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精选12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篇1

国家标准

1.水文地质术语(GB_T 14157-1993)

2.工程地质术语(GB_T 14498-1993)

3.岩溶地质术语(GB_T 12329-1990)

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4538-1993)

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2328-1990)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_T12719-1991)

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 ∶ 50000)(GB_T 14158-93)

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_T 14497-1993)

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

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

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

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

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_T 14848-93)行业标准

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_T0181-1997)

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_T0224-2004)

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_T0225-2004)

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_T0095-1994)

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_T0096-1994)

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_T0097-1994)

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_T0059-1993)

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0-1993)

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1-1993)

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2-1993)

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3-1993)

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_T0219-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_T0032-1992)

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_T 0221-2006)

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_T 0227-2004)

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_T0130.4-1994)

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_T0245-2004)

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_T0239-2004)

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40-2006)

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_T0241-2006)

2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20-2006)

2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18-2006)

2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19-2006)

2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_T0223-200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篇2

1 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突出和严重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环境和灾害十分的突出, 这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 大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可见, 地质环境灾害对我国经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从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一般将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开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土地的使用率, 来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现象的出现, 从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此, 我们在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 在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工程项目中, 开展相应的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适当开发和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来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 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特点, 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来对相关的生产产业进行合理的发展, 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

2 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研究分析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若想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 我们不仅要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还要加强对周围地质环境的预防工作, 从而减轻地质环境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此, 我们在对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处理。

2.1 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平衡, 其中有25%的土地属于干旱地区, 因此这就使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为此, 我们就要加强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并且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土地资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以促进干旱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东部沿海地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窗口, 近十几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成为我国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经济区域。但是, 不能不看到, 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灾害的激发, 自然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

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沿海开发正加速发展态势。而我国海岸带从北向南跨越了不同的板块, 地质环境相当脆弱复杂, 一旦遭到破坏, 要花很大财力和物力才能恢复。面对这种情况, 除了加强对沿海地区开发的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的法规体系, 处理好资源、环境和建设的关系以外, 要加强对该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的研究程度, 力求控制重大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和严重危害, 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 深入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发展规律, 研制和推广主要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的监测、防治技术。通过这一地区的研究, 为全国各地区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为减轻地质灾害积累经验提供依据。

2.3 地表过程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最近国际地科联为了参与并推进《21世纪议程》的开展, 成立了环境规划和管理地质学专门委员会 (COGEOENNIRONMENT) , 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公众和决策者对地学在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环境及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

2.4 城市废物的地质安全处置研究

目前,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集居密度不断提高, 城市废物迅速增长。我国城市废物排放量大, 而且集中, 不但至今基本上未得到妥善处置, 而且其数量有大幅度增长趋势, 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2.5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试验基地研究

我国西南六省岩溶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联片裸露岩溶区, 是我国重要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然而近年来石漠化发展速度很快, 生态恶化, 人民生活贫困, 是我国当前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甚至还会威胁到长江、珠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和发展。西南岩溶地区又是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 (黄土、沙漠、红壤土、岩溶) 之一, 过去国家对其它三个类型的研究, 已有较大持续的科技投入, 有力地推动了对它们的治理。

为了尽快改变岩溶山区落后面貌, 要在这一地区选出的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治理试验基地研究, 为岩溶石山治理、资源的合理评价开发、促进西南地区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基础, 对全区乃至全球岩溶石山治理都可起示范作用。

2.6 重大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围绕已经开始实施和建成的重大工程建设 (如三峡工程、晋陕蒙能源基地、重要铁路干线) 及可能实施的重大工程 (如南水北调) , 开展环境地质调查、监控、预测等研究。

结束语

由此可见,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环境和灾害的问题十分突出, 这不仅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我国就要对地质环境和灾害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找到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减轻地质环境和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 2008 (08) .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 篇3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1.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技术层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空间遥感、地位技术以及其他数字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当前,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1传统调查评价方法+数字地质图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传统地质勘测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软件系统,借助软件制图成为数字化的地质图,便于相关地质调查人员的信息查阅和使用。在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这种模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提升了地质图制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这种模式在是对传统地质制图方法的改进,属于工具应用方法层次的改变。其使用的软件仅仅调用了图形编辑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当前信息化软件的整体技术优势,对于地质调查工作整体性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就整体趋势而言,这种模式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具规模的空间数据库,在充分引入融合数字地形模型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1.2基于RS、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综合了RS、GIS勘测获得的相应区域的地质水文、及其他相关空间地理信息,以此为基础将相关信息录入软件系统,借助图形处理技术,形成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在改模式的应过程中,在上述数据库内信息的支持下,GIS系统能够对调查区域进行综合性的智能化分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专业人员通过预测结果的运用形成相应的地质灾害图或调查报告。这种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的水平,在数据规模和分析预测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核心技术形式。

1.3 智能化的GIS、RS、GPS整合的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以GIS,RS和GPS三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整合,实现标准化统一性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处理与使用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该模式实现了地质数据的动态化监测与更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智能化GIS系统的功能支持,在分析结果准确性方面达到了专家级识别处理水平。这种模式是当前科研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和实验的重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技术模式的覆盖性必将全面提升。

2.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2.1调查的类型与精度的确定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工作中,相应调查类型的选择与精度的确定是基础性环节。地质环境调查相应数据和灾害预测结果的应用是以所在区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地质灾害对于区域建筑物、功能性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调查人员可对区域建筑密集程度、功能性设施的重要性以及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地质调查对象等级进行划分,从而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相应精度标准,具体的精度标准包括: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和详细比例尺等。在确定调查模式和精度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指导规范展开调查工作。

