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篇1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点击数: 22-

逆 境

[名人名言]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警句解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语出《孟子。告子》。意为: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委托给某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成功。

[事实论据]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自 律

[名人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侠名)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E.伯克)

[事实论据]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

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爱 国

[名人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巴金)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列宁)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的情感。(霍姆林斯基)

[警句解读]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出东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为:常想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饱含爱国之情的话语己成为众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事实论据]鲁迅三易其志我国着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居里夫人命名钋 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追 求

[名人名言]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警句解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出战国时代着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意为:为求真理不管道路多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语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为:想要穷尽那千里以外的自然风光,就需要再把一层楼台登上。

[事实论据]左宗棠抬棺出征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 着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尊 师

[名人名言]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救养的。(马卡连柯)

[警句解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语出《荀子。欠略》。意为: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尊重老师,敬重师傅。一个国家将要衰败,必定会轻贱老师,薄待师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得重视学习。‘疾学在于尊师。

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意为:要很快学得知识,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I事实论据]程门立雪 宋代着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日本人尊师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

宽 容

[名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警句解读]

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事实论据]

吕端大度 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李斯特的学生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合 作

[名言警句]

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3.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谚语)

4.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5.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6.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谚语)

7.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谚语)

8.众志成城。(《史记》)

[寓言故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

[神话传说]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惜 时

[名人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警句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十可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事实论据]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着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着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自 豪

[名言警句]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高尔基

[事实论据]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篇2

关键词:积累,素材,构思,练笔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年的中考中都是学生打好语文之仗的关键。新课程改革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但面对作文课时一些学生还是有种无力感。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畅谈以下体会。

一、注重积累,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只有吸收和贮藏了足够的语言信息, 才能够形成完整有效表达的能力。正如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但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总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 他们的习作往往空洞无味, 主旨不明, 逻辑混乱。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时应把握以下“三关”:

第一关, 生活点滴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初中的作文命题一般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有关, 因此, 教师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境, 需使学生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学生生活丰富, 接触的事物多, 见识广, 视野开阔, 感受就会深刻, 写起作文就会文思泉涌, 触类旁通。世间所有事物, 小到天上飞的燕子和水里游的金鱼甚至邻里琐事, 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 都可融入学生自身的喜怒哀乐, 娓娓诉来, 一段段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将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素材。

第二关, 课堂阅读中积累。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 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作文题积累写作素材, 让他们在上课时除了分析文本素材外, 还要兼顾写作, 真正做到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如在讲授《杨修之死》一文时, 展示讨论题:“全文的素材在哪些作文题中可以运用?杨修之死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从中得出了什么道理?”经过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研讨、分析, 顺利地得出了结论: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隐含着必然, 一件小小的错事也能体现“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道理。因此, 学生对课本素材的准确理解、活学活用, 可以大大地丰富写作素材。

第三关, 课外阅读中积累。

再好的书本知识也有其局限性, 鼓励学生适度阅读课外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譬如, 首先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保证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 每天创设机会给学生提供不少于半个小时的固定时段来读书。其次, 确保阅读材料的来源。可采取的途径有集体订购、互相借阅、精选印发、上网查阅等。最后, 确保阅读的科学指导。平时通过鉴赏讲座和心得交流等途径,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艺术精品的营养, 品味优秀作品中潜在的美感, 从而拓宽视野, 进一步丰富写作素材。

二、统揽全文, 提高学生的构思技能

所谓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 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进行总体设计, 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 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笔者在引导学生构思时主要通过四大途径:

其一, 一词 (字) 贯穿构思法。要求学生在构思文章时, 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 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例如《背影》一文, 就是采用此法的典范之作, 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贯穿全文, 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一颗慈父心, 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采用此法时, 一定要扣紧一个词 (字) 来写, 如此才能以此为辐射点, 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才能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其二, 片段组合构思法。它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选择几个生动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段来组合成文。采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 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 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 叙述事件, 描写景物。当然, 所组合的片段的形式要统一, 既可横向排列, 也可纵向排列。横向排列的, 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排列的, 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其三, 悬念设置构思法。要求学生在选材构思时巧设悬念, 情节安排做到含而不露, 让读者以急切期盼的心情期待它的发展, 达到“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

