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通用8篇)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篇1

报告指出,自2009年以来,全球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呈稳步增长之势,并于201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240亿美元,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6204亿美元的峰值还高出近200亿美元。

2002年至2011年间,全球创意服务出口总额增长了近三倍,从620亿美元增至1720亿美元,创意服务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建筑、文化娱乐、视听、广告、研究和开发服务等。

根据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增长强劲,年均增长率达12.1%,其交易额在2011年为227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一半。

报告指出,中国在创意产品出口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出口总额在2002年至2011年间增长了3倍,这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在传统和高科技创意产品的创造、生产和贸易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也让人们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即许多由中国生产和出口的创意产品都是由其他国家创造和设计的。

根据报告,2002年至2011年间,全球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率达8.8%。创意产品包括工艺品、书籍、平面和室内设计作品,以及时尚、电影、音乐、新媒体、印刷媒体、视觉、音像制品等。报告指出,自2009年以来,全球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呈稳步增长之势,并于2011年达到创纪录的6240亿美元,比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6204亿美元的峰值还高出近20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增长强劲,年均增长率达12.1%,2011年交易额为227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一半。其中中国在创意产品出口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出口总额十年间增长3倍。(服务贸易处、外事处)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篇2

■发展中国家成复苏引擎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 联合国25日发布的年中更新版《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 2011年、2012年全球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3.3%和3.6%, 比年初的预计稍有增加, 但各国恢复的步伐不一。

《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特别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保持强劲增长, 将继续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和发展中国家相比, 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公共债务水平的可持续性问题, 其财政政策正转向紧缩, 这将在短期内削弱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报告》预测, 美国2011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和2.8%。日本由于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 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0.7%, 2012年有望达到2.8%。

此外, 欧元区2011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6%, 其中德国2011年年有望增长2.9%, 而受债务危机严重影响的国家, 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将仍处于经济衰退或保持低增长水平。

■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报告》显示, 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核电站危机动摇了世界金融市场, 并扰乱了全球重要供给链条。西亚和北非动荡的局势进一步推升了油价。国际粮食和其他主要商品价格也大幅上升。

《报告》警告说, 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如果发达国家不能处理好公共债务和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引发紧缩政策、全球商品价格继续飙升、全球经济失衡造成汇率剧烈波动以及增大美元风险, 世界经济复苏将受到阻碍。

■世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指出, 世界经济正面临诸多危险和挑战。

首先, 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 长期失业的现象可能比解决短期失业更为困难。

其次, 发达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在逐渐转弱。与此同时, 金融行业仍然脆弱, 还有一些欧洲国家面临主权债务问题。

另外, 不断走高的粮食和石油价格虽然对一些出口国有利, 但影响了一些民众的生活, 一些国家为此采取了更严格的货币政策, 这种货币政策对经济恢复带来了负面影响。还要注意到, 大量的资产流入也给一些新兴经济体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货币升值、通货膨胀等。

■建议各国加强政策协调

《报告》警告说, 各国采取的政策远远不能解决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危险, 由于复苏仍然脆弱, 加上高失业率水平, 发达国家应注意不要过早采取财政紧缩政策, 所制定的财政政策应该考虑到减少失业和促进结构改革等因素, 以取得中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篇3

The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2014, produced by the UN Population Fund (UNFPA), finds that the potential economic gains to countries with large populations of youth 10 to 24 years old w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a “demographic dividend,” which can occur when a county’s working age population is larger than the population that is dependent and younger.

To maximize the dividend, however, countries must ensure that their young working-age populations are equipped to seize opportunities for jobs and other income-earning possibilities.

The report, the power of 1.8 billion: adolescents, yout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uture, found tha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several East Asian economies invested heavily in young people’s capabilities and in expanding their access to voluntary family planning,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start families later and have fewe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result of such actions was unprecedented economic growth. The Republic of Korea, for example, saw its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 about 2,200 per cent between 1950 and 2008.