2.2地质灾害风险分级

地质灾害风险分级工作是在调查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所在区域可能形成的系列性影响所划分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和构筑物与经济损害的整体水平,执行标准为危害发生可能性与破坏损失两方面参数。在具体判定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主要衡量准则为相应灾害的发生几率和与受影响目标的空间距离,而破坏损失则可通过地质灾害所在区域经济价值和承灾脆弱性判别。对于地质灾害分级,当前行业主要执行依据为:按照《澳大利亚地质力学联合会规定》( AGS, 2007a)进行6个层级灾害划分,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调查规范》等系列国家标准进行4个层级灾害划分,最终结果根据两者进行综合性判定。

2.3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选择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完成类型精度设置与灾害分级后,可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调查项目二确定,除去传统的灾害成因、灾害规模以及发生变化趋势外,应包括一下部分数据内容:①达到一定体积规模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年频率;②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滑距和滑速;③承灾体及经济价值;④承灾体时空概率和⑤承灾体易损性。上述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的整体目标,以此为基础结合调查精度与类型确定调查方法。当前,较为通行的调查方法分类如下:低精度的调查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采用的方法也是一般性的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中精度的调查适用于大比例尺(1:2.5万-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经验办法、走访知情者、简单模型、统计技术等;高精度的调查适用于详细比例尺(> 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详细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山地工程、测试与试验、承災体资产评估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需要的促进之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要点内容之一。多种新型地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方面水平的提高,有效保证了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对于经济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损害,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像源,曾青石,陈辉.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05:98-101.

[2]陈亮,曹恺.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170-172.

[3]钮亮.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娄烦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2.

刘正峰版《水文地质手册》目录 篇4

第一篇水文与水文地质总论4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4

第二章水文学基础110

第三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71

第四章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泉的类型及特征

第六章地下水的赋有

第二篇工程建设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一章坝基岩体稳定问题

第二章隧洞围岩稳定问题

第三章坝库区的渗漏问题

第四章水利环境地质问题

第五章坝址和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三篇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章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第二章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第四篇地下水运动及其转化与平衡

第一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

第三章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方法

第四章地下水的转化

第五章地下水的径流交替

第六章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

第五篇地下水文要素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章地下水径流

第二章降雨(或灌水)入渗补给

第三章潜水蒸发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六篇地下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第一章含水层参数群的系统动态分解求参技术

第二章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

第三章利用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

第四章常用各种含水层参数的经验值 第七篇工程地下水计算

第一章地下水动力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方程

第二章直接积分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三章有限差分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四章地下水动力的有限单元法

第五章有限单元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六章滨海含水层淡、咸水界面流

第八篇地下水监测

第一章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布设

第二章地下水的监测

第三章地下水监测资料的整理

第九篇地下水质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地下水质

第二章地下水污染

第三章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保护

第十篇地下水调控及其开发管理

第一章地下水、盐动态及监测预报

第二章南方渍害地区地下水调控

第三章北方平原受旱、涝、盐渍威胁地区的地下水调控

第四章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管理

第十一篇各种工程建设水文地质研究’

第一章坝的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二章边坡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三章渠道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四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五章水库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十二篇地下水力学与工程水文基础知识

第一章水静力学

第二章水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地下水动力学

第四章流动型态、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第五章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

第六章明渠衡定流

第七章堰流

第八章水文资料的收集

第九章水文统计

第十三篇水文测量与观测

第一章水文普通测量

第二章水位观测

第三章水面蒸发量观测

第四章降水量观测

第五章水文自动测报

第六章水文测报

第十四篇工程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章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第二章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

第三章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第四章径流调节计算

第五章枯水径流和干旱分析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十五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第一章水资源估算

第二章水资源合理调配

第三章水能资源的开发

第四章径流调节

第五章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第六章水质与水资源保护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篇5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

成果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

成果报告

项目编码:1212011140021 任务书编号:水[2011]01-27-05

水[2012]01-029-002 水[2013]02-022-004 水[2014]02-029-002

工作起止年限:2011-2014年

项目负责人:曹修定 吴 悦 王洪磊 朱继良 报告主编:吴 悦 王洪磊 曹修定 朱继良

报告编写人:吴 悦 王洪磊 曹修定 朱继良 杨 凯 李 鹏

王晨辉 马 鑫 潘书华 杜 鹏 孟庆佳 樊志海 董翰川 付 杰 郭 伟 任 涛 王 璇 李 戍 高振华 展建设 吴 敏 庞丽丽 汪 敏

单位负责人:李文鹏 主管业务负责人:李铁锋

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30日

计划项目名称:滇东北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正文目录

前言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第二节

工作简述与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第三节

主要成果 第四节

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节

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 第六节

章节安排与分工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监测预警仪器研发与生产

第一节

群专结合类型监测仪器研发 第二节

群测群防简易报警仪改进 第三节

监测仪器批量生产 第三章

群测群防系统管理软件

第一节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网 第二节

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系统升级 第四章 群测群防应用示范

第一节 彝良县示范区 第二节 鲁甸县示范区 第三节 大关县示范区 第四节 雅安地震抗震救灾 第五节 鲁甸地震抗震救灾

第六节 群测群防技术和设备支撑 第七节 群测群防工作认识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审批目录