其四, 结构灵活安排法。选用顺叙、倒叙、补叙和插叙等方法撰写文章, 既可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 也可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譬如在写《记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 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情发展顺序写;也可以倒叙, 先把最精彩的片段放在前面叙述;还可以用插叙的方式, 根据需要在叙述中插入另外一些相关的事情。类似灵活的结构安排, 将逐步改变学生作文平铺直叙的现象, 为文章增光添色。

三、勤于练笔, 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构思完成后, 动手练笔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在充足的素材的前提下, 才能拟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的写作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适当地模仿范作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可见, 模仿对于初中生的写作来说, 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接受模仿, 学会模仿, 善于模仿, 不断开阔自己的写作思维, 提高作文水平。但是, 模仿不等于抄袭, 要把握好度。模仿本身具有两面性, 学生模仿得好, 会给学习带来很大裨益;否则, 就会给他们带来诸多弊端。因此, 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模仿的本质,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模仿, 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实践证明:只有时常练笔, 才能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 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 才能真正地增强写作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练笔时坚持将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进行有机结合。课内作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其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提高他们写作的速度和水平, 为各种考试夯实基本功;课外作文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写作, 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缜密, 写出的文章更成熟。

浅议初中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3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素材

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素材是最鲜活的,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积累素材,是作文生活化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去观察社会生活,发生在现实中的身边的有意义的有典型的有趣的事。当然也包括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等。要求学生去生活中找素材。

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一是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最原始直接的第一手材料,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了,发现的原始材料就更多;二是把有感触的材料写成日记或随笔保存;三是写过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材料概括提炼,进行思想内容上的升华;四是鼓励应用,在尊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联想,拓宽素材的内涵和外延。

上述四步,既是积累素材的方法,也是积累的步骤,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开始接任班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训练这种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二、熟读范文,在教材中学会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精神,是训练语文四项基本能力的凭借。教材中的作文素材比比皆是,如仅人物系列就有:王二小、刘胡兰、赖宁、林浩等现实英雄,小雨来、海娃等小说英雄;王冕、祖逖等刻苦学习的榜样;司马迁、奥斯托洛夫斯基、张海迪、史铁生、霍金等身残志坚,凭借惊人的毅力,成就了不俗的事业;刘邦、项羽等各类历史人物成功失败的原因,个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等,都是作文素材。就课文故事而言,《伤仲永》中仲永的故事,生动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说明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很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中都包含了一定的道理,是极好的素材。就课文内容而言,仅古诗词中的名句就有许多,每个名句都有丰富的哲理信息,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枝头万木春”是历史的沧桑,是新事物的欣欣向荣,是新旧事物更替的自然规律,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了。

但学生往往对这些素材要么视而不见,没有积累的意识,要么意识到了,却认为教材素材太熟悉,没有新意,根本不用。其实,素材是为作文的主题服务的,关键在于恰当,从这个意义上讲,越为大家熟悉的事物越是好素材,更具说服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做到:一是平时分类记录,用时反复推敲,熟练后,再看是否恰当;二是定时整理,深挖素材,找出素材的深层含义,同时注重素材的多角度价值,如刘邦和项羽,可构成对比素材,可看成用人的技巧,也可看成领袖人物性格对事业的影响等;三是注重让学生翻出新意。如霍去病的指挥经历,大家往往只是看到他的英勇善战这个内涵,可一深究,霍去病经常轻装前进,孤军深入敌后,这是违背当时的军事原则的,但能屡建战功,可看作是锐意创新的典范;四是注重学科素材的整合积累,往往说到写作就只想到语文的事,其实物理、化学、数学以及政史地生、音体美等教材中都有鲜活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的整合利用会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全面、更丰富、更有张力。

三、创新积累空间,在现代多媒体中学会获取素材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并指出要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对于写作来说,手机、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正如一张无形的大网,铺天盖地向我们输送各类信息,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信息,绝大多数来自多媒体。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2008年雪灾、四川地震、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无一不是通过电视网络,第一时间传递给我们的。因此多媒体信息将成为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地,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指导,这是没有认识到多媒体对作文教学的巨大优势。