Today, demographic shifts taking place in about 60 countries are opening a window for a demographic dividend, UNFPA said.

A demographic dividend of this magnitude has the potential to lif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ut of poverty and raise living standards and catapult economies forward, the report states.

Critical youth investments needed to reap a demographic dividend are those that protect rights, including reproductive rights, improve health, including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provide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build young people’s capabilities and agency. These investments can also accelerate fertility declines, which can in turn accelerate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report also found that 9 out of 10 of the world’s young people today live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of lagging social services, these countries face greater obstacles to leveraging the advantages that can result from engaging a youthful, productive workforce.

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news/2014-10/23/content_18792675.htmhttp://www.un.org/apps/news/story.asp?NewsID=49369#.VIapHtKl-0Q

2014 International Forum of Outstanding Women Entrepreneurs Held in Beijing

2014优秀女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Sponsored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Women Entrepreneurs, the 2014 International Forum of Outstanding Women Entrepreneurs was held in Beijing on December 3, with the theme "Female Entrepreneur's Leading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Director of the 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Youth and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ACWF) Gu Xiulian attended the forum and delivered a speech. Gu noted that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a new ph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slowed down. She encouraged the female entrepreneurs to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new phase and learn to adapt their enterprises to the new phase. She added that every enterprise should restructure and optimize its products and increase the added value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its products.

Vice-President and Member of the Secretariat of ACWF Cui Yu also attended the forum and made remarks. Cui said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arting to be driven by innovation. She suggested that female entrepreneurs should manage their enterprises in line with the law and make innovations to satisfy market demands.

President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Women Entrepreneurs Zhu Rui said at the forum that in the new phas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ill come up and innovation and restructuring will be the major task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t the forum,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Women Entrepreneurs issued the 2014 Chinese Female Entrepreneurs Development Report. Over 260 female entrepreneurs, experts from the relevant ministries along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overseas attended the forum.

http://www.womenofchina.cn/womenofchina/html1/news/leaders/1412/564-1.htm

Ban Urges Greater Industrial Safety Standards Against Accidents

潘基文敦促提高工业安全标准,防范事故发生

3 December 2014 -- The threat of industrial accidents continues to remain 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for all nations, including those with stringent safety standards,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said today, as he urg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do more to prevent such accidents from occurring.

In a video message to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Convention on the Trans-boundary Effects of Industrial Accidents, which opened today in Geneva, Mr. Ban warned that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accidents can be “severe and are often deadly.”

The UNECE Convention supports countries in preventing industrial accidents, and in mitigating their effects if they occur. It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n this regard. Through the Convention's Assistance Program, countries in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are improving their industrial safety standards.

The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 which ends on 5 December -- has brought together over 100 representatives of governments, industry, academi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start of the meeting coincides with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largest chemical accident in human history, which occurred in Bhopal, India, when the release of highly toxic gas from the Union Carbide pesticide plant killed thousands of people and injur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more.

Darfur: African Union-UN Mission Launches Campaign Against

Recruitment of Child Soldiers

达尔富尔:非洲联盟-联合国行动组启动反对雇佣童兵宣传仪式

December 2014 -- The United Nations-African Union Hybrid Mission in Darfur (UNAMID) has launched a campaign throughout the western region of Sudan against the recruitment of children as soldiers with an event that was attended by more than 1,000 people.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udan Disarmament, Demobilization and Reintegr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UN Children’s Fund (UNICEF), the event saw performances of songs as a show of solidarity with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clothing was distributed bearing messages promoting peace and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against the use of child soldiers.

The strategic plan establishes an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committee not only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using children as soldiers but also to identify children who have served as fighters in past ethnic conflicts and to work with relevant organizations to rehabilitate and reintegrate them into society including through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skills.