审查意见书

中地调(地环)审字[2015]052号 评审意见书

中地调(地环)评字[2015]073号

其他目录

任务书:水[2014]02-029-002 水[2013]02-022-004 水[2012]01-029-002 水[2011]01-27-05

内容摘要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工作时间为2011年—2014年。项目任务: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地面手段,按1:50000国际标准图幅开展云南大关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等地质环境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诱发因素,完成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制开发简易实用的群测群防监测报警仪器,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提升云南大关县群测群防技术水平,为地质灾害多发区群测群防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已经取得成果如下:

(1)针对已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仪器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形成较为可靠、稳定、高效的系列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仪器。

(2)形成一批群专结合的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监测预警仪器,丰富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手段,有效补充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完成昭通市群测群防监测示范体系建设,为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完成监测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了8.6万套;1:1万工程地质测量60km2;1:2000工程地质剖面测量5km;1:5万地质灾害调查460km2。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 篇6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二OO三年十二月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

主编:刘荣

副主编:周存中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二OO三年十二月

编者的话

为了规范地质勘查活动,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发了大量的标准、规范、规定、规程及办法(以下简称“标准”)。这些标准,既是地质勘查工作的圭臬,又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文件,还可作为学习相应领域系统知识的教科书。因此,我们专门编辑了这套《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供我局地质技术人员使用。入选本汇编的标准,力求符合以下的原则。第一,专业性,收入标准的专业领域限定在地质勘查范围,层次限定在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应知会的内容。对于更详细,更专门化的内容,比如地球物理勘查的操作方法,岩矿石测试的工作流程等,则不在本汇编收录之列。第二,实用性,包括实用和常用两个方面。实用是指密切结合地质勘查专业的需要。常用性,是指使用频度比较大。第三,权威性。收入汇编的,一般是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少量是部(委)或省(市)颁布的规定、规程、办法。它们都是经由专业人员起草,通过一定程序审定的。第四,相对稳定性。为了控制汇编的规模,在不影响原标准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我们把标准之间的重复部分及过于专门化的内容,作了适度删节。在删节处,保持标题,并注明“(略)”字样。

本汇编共收入55个标准,分为四个分册。第一册,基础;第二分册,矿产;第三分册,方法;第四分册,其他。其中第四分册收录的,多是当前社会地质工作领域中一些尚未成为“标准”的规定、办法、技术要求等,不排除可能的异动。所以采用统一印刷,单件装帧的方法,以便适时更替增删。

本汇编由刘荣、周存中主编。第一分册由薛友智负责,第二分册由刘芳文负责,第三分册由李仕荣负责,第四分册由柏万灵负责。参加编辑工作的人员还有(以姓氏笔划为序):马建中、马辉、王小春、何德润、林慧明、周正、杨伟寿、贾平远、梁世全、董滇生、龚志大。总编纂工作由薛友智负责。

编者

试析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篇7

1 矿山环境地质

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必定会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亦或是加剧环境地质问题, 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说不同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数量多少、程度大小之分。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表现形式以及严重程度与矿山开发的矿产资源类型 (比如煤矿、卤水盐矿、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石材等) 、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 (比如露天开采、井工开采等) 、开矿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 (比如平原地形、丘陵地形、盆地地形、高原地形、戈壁沙漠地形等) 、开矿规模、开矿时间以及开矿强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文章就以矿山经营活动导致的结果, 将环境地质问题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地质灾害三类:

1.1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矿山水资源污染 (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 、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这些环境污染的出现是矿山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未对“三废”进行正确的处理所致, 比如将铜、氰化物、锌、铅、六价铬、COD、苯等有毒有害物质直击排入水系统或直接倾倒在矿山周围等。

1.2 生态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改变、土壤流失、植被破坏、水系统失去平衡 (地表水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等) 、人文景观破坏、遗迹破坏、土地沙化等。造成生态破坏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将尾矿、冶炼废渣、废石、贫矿等物质长期堆放于矿山周围的林地资源、土地资源上, 进而导致土地、林地资源被破坏;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河流断流等;在风景旅游区、城镇周围露天采矿, 会导致景观遗址被采矿行为破坏等。

1.3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地面陷落、地面沉降、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致使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矿山开采强度过大, 导致矿区地质环境的应力失去平衡, 进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强度远远比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更为剧烈。相比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这类危害速度较缓慢的问题来说, 地质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 我国矿山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文章就针对矿山主要的地质灾害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2 矿山地质灾害

对于矿山地质灾害来说, 其影响因素关键是矿山企业剧烈的开采活动。采矿, 顾名思义就是将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采伐出来。基于矿产资源开采的本质, 必定会引起矿山地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进而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现今, 我国矿山分布广, 矿山规模大, 开采方式较为粗放, 这些都使得矿山周围存在着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目前, 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损失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崩塌

崩塌多指矿山区域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土壤、尾矿以及岩石等物质因为承受不住重力的影响, 而脱离其原来的位置, 进而引发崩塌、滚落等现象。导致矿山崩塌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是矿坑设计和尾矿堆积不合理。崩塌带来的影响极大, 常会致使地表建筑物、公路、铁路等设施被破坏或被掩埋, 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崩塌导致的交通运输中断, 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另外, 如果崩塌堆积物过多还会导致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若是在河面较宽的地方, 崩塌还会导致河流性质发生变化, 致使河道改流等。