多媒体的优势是把影、音、图片、文字和其它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传达给我们,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全面、深刻;同时多媒体信息的接收、阅读、编辑、输送,学生比写作文更感兴趣。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写博客,编辑短消息,与人聊天交流本身就是写作。

多媒体的另一个优势是素材是分类编辑的,输入需要的关键词,就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每条信息都有多种详细的解说和链接。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占有材料越多,越有精挑细选的余地,越有助于写作。

对多媒体素材的积累,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一是勤搜索,多记录,有感就写;二是辩真伪,从多种解读中挑选有价值的,经得起推敲的素材;三是分类整理,有意识的应用,在应用中拓宽思路,加强记忆;四是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博客上写作。

四、躬亲实践,在体验中学会积累素材

实践不仅是各种能力得以检验的过程,获得新的技能的过程,更是探究积累和获得真实体验的过程。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端一是无真话、抒假情,二是写空话、套话。这些写作弊端,与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单一生活有关,也与学生仅靠阅读书本获得素材和间接得到体验有关。解决这一弊端的最好办法,就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积累写作的素材,获得真实的体验,写出实事、发出真情。

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方法简单,无非是“亲身参与——感受体验——写成随笔——整理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一是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发掘素材,获得体验,写成随笔。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升降国旗、晨读、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竞赛等)都蕴含了一定的教育主题,都可能产生一些感人的事迹,参与其中就会有所体验,把这些活动、事迹、体验写成随笔,既是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又是学生素养形成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去做。二是指导学生参与参观访问,观察自然,在与社会、自然的亲近中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社会的变迁,感受自然的美丽壮阔,在感受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和体验。三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也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写作的主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设计一个个活动去完成的,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加学生的体验,发现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类素材,写出活动报告,写出活动总结,写出让人深思的事、感人的情,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材料。

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篇4

(一)11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古希腊谚语

在命运的颠中,最可以看出人伞兵气节。莎士比亚

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果

节操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节操的诗句,仅明代以来,就有于谦的诗句:在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谒先师顾洞阳公祠》);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无题》;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静夜思》);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遣怀》);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北风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石灰》)冯梦龙的诗句: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瞿式耜的诗句:冰炭凉转瞚换,但期长保凌寒节(《园中见雪援笔志感》);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咏梅呈牧师》);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庚寅十一月初五日》诗之三)这些诗句虽然都构成了歌颂节操的基本音调,但毕竟不是完整的诗篇,当然,完整的诗篇也不是没有的,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乌江》诗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主题是: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之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项羽不肯忍辱偷生、自刎而死的壮举,是项羽高尚情操的表现。

再比如清代郑燮(板桥)的《竹石》诗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食嗟来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鲁仲连功而不取

战国时鲁仲连是一个十分注重节操的人,他所注重的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排忧解难。公元前284年,燕将东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鲁仲连的祖国齐国,半年内攻下70余城。五年后,齐将田单以墨为根据地想收复这些城市。田单派人请人来了鲁仲连,鲁仲连听取了有关战况后,提笔给燕将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城中。燕将读罢鲁仲连的信,恸哭三天三夜,拔剑自刎,燕军不战而溃,聊城被齐国收复。田单建议齐王为鲁仲连加官封爵,他坚辞不受。后来,他又为平原君解邯郸之围,平原君想加封他,他谢绝了。又用千金为他祝,鲁仲连淡然一笑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史记·鲁仲连列传》)

子罕辞宝不失节

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拿给玉匠鉴定过,认为是宝贝,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作为宝贝,我把不贪物作为宝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各自都丧失了自已的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已的宝贝吧。献玉的人说:我怀藏美玉,一定传统被盗贼杀害,不能回到家乡,把美玉献给你是为了我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将他的美玉交给玉匠雕琢,卖了很多钱给了献玉者,然后送他回家乡。