The plan is supported by UNAMID, which expects that it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to foster relations between communities, contribute to ending tribal clashes and enhanc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http://www.un.org/apps/news/story.asp?NewsID=49475#.VIa46NKl-0Q

Obesity-Related Cancers on Rise, Especial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 UN

联合国称与肥胖相关的癌症持续增加,在发达国家尤为严重

26 November 2014 -- Being overweight or obese have becom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cancer, particularly among women and in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pecialized cancer agency of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ed today.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responsible for an estimated 481,000 or 3.6 per cent of all new cancer cases in 2012, and reducing such health issues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could have significant health benefits,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This study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utting in place efficient weight control measures, to curb the high number of cancers associated with excess body weight and to avoid the problems faced by rich countries being repeated in those now undergoing rapid development.Overall, we see that while the number of cancer cases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emains highest in richer countries, similar effects are already visible in part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ancers related to obesity is higher in women than in men, with population-attributable fractions of 5.3 per cent and 1.9 per cent, respectively.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篇4

计算机协会

手机软件创意大赛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活动主题:手机软件设计及畅想

活动名称:长安大学第四届手机手机软件创意大赛 活动地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活动对象:长安大学全体在校生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校团委、长安大学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 承办单位:计算机协会

合众思壮3S协会

活动背景: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在这里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而言的。中国3G的快速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经历近三年3G泡沫的国外通信制造商巨头加快了3G在中国的布局。国外通信制造商改变了2G时代以产品设备输出为主的格局,加大了技术转移的力度,在中国纷纷成立3G研发中心,加大对中国3G市场的投入。3G的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及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促使国外通信制造商加大了3G在中国的研发力度。

3G来了,网络设备厂商和3G终端厂商都笑了。当然,软件厂商也笑了,因为相当数量的软件应用,将会随着3G到来而得到新的应用模式。根据专家对3G网络速度的预测,手机用户可以享受到的实际下载速度将在300KB/s到 600KB/s之间,这样的速度几乎与现有512KB/s的 ADSL相同,比现有的GSM网络(20KB/s左右)要快上许多。现有的手机用户只能收发email、访问文字类型的Wap网站,无法让移动办公者得到足够的移动办公体验。而在3G时代,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移动办公者将得以使用软件公司特别开发的移动版本,并且得以访问和应用现有的几乎所有网络应用。而这些应用,原本只有在现在的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上才能完成。

在去年举行的长安大学校级精品活动——3G软件设计及畅想大赛中,整个校区反响很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反映了长大学子的创新精神!相信在3G网络更加成熟的今天,长大学子会对3G软件有更新更好的畅想!愿新的技术能把长大学子的激情推向高潮!

活动宗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精神,以技术为本,在长安大学营造浓厚的技术氛围!

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手机软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2.营造技术氛围、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3.弘扬科技源于生活,科技服务生活的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软件构思。前期宣传:

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2日 1.展板宣传

地点:树蕙园广场,滋兰苑广场(各1个)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2日

宣传内容:3G知识文字及图片、大赛具体细节及历届比赛进行介绍,2.横幅宣传

地点:树蕙园广场滋兰苑广场及图书馆西侧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2日

3.海报宣传

地点:各宿舍楼下的宣传板及校公告栏 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2日 宣传内容:决赛内容时间 4.广播、网络宣传

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2日

宣传内容:活动内容时间 5.咨询点宣传

地点:树蕙园广场和滋兰苑广场

时间: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1月12日 人员:两名专业人员(东西区各一名),及其他工作人员

内容(有奖宣传):①提前准备一些关于3G方面的问题,对答对或积极参与的同学予以奖励;

②在气球、树前等小物件上写一些关于此次活动的宣传语或3G方面的指示,送给同学们。

初赛阶段

时间: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 作品海选:

 初赛作品要求:可个人参赛或组队参赛,有初步的软件构思。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流媒体软件等等,只要是实用软件均可。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要求软件的原创性,如涉及到法律侵权问题,自行解决,取消参赛资格。