2.2 滑坡、泥石流

滑坡是指矿山地区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质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刷或是受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影响, 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整体状向斜坡下方移动或是呈分散状向斜坡下方流动。泥石流是指经过强降雨以后, 大量的地表径流携带着土壤、碎石、岩块等物质快速从山坡上流至山坡下, 并在低洼处堆积起来的现象。泥石流和滑坡所带来的影响极大, 如果发现不及时, 必定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 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灭绝性的灾难。比如掩埋厂房、掩埋工人住房、冲毁公路等。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段不同, 其影响大小也不一样, 白天比夜晚的损失要小很多。

2.3 地面陷落

地面陷落是指地面突然陷落, 出现陷坑或是大型洞口。致使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很多, 可能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岩石以及地表土体向下陷落, 也可能是因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未做好支撑措施, 导致地面坍塌。地面陷落具有突发性质, 如果突然出现在居民密集地带, 亦或是经济生产场所, 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严重的地面陷落, 不仅会破坏地表的各种基础设施, 同时还会威胁到周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矿山开采的强度越来越大, 开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难免会在开矿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 矿山企业必须要对其诱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 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在出现地质灾害以后, 矿山企业必须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处理, 尽最大努力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强, 朱锟, 张静, 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2 (8) :184-185.

[2]周学珍.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陕西神府煤矿区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 2013, 27 (1) :52-55.

[3]曹运江, 宋伟, 冯少真, 等.贵州广致煤矿矿山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界定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5 (3) :36-41.

[4]夏凡, 宋洪伟, 杨学亮, 等.武安团城铁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及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 21 (2) :64-67..

[5]丁丽, 朱谷昌, 王娟, 等.IKONOS影像在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以白银煤矿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33 (1) :37-4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45-01

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国际权威部门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理念的根本需求是希望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子孙后代的发展也不会造成任何的不良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传统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发起了巨大的冲击。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含义,对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不断的满足我国当前对于水文地质和环境工作的需求,下面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概念及重要性

水文地质工作就是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地下水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一项工作,该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地下水源的分布状况、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同时还包括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对于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也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众多的研究学科,有矿业生产区域水文地质,土壤改善水文地质学等众多延伸内容。环境地质最开始的研究内容,是针对地质的变化研究,包括山体的滑落,泥石流、地面不成程度的下陷问题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地质环境的研究方向转变为对我国地质地貌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我国发展活动对于地质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本需求是希望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子孙后代的发展也不会造成任何的不良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准点就是为了保证后续的发展需求,并且不能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到该内容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直接表示人们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环境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只有不断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人类才能够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不断生存下去。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发起了巨大的冲击,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人员是非常关键的,专业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含义,对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同时看待问题的眼光还不能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需要对当前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还需要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二、我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现状

(一)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同时我国的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为严峻,以往发展过程中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导致我国目前发展阶段能源、资源供应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地具有的地下水资源完全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拥有黄河母亲河和长江两大水资源体系,同时还拥有着众多的小型水域。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太过于庞大,对于很多资源的开发没有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状态十分的良好,但是工业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没有给与一定的重视,导致水污染十分严重,同时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对于水资源十分的紧缺。我国落实了南北水调工程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但是水资源紧缺问题仍然是阻挡我国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资源过度开采也是我国水文地质工作存在的现状,我国水文地质工作急需要有所突破[2]。

(二)环境地质工作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地質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国的地质地貌,以及我国发展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黄河被称之为我国的母亲河,我国黄河河水流动过程中会带有非常多的泥沙,在河水流动中泥沙会在黄河的下游区域发生沉淀,导致河床的高度会逐渐的上涨,同时其具有的宽度也会有所增加,一旦发生严重的洪灾,那么必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特点

(一)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工作理念必须要做出转变,需要为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力量。要不断的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创建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系统和地质环境系统。利用这些系统的创建,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减少我国发展需求对于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得生态环境回归于原始形态,使得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达到和谐与统一。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寻找多种有效措施,不断的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网络,创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环境开采应用体系。

(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对于地球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外表展现的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但是追求其根本发现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因为人类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没有给与任何重视。为了保证人类的发展需求,对于后续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没有任何的考虑。所以追溯其跟本就是人类寻求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水纹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对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必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人的思想进行转变,逐渐提升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

结语: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切合,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中必须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的协调各方存在的矛盾关系,使得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发展可以达到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全面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郭晓彬.加强水文地质研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第9期

地质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篇9

5.1  技术工作

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表

表5.1-1

序号

项目

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

简单

中等

复杂

供水井凿井

其他水文地质勘察

注:1.表5.1-1、5.2-1、5.3-1中复杂程度分类见国际《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2.利用已有勘察资料提出勘察报告的只收取技术工作费,技术工作费的计费基数为所利用勘察资料的实物工作收费额。

5.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2-1

序号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简单

中等

复杂

水文地质测绘

成图比例尺

1:5000

km2

1257

1796

2694

1:10000

629

898

1347

1:25000

314

449

673

1:50000

157

225

337

水文地质调查、遥感判释现场

调查测绘

1:5000

377

539

808

1:10000

189

269

404

1:25000

135

202

1:50000

水文地质测绘与地质测绘同时进行时,附加调整系数为1.5

5.3  模拟计算、遥感判释

模拟计算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3-1

序号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简单

中等

复杂

电网络模拟计算

km2

760

1080

1400

数值模

拟计算

二维流水量模型

608

864

1120

二维流水量模型

730

1037

1344

三维流水量模型

1094

1555

2016

三维流水量模型

1216

1728

2240

水资源管理与模型

912

1296

1680

遥感判释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3-2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备注