披裘公讽季札

春秋时代,延陵(今江苏常州)名贤季札,有一天到南郊游玩,看到一位身披老皮的老翁,背着柴禾很吃力地慢慢走着,就在老翁的脚旁,有一块被人遗留的金子,闪闪发光。老翁没有瞧见,只管走路。季札站在高处,处看得明白,招呼老翁说;喂!老人家,你的脚旁有一块金子,拾了吧。老翁停下来,眼睛乜着季札,答道:你这个人虽然站得高,却看不远,表面上似乎像个君子,你想要你就拾了吧。不要以为我穷得夏天还披老羊皮,就会不劳而获拾这金子!季札十分惭愧,问他尊姓大名,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魏晋名士嵇康不与贪官污吏合作,表现出高贵的节操。

议论文写作素材集萃 篇5

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以像中药一样苦,使他所有的后悔加起来也不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地上。

而另一个,虽然欲望如同一把野火在他心里慢慢地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他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响彻了天宇。

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

6、林肯巧答难题

林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超人和才智。有一个老师千方百计地想难倒林肯。一天上课时,他问道:林肯,你是愿意考一道难题呢,还是考两道容易的题目?

不出所料,林肯答道:考一道难题吧。

好吧,那么你回答,教师说,蛋怎么来的?

母鸡生的。林肯回答。

那么,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师,林肯说,这是第二个问题了。

7、多谢了

一位老太太在楼上晾衣服,不小心失手把衣架掉到楼下去了,正好砸在一位过路人的头上。

过路人很生气,捂着头上被砸起的大包,拿着衣架跑上楼要与肇事者讲理。他到楼上,正好撞见这位老太太。老太太笑容可掬地说:真是的,让我自己下楼拣就是了,还劳您费心给送上来,多谢了!

过路人愣了半天也没想出句合适的话来回答。

8、毛毛虫试验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便立即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9、信念因目标而生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沙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

品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

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的目标。

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

10、静心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里搬运货物,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都找不到。后来,同伴们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是徒劳无功,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工人诧异地问他手表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说: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嘀嗒声了。

11、魔由心生

有一位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么赶也赶不走,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了,他安然入定了。

和尚做完工一看,那个圆圈就在他自己的肚子上。

13、安心草

有个国王清早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谢了,探问之下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已不如人而全无生机。

谈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6

一、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语文课本是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中获取写作营养。

首先,人教社新版的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选择,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等,举不胜举;还有锦绣江山,如长江三峡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也有对贪婪蛮横、虚伪愚昧、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素材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广阔空间

加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关系决定的。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扩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又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才能使中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以“读”为本。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效地积累作文素材呢?

1、科学地组织阅读。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1) 引导学生开“益卷”。各类书籍,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开什么样的“卷”获什么样的“益”,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头脑清醒,科学地指导学生在书海里“辨向”。引导学生看健康的书,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原著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互联网、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平台。

(3) 教学生做读书摘录卡片。做读书摘录卡片是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它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学生觉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词语、句子、语段都可以摘录下来。如,读小说,可从中摘录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句子。读报刊、杂志,可从中摘录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在阅读散文时,可摘录一些写境的句子。

(4) 教学生做剪报评析。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里面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能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思想性、艺术性强的文段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 文体和作者, (2) 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3) 文章的段落,先标出自然段,然后归纳出意义段, (4) 文章的思想主题, (5) 写作特点分析。不苛求全面,运用语文课上学过的知识,能分析多少就写多少。 (6) 读后的感想,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质疑。

2、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爱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爱好各不相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应指导他多读短篇,如小小说、记叙文等。了解其中的故事梗概。这样,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语文水平较高的,可以指导他们阅读长篇名著、精美散文,并学习其中的技法技巧。

总之,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加强积累,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社会实践是学生素材积累的辅助手段

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社区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四、参与班级活动是学生积累的强化途径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识地去开掘。如新闻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等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由学生自己主持,并天天轮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和自编小报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灵感和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

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使学生在今后运用时游刃有余。

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篇7

一. 注重课堂教学, 积累写作素材

1、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 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凡卡》一文, 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 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去想象, 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 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 但深思却蕴意深长, 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 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续写。先让学生们自己说青蛙跳出井后会怎样呢?再让同组互议, 进行续写。通过续写, 既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 又培养了同学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 让学生进行整合, 填补其中的空白, 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使得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后, 懂得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再创造。