 报名及参赛方式:可以在科技节开幕式现场填写报名表,或是将参赛信息发送至指定邮箱,亦可电话联系大赛组委会报名及提交作品,由科技信息部负责作品收集及整理。

 作品评定:11月12日至18日,由大赛组委会根据技术性、实用性及创新性进行评定,选出10个优秀作品,予以复赛资格并通知作品作者。

复赛阶段

时间;2011年11月19日14:00~16:30 地点:大活二楼培训室

(一)前期准备:

1.场地申请:2011年11月7日

2.设备检修:2011年11月19日14点之前 3.场地布置:①板报绘制13点~14点

②席位牌摆放13:30点

③茶水准备14:00

④多媒体播放13:30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二)活动流程:

1.参赛人员到场抽签:13:30 2.评委老师入场:13:50 3.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14:00(5分钟开场白)

4.各组选手按抽签次序依次上场,对自己的作品作简要概述(每组3~4分钟)

5.各组选手简述之后,由评委进行现场提问,对作品做出相关评定并打分。(每组3分钟)

6.比赛结束后,由评委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的点评(15分钟)7.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嘉宾及参赛人员退场。8.现场清理。

备注;①每次评为打分完成之后,由专门人员收条,交给计分人员,算出最终得分。

②前五组结束后,进入二十分钟的互动环节。

(二)活动具体要求:

1.复赛作品要求:对初赛作品细化或提交新的作品,要求软件构思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详细,必须针对特定的操作系统或JAVA平台提出具体操作方式,附有软件界面构思图片。有能力提供成型软件的,予以特殊奖励!2.大赛组委会成员:移动科技协会技术部全体成员、技术赞助商技术人员 3.评分细则:

分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采用10分制。

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操作便捷性、界面美观与否进行评定:

①创新性:在允许范围内,创意独特,具有商业潜力者酌情加分,占3分

②实用性:有较高实用价值,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占2分 ③操作便捷性:实用简单,容易上手,占2分 ④界面:根据美观程度打分,占2分 注:成型软件予以1分额外加分

附件:手机软件设计大赛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

1、分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采用10分制。

2、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操作便捷性、界面美观与否进行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计算机协会

评定:

创新性:在允许范围内,创意独特,具有商业潜力者酌情加分,占3分

实用性:有较高实用价值,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占3分 操作便捷性:实用简单,容易上手,占2分 界面:根据美观程度打分,占2分

2011.11.03

科技联系你我情谊源远流长

基于演化观的创意经济探讨 篇5

摘要 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这一历程在演化动力上,表现为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在演化路径上,遵循了系统深化、系统广化的规律;在演化趋势上,反映出产业系统集成的组织特征,关键词 创意经济 消费转型 技术革新 产业系统集成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1月29日圆满落幕。文博会上,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行业以大量的创新成果。突出展现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继技术、管理和资本后又一新的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要素,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产生经济奇迹的机会”。

本文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综合产业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探讨和揭示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

一、创意经济的演化动力

从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看,推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通过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推动着创意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也将明显变化,其中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减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为6325.34亿元,人均文化消费478.72元,占收入比重5.65%,占总消费比重7.64%。据估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突破7000亿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文化消费并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萎缩,反而因为文化产品消费“不消耗物质形态”的特有优势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2,消费转型

长久以来,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潜移默化下的中国文化消费中,消费者呈现出顺从、保守和趋同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著作《新消费者理念》中指出,“旧消费者更可能成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们会较晚地接受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因为他们觉得追随市场主流购买比独自做出购买决定更令人轻松和放心。”而新消费者则更倾向主动尝试新产品和服务,他们会试着去发现。

文化消费向个性化趋势转型促进了创意经济的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推广,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特征和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在消费品——节目内容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对节目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发表意见且与传者进行信息交流,必然要求相关文化业态具有庞大的节目内容库,这一功能目前在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中均已实现。

其次,表现在消费时机——时空的个性化。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节目内容,还能自由选择消费的时间地点,是人们对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从目前涌现的业态看,手机电视将电视移动化,网络电视将电视双向化、智能化,移动电视也在无限地填塞人们消费中的时间与空间缝隙。