简单

中等

复杂

航卫片判释

成图比例尺

1:5000

像对

768

960

1152

复杂程度分类

见表2.2-1

1:10000

640

800

960

1:25000

512

640

768

1:50000

384

480

576

1:100000

320

400

480

1:250000

256

320

384

1:500000

192

240

288

5.4  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实物工作收费基价按所钻探地层分层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水文地质钻探实物工作收费基价=130(元/米)×自然进尺(米)×岩土类别系数×孔深系数×孔径系数

水文地质钻探复杂程度表

表5.4-1

岩土类别

松散地层

粒径≤0.5mm

含量≥50%、含圆砾(角砾)及硬杂质≤10%的各类砂土、粘性土

粒径≤2.0mm

含量≥50%、含圆砾(角砾)及硬杂质≤20%的各类砂土

粒径≤20mm

含量≥50%、含圆砾(角砾)及硬杂质≤30%的各类砂土

冻土层,粒径≤50mm

含量≥50%、含圆砾(角砾)及硬杂质≤50%的各类碎石土

粒径≤100mm含量≥50%的各类碎石土

粒径≤100mm含量≥50%的各类碎石土

粒径>200mm含量≥50%的各类碎石土

岩石地层

极软岩

软岩

较软岩

较硬岩

坚硬岩

注:土的分类见国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岩土的分类和鉴定见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水文地质钻探岩土类别系数表

表5.4-2

类别

松散地层

1.0

1.5

2.0

2.5

3.0

3.6

4.8

岩石地层

1.8

2.6

3.4

4.2

5.0

岩石破碎带钻进取芯时,附加调整系数为1.5

水文地质钻探孔深孔径系数表

表5.4-3

项目

孔深系数

钻孔深度D(m)

D≤50

1.2

50<D≤100

1.0

100<D≤150

1.2

150<D≤200

1.4

200<D≤250

1.7

250<D≤300

2.0

300<D≤350

2.4

350<D≤400

2.9

400<D≤450

3.4

450<D≤500

3.9

D>500

协商确定

松散地层

岩石地层

孔径系数

钻探孔径Ф(mm)

Ф≤350

Ф≤150

0.9

350<Ф≤400

150<Ф≤200

1.0

400<Ф≤450

200<Ф≤250

1.1

450<Ф≤500

250<Ф≤300

1.3

500<Ф≤550

300<Ф≤350

1.4

550<Ф≤600

350<Ф≤400

1.6

600<Ф≤650

400<Ф≤450

1.8

650<Ф≤700

450<Ф≤500

2.0

700<Ф≤750

500<Ф≤550

2.3

750<Ф≤800

550<Ф≤600

2.6

800<Ф≤850

600<Ф≤650

3.1

850<Ф≤900

650<Ф≤700

3.9

Ф>900

Ф>700

协商确定

5.5  现场测试与取样

现场测试与取样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5-1

序号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抽水试验

台班

840

放射性同位素测试

单井稀释法

510

多井法

840

放射性同位素测试原料的购置费、运输费另计

弥散试验

单井法

台班

840

多井法

1180

示踪剂的化学分析费另计

渗水试验

自然方式

台班

340

测流速流量

井内测试

340

连通试验

井内测试

420

地下水位(温)观测

试验观测孔

170

动态观测距离L(km)

L≤5

5<L≤10

L>10

地下水位、水温同时观测时,附加调整系数为1.3

取试样

取土、石、水试样收费基价见表3.3-3

5.6  洗井、固井与旧井处理

洗井与固井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6-1

序号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洗井

机械洗井

台班

840

压酸洗井

井深

D(m)

D≤300

6800

300<D≤1000

10200

1000<D≤2000

13600

D>2000

20400

二氧化碳洗井

D≤300

3400

D>300

5100

钢丝刷洗井

D≤100

m

100<D≤200

D>200

固井

D≤200

20000

200<D≤1000

30000

1000<D≤1500

40000

D>1500

50000

旧井处理实物工作收费基价表

表5.6-2

序号

项目

计费单位

收费基价(元)

旧井处理

清淤洗井

台班

840

过滤器损坏的修复

8000

换泵

2000

井管破坏的修复

4500

旧井回填

井深D(m)

D≤50

5000

50<D≤100

10000

D>100

15000

2011地质环境工作总结 篇10

2011年天桥区地质环境工作总结

天桥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国土资源局具体指导帮助下,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矿业秩序的重要举措。

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我局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局把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此外,还充分发挥各有关乡(镇)、办事处的积极性,分局与有关镇、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目标,制定了奖惩制度,为切实做好地质环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局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专项文件下发各办、镇,并成立了有分管局长、矿管科长等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到各有关办、镇及重点村(居),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切实落实检测、预报、防灾避险的各项措施及24小时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检测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接受制度和地质灾害日报制度等各项制度。各办、镇及重点村(居)制定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建立起了区、办(镇)国土所、村(居)组成的防灾报告三级网络及应急指挥系统,适时进行检查和演练,并要求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报告区、市国土资源部门。

进入汛期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按排部署防治任务,多次下发文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我们按照市局和区政府的要求及部署,对全区七座山体又全面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排查。经过排查,发现七座山体中有四座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任务非常繁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不同情况不同位置,区政府分别将防治任务落实到相关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单位等,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及防治措施

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①药山

药山位于药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药山周围主要有洋涓社区、张庄社区、卢庄社区和安乐镇社区四个居委会,前期己对威胁洋涓社区居委会药山西侧122户居民的四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经过对药山的再排查,发现药山东侧有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张庄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居民构成威胁。