2、 学科结合, 进行素材再造

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 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 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而且要随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 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如在上劳技课《冷拼盘》或《缝布包》时, 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操作要领学生独立操作完以后, 教师又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感受特别深, 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写起来特别顺手。

作文指导课还可以突破常规, 把美术引进作文教学。如学生参观游览某处的景物后, 可让学生用简笔画或水彩画画出来。然后集体评一评, 哪些同学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哪些将景物的形状, 位置画错了或漏画了。这样学生的兴趣浓, 个个都争相评议, “议一议”时, 让学生看图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 说出景物的形状、颜色、特点, 并恰当地运用上比喻句。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获取的知识, 比老师“灌”的印象要深得多。这样学生作文时大多能写得轻松、具体、形象, 并能抓住特点来写。

学贵于恒, 教贵善诱, 教师应追求多种教学方式, 以达到“学生有兴趣尝试作文”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还可以将作文指导教学与音乐结合, 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 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生活, 使学生“耳悦”、“心悦”, 写作兴趣盎然。上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 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 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此外, 还可与体育、自然等学科结合。如做完了一个体育游戏就可让学生写一写;做完了“鸡蛋浮起来了”等实验之后同样可指导学生趁兴写一写。

二. 观察社会生活, 挖掘写作素材

1、融入社会生活, 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现实, 联系社会生活进行练笔, 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时, 要求学生走向社会, 采访身边的人。这种活动可使他们获得了较多的感性认识, 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 通过写作能把自己的收获倾泻出来。学生接触了社会, 注意了观察, 了解了社会, 亲眼目睹了一幕幕, 碰到了一桩桩事……这些都成了学生手中的“囊物”, 为习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

2. 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虽然这是对作家而言, 但对学生也同样有启发作用, 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思考、体验, 才能真正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才能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例如为了让学生增加对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提高的感性知识, 我曾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观察。学生透过市场这个窗口, 深刻地领会到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真正大变样。事后, 学生以《市场一瞥》《家乡巨变》等为题, 写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文章。

怎样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篇8

1. 留心观察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露、日月苍穹, 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可是布置此类习作, 学生感到“话到用时方恨少”, “内容用时皆不见”。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靠教师抓住时机,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观察, 认真思考, 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让情思自然流淌。

去年, 昌宁地区旱情严重, 半年没下一滴雨。那天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弥漫着浓浓雾气的大雨。正好早晨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 面对这盼望多时的雨水, 面对这雨中带雾的景致, 同学们欢呼着、跳跃着, 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场大雨。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 我也加入了他们谈论的行列, 让他们说说今天早上从家门口到学校这段路上看到的情景。

有的说, 早上起床, 推开窗子, 外面朦胧一片, 一股寒冷的空气袭来, 心里像吃了一根冰淇淋。有的说, 道路上的汽车都行驶得很慢, 坐在车里, 什么也看不到。前面的挡风玻璃布满一道道水纹, 宛若奶奶那爬满皱纹的脸。有的说, 雨水落在地上, 发出“啧啧”的响声, 好像一个饿极了的孩子, 吮吸着妈妈甜美的乳汁。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 我要求他们当场拿出稿纸, 写下自己的所见和所感。只见学生一会儿往窗外看, 一会儿低头刷刷地写。一节课下来, 大多数学生写了三四百字。

清晨充满稚气的朝阳, 傍晚形态各异的火烧云, 雨后挂在天边的七彩虹, 阵雨中夹杂着的冰雹, 都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及时仔细地观察, 用心感受, 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绪随着文字飞扬, 倾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每天都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要求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 专门摘记好词好段、名家名篇、名言警句等等, 并指导学生把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内容分类整理, 通过出手抄报, 写读书心得, 在班内定期交流等活动, 评出“阅读标兵”、“阅读博士”, 以此鼓励学生, 促进阅读, 解决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 提高写作能力。

3.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如果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 就难以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因此, 我不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而且在观察方法上给予指导。例如, 我指导学生用顺序法观察学校里的桂花树、大青树, 即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通过指导, 学生的观察变无序为有序, 为写作有序表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 有的从上到下观察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有的则从近到远地观察, 近看像什么, 远看像什么等等, 我不强调他们用哪种顺序, 只要做到有顺序观察就行了。

