文字的阅读和理论的赏析显得十分枯燥,将课堂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同学自身,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大的投人感和存在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在情境教学法下,同学们作为课堂的主体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自身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历等等,这些分享与表达正是青春期的孩子们所需要的,因此在课堂中他们会显得更有参与这个课堂的意愿,愿意积极地投人到课堂学习之中。而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实际上能够快速地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因而同学们能够快速地投入课堂,投人课文的学习,当课文内容身学生们相距遥远的时候,同学们对于课文学习就不会有太大的激情,而如果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自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那么同学们能够更加投人地进人语文课堂。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中,实际上很多时候都需要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在分享个人经验的时候,同#们需要在脑海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在脑海中营造老师所说的生活情境,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们才能够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除此之外,教师有时候也会利用音频和图片,如何在音的叙述中以及面片的想象中构建出具体的情境,联想到课文的内容,就需要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同學们需要通过对课文文字的阅读来体会内在的思想情感,因此同学们需要培养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提升语文的整体水平。

(三)提高学生语文欣赏阅读水平,加强课文内在思想情感体会

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下,教师引导同学们将生活与语文阅读相结合,能够帮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对课文内容迸行理解,实际上就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将实际与阅读达成一种思想上的联系,将自己的生活融人阅读,将阅读融人自己的生活,在不断感受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寻找到生活的共鸣,也就是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四)锻炼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情境教学方法下,教师难免地会让同学们分组合作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或者是进行一些小组的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同学们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同学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友好的同学关系。在现代社会下,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要求,还注重于同学们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在这样的语文课堂开展模式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总结:总体来说,情景教学作为—种有效的语文课堂开展模式,既有利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同学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综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重情境设置与课文内容的相关性,同时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瓦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内情境设置,使得真正地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不近可以积极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还能促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从而对学生提升语文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赖业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5).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效率

为了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加强教学语言的趣味化,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参与和亲身实践,从而达成情境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实践,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与文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联系实际生活,再现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紧密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小物品加以运用,让其成为课堂数学的有用道具,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认真体验现实生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加强其自主学习,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珍珠鸟》时,就着重对珍珠鸟的有关描写细节进行剖析,激起学生对现实中鸟的特征、动作、鸣叫的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课本中描写的手法与技巧,让学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语文知识快速地融入现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快速地运用到实践,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借助插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

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再现文章的情境。小学语文课文中往往配上插图或挂图、剪贴画等,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了课文情境。教师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就三次运用了插图。把教室进行布置,以蓝色画纸作蓝天,先后出示圆月与新月。教师再用语言进行描述:“哪些同学喜欢看月亮?你们能看见吗?有时候月亮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这是什么样的月亮?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兒为什么说它像小船?而不说像香蕉或者镰刀呢?他究竟想做什么?那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玩玩?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呀!现在你们听着琴声,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你可以眯上眼睛慢慢地想象。”这样,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三、开展对话交流,感受文章意境美

语言意境其实就是一种需要参与进去一同进行构造的意境创设方式,请你一同进入到它所要展现的视角。通过与你直接构建的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感知活动,学生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语文这门学科是非常奇妙的,它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不是教师单方面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往往需要不断地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它很容易让师生之间产生共振和谐,师生之间的对话一般都呈现一种真诚同等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学生自然容易放松下来,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的研讨中。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就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让学生细细地、慢慢地读出课文。眼前仿佛出现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假如我们现在就身处桂林山水之间,眼前是一片绿色,湖水是绿色的,四周都是绿色的,我们乘着小舟在这湖面上前行。在这种联想情境的通感下,可以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

四、联系课文内容,创设表演情境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愿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只要学生大胆参与,就一定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例如,课文《负荆请罪》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因为争夺功劳的大小而水火不容、矛盾重重。那么后来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亲密无间朋友呢?教学中,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就让学生自由的组合,并合作制作一些表演道具,来表演一下课本剧。在表演时,学生抓住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与神态,淋漓尽致地把廉颇的愧疚、痛改前非、爽直磊落,还有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表现出来了,也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全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所有同学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总之,通过运用鲜明的图画、形象的表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就能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俊敏.浅探小学语文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2(9).

[2]秦兴志.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J].学科教育,2013(4).

[3]梁端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实验学校)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 篇7

1.朗读古诗词过程中找出意象

意象藏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读懂它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读准和读懂,读准是对字音来说的,对古诗词句子中的字词,特别是那些多音字、通假字要读正确它们的读音,只有这样才能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解读。读懂不是对整篇古诗词来说的,是指句子中的字词,只有朗读出这种效果,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例如《蜀道难》有一句:噫吁晞!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统领全诗,使全诗充满着咏叹的色彩和诗人那豪放的感情,读的时候要读得有声势些。这些词句有散文语句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在仰望蜀道时的惊叹之情,这种惊叹之情是很强烈的。“噫吁晞”就表示惊叹的意思;“危”和“高”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蜀道让人看着高的非比寻常;“乎”、“哉”是延长音的意思,也能表达出感叹之情;“蜀道之难”这句适合用平缓的语调来读,稍微停顿一下,“难于上青天”这句用升调来读,用这种读法比较容易读出全诗的主旨。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意象的领会,诗的意象不会直接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它是通过词句来构成和表现的,所以在读和分析词句时,要教会学生让他们用思考的方式把散乱的客观物象,整理成一个整体就形成诗的意象。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作者描绘了一幅江面上色美情浓的月夜图,他用春江、江水、红潭、明月、落月等形和景、光和色,这些物象并不是孤立的,通过春、夜、花、人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读这首诗就要读出来这些物象和春江月夜图的意象,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在夜景中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结合诗词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意象负载的情感

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的背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即使文学常识在高考中不重要,在读古诗词之前,熟悉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生平经历有助于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对读出古诗词的意象也有很大帮助,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在读古诗词时如果抛开写作背景不谈,只是读诗和分析诗这对读懂诗词意蕴是很难的,作者经历和成长环境在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有所体现,这对读出古诗词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身处作者的时代,去体验作者拥有的情感。例如《虞美人》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自己的愁思融于向东流去的春水这个物象上,使读者睹景伤情,因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成为名句。作者李煜是南唐一国之君,不擅长处理朝政,而是喜欢绘画、音律,在写词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亡国后李煜因为这首词而触怒宋太宗被毒死,李煜当时被囚禁在开封,对故国充满着怀念之情,学生熟悉了作者的这段经历就会对作者的愁苦有更深入、清晰的理解。还有杜甫被人们誉为诗圣,不只是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诗词中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充满着对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并且他晚年生活也是很穷困的,所以他对劳苦人民的困苦有更深入的体会,它的三吏、三别都是在目睹百姓悲惨生活后写的,所以让人读起来有很强烈的现实感。学生在了解了杜甫的背景和经历后,对读懂他的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在古诗词中往往有多种意象,作者利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作者创作古诗词时,它把客观物象和自己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的艺术形象,意象也让客观物象来体现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大多数诗人都有他们喜欢的意象,而且在他们创作诗词过程中经常用到,用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注重读懂古诗词的意象对理解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不把意象深入地讲解给学生,学生对于古诗词只停留在字面理解上,他们无法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意蕴,更无法理解其意象。

上一篇:青协12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效益来自安全 安全缔造幸福-安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