防治措施:(1)落实好监测、巡查、预警措施;(2)在明显地段设立警示标志;(3)及时发放“两卡”;(4)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②鹊山

鹊山位于天桥区洛口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山体呈南北向分布。在山体东侧分布有鹊山东村,人口约135户计500余人,山体西侧分布有鹊山东村新村。鹊山山体由闪长岩组成,山坡坡度较陡,岩石破碎且非常严重,裂隙分布较多。据调查,在山顶及山体东西侧分布有多处危岩体,危岩体尺寸大小不等,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山体西侧危岩体分布则相对较少。受风化、降雨、地震等因素影响,存在失稳可能,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对下方居民生命及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防治措施:(1)对处于危险区范围之内的居民采取搬迁或避让。(2)在未搬迁之前办事处应组织相关居民委员会做好监测、巡查、预警措施;在明显地段设立警示标志;及时发放“两卡”,做好居民避险工作;(3)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③北马鞍山

北马鞍山位于药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在对北马鞍山的排查中,发现在北马鞍山的西南侧有1处因王炉社区居委会削坡建房形成的垂直陡坡,尽管开发单位对该陡坡进行了处理,但未经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无法确认是否达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标准。

防治措施:由药山街道办事处组织王炉社区居委请相关专家对该处护坡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达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安全标准。

④粟山

粟山位于药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山体东侧有卢庄社区居委会的部分民居民削坡建房形成的陡坡1处,且都未经任何处理,在风化、降雨等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1)落实好监测、巡查、预警措施;(2)在明显地段设立警示标志;(3)及时发放“两卡”,做好居民避险工作;

(4)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2、制定防治方案,落实防治责任

按照市局的布置要求,我们把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已于6月份就编制完成,并报区政府批准实施,该《方案》对2011年全区地质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范期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设及防灾减灾的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对策,重点突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家组、应急中心和应急指挥部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应急办主任和国土资源分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为国土局、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建委、交通局、水务局、卫生局、教育局等机关部门。此外,应急预案对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及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的制定等方面也都进行明确的规定。

为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有关办(镇)国土资源所完成了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做好汛前的调查工作,北园、洛口、药山街道办事处依据本方案,结合本辖区地质灾害实际情况,编制了2010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尤其是药山地段灾害点所在办事处和洋涓村分别按照预案进行多次演练,通过演练,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预案,增强了忧患意识。

3、切实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

为认真执行好地质灾害方案、预案,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强降雨时增加值班力量,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公开值班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

汛期有专人登录省地质环境信息网接收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息,接收市气象局发布的气象预警,做好上传下达,预先做好防范工作。

(二)积极推进“五到位”建设工作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能力建设。确保“五到位”制度在乡(镇)国土所得以落实,通过“五到位”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三)认真组织开展勘察项目的年检工作。

我区现有一处勘查项目,即山东黄岗集团在黄河北煤田勘查登记,经过年检,该项目符合年检要求,勘查登记手续合法有效,未发现有以查代采等矿业违法行为。

(四)抗旱找水打井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山东抗旱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抗击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立即安排布署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我们天桥区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立即行动起来,把分配我区4眼浅水井的打井任务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与具体负责打井技术工作的山东地质测绘院一道,在大桥、桑梓店两镇和相关村的大力配合下,共同努力,于3月15日之前顺利完成我区的抗旱找水打井任务。3月18日,通过了专家组评定验收,其中两口井被评为优秀等级。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工作

全年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20余宗,为广大建设项目单位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及时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在市局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扎实有效的向前推进,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宣传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各街(镇)、村(居)领导干部和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对隐患点的危险性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本着对国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所承担工作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防灾常识等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

(三)、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把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持之以恒的抓下去,抓出成果、抓相信相信的力量

精品值得阅读

出实效,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天桥分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矿井安全与地质环境 篇11

一、矿井安全与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常出现岩层滑移,围岩破碎等特征,因而地质构造带往往是发生顶板、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段。

1、褶曲构造:由于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地壳的水平运动是造成构造的地质条件。单一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发育,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跨落堵人事故。

2、断层: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煤层反应出来。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常遇到许多不同性质的断层,其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程度也不同;同时常在断层两旁产生牵引、揉皱、挤压等现象,导致煤层突增或压薄,煤层突增处易产生煤层偏冒、跨落堵人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及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小断层及小断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采空后顶板来压较快,是产生顶板事故的地段。

工作面断层过压时,正确推断断层的性质、断距,及时留设断层煤柱,是防止透水及瓦斯事故的关键。

3、从瓦斯赋存与构造关系规律看,褶曲轴部往往是瓦斯富集带,为此正确预测褶曲轴部位置对防止瓦斯突出而引起的事故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煤岩组合:即煤层煤顶板厚度、岩性、结构等,它们是引发顶板事故的重要地质因素。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改造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增加采面顶板管理的难度,通常易引发事故隐患因素有:

1、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易产生煤岩层脱落伤人,尤其是雨季期间,水沿裂隙侵入,造成煤岩层冒顶及跨帮事故。如:2000年569水平刷新车场时,由于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两节理面斜交,由于敲帮问顶不及时,工人在出碴时,顶突然冒落,造成岩层冒顶事故。

2、如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则采面推进时,由于敲击或放炮震动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也极易产生顶板事故。

3、回采过程中,随采空面积的扩大,又未能及时回柱放顶,引起一些部位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较脆弱部位顶板跨落,或者激发煤层瓦斯的异常涌出,从而波及工作面的安全。