再次,表现在消费手段——媒介形式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偏好选择媒介形式,无疑将大大增加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兴趣。创意产业通常所具备的多媒体融合功能,即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则在很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历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都曾给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深刻变化。而现代传播科技如通讯卫星、激光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采用,更使文化产业获得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人2l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创意业态不断涌现。

回顾近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技术革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出版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网络文化产业等发展过程中相关产品产生的时间脉络,结合熊彼特等人的技术长波论,尤芬、胡惠林(2007)指出文化产业产品发明、创新涌现的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类文化产业逐渐发端;第二个和第三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及70~80年代,文化产业各行业出现关键性的技术、产品突破与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长波周期受经济长波推动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受科学技术的推动形成。也就是说,科技不仅推动经济波动起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

创意经济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当前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创意业态,主要显现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上年增长133%。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科学技术运用到文化生产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革新不仅改变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带来文化产品形式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创意业态还将不断涌现。

二、创意经济的演化路径

“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是系统经济学中“系统化”概念的延伸与推广,分别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及其关系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系统化,是指趋向形成经济系统的过程。具体地,系统深化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而系统广化则是指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在演化路径上,遵循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的内在规律。系统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延伸

系统深化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系统深化的自然结果就是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现象,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变动情况看,反映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首先,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不断细化,经济主体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广播电视业为例。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促使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不断分化出制作、播出、广告、衍生服务等多个节点和环节,并且随着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的发展,这些节点和环节产生进一步的派生和细化,从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连续、复合价值链条。在这一价值链条上,新节点或新环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新行业(子系统)的产生或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也即“新的中间产品的出现,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拉长”。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延伸或拉长必然导致经济系统内部构成元素的复杂化,从而增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来看,创意产业系统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丰富和细化过程,也就对应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次,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加耦,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一般而言,经济元之间相互关系的加耦和解耦是系统深化的两个相反方向。简单地说,加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增强;解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减弱。对创意产业系统而言,形成的过程必然导致经济主体即参与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也正是系统深化的题中之义。系统广化: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

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系统广化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系统广化促进了经济系统潜在关系的显化以及与经济系统具有联系的外部环境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经济系统规模的扩大。在系统广化过程中。相关的经济元通过借用或整合外部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资源位水平。在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跨业型业态也即创意产业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或创意部门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竞争形成的新型业态,或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资源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也即系统广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创意产业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范围不断拓宽,内部子系统或创意产业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潜在经济关系不断显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参与其中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价值链接、资源互补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

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

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行多角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的效果。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复数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异业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地满足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最先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把这种“复数主体通过网络联结产生的经济性”称为“联结经济性”,或称为“复合效应”。

不难看出,联结经济性是系统经济性的特例,是系统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在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基础上,由更多的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跨时空整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经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过程。产业系统集成概述

“集成”一般可理解为聚集,还可理解为融合、综合、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创造性的整合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化。严格来说,“集成”指在一定的集成环境和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后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是集成单元之间的简单叠加或堆积,而是按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集成体的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比资讯更重要 篇6

我方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比资讯更重要!

开宗明义:知识经济时代是指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第一要素的时代;创意是创出新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资讯则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并利用它从而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其本身就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

我方之所以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比资讯更重要”,是因为在新的时代中,创意更能迎合时代的需求。

下面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创意可以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

人类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历史的前进需要不断的实现对传统的突破,任何实质性的进步都必须基于大胆、新颖的创造之上,才可能由想象变为现实。然而,任何的创造又必须以突破传统、富有新意的想法为前提。无论是瓦特发明蒸汽机以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还是富兰克林对电力的潜心研究推动我们迎来电气时代,历史一次次地飞跃无非都是在一个甚至更多的伟大的创意基础之上才变得不是梦想,触手可及。

第二:创意可以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在科技的推动之下不断提高,物质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普通百姓也大都可应享受较高物质质量的生活。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甚至生活节奏也都随之加快,精神方面的需求迅速增加。