我指导学生用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 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6》“学用字词句”时, 先出示表示各种天气的图标, 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图形等方面逐一进行观察比较, 分析判断, 找出各种天气图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仅能准确辨别出哪种图标表示什么天气,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种子的发芽过程, 我指导学生用追踪法观察。秋天在田野里播种蚕豆后, 布置学生对蚕豆的生长和变化进行间断的、有系统的观察, 使他们了解蚕豆生长的全过程, 对蚕豆的生长过程形成完整的认识。观察时, 记录下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以及收蚕豆后再种植的循环往复规律。这样指导观察后, 我组织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不仅发言踊跃, 写起来也是一气呵成, 具体生动。

4. 仿写课文片段, 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仿写能降低写作难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课文是学生仿写的最好范本, 面对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既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 又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手法, 用仿写片段训练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 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这篇多年传诵的名文佳作后, 我让学生任选水的“静、清、绿”或山的“奇、秀、险”仿写排比句, 要写出一种事物三个以上的特点。有个学生这样写:“校园里的大青树真美啊, 它虽然躯干扭曲, 纹路不清, 无以为材, 但它却绿荫覆盖, 苍翠染天, 为同学们遮风避雨, 为大自然添加诗情画意, 在校园里洋溢出生命的意义。校园里的大青树真乖啊, 它永远不走出围在它树根下的那个圈儿, 就像同学们上课期间从不走出学校大门。校园里的大青树叶真多啊, 像我妈妈的头发一样, 落了又长, 永远也落不完。”还有的学生写了教室、文具盒、老师、同桌等等, 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训练以后, 学生一方面学会了运用排比句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同时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5. 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为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表达真情实感,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 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比如, 文体竞赛活动, 节日庆祝活动, 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每组织一次, 我都提前布置, 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活动过程, 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 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小议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篇9

一、到生活中去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只有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关注大千世界、人生百态, 写作才有源头活水, 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文采熠熠的个性化作文来。

1.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因为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 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努力找出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心灵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丰富储存, 激发情感, 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为学生的感情抒发提供机会。这样, 学生写起作文来轻松愉快, 而且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来。例如, 观察身边的每个人, 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如和蔼可亲的长辈、终日劳碌的父母、辛勤耕耘的老师、淘气顽皮的弟妹;如大自然的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 电闪雷鸣, 日出月落……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事物, 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写作素材。

2. 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认真体验生活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 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 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没有真切体验, 作为一切作文的精神底色的“真情实感”是无从谈起的。要让他们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表达出来。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各类竞赛、主题队会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不但要动员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借以增加他们的阅历, 而且每次活动结束后, 都要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如获得成功的喜悦、遭遇失败的懊恼等, 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写起作文来就如鱼得水了。

3. 写好观察日记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日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把日记、随笔当做“自我积累”的阵地, 写自己的新发现, 写生活中的新事物, 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还要帮助那些缺乏观察意识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 逐步形成观察习惯。无论是一句话, 一段话, 抑或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 只要自己写得痛快, 不带任何的假面具, 就算成功。长久坚持, 写作的素材就会大大丰富, 写作的个性化风格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作文之中。

二、在阅读中积累

小学生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 接触社会少, 对社会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生活中的积累是远远不足的, 这就需要一种间接积累的补充, 就是在阅读中积累。

1. 课内阅读积累

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均是经典的名篇佳作, 让学生阅读、感受、领悟其中博大深邃的思想内容, 真挚动人的思想情感, 鞭辟入里的思辨论述, 独辟蹊径的结构章法, 变化多样的语言风格等, 甚至背诵记忆诗词、佳篇、名句, 意蕴深刻的句子段落。长此以往, 好的构思、佳句、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 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去模仿、转化, 甚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 课外阅读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和优秀文本, 学生对这些瑰宝了解、掌握得越多, 积累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就越多, 就容易向写作转化。经过结合现实生活、人情、人生的内化, 可以成为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写作素材。

总之,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让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 用独特的方法去体验, 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积累的勤快人,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无米下锅”“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写作转变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个性张扬”的作文。

上一篇:大专毕业感言说说句子下一篇:过程与结果作文