4、复杂的煤岩结构煤层中往往含有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伤人事故。

5、煤层厚度变化:本区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属后生变化,加上褶曲、断层发育,造成煤层形态多变,常出现藕节状、鸡窝状、阶梯状等不规则形态出现,特别在构造挤压带附近易形成煤包及厚薄相间带等等。由于煤厚的变化造成顶板稳定性差,伪顶发育,而造成采面顶板管理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容易产生顶板及跨煤事故的地点。倾角大的煤层一旦发生局部冒顶时,由于顶板向下滑移,可能扩大成为大面积的冒顶。如小井掘进突遇大煤包,由于支护不善而导致跨煤堵人伤亡事故。

二、矿井安全与瓦斯地质:

本区矿井虽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历年来也曾发生过在废巷、采空区、采区独头巷道、采面顺槽及沿煤上山等地段的CO2窒息及CO中毒等气体事故(特别是小煤窑,由于通风管理不善,这类事故更是频繁)。通过分析,本人认为瓦斯对矿井安全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瓦斯的含量随着煤层变质程度增加也随着增加。开采深度的加深,地应力和岩体本身的自重力相应增大,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也随着增大。从而增加通风管理难度,导致气体事故的发生。

2、岩浆热液变质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岩浆软化煤层围岩作用直接影响着瓦斯赋存。不同构造部位,瓦斯含量不一。岩浆侵入带附近,压性断层、复式向、背斜轴部转折端,瓦斯易于聚集,这些部位往往是瓦斯事故常发生地带,而张性断层、褶曲两翼,则瓦斯不易于积聚。

3、“煤包”易造成瓦斯突出事故。煤厚的变化,是由于地应力集中的显观,是后期改造形成的。由于后期改造中可引起明显的煤层结构破坏,瓦斯突出前的煤变松、层理紊乱,以软分层易于突出,并不是所有的“煤包”都会发生瓦斯突出。瓦斯含量与煤包围岩组合特征、与地表距离、煤变质程度、煤体结构、煤岩类型、煤组分、附近岩浆活动、采掘应力等因素成正比。

4、水小瓦斯含量高,水大瓦斯含量低。岩层产状平缓,裂隙发育,围岩透气、透水性差的封闭地段,瓦斯易于积聚,相反裂隙发育,围岩及煤层透气、透水性好的地段,则瓦斯不易于积聚,前者往往是瓦斯气体事故常发生地带。

5、瓦斯是流动的有害气体,随着气压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流动,改变聚集地点,常多聚集在老空区和通风不良的废巷、独头巷道和小煤,因而这些地点是最易发生瓦斯气体事故的地方。这方面的事故小煤窑由于通风管理不良最易出现该类事故。

6、采面管理不善,开采顺序不合理,采面无及时回柱,控顶距离过大,以及采空区遗煤太多,均能引起瓦斯异常涌出而引发瓦斯气体事故。

三、矿井安全与水文地质:

由于矿井在开拓、掘进、回采过程中,不断改变原始水文地质条件,从而导致水害发生,危及矿井安全的水害有:

1、老窑、老硐水:

小煤窑非法开采之风愈演愈烈,矿井周围小煤窑星罗棋布,这些小煤窑有的开采历史较长,主要分布于可采煤层浅部,并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随着小煤窑的不断延伸和超层越界开采,导致很多小煤窑与矿井相通,把老窑水往矿井内排放,而大部分小煤窑由于其开采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老塘积水量难以测定,故在采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透水事故,有的甚至还引起淹井,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如2000年6月19日,我矿由于小煤窑逐步侵入和越界开采,矿井与周围小煤窑多处相通,洪水从四通八达的小煤井向我矿倾注而入,导致+370水平、+395水平受淹,造成停产十多天,损失200多万元的特大淹井事故。可见老窑及其老硐水对矿井安全的威胁是多么巨大。

2、断层水、地下水:

我矿的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是地表水,贯穿井田上部有一条小溪,开采时要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在矿井地层中都普遍存在多少、大小不等的断层,而这些断层相当部分是导水断,若不采取过断层措施,也容易发生断层透水事故,有的断层直接沟通地表水体,对开采其影响范围内的煤层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此外,井田内一些早期施工的钻孔,由于封孔质量不好,有个别钻孔出现漏水及导水现象,对矿井来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须加以防范。

四、结论及防范措施:

多年来,人们在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过程中常常侧重于主观因素,从主观方面入手,重视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而往往淡漠了事故产生的客观地质环境因素,没有很好地总结每起事故发生与其地质条件的内在必然联系的规律,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因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性质的事故屡防屡犯,防而不止,杜而不绝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作者就地质环境因素与矿井安全存在的矛盾,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提出如下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

(1)采掘工作面在开工之前,要以新《煤矿安全规程》为指导思想,制定严格、详细的作业规程,规程中要针对工作面的具体的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采面地质说明书与完善的顶板管理措施,特别是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规格要作严格细致的规定,并且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和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并做到培训到位,贯彻到个人。作业规程须经有关领导审批并在有关人员(包括安监员、技术员)中进行全面贯彻之后方可开工,无作业规程或不完善以及没有全面贯彻坚决不许开工。