但有关心理调查表明:普遍的亦或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都难以调动人们的审美情趣,不能实现人们精神层面的充实和满足,恰在此时,创意作为一种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却可以不断的为各种商品,各个场所进行独特包装,塑造特有的形象。就像高楼耸立的大城市中,若将万千场所装扮的各具特色,并借此传达不同的精神内涵,彰显各异的文化气息,便可充实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从而满足了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各位,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讲“我们的资讯发达”,你我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然则,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不是得不到资讯,而是难以再次实现质的飞跃并且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如果您像我方一样: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你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那就请相信“知识经济时代,创意比资讯更为重要”。

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 篇7

1、创意产业的由来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经济理论的国家, 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至理名言:“可以没有政府, 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至今, 布莱尔政府又将其纳入到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之中。可见, 英国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得益与政府的积极推动。在世界上是第一个成立设计委员会的国家, 并第一次将设计与技术专业带入国民教育课程。英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意产业局的培育下, 完成了从制造业进入创意产业的转型。创新设计使英国的国家形象得到提升。2001年创意产业产值达到1125亿英镑, 占G D P的5%。设计咨询服务机构已形成多个高度集中的产业发展集群。

我国创意产业是在2 0世纪末兴起的, 虽然说刚刚起步, 但也可以说发展迅速, 每年保持了1 5%以上的增长速度, 远远超过G D 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创意产业的巨大收益不断吸引投资, 增加社会资本, 形成更多的规模化企业, 创造大批的就业岗位, 特别是对智力型劳动者的吸纳数量迅速增加。而如何将创意产业推广范围尽快地扩大到设计教育当中无疑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

2、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自从入世以来, 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涌现。事实上, 很多工业设计专业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侧重点等现象。

2.1、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而忽略设计学科的综合性

不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文理兼办, 学科体系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忽视设计学科综合性的特色。典型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广泛沿用, 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块。尽管有些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 但也是大同小异。每门课之间相对独立的, 这样虽说有利于课程的完整性, 但这种完整性忽略了知识的综合性, 某些学生几乎每门课都优秀, 但却做不出好的设计来, 这就是缺乏综合性设计训练带来的后果, 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

2.2、专业教师与设计实践脱节

目前设计专业教师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老年教师, 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大多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课余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环境设计及平面设计工作, 而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却不多, 甚至没有。另外一部分就是年轻教师, 不论他们的专业来源如何, 都是以符合高校教师学历要求的硕士进入这个领域的, 并且基本是直接从校门走向工作岗位, 书本和网络成为他们最大的信息来源, 备课时东拼西凑、应付教学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比比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 由于一个理论的形成与传播总是存在差距的, 书本上的知识永远不会有第一线的东西, 而这些正是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最需要知道的东西。教师掌握的已经是第二手知识。这就必然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与时代同步的毕业生屈指可数。

中国工业设计界中真正有水平的设计人员在企业和社会, 而不在学校。在学校负责教学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们, 又很少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北方城市, 地域局限性、经济不景气、政府重视度、工业设计发展缓慢等因素都直接阻碍到工业设计专业师生接触和参与设计实践的机会。

2.3、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定位存在问题

我们的工业设计专业现有课程涉及的领域有广度, 但缺乏深度。所开设的课程也比较杂乱的, 平面设计等课程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 而那些关系到工业设计师能力的关键课程反被缩减。工业设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三维设计、开发能力, 由于学生对相关人机工程、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等知识了解得非常肤浅, 加上设计训练主要以抽象命题方式为主, 由于实践空间有限,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忽视实用性和细节的处理。设计的作品根本就无法加工或是根本就不能使用, 更多的是根本无法创造好的产品造型, 流于空泛的概念。其原因在于只重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没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 由于缺乏资金, 至今使用的设备几乎是10年前的, 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设备和工艺。面对一个视觉性非常强的专业, 在理论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没有先进的设备及相关实验室作为专业发展的支撑,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是高校老生常谈的话题, 年年都在搞, 但真正有起色的并不多, 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真正能插手设计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设计教育与社会实践两条轨道的差距很难缩减, 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走联合创意产业之路已成为提升设计教育教学质量, 真正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的必经之路。

因为创意产业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背景, 发展创意产业能为工业设计提供良好的环境, 促使其产生更多、更好的设计。创意产业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宽松的设计氛围、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合理的设计评价体系,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参与到这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中, 无疑会使学生有一个最直接的实践机会。通过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平台使各种作品齐聚一堂, 从电影、服装、绘画、民间手工艺中吸取营养, 寻找灵感, 可以为工业设计及设计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同时也会为工业设计提供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 使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认可, 同时还可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总之, 校企联合、设计教学与创意产业联合,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势必是一个互利、双赢的途径。

作为培养工业设计师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 要顺应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3.1 调整课程内容, 合理设置专业规模及课程体系

重新研究和探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体系, 拿出合理化培养方案, 扩大专业课程比例, 充分考虑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课程与课程相互衔接;将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作为工业设计学科的知识核心,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理念、审美修养。

3.2 加强产学研一体教育过程体系

使设计与企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市场营销与生产制造技术、教育过程与产、学、研相结合, 师生以各种形式融入其中, 一方面发挥设计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会促进企业对教育的影响。

3.3 专业化与创意教育

设计教育取决于所在院校的物质条件, 文化水准、历史环境等, 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增加选修课范围和学术知识讲座,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增设新的教学内容。从地域情、校情出发, 发挥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正确把握培养方向, 办出自己的特色。始终把开发学生本身的潜在能力作为设计教学的宗旨。

4、总论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 在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 修正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调整设计学科课程设置, 围绕实际项目、产业策划进行创意设计, 逐步缩短工业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 不仅让工业设计的多学科交叉性体现在在理论上, 还要在办学的理念上实现与创意产业的交叉性, 使工业设计教育有一个质的提升。

摘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结合当下轰轰烈烈的创意产业的大环境, 找出目前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要求的差距, 针对学科建设与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协调性进行改革, 激活很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探求一条设计教学与创意产业互利的道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工业设计,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孟庆强, 季旭.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与定位.圣才学习网.2010-06-13 11:12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夏动.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M].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4]詹武.工业产品设计业发展透视.装饰.2002

[5]范明进, 李美霖.浅谈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中国论文.10-02-10

创意经济的逻辑 篇8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当我们提出“创新型国家”时,创新的背景含义,在国际上正在发生更新换代式的升级。创意在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显,尤其在以人为本、艺术化创造方面,体现了从技术创新到人文创新的话语转变。重视人文创新对技术创新发挥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经济学基础的改变

信息化这一新现代化条件,使传统“创新”概念中隐含的“创意”内涵,越来越被作为创新的主流含义突出起来:从创新的内容来看,创意更强调创新的人文内涵,创新不光是针对中间生产手段和工具的技术创意,而且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响应;从创新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原生态的创新,一方面更加强调创意是“活”的创新。对创新的生命有机性方向的强调,使全球创新潮流,呈现出哈佛商学院教授罗布·奥斯汀所说的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创造而不是制造、艺术化而不是工业化,成为创新的新意所在。

创新是“体”还是“用”?在工业化条件下,熊彼特已谈到创新的作用。但创新对于工业化来说,还只是“用”,而不是“体”。也就是说,创新只是工业化的一种手段,是理性实现自身的手段。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具有了新的意义,即“体”上的含义:创新本身是目的性的,是生命进化本身。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布·奥斯汀指出:“当商业变得更为依赖知识来创造价值时,工作也变得更像是艺术。”“艺术”这个隐喻,在这里代表着对“理性”(“经济人”隐喻)这个现代性范畴的突破。奥斯汀的意思是,当商业基础从现代性的“物质资本”,转向后现代性的“知识”后,经济范畴的基础就从“理性”转向了“艺术”。理性范畴内物性的创新,就必然转向“艺术”范畴内生命性的创新。艺术在这里,更多代表着人的精神本身。这就是“创意”问题的根子。