(2)采掘工作面首先要严格按照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施工作业,严禁违章作业,坚持“三不生产原则”强化现场管理。其次,工作面的支护质量规格和方式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不合格的坚决令其停产整改,遇到地质条件特殊地段如断层、褶曲、挤压带和顶板特别破碎地点要采取特殊和稳妥的支护方式。其三,采面要坚持按规程要求及时回柱放顶,无及时回柱放顶的不准作业。其四,小眼开口时:开口前应先检查开口处前后5.0米内运巷棚架的完好情况以及顶板与开口邦的情况,凡有支架腐朽或折断应先修复加固,开口处必须再架设抬棚支控,开口后应及时锁口支护;刚开口应采取少装药、放小炮的措施,以避免造成对开口处围岩的震动破坏;对围岩比较完整、煤层厚度小于1.2米、不需要架棚支护的小井,开口3.0米内宽度可以达到2.0米,以便于行人,小井口应设置扶梯。

(3)根据煤岩性特征,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装药量,避免由于放炮引起冒顶事故。

(4)切实落实采掘工作面的敲帮问顶工作,架棚巷道坚持使用超前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消除顶板事故。

2、加强瓦斯管理,深入开展瓦斯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

(1)地质人员要及时准确做好断层、褶曲等瓦斯富集地段的地质构造具体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以便为开采过程及时留设断层煤柱或及时做好瓦斯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加强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管理,切实落实瓦斯检测制度,在过断层、褶曲等瓦斯富集地段,应适当增加瓦斯检测次数或加大供风量冲淡瓦斯。

(3)做好局部通风工作,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冲淡瓦斯浓度。采掘作业点要坚持“一炮三检”制度。对临时停工停风地点,没有避风的独头巷道、小眼、采空区应及时设置栅栏,并挂上警标,以防气体事故。

(4)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加强采面管理,防止因采面管理不善而导致瓦斯异常涌出。

3、加强水害的治理工作:

(1)加强对周边小煤窑的整治,对非法超层越界开采而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小煤窑,坚决给予封闭,并追究法律责任。

(2)加强小煤窑的调查力度,经常组织地质、生产、安监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周边小煤窑对小煤窑开采现状、老窑及老空区进行全面彻底调查,并密切注意周边小煤窑生产动态,超前做好井下透水隐患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治理塌陷区和护巷煤柱被破地段。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篇12

1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1.1 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 边界线较长, 与此同时也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从灾害的规模、强度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受灾程度看, 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对严重。西南等山区地区常因暴雨等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严重损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通信设备。制约了我国各地区的综合发展。为此, 政府不断加强山区建设, 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目前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十分重要, 其包含调查区划、监测预警、搬迁治理、应急处置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体系建设。

1.2 调查区划建设

建设调查区划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是为了对频发区域做出准确科学的调查判断。通过调查地质情况和周边情况, 预测其危险程度, 进行危险等级区域划分。确定各个地区地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提供相应的解决预警方案和理论依据, 配合相关部门作出第一时间的预警应急。

1.3 监测预警建设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是直观反映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的一个指标。构建监测预警体系要在技术和管理上重点投入。在监测区域发生异动变化时, 通过实时的技术监测对其进行灾害信息收集和反馈, 第一时间做出灾害预警。争取最短时间内发现灾害, 从而赢取宝贵的救援避险时间。

1.4 搬迁治理工程建设

如果监测系统发出了报警提示, 要对相应的区域进行灾情分析。一旦发现其灾害波及程度较广, 危害较为严重, 就需要采取搬迁以及其他的避险措施。搬迁等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防止出现意外不必要的人员损失和伤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将灾害的治理和灾后的恢复等因素考虑在内, 将环境与重建相结合。

1.5 应急处理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后, 建立相应完善的科学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灾害发生后, 迅速做出回应, 安排相应人员和部门到达现场, 进行必要的前期和后期救援处理准备。尽量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程度, 减小灾害波及范围。

1.6 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完善

针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构建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能力作为其技术支撑保障手段。无论是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 应急处理的实况模拟、灾害成因分析, 还是后期的灾后重建和地质环境恢复重建都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保障。

2 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首要的任务, 而地质安全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生存安全。为了保障地质安全性, 就需要加强对于地质环境安全性和变化性的了解。

2.1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要考虑其自身特点。其本身具有公益、基础和服务等特性, 在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中利用不同方式方法, 分析判断其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通过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充分了解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利用情况, 并对其实施分类建设, 充分利用其地质环境。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在开展区域环境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其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可行性。在充分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控制监控任务后, 还要实现当地的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对其进行环境评价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固定思维的研究视野, 勇于探求不同的新思路。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基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工程功能区域划分;地质环境工程容量评价;灾害防治调控。依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对象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和对策选择。

2.2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工程的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包括环境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区域内外等因素以及存在的相关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规划避免工程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性,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利用地质环境的思想观念。在构建体系和利用地质环境中, 时刻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将人类自身行为与顺应和改造自然相结合。不仅限于对工程和地质进行评价体系建设, 要充分以可持续利用的眼光来发展保护地质环境的利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 提炼出建设工程地质安全评价分析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建立健全的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体系。规范化建设, 促进地质环境的规范化开发利用。

3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作为未来地质研究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揭示两者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实现灾害防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摘要:地质灾害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 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地质环境的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需要深入研究, 以便为其地质开发和灾害防治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情况, 根据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利用, 提出了构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期最大程度为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提供相应的经验。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利用

参考文献

[1]刘传正, 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 2012 (05) :1469-1476.

[2]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 2015 (06) :129.

[3]陈奇.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优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4 (01) :402-404+401.

[4]李粮纲, 徐玉胜, 江辉煌, 刘晓朋.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7 (04) :28-31.

上一篇:行测题库资料分析下一篇:名人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