如果说现代性意义上的创新,主要是心物二元对立的科技意义上的创新;那么后现代性(信息化)意义上的创新,更多是打破心物二元论后科技与人文结合意义上的创新。

我们一旦承认在经济学前提假设上,创意问题就出了“科学主义”和理性经济人这个“圈”。那么对以下一系列推论之出圈,就会不再奇怪了。创意经济实际上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经济,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经济;从以理性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公共知识[即物化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活性资本(包括知本[即个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从以机械组织和制序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经济。

创意从本质上说,是感性生产,它之日渐重要,是对作为理性代名词的生产本身(鲍德里亚说的“生产之镜”)的一个扬弃。创意作为与理性生产相对的感性生产,越来越从分工异化的精英创意,转向全面发展的草根创意;从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意转向生活方式主导的创意;从理性的机械工程行为转向演进的生物进化行为。这就从整体上超越了现代性的创新境界。

创意的实证解释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子的呢?我们不妨用上述的“大胆假设”,小心解释一下常规难以解释的创意现象,看我们的理论是否具有解释力。

(一)、创意是人本价值导向的创新——创新内涵的人文化

1、产品差异性:价值与效用的区分

后现代经济的第一位的特点就是定制。定制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相对,表现出以异质性价值为基础的产品差异性。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指出一个现象,创意性产品的特性、基调、风格“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评估之外”,“当存在横向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人们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主要由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这是因为,创意的本质,就是捕捉满意和快乐。而快乐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临界点之后,不再以效率为依据,而转以异质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个性这些反效率的尺度为标准,这种反效率的尺度,是创意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2、利益最大化:从效率优先到价值优先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指出的又一特殊现象是,创意产业人员关注的“往往并非利益最大化问题”。答案还是在价值与效用的区分上。

奚恺元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地区,效用与价值的相关度下降到2%以下。此时,企业甚至经济的性质,发生质的变化。此前,经济是以效率为核心的,利益最大化,实质表现为效用最大化;此后经济转向兼顾效能和价值(诸如公正),效用最大化就逐步受到价值最大化的挤压,表现在文化理念对消费者估价的影响加大上。创意正好作用于这一区间。

3、熟练:对价值的整体直观把握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还发现一个现象:对创意活动,消费者更加偏好使用具有多种技能全面发展的熟练人员,而不看好只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用创意经济学中的人文价值理念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点。消费者要求创意者具有多种技能,这是针对价值,而不是针对效用的。因为分工专业化,虽然在涉及效率的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但在创意要求的价值整合领域,并无所长。

(二)、创意是生物进化方式的创新——创新方式的人文化

5、艺术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

对创意来说,仅有科学管理是不够的。当创新在内容上体现出更多人本化价值特点时,创新方式相应就会更多地转向“艺术化创造”。与“工业化制造”相比,“艺术化创造”(也就是创意经济的生产活动)不像机器运动,而像生物运动。比如它体现出更多的自发性的特点。创意是自然而然的,要求自然放松、水到渠成。以最大化理性为理念的管理,对创意是不适用的,它要求更人性化的管理。

6、仿生制度:像有机体那样学习

创意日益成为创新的源动力,这对组织和制度提出了特殊的变革挑战,要求组织具备更多有机体的生物特征,要求制度成为一个学习演进过程。创意要求生产组织成为有机共同体,而不是原子式的契约组织。创意型组织要求简化合同,充分利用组织的有机资本和信誉度等“有机的”资源,来降低合作的交易费用。例如,信任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一种“科学”的资源,而是“有机”的资源,是用来化简复杂的“有机”资本。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重点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创意经济中,制度不是僵化的理性的形式,而是在有限重复博弈中学习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有限理性,既不像绝对理性那样僵化,也不像单纯的经验那样不确定。

上一篇:注会税法总结下一篇:公司会议主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